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陝西 >渭南 >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區域概況·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社會發展·畜牧産業
·城市建設·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行政區劃代碼
  610523
區域概況
  大荔縣位於關中平原東部,是黃 、洛、渭三河匯流之地。南界渭河與潼關、華陰、華縣為鄰,西繞洛河與蒲城、臨渭區毗連,北沿臺塬與澄城、合陽縣接壤,東瀕黃河與山西永濟相望,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大荔縣總面積為1776.1平方公裏,全縣轄7鎮26鄉,414個行政村。1998年末,全縣人口為68.52萬。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城關鎮,郵政編碼:715100,電話區號:0913.
  大荔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位於東經109°43′一110°19′,北緯34°36′——35°02′,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地貌分為黃土臺塬、渭河階地、洛南沙苑、黃河灘地四個類型,縣域面積1776平方公裏, 耕地面積9.3萬公頃, 全縣轄13鎮,13鄉,415個行政村, 總人口72萬人。
行政區劃
  大荔縣轄13個鎮、13個鄉:
  鎮:城關鎮、許莊鎮、朝邑鎮、安仁鎮、兩宜鎮、羌白鎮、官池鎮、馮村鎮、雙泉鎮、高明鎮、下寨鎮、韋林鎮、范家鎮
  鄉:戶家乡、埝橋鄉、伯士鄉、步昌鄉、段家乡、八魚鄉、張家乡、蘇村鄉、西寨鄉、石槽鄉、沙底鄉、趙渡鄉、平民鄉
歷史沿革
  大荔縣,為關中平原東部重鎮。早在商周時期,大荔為古芮國及同國所在地,春秋時少數民族沿洛河進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國。秦厲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設臨晉縣。漢武帝時改為左馮翊,晉武帝時(公元265——公元290)更名為大荔縣。以後地名變為頻繁,西魏改為同州,唐天寶初年(公元742年)曰馮翊郡,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復同州。元朝以後改縣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同州為府,後又置為大荔縣
  現在的大荔縣,其實還包括朝邑縣。朝邑縣,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南五泉縣,西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改為朝邑,隋屬馮翊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置河濱縣,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改名河西,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復曰朝邑。1958年並入大荔縣
  據《大荔縣志》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開始築城。距今已有兩千年了。這裏東臨黃河,據有薄關要衝,地處守衛西京的險要位置。所以漢後各代都視其為重鎮。由於歷史上多次農民起義,封建王朝爭奪,加上各種自然災害,城區屢遭毀壞,所以對其進行修葺。據《讀史方輿紀要》載:"同州所現城,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510年)刺史安平王元燮所築;其東城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刺史穆弼所築,西與大城通;其外城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刺史王羆所築也。"三次築需歷時26年。唐又重築為新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大地震,城墻毀。重修時縮小到周長為七裏六(一裏為180丈)。清乾隆年間和道光年間先後又作過兩次較大修葺。其城廓規模仍沿明時未變。城長4788米,高12.28米,基寬9.8米,頂寬6.3米。
  仔細觀看,大荔縣城形狀呈龜形.龜為四靈(麟、鳳、龜、竜)之一,靈龜是長壽,異靈的象徵,將縣城建作龜形,取福壽久遠、樣瑞悶永恆之意。南門為龜頭,城樓上面南有兩個圓洞,是龜的兩衹眼睛;北門是龜尾,城樓上面北有一個圓洞是龜肛門,城外寶塔是龜尾巴;東南門是左前爪,由於龜尾彎麯,所以修理工了兩個門洞,中間有個小甕城;西南門是右前爪,也是兩個門洞,有個甕城;左後爪伸出去是東北門,兩個城門,一個甕城,端東端西。由於前爪蜷縮,所以城墻西北方彎了回來,沒有城角。
  自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後,各地起義不斷,為防止起義軍民入城,先後對城墻都作過修補。直到1948年國民黨政府妄圖阻滯解放軍解放大荔縣城,大量徵集全縣民夫重整城垣,加固城墻,疏通加深拓寬外壕。然而在1949年3月第一次解放大荔時,城一攻即破,徒具勞民傷財之害。
  解放後,城墻已失去防禦守護作用,聽任存廢,漸次為群衆取土修建莊基。隨着人口的急劇增長,其被蠶食占用,日甚一日。尤其是"十年動亂",城墻被夷為平地大荔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東部,地處北緯34-35,東經109-110,是黃河、渭河、洛河匯流之地。 海拔329--533米。平均氣溫13度左右,無霜期212天,年降雨量514毫米,屬於溫帶半幹旱地區。縣域面積1776米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182372畝,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是陝西主要棉花、糧食、油、西瓜、蘋果、花生、紅棗等産地之一。
社會發展
  自然條件優越 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幹旱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4.4℃, 降水量514mm, 無霜期214天, 境內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條件優越, 洛惠灌區、 抽黃灌區、 抽渭灌區、 沙苑井灌區覆蓋全縣, 有效灌溉面積占總耕地的80%以上。水資源3億立方米以上, 森林覆蓋率28%以上, 已負盛名的醫飲兼用礦泉水, 被譽為 “中國之冠”、“世界罕見”, 日開採量可達5萬噸。
  歷史文化悠久 大荔古為同州府所在地, 文物遺産豐富, 有“大荔猿人遺址”、 “沙苑文化遺址”、 “魏長城遺址”和豐圖義倉、岱祠岑樓、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等文化古跡20餘處。同州梆子、碗碗腔等戲麯劇種享譽中外, 傑出人物, 層出不窮, 有明代為官清廉的光祿大夫馬自強、清代被稱為“救時宰相”的軍機大臣閆敬銘,參力口過辛亥革命,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長的張奚若等名人。
  名特物産豐富 全縣已形成了“沙苑108(黃花菜、紅棗、花生)、黃洛果菜瓜、庭院上香菇、灘區魚筍雜、牧業牛當傢、實現産業化”的農業産業新框架。全縣糧食總産25.8萬噸、油料總産3.8萬噸、蘋果面積30萬畝、紅棗30萬畝、塑棚設施農業10萬畝、 同州西瓜6萬畝、蘆筍6萬畝、養殖水面2萬畝暢銷省內外, 反季油桃全國領先, 功能性的果蔬番茄椒全國獨有, 濃縮蘋果汁、蘆筍、 紫香蘇已出口西歐 日本、美國等國傢和地區。是國內五大黃牛之首——秦川牛的主要發源地, 全縣飼養規模10萬頭, 二零零二年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秦川牛養殖加工為主的陝西渭南國傢農業科技園大荔核心區。
  基礎設施完善 已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 國道、省道為骨幹的公路環網化體係。鐵路西韓綫穿越縣境內、隴海綫距縣城26公裏。程控電話裝機容量2.6萬門, 實現村村通電話, 是全省第一批電氣化達標縣。縣城經過大規模改造, 面貌煥然一新, 已成為關中東部的一顆明珠。
畜牧産業
  大荔自古為“皇傢牧馬之鄉”,有着兩千多年的畜牧養殖史。近年來,大荔依托豐富的稭稈資源和群衆養殖經驗,藉助“渭南國傢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的優勢,以爭創全省畜牧第一縣為契機,把發展以秦川牛為主的畜牧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産業,圍繞畜禽良種、動物保護、草業開發、科技興牧四大工程,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模式,扶持、鼓勵企業及農民積極投身畜牧産業開發,使畜牧産業迅速崛起。截至2003年底,全縣牛存欄達到8.3萬頭,生豬存欄16萬頭,羊存欄13.7萬衹,籠養雞98.4萬衹,建成各類畜牧養殖小區20個,肉類總産2.2萬噸,牧草種植面積7.5萬畝;畜牧業實現産值2.7億元, 占農業總産值的24.5%,整個畜牧産業鏈産值達到4.3億元,農民人均牧業牧入276元。全縣涌現出萬頭規模養牛大鄉2個,5000頭規模養牛鄉4個,百頭以上養牛場3個,存欄千頭或戶均3頭以上養牛專業18個,全縣規模飼養戶達6368戶。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沙苑區和黃河灘區13個鄉鎮為主體的秦川肉牛開發帶;以洛灌區和北部塬區為主體的瘦肉豬和籠養雞基地;以城關、許莊等縣城附近鄉鎮為主體的奶牛飼養基地和三河灘區為主體的肉羊基地。全縣涌現出了以緑奧牛業、瘦肉豬和籠養雞基地;隆發飼料、景壁肉食、鴻達育肥廠、西安英考鴕鳥養殖廠等畜牧産業企業群體,他們斥巨資,建養殖基地,辦加工企業,以企業化管理形式經營畜牧産業,從而舞起了大荔畜牧産業化的竜頭。
城市建設
  幢幢高樓拔地起,條條大街寬又平,片片草坪緑如毯,盞盞華燈映古城。如今的大荔縣寶塔夜景城處處涌動着現代化城市的氣息與活力。
  1998年以來,大荔縣委、縣政府先後投資4.2億元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拓寬改造主街道4條,拓寬面積達8.8萬平方米,完成基礎設施道路2600米,架設桿綫5290米,城市街道由原來最窄處不足10米拓寬到30米以上,最寬的南北大街寬達36米;先後折遷房屋570戶10多萬平方米,新建3層以上樓房商廈139幢,面積8.8萬平方米,投資百萬元在全縣城區重要路段進行緑化,新增緑化面積8600平方米,在全縣城區主街道安裝路燈360盞。新建商業街5條,步行街l條,長達750米,新建5處大型購物超市,設立林中塔影了數百個Ic電話亭。出租豐、公交車實現了由無到有,由少到多,全縣400多輛出租車和20輛公交車方便了市民生活,同時成為大荔縣城一道靚麗的風景。新建占地17畝的同州廣場、縣委什字小廣場及正在興建的寶塔廣場成為群衆休閑、娛樂、集會、健身的理想場所。先後建成了展示大荔人精神風貌的“三河明珠”、 “一馬當先”、 “孺子牛”、 “母子平安”等一批標志性城市建築和雕塑,實現了城市“硬化、緑化、亮化、美化”的目標。
近義詞
大荔
相關詞
西瓜村莊渭南市東白池????業公司????務管理局燒餅李磊
馬坊村農産品交易
包含詞
大荔縣醫院大荔縣文工團大荔縣中醫院
大荔縣同洲醫院大荔縣菁華中學大荔縣城關醫院
大荔縣北關醫院大荔縣許棉紡廠大荔縣棉紡織廠
大荔縣清真飯店大荔縣????務管理局大荔縣衛生防疫站
大荔縣城關鎮東七初級中學大荔縣碗碗腔訓練班大荔縣城關鎮婦幼保健醫院
大荔縣城關婦幼保健院大荔縣婦幼保健醫院大荔縣太平骨科醫院
大荔縣馬坊村農産品交易中心大荔縣城關鎮埝城骨科門診部大荔縣城關鎮仁厚骨科門診部
大荔縣城關鎮寶塔婦産門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