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郵編:611430 代碼:510132 區號:028
拼音:Xīn Jīn Xiàn 英譯:Xinjin County
新津縣位於四川省中部,總面積330平方千米。總人口30萬人(2006年)。全縣轄11個鎮、1個鄉:五津鎮、花橋鎮、花源鎮、金華鎮、普興鎮、興義鎮、新平鎮、方興鎮、安西鎮、永商鎮、鄧雙鎮、文井鄉。縣政府駐五津鎮,距成都市39千米。
境內以平原為主,兼有淺丘。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256毫米,年均氣溫16.6℃。屬都江堰自流灌溉區,地下水豐富,南河、金馬河(岷江)、羊馬河、西河、楊柳河在五津鎮交匯,流經金華鎮出境。成昆鐵路、108國道、成(都)樂(山)公路、德(陽)樂(山)高等級公路過境。國傢商品糧和瘦肉型豬生産基地。土特産有醬白菜、竹編、臍橙。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始建於南宋的觀音寺,寺內現存明代壁畫12幅及文殊、觀音、普賢、五百羅漢等塑像;純陽觀及配套建築黃鶴樓是省內外聞名的道教寺廟。 |
|
新津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距成都市區28公裏,距西南航空港18公裏,區位優勢明顯,古有“南方絲綢古道第一站”之譽,今有“成都南大門”之稱。全縣幅員面積330平方公裏,轄11鎮1鄉,總人口30.18萬,其中城鎮人口12萬。新津歷史悠久,自北周定名,相襲至今,已有1450年歷史,自古以來“商賈雲集、貨如輪轉,多出富商”,為川西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是四川省經濟、技術嚮西南輻射的必經之地。
新津民營經濟發達,是“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和“四川省非公有製經濟示範區”,孕育了全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希望集團,具有活躍的全民創業氛圍。全縣90%的企業是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占地方生産總值比重達到67.6%,居全省第一位,在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中位列前十強,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財政稅收的主體、農民增收的主體和就業創業的主體。
新津工業發展強勁,近年來,新津堅持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依托省級開發區——四川新津工業園區和西部對臺交流合作平臺——四川新津臺灣農民創業園,全力推進工業集中集約集群發展,工業集中發展區已聚集工業企業216戶。已落戶納愛斯、美國開利、通威水産品、天威硅業、中藍晨光等一大批重大産業化項目;形成了食品、機械、化工、光伏等優勢和特色産業。工業經濟對GDP的貢獻率連續四年超過50%,成為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力軍。
新津人居環境優美,境內五河彙聚,江河如帶,是四川省有名的魚米之鄉和特色水産大縣,以“黃辣丁”為代表的河鮮美食飲譽全國。新津自然生態資源豐富,山不高而堆緑疊翠,水不深而藴秀吐雅,竜馬寶墩古城遺址、觀音寺、純陽觀、老君山等文物古跡與自然山水相得益彰,被譽為“成都後花園”。特別是圍繞“成南門戶,水城新津”的城市定位,正加快推進“一生之城”、“亞特蘭蒂斯·黃金時代”等項目建設,以親水文化為主要形態的山水休閑生態城市已具雛形。
依托區位、資源、産業等優勢,新津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集中”為抓手,以産業發展為突破口,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重點突破、統籌推進,全縣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我縣緊緊圍繞“融入大都市、經濟再翻番、領先三圈層”奮鬥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縣、三産興縣、城建靚縣”發展戰略,創新舉措,突出重點,推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70.92億元,增長16.8%;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1.52億元,增長1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64億元,增長155.2%,全口徑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均提前4年實現翻番;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26.13億元,增長32.7%;到位市外資金41.8億元,增長94.2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0.31億元,增長4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21元,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5523元,增長13.6%。被評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全國浙商投資潛力城市,位列西部百強縣第68位、四川省縣級綜合經濟實力評比第15位,連續4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平原類區先進縣。 |
|
新津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距成都市區28公裏,距西南航空港18公裏,區位優勢明顯,古有“南方絲綢古道第一站”之譽,今有“成都南大門”之稱。境內以平原為主,間有淺丘臺地。平原在地質構造上屬成都新生代斷陷,其東南和西南的牧馬山和長秋山為淺丘與臺地,屬竜泉山褶斷束。平原占全縣總面積的76.6%,主要分佈於新津縣的東北部、北部和西北部。
地勢平坦,面積方圓。主要為河流,漫灘和階地構成地平原地貌。由76.6%的平壩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構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地區分佈在縣境中西和東部邊緣及南部部份地區,海拔高度在442—480之間,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以2.2‰坡降緩慢降低。地勢起伏不大。平原分佈於縣的東北部、北部和西北部,以金馬河為界、河西由西北嚮東南傾斜,地面平均比降為1.17‰;河東由東北嚮西南傾斜,地面平比降1.04%,平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76.6%。縣城東南為牧馬山臺地,海拔450-500,境西南為長丘山陵,海拔500-600。
新津縣境東南一脈,為牧馬山臺地,占全縣總面積的9.3%。牧馬山臺地山勢平緩,遠看像山,近看成川(準平原),海拔一般在450--500米左右。山峰有善人墳(587米)、桃子園(582米)、曾傢官山(544米)、天宮廟(548米)等,其中以善人墳最高。牧馬山臺地呈東北--西南走嚮,其表層覆蓋物為第四係中更新統冰水磧物,普興鎮以北有白堊係上灌口組棕紅色泥岩和薄層細沙岩裸露,經風化後成黃壤和紫色壤,較肥沃,適應多種農作物生長,為縣境重要農業區。
長秋山丘陵分佈在丹棱、蒲江、彭山、邛崍邊境地帶及新津西南部,呈南西——北東走嚮,由熊坡構造帶組成,長約80公裏。新津西南境內諸山是其北端,為中、低丘。海拔高度,北段在500米左右,最高峰象鼻山,高達673米。中段以南,海拔在600米,個別高峰如蒲江的佛耳岩(又名黎山埂)高達900米。長秋山起伏較大,地表層有中生代白堊係、侏羅係衝至第四係地層之上,蒲江最為顯著,新津的老君山,永商鄉一帶也有裸露。土壤屬紫色土,部分已闢為梯田和坡地。其餘為森林所覆蓋,以馬尾鬆為主,其次是青、柏樹。
長秋山占新津總面積的14.1%。在新津永商、鄧雙兩鄉境的有天社山、稠稉山、獅子山、九蓮山、象鼻山、油罐頂、朱傢山、九蓮山諸峰,以天社山、稠稉山、獅子山、九蓮山較有名。天社山指武陽鎮南諸山,包括寶資山、玉皇觀(頂)、塔子山諸峰,原直逼南河,岩峭坡陡,交通為阻,東漢末,犍為郡太守李嚴鑿天社山後,始通車道。稠稉山,今名老君山,海拔617米,高山附近諸山,以産稠稉得名。獅子山,在老君山西南,兩山對峙,一起一伏,如雙獅撲飛蛾。九蓮山,亦名平蓋山,形如九朵蓮花,環繞古剎觀音寺。
新津境內諸河屬岷江水係,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馬河、楊柳河,以及季節性自然河——竜溪河。以上諸河除季節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屬過境河道,都在新津武陽鎮東南匯合。由於新津地勢低,河道比降小,流速緩,故常出現洪災。特別是南河與金馬河洪水對新津的威脅最大。
岷江包括岷江正流——金馬河,及其分支河——羊馬河、楊柳河。
岷江古名汶江,因其發源於岷山而得名,是長江上遊最大的一條支流。正流兩源,分別發源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岷山南麓的弓杠嶺和郎架山。匯流於鬆潘縣的紅橋關後嚮南流經灌縣、新津,在樂山接納大渡河後,水量大增,至宜賓註入長江。灌縣以上稱上遊,灌縣至樂山段為中遊,樂山至宜賓段為下遊。全長735公裏,流域面積13.3萬平方公裏,落差3560米,平均坡降為4.83‰。
岷江自灌縣至新津武陽鎮段,稱外江。古名“皂江,一名皂裏江,又曰壽阝江”。(《寰宇記》)這段河道流經平原,分支較多,成一網篼狀,在新津武陽鎮東南匯合。隨着時間的推移,江流遷徙不定,幹流也因時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為岷江幹流時有“黑石大江”之稱;清末,岷江幹流又轉走羊馬河,有“羊馬之河”之稱;民國22年(1933),疊溪大水後,金馬河變成了岷江幹流。此後,金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條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1953年羊馬河口被封以後,羊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為金馬河河段,故有“金馬河渠首段”之稱。
岷江幹流及其分支流經新津的有金馬河、羊馬河、楊柳河。
新津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影響等因素,其本身氣候特徵為:鼕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多變,秋多綿雨。年平均氣溫 16.4℃,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7℃,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為25.5℃,其14時平均氣溫為28.0℃。極端最低氣溫為-4.7℃;極端最高氣溫為36.6℃。無霜期年平均為297天,年平均降雨量為987毫米。
日平均氣溫 <5℃的年平均天數為10.3天。新津縣夏季低層逆溫不明顯,氣流擴散情況良好。
新津縣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適合多種林木生産,且能速生豐産。林木品種多樣,凡宅院、寺廟、宗祠、墳園等地,習慣種植以材質珍貴的柏木、楠木、銀杏、大葉榕為主,次為果木、香樟、合歡、女貞等,"四旁"則以意楊、水杉、麻柳、榿木、千丈為最普遍。丘陵區成片林則以馬尾鬆、國外鬆、墨西哥柏、青岡為主,散生的有油桐、烏桕、板慄、核桃、各類水果等經濟樹種。其餘常見的還有杉木近百種。 |
|
新津縣的“津”,按《說文》,義釋“水渡”,即“渡口”之意。新津即新的渡口,新津縣之得名本此。
原橫跨岷江的漢安橋(索橋)為成都平原通往眉嘉平原的必經渡口,然而“漢安橋,廣一裏半,每秋夏水盛(索橋)斷絶,歲歲修理,百姓苦之”。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太守南陽李嚴乃鑿天社山,循江通車道”(《華陽國志》)以後,今五津匯流處始成為溝通成都平原與眉嘉平原的新渡口,代替了漢安橋舊渡口。
新渡口日益繁榮,逐漸成為新的集市,曰“新津市”。新津市的出現為新津建縣創造了條件。北周孝閔帝元年(557)析隆山縣北部置新津縣,縣亦因“新津市”而名“新津縣”。
新津縣古為蜀國地。
同慎靚王五年(前316)秋,秦滅蜀。“周赧王元年(前314),秦惠王封子通國為蜀侯,以陳壯為相,置巴郡,以張若為蜀國守。”(《華陽國志》)新津為秦國領地。
“(周赧王)三十年(前285),(秦昭襄王)疑蜀侯綰反,王復誅之,改蜀為郡”(《華陽國志》),新津屬蜀郡。秦滅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蜀郡是其一,新津仍屬蜀郡。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開西南夷,分巴、蜀,置犍為郡”(《華陽國志》)。新津地屬犍為郡。“元鼎二年(前115),置武陽縣,屬犍為郡”(《新津縣志》道光版,以下簡稱舊《新津縣志》),新津地屬武陽縣。“元封五年(前106),改梁州曰益州,蜀列益州之域……。太初四年(前101),益州刺史任安城武陽”(《華陽國志》),縣城在今彭山江口附近。“孝昭始元元年(前86),郡治移僰道”(《華陽國志》)。孝昭始元三年(前84),以“南夷數叛”,郡治移至武陽(舊《新津縣志》《新津鄉土志》以下簡稱《鄉土志》)。新津屬武陽未變。
建安二十一年(216),犍為郡守李嚴深感漢安橋(今彭山江口附近)“每秋夏水盛(索橋)斷絶,歲歲修理”之苦,“乃鑿天社山,循江通車道”,開闢了溝通成都平原與眉嘉平原的新渡口,代替了漢安橋的舊渡口,故皂裏江、文井江、布濮水(即蒲水,今南河)三渡合稱新津。此後新津日益繁榮,為建縣創造了條件。
東漢、三國、晉、劉宋,近五百年間,犍為郡在縮小,郡治在武陽縣未變,新津屬武陽,隸益州。
蕭齊高帝時(479—482),犍為郡治復移僰道,新津仍是武陽縣地。
蕭梁武帝大同十年(544),改犍為郡(南部)為戎州,改武陽縣為犍為縣,並在當時的犍為郡北部置江州,領犍為一縣。新津為犍為縣地,屬江州,隸於益州。(《四川郡縣志》捲三)
西魏乘梁亂,奄有蜀土,於江原郡僑置犍為郡及僰道縣(及崇慶縣江原鄉一帶),改犍為縣為隆山縣(其時西魏勢力雖已伸至四川,但衹占有蜀郡及犍為郡部分,為示領土廣袤。故於江原郡境僑置犍為郡及僰道縣)。新津在隆山縣境,仍屬江州。(《四川郡縣志》捲五)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析隆山縣北部置新津縣。縣亦因“新渡口”而名“新津縣”。縣治六門水(今鄧公場附近)。犍為郡治(僑置)亦遷泊於此。犍為郡原衹領僰道(西魏僑置於江原郡晉原縣南三十裏的僰道縣)一縣,此時領新津、僰道兩縣,隸益州總管府。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悉罷天下諸郡,以州統縣。犍為郡廢,蜀郡改為益州,治成都。新津和僰道兩縣改屬益州。大業三年(607)(一說大業二年),又廢置諸州,改州為郡。益州復蜀郡。廢僰道縣入新津(僰道雖係僑置,實領有以晉原縣南三十裏為中心及其附近二三十裏地)。新津隸蜀郡,縣治由六門水遷至皂裏江(今金馬河)東岸的壩上,即今五津鎮機場內。(《隋志》)。
唐武德元年(618),分天下為十道,道下置州、縣。四川西部為劍南道,改蜀郡為益州。新津屬益州,隸劍南道。(《舊唐書•地理志》)
唐垂拱二年(686),分益州,置蜀、彭、漢三州。新津屬蜀州(州治在今崇慶縣治地),隸劍南道。縣治由皂裏江東岸壩上移至南河北岸即今武陽鎮。(《四川郡縣志》)
唐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郡,蜀州曰唐安郡。新津屬唐安郡。至德二年(757),分劍南道為東、西川節度,改唐安郡為蜀州,新津屬蜀州,隸西川節度。(《四川郡縣志》捲七)
五代時,前蜀一切率循唐製,後蜀繼之,無所更變。新津仍屬蜀州,隸西川節度。(《四川郡縣志》捲八)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改道為路,“於蜀置西川路”(《四川郡縣志》)。新津屬蜀州,隸西川路。真宗鹹平四年(1001)四川分為益、利、梓、夔四路。新津屬蜀州,隸益州路。徽宗重和元年(1118),又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新津屬蜀州,隸成都府路。南宋紹興十年(1140),升蜀州為崇慶府,屬成都府路。新津屬崇慶府,隸成都府路。(《四川郡縣志》捲九)
元朝實行“行省製”,世祖中統元年(1260),於大都(北京)建中書省,於各地方設行中書省,以代行中樞職權。其製,大率以省統路,以路統府、統州,以府、州統縣。中統三年(1262年),立陝西、四川行中書省。至元十八年(1281)分省四川,始改宋成都府路為成都路。新津屬崇慶府,隸成都路。至元二十年(1283),降崇慶府為崇慶州,新津屬崇慶州,隸成都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特置四川行中書省,新津隸屬未變。(《四川郡縣志》捲十)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仍置四川等行中書省,廢路存府以統州、縣。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書省為承宣佈政使司。由四川布政使司領成都等府十三、直隸州六、府屬州十五、縣一百一十一,新津縣屬崇慶州,隸成都府,統於四川布政使司。
清初,仍置四川布政使司,下設府、州、縣三級,州或縣有直隸於府或省的。新津直隸於成都府。
“清康熙六年(1667),以雙流土曠人稀,並入新津。”“雍正八年(1730),復置雙流縣,新津地如故”。(舊《新津縣志》)
嘉慶七年(1802),於四川省布政使司下設五道,分統府、州(廳)、縣。新津仍直屬成都府而隸於竜綿竜茂道,至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改名川西道。(《四川郡縣志》捲十一)
中華民國(下簡稱民國)元年(1912),廢清道製,置府、州(廳)以統縣,隸於省。新津屬成都府而隸於四川省。民國2年(1913),廢府、州(廳)設置。復置道,分四川為川西等七道。
民國3年(1914),更川西等七道為西川等五道,以道領縣。新津均屬西川道。民國24年(1935),復廢道,實行省縣製。又分四川省為18個行政督察區和西康行政督察區,(簡稱“專區”),縣受專區督察而隸於省。新津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即溫江專區)督察,隸於四川省。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25日,新津解放。這時,四川分川西、川東、川南、川北四個行政區公署(簡稱“行署”),原專區未變,分隸四個行署。新津縣仍屬溫江專區,1950年5月改屬眉山專區,均隸川西行署。
1953年初,復置四川省,撤銷四個行署,省下仍設專區。1953年3月眉山專區被撤銷,從3月10日起,新津改屬溫江專區。
1960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新津縣建製,並入大邑縣(新津縣在1959年6月即與大邑縣合署辦公)。原縣治城關鎮改稱新津鎮。1962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恢復新津縣建製(1962年4月,新津已與大邑縣正式分開辦公)。新津鎮復名城關鎮(1980年已更名為武陽鎮),仍為縣治所在地。
1983年7月,實行市管縣,撤銷溫江專區建製,新津縣屬成都市轄縣。
1997年,新津縣面積331平方千米,人口28.2萬,轄5鎮2鄉。縣政府駐五津鎮。
1999年,新津縣轄10個鎮、4個鄉:五津鎮、花橋鎮、金華鎮、興義鎮、安西鎮、新平鎮、永商鎮、鄧雙鎮、普興鎮、花源鎮;興樂鄉、竜馬鄉、黃渡鄉、文井鄉。
2000年,新津縣轄11個鎮、5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91021人,其中: 五津鎮 62177 花橋鎮 28201 花源鎮 15709 金華鎮 18615 普興鎮 15235 興義鎮 15827 新平鎮 14448 方興鎮 14121 安西鎮 13927 永商鎮 18798 鄧雙鎮 21784 興樂鄉 10718 黃渡鄉 7103 文井鄉 9762 竜馬鄉 8811 萬和鄉 15785
?年,新津縣轄12個鎮、4個鄉:五津鎮、花橋鎮、金華鎮、興義鎮、安西鎮、花源鎮、新平鎮、普興鎮、永商鎮、方興鎮、鄧雙鎮、萬和鎮、興樂鄉、竜馬鄉、黃渡鄉、文井鄉。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1號)同意新津縣撤銷黃渡、興樂、竜馬、萬和4個鄉。將原黃渡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普興鎮。普興鎮政府駐普興場。將原興樂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花源鎮。花源鎮政府駐花源場。將原竜馬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新平鎮。新平鎮政府駐太平場。將原萬和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興義鎮。興義鎮政府駐興義場。
2004年,新津縣轄11個鎮(五津、花橋、金華、興義、安西、新平、永商、鄧雙、普興、花源、方興)、1個鄉(文井),12個社區委員會、186個村委會;面積33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888人/平方千米。 |
|
端陽節賽竜舟是我國南方人民的傳統習俗之一。成都雖在長江以北,但也是水鄉之地,所以賽竜舟的歷史也很久遠。直到本世紀60年代,成都的賽竜舟活動還在望江公園邊的錦江河段進行。但70年代以後,市內的河道已不適宜再舉辦竜舟競渡,因此成都新津縣的南河便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河面寬、水流平緩),把竜舟競渡辦得有聲有色。竜舟會除有竜舟競渡等傳統節目外,還增加了竜造型表演,彩船夜遊等。
“古今第一忠孝儒林”純陽觀,每逢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純陽觀的平常的會期。
這裏所說的新津縣純陽觀文化廟會,時間是每年春節正月初一到初三。新津縣純陽觀是川西名勝,每逢春節的文化廟會期間,純陽觀內外觀者如潮。有川劇壩壩戲、老年演出隊表演文藝節目、民間燈隊的傳統技藝比賽、燈謎競猜、書法美術展覽和攝影藝術展,有賣民間雜耍小玩具的、現場作糖畫的,賣民間風味小吃的等等。
出自新津縣火牛陣藝術團表演的一個民間文藝節目,脫胎於四川西部平原農村的一種民俗活動--牛兒燈。
牛兒燈是一種民間的燈舞,以農傢用的簸箕倒過來當作牛頭,用墨筆勾上水牛的嘴臉,安上篾條編的牛角和耳朵,再蒙塊黑布當作牛身。表演時,兩個大人鑽進黑布摸擬牛的種種動作,另有一至二個大人身背背簍扮作天真爛漫的牧童與牛嬉戲。牛兒燈走村串戶,到處拜年。後經文藝工作者改編為"火牛陣"。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把火牛陣投入了實踐,人們在牛尾巴上綁上熊熊燃燒的火把,以此驅使驚恐的牛群衝鋒陷陣。
“火牛陣”表演在驚天動地的川劇鑼鼓聲中開場。但見群牛時而撒歡,時而奔騰馳騁,武士衝鋒,吶喊震天,演到高潮處,“火焰”熊熊,黃煙滾滾,兵器撞擊,軍旗翻捲,使人仿佛置身古戰場。“火牛陣”一問世,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專傢和群衆的好評 |
|
新津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距成都市區28公裏,東連雙流,西接邛崍、大邑,南鄰彭山,北毗崇州。新津自北周定名,相襲至今,已有1449年歷史,為川西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全縣幅員面積330平方公裏,轄11鎮1鄉,總人口29.66萬。2004年在西部百強縣排位第65位,在全省縣級綜合經濟實力評比中排位第14位,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平原類區先進縣。
新津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搖籃。改革開放以來,新津從“四川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到“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再到“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示範區”,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是全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希望集團的誕生地。近年來,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圍繞“打造西部溫州”的目標,確立了“突出民營經濟,強化産業支撐,努力在全市第三圈層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思路,把民營經濟發展作為全縣的“一號工程”來抓,進一步加快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步伐。全縣90%的企業是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已達62.3%以上,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財政稅收的主體、農民增收的主體和就業創業的主體。
新津是重要的産業加工基地。近年來,新津圍繞“建設工業大縣”的目標,依托省級工業園區—川浙合作工業園區和市縣2+1項目——精細化工集群區,堅持實施“工業富縣”戰略,承接東部沿海及國內外産業轉移,重點發展食品、電子、機械、精細化工、包裝、皮革等産業,以工業經濟發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目前,全縣擁有全國最大的日化洗滌企業—納愛斯集團,西部最大的鋼結構生産基地—東南網架集團,西部最大的肉製品加工基地—希望食品公司,西部最大的編織袋生産基地—琪樂塑業集團,西部最大的軟磁生産基地—恆力磁材公司等一批重點工業企業;形成食品、機械、建材、化工四大支柱産業和包裝、電子、醫療器械等一批重點行業;擁有“希望”、“美好”、“東南網架”、“納愛斯”、“雕”牌和“風帆”等8個中國名牌、馳名商標和國傢免檢産品,白象、大北農、海大、新葉、新築、天府、牧馬山等七個省級名牌、著名商標,以及恆力、新築等11個産銷“單打冠軍”;工業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已連續兩年超過50%,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堅強支撐。
新津是投資興業的熱土。多年來,新津積纍了發展民營經濟和服務外來企業的豐富經驗。圍繞“爭創經濟強縣”的目標,新津依托川浙合作工業園區和精細化工集群區,堅持招大引強和扶優扶強。尤其是對投資川浙合作工業園區和精細化工集群區的企業和項目實行“三包”服務,即:引進項目領導包幹服務、辦妥手續;在建項目領導包幹協調、促進投産;稅源企業領導包幹聯繫、營造了恪守誠信、公平競爭、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推動發展,使園區成為開放、開明、公平、文明的投資樂園, 2004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為“軟環境建設示範區”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5年6月,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評為全國10個“浙商最具投資潛力城市”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城市。
新津是居傢休閑的勝地。境內五河彙聚,江河如帶,是川西平原名副其實的水産大縣,以“黃辣丁”為代表的河鮮美食飲譽全國。新津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相得益彰,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國傢級保護文物——九蓮勝景觀音寺和竜馬寶墩遺址、“天下第一忠孝儒林”純陽觀、“稠粳出雲”的老子廟、人工與天然妙合的寶山森林公園、堪稱“東方明珠”的水上運動場聞名遐邇,王勃詩曰:“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杜甫贊嘆:“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依托便捷的交通條件、河鮮與旅遊資源等優勢,新津房地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南河新城、岷江新城和河鮮美食城”三大新城建設已全面啓動,“緑色生態旅遊城市”、“成都最適合人居的假日城和休閑副中心”正逐漸成為現實,“吃在新津、住在新津、遊在新津”的旅遊品牌正在逐步響亮起來。
2005年,全縣實現GDP50.1億元,增長14.6%,其中工業增加值20.85億元,增長23%;實現財政收入4.27億元,增長36.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5億元,增長49.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4.28億元,增長79%;引進到位資金17.3億元,增長116.3%,其中市外資金11.33億元,增長111.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4億元,增長14%,新津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當前,新津正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圍繞縣委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西部溫州、建設工業大縣、爭創經濟強縣”奮鬥目標,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城鄉一體化為統攬,以項目年工作為載體,全面、深入實施“民營興縣、工業富縣、開放強縣、城鎮塑縣、農業穩縣”五大發展戰略,努力在全市第三圈層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 |
|
交 通: 新津縣位於成都平原南端,是川西南交通樞紐。距雙流國際機場18公裏,交通條件便利,有國、省市級公路7條,成樂、成雅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成昆鐵路斜貫東境。川藏、成樂、和省大件路、新蒲、新大、新崇等六條公路貫穿全境。新津縣縣城現有城市道路48條,總長42.88公裏,總面積23.71萬平方米。大件路(已擴為6車道),鄧雙通高速公路段為8車道,以及五津東路、五津西路、五津南路、五津北路、武陽東路、武陽中路、武陽西路等構成了縣城道路的主骨架道路係統。城區內已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通 訊: 提供100-1000兆寬帶網接入服務和IDD、ADSL、DDN服務,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0萬門。中國移動通訊網絡已遍布全縣。
供 水:日供水能力15萬噸,國傢標準水質,水壓達到0.16兆帕。
供 電: 有220KV變電站一座,裝機容量15KVA;35KV變電站一座,裝機容量為8000KVA;電源供應穩定性(RSS)100%。
供 氣: 日供天然氣20萬立方米。
市政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生態山水城市” 已具雛形,被列為“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近年來加大了光彩工程力度,安裝路燈共計5420盞。城區內排水排污管道長度42.5公裏,現已開始實行雨分流,污水處理廠及其廠外工程正在籌建之中。
城區緑地面積達到175.03萬平方米,緑地率21.88%,緑化覆蓋面積228.13萬平方米,緑化覆蓋率達到28.52%,公共緑地面積30.74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緑地5.87平方米。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新津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
Xinjin Xian
510132
611430
縣人民政府駐五津鎮
新津縣轄11個鎮(五津、花橋、金華、興義、安西、新平、永商、鄧雙、普興、花源、方興)、1個鄉(文井)。 |
|
- n.: Xinjin County
|
|
新津 |
|
|
|
新津縣觀音寺 | 新津縣中醫院 | 新津縣血防站 | 新津縣第一小學 | 新津縣人民醫院 | 新津縣海林賓館 | 新津縣????政管理所 | 新津縣衛生防疫站 | 新津縣婦幼保健院 | 新津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新津縣精神衛生保健院 | 新津縣衛生執法監督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