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雲南 >昭通 > 
目錄
·概況 Qiaojia County·縣情概況·行政區劃
·自然資源·地方特産·旅遊資源
·巧傢藥山·堂琅文化·巧傢堂狼山(洛尼山)——彝族發祥地
·歷史沿革·英文解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概況 Qiaojia County
  巧傢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總面積3245平方千米。總人口53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白鶴灘鎮。郵編:654600。代碼:530622。區號:0870。拼音:Qiaojia xian。
縣情概況
  【名稱】:巧傢縣
  【拼音】:qiǎo jiā xiàn
  【概況】:巧傢縣總面積3245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2003年)。
  【郵編】:654600
  【行政區劃代碼】:530622
  【區號】:0870
  巧傢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理位置東經102°52′~103°26′、北緯26°32′~27°25′,南北長98公裏,與四川省涼山州會東、寧南、布拖、金陽及雲南省東川、會澤、魯甸、昭陽等8個縣(區)界鄰。轄19個鄉鎮、182個村委會(社區),國土面積3245平方公裏。公元前135年(西漢建元六年)建置,為堂琅縣地。作為堂琅青銅文化的重要表徵,兩漢堂琅銅洗早已蜚聲海內外學術界。這是一片神奇、富饒、美麗的土地。金沙江襟帶於前,牛欄江縈繞於後,大藥山崛起於兩江懷抱之間,境內海拔相對高差3524米。層巒疊嶂,有雄關絶塞之奇險;復水縱橫,得柳暗花明之韻緻。在這片土地上,一日之行,若四季之旅,可身歷春之溫煦,夏之火熱,秋風之蒼涼,鼕雪之聖潔。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立體分佈的小區氣候,深沉厚重的文化積澱,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是自然和歷史對這片土地的慷慨賜與,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創造性勞動的華彩樂章。
  據民國9年(1920)《雲南巧傢縣志調查地志資料》:“‘巧傢’二字,係初開闢時一夷人之名。附城一帶,係渠領有,此士身歿後,人即以此二字名其領土,設縣治時,亦即以此命名。”另說:“‘巧傢’係初開闢時彝族首領麯古都傢的簡稱——‘麯傢’衍變而來。”
  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狼縣,屬健為郡,武帝置三降縣,屬越巂郡。東漢置堂狼縣,屬健為屬國都尉。三國蜀漢分鍵為立朱提郡,為堂狼縣地,至南朝。唐置唐興縣。南詔置東川郡,屬暴部地。宋大理置東川大都督,為烏蒙悶畔部地。元初置悶畔萬戶府,後改悶畔軍民總管府,隸烏撒烏蒙宣慰司,後屬東川路地。明屬東川土府,隸雲南布政使司,後改隸四川,為東川軍民府地。清改隸雲南東川路地;雍正五年(1727年)在巧傢營建會澤縣,旋移縣治於東川府附郭;嘉慶十六年(1811年)在牛縣城設巧傢撫彝府同知(後改設巧傢廳),屬東川府。民國2年(1913年),廢府改縣,屬省,民國32年(1943年),歸昭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解放後沿之。
  巧傢全景
行政區劃
  2009年,巧傢縣轄6個鎮、13個鄉。總人口461034人,各鄉鎮人口:新華鎮61314;茂租鄉17188;東坪鄉24765;紅山鄉18539;大寨鎮31208;小河鎮25274;六合鄉12613;新店鄉22413;巧傢營鄉25481;藥山鎮39669;苞𠔌堖鄉19840;鉛廠鄉20000;老店鎮25581;中寨鄉11112;崇溪鄉29984;金塘鄉14412;馬樹鎮27808;爐房鄉17987;蒙姑鄉15846(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巧傢縣總人口數為:535631人,其中農業人口509503人。
自然資源
  巧傢資源豐富。境內熱量充足,城區年平均氣溫21.1℃,≥10℃的多年平均氣溫為7299.4℃,日照平均2199.7小時。縣域西部的金沙江河𠔌熱區和東部的牛欄江河𠔌熱區幾乎包圍了整個巧傢縣域,全縣18個鄉鎮中的14個都處於兩江流域中,巧傢縣80%以是的人口和經濟總量、特別是全縣的農業高稻産區及主要的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果等都在兩江河𠔌熱區,故兩江河𠔌熱區是全縣十分寶貴的資源庫。兩江河𠔌熱區除傳統的糧食和蔗糧生産外,近些年來,沿江各鄉鎮還在進一步拓展和開發新領域,在烤煙、香料煙、蔬菜、魔芋、花椒、蠶桑等經濟作物,以及柑桔、石榴、芒果、香蕉等優質水果方面取得了大的突破或進展,顯示了十分良好的進一步發展前景,同時也豐富了天然大溫室的庫存內容。另外,河𠔌熱區較為獨特的生物資源開發也極具魅辦,目前最有潛力可挖的是沿江河𠔌及荒山大片分佈的竜須草,它分佈廣泛,抗旱耐瘠,既是幹熱河𠔌地區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態保護屏障,同時,由於其便於種植、纖維長,經試驗研究證明,可用於造紙,是造紙工業因森林大面積禁伐後的最佳造紙原料替代品。
  縣境內水資源豐富,年平均降水量35020萬立方米,年徑流量15.060億立方米(含地下水5.366億立方米),折合徑流深471.5毫米。有各型水庫6座,總庫容565萬立方米。境內河流屬山區型河流,坡陡流急,落差大。主要河流有以禮河、馬樹河、蕎麥地河、文傢河等,縣境內大於25平方公裏的河流,水能理論藴藏量達31.97萬千瓦,綜合分析,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為9.6萬千瓦,占水能總量的30.03%,可開發潛力巨大。過境河流金沙江梯級電站工程白鶴灘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牛欄江四個梯級電站裝機容量36.57萬千瓦。巧傢有較多的森林資源和發展林業的優越條件,全縣森林面積8.10萬公頃,森林綜合覆蓋率38.4%,森林活立木蓄積量達200餘萬立方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藥山山體面積520平方公裏,主峰金頂山海拔4042米,雄踞於滇東北群峰之上。
地方特産
  1984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自然保護區,劃定保護區範圍102平方公裏。2004年9月升格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藥山本因出産各種藥材而得名,著名的野生藥材有柴鬍、黨參、貝母、天麻、蟲草、黃芪、草烏、防風、竜膽草、仙茅參、刺參、秦高、黃連、重樓、短柄烏頭、升麻、岩參、芍藥、三七、蠶豆七、玉竹、黃精、丹皮、麻黃、細辛、玉帶草、伸筋草、見腫消、弩箭藥等,在中草藥市場素享盛名;野生動物如虎、豹、豺、牛羚、野豬、金貓等,出沒林莽叢雜間;而大面積的珙桐群落,更是國內外罕見的奇觀。巧傢縣境內有種類繁多的礦産資源,現探明的有金、銀、銅、鐵、鉛、鋅、稀土以及同鉛鋅礦共生的鎘、鍺、鎵、銦待稀有金屬。其中鉛、鋅儲量較豐。縣境內還有以板慄、核桃、櫻桃、石榴、芒果等為主的經濟林果。主産花椒、小碗紅糖、烤煙、甘蔗、畜禽、蠶桑、核桃、櫻桃、香蕉、返季蔬菜等。金沙江自東川的象鼻嶺進入巧傢境內,流長138公裏。
旅遊資源
  巧傢境內的金沙江河段集觀光、旅遊、探險為一體,而且沿江有衆多的人文勝跡,極具開發價值。江面忽開忽合,水道迂麯不定,險狹處,僅數十米,上遊來水,汪洋恣肆,灘陡流急,大江如飛瀑跌落,濤聲十餘裏外都聽得到,驚心動魄。但是,開闊處,江流漫漶,寬達二三百米。江邊四季景觀迥異,不同區段,自然地理、風物民俗,各具特色。其中若幹區段,可乘船遊覽,是漂流、衝浪、野營垂釣、度假休閑的好去處。其中的蜈蚣灘、三灘、白鶴灘、金剛背、紅石崖等處,有極為壯觀的高山峽𠔌景觀:浩浩江流,忽斷折如帶、忽跌落成瀑。
  這是一片神奇、富饒、美麗的土地。金沙江襟帶於前,牛欄江縈繞於後,大藥山崛起於兩江懷抱之間,境內海拔相對高差3524米。層巒疊嶂,有雄關絶塞之奇險;復水縱橫,得柳暗花明之韻緻。在這片土地上,一日之行,若四季之旅,可身歷春之溫煦,夏之火熱,秋風之蒼涼,鼕雪之聖潔。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立體分佈的小區氣候,深沉厚重的文化積澱,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是自然和歷史對這片土地的慷慨賜與,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創造性勞動的華彩樂章。
  崇溪賴石山
  崇溪賴石山賴石山一年衹趕兩場,賴石山是山區農民心中的情結,他們常年在地裏勞作,衹是在端午和立秋,纔會放下牽挂,來到賴石山,會會親友。買買生活必需品,放鬆自己的心情。男人在草地上喝着廉價的瓶子酒,醉了就包在細褶子氈氈裏躺臥在鬆軟的草地上,眯着眼看着藍天,一樣都不去想,或者牽着馬遠遠地放牧,等着當傢的女人把自傢的馬車堆滿,再自豪地駕着馬車回傢,那鬆軟的草地不會留下痕跡,不管風吹雨打,它在靜靜地等待下一個節日,就如那勞累了半年的醉酒漢子,在期待中做着、活着......
  在賴石山,真正無憂無慮的是孩子,山裏的孩子一年中很少有機會見到外面的世界,他們見到的都是周圍司空見慣的美麗風景,今天,來了這麽多人,商人帶來了可口的食品和精美的玩具,怎能不去看一看呢?裝着集攢了幾個月的零錢的鼓鼓的包,在商人的叫賣聲中,漸漸變空,換來的是平時很難吃到的副食和心儀的玩具和飾品,在以後的日子裏,在集攢零錢的勞動中,小夥伴們常常聚在一起,品評各自的玩具和飾品,回味賴石山熱鬧的場面,帶着單純的夢想和希望,在快樂中等待下一個熱鬧的時光......
  幾十裏以外的小夥子,很早就來到路口,他在等待着心儀的姑娘,如果有緣,他就能實現他的夢想,能夠成雙成對地去趕賴石山,是很有面子的事,如果夕陽西下,人們開始回傢,不管你心情如何,你也應該回傢,在期待和奮鬥中,迎接下一個令人心動的日子,因為,賴石山衹是我們生活之外的一個小插麯,重要的是把握你生活的主旋律,願你在奮鬥和期待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端午和立秋之外的其他時間,賴石山是沉默的,為了一年兩次的熱鬧,賴石山四周的人們在辛勤地勞作,偶爾路過賴石山,他們也走得很匆忙,賴石山是一種生活方式。
  《“摘自王開宏 博客”》
巧傢藥山
  藥山位於巧傢縣境內。金沙江和牛欄江環山而過。藥山山體面積220平方公裏,主峰轎頂山海拔4041米,雄踞於昭通群峰之上。
  由於受北—東嚮構成控製發育成型,藥山走嚮近於北—東。西坡地勢陡峭,懸崖絶壁從兩江匯流的𠔌地中凌宵而起,柱地擎天,高不可攀。南坡地勢較為平緩,藥山自然保護區的主要林區,詭異瑰麗的高山岩溶景觀都集中在這一片。
  藥山被以烏蒙冷杉為主的針頁林和以高山櫟為主的常緑闊葉林構成的原始森林覆蓋。天然林的蔥鬱,為野生藥材、珍稀植物生長和野生動物生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藥山本因出廠各種藥材而得名,著名的野生藥材有柴鬍、黨參、貝母、天麻、蟲草、黃芪、草烏、防風、竜膽草、仙茅參、刺參、黃連等藥,在中藥市場素享盛名;野生動物如虎、豹、熊、豺、牛羚、野豬、金貓等,出沒林莽雜叢間;而大面積的珙桐群落,更是國內外罕見的奇觀。
  2005年8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藥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堂琅文化
  巧傢古稱堂琅,遠在先秦古蜀國時期即在巧傢老店鎮一帶的堂狼山中設堂琅縣。歷代堂狼山堂琅人創造了以堂狼山銅礦采冶文化為核心的堂琅文化。堂琅文化主要包含堂琅金屬采冶文化、堂琅原住民族螳螂人文化和彝族起源文化、《發拉花燈》為代表的民間文化、《神史》為代表的文人文化。
  巧傢堂狼山——中國青銅之路之源
  經研究,巧傢堂狼山的古代先民開採堂狼山的銅礦料運往成都,鑄造了三星堆青銅文明,運往殷商創造的商王朝青銅文明,運往劍川海門口、古滇國創造了古滇青銅文明,其白銅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紀即經南方絲綢之路運往中亞大夏,典籍記載堂狼山的白銅早於西方15個世紀以上。巧傢堂狼山也就當之無愧成為中國青銅之路的源頭。經科學測定,三星堆礦料來自云南。通過對東川開採的銅的科學測定,東川的銅與三星堆的低比值銅相同。經巧傢縣堂琅文化研究課題組從礦冶開採、文化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認為三星堆的青銅礦料來自巧傢堂狼山,是古代巧傢堂狼山的螳螂人采冶堂狼山的青銅礦料鑄就了古代三星堆青銅文明。根據有關專傢研究,商王武丁(公元前1325年—前1266年)妻婦好墓裏的青銅器、劍川海門口青銅器(公元前1115年)、古滇國青銅文明的青銅礦料均來自於古代僰人。僰人為“犍為蠻夷”,即今昭通一帶。昭通一帶銅礦富集且開發最早的即巧傢堂狼山。秦漢以降,堂狼山有色金屬創造了秦國青銅文明,使堂狼山成為堂狼洗、朱提洗的鑄造中心,成就了朱提銀、東川“京銅”的燦爛輝煌和堂狼山作為“漢洗之鄉”、“世界白銅之鄉”的美譽。清時,巧傢老三區(今昆明東川區)湯丹等地的銅運往全國各地,支撐了大清王朝的國庫。直至今日,以巧傢堂狼山為源頭的中國青銅之路,從巧傢堂狼山作為起點,以滇東北青銅礦帶為主,以滇銅為主,以中國南方為主,開成了通嚮全國,通嚮世界的輝煌燦爛的中國青銅之路。
  堂琅文化的發祥地——巧傢堂狼山——中國青銅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青銅之路之源,在中國青銅文明史上擁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
巧傢堂狼山(洛尼山)——彝族發祥地
  阿普篤慕,巧傢堂狼山(洛尼山)人,是滇、川、黔、桂四省區彝族共同尊奉的祖先。“阿普”是老祖宗的意思,“篤慕”是他的真正名字。他是彝族始祖希慕遮的第三十一代孫。阿普篤慕後娶三妻,生下六子,是為彝族六祖。據古彝文典籍《洪水泛濫》的記載,阿普篤慕生活在遠古的洪荒時代。
  希慕遮入住的邛之鹵在今巧傢縣城一帶
  彝族始祖希慕遮從“氂牛徼外”“選地方”入住古蜀地的邛之鹵,即今巧傢縣城所在地金沙江沿岸的壩子。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石板墓文化,並開採巧傢堂狼山區域的銀、鉛、銅等有色金屬礦産,鑄造了殷商、三星堆等青銅文明。
  阿普篤慕是彝族共祖
  阿普篤慕是彝族人民普遍認同的始祖。康熙《大定府志》載:“有祝明(篤慕)者,居堂狼山中,以伐木為業,久之,木拔道通,漸成聚落,號其地為羅邑,又號其山為羅邑山;夷人謂邑為業,謂山為白,故稱為羅業白。” 《西南彝志》也載:洛尼山,又名堂琅山,是彝族“六祖分支”之地。貴州彝文《指路經》說:“祖母住靡莫,父往堂琅地,孫往夜郎國,撐天地建國傢,多同管理諸小國。”四川涼山彝族《指路經》載:“去兮去兮,欲行路邊站。堂狼山之旁,除穢搖神扇,倘若不搖扇,難把穢來除;人逝名猶在,倘若名不在,難把路來指……”因四川彝族不清楚堂狼山之所在,在其註釋中說:“堂狼山:虛化的地名,傳說為古代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據彝文史籍記載,老大慕阿切(武部)、老二慕阿枯(乍部)嚮滇中地區發展;老三慕阿熱(糯部)、老四慕阿額(恆部)嚮四川雷波 阿普篤慕,巧傢堂狼山(洛尼山)人,是滇、川、黔、桂四省區彝族共同尊奉的祖先。“阿普”是老祖宗的意思,“篤慕”是他的真正名字。他是彝族始祖希慕遮的第三十一代孫。阿普篤慕後娶三妻,生下六子,是為彝族六祖。據古彝文典籍《洪水泛濫》的記載,阿普篤慕生活在遠古的洪荒時代。
  希慕遮入住的邛之鹵在今巧傢縣城一帶
  彝族始祖希慕遮從“氂牛徼外”“選地方”入住古蜀地的邛之鹵,即今巧傢縣城所在地金沙江沿岸的壩子。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石板墓文化,並開採巧傢堂狼山區域的銀、鉛、銅等有色金屬礦産,鑄造了殷商、三星堆等青銅文明。
  阿普篤慕是彝族共祖
  阿普篤慕是彝族人民普遍認同的始祖。康熙《大定府志》載:“有祝明(篤慕)者,居堂狼山中,以伐木為業,久之,木拔道通,漸成聚落,號其地為羅邑,又號其山為羅邑山;夷人謂邑為業,謂山為白,故稱為羅業白。” 《西南彝志》也載:洛尼山,又名堂琅山,是彝族“六祖分支”之地。貴州彝文《指路經》說:“祖母住靡莫,父往堂琅地,孫往夜郎國,撐天地建國傢,多同管理諸小國。”四川涼山彝族《指路經》載:“去兮去兮,欲行路邊站。堂狼山之旁,除穢搖神扇,倘若不搖扇,難把穢來除;人逝名猶在,倘若名不在,難把路來指……”因四川彝族不清楚堂狼山之所在,在其註釋中說:“堂狼山:虛化的地名,傳說為古代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據彝文史籍記載,老大慕阿切(武部)、老二慕阿枯(乍部)嚮滇中地區發展;老三慕阿熱(糯部)、老四慕阿額(恆部)嚮四川雷波以北方向發展;老五慕阿剋(布部)、老六慕阿齊(默部)嚮金沙江兩岸發展。由於各派學者參考的典籍不同等原因,六個兒子的名字也有不同的說法,但武、乍、糯、恆、布、默六部的說法基本相同,即:武、乍居雲南,糯、恆遷四川,布、默徒貴州,從而形成今天分佈於滇、川、黔、桂等地的彝族。
  彝族六祖分支地在巧傢堂狼山(洛尼山)
  彝族再生始祖篤慕及其六子所居地及“六祖分支”之地是堂狼山(洛尼山,也稱羅尼山)。堂狼山即今巧傢縣境內東部以藥山為主峰的山脈。《華陽國志.南中志》也載:“朱提縣西南二百裏,有堂狼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飛鳥過之不能去。” 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常璩所著《華陽國志》記載:“堂螂縣,因山得名也,出銀、鉛、白銅、雜藥。有堂螂附子。”劉琳註:“‘堂螂縣’的‘螂’又寫作狼、螂、琅(漢洗作狼),蓋其地多堂螂,故以為名。”《續漢志》:“(朱提)縣西南二裏有堂狼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飛鳥過之不能得去。”酈道元《水經註·若水》載:“(朱提)縣有大淵池水,名千頃池。西南二裏有堂狼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飛鳥過之不能去。”《水經註·若水》又說:“朱提郡西南二百裏,得所綰堂琅縣。”《清史稿·地理志·東川府》:“東川府……巧傢廳(今巧傢縣。要。府北二百四十裏,雍正四年,置會澤縣,始此。六年移縣附郭。嘉慶十六年,析會澤縣地置。東:堂琅山。《水經註》所謂‘羊腸繩麯,八十餘裏’,即此。……” 《新纂雲南通志》說:“堂琅山在巧傢東米糧壩……延袤百餘裏。”今巧傢縣城金沙江沿岸一帶,自古即俗稱米糧壩。而“延袤百餘裏”,且相對於金沙江沿岸縣城一帶的米糧壩的“巧傢東米糧壩”,應在今巧傢老店鎮一帶。《民國巧傢縣志稿·輿地·山脈》載:“堂狼山,屬五區二甲天生橋。”民國時期巧傢五區二甲天生橋即今包𠔌堖、老店一帶。《雲南省歷史地名考索》認定古堂琅縣治所在今巧傢老店子。《巧傢縣地名志》在“老店子”條簡註為“漢堂狼縣地”。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名大詞典》,對堂狼山的地理位置作了認定,“堂狼山在巧傢縣東部”。譚其驤先生主編、尤中先生繪製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將歷代堂琅縣治所明確標示在今巧傢縣老店鎮。《新纂雲南通志》地圖明確地將堂狼山的位置標為橫貫巧傢境內始於牛欄江邊老店鎮迄於爐房鄉的東北——西南走嚮的山脈。巧傢堂琅文化研究課題組研究認定:堂狼山為橫貫巧傢境內始於牛欄江邊老店鎮迄於爐房鄉的東北——西南走嚮的山脈;古堂琅縣治所在今老店鎮。
  洛尼山即巧傢以藥山為主峰的堂狼山脈
  堂狼山(洛尼山)即今巧傢縣境內東部以藥山為主峰的山脈。洛尼山是彝語,彝語又稱為羅業白,也稱洛尼白、羅尼白、羅尼山、妥魯山、土魯山、土爾山、螳螂白子等,是因彝族再生始祖篤慕在堂狼山中伐木道通形成聚落“羅邑”而得名,洛尼山即巧傢東部的堂狼山。據康熙《大定府志》,篤慕在堂狼山中伐木道通,形成聚落,聚落名“羅邑”,彝族即稱“羅邑”所在的堂狼山為堂狼山。陳本明、傅永祥先生在《彝族史探》中明確指出:“洛尼山(洛宜山、羅業白、洛宜白)即漢代的堂狼山。”“足見堂狼山,也即是洛宜山(洛尼山、洛尼白、羅業白)在昭通地區巧傢縣境內。”範文鐘先生在《昭通歷史文化論述》中說,彝族六祖分支的事件“就發生在堂狼山(今巧傢縣境域仍存此稱謂)”。
  堂狼山裏手轄印是篤慕統治堂狼山的信物
  堂狼山裏手轄印是最古老的銅質彝文印章。堂狼山裏手轄印,是昭通出土的古彝文銅質印章,也稱“妥魯山裏手轄印”,漢意“統管堂狼印”,是古代居於堂狼山的彝族先民堂狼山部族管轄這片區域的信物,是堂狼山部族首領篤慕權力的像徵和信物,是彝族歷史上最古老最重要的一顆印章,譽為“中國彝族第一印”。王永泉《昭通是彝族族源地略探》載:“昭通出土文物……其中兩枚是彝文印章,另兩枚是漢文印章。時間都是戰國至漢代,均為銅質。一枚彝文印章翻譯為《益那印》,另一枚翻譯為《統轄堂琅印》。《統轄堂琅印》為長方形,造型古樸自然,風格粗獷獨特,具有濃厚的彝族文化特色。印柄為蹲伏狀立體青蛙,印面是陰印陽文,有7個彝文,自上而下排列。印面和字裏行間有界格。貴州畢節彝文翻譯組的王子國、王繼超先生的直譯為‘妥魯(堂琅)山裏手轄印’。許多專傢學者都認為《益那印》就是《夜郎印》,是彝文漢寫同音異寫的結果。貴州民族研究所的餘宏模教授認為,夜郎國就在雲南滇東北與貴州接壤的地區。昭通出土的《夜郎印》印章,由此更進一步證明了此觀點的正確性。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今巧傢、會澤、東川一帶設堂琅縣,屬犍為郡管轄。所以,《統轄堂琅印》這枚印章就是彝族管轄這片區域的信物。”篤慕在堂狼山中建立堂琅城,統治堂狼山部族。古彝文印章“堂狼山(妥魯山)裏手轄印”和“堂狼山裏木手印是”是堂狼山部族首領權力的像徵和信物。
  阿普篤慕在堂狼山主持六祖分支
  阿普篤慕在堂狼山(洛尼山)主持彝族六祖分支。阿普篤慕成年後,天降大雨,造成洪災,迫於洪水,彝族先民們由部落長阿普篤慕率領,從世代居住的地方遷到洛尼山(今雲南昭通)一帶暫避洪水。洪水退後,由於洛尼山一帶地少人多,不宜長期居住。大約在在周平王姬宜臼十一年(公元前760年),阿普篤慕在堂狼山(洛尼山)召集了一次部落酋長們的大會,將其民衆分成六個部落,跟隨其六個兒子嚮外去開拓疆域:老大慕雅枯和老二慕雅切率領武部落和乍部落嚮雲南的西部、南部和中部發展;老三慕雅熱和老四慕雅臥率領糯部落和恆部落沿着金沙江流域進發,逐漸到達現在的大、小涼山和四川南部;老五慕剋剋率領布部落在雲南的東部、東北部,以及貴州的興義、畢節一帶發展;老六慕齊齊率領默部落則到廣西的隆林一帶發展。六部在各地生根發芽,繁衍成今天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滇、川、黔、桂四省區的彝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在彝文典籍《六祖分支》、《我祖魂光輝》中都記載了阿普篤慕將六個部落分嚮四面八方,去開拓疆域,發展農耕,繁殖六畜,在彝族歷史上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發拉花燈——中國花燈劇活化石
  發拉花燈主要活動在雲南省巧傢縣藥山鎮發拉村及周邊鄉鎮。發拉村位於巧傢縣城西北部。藥山鎮因其境內滇東北最高峰大藥山而得名。藥山鎮南北長93.6公裏,東西寬19.05公裏,國土面積384.6平方公裏,境內最低海拔1800米,最高海拔4041米,森林覆蓋率39.6%,年平均氣溫14℃。發拉村位於藥山山麓距縣城62公裏,地處東經103°2′48″,北緯27°8′54″。主要居住有漢族、彝族、苗族等民族,現有人口3681人,825戶,下轄21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21平方公裏,境內最低海拔2300米,最高海拔3525米,現有耕地4400畝,主要作物有洋芋、燕麥、苦蕎等。該村現仍屬較為貧睏的村,全村人均有糧391公斤,人均純收入883元,至今仍有很多村民未解决溫飽。
  發拉村民幾乎全為外來移民後裔。據《巧傢縣志》載,清康熙至嘉慶年間,因經商、開礦、從軍、從政、扶農興利等原因,大量外籍客戶遷入巧傢。這些山外來客帶來先進的生産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多元的文化形態。在漫長的歲月裏,為了給人生帶來安慰,為了心中的愛情和理想,發拉人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和發展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有山歌、孝歌、散花、花燈、民間故事等。這些藝術樣式往往是集體創作,心口相傳,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其中,發拉花燈以其保留的完整性、表演的原生態性而成為花燈領域的“活化石”,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和娛樂價值。
  據傳,發拉花燈是一個跑爛灘、名叫付石生的傳到發拉的,已四代百多年了。付石生又名付矮子,傢住藥山鎮半箐村。年輕時到昆明做工,不要工錢,要主人傢教他唱花燈。付石生在半箐沒有後人,學成後流落到發拉,拜發拉村的李文珍為幹娘。由於他有一定文化基礎,在發拉收徒傳藝,教第一代燈班十多人。他還帶領燈班到周邊地區乃至貴州等地巡演,演出一度異常活躍。在巡演過程中付石生很註重學習,兼收並蓄。1905年出生的第二代花燈藝人張正學較全面地掌握了發拉花燈的演技和唱腔,並教出了第三代和第四代花燈藝人,為發拉花燈的傳承作出了很大貢獻。上世紀八十年代,演出活動一度異常活躍。進入九十年代後期,隨着年輕人外出務工,李氏燈班傳承乏人,瀕臨解散,已無力組織演出活動。而普傢燈班已組織渙散,衹不時組織演出。2006年孫世祥讀書社開始發拉花燈的收集保護活動後,重新成立了由孫世祥讀書社成員孫世先任劇組組長,楊富纔任副組長的發拉花燈新劇組。
  從清末至今,發拉花燈在百餘年的傳承發展中,受地域、民俗、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逐步與當地山歌、小調相融合,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發拉花燈劇。發拉花燈具有慶賀新歲太平、消災祈福、慶童子等功用。村民要唱燈,來請燈班,燈班瞧好日子,約定時間去唱。聽到哪傢要唱燈,周圍的男女老少老早就來到主人傢。花燈中大量插科打諢的內容經常引得觀衆哈哈大笑,到熟悉處,觀衆與燈班融為一體,盡情歌唱。發拉村人居密集,有事沒事大傢聚在一起,以唱花燈為樂,就這樣,花燈在發拉村發展壯大,無論村夫民婦,還是黃發垂髫,都能隨口唱上幾折。發拉花燈四十六折,每折長短不等,均以人生的悲歡離合為主綫串聯。表演內容多是驅邪祈福、稼穡活動、家庭瑣事和男女婚戀,充滿了生活情趣,深受村民喜愛。表演角色通常一男一女,女角由男性扮演,旁有插科打諢一人。男性握一蚊帚,女性持一手帕。表演者邊唱邊舞,如《瞧親歌》、《送郎歌》等,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唱腔。舞蹈動作有起步、走場、玩蚊帚、玩帕之分。無樂器伴奏,通常由唐老二和花園姊妹一唱一和,旁人不時插進打趣的語言,生動詼諧。
  發拉花燈既原始古樸又與民俗相依為命的民族民間戲劇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娛樂價值和教化功能。
  首先,由於它是最原始的地方戲,作為戲劇藝術的原始雛形,具有無法替代的原生形態的戲麯文化研究價值。
  被專傢稱為中國花燈藝術的“活化石”的發拉花燈在當地叫“老花燈”,這種稱呼旨在與新燈相區別。由李茂榮先生撰寫的《我寫花燈劇的由來》有這樣一段話:“後來昆明農村大為興盛起來的花燈,是從玉溪傳到昆明的,稱為新燈。解放後經過文藝工作者的改革,老花燈已面目全非了。筆者如今年過花甲,三至六歲時的春節期間,父母帶着在本村、近鄰村看過的老花燈,以後就再沒看到過,想這時是老花燈的結束期。後來看的都是玉溪新花燈,劇目、麯調與昆明老燈各不相同。”鄒長銘先生在《新編昭通風物志》中說:“與雲南其他地區的花燈相比較,昭通地區的花燈在表演、唱腔、演出形態諸方面均較少受職業藝人的影響,更多地保留着原始風貌及自然形態。”
  玉溪、昆明等地的花燈,由於時代內容的變化和其他劇種的衝擊,早已蛻變為“新燈”,而發拉花燈以其地域的封閉得以以古老而完整的形態保存下來,成為今天研究花燈藝術起源嬗變的重要依據,這是發拉人對雲南花燈、中國花燈藝術的獨特而重要的貢獻。
  其次,發拉花燈由於表演的內容及形式和各個時期村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重要的民俗研究價值。
  發拉花燈四十六折,內容多是驅邪祈福、稼穡活動和男女婚戀,既娛神也娛人。 其中,“願燈”部分有較強的儀式感和宗教色彩,為研究滇文化和荊楚文化的歷史交融提供了重要依據。“耍燈”部分的內容極具生活氣息,無論婚戀祝壽,還是調侃逗趣,都折射出出多姿多彩的民俗特色。和陝西華縣、甘肅一些地方的皮影戲相比,發拉花燈更具有民俗性,它的演出有特定的時間,針對特定的對象而滿足不同人群的要求。它像春節的拜年、端午的賽竜舟一樣,是作為一種民俗文化而存在的。因此,研究發拉花燈,對研究發拉乃至雲南的歷史和民俗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發拉花燈來自民間,植根民間,又服務於民間,具有重要的娛樂價值和教化功能。
  如今,市場經濟的大潮早已涌入各個角落,社會的變革改變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原來基本平衡的文化生態被打破了,於是我們的生活也不得不跟着改變,改變的表現之一便是遠離了傳統戲麯。寧靜和諧的鄉村早已變得熙熙攘攘起來,鼓噪的市聲代替了山歌小調、民間俗麯,收錄機、電視機、VCD、CD機、mp3等各種“器”的聲音幾乎占據了人們的生活空間,聲帶振動所發出的歌唱已然如夢。然而這各種器的聲音並非都植根於村民的生活,它無法滿足村民們心靈的渴求。怎樣喚起農民對生活的熱情,增加他們的生命力,增強他們的創造力?梁漱溟先生認為農民頂需要的是戲劇,需要適合於他們的音樂與詩歌,也就是需要有適合於他們的戲教給他們唱。他在《人生的省悟·談戲》中強調:“所謂需要戲劇,也不一定是要我們唱給他聽,最好是他們自己唱。”梁漱溟的話深切有力,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如今很多戲劇在面臨消失或是變味的情況下,發拉花燈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風格,依然以最親近的姿態貼近發拉人民的生活,這一點尤其寶貴。同時,發拉花燈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竟涵蓋了一種好的文化藝術所應該具備的一切功能:放鬆、娛樂和調劑生活;審美的愉悅;教育勸化;群衆廣泛參與;精神和情感寄托。由此可見,發拉花燈是不可替代的,它不應該衹是一種博物館文化,而是可以永遠唱下去的民間藝術。
  農民的精神生活不可不重視。像發拉花燈這樣的戲是很好的原生態的精神文化資源,它紮根於基層,直接服務於基層,有牢固的群衆基礎和旺盛的生命力,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 更需要重視、扶持和廣泛宣傳,使之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基層,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從而收到倡道德而宣教化的功效。
歷史沿革
  “巧傢”係初開闢巧傢的彝族頭領“麯古都傢”的簡稱“麯傢”而來。一說因巧傢汛而得名。清置巧傢廳,1913年改巧傢縣
    
    2000年,巧傢縣轄1個鎮、18個鄉:新華鎮、紅山鄉、東坪鄉、茂租鄉、大寨鄉、小河鄉、六合鄉、新店鄉、巧傢營鄉、蕎麥地鄉、包𠔌堖鄉、老店鄉、鉛廠鄉、中寨鄉、崇溪鄉、金塘鄉、馬樹鄉、爐房鄉、蒙姑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6103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新華鎮 61314 茂租鄉 17188 東坪鄉 24765 紅山鄉 18539 大寨鄉 31208 小河鄉 25274 六合鄉 12613 新店鄉 22413 巧傢營鄉 25481 蕎麥地鄉 39669 苞𠔌堖鄉 19840 鉛廠鄉 20000 老店鄉 25581 中寨鄉 11112 崇溪鄉 29984 金塘鄉 14412 馬樹鄉 27808 爐房鄉 17987 蒙姑鄉 15846
  
    2001年,全縣轄1個鎮、18個鄉:新華鎮、大寨鄉、小河鄉、馬樹鄉、茂租鄉、東坪鄉、紅山鄉、六合鄉、新店鄉、巧傢營鄉、蕎麥地鄉、包𠔌堖鄉、鉛廠鄉、老店鄉、中寨鄉、崇溪鄉、金塘鄉、爐房鄉、蒙姑鄉。
  
    2006年,撤銷巧傢營鄉和新華鎮,設立白鶴灘鎮,新設立的白鶴灘鎮管轄原巧傢營鄉和新華鎮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鎮政府駐原新華鎮政府駐地;撤銷鋁廠鄉和老店鄉,設立老店鎮,新設立的老店鎮管轄原老店鄉和鉛廠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鎮政府駐原老店鄉政府駐地;撤銷六合鄉,其所轄六合、壩統、木廠、馬店 4個村委會劃歸小河鎮管轄,所轄水井、碉樓2個村委會劃歸新店鄉管轄。
英文解釋
  1. n.:  Qiaojia County
近義詞
巧傢
相關詞
藥山地理鄉鎮雲南省行政村雲南昭通地名
村莊
包含詞
巧傢縣中醫院巧傢縣皮防站巧傢縣第二中學
巧傢縣崇溪中學巧傢縣人民醫院巧傢縣專科醫院
巧傢縣衛生防疫站巧傢縣婦幼保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