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郵編:637300 代碼:511321 區號:0817
拼音:Nán Bù Xiàn 英譯:Nanbu County
南部縣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南充市西北部。總面積2305平方千米。總人口126萬人(2006年)。全縣轄31個鎮、47個鄉:南隆鎮、河東鎮、老鴉鎮、永定鎮、碑院鎮、謝河鎮、盤竜鎮、鐵佛塘鎮、石河鎮、王傢鎮、富利鎮、楠木鎮、長坪鎮、東壩鎮、河壩鎮、定水鎮、大王鎮、黃金鎮、流馬鎮、建興鎮、三官鎮、伏虎鎮、雙佛鎮、花罐鎮、大橋鎮、大河鎮、萬年鎮、升鐘鎮、升水鎮、大坪鎮、神壩鎮、碾盤鄉、火峰鄉、群竜鄉、高雲鄉、大富鄉、光華鄉、碧竜鄉、董家乡、三清鄉、中心鄉、五靈鄉、平橋鄉、梅家乡、竜廟鄉、馬王鄉、大埝鄉、窯場鄉、太華鄉、興盛鄉、鳳臺鄉、寒坡鄉、水音鄉、肖家乡、義豐鄉、竜鳳鄉、四竜鄉、碾埡鄉、千秋鄉、玉鎮鄉、小元鄉、柳驛鄉、石泉鄉、雄獅鄉、宏觀鄉、永慶鄉、永紅鄉、柳樹鄉、保城鄉、雙峰鄉、皂角鄉、丘埡鄉、光中鄉、鐵鞭鄉、太霞鄉、店埡鄉、桐坪鄉、西河鄉。縣政府駐南隆鎮金葫路8號,距南充市63千米。
地處四川盆地北緣,以低山深丘為主。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76毫米,年均氣溫17℃。嘉陵江、西河、寶馬河等河流呈脈絡分佈,有升鐘水庫。212國道和成(都)南(江)公路貫穿縣境。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碑院大佛,係摩崖造像,立身石佛17.5米。 |
|
南部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遊,面積2235平方公裏,人口125萬(2005年), 郵編637300, 固話區號0817。 轄84個鄉鎮(辦事處),是南充市最大的縣。置縣1500餘年,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西漢嚴君平、蜀漢張飛、唐代畫聖吳道子、詩聖杜甫、書法大傢顔真卿等在南部皆留有足跡;北宋宰相陳氏兄弟三狀元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傳為佳話;還先後出過驍將張巍、成都王譙縱、工部尚書李先復、宰相陳省華、大學士蒲宗孟等歷史名人。這裏曾是川陝革命老區,留有一代元勳徐嚮前、李先念的奮戰足跡.震驚西南的升鐘起義爆發於此。南部擅區位之便,得江河之利,國道212綫、省道南渠路、唐巴路縱橫全境,規劃中的蘭渝鐵路途經縣城,嘉陵江及其一級支流西河縣內流程278公裏,縣城距建設中的閬中市機場11公裏,水陸空交通十分便捷,是川中、川北地區西進成都,北上廣元,南下重慶,東達巴中的要道樞紐。南部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鹵、砂金、石英砂儲量大,品位高,極具開採價值;水能藴藏量28萬千瓦,現有裝機容量11萬千瓦,年發電量5億度;境內植被衆多,各類林木364種,森林覆蓋率達38%。 |
|
南部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期境內就已有人墾植。其上古屬梁洲地,春秋戰國時期屬巴國,後秦滅衛國,置巴郡。西漢初(公元前205年)置充國縣,南朝宋元嘉八年(公元433年)改為南國縣,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因地處巴郡(閬中)以南而得名南部縣,後經多次分合更復,至明太祖洪武13年(1380年)復置南部縣至今。
1997年,南部縣面積3211.4平方千米,人口127萬,轄32鎮41鄉:南隆鎮、建興鎮、盤竜鎮、定水鎮、王傢鎮、謝河鎮、鐵佛塘鎮、石河鎮、東壩鎮、楠木鎮、伏虎鎮、大坪鎮、升鐘鎮、河壩鎮、長坪鎮、黃金鎮、大橋鎮、流馬鎮、大河鎮、萬年鎮、花罐鎮、雙佛鎮、升水鎮、神壩鎮、河東鎮、度門鎮、大王鎮、三官鎮、永定鎮、碑院鎮、老鴉鎮、富利鎮、群竜鄉、西河鄉、碾盤鄉、中心鄉、三清鄉、五靈鄉、柴井鄉、碧竜鄉、大富鄉、光華鄉、平橋鄉、窯場鄉、大堰鄉、馬王鄉、竜廟鄉、梅家乡、興盛鄉、太華鄉、寒坡鄉、肖家乡、四竜鄉、碾埡鄉、竜鳳鄉、千秋鄉、玉鎮鄉、小元鄉、柳驛鄉、石泉鄉、宏觀鄉、雄獅鄉、永紅鄉、柳樹鄉、保城鄉、雙峰鄉、皂角鄉、丘埡鄉、光中鄉、鐵鞭鄉、太霞鄉、店埡鄉、桐坪鄉。縣政府駐南隆鎮。
2000年,南部縣轄32個鎮、 48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186897人,其中: 南隆鎮 142722 河東鎮 10941 老鴉鎮 20022 永定鎮 17588 碑院鎮 17102 謝河鎮 11609 盤竜鎮 23261 鐵佛塘鎮 12467 石河鎮 16930 度門鎮 20474 王傢鎮 18716 富利鎮 11644 楠木鎮 25102 長坪鎮 10915 東壩鎮 21736 河壩鎮 17941 定水鎮 25978 大王鎮 10986 黃金鎮 14005 流馬鎮 14161 建興鎮 23420 三官鎮 16286 伏虎鎮 21440 雙佛鎮 13235 花罐鎮 11371 大橋鎮 15185 大河鎮 15919 萬年鎮 10672 升鐘鎮 16442 升水鎮 8583 大坪鎮 12062 神壩鎮 10524 碾盤鄉 11111 火峰鄉 14645 群竜鄉 15344 高雲鄉 11265 大富鄉 17957 光華鄉 8258 碧竜鄉 13825 董家乡 7122 柴井鄉 20072 三清鄉 13127 中心鄉 13891 五靈鄉 16489 平橋鄉 12041 梅家乡 13532 竜廟鄉 10175 馬王鄉 11901 大埝鄉 8606 窯場鄉 12018 太華鄉 8431 興盛鄉 12858 鳳臺鄉 6303 寒坡鄉 15547 水音鄉 5831 肖家乡 10554 義豐鄉 10870 竜風鄉 10526 四竜鄉 12539 碾埡鄉 11926 千秋鄉 8116 玉鎮鄉 8465 小元鄉 13944 柳驛鄉 12869 石泉鄉 15748 雄獅鄉 10183 宏觀鄉 15778 永慶鄉 8756 永紅鄉 16787 柳樹鄉 11612 保城鄉 10862 雙峰鄉 10567 皂角鄉 7977 丘埡鄉 10968 光中鄉 9755 鐵鞭鄉 7424 太霞鄉 6505 店埡鄉 9043 桐坪鄉 10729 西河鄉 4606
2004年9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0號)同意將南部縣柴井鄉和度門鎮劃歸儀隴縣管轄。
2004年9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28號)同意南部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南隆鎮文廟街8號遷至該鎮金葫路8號。
2004年底,南部縣轄31個鎮(南隆、建興、盤竜、定水、王傢、謝河、老鴉、石河、東壩、楠木、伏虎、大坪、升鐘、河壩、富利、長坪、黃金、大橋、流馬、大河、萬年、花罐、雙佛、升水、神壩、河東、大王、三官、永定、碑院、鐵佛塘)、47個鄉(三清、四竜、群竜、竜廟、梅傢、平橋、寒坡、竜鳳、小元、柳驛、永紅、皂角、光中、太霞、大富、碧竜、石泉、雄獅、太華、碾盤、肖傢、玉鎮、千秋、光華、窯場、馬王、大埝、五靈、中心、興盛、碾埡、宏觀、保城、柳樹、雙峰、西河、鐵鞭、桐坪、店埡、丘埡、高雲、董傢、火峰、鳳臺、水音、義豐、永慶)。
2005年,南部縣轄31個鎮、47個鄉:南隆鎮、河東鎮、老鴉鎮、永定鎮、碑院鎮、謝河鎮、盤竜鎮、鐵佛塘鎮、石河鎮、王傢鎮、富利鎮、楠木鎮、長坪鎮、東壩鎮、河壩鎮、定水鎮、大王鎮、黃金鎮、流馬鎮、建興鎮、三官鎮、伏虎鎮、雙佛鎮、花罐鎮、大橋鎮、大河鎮、萬年鎮、升鐘鎮、升水鎮、大坪鎮、神壩鎮、碾盤鄉、火峰鄉、群竜鄉、高雲鄉、大富鄉、光華鄉、碧竜鄉、董家乡、三清鄉、中心鄉、五靈鄉、平橋鄉、梅家乡、竜廟鄉、馬王鄉、大埝鄉、窯場鄉、太華鄉、興盛鄉、鳳臺鄉、寒坡鄉、水音鄉、肖家乡、義豐鄉、竜鳳鄉、四竜鄉、碾埡鄉、千秋鄉、玉鎮鄉、小元鄉、柳驛鄉、石泉鄉、雄獅鄉、宏觀鄉、永慶鄉、永紅鄉、柳樹鄉、保城鄉、雙峰鄉、皂角鄉、丘埡鄉、光中鄉、鐵鞭鄉、太霞鄉、店埡鄉、桐坪鄉、西河鄉。 |
|
四川省南部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遊。地跨北緯31°04′—31°40′,東經105°27′—106°24′。縣境東鄰儀隴縣、蓬安縣,西連????亭縣、梓潼縣,南界順慶區、西充縣,北達劍閣縣、閬中。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西分佈着大巴山餘脈和劍門山餘脈。地貌多以低山丘陵為主,海拔298—826米。主要河流嘉陵江由正北嚮東南貫穿境內,流長78公裏;其支流西河由西北流嚮東南,流長202公裏。 |
|
全縣幅員面積2235平方公裏,東西相距89.7公裏,南北相距59.5公裏。其中縣城面積10餘平方公裏,有耕地60118公頃,其中水田19523公頃、旱地40595公頃。 |
|
南部縣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上把它分為上六區和下六區兩個部分。上六區為升鐘、大坪、大橋、伏虎、建興、定水(後從其劃出黃金區),下六區為南隆、河東、盤竜、楠木、王傢、東壩。南隆鎮是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它下設西城、東城、南城、北城、棗兒、金星等6個辦事處和16個居民委員會。全縣共84個鄉鎮(辦事處),1千多個村,8千多個社。
目前(2009年)上六區為升鐘、大坪、大橋、伏虎、建興、定水,下六區為南隆、河東、盤竜、楠木、王傢、東壩
南隆鎮 東城辦 南城辦 西城辦 北城辦 金星辦 棗兒辦 河東鎮 火烽鄉 老鴉鎮 謝河鎮 碾盤鄉
楠木鎮 永定鎮 碑院鎮 中心鄉 長坪鎮 三清鄉 五靈鄉
盤竜鎮 石河鎮 鐵佛塘鎮 群竜鄉 平橋鄉
東壩鎮 窯場鄉 大堰鄉 馬王鄉 河壩鎮 竜廟鄉 梅家乡
王傢鎮 大富鄉 富利鎮 碧竜鄉 光華鄉
定水鎮 興盛鄉 大王鎮 太華鄉 黃金鎮 寒坡鄉 肖家乡
建興鎮 三官鎮 四竜鄉 碾埡鄉 流馬鎮 大河鎮 大橋鎮 石泉鄉 永慶鄉 宏觀鄉 萬年鎮 雄獅鄉
伏虎鎮 千秋鄉 玉鎮鄉 雙佛鎮 花罐鎮 柳驛鄉 小元鄉
升鐘鎮 永紅鄉 柳樹鄉 保城鄉 雙峰鄉 升水鎮 皂角鄉 鐵鞭鄉 大坪鎮 丘埡鄉 太霞鄉 西河鄉 店埡鄉 桐坪鄉 光中鄉 |
|
南部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但舊時代,由於戰爭頻繁,早期史志無人口統計,自明朝始有記載,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全縣有15448人,明末清初境內幾乎荒無人煙,康熙年間(1662-1722年),遂有湖廣填四川,境內人口劇增,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增至614889人。民國時期,人口逐年增長,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全縣人口為753519人。2005年,全縣人口為12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6.69萬人,非農業人口18.44萬人,其中男65.77萬人、女59.36萬人,男性比女性為110:100。 |
|
南部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由於秦嶺、大巴山脈形成天然屏障,北方冷空氣不易入境,所以境內鼕無嚴寒,氣候溫和,季風顯著,雨量充沛;雖日照偏少,但四季分明。一般特徵是:春早,回暖不穩,少雨,常有春旱;夏熱,雨水集中,分佈不均,常是旱澇交替,旱多於澇;秋短,降溫快,綿雨顯著;鼕幹,少雨,氣候較溫。縣內四季起止時間大致為:春季3月1日至5月20日81天,夏季5月21日至9月15日共118天,秋季9月16日至11月25日共71天,鼕季11月26日至2月28日共95天。由於各地位置和地形不同,四季起止時間也有差異,境內西北與東南相距較遠,季節一般相差10-15天. |
|
南部縣水利資源豐富。有西南最大的人工湖、庫容13.39億立方米的升鐘水庫。南部境內河流屬嘉陵江水係。嘉陵江經蒼溪、閬中流入南部縣老鴉鎮,納麯水;中經火峰鄉、南隆鎮納清水河、狀元溪,經河東鎮納安溪,經瀘溪場納瀘溪,經柴井鄉納大回溪、小回溪,過報本寺入儀隴縣新鎮至環山鄉復入南部境,在王傢鎮納西河後流入蓬安縣。境內流長78公裏,落差33米,平均流量774立方米/秒,水力理論藴藏量256334.7千瓦。全縣水電裝機2.78萬千瓦,到1996年止,嘉陵江境內幹流及其支流,水電裝機共12處27臺,裝機總容量為19260千瓦。南部水力開發潛力巨大。1997年,在縣城嘉陵江紅岩子古渡口,已修建紅岩子電站,裝機9萬千瓦。嘉陵江一級支流西河,古稱西水。西河一源出自劍閣縣五指山南麓,一源出自江油縣皇堂埡,二源在江油鄧傢壩合流,流經劍閣入南部境。南部境內流長202公裏,中經西河、太霞、鐵鞭、保城、雙峰、升水等鄉鎮,在升水鎮碑埡廟處建起攔河大壩,是為西南最大水庫---升鐘水庫。西河加上沿途所納溪流,幾乎流經南部各鄉鎮,其升鐘水庫和盤竜電站給南部人民的水電之利,善莫大焉,可以說西河是南部人民的母親河。 南部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水電局采用徑流模數法求得全縣地下水儲量為6266.06萬立方米。南部全縣有井萬餘口,每口出水量一般為10-60立方米/晝夜,水質為軟水-微硬水,水溫10-27攝氏度,無色,無臭,無味,適宜工業、農業和人畜飲用。其出水量大,水質較好的名泉有老鴉鎮碾埡村二組的一口井,井深18米,出水量1200立方米/晝夜;縣城南門橋大井,水量豐富,終年不竭,曾是城內居民主要飲用井水,今猶竪碑保護。 |
|
南部物産豐富,糧食作物主産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油料主産油菜,經濟作物主産棉花。解放前,由於反動統治者的剝削壓迫,加之南部地處丘陵,土地瘦薄,生産條件差,耕作粗放, 所以産量極低。那時主要農作物年均單産水稻150公斤左右,小麥70多公斤,玉米不到100公斤,紅苕50-75公斤(五折一)油菜60來公斤,棉花僅5.5公斤。 解放後,黨和政府製定了一係列發展農業的方針政策,興修水利,推廣良種,農業生産得以飛躍發展,單産大幅度增長。現水稻畝産達549公斤,小麥216公斤,玉米262公斤,紅苕182公斤(五折一),油菜100公斤,棉花75公斤。1983年,南部縣結束了吃返銷糧的歷史,1990年被列為國傢優質棉基地縣,1996年被列為四川省商品糧基地縣。南部養殖業歷史悠久,在農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生豬是農民飼養的主要傢畜,為家庭副業收入的大宗。解放前,畜禽發展緩慢,品種老化,生豬年出欄數衹5萬多頭。解放後,國傢扶持農民發展養殖業,1987年南部被國傢列為瘦肉型豬生産基地縣,1996年出欄生豬超過100萬頭。南部盛産水果,桃、李、桔、柚,品種多樣,味道純正,尤其是在馬王鄉培育的“脆香甜柚”被評為 國優果品,更是享譽省內外。南部縣的氣候、土壤適宜發展蠶桑生産。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即有先民栽桑養蠶。1995年産繭高達500萬公斤,南部被四川省列為發展蠶桑生産的基地縣。 |
|
南部縣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遊,幅員面積2235平方公裏,人口125萬,轄84個鄉鎮(辦事處)1千多個村。全縣公路里程達6051公裏,其中通車里程達1460公裏,等級公路達到705公裏;河道運輸116公裏。全縣鄉鎮通車率達到100%。縣境東界儀隴、蓬安,南接順慶、西充,西連????亭、梓潼,北鄰劍閣、閬中。國道212綫和省道成南綫。南渠綫共178.05公裏穿越其境,縣道207.14公裏和鄉道600公裏密佈全縣,村道2300余公裏延伸到千傢萬戶,17條出境公路與相鄰縣、市、區相通;境內大河小溪縱橫交錯,嘉陵江縱貫縣城106公裏,北通川北門戶廣元,南下西南重鎮重慶,西河環繞縣內213公裏匯入嘉陵江,南部歷來被視為四川的“北道孔衢,東西要害”,是川北地區交通樞扭和物資集散地。 |
|
1路:一小--西門橋--狀元橋--金都大酒店--一環路北口--看守所--三中--蜀北市場
2路:一小--西門橋--狀元橋--金都大酒店--二中--交管所--蜀北車站---蜀北市場--三中--德仁中學--三中--德仁中學
3路:一小--南街--三元街--草市街--交警隊--蜀北車站---蜀北市場--三中--德仁中學
4路:中醫院--西門橋--車站--福利院--化工廠--五裏子
5路:濱江路--一小--金都大酒店--益民廣場--交管所--蜀北車站---蜀北市場--棉紡廠--天一園--德仁中學--大埡--金星場
7路:西門橋--52隊車站--草市街--交警隊--蜀北車站---蜀北市場--棗兒場--竜王村
8路:廣電中心--52對車站--新南花園--二橋--河東工業園區--河東鎮
專綫:城區——老鴉
各個鎮到南部的車大多都停在52對車站
在南部縣城打的 一般都是4元 |
|
經過建國後50年的發展,南部縣的城鎮建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崛起在嘉陵江畔的南部縣城,象一顆晶瑩的明珠,閃爍在川北大地。 具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南隆古鎮,自古以來都是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它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城東火峰山,城北炮臺山,像兩位忠實的哨兵,長年守衛着這座不斷壯大的城市。自北嚮東繞城而過的嘉陵江,像一位慈祥的母親,用她那長長的手臂擁抱着建築高大、街道寬敞的南部城。 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作為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縣城,更是有着鮮明獨特的現代魅力。在城市改造方面,自一九九二年以來,縣城纍计投入資金7.5億元,新建城市幹道8條、9000餘米,新建、改建一般街道20餘條、20000餘米。開發改造居民小區7個,統拆舊房24.2萬平方米,開發商品房98萬平方米,並大規模地進行了緑化美化等配套設施建設,使城市框架初具規模,城市功能日趨完善。而今,城市街道已發展到153條,城市人口已愈20萬,城市面積也已達24平方公裏。城區內高樓鱗次櫛比,街道寬闊平直,道旁緑樹成蔭,入夜華燈通明。那由五十米寬、四公裏長的蜀北大道和四十米寬的振興街、金華街、二環路所構成的縣城新區骨架,充分顯示出了南部縣城的豪邁大氣;那以金都、陵江、銀峰、藍天、白雲、天一園等為代表的大酒店所提供的全方位星級服務,則又襯托和展示出了南部縣城的現代化都市風貌;還有那寬闊的新世紀廣場,則在鬧市中為市民提供了另一片天空。同時,近兩年來,縣城還以創建文明衛生城市為主要內容,切實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並先後建成了南充市第一個省級衛生縣城和市級文明縣城。 |
|
一、主題定位
川東北地區度假旅遊和會議旅遊目的地
二、總體佈局
一個支撐中心,一個亞中心,六個節點,三個片區,三條主綫,兩條環綫
1、一個支撐中心:南部縣城南隆鎮
2、一個亞中心:升水鎮
3、六個節點:雙峰、保城、鐵鞭、碑院,大堰
4、三大片區
(1)以升鐘湖為主體的西部片區,定位為“度假和水上運動旅遊區”。
(2)以禹跡山為主體的東部片區,定名為“禹跡山風景名勝區”,範圍包括現在的禹跡山、火峰山、紅岩子、凌雲山、曉霞觀等,定位為“宗教文化觀光與休閑遊樂旅遊區”。
(3)以八爾灘為主體的南部片區,範圍包括八爾灘、觀音山石刻、馬王鄉民居大院、皮影等,定位為“生態觀光旅遊與會議度假旅遊”。
5、三條主綫
南部--大橋--升鐘;南部--東壩--大堰;南部--碑院
6、二條環綫
1)川東北小環綫:成都--綿陽--梓潼--閬中--遂寧--成都:歷史文化觀光與度假旅遊綫。
2)川東北大環綫:成都--樂至--遂寧--南充--廣安--南部--儀隆--巴中--南江--廣元--劍閣--綿陽--成都:革命老區與將帥故裏旅遊綫。 |
|
- n.: Nanbu County
|
|
南部, 南部地區, 國傢的南方 |
|
體育人物 | 教育 | 學校 | 中學 | 四川 | 鄉鎮 | 行政 | 地理 | 張國燾 | 紅四方面軍 | 李鳴珂 | 李宗昭 | ????業公司 | ????政稽查所 | 更多結果... |
|
|
行政南部縣 | 南部縣中醫院 | 南部縣大佛寺 | 南部縣第二中學 | 南部縣大坪中學 | 南部縣大橋中學 | 南部縣人民醫院 | 南部縣郵電賓館 | 南部縣五星賓館 | 南部縣????政稽查所 | 南部縣綉花童裝廠 | 南部縣白雲大酒店 | 南部縣衛生防疫站 | 南部縣婦幼保健院 | 南部縣特殊教育學校 | 四川省南部縣光華鄉小學 | 南部縣東方職業學校 | 南部縣棉麻公司海天賓館 | 四川省南部縣棉紡織廠 | 南部縣皮革服裝公司 | 四川省南部縣絲綢廠 | 南部縣第二人民醫院 | 南部縣第三人民醫院 | 南部縣鐵佛塘鎮衛生院 | 四川省南部縣亞華絲綢集團有限公司 | 四川省南部縣醫藥有限責任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