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郵編:231500 代碼:341421 區號:0565
拼音:Lú Jiāng Xiàn 英譯:Lujiang County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中南部,東北臨巢湖。總面積2348平方千米。總人口117萬人(2007年末)。
全縣轄17個鎮:廬城鎮、冶父山鎮、萬山鎮、湯池鎮、郭河鎮、金牛鎮、石頭鎮、同大鎮、白山鎮、盛橋鎮、白湖鎮、竜橋鎮、礬山鎮、羅河鎮、泥河鎮、樂橋鎮、柯坦鎮。縣政府駐廬城鎮。
地處江淮丘陵地帶,西部、南部和中部山丘廣布,東部、北部為平原圩區。境內河流,均屬長江水係。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9℃,年降水量1197.6毫米。礦藏有鐵礦和明礬石在等。國傢商品糧基地。
合九鐵路、京臺高速、滬渝高速以及103、316、319省道穿越縣境,境內河流可通航巢湖。名勝古跡有冶父山國傢級森林公園、唐建冶父寺、周瑜墓、昭明寺等。 |
|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屬巢湖市管轄,距省會合肥市南70千米,北臨巢湖,南近“黃金水道”長江,位居沿江開發開放經濟區,是對外開放縣。
廬江位於安徽省中部,屬巢湖市管轄,地處沿江開發開放經濟區,北接合肥,東臨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南近“黃金水道”長江。縣域面積2348平方公裏,2006年末戶籍人口120萬人。廬江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多為丘陵地貌,其中森林面積37789公頃,耕地面積92230公頃。
廬江地處多條高速公路、鐵路交匯點,交通十分便捷。縣城距合肥駱崗機場60公裏,距銅陵長江大橋70公裏,距南京碌口機場200公裏;京九鐵路合九段(合肥 ─九江)、滬蓉高速公路合界段(合肥-界子墩)、合安段(合肥-安慶)、合銅黃(合肥-銅陵-黃山)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水路南入長江,北進巢湖,目前全市首傢由水泥生産企業和航運公司聯合建設的專用碼頭——大江航運碼頭工程正在緊張建設當中,建成後船舶可由此碼頭直達蘇、浙、滬及沿江各城市。
廬江縣歷史悠久,民風古樸,文化積澱深厚。自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建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歷經千百年蒼桑巨變的廬江,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吳楚文化和淮軍文化傳統。歷史上涌現出了文翁、周瑜、王蕃、丁汝昌、吳長慶、劉秉璋等一大批歷史名人,當代更有馮法祀、許章潤、薑長雲、方福前等一大批活躍在科技、經濟和文化藝術界的著名學者。
廬江生態優美,四季宜人,旅遊資源頗為豐富。境內的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黃陂湖,面積2,333公頃, 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生態係統結構與功能良好,地理位置獨特,是多種國傢一二級保護鳥類南北遷徙途中重要的棲息地和中轉站,被收錄為中國重要濕地名錄。冶父山,距廬江縣城東約9公裏,峰巒疊翠,廟宇輝煌,古跡遺存,佳傳甚多,有“江北小九華”之稱。巢湖南岸廬江段全長26.8公裏,跨4個鄉鎮17個行政村。居住巢湖岸邊,天氣晴朗時,湖面煙波浩淼,帆檣如畫,姥山矗立於湖心,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古鎮湯池擁有號稱“華東第一泉”的湯池溫泉,古稱“坑泉”,具有涌量穩定、水溫穩定和化學成分穩定的三大特點,富含10多種對人體醫療保健具有極高價值的化學元素,自西漢以來,就是著名的療養勝地:北宋文豪王安石曾在此濯足療疾,留下了“寒泉時所詠,獨此沸如蒸”的千古贊譽。此外,湯池古鎮還享有“名茶之鄉”的美稱,尤其是名茶“白雲春毫”,産在終年雲霧繚繞、蘭花叢生、人跡罕至的二姑峰尖,萃天地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香氣清爽,滋味鮮醇,視為茶中珍品,先後獲省優、部優和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奬。
近年來,圍繞把廬江建設成為“華東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山水園林旅遊城市、安徽歷史文化名城”的目標定位,全縣先後出臺了16條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共投資6億多元,在原有的“冶父晴嵐,鳳臺秋月,黃陂夏蓮,綉溪春漲,金牛晚眺,白石鼕雪,水濂聽聲,青簾漁火”等古景點基礎上,新開發3A以上景區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精心開發的20多個係列旅遊商品,在國內外市場都十分走俏;2006年,以溫泉旅遊聞名的湯池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被評為國傢級4A級景區和四星級酒店。2006年一年,全縣接待遊客3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5億元。
廬江還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和糧油生産百強縣,全省重點産茶縣、水産基地縣和商品豬準基地縣。
廬江素有“好學之邦”的美名,歷史上以科甲起傢,以著書立說名垂於世者絡繹不絶。這種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在今天得到了更廣泛和大力的弘揚,全縣現共有中小學448所,其中高中和職業技術學校20多所。有百年校史的廬江中學已為國傢培養數萬名高材生,現為全省示範高中。全縣每年嚮全國各地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達5000餘人。
廬江縣礦藏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是省內為數不多的多礦種資源集中區。現已探明的有33種礦産資源,其中能源型礦産3種,金屬礦産7種,非金屬礦産22種,水汽礦産1種。鐵、銅、硫鐵、明礬石、高嶺土等礦産品質優量大,且多分佈在廬南的羅河、竜橋、礬山、泥河、白湖等5個鎮,資源相對集中。全縣四大經濟板塊之一的廬南重化工業基地,規劃面積693平方公裏,到“十一五”末,可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0億元,規劃末期實現工業總産值334億元,年利稅達62.34億元。目前,廬南地區6大重點礦山建設都已啓動。竜橋鐵礦一期年100萬噸采選已建成投産;羅河鐵礦年300萬噸采選建設進展迅速;馬鞭山鐵礦年100萬噸采選、小嶺硫鐵礦年50萬噸采選、大包莊礦年60萬噸硫鐵礦和40萬噸年鐵礦采選工程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即將開工建設;沙溪銅礦年200萬噸采選項目也即將啓動;硫基化工、金屬冶煉、特種建材三大産業園形成集聚發展之勢。
廬江縣磁性材料産業已頗具規模。現有安徽竜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12傢磁電生産企業,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傢,均取得自營出口權,年生産鐵氧體、釹鐵硼、非晶以及鍺磁等四大類産品愈萬噸,2006年一年總産值達7.1億元,80%的産口銷往國外。全縣磁性材料的竜頭企業還加強了與中科院研究所、合工大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單位的合作,已研製開發出500多種磁磚、磁瓦、釹鐵硼等自主創新的新産品,被列入省“861”行動計劃和巢湖市“7+4”項目。近年來,廬江縣相繼被授予“安徽省電子磁性材料産業園”、“安徽省磁性材料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合肥工業大學産學研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2007年11月,廬江縣人民政府與巢湖市科技局共同承辦了具有全國影響力和行業權威性的“中國磁性材料産業發展論壇”。廬江縣正在進一步壯大磁性材料産業規模,嚮國傢級磁性材料産業基地的目標邁進。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廬江縣基礎設施建設也已日漸完善。用電均由華東電網提供;實現村村通電話,移動電話通信覆蓋率達百分之百;全縣共設有大中小型水庫98座,為農業生産提供了有力保障;城區自來水取自山清水秀的風景名勝地湯池,水質清純且富含礦物質,符合國傢飲用水標準;城區內居住小區均實現緑化美化,大型超市、餐館星羅棋布,方便居民生活和消費。
近年來,廬江人决心破除一切有礙於發展的障礙,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發展項目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安徽馬鋼集團、江淮汔車集團、外經集團、萬振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相繼在廬江投資興業;本土老牌企業恆泰活塞、安風風機等也在市場大潮中日益壯大,成為著名品牌;來自江浙滬閩廣等地衆多客商甚至臺胞和海外客商相繼在廬江落戶,為廬江經濟社會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註入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我們熱忱歡迎國際友人、海外僑胞、國內外工商界人士前來考察訪問、洽談業務、投資興業、共展宏圖,廬江人民將以百倍的熱情和萬分的誠意迎候你們的到來! |
|
全縣面積2352平方公裏,人口120萬,郵政編碼:231500,電話區號:0565,縣人民政府駐地廬城鎮塔山東路,下轄17鎮。
17個鎮:廬城鎮、冶父山鎮、湯池鎮、萬山鎮、金牛鎮、石頭鎮、郭河鎮、白山鎮、同大鎮、盛橋鎮、竜橋鎮、白湖鎮、礬山鎮、泥河鎮、羅河鎮、樂橋鎮、柯坦鎮。 |
|
一、鐵路
合九鐵路(合肥——九江)。在廬江設廬江站、柯坦站。
二、高速公路
合界高速公路(合肥——界子墩),也稱合安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合銅黃高速公路(合肥——銅陵——黃山)。
三、 高等級公路
合銅二級汽車專用公路(合肥——銅陵),簡稱合銅公路。
四、普通公路
省道:軍二路(S319綫,軍埠——二壩),廬巢路(廬江——巢湖)。 |
|
一、 公共汽車
廬江縣城區公交綫路目前共有5條。分別為1路、2路、3路、4路、5路。
1路 火車站——東門大橋,票價全程3.5元,分段計價。設火車站、萬山鎮派出所、萬山鎮醫院、長崗、八裏、立交橋、油化廠、消防隊、煙草大廈、自來水、商業大廈、保險大廈、電影院、四牌樓、供電大樓、東門大橋16個站點。
2路 冶父山森林公園——新南門橋南頭,單一票製2元。設冶父山森林公園、縣水泥廠、冶父山鎮政府、農機二廠、交警大隊、銀都大酒店、潛竜山莊、保險大廈、綉溪商城、電影院、貿易中心、新南門橋南頭12個站點。
3路 新南門大橋——鄧湖,單一票製2元。設新南門大橋、宏達、百貨大樓、設計院、潛竜山莊、環碧公園、東門大橋、黨校、馬墩、機械廠、泉水口、泉水小學、鄧湖13個站點。
4路 南門三叉——迎鬆,單一票製2元。設南門三叉、啤酒廠、老南門橋、貿易中心、縣醫院、宏達、百貨大樓、設計院、城關鎮、二中、縣政府、磙塘新村、煙草大、消防隊、油化廠、立交橋、經濟開發區、迎鬆18個站點。
5路 綫路走嚮:外環路→黃山路→文昌路→文明路→廬白路
二、 出租車
廬江縣城區運營的出租車大約五百餘輛,車型主要為夏利、吉利和桑塔納。出租車公司主要有永鵬、春風、巢宇等。出租車起步價4元2公裏。
另外城區還有人力三輪車和三輪摩托車載客營運。 |
|
2005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48.9億元,財政收入2.4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4元。
廬江自古有“魚米之鄉”美譽。全縣耕地104.8萬畝,年産糧食50萬噸以上,油料4.8萬噸左右,是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和糧油生産百強縣。林業面積52 萬畝,茶園、果園面積4萬畝,年産幹茶320噸;水産養殖面積15.8萬畝,水産品産量3.8萬噸;生豬飼養量為45萬頭,傢禽飼養量2000萬衹,為全省重點産茶縣、水産基地縣和商品豬準基地縣。
廬江農業是以稻米糧食生産為主,林 、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農業。全縣105萬農業人口耕地99萬畝。境內有山 、有圩、有畈、以丘陵為主。 廬江是“六五”期間國傢首批投資建設的商品糧基地縣 ,常年水稻種植面積150萬畝左右,糧食總産60萬噸,商品 量25萬噸,其中優質米占40%以上;油料總産近5萬噸,1993年糧,油生産雙雙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各 具特色的名優農産品聞名於世,楊柳鄉年産鮮荸薺3萬噸,被譽為全國最大的“荸薺之鄉”;“白雲春毫”、“潛川雪峰”等部優名茶享譽省內外;蔬菜加工初具規模,“三葉”牌係列精製小菜獲'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産品。全縣生豬,傢禽飼養量 分別為51.5萬頭和1846萬衹,尤其是近年白鵝生産發展迅速,已形成區域特色。 縣、鄉、村、組農技推廣體係健全,其中高級農藝師27人,農藝師77人。“九五”以來,全縣共引進推廣新型實用的農業科技成 果130多項,共有11項推廣成果受到省部級以上的表彰奬勵。雜交稻纍计製種3萬畝,種子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1993年在全國率先示範應用農業專傢係統,改善了農技推廣條件,提高了農技推廣效果。
廬江縣具有豐富的水面資源,自然條件優越,養魚歷史悠久,自古盛産甲魚、河蟹、青蝦、鱖魚等名貴水産品。改革開放後,漁業生産日新月異,全縣養殖面積達17萬畝,年産水産品産量近4萬噸,位居全省第十位。 養殖品種除“四大傢魚”外,還發展了河蟹、青蝦、甲魚、鱖魚、牛蛙、珍珠、烏鱧、羅非魚、革鬍鯰等十多個名優品種養殖,其中河蟹養殖為一枝獨秀,養殖面積超過七萬畝,平均産量超過雙千噸,“廬江毛蟹”以其體大、色優、味美、品正而聞名遐邇,1999年被確定為國傢緑色食品,獲省名優産品稱號,“稻田養蟹技術推廣”也獲得省星火三等奬。 全縣漁業科技發展迅速,漁業科普單位14個,水産業專幹中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33名,其中副高職稱一名,中級職稱三名。養殖技術日益成熟,推廣和發展了80:20池塘高産養殖、網箱養殖、圍網養殖、稻田生態養殖、工廠養殖和立體綜合養殖,促使漁業步入高産高效,水産品産量和效益逐年呈翻番增長。 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狠抓漁業基地建設,加大水産開發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內引、外聯,引進大戶50多戶,引資達8000萬元新上水産項目60個,有力促進了全縣漁業的發展。該縣連續四年獲得省漁業致富工程二等奬,楊柳、同大、白山、白湖四鄉鎮被省政府授予漁業科技示範鄉鎮。
廬江縣有豐富的資源,自古有“魚米之鄉”和“地下聚寶盆”之稱。年産糧食60萬噸以上,油料4萬噸 ,幹茶1000噸,水産品産量3萬噸,肉類總産量萬噸。為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也是重要的水産品、畜禽生産基地。該縣境內礦産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有鐵、硫、銅、礬、鉛鋅、紫砂、石灰石、高嶺土、鉀長石等28種,其中:鐵礦儲量10億多噸,硫鐵礦儲量3億多噸,分別占全省的1/4和1/2;明礬石儲量3.5億噸,為全國第二。
境內湯池溫泉水溫高、流量大、水質好;有冶父山國傢森林公園,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舊址和周瑜墓、皖中奇石館等人文景觀。 榮獲部優或省優産品的主要産品有:鋁活塞、風機、硫酸、水泥、海神牌花雕酒、三葉精製菜、白雲春毫名茶等。羽絨製品、蜂蜜製品、長毛絨玩具等産品遠銷世界各地。 |
|
隋置廬江縣。縣轄境東至江,南至潛山,西至竜舒,北至鵲渚(今三河),凡數百裏。唐開元二十三年 (735) 分合肥、廬江地置舒城縣。宋析廬江、巢縣地設無為縣。縣境仍沿舊域。明永樂間,廬南以青竹澗至古埂72戶由桐城撥歸廬江。清光緒帝《廬江縣志》載:“緻今日之廬江,自東至西,自南至北,境界僅存百餘裏,大非昔日舒縣之境地寬廣矣。”光緒帝縣志稱:正東四十裏至青簾河迎水庵,正西四十裏至界牌山,正南六十裏至分水嶺,正北四十裏至新口渡,東繞至齊頭嘴薛公廟抵巢湖,東南六十裏至高奇嶺,東北七十裏至造(兆)河,西南五十裏至界河 , 西北七十裏至中吳橋為廬江縣地。另據陳詩《廬江疆域考》:民國20年(1931),全縣總面積為2524 平方千米。《安徽概覽》稱:民國33年(1944)廬江縣境總面積為2534平方千米。
民國36年(1947)12月,劃廬南磚橋至大凹口一帶置桐廬縣,民國37年(1948)8月,割巢湖南岸之廬北廣大地帶置湖西縣。1949年4月和7月,桐廬、湖西兩縣先後撤銷,除原湖西縣關河鄉劃給無為縣外,其餘依舊屬廬江縣境。合肥縣之戴岡、劉墩、北閘、施婆四鄉劃歸廬江。巢縣沐集鄉之金城、蒼頭、孫河、澗灣4保,無為縣黃姑鄉之周楊、殷渡、圩灘、鮑莊、棋桿、牌坊、秋葉、埒埂和喲石鄉的西城共9保,也劃歸廬江。
建國後,縣境總面積 2352 平方千米。北起三河鎮東沙塘圩西埂,順杭埠河主航道延至巢湖口門與肥西縣分界(北肥西、南廬江)。東北沿巢湖中之鞋山、姥山至馬尾河口弧形水域12.4萬畝屬廬江,陸地以兆河主航道與巢縣分界。東括白湖,順楊柳圩東埂至迎水庵、嶽山、大犁尖為廬江、無為兩縣分水嶺 ( 東無為、西廬江 ) 。東南從寨基山、香爐尖至黃傢大山等分水嶺為廬江、無為、樅陽三縣分界。南以蓮屏山,西沿羅昌河以南五裏青竹澗至大凹口岱鰲山與樅陽縣接壤(南樅陽、北廬江)。西南從藻青山、沿界河至起風尖、大佛尖與桐城縣交界,西以荒草尖、二姑尖、火炮山到百神廟與舒城縣為鄰(西舒城、東廬江)。西北從百神廟達馬衝水庫,過杭埠河北的潘灣、舒拐、鄭圩等村以及三河東的二竜街,東南廬江、西北舒城、肥西)。
1997年,廬江縣面積2352平方千米,人口116.9萬,轄13鎮19鄉:城關鎮、湯池鎮、泥河鎮、金牛鎮、白山鎮、白湖鎮、盛橋鎮、樂橋鎮、缺口鎮、礬山鎮、石頭鎮、羅河鎮、柯坦鎮、許橋鄉、冶山鄉、羅埠鄉、黃屯鄉、郭河鎮、福元鄉、同大鄉、順港鄉、新渡鄉、石山鄉、磚橋鄉、沙溪鄉、陳埠鄉、楊柳鄉、戴橋鄉、長崗鄉、順港鄉、大化鄉、店橋鄉、張王廟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145874人,其中(16個鎮、16個鄉):城關鎮136201人,冶父山鎮24594人,萬山鎮30558人,湯池鎮36324人,郭河鎮35032人,金牛鎮36821 人,石頭鎮30169人,白山鎮44110人,盛橋鎮41670人,白湖鎮37955人,缺口鎮28973人,礬山鎮28631 人,羅河鎮44141人,泥河鎮56569人,樂橋鎮33380人,柯坦鎮24955人,羅埠鄉23850人,長崗鄉23590人,福元鄉25688人,新渡鄉31315人,同大鄉51674人,戴橋鄉21274人,許橋鄉28915人,石山鄉31848人,順港鄉17228人,楊柳鄉29810人,黃屯鄉25008人,磚橋鄉35363人,店橋鄉21104人,沙溪鄉34357人,大化鄉23487人,陳埠鄉33572人,白湖監獄虛擬鎮17708人。
2001年8月,廬江縣轄15個鎮、17個鄉,558個村委會、18個居委會、面積2357平方千米:城關鎮、冶父山鎮、湯池鎮、金牛鎮、石頭鎮、白山鎮、盛橋鎮、白湖鎮、缺口鎮、礬山鎮、羅河鎮、泥河鎮、樂橋鎮、柯坦鎮、萬山鎮;羅埠鄉、長崗鄉、陳埠鄉、郭河鄉、福元鄉、新渡鄉、同大鄉、戴橋鄉、許橋鄉、石山鄉、順港鄉、楊柳鄉、黃屯鄉、磚橋鄉、店橋鄉、沙溪鄉、大化鄉。
2004年,廬江縣將32個鄉鎮調整為28個鄉鎮:撤銷順港鄉,並入白湖鎮;撤銷大化鄉,並入樂橋鎮;撤銷店橋鄉,並入羅河鎮;將萬山鎮的石橋村、金衝村、官塘村、王崗村並入湯池鎮;撤銷長崗鄉,並入萬山鎮;城關鎮更名為廬城鎮;其餘的22個鄉鎮予以保留。調整後,鄉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73.4平方千米擴大到83.9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原來的3.7萬人增加到4.2萬人。2004年底,轄28個鄉鎮:城關鎮、冶父山鎮、湯池鎮、金牛鎮、石頭鎮、白山鎮、盛橋鎮、白湖鎮、缺口鎮、礬山鎮、羅河鎮、泥河鎮、樂橋鎮、柯坦鎮、萬山鎮;羅埠鄉、陳埠鄉、郭河鄉、福元鄉、新渡鄉、同大鄉、戴橋鄉、許橋鄉、石山鄉、楊柳鄉、黃屯鄉、磚橋鄉、沙溪鄉。
2005年,撤銷羅埠鄉、石山鄉、戴橋鄉、福元鄉、新渡鄉、許橋鄉、楊柳鄉、黃屯鄉、磚橋鄉、陳埠鄉、沙溪鄉。調整廬城鎮、冶父山鎮、石頭鎮、白山鎮、同大鎮、郭河鎮、盛橋鎮、白湖鎮、缺口鎮、礬山鎮、柯坦鎮、泥河鎮的行政區域,並將缺口鎮更名為竜橋鎮:將原羅埠鄉並入廬城鎮;將原石山鄉並入冶父山鎮;將原戴橋鄉的錢渡村、白河村並入石頭鎮;將原戴橋鄉的戴橋居委會、馬鞍村、李墩村、金墩村、五愛村、朱井村、站崗村並入白山鎮;將原新渡鄉並入同大鎮;將原福元鄉並入郭河鎮;將原許橋鄉並入盛橋鎮;將原楊柳鄉並入白湖鎮;將原磚橋鄉並入礬山鎮;將原陳埠鄉並入柯坦鎮;將原沙溪鄉整建製並入泥河鎮,將缺口鎮的同心村並入;缺口鎮更名為竜橋鎮,將同心村劃出;將原黃屯鄉整建製並入。保留湯池鎮、萬山鎮、羅河鎮、樂橋鎮、金牛鎮。本次區劃調整後,廬江縣的28個鄉鎮變成了17個鎮:廬城鎮、冶父山鎮、湯池鎮、金牛鎮、石頭鎮、白山鎮、盛橋鎮、白湖鎮、竜橋鎮、礬山鎮、羅河鎮、泥河鎮、樂橋鎮、柯坦鎮、萬山鎮、郭河鎮、同大鎮。鎮平均人口從4.3萬人上升到7萬人,平均面積從84平方千米上升到138平方千米。 |
|
- n.: Lujiang County
|
|
廬江 |
|
淮南市 | 安徽省 | 鄉鎮 | 巢湖市 | 鐵路 | 火車站 | 路綫 | 合九綫 | 安徽 | 華中師範大學 | 人物 | 教授 | 徐 | 柯坦鎮 | 丘陵 | 水稻 | 會鼕眠水稻 | 千年古村落 | 古人類遺址 | 地理 | 行政村 | 景點介紹 | 中學 | 樂橋鎮 | |
|
|
廬江縣志 | 廬江縣醫院 | 廬江縣中醫院 | 廬江縣財政局 | 廬江縣衛生局 | 廬江縣汽車站 | 廬江縣糧食局 | 廬江縣公安局 | 廬江縣車管所 | 廬江縣第五中學 | 廬江縣人民醫院 | 廬江縣樂橋中學 | 廬江縣第四中學 | 廬江縣礬山中學 | 廬江縣沙溪銅礦 | 廬江縣白山大橋 | 廬江縣白湖大橋 | 廬江縣攝影協會 | 廬江縣廬州學校 | 廬江縣第二中學 | 廬江縣金牛中學 | 廬江縣第三中學 | 廬江縣麻紡織廠 | 廬江縣廬州飯店 | 廬江縣糧食賓館 | 廬江縣????務管理局 | 廬江縣振興選礦廠 | 廬江縣精神病醫院 | 安徽廬江縣中醫院 | 廬江縣第二中醫院 | 廬江縣礬寶山醫院 | 廬江縣衛生防疫站 | 廬江縣婦幼保健所 | 廬江縣電大工作站 | 廬江縣福利工藝廠 | 廬江縣花邊工藝廠 | 廬江縣騰竜玩具廠 | 廬江縣第二服裝廠 | 廬江縣冶夫山國傢森林公園 | 廬江縣大化初級中學 | 安徽省廬江縣礬山中學 | 廬江縣磙塘農貿市場 | 安徽省廬江縣瀚宇電腦學校 | 廬江縣傑聯工藝品廠 | 安徽省廬江縣衛生局 | 廬江縣潛川機械有限公司 | 廬江縣興華高級中學 | 廬江縣濱湖景觀大道 | 廬江縣黃山太陽能有限公司 | 廬江縣行政服務中心 | 安徽省廬江縣廬州學校 | 泊廬江縣界幾遭寇掠 | 安徽省廬江縣絲綢廠 | 廬江縣自學考試辦公室 | 廬江縣辰輝畜牧養殖有限公司 | 廬江縣文建畜禽養殖有限公司 | 廬江縣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 曹傢沙阻風與朱一夔步入廬江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