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積】1438平方千米
【人口】38萬(2002年)
【代碼】510725
【郵編】622150
【駐地】文昌鎮
【區劃】2004年轄11個鎮、21個鄉
梓潼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邊緣丘陵嚮低山過渡地帶,位於綿陽市東部,國道108綫斜穿境內,寶成鐵路擦境而過。其中非農業人口3.2萬人。有回、蒙、滿、布依、羌、瑤等12個少數民族,共500多人。縣內鄉村村村通公路、通電、全縣開通程控電話。
梓潼縣農業發達。全縣土地資源豐富,耕地、林地、草皮共占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占全市第一位。生豬、蠶繭、棉花、紅麻均係梓潼拳頭産品,糧食作物有7科9屬20餘種,盛産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豆類,全縣人平産糧510公斤。梓潼不僅是國傢級雜交水稻製種縣,而且是省蠶桑基地縣、水禽發展重點縣、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産棉重點縣,還是綿陽市臍橙生産基地縣。梓潼臍橙香、脆、甜、大,品位極佳,鳳桔質優味濃,己載入《中國藥典》。
利用豐富的農副産品資源,大力發展加工工業。近年來,梓潼工業發展很快,梓潼酥餅、千佛特麯、片粉、湯元粉等産品在省內外享有盛名,其中梓潼水磨精製湯元粉獲中商部優質産品,飲池牌千佛麯酒係列産品,獲莫斯科國際金奬。
梓潼的風光名勝較多。有文昌帝君發祥地七麯山大廟,全國少有的純古柏林“翠雲廊”古蜀道國傢級森林公園、司馬長卿石室、臥竜唐代石刻等衆多的人文及自然景觀,是蜀道風景旅遊綫上的重要景區。 |
|
郵編:622150 代碼:510725 區號:0816
拼音:Zǐ Tóng Xiàn 英譯:Zitong County
梓潼縣位於四川省中北部。總面積1438平方千米。總人口38萬人(2006年),以漢族為多,有少數回族。全縣轄11個鎮、21個鄉:文昌鎮、長卿鎮、許州鎮、黎雅鎮、白雲鎮、臥竜鎮、觀義鎮、瑪瑙鎮、石牛鎮、自強鎮、仁和鎮、東石鄉、三泉鄉、宏仁鄉、小埡鄉、演武鄉、仙峰鄉、雙板鄉、豢竜鄉、雙峰鄉、交泰鄉、金竜場鄉、石臺鄉、仙鵝鄉、馬鳴鄉、馬迎鄉、二洞鄉、建興鄉、寶石鄉、定遠鄉、大新鄉、文興鄉。縣政府駐文昌鎮,距綿陽市區42千米。
境內以丘陵為主。潼江河、金天河等河流於境內呈葉脈狀分佈。年降水量937.3毫米,年均氣溫16.5℃。地下資源有天然氣、石油、????鹵等。108國道與302省道交叉斜貫縣境。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七麯山大廟、唐臥竜山千佛崖石刻、漢李業闕,有七麯山國傢級森林公園。 |
|
梓潼
以“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顆耀眼明珠。全縣景點衆多,尤以七麯山為勝。七麯山大廟相傳為晉人張亞子的祀廟。歷經一千餘載,今存樓閣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築之精華。景區古柏蒼翠,遮天蔽日,一派蕭然之意。七麯山大廟的“應夢仙臺”,相傳是唐明皇得夢之所。此外,臥竜山千佛岩、漢闕上亭驛劍泉、司馬長卿石室等處均為難得一見的古跡。
梓潼縣位於綿陽市東北方,位於東經104°57'16”至105°27 '35”,北緯31°25'27”至31°51'43”之間。縣境東西寬約35公裏,南北長約52.5公裏,國道108綫斜穿境內,寶成雙軌鐵路、成廣高速公路擦境而過。全縣幅員面積1442.3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32331公頃,耕地占幅員面積30%,森林面積4218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8.48%,丘陵和低山占全縣幅員面積的95.3%。縣境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264天,降水902.4毫米。
梓潼縣農業發達。全縣土地資源豐富,耕地、林地、草皮共占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占全市第一位。生豬、蠶繭、棉花、紅麻均係梓潼拳頭産品,糧食作物有7科9屬20餘種,盛産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豆類,全縣人平産糧510公斤。梓潼不僅是國傢級雜交水稻製種縣,而且是省蠶桑基地縣、水禽發展重點縣、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産棉重點縣,還是綿陽市臍橙生産基地縣。梓潼臍橙香、脆、甜、大,品位極佳,鳳桔質優味濃,己載入《中國藥典》。
利用豐富的農付産品資源,大力發展加工工業。近年來,梓潼工業發展很快,梓潼酥餅、千佛特麯、片粉、湯元粉等産品在省內外享有盛名,其中梓潼水磨精製湯元粉獲中商部優質産品,飲池牌千佛麯酒係列産品,獲莫斯科國際金奬。
梓潼的風光名勝較多。有文昌帝君發祥地七麯山大廟,全國少有的純古柏林“翠雲廊”古蜀道國傢級森林公園、司馬長卿石室、臥竜唐代石刻等衆多的人文及自然景觀,是蜀道風景旅遊綫上的重要景區。
距縣城以西13公裏的臥竜山,相傳為三國時諸葛武侯屯兵之處。山上的千佛岩為唐代摩崖造像,雕刻玲瓏、規模宏大,為古代石刻藝術之明珠。迄今保存完好者有3窟40餘龕,1000多尊佛像,大者高約2米,小者不足3公分。北壁一龕高約2米,釋迦牟尼端坐正中蓮臺,神態自然,肅穆中微帶笑意;兩側侍立的文殊菩薩,造型生動,顧盼含情;金剛力十怒目怒睜,肘肌隆起,威猛非常。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專程來此,攝下了珍貴的唐摩崖造像珍寶,以讓世人共賞。
梓潼是革命老根據地,紅四方面軍曾經戰鬥過的遺址、紀念地衆多,今天梓潼已成為人們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場所。 |
|
梓潼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邊緣丘陵嚮低山過渡地帶,位於位於綿陽市東北方,縣境東西寬約35公裏,南北長約52.5公裏。全縣幅員面積1442.3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32331公頃,耕地占幅員面積30%,森林面積4218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8.48%,丘陵和低山占全縣幅員面積的95.3%。
長卿山
長卿山原名“神山”、“蠶婆山”,位於縣城西25裏許。海拔670米,山勢纖細玉長,宛若秀眉,層林冠蓋,儼若畫屏。
七麯山
七麯山位於梓潼以北10公裏處,為蜀道入川後的最後一道險峰。山間種有古柏4萬餘株,綿延數裏,蜀中罕見,七麯山大廟建於山頂,藏於森森古柏之中。七麯山為劍門山餘脈,其地質構造屬於川北古中凹陷低緩構造區,主要以白堊係下段,七麯寺組為主,其次是白竜組,岩層為砂岩、而岩互層,頁岩較沙岩厚。
景區沿山脊成帶狀分佈,帶寬約800~3500米,帶長約16000米,呈南北走嚮,景區所屬範圍為盆中深丘地貌,海拔500~892米,相對高差約400米,坡大、長而較緩,坡度一般在25~35°,山坡上分佈有很多級小臺地,山脊秀峻,間有闊緩臺地,分佈了景區三分之二的森林資源。
全縣土地資源豐富,耕地、林地、草皮共占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占全市第一位。生豬、蠶繭、棉花、紅麻均係梓潼拳頭産品,糧食作物有7科9屬20餘種,盛産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豆類,全縣人平産糧510公斤。梓潼不僅是國傢級雜交水稻製種縣,而且是省蠶桑基地縣、水禽發展重點縣、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産棉重點縣,還是綿陽市臍橙生産基地縣。梓潼臍橙香、脆、甜、大,品位極佳,鳳桔質優味濃,己載入《中國藥典》。 |
|
梓潼之名,源於夏商。《廣博物志》捲四十載,梓潼原名尼陳山, 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陳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夏禹欲造獨木舟,知尼陳山有梓木,徑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樹不伏,化為童子,禹責而伐之,先民以梓樹為童子所化,故改尼陳山為梓潼山,因蛇水繞山,以水為表,故名梓潼,蛇水(今潼江)亦因此而名梓潼水。
梓潼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即有人類活動。梓潼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取“東依梓林、西枕潼水”之意。春秋戰國時期,梓潼為古蜀國領地。秦惠王派司馬錯滅了巴、蜀二國後,梓潼就成為蜀都的領地。公元前285年設置梓潼縣,屬廣漢郡,因此,梓潼成為縣治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自秦漢以來,梓潼便被認為“千裏天府,此為屏障”、“梓潼失、成都危”,故歷代視梓潼為重鎮,為兵傢所必爭。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三國紛爭,梓潼在軍事上的地位顯得更加重要,劉備定蜀後設置梓潼郡,其轄區相當於現在一個專區。其後郡,縣更迭,轄區也有所調整,歸屬也幾經變更,但梓潼作為一個縣治所在地一直尚襲至今。
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置蜀郡, 分其地為三十一縣,梓潼始置縣。梓潼縣城置今文昌鎮,位於縣境中部潼江東岸,北枕七麯,南跨雙峰,西衛長卿。縣城中心海拔475.6米。梓潼縣古城原址在今城之西北2公裏的連枝壩。《華陽國志》載:東漢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梓潼縣治從原址南四裏(2公裏)於梓潼壩今址置縣治,漸次成城,歷代為梓潼郡、縣治所,距今已有近1900年的歷史,城址基本未變。
1997年,梓潼縣面積1438.6平方千米,人口38.2萬,轄11鎮16鄉:文昌鎮、長卿鎮、許州鎮、黎雅鎮、白雲鎮、臥竜鎮、觀義鎮、瑪瑙鎮、石牛鎮、自強鎮、仁和鎮、小埡鄉、演武鄉、仙峰鄉、雙板鄉、雙峰鄉、交泰鄉、金竜場鄉、石臺鄉、仙鵝鄉、馬鳴鄉、馬迎鄉、建興鄉、寶石鄉、定遠鄉、大新鄉、文興鄉等等。
2000年,梓潼縣轄11個鎮、2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62712人,其中: 文昌鎮 55763 長卿鎮 15195 許州鎮 24636 黎雅鎮 15998 白雲鎮 9490 臥竜鎮 12449 觀義鎮 11160 瑪瑙鎮 9553 石牛鎮 18436 自強鎮 5913 仁和鎮 10682 東石鄉 7660 三泉鄉 5805 宏仁鄉 8474 小埡鄉 5757 演武鄉 5698 仙峰鄉 8811 雙板鄉 12337 豢竜鄉 6252 雙峰鄉 7234 交泰鄉 6293 金竜場鄉 12541 石臺鄉 9934 仙鵝鄉 9450 馬鳴鄉 11540 馬迎鄉 6118 二洞鄉 4403 建興鄉 5672 寶石鄉 9480 定遠鄉 8810 大新鄉 11121 文興鄉 10047
2004年,梓潼縣轄11個鎮(文昌、許州、長卿、黎雅、白雲、臥竜、觀義、瑪瑙、石牛、自強、仁和)、21個鄉(小埡、演武、仙峰、雙板、文興、石臺、馬鳴、建興、雙峰、仙鵝、二洞、豢竜、寶石、定遠、大新、東石、三泉、宏仁、馬迎、交泰、金竜場)。 |
|
洞經音樂
洞經音樂是談演道教《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的音樂。在文昌祭祀中,它以音樂藝術的形式宣揚文昌經誥的宗旨,是梓潼宗祀文昌帝君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活動。洞經音樂出現在大型祭祀活動當中,這也是古代“歌舞事鬼神”的傳統習俗,這種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形成了制度,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註意詩人屈原在他所著的《九歌》中,如《東方皇一》、《雲中君》等篇都生動的反映了當時楚國祭祀活動中以歌舞請神、頌神的內容,以後的歷朝歷代,無論是官祭還是民祭,用音樂(包括打擊樂)祭神都趨於規模化,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由於宗教音樂的滲入,更豐富了祭祀音樂的內容,明確了祭祀音樂的等級,提高了緝私音樂的水平,不難看出,緝私音樂是我國古老的民族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梓潼陽戲
在四川劍門蜀道梓潼縣七麯山上,有一座巍峨宏偉的大廟,廟內供着一位帝王打扮的神像梓潼(文昌)帝君。傳說梓潼帝君,係天上文麯星下凡,專管人間功名利祿。故歷來為文人學士、仕官儒生頂禮膜拜,亦是他們祈求功名的聖地。由於人們認定這是梓潼帝君的故鄉,是文昌信仰的發源地,於是縣城取名梓潼,亦藉梓潼名望,顯赫傳揚。而在這梓潼神話傳頌的地方,長期流傳着一種酬神還願、驅邪納吉的民間儺戲——梓潼陽戲。
“梓潼陽戲”始於清乾嘉年間,甚至更早些時間已在梓潼一帶流傳,至今約有三百多年歷史。
梓潼陽戲奉“四聖”(川主、土主、藥王、文昌)為戲神,並有一整套祭祀儀式和演出劇目,運用於善男信女求神許願,還願祈吉的民俗活動之中。
梓潼陽戲的劇目相傳有三十二天戲、三十二地戲。根據手抄本“戲門斷願啓白”所記,三十二天戲是:出掃棚前、出小鬼、出土地、出走馬、出春牛、出結事郎、出和事老者、出陳牢、出猿猴、出屏鳳小姐、出僧道、出梅花、三聖起馬、出化主、出鳳冠柳青、出關韓二將、出二郎、出三伯公婆、出楊泗將軍、出大伯二伯等。
至於地戲劇本依據上述手抄本中載有:上太白察善、上功曹、上祖師、上白鶴童兒、上靈官鎮壇、上點盤土地、上統兵元帥、出鐘馗、魯班造船、二郎掃蕩等。
依其內容排列,則是:太白金星查得某地還願祈神,於是稟報天帝。天帝即派真武祖師糾願,派靈官、土地查願、鐘馗去驅鬼,最後由二郎神率領判官、土地去除妖驅邪。將全部疫鬼裝進神船,逐出門戶,掃蕩殆盡。
“梓潼提陽戲”的表演頗有特點。它以提綫木偶為主導,伴以面具和塗面表演角色,而所有表演又溶於法事儀式之中。梓潼陽戲的音樂唱腔以“神歌腔”為主,唱腔由法師引誦,道童和腔並幫腔,鑼鼓節拍伴奏。表演地戲時,還采用了川劇、燈戲聲腔。
梓潼陽戲表演,有一個特殊的方式,即戲劇演出過程中,直接與願主作神人交流。如王靈官在臺上問:“還願弟子,當年你為何許願?”願主稟告:“為傢宅不清。”王問:“今日如何酬願?”願主答:“獻上花戲一臺,渾豬一頭,竜雞一隻,香燭備齊。”王靈官即賜言:“一了百了,一繳百繳,一斷百斷,水上脫刀,永無欠願。願你老者百年長壽,少者鬆柏長壽。”願主叩頭謝恩,退下舞臺。《鐘馗斬鬼》中,鐘馗捉到兩個鬧事小鬼,拉到願主面前。問願主:“你可認得此二鬼,”願主上前答話:“不認得。”鐘曰:“此二鬼在你屋前屋後,鬥雞弄犬,擾得你不得安寧。現在捉住,何以報答?”願主:“錢財酒席報答。”鐘曰:“好,我把此二鬼斬於陰山背後。從此你傢門清泰,人吉平安。”願主:“謝神恩!”答話完,自動退下。在《二郎掃蕩》一折中,二郎神登壇作法,願傢立即引導二郎神逐房逐室,驅逐不詳。最後,二郎把所有“邪惡”掃進船中,並率領願主衆人,在樂隊伴送下,將船押至村外河邊,當天焚燒。意為疫鬼已除,地方平安昌盛。至此,戲劇演出全部結束。梓潼陽戲這種將驅儺法事、戲劇故事、驅邪民俗緊密結合一起的演劇形式,是對古代方相氏率百隸逐室驅疫驅儺活動的繼承與發展。 |
|
農 業
梓潼縣資源衆多、特産豐富,歷來就有“五穀皆宜之鄉、林蠶豐茂之裏”的美稱。全縣有栽培作物83種,栽培果樹23種,飼養禽畜53種,養魚44種。全縣擁有水利資源總量為10.38億立方米。地下礦藏已探明有石油、天燃氣、煤等地下資源。
梓潼縣共有耕地52.28萬畝,人均1.4畝,同全國人均人平持平,比全省人均耕地多0.5畝。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物産豐富。生豬、蠶繭、棉花、紅麻均係梓潼拳頭産品,農産品以水稻、玉米、油料、棉花等為主。糧食作物有7科9屬20餘種,盛産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豆類,全縣人平産糧510公斤。梓潼不僅是國傢級雜交水稻製種縣,而且是省蠶桑基地縣、水禽發展重點縣、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産棉重點縣,還是綿陽市臍橙生産基地縣。梓潼臍橙香、脆、甜、大,品位極佳,鳳桔質優味濃,己載入《中國藥典》。
全縣林業用地4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2%,活立木總蓄積量達到80萬立方米。
梓潼縣的畜牧業以人工養殖豬、牛、羊、雞、鴨等畜禽為主。
工 業
改革開放以來,梓潼縣的社會經濟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全縣有15個工業門類,1000多個産品,有80多個産品榮獲國傢、部、省、市優質産品稱號。食品、輕紡、化工已成為梓潼經濟的三大支柱。
利用豐富的農副産品資源,大力發展加工工業。近年來,梓潼工業發展很快,梓潼酥餅、千佛特麯、片粉、湯元粉等産品在省內外享有盛名,其中梓潼水磨精製湯元粉獲中商部優質産品,飲池牌千佛麯酒係列産品,獲莫斯科國際金奬。生豬、蠶繭、棉花、紅麻均係梓潼拳頭産品,縣內鄉村村村通公路、通電、全縣開通程控電話。 |
|
梓潼縣位於綿陽市東北方,位於東經104°57'16”至105°27 '35”,北緯31°25'27”至31°51'43”之間。
Zitong Xian
510725
622150
縣人民政府駐文昌鎮
2004年,梓潼縣轄11個鎮(文昌、許州、長卿、黎雅、白雲、臥竜、觀義、瑪瑙、石牛、自強、仁和)、21個鄉(小埡、演武、仙峰、雙板、文興、石臺、馬鳴、建興、雙峰、仙鵝、二洞、豢竜、寶石、定遠、大新、東石、三泉、宏仁、馬迎、交泰、金竜場)。 |
|
七麯山
七麯山位於梓潼縣城北,古稱“尼陳山”。地理坐標北緯1°41′51″,東經105°11′34″,主峰海拔861.5m。天寶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經此山時,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細雨霏微七麯旋,郎當有聲哀玉環”的詩句,從此“七麯”之名便名揚天下,更是被道教譽為“天下第九座名山”。
七麯山風景區位於劍門蜀道風景名勝旅遊區之南端,金牛古蜀道縱貫南北,整個旅遊區沿山脊成帶狀分佈,占地面積29.3平方公裏。旅遊區距省會成都150公裏,與科技城綿陽相距僅45公裏,交通便利快捷。
七麯山風景區以文昌文化發祥地和全國最大的純古柏林享譽海內外,有以古蜀道、古皇柏、古建築、古文化為主體的人文景觀50多處,文化底藴極為深厚。七麯山大廟是海內外文昌宮觀之祖庭,在一千多年的造神運動中,張亞子由人到神被歷代皇朝追封至“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說。七麯山大廟現存元、明、清古建築23處,被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它既像人間王府,又似天上宮闕,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源於文昌祖庭的洞經音樂因談演“文昌大洞仙經”而得名,隨着文昌帝君的聲名遠播,它走出廟堂,根植民間,不斷吸收各地各民族的音樂營養,發展成為一種古老的民俗音樂,聆聽這一韻味高雅的“鈞天妙樂”,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頤養人的身心,洞經音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全人類寶貴文化遺産”。占地400餘畝的全國最大的純古柏林擁有古柏2萬餘株,最老的“壽星”皇柏有2100歲,最年輕的“壽星”潘傢柏也已200歲高齡。如今,新植柏林成片與古柏林區相連,形成了一條10多公裏的“緑色長廊”,完整的古柏生態遺存受到了國傢的重視,1994年新老柏林區被林業部批準為“七麯山國傢森林公園”加以重點保護,2004年又被省林業廳列為“四川省翠雲廊古柏自然保護區”。據美國林業科學家測定,一公頃柏樹一晝夜分泌的揮發性殺菌素是松樹的6倍,能産生大量的負氧離子,人在呼吸淨化過的空氣後,能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因此,七麯山風景區無疑又是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為了讓具有獨特、唯一價值的文化旅遊資源展示出它迷人的魅力,近年來七麯山風景區先後投資近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區功能,強化宣傳營銷。隨着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不斷提高,前來觀光朝聖的遊客絡繹不絶,2005年共接待中外遊客51.6萬人次,其中臺灣、日本等地海外遊客3.01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達2750萬元。
七麯山風景區優美獨特的景觀不僅吸引了許多遊客的眼球,也受到了影視界的青睞,已有《西遊記》等32部影視片在此取景。同時,良好的服務風範也贏得了省文明委的認可,2004年被授予全省首批“省級文明風景旅遊區”的殊榮。
2007年6月26日,“全國首批旅遊文化示範地發佈及中國文化旅遊推廣大會”在北京召開。首批30個“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地”單位代表與旅遊專傢、新聞媒體、中外旅行商彙聚一堂,共同探討我國旅遊文化産業發展大計,推廣優秀文化旅遊品牌。七麯山風景區有幸被列為首批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地,楊學傑先生作為示範地單位代表在會上作了發言,並播放了七麯山風景區的宣傳片。最後,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王石先生為七麯山風景區授牌並合影留念。
七麯山大廟
七麯山大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梓潼城北10公裏的川陝公路邊,是全國文昌帝君的發祥地,故又稱帝鄉。
大廟最初叫“亞子祠”,是為紀念晉代張亞子的。張亞子究竟是什麽人?說法不一。有的說他侍母緻孝,仕晉戰死;有的說他為民行醫,深受愛戴;也有的則把他說成是神仙一類人物。建祠以後,自唐至元,纍封至“梓潼宏仁開化文昌帝君”。小小的祠宇也擴建成了一座大廟,有宮殿樓閣23處。這些建築或建於元朝,或為明清遺物。
步入大廟正門,便是明代替為“西蜀名樓”的百尺樓。樓高3層共100尺。此樓當時據說堪與荊楚名樓嶽陽樓和黃鶴樓媲美,後毀於火,今樓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建於山頂的天尊殿,更是宏偉壯觀,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大廟裏有10尊明代鐵質鑄像,最大的文昌帝君像高達4.7米,重30噸;8尊陪侍像高6尺,各重萬斤。這些造像體態勻稱,工藝精湛,為川中所少見。表現了我國古代高超的鑄造技術和造型水平。
大廟中原有張獻忠像,緑袍金面,甚為威武,清時給綿州知州安洪德所毀,今又重塑。據說張獻忠領兵入川至七麯山,見廟內奉把的是文昌帝君張亞子,就說:“你姓張,咱也姓張,就與你聯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廟改為太廟。“大”“太”相通,以後就叫大廟了。
大廟外古柏森森,翠浪如雲。這就是飲譽海內外的古蜀道翠雲廊。它始於秦漢,完備於明清。雖歷盡千古滄桑,仍枝繁葉茂。它們的姿態奇異:有的主幹挺拔,鐵骨嶙峋,其剛直不阿的品格儼若泰山,所以人們叫它“泰山柏”;有的盤根錯節,同根並幹,形同連理,於是人們叫它“夫妻柏”;有一棵巨柏,膊幹傾斜,形成既可躲雨,又可遮風的樹腔。傳說劉禪亡國後,被俘去洛陽途中曾在樹身下躲過雨,故人們稱此樹為太子柏,又稱阿鬥柏。最為珍奇的是應夢仙臺側那株晉柏,周身無皮、無枝、無葉,卻老當益壯,相傳為張亞子所植。
聞名遐邇的翠雲廊古柏是怎麽來的呢?傳說三國時,張飛率兵過此,因天熱酷暑難當,遂下令兵士植樹遮蔭。據說奇跡出現了,居然“上午植樹,下午成蔭”。當地百姓稱為“張飛柏”。到了明代,劍州知州發動百姓在古驛道上遍植柏樹數十萬株,給後人造就了這條翠雲廊,翠雲廊上的古柏,是活着的歷史文物,是稀世的自然奇觀。 |
|
- n.: Zitong County
|
|
梓潼 |
|
|
|
梓潼縣醫院 | 梓潼縣中醫院 | 梓潼縣文昌二小 | 梓潼縣人民醫院 | 梓潼縣絲綢總廠 | 梓潼縣中醫醫院 | 梓潼縣????政管理所 | 梓潼縣紅十字醫院 | 梓潼縣衛生防疫站 | 梓潼縣生産瘳養所 | 梓潼縣婦幼保健院 | 梓潼縣棉麻總公司 | 綿陽市梓潼縣七麯山大酒店 | 梓潼縣第二人民醫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