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雲南 >玉溪 > 
目錄
·No. 1·澄江簡介 About Chengjiang·歷史沿革 History
·地理概況 Geographic profile·經濟建設 Economic development·鄉鎮簡介 About town
·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旅遊景點 Attractions·歷史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澄江大事記 Chengjiang Events·英文解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No. 1
  澄江縣地處滇中,位于云南省省會昆明市東南面。縣城距昆明市東站52公裏,距玉溪市紅塔區93公裏,屬玉溪市人民政府管轄。縣境東沿南盤江與宜良縣為界,南隔撫仙湖與江川、華寧為鄰,西與呈貢、晉寧兩縣接壤,北含陽宗海與呈貢、宜良兩縣毗連。撫仙湖水清澈晶瑩,未受污染,以盛産鱧鱜魚而聞名於世。環湖東南西背山,唯北面一片平壩,阡陌交錯。東大河水庫和梁王河兩大幹渠分東西兩邊縱橫南北。盛産稻穀和水産品,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譽。澄江位於北緯24°29’~24°55’,東經102°47’~103°04’,南北長47.6公裏,東西寬26公裏,境內山脈多為南北走嚮,羅藏山自西嚮東橫亙中部,形成澄江、陽宗兩個壩子。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盤江與海口河交匯處1328米,縣城鳳麓鎮海拔1755米。全縣幅員面積773平方公裏,其中: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3.4%,水域面積占18.6%,壩區面積占8%,形成“七山、二水、一分壩”的天然格局。
  全縣行政區劃,元以前無資料查考。明代設置九衛所,編戶八裏。清沿明製。民國年間稍有更動。1950年以後,隨着政體的變更,數易其名。1983年撤銷政社合一製,恢復區鄉製,設5區1鎮。1987年12月,撤區建鄉,設右所、九村、海口3鄉、鳳麓、竜街、陽宗3鎮。至1996年,全縣設3鄉3鎮,15個村公所,25個辦事處,328個自然村,360個農業生産合作社。2002年末,全縣總戶數42933戶,總人口151591人,其中:農業人口132862人,非農業人口18729人。少數民族人口8260人,占總人口的5.45%。全年人口出生率14.55‰,死亡率6.31‰,自然增長率8.24‰,計劃生育率達98%以上。
  境內為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和中溫帶四個氣候類型的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1.9~17.5℃,極端最高氣溫33.7℃,極端最低氣溫-3.9℃。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輕霜凍5年三遇,重霜凍5年二遇。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相對濕度76%。盛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2.3米/秒。全年日照總時數2172.3小時,日照率50%。常年總幅射量122210卡/平方釐米。全縣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縣境內土壤由於不同母質、不同氣候、不同地形、不同植被和不同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棕壤、酸性紫色土、紅壤、紅色石灰土、衝擊性旱地土、水稻土6個土類,10個亞類,13個土屬,28個土種。以紅壤為主,占陸地面積的68.1%,酸性紫色土占陸地面積的13.54%,其餘4類占18.36%。現有耕地占陸地面積的15.67%,其中:水田占46.55%,地占53.45%。有林地占陸地面積的35.05%,荒山草地占陸地面積的31.25%。
  澄江境內湖泊、河水、潭泉較多。南擁撫仙湖,北含陽宗海,東有南盤江過境流域25.4公裏。此外,還有大小河道16條,大小潭泉50多個,水利資源豐富。南盤江過境流域落差133米,年均過流量68.6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藴藏量5.53萬千瓦。海口河是撫仙湖的出水口,湖水東流註入南盤江,全長15.3公裏,平均寬8米,落差385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水能藴藏量2.4萬千瓦。在50多個潭泉中,利用價值較高的是西竜潭、東竜潭和熱水塘地熱泉。西竜潭位於縣城西5公裏的蟠竜崗下,泉分左、中、右三湫,水從崗下流出匯為一潭,最大流量2.8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49立方米/秒,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東竜潭位於縣城東3公裏華藏山下,流量0.04立方米/秒。熱水塘地熱泉,在縣城東南20公裏的撫仙湖東岸,常年水溫58℃,流量0.03立方米/秒。全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2.785億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每畝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製水量4940萬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萬立方米,還有兩湖一江容量,過水流量216.97億立方米。這些水資源已得到較好開發利用。
  境內礦藏有煤、鐵、鉛、銅、石灰石、石英沙、磷等。大多不具備開採價值,唯有磷礦總儲量豐富。從撫仙湖東岸漁戶村開始,經大坡頭、路溪勺、小爛田、麥田灣、九村蛟竜潭、風口哨、獅子山、大山寺,直到陽宗蓋板山,直綫18公裏。磷礦層出露總長34公裏,礦區面積48.12平方公裏,總儲量6.4億噸,品位高、易開採。
  1984年7月,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侯先光在導師張文堂的指導下,在縣城東11公裏的帽天山發掘出古生物化石群。1987年4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長陶南生在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1984年7月,在雲南澄江發現的澄江動物化石群,距今5.3億年,其化石之精美、門類之衆多,為世界古生物之最。”1991年,美國《紐約時報》在頭版刊發長篇通訊,說“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是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1993年,美國《國傢地理》雜志以《燦爛的新謎出現在中國大地》為題,記述了化石的發現經過和科研成果。被國內外的科學家列為“當今自然科學十大難題”,“生命科學五大難題之一”。國傢科技部把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研究列入“九五攀登計劃”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澄江動物化石群列入東南亞優先甲等第四號古生物遺址,並編入《全球地質遺産預選名錄》。
澄江簡介 About Chengjiang
  澄江縣,素有“魚米之鄉”、“雲煙之鄉”的美譽。改革開放後,澄江以渾厚的歷史文化底藴、豐富的旅遊資源、舉世罕見的動物化石群、優質的磷係列産品、成效卓著的經濟建設脫穎而出。境內有撫仙湖、陽宗海兩大高原湖泊,撫仙湖為國內第二深內陸淡水湖泊,是雲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帽天山陳列着世界聞名、距今5.3億年的“稀世珍寶”——澄江動物化石群。從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到撫仙湖底,有生物物種2953個,形成多樣性的生物種群。磷礦資源已探明儲量6.5億噸,礦區面積48平方公裏,品位高,易開採,黃磷産品暢銷全國並遠銷東南亞。擁有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儺戲(關索戲)這一獨特的戲種。
  澄江縣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東南面。地理坐標為北緯24°29′~24°55′、東徑102°47′~103°04′。東隔南盤江與宜良、石林縣相望,西與晉寧、呈貢縣接壤,南跨撫仙湖與江川、華寧兩縣為鄰,北銜陽宗海與宜良毗連。南北長47.6千米,東西寬26千米,總面積773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鳳麓鎮,海拔1750.5米,距省會昆明市東站52千米,距玉溪市區87千米。
  郵政編碼:652500。代碼:530422。區號:0877。拼音:chengjiang。
歷史沿革 History
  澄江歷史上為郡、路、府、縣治地。戰國時,屬滇國地,漢晉稱俞元縣,南詔時稱河陽郡,大理國時稱羅伽部。公元1256年,元朝改羅伽部為萬戶(府),後升為澄江路(澄江一名便始於此)。公元1382年,明朝改澄江路為澄江府,轄新興(今紅塔區)、路南(今石林縣)二州,河陽(今澄江縣)、江川、陽宗三縣。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澄江府,改稱河陽縣。後因與河南省河陽縣重名,故改稱澄江縣至今。
  全縣行政區劃,元以前無資料查考。明代設置九衛所,編戶八裏。清沿明製。民國年間稍有更動。1950年以後,隨着政體的變更,數易其名。
    1983年12月,撤銷縣轄各公社革委會建製,進行設區建鄉,將全縣6個人民公社改建為竜街、右所、陽宗、九村、新村5個區和縣直轄的鳳麓鎮。
    1987年12月,行政區劃又作調整,把原來的區鎮改為鄉鎮,即:鳳麓、竜街、陽宗3鎮,右所、九村、海口3鄉(因新村區駐地遷至海口大橋,故改為海口鄉)。直到1996年底,未作改變。
    1996年末,全縣設3鄉3鎮,15個村公所,25個辦事處,328個自然村,360個農業生産合作社。全縣總人口140327人,其中:農業人口125632人,非農業人口14659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7077人,占總人口的5.04%。
    1997年成立澄江縣城鎮居民管理委員會。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974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鳳麓鎮 22005 竜街鎮 50168 陽宗鎮 21703 右所鎮 34785 海口鎮 10404 九村鄉 10683
    2000年末,澄江縣轄5個鎮(竜街鎮、鳳麓鎮、陽宗鎮、右所鎮、海口鎮)、1個鄉(九村鄉)。全縣總人口14.7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萬人,非農業人口1.77萬人。境內居住着漢、彝、回、苗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共0.77萬人,占總人口的5.2%。
  
    2001年,全縣轄6個鎮:鳳麓鎮、竜街鎮、右所鎮、海口鎮、九村鎮、陽宗鎮。
地理概況 Geographic profile
  全縣山區面積占73.4%,壩區面積占8%,水域面積占18.6%,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壩”的地理格局。澄江屬滇中高原丘陵地帶。境內山脈多為南北走嚮,梁王山(羅藏山)自西嚮東橫亙中部,形成澄江、陽宗兩個壩子。東、西、中部為中山山原地帶,東部南盤江深切峽𠔌為溫暖河𠔌地區;嚮南北傾斜的凹陷部分為壩子和湖泊,其中南為澄江壩和撫仙湖,北為陽宗壩和陽宗海,總體地貌呈“h”形。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盤江與海口河交匯處1328米。主要河流有梁王河、東大河、西大河、牛屎河、代村河、虎山河、陽宗大河、七星河、海口河、七江河、西匯河,屬長江流域金沙江水係和珠江流域西江水係。境內梁王山最高海拔2820米,南盤江與海口河交匯處為最低海拔1327米。呈中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由於海拔不同,境內立體氣候明顯,光照充足,鼕暖夏涼,積溫多,幹濕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6.8℃(11.9~17.5℃),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900~1200毫米)。全縣轄6個鎮和1個風景區管委會,人口以漢族為主,回、彝、苗等少數民族雜居。境內水能資源豐沛,磷礦資源較為豐富。河流短小,以湖泊為主,南擁撫仙湖,北含陽宗海,東貫南盤江,過境流程25.4公裏。
  撫仙湖是國內第二深內陸淡水湖泊,容量189.3億立方米,蓄水量居國內淡水湖泊第三位,占全省湖泊蓄水總量的65.7%,湖水澄碧清澈,透明度達7.8米,水質達國傢二級飲用水標準,平均水溫17.3℃,湖中生息繁衍着抗浪魚、金綫魚等24種土著魚種。水資源總量年均2.79億立方米,每平方公裏有水量36.89萬立方米,每畝耕地有水資源1569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萬立方米,兩湖一江過流量217.2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可開發量9.12萬千瓦。磷礦資源現已探明儲量6.5億噸,礦區面積48平方公裏,品位高,易開採。
經濟建設 Economic development
  改革開放以來,澄江縣委、縣政府始終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解放思想,積極響應西部大開發的號召,面對國際國內大市場,堅持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嚮,走出了一條“磷電結合,創立基礎工業,帶動縣鄉工業發展”的經濟振興路子。經過對産業和産品結構的不斷調整,資源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利用,農業、磷化工、電力、建築建材、旅遊等幾大支柱産業已基本形成,並展示出廣阔的發展空間和前景;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得到飛速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臺作得到廣泛開展,成為國傢初級電氣化縣、水利先進縣、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縣,省級旅遊度假示範區,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農業是澄江經濟建設的主要支柱産業,由於長期以來不斷增加投人,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水利化程度達90%以上,基本實現了旱澇保收,進入了全國水利化先進縣行列。隨着市場經濟在農村的不斷發育,澄江縣依靠科技進步,建立了四級科技服務網,全縣實現了良種化種植和規範化栽培,有效地提高了單産。在確保人均有糧350公斤的前提下,農業生産以市場為導嚮,大力調整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糧經比例達37.3 : 62.7,2003年實現蔬菜産值1.52億元,糧食産值2732.3億元,畜牧業産值8631.7萬元,花卉産值3288萬元,蔬菜産值占種植業總産值比例比2000年提高12.84%。種植業的穩定發展,促進了林、牧、副、漁的全面發展。林業堅持以增資源、保資源、增效益,建設一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係和一個比較發達的林業産業體係為目標,不斷加大投人,加強管理,在宜林荒山和撫仙湖、陽宗海近、面山大量植樹造林, 實現了17年無森林火災的好成績,使森林覆蓋率達到34.84%。
  工業是富民強縣的基礎,根據本縣的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澄江縣選擇了磷、電作為起步産業,本着以市場為導嚮,資源為基礎,科技為動力,效益為中心,依托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引進項目、技術、資金和人才,大力發展了縣鄉工業,走出了一條“以磷養電,以電促磷,磷電結合,創立基礎工業”的特色發展路子。經過 十多年的重點發展,現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磷化工、電力、冶金、建築建材等幾大支柱産業,2003年實現工業總産值達10.26億元,年均遞增 12.55%,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産總值比例為33.44%,基本實現了初級工業化。磷化工業是澄江縣的骨幹工業。澄江磷化工公司憑藉豐富的磷礦資源,不斷加大投人,積極引進技術和人才,艱苦創業,從一個小型企業,一躍而成為全縣工業發展的竜頭。目前,磷化工生産規模發展到年産黃磷2.8萬噸、工業磷酸48萬噸、五鈉1.5萬噸、飼料級磷酸氫鈣1萬噸、肥料級磷酸氫鈣3.5萬噸、濕法磷酸3萬噸、磷酸一銨3萬噸、食品級磷酸2萬噸、磷礦石開採篩分30萬噸。黃磷、磷酸80%銷往日本、泰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臺灣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其規模成為全國縣級小黃磷之首,跨入了全國500傢最佳化學工業和雲南省100傢最佳經濟效益企業行列。與之相配套,澄江縣充分利用南盤江和撫仙湖的水能資源,積極開發小水電。現已擁有海口、觀音堂、朱傢橋3座電站,參與投資的黃梨山、匯口、紅石岩3座臺資電站和羅碧中日合作電站等7座水電站,以及正在建設的七江、鮓取、田壩三座電站,總裝機13.6萬千瓦,發電5億度,售電4億度。電力的發展為全縣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和良好的區位優勢,為澄江的建築建材行業提供了廣阔的天地,使其為澄江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條件。“九五”以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設施不斷完善,共投人公路建設資金6.8億元,完成了澄川路、澄馬路改造,澄陽路全面開工建設,完成了縣城主幹公路改造,以及62公裏鄉村公路建設,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77.3公裏。
  澄江縣充分利用高原明珠撫仙湖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這一巨大旅遊資源優勢,認真研究製定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和有效措施,不斷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橫嚮聯繫,積極引進項目和資金,加快了旅遊業的開發和建設。至2003年,全縣纍计吸收投入資金6.6億元,發展旅遊經營戶54傢,其中,國外投資1傢,省級投資10傢,市級投資9傢,縣屬投資7傢,縣屬各部門投資15傢,各鄉鎮投資9傢,個體投資3傢;現已申報評定星級飯店6傢,其中二星級飯店5傢,一星級飯店1傢,形成了集旅遊觀光、科學考察、休閑娛樂、會務和度假接待為一體的中、高檔旅遊服務設施,擁有各類遊船49艘,總座位1906個,接待床位10161個。2003年接待中外遊客114.62萬人次,旅遊業直接收入4936.07萬元;第三産業增加值實現年均12.34%以上的高速增長,占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的35.2%。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撫仙湖的旅遊資源,省政府把撫仙湖旅遊度假區列為省級旅遊度假示範區來建設,澄江縣進行撫仙湖北岸搬遷,讓北岸形成了萬米沙灘,對祿充老漁村進行了搬遷改造,對抗浪魚的人工種群繁殖獲得成功,筆架山腳一帶車水捕魚景觀得到恢復,並加強了對旅遊商品的開發,發揮了旅遊産業的聯動效應。
  根據澄江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重點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着力解决水、電、路、通信等製約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以磷、電為竜頭,加速工業發展;山湖結合,發展特色旅遊業;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積極發展外嚮型經濟,大力發展非公有製經濟,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以撫仙湖和陽宗海保護為出發點和歸宿,大力實施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程。走出一條具有澄江特色的發展道路。
  經過多年的發展,澄江縣着力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了交通、通訊、城市建設、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條件,出境道路實現了高等級化,縣鄉公路基本實現了油路化,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數字化的通訊設施可隨時與世界各地溝通,教育的發展造就了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今後,我們將按照“高標準、國際化、大配套”的長遠規劃,把澄江建設成為設施完備、環境優美、客商雲集,富有時代氣息的滇中遊客聚散地和“省內一流,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高原觀光旅遊勝地。澄江縣政府以全新的觀念和全方位的開放姿態吹響了大開發與大發展的號角,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熱忱歡迎海內外客商到澄江投資創業。
鄉鎮簡介 About town
  【鳳麓鎮】 位於澄江縣壩子北部,地處縣城,距省會昆明52千米,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8.8平方千米,海拔1755米。鎮政府駐地鳳翔路南7號,轄4個社區居委會(擁暉、澄波、攬秀、儀鳳社區居委會),35個居民小組,非大田、二臺坡兩個山區合作社。2002年末,鎮境內人口212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413人,少數民族933人,非農業人口14931人,農業人口6301人。
  【陽宗鎮】 位於澄江縣北端,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麓,玉溪市最北端,鎮黨委、政府駐地陽宗村委會,距省會昆明60千米,距縣城34千米,是全縣距縣城最遠的一個鎮,也是玉溪市距昆明市最近的一個城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2°53′43″~103°01′45″,北緯24°45′27″~24°55′23″之間;東、西、南三面環山,北依陽宗海。全鎮南北最大縱距18.3千米,東西最大橫距13.5千米,鎮域總面積143.46平方千米,其中山區占83.45%,壩區占8.5%,湖泊占8.05%。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70米,平均海拔1780米。全鎮轄陽宗、桃李、新街、北斗、淨蓮寺、飲馬池、腳步哨7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4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410人。
  【海口鎮】 位於澄江縣東南部,距縣城23千米,東鄰宜良縣,南接華寧縣,西瀕撫仙湖,北接右所、九村鎮。因撫仙湖水由此經海口河流入南盤江,故名“海口”。全鎮最低海拔1328米,最高海拔2100米。全鎮面積東西長約20千米,南北寬約8千米,所轄面積為102.7平方千米。全鎮下轄4個村委會,總人口10754人,有漢、彝、苗三種民族。苗族、彝族占全鎮總人口的22.8%。
  【竜街鎮】 位於澄江壩子西部,美麗的撫仙湖畔,東接右所、鳳麓鎮,西鄰呈貢、晉寧縣,北連陽宗鎮,南靠江川縣。鎮政府駐地竜街村,距縣城3千米。幅員面積175.3平方千米,是澄江縣最大的一個鎮。全鎮下轄13個村委會,109個自然村,119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全鎮總人口50156人。
  【右所鎮】 位於澄江壩子東部,北接陽宗,西鄰竜街、鳳麓兩鎮,東毗九村、海口,南臨撫仙湖。幅員面積80平方千米,轄小西、吉花、右所、舊城、矣舊、補益、小灣七個村委會,71個村民小組,全鎮人口34407人。
  【九村鎮】 位於澄江縣城東北部,距縣城7.8千米。鎮黨委、政府駐地九竜街。東北部隔南盤江與宜良縣遙遙相望,南部與海口為鄰,西北部與右所、竜街、陽宗接壤,總面積109.3平方公。最高海拔2260米,最低海拔1530米。全鎮轄九村、竜潭、東山、七江四個村委會,61個自然村,62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全鎮總戶數2768戶,總人口1076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7人,占總人口的0.53%。全鎮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8.5人。
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 水力資源 ===
  全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2.78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61億立方米,地下水0.724億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裏有水368874立方米,每畝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製水量4940萬立方米,年可供水5557萬立方米;撫仙湖總容量189.7億立方米,陽宗海6.02億立方米,南盤江過境水量21.65億立方米,星雲湖註入0.25億立方米。出境水量全縣總計2.047億立方米,其中海口河1.167億立方米,七江河0.154億立方米,甸朵、七江大竜潭0.2523億立方米,陽宗海0.474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為全區之最。
  === 水電資源 ===
  全縣水能資源可開發的河流有海口河、南盤江、七江河,甸朵竜潭等。據勘測,全縣主要河流水能理論藴藏量7.8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4.19萬千瓦。其中海口河流程16公裏,自然落差392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纍计理論藴藏量2.4萬千瓦,現已開發海口電站、觀音塘電站、朱傢橋電站,總裝機容量1.08萬千瓦。南盤江過境流程25公裏,自然落差82米,多年平均流量52立方米/秒,纍计理論藴藏量4.18萬千瓦,現已開發黃慄山電站、羅碧電站、匯口電站、紅石岩電站等,總裝機8.84萬千瓦。七江河流程15公裏,自然落差477米,多年平均流量0.305立方米/秒,纍计理論藴藏量0.30萬千瓦。
  === 礦産資源 ===
  澄江的礦藏有煤、鐵、鉛、銅、石英砂、石灰石、磷等。
  煤:在新村馬場和陽宗鎮一帶,礦源15公裏,儲量100萬噸。煤層深,品質低,不易開採。
  鐵礦:在菜花坪、大竹箐、雙樹後山等地。品位低,不易開採。
  鋁土:在陽宗鎮偏西北飲馬池一帶,儲量30萬噸。
  黃磷:在縣城東,南起矣舊,從漁戶村開始,經大坡頭、路溪勺、小爛田、麥田坡、九村蛟竜潭、風口哨、獅子山、大山寺,直到陽宗蓋板山,直綫18公裏,磷礦層出露總長34公裏,礦區面積48.12平方公裏,總儲量6.4億噸。品位高,易開採。
  石灰石:在縣境內分佈較廣,面積8萬多畝,儲量10億噸。
  石英沙:儲量5000萬噸。
  === 植物資源 ===
  糧食作物:稻穀、小麥、包𠔌、蠶豆、馬鈴薯、紅薯、蕎、黃豆、刀豆、雜豆等30多個品種。
  經濟作物:烤煙、油菜籽、蘿卡籽、嚮日葵、花生、芝麻、甘蔗、甜葉菊、鬍麻等20多個品種。
  蔬菜:青菜、白菜、花菜、蘿卡、蔥、大蒜、菠菜、茨菇、韭菜、瓜類等30多個品種。
  用材林:華山鬆、雲南鬆、水鼕瓜、杉樹、柏樹、桉樹、銀槐樹等。
  灌木林:櫟樹、野梨枝、小紅木、水馬桑等。
  用材林:楸木、樟木等。
  果木林:桃、梨、核桃、板慄、棗子、柿子、軟棗、拐棗、花紅、石榴、山渣、柑桔、黃果、杏、李等。
  竹林:金竹、水竹、楠竹、棉竹、箭竹等。
  木本油料:油茶、油桐等。
  山林特産菌類:雞棕、擺依、幹巴菌、𠔌熟菌、青頭菌、黑牛肝、黃賴頭等。
  === 動物資源 ===
  野生禽鳥:野鴨、箐雞、麻雀、貓頭鷹、喜鵲、八哥、啄木鳥、燕子、岩燕、鷓鴣、竹雞、畫眉、緑翠、布𠔌、白頭翁、豬屎雀、鷺鷥、老鷹、鷂鷹、烏鴉、斑鳩、水葫蘆、魚鴨、海鷗、秧雞、屎咕咕、點水雀、找工雀、竹雀、瓦灰雀等。
  爬行類:穿山甲、四腳蛇、青蛇、烏梢蛇、青竹標、翠蛇、秤桿蛇等。
  野獸類:有麂子、狼、狐狸、野豬、豹子(極少量)、花臉獐、狗獾、黃鼠狼、刺豬、岩羊、鬆鼠、野兔、獺貓、竹鼠、山鼠、猴子、野貓。
  傢畜:主要有水牛、黃牛、馬、騾子、毛驢、豬、山羊、綿羊、貓、狗。
  傢禽:雞、鴨子、鵝、傢兔、鴿子、火雞。
  水産類:魚,撫仙湖、陽宗海兩湖中本地習稱的主要魚種有鱧鱜魚、青魚、花魚、馬魚、鯽魚、金綫魚、鯉魚、小白鏈、蛇魚、鑽魚、石扁頭、小花秋、小洞魚、銀魚、非洲魚。在水庫壩塘飼養的魚有草魚、白鏈、鯉魚、武昌魚等。此外還有螃蟹、石蚌、青蛙、蝦、蠃螄、黃鱔、泥鰍等。
旅遊景點 Attractions
澄江县 旅游景点
澄江县 旅游景点
  ===撫仙湖===
  撫仙湖的水冰清玉潔,沁人心脾,是玉溪水的代表。有人說,撫仙湖裏流動的不是水,是閃光的寶石,是耀眼的翡翠,是清淳的美酒,看一眼就使人心醉。
  明嘉靖年間著名才子楊升庵曾這樣贊美撫仙湖“澄江色似碧醍醐,萬頃煙波際緑蕪。衹少樓臺相掩映,天然圖畫勝西湖。”《徐霞客遊記》中寫下這樣的話:“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渾濁,惟撫仙湖最清。”
   撫仙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雲南省蓄水量最大、水質最好的湖泊,總面積212平方公裏,平均深度87米,最深處達160米,蓄水量189億立方米,相當於12個滇池或6個洱海的容水量,占雲南全省30多個湖泊總蓄水量的63%。
   撫仙湖——東方明珠,藍色文化的搖籃。蔚藍色波光裏折射出的歷史文化之光,使每一個走近它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被迷住。從五億年前那弱小的原始生命撫仙湖蟲,到古滇國青銅器璀璨的金屬光芒,漢唐俞元古城神秘消失於湖底的種種猜測,關索戲古樸原始的儺戲儺舞,無不張揚着撫仙湖藍色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遠古深邃。
  === 帽天山===
  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在其著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預言:今後如果有人對我的理論提出挑戰,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解釋。
  1984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侯先光在澄江縣帽天山發現了"納羅蟲"化石,嚮人類揭示沉睡了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世界,中國、雲南、玉溪、澄江和帽天山聲譽鶴起,名聲不脛而走,傳遍世界。
  1984年以後的10年間,來自10多個國傢的50多位古生物學家,在澄江帽天山地區採集了約5萬塊化石,古生物學家們迄今為止已在澄江化石中發現了40多個門類的80餘種動物。
  1991年4月23日,美國最權威、最有影響的《紐約時報》以頭版頭條並附配精美圖片介紹中國帽天山動物群的發現。指出:"中國帽天山動物群的發現是本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1996年8月2日,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播放了一條使每一個中國人心醉的消息:雲南澄江發現的動物化石群是人類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接着"焦點訪談"對澄江縣帽天山及化石産地作了全景式、多層面的深入報道。
  2001年1月出版的美國權威學術刊物《科學》雜志全面介紹了中國古生物學研究的現狀,認為雲南澄江化石使脊椎動物出現提前了6千萬年。這些化石有助於古生物學者證實大約5.3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帽天山距昆明56km,距玉溪市87km,距澄江縣城6km。整個化石埋藏帶呈蛇狀蜒蜒達20km,寬4.5km,埋藏深度達50m以上。現圈定的保護面積為18km,其中核心區保護面積1.2km2。到目前為止,共發現化石點30餘處,採集化石3萬餘塊,科學鑒定認為有40個門類,100多個種的古生物化石,涵蓋了現代生物的各個門類,還發現多種過去曾大量存在現已滅絶的動物新種,已超出現有動物分類體係,衹能冠之以發掘地名來命名,如撫仙湖蟲、帽天山蟲、雲南蟲、昆明蟲和跨馬蟲等,尤以可喜的是最近在玉溪與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柱動物╠╠海口魚,其結構和功能較雲南蟲還復雜,是世界上發現的化石動物中特異門類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質最優良,屬稀世珍寶級的動物化石。科學研究認為它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人類這一重要生命進化樹和生物演化鏈上的鼻祖。
  如今的帽天山是首批國傢地質公園和國傢自然遺産,現正積極申報世界自然遺産。
歷史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澄江十景===
  玉筍擎天 ·金蓮捧日
  仙湖夜月 ·羅藏朝雲
  九苞鳳城 ·華山古寺
  東浦流虹 ·竜岩錄湫
  西山伏虎 ·萬花春𠔌
  玉筍擎天
  青峰遠峙入湖清,季骨嶙峋淨若瑩。
  似筆生花詞可寫,當天作柱手能擎。
  波光蕩影終須直,風力吹襟自不傾。
  四壁無鄰真突兀,千岩萬壑羨孤撐。
  金蓮捧日
  蓮花峰頂影重修,捧出金盤隱判鬆。
  曙色初分開菡萏,夕陽返景射芙蓉。
  披離五彩明丹鳳,照耀六經起燭竜。
  從此乾坤常不晦,文明萬載煥堯封。
  仙湖夜月
  俞元勝跡問仙湖,一片煙波點荻蘆。
  天上自來通碧海,人間不道有蓬壺。
  鳧鷗泛泛眠沙渚,桃柳蔭蔭入畫圖。
  最愛深夜蟾殿啓,琉璃萬頃一痕孤。
  羅藏朝雲
  地連北斗鬱岩僥,曉起惟看旭景饒。
  一縷寒煙迷𠔌口,千重白練鎖山腰。
  香燈直到上方見,雲靄應從亭午銷。
  華嶽名高須讓此,遙知神女紫鸞朝。
  九苞鳳城
  鳳城遙接鳳山隈,鳳翥雲聯百雉開。
  瑞應已澄千仞外,德輝猶帶九苞來。
  西山爽氣連秋人,東浦滎光通曙催。
  煙樹萬傢簇似錦,此身已覺在蓬萊。
  華山古寺
  華陽東峙五雲間,一徑迢遙次弟攀。
  六詔山川開梵宇,千章樹木隱禪關。
  峰攢巍閣丹霞上,水繞平疇緑玉灣。
  傳自齊梁名最古,香林紅葉曉斑斑。
  東浦流虹
  泉聲虢虢度平沙,灌溉東方利賴賒。
  遙望彩虹趨澗底,卻隨舞鶴到山傢。
  層層碧樹籠高寺,濯濯遊鱗戲淺涯。
  水閣風亭客坐嘯,詩成隨意酌流霞。
  竜岩錄湫
  泉流浩浩註西陲,水色晴光蕩碧漪。
  四面澄潭清肺腑,一池寒玉照須眉。
  魚竜隱現搖萍梗,臺殿參差羒柳枝。
  勝似年年沂浴候,春風童冠樂難支。
  西山伏虎
  西山嵂嵂有仙蹤,古剎凌雲響梵鐘。
  寶相莊嚴能縛虎,花宮迢遞近盤竜。
  登臨衹覺無寒暑,嘯詠常思憩柏鬆。
  自是諸天多法力,萬年食福慶時雍。
  萬花春𠔌
  風和日暖共幽探,白白紅紅種未諳。
  豈是天孫織錦室,還疑天女散花龕。
  香車寶馬紛無數,栽酒彈琴興倍酣。
  閬苑瑤臺差足並,莫教人認小江南。
  ===澄江文廟===
  澄江文廟原稱黌學,又名孔廟,坐落于云南省澄江縣古縣城中心,西與原澄江府署,東與文廟街相並,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文廟的建築群規模宏大,巍峨壯麗、結構精巧、古樸莊嚴、整個建築匯集了精湛的技藝,雕刻繪畫,重脊飛甍,鬥拱雀替,木雕石刻都繼承了古代建築藝術和民族風格。堪稱附近州縣廟宇之冠,也是雲南省比較大的文廟之一,是澄江縣境內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澄江文廟始建於元朝大德年間(1297年~1307年),當時建文廟已在雲南興起,澄江路總管蒙古人魁納也在金蓮山建成文廟,以崇尚孔聖人。自明隆慶五年(1571年),遷府城於舞鳳山下之後,改舊文廟為玉筍書院。新府城便無文廟,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任知府的黃元治為解决澄(江)陽(河陽)兩級學宮,便倡議在新府城建文廟,並於當年動工。又由於康熙年間澄江進士趙士麟在京任少宰,故澄江文廟突破一般府城規格,建築規模特別宏大、壯觀。乾隆、道光曾重修,光緒二年(1876年),地方紳士、官員又捐資重修。現存的文廟即為光緒二年重修的建築群。
  澄江文廟,坐北嚮南,整個建築群以影壁(又稱照壁)、大門、泮池、三孔石拱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先殿(又稱後殿)等組成。每殿之間相隔數十米,逐層迭建,均建在一條南北嚮的中軸綫上。其次還有大成殿左右兩廡和大門前兩旁設有東西兩門,東稱"孔門",西稱"義路"。義路側邊竪一石碑上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文廟的朱紅大門,約高8米,係術質結構。重檐歇山頂,共12棵大紅木柱托頂,柱腳立於石鼓上,石鼓花紋精緻。大門為三開間,共有六扇大門,朱扉金釘,一排排金黃色的門釘釘在大門上,每扇門有79棵,這些門釘全是銅製成。這不僅是裝飾的構件,同時看上去有威嚴之體現,釘帽全是泡頭狀,很有氣派,渾厚、莊嚴。
  進大門走10米就到泮池,一座三孔石拱橋跨於泮池上。石拱橋長12.4米,寬3.55米,整個石拱橋共有三孔,中間一孔跨度為3米,左右兩孔跨度各為2.5米,橋的坡度為25°。整個橋面均用五面石鋪築,橋面兩側以長方形石板作護欄,每邊勻布11根石欄柱,柱頭均鏤空球形圓雕作為裝飾,有的雕鏤成雙竜戲珠,有的則是雙鳳朝陽等等,古代藝術傢們的鏤空和圓雕的刀法遒勁而細膩見奇。
  欄柱之間,每邊分佈12塊石刻浮雕,每塊約高1米,寬0.8米,上面雕刻着古代一些民間故事的歷史典故。有的是十二生肖,花鳥魚蟲、竜鳳、犀牛、海馬等。這些雕刻手法,對人體和環境、器物的關係、衣飾裙帶的摺叠扭轉,內外穿插較充分地加以體現,使得綫條流暢,玲瓏剔透。
  三孔石拱橋下的泮池,由兩個扇形組成,分佈於石拱橋的東西側面,半徑9.2米,弧長15.9米,周圍砌石欄,石欄每隔0.8米刻一望柱,柱頭上靠北一排雕刻小石獅。如蘆溝橋的望柱那樣。望柱靠南面的柱頭則是含苞欲放的蓮花。這些石獅,蓮花一樣地雕刻得協調美觀,栩栩如生。泮池南北兩端各有一對1米多高的大石獅,石獅下面的座基石,每面都雕刻有二十四孝中的一孝,"大舜耕田"、"王祥臥冰"......等。在每面依次而雕刻着圖案。刻工十分精湛,工藝精細,泮池內的進水口處,東西兩邊各雕刻一石竜頭,池裏的水則由石竜口吐出流入泮池內,石竜吐出之水是一些能工巧匠把地下浸出之水堵進在圍砌的暗溝之中,暗溝如"竜身",水從"竜身"滴入石竜頭的口中吐出。雨季之時,竜口裏的水噴涌而出,奇妙而生動。
  由泮池嚮北走30米,一座飛朱流丹,富麗堂皇,結構精美的"欞星門"矗立在眼前,欞星門為木石結構牌彷式的門樓,三開間,樓高10米,寬15米,重檐歇山頂,有二重飛檐,下層分左右兩邊為上層覆蓋。頂鋪琉璃瓦,正背兩端有竜形正吻。各條垂脊亦裝有垂,,檐下使用數重鬥拱,梁與檐間繪彩色圖案。每邊正中都有金雞、牡丹、竜鳳等鏤空木雕或為雀替,或為裝飾,佈置得當,美觀華麗。牌方四根柱子下部包在1.4米高的磚石基墻中;上截外露直撐坊頂。兩側各立大石獅一對,一對嚮南,一對嚮北,造型英武雄姿,雄風深邃,石獅基座約1.8米,座基石上雕刻動物"二竜戲珠"、"雙鳳朝陽"、"鹿望金鐘"、"犀牛望月",以及人物雕刻等,雕刻中有對座飲晏,車馬儀仗出巡等,這些雕刻繪畫,各展其姿,各呈其妙,佈局嚴密,層次分明,表情各一,備極精巧。真有雕竜則竜飛雲天,繪鳳則引頸長鳴之勢。坊正中的上方匾中槧鎸刻着光緒貢生洪雲程書寫的大字楷書"欞星門"三字。兩道側門分別鎸刻着"金聲"、"玉振"四個篆書,這三塊匾均為紅底金字。整座欞星門構思嚴謹,造型和諧,莊重雄奇,頗有氣魄,遠看近看都壯麗美觀。
  從欞星門再進30米為大成門,大成門在大成殿與欞星門之間的中軸綫上。大成門係土木結構建築,三開間,東西為山墻,單檐硬山頂,檐柱上方向外懸有方形雕花垂步。檐枋上有雕刻精美的各種雲竜圖形,大成門臺基高1米,青石包邊,南北兩面陡板石均刻花卉浮雕。這些浮雕,紋理清晰、生態盎然。大成門東面山墻內鑲有歷代修建文廟的石碑,記載着這座廟宇的歷史,西面墻下鑲着一塊元朝時我國名書畫傢趙孟頫(子昂)的真跡,書范仲淹公格言,其內容大致是:范仲淹對忠恕之道之體會。這碑至為珍貴。石碑上還刻有趙孟頫真跡來源以及歷代保護該碑情況,據記載,此石碑係延佑戊午年(1381年)嘉平月既望吳興趙孟頫書畫屏一堂,書法秀潤勁拔,至萬歷丙午年(1606年)劉懋功將屏字鑲刻在石碑上。此碑原在舊城,遷城時,隨着遷來新府鑲在孔廟今碑址。
  大成門東西兩側的天井內,原來大殿兩邊都建一排廡房各三間,東三間為"祀名宦",西三間為"鄉賢祠",祠內供奉着澄江府歷代名宦和有威望的鄉賢牌位。大成門與東西兩廡間留過道,各建一道月宮門通大成殿。平時不能從大成門入內,衹能從兩側進入大成殿。
  大成殿是該廟建築群最高大的建築,高18米,五開間,通面闊28米,進深20米。係土術結構擡梁式構架,雙層屋檐,不用鬥拱,舉架甚高。殿宇宏深,巍峨雄奇,古樸肅穆,渾然一體。殿中共有26棵朱紅大柱,共20道格扇門,格扇門均雕刻着竜鳳;層層透漏,竜鳳雕刻真有竜飛鳳舞之韻,竜則蜿蜒起伏,鳳則展翅翔舞。殿前的兩棵大柱金竜環抱,竜瓜勁張,竜身彎麯,顯得氣勢雄偉。檐枋透雕花鳥走獸,雕刻精美,紋理清晰,各有特色,極富立體感。
  大成殿屋頂鋪琉璃瓦,南面鑲有棱形圖案,正脊中立葫蘆寶瓶,配以陶製的十二生肖和八仙的裝飾。緊接正脊下方鑲有"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字樣。八個翼角上翹45°。大殿內原供孔子牌位於九竜木雕坐位上,上書"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位",兩旁供四配十哲牌位。次間正墻上鑲康熙二十五年(1688年)和二十七年(1690年)頒發的"御制孔子贊"及"四配贊"石碑。其主要內容是對孔子、孟子、顔回、曾參、孔(左邊是單人旁右邊是"及")的贊語。
  大殿前有光緒皇帝御筆"斯文在茲"的匾額,尤為顯要、奪目。兩旁懸有張麗生手書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匾額。次間殿前有五級踏跺至月臺,月臺長14米,高1米,五面石包邊,石上均刻花卉浮雕。月臺兩側有垂帶踏跺通左右兩廡,月臺全是五面石鋪地,東、西、南三方石階通大殿,正中有禦道、中間嵌一塊2米長,1米寬的石雕五竜石壁,姿態生動逼真,雕刻尤為精巧,刀法勁健利落,顯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石壁上的五竜,竜瓜在翻飛,鱗甲在鼓浪,確有雲霧雷霆之勢,此石雕現已用不銹鋼管欄圍,列為澄江重點保護文物。
  大成殿建築之所以高大,原來當時建蓋孔廟就鄭重地規定過,縣城今後所有建築都不得高於大成殿的高度。真正體現了孔子的至高至尚的地位。
  舊時,每逢孔子的生日、忌日都要在文廟舉行盛大的祭祀典,文武官員、學士名流、鄉紳師生等絡繹不絶前來參加舉行儀式,規模空前莊嚴,隆重。
  新中國建立後,文廟曾被一些單位使用過,但對大門、泮池、石拱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均無損壞,對一些石木雕刻、浮雕繪畫,匾額等工藝保存完好,歷經滄桑,仍不失其活潑生動的原貌。前來參觀遊覽的人們連聲贊嘆:"進到文廟來,就像進入了一座建築群藝術寶庫,這都是前人給我們留下最寶貴、最有價值的藝術珍品。"
  近年來,政府幾次撥款對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等進行了修繕,重新彩繪,從而使文廟煥然一新,把原來做招待所的大門也拆出,重建古香古色的朱扉金釘大門,顯得古樸莊嚴,使文廟的建築群衆別具特色地大放光彩。
  ===關索戲===
  關索戲屬古老的儺戲的一種,在雲南省澄江縣陽宗鎮小屯村所僅有,它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着較原始的面貌,演出時一般頭戴面具,邊唱邊舞,有娛神歌舞的遺風。開演時要舉行祭祀,朝拜樂王廟。專演三國故事,流傳至今生、旦、淨三類面具共二十具。
  流傳在澄江縣陽宗小屯村的關索劇,為玉溪地區一個屬古老儺戲範疇的劇種。初為古代用以驅邪逐疫的儺祭舞蹈,儀式,北宋時傳入宮廷後,纔逐漸從儺舞嚮着表達故事情節的小戲形式發展。逐漸發展成娛神娛人兼有的古老而獨特的戲劇。澄江的儺戲為何以相傳為蜀漢大將的關索命名,無文獻可考證。
  關索劇的表演特點是不設舞臺,不化妝,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製,戴上面具(臉殼),穿上服裝,帶上兵器即可出場表演。行當有生、旦、淨三行,而且多以淨行為主,角色以面具和服飾區別。演出時無弦索伴奏,全用鼓點(也不正規)指點起落。一般情況是由小軍或馬童先上場,道說情況以後,即開始各種各樣的翻滾動作以吸引觀衆,繼而生角上,在表演中說說唱唱,唱唱打打,沒有固定程式(也可能是繼承不全),演員可以自由發揮。
  關索劇的聲腔比較復雜,為無弦伴奏,伴唱參雜其間。有說源於高腔,但從某些麯調分析,又雜合當地民歌小調,頌佛唱經的旋律,更為明顯的是吸收滇劇腔調。無固定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節奏的限製,即便同一麯調,各人所唱均有出入。
  關索戲麯於年節演出。演出期間,有一套成規儀式貫串始終。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藥王、練武。正月初一日起開始演出時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傢,每次演出時開頭第一個節目必演《點將》,當日演出結束後的辭神,正月十六日全部演出結束後的裝戲箱、送藥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序後要求。
  ===撫仙湖水下古城===
  神秘的撫仙湖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位于云南玉溪。一個被當地人稱為水鬼的潛水愛好者———耿衛,在撫仙湖潛水時的一個驚人發現,讓撫仙湖顯得更加疑雲重重。他發現在湖底有大量的人工建築遺跡,遺跡的規模之大令人稱奇。難道這裏真有傳說中的水下古城?如果是的話,它又是一座什麽樣的城市?又是怎麽沉到湖底的呢?
  水鬼發現神秘古建築
  耿衛,一個從小就在湖邊長大的年輕人,一名專業潛水員,因為天生水性極好被人稱作“水鬼”。在一次潛水的過程中,撫仙湖東北岸的一大片水域下面的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他的註意。
  耿衛告訴記者:“我第一次潛下去的時候就發現很多壘積的大石料,包括石板、石條,上面有非常厚的青苔。”出於潛水員特有的敏感,這個現象令耿衛非常奇怪,因為通過多年的潛水觀察,撫仙湖底的地貌主要是以淤積的泥沙為主,怎麽會在這個區域突然出現大量的散落石塊呢?再接下來的發現更是讓耿衛驚訝不已。
  耿衛說:“那些建築都是高臺式的,堆積都是一些非常大的石塊,非常規整,一米二乘一米二,這種方方正正的石頭,隨處可見。”
  這些石頭是渾然天成,還是人工所建呢?好奇心驅使着耿衛决定探個究竟。在進行仔細的觀察後他發現,這些石頭人工痕跡非常明顯。
  是傳說中的水下古城嗎?
  在隨後的幾次探測中耿衛認為,從這些靜躺在水底建築石料上附着的厚厚的青苔來看,這些水下建築的年代非常的久遠,那麽這些水下建築是從哪裏來的?又是怎麽到水裏來的呢?滿腹狐疑的耿衛不由得想到了一個關於撫仙湖的神秘傳說。
  在雲南澄江縣,據當地人講,平日天氣晴好、風平浪靜的時候,站在附近的山上,偶爾可以看到撫仙湖“水下古城”的墻基顯影,但是由於湖水太深,始終沒有發現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古城的存在。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水下古城嗎?這一切成了耿衛心中的一個不解的謎團。為了進一步探明真相,耿衛先後38次潛入該水域進行探測並拍攝了大量的水下錄像,隨後把相關的資料寫成專題報告,嚮雲南省有關部門和相關的專傢作了通報。
  水下考古拉開帷幕
  一時間人們衆說紛紜,有的認為水下建築是碼頭、水壩,有的認為是祭祀臺、廟宇,還有的則認為是古城……
  這一切又為煙波浩渺的撫仙湖披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那麽湖底的“水下遺跡”到底是什麽?如果是傳說中的古城,它又是歷史上哪一座城市呢?
  為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中國水下考古隊正式進駐撫仙湖,一場聲勢浩大的水下考古就此拉開了帷幕……
  是水壩、廟宇還是古城?
  撫仙湖地形圖的形狀像一個倒置的葫蘆,水下遺址主要在湖的東北部區域,考古隊重點要探測的位置也就是在這裏。這次考古除了有專業的水下考古人員潛到湖底進行勘測之外,還動用了一個專門從事水下探測任務的潛水器“藍鯨”號,對水位較深的區域進行探測。“藍鯨”號潛水器裏面可以乘載4個人,上面裝有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和最先進的聲納掃描儀,曾經多次執行深海目標的探測與定位的任務。那麽這次考古能否解開撫仙湖下的重重謎團呢?
  潛水器進入遺址所在的水域,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散落在湖底的形狀規整的石塊。隨着潛水器的推進,專傢們在聲納顯示器上發現了一堵南北走嚮的石墻。與此同時,考古隊的潛水員在遺址的淺水域發現了一條石板鋪就的類似於街道的建築物。潛水員在通過一段開闊的平地以後,一座氣勢雄偉的帶有臺階的高臺式建築映入眼簾,踏着布滿青苔的石板拾階而上,這座建築曾經散發出的那種莊嚴、神聖感依然歷歷在目。
澄江大事記 Chengjiang Events
  西漢至清朝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設俞元縣(今澄江),屬益州郡。
  蜀漢建興三年(225),改益州郡為建寧郡,俞元縣屬建寧郡。
  西晉武帝泰始七年(271),俞元縣沿襲舊製,仍屬建寧郡。
  永嘉二年(308),改建寧郡為晉寧郡,俞元縣屬晉寧郡。
  西晉末至東晉初,晉惠帝復設寧州後,郡縣製屢有分合,而俞元縣分屬不同的郡,或分立新縣,仍屬晉寧郡。
  隋開皇十年(590),俞元縣隸屬於南寧州總管府管轄。
  唐武德元年(618),俞元縣劃屬南寧州都督府。
  天寶末年(756),改俞元縣為羅伽甸(今澄江,羅伽一名始此)。
  上元元年(760),改羅伽甸為河陽郡(今澄江,河陽一名始此)。
  宋乾德三年(965),趙匡胤以大渡河為界,蒙氏在滇東設37部,其中3部:即強宗部(今澄江縣陽宗鎮)、休製部(今玉溪)、步雄部(今江川),後又將這3部合併為羅伽部(今澄江)。
  蒙古憲宗四年(1254),忽必烈統一云南,改羅伽部為羅伽萬戶府。
  憲宗六年(1256),境內設常平倉、義倉。
  至元三年(1266),改羅伽萬戶府為中路,領河陽縣、江川縣、雙竜縣、畔竜縣、休納縣。元至元十六年(1279),將羅伽中路升為澄江路(澄江一名始此)。
  大德四年(1300),知府嚴斌主修陽宗城。
  大德十一年(1307),路總管魁納建立澄江路學。
  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改澄江路為澄江府。知府王硯設西關(上關、中關、下關)。始建府治於綉球山。
  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沐英奏請屯田,以左、前、廣、4衛分屯河陽縣。
  洪武二十七年(1394),沐春社派兵1.5萬人,命王硯開挖陽宗湯池大溝,引陽宗海(明湖)水流出。
  景泰元年(1450)秋,淫雨連綿,莊稼遭害,鬥米價值銀四兩。
  景泰七年(1456),連綿陰雨,莊稼無收,百姓用野菜充饑。
  天順四年(1460),在海口河南岸修建石壩,北岸修建梅子箐石壩。
  弘治十二年(1499)二月四日,地震,民房傾倒,人畜多壓死,禾稼遭害,月餘纔止。
  弘治十七年(1504),知府溫廉遷府治於金蓮山。
  正德十三年(1518),遷府治於陽浦山麓。建黌學於綉球山。
  正德年間(1506~1521),知府李珩重修陽宗城。
  嘉靖八年(1529)八月十四日夜,大雨傾盆,山崩,西浦溪水涌入西街子,傾城、壞屋、損害莊稼。
  嘉靖十年(1531)夏,山多虎,天大旱,米價騰貴。
  嘉靖十八年(1539),遷府治於金蓮山。
  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月二十六日,地震。
  隆慶元年(1567),在城南築魯溪營堰塘,周圍1裏,深七尺,引西竜潭水註入。
  隆慶四年(1570)知府徐可久遷府治於舞鳳山麓(今鳳麓鎮)。
  隆慶五年(1571),知府徐可久在太平橋下建太平閘,於西浦竜泉壩開三河,引泉水南流入撫仙湖。縣城東建黌學(文廟),又稱孔廟。
  萬歷二年(1574),大雨,湖水溢出,米價騰貴。
  萬歷九年(1581),將賦役歸併田賦徵收。
  萬歷十四年(1586),湖水溢出,損壞莊稼。
  萬歷十六年(1588),地震。
  萬歷十八年(1590),天旱,損害莊稼,歉收。
  萬歷十九年(1591)八月,天旱,民饑。
  萬歷二十四年(1596)八月,地震。
  清順治三年(1646),張獻忠部將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入滇。孫可望派將張勝鎮守河陽。
  順治十五年(1658)四月十七日,新興州發生五級地震,波及澄江。
  康熙六年(1667),知府周國壽重修陽宗城。
  康熙八年(1669),雲南巡撫李天裕裁陽宗縣歸併河陽縣,屬澄江府轄。
  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縣劉知樞編審實丁1313丁內。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水災。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連綿大雨,山洪泛濫,損害禾稼,毀壞房屋。
  康熙三十一年(1692),新設迤南道,澄江府仍屬迤東道管轄。
  康熙三十四年(1695)八月二十日,大雨衝毀房屋。
  康熙三十六年(1697),天旱,米價騰貴。修建海口石橋(又名海晏橋)。
  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天下黃沙,3日乃止。重修黌學(文廟)。
  康熙五十一年(1712),實行地、丁合一,統按田糧徵收糧稅。
  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丕垣主修,李應綬等編纂《河陽縣志》,計20捲。
  乾隆十五年(1750),地震,鼓樓垛口倒塌18座。
  乾隆五十八年(1793),築魯溪營吉裏村堰塘,周圍1裏,深8尺,聚西竜潭之水灌溉田畝。
  嘉慶年間(1796~1820),知縣王良臣建太平橋。
  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二十三日巳時,地震,房屋倒塌,壓死男婦無數。
  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星源主修,李熙齡等編纂《澄江府志》。
  鹹豐年間(1851~1861),籌集軍晌,攤派津貼。
  鹹豐十年(1860),鼠疫流行,死者數以千計。
  同治末年(1874),劃新興州歸澄江府管轄,設千總一人,駐新興州。
  光緒十年(1884),清丈田畝,核實田賦。
  光緒十一年(1885),開辦社倉積𠔌。
  光緒二十七年(1901),河陽縣設郵政代辦所。
  光緒三十三年(1907),推行癸卯學製,開辦新學,府署設儒學製。創辦澄江府屬師範傳習所。創辦縣屬兩等小學堂,後改為縣立第一小學堂。
  光緒三十四年(1908),開辦澄江府屬中學堂。縣衙設實業所。
  宣統元年(1909)四月,地震,房屋倒塌。創辦職業學堂蠶桑講習所。開辦藝徒學堂。
  宣統二年(1910),縣境內開辦公辦和私營採煤業8個,分別在烏鴉洞、沙壩、牛場等地開採。開辦私營聯發銅廠和寶豐銅廠。
  宣統三年(1911),府屬師範講習所、府屬中學堂並省歸口管理。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改儒學所為勸學員長所,縣設勸學員長1人,各大鄉設勸學員1人,改學堂為學校。貫徹國民政府《小學教育令》,分學區推廣新學,規定學製為高小3年,初小4年。縣城創辦乙種工業學校,設窯業、染織專業。城東門、西門、九村、陽宗、新街等21所義學改為初等小學。
  民國2年(1913),廢府設縣,改澄江府為澄江縣,由雲南省直接管理。10月,地震。
  民國4年(1915),新設縣辦第二高等小學校。
  民國5年(1916),奉省命將勸學員長所改為勸學所。乙種蠶業學校、乙種工業學校、縣立女子小學堂相繼停辦。
  民國6年(1917),開辦縣立第三高等小學校。縣政府恢復已停辦的女子小學,並增設女子高等小學。
  民國8年(1919),吳崇基主修《澄江地志資料清册》。
  民國9年(1920),雲南省政府派蒙自道尹秦光弟查勘星雲、撫仙兩湖出水口河道,着手開鑿、疏復工程。鬍永壽在城內開設“永勝祥”雜貨店,在個舊開設“永盛祥”商店,從澄江收購抗浪魚、黃煙葉、大米、生豬、藕粉等進行銷售。
  民國11年(1922),貫徹《壬戌學製》,學期為高小2年、初小4年,稱為“四·二製”。4月7日,縣人羅佩金在華坪雙金坡被普小洪殺害。
  民國12年(1923),經竜雲批示,鄉紳李成芳熱心公益事業,盡心興修水利,贈送匾額一塊給予表彰,上書:“加惠桑梓,耄歲急公”。
  民國13年(1924)春,星雲、撫仙兩湖出水口開始整治,擴修海口大橋,持續施工4年,
  至民國16年(1927)鼕完工。3月,竜街鎮背街巫婆燒香化紙求神,引起火災,連燒9傢房屋。
  勸學所改稱教育局。
  民國14年(1925),在竜王廟創辦第三期高等小學。
  民國16年(1927),中共雲南特委派中共黨員周霄、伏瑞珍到縣內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民協會。中共雲南省農委書記李鑫由昆明步行至澄江,視察農運情況。改縣衙為縣政府。在竜街開辦點蒼中心小學。縣政府給小學教員增加薪金,5年以上教齡增加5銀元,3年以上教齡增加3銀元。蔣世英、朱朝相聚衆200餘人,搶劫縣城,殺害民士20多人,燒毀房屋30多間,百姓遭難。
  民國17年(1928),設立縣牲屠稅局。在右所開辦第二區高等小學。設立縣財政局。
  民國18年(1929),郵差李真祥命長子代送郵件去徐傢渡,中途被人殺害。
  民國20年(1931),縣人嚴爾壽在西正街開設西醫診所,號稱“嚴介眉診所”。
  民國21年(1932),奉省教育廳令,將澄江中學改為縣立鄉村師範學校。開辦貓山、老鴉洞、仙人洞、小營、阿架山、小團山等採煤場,均屬私人開辦。雲南公路局决定修建呈貢、澄江、江川、玉溪公路,3月派技術員李偉等人前來勘測,於11月21日動工,歷時8年,於民國28年(1939)正式通車。澄江至江川公路開始修建,因經費緊缺,修修停停,時隔52年,於1984年方正式建成通車。
  民國22年(1933),清理丈量土地。
  民國23年(1934),奉省令建立民衆教育館,興修民衆體育場。秋,舉辦縣首次運動會。
  民國24年(1935),雲南省衛生實業處到縣境內調查麻風病情況,全縣有麻風病患者118人。
  民國25年(1936)9月,昆明至澄江長途電話開通,話機設縣政府內。
  民國26年(1937),祿充村發起成立“抗浪魚魚秧會”。始設“商業聯合會”。國民政府民政部在小灣老鷹地建麻風病隔離所,收容麻風病患者66人。經省教育廳批準,鄉村師範學校改為縣立初級中學。在中學施行童子軍教育。全縣田地分上、中、下三等九則計徵田賦。
  民國27年(1938),中國農業銀行澄江辦事處成立。成立中小學教育鑒定委員會。開辦中小學教員講習會,成立教員軍訓總隊。進行“抗日救亡”宣傳,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民國28年(1939)2月,中山大學遷澄江辦學。全校8個學院分設在文廟、玉光樓及城外舊城、梅玉、中所、備樂等村上課。在澄期間,編寫了《澄江之土壤》一書,在金蓮山設“澄江氣象觀測站”。1940年秋遷回廣州。女子小學與鳳麓小學合併,實行男女生同班上課。興辦幼稚園。縣人馬躍庭在縣城東門街開設文化店,專營石印信封、廣告等。
  民國29年(1940),教育局改稱教育科。雲南省立昆華中學遷澄江辦學,兩年後遷回明。“萬順號”開業,專營課本、文具、對聯等。流行霍亂病,吉花、高西、小西等地最甚。
  民國30年(1941),各中小學校實行春秋季招生。雲南省煙草改進所晉寧分所在縣境內推廣烤煙栽種200多畝,收穫烤煙3萬多斤。縣設田賦管理處,縣長兼任處長。田賦改徵實物(稻穀)。
  民國31年(1942),澄江縣煙草分所成立。美國空軍志願隊對空通訊班奉命來澄江,駐紮忠恕村,監視日本侵略軍空軍飛機行動。馬鴻開、童光卓、徐劍萍、楊明華、段東升先後開設私人西醫診所。
  民國32年(1943),雲南省建設廳水利局勘測陽宗海,繪製湖區地形圖。整修縣城至竜街、縣城至舊城、老營廟轉九條溝達竜王廟三段鄉村公路。李國民等3人合資購進雪佛蘭汽車1輛,往來於昆明至澄江進行客貨運輸。
  民國33年(1944)5月2日,江川、澄江、華寧3縣聯合成立星雲、撫仙兩湖管理站,共同管理兩湖,業務上受省水利局監督指導。澄江汽車站成立。田賦、徵糧機構合併,改稱田賦、糧食管理處。“一貫道”傳入澄江。成立東區(縣城以東)水利分會,提倡築堰塘、籌修河堤。縣長劉承功因治水有功,受到省水利局嘉奬。
  民國34年(1945),為充實師資,開辦“國民教育師資訓練班”。在原萬壽宮舊址上建造鳳山公園。
  民國35年(1946),中所村與大仁莊因用水問題發生糾紛,打死中所村民1人。
  民國36年(1947)2月,設海口水文站。
  民國37年,澄江合作金庫成立。由官商投資,在東門玉光樓合建火力發電廠1座。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在澄江發展3個連隊,進行遊擊戰爭。
  民國38年(1949),徐國彬等人,來澄江開辦暑期補習學校。7月,架通全縣8個鄉鎮電話及呈貢、晉寧長途電話。7~8月,中國民主青年同盟成員徐國彬、杜朝興、陳坦等20多人來澄江,在中共滇中地委宣傳部的指導下開展組建中共地下黨的活動,楊一堂發展杜朝興加入中國共産黨。12月9日,雲南省主席盧漢通電宣佈雲南和平起義,縣長王樹英致電盧漢,響應起義,聽候接管。
英文解釋
  1. n.:  Chengjiang County
近義詞
澄江, 澄江村
相關詞
雲南玉溪鄉鎮
包含詞
澄江縣中醫院澄江縣人民醫院澄江縣象山賓館
澄江縣衛生防疫站澄江縣婦幼保健院澄江縣博文皮革廠
雲南省澄江縣海口村雲南省澄江縣鬆元村雲南省澄江縣仙湖賓館
雲南省澄江縣祿充賓館澄江縣皮膚病防治站澄江縣右所鄉中心學校工藝像盤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