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陕西 >安康 > 
目录
·行政区划代码·安康市石泉县·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革命老区·近义词
·相关词·包含词·更多结果...
行政区划代码
  610922
安康市石泉县
  石泉县地处陕西南部,地跨北纬32°45′57″~33°19′56″,东经108°01′8″~108°28′42″之间,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7乡8镇,总人口1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万人。境内资源丰富多样,以生物、水力、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前景最为广阔。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65平方公里。
  更多详细内容<<<<
  [矿产资源]
  --------------------------------------------------------------------------------
  石泉矿藏、种类繁多,分布比较零散。金属矿产中,主要有赤铁、磁铁、褐铁、猛、铜、铝、锑、钒、钛;非金属矿中,主要有石英石、白云母、磷矿、长石、石棉、大理石、石灰岩;能源矿产有厂炭、泥炭、少量无烟煤。矿产中,以非金属矿产最丰富,储量较大,有近期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为石英石、钒钛磁铁、石煤、大理石、石灰石。
  [交通运输]
  --------------------------------------------------------------------------------
  石泉的交通较为便捷,境内公路里程达1200公里。阳安铁路横贯东西,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安康至石泉二级公路、石泉至两河二级公路改造全线通车,两河至佛坪三级公路基本完工,石泉至紫阳三级公路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如今石泉东接襄渝、西连宝成、北抵关中、南达巴蜀,已成为陕川鄂三省间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邮电通讯]
  --------------------------------------------------------------------------------
  全县通信光缆线路333公里,交换机容量2.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8.5部/百人,移动电话达1.8万部,电话普及率为11.3部/百人。广播电视通村率91%,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9%。
  [水能资源]
  --------------------------------------------------------------------------------
  全县有61条河流,多数穿行于深山峡谷之间,普遍具有水流急、落差大的特点。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7万千瓦(不含汉江),可开发量43.5万千瓦。目前,随着喜河电站的开工建设,汉江在石泉境内就有两座电站,它将成为全省的水电能源基地。
  [观光旅游]
  --------------------------------------------------------------------------------
  石泉处处碧山幽水,奇峰秀岭,繁花蔓草,修竹成林。县城北部的云雾山,有莽莽的林海,常年雾漫漫、云茫茫、烟云缭绕、混沌一片,传说是古代纵横家鼻祖――楚人鬼谷子出生、授徒、隐居过的地方,因此而平添几分幽奇,极具旅游投资开发价值,2003年已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巍然不群的银屏山,郁郁葱葱、飞云滴翠,与云雾山遥相辉映;穿行于飞崖峭壁的古子午道,早在秦末汉初,刘邦就带着人马通过这里长驱汉中,三国时,魏蜀相争,也曾在这进行过激烈的厮杀,到了唐代天宝年间,向杨贵妃进贡荔枝,也由此古道直奔骊山华清宫。子午道上的关隘――饶峰岭,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还有近年开发的银屏湖风景区和燕子洞、莲花石等旅游景点。此外,在建的喜河水电站建成后,又将形成14平方公里左右的水面,与已有的石泉水电站库区首尾相接,再加上沿江两岸实施退耕还林后,将出现库区湖岸绿树葱茏――“一江两湖”独特的湖光山色。届时,石泉有望成为陕南又一重要的旅游胜地。
区域概况
  石泉县位于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轮廓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总人口18.2万,县城人口5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因城南石隙多泉而得名,颇具“清泉石上流”之韵。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政编码725200,电话区号:0915 。
  石泉资源富饶,其中生物、水力、矿产三大资源最为丰富,是陕西省蚕桑基地县。石泉县自然人文景观集南北风光之奇秀,汇秦楚文化之精粹,北有“小终南山”之称的云雾山,尚存有大片原始森林,因其主峰天台山曾为“鬼谷子”隐居地,天台观遗迹已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雾山鬼谷岭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有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燕子洞,以及正在加快建设的喜河水电站,建成后形成14平方公里的湖面,与现已建成的石泉水电站将在县境内形成“一江两湖”的独特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石泉交通便利,阳安铁路横贯东西,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安石二级公路全线通车连接西汉高速公路的石两二级公路已经竣工。宽带网络、移动电话、图文传真、特快专递等邮政通信业务覆盖全境。
  县城南濒汉江,北靠北辰森林公园,四周佳山如翠屏环抱,古城建筑风貌完整,老街古朴宁静,新城繁华亮丽,县城日供水能力6000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02年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目前,石泉县已被安康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首个撤县建市的县。
  石泉,这一方宝土,是客商投资的理想场所。2010年,石泉县城将进一步东进西扩,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规模面积将达1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8万人。至2005年西汉高速公路建成后,该县将形成石泉至西安、石泉至汉中的“半日经济圈”。届时石泉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倾力实施“两区两带”战略,石泉将建古成陕南经济强县,成为西安的“后花园”。
地理位置
  石泉县地处陕南中部(东经10°80′18″~108°28′42″、北纬32°45′57″~33°19′56″之间),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县境内全长58.5公里,流域面积1051.8平方公里,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东西直距42.75公里,南北直距63.05公里。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县境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大。最高海拔北部的云雾山2008.9米,最低海拔南部的石泉咀332.8米。
  气候特征气候为北亚热带边缘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灾害性天气频繁。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差异大,配比不协调。春季升温快,不稳定,冷暖变化大,常有寒潮、霜冻、大风和浮尘天气。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较冷,降雨量少,多干旱;春季暖气团逐渐增强,气温渐高,晚春多阴雨;夏季受蒙古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集中,局部洪涝,常有伏旱和夏旱发生;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发生,阴雨连绵,常伴随低温,10月份后,气温迅速降低,降水量减少。年均气温14.6 C,年均降水量88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小时,无霜期240天。
建制沿革
  石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主要活动在汉江沿岸,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国、巴国和秦国,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晋代后,几度易名为长乐县、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因县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径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58年,石泉、汉阴、宁陕三县和并为石泉县,1962年三县分设至今。
行政区划
  全县辖城关镇、池河镇、迎丰镇、两河镇、饶峰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中池乡、银龙乡、银桥乡、红卫乡、中坝乡、长阳乡、曾溪乡8镇7乡,20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6个街道居委会。
革命老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红四方面军、红军巴山游击队,从1933年春到1937年春,在石泉坚持了长达四年的游击战争,创建了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苏区,使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长征。11月,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2月8日,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西商洛地区,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石泉的迎丰、云川、银桥,搞宣传、惩土豪,打民团,济穷人,创建了石泉北部地区革命根据地。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撤离陕南,西征北上。10月,与中央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
  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后,中共鄂豫陕特委(又称中共陕南特委)将留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战斗的红军和多路游击武装组建为红七十四师,继续坚持在旬阳、宁陕、石泉、佛坪、镇安、柞水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以宁陕四亩地、东江口、旬阳坝为中心的根据地,成立了中共宁佛工委和宁陕县土地委员会。1935年12月至1937年春,红七十四师在石泉的兴坪、两河、饶峰、菩窑、银桥、云川、迎丰等北部地区开展活动,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打击土豪劣绅,消灭反动民团武装,没收地主土地、财物,分给穷苦百姓,使新建立的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1937年8月,红七十四师撤离陕南,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抗日战争。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中共西北特支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红军战士中大部分是汉阴人和石泉人。从1935年12月至1937年2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石泉境内的南北山区、汉江两岸、纵横驰骋,叱咤四方,同敌人浴血奋战,先后发动了池河镇、太平寨、毛坝场等战斗,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地方势力,巩固和发展了石泉革命根据地,为石泉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石泉南部地区的后柳、中坝、喜河、长阳、熨斗、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某部侦察连120余人,从西乡进入石泉熨斗,消灭了镇保安队,占领了熨斗镇,将没收的土豪劣绅的财物,分给了穷苦百姓。红军侦察连在汉阴渭溪完成侦察任务后,进入石泉的凤阳开展活动,在奎星村同凤阳保安队交战,歼敌50余名,缴获枪支30余支。之后,红军侦察连渡过汉江,从熨斗返回西乡苏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陕南,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四方面军撤离前,将留下的部分红军及地方游击武装,组建为红军巴山游击队,继续在川陕交界地区开展武装斗争。1935年5月,红军巴山游击队派胡南云、孟么由带领游击队到石泉的喜河、藕阳、熨斗等地活动,打击土豪劣绅及地方反动势力,赢得了广大贫苦百姓的信任和拥戴,许多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6年春,红军游击队在熨斗的大王山、喜河的樟树河一带,组织发动农民开展抗税、抗捐、抗粮、抗丁、抗夫斗争。在轰轰烈烈的“五抗”斗争中,国民党地方政府收不到税,征不到粮,抓不到丁,拉不到夫。1936年7月,红军巴山游击队加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从1933年春到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及其游击队,在石泉南部地区共歼灭民团、保安队3个,歼敌200余人,惩处土豪劣绅及国民党基层政权中的反动分子15名,捣毁乡、镇公所2处,没收20余户地主财物,分给近千户农民。红军在这块土地上播下的革命种子,为1945年凤凰山地区农民暴动奠定了基础。
  二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泉苏区人民与红军风雨同舟,甘苦与共,鼎立支援红军,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积极参加红军。根据地人民把参加红军当作无尚光荣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石泉有200余人参加红军。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他们无私无畏,英勇战斗,为穷苦百姓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之中,有的牺牲在沙场,有的被敌人杀害,有的掉队失踪,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成为默默无闻的革命英烈。二,主动配合参战。苏区人民主动为红军提供社情、敌情、热情带路、送信、当响导,掩护救治红军伤病员;配合红军打土豪,征腐恶;在战斗中为红军烧水、送饭,从火线上抢救伤员。三,从物质上全力支持红军。石泉苏区人民把红军当作自己的队伍,宁愿自己忍饥受冻,也要为红军腾住房,送粮食,献食品,保证红军在根据地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傅钟说:“巴山人民养活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牺牲,从各方面支援红军,对革命贡献很大。”时任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何振亚说:“我们在陕南的活动,主要以镇安、柞水、宁陕、石泉、安康、汉阴等县交界处的秦岭山区为根据地,也到佛坪、洋县的华阳、黄金峡、安康、旬阳、汉阴的南山,紫阳的部分地区活动。广大劳苦人民受红军的影响很深,觉悟程度很高,革命意志很坚决,所以我们每到一处,就有很多农民要求参加,有的不惜身家性命,为我们跑路送信,对我们支援很大。”
  三
  由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苏区,在中共中央文献里有明确记载。1937年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交涉红军驻地事项的电报中指出:“柞水、镇安、旬阳、安康、汉阴、紫阳、石泉、镇巴等八县,上述各县本来大部是苏区。”根据党的历史文献记载和现以公开出版的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史料,及该县征集到的党史资料,石泉汉江以北地区属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石泉汉江以南地区属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苏区总面积为1295平方公 里。2001年12月30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迎丰镇、中池乡、池河镇、银龙乡、银桥乡、饶峰镇、两河镇、喜河镇、后柳镇、中坝乡、长阳乡、熨斗镇,共计12个乡镇177个村为革命老区。
近义词
石泉
相关词
旅游陕西石头盐业公司盐务管理局
包含词
石泉县志石泉县医院石泉县防疫站
石泉县中医院石泉县熨斗中学石泉县中医医院
石泉县盐务管理局石泉县城关自乐社石泉县妇幼保健院
石泉县卫生防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