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 : 中國 >甘肅 > 
目錄
·旅遊 Travel·No. 2·甘肅省慶陽市(qingyang)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概況 Overview·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歷史 History
·革命老區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民俗文化 Folk Culture·資源 Resources
·慶陽名人 Qingyang Celebrity·慶陽旅遊 Qingyang Travel·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旅遊 Travel
  慶陽旅遊投訴電話:慶陽旅遊投訴電話:0934-8212126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慶陽最佳旅遊時間:夏、秋兩季慶陽民俗節慶活動:中國慶陽香包藝術節、慶陽公祭周祖盛典、慶陽城市地圖:慶陽特別提醒: 秋季慶陽雨水較多,秋季到慶陽旅遊請註意攜帶雨具。慶陽美食:慶陽的風味小吃有洋芋、疙瘩、涮油餅、玉米發糕、攪團、蕎面涼粉、粘糕、高粱捲、手工鱢子面、羊羔肉、床子面、土暖鍋、蕎剁面。
  慶陽購物:黃花菜、慶陽交通: 慶陽西峰至蘭州有民航班機往返。平慶鐵路正在建設中,全區公路通車里程3260公裏(其中二級、三級公路1347.9公裏),國道211綫(銀川至西安)縱貫南北,國道309綫(銀川至蘭州)橫穿東西,與境內9條公路聯結成為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公路密度高於甘肅省平均水平。東東到延安有幹綫公路相通。慶陽住宿: 慶陽這些年來大力發展旅遊業,住宿較方便,從經濟實惠的小旅館到星級賓館各種檔次俱備,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慶陽娛樂: 慶陽民間藝術絢麗多彩,皮影、剪紙、刺綉、道情和秧歌堪稱“五絶”,還有踩高蹺、高芯子、車社火、馬社火、隴劇、木偶戲,其古樸性、民俗性、寓意感倍受國內外思想文化界青睞。
  位置:慶陽地區地處東經106°—108°、北緯35°—37°之間。位於甘肅東部,習稱“隴東”,東部與陝西省延安市連接,西部與寧夏固原地區為鄰,南部與甘肅省平涼市和陝西省鹹陽市為界,北部與陝西省榆林市和寧夏銀南地區接壤,
  面積:總面積27119平方公裏。
  人口:人口200多萬。
  行政區劃分:慶陽現轄西峰、慶陽、鎮原、寧縣、正寧、合水、華池、環縣7縣1市,146個鄉鎮、1487個行政村。
  
  慶陽是軒轅黃帝活動過的區域,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此興業,開闢了農耕文化的歷史先河。慶陽又是我國西北最早創建的一塊革命根據地。1934年劉志丹、習仲勳等在華池南梁創建了陝甘邊蘇维埃政府。
  
  慶陽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十分豐富。發現各類文物單位2700餘處(其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4處,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69處,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47處),館藏文物2萬多件。發掘於慶陽縣三十裏鋪侏羅紀晚期岩層中的“環江翼竜”化石、合水板橋第四紀早期的“黃河古象”化石,使世界為之矚目。我國出土最早的第一塊舊石器,就發掘於華池縣的趙傢岔。迄今區內已發現仰韶、齊傢等古文化遺址980處。秦長城、秦直道各跨越境內二百多公裏。北魏永平二年的北石窟寺,規模宏大,造型精美,是全國石窟藝術中的珍品。范仲淹為抵禦西夏入侵修築的二將成、大順城和平戍寨雄姿猶在。
  
  慶陽歷代名傢輩出,古有黃帝問醫的歧伯,漢有思想傢王符,魏晉有政治傢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金石書畫大傢米萬鐘等,都為歷史所稱道。
  
  慶陽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隴東糧倉”之稱,盛産糧、油、水果及中藥材等。黃花菜馳名國內外,被國傢經貿部定為“西北特級金針菜”。黃甘桃、晉棗曾是古代貢品。慶陽、環縣、華池、西峰四縣(區)的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是長慶油田的主産區。
No. 2
  慶陽是一塊神奇的高天厚土。慶陽地處祖國大西北、陝甘寧三省的交會處,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裏,總人口256萬,轄環縣、華池、慶城、鎮原、寧縣、正寧、合水縣七縣和西峰區。地勢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與2082米之間。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高原風貌雄渾獨特。全境有10萬畝以上大塬12條,面積382萬畝。董志塬平疇沃野,一望無垠,有13627畝,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原面,堪稱“天下黃土第一原”。子午嶺的400多萬畝次生林,為中國黃土高原上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林,有“天然水庫”之稱。國道211、省道202兩條主幹綫縱貫南北。國道309綫、省道303綫橫穿東西,構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供電、通訊和廣播電視三大網絡覆蓋全境。
  慶陽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遠在20萬年以前,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據《史記》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裏”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其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啓了先周農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於慶城東山之巔,殿宇巍峨。位於西峰區溫泉鄉的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華夏公劉第一廟”。
  慶陽歷史悠久,夏、商時稱鬼方,為周先祖公劉邑地。西周時稱北豳。春秋戰國為戎狄之地,曾屬義渠戎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戎國,置北地郡,沿至漢、晉。南北朝西魏時改置朔州,轄彭陽(今西峰區境內)、陽周(今正寧縣境內)、豳州趙輿郡、定安縣、襄樂郡、襄樂縣、獨樂縣(同屬今寧縣境內),北周時廢棄。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慶州,煬帝大業年間改為弘化郡,轄合水、馬嶺、華池、歸德、洛源、弘化、弘德7縣,唐初復為慶州,後改安化郡、順化郡,乾元初(公元758年)置慶州、並升安定軍,統轄順化、合水、樂蟠、馬嶺、同川、華池、延慶、懷安、洛源、方渠10縣;與分設的寧州(轄彭原、彭陽、安定、襄樂、真寧5縣)、原州(轄今鎮原及平涼部分地區)均屬陝西關內道。五代梁時改為武靜軍,後又復為慶州,轄順化、同川、彭原、樂蟠、華池(今合水縣境內),通遠(今環縣境內)、真寧(今正寧)、安定、定平、襄樂、寧州(今寧縣境內)、通遠軍等8縣1州1軍。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50年)置慶州團練,屬陝西路;乾德初復置慶州,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改稱環慶路;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升慶陽軍節度,宣和七年(公元1119年)改為慶陽府,轄安化、合水、彭陽3縣,與分設的環州、寧州同屬永興軍路,原州(今鎮原)屬秦風路。金初改慶陽為安國軍,旋改定安節度;皇統二年(公元1142年)置慶原路總管府,慶、環、原、寧4州同屬慶原路。元、明時期仍為慶陽府。明時隸屬陝西布政司,並增慶陽衛,轄寧州及安化、合水、環縣、真寧4縣。清康熙四年分隸甘肅布政司,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裁衛歸併郡縣,統轄1州4縣,即寧州、安化、合水、真寧和環縣。民國2年(公元1913年)廢府製,歸屬隴東道(後改屬涇原道);16年(公元1927年)廢道,改隸涇原行政區。民國24年(公元1935年)甘肅省在西峰分設第三區行政督察區,轄慶陽、環縣、合水、鎮原、寧縣、正寧6縣。
  辛亥革命以後,廢除了清代的府、州、廳製。民國初期實行省、道、縣三級製。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甘肅共設7 道,下轄77縣,即蘭山道(治臯蘭縣,清蘭州府地)、寧夏道(治寧夏縣,清寧夏府地)、西寧道(治西寧目,清西寧府地)、涇原道(治平涼縣,清平涼、秋陽府、涇州、固州、化平川廳地)、渭川道(治天水縣,清秦、階二州地)、安肅道(治酒泉縣,清肅州、安西二州地)、甘涼道(治武威縣,清甘、涼二州地)。1914年,改省的長官民政長(民國初期稱都督)為巡按使,道的長官道尹為觀察使(後改稱道尹),次年,又改巡按使為省長。
  北伐戰爭以後,民國16年(1927年),廢除道的建製,改縣的行政長官知事為縣長。隨着軍閥混戰局面的結束,國民黨政府對行政制度作了一些調整。1928年,劃甘肅西寧道屬之西寧、大通、樂都、循化、貴德、巴燕、湟源等7縣,另建青海省;同時劃甘肅寧夏道屬之定夏、寧朔、靈武、????池、平羅、中衛、金積、豫旺(原鎮戎縣,今固原縣)等8 縣和寧夏護軍使所轄的阿拉善額魯特、額濟納土爾扈特2 部地,成立寧夏省。區劃調整分置以後,甘肅省轄64縣,1929年增置到68縣,增設了永靖(1929年析臨夏縣地設置)、和政(1929年析臨夏、臨洮縣地置)、康縣(1928年析武都縣地置永縣,後改康縣)等縣。後來,在少數民族地區原設拉卜楞設治局(1926年析循化縣地設置,1928年改為夏河縣)、康樂設治局的基礎上,又陸續增置洮西設置局(1932年置)、卓尼設治局(1937年置)、肅北設治局(1938年置)。從1934年開始,甘肅省在縣的行政建製之上,又新設立行政督察專員,作為省的輔助機關。這是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的産物,其目的在於推行和強化法西斯統治,鎮壓各族人民的革命運動。1934年開始在臯蘭、固原、臨夏等地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以後陸續增設。到1944年增加到9 個,即:岷縣(第一)、平涼(第二)、慶陽(第三)、天水(第四)、臨夏(第五)、武威(第六)、酒泉(第七)、武都(第八)、臨洮(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至解前夕,甘肅省共設9 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71縣、1 市(蘭州市,1941年正式設市)、3 局(卓尼、肅北設治局、湟惠管理局)。
  1930年前後,劉志丹、謝子長在陝甘邊界一帶開展革命活動。1934年11月7日,在南梁成立了陝甘寧邊區蘇维埃政府。隨之,建立了華池、慶北縣的革命政權,1935年秋又建立了新正、新寧縣的革命政權。同年11月,成立陝甘省,轄華池、慶北等縣;成立關中特區,轄新正、新寧等縣。1936年夏,建立了環縣、麯子兩縣蘇维埃政權。將慶北縣與華池縣合併為華池縣。同年,陝甘省改為陝甘寧省,省址由陝北遷環縣河連灣,鼕季又遷麯子鎮,轄華池、麯子、赤慶、固北、定環等縣。1937年陝甘寧省撤銷,成立慶環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華池、環縣、麯子3縣。1940年春,成立隴東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慶陽、合水、鎮原3縣。秋季,慶環,隴東分區合併為隴東分區,轄華池、環縣、麯子、慶陽、鎮原、合水6縣。1949年5月,關中分區改為三原分區,新正、新寧縣歸三原分區。6月,新正、新寧縣改稱正寧、寧縣,劃歸隴東分區管轄。7月27日西峰解放,8月,隴東分區改為慶陽分區專員公署,轄西峰市及華池、環縣、麯子、慶陽、合水、鎮原、正寧、寧縣8縣1市,隸屬甘肅行政公署,12月2日,改屬甘肅省人民政府。1955年9月慶陽專員公署並於平涼專員公署,1962年1月慶陽與平涼分設,復為慶陽專員公署。1968年4月改為慶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10月改為慶陽地區行政公署。1986年元月成立西峰市,慶陽地區行政公署7縣1市。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慶陽地區行政公署,成立慶陽市。
  慶陽有璀璨的古代遺珍瑰寶。世界矚目的“環江翼竜”和“黃河古象”化石,均發掘於境內馬蓮河流域。標志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肇始的華夏第一塊舊石器出土於華池縣趙傢岔。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傢文化遺址和歷代古建築、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點有近千處之多。戰國秦長城橫跨鎮原、環縣、華池三縣。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嶺穿越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開鑿於北魏時期的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慶陽歷代名人輩出,各領風騷。東漢思想傢王符的《潛夫論》、西晉學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學家李夢陽的《空同集》,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是先賢們留給後世的不朽的精神遺産。
  慶陽是甘肅惟一的革命老區。1927年在寧縣建立了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1931年建立了甘肅第一支革命武裝——南梁遊擊隊,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個陝甘邊區蘇维埃政權——南梁政府。陝甘邊是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從未丟失過的一塊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組成西北革命根據地,為北上抗日的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這片熱土,養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幹部,原隴東地委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華池縣長李培福皆為時代楷模。毛澤東曾分別為他們題詞: “密切聯繫群衆”、“一刻也離不開群衆”、“面嚮群衆”。現存的“南梁政府”舊址、河連灣陝甘寧省府舊址、山城堡戰役遺址,是國傢、省、市分別確定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血與火的鬥爭中鑄就的老區精神,是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留給慶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刺綉、剪紙、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稱慶陽“五絶”。慶陽民歌享譽“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綉金匾》、《軍民大生産》三首革命歌麯,是慶陽人孫萬福、汪庭有等農民歌手的佳作。評劇精品、電影《劉巧兒》講述的就是華池縣農民封芝琴爭取婚姻自主的真實故事。在隴東道情的基礎上孕育誕生的隴劇,是甘肅惟一的新劇種。慶陽剪紙巧奪天工,以香包為代表的民間刺綉源遠流長,底藴深厚,已蜚聲海內外。目前,慶陽已獲得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香包刺綉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五蝠皮鼓——慶陽一絶,環縣——道情皮影之鄉、溫泉鄉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廟、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04年,在中央電視臺和央視國際網絡共同組織的西部名城評選活動中,我市從170多座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最具藝術氣質的西部名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還命名慶陽市賀梅英等48名民間藝人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甘肅省民間文藝傢協會命名慶陽市馬秀珍等63名民間藝人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傢;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協會命名170人為慶陽市工藝美術大師。
  慶陽有着豐富的資源。境內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資源富集。慶陽屬幹旱半幹旱氣候,年均氣溫7℃-10℃,年日照2250小時-2600小時,無霜期140天-180天。年均降雨480毫米-660毫米。慶陽是甘肅的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長慶油田的主産區,石油資源儲量28.47億噸,2003年原油産量為186萬噸;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級地質儲量4億多噸,開發前景廣阔。慶陽煤炭藏覆蓋全市,全省1428億噸預測儲量中,慶陽占1342億噸,是全省預測儲量的94%。千米以淺資源量達84億噸,具備億萬噸級大煤田建設條件。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盛産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備受推崇。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産品生産基地,地處全國蘋果生産最佳緯度區。已被農業部列入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生帶,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九竜、金棗和早勝牛、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羊毛絨等大宗優質農牧産品享譽國內外。最有特色的是慶陽黃花菜,似花非花,自古以來就有“誰道農傢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的贊美詩句。慶陽還是全國最大的杏製品加工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國傢特産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産白瓜籽、黃花菜示範基地。慶陽還是中醫藥之鄉,産有甘草、黃芪、麻黃、穿地竜、柴鬍等300多種中草藥。慶陽工業以石化、食品、建材、醫藥為主,骨幹企業有長慶油田採油二廠、中石油集團慶陽煉化公司、甘肅通達果汁有限公司、彭陽春酒業有限公司、九連山水泥廠、西峰製藥廠等。
  慶陽夜景
  慶陽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快車道。近年來,慶陽市委、市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和國傢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機遇,深入實施項目帶動、強農富民、工業突破、基礎先行、開放開發、科教興市“六大戰略”,主攻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開發、緑色農畜産品加工、特色文化産業開發“一黑一緑一文”三大産業,建設隴東能源石化基地、農畜土特産品加工創匯基地和以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為重點的旅遊勝地三大基(勝)地,全力推進産業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全面提速、加快發展。2004年,生産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8.3億元,同比增長12.23%;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1.02億元,增長2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93億元,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92億元,增長21.8%;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2.4億元,增長21.6%,小口徑收入完成5.48億元,增長20.44%;農民人均純收入1633元,增長8.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250元,增長11.6%;出口創匯4136萬美元,增長63.9%,農副産品出口創匯居全省第一。
  近年來,慶陽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慶陽香包。每年一度的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定在端午節的前十天,屆時,琳琅滿目的香包挂滿大街小巷,前來選購的遊客絡繹不絶,其中包括很多外國朋友。現在,慶陽香包已經走嚮了海外!
  慶陽旅遊業:
  近年來,全市各級政府和旅遊部門嚴格按照國傢發展旅遊業的總體要求和省、市實施旅遊開發的戰略部署,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發揮區域旅遊資源優勢,不斷擴大開發領域,加快開發步伐,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自2003年以來,全市旅遊開發投資近3.2億元,是前20年投資的總和,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7.5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7074萬元。
  慶陽旅遊業的發展實施政府主導,品牌帶動和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以周祖陵、公劉廟、隴東民俗博物館、南梁紅色革命之旅為竜頭,努力打造麥黍農耕文化和紅色之旅品牌。以"黃、紅、緑、古"為代表的周先祖農耕文化遊,黃土風情遊,紅色之旅遊,森林生態遊,文物古跡遊,農業觀光遊,休閑度假遊、民俗風情遊和淡季旅遊的體係産品,推動旅遊産品上檔次、上質量、上規模,吸引不同國傢、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心理需求的遊客前來消費。積極引導旅遊商品開發商和經營者,在鞏固發展本地特色的皮影、剪紙、刺綉等旅遊商品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大膽創新。進一步加快以革命遺址為主的紅色旅遊,以民俗文化為主的黃土風情旅遊,以子午嶺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和以文物古跡為主的名勝景點旅遊産業的開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經濟全面提速發展。
  慶陽旅遊資源品位高、潛力大,具有人文景觀、生態景觀和民俗風情俱佳結合的特點。我國出土最早的第一塊舊石器,就發掘於華池縣的趙傢岔,徹底打破了中國文化西來之說和中國沒有石器文化的論調。西峰"南佐疙瘩渠"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環江翼竜"化石、第四世紀早期的"黃河古象"化石,使世界為之矚目。秦直道跨越慶陽境內200多公裏。北魏永平二年開鑿的北石窟寺,規模宏大、造型精美,是全國石窟藝術中的珍品。軒轅黃帝曾活動於慶陽境內,周先祖不窋在慶陽創造燦爛的古代農耕文化。巍巍子午嶺的天然森林綿延400多公裏,覆蓋4900多平方公裏,跨區內四縣24個鄉鎮。劉志丹、習仲勳在華池縣南梁創建了陝甘邊蘇维埃政府。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傢曾在慶陽境內立足。全市現有旅遊景點61處,其中人文類56處(紅色革命勝跡7處),自然風景類5處。境內的秦長城、秦直道、東老爺山、隴東民俗博物館、周祖陵森林公園、華夏公劉第一廟、北石窟寺、南梁革命政府舊址等都是本市具有特色的旅遊景點。文化底藴深厚的民俗民情、民間藝術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香包刺綉之鄉、皮影之鄉、徒手秧歌之鄉、窯洞民居之鄉、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華夏公劉第一廟等。其中刺綉、剪紙、皮影、民歌堪稱"四絶",並有華夏黃土第一塬之稱。
  全市有較大的旅遊景點14處,12傢國內旅行社,一傢國際社門市部,2傢旅遊公司,有六條旅遊精品綫路,14傢星級涉外旅遊飯店。較大的賓館、飯店、招待所和培訓中心有8000多張床位,全市旅遊業直接就業人員5000人左右,從旅遊"食、住、行、遊、購、娛"六大方面,已構成了較為完善的旅遊服務網絡。全市旅遊産業的開發與發展已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慶陽市投資環境日益成熟,市內交通便利,寶中鐵路平涼站距慶陽市92公裏,慶陽飛機場距市內8公裏,現已復航,電力供應充足,通訊網絡已經形成,商業網點星羅棋布,市場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為了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設環境、幹事創業環境,鼓勵國內外客商來我市投資發展,慶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慶陽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管理服務辦法》及一係列優惠政策,為投資者提供一切方便。
  慶陽旅遊業的發展步伐正在加快,基礎建設投資也在加大,建設項目不斷增多,繼續開發建設的旅遊項目有19個,其中3千萬元以上的項目有7個,這些項目均歡迎各方投資商前來投資,共同發展。
  慶陽以其獨特的高原風姿、悠久的歷史文化、淳樸的民俗風情,富饒的資源優勢、誠摯的合作態度,歡迎前來觀光開發。
甘肅省慶陽市(qingyang)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地理位置:北緯約35°715,東經約107°677
概況 Overview
  慶陽是一塊神奇的高天厚土,位於甘肅省東部,西北地區東部、陝甘寧三省的交會處,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裏,總人口256萬,轄環縣、華池、慶城、鎮原、寧縣、正寧、合水縣七縣和西峰區。地勢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與2082米之間。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高原風貌雄渾獨特。全境有10萬畝以上大塬12條,面積382萬畝。董志塬平疇沃野,一望無垠,有13627畝,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原面,堪稱“天下黃土第一原”。子午嶺的400多萬畝次生林,為中國黃土高原上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林,有“天然水庫”之稱。國道211、省道202兩條主幹綫縱貫南北。國道309綫、省道303綫橫穿東西,構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供電、通訊和廣播電視三大網絡覆蓋全境。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西峰區,郵政編碼:745000,電話區號:0934。
  車牌號:甘M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慶陽市轄1個市轄區、7個縣。即西峰區和慶陽、華池、寧縣、鎮原、合水、正寧、環縣等七縣。
  慶陽市 面積27119平方千米,人口255萬人(2004年)。
  西峰區 面積 996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745000。區人民政府駐九竜南路。
  慶城縣 面積2673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745100。縣人民政府駐慶城鎮。
  慶陽行政區劃
  環 縣 面積9236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745700。縣人民政府駐環城鎮。
  華池縣 面積3776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45600。縣人民政府駐柔遠鎮。
  合水縣 面積2976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745400。縣人民政府駐西華池鎮。
  正寧縣 面積1329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745300。縣人民政府駐山河鎮。
  寧 縣 面積2633平方千米,人口52萬。郵政編碼745200。縣人民政府駐新寧鎮。
  鎮原縣 面積3500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744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
  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歷史 History
  慶陽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遠在20萬年以前,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據《史記》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裏”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其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啓了先周農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於慶城東山之巔,殿宇巍峨。位於西峰區溫泉鄉的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華夏公劉第一廟”。
  慶陽歷史悠久,夏、商時稱鬼方,為周先祖公劉邑地。西周時稱北豳。春秋戰國為戎狄之地,曾屬義渠戎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戎國,置北地郡,沿至漢、晉。南北朝西魏時改置朔州,轄彭陽(今西峰區境內)、陽周(今正寧縣境內)、豳州趙輿郡、定安縣、襄樂郡、襄樂縣、獨樂縣(同屬今寧縣境內),北周時廢棄。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慶州,煬帝大業年間改為弘化郡,轄合水、馬嶺、華池、歸德、洛源、弘化、弘德7縣,唐初復為慶州,後改安化郡、順化郡,乾元初(公元758年)置慶州、並升安定軍,統轄順化、合水、樂蟠、馬嶺、同川、華池、延慶、懷安、洛源、方渠10縣;與分設的寧州(轄彭原、彭陽、安定、襄樂、真寧5縣)、原州(轄今鎮原及平涼部分地區)均屬陝西關內道。五代梁時改為武靜軍,後又復為慶州,轄順化、同川、彭原、樂蟠、華池(今合水縣境內),通遠(今環縣境內)、真寧(今正寧)、安定、定平、襄樂、寧州(今寧縣境內)、通遠軍等8縣1州1軍。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50年)置慶州團練,屬陝西路;乾德初復置慶州,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改稱環慶路;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升慶陽軍節度,宣和七年(公元1119年)改為慶陽府,轄安化、合水、彭陽3縣,與分設的環州、寧州同屬永興軍路,原州(今鎮原)屬秦風路。金初改慶陽為安國軍,旋改定安節度;皇統二年(公元1142年)置慶原路總管府,慶、環、原、寧4州同屬慶原路。元、明時期仍為慶陽府。明時隸屬陝西布政司,並增慶陽衛,轄寧州及安化、合水、環縣、真寧4縣。清康熙四年分隸甘肅布政司,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裁衛歸併郡縣,統轄1州4縣,即寧州、安化、合水、真寧和環縣。民國2年(公元1913年)廢府製,歸屬隴東道(後改屬涇原道);16年(公元1927年)廢道,改隸涇原行政區。民國24年(公元1935年)甘肅省在西峰分設第三區行政督察區,轄慶陽、環縣、合水、鎮原、寧縣、正寧6縣。
  辛亥革命以後,廢除了清代的府、州、廳製。民國初期實行省、道、縣三級製。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甘肅共設7 道,下轄77縣,即蘭山道(治臯蘭縣,清蘭州府地)、寧夏道(治寧夏縣,清寧夏府地)、西寧道(治西寧目,清西寧府地)、涇原道(治平涼縣,清平涼、秋陽府、涇州、固州、化平川廳地)、渭川道(治天水縣,清秦、階二州地)、安肅道(治酒泉縣,清肅州、安西二州地)、甘涼道(治武威縣,清甘、涼二州地)。1914年,改省的長官民政長(民國初期稱都督)為巡按使,道的長官道尹為觀察使(後改稱道尹),次年,又改巡按使為省長。
  北伐戰爭以後,民國16年(1927年),廢除道的建製,改縣的行政長官知事為縣長。隨着軍閥混戰局面的結束,國民黨政府對行政制度作了一些調整。1928年,劃甘肅西寧道屬之西寧、大通、樂都、循化、貴德、巴燕、湟源等7縣,另建青海省;同時劃甘肅寧夏道屬之定夏、寧朔、靈武、????池、平羅、中衛、金積、豫旺(原鎮戎縣,今固原縣)等8 縣和寧夏護軍使所轄的阿拉善額魯特、額濟納土爾扈特2 部地,成立寧夏省。區劃調整分置以後,甘肅省轄64縣,1929年增置到68縣,增設了永靖(1929年析臨夏縣地設置)、和政(1929年析臨夏、臨洮縣地置)、康縣(1928年析武都縣地置永縣,後改康縣)等縣。後來,在少數民族地區原設拉卜楞設治局(1926年析循化縣地設置,1928年改為夏河縣)、康樂設治局的基礎上,又陸續增置洮西設置局(1932年置)、卓尼設治局(1937年置)、肅北設治局(1938年置)。從1934年開始,甘肅省在縣的行政建製之上,又新設立行政督察專員,作為省的輔助機關。這是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的産物,其目的在於推行和強化法西斯統治,鎮壓各族人民的革命運動。1934年開始在臯蘭、固原、臨夏等地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以後陸續增設。到1944年增加到9 個,即:岷縣(第一)、平涼(第二)、慶陽(第三)、天水(第四)、臨夏(第五)、武威(第六)、酒泉(第七)、武都(第八)、臨洮(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至解前夕,甘肅省共設9 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71縣、1 市(蘭州市,1941年正式設市)、3 局(卓尼、肅北設治局、湟惠管理局)。
革命老區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1930年前後,劉志丹、謝子長在陝甘邊界一帶開展革命活動。1934年11月7日,在南梁成立了陝甘寧邊區蘇维埃政府。隨之,建立了華池、慶北縣的革命政權,1935年秋又建立了新正、新寧縣的革命政權。同年11月,成立陝甘省,轄華池、慶北等縣;成立關中特區,轄新正、新寧等縣。1936年夏,建立了環縣、麯子兩縣蘇维埃政權。將慶北縣與華池縣合併為華池縣。同年,陝甘省改為陝甘寧省,省址由陝北遷環縣河連灣,鼕季又遷麯子鎮,轄華池、麯子、赤慶、固北、定環等縣。1937年陝甘寧省撤銷,成立慶環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華池、環縣、麯子3縣。1940年春,成立隴東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慶陽、合水、鎮原3縣。秋季,慶環,隴東分區合併為隴東分區,轄華池、環縣、麯子、慶陽、鎮原、合水6縣。1949年5月,關中分區改為三原分區,新正、新寧縣歸三原分區。6月,新正、新寧縣改稱正寧、寧縣,劃歸隴東分區管轄。7月27日西峰解放,8月,隴東分區改為慶陽分區專員公署,轄西峰市及華池、環縣、麯子、慶陽、合水、鎮原、正寧、寧縣8縣1市,隸屬甘肅行政公署,12月2日,改屬甘肅省人民政府。1955年9月慶陽專員公署並於平涼專員公署,1962年1月慶陽與平涼分設,復為慶陽專員公署。1968年4月改為慶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10月改為慶陽地區行政公署。1986年元月成立西峰市,慶陽地區行政公署7縣1市。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慶陽地區行政公署,成立慶陽市。
  慶陽有璀璨的古代遺珍瑰寶。世界矚目的“環江翼竜”和“黃河古象”化石,均發掘於境內馬蓮河流域。標志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肇始的華夏第一塊舊石器出土於華池縣趙傢岔。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傢文化遺址和歷代古建築、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點有近千處之多。戰國秦長城橫跨鎮原、環縣、華池三縣。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嶺穿越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開鑿於北魏時期的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慶陽歷代名人輩出,各領風騷。東漢思想傢王符的《潛夫論》、西晉學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學家李夢陽的《空同集》,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是先賢們留給後世的不朽的精神遺産。
  慶陽是甘肅惟一的革命老區。1927年在寧縣建立了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1931年建立了甘肅第一支革命武裝——南梁遊擊隊,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個陝甘邊區蘇维埃政權——南梁政府。陝甘邊是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從未丟失過的一塊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組成西北革命根據地,為北上抗日的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這片熱土,養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幹部,原隴東地委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華池縣長李培福皆為時代楷模。毛澤東曾分別為他們題詞: “密切聯繫群衆”、“一刻也離不開群衆”、“面嚮群衆”。現存的“南梁政府”舊址、河連灣陝甘寧省府舊址、山城堡戰役遺址,是國傢、省、市分別確定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血與火的鬥爭中鑄就的老區精神,是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留給慶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民俗文化 Folk Culture
  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刺綉、剪紙、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稱慶陽“五絶”。慶陽民歌享譽“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綉金匾》、《軍民大生産》三首革命歌麯,是慶陽人孫萬福、汪庭有等農民歌手的佳作。評劇精品、電影《劉巧兒》講述的就是華池縣農民封芝琴爭取婚姻自主的真實故事。在隴東道情的基礎上孕育誕生的隴劇,是甘肅惟一的新劇種。慶陽剪紙巧奪天工,以香包為代表的民間刺綉源遠流長,底藴深厚,已蜚聲海內外。目前,慶陽已獲得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香包刺綉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五蝠皮鼓——慶陽一絶,環縣——道情皮影之鄉、溫泉鄉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廟、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04年,在中央電視臺和央視國際網絡共同組織的西部名城評選活動中,我市從170多座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最具藝術氣質的西部名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還命名慶陽市賀梅英等48名民間藝人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甘肅省民間文藝傢協會命名慶陽市馬秀珍等63名民間藝人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傢;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協會命名170人為慶陽市工藝美術大師。
資源 Resources
  慶陽有着豐富的資源。境內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資源富集。慶陽屬幹旱半幹旱氣候,年均氣溫7℃-10℃,年日照2250小時-2600小時,無霜期140天-180天。年均降雨480毫米-660毫米。慶陽是甘肅的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長慶油田的主産區,石油資源儲量28.47億噸,2003年原油産量為186萬噸;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級地質儲量4億多噸,開發前景廣阔。慶陽煤炭藏覆蓋全市,全省1428億噸預測儲量中,慶陽占1342億噸,是全省預測儲量的94%。千米以淺資源量達84億噸,具備億萬噸級大煤田建設條件。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盛産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備受推崇。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産品生産基地,地處全國蘋果生産最佳緯度區。已被農業部列入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生帶,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九竜金棗和早勝牛、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羊毛絨等大宗優質農牧産品享譽國內外。最有特色的是慶陽黃花菜,似花非花,自古以來就有“誰道農傢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的贊美詩句。慶陽還是全國最大的杏製品加工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國傢特産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産白瓜籽、黃花菜示範基地。慶陽還是中醫藥之鄉,産有甘草、黃芪、麻黃、穿地竜、柴鬍等300多種中草藥。慶陽工業以石化、食品、建材、醫藥為主,骨幹企業有長慶油田採油二廠、中石油集團慶陽煉化公司、甘肅通達果汁有限公司、彭陽春酒業有限公司、九連山水泥廠、西峰製藥廠等。
  慶陽夜景
  慶陽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快車道。近年來,慶陽市委、市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和國傢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機遇,深入實施項目帶動、強農富民、工業突破、基礎先行、開放開發、科教興市“六大戰略”,主攻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開發、緑色農畜産品加工、特色文化産業開發“一黑一緑一文”三大産業,建設隴東能源石化基地、農畜土特産品加工創匯基地和以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為重點的旅遊勝地三大基(勝)地,全力推進産業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全面提速、加快發展。2004年,生産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8.3億元,同比增長12.23%;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1.02億元,增長2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93億元,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92億元,增長21.8%;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2.4億元,增長21.6%,小口徑收入完成5.48億元,增長20.44%;農民人均純收入1633元,增長8.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250元,增長11.6%;出口創匯4136萬美元,增長63.9%,農副産品出口創匯居全省第一。
  近年來,慶陽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慶陽香包。每年一度的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定在端午節的前十天,屆時,琳琅滿目的香包挂滿大街小巷,前來選購的遊客絡繹不絶,其中包括很多外國朋友。現在,慶陽香包已經走嚮了海外!
慶陽名人 Qingyang Celebrity
  慶陽名人輩出。
  慶陽歷代名傢輩出,古有黃帝問醫的歧伯,不窋,鞠陶,公劉,漢有思想傢王符,魏晉有政治傢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金石書畫大傢米萬鐘等,都為歷史所稱道。近現代有郭學禮等。
慶陽旅遊 Qingyang Travel
  近年來,全市各級政府和旅遊部門嚴格按照國傢發展旅遊業的總體要求和省、市實施旅遊開發的戰略部署,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發揮區域旅遊資源優勢,不斷擴大開發領域,加快開發步伐,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自2003年以來,全市旅遊開發投資近3.2億元,是前20年投資的總和,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7.5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7074萬元。
  慶陽旅遊業的發展實施政府主導,品牌帶動和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以周祖陵、公劉廟、隴東民俗博物館、南梁紅色革命之旅為竜頭,努力打造麥黍農耕文化和紅色之旅品牌。以"黃、紅、緑、古"為代表的周先祖農耕文化遊,黃土風情遊,紅色之旅遊,森林生態遊,文物古跡遊,農業觀光遊,休閑度假遊、民俗風情遊和淡季旅遊的體係産品,推動旅遊産品上檔次、上質量、上規模,吸引不同國傢、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心理需求的遊客前來消費。積極引導旅遊商品開發商和經營者,在鞏固發展本地特色的皮影、剪紙、刺綉等旅遊商品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大膽創新。進一步加快以革命遺址為主的紅色旅遊,以民俗文化為主的黃土風情旅遊,以子午嶺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和以文物古跡為主的名勝景點旅遊産業的開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經濟全面提速發展。
  慶陽旅遊資源品位高、潛力大,具有人文景觀、生態景觀和民俗風情俱佳結合的特點。我國出土最早的第一塊舊石器,就發掘於華池縣的趙傢岔,徹底打破了中國文化西來之說和中國沒有石器文化的論調。西峰"南佐疙瘩渠"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環江翼竜"化石、第四世紀早期的"黃河古象"化石,使世界為之矚目。秦直道跨越慶陽境內200多公裏。北魏永平二年開鑿的北石窟寺,規模宏大、造型精美,是全國石窟藝術中的珍品。軒轅黃帝曾活動於慶陽境內,周先祖不窋在慶陽創造燦爛的古代農耕文化。巍巍子午嶺的天然森林綿延400多公裏,覆蓋4900多平方公裏,跨區內四縣24個鄉鎮。劉志丹、習仲勳在華池縣南梁創建了陝甘邊蘇维埃政府。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傢曾在慶陽境內立足。全市現有旅遊景點61處,其中人文類56處(紅色革命勝跡7處),自然風景類5處。境內的秦長城、秦直道、東老爺山、隴東民俗博物館、周祖陵森林公園、華夏公劉第一廟、北石窟寺、南梁革命政府舊址等都是本市具有特色的旅遊景點。文化底藴深厚的民俗民情、民間藝術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香包刺綉之鄉、皮影之鄉、徒手秧歌之鄉、窯洞民居之鄉、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華夏公劉第一廟等。其中刺綉、剪紙、皮影、民歌堪稱"四絶",並有華夏黃土第一塬之稱。
  全市有較大的旅遊景點14處,12傢國內旅行社,一傢國際社門市部,2傢旅遊公司,有六條旅遊精品綫路,14傢星級涉外旅遊飯店。較大的賓館、飯店、招待所和培訓中心有8000多張床位,全市旅遊業直接就業人員5000人左右,從旅遊"食、住、行、遊、購、娛"六大方面,已構成了較為完善的旅遊服務網絡。全市旅遊産業的開發與發展已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慶陽市投資環境日益成熟,市內交通便利,寶中鐵路平涼站距慶陽市92公裏,慶陽飛機場距市內8公裏,現已復航,電力供應充足,通訊網絡已經形成,商業網點星羅棋布,市場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為了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設環境、幹事創業環境,鼓勵國內外客商來我市投資發展,慶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慶陽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管理服務辦法》及一係列優惠政策,為投資者提供一切方便。
  慶陽旅遊業的發展步伐正在加快,基礎建設投資也在加大,建設項目不斷增多,繼續開發建設的旅遊項目有19個,其中3千萬元以上的項目有7個,這些項目均歡迎各方投資商前來投資,共同發展。
  慶陽以其獨特的高原風姿、悠久的歷史文化、淳樸的民俗風情,富饒的資源優勢、誠摯的合作態度,歡迎前來觀光開發。
近義詞
慶陽
慶陽
慶陽
慶陽街道
相關詞
甘肅城市地區學校大學韓國寧夏中學
慶陽校友論壇文化藝術節隴東民間音樂人物作傢傳媒人
慶城縣地理鎮原甘草白瓜子合水子午嶺更多結果...
包含詞
慶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