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云南 >玉溪 > 
目录
·No. 1·澄江简介 About Chengjiang·历史沿革 History
·地理概况 Geographic profile·经济建设 Economic development·乡镇简介 About town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旅游景点 Attractions·历史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澄江大事记 Chengjiang Events·英文解释·近义词
·相关词·包含词·更多结果...
No. 1
  澄江县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东南面。县城距昆明市东站52公里,距玉溪市红塔区93公里,属玉溪市人民政府管辖。县境东沿南盘江与宜良县为界,南隔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为邻,西与呈贡、晋宁两县接壤,北含阳宗海与呈贡、宜良两县毗连。抚仙湖水清澈晶莹,未受污染,以盛产鱧鱜鱼而闻名于世。环湖东南西背山,唯北面一片平坝,阡陌交错。东大河水库和梁王河两大干渠分东西两边纵横南北。盛产稻谷和水产品,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誉。澄江位于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南北长47.6公里,东西宽26公里,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县城凤麓镇海拔1755米。全县幅员面积77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4%,水域面积占18.6%,坝区面积占8%,形成“七山、二水、一分坝”的天然格局。
  全县行政区划,元以前无资料查考。明代设置九卫所,编户八里。清沿明制。民国年间稍有更动。1950年以后,随着政体的变更,数易其名。1983年撤销政社合一制,恢复区乡制,设5区1镇。1987年12月,撤区建乡,设右所、九村、海口3乡、凤麓、龙街、阳宗3镇。至1996年,全县设3乡3镇,15个村公所,25个办事处,328个自然村,36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002年末,全县总户数42933户,总人口151591人,其中:农业人口132862人,非农业人口18729人。少数民族人口8260人,占总人口的5.45%。全年人口出生率14.55‰,死亡率6.31‰,自然增长率8.24‰,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
  境内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四个气候类型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轻霜冻5年三遇,重霜冻5年二遇。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相对湿度76%。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全年日照总时数2172.3小时,日照率50%。常年总幅射量122210卡/平方厘米。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县境内土壤由于不同母质、不同气候、不同地形、不同植被和不同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棕壤、酸性紫色土、红壤、红色石灰土、冲击性旱地土、水稻土6个土类,10个亚类,13个土属,28个土种。以红壤为主,占陆地面积的68.1%,酸性紫色土占陆地面积的13.54%,其余4类占18.36%。现有耕地占陆地面积的15.67%,其中:水田占46.55%,地占53.45%。有林地占陆地面积的35.05%,荒山草地占陆地面积的31.25%。
  澄江境内湖泊、河水、潭泉较多。南拥抚仙湖,北含阳宗海,东有南盘江过境流域25.4公里。此外,还有大小河道16条,大小潭泉50多个,水利资源丰富。南盘江过境流域落差133米,年均过流量68.6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5.53万千瓦。海口河是抚仙湖的出水口,湖水东流注入南盘江,全长15.3公里,平均宽8米,落差385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2.4万千瓦。在50多个潭泉中,利用价值较高的是西龙潭、东龙潭和热水塘地热泉。西龙潭位于县城西5公里的蟠龙岗下,泉分左、中、右三湫,水从岗下流出汇为一潭,最大流量2.8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49立方米/秒,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东龙潭位于县城东3公里华藏山下,流量0.04立方米/秒。热水塘地热泉,在县城东南20公里的抚仙湖东岸,常年水温58℃,流量0.03立方米/秒。全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785亿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制水量494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万立方米,还有两湖一江容量,过水流量216.97亿立方米。这些水资源已得到较好开发利用。
  境内矿藏有煤、铁、铅、铜、石灰石、石英沙、磷等。大多不具备开采价值,唯有磷矿总储量丰富。从抚仙湖东岸渔户村开始,经大坡头、路溪勺、小烂田、麦田湾、九村蛟龙潭、风口哨、狮子山、大山寺,直到阳宗盖板山,直线18公里。磷矿层出露总长34公里,矿区面积48.12平方公里,总储量6.4亿吨,品位高、易开采。
  1984年7月,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侯先光在导师张文堂的指导下,在县城东11公里的帽天山发掘出古生物化石群。1987年4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陶南生在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1984年7月,在云南澄江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众多,为世界古生物之最。”1991年,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刊发长篇通讯,说“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是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199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灿烂的新谜出现在中国大地》为题,记述了化石的发现经过和科研成果。被国内外的科学家列为“当今自然科学十大难题”,“生命科学五大难题之一”。国家科技部把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研究列入“九五攀登计划”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澄江动物化石群列入东南亚优先甲等第四号古生物遗址,并编入《全球地质遗产预选名录》。
澄江简介 About Chengjiang
  澄江县,素有“鱼米之乡”、“云烟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后,澄江以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举世罕见的动物化石群、优质的磷系列产品、成效卓著的经济建设脱颖而出。境内有抚仙湖、阳宗海两大高原湖泊,抚仙湖为国内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帽天山陈列着世界闻名、距今5.3亿年的“稀世珍宝”——澄江动物化石群。从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到抚仙湖底,有生物物种2953个,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种群。磷矿资源已探明储量6.5亿吨,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品位高,易开采,黄磷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拥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关索戏)这一独特的戏种。
  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径102°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773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凤麓镇,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
  邮政编码:652500。代码:530422。区号:0877。拼音:chengjiang。
历史沿革 History
  澄江历史上为郡、路、府、县治地。战国时,属滇国地,汉晋称俞元县,南诏时称河阳郡,大理国时称罗伽部。公元1256年,元朝改罗伽部为万户(府),后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便始于此)。公元1382年,明朝改澄江路为澄江府,辖新兴(今红塔区)、路南(今石林县)二州,河阳(今澄江县)、江川、阳宗三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澄江府,改称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河阳县重名,故改称澄江县至今。
  全县行政区划,元以前无资料查考。明代设置九卫所,编户八里。清沿明制。民国年间稍有更动。1950年以后,随着政体的变更,数易其名。
    1983年12月,撤销县辖各公社革委会建制,进行设区建乡,将全县6个人民公社改建为龙街、右所、阳宗、九村、新村5个区和县直辖的凤麓镇。
    1987年12月,行政区划又作调整,把原来的区镇改为乡镇,即:凤麓、龙街、阳宗3镇,右所、九村、海口3乡(因新村区驻地迁至海口大桥,故改为海口乡)。直到1996年底,未作改变。
    1996年末,全县设3乡3镇,15个村公所,25个办事处,328个自然村,36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县总人口140327人,其中:农业人口125632人,非农业人口14659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7077人,占总人口的5.04%。
    1997年成立澄江县城镇居民管理委员会。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974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凤麓镇 22005 龙街镇 50168 阳宗镇 21703 右所镇 34785 海口镇 10404 九村乡 10683
    2000年末,澄江县辖5个镇(龙街镇、凤麓镇、阳宗镇、右所镇、海口镇)、1个乡(九村乡)。全县总人口14.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非农业人口1.77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共0.77万人,占总人口的5.2%。
  
    2001年,全县辖6个镇:凤麓镇、龙街镇、右所镇、海口镇、九村镇、阳宗镇。
地理概况 Geographic profile
  全县山区面积占73.4%,坝区面积占8%,水域面积占18.6%,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坝”的地理格局。澄江属滇中高原丘陵地带。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梁王山(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东、西、中部为中山山原地带,东部南盘江深切峡谷为温暖河谷地区;向南北倾斜的凹陷部分为坝子和湖泊,其中南为澄江坝和抚仙湖,北为阳宗坝和阳宗海,总体地貌呈“h”形。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主要河流有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牛屎河、代村河、虎山河、阳宗大河、七星河、海口河、七江河、西汇河,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境内梁王山最高海拔2820米,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为最低海拔1327米。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11.9~17.5℃),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900~1200毫米)。全县辖6个镇和1个风景区管委会,人口以汉族为主,回、彝、苗等少数民族杂居。境内水能资源丰沛,磷矿资源较为丰富。河流短小,以湖泊为主,南拥抚仙湖,北含阳宗海,东贯南盘江,过境流程25.4公里。
  抚仙湖是国内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容量189.3亿立方米,蓄水量居国内淡水湖泊第三位,占全省湖泊蓄水总量的65.7%,湖水澄碧清澈,透明度达7.8米,水质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平均水温17.3℃,湖中生息繁衍着抗浪鱼、金线鱼等24种土著鱼种。水资源总量年均2.79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有水量36.89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资源1569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万立方米,两湖一江过流量217.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9.12万千瓦。磷矿资源现已探明储量6.5亿吨,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品位高,易开采。
经济建设 Economic development
  改革开放以来,澄江县委、县政府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走出了一条“磷电结合,创立基础工业,带动县乡工业发展”的经济振兴路子。经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农业、磷化工、电力、建筑建材、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并展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飞速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台作得到广泛开展,成为国家初级电气化县、水利先进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省级旅游度假示范区,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业是澄江经济建设的主要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以来不断增加投人,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水利化程度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进入了全国水利化先进县行列。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不断发育,澄江县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了四级科技服务网,全县实现了良种化种植和规范化栽培,有效地提高了单产。在确保人均有粮350公斤的前提下,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经比例达37.3 : 62.7,2003年实现蔬菜产值1.52亿元,粮食产值2732.3亿元,畜牧业产值8631.7万元,花卉产值3288万元,蔬菜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比2000年提高12.84%。种植业的稳定发展,促进了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林业坚持以增资源、保资源、增效益,建设一个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一个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大投人,加强管理,在宜林荒山和抚仙湖、阳宗海近、面山大量植树造林, 实现了17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4.84%。
  工业是富民强县的基础,根据本县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澄江县选择了磷、电作为起步产业,本着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动力,效益为中心,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引进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大力发展了县乡工业,走出了一条“以磷养电,以电促磷,磷电结合,创立基础工业”的特色发展路子。经过 十多年的重点发展,现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磷化工、电力、冶金、建筑建材等几大支柱产业,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0.26亿元,年均递增 12.55%,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44%,基本实现了初级工业化。磷化工业是澄江县的骨干工业。澄江磷化工公司凭借丰富的磷矿资源,不断加大投人,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艰苦创业,从一个小型企业,一跃而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目前,磷化工生产规模发展到年产黄磷2.8万吨、工业磷酸48万吨、五钠1.5万吨、饲料级磷酸氢钙1万吨、肥料级磷酸氢钙3.5万吨、湿法磷酸3万吨、磷酸一铵3万吨、食品级磷酸2万吨、磷矿石开采筛分30万吨。黄磷、磷酸80%销往日本、泰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规模成为全国县级小黄磷之首,跨入了全国500家最佳化学工业和云南省1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行列。与之相配套,澄江县充分利用南盘江和抚仙湖的水能资源,积极开发小水电。现已拥有海口、观音堂、朱家桥3座电站,参与投资的黄梨山、汇口、红石岩3座台资电站和罗碧中日合作电站等7座水电站,以及正在建设的七江、鲊取、田坝三座电站,总装机13.6万千瓦,发电5亿度,售电4亿度。电力的发展为全县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澄江的建筑建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其为澄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条件。“九五”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设施不断完善,共投人公路建设资金6.8亿元,完成了澄川路、澄马路改造,澄阳路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县城主干公路改造,以及62公里乡村公路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7.3公里。
  澄江县充分利用高原明珠抚仙湖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这一巨大旅游资源优势,认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加快了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至2003年,全县累计吸收投入资金6.6亿元,发展旅游经营户54家,其中,国外投资1家,省级投资10家,市级投资9家,县属投资7家,县属各部门投资15家,各乡镇投资9家,个体投资3家;现已申报评定星级饭店6家,其中二星级饭店5家,一星级饭店1家,形成了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会务和度假接待为一体的中、高档旅游服务设施,拥有各类游船49艘,总座位1906个,接待床位10161个。2003年接待中外游客114.62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4936.0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2.34%以上的高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5.2%。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抚仙湖的旅游资源,省政府把抚仙湖旅游度假区列为省级旅游度假示范区来建设,澄江县进行抚仙湖北岸搬迁,让北岸形成了万米沙滩,对禄充老渔村进行了搬迁改造,对抗浪鱼的人工种群繁殖获得成功,笔架山脚一带车水捕鱼景观得到恢复,并加强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发挥了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
  根据澄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水、电、路、通信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磷、电为龙头,加速工业发展;山湖结合,发展特色旅游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以抚仙湖和阳宗海保护为出发点和归宿,大力实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走出一条具有澄江特色的发展道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澄江县着力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了交通、通讯、城市建设、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出境道路实现了高等级化,县乡公路基本实现了油路化,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数字化的通讯设施可随时与世界各地沟通,教育的发展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今后,我们将按照“高标准、国际化、大配套”的长远规划,把澄江建设成为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客商云集,富有时代气息的滇中游客聚散地和“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原观光旅游胜地。澄江县政府以全新的观念和全方位的开放姿态吹响了大开发与大发展的号角,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到澄江投资创业。
乡镇简介 About town
  【凤麓镇】 位于澄江县坝子北部,地处县城,距省会昆明52千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8.8平方千米,海拔1755米。镇政府驻地凤翔路南7号,辖4个社区居委会(拥晖、澄波、揽秀、仪凤社区居委会),35个居民小组,非大田、二台坡两个山区合作社。2002年末,镇境内人口212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413人,少数民族933人,非农业人口14931人,农业人口6301人。
  【阳宗镇】 位于澄江县北端,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麓,玉溪市最北端,镇党委、政府驻地阳宗村委会,距省会昆明60千米,距县城34千米,是全县距县城最远的一个镇,也是玉溪市距昆明市最近的一个城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3′43″~103°01′45″,北纬24°45′27″~24°55′23″之间;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依阳宗海。全镇南北最大纵距18.3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3.5千米,镇域总面积143.4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83.45%,坝区占8.5%,湖泊占8.05%。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70米,平均海拔1780米。全镇辖阳宗、桃李、新街、北斗、净莲寺、饮马池、脚步哨7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10人。
  【海口镇】 位于澄江县东南部,距县城23千米,东邻宜良县,南接华宁县,西濒抚仙湖,北接右所、九村镇。因抚仙湖水由此经海口河流入南盘江,故名“海口”。全镇最低海拔1328米,最高海拔2100米。全镇面积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8千米,所辖面积为102.7平方千米。全镇下辖4个村委会,总人口10754人,有汉、彝、苗三种民族。苗族、彝族占全镇总人口的22.8%。
  【龙街镇】 位于澄江坝子西部,美丽的抚仙湖畔,东接右所、凤麓镇,西邻呈贡、晋宁县,北连阳宗镇,南靠江川县。镇政府驻地龙街村,距县城3千米。幅员面积175.3平方千米,是澄江县最大的一个镇。全镇下辖13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总人口50156人。
  【右所镇】 位于澄江坝子东部,北接阳宗,西邻龙街、凤麓两镇,东毗九村、海口,南临抚仙湖。幅员面积80平方千米,辖小西、吉花、右所、旧城、矣旧、补益、小湾七个村委会,71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34407人。
  【九村镇】 位于澄江县城东北部,距县城7.8千米。镇党委、政府驻地九龙街。东北部隔南盘江与宜良县遥遥相望,南部与海口为邻,西北部与右所、龙街、阳宗接壤,总面积109.3平方公。最高海拔2260米,最低海拔1530米。全镇辖九村、龙潭、东山、七江四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总户数2768户,总人口107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人,占总人口的0.53%。全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8.5人。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 水力资源 ===
  全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78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61亿立方米,地下水0.724亿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水368874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制水量494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5557万立方米;抚仙湖总容量189.7亿立方米,阳宗海6.02亿立方米,南盘江过境水量21.65亿立方米,星云湖注入0.25亿立方米。出境水量全县总计2.047亿立方米,其中海口河1.167亿立方米,七江河0.154亿立方米,甸朵、七江大龙潭0.2523亿立方米,阳宗海0.474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为全区之最。
  === 水电资源 ===
  全县水能资源可开发的河流有海口河、南盘江、七江河,甸朵龙潭等。据勘测,全县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7.8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4.19万千瓦。其中海口河流程16公里,自然落差392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累计理论蕴藏量2.4万千瓦,现已开发海口电站、观音塘电站、朱家桥电站,总装机容量1.08万千瓦。南盘江过境流程25公里,自然落差82米,多年平均流量52立方米/秒,累计理论蕴藏量4.18万千瓦,现已开发黄栗山电站、罗碧电站、汇口电站、红石岩电站等,总装机8.84万千瓦。七江河流程15公里,自然落差477米,多年平均流量0.305立方米/秒,累计理论蕴藏量0.30万千瓦。
  === 矿产资源 ===
  澄江的矿藏有煤、铁、铅、铜、石英砂、石灰石、磷等。
  煤:在新村马场和阳宗镇一带,矿源15公里,储量100万吨。煤层深,品质低,不易开采。
  铁矿:在菜花坪、大竹箐、双树后山等地。品位低,不易开采。
  铝土:在阳宗镇偏西北饮马池一带,储量30万吨。
  黄磷:在县城东,南起矣旧,从渔户村开始,经大坡头、路溪勺、小烂田、麦田坡、九村蛟龙潭、风口哨、狮子山、大山寺,直到阳宗盖板山,直线18公里,磷矿层出露总长34公里,矿区面积48.12平方公里,总储量6.4亿吨。品位高,易开采。
  石灰石:在县境内分布较广,面积8万多亩,储量10亿吨。
  石英沙:储量5000万吨。
  === 植物资源 ===
  粮食作物:稻谷、小麦、包谷、蚕豆、马铃薯、红薯、荞、黄豆、刀豆、杂豆等30多个品种。
  经济作物:烤烟、油菜籽、萝卡籽、向日葵、花生、芝麻、甘蔗、甜叶菊、胡麻等20多个品种。
  蔬菜:青菜、白菜、花菜、萝卡、葱、大蒜、菠菜、茨菇、韭菜、瓜类等30多个品种。
  用材林:华山松、云南松、水冬瓜、杉树、柏树、桉树、银槐树等。
  灌木林:栎树、野梨枝、小红木、水马桑等。
  用材林:楸木、樟木等。
  果木林:桃、梨、核桃、板栗、枣子、柿子、软枣、拐枣、花红、石榴、山渣、柑桔、黄果、杏、李等。
  竹林:金竹、水竹、楠竹、棉竹、箭竹等。
  木本油料:油茶、油桐等。
  山林特产菌类:鸡棕、摆依、干巴菌、谷熟菌、青头菌、黑牛肝、黄赖头等。
  === 动物资源 ===
  野生禽鸟:野鸭、箐鸡、麻雀、猫头鹰、喜鹊、八哥、啄木鸟、燕子、岩燕、鹧鸪、竹鸡、画眉、绿翠、布谷、白头翁、猪屎雀、鹭鸶、老鹰、鹞鹰、乌鸦、斑鸠、水葫芦、鱼鸭、海鸥、秧鸡、屎咕咕、点水雀、找工雀、竹雀、瓦灰雀等。
  爬行类:穿山甲、四脚蛇、青蛇、乌梢蛇、青竹标、翠蛇、秤杆蛇等。
  野兽类:有麂子、狼、狐狸、野猪、豹子(极少量)、花脸獐、狗獾、黄鼠狼、刺猪、岩羊、松鼠、野兔、獭猫、竹鼠、山鼠、猴子、野猫。
  家畜:主要有水牛、黄牛、马、骡子、毛驴、猪、山羊、绵羊、猫、狗。
  家禽:鸡、鸭子、鹅、家兔、鸽子、火鸡。
  水产类:鱼,抚仙湖、阳宗海两湖中本地习称的主要鱼种有鱧鱜鱼、青鱼、花鱼、马鱼、鲫鱼、金线鱼、鲤鱼、小白链、蛇鱼、钻鱼、石扁头、小花秋、小洞鱼、银鱼、非洲鱼。在水库坝塘饲养的鱼有草鱼、白链、鲤鱼、武昌鱼等。此外还有螃蟹、石蚌、青蛙、虾、螺蛳、黄鳝、泥鳅等。
旅游景点 Attractions
澄江县 旅游景点
澄江县 旅游景点
  ===抚仙湖===
  抚仙湖的水冰清玉洁,沁人心脾,是玉溪水的代表。有人说,抚仙湖里流动的不是水,是闪光的宝石,是耀眼的翡翠,是清淳的美酒,看一眼就使人心醉。
  明嘉靖年间著名才子杨升庵曾这样赞美抚仙湖“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徐霞客游记》中写下这样的话:“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湖泊,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平均深度87米,最深处达160米,蓄水量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容水量,占云南全省30多个湖泊总蓄水量的63%。
   抚仙湖——东方明珠,蓝色文化的摇篮。蔚蓝色波光里折射出的历史文化之光,使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被迷住。从五亿年前那弱小的原始生命抚仙湖虫,到古滇国青铜器璀璨的金属光芒,汉唐俞元古城神秘消失于湖底的种种猜测,关索戏古朴原始的傩戏傩舞,无不张扬着抚仙湖蓝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远古深邃。
  === 帽天山===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向人类揭示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中国、云南、玉溪、澄江和帽天山声誉鹤起,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世界。
  1984年以后的10年间,来自10多个国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学家,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古生物学家们迄今为止已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0多个门类的80余种动物。
  1991年4月23日,美国最权威、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以头版头条并附配精美图片介绍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指出:"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1996年8月2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放了一条使每一个中国人心醉的消息: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是人类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接着"焦点访谈"对澄江县帽天山及化石产地作了全景式、多层面的深入报道。
  2001年1月出版的美国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现状,认为云南澄江化石使脊椎动物出现提前了6千万年。这些化石有助于古生物学者证实大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帽天山距昆明56km,距玉溪市87km,距澄江县城6km。整个化石埋藏带呈蛇状蜒蜒达20km,宽4.5km,埋藏深度达50m以上。现圈定的保护面积为18km,其中核心区保护面积1.2km2。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化石点30余处,采集化石3万余块,科学鉴定认为有40个门类,100多个种的古生物化石,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还发现多种过去曾大量存在现已灭绝的动物新种,已超出现有动物分类体系,只能冠之以发掘地名来命名,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云南虫、昆明虫和跨马虫等,尤以可喜的是最近在玉溪与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柱动物╠╠海口鱼,其结构和功能较云南虫还复杂,是世界上发现的化石动物中特异门类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质最优良,属稀世珍宝级的动物化石。科学研究认为它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这一重要生命进化树和生物演化链上的鼻祖。
  如今的帽天山是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遗产,现正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历史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澄江十景===
  玉笋擎天 ·金莲捧日
  仙湖夜月 ·罗藏朝云
  九苞凤城 ·华山古寺
  东浦流虹 ·龙岩录湫
  西山伏虎 ·万花春谷
  玉笋擎天
  青峰远峙入湖清,季骨嶙峋净若莹。
  似笔生花词可写,当天作柱手能擎。
  波光荡影终须直,风力吹襟自不倾。
  四壁无邻真突兀,千岩万壑羡孤撑。
  金莲捧日
  莲花峰顶影重修,捧出金盘隐判松。
  曙色初分开菡萏,夕阳返景射芙蓉。
  披离五彩明丹凤,照耀六经起烛龙。
  从此乾坤常不晦,文明万载焕尧封。
  仙湖夜月
  俞元胜迹问仙湖,一片烟波点荻芦。
  天上自来通碧海,人间不道有蓬壶。
  凫鸥泛泛眠沙渚,桃柳荫荫入画图。
  最爱深夜蟾殿启,琉璃万顷一痕孤。
  罗藏朝云
  地连北斗郁岩侥,晓起惟看旭景饶。
  一缕寒烟迷谷口,千重白练锁山腰。
  香灯直到上方见,云霭应从亭午销。
  华岳名高须让此,遥知神女紫鸾朝。
  九苞凤城
  凤城遥接凤山隈,凤翥云联百雉开。
  瑞应已澄千仞外,德辉犹带九苞来。
  西山爽气连秋人,东浦荥光通曙催。
  烟树万家簇似锦,此身已觉在蓬莱。
  华山古寺
  华阳东峙五云间,一径迢遥次弟攀。
  六诏山川开梵宇,千章树木隐禅关。
  峰攒巍阁丹霞上,水绕平畴绿玉湾。
  传自齐梁名最古,香林红叶晓斑斑。
  东浦流虹
  泉声虢虢度平沙,灌溉东方利赖赊。
  遥望彩虹趋涧底,却随舞鹤到山家。
  层层碧树笼高寺,濯濯游鳞戏浅涯。
  水阁风亭客坐啸,诗成随意酌流霞。
  龙岩录湫
  泉流浩浩注西陲,水色晴光荡碧漪。
  四面澄潭清肺腑,一池寒玉照须眉。
  鱼龙隐现摇萍梗,台殿参差羒柳枝。
  胜似年年沂浴候,春风童冠乐难支。
  西山伏虎
  西山嵂嵂有仙踪,古刹凌云响梵钟。
  宝相庄严能缚虎,花宫迢递近盘龙。
  登临只觉无寒暑,啸咏常思憩柏松。
  自是诸天多法力,万年食福庆时雍。
  万花春谷
  风和日暖共幽探,白白红红种未谙。
  岂是天孙织锦室,还疑天女散花龛。
  香车宝马纷无数,栽酒弹琴兴倍酣。
  阆苑瑶台差足并,莫教人认小江南。
  ===澄江文庙===
  澄江文庙原称黉学,又名孔庙,坐落于云南省澄江县古县城中心,西与原澄江府署,东与文庙街相并,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文庙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巍峨壮丽、结构精巧、古朴庄严、整个建筑汇集了精湛的技艺,雕刻绘画,重脊飞甍,斗拱雀替,木雕石刻都继承了古代建筑艺术和民族风格。堪称附近州县庙宇之冠,也是云南省比较大的文庙之一,是澄江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澄江文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当时建文庙已在云南兴起,澄江路总管蒙古人魁纳也在金莲山建成文庙,以崇尚孔圣人。自明隆庆五年(1571年),迁府城于舞凤山下之后,改旧文庙为玉笋书院。新府城便无文庙,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任知府的黄元治为解决澄(江)阳(河阳)两级学宫,便倡议在新府城建文庙,并于当年动工。又由于康熙年间澄江进士赵士麟在京任少宰,故澄江文庙突破一般府城规格,建筑规模特别宏大、壮观。乾隆、道光曾重修,光绪二年(1876年),地方绅士、官员又捐资重修。现存的文庙即为光绪二年重修的建筑群。
  澄江文庙,坐北向南,整个建筑群以影壁(又称照壁)、大门、泮池、三孔石拱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先殿(又称后殿)等组成。每殿之间相隔数十米,逐层迭建,均建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其次还有大成殿左右两庑和大门前两旁设有东西两门,东称"孔门",西称"义路"。义路侧边竖一石碑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文庙的朱红大门,约高8米,系术质结构。重檐歇山顶,共12棵大红木柱托顶,柱脚立于石鼓上,石鼓花纹精致。大门为三开间,共有六扇大门,朱扉金钉,一排排金黄色的门钉钉在大门上,每扇门有79棵,这些门钉全是铜制成。这不仅是装饰的构件,同时看上去有威严之体现,钉帽全是泡头状,很有气派,浑厚、庄严。
  进大门走10米就到泮池,一座三孔石拱桥跨于泮池上。石拱桥长12.4米,宽3.55米,整个石拱桥共有三孔,中间一孔跨度为3米,左右两孔跨度各为2.5米,桥的坡度为25°。整个桥面均用五面石铺筑,桥面两侧以长方形石板作护栏,每边匀布11根石栏柱,柱头均镂空球形圆雕作为装饰,有的雕镂成双龙戏珠,有的则是双凤朝阳等等,古代艺术家们的镂空和圆雕的刀法遒劲而细腻见奇。
  栏柱之间,每边分布12块石刻浮雕,每块约高1米,宽0.8米,上面雕刻着古代一些民间故事的历史典故。有的是十二生肖,花鸟鱼虫、龙凤、犀牛、海马等。这些雕刻手法,对人体和环境、器物的关系、衣饰裙带的折叠扭转,内外穿插较充分地加以体现,使得线条流畅,玲珑剔透。
  三孔石拱桥下的泮池,由两个扇形组成,分布于石拱桥的东西侧面,半径9.2米,弧长15.9米,周围砌石栏,石栏每隔0.8米刻一望柱,柱头上靠北一排雕刻小石狮。如芦沟桥的望柱那样。望柱靠南面的柱头则是含苞欲放的莲花。这些石狮,莲花一样地雕刻得协调美观,栩栩如生。泮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对1米多高的大石狮,石狮下面的座基石,每面都雕刻有二十四孝中的一孝,"大舜耕田"、"王祥卧冰"......等。在每面依次而雕刻着图案。刻工十分精湛,工艺精细,泮池内的进水口处,东西两边各雕刻一石龙头,池里的水则由石龙口吐出流入泮池内,石龙吐出之水是一些能工巧匠把地下浸出之水堵进在围砌的暗沟之中,暗沟如"龙身",水从"龙身"滴入石龙头的口中吐出。雨季之时,龙口里的水喷涌而出,奇妙而生动。
  由泮池向北走30米,一座飞朱流丹,富丽堂皇,结构精美的"棂星门"矗立在眼前,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彷式的门楼,三开间,楼高10米,宽15米,重檐歇山顶,有二重飞檐,下层分左右两边为上层覆盖。顶铺琉璃瓦,正背两端有龙形正吻。各条垂脊亦装有垂,,檐下使用数重斗拱,梁与檐间绘彩色图案。每边正中都有金鸡、牡丹、龙凤等镂空木雕或为雀替,或为装饰,布置得当,美观华丽。牌方四根柱子下部包在1.4米高的砖石基墙中;上截外露直撑坊顶。两侧各立大石狮一对,一对向南,一对向北,造型英武雄姿,雄风深邃,石狮基座约1.8米,座基石上雕刻动物"二龙戏珠"、"双凤朝阳"、"鹿望金钟"、"犀牛望月",以及人物雕刻等,雕刻中有对座饮晏,车马仪仗出巡等,这些雕刻绘画,各展其姿,各呈其妙,布局严密,层次分明,表情各一,备极精巧。真有雕龙则龙飞云天,绘凤则引颈长鸣之势。坊正中的上方匾中椠镌刻着光绪贡生洪云程书写的大字楷书"棂星门"三字。两道侧门分别镌刻着"金声"、"玉振"四个篆书,这三块匾均为红底金字。整座棂星门构思严谨,造型和谐,庄重雄奇,颇有气魄,远看近看都壮丽美观。
  从棂星门再进30米为大成门,大成门在大成殿与棂星门之间的中轴线上。大成门系土木结构建筑,三开间,东西为山墙,单檐硬山顶,檐柱上方向外悬有方形雕花垂步。檐枋上有雕刻精美的各种云龙图形,大成门台基高1米,青石包边,南北两面陡板石均刻花卉浮雕。这些浮雕,纹理清晰、生态盎然。大成门东面山墙内镶有历代修建文庙的石碑,记载着这座庙宇的历史,西面墙下镶着一块元朝时我国名书画家赵孟頫(子昂)的真迹,书范仲淹公格言,其内容大致是:范仲淹对忠恕之道之体会。这碑至为珍贵。石碑上还刻有赵孟頫真迹来源以及历代保护该碑情况,据记载,此石碑系延佑戊午年(1381年)嘉平月既望吴兴赵孟頫书画屏一堂,书法秀润劲拔,至万历丙午年(1606年)刘懋功将屏字镶刻在石碑上。此碑原在旧城,迁城时,随着迁来新府镶在孔庙今碑址。
  大成门东西两侧的天井内,原来大殿两边都建一排庑房各三间,东三间为"祀名宦",西三间为"乡贤祠",祠内供奉着澄江府历代名宦和有威望的乡贤牌位。大成门与东西两庑间留过道,各建一道月宫门通大成殿。平时不能从大成门入内,只能从两侧进入大成殿。
  大成殿是该庙建筑群最高大的建筑,高18米,五开间,通面阔28米,进深20米。系土术结构抬梁式构架,双层屋檐,不用斗拱,举架甚高。殿宇宏深,巍峨雄奇,古朴肃穆,浑然一体。殿中共有26棵朱红大柱,共20道格扇门,格扇门均雕刻着龙凤;层层透漏,龙凤雕刻真有龙飞凤舞之韵,龙则蜿蜒起伏,凤则展翅翔舞。殿前的两棵大柱金龙环抱,龙瓜劲张,龙身弯曲,显得气势雄伟。檐枋透雕花鸟走兽,雕刻精美,纹理清晰,各有特色,极富立体感。
  大成殿屋顶铺琉璃瓦,南面镶有棱形图案,正脊中立葫芦宝瓶,配以陶制的十二生肖和八仙的装饰。紧接正脊下方镶有"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字样。八个翼角上翘45°。大殿内原供孔子牌位于九龙木雕坐位上,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两旁供四配十哲牌位。次间正墙上镶康熙二十五年(1688年)和二十七年(1690年)颁发的"御制孔子赞"及"四配赞"石碑。其主要内容是对孔子、孟子、颜回、曾参、孔(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及")的赞语。
  大殿前有光绪皇帝御笔"斯文在兹"的匾额,尤为显要、夺目。两旁悬有张丽生手书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匾额。次间殿前有五级踏跺至月台,月台长14米,高1米,五面石包边,石上均刻花卉浮雕。月台两侧有垂带踏跺通左右两庑,月台全是五面石铺地,东、西、南三方石阶通大殿,正中有御道、中间嵌一块2米长,1米宽的石雕五龙石壁,姿态生动逼真,雕刻尤为精巧,刀法劲健利落,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石壁上的五龙,龙瓜在翻飞,鳞甲在鼓浪,确有云雾雷霆之势,此石雕现已用不锈钢管栏围,列为澄江重点保护文物。
  大成殿建筑之所以高大,原来当时建盖孔庙就郑重地规定过,县城今后所有建筑都不得高于大成殿的高度。真正体现了孔子的至高至尚的地位。
  旧时,每逢孔子的生日、忌日都要在文庙举行盛大的祭祀典,文武官员、学士名流、乡绅师生等络绎不绝前来参加举行仪式,规模空前庄严,隆重。
  新中国建立后,文庙曾被一些单位使用过,但对大门、泮池、石拱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均无损坏,对一些石木雕刻、浮雕绘画,匾额等工艺保存完好,历经沧桑,仍不失其活泼生动的原貌。前来参观游览的人们连声赞叹:"进到文庙来,就像进入了一座建筑群艺术宝库,这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艺术珍品。"
  近年来,政府几次拨款对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进行了修缮,重新彩绘,从而使文庙焕然一新,把原来做招待所的大门也拆出,重建古香古色的朱扉金钉大门,显得古朴庄严,使文庙的建筑群众别具特色地大放光彩。
  ===关索戏===
  关索戏属古老的傩戏的一种,在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所仅有,它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着较原始的面貌,演出时一般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开演时要举行祭祀,朝拜乐王庙。专演三国故事,流传至今生、旦、净三类面具共二十具。
  流传在澄江县阳宗小屯村的关索剧,为玉溪地区一个属古老傩戏范畴的剧种。初为古代用以驱邪逐疫的傩祭舞蹈,仪式,北宋时传入宫廷后,才逐渐从傩舞向着表达故事情节的小戏形式发展。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古老而独特的戏剧。澄江的傩戏为何以相传为蜀汉大将的关索命名,无文献可考证。
  关索剧的表演特点是不设舞台,不化妆,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戴上面具(脸壳),穿上服装,带上兵器即可出场表演。行当有生、旦、净三行,而且多以净行为主,角色以面具和服饰区别。演出时无弦索伴奏,全用鼓点(也不正规)指点起落。一般情况是由小军或马童先上场,道说情况以后,即开始各种各样的翻滚动作以吸引观众,继而生角上,在表演中说说唱唱,唱唱打打,没有固定程式(也可能是继承不全),演员可以自由发挥。
  关索剧的声腔比较复杂,为无弦伴奏,伴唱参杂其间。有说源于高腔,但从某些曲调分析,又杂合当地民歌小调,颂佛唱经的旋律,更为明显的是吸收滇剧腔调。无固定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节奏的限制,即便同一曲调,各人所唱均有出入。
  关索戏曲于年节演出。演出期间,有一套成规仪式贯串始终。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药王、练武。正月初一日起开始演出时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时开头第一个节目必演《点将》,当日演出结束后的辞神,正月十六日全部演出结束后的装戏箱、送药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序后要求。
  ===抚仙湖水下古城===
  神秘的抚仙湖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位于云南玉溪。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水鬼的潜水爱好者———耿卫,在抚仙湖潜水时的一个惊人发现,让抚仙湖显得更加疑云重重。他发现在湖底有大量的人工建筑遗迹,遗迹的规模之大令人称奇。难道这里真有传说中的水下古城?如果是的话,它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又是怎么沉到湖底的呢?
  水鬼发现神秘古建筑
  耿卫,一个从小就在湖边长大的年轻人,一名专业潜水员,因为天生水性极好被人称作“水鬼”。在一次潜水的过程中,抚仙湖东北岸的一大片水域下面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耿卫告诉记者:“我第一次潜下去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垒积的大石料,包括石板、石条,上面有非常厚的青苔。”出于潜水员特有的敏感,这个现象令耿卫非常奇怪,因为通过多年的潜水观察,抚仙湖底的地貌主要是以淤积的泥沙为主,怎么会在这个区域突然出现大量的散落石块呢?再接下来的发现更是让耿卫惊讶不已。
  耿卫说:“那些建筑都是高台式的,堆积都是一些非常大的石块,非常规整,一米二乘一米二,这种方方正正的石头,随处可见。”
  这些石头是浑然天成,还是人工所建呢?好奇心驱使着耿卫决定探个究竟。在进行仔细的观察后他发现,这些石头人工痕迹非常明显。
  是传说中的水下古城吗?
  在随后的几次探测中耿卫认为,从这些静躺在水底建筑石料上附着的厚厚的青苔来看,这些水下建筑的年代非常的久远,那么这些水下建筑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到水里来的呢?满腹狐疑的耿卫不由得想到了一个关于抚仙湖的神秘传说。
  在云南澄江县,据当地人讲,平日天气晴好、风平浪静的时候,站在附近的山上,偶尔可以看到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墙基显影,但是由于湖水太深,始终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古城的存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水下古城吗?这一切成了耿卫心中的一个不解的谜团。为了进一步探明真相,耿卫先后38次潜入该水域进行探测并拍摄了大量的水下录像,随后把相关的资料写成专题报告,向云南省有关部门和相关的专家作了通报。
  水下考古拉开帷幕
  一时间人们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水下建筑是码头、水坝,有的认为是祭祀台、庙宇,还有的则认为是古城……
  这一切又为烟波浩渺的抚仙湖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那么湖底的“水下遗迹”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传说中的古城,它又是历史上哪一座城市呢?
  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中国水下考古队正式进驻抚仙湖,一场声势浩大的水下考古就此拉开了帷幕……
  是水坝、庙宇还是古城?
  抚仙湖地形图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葫芦,水下遗址主要在湖的东北部区域,考古队重点要探测的位置也就是在这里。这次考古除了有专业的水下考古人员潜到湖底进行勘测之外,还动用了一个专门从事水下探测任务的潜水器“蓝鲸”号,对水位较深的区域进行探测。“蓝鲸”号潜水器里面可以乘载4个人,上面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最先进的声纳扫描仪,曾经多次执行深海目标的探测与定位的任务。那么这次考古能否解开抚仙湖下的重重谜团呢?
  潜水器进入遗址所在的水域,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散落在湖底的形状规整的石块。随着潜水器的推进,专家们在声纳显示器上发现了一堵南北走向的石墙。与此同时,考古队的潜水员在遗址的浅水域发现了一条石板铺就的类似于街道的建筑物。潜水员在通过一段开阔的平地以后,一座气势雄伟的带有台阶的高台式建筑映入眼帘,踏着布满青苔的石板拾阶而上,这座建筑曾经散发出的那种庄严、神圣感依然历历在目。
澄江大事记 Chengjiang Events
  西汉至清朝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设俞元县(今澄江),属益州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俞元县属建宁郡。
  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俞元县沿袭旧制,仍属建宁郡。
  永嘉二年(308),改建宁郡为晋宁郡,俞元县属晋宁郡。
  西晋末至东晋初,晋惠帝复设宁州后,郡县制屡有分合,而俞元县分属不同的郡,或分立新县,仍属晋宁郡。
  隋开皇十年(590),俞元县隶属于南宁州总管府管辖。
  唐武德元年(618),俞元县划属南宁州都督府。
  天宝末年(756),改俞元县为罗伽甸(今澄江,罗伽一名始此)。
  上元元年(760),改罗伽甸为河阳郡(今澄江,河阳一名始此)。
  宋乾德三年(965),赵匡胤以大渡河为界,蒙氏在滇东设37部,其中3部:即强宗部(今澄江县阳宗镇)、休制部(今玉溪)、步雄部(今江川),后又将这3部合并为罗伽部(今澄江)。
  蒙古宪宗四年(1254),忽必烈统一云南,改罗伽部为罗伽万户府。
  宪宗六年(1256),境内设常平仓、义仓。
  至元三年(1266),改罗伽万户府为中路,领河阳县、江川县、双龙县、畔龙县、休纳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将罗伽中路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始此)。
  大德四年(1300),知府严斌主修阳宗城。
  大德十一年(1307),路总管魁纳建立澄江路学。
  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改澄江路为澄江府。知府王砚设西关(上关、中关、下关)。始建府治于绣球山。
  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沐英奏请屯田,以左、前、广、后4卫分屯河阳县。
  洪武二十七年(1394),沐春社派兵1.5万人,命王砚开挖阳宗汤池大沟,引阳宗海(明湖)水流出。
  景泰元年(1450)秋,淫雨连绵,庄稼遭害,斗米价值银四两。
  景泰七年(1456),连绵阴雨,庄稼无收,百姓用野菜充饥。
  天顺四年(1460),在海口河南岸修建石坝,北岸修建梅子箐石坝。
  弘治十二年(1499)二月四日,地震,民房倾倒,人畜多压死,禾稼遭害,月余才止。
  弘治十七年(1504),知府温廉迁府治于金莲山。
  正德十三年(1518),迁府治于阳浦山麓。建黉学于绣球山。
  正德年间(1506~1521),知府李珩重修阳宗城。
  嘉靖八年(1529)八月十四日夜,大雨倾盆,山崩,西浦溪水涌入西街子,倾城、坏屋、损害庄稼。
  嘉靖十年(1531)夏,山多虎,天大旱,米价腾贵。
  嘉靖十八年(1539),迁府治于金莲山。
  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月二十六日,地震。
  隆庆元年(1567),在城南筑鲁溪营堰塘,周围1里,深七尺,引西龙潭水注入。
  隆庆四年(1570)知府徐可久迁府治于舞凤山麓(今凤麓镇)。
  隆庆五年(1571),知府徐可久在太平桥下建太平闸,于西浦龙泉坝开三河,引泉水南流入抚仙湖。县城东建黉学(文庙),又称孔庙。
  万历二年(1574),大雨,湖水溢出,米价腾贵。
  万历九年(1581),将赋役归并田赋征收。
  万历十四年(1586),湖水溢出,损坏庄稼。
  万历十六年(1588),地震。
  万历十八年(1590),天旱,损害庄稼,歉收。
  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天旱,民饥。
  万历二十四年(1596)八月,地震。
  清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入滇。孙可望派将张胜镇守河阳。
  顺治十五年(1658)四月十七日,新兴州发生五级地震,波及澄江。
  康熙六年(1667),知府周国寿重修阳宗城。
  康熙八年(1669),云南巡抚李天裕裁阳宗县归并河阳县,属澄江府辖。
  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刘知枢编审实丁1313丁内。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水灾。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连绵大雨,山洪泛滥,损害禾稼,毁坏房屋。
  康熙三十一年(1692),新设迤南道,澄江府仍属迤东道管辖。
  康熙三十四年(1695)八月二十日,大雨冲毁房屋。
  康熙三十六年(1697),天旱,米价腾贵。修建海口石桥(又名海晏桥)。
  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天下黄沙,3日乃止。重修黉学(文庙)。
  康熙五十一年(1712),实行地、丁合一,统按田粮征收粮税。
  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丕垣主修,李应绶等编纂《河阳县志》,计20卷。
  乾隆十五年(1750),地震,鼓楼垛口倒塌18座。
  乾隆五十八年(1793),筑鲁溪营吉里村堰塘,周围1里,深8尺,聚西龙潭之水灌溉田亩。
  嘉庆年间(1796~1820),知县王良臣建太平桥。
  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男妇无数。
  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星源主修,李熙龄等编纂《澄江府志》。
  咸丰年间(1851~1861),筹集军晌,摊派津贴。
  咸丰十年(1860),鼠疫流行,死者数以千计。
  同治末年(1874),划新兴州归澄江府管辖,设千总一人,驻新兴州。
  光绪十年(1884),清丈田亩,核实田赋。
  光绪十一年(1885),开办社仓积谷。
  光绪二十七年(1901),河阳县设邮政代办所。
  光绪三十三年(1907),推行癸卯学制,开办新学,府署设儒学制。创办澄江府属师范传习所。创办县属两等小学堂,后改为县立第一小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办澄江府属中学堂。县衙设实业所。
  宣统元年(1909)四月,地震,房屋倒塌。创办职业学堂蚕桑讲习所。开办艺徒学堂。
  宣统二年(1910),县境内开办公办和私营采煤业8个,分别在乌鸦洞、沙坝、牛场等地开采。开办私营联发铜厂和宝丰铜厂。
  宣统三年(1911),府属师范讲习所、府属中学堂并省归口管理。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改儒学所为劝学员长所,县设劝学员长1人,各大乡设劝学员1人,改学堂为学校。贯彻国民政府《小学教育令》,分学区推广新学,规定学制为高小3年,初小4年。县城创办乙种工业学校,设窑业、染织专业。城东门、西门、九村、阳宗、新街等21所义学改为初等小学。
  民国2年(1913),废府设县,改澄江府为澄江县,由云南省直接管理。10月,地震。
  民国4年(1915),新设县办第二高等小学校。
  民国5年(1916),奉省命将劝学员长所改为劝学所。乙种蚕业学校、乙种工业学校、县立女子小学堂相继停办。
  民国6年(1917),开办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县政府恢复已停办的女子小学,并增设女子高等小学。
  民国8年(1919),吴崇基主修《澄江地志资料清册》。
  民国9年(1920),云南省政府派蒙自道尹秦光弟查勘星云、抚仙两湖出水口河道,着手开凿、疏复工程。胡永寿在城内开设“永胜祥”杂货店,在个旧开设“永盛祥”商店,从澄江收购抗浪鱼、黄烟叶、大米、生猪、藕粉等进行销售。
  民国11年(1922),贯彻《壬戌学制》,学期为高小2年、初小4年,称为“四·二制”。4月7日,县人罗佩金在华坪双金坡被普小洪杀害。
  民国12年(1923),经龙云批示,乡绅李成芳热心公益事业,尽心兴修水利,赠送匾额一块给予表彰,上书:“加惠桑梓,耄岁急公”。
  民国13年(1924)春,星云、抚仙两湖出水口开始整治,扩修海口大桥,持续施工4年,
  至民国16年(1927)冬完工。3月,龙街镇背街巫婆烧香化纸求神,引起火灾,连烧9家房屋。
  劝学所改称教育局。
  民国14年(1925),在龙王庙创办第三期高等小学。
  民国16年(1927),中共云南特委派中共党员周霄、伏瑞珍到县内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中共云南省农委书记李鑫由昆明步行至澄江,视察农运情况。改县衙为县政府。在龙街开办点苍中心小学。县政府给小学教员增加薪金,5年以上教龄增加5银元,3年以上教龄增加3银元。蒋世英、朱朝相聚众200余人,抢劫县城,杀害民士20多人,烧毁房屋30多间,百姓遭难。
  民国17年(1928),设立县牲屠税局。在右所开办第二区高等小学。设立县财政局。
  民国18年(1929),邮差李真祥命长子代送邮件去徐家渡,中途被人杀害。
  民国20年(1931),县人严尔寿在西正街开设西医诊所,号称“严介眉诊所”。
  民国21年(1932),奉省教育厅令,将澄江中学改为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开办猫山、老鸦洞、仙人洞、小营、阿架山、小团山等采煤场,均属私人开办。云南公路局决定修建呈贡、澄江、江川、玉溪公路,3月派技术员李伟等人前来勘测,于11月21日动工,历时8年,于民国28年(1939)正式通车。澄江至江川公路开始修建,因经费紧缺,修修停停,时隔52年,于1984年方正式建成通车。
  民国22年(1933),清理丈量土地。
  民国23年(1934),奉省令建立民众教育馆,兴修民众体育场。秋,举办县首次运动会。
  民国24年(1935),云南省卫生实业处到县境内调查麻风病情况,全县有麻风病患者118人。
  民国25年(1936)9月,昆明至澄江长途电话开通,话机设县政府内。
  民国26年(1937),禄充村发起成立“抗浪鱼鱼秧会”。始设“商业联合会”。国民政府民政部在小湾老鹰地建麻风病隔离所,收容麻风病患者66人。经省教育厅批准,乡村师范学校改为县立初级中学。在中学施行童子军教育。全县田地分上、中、下三等九则计征田赋。
  民国27年(1938),中国农业银行澄江办事处成立。成立中小学教育鉴定委员会。开办中小学教员讲习会,成立教员军训总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28年(1939)2月,中山大学迁澄江办学。全校8个学院分设在文庙、玉光楼及城外旧城、梅玉、中所、备乐等村上课。在澄期间,编写了《澄江之土壤》一书,在金莲山设“澄江气象观测站”。1940年秋迁回广州。女子小学与凤麓小学合并,实行男女生同班上课。兴办幼稚园。县人马跃庭在县城东门街开设文化店,专营石印信封、广告等。
  民国29年(1940),教育局改称教育科。云南省立昆华中学迁澄江办学,两年后迁回明。“万顺号”开业,专营课本、文具、对联等。流行霍乱病,吉花、高西、小西等地最甚。
  民国30年(1941),各中小学校实行春秋季招生。云南省烟草改进所晋宁分所在县境内推广烤烟栽种200多亩,收获烤烟3万多斤。县设田赋管理处,县长兼任处长。田赋改征实物(稻谷)。
  民国31年(1942),澄江县烟草分所成立。美国空军志愿队对空通讯班奉命来澄江,驻扎忠恕村,监视日本侵略军空军飞机行动。马鸿开、童光卓、徐剑萍、杨明华、段东升先后开设私人西医诊所。
  民国32年(1943),云南省建设厅水利局勘测阳宗海,绘制湖区地形图。整修县城至龙街、县城至旧城、老营庙转九条沟达龙王庙三段乡村公路。李国民等3人合资购进雪佛兰汽车1辆,往来于昆明至澄江进行客货运输。
  民国33年(1944)5月2日,江川、澄江、华宁3县联合成立星云、抚仙两湖管理站,共同管理两湖,业务上受省水利局监督指导。澄江汽车站成立。田赋、征粮机构合并,改称田赋、粮食管理处。“一贯道”传入澄江。成立东区(县城以东)水利分会,提倡筑堰塘、筹修河堤。县长刘承功因治水有功,受到省水利局嘉奖。
  民国34年(1945),为充实师资,开办“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在原万寿宫旧址上建造凤山公园。
  民国35年(1946),中所村与大仁庄因用水问题发生纠纷,打死中所村民1人。
  民国36年(1947)2月,设海口水文站。
  民国37年,澄江合作金库成立。由官商投资,在东门玉光楼合建火力发电厂1座。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在澄江发展3个连队,进行游击战争。
  民国38年(1949),徐国彬等人,来澄江开办暑期补习学校。7月,架通全县8个乡镇电话及呈贡、晋宁长途电话。7~8月,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成员徐国彬、杜朝兴、陈坦等20多人来澄江,在中共滇中地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展组建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杨一堂发展杜朝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通电宣布云南和平起义,县长王树英致电卢汉,响应起义,听候接管。
英文解释
  1. n.:  Chengjiang County
近义词
澄江, 澄江村
相关词
云南玉溪乡镇
包含词
澄江县中医院澄江县人民医院澄江县象山宾馆
澄江县卫生防疫站澄江县妇幼保健院澄江县博文皮革厂
云南省澄江县海口村云南省澄江县松元村云南省澄江县仙湖宾馆
云南省澄江县禄充宾馆澄江县皮肤病防治站澄江县右所乡中心学校工艺像盘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