: 西北 : 中國 > 
目錄
·旅遊 Travel·歷史沿革 History·人口分佈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地理地貌 Geographical landscape·甘肅民族 Gansu Ethnic
·文化特産 Cultural specialty·氣候特點與特産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ties·通信交通 Communication Traffic
·宗教概況 Religions·汽車牌照 License plate·西部開發 Western Development
·經濟建設 Economic development·甘肅高校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甘肅旅遊 Gansu Tourism
·礦産資源 Mineral Resources·友好城市 Sister Cities·現任領導 The current leadership
·英文解釋·法文解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旅遊 Travel
甘肃 旅游
甘肃 旅游
甘肃 旅游
甘肃 旅游
甘肃 旅游
  甘肅旅遊投訴電話: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甘肅最佳旅遊時間:5-10月甘肅民俗節慶活動:甘肅省內有漢、回、藏等多個民族,豐富的宗教傳統和民間文化,衍生出了許多獨特的宗教節日和民間節慶活動。
  甘肅最大的旅遊節慶活動,當屬甘南地區的拉卜楞寺大法會及浪山節。拉卜楞寺每年舉辦七次規模較大的宗教法會,其中以正月毛蘭姆法會和七月說法會最為著名。毛蘭姆法會內容豐富,場面壯觀,有寺僧考試、辯經、誦經、曬大佛、法舞、藏戲表演、祈禱活動等,其中尤以正月十三的“曬大佛”最引人註目;七月說法會主要內容有辯經、“樂拉勸”法會和法舞表演。當月正值甘南藏族僧衆的浪山節,當地各族群衆,歡聚一堂,民俗風情十分濃郁。
  此外還有:中國甘肅蘭州中國絲綢之路節;每年8月18—28日定期舉辦的蘭交會;每年4月份的桃花會;春節社火活動等。甘肅城市地圖:甘肅特別提醒:甘肅省跨緯度很大,所以南北氣候有明顯差別。蘭州以北地區夏天炎熱,鼕季嚴寒,日夜溫差大,乾燥少雨,到這些地區旅遊除必備太陽鏡、帽子等防曬品外,最好再帶件厚實的外套,以抵禦早晚的寒氣。
  甘南地區天然草場是重要旅遊資源,夏季遊甘南要備雨傘、雨鞋,這裏天氣多變,常有風雨。甘肅美食:甘肅省南北跨度很大,省內的主要餐飲特色是以蘭州為代表的回族風味。“牛肉拉麵”,則是蘭州回民風味的代表。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飲食特點則是以肉製品和奶製品為主,在夏河附近的飯店裏可以吃到正宗的藏餐,你可以淺嘗一下,若是不習慣的話,在夏河還有許多川味餐館,相信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口味。
  甘肅購物:甘肅當地的土特産有:蘭州白蘭瓜、天水花牛蘋果、敦煌西瓜、以及天麻、杜仲、靈芝、甘草、黃芪等中藥材。
  特色工藝品有:蘭州的雕刻葫蘆、卵石雕、洮硯,酒泉夜光杯,天水雕漆,嘉峪石硯,敦煌壁畫摹本和蠟染服裝等。甘肅交通:航空:現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杭州、敦煌、嘉峪關等近三十條航綫,並開通有每周星期二飛往香港的定期旅遊包機航綫。蘭州市區至中川機場70公裏,約一小時車程,有班車和出租車接站。
  鐵路:蘭州是西北最大的鐵路樞紐,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幹綫交匯於此。蘭州也是東起連雲港,西抵荷蘭鹿特丹港的第二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一站。蘭州站位於市區南側的臯蘭山腳下,每天有54列客車經過該站往返於全國各城市之間。
  公路:蘭州市內有四條國道幹綫通過,有7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另有5條省道,50條縣鄉道路,蘭州通往各省市縣和旅遊景點問的公路四通八達,乘坐汽車旅遊非常方便。
  甘肅住宿:甘肅現有各類賓館、飯店數百傢,僅蘭州就有近五十傢,另有數十傢國內旅遊定點飯店,可以滿足衆多遊客不同的需求。近年來隨着敦煌莫高窟的聲譽漸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往,這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以敦煌國際大酒店、太陽大酒店等為代表的一些中高檔酒店,服務周到、安全衛生。
  甘肅娛樂:甘肅的文化娛樂活動,以蘭州為最。中心廣場是蘭州市內最大的集會場地,群衆自發的集體舞蹈晨練隊伍每天多達數幹人之衆,排列整齊,舞姿統一協調,蔚為大觀。濱河路邊為又一大集體活動場所。白天,離退休人員好在戲園、茶園或棋園中度過休閑時光,中年人好在卡廳或鋼琴酒吧與親朋好友聚會共樂,青年人則對迪斯科和交誼舞廳情有獨鐘。遊泳、高爾夫球、保齡球是中青年人都喜愛的健身運動,雙休日外出旅遊已成時尚。
  蘭州有各種文化、體育場所供您休閑娛樂。千百年來,蘭州積澱了豐厚的黃河文化和絲路文化內容,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風格。目前,蘭州市已擁有秦劇、隴劇、豫劇、京劇等文藝創作表演團體16個,群衆藝術館2個,劇院14個,各類群衆性文藝團體100多個,各類文娛經營網點3500多個,各類體育場館1000多個。
  如有興趣,您可觀看省或蘭州市秦劇團的專業演出。省老幹部活動中心有時也有秦腔演出。金城盆景園內設有茶座,客人可自唱自娛。蘭州的太平鼓舞著名於世,已成為每年春節社火表演和重大節慶活動的重要演出內容,也可一觀。
  簡稱:甘或隴
  省會:蘭州
  位置:甘肅省地處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位於祖國西部,地處黃河上遊,黃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地帶。東接陝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寧夏並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
  面積:總面積約45.4萬平方公裏。
  人口:人口2237.11萬。
  行政區劃分:現轄5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個縣級市,60個縣,7個自治縣。
  
  甘肅,古屬雍州,地處黃河上遊,它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
  它象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公裏,縱橫45.37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面積的4.72%。
  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筒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筒稱為隴。
  甘肅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竜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境內地勢起伏、山嶺連綿、江河奔流,地形相當復雜。這裏有直插雲天的皚皚雪峰、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緑,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風韻的自然風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是歷史悠久、山川錦綉、物産豐富、氣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
  唐玄樊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遊的主要景點。
  和天水、隴南相臨的甘南、臨夏兩自治州,是藏、回、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境肉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絶倫的建築,而且每年7次規模較大的法會和衆多的節慶,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動空前豐富多采。古樸典雅的臨復清真寺,是穆斯林民衆們的聚禮之地,這裏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嘆為觀止。
  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是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老區。境內除有衆多的革命遺跡外,黃帝登臨、廣成子修煉得道的道傢聖地崆峒山,西王母設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嚮文化的傳播陣地和民間經濟的交易場所。特別是嗩吶、剪紙、社火、戲麯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和古絲綢乏路的交通要道。聞名於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剋塞風俗、天祝藏區風情、雷臺奇觀、古酒泉傳奇、嘉峪關傳說、玉門關和古陽關、橋灣人皮鼓: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裏熠熠生輝。
  甘肅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華夏始祖伏羲氏曾在這裏推八卦、授漁獵。甘肅作為我國東南部通嚮西北的交通要道、漢唐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甘肅大地上,散布着上千處人文景觀,其中有堪稱世界石窟壁畫藝術寶庫的敦煌莫高窟、萬裏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以泥塑著稱於世的天水麥積山石窟等。甘肅,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大地灣遺址證明,這裏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誕生在渭河上遊。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發祥於隴東一帶。漢唐以來,甘肅成為中西文化交流,商貿往來的絲綢之路,留下豐富的文物古跡。甘肅地域遼闊,自然風光優美,茫茫的戈壁、淳樸的黃土高原、廣袤無垠的草原、潔白瑩潤的冰川共同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麗的畫捲。鳴沙山、月牙泉的奇異組合,給神秘沉重的絲路古道增添了一絲輕鬆愜意。隴東黃土高原和隴南山地起伏於甘肅的東南部,西越蘭州後便是河西走廊,起自蘭州西北,止於疏勒河玉門關,長達一千二百多公裏,與青海界山祁連山脈接壤。河西走廊是一片狹長平坦的高原,海拔一千至一千五百多公尺俯瞰走廊地帶,是綿延不絶的沙磧地、沙丘和風化的緩地,其中也有緑洲出現。緑洲的水源,來自由祁連山三千三百多條冰川的雪水所匯成的河流,為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以及緊靠祁連山𠔌的鄉鎮提供水源。河西走廊最窄處僅四十多公裏,最寬處也不過幾百公裏。甘肅的石窟分佈於河西走廊兩側,這裏原是絲綢之路的要衝,當年那些遠走漠漠塞外絲路的人為保平安,紛紛在這個艱辛跋涉之地開窟造像,這些歷千年而不毀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藝術的結晶,也是絲路歷史的見證。於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縣的榆林窟、玉門的昌馬石窟、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文殊山石窟和馬蹄寺石窟、永靖縣的炳靈寺石窟、武山縣的水濂洞石窟、甘𠔌縣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涇川縣的王母宮石窟、慶陽縣的北石窟寺等,簡直是一條石窟走廊。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獨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風情、肅南裕固族民俗,讓許多國人甚至外國客人都新奇不已。以前曾是絲路孔道的邊荒之地,如今已被蘭新鐵路鐵路自東而西伸展,把一片片緑洲串連一起,其中各縣、市、城、鄉均有公交車可達,交通相當便利。
歷史沿革 History
甘肃 历史沿革
  先秦時期,全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梁二州,舊稱“雍梁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全國為36郡,省境東南地區為北地郡和隴西郡。漢代先在省境置涼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後改置武都、隴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為道,省境分屬關內道、隴右道和山南道,共轄22州。元代始設甘肅行中書省,轄黃河以西七路二州,黃河以東地區為陝西興遠路。明代廢省設司,省境屬陝西布政司、陝西都司、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清代設陝西右布政司,後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範圍。光緒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省境又劃分為寧夏(原朔方)、西寧(原海東)、蘭山、涇原(原隴東)、渭川(原隴南)、甘涼(原河西)、安肅(原邊關)七道。1927年廢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寧夏兩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省境隴東地區屬陝甘寧邊區的隴東和關中兩分區。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肅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肅省名相沿至今。
  甘肅建省約有700多年的歷史;縣的建製早於省的建製,從春秋時開始萌芽算起,迄今己達2200餘年。北宋初期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但作為地方行政區劃名稱,元代纔正式設置甘肅省。省名的命名,係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張掖市)、肅州(今酒泉市)的第一個字合成。簡稱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隴山之西,故亦稱隴西、隴右,或簡稱隴。
  甘肅位於黃河中、上遊。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根據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證明,遠在一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先民就在這塊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簡陋的石器頑強地同大自然作鬥爭。建國以來,先後在鎮原縣姜家灣、寺溝口、黑土梁,慶陽巨傢塬,環縣樓房子和劉傢岔處,發現了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動物化石和早期人類用火的遺跡。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跡,已發現的有1000處,其中著名的有受仰韶文化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遊為中心,處於母係氏族公社階段的齊傢文化;還有晚於齊傢文化,發現己有銅器,已經進入原始社會末期或奴隸社會早期的辛店、寺窪和卡窯文化。古代傳說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號神農氏)、黃帝(號有熊氏,又號軒轅氏)也起於西北。近幾年來,該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東部秦安縣大地灣發現並挖掘了一處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出土文物8000餘件,其中發現的7000年前的地畫、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築面積達450平方米的原始社會會堂式宏偉建築,係國內首次發現。這處遺址堪與西安半坡村遺址相媲美。這裏發現的罕見的三足鉢、三足罐珍品,比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灣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史前史特別是研究古代建築、文字起源和人類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人口分佈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甘肃 人口分布
  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甘肅省人口密度為55.30人/平方公裏,每平方公裏比1982年的43.08人/平方公裏多12.22人,比1990年的49.25人/平方公裏多6.05人,人口密度不斷加大。人口密度超過200人/平方公裏的市(地、州)有臨夏州(241.26)、蘭州市(232.02)和天水市(223.91);超過100人/平方公裏的有平涼市(181.79)和定西地區(138.69);酒泉市最低,為5.13人/平方公裏。
  2007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2617.16萬。
  2000年人口普查時,甘肅省14個市(地、州)登記的人口中,0-4歲的人口為678.35萬人,占27%,同1990年相比,比重下降了0.97個百分點;15-64歲的人口為1708.19萬人,占68%;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5.56萬人,占5%,與1990年相比,比重上升了0.94個百分點。甘肅省共有5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19.92萬人,占總人口的8.75%。人口在千人以上的16個,主要少數民族為回、藏、東鄉、土、裕固、滿、保安、蒙古、撒拉和哈薩剋族。其中,回、藏、東鄉人口在40萬人以上,回族人口最多,為118.49萬人,東鄉、裕固和保安為甘肅地方特有的少數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甘肅省14個地、市、州登記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293.69萬人,占甘肅省總人口的91.3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18.42萬人,占甘肅省總人口的8.69%。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242.34萬人,增長11.81%,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32.68萬人,增長17.59%。
  少數民族人口之所以增長快,一是少數民族在計劃生育方面享受着較寬鬆的生育政策,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高;二是由於少數民族享受較多的優惠政策,使少數民族與漢族通婚後生育的子女在民族成份上多數認定為少數民族,而一部分漢族人口也將其民族成份改為少數民族。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甘肃 行政区划
  甘肅政區圖甘肅省設蘭州市、嘉峪關市、金昌市、白銀市、天水市、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平涼市、慶陽市、定西市、隴南市、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蘭州市:五區三縣
  城關區、七裏河區、西固區、安寧區、紅古區、榆中縣、臯蘭縣、永登縣。
  嘉峪關市:(不轄區、縣,市直管六街道、三鎮。)
  五一街道、新華街道、前進街道、勝利街道、建設街道、鏡鐵山礦區街道、峪泉鎮、文殊鎮、新城鎮
  金昌市:一區一縣
  金川區、永昌縣。
  白銀市:二區三縣
  白銀區、平川區、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
  天水市:二區五縣
  秦州區、麥積區、清水縣、秦安縣、甘𠔌縣、武山縣、張傢川回族自治縣。
  武威市:一區三縣
  涼州區、古浪縣、民勤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張掖市:一區五縣
  甘州區、山丹縣、民樂縣、臨澤縣、高臺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酒泉市:一區二市四縣
  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剋塞哈薩剋族自治縣。
  平涼市:一區六縣
  崆峒區、涇川縣、靈臺縣、崇信縣、華亭縣、莊浪縣、靜寧縣。
  慶陽市:一區七縣
  西峰區、正寧縣、華池縣、合水縣、寧縣、慶城縣、鎮原縣、環縣。
  定西市:一區六縣
  安定區、通渭縣、隴西縣、漳縣、渭源縣、岷縣、臨洮縣。
  隴南市:一區八縣
  武都區、成縣、兩當縣、徽縣、西和縣、禮縣、康縣、文縣、宕昌縣。
  臨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縣
  臨夏市、臨夏縣、康樂縣、廣河縣、永靖縣、和政縣、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縣
  合作市、舟麯縣、卓尼縣、臨潭縣、迭部縣、夏河縣、碌麯縣、瑪麯縣。
地理地貌 Geographical landscape
甘肃 地理地貌
  甘肅省位於祖國西部,地處黃河上遊,地域遼闊。介於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大部分位於我國地勢二級階梯上。東接陝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古、寧夏並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𠔌、沙漠、戈壁交錯分佈。地勢自西南嚮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裏,南北寬530公裏,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
  隴南山地:這裏重巒疊嶂,山高𠔌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綫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緑山對峙,溪流急蕩,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南疆的“纖秀”,北國的“粗獷”,在這裏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隴中黃土高原:位於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裏曾經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這裏有蒼鬆翠柏,有潺潺溪流,有豐富的石油、煤炭,也有聞名遐邇的名山大川。黃河從這裏穿流而過,劉傢峽、????鍋峽、八盤峽三大水庫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把無窮無盡的動力和光明,奉送給這塊土地,煥發着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裏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嚮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余公裏,寬由幾公裏到百余公裏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緑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阔,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祁連山地: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長達1000多公裏,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終年積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體水庫,植被垂直分佈明顯,荒漠、草場、森林、冰雪,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立體畫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帶:這塊東西長1000多公裏、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山山地。這裏地近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風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連片,一塊塊山間平原,是難以耕作之地,人煙稀少,能領略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戈壁風光。
  甘肅是個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脈首推祁連山、烏鞘嶺、六盤山,其次諸如阿爾金山、馬鬃山、合黎山、竜首山、西傾山、子午嶺山等,多數山脈屬西北-東南走嚮。省內的森林資源多集中在這些山區,大多數河流也都從這些山脈形成各自分流的源頭。
  省會蘭州,天水、嘉峪關、平涼、慶陽、酒泉、張掖、金昌、白銀等為省內主要城市。該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接地區,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河西走廊綿延於省內西北部;砂磁、戈壁與緑洲相間。主要山脈有祁連山、隴山、西傾山、竜首山、馬鬃山等。本省河流多屬黃河水係,以黃河及其支流洮河、渭河、祖歷河等為主。
甘肅民族 Gansu Ethnic
甘肃民族
甘肃民族
甘肃民族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現有54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219.9萬,占全省總人口的8.7%。世居甘肅的少數民族有回、藏、東鄉、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薩剋、滿族等16個少數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的獨有民族。省內現有甘南、臨夏兩個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肅南、肅北、阿剋塞、東鄉、積石山、張傢川7個民族自治縣,有39個民族鄉,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積17.9萬平方公裏,占全省面積的39.8%。
  從分佈情況來看,回族主要聚居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張傢川回族自治縣,散居在蘭州、平涼、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連山的東、中段地區;東鄉、保安、撒拉族主要分佈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裕固、蒙古、哈薩剋族主要分佈在河西走廊祁連山的中、西段地區。全省86個縣、市、區中,除少數民族聚居的21個縣、市外,其餘65個縣、市、區中均有散居的少數民族。
文化特産 Cultural specialty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肅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竜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境內地勢起伏、山嶺連綿、江河奔流,地形相當復雜。這裏有直插雲天的皚皚雪峰、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緑,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風韻的自然風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河西走廊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和古絲綢乏路的交通要道。聞名於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剋塞風俗、天祝藏區風情、雷臺奇觀、古酒泉傳奇、嘉峪關傳說、玉門關和古陽關、橋灣人皮鼓: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裏熠熠生輝。
  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是歷史悠久、山川錦綉、物産豐富、氣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唐玄奘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遊的主要景點。
  和天水、隴南相臨的甘南、臨夏兩自治州,是藏、回、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境內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絶倫的建築,而且每年7次規模較大的法會和衆多的節慶,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動空前豐富多彩。古樸典雅的臨復清真寺,是穆斯林民衆們的聚禮之地,這裏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嘆為觀止。
  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是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老區。境內除有衆多的革命遺跡外,黃帝登臨、廣成子修煉得道的道傢聖地崆峒山,西王母設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嚮文化的傳播陣地和民間經濟的交易場所。特別是嗩吶、剪紙、社火、戲麯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氣候特點與特産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ties
  甘肅省地處黃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從東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亞熱帶濕潤區到高寒區、幹旱區的各種氣候類型。
  甘肅省氣候乾燥,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年平均氣溫在0~14℃之間,由東南嚮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氣溫為4~9℃,祁連山區0~6℃,隴中和隴東分別為5~9℃和7~10℃,甘南1~7℃,隴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異很大,在42~760毫米之間,自東南嚮西北減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勻,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肅省光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年日照時數為1700~3300h,自東南嚮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時數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區;隴南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區;隴中、隴東和甘南為2100~2700h。
  全省總土地面積45.44萬平方公裏(據國務院勘界結果為42.58萬平方公裏),居全國第7位,折合6.8億畝。其中,農用地為3.81億畝;建設用地0.14億畝;未利用地2.87億畝。人均占有土地26.31畝。人均占有耕地2.71畝,比全國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總土地面積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萬畝,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窪????鹼、沼澤等。
  甘肅省水資源主要分屬黃河、長江、內陸河3個流域、9個水係。黃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黃河幹流(包括大夏河、莊浪河、祖厲河及其它直接入黃河幹流的小支流)、渭河、涇河等5個水係;長江流域有嘉陵江水係;內陸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蘇幹湖水係)3個水係。全省自産地表水資源量286.2億立方米,純地下水8.7億立方米,自産水資源總量約294.9億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總徑流量415.8億立方米,其中,1億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條。黃河流域除黃河幹流縱貫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條。該流域面積大、水利條件優越。但流域內絶大部分地區為黃土覆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長江水係包括省境東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竜江和西漢水,水源充足,年內變化穩定,鼕季不封凍,河道坡降大,且多峽𠔌,藴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內陸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個水係,有15條,年總地表徑流量174.5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裏。河流大部源頭出於祁連山,北流和西流註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遊水量大,水流急,下遊河𠔌淺,水量小,河床多變等特點,但水量較穩定,藴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雖然甘肅省氣候乾燥,氣象災害危害重,但幹旱氣候區豐富的光能、熱量、風力資源、大氣成分資源等氣候資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據甘肅省氣候資源的分佈狀況,開展氣候資源的分區規劃,並根據各區的氣候特點,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為甘肅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甘肅省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資源總量為4544.02萬公頃,人均占有量2公頃,居全國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澤、石山裸岩、永久積雪和冰川等難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萬公頃土地可用於生産建設,占土地總面積的60.11%。各種林地資源面積396.65萬公頃,有白竜江、洮河、祁連山脈、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達4000餘種,其中有連香樹、水青樹、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貴植物;野生動物中列入國傢稀有珍貴動物的達54個種或亞種,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野馬、野駱駝、野驢、野氂牛、白唇鹿等。各類草地資源面積1575.29萬公頃,占土地資源總面積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萬公頃,占草地總面積的99.34%,是中國主要的牧業基地之一。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1724.15萬千瓦,居全國第10位,可能利用開發容量1068.89萬千瓦,年發電量492.98億千瓦小時。礦産資源種類多而儲量豐富。能源礦産中,煤、石油、油頁岩、天然氣、地熱水均有儲量,僅煤炭就包括了無煙煤、一般用煤、焦煤、褐煤等幾大類;黑色金屬有鐵、錳、釩、鉻等及冶金輔助原料礦産熔劑灰岩、熔劑白雲岩等14種,大部分已探明儲量,鉻鐵礦、釩礦、菱鎂礦及鑄型用粘土等儲量在中國居前5位;有色金屬礦産包括了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和分散元素礦産共28種已探明了儲量,其中銅、鎳、鈷、鉛、鋅、銻、鉑族、硒和碲等礦産是甘肅的優勢礦産;此外尚有硫、磷、蛇紋岩、芒硝等非金屬化工原料礦産9種和石棉、白雲母、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屬建材原料礦産14種均已探明了儲量。
  甘肅農業經濟中種植業居突出地位,主要種植小麥、玉米、馬鈴薯、糜子、鬍麻、油菜籽、甜菜、棉花、大麻、煙葉、當歸、黨參等,此外還有各種蔬菜瓜果種植栽培,形成了種類繁多、佈局合理的種植體係,很多産品已成為甘肅省的名優特産,如河西甜菜(含糖率居全國第二位)、敦煌長絨棉、山丹油菜籽、蘭州水煙、黑瓜籽、天水花牛蘋果、秦安蜜桃、岷縣當歸、紋黨、潞黨等。畜牧業是僅次於種植業的農業經濟部門,畜禽品種齊全,大傢畜有馬、牛、驢、騾、駱駝,小畜禽有豬、羊、雞、兔等,有28個優良畜禽品種,其中河麯馬、山丹馬、岷縣黑裘皮羊、合作豬、靜寧雞、甘肅雙峰駝等是聞名中國的優良畜種。隨着多種經濟的發展,利用2萬余公頃宜養魚水面發展了漁業生産,共養殖100多個魚種,其中紅鱒魚、細鱗鮭、大鯢、甲魚、黃河鯉魚、鴿子魚、石花魚為名優特水産品。依靠省境森林資源和宜林土地資源積極發展林業生産,形成了以用材林、防護林、特用林、經濟林、薪炭林為結構,以冷杉、雲杉、油鬆、華山鬆、櫟類林、楊樺林等為優勢種的林業生産體係,活立木總蓄積量1.74億立方米。工業是甘肅國民經濟的主導産業,利用豐富的優勢資源,重點發展了基礎工業,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輕重工業協調配合,包括煤炭、石油、電力、冶金、機械、化學工業、建材、森林、食品、紡織、造紙等十幾個部門在內的生産體係,已成為中國有色金屬、電力、石油化工、石油機械製造和建築材料的重要基地。
通信交通 Communication Traffic
  主要鐵路幹綫:隴海綫、蘭新綫、包蘭綫、蘭青綫、幹武綫,寶中綫;
  主要公路幹綫:西蘭公路、甘新公路、甘川公路、京藏公路等;
  現有民用機場:蘭州中川機場、敦煌機場、嘉峪關機場、慶陽機場。
  規劃中民用機場:金昌金川機場等10個民用機場。
  民航開闢了以蘭州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烏魯木齊、南京、昆明、敦煌、慶陽等全國主要城市及省內主要旅遊勝地和革命老區的航空網。
  今後幾年,努力形成以蘭州中川機場為中心,東西部機場群為兩翼,輻射全省大部分市州的機場網絡集群。"昨日下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就該省機場建設項目進展情況召開新聞發佈會。明年起,將改擴建、新建10個機場。3年後,隴原大部分地區都有飛機穿行。
  “七五”末期,鐵路在省內綫路長度達1884公裏,公路、民航和水運總通車(航)里程分別為3.47萬公裏、3.57萬公裏和219公裏。郵電通信事業發展很快,全省有1116個郵電局所,開展了有聲信函、郵政快件、特快專遞、禮儀電報、郵政儲蓄等業務。全省14個地、州、市和52個縣(市)的長途電報、電話進入了全國自動轉報通信網。1990年甘肅省社會總産值為505.1億元,國民收入207.28億元,人均社會總産值2258元,人均國民收入為927元。
宗教概況 Religions
  伊斯蘭教:穆斯林160萬多人,宗教活動場所3731處。有“四大教派”(格的目、伊赫瓦尼、西道堂和色來非耶)、“四大門宦”(哲赫忍耶、虎夫耶、庫布忍耶和尕德忍耶)的分別。其中伊赫瓦尼、西道堂、色來耶和哲赫忍耶等教派和門宦的傳始人均在甘肅
  佛教:可統計信徒80萬人,其中藏傳佛教45萬人,漢傳佛教35萬多人。宗教活動場所682處。甘南的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黃教的六大宗主寺院之一。
  道教:可統計信徒21萬多人,宗教活動場所212處。平涼崆峒山較著名。
  基督教:可統計信徒6萬人,宗教活動場所304處。係由15個教派聯合而成:中華基督教會、內地會、宣道會、神召會、福音會、協同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徒聚會處、浸信會、真耶穌教會等。
  天主教:可統計信徒3萬多人,宗教活動場所83處。
汽車牌照 License plate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A 蘭州市
  B 嘉峪關市
  C 金昌市
  D 白銀市
  E 天水市
  F 酒泉市
  G 張掖市
  H 武威市
  J 定西市
  K 隴南市
  L 平涼市
  M 慶陽市
  N 臨夏回族自治州
  P 甘南藏族自治州 。
西部開發 Western Development
  甘肅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基本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嚮,以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結構調整為重點,以壯大城市經濟為竜頭,實施科教興省、開放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走發揮比較優勢、壯大支柱産業、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把甘肅建成全國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綜合性高新石化基地、中藥材加工基地、林牧業基地和旅遊大省,充分發揮甘肅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橋梁、紐帶和依作用。
  以市場為導嚮,就是進一步解放思路、轉變觀念,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辦事,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機製。
  以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結構調整為重點,就是近期加快以公路為重點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退耕還林(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發展新興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為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和物質技術條件。
  以壯大城市經濟為竜頭,就是在推進農業産業化,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以蘭州市為重點,以隴海綫和蘭新綫為依托,提高城市化和工業化水平,形成大開發的支撐點和新的經濟增長帶,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城鎮在西部大開發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實施三大戰略,就是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加強基礎教育和適用人才培養,開發人力資源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使科技成為西部大開發的第一推動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着力改善投資軟環境,吸引國內外的人才、技術、資金,推動甘肅的大開發;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開發中控製人口增長,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實施甘肅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
  走發揮比較優勢、壯大支柱産業、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就是充分發揮資源、區位和老工業基地的比較優勢,形成石油天然氣與精細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製藥、特色農副産品及以其為原料的加工業、旅遊業五大支柱産業。
  實施西部大開發,要有重點分步驟的推進。經過10年的努力,使甘肅生態環境初步改善,全面開發的基礎設施條件基本具備,良性開發機製初步建立,合理的經濟結構框架基本形成,幾大特色明顯的支柱産業在全國具有競爭優勢。在此基礎上,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把甘肅建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结、山川秀美的新甘肅
經濟建設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8年經濟數據
  完成生産總值3100億元,增長10%;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700億元,增長3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0億元,增長19%;
  外貿進出口總額61.6億美元,增長12%;
  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64.9億元,增長38.8%。
  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70.9億元,增長20.2%;
  財政支出實現965.4億元,增長4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10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2680元,分別增長10%、15%;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8.5%;
  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人口自然增長率6.5‰。
甘肅高校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甘肃高校
  蘭州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中醫學院 天水師範學院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蘭州商學院 甘肅政法學院 河西學院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蘭州城市學院 張掖醫專 平涼醫專 甘肅聯合大學 蘭州外語職業學院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隴東學院 天水師院 、 定西師專
甘肅旅遊 Gansu Tourism
甘肃旅游
  之一、黃帝問道聖地——崆峒山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裏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 。景區面積84平方公裏,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於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譽。
  崆峒山屬六盤山支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灕江神韻。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凝重典雅的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氣魄宏偉,底藴豐厚。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衆多的風流纔俊。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嚮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 ,黃帝問道這一千古盛事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崆峒武術與少林、武當、峨嵋、昆侖等武術流派馳名華夏
  秦漢時期,崆峒山開始有了人文景觀。歷代陸續興建,亭臺樓閣,寶剎梵宮,廟宇殿堂,古塔鳴鐘,遍布諸峰。明、清時期,人們把山上名勝景觀稱為“崆峒十二景”:香峰鬥連、仙橋虹跨、笄頭疊翠、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雲、鳳山彩霧、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臺寶塔。近年來,新修了法輪寺、臥觀平涼、觀音堂、通天橋、飛升宮、王母宮、問道宮等景點三十五處,基本恢復了歷來所稱的“九宮八臺十二院”中四十二處建築群。
  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鬍耀邦視察平涼時親筆題書“崆峒山”;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元月,被國傢旅遊局批準為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傢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傢5A級旅遊景區;2002年10月順利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係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又登上了國傢名片,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隍城、彈箏峽、塔院和雷聲峰組成的《崆峒山》特種郵票是我省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和嘉峪關城樓後國傢郵政局發行的第4套地方題材的特種郵票;2004年3月晉升為國傢地質公園。2005年8月9日,太統——崆峒山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之二、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和政縣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位於臨夏盆地南部。據考古學家考證,在距今2400萬年——520萬年的晚中新世時,這裏湖泊星羅棋布,河流蜿蜒縱橫,大地上草木茂盛,是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
  一、已發現的化石種類及價值
  迄今為止,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存放的古動物化石有近萬件。我國目前最有權威的著名古哺乳動物學家邱占祥院士等一批文物專傢,對館藏化石標本進行了全面係統的鑒定:這批館藏化石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分別埋藏於和政地區四種岩性不同的地質層中:底部紅色砂礫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層中,埋藏着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中部以紅土為主,埋藏着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上部的黃土堆積中埋藏着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占據了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産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係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其中一級品50多件,二級品180多件,三級品350多件,同時專傢確認:“和政發掘的化石,是舉世罕見的鏟齒象和三趾馬動物群化石,其數量遠遠大於整個歐亞大陸已知同時代的任何一個地點的採集數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極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覽價值。
  1、科研價值 生活在1300萬年——1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質古生物學家的密切關註。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科學院、省博物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等許多科研單位,以及美國、日本、瑞士等國的學者多次來臨夏考察,進行地質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係列的積極成果。確認我縣收藏的這批種類繁多、保存完好的化石標本,將對臨夏地區晚第三紀時的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和古動物群演化變遷,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我們認為和政徵集的6000多件古動物化石標本,其中不乏極其珍貴、有極高科學研究價值的標本,有些標本不僅在國內可稱為精品,而且在國際上也屬不可多得的典型化石,有重大的學術意義”。(邱占祥)
  2、珍藏價值 古化石是不可再生資源。本世紀20年代在內蒙古通古爾發現的鏟齒象化石和陝西保德發現的三趾馬動物群,在世界古生物學界享有盛名。而這些化石絶大多數現存放在國外博物館中,這對我國開展地質古生物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睏難,和政縣館藏的“這批化石標本在品種、數量和質量上都可以和上述經典地區的化石相媲美,從而填補了我國古哺乳動物化石收藏中的一個重要空白區。
  3、展覽價值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存放的這批化石標本均為已滅絶動物的化石,其中絶大多數標本是頭骨和牙床,特別是象等大型動物和長頸鹿、犀牛等中型動物的骨骼化石形態特異,除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外,對廣大青少年和廣大群衆也具有較強的直觀科普教育,是認識甘肅史前生物與環境的生動歷史教材。
  二、館藏化石的特徵及意義
  和政古動物化石數量之大,世界罕見。其中三趾馬化石儲量及已採集的頭骨化石標本數量為歐亞大陸之首,超過了世界最著名的希臘三趾馬動物群産地皮剋米和薩拉摩斯;鏟齒象動物群化石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歐亞大陸上也是最豐富的,其數量也超過了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藏;庫班豬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批標本。這批化石形成於青藏高原隆升關鍵的晚新生代,是生物進化的實證,在我國是絶無僅有的,具有極高的科研、珍藏、展覽價值。有些標本不僅在國內可稱為精品,而且在國際上也屬不可多得的典型化石,有重大的學術意義。這批化石標本在品種、數量和質量上都可以和上述經典地區的化石相媲美。在館藏化石中,相當完整、比較完整的標本中,完整率達97.3%,它們全係已滅絶動物遺存。和政地區的化石在地層中的分佈是完全清晰的,根據目前掌握的材料來判斷,和政地區有可能包含多個動物群的層位,甚至有比三趾馬動物群更早的層位。和政地區富含化石地層的岩性與其他地區也不盡相同,是一種很接近黃土的土狀堆積,這些都表明在晚中新世時和政地區的古地貌和古氣候條件已經和黃河中下遊有所區別,而青藏高原的隆升對我國地貌和氣候的改造,以至對全球氣候格局的影響一直是我國科學家探索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如此豐富的古動物化石,特別是如此大量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使我們有可能對晚新近紀的哺乳動物群的演變進行比較係統和深入的研究,這些富含哺乳動物化石的連續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歷史的不可多得的證據,他的潛在的尚待發掘的價值絶不遜色於聞名與世的珠峰南坡的西瓦利剋,具有世界意義。和政化石被譽為古動物學界的“東方瑰寶”、“高原史書”。它的出土與發現,掀起了青藏高原隆升變遷的神秘面紗,打開了人類窺視黃河古老文明的窗口,引起了國內外古動物學界的廣泛關註。
  三.文物保護開發
  和政古動物化石是祖國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遺産,為了開發保護好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歷屆臨夏州委、州政府及和政縣委、縣政府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從發現到保護、徵集,經歷了從不知到認知,到完全認識其獨特價值的艱難過程。在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2003年9月,投資1525萬元,占地19.2畝,建築面積3850平方米的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正式竣工開館。為了進一步促進和政古動物化石的綜合保護和持續開發,作到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有效結合, 2005年8月5日,占地44畝,總投資3000萬元的博物館二期館又開工建設, 2006年8月7日,博物館二期館正式竣工並開館。館內共展出四大動物群不同時期代表性的180多件精品古動物化石和動物骨架15具,並穿插繪製達800平方米各種不同動物生活場景大型背景畫。營造古動物生活的實景,通過瀑布、小橋、流水、巨型山體、機械動物、動物雕塑、空間成像等現代化的聲、光、電展示方式,真實地再現了不同歷史時期古動物生活的原始生態環境。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專業博物館,一、二期館的建成和投入使用,為舉辦風格獨特的科學展覽,接納國內外專業研究人員,進行專業文化交流和青少年及廣大遊客科普方面提供了便利,為古城寧河架起了一座連接五湖四海的橋梁。化石博物館是世人瞭解古動物的窗口,每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來到這裏,都將經歷一次心靈上的極大震撼。
  之三、國傢級森林公園鬆鳴岩
   國傢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鬆鳴岩,位於和政縣吊灘鄉小峽之中,距蘭州市145公裏、臨夏市55公裏,頂峰海拔2730米。景區面積33平方公裏,由南無臺、西方頂、玉皇峰、雞冠山四峰組成。因其突兀挺拔,狀似筆架,又名“筆架山”。這裏青峰接雲、古鬆參天,四季雲霧繚繞、終年流水潺潺。每當山風勁吹,鬆鳴如濤、震蕩峽𠔌,故名“鬆鳴岩”。古有“須彌翠色”之景名,園內有喬木、灌木200餘種,野生花木174種,有野生藥材205種,有一定經濟和觀賞價值的野生果品類數10種。豐富的植物資源使景區四季變化鮮明,景觀豐富多變,又有"緑色植物王國"之美稱。
  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的鬆鳴岩佛寺,鑲嵌於懸崖絶壁,掩映在萬緑叢中,氣勢雄偉,險要壯觀,悠悠數百載香火不斷,一年一度的鬆鳴岩花兒會更是盛況空前。其主要景點有:獨鬆迎客、幽寺鐘聲、拜殿秀色、大殿雄姿、懸泉飛瀑、天橋、一綫天、同心鬆等。
  之四、莫高窟
   莫高窟 Dunhuang Caves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騙取、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裏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嚮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佈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它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着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占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後,隨着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並逐漸湮沒於世人的視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後,這裏纔重新讓人註意。
  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衹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亡後掩埋場所,有土炕、竈炕、煙道、壁龕、臺燈等生活設施。兩區共計492個洞窟存在壁畫和塑像,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檐5個,以及數千塊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
  ◎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
  莫高窟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的492個小石窟和洞穴廟宇,以其雕像和壁畫聞名於世,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
  ◎概 況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裏處鳴沙山的崖壁上。這裏全年日照充足、乾燥少雨、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石窟南北長1600餘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50米。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餘平方米,彩塑2415身,飛天塑像4000餘身。莫高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歷史悠久,與山西雲崗石窟、河南竜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最初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結束,其間經過連續近千年的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建築、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一體,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這些藝術珍品不僅反映了中國中古時期宗教和社會生活情況,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非凡成就。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發現了“藏經洞”,洞裏藏有從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的歷代文物五、六萬件。這是二十世紀初中國考古學上的一次重大發現,震驚了世界。此後又由此發展出著名的“敦煌學”。敦煌學經過近百年的研究,不僅在學術、藝術、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同時也嚮世界展示了敦煌藝術之美、文化內藴之豐富以及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文化遺産 敦煌石窟藝術是集建築、雕塑、繪畫於一體的立體藝術,古代藝術傢在繼承中原漢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藝術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化了外來的表現手法,發展成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國民族風俗的佛教藝術品,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係、中外友好往來等提供珍貴資料,是人類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建築藝術 現存500多個洞窟中保存有繪畫、彩塑的492個,有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形製,還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餘米、寬30米見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從早期石窟所保留下來的中心塔柱式這一外來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藝術傢在接受外來藝術的同時,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為我國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現存古建築的傑作。
  彩塑藝術 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釐米右(善業泥木石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 17窟唐代河西都憎統的肖像塑,和塑像後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壁畫藝術 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築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産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 在大量的壁畫藝術中還可發現,古代藝術傢們在民族化的基礎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臘等國古代藝術之長,是中華民族發達文明的象徵。 各朝代壁畫表現出不同的繪畫風格,反映出我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光輝篇章,為中國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貴的形象史料。
  敦煌藝術 光緒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發現砌封於隱室中滿貯從三國魏晉到北宋時期的經捲、文書,織綉和畫像等約5萬餘件。文書除漢文寫本外,慄特文、佉盧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寫本約占六分之一。文書內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門雜文的宗教文書,文學作品、契約、賬册、公文書函等的世俗文書。 敦煌藝術的發現,名聞中外,它對我國古代文獻的補遺和校勘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
  藝術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製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並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豔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裏的畫廊。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鬆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豐富、造詣極高,而且與壁畫相融映襯,相得益彰。
  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緻,檐角係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於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綫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
  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墻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衝雲霄;有的從空中俯衝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遊竜;有的則隨風漫捲,悠然自得。畫傢用那特有的蜿蜒麯折的長綫、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
  豔麗的色彩,飛動的綫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裏,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纔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象力量吧!
礦産資源 Mineral Resources
甘肃 矿产资源
  甘肅是礦産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之一,礦業開發已成為甘肅的重要經濟支柱。境內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産資源較為豐富。截至2006年底已發現各類礦産173種(含亞礦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數的74%。甘肅省查明礦産資源的礦種數有97種,其中:能源礦産7種、金屬礦産35種、非金屬礦産53種、水氣礦産2種。列入《甘肅省礦産資源儲量表》的固體礦産地891處(含共伴生礦産),其中,大型礦床77個、中型202個、小型612個。據全國主要礦産資源儲量通報(2005),在查明礦産資源儲量的礦種中,甘肅省列全國第一位的礦産有10種,前五位的有25種,前十位的有49種。亞洲最大的金礦——甘肅陽山金礦的發現,是我國近年來探礦業的一個壯舉。據悉,陽山金礦纍计探獲黃金資源量308噸,是亞洲最大類卡林型金礦。據估算,陽山金礦已探明的黃金資源量潛在經濟價值達500億。
友好城市 Sister Cities
  序號
  友好城市名稱
  國傢
  結好日期
  簽字地點簽字人
  1
  秋田縣
  Akita Prefecture
  日本
  Japan
  1982.08.05
  秋田縣
  李登瀛
  2
  剋賴斯特徹奇市
  Christchurch City
  新西蘭
  New Zealand
  1984.04.22
  甘肅
  陳光毅
  3
  俄剋拉何馬州
  Oklahoma State
  美國
  U.S.A
  1985.06.12
  俄剋拉何馬州
  陳光毅
  4
  紹莫吉州
  Somogy County
  匈牙利
  Hungary
  1997.04.21
  紹莫吉州
  閆海旺
  5
  吉薩省
  Giza Governorate
  埃及
  Egypt
  2004.07.21
  吉薩省
  陸 浩
  6
  阿爾巴省
  Alba County
  羅馬尼亞
  Romania
  2004.09.01
  甘肅
  羅笑虎
  7
  庫斯塔奈州
  Kostanai Region
  哈薩剋斯坦
  Kazakhstan
  2004.09.15
  庫斯塔奈州
  楊志明
  8
  西馬紹納蘭省
  Mashonaland West Province
  津巴布韋
  Zimbabwe
  2004.10.22
  西馬紹納蘭省
  劉曉明
  9
  科雷茲省
  Correze Province
  法國
  France
  2005.01.20
  科雷茲省
  劉曉明
  10
  奧希金斯將軍解放者大區
  Region of Libertador General Bernardo O’Higgins
  智利
  Chile
  2005.04.04
  奧希金斯將軍解放者大區
  陸 浩
  11
  戈亞斯州
  Goias State
  巴西
  Brazil
  2005.04.08
  戈亞斯州
  陸 浩
  12
  科阿韋拉州
  Coahuila State
  墨西哥
  Mexico
  2005.04.15
  科阿韋拉州
  陸 浩
  13
  納瓦拉自治區
  Navarra Autonomous Region
  西班牙
  Spain
  2005.08.16
  納瓦拉自治區
   榮
  14塔馬塔夫省
  Province autonome de Toamasina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2005.12.09塔馬塔夫省
  李 膺
  15斯來果郡
  Sligo County
  愛爾蘭
  Ireland
  2006.04.13斯來果郡
  陸 浩
  16佛羅裏達省
  Florida Province
  烏拉圭
  Uruguay
  2006.04.20佛羅裏達省
  陸 浩
  17奧爾金省
  Holguin Province
  古巴
  Cuba
  2006.04.26奧爾金省
  葛正芳
  18法夫大區
  Fife Council
  英國
  U.K.
  2006.10.11法夫大區郭穎純19格羅德諾州
  Grodno State白俄羅斯
  Belarus
  2007.07.08
現任領導 The current leadership
甘肃 现任领导
  甘肅省委書記陸浩
  甘肅省長徐守盛
英文解釋
  1. n.:  Gansu,  Gansu province, China
法文解釋
  1. n.  Gansu ( Province )
近義詞
甘肅, ,
甘肅社區
甘肅
相關詞
中國地理城市地名行政區劃行政幽遊白書縣域
百科大全農業大學高等教育甘農大海南人物企業傢
soho組織單位學校法學旅遊出行歷史
地貌高原百科辭典四大高原更多結果...
包含詞
甘肅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