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四川 >广元 > 
目录
·概况 Qingchuan County·全县概述·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自然资源
·经济大事记·经济区位·经济开发区
·基础设施·旅游景区·“5.12”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名胜古迹·农业·科技和文化
·国家一级文物—青川战国木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薅草锣鼓·地方史志
·民族民风·宗教信仰·名贵特产
·“5.12”地震受灾情况·震不垮的青川人,震不垮的青川精神·英文解释
·近义词·相关词·包含词
·更多结果...
概况 Qingchuan County
  邮编:648100 代码:510822 区号:0839
  拼音:Qīng Chuān Xiàn 英译:Qingchuan County
  
    青川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北邻甘肃省,东北接陕西省。总面积3269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2006年)。全县辖9个镇、25个乡、2个民族乡:乔庄镇、青溪镇、房石镇、关庄镇、凉水镇、竹园镇、木鱼镇、沙州镇、姚渡镇、黄坪乡、瓦砾乡、孔溪乡、茶坝乡、大坝乡、桥楼乡、三锅乡、蒿溪回族乡、乐安寺乡、前进乡、曲河乡、马公乡、石坝乡、红光乡、苏河乡、茅坝乡、大院回族乡、楼子乡、金子山乡、马鹿乡、七佛乡、建峰乡、白家乡、板桥乡、骑马乡、观音店乡、营盘乡。县政府驻乔庄镇,距广元市57千米。
  
    境内属中、低山地带。年均温13.7℃。年降水量1027毫米。地下水源丰富,青竹江纵贯西南部,白龙江与乔庄河交汇于沙州,横贯东部。砂金、煤、矿藏丰富。宝成铁路和212国道105省道公路纵贯县境。有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县概述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处于祖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周围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武都区,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平武县,广元市利州区、朝天区、剑阁县等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
  青川县幅员面积约3216平方公里,约482万亩,总人口约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2万人。辖9镇27乡,268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19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中,汉族占97%,有藏、满、蒙、苗、壮、东乡、朝鲜、土家、回族等9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分布于全县21个乡镇,8000余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在1984年4月和1989年3月先后建立了蒿溪、大院两个回族乡,是广元市唯一的两个回族乡。
  青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青川县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汛17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时是秦陇入蜀之咽喉,为历代兵家之争,商贾必经之地。氐人曾在此建“仇池国”,历史上著名的阴平古道、景谷道、马鸣阁道,横穿县境东西,连接古丝绸之路。三国时著名的“蜀中三关”之一的白水关雄踞县城东南。1979年在县城附近发掘的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木牍,为研究封建社会初期的法律和书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青川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在此交融,孕育了丰富的文化积淀。青川有着光荣辉煌的革命文化,红军在此英勇奋战,留下的革命文物传播着无尽的文化精神食粮。青川有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西汉时于县东部始置白水县,南北朝西魏置马盘县,唐天宝元年改马盘县名清川县,明改置青川守御千户所,清顺治初裁千户所,降为青川分县,民国31年(1942年)仍置青川县。1949年12月19日解放,今属四川省广元市,县人民政府驻乔庄镇,距省会成都275公里。
  邮编:628100 行政区划代码:510822 区号:0839 拼音:Qingchuan Xian 车牌编号:川H
行政区划
  解放初,青川辖7区54乡。行政区划地图
  1951年,青川县城由青溪搬迁至乔庄。
  1952年6月24日将水磨、七里、罗家三乡划属昭化县管辖;将昭化县白水区划属青川县管辖。
  1953年2月6日将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5年11月17日撤部分乡,青川辖区为:县直属1镇3乡,6区38乡。
  1958年6月25日撤部分区,乡更名时为1镇、3区21乡;同年将昭化县凉水乡、楼子乡划属青川县管辖。
  1959年10月1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乡人民委员会统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1年7月1日调区、乡(公社)设置时辖城关、青溪、曲河、关庄、茶坝、骑马、白水7个区。
  1968年8月25日县成立革命委员会后,区公所、公社管理委员会统称革命委员会。
  1981年2月撤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区公所名称。
  1981年3月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3月15日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乡人民政府。
  1991年7月1日广元市将原广元市元坝区所辖竹园区的竹园镇、建峰、碾子、七佛、马鹿、白家、金子山1镇6乡划属青川管辖,设立青川县竹园区。
  1992年9月30日将所辖区、乡(镇)建为9个镇17个乡、11个办事处。
  1995年又将11个办事处建成为乡建制。
  2005年11月31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40号)批准,同意将青川县洞水乡划归广元市利州区管辖。同意广元市利州区撤销洞水乡建制,将原洞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洞乡,金洞乡人民政府驻地由洛阳村迁至龙洞村。
  截止现在,青川县辖9个镇、25个乡、2个民族乡、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乔庄镇、青溪镇、房石镇、关庄镇、凉水镇、竹园镇、木鱼镇、沙州镇、姚渡镇、黄坪乡、瓦砾乡、孔溪乡、茶坝乡、大坝乡、桥楼乡、三锅乡、蒿溪回族乡、乐安寺乡、前进乡、曲河乡、马公乡、石坝乡、红光乡、苏河乡、茅坝乡、大院回族乡、楼子乡、金子山乡、马鹿乡、七佛乡、建峰乡、白家乡、板桥乡、骑马乡、观音店乡、营盘乡;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史沿革
  青川夏属梁州之域,周秦时为氐羌地。西汉高帝六年(前201)于县东部始置白水县,其后各朝代相继设置过广武、平武、平兴、马盘、秦兴、方维、景谷、清川等县,并有沙州、北益州、龙州、平武郡、马盘郡、白水郡、平兴郡、建阳郡等州、郡设置。南朝宋元嘉十八(441),氐人杨难当进据白水,号称仇池国大秦王,地跨川、陕、甘,雄据一隅。及至南朝齐建元年(449),杨广香袭封“阴平郡公”授沙州刺史,又号称“阴平国”,传自杨永安而亡(589)。其间,氐杨先后都在白水(沙州)建号称国,历宋、齐、梁、陈、北周五朝。唐天宝元年(742)改马盘县名清川县,明洪武四年(1371)始置青川守御千户所,清顺治初裁千户所,降为青川分县。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青川,曾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财物的革命斗争,并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筹建赤水县苏维埃政府,红军北上后,青川为平武县第三区。1942年,复置青川县。1949年解放后,青川县隶属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剑阁专署(驻广元县)。1953年剑阁专署改名广元专署;同年撤销广元专署,青川县划归绵阳专区。1985年2月由四川绵阳专区划归四川省广元市。
  自秦至今,境内建置已阅2300多年,其治地多在乔庄、青溪、白水(今沙州)等地,交替重出,总计约67次。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62军一部奉命解放青川,并于同年12月19日建立了青川县人民政府、青川县工作委员会。
  1997年,青川县面积3269.7平方千米,人口24.8万,辖9镇28乡:乔庄镇、青溪镇、房石镇、关庄镇、凉水镇、木鱼镇、沙州镇、姚渡镇、竹园镇、大坝乡、黄坪乡、瓦砾乡、孔溪乡、桥楼乡、三锅乡、蒿溪回族乡、曲河乡、前进乡、乐安寺乡、红光乡、苏河乡、石坝乡、马公乡、大院回族乡、茅坝乡、茶坝乡、板桥乡、楼子乡、骑马乡、观音店乡、洞水乡、营盘乡、白家乡、马鹿乡、建峰乡、七佛乡、金子山乡。县政府驻乔庄镇。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53416人,其中: 乔庄镇 24777 青溪镇 14555 房石镇 7805 关庄镇 5731 凉水镇 7554 竹园镇 14097 木鱼镇 6685 沙州镇 11549 姚渡镇 6277 黄坪乡 5746 瓦砾乡 3951 孔溪乡 7376 茶坝乡 6258 大坝乡 3353 桥楼乡 7193 三锅乡 8308 蒿溪回族乡 4098 乐安寺乡 4814 前进乡 5330 曲河乡 5795 马公乡 2006 石坝乡 5119 红光乡 5602 苏河乡 5253 茅坝乡 4876 大院回族乡 6003 楼子乡 2451 金子山乡 3517 马鹿乡 9717 七佛乡 3362 建峰乡 6524 白家乡 6907 板桥乡 7246 骑马乡 8575 观音店乡 4786 洞水乡 2716 营盘乡 7504 
  
    2004年,青川县辖9个镇(乔庄、青溪、木鱼、竹园、房石、关庄、凉水、沙州、姚渡)、26 个乡(大坝、三锅、桥楼、石坝、建峰、马鹿、七佛、前进、黄坪、马公、营盘、孔溪、红光、茅坝、骑马、洞水、茶坝、板桥、瓦砾、苏河、曲河、楼子、白家、乐安寺、观音店、金子山)、2个民族乡(蒿溪回族、大院回族)。
    2005年11月31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号)批准,同意将青川县洞水乡划归广元市市中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青川县辖9个镇(乔庄、青溪、木鱼、竹园、房石、关庄、凉水、沙州、姚渡)、25个乡(大坝、三锅、桥楼、石坝、建峰、马鹿、七佛、前进、黄坪、马公、营盘、孔溪、红光、茅坝、骑马、茶坝、板桥、瓦砾、苏河、曲河、楼子、白家、乐安寺、观音店、金子山)、2个民族乡(蒿溪回族、大院回族)。
自然地理
  青川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地形略呈新月状,以中山地形为主,兼有低中山、低山、丘陵、台地、谷地、小平坝。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491米。山峦重叠、溪河密布,较大的江河有白龙江、青竹江、乔庄河。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春迟、夏短、秋凉、冬长。温、水、光在各种地形上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3.7°C ,> 10 °C积温平均为5028 °C, >19°C 积温为4247°C 气温从东至西逐渐降低。日照1292小时,日照率30%,年总辐射90.8千卡/ 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21.7mm ,80%年份的降水量在900 mm 左右,南多北少。年无霜期243天,空气湿度69%--85%,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727.9mm ,陆面蒸发量546.1 mm 。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较好,适宜于亚热带植物生长发育,但间有旱、涝、雹、风等自然灾害出现。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矿、水、土、气、光等皆有其自身特点。土壤类型多样。按垂直分布规律为黄壤—黄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其中黄壤为基带土壤,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以上为黄棕壤土类,带幅900—1000米左右;海拔在2200—2300米以上的为暗棕壤土类,带幅700—900米左右;海拔在3200—3400米以上的为亚高山草甸土类,带幅在900—1200米左右;海拔在3700米以上为裸岩、石坡。
  地下矿藏资源有铁、铜、锌、金、汞、铀、石英、石灰石、锰、煤、天然沥清等,产地70余处,有中型矿床规模的3处,小型矿床规模的近10处。
  植物门类繁多,计有高等植物180多科、900多属、3000多种,以珙桐 、银杏、香樟、楠木等有名。低等植物以香菌、竹荪、黑木耳等驰名。青川黑木耳被国家定为地理原产地保护产品。由于山体高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植物群落分布亦具有带谱性,从森林分布划分为五个谱序。(一)常绿、阔叶林带,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下。(二)落叶阔叶为主,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分布于海拔1100—1900米之间。(三)冷杉为主,云杉次之的山地暗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1900—2400米间。(四)冷杉为主山地暗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2400—2800米间。(五)高山草甸带,分布于海拔2800米以上。
  动物中有兽类60多种,鸟类300余种,爬行类10余种,两栖类9种,鱼类7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小熊猫、猞猁、金猫、豹、林麝、毛冠麝、水鹿、红腹角雉、绿尾虹雉等。三类保护动物有:斑羚、岩羊、大灵猫、小灵猫、血雉、兰马鸡、红腹锦鸡等。
  境内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谌称生态环境完美典范。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市区可使用土地面积0.01921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00709万公顷,商业用地0.00059万公顷,住宅用地0.003万公顷,其它用地0.0035万公顷。
  2、矿产资源
  青川境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已发现各类矿点70多处,矿种20多类。主要有:⑴砂金矿、岩金矿,砂金平均品位0.1390~2克/立方米,岩金一般含金品位0~9.03克/吨。⑵银矿初步估算储量20万吨,平均品位0.1099%。⑶铜矿,发现矿点13处,矿石平均含铜0.08~2.57%,铜金属储量7604吨。⑷铁锰矿,总储量184.89万吨,氧化锰含量14.3~43.5%。含铁3.36~8.9%。⑸铁矿,探明矿点17处,估算储量2500万吨,矿石含铁30~52.15%。⑹煤,可采储量180万吨,平均发热量6450卡/千克。⑺天然沥清矿,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黑矿”,探明储量140.19万吨,矿石含油33.14%,焦油29.78%,沥清平均25%,灰分平均37.82%。⑻石英矿,分布全县,已探明储量B+C+D级1327.12万吨,D级27.1万吨,二氧化硅平均含量99%以上。⑼含镍蛇纹岩,探明岩体5个,其中Ⅱ号矿体控制蛇纹岩储量940.24万吨,伴生镍储量2.11万吨。⑽铝土矿,探明储量414.10万吨。⑾白云岩,探明储量8730万吨。⑿重晶石,发现矿体15个,矿石地质储量6万吨。⒀矿泉水,发现岩溶泉3个,水质优良,日流总量10.16~19.38万吨。
  3、林业资源
  全县幅员面积为3216平方公里,有林业用地面积225871.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3%。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141983.0公顷,疏林地面积为941.6公顷,灌木林地面积为52767.8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4719.8公顷,苗圃地面积为6.3公顷,无林地面积为25452.6公顷。
  全县有活立木蓄积11618365立方米。其中用材林面积46019.1公顷,蓄积4016505立方米;防护林面积45314.2公顷,蓄积3801246立方米;薪炭林面积5114.9公顷,蓄积209478立方米;特用林面积22725.0公顷,蓄积3444407立方米;有大径竹114.6万株,杂竹22吨。
  全县现有木本植物4000余种、野生动物440多种,有珙桐、冷杉、银杏、樟树等珍贵树种,境内有占地73万亩的国家级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4、水利资源
  青川县属长江上游的嘉陵江水系,县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有19条溪河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其中主要河流有:白龙江、青竹江和乔庄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蓄水量15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0多万千瓦。
  全县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已利用量为1.068亿立方米,仅占11.3%,人畜饮水工程已利用量为364万立方米,仅占地下水资源的12%。
  5、农业资源
  全县人均占有土地19.83亩,耕地1.75亩,林地17.46亩,牧地1.71亩,是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四川省畜牧业生产基地县。
  6、旅游资源
  青川地处成都—剑门蜀道—广元皇泽寺、千佛崖—白龙湖—阴平古道、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旅游线的中段。白龙湖的“秀”,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稀”,阻平古道的“奇”,战国墓群和文物古迹的“古”,构成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白龙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位于剑门蜀道、黄龙寺和九寨沟等国家级风景名胜之间,与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金牛道、景谷道、阴平古道和国际熊猫旅游线交汇于此,集湖泊、岛屿、山峦、森林、峡谷、溶洞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旅游度假胜地和休养、疗养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场所。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境内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羊、黑熊等数十种可供观赏的野生动物,大草坪云海、大草棠日出、麻山观雾、水池坪垂钓,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阻平古道上的摩天岭、落衣沟、写字岩、点将台、孔明碑等三国文化遗址众多,是寻幽探古的好去处。
  7、其他资源
  以核桃、油橄榄为主的林果业资源丰富,全县有核桃3000万株,投产1500万株,年产核桃2000吨;以茶叶为主的绿色食品业,以“名、优”制胜,茶园19000亩,年产茶150吨,“箭竹牌七佛贡茶”、“白龙玉竹”、荣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黄山碧剑”、“白龙玉竹”、“白龙雪芽”荣获四川省第五届“甘露杯”名茶评比优质名茶奖;以黑木耳、香菇、竹荪、蕨菜为主的山珍食品享誉国内外;以天麻等为主的中药材,以银鱼、武昌鱼、花白鲢等为主的名优水产养殖业,资源十分丰富;桑业发展迅猛,青川蚕茧质量上乘、产品出口免检。
经济大事记
  1.对口帮扶结友情
  从1996年以来,浙江省绍兴上虞市、诸暨市对口帮扶青川县。上虞、诸暨两市本着“真帮实扶,携手共进”的原则,对青川县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援助,有力地推动了青川县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是两市和浙江省科委、省物产集团等单位捐赠无偿资金450.5万元,无偿物资141.55 万元,合计592.05万元,建防旱池1000口,修公路10公里,建园500亩;二是发展水产养殖业,无偿为青川提供技术、资料和种苗,指导养殖母亲虾、武昌鱼,使青川县水产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三是修建了5所希望小学,为青川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奉献;四是启动12个越温示范村建设;五是引进合作项目,活跃了青川地方经济,为青川民营经济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六是干部对口交流,挂职锻炼,青川已向浙江交流干部20余人,为青川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2.“九广”合作谋发展
  一是从1997年开始,“九三”江苏省委与青川县合作的银鱼养殖项目已获成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九三”江苏省委负责技术指导和银鱼种苗的提供,青川县依托丰富优质的白龙湖水资源,双方合作的银鱼养殖项目,大小银鱼长势良好,质量上乘;二是从2000年开始“九三”江苏省委每年对青川县30名失学儿童进行助学援助。
经济区位
  青川地处川、甘、陕三省结合部,周围与三省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宝成铁路复线,绵(阳)广(元)高速公路,国道212线,省道105线,四川旅游北环线(金子山—唐家河)横穿境内,县内有10条出境通道,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捷,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已经开工建设的兰州—重庆铁路、广(元)—甘(肃)界高速公路、成都—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将通过青川,相信几年后青川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青川是省内外重要的矿产原料基地,正在逐步建成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全省乃至全国的名优农产品基地县。
经济开发区
  青川县经济开发区
  也称为青川县竹园经济开发区始建于一九九二年,位于青川县竹园镇。自建区以来,重点培育出:青川中能信天然沥青矿开发有限公司、青川县奉佳硅矿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蜀鹰实业有限公司青川分公司、青川金属硅有限责任公司、青川县明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明达玻璃(成都)有限公司青川硅砂分公司、青川电解锰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龙头企业,开发了一批以石英精砂、煤炭、电解锰、水泥等为代表的拳头产品。开发区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水电路三通,商饮服务配套,社会服务功能齐全。
  开发区交通便利,宝成铁路、绵(阳)广(元)高速公路、剑(阁)青(川)公路横穿全境,开发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信息传递方便、快捷。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石、石灰石、黄金、铝土矿、锌、铜、锰、煤等,竹园小水沟石英砂岩矿为中国西南地区储量最大的石英砂岩矿。
  另外,位于乔庄的四川广元蓉成制药有限公司、青川县凯歌肉联厂和位于木鱼的四川省青川县川珍实业有限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
  青川县—川浙合作产业园
  该园区并不在青川县境内,而是位于广元利州区袁家坝的广元经济开发区旁,是青川县的一块经济飞地。该园区是以对口支援的浙江省为主建设的产业园区,今后由青川县、广元市共同建设管理。
基础设施
  1、 地方电力建设基本情况
  全县境内河流纵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开发的有25.97万千瓦,已开发的仅0.46万千瓦,占可开发总量的1.77%;新建水电站:杨村子电站装机2×200千瓦,桥楼电站装机2×1250千瓦,楼子电站装机100千瓦,关庄电站装机2×100千瓦,青溪电站装机3台590千瓦,东风电站装机2×125千瓦,新顺电站装机2×65千瓦,并同时完成了电站供区的电网配套建设。
  2、 公路城市建设情况
  全县形成了以县城乔庄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公路网络,县内100%的乡镇、80%的行政村、56%的农业合作社都通公路,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有公路0.25公里。现公路已达40条80段,总里程700余公里。国、省、县道均实现了无等外级公路,县内有212国道1条46.25公里、105省道1条102.85公里、县道8条191公里、乡道13条220.24公里,林区专业道11条132.21公里,油路总里程达134.2公里,泥结碎石路316.7公里。
  城市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建管并重,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市政建设为龙头,以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并举。现城市建成面积达2.5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达90.82万平方米,其中住房面积达52.6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23.20平方米;县城改扩街道16条,总长达14.20公里,构筑防洪堤4.8公里;建自来水厂两个,日供水量达5000吨,供水面积4.7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为98%,城区人均绿地面积6.40平方米;各类环境设施均符合卫生标准,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
旅游景区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命家园——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发256号文件),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发75号文件),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生态综合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万公顷。位于广元市青川县境内西北角,距青川县城乔庄70公里。岷山山系龙门山脉西北侧,摩天岭南麓,北与甘肃文县境内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东接青川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西与绵阳市的平武县毗邻。唐家河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富集,据调查,有脊椎动物430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72种,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3种。大熊猫数量为60只,金丝猴1000多只、扭角羚1200多只;有植物24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12种,其中一级为4种。该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拥有三国阴平古道、红军战斗遗址和众多原生景观。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仅拥有世界最为关注的大熊猫,而且还有数量较多,密度极大的扭角羚大型兽类。亲临唐家河的游人,不仅有机会信息中心观赏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熊猫,还可以看到种类繁多、千奇百怪、世界珍惜的飞禽走兽,如金丝猴、虎、豹、黑熊、扭角羚、中华种沙鸭、金雕、绿尾红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级有14种;二级48种。其中不少为我国特产。区内还有珍贵树木在10多种,奇花异草不胜枚举。
  这里保留着古老的原始风貌和完好的生态植被,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对人体大有裨益的负氧离子。这里山清水秀、崖险谷幽、环境优美、景色如画,给人以全新的享受和启迪。被中外专家誉为“植物宝库,动物乐园、科研基地,旅游胜地”,冬季及初春,成群的羚牛、金丝猴、短尾猴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使人耳目一新、终身不忘;夏秋季节云海日出,那浮光跃金的云海使你感受到大自然魂丽多姿。凉风习习,四野一片葱绿,是避署、消夏的好地方;金秋时节,山山岭岭五彩斑谰,色彩绚丽,使人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唐家河山峦叠嶂,起伏延绵,错落有致,唐家河奇峰异石嵯峨险峻,悬泉飞瀑星罗棋布,置身其中你会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赞叹不已而留连忘返,感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阴平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
  阴平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北部,川、甘两省结合处,贯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阴平古道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
  阴平古道是我国古时一条重要驿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诸多史书记载和有关专家实地考查:阴平古道遗址起于阴平都,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落衣沟、阴平山、马转关、清道口,到达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阴平古道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因当时是以360步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好相符。按古时三步二米的习俗推算,遥遥700余里。正如《三国志》779页所述:“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宇将马邈降。”蜀国镇守江油关的将领马邈开关投降,马邈夫人李氏为国尽忠,有史书佐碑为证。青溪至摩天岭段,山高林密,云遮雾罩,地势险峻。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阴平峻岭与天齐、立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机”描述的就是这里。三国炎兴一年(263),魏将邓艾伐蜀,军至摩天岭。粮运断绝,邓艾束马悬车,以毡裹身,推转而下,将士攀木缘岩,鱼贯而进,经江油关而灭蜀。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要道。自从魏国大将邓艾伐蜀打开阴平道以后,明朝初年傅友德领兵偷渡阴平天险摩天岭灭夏;1935年4月,李先念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与胡宗南部队在这里开展殊死大血战,狙击了胡宗南部队,取得懋功会师的大胜利;青川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是从阴平古道上进军的。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如今岭南已开辟了曲折小道,当地人叫“九倒拐”。
  摩天岭之巅曾有诸葛亮孔明庙,由于多年失修,如今庙已倒塌,只存墙垣。当年的孔明碑也曾立于此地,《龙安府志》记载:“摩天岭今有孔明碑,字迹磨灭不可识。”《三国演义》第117回说:“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到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亮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把诸葛亮神化了。但诸葛亮是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他或许也预见到魏军从阴平道攻蜀的可能,在摩天岭设防戍守,这是诸葛亮天才的表现。李先念1935年在这里打仗时曾见过此碑,在他的回忆录中有所记载。如今虽然碑已无存,但也明碑确确实实曾经在这山巅上历经过千余年的风雨。
  阴平古道山水相间,三国文化历史遗迹较多,沿途有青塘关、控夷关、写字崖、落衣沟、磨刀石、水中井、虎盘石、千年银杏、印盒石、打箭坪、南天门、点将台、鞋土山、先机亭、邓艾庙、石牛寺、华严庵等景点。
  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青川县境内,东起陕西宁强金山寺,北接甘肃文县余家湾,西至四川广元青川骑马乡,南至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宝珠寺,总面积62平方公里,被誉为“西南第一湖”。白龙湖地处岷山山脉和大邑山脉交汇处,龙门山系与摩天岭山系的交汇使其山势雄奇嵯峨,多彩多姿,形成了一个水域广阔、环境优美、集湖泊、岛屿山峦、溶洞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为一体的风景区;它集山景、水码头景、白龙湖动景、静景为一体、湖周山峦叠翠,山势陡峭雄伟,湖岸线曲折蜿蜒,峡谷众多,溶洞成群,水鸟云集,景观奇特;有湖中湖、湖外湖、大湖含小湖湖湖有特色;山中峡、峡中山,大峡套小峡、峡峡有景观;半岛成群,岛屿孤立,岛中有镇,镇中有阁,同类景区不可比拟。
  白龙湖是古秦汉时期入蜀古道,著名的金牛道、景谷道、阴平道、马鸣阁道交汇于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有刘备取庞统一中策“回白水斥杨怀高沛无礼而斩”的白水关,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创造木牛流马的木牛流马山等。古道、关隘、历史遗址,形成了较完整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资源。原白水关汉代墓群,郝家坪战国墓群出土的战国、汉代的古钱币、铜镜、戈矛、剑,其中“蜀乐工”九年相邦吕不韦铭文铜戈、秦武王二年王命丞相茂更修田律的木牍和大批漆器,均是国家级文物珍品,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
  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容量大、范围广、游季长、交通方便、功能齐全,集野营、渡假、疗养、水上运动、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风景区。
“5.12”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2008年11月12日举行了开园暨震后旅游市场启动仪式。该地震遗址公园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也是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遗址公园大门
  该地震遗址公园包括了从青川县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
  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而形成的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而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还形成了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的堰塞湖。
  公园的入口,设在关庄镇新华村。地震前,两层楼房建在江边,从楼中穿过,可以走上一座铁索桥,到河对岸的新华村。当地人将这座桥称为新华桥,这是村民进出村庄的唯一通道。如今,河这边的楼只剩下一层,墙体上有交错纵横的裂缝。楼顶上,原来用木头建成的亭子只剩下空空的木架。河那边的山仿佛被刀砍过,一道道的白痕清晰可见。
  遗址广场巨石成“川”广场上,迎面而来的三块巨石如同一个大大的“川”字。三块巨石以5.12米和2.28米的间距排列着,寓意5月12日和14时28分。11月8日,工人正拿着涂料,在将中间巨石之下的时间数字颜色加深。遗址公园即将开园的消息,已经引来了很多游客。细心的游客惊奇地发现,3块巨石之下,是青川的地形图。广场边,则竖立着震前东河口与震后东河口的全景照。“‘5·12’特大地震,东河口崩塌,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广场一侧,无声的数据依然在描述着地震带来的伤害。一块长5.1米,宽4.8米,高3.2米,重达150吨的巨石,盘踞在公园中。
  到达公园路线从成都出发,沿成绵广高速前行约207公里,至金子山段下高速。出高速后,大路口右转,上青川二级公路,前行约30公里,路左侧可见“交警凉水大队”指示牌,左转过凉水大桥。前行约15公里至关庄场镇,再前行约5公里即可到达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大门口。小车单程过路费:83元。
名胜古迹
  古白水关
  古白水关在今广元市青川县营盘乡五里垭,距垭下古白水县城仅一江之隔。白水关地处古代交通线上,陆路北通秦陇,南接葭萌;水路溯白龙江而上可得到甘南,下可达巴渝,乃至荆湘,是一重要军事关隘。
  白水关最早见于史册是《三国志.法正传》。法正为刘备分析当时形势时提到过白水关,他说:“鱼腹(奉节)、关头(即白水关)实为益州祸福之门。”法正认为当时进入蜀只有两条路,一是东沿长江取鱼腹(奉节)可入蜀,二是北从陆路取白水关亦可入蜀。因而守住鱼腹、关头是福,失掉鱼腹、关头必然有祸。晋人张荟《南汉记》载:“蜀有三关,阳平、江关、白水”。《华阳国志》载:“白水县有关尉......”
  正因为白水关地理位置重要,秦汉以来历朝历代设关筑寨,派兵戌地,为了争夺白水关,这里战事频繁。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攻打蜀国,其军队就是从陕南沿刘家河至白水关,再由白水关沿白龙江去葭萌(今老昭化)与蜀王决战的。今白水关南靠都家坝(已被白龙湖水淹没)一侧的大斜坡上,有成片的战国墓,1995年—1996年,四川省文管会为抢救宝珠寺电站淹没区文物,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发掘,清理七十余座战国墓,几乎所有墓中均有兵器出土,说明这里古时候是军队驻守捣乱地方,军人战死、病死、老死均葬于此,他们心爱的兵器当然也要随葬了。
  东汉献帝建安十七至十八年(212—213年)。益州牧刘璋派大将杨怀、高沛握守白水关。刘备纳军师庞统中策,入葭萌(昭化)回击白水,斥杨怀、高沛“无礼”而斩之,收白水军三万余众。(《三国志》、《华阳国志》、《公孙述二牧传》均有记载)。今白水关北面靠刘家院(今被白龙湖水淹)一侧,汉墓成群,笔者有幸亲临现场。
  三国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后主刘禅命丞相参军廖化为广武督戍守(《华阳国志,校注》)并屯田充军食。建兴八年(230年)丞相诸葛亮遗陈式率军断白龙江东岸之粗石栈道以拒曹兵(三国志)。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伐魏,命人于景谷县(在白水关下,故城遗址尚存,1996年白龙湖关水被淹)南二十五里之大高山作木牛流马以供运输,故名木马山。(〈元和郡县志〉)。以上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都在距白水关不远。
  三国魏景元四年十月(263年),魏兴师代蜀,邓艾从陇南,钟会从汉中数道并进攻打蜀国,姜维在沓中受挫于邓艾,只好取景谷道去白水关与廖化、张翼、董厥等会合,尔后经过葭萌退守剑门关。(《三国志》)
  东晋永昌元年(322年),李雄(成汉皇帝,304年登基,建都成都)遣部将李稚从白水道出击甘肃武都氐王杨难敌,杨难敌与弟杨头奔汉中。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杨难敌遣使降于成汉皇帝要特而又据险不服,李雄侄李稚出击白水关,孤军深入为杨难敌所钉(《华阳国志》)。
  南北朝时,宋无嘉十八年(宋武帝刘裕年号,即公元441年)十一月,仇池国(建于甘南的氐族政权)大秦王杨难当,倾国南下进占白水关,将白水县(白水关下白龙江对岸)析置平兴县,以板棚为屋定都白水县,挥师进发葭萌(今昭化),围涪城(今绵阳)(《资治通鉴。宋纪五》、《仇池国志》)。从氐族自杨难当攻占白水,到氐王杨永安覆灭,公元441年到公元580年,其间除中断38年外,氐杨共据白水100年有余。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吐蕃(西藏)入侵,分道扶、文,至方维(乔庄)、白坝(营盘乡五里垭即白水关一带)(《蜀鉴》)。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十二月,蒙古太子库端至白水关分兵破沙州(即白水关下古白水县),沿白龙江南下,经嘉陵江之木皮渡入剑门(《宋末四川战争选编》)。
  明崇祯十七年(1641年),张献忠率部进入青川白水关一带,明王朝调副总兵李文阴进剿,于白水关一带激战数日,文阴不支,被义军擒获处死(《四川通志》)。
  清顺治元年(1644年),农民义军张献中部将崔峰高进入龙安(青溪)一带地方。清朝云、贵总督赵良栋率军进击,战于白水,义军不支,崔峰高落敌手被杀(《蜀碧》)。
  从以上众多的故事中,不难看出白水关的战略位置多么重要。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谁控制了白水雄关,谁 就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谁控制了白水雄关,就可以从北面自由地出入四川。
  如今的白水关,关城已毁,遗址残留。昔日金戈铁马,旌旗猎猎,杀声震天,惊心动魄的历史早已远去。随着国家投资二十多亿元,修建年发电量70万千瓦的宝珠寺电站的建成,并于1996年12月蓄水发电,白水关下已形成了具有数十平方公里宽阔水面的白龙湖。站在白水关前极目眺望,但见落日余辉里湖滨芦苇从生,岸边水鸟栖息,村庄炊烟袅袅,农夫荷锄晚归......是啊,谁会料想到昔日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古战场,千年之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竞会变成人类和平安宁的新家园。
  青溪古镇
  阴平古道上的青溪(原青川县城)古镇,位于现县城乔庄以西59公里,《华阳国志》载,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析阴平道刚氐道辖地新置广武县于青溪,委诸葛亮之参军廖化督其地而屯田戍守。据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它是我国古阴平道上的重要关隘,自东汉以来,一直是王室与地方势力相互攻战不息之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由于青溪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历代王朝都派将把守,修池建廊。明洪武四年(1371)正千户朱路改土城建筑砖城,清顺治十年(1653)怀远昭义将军特授龙安营参将,白丹衷复建城池,历经三载竣工,城周九百丈,墙表用糯米灰浆镶砌石条和大砖,内夯土石,高二丈一,底宽一丈四,深一丈护城河相连,外城门备有吊桥,东西北三门各建有半园形外城墙,称“瓮城”,内外城门洞全以石条镶拱。内城门不与外城门相对,门开侧面,上建箭楼。内城门上建有距地四丈五的重檐城楼,戌守嘹望,显示边陲雄姿。城形如靴,又称“靴城”。城内分东南西北四大街和下东街、下南街、石板铺面。城内四街交汇的十字口,建有木质高大鼓楼,占地面一丈八,横顺相对,高四丈五,两楼一底,三层飞檐,琉璃筒瓦,雕梁画栋,四方悬匾。西为“阴平古道”,北为“北方锁钥”,东书“紫微高照”,南挂“南山聚秀”。四大街各竖牌坟坊,上书匾额,东街“紫微高照”,西街“西蜀咽喉”,北街“北极联辉”,南街“人杰地灵”。
  青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历史文化古迹众多。“西望金牛气,东晖白马鞍,桥高金柳折,泉涌玉华繁,洞口鱼渊跃,关头虎石盘,醍湖不觉晓,雪霁万峰寒”,就是晚清学子袁汝萃描写青溪的八景诗。具体的是指石牛寺、马鞍山、高桥寺、玉花泉、鱼洞砭、关虎石、醍醐塘、九龙包等八个景观。
农业
  农业人口22万人,可耕地面积37.96万亩,荒山面积5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11万吨/年,油菜2478吨/年。
  年出栏生猪16万头,牛3000头,羊6万头。
科技和文化
  1、 科研机构:
  (一)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二)食用菌研究所
  2、中小学数量及在校人数
  全县现有各类中小学287所,中小学生36060人,其中:小学264所,在校学生27013人;中学(含高中、附设初中)23所,在校学生10027人。有教师进修校1所,普通高完中2所,职业高中1所。全县有教职工2900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114人,大学专科711人。
  3、文化发展
  青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地方风情,勤劳朴实的青川人民,共同构建了青川文化特有的风格。
国家一级文物—青川战国木牍
  关键词—青川乔庄郝家坪 战国墓葬群 《为田律》 秦武王二年 战国木牍 墨书秦隶 国家一级文物
  1979年—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2009年3月更名为四川博物院)等单位在四川省青川县城乔庄郝家坪发掘的72座战国墓葬群中,共清理出随葬器物陶器、铜器、漆器、竹、木器400多件。在郝家坪50号秦墓发掘出土的两件木牍十分珍贵,均出自50号墓边箱内,木牍共两件,一件长46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已斑驳不清,不明有无文字;一件长46厘米,宽2.5厘米,厚0.4厘米,正、背皆有墨书文字,计150余字。正面是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颁布的,由左丞相甘茂等修定的《为田律》,背面是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木牍文字记录了秦统一前田制变化的史实及整治田亩的具体规定,对研究古代土地制度及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牍文,说明墓主人可能为执行律令的官吏,可见当时朝庭政令已达此地。青川郝家坪战国墓葬群,多类为土坑竖穴木椁墓,这是四川地区与船棺葬不同的一类型战国墓葬。象这样数量众多,墓葬集中的木椁墓在四川地区也是第一次发现。这对于研究秦、楚、巴蜀三者之间的文化关系,及秦灭巴蜀进而统一全国所采取的政治措施诸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特别是出土木牍,对于研究先秦田律,探索商鞅变法和先秦的土地制度以及中国文字发展、早期隶书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战国木牍在青川郝家坪出土后,有关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国内《四川文物》、《书法》、美国《源流》杂志等陆续刊登这些文章,一时间,青川县随战国木牍名扬海内外。
  《为田律》规定:田每宽一步,长八则(二百四十步)为一“畛”,每亩田有二“畛”(犹今之“畦”),有一条陌道。每一百亩田为一顷,有一条阡道,道宽三步。一块大田之外有“封”、“埒”皆为疆界标志。“封”是高四尺的土台,“埒”是高一尺、基宽二尺的土埂。该法律还规定,每年秋季八月修整“封”、“埒”,并铲除阡、陌道路上的荒草;九月,大规模修治道路和山路、险路;十月,造桥筑堤,修建池塘、渡口,清除杂草。
  秦孝公时商鞅实行变法“坏井田,开阡陌”,将周代宽一步、长百步为一亩的旧亩地积扩大到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一亩,而秦武王又把亩制扩大了一倍。据江陵张家山汉简材料,这一亩制在西汉初期仍在实行。先秦田亩之阡、陌、“封”、“埒”制度及商鞅对田制的改革,历代讨论甚多,众说纷纭,青川秦牍的发现,为弄清这些历史疑案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青川木牍文为墨书秦隶,牍上三行墨书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手迹,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此牍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横势。用笔的动势和笔迹清晰地表现出起止时回锋和出锋的变化,向右方向的末笔已显露波挑之势。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青川木牍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这些都是早期隶书明显的特征。青川木牍文为墨书秦隶,秀劲清丽,笔力沉静,笔势流畅,结体自然,布白疏朗,有轻松恬淡之美。
  青川战国木牍的出土,充分证明青川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薅草锣鼓
  序号:058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四川省青川县 编号:Ⅱ—27
  川北薅草锣鼓主要分布在广元市四县三区境内,其中尤以青川薅草锣鼓最具代表性。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川、甘、陕三省结合部,有“大熊猫故乡”之称。
  川北薅草锣鼓一般在二道苞谷草或锄黄豆草时进行,一人击鼓,一人敲锣,敲锣者为歌郎,在数十人的薅草队伍中起指挥作用。薅草锣鼓一天的表演过程大致分为牵线子、扎盖子(起歌头或排歌头)、安五方(或拜五方)、说正文、耍歌子、办交接等步骤。川北薅草锣鼓代表曲目有《韩湘传》、《八仙图》、《十二枝花》、《牧牛打虎》、《延九锤》等。
  薅草锣鼓的锣鼓节拍主要有七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花拍子几种。曲调和唱词按字数分为七字谱、十字谱,此外还有五字谱等多种曲调及口授心传的传统唱词和即兴唱词等。
  川北薅草锣鼓在田间作业中发挥了指挥劳动、活跃现场气氛、调节劳作者情绪的作用。它具有率真质朴的音乐个性,拥有数千首曲目的丰富蕴藏量,明快简洁的音乐语汇中保留了大量古代体力劳动中的音乐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如今,由于受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川北薅草锣鼓的生存空间正在日益缩小,有濒临失传的危险——老年歌手相继过世,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劳动力大量外迁,歌手队伍青黄不接。因此,保护、传承川北薅草锣鼓的工作已到了关键时刻。
  2006年5月20日,川北薅草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北薅草锣鼓是青川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地方史志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青川,曾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财物的革命斗争,并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62军一部奉命解放青川,并于同年12月19日建立了青川县人民政府、青川县工作委员会。青川1939年已有党员活动,1946年党中央从延安派回的中共地下党员谈长青、史册到青川开展了迎接解放的革命活动。
  青川有史无志。《青川县志》于1983年开始编写,1991年9月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全书分六卷,下限至1985年,共130章,557节,图30余幅,彩照20多幅,计100万字,1994年被评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青川被省委、政府、成都军区认定为革命老区,1983年12月曾派团进行了慰问。
民族民风
  民族
  青川回族的婚姻习俗
  青川,是广元市回族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县,有2个回族乡(即蒿溪、大院),8个民族村。全县有回族人口近8000人。青川回族的婚俗在广元极具代表性。
  青川回族的婚姻习俗可分为四个阶段:1.提亲。提亲又称“看门户”,即由男方父母亲可以信赖的亲友为自己的儿子作媒。一般情况下由男方父母看中本民族某一中意女子之后,请亲戚前去了解女方本人及家庭情况。2.订亲。订亲又称“认房份”,俗称“认大小”。原因是订亲这天要将女方的父辈亲兄叔爸,娘舅娘亲请齐,由媒人一一介绍,该叫啥的就叫啥,被称呼者每人有一份情礼,还要给称呼你的人添喜钱,多少根据自己决定。经过认房份就算正式订亲了,自此男女双方都不得再向他人订亲或接受他人订亲。3.娶亲。青川回族的娶亲活动中有一项称“念配”(念喜经),也即证婚。由阿訇俗新郎,新娘念“伊扎布”(确定的意思)意思是表示祝福。在这种情况下,新娘一般不出场,由男方的直系男性儿童替代。在“念配”前,阿訇一般要问明男、女双方是否自愿,如果男、女双方都回答自己愿结为终生伴侣的,阿訇才给予念配。念配以后,按习俗,家人还要往新郎、新娘的床上和来宾中撒一些花生、核桃、枣子之类的果品,这叫撒“喜果”,意在早生贵子,代表了家人及亲友对新郎新娘的一种祝福。念配之后,还要举行闹洞房仪式,闹洞房还要给新郎的亲戚打“喜”(用红粉、红膏往脸上抹)闹洞房越热闹越好,以活跃气氛。4.回门。举行婚礼后的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到娘家后,新娘、新郎先要向女方父母请安,然后分头走访、拜会亲友。走访亲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男方认识女方的亲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男方以后加强与女方亲戚的联系。“回门”以后,婚礼即告结束。
  民风
  境内姓氏以李、赵、王、马居多,共有姓氏330个之多。青川原为汉、氐、羌、回族杂居区,其衣着多留古制和氐、羌痕迹。清朝时,回族,戴无顶、无檐、无饰、自制白布帽,女多穿红色裤。汉族传统服饰、无服式色彩之异,只因贫穷而有别。男管满头长发,女缠足,贫富皆然。富贵戴帽,包黑色丝织皱帕;贫者,盘发辫于头或包黑、白布帕,或以幅布而包;老年戴风帽或羊毛毡窝帽。身穿兰、青、粉色,高领或无领的右衽长衫,秋、冬棉夹同式,夏穿对六襟或右衽汗褂,外套对门襟或右衽带领背心,马襟式或似马褂而窄小的滚身子,腰多系带。下穿各色大裆、大脚有腰边的剪刀型裤。脚裹包脚布,穿长、短统布制袜,高底、深瓮方头鞋,夏天多穿草鞋,腿缠布条叫“裹腿、绑腿”。民国时,间有人穿中山服、西装、大衣、皮鞋、戴博士帽的,新式旧样并行。解放后,对门襟短服、中山服、列宁服、军便服、青年服、学生服,各色各样的衬衫,纱织汗衫、线织衣、胶鞋、皮鞋、凉鞋、布鞋广为穿用。改革开放至今,人们着装多样,更突出新潮化、个性化。
宗教信仰
  青川县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教派,经县政府批准恢复开放的寺观教堂有15处,其中伊斯兰教的清真寺6处、佛教3处、道教3处、天主教和基督教各1处。
  青川县伊斯兰教的分布情况是:青溪清真寺,坐落在青溪镇大东街,有信教群众900余人,有宗教职业人员;桥楼清真寺,坐落在桥楼乡河西村下屯里,有信教群众800人左右;前进古城沟清真寺,坐落在前进乡黑家河;蒿溪清真寺,坐落在蒿溪场镇西边,有信教群众1200人左右;大院花盖河清真寺,坐落在花果村陈家园社,有信教群众1000人左右。佛教有青溪镇的石牛寺,坐落在青溪镇北门外,主神是佛祖和观音;宝蓬寺坐落在县城乔庄的桅杆梁,主神是佛祖和观音,清云寺坐落在营盘乡大瓦山,主神是佛祖和观音。道教有三锅石的五台山祖师庙,坐落在三锅石乡五台山顶峰,离乡场镇约15公里山路,主神是真武祖师,乔庄禹王庙坐落在乔庄松树梁,主神是禹王大帝,竹园龙应山三郎庙坐落在竹园龙应山,主神是三郎太子。基督教在沙州场镇,天主教在青溪镇干树叉。
名贵特产
  青川黑木耳
  青川黑木耳——青川县特产,木耳又称黑木耳,云耳,木蛾,黑菜,榆耳。青川木耳被国家定为“黑木耳质标”。因其生长特性、营养价值很高而与银耳齐名,是同类黑耳中无法相比的。青川黑木耳具有朵大质厚,色泽深遂,细质滑美,柔而不腻,味道清香,无污染等诸多特点,被全国列为四川省的黑木耳生产发展基地县,被国家批准为出口免检产品,大量出口日本、东南亚等许多国家,现为国家地理原产地保护产品。
  七佛贡茶
  七佛贡茶产于四川省青川县七佛乡,最低海拔580米,最高海拔2100米,茶区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繁茂,山间终年云雾缭绕,山脚四季清流妙漫,土壤肥沃,冬暧夏凉,无任何工业污染源,是有机茶生产的理想环境。七佛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小国伐纣成功后,苴国侯(苴国,今广元一带,国郡设于今老昭化,称葭萌关),用当地所产的桑、蚕、丹、漆、茶等上供给周武王,这是迄今为止茶叶作为贡品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武则天当政时期,唯独七佛贡茶情有独钟,曾专置茶官,在七佛建贡茶园,年年上贡,遂有后人传颂的“女皇未尝七佛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现为国家地理原产地保护产品。
  蕨菜
  山菜之王——蕨菜,别名蕨儿菜、鹿角菜、拳头菜等。蕨菜是凤尾蕨科蕨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和日本。蕨菜是一种野生蔬菜,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山坡阴地及林缘中。近几年来也开始人工栽培。
  蕨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纤维素、钙、磷、铁等营养万分同时在医药上还具有驱虫、清热解毒、补气升阳、消肿利尿、驱风散寒、降血压和促进细胞更新等功能。
  蕨菜主要是在春末夏初采收嫩菇叶作鲜菜食用,也可腌渍和晾晒制干。同时蕨菜的根部还含有大量淀粉,可以加工成淀粉食用。
  竹荪
  竹荪是青川县名贵特产。又名竹菌,又“菌中皇后”、“山珍之王”、“植物鸡”美名驰名中外。唐代《西阳杂俎》中已有记载,最早只有帝王才能享用。含蛋白质高达32.8%。是一种珍贵的营养食品,也是一种优良的神经营养品,对治疗高血庄、高胆固醇及脂肪过多症有较好效果。
  其他特产
  全县盛产杜仲、黄柏、厚朴、天麻、乌药等名贵中药材,是四川省中药材基地县;盛产核桃、油桐、板栗等干果和刺梨、猕猴桃等野果以及油橄榄等林果。
“5.12”地震受灾情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青川县突发7级以上重特大地震灾害,烈度10度以上,持续10分钟,为青川县有史以来第一次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此次地震的震中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震级8.0级。
  青川县突发天灾,人员伤亡特别惨重:
  遇难:4697人 受伤:15479人
  救出:3267人 治疗:82542人
  失踪:124人 伤亡汇总:20176人
  关键词—木鱼中学、山珍市场、东桥宾馆、县中医院宿舍楼、东河口
  其中,木鱼中学学生宿舍垮塌,300余名学生被掩埋;东河口村两面山体崩塌,村庄和780余位村民被掩埋至100多米深处,青竹江被阻断,形成了18米深的堰塞湖,半山腰上的东河口小学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株孤零零的梨树;县城山珍市场宿舍楼、东桥宾馆、县中医院宿舍楼、县财政局、县政府办公楼等多处建筑垮塌;尤其是乔庄镇、木鱼镇、沙州镇、姚渡镇、房石镇、红光乡、石坝乡、马公乡等乡镇损失极其惨重,全县25万人无家可归。
  基础设施全面瘫痪。供电、供水、供气、供油、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群众安置异常艰难。全县25万群众无房居住,全部露宿在空旷地带,吃饭、饮水、睡觉、就医、照明等都面临严重困难。灾害发生后,市委书记罗强对青川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市长、市应急工作副总指挥长马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王振会,市委常委、广元军分区政委张锐13日凌晨徒步赶赴青川灾区,亲临一线紧急指挥抗震救灾工作。青川县委、县政府紧急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各方力量紧急投入救援,并火速派人徒步赴广元报告灾情。
  青川抗震救灾工作在市长马华等市领导的指挥下,青川干部群众和省、市派往青川的救援队伍,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突出重点,科学施救,紧张有序地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周密部署救援工作。马华等按照“救人为先、确保道路、妥善安置、紧张有序”的理念,统筹各方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成立了9个片区工作组,奔赴36个乡镇查灾救灾,组成了死伤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交通、通讯、饮水、食品供应、供电、帐篷搭建、宣传报道、死者善后处置、防疫消毒、安全稳定等12个工作组,定人定责定目标,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组织武警、公安、民兵预备役和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到农贸市场、东桥宾馆、县中医院、原环保局办公楼、木鱼初中4个重点死伤人员搜救点、4个临时伤病救治点、9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开展救援救助工作。
  全县20多个小时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孤岛。5月13日中午12点30分,县城至金子山唯一一条出入境公路抢通;中午13时许,负责空运通讯设备的军用直升飞机在北井坝乔庄河谷地降落。
  地震发生后,济南军区猛虎师、某集团军工兵团,成都军区某高炮团、装甲团,南充军分区,巴中军分区,广元军分区,总后第161医院,沈阳军区201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等21支部队的2.2万余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了青川的抗震救灾。
  青川6.4级余震
  2008年5月25日16时21分,四川青川发生了6.4级余震,成都有强烈震感,曾出现裂缝的后山狮子梁没有发生垮塌。青川县城震感十分强烈,与5月12日当天的情况十分相似,震感持续1分多钟,由弱迅速至强并在震荡中逐渐减弱,有30秒钟的剧烈震荡,当时人们纷纷冲出帐篷跑到空地上,这是5月12日以后四川发生的最大余震。在7月24日15时09分和8月5日17时49分,青川又分别发生6.0级和6.1级强余震,青川在5.12地震后成为强余震中心。
震不垮的青川人,震不垮的青川精神
  震不垮的青川人,震不垮的青川精神“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英文解释
  1. n.:  Qingchuan County
近义词
青川
相关词
广元市地理乡镇四川省吉林图们四川区域地理
更多结果...
包含词
青川县中医院青川县丝绸厂
青川县人民医院青川县盐政管理所
青川县红十字医院青川县妇幼保健院
青川县纺织器材厂青川县卫生防疫站
青川县皮肤病防治院青川县皮肤病防治医院
青川县青少年卫生保健站四川省广元市及青川县灾区中职学校转移到浙江省复学复课学生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青川县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青川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