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緑鎮位於富陽市東南的丘陵山地之中,是富陽、諸暨、肖山三市交界的邊緣地區。西面和北面以野貓嶺、石板嶺、普恩嶺分別與湖源、上官、新建等鄉鎮為鄰,南面以雀嶺與諸暨市的應店街鎮為界,東北與肖山市的樓塔鎮接壤。
常緑鎮面積52平方千米,1998年底人口為16942人,鎮人民政府駐地大章村。鎮駐地分為三個行政村,有居民4000多人。全鎮以大章村為中心,嚮四個方位散落着12個行政村。由於鄰縣差別,居民分別操富陽、諸暨、肖山的語言,成為富陽語言學上一大特色。
常緑鎮歷史上稱長春,謂全境遍市竹林、四季翠緑故稱。居民絶大部分姓章,據譜載,章氏宗族始祖1149年從福建浦城遷來,至今已延續840多年。《富陽縣志》記載:康熙年間轄區為長春鄉,至光緒年間則為正南區大源八莊和大源九莊各一部分,入民國稱親賢鄉。1949年5月解放,建政時為親賢、北黃、長春、五雲四鄉,屬窈口區。1956年,五雲鄉劃歸諸暨市,其餘三鄉合併為常緑鄉,1958年建立常緑公社。
“開門見山”是常緑地形的寫照,地形以陡坡丘陵為主,西南部峰巒疊嶂,白羊尖海拔875米,是全市高峰之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河流有北溪、南溪兩條,均發源於西南部的山地、丘陵之中。北溪源頭較長,故水量較大且溪水清澈,南溪因集雨面積小、流域內人口稠密,故水量小且較混濁,兩溪在大章村的村口會合,嚮東北流入肖山市境內,是富陽市唯一一條河水不流入本市境內的外流河。
氣候具有晝夜溫差大,鼕春多雨,全年氣溫比毗鄰地區偏低的特點。
常緑鎮耕地較少,人均衹有0.23畝,可以分為水田和旱地兩種類型,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蕃薯。由於地狹人稠,糧食不能自給,要靠國傢返銷。
作為山區的常緑鎮,毛竹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用於手工造紙。解放前這裏的紙就遠銷到上海、南京、蘇州,聲譽甚高。解放後,也一直是一項最主要的經濟收入。近年來,由於造紙原料的創新、機器造紙的崛起和市場競爭的激烈,常緑的手工造紙業受到強有力的衝擊。如何重振造紙業雄風,成為擺在常緑人民面前的一大難題。
蠶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一項副業生産,村民利用低山緩坡廣植桑枝,栽桑養蠶,1994年産蠶繭近百噸。
交通不暢、缺乏資金和人才是常緑發展工業遇到的三大突出問題。因此,常緑鎮的鄉鎮企業一直處於初級階段,得不到很好發展。主要行業有五金、紡織、竹製品加工、彩印、塑料製品、造紙等,由於規模小,就業人員少,勞務輸出成為常緑鎮的一大創收舉措。逢年過節,外出打工的結隊返鄉,小鎮頓時熱鬧起來。
有狀元遺風的常緑鎮,民間嚮來重視教育,1956年就辦起了富陽第二中學。現有初中1所,14個教學班;小學14所,在校學生1500多人;全鎮九年製義務教育已得到普及。
常緑鎮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30名,醫院年業務額達70多萬元,居大源區各鄉鎮第一位。其中醫治骨傷科疾病在鄰近幾十裏鄉村中頗有名氣。
常緑鎮的交通運輸全靠公路,現已建有經肖山地域通往富陽、杭州的柏油路,聯結金杭綫的雀鳴嶺公路也已打通,但由於是山區公路,需翻山越嶺,路況差,距城市遠,交通仍不夠通暢、便捷。
山清水秀的常緑鎮,風景這邊獨好,比較著名的有位於大章村西10千米處的石梯。據《富陽地名志》記載“石臺四面皆峭壁,如石削成,有石徑自下而上,遠望如天梯,故又名石梯”。由於地勢高,夏天非常涼爽,三伏天,當地居民晚上睡覺仍需蓋夾被。若加以開發,是理想的避暑度假勝地。曾有上海芙企業擬在這裏建療養院。竜門壇是常緑的又一處佳景,這裏麯徑通幽,兩旁翠竹掩映,舉目見怪石嶙峋,盡頭處有一巨崖橫擋去路,上有瀑布飛瀉下來,高數十丈,似一片潔白的窗簾懸挂,煞是好看。沿旁斜出的小路,拾級而上,忽然變得空曠起來,使人一下子想起“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來。再步行約十五分鐘,就到了竜門壇頂,這裏建有鎮林場,山上樹木栽種有序,似在列隊歡迎遠方的來客。蓁風景不下十餘處,有一石刺天的石柱,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白石嶺勝景等等。但目前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山川靈秀的常緑鎮,歷史上曾幾度輝煌。
宋代,章允文(常緑章氏始祖、狀元之子)時任杭州通判,元代,章楊,庫治河(黃河)有功,官至河南布政使;清代,章欽文,因為官清廉,欽命河南省巡撫。蔣忠烈士,常緑鎮木塢村人,曾任浙東抗暴遊擊副司令員,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積極組織群衆開展武裝鬥爭,使反動派膽戰心驚。1948年在與敵遭遇戰中犧牲,富陽市人民政府在常緑大門山麓建烈士墓,供後人憑吊。
清代前期時,常緑曾昌盛一時,章村建有規模宏大、名揚百裏的宗祠,還有“飲旌純孝”匾額的牌坊及文昌閣等。當時街衢如織,商店鱗次櫛比,乃方圓幾十公裏地的聚會集市重鎮。解放初,這裏是富陽最早建立鄉民主政權和組織互助組的地方,是窈口區的區委所在地。
常緑地狹人稠,宜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這裏毛竹資源豐富,可大力開發竹製品深加工産品;這裏晝夜溫差大、低山丘陵多,適宜發展水果生産和藥材種植。歷史上有着輝煌業績的常緑鎮,一定會重振雄風,再創輝煌。 |
|
鎮政府駐大章村。面積49.31平方千米,人口1.61萬。郵編311417。轄15個行政村:章村、村南、常三、青竜、北塢、黃彈、化山、長佳、白石塢、黃嶺、姚村、上塢、木塢、五聯、雙溪塢。 |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市 Fuyang,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
常緑鎮位於富陽市東南的丘陵山地之中,是富陽、諸暨、肖山三市交界的邊緣地區。西面和北面以野貓嶺、石板嶺、普恩嶺分別與湖源、上官、新建等鄉鎮為鄰,南面以雀嶺與諸暨市的應店街鎮為界,東北與肖山市的樓塔鎮接壤。
常緑鎮面積52平方千米,1998年底人口為16942人,鎮人民政府駐地大章村。鎮駐地分為三個行政村,有居民4000多人。全鎮以大章村為中心,嚮四個方位散落着12個行政村。由於鄰縣差別,居民分別操富陽、諸暨、肖山的語言,成為富陽語言學上一大特色。
常緑鎮歷史上稱長春,謂全境遍市竹林、四季翠緑故稱。居民絶大部分姓章,據譜載,章氏宗族始祖1149年從福建浦城遷來,至今已延續840多年。《富陽縣志》記載:康熙年間轄區為長春鄉,至光緒年間則為正南區大源八莊和大源九莊各一部分,入民國稱親賢鄉。1949年5月解放,建政時為親賢、北黃、長春、五雲四鄉,屬窈口區。1956年,五雲鄉劃歸諸暨市,其餘三鄉合併為常緑鄉,1958年建立常緑公社。
“開門見山”是常緑地形的寫照,地形以陡坡丘陵為主,西南部峰巒疊嶂,白羊尖海拔875米,是全市高峰之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河流有北溪、南溪兩條,均發源於西南部的山地、丘陵之中。北溪源頭較長,故水量較大且溪水清澈,南溪因集雨面積小、流域內人口稠密,故水量小且較混濁,兩溪在大章村的村口會合,嚮東北流入肖山市境內,是富陽市唯一一條河水不流入本市境內的外流河。
氣候具有晝夜溫差大,鼕春多雨,全年氣溫比毗鄰地區偏低的特點。
常緑鎮耕地較少,人均衹有0.23畝,可以分為水田和旱地兩種類型,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蕃薯。由於地狹人稠,糧食不能自給,要靠國傢返銷。
作為山區的常緑鎮,毛竹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用於手工造紙。解放前這裏的紙就遠銷到上海、南京、蘇州,聲譽甚高。解放後,也一直是一項最主要的經濟收入。近年來,由於造紙原料的創新、機器造紙的崛起和市場競爭的激烈,常緑的手工造紙業受到強有力的衝擊。如何重振造紙業雄風,成為擺在常緑人民面前的一大難題。
蠶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一項副業生産,村民利用低山緩坡廣植桑枝,栽桑養蠶,1994年産蠶繭近百噸。
交通不暢、缺乏資金和人才是常緑發展工業遇到的三大突出問題。因此,常緑鎮的鄉鎮企業一直處於初級階段,得不到很好發展。主要行業有五金、紡織、竹製品加工、彩印、塑料製品、造紙等,由於規模小,就業人員少,勞務輸出成為常緑鎮的一大創收舉措。逢年過節,外出打工的結隊返鄉,小鎮頓時熱鬧起來。
有狀元遺風的常緑鎮,民間嚮來重視教育,1956年就辦起了富陽第二中學。現有初中1所,14個教學班;小學14所,在校學生1500多人;全鎮九年製義務教育已得到普及。
常緑鎮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30名,醫院年業務額達70多萬元,居大源區各鄉鎮第一位。其中醫治骨傷科疾病在鄰近幾十裏鄉村中頗有名氣。
常緑鎮的交通運輸全靠公路,現已建有經肖山地域通往富陽、杭州的柏油路,聯結金杭綫的雀鳴嶺公路也已打通,但由於是山區公路,需翻山越嶺,路況差,距城市遠,交通仍不夠通暢、便捷。
山青水秀的常緑鎮,風景這邊獨好,比較著名的有位於大章村西10千米處的石梯。據《富陽地名志》記載“石臺四面皆峭壁,如石削成,有石徑自下而上,遠望如天梯,故又名石梯”。由於地勢高,夏天非常涼爽,三伏天,當地居民晚上睡覺仍需蓋夾被。若加以開發,是理想的避暑度假勝地。曾有上海芙企業擬在這裏建療養院。竜門壇是常緑的又一處佳景,這裏麯徑通幽,兩旁翠竹掩映,舉目見怪石嶙峋,盡頭處有一巨崖橫擋去路,上有瀑布飛瀉下來,高數十丈,似一片潔白的窗簾懸挂,煞是好看。沿旁斜出的小路,拾級而上,忽然變得空曠起來,使人一下子想起“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來。再步行約十五分鐘,就到了竜門壇頂,這裏建有鎮林場,山上樹木栽種有序,似在列隊歡迎遠方的來客。蓁風景不下十餘處,有一石刺天的石柱,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白石嶺勝景等等。但目前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山川靈秀的常緑鎮,歷史上曾幾度輝煌。
宋代,章允文(常緑章氏始祖、狀元之子)時任杭州通判,元代,章楊,庫治河(黃河)有功,官至河南布政使;清代,章欽文,因為官清廉,欽命河南省巡撫。蔣忠烈士,常緑鎮木塢村人,曾任浙東抗暴遊擊副司令員,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積極組織群衆開展武裝鬥爭,使反動派膽戰心驚。1948年在與敵遭遇戰中犧牲,富陽市人民政府在常緑大門山麓建烈士墓,供後人憑吊。
清代前期時,常緑曾昌盛一時,章村建有規模宏大、名揚百裏的宗祠,還有“飲旌純孝”匾額的牌坊及文昌閣等。當時街衢如織,商店鱗次櫛比,乃方圓幾十公裏地的聚會集市重鎮。解放初,這裏是富陽最早建立鄉民主政權和組織互助組的地方,是窈口區的區委所在地。 |
|
- : Changlu Town
|
|
常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