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雲南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目錄
·在雲南省南部·概況 Jianshui County·基本概況
·歷史沿革·歷史文化·行政區劃
·簡介·旅遊民俗風情·英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更多結果...
在雲南省南部
  在雲南省南部。縣城為唐南詔時所築。人口43萬(1993年)。有建於元代的文廟、清代的雙竜橋和燃燈寺、東林寺、玉皇閣、朝陽樓、百歲樓、朱傢花園。城郊還有著名的燕子洞。
概況 Jianshui County
  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中遊北岸,縣境東接彌勒縣、開遠市和個舊市,南隔紅河與元陽縣相望,西鄰石屏縣,北與通海縣、華寧縣相連。總面積3789平方千米(《簡册》數據是3940平方千米)。總人口50萬人(2004年)。居住着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33%左右。
    縣人民政府駐臨安鎮。郵編:654300。代碼:532524。區號:0873。拼音:Jianshui xian。
    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9.8℃。
基本概況
  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中遊北岸,縣境東接彌勒縣、開遠市和個舊市,南隔紅河與元陽縣相望,西鄰石屏縣,北與通海縣、華寧縣相連。總面積3789平方千米(《簡册》數據是3940平方千米)。總人口50萬人(2004年)。居住着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33%左右。
  縣人民政府駐臨安鎮,郵編:654300。代碼:532524。區號:0873。拼音:Jianshui xian。
  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9.8℃。
歷史沿革
  唐元和年間設縣至今。明清時期建水為臨安府所在地,府的行政長官稱知府。民國元年(1912)10月,改知府為府長,臨安府所在地的建水縣被裁撤,由臨安府府長兼理建水縣行政事務。第二年國民政府統一撤銷府的建製,“復設縣治於建水,改名為臨安縣”。又一年,仍恢復建水縣舊名。
  建水古城位於昆明之南220公裏,東鄰彌勒縣、開遠市和個舊市,南隔紅河與元陽縣相望,西靠石屏縣,北同通海縣、華寧縣毗連。建水交通方便,蒙(自)--寶(秀)鐵路接滇越鐵路,連接省會昆明及河口,通往越南的首都河內。
  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唐南詔時築惠歷城,漢語譯為“建水”,隸屬於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國時期屬秀山郡阿白部。元時設建水州,明代稱臨安府。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
  1958年10月,中共紅河地委决定撤銷麯溪縣,其轄區並入建水縣。此後建水縣撤銷區鄉建製,全縣建成10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普雄、官廳、西莊、南莊、陳官、岔科、渣臘、麯江、利民、蘇租。
    
    ?年,建水縣轄5個鎮、12個鄉:臨安鎮、麯江鎮、南莊鎮、西莊鎮、陳官鎮、青竜鄉、岔科鄉、李浩寨鄉、東山壩鄉、面甸鄉、東壩鄉、坡頭鄉、官廳鄉、普雄鄉、盤江鄉、甸尾鄉、利民鄉。
  
    2000年,建水縣轄10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1371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臨安鎮 62044 官廳鎮 34210 西莊鎮 34103 青竜鎮 14741 南莊鎮 49224 陳官鎮 50034 東壩鎮 47227 岔科鎮 24481 麯江鎮 45348 面甸鎮 38311 普雄鄉 12542 李浩寨鄉 16110 坡頭鄉 23660 東山壩鄉 22027 盤江鄉 12059 利民鄉 13782 甸尾鄉 13809
  
    2001年,全縣轄10個鎮、7個鄉:臨安鎮、東壩鎮、陳官鎮、西莊鎮、青竜鎮、官廳鎮、麯江鎮、面甸鎮、南莊鎮、岔科鎮、坡頭鄉、普雄鄉、利民鄉、東山壩鄉、李浩寨鄉、甸尾鄉、盤江鄉。
  
    2003年3月28日,雲政復27號:撤銷建水縣臨安鎮、東壩鎮、陳官鎮,設立臨安鎮;撤銷麯江鎮、東山壩鄉設立麯江鎮。區劃調整後,建水縣轄14個鄉鎮。
    2005年,建水縣撤銷麯江鎮、利民鄉和李浩寨鄉,設立新的麯江鎮。
歷史文化
  建水城最早為南詔時修築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擴建為磚城。城周六裏三、城墻高二丈五尺,四門有城樓,樓為三層,各高四丈,雄偉壯觀。清順治初年,李定國攻占臨安城時,南北西三座城樓戰火,康熙四年又復修,後再度毀損。唯有東門朝陽樓,雖歷經多次戰亂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舊巍然屹立,但已破損不堪。解放後政府又撥款修葺,纔煥然一新。
  建水孔廟,建築宏大,其規模僅次於山東麯阜孔廟,其他還有燕子洞、雙竜橋、指林寺、納樓長官司署、朱傢花園、小桂湖等重要名勝古跡,素有"文獻名邦"之稱,為國傢級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名勝區。
  建水縣在元代就始建廟學。明洪武年間建臨安府學,萬歷年間又建建水洲儒學。清代先後建立了崇正、煥文、崇文麯江四個書院。境內人才輩出, 明代有文進士30人,武進士23人,文舉人288人,武舉人29人。清代有文進士33人,武進士15人,文舉人412人,武舉人355人。當時,有“臨半榜”之 稱,即雲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臨安府就占了半數左右,堪稱雲南之冠,在全國亦不多見,加上建水文廟規模宏大,建築精緻,故有“文獻名邦”, “滇南鄒魯”之美譽。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建水城內外留下了許多充滿濃厚文化積澱的建築物,古代寺廟、祠庵和樓臺亭閣達50餘處。有建於元代的文廟,清代 的雙竜橋,還有燃燈寺、東林寺、玉皇閣等文物古跡。這些歷盡滄桑,古跡斑駁的瑰寶,閃爍着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燦爛光輝。
  建水是一個民族聚居縣,境內主要居住有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民族人民在共同發展建水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多姿多彩、獨具特色的風情習俗。不同民族的住房、服飾、待客、婚嫁,別具一格;插秧號、煙盒舞、串寨等傳統習俗,苦紮紮、紮特勒、阿瑪拖、火把節、采花山等傳統節日各具風采,令人心馳神往。
  1994年、建水經國務院批準定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行政區劃
  建水縣轄8個鎮、4個鄉:臨安鎮、官廳鎮、西莊鎮、青竜鎮、南莊鎮、岔科鎮、麯江鎮、面甸鎮、普雄鄉、坡頭鄉、盤江鄉、甸尾鄉。
簡介
  素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稱益的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北岸,面積3789平方公裏,居住着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總人口51萬。1988年建水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縣,1994年又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使建水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旅遊勝地。
  歷史悠久 文物薈萃
  建水歷史悠久,自唐元和年間設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雲南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一度成為滇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和交通樞紐。由於受中原文化影響較深,形成了漢文化和邊疆少數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一體文化。縣境內文物古跡薈萃,風景名勝諸多,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築特點的寺、廟、塔、樓、橋和民居達百餘處,有"古建築博物館"之稱。其中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科學價值、觀賞價值的典型建築:始建於公元1285年,占地約7.6萬平方米,在中國首屈一指的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雄踞紅河岸邊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彝族土司府署;在雲南省內罕見的宋式大型木橋架古建築指林寺;歷經風雨600多年仍巍然屹立,比北京天安門早建28年的朝陽樓;被列為中國18座著名大型古橋之一的雙竜橋;具有"滇南大觀園"美稱的清代大型民居朱傢花園;歷史文化名村團山等。此外,縣境內還有被稱為亞洲最大、最壯觀的天然溶洞燕子洞為代表的溶洞以及以雲竜山、黃竜寺、哈尼山寨、綿羊衝水庫、麯江溫泉度假村等為代表,融山水風光,民族風情、人文景光為一體的重點景區120多處,成為建水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氣候溫和 農業發達
  建水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屬亞熱帶氣候,夏無酷暑,鼕無嚴寒,四季溫和,有"天然溫室"之稱,是一個多元適宜種植區。優厚的光熱條件和肥沃的土地,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曾被省、州政府列為糧食、烤煙、甘蔗、生豬、蔬菜、水果發展基地,每年有數萬噸蔬菜銷往國內十多個省區和俄羅斯等國傢。目前,農業作為建水的主要産業已形成糧、蔗、煙、菜、果、林為主的多元化發展格局,以産業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綫,實施五大産業結構調整已建成效,全縣酸石榴已發展到3.5萬畝;成功種植萬壽菊2465畝,項目前景較好;種植優質甜橙1.1萬畝;正在建設中的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已有1.2萬畝可使用無公害食品標志;優質稻種植達8萬畝。近年來,中共建水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農業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大力推廣農科技術,發展高産、優質、高效農業,使農業保持了科學、穩定、協調發展的好勢頭。
  礦産資源豐富 工業出成體係
  建水縣域內土地、礦産、生物、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的有錳、鉛、鋅、銻、釩、鎘、鉬、鈦、石膏、煤炭、陶土等二十多種有色、黑色和非金屬礦産,其中尤以錳、鉛、鋅、礦儲量最大。憑籍自身的資源優勢,目前建水已初步建立了以冶金、化工、製糖、食品、陶瓷、建材為主導,機械、交通運輸、五金等行業部門相互配合的工業體係,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紫陶的産地和放電錳的主要産地之一,精銻、高錳酸鉀、砂仁補、錳鐵、紫陶産品遠銷日本、德國、美國及香港等十六個國傢和地區。2002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27827元。隨着産業結構的調整,建水的工業正朝着以新型工業為主導、傳統工業為骨幹、鄉鎮企業為基地的方向發展,生産能力、産品科技含量在不斷提高。
  交通暢達 通訊便利
  建水早在唐代就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如今境內交通四通八達,形成網絡,國道323綫橫穿縣境,蒙(自)寶(秀)鐵路通過縣境並與滇越鐵路相連通,縣內公路達千余公裏。地理位置適中,距省城昆明220公裏,距邊境口岸河口250公裏,距蒙自飛機場80公裏,是省城通往紅河南岸各縣的物資中轉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發達的交通和良好的通訊條件把建水和世界連到了一起。
  潛力巨大 前景廣阔
  改革開放以來,建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潛力遠遠未被挖掘出來,是一塊待開發的寶地。為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建水的資源和各方面的優勢,促進經濟、旅遊、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共建水縣委、縣政府研究製定了"十五"期間及今後一個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省第七次黨代會和州第五次黨代會精神,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綫,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圍繞建設新型工業強縣、文化旅遊大縣、特色農業強縣的奮鬥目標,實施旅遊帶動型發展戰略、城市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縣戰略,培育壯大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産業、旅遊業,鞏固提升冶金化工建材業,加快脫貧致富、建設小康和實現現代化進程,促進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全面發展。重點作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力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陶瓷、製糖等傳統工業,加快發展以緑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化工為主的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産業。全力支持電解鋁、紅河鋼鐵、高錳酸鉀等重點項目建設。二是繼續保持基礎設施建設的旺盛勢頭。重點加強市政、水利、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支持通海至建水、雞街至石屏高等級公路建設,以兩條高等級公路竣工為契機,調整完善全縣公路網絡,提高鄉村道路通行能力;全力支持、配合泛亞鐵路建設,作好建水境內的各項工作。三是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大縣步伐,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按照"老城古典化,新區特色化"的城建工作原則,重點加快縣城北部發展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做好老城區的保護恢復工作,抓緊編製《建水國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認真實施《國傢歷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保護與風貌恢復建設管理細則》。樹立全民旅遊意識,加大旅遊景區建設和加強旅遊市場管理,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朋友到建水觀光旅遊,投資創業。四是加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實施"35210"工程,即建成5萬畝酸甜石榴、5萬畝萬壽菊、5萬畝無公害蔬菜、10萬畝優質甜橙、10萬畝優質稻生産及加工等五大産業。
  為吸引外商外資,共同建設開發建水,近年來,中共建水縣委、縣政府製定了一係列招商引資納賢的優惠辦法,對來建水投資、經商者在資金、土地、廠房、用工、水電等方面給予諸多優惠,並編製了新區發展規劃,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通海至建水、雞街至石屏高等級公路即將通車,縣城至陳官的道路即將建成,按照"老城古典化,新區特色化"的思路,對老城區東林路、紅井街、關帝廟街實施了保護恢復工程,加大了新區開發力度,北門新區路網改造和西林小區到零公裏燈光亮化工程全面竣工,城市供排水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正在改善,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993年至2000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縣,哈尼族硭鼓舞於2001年在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等單位主辦的全國"山花奬 ·居庸關長城杯"中華鼓舞大賽中榮獲山花奬,投資環境日益改善。
旅遊民俗風情
  旅遊民俗風情等
  文廟又稱孔廟,是中國古代用於祭祀和推廣儒傢教化而興建的重要禮製性建築。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據史料記載,明代全國就有府、州、縣三級文廟約1560所,清代增到 1800多所。
  建水文廟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己有700多年的歷史。經歷代50多次擴建增修,占地面積己達114畝,其現存規模、建築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僅次於山東孔子家乡的麯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在全國大型文廟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廟依照麯阜孔廟的風格規製建造,采用南北中軸綫對稱的宮殿式,東西兩側對稱佈置多個單體建築。原主要建築包括:一池、一壇、一圃、二殿、二廡、三堂、三閣、四門、五亭、六祠、八坊等37個,現除射圃、尊經閣、魁星閣、敬一亭和齋宿亭被毀外,其餘32個建築都得到較為完好的保存和恢復。整個建築宏偉壯麗、結構嚴謹,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是遊客遊覽的旅遊勝地,也是學生“求學”遊覽首選之地。
  建水文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水不但山川秀麗,環境優越,物産豐饒,而且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跡,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奇特的景觀,變化萬千的立體氣候,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並呈現出門類全、數量多、品位高的特點。總的看來,建水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概括為:
  (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建水古城最初為南詔國時期所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元朝之後,隨着江南地區大量漢族移民遷來,逐漸形成了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相交融而又具特色的多元一體的邊地文化。明清時建水為臨安府所在地,長期是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素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和“詩書郡”的美譽。
  (二)數量衆多的古建築。全縣有文物古跡135處,其中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9處,州級9處,縣級43處。著名的有“形勝巍巍壯南疆”的彝族納樓長官司署;有建於元代,規製宏敞,金碧壯麗,甲於全滇,建築規模居全國第二的文廟;有雄鎮東南的朝陽樓;有保留宋式建築風格的元代大型木構建築指林寺;有被譽為“西南大觀園”的朱傢花園和被譽為“雲南樓蘭古城”的團山傳統民居建築群;有造型雄奇,被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傢羅哲文教授贊譽為“中華寶塔古今無”的清代文筆塔;有被我國著名橋梁專傢茅以升列入中國現存10痤大型古石拱橋之一的雙竜橋;有保存完整,規模宏大的清代學政考棚;有工程艱巨,造型奇巧的天緣橋和滇南道教名山雲竜古建築群等。這些古建築均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
  (三)特色鮮明的民居。建水民居豐富多彩,有數量衆多,保存完好,價值較高的漢族青磚四合院;有哈尼族的蘑菇房、竹瓦房,有彝族的土掌房,傣族的土平房等。形態各異,獨具特色,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旅遊開發價值。特別是以朱傢花園、張傢花園為代表的傳統民居,更是建水“民居博物館”裏的珍品。
  (四)奇特的地下岩溶景觀。主要由燕子洞溶洞群和顔洞溶洞群組成。燕子洞以古洞奇觀、春燕雲集、鐘乳懸匾、采燕窩絶技著稱於世,其洞體高大雄偉,被譽為“亞洲第一溶洞”;其姊妹洞顔洞古有“西南第一洞天”之稱,我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慕之數年,為之起走萬餘裏”,曾慕名足履其間,撰有《遊顔洞記》。
  變化萬千的立體氣候。在南部煥文山—紅河大峽𠔌和民族風情景區,海拔最高的五老峰(2515米)和海拔最抵的紅河𠔌(209米),兩地直綫距離僅30千米,海拔落差卻有2306米,溫差15℃左右,氣候變化萬千,雲海梯田奇異多彩。行車不到1小時,就能體會由熱帶、亞熱帶到溫帶的立體氣候變換的美妙感覺。
  (五)衆多的革命遺址紀念地。有雲南近代史上震動全省的周雲祥反清仇洋起義軍大本營天君廟,有20世紀20年代朱德元帥舊居,有滇南地下黨活動中心建民中學,有中共雲南省工委建水會議舊址西林寺,有滇南護鄉第五團起義舊址鄉會橋,還有地下黨統戰組織“九人團”活動點張傢花園等等。
  (六)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有漢族的祭孔樂舞和洞經音樂,哈民族芒鼓舞和長街宴,彝族花燈和煙盒舞,苗族采花山及傣族的歌舞和風俗習慣等,構成了建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景觀。
  正是由於擁有上述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1994年,國務院將建水列為國傢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隨後,州政府又把建水確定為全州旅遊發展重點縣之一。
英文解釋
  1. n.:  Jianshui County
近義詞
建水
相關詞
旅遊行政區劃地理鄉鎮雲南紅河行政區公安局
紅河州臨安鎮建水紫陶四大名陶雲南省行政村更多結果...
包含詞
建水縣中醫院建水縣中醫醫院中共建水縣委黨校
建水縣婦幼保健院建水縣衛生防疫站建水縣紅十字會醫院
建水縣第一人民醫院建水縣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