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辖区 : 中国 >山东 > 威海 >威海市市辖区 > 
目录
·Huancui Qu·地理位置 Location·历史沿革
·曾经的“直辖市” Once the "municipality"·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经济概况 Economic Overview
·风土人情 Local conditions·乡镇介绍 The township is introduced·环境资源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生物资源 Biological Resources·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英文解释
·近义词·相关词·包含词
·更多结果...
Huancui Qu
  环翠区(Huancui Qu) 威海市辖区。在威海市境北部。面积415.1平方公里,人口32.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79万。海岸线长94.82公里。原属文登县。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置威海卫。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卫归文登县。1898~1930年间,是英国租借地。1930年10月1日收回,设立威海卫行政区。1945年8月16日,奉山东省政府命令,设立威海卫市。1950年5月9日,经政务院批准撤市,设立威海县。1951年3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指示撤县,复设威海市。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升为地级市后,以原县级市的行政区域设立环翠区。辖鲸园、环翠楼、竹岛3街道办事处,孙家疃、张村、羊亭、温泉、草庙子、桥头6镇,71居民委员会,190村民委员会,199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 371002
地理位置 Location
  环翠区是威海市唯一的建制区,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中国与韩国直线距离最近的城市。陆地总面积731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49.6万。
历史沿革
  环翠区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1398年,明朝在这里设卫屯兵,取“威震海疆”之意,定名威海卫。1945年解放,设威海卫市,1951年,改称威海市。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威海市,原县级威海市改称环翠区,成为威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环翠区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四届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东北村生活小区是国家级文明城市示范点。
  环翠区是著名的花园城区。市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市区人均绿地面积16.8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36.7%。形成了“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海天一色,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环境。
  以环翠区为中心的威海市先后评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绿化造林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996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100个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之一。
曾经的“直辖市” Once the "municipality"
  当年从英殖民主义者手中收回威海卫时,威海是一度隶属南京政府的“直辖市”。
  1930年10月1日,被英殖民主义者强租了32年的威海卫,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当时的形势下,小小的威海卫能成为“直辖市”,有许多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外交成因。英国强租威海卫后,一直由军方掌管。到1901年1月1日才将地方政权移交英殖民部,由该部设立威海殖民政府,行政长官由英王特派任命。英殖民当局在威海卫期间,把这块东方宝地当作重要的休闲胜地和自由贸易港来开放经营。到了收回威海卫交收谈判的时候,按照国际惯例,中国要与英方以对等地位进行交涉,交收专约要经我国立法院与英国国会批准,接收专员和管理专员也要由政府特派任命。这就必须提高威海卫的接收地位,由国家来直接接管。于是,直辖威海卫之事开始筹备运行。中方的谈判代表是当时的外长王正廷,接收专员是副外长王家桢,管理专员是徐祖善。他们运用外交手段,冲破了重重阻力,完成了收回威海卫的谈判和交接工作使命。
  二是内战成因。1930年初,中英双方就威海卫的交收事宜,开始了新一轮谈判。正在谈判的关键时刻,中方国内两大新军阀阎锡山与冯玉祥,因政见不同和利益冲突,举兵南下,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兵戎相见,很快演变成“中原大战”。当时山东的西部地区卷入战争。早在这场内战之前,占据山东的军阀为了扩充地盘和势力范围,都曾有过将威海卫划归山东管辖的打算。
  当时的南京政府为了尽快收回威海卫,采取对英方妥协的政策,于4月18日与英方签订了交收威海卫的《专约》和《协定》。条约规定,10月1日为正式交收日期。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回威海卫能如期进行。因为英方为保护其在威海的利益,还要看南京政府能否控制山东的局势,能否掌控威海卫未来的命运。如果整个山东包括威海卫落入阎或冯之手,英方则有理由不交还威海卫。
  早在1924年,北洋政府曾与英国特使商订过《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草案)》,并定于当年11月28日签字。可是离约定时间仅差四天,11月24日,北洋政府倒台,英政府便以“中国政局不稳”为借口,推迟签约时间,一推就是好几年。为了不让类似情况再度发生,南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外交、军事手段,取得了在山东战场上的胜利,使山东全境归于南京政府的旗下。这样,既避免了英方延期交还威海卫,又避免了威海卫成为其他地方军阀割据的地盘。
  三是军事地位成因。威海卫地处胶东半岛东北端,隔渤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为京津海上咽喉。自明洪武三十一年(1389年)设卫以来,即是海防军事重镇,担负着守卫海疆的军事使命。清初沿用明制,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卫设巡检于卫城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在威海建立北洋海军基地,将威海湾的战略要地与刘公岛全岛划归海军基地以内。这个军事基地的建设规模,不管是在防御体系上,还是在火力配置上,都具有当时军事科技的先进水平,堪称亚洲的佼佼者。虽然它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占领、破坏过,但是它的军事地位的重要性仍在。何况收回威海卫时,刘公岛还在英国续租期间,这更加重了威海这块军事要地的砝码。
  四是经济发展成因。威海卫在英租期间辟为自由港,商埠区在卫城以外,顺海湾设市,依山脉建屋,区内有客货航运码头和货栈,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国内的大商家多在此设立分号;英美日德等外国淘金者纷纷在这里建立公司,通商贸易。当时的威海港不仅有国内航运公司的船舶停靠,而且有外轮自由往来,大量的煤炭、煤油、布匹等货物在这里装卸,成为向内地货物流通的集散地。
  当新一轮交收威海卫谈判进入实际性争议的时候,商家都为威海卫的前途担忧。尤其是外国商人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而将威海卫设为直辖市,给予国内外商家优惠政策,会更好地发挥威海卫的自身优势,使之成为一个相对自治的通商口岸,带动胶东半岛及山东内地的经济发展。
  直辖威海卫,给威海带来的最大收益,是构架起威海卫的城市市政体系和市民生活秩序。突出表现在建立城市体制,由旧式军事城堡向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转变,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沿海城市功能。兴办教育事业。据有关资料记载,收回威海卫后的两三年内,行政区内有公立私立学校200多所,比英租期间增加了近十倍。发展海陆交通事业,行政公署拿出码头费的十分之三,用于水陆交通设施的修缮改进之需,还在农闲季节征招民工修建公路,仅1932年就修成公路415公里。
  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旧威海卫一段较平稳的时期。可惜好景不长。不久,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再次践踏这块土地,威海卫人民又投入到了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之中。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环翠区辖10个街道、9个镇:环翠楼街道、鲸园街道、竹岛街道、怡园街道、卧龙街道、万欣街道、田和街道、皇冠街道、凤林街道、西苑街道、张村镇、羊亭镇、温泉镇、崮山镇、孙家疃镇、泊于镇、桥头镇、草庙子镇、初村镇。其中:田和、万欣、卧龙、怡园4个街道以及初村镇实际由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凤林、西苑、皇冠3个街道以及崮山、泊于2个镇实际由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年底全区总人口56.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93万人。男女性别比99.04:100。人口出生率5.74‰,死亡率5.18‰,人口自然增长率0.56‰。有少数民族26个,2037人。
  环翠楼街道办事处 办事处驻环翠区和平路43号。辖17个居民委员会,人口5.6万人, 面积4.3平方公里。
  孙家疃镇 镇政府驻孙家疃村。辖11个村民委员会,人口1.33万人,面积1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5公里。
  鲸园街道办事处 办事处驻环翠区统一路418号。辖13个居民委员会,人口8万人,面积11.6平方公里。
  张村镇 镇政府驻柳沟村。辖21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6万人, 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523公顷,海岸线长13公里。
  草庙子镇 镇政府驻草庙子村。辖46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万人,面积82.9平方公里,耕地2715公顷。
  竹岛街道办事处 办事处驻环翠区新威路141号。辖20个居民委员会,人口8.6万人,面积18.3平方公里,耕地34公顷,海岸线长7.5公里。
  温泉镇 镇政府驻江家寨村。辖29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1万人,面积66.5平方公里,耕地1495公顷。
  羊亭镇 镇政府驻羊亭村。辖38个村民委员会,人口2.49万人,面积86.2平方公里, 耕地2510公顷,海岸线长10公里。
  桥头镇 镇政府驻桥头村。辖51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3万人,面积107平方公里, 耕地3239公顷。
  环翠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64200。行政区划代码:371002。区号:0631。拼音:Huancui Qu。
经济概况 Economic Overview
  环翠区设立于1987年,即原县级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北端,三面濒临黄海,东南与荣成市接壤,南和西南与文登市毗连,北与大连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距韩国陆地94海里,是威海市唯一的市辖区。设区17年来,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国民经济连续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1995年跨入“小康县(市)、区”行列,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储蓄等指标连续多年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8亿元 , 比上年增长21.6%, 比1987年增长22.8倍,年均递增21.5%,其中第二产业增长最快,年均递增2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2亿元,比1987年增长16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0.2亿元,比1987年增长17倍,年均递增19.9%;地方财政收入3.58亿元,比1987年增长388.7%,年均递增10.4%。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2003年,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1.1:53.5:35.4, 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比1987年下降32.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比1987 年提高了18.6和 13.6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稳固。200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为 21.14亿元,年均递增15.9%;水产品、水果、花生人均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是中国渔业生产15强县(市区)之一。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机械、电子、纺织、轻工、食品、服装、化工、建材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有工业企业1100多家,小型木工刨床和渔具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和30%以上。2003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9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39倍,年均递增26%。第三产业活力充沛。建立起了批零互补、联络产销、贯通城乡的现代化市场体系。2003年实现增加值34.7亿元,新型业态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民营经济较为活跃。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1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1296家。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省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78%,被评为“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区”。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连续举办了31届“5.23”歌咏会,获得全国第一个“歌咏之乡”荣誉称号,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个创作采风基地。2003年, 全区人均文化消费支出775元,是1987年的25.6倍。卫生事业成绩突出。形成了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管理办法,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预期寿命75.4岁,是全国较高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殷实。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4元,比上年增长8.6%,比1987年增长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170元,比上年增加534元,比1987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87年的45%降至28%,农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87年的46.2%降至36.3%。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58平方米,比1987年增加8.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9平方米,比1987年增加13.4平方米。
风土人情 Local conditions
  威海海岸线1000多公里,居住在沿海一带的渔民世世代代以海为伴,过去在生产条件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人们无力摆脱大自然的奴役,不能预测,也不能征服,面对既能赐给福气,又能带来灾祸的浩瀚大海,既敬又畏,只好乞求于神灵,久而久之,形成了沿海渔民特有的一些习俗。
  说话忌讳
  在渔民家吃饭,鱼是必不可少的,要把鱼翻个面时,不能说翻,要说“转过来”或者是“划过来”;吃饺子时不能说“下饺子”,应该说“煮饺子”;吃完饭筷子要放在桌上,不能放碗上;渔民烧饭以煤为燃料,但他们不说煤而说扎子,因为在他们看来,“煤”就是“霉”。
  新船点睛
  渔民把渔船看成自己的伙伴,是赖以生存的依靠,因此,渔民对它爱护备至,并赋予它灵性,过去的木制渔船每条船都做一对凸出来像大鱼的眼睛,新船造好后,只画眼,不画睛,等到黄道吉日,船主会敲锣打鼓放鞭炮,亲自为新船点睛,其他的渔民也会喊着大吉大利的号子,把披红挂绿的新船一步一步从岸上移下海去。
  节日供神
  古时渔民主要是敬龙王,海神娘娘,财神三宫,按一定的节令供奉。除夕之夜或初一早晨,渔民到龙王庙,海神娘娘庙烧香叩拜,或到海边摆供品,焚香纸,求神灵保佑一年太平;渔民家里都供有财神,每次出海前,渔民都要根据习俗上三柱香,以求神仙能能保佑他们。
  祭祀渔神
  渔民首次出海拉网,当捕到鱼之后,首先要练大鱼蒸熟盛于盘中,在船头奠酒焚香,祈祷龙王爷保佑海上发财。几条船在一起捕到鱼的时候,谁的船先打上鱼来,就放鞭炮、敲锣鼓,并拣最大最好的鱼供在船头。
  观测龙风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这天,被渔民称为“龙风日”据说龙王这天要预知一年的风情,半夜后,渔民就起床观测天气的好坏,风力的大小,风向和星星的位置和亮度,卜测一年的天气,因为海上做业最在意的不是雨雪沙尘,而是风。
乡镇介绍 The township is introduced
  【张村镇】镇政府驻柳沟村,辖21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6万人,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523公顷,海岸线长13公里。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亿元,财政收入6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25元。中学3所,小学1所,在校生3000人。特色物产:法国朗德鹅、新高梨、里口山蟠桃、双岛海参、双岛蛤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52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8亿元,出口创汇6665万美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000万元,各类建筑开工总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工业项目开工35万平方米,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公交线路增至6条。全镇共有各类企业350多家,培植了魏桥纺织、荣昌渔具、大和昆布、光进光学机械、宇理服装、翠海明珠、西郊热电厂、大光华国际学校等一大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形成了以纺织、机械、轻工、电子、服装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经济体系。2003年,被省民政厅授予“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荣誉称号。
  【温泉镇】镇政府驻江家寨村,辖29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1万人,面积66.5平方公里,耕地1495公顷。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亿元,财政收入35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73元。中学2所,小学2所,在校生2556人。境内有天然温泉和正棋山森林公园,是著名的花生和苹果产地。全年利用外资2979万美元,同比增长112%;利用内资2.5亿元,增长129%;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增长63%。以温泉工业长廊为依托,形成了服装、电子、木工机械、医药、海产品等20多个产业聚集带,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3亿元,销售收入31.6亿元,利税3.1亿元。2003年被省妇联授予“巾帼文明队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羊亭镇】镇政府驻羊亭村,辖38个村民委员会,人口2.49万人,面积86.2平方公里,耕地2510公顷,海岸线长10公里。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98亿元,财政收入234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8元。中学(含小学)1所,在校生2895人。该镇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利用外资3008.5万美元,同比增长191.8%;利用内资2.55亿元,增长339.7%;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增长195.6%。工业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化工、建材、毛纺、水产等领域,支柱产业以钢绞线为主。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42%;销售收入14.7亿元,增长34.8%;利税11359万元,增长35.6%。果蔬业在该镇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年粮食总产量8873吨,果品总产量5016吨,蔬菜总产量55634吨。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
  【草庙子镇】镇政府驻草庙子村,辖46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万人,面积82.9平方公里,耕地2715公顷。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亿元,财政收入8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23元。中学1所,小学1所,在校生2490人。特色物产有 “360”花岗岩、洪水岚温泉等。全年利用外资1201万美元,同比增长96%;利用内资2.6亿元,增长400%;出口创汇1306万美元,增长51%。工业主导产品有多用系列木工机床、聚氨脂系列、路灯等,2003年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利税2.2亿元。
  【孙家疃镇】镇政府驻孙家疃村,辖11个村民委员会,人口13275人,面积1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5千米。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5亿元,财政收入19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68元。中学1所,小学4所,在校生1230人。辖区三面环海,水产业是支柱产业,主要海产品有海参、鲍鱼、对虾、扇贝、黄鱼等40多个品种。2003年,区委、区政府整合该镇山海旅游资源,规划启动了威海环翠北海旅游度假区,突出旅游招商和环境美化两大重点,建设中国北方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全镇已引进、筹建五大重点项目,即:半月湾开发、韩人村项目、和式度假村项目、海上观光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桥头镇】镇政府驻桥头村,辖51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万人,面积107平方公里,耕地3239公顷。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亿元,财政收入6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元。中学1所,小学4所,在校生3427人。桥头因盛产日韩黄金梨而被称为“果之乡”。“桥头牌”优质红富士苹果属国家绿色品牌,远销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全年粮食总产量1.3万吨,果品总产量1.6吨,农业总收入4.5亿元。全镇共有企业39家,其中外资企业12家,产品涉及10大类20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有保温杯、渔具、网浮、建筑塔机等,年创产值过10亿元。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绿色食品”生产先进单位。
  【竹岛办事处】办事处驻北竹岛居委会,辖20个居民委员会,人口8.6万人,面积18.3平方公里,耕地34公顷,海岸线长7.5公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1.1亿元,财政收入2483万元。中学1所,小学4所,在校生3440人。办事处是威海市著名侨乡,先后与韩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客商合资合作,服装、包装箱和渔杆漆等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13万美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辖属企业86家,主要产品有WAW万能试验机、复合材料、激光防伪材料等。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4.8亿元,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1.5亿元,利润90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0.5%、39.3%、39.8%和39.2%。办事处素有“建筑之乡”美誉,拥有7家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公司。全年建筑业开工23万平方米,竣工21.4万平方米。2003年获“全省妇联先进集体”、“全省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鲸园办事处】办事处驻威海市区统一路418号,辖13个居民委员会,人口8万人,面积11.6平方公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6.97亿元,财政收入360万元。办事处的经济以工业、三产为主。培植了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鲸洋服饰有限公司、珍珠实业有限公司等重要企业,主导产品有可供大型矿山、油田、水利工程使用的各种型号旋流器、高精密度气动元件、填补国内空白的低速电机、与国际接轨的侨谊纸箱等。全处个体工商户达到4981户,私营企业446家。2003年办事处被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所辖长征居委会获“全省非典防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环翠楼办事处】办事处驻威海市区和平路43号,辖17个居民委员会,人口5.6万人,面积4.3平方公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财政收入653万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457元。中学1所,小学2所,在校生4380人。环翠楼办事处是市区商贸、金融、文化中心,驻有机关、企事业单位979家,辖有房地产、饮食、五交化等8个实业公司。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形成了网点遍布、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拥有11个社区星光老年之家,216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个体工商户达到2500户。
环境资源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地质】 环翠区位于山东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坳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群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皱构造栖霞复式背斜延至境内,且由近东西向向北弯转为北东走向,是古老的基底构造。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老母猪河断裂,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中生代燕山早期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晚期的石岛岩体、伟德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
  【地形】 环翠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和缓,除少数山峰海拔500米以上外,大部分为200~ 300米的波状丘陵。 山体多岩石裸露,土层覆盖较薄;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河网密布,地表排水良好。
  【气候】 环翠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四季分明的特点。气温年较差较小;雨水适中,但分布不均;旱、涝、风、雹、低温、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历年平均气温11.5℃,历年平均降水量778.4毫米,历年平均日照2569.4小时。2002年,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光照环翠区偏多,其他地区偏少。
  【水文】 环翠区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径流量受季节影响差异较大,枯水季节多断流。河网平均密度为0.22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为0.36左右,2002年径流系数为0.21。
  【土壤】 环翠区土壤类型有棕壤、潮土、盐土、风沙土、褐土、水稻土、山地草甸土等7个土类。棕壤土分布最广,占土壤总面积的83.5%,耕地中棕壤类占82.5%。潮土类为环翠区第二大土类,占土壤总面积的13.2%,耕地中潮土类占17.5%。根据土壤的质地划分,土壤可分为砂性土、轻壤土和中壤土3类。环翠区砂性土占总耕地面积的61.3%,轻壤土占36.8%,中壤土占1.9%。从土壤的化学性状看,环翠区成土母质大部分为酸性岩风化物,PH值除沿海一带少部分盐化潮土稍高外,其余土壤均呈中性至酸性,土壤PH值在5.2~8.1之间,平均为6.4,适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环翠区土壤碳氮比为8.5∶1~9.6∶1,供氮强度为12.2%。
生物资源 Biological Resources
  环翠区海域广阔,浅海和潮间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资料统计,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3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586个/平方米; 有生物资源779种, 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动物中,鱼类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 梭鱼、鲻鱼、鲈鱼、鲅鱼、青鳞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黄姑、比目鱼等100余种;虾蟹类主要有鹰爪虾、对虾、毛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等;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鲍鱼、泥蚶、菲律宾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蛎、中国蛤蜊、四角蛤蜊、贻贝、青蛤等; 棘皮类中有刺参、海蜇、马粪海胆、海星等。植物中,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条斑紫菜、大叶藻等。
  陆生野生哺乳动物有梅花鹿、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野兔、蝙蝠等。鸟类已查到250种,其中候鸟、旅鸟占70%以上,留鸟种类较少。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级的有梅花鹿、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鹳4种,二级的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等12种; 其余鸟类及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等列入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经济植物70科248种,如车前、地黄、天麻、黄芩、远志、半夏等;野生牧草12科92种,如马唐、黄背草、白茅草等;木本植物70科457种,其中乔木315种,如黑松、刺槐、麻栎、法桐、苹果、梨、桃、银杏、板栗等;灌木112种,如紫穗槐、胡枝子等;藤本30种,如葛藤、 紫藤、蔓荆、爬墙虎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威海旅游资源丰富,有海岛海岸、城市园林、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十多种类型。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 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游览景区(点)80多处。境内千公里海岸线上,有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地刘公岛、秦始皇东巡过的东方好望角"天尽头"成山头、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亚洲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大东胜境——铁槎山、天下第一滩——银滩等名胜景观。全市形成了“一线(千公里海岸线)、六区(中心城市、海滨生态、渔家风情、温泉疗养、传统文化、休闲度假)”的旅游格局。
  威海主要旅游景点:刘公岛 ·甲午海战纪念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威海国际海水浴场 ·野生动物园 ·威海公园 .威海新外滩公园·环翠楼公园 ·中央电视台威海影视文化城 ·海港公园 ·环翠旅游度假区
  环翠区旅游度假村环翠区旅游度假村: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环翠区西海岸。度假区两面环山,两面临海,山水相依,林海相恋,鸥燕绕岛,白浪舔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威海市中心仅8.5公里。整个度假区被规划为七个功能小区。度假区内已建成的景点主要包括:中央电视台威海影视文化城、绿海岸娱乐中心、匹特博俱乐部、海湾大桥等。海湾大桥两侧屹立着亚当和夏娃的雕塑,仿佛在阐释这个地方的多情和浪漫。
  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位于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个天然海水浴场,一年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浴场海岸线全长2800余米,东有麻枷山,西有烟墩山,遥相呼应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有万亩松林带环绕,沙滩面积为10万平方米,沙质柔细,海水清澈,滩坡平缓,可同时容纳4至5万名游客,点缀于海岸边的花草、石雕、五色彩棚,更显风光绮丽,构成了一幅山、海、林、人于一体的美丽图画,是游客游泳、娱乐、度假的胜地。
  海水浴场管理处按照高标准、多功能、现代化的规划方案,正在加速建设,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游乐园、水上世界等沙滩游乐设施,开设了快艇、游船、摩托艇等水上游乐项目,并有与此相配套的高中低档更衣冲洗室、海上救护。此外,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齐全,可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每年的五月一日至十月一日,是到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游览的最佳时节,国际海水浴场交通方便,从海水浴场到达威海飞机场只有五十公里,到达火车站只有十五公里,从市区乘七路、十二路公交汽车可直达海水浴场。环翠楼公园
  环翠楼公园:环翠楼公园处于威海市区的中心地带。这里四季常绿,鲜花盛开。园中的铜铸雕像为民族英雄、清北洋水师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他身披战袍,手持长剑,脚踏船头,凝视着前方,正气浩然,威武悲壮。身边是他的爱犬,名叫太阳犬。甲午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英勇奋战,重创敌舰,最后不幸中鱼雷沉没。当时邓世昌浮出水面,太阳犬咬住他的辫子奋力向岸上划,邓世昌完全可以借助爱犬的力量获生,但致远舰已沉没,他誓与战舰共存亡,于是按着犬头一起沉入了大海,从容就义。是日为旧历八月十八日,正是他四十五岁生日。
  环翠楼始建于1489年(明弘治二年),因东临碧波浩淼的大海 ,四周被青山绿树掩映,遂以“环翠”名之。据《威海卫志》记载:明弘治二年,巡察海道副使见威海城墙倒塌,兵备松弛,遂“疏动泰山香钱数百金”重修威海卫城。威海卫指挥王恺等“感公之德,捐奉建楼,以示永久”,并聘大学士刘翔作记。明代的环翠楼系画栋雕梁、金碧辉煌、飞檐斗拱、八窗洞达,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倒塌。1931年7月,威海卫管理公署改建环翠楼,1944年12月,环翠楼被日军焚毁。1977年,环翠楼重修,1980年全部竣工。重建后和环翠楼系由亭、台、楼、廊组成和古典式建筑群,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高16.8米。三楼悬匾上的“环翠楼”三个金字为当代书法家舒同手书。站在楼台上,街市美景尽收眼底,国家级卫生城花园般的风貌令人赏心悦目。明清以来,有不少文人雅士登环翠楼赏景赋诗,历来吟咏诗作甚多。在环翠楼上观海上日出尤为游人所称道。距刘公岛2.1海里,距成山头50公里,距圣经山60公里,距圣水观30公里。
  威海公园
  威海公园:威海公园于2000年2月动工,2001年5月31日完工,6月1日正式开园。公园北起四方路,南至平度 路,面向威海湾。总长3218.6米,平均宽度144.3米,以海滨南路为界,东西两侧公园占地总面积46.5万平方米。公园中部设有1个中心文化广场,由北向南设有四个主体景区,分别命名为海伢、海恋、海颂、海慧。在中心广场和四个景区对应设置了一座大型主雕塑、四座景区主题雕塑和若干雕塑小品。公园绿化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以乡土树种为骨架,形成主次分明、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简洁明快的生态群落,充分体现了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及多样性。为方便市民休闲健身,景区内还设置了儿童游戏场,老人健身区。整个公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大海、树林、绿地、鲜花、雕塑、山石、建筑有机结合,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生态海滨城市画卷。
  海伢景区:南北约360米,东西约75米,面积为6100米。是儿童嬉戏活动场所,也是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地方。整个景区由海伢主题雕塑、喷泉、沙坑、游戏场、嬉水池、植物迷宫、门球场等组成。主体雕塑《壳》高6米,并设置《抬海带》、《企鹅》、《打陀螺》等5组雕塑小品,表达大海之子、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景象,寓意威海日益兴旺发达。
  海恋景区:位于海伢景区南580米,南北153米,东西75米,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主体雕塑《同心结》高4米,海恋的寓意为威海山水相依的美丽景观,使游人流连忘返,对大海产生了无限眷恋之情,也表达了威海人民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向往。
  中心文化广场:位于公园中部,南北长580米,整个广场向大海延伸,最大距离107米,占地总面积6.7万平方米,其中广场3.9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中心文化广场又称海魂广场,大型主题雕塑《海的颂歌》高10.75米,长27米,体现了大海无坚不摧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它不仅是大海之魂、威海之魂,也是中华民族之魂。
  为给游客增加科普知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中心广场南侧设有3550平方米的树化石森林,100多棵远古时期的树化石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引起人们对历史、生命、时间的深思。
  海颂景区:位于中心文化广场南侧,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海颂景区是一个向大海展开的45度三角形下沉式广场。广场铺装为波浪状,寓意着大海在欢唱,主题雕塑《画中画》高10米,长12.2米,通过画中画,把雕塑和大自然中的大海连接起来,把公园和社会联系起来,讴歌了大海养育千千万万生灵的恩泽,歌颂了威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取得的丰硕成果。
  海慧景区:位于公园的最南端,占地面积2306平方米,由5个排列有序的圆形广场组成。最大广场直径30米,设置主题雕塑高6米,采用抽象的集合体给游人以现代科技网络、信息的联想和感受。其他四个广场直径20米,分别以我国古天文台、古代文明的指南针、现代的航海罗盘仪、海图等为雕塑内容。广场表现了科技推动了海洋事业的发展,寓意着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前进的火车头。 海上公园位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小区东侧,北与威海公园相接,总规划面积217公顷,包括游乐园、人工湖、奇石园、森林生态园、海水浴场、九龙湾旅游度假区六个部分。其中,游乐园、人工湖两大景区于1999年3月份开工建设,占地面积13.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硬化面积2万平方米,湖面5.4万平方米,于1999年10月21日开发区建区七周年时正式对游人开放。海上公园
  海上公园:海上公园定位于海上文化、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三大功能,立足于建精品、创一流,规划设计博采国内外众家所长,集思广益,中西合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我设计、开发之路,形成了格调鲜明的绿化风格。游乐园区北部绿草如茵、鲜花绽放,小径迂回,群鹿追逐,一派田园风光;中部欧式风格的创业门造型别致,气势宏伟,成为开发区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象征;南部湖区拱桥流水,湖波荡漾,游人垂钓,让人疑心置身江南水乡。
  海上公园二期工程将建设奇石园、森林生态园、海水浴场、九龙湾旅游度假区,整个工程完工后,海上公园规模将达到2平方公里之多,拥有6个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园区,成为集游人休闲、儿童娱乐、生态观光、旅游度假、海上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海上游乐园区。
  海上公园以新颖的设计风格、高档次的建设标准,吸引了众多的领导、游人前来观赏,已成为开发区标志性的形象工程、精品工程,并被推荐申报山东省优秀工程设计奖,被《山东园林》杂志列为99年全省新建三大优秀公园之一。刘公岛
  刘公岛: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黄海之滨的威海湾内,距威海市区2.1海里,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最高点海拔153.5米,面积3.15平方公里,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刘公岛自然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7%,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刘公岛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2°C左右,是避暑、度假、疗养的理想之地。
  刘公岛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名扬海内外的清朝北洋水师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丁汝昌寓所、铁码头等大量文物古迹,还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欧式建筑,近几年又修复兴建了刘公岛博览园、甲午海战馆等多处新景观。刘公岛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基础上筹建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殊荣,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融刘公岛悠久历史与影视科技于一体,集古典园林风格与精湛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大型景点,集中展现了刘公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三大主题,堪称刘公岛的百科全书。
  刘公岛自1985年由封闭的军事禁区对外开放以来,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环境显著改善,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先后于1999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区。进岛游客以年10-20%的速度递增,2002年达138万人,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文解释
  1. n.:  Huancui District
近义词
环翠
相关词
威海山东威海中国威海办法中小学学籍管理
包含词
威海市环翠区红太阳饭店威海市环翠区黄金羊毛衫厂威海市环翠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威海市环翠区红十字会工艺品总厂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幸福化工厂
威海市环翠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