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郵編:642350 代碼:512021 區號:0832
拼音:ān Yuè Xiàn 英譯:Anyue County
安嶽縣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東與重慶市潼南縣、大足縣接壤。總面積2690平方千米。總人口154萬人(2006年)。全縣轄22個鎮、47個鄉:嶽陽鎮、鴛大鎮、石橋鋪鎮、通賢鎮、竜臺鎮、姚市鎮、林鳳鎮、毛傢鎮、永清鎮、永順鎮、石羊鎮、兩板橋鎮、護竜鎮、李傢鎮、元壩鎮、興隆鎮、天林鎮、鎮子鎮、文化鎮、周禮鎮、馴竜鎮、華嚴鎮、城北鄉、城西鄉、思賢鄉、石鼓鄉、八廟鄉、來鳳鄉、天馬鄉、人和鄉、長河鄉、團结鄉、悅來鄉、白水鄉、雲峰鄉、嶽新鄉、偏岩鄉、東勝鄉、坪河鄉、乾竜鄉、高升鄉、橫廟鄉、瑞雲鄉、白塔寺鄉、雙竜街鄉、頂新鄉、和平鄉、高屋鄉、忠義鄉、合義鄉、努力鄉、護建鄉、清流鄉、共和鄉、天寶鄉、協和鄉、魚竜鄉、建華鄉、九竜鄉、嶽源鄉、竜橋鄉、千佛鄉、拱橋鄉、寶華鄉、南熏鄉、自治鄉、大埝鄉、朝陽鄉、太平鄉。縣政府駐嶽陽鎮。
地處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嶽陽河、竜臺河、大清流河、大蒙溪河貫穿縣境。建有書房壩、磨灘河、報花廳等中型水庫。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7℃,年降水量1026毫米。內(江)遂(寧)、319國道、大(足)安(嶽)、樂(至)安(嶽)、資(中)安(嶽)等幹綫公路縱橫縣境。以“古、多、精、美”的石刻藝術著稱,被譽為“石刻之鄉”。有唐至清代摩崖造像題刻134處,佛像、人像10萬餘尊,其中臥佛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圓覺洞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馬蹄寺出土完整恐竜化石,全長21.3米。 | | 安嶽縣位於四川盆地東部,距離省會成都166公裏.東鄰重慶市,南接內江市,北連遂寧市。幅員面積2689.11平方公裏,耕地133.6萬畝,轄69個鄉鎮,人口154萬。縣人民政府駐嶽陽鎮,郵編:642350。行政區劃代碼:512021。
安嶽,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古為巴蜀分治地,梁設普茲郡,轄普州,北周建德四年置縣,因治所建在鐵峰山上,故取“安居於山嶽之上”之義而得縣名。至此,州縣治所同置一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隋、唐、宋時期,普州已是聞名遐邇的重鎮,其文化與眉山的“三蘇”齊名,得“東普(州)、西眉(山)”之美譽。唐代名將程咬金,著名苦吟詩人賈島,北宋大理學家陳摶,宋代大數字傢秦九韶,廣州起義革命先烈袁紹柏、彭明晶烈士,新詩的開拓者康白情,農業科學家允奎,當代著名作傢劉心武等一大批飽學之士及英豪人物或生於斯或葬於斯,為安嶽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盛於唐宋的石刻,具有極高的史學和藝術價值,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譽為“古、多、精、美”。境內現存摩崖石刻造像200餘處、10多萬尊、經文15窟、40餘萬字,列為國傢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八廟臥佛院,石羊毗盧洞,鼎新華嚴洞、茗山寺,黃桷玄廟觀,城郊圓覺洞、千佛寨等。還有罕見的石仿木古建築—木門寺。石羊毗盧洞的紫竹觀音高3米,懸刻於長、寬約10米的石窟中,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側身坐在一張長3米的弧形荷葉上,飄逸自然而有豐韻,被前來觀賞的專傢、學者譽之為東方“維納斯”。保存完好的侏羅紀馬門溪恐竜化石、大量的石刻題記,珍貴的館藏文物,尤令研究歷史、觀賞古跡的人們贊不絶口。
安嶽農業發達,物産富饒。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産肉大縣、瘦肉型豬生産基地縣、水産品超萬噸縣、中國檸檬之鄉。檸檬、通賢柚、紅苕加工、蠶桑、畜牧已成為安嶽的五大支柱産業。
安嶽工業以絲綢、紡織、食品、竹編、醫藥、機械加工、建工建材為主的産業已初具規模。安嶽工業園區建設2002年底將全面完成,安嶽工業方興未艾。
安嶽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縱橫貫通境內的772公裏幹道公路出入十分快捷。已有220千伏輸變電站1座、110千伏輸變電站5座、10000門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光纜傳輸使通訊聯絡更加方便。 | | 安嶽縣位於四川省東部邊陲,幅員面積2689平方公裏,地形以丘陵為主。安嶽東鄰大足74公裏,南連內江76公裏,西接資陽110公裏,北靠遂寧70公裏,到成都166公裏,到重慶174公裏,是古成渝道上的陸路交通要衝。 | | 安嶽的公路密佈城鄉,已成網絡,客貨運輸四通八達。
國道319綫由成都而下橫貫縣境,直插重慶。安嶽正處在成渝兩市的中心點。
安嶽交通地圖 省道有:安內公路(安嶽-內江)、安大公路(安嶽-重慶大足)、安遂公路(安嶽-遂寧),均為二級標美柏油路面。
縣道有:文雙公路(文化鎮-大足雙河)、鎮馴公路(鎮子-馴竜)、周資公路(周禮-資中縣)、周南公路(周禮-南薫)、大周公路(大平-周禮)、鎮趙公路(鎮子-趙坪)、竜通公路(竜臺-通賢)、永高公路(永順-高升)、城新公路(縣城-嶽源-新民)、通八公路(通賢-八廟),以及遍及鄉鎮村社的鄉村碎石公路。
縣城有客運中心。各種豪華型大、小客車流量大,班次多,準時啓動。長途客車可直達成都、重慶、南充、宜賓、樂山、綿陽、瀘州、橫崗、廣州等地。
內遂高速公路
2008年12.28開工建設的內遂高速公路,工期三年,在遂寧市船山區的復橋鎮接遂渝和綿遂高速公路,全長118.8公裏,項目設計速度80公裏/小時,路基寬24.5米,雙嚮四車道,投資估計為54億多元,在安嶽境內里程為55.837公裏,該公路建成後,將溝通成渝、成南、綿遂高速公路和國道318、319、321等重要幹綫公路,以及成渝、內昆、達成、遂渝鐵路。
內遂高速與成安渝高速 成安渝高速公路
2009年底開建的成安渝高速公路是直接連接成渝經濟雙核的重要通道,四川段路綫起於成都繞城高速公路,經洛帶穿越竜泉山隧道群,在簡陽養馬跨越沱江,經施傢跨越國道G318綫,再經樂至、安嶽南部,在文化鎮與內遂高速公路交叉,經興隆、李傢,穿越張傢岩隧道、山官廟隧道,在安嶽縣忠義鄉觀音橋附近進入重慶境。 路綫全長175.381公裏,總投資估算119億元。預計2009年底開工,2012年底建成通車,建設期3年。
綿遂內宜城際鐵路(規劃)
綿(陽)遂(寧)內(江)宜(賓)城際鐵路,該條鐵路長340公裏,投資總額250億。
綿遂內宜鐵路規劃圖 綿陽至遂寧至內江城際鐵路北起綿陽市、沿涪江嚮東南至遂寧,然後嚮南至內江市。具體是,綫路北起綿陽,嚮東南經三臺、遂寧、射洪至遂寧市船山區,再嚮南經遂寧安居區、資陽安嶽縣至內江市。該綫路直接連通了川北、川中和川南城市,改變了以往川北和川南聯繫都需要在成都“中轉”的歷史,促進幾地直接溝通和交流。預計,2020年,這條時速達250公裏的城際鐵路客運量達1610萬人,每天開行的列車對數達78對。 | | 安嶽文化史朔源:安嶽縣於新石器時代,以出土磨製石器為證,在約6000年前古代猿人已在安嶽縣的竜臺鎮生息繁衍。安嶽古稱普州。據可考的歷史記載,州、縣始建於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治所曾建於縣城鐵峰山上,故取“安居於山嶽之上”之義而得縣名沿用至今。普州的治地轄安嶽、安居(今遂寧)、崇龕(今部分屬潼南)、永康(樂至)。州、縣治所一直建在嶽陽鎮。
安嶽有神秘的宗教淵源,以石刻等文物為載體,藴含了厚重的文化底藴,既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傢文化,又有川劇、麯藝、雜耍和湘鄂文化,可謂是宗教文化的載體、民俗文化的展示和雕刻藝術的集大成,閃爍着人文精神美麗的光輝。 | | 安嶽縣位於川中腹地,東鄰大足,南接內江,西毗樂至,北連遂寧。安嶽縣,春秋戰國時為巴蜀之境;秦時為巴蜀二郡地兩漢時為資中、牛崥、墊江、德陽四縣之境。晉代因之。梁時於此置普慈郡。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元)置普州,並置安嶽縣。四縣治地在鐵門山,安然於山上,故名安嶽。
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省普州人資中(治地在今四川賢中縣重竜鎮)。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資州,改為資陽郡,安嶽縣屬資陽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資陽郡復置普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普州為安嶽郡。乾元元午(公元758年),復為普州。
兩宋仍置普州安嶽郡。乾德五年(967)省入安嶽縣為普康鎮,太平興國之前復置普康縣,熙寧五年(1072)仍省入安嶽縣為普康鎮。
元代末期,明玉珍在重慶建大夏國,復置安嶽縣。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於安嶽縣復置昔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潼川府為州,直隸布政司,廢普州,安嶽縣屬潼川直隸州。
清順治初年,因襲明製.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安嶽縣省入遂寧縣;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又省人樂至縣。雍正七年(公元l729年),復置安嶽縣;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潼川直隸州升為潼川府(治地在今四川三臺縣潼川鎮),安嶽縣屑潼川府。
民國初,廢府州廳,改為道製,安嶽縣屬嘉陵道管轄;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將四川省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和西康行政督察區,安嶽縣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lO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四川省劃分為川西,川東、川北,川南四個行署區,安嶽縣屬川北行署區遂寧專區。
1958年,撤銷遂寧專區,將安嶽縣劃人川南行署區內江專區。
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從此至今,安嶽縣屬內江地區管轄。
1997年,安嶽縣面積2689平方千米,人口152.2萬,轄20鎮38鄉:嶽陽鎮、鴛大鎮、通賢鎮、竜臺鎮、姚市鎮、林鳳鎮、毛傢鎮、永清鎮、石羊鎮、兩板橋鎮、護竜鎮、李傢鎮、元壩鎮、興隆鎮、天林鎮、鎮子鎮、文化鎮、周禮鎮、馴竜鎮、華嚴鎮、城北鄉、思賢鄉、石橋鄉、八廟鄉、來鳳鄉、天馬鄉、人和鄉、長河pian鄉、悅來鄉、雲峰鄉、嶽新鄉、偏岩鄉、東勝鄉、乾竜鄉、永順鄉、高升鄉、橫廟鄉、白塔寺鄉、雙竜街鄉、頂新鄉、高屋鄉、忠義鄉、合義鄉、努力鄉、護建鄉、清流鄉、天寶鄉、協和鄉、魚竜鄉、大平鄉、九竜鄉、嶽源鄉、千佛鄉、拱橋鄉、寶華鄉、南薫鄉、大埝鄉、朝陽鄉。縣政府駐嶽陽鎮,距內江市區62千米。
1998年2月,經國務院决定,將資陽、簡陽、樂至、安嶽等四縣市劃出,另成立資陽地區。自此,安嶽屬資陽市管轄。
2000年,安嶽縣轄22個鎮、4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24518人,其中: 嶽陽鎮 111907 鴛大鎮 21458 石橋鋪鎮 23951 通賢鎮 53819 竜臺鎮 50679 姚市鎮 31513 林鳳鎮 27063 毛傢鎮 15152 永清鎮 40637 永順鎮 25829 石羊鎮 57312 兩板橋鎮 22421 護竜鎮 26149 李傢鎮 39028 元壩鎮 16733 興隆鎮 33909 天林鎮 18891 鎮子鎮 42964 文化鎮 25635 周禮鎮 46954 馴竜鎮 42434 華嚴鎮 26278 城北鄉 19675 思賢鄉 17137 八廟鄉 26667 來鳳鄉 19834 天馬鄉 16521 人和鄉 14023 長河碥鄉 37832 悅來鄉 8362 雲峰鄉 15344 嶽新鄉 14062 偏岩鄉 13038 東勝鄉 13028 乾竜鄉 13577 高升鄉 21282 橫廟鄉 15513 白塔寺鄉 24188 雙竜街鄉 17680 頂新鄉 14051 高屋鄉 13721 忠義鄉 20914 合義鄉 16402 努力鄉 16922 護建鄉 23359 清流鄉 29174 天寶鄉 14572 協和鄉 18315 魚竜鄉 9010 大平鄉 24386 九竜鄉 11785 嶽源鄉 9598 千佛鄉 21574 拱橋鄉 14901 寶華鄉 10959 南薫鄉 23474 大埝鄉 12917 朝陽鄉 10005
2004年,安嶽縣轄22個鎮(嶽陽、竜臺、通賢、石羊、興隆、鴛大、姚市、林鳳、毛傢、李傢、永清、周禮、馴竜、鎮子、兩板橋、護竜、元壩、天林、文化、華嚴、石橋鋪、永順)、47個鄉(思賢、來鳳、高升、合義、白塔寺、雙竜街、八廟、長河、乾竜、忠義、護建、清流、協和、太平、千佛、南熏、朝陽、城北、人和、天馬、悅來、嶽新、偏岩、雲峰、東勝、頂新、橫廟、高屋、努力、天寶、魚竜、九竜、嶽源、寶華、拱橋、大埝、城西、石鼓、團结、坪河、瑞雲、和平、建華、竜橋、自治、共和、白水)。 | | 據《安嶽縣志》清道光版本“金石銘”記載,安嶽的石刻起於“南北朝,梁武帝(肖衍)普通二年(521),肖綸曾在普慈招隱寺書寫剎下銘石刻”。石刻造像則始於隋代文帝(楊堅)開皇年間(581—600)。到了盛唐時期,安嶽的石刻造像不僅藝術上,而且在數量上已達到了登峰造極,衆多的石刻造像遍及縣境各地。如大雲山千佛寨、雲居山南崖、臥佛院、茗山寺、玄妙觀……等處,都可以看到莊重、樸實的唐代石刻造像。到了兩宋時期,安嶽的石刻造像在唐代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數量上雖稍次於唐代,但從藝術角度上講,它突破了佛教規儀,把端莊嚴肅變化為飄逸秀麗,更接近於現實生活。諸如雲居山圓覺洞北崖西方三聖、石羊鎮華嚴洞造像、以及毗盧洞紫竹觀音等。到兩宋以後各個朝代,安嶽石刻造像已無大的發展,而是逐漸衰落,雖有石刻造像,但已為數不多了。
玄應生於唐代,是中原(今河南省境)一位僧人。為了弘揚佛教,他於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713—741)來到普州(今安嶽縣),住錫於大雲山,曾四方募化修建棲岩寺。據安嶽現存的幾部《縣志》(清康熙、乾隆、道光,以及1993年出版的新編縣志,對玄應都有記載。清康熙版本“寺廟篇”39頁記:“棲岩寺唐開元僧玄應建岩壁石像千餘”;清乾隆版本“土地部·寺觀志”80頁記:“棲岩寺唐開元僧玄應建岩壁石像千餘”;清道光版本捲七“寺觀”23頁4行記:“棲岩寺在治西五裏大雲山,唐開元僧玄應建岩壁間有石像千餘”;再據1993年出版的《安嶽縣志》890頁“人物篇·社會人物”記:“玄應,曾住錫於安嶽縣城西北五裏大雲山,是唐代有德行的高僧。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玄應曾四方募化修建棲露(霞)寺(後更名為千佛寺今已毀),大雲山周圍的摩崖石刻造像,多出自玄應倡導。至今千佛寨、圓覺洞、臥佛院等處還有玄應的名字……”
安嶽石刻造像從隋代開皇年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為什麽在這一事件上牽涉到玄應,他在其中又起了什麽作用呢?安嶽石刻雖然起步很早,但當時的數量並不多。到了唐開元年間,由於玄應從中原來到普州,在他的倡導之下,四方募化功德,利用安嶽境內岩石廣布的資源,進行雕刻佛像,幾十年間,把安嶽的石刻推嚮了新的階段,並有很大的發展。應該說,玄應在這一時期,對安嶽的石刻,起到了倡導和推動的作用。
安嶽石刻歷史悠久,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得到人民群衆的保護。特別是在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當地政府尤為重視,進行了全面普查、清理和保護。由於采取的措施得力具體,安嶽的石刻雖經滄桑巨變,至今仍光彩照人。 | | 擁有153萬人口的安嶽縣,位於成都至重慶、南充至宜賓的十字交匯點上,形成了優越的區位優勢。
安嶽是全國糧食、肉類生産交售先進縣。糧食總産量和出欄生豬居全省、全國前列。在穩糧收調結構的基礎上,以名優産品為支柱,開發了商品糧、生豬、檸檬、通賢柚、蠶桑、棉花等若幹億元工程,加速建成了檸檬、粉條、通賢柚、肉牛、山羊、珍珠、竹編等十六大商品生産基地發展,基本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新型經濟格局。素有“果中珍品”之稱的安嶽檸檬歷史悠久、品質優良,歷經80餘年選優提純和發展,已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傢級檸檬商品生産基地和全省優勢特色效益農業·檸檬基地,地理標志“安嶽檸檬”於2007年獲國傢工商總局註册,在全國獨具規模優勢、品牌優勢、效益優勢和技術優勢。2008年,安嶽檸檬保存面積26萬畝,産鮮果10萬噸,産值10億元,果農直接收入6億元。産量、規模、市場占有率居全國檸檬的70%以上。安嶽特産通賢柚譽滿國內外,周禮粉條馳名西南。
安嶽工業初具規模。全縣形成了食品、絲綢、醫藥、化工、機械、汽配、建工建材七大支柱産業。“華通”係列檸檬加工産品,“九韶”粉條係列,“珍珠”製藥廠,“嶽城”牌係列農用運輸車等已成為知名的安嶽品牌。
安嶽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有力地推動了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工作的突破性進展。安嶽縣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凡縣內外人員利用縣外資金、技術、知識産權在縣內興辦實業者一律享受優惠政策。專門機構"一站式"服務,"漏鬥式"管理。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如四川珍珠製藥、香港華通企業等紛紛入縣落戶。安嶽縣還與一些沿海市縣和國內發達地區結為好友。
2000年,全縣GDP32億元,第一産業占53.9%;第二産業占20.8%;第三産業占25.3%,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1846元,農民人均收入1746元。2008年,全縣GDP113.5億,同比增長13.2%。安嶽物産豐富,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水産大縣、四大産肉縣、四川省瘦肉型商品豬生産縣。安嶽檸檬以占全國70%的獨特優勢成為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産基地,是國傢授牌的"中國檸檬之鄉"。"通賢柚"多次榮獲國傢金奬,粉條暢銷西南諸省。 | | 2004年,安嶽縣轄22個鎮(嶽陽、竜臺、通賢、石羊、興隆、鴛大、姚市、林鳳、毛傢、李傢、永清、周禮、馴竜、鎮子、兩板橋、護竜、元壩、天林、文化、華嚴、石橋鋪、永順)、49個鄉(竜居、思賢、來鳳、高升、合義、白塔寺、雙竜街、八廟、長河、乾竜、忠義、護建、清流、協和、太平、千佛、南熏、朝陽、城北、人和、天馬、悅來、嶽新、偏岩、雲峰、東勝、頂新、橫廟、高屋、努力、天寶、漁竜、九竜、嶽源、寶華、拱橋、大埝、城西、石鼓、團结、坪河、瑞雲、和平、建華、竜橋、自治、共和、白水、新民、太平),共946,9,689個村民小組。 | | 安嶽石刻
安嶽石刻“古多精美”。特別是始建於南北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的摩岩石刻造像,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居於“上承雲岡、竜門石窟,下啓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現正着手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安嶽石刻現存“古、多、精、美”的摩岩石刻造像130餘處,10萬餘尊,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臥佛院、毗盧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圓覺洞、千佛寨、華嚴洞、茗山寺、木門寺、玄妙觀、高升大佛、千佛崖、孔雀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安嶽石刻內容豐富,規模恢弘磅礴;藝術精湛,雕刻鬼斧神工,有着鮮明的藝術特點和內涵極其豐富的旅遊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毗盧洞
石刻造像是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毗盧洞位於安嶽縣城東南的石羊鎮赤雲片區油坪村塔子山上,距縣城45公裏。安嶽至大足的公路橫穿塔子山腳。這裏,山巒疊翠,岩石峭立,毗盧洞就鑿在這些磊磊秀石之中。毗盧洞其實是毗盧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觀音堂的總稱,現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題記32處。
據明代萬歷年間碑文追述,毗盧洞的石刻造像開創於五代後蜀,之後歷代都進行過培修、補刻。這裏曾經是五代至北宋年間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場之一。尤其是觀音堂內雕刻的那尊“水月觀音”,群衆稱她“紫竹觀音”,英籍華人作傢韓素英把她譽為“東方的維納斯”,是全國少有的北宋石刻藝術珍品。這尊紫竹觀音高3米,懸坐於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淨瓶,頭戴富麗華貴的貼金花冠;蛾眉上竪,鳳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閉;上身穿短袖薄裟,襢胸裸肘,臂戴膀圈,瓔珞象隨身而瀉的金色瀑布,網墜於胸腹;下身長裙薄如蟬翼,緊貼於腰腿之間,衣裙飄逸,富於動感。她坐在一張3米長的弧形荷葉上,上身稍左側;左手撫撐葉面,右手放在膝蓋,五指自然下垂;一雙秀麗的赤腳,左腳懸於蓮臺,輕輕踏着花蕊,右腿彎麯上翹,腳踏蓮葉,故人們又俗稱她“翹腳觀音”。紫竹觀音仿佛就是一位豐姿綽約、溫柔瀟灑的妙齡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嫵媚,又具女神的儀容,世俗風味極濃,人們又愛稱她為“風流觀音”。看了紫竹觀音,令人不得不為宋代雕刻大師們那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精堪技藝所折服。
另外,毗盧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師柳本尊造像也別具特色。特別是在高6.6米,寬14米,深4.5米的毗盧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煉修行圖”構圖嚴謹,造像生動,通俗易懂,堪稱精品。它主要通過以煉指、立雪、煉踝、剜眼、割耳、煉頂、捨臂、煉陰、煉膝十種苛苦修行來宣揚密宗教義。兩側還刻有神態威嚴的執斧、仗劍的護法金剛。來到洞裏,大有陣陣寒氣襲來之感,令你對佛法的神聖肅然起敬,或者望而生畏。毗盧洞的“十煉圖”就像一幅幅講經說法的連環畫,是研究四川密宗和考證柳本尊生平的寶貴實物資料。
毗盧洞石刻造像是宋代佛教藝術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遊覽觀賞價值。2001年7月,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寨
位於安嶽縣城西郊2.5公裏的大雲山上,因山頂四周天然形成的岩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餘尊而得名。四川省人民政府於1956年公佈千佛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寨,唐代名“棲岩寺”,清代康熙年間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滄桑,幾經興廢,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將僅存的大雄寶殿付之一炬。現在這裏沒有了寺廟,衹留下了寨崖上那幾千尊造像,故群衆又稱它為千佛寨。
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規模恢宏壯觀,共有造像105龕,大小佛像3061尊,分佈在南北兩岩,整個造像區竟長達705米。據《安嶽縣志》記載,千佛寨摩崖造像始於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從石刻題記看,有“開元”、“天寶”,最晚題記為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歷時600餘載。現在的主要造像多為盛唐時期作品,也尚存有少量的明清時代作品。南北兩岩除佛像外,還有摩崖浮圖7座,唐碑3塊,歷代題記26處。浮圖最高的達4.6米,最小的0.8米;最大的龕窟寬6.4米,高6米,深3.3米。摩崖造像高3-6米的有14尊,1-2米的有250尊,其中最大的釋迦牟尼佛高達6.2米。南岩多為唐代造像,其面部豐盈,高鼻垂耳,襢胸露肌,衣紋疏深,綫條流暢,簡潔明快,古樸典雅。尤以56號龕的淨瓶觀音更具典型的盛唐石刻風韻。另外,盛唐密宗 造像藥師琉璃佛也屬少見的石刻藝術珍品。北岩有一龕保存完好的《藥師經變相》,藥師佛係唐代密宗造像題材。藥師佛端坐於束腰圓蓮寶座,頭部上端刻有華蓋,身側有菩提樹,左右分刻八大菩薩和九橫死,十二大願,還雕刻有病死、受王法死和被虎、豹、蛇咬死等場面,是其它石刻造像中罕見的珍品。千佛寨還刻有衆多的菩薩、羅漢、金剛、力士、護法神、飛天、供養人以及各種“經變”故事造像,充分表現出天上、人間、地獄的苦樂悲歡,內容十分豐富,雕刻技藝精美。
千佛寨山崖陡峻,林木蒼翠,藤蔓盤繞,路隨山轉。兩峰之間新建的寺廟中,傳出的綿長鐘聲,在大雲山悠悠蕩漾;一聲聲經懺的吟唱,在遊人們耳際縈回。寺廟的四周,長滿了奇花異卉,蓓蕾滿枝,爭妍鬥豔,芳菲醉人。這自然的旖旎風光與古老的石刻藝術相映成趣,使遊人意興盎然,樂而忘歸。
安嶽生態觀光勝地
安嶽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基地。二十萬畝檸檬如緑色海洋,年産檸檬鮮果3萬餘噸,占全國檸檬産量的70%。安嶽通賢柚連續七年在全國柚類評比中榮獲金奬,現已建成60裏通賢柚緑色長廊。
安嶽名人古跡
名人古跡衆多,孕育出了北宋大理學家陳摶、南宋數學泰鬥秦九韶、明朝奉旨進京講法的無際禪師、韓國“普州太後”許黃玉、現代詩人康白情、當代小說傢劉心武等。唐代開國名將程咬金、著名詩人賈島等也在安嶽留下遺跡。
安嶽,文化底藴深厚 。神秘的宗教淵源,以石刻等文物為載體,藴含了厚重的文化底藴,既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傢文化,又有川劇、麯藝、雜耍和湘鄂文化,可謂是宗教文化的載體、民俗文化的展示和雕刻藝術的集大成,閃爍着人文精神美麗的光輝。 | | 安嶽是“中國檸檬之鄉”、“中國民間藝術(石刻藝術)之鄉”、“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四川省勞務開發基地縣”、“全國産肉十強縣”、“四川省無公害生豬生産基地”。安嶽的生豬年出欄數全國第一,檸檬産量全國第一,粉條産量西南第一,水稻産量全省第一。
安嶽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産基地縣,享有“中國檸檬看四川,四川檸檬看安嶽”的美譽。畜牧産品銷往重慶、成都等省內外大中城市。同時,紅薯、蠶桑、通賢柚、水産等特色産業已初具規模,産業優勢、比較優勢和市場優勢逐步凸現。安嶽檸檬以占全國70%的獨特優勢成為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産基地,是國傢授牌的“中國檸檬之鄉”,“通賢柚”多次榮獲國傢金奬,“周禮粉條”暢銷西南諸省。
檸檬
安嶽有名,名在檸檬。安嶽地跨沱、涪兩江分水嶺,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種植業發展。安嶽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瘦肉型豬基地縣,豬肉産量全國第二。20世紀二十年代,安嶽從美國引入尤力剋檸檬品種,廣植檸檬,培育出了豐産、優質的檸檬新株係。安嶽檸檬果實美觀,品質上乘,許多理化指標超過了世界檸檬生産大國。安嶽檸檬多次榮獲國優果品稱號,並獲得泰國國際果品博覽會金奬,産量占全國檸檬總産量的70%,是全國惟一的檸檬商品生産基地縣,榮獲“中國檸檬之都”榮譽稱號。走在安嶽,到處可見檸檬樹。目前全縣有檸檬基地鄉鎮18個,共植檸檬1000萬株,年産鮮果達15萬噸。到2010年,安嶽檸檬種植面積可達20萬畝,年産鮮果25萬噸以上。安嶽縣易紅農業開發公司投資新建國傢級檸檬標準化生産基地2萬畝,基地及檸檬鮮果已通過國傢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嚴格審驗,獲得自主出口經營權。為安嶽檸檬走嚮世界奠定了質量基礎。檸檬,正在逐步成為安嶽富民興縣的緑色支柱産業。
通賢柚
中國通賢柚因産於四川安嶽縣通賢鎮而得名,素有"貢橙"美稱,經過科技人員的優選提純,通賢柚已經具有品質優良、豐産、穩産、抗逆性強等特點,是我國果樹的寶貴資源。經過近十多年來的大力發展,現已形成了800萬株,10萬畝,5萬噸的生産規模,盛産期産量可達30萬噸,通賢柚果大、形美、色豔、皮薄、無核、汁多,香味濃郁,酸甜適度,脆嫩化渣,維生素含量豐富,從九二年以來,通賢柚連續六次獲得全國優質柚類質量評比金杯奬,並獲得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牌奬。並以"通賢牌"商標登記註册。
竹席
竹席在炎夏作臥席用,易於收汗散熱,涼爽宜人。特別是工藝細席,造型新穎,別具一格,可以摺叠裝於提包內。以圖案優美、編織精細蜚聲中外。
粉條
從安嶽縣城出發,西行40多公裏,進入周禮鎮境內。這裏,滿山遍野的紅苕泛青,一到采收季節,作坊沸騰,機器轟鳴,軋出一桶桶苕醬,通過漂攪、過濾、加溫,一排排粉絲挂滿田間、院落,恰似一條白色飄帶從天而墜。這裏是“粉條王國”。
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周禮就將自産的鮮紅苕40%加工成粉條,年産粉條100餘萬公斤。
紫竹薑(仔薑)
原産於安嶽縣紫竹觀音附近的鼎新鄉,鮮嫩指長,經少香脆,清香可口,遠近聞名。生薑既是人們喜愛的蔬菜,也是烹飪中不可缺少的佐料,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安嶽紫竹薑現已擴大到以鼎新鄉為主的石羊管委轄區、以天林鎮為主的興隆管委轄區共計12個鄉鎮成片種植,面積達2萬畝,年産量已達20萬噸,是成(成都)渝(重慶)等地生薑供應的主要産地。 2003年2月,紫竹薑生産被四川省農業廳列為“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無公害農産品”。
九竜核桃
九竜鄉位於安嶽西南部,於1999年開始發展核桃種植,現已初具規模。全鄉集中定植優質薄殼核桃1800畝、10萬株,2003年可産幹果18萬公斤。盛果期幹果産量可達240萬公斤。
伍堡紅花藕
伍堡紅花藕以含粉量高、爽口、塊頭大、適宜燉食而遠近聞名。因原産於忠義鄉伍堡寨,故稱伍堡紅花藕。現在忠義鄉大量種植.
紅苕
安嶽盛産紅薯,紅薯,又稱甘薯、番薯、山芋。由於地區不同,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山東人稱其為地瓜,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它的故鄉是南美洲,16世紀末傳入我國。紅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含蛋白質、糖、脂肪、磷、鈣、鐵,鬍蘿蔔素,另含有維生素B1、B2、C與尼剋酸、亞油酸等。其中維生素B1、B2的含量分別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賴氨酸。此外,紅薯與米面混吃,還可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其營養價值。 | | - n.: Anyue County
| | 安嶽 | | 樂至縣 | 簡陽市 | 資陽市 | 資陽地區 | 人物 | 四川 | 地理 | 鄉鎮 | ????業公司 | ????政稽查所 | 四川省 | 行政村 | 地名 | |
| | 安嶽縣學校 | 安嶽縣中醫院 | 安嶽縣人民醫院 | 安嶽縣周禮中學 | 安嶽縣興隆中學 | 安嶽縣康復醫院 | 安嶽縣精神病院 | 安嶽縣中醫醫院 | 安嶽縣????政稽查所 | 安嶽縣婦幼保健院 | 安嶽縣衛生防疫站 | 安嶽縣遠大科技學校 | 四川省安嶽縣痔瘻醫院 | 四川省安嶽縣中醫院 | 安嶽縣紅十字會醫院 | 四川省安嶽縣絲綢二廠 | 四川省安嶽縣錦秀絲綢廠 | 四川省安嶽縣絲綢一廠 | 四川省安嶽縣棉麻公司 | 安嶽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