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堀河天皇長治 長治(1104年二月十日至1106年四月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堀河天皇。
康和六年二月十日(西元1104年3月8日)改元長治
長治三年四月九日(西元1106年5月13日)改元嘉承 | | 長治旅遊投訴電話:長治旅遊投訴電話:0355-2035096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長治最佳旅遊時間:長治地處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其基本特徵是:四季分明,鼕長夏短,春略長於秋。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5℃到11℃,雨量充沛。
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兩季。長治民俗節慶活動:長治的節日繁多,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山西人特別講究閤家團聚、拜月賞月。月餅是節食品,也是祭月供品及饋贈禮品。中秋之夜,各傢以月餅、西瓜、毛豆及其他果品祭月,祭畢,傢人共享祭品,飲宴賞月。還有重陽節、端午節等等。長治城市地圖:長治美食:長治的名吃中以上黨臘驢肉最為有名,上黨臘驢肉原專指沙鍋臘驢肉,因製作創始於臘月而得名。它以新鮮驢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香料、佐料、做工極為考究。其色澤鮮豔,醇香可口,以其獨特的風味傾倒“美食傢”,享譽古今。驢肉肌間結締組織不甚發達,故俗語有“天上竜肉,地下驢肉”之說。上黨臘驢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時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虛腎虧和貧血癥患者的滋補食品。上黨臘驢肉在清嘉慶年間已聞名四方,並成為皇室貢品。在80年代全國熟肉製品評審上,臘驢肉受到與會者的好評。此外還有長子炒餅、潞城甩餅、長治三和面、襄垣葷湯素餃、酥火燒、團子和軟米糕、壺關羊湯、沁縣幹饃、武鄉棗糕等等。
特色美食:長治臘驢肉油面包皮面面麻片豆沙糕
長治購物:長治的黨參最為有名,黨參以其故鄉在上黨盆地而得名。上黨人參滅絶後,人們用黨參代用,因而黨參藥用歷史不長。黨參之名首載於吳儀洛所著的《本草叢新》。該書刊行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編修《潞安府志》,在“物産捲”部分列到“黨參”時,特別註明“古有人參......今所出惟黨參”,並說“黨參甘平,補中益氣,止渴生津”,黨參含糖多,味醇質優,以補中益氣的特有藥用價值聞名於世。長治市 黨參品種很多,分佈在平順、壺關、長子、潞城、黎城、武鄉等縣,不僅在全國銷量很大,而且在亞洲各國也享有很高的聲譽。此外還有潞綢、潞麻、大風丸、上黨三寶、潞酒、上黨銅器、潞城草帽辮、沁州黃、長治堆花。
旅遊特産:長子銅樂器大鳳丸清流陶瓷
長治交通:航空
長治飛機場可起降中小型客機,並開通了直達北京、鄭州、武漢和太原等地的航綫,大大方便了長治同首都及省內外的聯繫和經濟交往。
鐵路
境內有太焦和邯長兩條國傢鐵路幹綫,貫穿南北西東,新修建兩條地方鐵路,鐵路專用綫24條,年貨運能力在3千萬噸以上
公路
公路有國道四條,以208國道、長邯二級公路為骨幹,與地方公路14條,組成“豐”字型公路網絡,全長2681公裏,與縣城通油路的鄉鎮104個,村846個,油路長1000公裏。開往北京、上海、天津、武漢、石傢莊等地的長途客車綫路200多條。如今的的長治市,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四通八達,208國道縱橫南北,309綫橫穿東西,“四縱四橫”的公路主骨架北接太舊高速公路,西連大運路,直達西部腹地,南下晉焦高速公路,則可挺進中原,一個幹支協調、點綫配套、地空結合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初見雛形。
長治交通
長治的公路縱橫交錯,有長邯高速公路,長晉高速路,長太高速公路。
長治住宿:長治的住宿極為方便,星級酒店很多,住宿條件幽雅舒適,地方小旅館也是很多,價格合理,衛生條件也是很好。長治娛樂:長治民間的文化衆多,有上黨梆子、剪紙、鑼鼓、民間雕刻、民間面塑等特別豐富。
特色娛樂: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起源於明代末年。音調高亢明朗,粗獷樸實,音樂麯調豐富,音響強烈。表演上,多用直出直人,強烈明快,側重唱念工夫。在約400個傳統劇目中,以表現古代英雄、忠臣良將、外抗侵侮、內懲姦賊題材為主,許多戲浸透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富有積極意義。
區號:0355
郵政編碼:046000
地理位置: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嶽山與臨汾地區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地區交界。
行政區劃:全市共13個市縣區,現轄潞城市,城、郊兩區和長治、襄垣、屯留、平順、黎城、壺關、長子、武鄉、沁縣、沁源10個縣,235個鄉鎮,3506個行政村,12個街道辦事處。
面積:總面積為13896平方公裏
人口:總人口307.6萬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上黨盆地,它東倚太行,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嶽,與臨汾地區接壤的;北交晉中;南連晉城。市轄城區、郊區、長治縣、潞城市、長子、黎城、襄垣、沁縣、屯留、武鄉、平順、壺關和沁源共13個縣市區,面積l.5萬平方公裏,人口292.82萬,是山西著名的米糧産地。
長治“居太行之巔,葉形最高,與天為黨,故名上黨”。上黨歷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歷史,地理位置險要,自古為兵傢必爭之地,曾有“得上黨而望中原”之說。這裏殷商時為黎國,周朝為潞子國,春秋戰國時先後屬晉、韓、趙國,秦朝時為上黨郡,隋開皇年間改為潞州,明嘉靖八年改為潞安府、並附廓置長治縣(取長治久安之意),長治之名由此而始。
就中國成立之後,長治市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現已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國民經濟生産體係。全市煤炭、機械、鋼鐵、化肥工業均較發達,已建成以重化工為支柱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長治市地處北緯35°49′─37°02′之間,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徵為“四季分四個月”,雨熱同季,溫和適中,是旅遊、觀光的理想勝地。
長治自然風光神奇壯美。太行“迤麗東北,延袤千裏”,峰巒疊嶂,英雄隘險;太嶽群聳峙,巍峨峻秀,標密𠔌幽;漳河三源相匯,滋潤上黨沃土,蜿蜒潺潺東流。長治有以山地為主體的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東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競秀,萬壑爭奇。那壁立千仞的黃崖洞,雲蒸霧罩的紫團山,空𠔌幽深的廣志堖、層巒疊翠的老頂山,桔屈難行的羊腸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虹梯關等,充分展現了太行山的雄奇和險峻。西眺逶迤的太嶽山,鬆濤震雲海,飛瀑擊流泉。那峰奇鬆挺的靈空山,藤纏泉瀉的盤秀山、山疊環繞的提神嶺、峰矗泉涌的發鳩山、花奇草異的花坡、水回魚轉帆影動的沁河等,充分顯示了太嶽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黨盆地內,漳河、絳水奔流其間,平疇緑野一望無際,這些都是絶妙的天然勝景。
長治市人文旅遊資源古老珍貴。早在一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勞動、生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就是在這塊土地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偉大變革。“神農嘗百𠔌”、“粒王填海”、“參盧農耕”、“羿射九日”、“女媧補天”等神話傳說都發生在這裏。長治可謂古代建築的藝術寶庫,在全國占有率很多。據統計,中國古代宋元以前地面著名建築的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長治。中國唐宋以後的彩塑大都莽草山西,長治則是古代彩塑的聚寶盆。如平順的唐代明慧大師塔,唐塔建築的典型代表;長子法興寺的唐代捨利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建築形製為我國現存古塔所僅見。法興寺自然燈塔,在國內僅存同類三塔中,唯此保存完整。在衆多的寺觀廟中保存着一大批藝冠華夏的歷代彩塑、石刻、石窟和壁畫,堪稱我國古代藝術之珍品。
長治市居高涉險,關山偉固,是自古為兵傢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在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徐嚮前、左權、陳庚、簿一波等老一輩革命傢曾在這裏繪製了一幅氣壯山河的歷史畫捲,他們率領八路軍總部進駐這裏,建立了太行、太嶽革命根據地,與長治人民一起發動了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和長樂村戰鬥、響堂鋪戰鬥、神頭嶺戰鬥、沁源圍困戰……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卓越貢獻。解放戰爭初期,面對閻錫山國民黨反動派對我解放區的猖狂進犯,我人民解放軍在劉伯承、鄧小平同志指揮下,在這裏發動了著名的“上黨戰役”,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拉開了序幕。如今,八路軍總部舊址王傢峪、磚壁、北村,黃崖洞兵工廠、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太行太嶽烈士陵園、神頭嶺紀念碑、上黨戰役紀念館等革命文物,已經成為對青少中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活教材。
“江山助磅礴,文化照光輝”,壯麗的山河,悠久的歷史,廣博的文化積澱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構成了長治地區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裏有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多個,主要風景名勝20多處。古建築、古文化遺址、革命紀念地數量之多,全國少見。今日之長治,已成為人們旅遊觀光的勝地。 | | 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於1945年10月建市.北接晉中市,東與河北省、河南省交界,南與晉城市毗鄰。總面積13864平方千米。總人口316萬人(2003年)。中國十大魅力城市、長治市是國傢園林城市、國傢衛生城市(山西省唯一)。
市人民政府駐城區英雄中路,郵編:046000。代碼:140400。區號:0355。拼音:Changzhi Shi。
【地理位置】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北緯35°50'--37°08',東經113°01'--113°40'。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嶽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
為太行山,太嶽山所環繞,構成高原地形,通稱“沁潞高原”,又稱“上黨盆地”。境內山地、丘陵、盆地縱橫交錯,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間,最高的太嶽山北臺頂,海拔2453米。
【行政區劃】
長治市現轄10個縣2個區1個縣級市:長治縣、長子縣、屯留縣、壺關縣、黎城縣、平順縣、襄垣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和城區、郊區及潞城市。全市共有146個鄉鎮,3507個行政村。
長治市 面積13864平方千米,328.29萬人(2008年)
城 區 面積 56平方千米,人口39萬。郵政編碼046011。
郊 區 面積 289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046011。
潞城市 面積 615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047500。市人民政府駐潞華街道。
長治縣 面積 483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047100。縣人民政府駐韓店鎮。
襄垣縣 面積1158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046200。縣人民政府駐古韓鎮。
屯留縣 面積1042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046100。縣人民政府駐麒絳鎮。
平順縣 面積1550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047400。縣人民政府駐青羊鎮。
黎城縣 面積1166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047600。縣人民政府駐黎侯鎮。
壺關縣 面積1013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047300。縣人民政府駐竜泉鎮。
長子縣 面積1029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046600。縣人民政府駐丹朱鎮。
武鄉縣 面積1610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046300。縣人民政府駐豐州鎮。
沁 縣 面積1297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046400。縣人民政府駐定昌鎮。
沁源縣 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046500。縣人民政府駐沁河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人口】
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237526人,人口密度達到235人/平方公裏。城鎮人口比重達到39.61%。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66%。
【自然災害】
主要為幹旱、冰雹、洪澇。2007年的自然災害給13個縣(市、區)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受災人口達到113.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17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9.4萬畝,倒塌住房2729間。
【氣候與灌溉】
長治屬典型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鼕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4.9--10.4攝氐度之間,氣候條件與避暑山莊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氣溫為-6.9攝氐度;7月份最熱,平均最高氣溫為22.5攝氐度。號稱“無扇之城”。年日照時數2418-2616小時,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7月最多,為132.2毫米,1月最少,為5.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風速為1.5-3.0米/秒之間。
長治各月平均氣溫:
一月:零下6.9 二月:零下3.4 三月:3.7 四月:11.7 五月:17.4 六月:20.5 七月:22.5 八月:20.5 九月:15.6 十月:9.8 十一月:2.6 十二月:零下5.6
區號:0355
郵政編碼:046000
車牌開頭:晉D | | 【歷史背景】
長治古稱上黨,位於山西省東南部,《荀子》稱為“上地”。“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傢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此外,長治還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研究山西省歷史文化、弘揚革命傳統的基地。
早在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神農氏炎帝就曾在這裏嘗百草、馴養牲畜、發展原始農業。殷商時期,長治是殷商王朝屬下的諸侯國,史稱“黎”。春秋時歸晉。戰國時期趙、魏、韓三傢分晉,長治為韓國別都,稱“上黨郡”。隋開皇時改為潞州,後幾經變更,唐時改為河東道潞州上黨縣。明嘉靖8年(公元1529年)改稱潞安府,並置長治縣取“長治久安”之意,長治由此而得名。清朝時繼舊製為潞安府長治縣。民國初廢道,長治改屬冀寧道。民國19年(公元1930年)廢道製,長治直隸省轄。1945年10月8日長治解放,1945年到1998年的50多年間,曾先後經歷了作為山西省轄市由長治專區代管和晉東南行署隸屬等多次行政區劃的調整變動。
長治屬於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傳說中的《後羿射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就發端於此。長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同時還是一個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這裏創建了以太行山和太嶽山為依托的抗日根據地,後來發展成為晉冀魯豫邊區,是當時華北最大的一塊根據地。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領導機關曾長期駐紮在武鄉、潞城等地,使這裏成了華北抗日前綫的中樞。
要說長治文化,不能不從長治說起。長治,“居太行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所以古稱上黨,素有“天下脊”的美稱。這裏關山偉固、居高設險,歷史悠久、文明久遠,山河壯美、人主薈萃,厚土民魂、神韻飛揚,實乃太行山上的一顆明珠。
上黨是神話的故鄉。在中華史前神話傳說中,上黨神話以其源流之原始、密度之集中、內容之詳備,占據着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拂去歲月的塵封,穿透時空的阻隔,我們仿佛可以看到,神農嘗草、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精衛填海,這一篇篇奠定中華文明基礎的社話傳說,已帶着誕生它們的一座座大山,高高矗立於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折射出長治古代文明的源遠流長,印證着上黨歷史文化的博大久遠。
上黨是華夏文明的最早發祥地。上黨孕育過播𠔌稼穡的民族祖先,文明的曙光最早在這裏初現。2.5億年前的木化石,為上黨文明寫下了久遠而深厚的第一篇章;新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竜化石,嚮世人昭示了上黨文明的亙古和綿長。數不盡的遺址,道不盡的陳跡,仿佛散落在上黨大地上的顆顆明珠,嚮你印證着數千年長治文明的邈遠悠長,訴說着上黨文化的源遠流長。
上黨是山水雄奇之地。長治的山,不僅有着綺麗雄渾的外表,而且藴藉着民族優秀文化的無盡內涵;長治的水,不僅有着大江大河的神韻風采,而且印證着民族優秀文化的燦爛輝煌。長治山水,南北兼容,剛柔相濟,真可謂坐山水秀麗之勝,擁文化昌盛之富,必為仁智者嚮往。
上黨是詩書之鄉。壯美的山、秀麗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無數文人騷客競折腰。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名士登太行觀賞山川河流之秀麗,進上黨領略歷史文化之悠久,駐長治贊嘆人文風情之俊美,或文或詩,留下了許多膾灸人口的駢文絶句、文章佳作。這些熠熠生輝、流遠久遠的精品佳作,以寫實的手法,藝術地再現了上黨的古風古韻、美景名勝、人文地理、淳樸民風,記錄了文人墨客對長治那份揮之不去的情思和留戀。
上黨是戲麯樂戶之鄉。天地大舞臺,舞臺小天地。千百年來,上黨戲麯根植於上黨這塊皇天厚土中,猶如枝繁葉茂的虯根老樹,見證着歲月歷史的蒼桑世變。憑藉“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的誇張手法,依靠高亢激越的音樂唱腔和一代又一代演職人員聲情並茂、出神入化的表演,上黨戲麯曾經創造過“上黨歌舞先梨園”、“士大夫皆能誦之”、“譽滿並門”、唱紅京城等無以復加的輝煌。
上黨是禮儀之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華夏大地,滄海桑田,沉澱於社會底層的民俗文化,保留着許多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十裏不同風,百裏不風俗”,上黨民俗民風,既有千百年的文化積澱,又有山河之地的影響,因而具有它的特殊性,正所謂“勤儉其本質也,奢靡其習染也,勁悍本於地氣,淳美由於化成”。
上黨是名産之鄉。在《關於重慶談判》中,毛主席說:太行山、太嶽山、中條山的中間,有一個腳盆,就是上黨區。在那個腳盆裏,有魚有肉。毛主席說的“有魚有肉”,實際上就是物産豐饒。“中國第一米”沁洲黃曾經上過康熙皇帝的禦宴,中國四大名綢之一的潞綢曾經“衣天下”、“遍宇內”,史稱“上黨一絶”的長治堆錦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名聲大噪、馳名中外,彈丸之地的蔭城曾經享有“天然鐵府”的美稱,並且“日進鬥金”,“上黨三寶”----花椒、柿子和核桃名聞遐邇,飄洋過海......
上黨是美食之鄉。上黨美食在過去上敬奉過皇帝,下適應民間百姓,它長盛不衰,伴隨上黨人民度過了無數個寒來暑往,歲月更替。上黨名吃粗放而不失雅緻,是文化的結晶,地域的印證。壺關羊湯曾讓曹操將士飽口福,精神振奮,一口氣登上太行山滅了高幹;半疙瘩救過光武帝,潞城“甩餅捲臘肉”係唐玄宗親自命名,黃傢涼粉來自皇傢,沁縣幹餅曾是貢餅......原來美食名吃也藴藏着歷史,飽含着文化。
這就是上黨,山光水色優美,文化傳承悠久;這就是長治,英傑雄纔輩出,文明鬱積磅礴。這就是上黨,既有亙古長存的歷史足跡,又有今日始開的時代芬芳;這就是長治,既藴藉歷史的雄渾博大,又煥發未來的神韻風采
【發展】
長治是古上黨的中心區域,歷代郡、州、府首腦機關的駐地主要就在今長治市的城區。
“上黨”之名最早見於戰國初,《史記·趙世傢》:“(趙成侯)十三年(公元前362年),成侯與韓昭侯遇上黨。”對於“上黨”的含義,東漢劉熙在他的訓詁名著《釋名》中是這樣解釋的:“黨,所也。在於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各類地理文獻也認為這裏“居太行之顛,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上黨為天下之肩脊的感受,對於久居於此的人們來說可能體會不深,但你若從河北回望山西,便立覺山高萬仞,如在雲天,有不識上黨真面目之慨。
公元前262年,秦攻韓上黨,上黨守馮亭為了聯趙抗秦,遂把上黨的17座城邑獻給趙國,由此而爆發了長平之戰。秦統一後,在此置上黨郡,共領14縣:長子、屯留、餘吾、銅、沾、氏、襄垣、壺關、泫氏、高都、陽阿、𠔌遠、氏、潞。如果加上端氏、澤、陽3縣,這大約就是馮亭所獻上黨17城邑。可以看出,當時上黨的範圍應是東起太行山,西至太嶽山,南起王屋山,北至八縛嶺的廣袤區域,占據了山西省境的整個東南部。
東漢建安十八年(公元前213年),曹操平定黃河以北,新置12郡,其中劃出上黨郡北部的沾、河等縣置樂平郡,形成隋以後的遼州;十六國時期,慕容永在上黨稱帝,又劃出上黨郡南部的泫氏、高都、陽阿、端氏、澤等縣置建興郡,形成隋以後的澤州;北魏建義元年(公元前528年),再劃出原上黨郡西北部的𠔌遠、銅等縣置義寧郡,形成隋以後的沁州;所餘上黨郡的中心區域形成唐以後的潞州。所以在歷史上人們習慣將潞、澤、遼、沁四州並稱,就是因為它們同本同源,地相連屬,皆出自古老的上黨。再以後,潞州和沁州演變為今長治市;澤州演變為今晉城市;而遼州則成為今晉中市東部山區縣的所在區域。
潞州始置於北周宣政元年(公元前578年),以境內潞水(今濁漳河)命名。隋代復改上黨郡。從唐武德元年(公元前618年)再置潞州,至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升直隸州的七百多年間,這裏還一度改稱昭德軍、隆德軍、隆德府等。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潞城縣小吏陳卿亡命家乡青羊山中,並憑藉太行山間險要地形,聚衆起事,連陷遼、沁,明廷為之震恐。直到嘉靖七年十月,官軍以10萬兵力合擊青羊山,纔將這支農民軍剿平。事後,為了加強對地限民悍的潞州實行有效管理,防止此類事件發生,明廷特於嘉靖八年二月詔升潞州為府,府城設縣。嘉靖皇帝賜府名為“潞安府”賜縣名為“長治縣”,以祈望這裏長治久安。這便是“長治”的由來。
明代的潞安府共轄8縣,即“屯、長、長、襄、黎、潞、平、壺”,群衆俗稱“府八縣”。
1912年3月,山西省廢除前清府、州一級建製,裁潞安府,留長治縣。
1949年設長治專區,專署駐長治。轄長治、長子、屯留、沁源、沁縣、武鄉、襄垣、黎城、潞城、平順、壺關、陵川、高平、晉城、陽城、沁水等16縣及長治城關區。
1950年長治城關區改設長治工礦區。
1951年長治工礦區改設長治市,由省直轄。長治專區轄16縣。
1954年長治、潞城2縣合併,改為潞安縣(駐長治市)。長治專區轄15縣。
1958年長治專區改為晉東南專區,專署駐長治市。長治市劃歸晉東南專署領導。撤銷屯留、長子2縣,合併設立屯長縣;後又撤銷屯長縣,並入長治市。撤銷潞安縣,並入長治市和黎城縣;撤銷平順縣,並入黎城、壺關2縣;撤銷陵川、高平2縣,並入晉城縣;撤銷沁水縣,並入陽城縣。撤銷襄垣、沁縣2縣,合併設立襄沁縣;後又撤銷襄沁、沁源2縣,合併設立沁縣(駐舊沁縣城)。將武鄉、榆社2縣合併,稱為武鄉縣。晉東南專區轄長治市及黎城、壺關(駐原平順縣城)、晉城、陽城、沁縣、武鄉(駐段村鎮)等6縣。
1960年恢復屯長(駐鮑店鎮)、平順、陵川、沁水、沁源、襄垣6縣。晉東南專區轄1市、12縣。
1961年恢復高平、屯留、長子3縣,撤銷屯長縣。晉東南專區轄1市、14縣。
1962年恢復長治(駐長治市)、潞城(駐城關鎮)2縣。晉東南專區轄1市、16縣。
1970年晉東南專區改稱晉東南地區,地區駐長治市。轄長治市及長治(駐長治市)、潞城、襄垣、武鄉、黎城、平順、壺關、陵川、高平、晉城、陽城、沁水、長子、屯留、沁源、沁縣等16縣。
1973年長治縣遷駐韓店。
1975年長治市改由省直轄。晉東南地區轄16縣。
1983年7月28日,將晉中地區平定、盂縣二縣劃歸陽泉市管轄。
1985年4月30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5]62號)(1)撤銷晉東南地區,實行市管縣體製。(2)晉城市升為地級市,並設立城區、郊區。將原晉東南地區的沁水、陽城、高平、陵川4縣劃歸晉城市管轄。(3)將原晉東南地區的襄垣、屯留、平順、黎城、壺關、長子、武鄉、沁縣、沁源9縣劃歸長治市管轄。
1993年,轄2區1市10縣,計有51鎮182鄉和12個街道辦事處。
1996年,轄2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146個鄉鎮,3507個行政村。
【文化特色】
長治因地處太行之巔,自古就有“與天為黨”之說,故又稱“上黨”。早在一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勞動生息,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炎帝神農氏曾在此嘗百𠔌、製耒耜、興稼穡。堯舜時期,長治是“冀州之域,屬帝都畿內”。
上黨是神話的故鄉。在中華史前神話傳說中,上黨神話以其源流之原始、密度之集中、內容之詳備,占據着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上黨是華夏文明的最早發祥地。上黨孕育過播𠔌稼穡的民族祖先。2.5億年前的木化石,新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竜化石,昭示了上黨文明的亙古和綿長。
長治山水,南北兼容,剛柔相濟,真可謂坐山水秀麗之勝,擁文化昌盛之富,必為仁智者嚮往。
上黨是詩書之鄉。壯美的山、秀麗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無數文人或文或詩,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駢文絶句、文章佳作。
上黨是戲麯樂戶之鄉。上黨戲麯曾經創造過“上黨歌舞先梨園”、“士大夫皆能誦之”、“譽滿並門”、唱紅京城等無以復加的輝煌。
上黨民俗民風,既有千百年的文化積澱,又有山河之地的影響,因而具有它的特殊性,正所謂“勤儉其本質也,奢靡其習染也,勁悍本於地氣,淳美由於化成”。
上黨是美食之鄉。上黨名吃粗放而不失雅緻,是文化的結晶,地域的印證。壺關羊湯曾讓曹操將士飽口福,精神振奮,一口氣登上太行山滅了高幹;拌疙瘩救過光武帝,潞城“甩餅捲臘肉”係唐玄宗親自命名,黃傢涼粉來自皇傢,沁縣幹餅曾是貢餅......
【重要歷史事件】
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楊尚昆、徐嚮前、薄一波等在這裏生活、戰鬥,組織指揮了神頭之戰、東陽關戰鬥、長樂大戰、黃崖洞保衛戰、沁源圍困戰、百團大戰等戰役。在解放戰爭初期我人民解放軍在劉伯承、鄧小平同志指揮下,在這裏發動了名震中外的上黨戰役。 | 城市規劃佈局與規模 Layout and scale of urban planning | 定位:綜合功能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在未來環漳澤湖鏈狀城市空間體係中,將老城區和新區作為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共同組成未來長治市的主城區。新區建設以“東山西水、南秀北美”為特色,重點在“特”字上下功夫,全面打造出一個外嚮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
新區建設將根據“水邊的五彩石”這一開發主題,在新區城市空間上規劃了“緑、紫、藍、紅、橙”的五色物質空間,即緑色空間———生態魅力新區,紫色空間———傳統民間文化的激活和歷史文化脈絡的傳承,藍色空間———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的朝陽産業,紅色空間———新區的政治職能,橙色空間———新型的人居環境。要在三年內構築起比較完善的現代城市框架,五年內粗具規模,十年內建成大氣典雅的全省一流新區。 | | 中村申傢宅院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區西白兔鄉,北依小寒山 ,西臨漳河 ,地處上黨盆地的東北角 ,屬於上黨盆地的邊緣丘陵地帶。據申氏族譜記載,申氏宗祖是明萬歷年間從潞城縣天貢村遷入的。全村現有300多戶,共1300餘人,申姓族係占70%之多。
申傢大院中村在明朝時屬潞城縣 ,直隸山西布政司。惡劣的自然環境並未打消這裏民衆積極求生的欲望 ,他們從農業生産轉而嚮絲綢 ,布匹 ,釀造等手工業發展。由於處在河東????池及本地物資嚮東南轉輸的運道上 ,也是從陝西和晉南嚮河南運輸的必經之路 ,並且是與以北的太原連接的重要通道。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再加上本地鐵礦産量豐富 ,於是????與鐵便成為澤潞商人重要的販賣貨品。據《潞城縣志》記載 ,清朝至民國期間 ,中村是當地著名的物資交流中心集市之一。晉商發展的同時 ,商傢大院也就成了晉商文化的代表 ,成為中華民居建築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申氏在明初從潞城縣天貢村遷入南村,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遷入中村定居。自始祖申十三開始,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申十三有二子,第四世時有七子,第七世時發展為三十子,第八世時發展到五十子,成為一大傢族。
村內申傢的老宅院始建於明代中葉 ,至光緒年間基本建成。村內現存明清院落 20 餘座 ,窯 50 餘孔,房 300 餘間 ,基本保存完好 ,是非常寶貴的建築遺産。村落位於半丘陵地帶 ,地勢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以十字街為中心 ,呈網格形分佈 ,分為東北、東南、西南和西北 4 個大的區域 ,申傢宅院落位於東北區域。
村中的明清建築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建於古街道兩旁的商業區 ,分佈有當時申傢在中村開的店鋪 ,由當鋪、????店、布店、花店、染坊、鐵鋪院、歇馬店等手工業、商業建築組成;另一部分則是申傢的傢宅———二十四院 ,占地面積約 3 萬 m ,主要用於居住、接待貴客以及一些倉庫 。
村中一條古街自村口引入 ,貫穿全村。古街南北走嚮 ,並隨着古商道與商業的互助性發展而演變成一條商業街 ,並且最終成為清代中村的村落佈局軸綫。古街北端止於申傢大院 ,這就導致申傢在村中開設的店鋪佈局呈現沿街與頂端兩種佈局方式 ,最終形成了 T字形的排列。申傢店鋪所在院落的佈局有兩種:一種是院落本身正南正北朝嚮 ,而將臨街一面的房屋設置為店鋪的鋪面 ,對外開放;另一種則是以垂直街道方向的空間軸綫統領整個院落 ,多樣的組合方式使得村落的空間佈局更加靈活 ,更有效地利用了土地。
村中空間佈局另一個特色的部分就是申傢宅院,原由24個院落組成,由於建成年代久遠加之文革時期一些人為的破壞,現存衹有7座院落保留完好,但是從倒塌的墻垣和留存的基石仍可看出當年大院的規模和氣魄。這二十四座院落分列於東西兩條並列的軸綫上,一條高差近4.5m的斷坎將兩條軸綫自然分開。
申傢大院從十字街往東 ,首先步入的是二十四院西軸綫。西軸綫上分佈5 個空間節點 ,分別是臨街的店面院 ,過廳院 ,花園 ,宅院以及裙樓和窯洞。商傢獨有的宅院功能承載了以店面為中心的外嚮性功能模塊和以花園為中心的內嚮性功能模塊。西軸綫的起點是十字街東北角臨街的空間 ,這裏並列地設置了兩個前店後寢的宅院 ,分別是當鋪和????店鋪 ,這當屬商傢宅院的一大特色。兩個院子之間用巷道相連 ,雖為巷道卻也是二十四院西軸綫的起點 ,故在臨街處建有門,既保障了院落的私密性,也為院落空間的功能增加了趣味性和相對的完整性。沿巷道嚮北則進入了商傢宅院的又一特色空間“廳”院。廳房院是一個多嚮性空間 ,對內對外的流動性都很強。廳房的北邊是小花園 ,也是內外空間的分界點由此嚮北則進入到後宅院。
由????店院嚮東 ,在斷坎上面的院落組成了二十四院東軸綫東軸綫上分佈了 4 個空間節點 ,分別是三節樓 ,中庭院 ,東庭院以及東北角的兩進牛棚院。東軸綫承載的使用功能與西軸綫相比較為單一 ,大多為不承擔對外交流功能的宅寢。沿拔貢院前的小路嚮東爬上斷坎 ,首先看到的就是三節樓院。這是一座一層窯洞再加兩層樓房的三層門樓式建築 ,也是申傢大院裏的製高點 ,起到了保傢護院的作用。三節樓的西邊一條小道直通後宅院 ,東面是中 ,東兩組並列的庭院。中綫庭院南起中庭下院 ,直接利用臺地的側面挖鑿窯洞組成 ,地勢較低。中庭下院正房窯洞的正中有一條導入型通道 ,連通其後的中庭院。中庭院也是現存整個大院裏單體建築形製最高的一進院落。中庭院之後為中庭後院 ,院子已毀 ,衹留有基址可見。與中庭組院並列的東庭組院分別是東庭下院 ,東庭院和東庭後院。兩院的空間佈局基本一致 ,東庭組院每進院子的規模均大於中庭組院。東庭下院大門臨十字街 ,東庭院建在臺地上與中庭下院平齊。臺地上的每進院子均開設旁門方便相互貫通。東庭組院的北面原建有兩進牛棚院 ,是申傢雜役圈養牲口的地方。整個東軸綫連接了三大功能模塊 ,防禦 ,居住和輔助。
多元化的要求使空間功能性質也具有多樣性 ,但在衆多空間特性要求的前提下 ,申傢大院用簡單而有序的組合方式解决了多重矛盾 ,充分體現出商傢大院在規劃設計之初對於空間處理手法的獨到認識 ,同時也是晉商文化空間特徵的一個優良典範。 | 産業與交通 Industry and Transport | 【資源】
土 地
境內的土地總面積為138.96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0.7萬公頃(1985年),宜林地面積27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9.9萬公頃,牧坡20餘萬公頃。
林 木
境內共有森林面積39萬公頃,其中成林面積3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3%,木材蓄積量1100萬立方米。沁源境內的靈空山,屬太嶽山國傢級森林公園,活立木蓄積量289837立方米,主要樹種為油鬆,占林木總量的62.3%。
水 源
境內屬北方地區的相對富水區,水資源總量為17.9億立方米。
牧坡草地
草地主要分佈於沁源。
礦 産
上黨地區的地下資源十分豐富,礦藏種類達40多種,煤、鐵藏量尤為豐富,素稱“煤鐵之鄉”。地質儲量為906億噸,探明儲量為242.9億噸;除沁縣、黎城、平順3縣外,其餘縣、區均有分佈,煤種有肥煤、焦煤、瘦煤、無煙煤,以無煙煤為主。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億噸,礦石品種有赤鐵礦、褐鐵礦、赤褐鐵礦和菱鐵礦,礦床的類型為山西式鐵礦。主要分佈地區為黎城、平順、壺關、襄垣、武鄉、沁源等縣。錳鐵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礦石類型主要為含錳菱鐵礦和含錳赤褐鐵礦,工業分類稱屯留式鐵礦,分佈於沁源、屯留、長子等縣。鋁土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主要分佈於沁源、襄垣。硫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62萬噸,主要分佈於長治、壺關等縣。耐火粘土的探明儲量為1606萬噸,主要分佈於沁源、長治等縣。大理石探明儲量為1400萬立方米,主要分佈於平順、壺關、陵川等縣。長治市的熔製白雲岩就有5827萬噸,主要分佈於黎城、潞城等縣,還有鐵礬土、硅石、石膏等,分別分佈於沁源、平順、黎城、襄垣、潞城、長治等縣。其他礦藏還有釩礦、鈦礦、鎵礦、電石灰岩、製鹼灰岩及鉛、鋅、銅等。
野生動物
境內的野生皮毛、肉用、羽用、藥用等經濟動物,主要有狐、獾 、野兔、野豬、黃羊、黃鼬、狍子、麝、豺、青羊、猴子及各種鳥類。有害動物有狼、野豬、獾、野兔和鼠類等。害蟲天敵有鷹、貓頭鷹、黃鼬、啄木鳥 、燕子等。
野生植物
境內群山環列,盆𠔌相間,地形復雜,各地有不同類型的小氣候,從而形成植物資源獨具的區係分點,有種子類野生植物,還有蕨類、菌類、藻類、苔蘚等。
水利資源
長治是華北地區相對富水區,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濁漳河、清漳河、衛河,以及黃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22.9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為19.86億立方米,地下水量為10.83億立方米,重複水量為7.73億立方米。全市現在漳澤、後灣、關河3座蓄水一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和105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量10億立方米。
農林資源
長治市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𠔌子、豆類、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黨參、潞麻、蘋果、核桃、柱子、花椒等;主要名優特産有:沁州黃小米、潞麻、潞黨參、黃芪、連翹、木耳、沁源鬆蘑菇、黃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餅、綿核桃、平順大紅袍花椒、馬鈴薯,長子青椒;被國傢緑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緑色農産品已達81種。林業資源有宜林面積735萬畝,實有林地585萬畝,其中天然林173萬畝,經濟林165畝,林木蓄積量達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3%。牧業資源有宜牧面積480萬畝,已開發草場271萬畝。
【産業】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産總值(GDP)255.66億元,絶對額增加49.64億元,增長14.8%,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高於全國5.7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6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經濟增長12%的目標,為1996年以來的最高增幅。人均GDP 7992元(按1:8.2767匯率折算為966美元),可比增長12.5%。
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第一産業增加值27.44億元,增長0.2%;第二産業增加值153.45億元,增長21.3%;第三産業增加值74.77億元,增長10%。一産比重穩步下降,二産比重上升較快,三産因受非典影響比重略有下降,三次産業結構的比例關係由上年的12.8:54.3:32.9調整為10.7:60.1:29.2。
宏觀經濟效益穩步提高。2003年全市財政總收入36.52億元,增長41.6 %,財政總收入占GDP 的比重達到14.3%,比上年提高1.8 個百分點。全市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16億元,增長40.9%,增收3.8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執行27.61億元,增長24.2%,增支5.39億元,較好地保證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稅收保持高平臺上的繼續較快增長,全年國稅係統組織稅收收入23.13億元,增長42.5%;地稅稅收收入9.15億元,增長29.9%。宏觀經濟景氣保持高位運行,反映企業傢對宏觀經濟環境信心與預期 的企業傢信心指數年末達到128.9點,比上年提高5.6點。
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實力提升較快。2003年13個縣市區生産總值175億元,增長15.5%,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近10年來首次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縣區財政總收入21.44 億元,增長53.5%,當年新增6個億元縣,年末全市已有11個縣市區財政總收入超過億元,其中潞城市達3億元;潞城市店上鎮財政總收入1.4億元,成為全省第二個億元鄉鎮。縣市區一般預算財政收入8.23億元,增加2.48 億元,增長43.3%,潞城市、郊區、襄垣縣一般預算收入跨越億元。
市場物價繼續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2.4%,比上年上升2.4%,比2000年上升6.8%,食品、煙酒及用品、衣着、居住類價格比上年分別上升7.4 %、0.2%、2.2%和1.9%。各類生産價格指數較大幅度上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升19.3%,其中冶金部門上升26.7 %,電力上升6.9%,煤炭及煉焦上升31.3%,化學工業上升1.9%;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升30.6%。
社會形勢穩定。就業機會增多,年末全市從業人員150.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3.6%。新增就業崗位3.26萬個,城鎮從業人員達到45.12萬人,其中國有、集體及其他經濟類型在崗職工29.9萬人,增加2146人;農村從業人員105.58萬人。再就業工程取得新進展,通過多種途徑使5404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儲備再就業崗位8000餘個,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到7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者人數563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社會治安及安全生産狀況有所好轉,刑事案件立案數比上年下降5.5%,作案成員減少3.9%;交通事故發生數比上年減少16.2%,火災事故發生數上升13.4%。
農業
2003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48.79億元,種植業占68.5%,林業占6.3%,牧業占23.8%,漁業占0.2%,農林牧漁服務業占1.2%。蔬菜、畜牧産值比重達到全部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的49.3%,成為農業經濟的支柱産業。
種植業結構繼續嚮優質、高效型轉化,市場化特點更趨明顯。在全市耕地和總播種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經濟作物面積不斷增加,總體結構逐步趨於合理區間。總播種面積30.65萬公頃,減少3.5%;糧經比例由上年的83.6:16.4調整為82.3:17.7;2003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33.96萬公頃,減少3.5%。
農作物産量下降。全年糧食總産量13.41億公斤,下降7.4%;蔬菜總産量14.47億公斤,下降0.8%;油料總産量1836萬公斤,下降27.4%;棉花總産量8萬公斤,下降35.7%。
林業生産快速發展。繼續以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大規模植樹造林,全年完成造林面積 5.27萬公頃,其中退耕還林2.03萬公頃,太行山緑化工程完成2.14公頃,新增 幹果經濟林1.1萬公頃,通道緑化1579公裏。幼林撫育實際面積2.03萬公頃。
畜牧業生産穩定發展。規模化經營、特色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畜牧竜頭企業、示範區建設進一步加快發展。全年豬牛羊肉、禽蛋、牛奶産量分別為9.16萬噸、4.1萬噸和1.59萬噸,分別增長6.7%、14%和28.7%;豬、牛、羊、驢存欄和出欄數均保持增長。
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産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48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當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8千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93萬公頃,增長10%;年內265處飲水解睏工程全部竣工,新解决飲水睏難人口20.66萬人。通電、通自來水、通公路、通電話的行政村占總村數的比重分別達到99.9%、64.8%、99%和93.1%。全年農村用電量4.55億千瓦時,增長6.6%;農業機械總動力123.77萬千瓦,增長6.9%;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9.74 萬噸,地膜覆蓋面積 3.16萬公頃。
農村經濟在改革中繼續發展。全市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9.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非農經濟收入比上年增長19.6%。緑色農業長足發展,依托自然優勢,建成開發了20條産業帶,積極開發新産品,至年末已有112種緑色農産品通過國傢認證。農村私營個體經濟和第三産業加快發展,農村工業、建築業、運輸業、貿易業、餐飲業和服務業從業人員比上年增加2.6萬人,增長7%。有效推行農村稅費改革,農民人均減負54元。鄉鎮企業生産效益提高,全年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74.48億元,增長57.6%;入庫稅金8.34億元,增長71.9%。
工業與建築業
工業生産高速增長。全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32.47億元,增長1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及年産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同)完成增加值94.5億元,增長29.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60.5億元,增長23.8%;集體企業完成4.3億元,增長31.9%;股份製企業完成15.2億元,增長36.2%;外資及港澳臺企業完成0.4億元,增長110.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14.1億元,增長17.5%。重工業發展較快,輕工業增加值3.1億元,重工業增加值91.4億元,分別增長21.9%和33.7%,輕重工業的比例為3.3:96.7。
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 原煤 3297.8 萬噸,增長27.3%;洗精煤645.2萬噸,增長54.8%;機焦437.5萬噸,增長60%;發電量93.17億千瓦時,增長18%;生鐵301萬噸,增長32.9%;鋼143.2 萬噸,增長14.5%;鋼材147.2萬噸,增長24.3%;水泥212.2 萬噸,增長12.5%;交流電機54.2萬千瓦,增長35.4%;化肥36.7萬噸,下降6.1%。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實現利稅總額40.4億元,增長117.6%,其中利潤19.53億元,增長307.4%。産品銷售收入225.7億元,增長6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1.3,比上年提高37.9點,為1992年核算該指標以來的最好水平。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32.1%,産品銷售率為98.6 %。
全市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企業90傢,完成建築業總産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35.5%,其中竣工産值12億元,增長7.6%;實現利潤4580萬元,比上年增長16.8% ;年末職工平均人數3.2萬人,增長8.2%;全員勞動生産率5萬元/人,增長1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28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6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21萬平方米,增加 12萬平方米。
固定資産投資
2003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27.86億元,增長87.3%。其中國有及其他單位共完成投資116.49億元,增長92.8%。在國有及其他單位投資中,基本建設完成51億元,增長118.7%;更新改造完成29.89億元,增長92.5%;其他投資28.56億元,增長70%;房地産開發投資7.05億元,增長48.4%。
全年固定資産投資施工項目587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46個,本年投産項目339個,新增固定資産55億元。重點工程長晉公路(長治段)、農網二期、漳山電廠、王麯電廠、趙莊煤礦等進展順利。
房地産發展形勢較好。200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8.38萬平方米,增長121.4%,其中,住宅24.97萬平方米,增長131%;商品房銷售額4.08億元,增長173.8%,其中,住宅2.9億元,增長158.9%。
全市固定資産投資新增主要生産能力和效益:原煤開採390萬噸/年,洗煤72萬噸/年,焦炭210萬噸/年,生鐵106萬噸/年,煉鋼220萬噸/年,水泥56萬噸/年,造林面積2.5萬畝,火力發電46.2萬千瓦,新建改建公路337公裏,移動通訊基站13個,程控交換機3萬綫。
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
航空運輸實現突破,長治至北京、長治至上海、長治至成都、長治至大同、長治至廣州五條空中航綫,2008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27萬人次。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長邯高速公路通車運營,完成了長晉高速路基橋涵工程,長太高速奠基開工,長臨高速展開前期準備工作,一個以長治為中心,東至青島,南達澳門,西通新疆,北連太原的“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呼之欲出。全年完成公路建設總投資8.8億元,新增公路通車里程125公裏,年末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4967公裏;高次級路面里程3779公裏,增長7.2 %;新建農村公路1380公裏,建成紅色旅遊路39公裏。
全年公路貨運量5999.2 萬噸,增長2.9%;公路貨運周轉量39億噸公裏,增長2.1%。公路客運量3201萬人,公路客運周轉量17.54億人公裏。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38億元,增長44.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231萬元,增長21.5%;電信業務總量8.56億元,增長47.6%。全年郵寄函件436.71萬件,包件9.21萬件;報紙353.52 萬份,雜志164.34萬份,特快專遞16.36萬件。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提高,年末互聯網固定撥號上網用戶纍计達12.24萬戶,增長85.5%。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60萬門,增長20.4%;年末本地電話用戶55.12萬戶,新增12.12萬戶;其中市話用戶達到36.07萬戶,新裝電話6.07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9.05萬戶,新裝電話6.05萬戶;全市移動電話發展到45.77萬戶,其中年內新增13.77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達到32部/百人。
全市形成24條旅遊綫路,對外吸引力迅速上升。年末全市共有14傢旅行社和7傢星級賓館。在受到非典重創後,全市旅遊總收入仍達7.27億元,下降10.2%,其中國內旅遊總收入7.2億元,下降9.6%;國際旅遊收入78.8萬美元,下降52%。全年共接待國內遊客304萬人次,下降12%;海外遊客1411人次,下降51.8%,其中接待外國人1271人次,港澳臺胞140人次。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50億元,達到50.45億元,增長16.3%,增幅提高4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5.7億元,增長19.1%,對全市零售額的貢獻首次超過城市。按營業方式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43.61億元,增長13.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29億元,增長18.6%;其它行業實現零售額2.55億元,增長10.1%。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5163萬美元,增長10.5%;其中出口2586萬美元,增長39.4%;進口2577萬美元,下降8.5%。出口中,加工貿易額70萬美元,實現新突破,焦炭、生鐵、鑄件、金屬鎂、土特産出口發展較快。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個,協議利用外資366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62萬美元,下降27.4%。
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業健康平穩運行。各項存款快速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突破300億元,達315.89億元,比年初增加72.4億元,增長29.7 %。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314.39億元,較年初增加72.26億元,增長29.8%,增幅、增量均創1996年以來的新高。城鄉居民儲蓄繼續增加,本外幣儲蓄突破200億元大關,達219.16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17.91億元,比年初增加33.92億元。各項貸款較快增長,信貸結構得到優化。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217.19億元,比年初增加54.49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214.79億元,比年初增加54.54億元,增長34%,增幅、增量創1993年以來新高。人民幣短期貸款餘額145.3億元,比年初增加28.17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46.8億元,比年初增加11.92億元;居民個人消費信貸餘額11.17億元,較年初增加5.74億元。
保險事業日益興旺。平安保險公司進入長治市場,年末駐市保險公司達到5傢。全年承保金額300.65億元,其中財産險212.37億元,人壽險88.28億元。各種保費收入6.16億元,增長32.3%, 其中財産保險收入1.44億元,增長12.5%;壽險保費收入4.47億元,增長52.9%;健康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2477萬元,下降45.7%。賠款支出金額8678萬元,增長1.3 %;其中財産險賠付金額7276萬元,壽險給付金額930萬元。
【交通】
公路、鐵路、航空縱橫交錯。境內有太焦和邯長兩條國傢鐵路幹綫,貫穿南北西東。207、208國道縱貫南北,309國道橫穿東西,“四縱四橫”的公路主骨架北接太舊高速公路,西連大運路,直達西部腹地。
長邯高速公路全綫貫通,長壺一級路建成通車。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113公裏,其中等級公路里程4793公裏。新建農村公路1084公裏,村村通總里程達到5741公裏,行政村油路通達率91.8%。建成山西省第二大空港長治至北京、長治至大同、長治至廣州、長治至上海、長治至成都等空中航綫相繼通航。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27萬人次,貨運量4.84萬噸。 | | 長治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秦開始,為歷代郡、州、府所在地。境內她那山河壯麗氣勢磅礴的錦綉山河與歷代古物交輝息息相印,有其獨特的文化神韻。全市有大量的不同時代歷史古跡文化和古建築藝術珍品。壯麗的山川和悠久的歷史,淳樸的民風和光榮的傳統,構成了長治市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長治旅遊資源獨特。有老頂山森林公園、太行山大峽𠔌和太行水鄉、靈空山、武鄉溶洞等天然勝景;有上黨門、城隍廟、二賢莊、仙堂山、北魏石刻等文物古跡;有八路軍總部舊址、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革命紀念地。位於市郊的三垂岡(也稱三垂山、二岡山),在中國歷史上大有名氣,唐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三垂岡之戰,使李存助不僅占據了上黨,而且為最終消滅後梁政權、統一中原、建立後唐奠定了基礎。清代著名詩人嚴遂成為此寫下了一首奇詩《三垂岡》。毛主席一生飽覽古代典籍,用兵如神,對三垂岡之戰史事爛熟於心,揮筆書寫了嚴遂成的《三垂岡》詩,那大氣磅礴、雄健瀟灑的毛體書法,為三垂岡增添了無窮魅力。
作為長治市象徵的上黨門,鐘鼓二樓左右對峙,風馳雲動,蔚為壯觀;分水嶺出土的大批戰國時期車馬文物,多係上乘精品;觀音堂殿內的明代懸塑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玉皇觀的琉璃塔,飛閣流丹,金碧輝煌;五鳳樓鬥拱蓮柱,匠心獨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層大雄寶塔,巧奪天工;南涅水北魏石刻,技藝精湛;位於沁源縣的靈空山,鬆林密佈,古樹參天既有五竜池、益海洞等“靈空十景”,更有“三柱重”、“九桿旗”等珍貴古鬆,實為旅遊避暑之勝地。壺關縣的天然紫團溶洞,洞內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洞外山霧繚繞,郁郁葱葱,確屬人間奇景,使遊人流連忘返。除此之外,還有長子縣的法興寺和崇慶寺、襄垣縣的仙堂寺、壺關的二仙廟、以及相傳女媧補天采石的黎城縣廣志山、精衛填海采山的長子縣發鳩山,神農氏炎帝嘗百𠔌的老頂山等。此外,還有革命紀念地八路軍總部舊址、上黨戰役主戰場、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處。
長治及附近主要旅遊景點:始祖百草堂 靈空山 紅豆峽 太行山大峽𠔌 青竜峽 黑竜潭景區 金燈寺 黃崖洞 五鳳樓 大雲寺 九天聖母廟 廣志山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盤秀山 天台庵 石評梅故居 林裏關王廟 花坡 老頂山森林公園 女妖洞 八泉峽 羊腸板 長治觀音堂 法興寺 紫團山 天脊山 城隍廟 北齊石刻造像 大寺 古佛 分水嶺古墓群 上黨戰役指揮部舊址 原起寺 仙堂山 七寶塔 竜祥觀 古脊椎動物群化石遺址 大雲院 太嶽山國傢森林公園 長樂村戰鬥紀念碑 閻寨 南涅水石刻造像館 崇慶寺 黃崖大峽𠔌 上黨門 壺關太行大峽𠔌十八盤 太嶽烈士陵園 玉皇觀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正覺寺 神頭之戰紀念碑 嶷神嶺 太行八泉峽 太行水鄉 古城長治 | | 新西蘭上哈特市
美國雷丁市
德國瑪爾市 | | 生於長治
精衛(填海)
堯帝長子丹朱
馮氏老祖宗馮亭
周朝義士豫讓
西漢軍事傢馮奉世
北朝東魏將領堯雄
西燕慕容氏皇帝
歷算傢李業興
東晉高僧法顯(西天取經第一人)
五代後唐大臣任寰
宋抗金名將王彥
水滸傳中魯智深,董平,劉唐
明政治傢暴昭、連楹
農民領袖陳卿
隋唐英雄魏徵,單雄忠,單雄信, 王伯當
醫藥學家鮑姑
抗聯將領魏拯民
明前七子之一王廷相
愛國議員石璜
殺敵英雄黃小旦
著名歌唱傢關貴敏
中國流行民謠歌手趙迎
80後作傢王寒星
演員魚夢潔
演員邢國洲
山西省委書記鬍富國
一至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
國傢副總理紀登奎
長於長治
女媧(補天)(所以賈寶玉也是長治的)
後羿(射日)
愚公(移山)
神農(嘗百草)
孫臏(被)龐涓(囚)
大禹(治水)
留侯張良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
唐明皇李隆基
詩鬼李賀
八仙之一張果老
十三歲到長治的陳廷敬
八路軍總部鄧小平,劉伯承,薄一波,朱德,左權,楊尚昆,徐嚮前,彭德懷,陳庚,吳伯蕭,趙壽山等
抗日和文革時期的丁玲
禁煙狂人卓祥表
愛國將軍武士敏
藝術傢趙樹理
長治市委書記呂日周
全國勞動模範李順達
全國第一枚白求恩奬章獲得者趙雪芳
祖籍長治
祖籍是長治的孔子(見其詞條)
國民黨主席連戰
民國愛國將領馮玉祥
抗倭英雄任環
爭議人物
慈禧 | | 【本科院校】
長治學院
長治醫學院
【大專院校】
長治職業技術學院(職大)
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校)
【中等職業學校】
華北機電學校
長治衛生學校
長治藝術學校
長治商業學校
長治體育學校
長治幼兒師範
沁縣師範
長治市第一職業高中
【中學】
長治一中
長治二中
長治三中
長治四中(惠豐中學)
長治五中
長治六中
長治七中
長治八中
長治九中
長治十中
長治十二中
長治十三中(天脊中學)
長治十五中(潞礦中學)
長治十六中(淮海中學)
長治十七中(長治北鐵中)
長治十八中(鐵三局一中)
長治十九中(長鋼中學)
太行中學(長治學院附屬太行中學)
長治實驗中學
城區一中
城區二中
郊區一中
郊區二中
【小學】
長治師範附屬友誼小學
長治梅輝坡小學
長治城區八一路小學
長治城區建設東路小學
長治市實驗小學
長治城區回族逸夫小學
長治城區防爆小學
長治城區華豐路小學
長治城區東大街小學
長治城區桃園小學
長治城區英雄街小學
長治城區北董小學
長治城區上南街小學
長治城區下南街小學
長治城區紫坊小學
長治城區紫金西街小學
長治城區英雄北路小學
長治城區太行東街小學
長治城區城西小學
長治城區梅輝坡小學
長治城區南石槽小學
長治城區北石槽小學
長治城區東關小學
長治城區西關小學
長治城區長子門小學
長治高新區化傢莊小學
長治高新區史傢莊小學
長治城區站前路小學
新華小學
長治城區淮海小學
長北鐵小
惠豐小學 | 現任主要領導 The principal leaders of the current | 市委書記:杜善學(2008年2月任命)
市長: 張保 (2008年5月任命) | | 長治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長治市是國傢園林城市、國傢衛生城市(山西省唯一),於1945年10月建市。
【地理位置】
長治市,地處北緯35°50'--37°08',東經113°01'--113°40',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嶽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
為太行山,太嶽山所環繞,構成高原地形,通稱“沁潞高原”,又稱“上黨盆地”。境內山地、丘陵、盆地縱橫交錯,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間,最高的太嶽山北臺頂,海拔2453米。
【行政區劃】
長治市現轄10個縣2個區1個縣級市:長治縣、長子縣、屯留縣、壺關縣、黎城縣、平順縣、襄垣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和城區、郊區及潞城市。全市共有146個鄉鎮,3507個行政村。
長治市 面積13864平方千米,328.29萬人(2008年)
城 區 面積 56平方千米,人口39萬。郵政編碼046011。
郊 區 面積 289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046011。
潞城市 面積 615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047500。市人民政府駐潞華街道。
長治縣 面積 483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047100。縣人民政府駐韓店鎮。
襄垣縣 面積1158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046200。縣人民政府駐古韓鎮。
屯留縣 面積1042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046100。縣人民政府駐麒絳鎮。
平順縣 面積1550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047400。縣人民政府駐青羊鎮。
黎城縣 面積1166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047600。縣人民政府駐黎侯鎮。
壺關縣 面積1013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047300。縣人民政府駐竜泉鎮。
長子縣 面積1029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046600。縣人民政府駐丹朱鎮。
武鄉縣 面積1610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046300。縣人民政府駐豐州鎮。
沁 縣 面積1297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046400。縣人民政府駐定昌鎮。
沁源縣 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046500。縣人民政府駐沁河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人口】
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237526人,人口密度達到235人/平方公裏。城鎮人口比重達到39.61%。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66%。
【自然災害】
主要為幹旱、冰雹、洪澇。2007年的自然災害給13個縣(市、區)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受災人口達到113.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17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9.4萬畝,倒塌住房2729間。
【氣候與灌溉】
長治屬典型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鼕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4.9--10.4攝氐度之間,氣候條件與避暑山莊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氣溫為-6.9攝氐度;7月份最熱,平均最高氣溫為22.5攝氐度。號稱“無扇之城”。年日照時數2418-2616小時,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7月最多,為132.2毫米,1月最少,為5.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風速為1.5-3.0米/秒之間。
長治各月平均氣溫:
一月:零下6.9 二月:零下3.4 三月:3.7 四月:11.7 五月:17.4 六月:20.5 七月:22.5 八月:20.5 九月:15.6 十月:9.8 十一月:2.6 十二月:零下5.6 | | 長治
Changzhi
Changzhi
長治(ehangzhi)中國山西省轄市,
軍事重鎮。位於山西省東南部。轄城、郊2
區和潞城、長治、襄垣、屯留、平順、黎城、
壺關、長子、武鄉、沁縣、沁源11縣,
積13 896平方千米,人口297刀2萬,其中
市區面積334平方千米。人口54.17萬
(1993)。
商為黎國所在地。春秋為潞子國。.淺
國初為韓國別都。西漢置壺關縣。東漢末為
上黨郡治。隋開皇三年(583)建城,十年
為潞州治,後置上黨縣。唐、五代、宋、金、
元俱稱上黨縣,為潞州、隆德府治。明洪武
二年(1369)上黨縣並入潞州,嘉靖七年
(巧28)秋復置縣,名長治,取長治久安之
意,八年潞州升為潞安府。1913年廢府,稱
長治縣。1945年10月解放並建市,1953年
改為省轄市。
長治地處長治盆地東緣,地勢南高北
低,東部多山,西部地勢平坦,平均海拔
900米。濁漳河貫流其間,漳澤水庫位居市
區西北。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
溫8月℃,1月平均氣溫一7,3℃,7月平均氣
溫22.9℃。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多集中
於7、8、9月。
礦産資源主要是煤炭,僅市內儲量達
60億噸。此外還有石灰岩、耐火粘土、鐵
礦、硫磺礦等。水資源和森林資源也較豐
富。已發展成為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工、
電力、紡織等門類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農
作物以小麥、玉米、𠔌子為主。經濟作物有
潞麻、油料、黨參等。交通方便。太原一焦
作、邯鄲一長治兩鐵路綫在市內交會。公路
幹綫可直通河南、河北相鄰市、縣及太原、
陽泉等地。民航通太原。
長治東有太行之險,西有太嶽之固,
南有中條橫亙,北有群山屏障,地位重要。
東漢建安十一年(206),曹操率兵至
此徵討並州刺史高斡。抗日戰爭時
期八路軍總部駐此。1938年3月,八
路軍第129師386旅一部在潞城縣東
北進行神頭嶺戰鬥,殲日軍1 500
人。1945年9月,晉冀魯豫軍區集中
太行、冀南、太嶽3個縱隊和地方部
隊一部共3.1萬餘人,在5萬民兵的
配合下,發起上黨戰役,殲國民黨軍
3.5萬餘人。市北的黃碾鎮和馬廠
村,是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上黨戰役
時召開會議的舊址。
(侯國賓)
| | - n.: Changzhi City
| | 長治市, 長治縣 長治鄉 | | 山西 | 文化教育 | 學校 | 中學 | 大學 | 高校 | 師範 | 山 | 國資委 | 長治五中 | 長治一中 | 長治十五中 | 歷史 | 建築 | 旅遊景點 | 人物 | 改革 | 原平 | 大鼓 | 李纔旺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牡丹奬 | 行政區劃 | 晉城 | 名人 | 政治人物 | 更多結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