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四川 >绵阳 > 
目录
·No. 1·概况 Santai County·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历史沿革·风土人情
·经济概况·行政区划·基础设施
·三台名人·旅游观光·潼川镇
·三台县著名网站:·英文解释·近义词
·相关词·包含词·更多结果...
No. 1
  【面积】2661平方千米
  【人口】145万(2002年)
  【代码】510722
  【邮编】621100
  【驻地】潼川镇
  【区划】2004年辖41个镇、22个乡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属川中丘陵地区。非农业人口14万人。县内有汉、回、藏、羌、满等11个民族,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0.03%,全县耕地面积128.6万亩。
  
  县内涪、凯、妻、梓四江以及40多条大小江河纵横交错,大中型水利设施有鲁班水库、团结水库、红旗堰等,水能资源丰富,还有砂金、食盐、膨润土、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三台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种类多,产品量大,加工资源丰富,先后被列为四川省和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柑桔、麻类、油橄榄、麦冬等的生产基地县,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分别排名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县之列.
  
  县内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己形成以茧丝绸、电力、机械、轻化工、建筑建材、食品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己超过农业产量。
概况 Santai County
  邮编:621100 代码:510722 区号:0816
  拼音:Sān Tái Xiàn 英译:Santai County
  
    三台县位于四川省中北部。总面积2661平方千米。总人口146万人(2006年)。全县辖41个镇、22个乡:北坝镇、潼川镇、东塔镇、百顷镇、塔山镇、柳池镇、龙树镇、石安镇、富顺镇、三元镇、秋林镇、永新镇、新德镇、新生镇、鲁班镇、景福镇、紫河镇、安居镇、观桥镇、郪江镇、中新镇、古井镇、万安镇、西平镇、八洞镇、凯河镇、乐安镇、建平镇、前锋镇、建设镇、光辉镇、中太镇、金石镇、新鲁镇、黎曙镇、刘营镇、灵兴镇、芦溪镇、立新镇、花园镇、永明镇、高堰乡、忠孝乡、双胜乡、金鼓乡、断石乡、玉林乡、乐加乡、曙光乡、建中乡、宝泉乡、广利乡、协和乡、双乐乡、菊河乡、幸福乡、下新乡、进都乡、上新乡、老马乡、里程乡、争胜乡、云同乡。县政府驻潼川镇,距绵阳市区54千米。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属四川盆地盆中丘陵区。县境全属涪江水系,以涪江一级支流凯江为主干,呈叶脉状分布,有大型水库鲁班水库、团结水库。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882.2毫米,年均气温16.7℃。 101、205两条省道公路在此交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郪江崖墓群为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建于南宋的道教胜地云台观是四川第二大道观,鲁班湖、云台观、王城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基本概况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台。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北纬30°至32°之间,东经104°至105°。东与盐亭、梓潼交界,南与射洪、蓬溪县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游仙、涪城区相连,距绵阳市中区57公里,距成都市153公里,。境域南北长 81.1 公里,东西宽 56.2 公里,状若艾叶,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147 万,为四川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人口密度553人/平方公里,有汉、回、藏、羌、彝、满、白 、土、维吾尔、蒙古、苗等11个民族。境内沿江平川、浅丘绵延、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三台在历史上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1992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亦是旅游胜地。县南的郪江流域为古郪国所在地;金钟山汉墓群为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云台观有清帝敕赐,乃四川第二大道观 ;县城保留有两道古城楼和千余米城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鲁班水库、团结水库;融古典建筑和现代园林于一体的牛头山杜甫草堂、风景秀丽、素有“小西湖”之称的“翠湖”;有省级凤凰山森林公园和东山公园、蟠龙山大佛宝刹、灵峰寺古刹,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历为州、郡、府、路、治所,唐宋时就与成都齐名,被誉为“西南大都”既是交通“襟喉之地”,又是商品集散地及经济文化中心,现在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三台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文化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首批市级文明卫生达表现,是四川省“足球之乡”。
  三台县资源丰富,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粮食、蚕茧、油料、生猪、水果、水产、药材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名列全省前茅,瘦肉型猪、麦冬、蚕茧、油橄榄、棉花皆为全国商品生产基地。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膨润土、盐井、石灰石、沙金、石英石、石油、天然气等,极具规模开采价值。
  三台县工业体系完备。现已形成以电力、茧丝绸、五金机械、轻化工、食品加工为骨干的门类众多的工业生产格局,有30多万种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正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主体。
  三台城市功能完备,商贸繁荣,名胜古迹众多。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城区常住人口逾10余万;各类商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已形成开放式新型流通体系;一系列古迹文物、旅游景点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品位,食、宿、行、游、购、玩的一条龙旅游服务到位,这里已成为都市人娱乐、休憩的后花园。 三台城是省级卫生县城,这里街道宽阔,市容整洁,高楼林立,夜景流光溢彩,分外迷人。三台人民热情好客,朴实勤劳。三台交通发达,近几年建成绵三、三射一级公路,三中、三盐二级公路,县城有通往五十多个镇乡的柏油公路,三台紧靠绵阳、德阳、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省道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镇享有路四通八达。信息通道已开通国际程控电话、图文传真、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与计算机局域网。水、电、气供给充裕。省级四川三台工业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区已具规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各类服务日趋都市化。投资软、硬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投资开发前景。成绵高速公路的贯通,绵阳南郊机场、铁路口岸的启用,更为三台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宋咸平四年(1001年)朝廷把四川设为川峡四路,其中之一就是梓州路[三台]. 梓州是四川与成都齐名的川北重镇,八世纪的梓州,作为四川的第二大城市,城郭雄伟,交通发达,在川北重要交通要道的涪江凯江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这里有川北最大的码头。在这些码头上,曾旅居这里近两年的大诗人杜甫多次送往迎来,吟诗作赋。且看:“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奉送崔都水翁下峡》)反映了交通枢纽梓州段涪江的繁忙;而梓州城美丽的夜色从“夜深露气轻,江月满江城。”(《玩月呈汉中王》)中可见一斑;梓州城的布局“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望牛头山亭子》)何等的规范。从这些诗句中,一幅中世纪恬静美丽的都市图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作为当时省一级行政机构---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城的规模很大,城墙很高,城楼更高大,在杜甫留下的诗中,还有很多登梓州城楼的诗篇,如《九日登梓州城》,《春日梓州登楼二首》,《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等等,这些诗歌和其它登高诗歌一样,除了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外,更多的是对梓州山河的无尽赞美。可以想见几百年前这里是如何的繁华,时过境迁,现在的成都已是我国西南最大的都市,而我们却只能从这样的残破门楼中去寻觅和回味它当时的盛景了。
自然地理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海拔高度307米至672米。北临中国科技城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成都130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属川中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
  地质地貌
  三台县地处四川盆地中西北部,大地构造分区为扬子准台之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川中褶皱带旋扭构造。境内地质构造简单,全部由褶皱构造组成。土地承载能力在2.5—2.8kg/cm之间,无地质断层。
  根据土壤内部水、热、气、肥与作物生长的协调程度,三台可划分为五个地貌类型区:东部高丘中窄谷区、中部中丘中宽谷区、西部底丘宽谷区、沿江陡壁宽谷台地区。其中沿江平坝河谷区,分布于涪江、凯江、梓江、郪江两岸,包括现代河漫滩在内的Ⅰ、Ⅱ级阶地,呈宽窄不一的条带状冲积坝。试验示范区属于径流缓慢,径流系数0.22,排水容易,年冲刷土壤量120683.6吨,流失氮、磷、钾养分10.59吨/年,土壤沙至中壤,土壤母质来源广,成分复杂,光、热、水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
  凤凰山
  凤凰山森林公园占地约520亩,地势呈北高南低、东北一西南走向,最高海拔455.7米,最低海拔378.8米、高差76.9米。园中林木参天,枝叶交错,绿波荡漾。绿化覆盖率95.7%,森林郁闭度0.9,森林植被有50科80种,可谓良木嘉树,郁郁葱葱。山间小溪、石下清泉、流水潺潺。道路纵横,蜿蜒通幽,翠羽穿梭,百鸟争鸣。整个山林绿方霭霭,瑞气蔚然,恰似一只展翅巨凤。于凤顶俯瞰梓州胜景、气象万千:凯涪江浩荡东去,千幢楼星罗棋布,使人心旷神怡。
  三台县资源丰富,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粮食、蚕茧、油料、生猪、水果、水产、药材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名列全省前茅,瘦肉型猪、麦冬、蚕茧、油橄榄、棉花皆为全国商品生产基地。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膨润土、盐井、石灰石、沙金、石英石、石油、天然气等,极具规模开采价值。
历史沿革
  三台县以县西三台山得名。其山突起三级,状若层台,以之名山。
  三台历史悠久。三台古为郪县、涪城县地,以县西三台山得名。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有郪县,南朝萧梁时置涪城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涪城县并入郪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县入潼川州直辖,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三台县,迄今共历2198年。
  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以县西三台山得名而一直沿用至今。
  1997年,三台县面积2660.6平方千米,人口143万,辖38?镇15?乡:潼川镇、郪江镇、中新镇、塔山镇、石安镇、富顺镇、三元镇、秋林镇、安居镇、观桥镇、新生镇、景福镇、古井镇、万安镇、西平镇、乐安镇、金石镇、芦溪镇、中太镇、刘营镇、建设镇、龙树镇、鲁班镇、紫河镇、建平镇、新鲁镇、立新镇、灵兴镇、八洞镇、凯河镇、花园镇、东塔镇、光辉镇、百顷镇、柳池镇、前锋镇、永明镇、永新镇、新德镇、乐加乡、幸福乡、黎曙乡、老马乡、建中乡、断石乡、下新乡、争胜乡、双胜乡、金鼓乡、双乐乡、里程乡、忠孝乡、菊河乡。县政府驻潼川镇。
    2000年,三台县辖41个镇、2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95841人,其中: 北坝镇 34638 潼川镇 109779 东塔镇 21494 百顷镇 16147 塔山镇 31692 柳池镇 9251 龙树镇 19552 石安镇 23366 富顺镇 23446 三元镇 22382 秋林镇 19474 永新镇 10676 新德镇 19282 新生镇 35226 鲁班镇 33912 景福镇 46445 紫河镇 17595 安居镇 11431 观桥镇 46713 郭江镇 11311 中新镇 22031 古井镇 39789 万安镇 8545 西平镇 49739 八洞镇 23586 凯河镇 18463 乐安镇 39121 建平镇 27456 前锋镇 10948 建设镇 12849 光辉镇 15049 中太镇 27751 金石镇 36624 新鲁镇 31318 黎曙镇 11445 刘营镇 43991 灵兴镇 16709 芦溪镇 53988 立新镇 28208 花园镇 25987 永明镇 25486 高堰乡 9922 忠孝乡 9841 双胜乡 11272 金鼓乡 11398 断石乡 11666 玉林乡 12167 乐加乡 14904 曙光乡 10859 建中乡 26228 宝泉乡 9752 广利乡 10472 协和乡 12313 双乐乡 12214 菊河乡 12469 幸福乡 15268 下新乡 10520 进都乡 6420 上新乡 12841 老马乡 13278 里程乡 10036 争胜乡 9214 云同乡 9892 
  
    2004年,三台县辖41个镇(潼川、芦溪、景福、富顺、刘营、西平、安居、塔山、乐安、金石、观桥、新生、古井、中太、中新、石安、秋林、建设、三元、万安、妻阝江、龙树、鲁班、紫河、建平、新鲁、立新、灵兴、八洞、凯河、花园、东塔、光辉、百顷、前锋、柳池、永明、新德、北坝、永新、黎曙)、22个乡(乐加、幸福、老马、金鼓、里程、菊河、建中、断石、下新、争胜、双胜、双乐、忠孝、高堰、进都、宝泉、曙光、云同、上新、广利、协和、玉林)。
风土人情
  民居为木质和砖瓦混合结构的房屋。偏爱、崇尚白色,有“爱得俏,一身孝”(即白色服装)之说。男子头戴七至九尺白头巾,穿白色对襟上衣,白色长裤、白布袜。妇女用织锦或绣花巾包头,白色上衣,外套兰色或黑色无领小褂,下着兰色裤。妇女挽发鬃戴花帕,插银首饰,穿绣花鞋。白族历来实行一夫一妻制,建国前是包办婚姻,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有"指腹为婚"的。有同姓不婚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移风易俗为自由恋爱结婚了。无子的可以招郎上门,其长子随母姓,次子随父姓,叫“归宗”。丧葬比较简朴,实行土葬。其节日也有和汉族同样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最隆重的节日。一个是“祭祖节”,又叫冬至节。每年逢“冬至”,各村寨男女老幼,穿盛装,聚会洞堂,杀猪宰羊敬祭本主,举行赛歌,跳仗鼓舞,异常热闹。另一个是“赶会”。各地会期不一,从一到十月均有,也都是着民族盛装,举行祭祖、唱歌、跳舞等大型活动,还进行农副产品的交换、商业活动。人数达数千。白族主要信奉本主教和佛教。“本主”所指内容有祖先神、自然神和英雄神等多重含义。白族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和手工艺品,白族的音乐、旋律优美,曲调动听,感情十分丰富。其手工艺品十分精美别致,木质雕刻著名,在房屋大门、庙宇、桥梁、楼阁等处,雕龙刻风,显示出精美手工艺技术。妇女的挑花、绣花图案变化无穷,有丰富的想像力。
  习 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婚 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食 俗
   汉族聚居地三餐习惯为早饭喝粥,中午米饭,晚饭面条。端午节食包子(绵阳和遂宁部分县市特有习俗)
  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手沙江、安宁河、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为疙瘩饭。午餐以粑粑做为主食,备有酒菜。在所有粑粑中,以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据说荞面粑粑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功效,并可以久存不变质。贵州女宁荞酥已成为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
  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主要是作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两种,另一种名吃“多拉巴”的菜也是民间最常见的菜肴。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彝族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常菜;白水煮乳猪,云南彝族传统佳肴,用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用豌豆面制成。
  节 庆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
  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节期5—6天,节日里要杀猪、羊,富裕者要杀牛,届时要盛装宴饮,访亲问友,并互赠礼品。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补年节: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经济概况
  农 业
   三台县历来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棉花、花生、油菜籽等。民间饲养猪、牛、羊、鸡、鸭、兔。栽桑养蚕,从事土纺、土织,成为民间农户的主要家庭副业。200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6868万元,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4元,粮食总产量达到74583.6万公斤,棉花总产量达1267.6万公斤,花生总产量1288.5万公斤,油菜籽总产量5235.7万公斤。党和政府重视林业生产的发展,领导群众积极植树造林。1998年全县实现了“全面绿化”,长防林工程竣工达标,绿化率达到99.3%,森林覆盖率达到33.9%。由于农业、林业的发展,促进畜牧业和水产业的发展。农副土特名优产品主要有涪城坝的麦冬、建设巫家沟大蒜、永新镇崭山米枣、富顺金光的“东山板栗”、菊河土烟、萋江“大红袍”红桔、芦溪早熟“团圆果”柚桃等,各地正加速发展。先后被列为四川省和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柑桔、麻类、油橄榄、麦冬等的生产基地县,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分别排名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县之列。
  三台有耕地面积124.5万亩,林地119.68万亩,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二型水库98座,可养鱼总水面7万多亩,宜于发展粮食和棉花、油料、桑、麻、糖料、水果、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麦冬之乡,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列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灌溉水、土壤符合DB51/3361-2003标准。年产小麦15.67万吨,大麦2万吨、花生和油菜籽9.47万吨、玉米17万吨、红薯11万吨、棉花1.26万吨、水果5.82万吨、水产品1.1万吨、麦冬6000吨、蚕茧420万公斤、原竹20万吨,年出栏生猪186万头、家禽2180万只,胡萝卜、番茄、辣椒、大蒜、榨菜、土豆等蔬菜品种繁多,种植面积较大,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种养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和产量。这些农副产品,为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优质、稳定的原材料。
  2007年12月8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命名三台县为“中国米枣之乡”。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6年第73号公告,批准三台县“涪城麦冬”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工业
  三台县域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剑南”牌水泵、“峨眉”牌扳手、“潼川”豆豉、凯河面粉厂“魔芋挂面”、酿造厂的“香辣酱”、“万寿大曲酒”、“新渡大曲酒”等7个企业产品获国家部优产品,“潼川”牌大曲酒、“梓州板鸭”、“紫糯米酒”在全国“七五”科技星火成果博览会获金奖。西平、城郊丝绸厂的西蜀牌真丝系列和电力纺、七彩被面曾获曼谷博览会金奖,生丝出口日本、西欧、东南亚。形成了电力、茧丝绸、五金机械、轻化工、食品为骨干,门类众多的工业生产格局,有30多种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工业产值2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比达6:4。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工业产值己超过农业产量。 三台现已初步形成了纺织丝绸、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和产业集群纵向和横向延伸配套空间很大。台虎钳、扳手、车圈、水泵、黄磷、棉纱、丝绸、生活用纸、水晶电子等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远销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行政区划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北纬 30 度至 32 度之间,东经 104 至 105 度。东与盐亭、梓潼交界,南与射洪、蓬溪县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游仙、涪城区相连。
  Santai Xian
  身份证号码前六位:510722
  邮政编码:621100
  县人民政府驻潼川镇
  2004年,三台县辖41个镇(潼川、北坝、芦溪、景福、富顺、刘营、西平、安居、塔山、乐安、金石、观桥、新生、古井、中太、中新、石安、秋林、建设、三元、万安、妻阝江、龙树、鲁班、紫河、建平、新鲁、立新、灵兴、八洞、凯河、花园、东塔、光辉、百顷、前锋、柳池、永明、新德、永新、黎曙)、22个乡(乐加、幸福、老马、金鼓、里程、菊河、建中、断石、下新、争胜、双胜、双乐、忠孝、高堰、进都、宝泉、曙光、云同、上新、广利、协和、玉林)。
基础设施
  三台是川西北交通枢纽,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通车的三(台)大(英)路、三(台)绵(阳)路、三(台)射(洪)路、三(台)中(江)路、三(台)盐(亭)路均为一、二级公路,并与成(都)绵(阳)、绵(阳)广(元)高速公路相连,绵(阳)重(庆)高速公路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并从县城通过,镇乡公路四通八达。
  三台历为川西北物资中药集散地,武昌馆、凤凰山、西门、北门大型批发市场和各镇乡集市,形成了开放式新型物流体系。梓州国际酒店,三台大酒店等众多星级酒店遍布县城,正在兴建的滨江半岛假日酒店将是全县档次最高,设施最全,服务最优的大酒店。
  县城新老街道宽敞整洁,空气质量优良,城市绿化率达27%,人居环境优越。
三台名人
  三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历史上北宋的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三兄弟,世称潼川三苏,一状元两进士。唐代大诗人李颀、陈子昂、李珣均出生于三台。至于外籍客居三台的文学家、诗人,更为壮观,如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杨炯、卢照邻,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张九龄、韦应物、岑参、卢纶、韩愈、刘禹锡、贾岛、苏轼、文同、杨万里、李调元、张问陶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诗文墨迹,供后人品赏。近代医中圣手萧龙友,他的中药医术冠绝天下,被同仁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丝绸巨子陈开沚是四川最早实行了农、工、商结合的实业家。如今的三台名人更是多不胜数:诗人野川、李长空、布衣、谢云,作家戴岱、张庆;著名的音乐家罗中镕(代表作《山那边哟好地方》,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邓禹平(《阿里山的姑娘》的填词者),龚隆昆(南京部队政治部前线歌舞团著名指挥家),许可经(中国音乐高等教育先驱者,四川音乐教育开拓者、奠基者,四川音乐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始人),音乐家邱平邦 、江传照,年轻音乐家李杰慧(系文化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轻音乐学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钢琴学会会员、绵阳市音乐学科带头人。曾多次被中央文化部邀请参加全国少儿歌曲创作笔会和采风活动,其作品《小天使的梦》等二十余首荣获全国大奖并受到傅庚辰、龚耀年、伍嘉冀、张卓娅、顾春雨等我国著名作曲家的一致好评。代表作有歌曲《小天使的梦》、《上牛头寺》([唐]杜甫 诗)、《背水的小姑娘》等,传略入选人民出版社《中国音乐家辞典》);著名书法家罗子平、周真诚、唐超,画家龙荣华、李德祥、赵德贤,还有摄影家袁成松等等一大批文化艺人,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国防部长梁光烈等军政大员体现出我梓州人杰地灵,铁骨铮铮......这些使三台成为一座文化底蕴厚实的魅力之城。
旅游观光
  三台历史悠久,古称梓州,历为州、府、路治所。县城在唐宋时与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三台自古就是蜀中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昔日六景,闻名遐迩,今日名胜,独具特色。工部草堂、东林晚钟、奎阁迎辉、三台滴翠、琴泉余韵、蟠龙大佛、典雅灵峰享誉巴蜀。先秦时期的古.郪国遗址和.郪江汉墓、灵兴崖墓神秘而悠远,四川第二大道教胜地云台观虽历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而今,雄伟壮丽的鲁班湖主坝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湖面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被称为“小西湖”的团结水库,波平如镜,千娇百媚,淡妆浓抹总相宜。经过多年的着力打造,形成了“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唐宋文化”、“乡村旅游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五大品牌优势,神秘的古妻阝国、仙境云台观、生态鲁班湖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此一游,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潼川镇
  潼川镇左带涪水,右挟凯江,西部依山,东南临江,北枕平坝,省道绵(阳)重(庆)公路和成(都)巴(中)公路交汇于城西,居水陆交通要冲。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素有“蜀川巨镇、剑南名都”、“梓于西南为大都”之称,四川历史上的许多军事活动,均发生在梓州或于梓州城密切相关,故有“益州(成都)门户”和“果阆(南充、阆中)襟喉”之誉。
  潼川镇始建时间为公元424—452年,为南朝宋文帝时期。在唐开成四年(839年)、北宋元丰年间、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对城进行了开凿、培修,使其规模初具;明天顺成化(1457—1487年)年间、嘉靖九年(1530年),扩大了城址,修筑了城墙、城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对城址再次进行培修,使得潼川东门至西门二里而强,南门至北门三里而强。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城门有两座,即东门(凤山)、南门(印台),据考,南城门属明代修造。
  潼川街道为棋盘布局,以东、南、西、北街为主街,连接四大城门,其他街巷按东西、南北两向平行排列。由于唐宋时梓州为蚕丝织造中心,与长安、汴梁等大都会商贾往来频繁,街巷两旁成片的民居院落受北方建筑营造法式影响较多,四合院、三合院、木架庭院式住宅的一正两厢,形成多进院和几个多进院落并列住宅,以及四水归堂、一颗印式住宅等。院落大小适中,天井内外连通,冬天日可入室,屋外有场地活动。这些民居建筑,多集中在下南街、方家街、老西街、东外街、皂角城街等,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工艺精湛。在这些古街巷中,有学街的谭家祠、王家祠,老西街的陈家祠,方家街的曾家祠,陡坡子的谢氏祠,清真巷的清真寺,学街的明代文庙大成殿,都保存完好,旧貌依然。
三台县著名网站:
  三台政务网
  三台政务网网址:http://santai.my.gov.cn
  三台音乐网
  三台音乐网为绵阳市唯一的县级音乐网站。网址:http://styyw.2000y.net
  三台新闻网
  三台新闻网网址:http://www.santainews.com
  三台网
  三台网网址:http://www.stw.com.cn
  梓州钢琴艺术中心
  梓州钢琴艺术中心网址: http://zzpac.2000y.net
英文解释
  1. n.:  Santai County
近义词
三台
相关词
连云港赣榆县徐州市四川省行政区划地理乡镇北京
画家人物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盐业公司盐政稽查所中国绵阳音乐家
名人行政村
包含词
三台县中医院三台县人民医院三台县芦溪中学
三台县西平中学三台县第一中学三台县万安中学
三台县骨科医院三台县精神病院三台县盐政稽查所
三台县妇幼保健院三台县卫生防疫站三台县翠湖丝绸厂
三台县教育研究会三台县芦桥丝绸厂四川省三台县第二棉纺织厂
绵阳市三台县梓州丝绸厂四川省三台县城郊丝绸总厂四川省三台县三元丝绸厂
三台县校梓洲丝绸厂四川省三台县凤阁丝绸厂四川省三台县苏河丝绸厂
四川省三台县观桥丝绸厂三台县民政福利工艺美术厂三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台县第二棉纺织厂三台县梓州宾馆综合服务部三台县中医骨科医院
三台县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三台县蚕种场劳动服务经营部丝绸服装公司三台县棉麻总公司西平棉花加工厂
三台县棉麻总公司观桥棉花加工厂三台县棉麻总公司芦溪棉花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