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諸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於城北的諸馮村而得名。漢代置縣,宋代為密州州治所在地,蘇東坡在此任太守兩年,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絶句。諸城名人輩出,古有春秋七十二賢士之一、孔子的學生公冶長,《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宋代宮廷畫傢張擇端,北宋金石學家趙明誠,清代宰相劉墉,《四庫全書》總閱竇光鼐等名士重臣;近有中國共産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一代詩翁臧剋傢,文學巨匠王統照、陶鈍、王願堅名垂青史。諸城還是全國罕見的恐竜化石寶庫,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恐竜化石就出土並陳列於諸城,因此,諸城又稱“竜城”。
諸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北依世界風箏都濰坊,東臨濱海名城青島,南靠新興港口城市日照,是山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膠新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南綫貫穿諸城,市內6條幹綫公路四通八達,乘車1小時可達青島、日照兩大港口和青島、濰坊兩大機場。
諸城自然資源豐富。全市耕地面積160萬畝;水資源總量6億立方米;境內已探明的礦産資源20餘種,總儲量1.3億噸以上,其中沸石岩、明礬石、金紅石儲量豐富,且為山東所獨有,極具開採價值。
諸城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創造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産業化、中小企業改製、為民服務聯動、農村社區化服務與建設等聞名全國的“諸城經驗”,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8年,全市預計完成地區生産總值350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財政總收入 32.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4億元,分別增長15.4%和25.1%。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24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 176億元,增長2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0元,增長13.5%。城鎮登記失業率2%。人口自然增長率2.69‰。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工業發展迅速。成功培育起了汽車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産業,實現産值、利稅分別占全市工業總量的85%以上。同時,着力培植了精細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造紙包裝、木器傢具、建築建材等新興産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培強做大了福田、外貿、得利斯、新郎、桑莎、竜光、義和等一批骨幹企業,200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24億元,增長13%。2007年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5件、中國名牌13件、國傢免檢産品13件,省著名商標29件、省名牌産品41件,省級優質服務品牌2件。知名品牌從層次到數量均居全省縣級市最前列。
農業基礎雄厚。是全國農業産業化的發源地,全國糧食、主料煙、瘦肉型豬生産基地,現已發展起肉雞、生豬、黃煙、糧油、蔬菜、棉花、淡水養殖、桑蠶、食用菌、萬壽菊等十二大主導産業。2008年,農業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現代農業發展加速,榮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和全省農業産業化先進縣稱號。農民人均純收入 7701元,增長13.5%。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目前已與60多個國傢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日本住友、伊藤忠、仁木,韓國尚真、興亞,美國泰森、沃爾瑪,馬來西亞金獅,以及北汽福田、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諸城建立了獨資或合資合作企業。2008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4億美元,利用境外資金1560萬美元,分別增長20.5%和130%。
服務業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先後建起了竜城市場、密州商城、九竜商貿城、竜海水産城等一大批骨幹市場和商業網點,其中竜海水産城規模居全國同行業第一。2008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億元,增長20.6%。
加快發展現代旅遊業,拉起了以恐竜文化為主調、名人文化為主綫、以“六山七水八園”(馬耳山、障日山、大山、常山、竹山、盧山、濰河、涓河、扶淇河、蘆河、墻夼水庫、三裏莊水庫、青墩水庫、萬畝板慄園、萬畝桃園、萬畝梨園、萬畝茶園、萬興植物園、大源園林、密州園林、鬆島鹿園)為主體的現代旅遊城市框架。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以“四城聯創”為切入點,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科學製定並深入實施了中心城地區空間發展規劃,拉起了“一中心、四個副中心”城市發展框架,規劃建設了近百棟高層樓宇;2008年,濰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有序推進,完成投資2.8億元,硬化、緑化、亮化濱河道路33公裏;加快境內國省道和城鄉道路改造步伐,新建改造農村公路883公裏,實現村村通油路;統籌供水、供氣、供熱建設,加快“數字諸城”建設進程,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鄉一體化發展框架初步形成。
諸城發展環境優越。2007年,為適應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規劃建設了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城東項目區,市財政纍计投資18億多元,實現了“八通一平” (“八通”即通水、通路、通電、通暖氣、通天然氣、通有綫電視、通排污管道、通通訊光纜,“一平”為土地平整)。為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機關行政效能監察中心和經濟軟環境投訴中心,設立了諸城海關辦事處,製定出臺了一係列優惠政策,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全市經濟發展。
諸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北依世界風箏都濰坊,東臨濱海名城青島,南靠新興港口城市日照,是山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膠新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南綫貫穿諸城,市內6條幹綫公路四通八達,乘車1小時可達青島、日照兩大港口和青島、濰坊兩大機場。
諸城發展環境優越。2007年,為適應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規劃建設了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城東項目區,市財政纍计投資18億多元,實現了“八通一平” (“八通”即通水、通路、通電、通暖氣、通天然氣、通有綫電視、通排污管道、通通訊光纜,“一平”為土地平整)。為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機關行政效能監察中心和經濟軟環境投訴中心,設立了諸城海關辦事處,製定出臺了一係列優惠政策,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全市經濟發展。 |
|
諸城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面積2183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1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6萬人。管轄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0處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1337個行政村。市長熱綫:6112611 (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2200。區號:0536。拼音:ZhuchengShi。) |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百強縣市之一
中國竜城-中國地質調查局授予
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
國務院綜合改革試點市和鄉村城市化試點市
山東省省級文明城市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優秀集體
國傢級地質公園 |
|
諸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北依世界風箏都濰坊,東臨濱海名城青島,南靠新興港口城市日照,是山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膠新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南綫貫穿諸城,市內6條幹綫公路四通八達,乘車1小時可達青島、日照兩大港口和青島、濰坊兩大機場。 |
|
諸城自然資源豐富。全市耕地面積160萬畝;水資源總量6億立方米;境內已探明的礦産資源20餘種,總儲量1.3億噸以上,其中沸石岩、明礬石、金紅石儲量豐富,且為山東所獨有,極具開採價值。諸城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創造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産業化、中小企業改製、為民服務聯動、農村社區化服務與建設等聞名全國的“諸城經驗”,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預計超過294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總收入預計超過2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3億元,分別增長36.1%和34.7%。綜合經濟實力在2009年度全國百強縣(市)中列第35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縣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屬山東省經濟綜合實力30強。
工業發展迅速 成功培育起了汽車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産業,實現産值、利稅分別占全市工業總量的85%以上。同時,着力培植了精細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造紙包裝、木器傢具、建築建材等新興産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培強做大了福田、外貿、得利斯、新郎、桑莎、竜光、義和等一批骨幹企業,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602傢,規模以上企業預計完成增加值151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75傢。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5件、中國名牌13件、國傢免檢産品13件,省著名商標29件、省名牌産品41件,省級優質服務品牌2件。知名品牌從層次到數量均居全省縣級市最前列。
農業基礎雄厚 是全國農業産業化的發源地,全國糧食、主料煙、瘦肉型豬生産基地,現已發展起肉雞、生豬、黃煙、糧油、蔬菜、棉花、淡水養殖、桑蠶、食用菌、萬壽菊等十二大主導産業。2007年預計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90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87元,分別增長22.6%和12%。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目前已與60多個國傢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日本住友、伊藤忠、仁木,韓國尚真、興亞,美國泰森、沃爾瑪,馬來西亞金獅,以及北汽福田、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諸城建立了獨資或合資合作企業。2007年引進招商引資項目270個,到位資金54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境外資金6300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6.8億美元,增長15%,其中出口5.8億美元,增長16%。
服務業發展領域 先後建起了竜城市場、密州商城、九竜商貿城、竜海水産城等一大批骨幹市場和商業網點,其中竜海水産城規模居全國同行業第一。2007年,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億元,同比增長15.7%。加快發展現代旅遊業,拉起了以恐竜文化為主調、名人文化為主綫、以“六山七水八園”(馬耳山、障日山、大山、常山、竹山、盧山、濰河、涓河、扶淇河、蘆河、墻夼水庫、三裏莊水庫、青墩水庫、萬畝板慄園、萬畝桃園、萬畝梨園、萬畝茶園、萬興植物園、大源園林、密州園林、鬆島鹿園)為主體的現代旅遊城市框架。 |
|
諸城春秋時為魯之諸邑。
魯莊公二十九年(前665)鼕,魯國在石屋山(今廟山)東北、濰河之南城諸,取名諸邑(故址在今枳溝鎮喬莊)。
戰國時,市境分屬齊、魯。魯頃公二十四年(前249),楚滅魯,魯地入楚,然境內除齊長城以南少數地區歸楚外,餘大部地區先已屬齊。
秦行郡縣製,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琅琊郡,市境屬琅琊郡(郡治琅琊)。
諸城置縣始於西漢初年。漢高祖六年(前201),封郭蒙為東武侯。呂後七年(前181),置東武縣,因境內有東武山故名。同時,境內並置諸縣、平昌縣、橫縣、昌縣、石泉縣。元封五年(前106),琅琊郡移治東武,境內各縣皆屬琅琊郡,轄於徐州刺史部。
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改琅琊郡為填夷,東武為祥善,諸縣為諸並,平昌為養信,橫縣為令邱。淮陽王更始元年(23)九月,王莽被殺,郡縣恢復舊名。
東漢建初五年(80),改琅琊郡為國,移治開陽(今臨沂縣北)。東武縣、諸縣屬琅琊國,平昌縣屬北海國。撤橫縣、昌縣、石泉縣。
三國曹魏,復改琅琊國為郡,新置城陽郡(治東武)、平昌郡(治昌安),東武縣屬城陽郡,諸縣屬琅琊郡,平昌縣屬平昌郡。平昌郡旋廢,平昌縣改屬城陽郡。
西晉泰始中(269-271),東武、諸、平昌三縣俱屬城陽郡(郡治遷莒)。太康十年(289),東武縣、諸縣改屬東莞郡(郡治東莞),轄於徐州。元康十年(300),廢城陽郡,平昌縣改屬青州高密國。
劉宋,分東武縣、平昌縣屬平昌郡,轄於青州,諸縣屬東莞郡,轄於徐州。
北魏景明元年(500),置東武郡,治姑幕(今安丘石埠子村)。永安二年(529),分青州而置膠州,治東武,領東武、高密二郡,東武、平昌二縣屬高密郡(郡治高密)。同年,分東武縣南境置扶淇縣,屬東武郡。
北齊,廢東武郡,移高密郡治於東武。撤銷諸縣、平昌縣、扶淇縣,並入東武縣。
隋開皇三年(583),廢高密郡。開皇五年(585),改膠州為密州,治東武。開皇十八年(598),改東武縣為諸城縣,取縣西南三十裏漢故諸縣城為名,縣屬密州,仍為密州治。大業三年(607),改密州為高密郡,諸城屬之,並為郡治。
唐武德五年(622),改高密郡為密州;天寶元年(742),改密州為高密郡;乾元五年(758),復為密州。縣因變隨屬,互為治所。
五代天祐四年(907),縣屬後梁。竜德元年(921),改密州為膠源。竜德三年(923),後梁亡,縣屬後唐,復改膠源為密州。清泰三年(936),後唐亡,縣屬後晉。開運三年(946),後晉亡,縣屬後漢。乾祐四年(951),後漢亡,縣屬後周。顯德七年(960),後周亡。五代十國歷經53年,至此終止,諸城縣始歸於宋。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以密州為防禦州。開寶五年(972)春二月升密州為安化軍節度,秋八月降為防禦。開寶六年(973),復為節度,隸京東東路。諸城皆屬之並為治。
金,諸城縣屬山東東路密州治。密州仍為安化軍。
元,諸城縣仍為密州治,轄於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總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省密州,即密州治為諸城縣治,隸屬青州府。
清襲明製,諸城縣仍屬青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諸城獨立。民國二年(1913),廢府設道,諸城屬膠東道。民國29年(1940),裁膠東道,設萊濰道,諸城改屬萊濰道,暫由沂州道管轄。至民國30年(1941)3月,始歸萊濰道管轄。民國34年(1945),諸城屬山東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區。
1938年2月4日,日寇侵略諸城,市境淪為敵占區。
1943年7月下旬,諸城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濱海專區濱北行署。此後,境內相繼建立諸莒邊縣、諸膠邊縣、濰東縣等抗日民主政權,均隸屬於濱北行署。
1945年9月9日,諸城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屬濱海行政公署濱北專區。1946年7月,改屬膠東行署濱北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諸城縣先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改屬昌濰專區,1970年屬昌濰地區,1981年7月屬濰坊地區,1983年10月屬濰坊市。
1987年7月1日,撤銷諸城縣,建立諸城市。諸城市為縣級市,直屬山東省,濰坊市代管。 |
|
障日山,位於山東膠東半島,隸屬於山東省諸城市。是青島、濰坊、日照三地級市中心接壤之地,相距均在百公裏內,距離黃海岸48公裏。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東赴青島、南下日照、北去濰坊、西走臨沂,交通十分便利,當日均可從容往返。障日山景區,總面積1.3萬餘畝,與青島市著名的嶗山遙相呼應,並以姐東妹西之稱而毗鄰。是道教、佛教鼎盛薈萃之地,孕育了障日山獨特、濃郁的宗教文化內涵。障日山自然景觀則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名勝”五絶被世人所稱道。由於地殼運動,塑造了肖人肖物、形象逼真的360個奇景,孕育了100多處大型走廊式裂隙岩崖、岩洞、遊人為之叫絶;由此衍生的各類美妙、動人的傳說引人入勝;更有金龜探海、天柱山嶽、九鯉溪瀑、福遙列島、茶園翠湖、石門鎖鑰、東坡古井、神鞭裂岩等八大景區和“太平天國”所留下的紅崖古戰場;據載:障日山香火最鼎盛時期是明未清初,共建有五寺、二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庵,當時僧尼、道士達二千多人,真是“山當麯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現名勝古跡大多存在,每逢“清明”和節假日,到山下祭祀掃墓遊玩的人絡繹不絶。
常山,位於諸城市城南10公裏處,原名“臥虎山”。過去人們在此山祈山祈雨常常靈驗,幫更名為“常山”。
雩泉亭,坐落於常山之北的一條山澗中,澗中有一古泉,泉水很旺,“汪洋折旋如車輪,清涼滑甘,鼕夏如一。餘流溢去,達於山下.......”是扶淇河的一條支流。雩泉亭歷經滄桑,今已無存,但雩泉尚在,今被姑子庵村群衆用作水井。井底呈方形,鑿痕宛在,即為原雩泉。
滄灣,又名滄浪灣,位於市中心。滄灣其來歷已不可考,但很早就成為群衆之遊樂場所。隨着舊城改造和新型建築的不斷興起,先後在灣北建起了禮堂,灣西蓋起了文化館、圖書館,灣東北修建了電影院,滄灣就自然而然地處在了縣城文化娛樂的中心地帶。1983年7月滄灣得以重修建,東西長63米,南北寬68米,灣邊為石砌,四周置欄桿,水邊壘假山,中央建“漾月亭”,有九麯橋通往北岸。亭下瓷蛙噴霧,水中紅鯉嬉戲,水面芙蕖爭妍,岸邊柳翠欲滴。每逢朝陽初露,霞光萬道,流金溢彩,別有情趣。月夜遊觀,周圍萬盞燈火倒映水中,猶如繁星綴天,更加引人入勝,實為城內一遊覽勝地。更為有趣的是,“金蟾在水不暄噪”。
盧山,原名故山,位於縣城東南13公裏,海拔382.9米。山勢陡峭,怪石嶙峋。山前有盧山洞,洞口上方刻有宋宣和三年趙周賓題寫的“盧山洞”三個大字。洞中有許多宋人刻詞,中央置有盧敖像。洞西南有“聖燈岩”,山巔有“飲酒臺”,山後有磨菇石等古跡。山之陽還有興國寺、盧山寺等寺院,寺內石塔林立於群山環抱之中,景色秀麗,環境幽雅,為諸城重要名勝。盧山洞,又名休糧洞,傳說即盧敖藏匿之所。石洞南嚮,洞高約2米,似一間房屋大小。摩崖刻有題名,洞中頂部刻有“陳行之攜稚子知自、知晦、知×、知素、知恪、知恭到此洞。”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九月初六日”。東壁刻有“趙周賓、高在用、趙守中同遊,宣和三年(公元1113年)”。洞外上端刻有 “守中、周賓、大用同遊”。洞口上橫題“盧山洞”三個大字。縣志記載為邑人張侗所題。飲酒臺,臺位於盧山西峰之巔,臺呈方形,臺北即為10餘米的峭壁,臺中部有一大裂縫,但尚完好。傳說為盧敖飲酒處。聖燈岩,在飲酒臺西南盧山半坳中,一排拔地而起的怪石,高約20餘米,遠望似燈臺排列,故名“聖燈岩”。尚完好。盧山不公景色秀麗,古跡聞名,而且最引人神往的是它的“山市”。清同治甲子(1864)春,四川丹陵人彭促尹來諸城登戶山,寫下《遊東武盧山記》,其中雲:晨起,效東坡禱海神。巳刻,登山。山極峭,屐幾損。至巔,忽見東南有青黑氣屏擋如障,俄,五嶂結為浮屠,有僧來往。又頃刻,傑閣摩天,飛檐廠楔,氣象直欲吞日,緊與浮屠對。其下,沃野中開,阡陌橫袤,垂柳夾道,茅屋土垣隱露人傢半面。......未幾,景物消散,目前唯煙霧掠耳也。僕夫為餘言:“此山市也。本地官民數年不見,公似有緣焉。”
九仙山,在諸城市南八十七裏。《山東通志》:“漢明帝時,有九老日飲酒萬壽峰下。一日,同化去。人稱仙人。”故名。蘇軾有詩贊曰:“九仙今已壓京東。”自註:“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蕩者也。”明代文學家張世則《九仙石閣賦》雲:“三齊頌靈景,九仙稱名山。”請代文學家、史學家李澄中《九仙山賦》亦云:“齊魯名山,實甲九仙,蓋《易》所謂地中山也。”勘考此山,主峰海拔697米,比馬耳山稍矮,總面積27平方公裏,群峰競峭,高入雲表,奇石突兀,各具形態,確令人流連忘返。熙寧九年九月,密州太守蘇軾再次遊覽九仙山,在流杯亭之西的懸崖峭壁上題刻了“第一山”三個遒勁大字,跋題:“熙寧九年九月蘇軾”。且在其下的一巨石上刻有“白鶴樓”三字,跋題:“宋熙寧九年蘇軾書於石東”。今題刻猶存,竪排陰刻,“第一山”每字3米見方,“白鶴樓”三字0.5米見方,赫然醒目,令人驚嘆不已。
馬耳山,占地約40平方公裏,主峰海拔706米,為魯東南最高的一座山。主峰二巨石並舉,遠望狀如馬耳,故名。山勢為東西走嚮,由片麻岩、花崗岩構成。五老峰、鬆朵峰、鴿崖峰等奇峰高峙競秀,山間嵐氣靄靄,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覆蓋,荊榛遍生。山石嶙峋,山勢陡峭,但有麯徑通幽。這兒有仙人洞、竜王泉、隱竜寺、石竜寺、齊長城和橋上莊等勝跡。據唐代文學蕭穎士《馬耳山記》記載,仙人洞為東晉人葛洪曾隱居煉丹之地。隱竜寺、石竜寺為北魏正光時所建,至清末仍完好,今已廢圯,公存遺址。山脊處有橫亙綿延的齊長城。據酈道元《水經註》記載:“山上有長城,西接岱山,東連琅琊巨海,千裏餘裏,蓋田氏所造也。”《竹書紀年》記載:“齊長城”為周顯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築建,至今已有2349年的歷史。今有些地段,殘址凸出地面1米左右,寬10米左右,基礎多以塊石壘砌。其上以沙土夯築。每遇溝壑以巨石填築。麯折蜿蜒,高低綿亙,十分壯觀。“齊長城”經歷的諸城段,西自郝戈莊的馬耳山,東延至皇華鎮的竜灣頭,再延至石門鄉的馬山後,桃園鄉的臺傢溝南嶺,然後入膠南市境,全長30多公裏。打開乾隆《諸城縣志·總圖》可見,馬耳山與喜鵲嶺之間為“黃草關”。這是“齊長城”一道險峻的關隘。馬耳山自古有名。唐開元年間,官秘書正字、史館待製的“蕭夫子”——蕭穎士,“慕名托疾”不遠萬裏,來諸城馬耳山遊覽,寫下了《遊馬耳山》著名長詩。詩云: 茲山表東服,遠近瞻其名。合冥盡溟漲,渾渾連太清。我來疑初伏,幽路無炎精。流水出溪盡,覆蘿搖風輕。高深度氣候,
俯仰暮天晴。入𠔌煙雨澗,登崖雲口明。乾坤正含養,種植總滋榮。
白竜山會,山在縣東北四十裏(今百尺河鎮駐地北2公裏處——筆者註),其巔有古塔。東西麓有黑,白二竜池。
此志《疆域考》還載:百尺河之北為白竜山,每歲二月朔日、十月望日,百貸畢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罷。土人云“山會”也。......相州春、秋亦有山會,與枳溝、勝水相若,皆不及白竜之盛。四鄉集場,蓋幾倍於前矣。據當地老人言,此塔為磚石結構的五層六角高塔,通高近20米,峙立於白竜山之巔,歷時930年餘年,到1959年被毀。塔周圍建有許多廟宇,北有“老母殿”,南有羅漢廟,東有自來佛廟、西有如來佛廟,形成了一個以高塔為中心的建築群。廟宇建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十分壯觀。每年農歷二月一日、四月八日、六月八日和十月十五日,這兒舉辦“山會”,情景正如乾隆縣志所載的“百貨畢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罷”相同。尤令人註目的是二月一日和十月十五日的山會,專門是藥材交易。此時,來自全國的商賈雲集,市面上有來自四川的貝母、黃連,東北的鹿茸、人參,隴洮的枸杞、甘草,兩粵的木香、朱砂,滇貴的三七,穿山甲,西藏的紅花,靈石,齊魯的阿膠、海狗......至於羚角、牛黃、狗寶等名貴藥材,也真委其市,蔚為大觀。於是,在此設藥房者有之,設購銷店者有之,設邸棧者有之,凡數百傢。因此,“白竜山會”成為名播海內的藥材集散地。
今天,白竜山的古塔、山寺和廟宇已蕩然無存,“山會”亦隨之銷聲匿跡。但當地的鎮辦工業卻悄然崛起,日本、香港等國傢和地區的社團紛紛來此合資興辦企業,其三維管件、美陽太陽能熱水器和保安器材等産品又蜚聲海內外。
“竜池”小景,諸城東北25公裏處有一“竜池子”材(今屬百尺河鎮)。材東北角有一個小池塘,面積約400平方米,水極清澈,水中遊魚歷歷可數。其側有一小泉,泉眼碗口大小,常年涌水。水入池塘,池滿復入北邊的水潭,潭深數米。1954年,當地人民政府對其進行整修,以石圍徹,並立一石碑,上刻“竜池”二字。池邊緑草如茵,樹木環繞,水天相映,景色如畫。
都吉臺原名“鬥雞臺”,為春秋時魯國季氏與後氏的鬥雞之處。《史記·魯周公世傢》載: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魯大夫季平子(季孫意如)與魯大夫後昭伯(後惡)以雞角高下,季氏敗北,羞怒辱後氏。後氏聯合臧氏去魯昭公處告訐,昭公偏襢後氏,遂討伐季氏。季氏聯合叔孫,孟孫,三傢共伐魯昭公。昭公敗而失國出亡,後氏亦為孟孫所殺。碑文,吾邑石橋鎮北舊有三官神祠,面荊山環荊水,福庇一方......
超然臺:坐落在原北城墻偏西處,今臺下巷北端與北關路交匯處。臺高10米左右,北面緊靠城墻,臺面略成梯形,前沿東西長約28米,南北寬25米。臺上分前後兩院,前院中間有3間廳堂,明柱出廈,門懸橫匾"慕賢亭";後院有東西兩廡,各3間,較前矮小,內置刻石。後堂3間,內有蘇軾泥塑坐像,一手捧書,一手扶膝,神態文雅莊重,風度超然脫俗。
齊國長城:齊威王六年(公元前351年),齊國為防楚國入侵,在國境南部邊陲群山之巔築造,後稱"齊國長城"。齊長城蜿蜒於市境南部群山之巔,西南自馬耳山入境,沿馬耳山、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摘星樓、馬山、磊石山至臺傢溝南嶺入膠南縣境,經郝戈莊、皇華等6個鄉鎮,境內全長60餘裏。遠看如帶,近看似嶺,頗為壯觀。齊長城古跡,有着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1979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標志予以保護。
諸城竜文化特色突出,恐竜化石藴藏豐富,長16.6米、高9.1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竜化石就出土並陳列於諸城恐竜博物館,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竜之鄉”,有“南自貢、北諸城”之說。 |
|
諸城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土壤質地較好,氣候條件適宜,生物資源豐富。經過長期的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形成了大量的土特名産而享譽國內外。其代表為諸城辣絲 得利斯係列産品 百帶麗 獼猴桃 花崗岩 岔道口牌醬菜 密州玉液 密州春係列 桃林茶。 |
|
銀杏 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又名公孫樹、鴨腳子、白果樹等。樹幹高大,雌雄異株,現世界上僅存一屬一種,為中國特有樹種。銀杏是上古孑遺樹種,被稱為“活化石”,植物界視為珍貴用材及觀賞樹種。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可達數千年。它樹幹端直,材質優良,樹形優美,春夏季葉色嫩緑,秋季變成黃色。極富觀賞價值,且不生蟲,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可作城鎮、庭院美化、緑化及行道樹。其果實可食用,中醫學上以種仁入藥,性平,味苦澀,有小毒,有化痰定喘之功效。葉亦可作藥用,且身價日高,開發前景廣阔。木材淺黃色、材質細緻,輕軟,可作建築、傢具雕刻和製作其他工藝用品之用。
竜爪槐 豆科,槐屬,又叫倒垂槐,是國槐的變種。枝條虯竜盤旋、拱麯下垂,狀如盆景,常作園林、庭院緑化觀賞樹種,壽命長。
國槐 豆科,槐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0餘米,樹冠呈球形或闊倒卵形,花黃白色,亦有紫色的,北方各地普遍栽培,寺院廟宇、城鎮庭院、道路兩側多有栽植,生長慢,壽命長。
李時珍曰:“按周禮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位焉”。王安石釋雲:“槐華黃,中懷其美,故三公位之”。
國槐木材堅硬且富彈性,紋理緻密,是製傢具、農具的上等用材。其花是優良蜜源。
花、果、葉、根、皮皆可入藥,有清涼、收斂、止血、降壓之功效,可謂渾身是寶。
流蘇 又名“牛筋子”、“茶葉樹”。木犀科,流蘇樹屬,共2種,産中國和北美,山東1種。落葉喬木,春末開花,花白色。花開繁茂,樹冠如披白雪,味芳香,為優良觀賞樹種。幼樹可做嫁接桂花之砧木。材質堅重,紋理細緻美觀,可製器具和作細雕之木。流蘇對美化、緑化環境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樸樹 榆樹,樸屬。喬木,高可達20餘米,諸城群衆稱其為“巴木子”樹。山東主要分佈於魯中南和膠東地區。樸樹可作風景樹,果實紅色或橙紅色,大小如玉米粒,可食。其根皮可入藥。
黃連木 又名楷樹,漆樹科,黃連木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0餘米。我國有3種,山東一種。四月末先花後葉,花暗紅色,穗狀,雌雄異株。對二氧化硫及煙抗性較強,壽命長。辭海載:“相傳楷樹枝幹疏而不麯,因以形容剛直”。“楷模”一詞據說由此出。該樹種適應性強,深根性,生長較慢,木材黃色,堅硬,細緻,耐久。屬稀有樹種。未見有幼樹存活,有較高開發價值。【楷樹
北方神樹——楷 樹
在瓦店鎮以西,泰王路以南100米處,有一棵古樹,名為楷樹。樹齡約450年左右,樹高15米,主幹3米,成七菱形,胸徑1.8米;樹冠呈“菜花”狀,垂直遮陰450平方米。每年𠔌雨前後先葉開花,遠看如“紅蘑菇”,後吐葉返青,羽狀復葉青翠碧緑,抗旱耐澇,百蟲不侵,常盛不衰,是北方稀有樹種,為瓦店鎮一大自然景觀。
傳說明萬歷年間,有鵬鳥越障日山,空中盤旋良久,落於此地,後生此樹。管姓始祖目擊奇之,遂移回傢盆栽,並稱此地為風水寶地,壽終選為塋地,並將此樹連盆植於墓前,有守墓人精心看護。樹根破盆徒長,歷數百年,長成七菱形樹幹,華蓋般樹冠,後人以為珍奇,稱為“神樹”,老幼無攀枝者,文明遐耳。常年有不少善男信女奉以香火、供物、或乞求保佑自身平安,或乞求為兒女免災。 歷史上曾三次欲伐此樹材作他用,傳言伐時出異態;或樹冠中發“彩虹”,樹葉滴淚;或樹皮冒“紅漿”,均停伐,至今完好無損。
楷樹又稱黃連樹,樹幹疏而不屈,剛直挺拔,自古是尊師重教的象徵。相傳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子貢在墓旁“結廬”守墓六年,又把從衛國移來的楷木苗植於墓前。後來人們常把楷木和模木合稱為楷模,用來稱那些品德高尚、受人歡迎、可謂師表的榜樣人物。】
檜柏 又名圓柏,柏科,圓柏屬。喬木,高可達20餘米,幼樹樹冠呈尖塔狀,老樹樹冠可呈廣圓形。幼樹樹葉呈刺形,老樹呈鱗形,壯年樹卻二者兼而且之。長江以北各地均有栽培,尤以廟宇較多見,壽命長。
側伯 柏科,側柏屬,常緑喬木,高可達20米,葉扁平,鱗形,兩面同形,雌雄同株,分佈甚廣。木材堅實、細緻,有芳香,耐腐性強。其根、葉、樹皮、種仁等均可入藥。多人工林或庭院栽植,樹形美觀耐修剪,耐旱、耐寒,適應性強,常作園林緑化和緑籬樹樹種,生長較慢。
板慄 殼鬥科,慄屬,落葉喬木,麥收時開花,9月果熟。板慄在我國已有2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果實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幹果,被稱為“木本食糧”。該市栽培板慄歷史悠久,百尺河、林傢村、石河頭、桃林等鄉鎮均有大面積種植,但以昌城鎮所産最負盛名。至今。明、清時期的古板慄樹有5000餘棵,樹齡最長的已400餘年。
昌城慄子聞名遐邇,不但産量高,而且個大味美,産品銷往全國各地。1998年被國傢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板慄之鄉”。
慄子渾身是寶,《本草綱目》將其列為上品,味鹹、性溫、無毒,“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其木質堅硬,紋理直,耐水濕,可作建築、地板等用材。
白玉蘭 木蘭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0餘米,花大而潔白,芳香,是我國著名的早春花木,花瓣可炸食,糖漬味極可口。該市引種很多,本世紀80年代末,市區大華路作為行道樹栽植。花開季節,樹樹披雪,玲瓏剔透,香飄10裏。
五針鬆 又名五釵鬆、五須鬆,鬆科,常緑喬木,葉五針一束,故名。原産日本,我國亦有栽培,供觀賞。 |
|
諸城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燦爛的文化,養育了世代衆多彪炳史册的名人。其中,有滿腹韜略的政治傢,有展一代雄風的軍事傢,有成就卓著的文學藝術傢,更有為遠大理想報效祖國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他們猶如璀璨的群星,不僅在諸城,而且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閃爍着奪目的光華。
------------------------------------------------------------------------------
虞舜(約生卒於原始社會末期),姓姚,名重華。
據《史記》記載,堯讓位於舜,踐帝位39年。
舜,相傳為中國歷史上的先賢,是堯之後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聯盟首領,是禪讓製的代表,以受堯的“禪讓”而稱王於天下,當時,國號為“虞”,故稱“虞舜”。虞舜待繼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傢視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範。
--------------------------------------------------------------------------------
公冶長(生卒於春秋時),名長,字子長(又名芝,又字子之)。
諸城市馬莊鄉近賢村(原名公冶場)人。 為孔子的女婿、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名列二十。博通書禮,德纔兼備,終生治學不仕祿。相傳通鳥語,並因此無辜獲罪。孔子曰:“(公冶長)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並且“以其女妻之”。
公冶長墓坐落在馬莊鄉錫山子東南林,長墓上封土為圓錐形,高3米,底徑10米。墓上原建有公冶長祠,明弘治六年(1493年)始移建於墓前。墓前的祠,歷代曾奉祀不衰,祠內古木參天,碑渴林立,清代《諸城縣志》載有公冶長墓與祠的平面圖,並有自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以來三次修繕的情況。今祠已毀,墓尚存。
--------------------------------------------------------------------------------
樊崇(?-27年),字細君,琅琊(今諸城人。)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
公元25年,樊崇將赤眉軍與王匡領導的湖北緑林軍聯合,親自指揮大軍打進長安,立西漢宗室牛童劉盆子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公元27年在赤眉軍進擊關中時,被劉秀伏擊於宜陽(今河南宜陽縣),義軍慘遭失敗,樊崇壯烈犧牲。
--------------------------------------------------------------------------------
伏無忌(生卒年不祥),琅琊東武(今諸城)人。
伏氏為諸城巨族,世傳儒學,曾顯達於兩漢,被稱為“伏氏學”
伏無忌博學多識,繼承傢學,傳習儒業。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傢》;元嘉年間(公元151-152年),無忌又受詔與黃景共撰《漢紀》。此時,無忌利用校書的便利,廣為採集史料,又加以刪削,編成《伏侯註》一書。
--------------------------------------------------------------------------------
趙明誠(1081-1129),字德甫,諸城城關鎮蘭傢村人。
趙明誠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金石學家,著有《金石錄》。21歲那年,趙明誠與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喜結伉儷。
李清照生於北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山東濟南人,自號“易安居士”。
--------------------------------------------------------------------------------
張擇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諸城箭口人。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傢。
《清明上河圖》和《金明池爭標圖》是他僅存的兩幅繪畫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圖》是關於他的最早、最詳細也是唯一的記載。清代乾隆中修縣志,曾查訪他的居裏,亦未有所獲。《清明上河圖》和《金明池爭標圖》這兩幅畫,是中國古代難得的藝術珍品,被歷代譽為“神品”,是我國繪畫史上的傑作。
--------------------------------------------------------------------------------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號漁村,諸城市箭口鎮西辛莊子村人,後遷居縣城超然臺下。清初著名文人。李澄中學問淵博,詩衝和,宗盛唐,詞多比興,稚而能切。
--------------------------------------------------------------------------------
張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鄉謚恭惠先生。諸城放鶴村(今枳溝鎮普慶村)人。清初著名遺民。
--------------------------------------------------------------------------------
劉統勳 (1698-1773) 字爾鈍,號延清,諸城縣逄戈莊(今屬山東高密),官至清內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宰相劉羅鍋--劉墉之父。
劉統勳一生為官,堪稱清正廉潔,秉公無私,在貪黷好貨,漁色無厭的官場之中可謂清風獨標。他為官數十年,做的幾乎都是京官,纍主會試及順天鄉試,門下賓友從無一人夤緣得利,經他之手所取之士,雖已列仕版,卻多不識面,“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劉統勳“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
1773年任《四庫全書》總裁。
--------------------------------------------------------------------------------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諸城縣逄戈莊(今屬山東高密),大學士劉統勳之子,傢喻戶曉的“宰相劉羅鍋”。
劉墉出身於山東諸城劉氏傢族,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為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qǐ)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親劉統勳更是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說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復剛勁,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劉墉博通百傢經史,精研古文考辯,文章書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書法最佳,擅長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學顔真卿、蘇軾等名傢書帖,後自成一傢。與當時的翁方綱、鐵保、成親王統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傢,而劉墉為最。劉墉的傳說頗多,大都是歌頌他精明強幹,足智多謀。
--------------------------------------------------------------------------------
竇光鼐(1720-1795),字元調,號東臯,諸城市箭口鄉郭傢埠人。
竇光鼐博學多才,精通經史,詩賦尤佳,素有“才子”之稱。他與紀昀、朱圭、翁方綱主持文運30年,極有造詣。
竇光鼐著有《省吾齋詩稿》、《省吾齋文集》等傳世。
--------------------------------------------------------------------------------
王心源(1842-1919),名祚禎,以字行,諸城城裏人,古琴演奏傢。
王心源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有着良好的藝術素養。他嗜書畫,好金石,精於古琴和琵琶,為邑中名士。他琴藝高超,與諸城另一古琴傢王冷泉在山東並稱“諸城二王”。
------------------------------------------------------------------------------
丁墨峰(1880-1961),字國翰,諸城市林傢村鎮陳傢村人。
開明人士,有愛國心。一生教書,桃李滿天下。諸城縣第一、二屆人代會委員、常委,縣第一、二屆政協委員、常委。毛筆字寫得蒼勁有力,市禮堂門上“禮堂”二字為丁墨峰所書。
----------------------------------------------------------------------------------------------------------------
王翔千(1888-1956),名鳴球,以字行。諸城市相州鎮相州七村人。
王翔千,1950年當選為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和省土改委員會委員。1956年5月29日病逝。
--------------------------------------------------------------------------------
王統照(1897-1957),字劍三,諸城相州鎮相州村人,曾化名為王恂如,筆名有劍先、鑒發、容廬、盧生、恂子、鴻蒙、TC等。
王統照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來的著名作傢,工詩善文,一生筆耕不已,出版著述、翻譯作品近百種。他是一位為新文學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戰士。
--------------------------------------------------------------------------------
王盡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齋,諸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人,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
王盡美是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是山東省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右國共産黨的創建和早期革命活動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陶鈍,原名徐寶梯,字步雲。生於1901年10月29日,諸城市昌城鎮徐傢河岔村人,麯藝研究傢、作傢。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為了革命的後代》,散文集《故鄉十小記》、《在福建前綫》,短篇說唱《姑嫂打水》、《小倆口算賬》等。
1996年11月14日在北京逝世。 生前著有《陶鈍文集》行世。
--------------------------------------------------------------------------------
孟超(1902-1976),原名憲啓,字勵吾,又名公韜,諸城城裏人。
孟超能詩善文,是一位左翼文藝運動培養起來的著名作傢。出版作品有詩集《侯》,雜文集《長夜集》、《未偃草》,長篇小說《潭子灣的故事》,戲劇《李慧娘》等。
--------------------------------------------------------------------------------
臧剋傢(1905.10.08~2004.02.05),諸城呂標鄉臧傢莊人。
臧剋傢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作傢。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的《有的人》被世人熟知。1933年他的處女作詩集《烙印》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不辭勞苦,辛勤耕耘。不但寫新詩,也寫舊體詩,還擅長散文,也嘗試着寫過小說,詩論和文藝隨筆。50多年來,臧剋傢結集出版的新詩、舊體詩、散文、小說、詩論等著作近60部。對我國新詩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國內外文壇負有盛名。
--------------------------------------------------------------------------------
崔嵬(1912-1979),原名景文,諸城市昌城鎮王傢巴山村人。 中國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崔景文曾用名崔微暉、崔瀎、瘋子,後改名崔嵬。
先後主演了《海魂》、《老兵新傳》、《紅旗譜》等影片,導演了 《青春之歌》、《小兵張嘎》、《北大荒人》、《天山上的紅花》、《紅雨》、《山花》等故事片和《楊門女將》、《野豬林》等戲劇片。
崔嵬在生命的最後旅程中,崔嵬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拍完了《平原作戰》、《風雨歷程》等幾部影片。
--------------------------------------------------------------------------------
王希堅(1918-1995),又名王熹堅,諸城市相州鎮相州七村人。
王希堅從事文學創作50餘年,為文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地覆天翻記》、《迎春麯》,中篇小說《變工組》,短篇小說集《東老石人社》、《前沿陣地》,詩集《民歌百首》、《黑板報上寫詩歌》、《自由詩》、《遠方集》,鼓詞《老會長》等。1976年後發表中篇小說《雨過天晴》,短篇小說《李有纔之死》、《牛棚詩人》等。曾主編過《群衆文化》、《山東群衆》、《山東文學》、《歷山詩刊》等文學刊物。
--------------------------------------------------------------------------------
王願堅(1929-1991),諸城市相州鎮相州村人。
王願堅自1952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其中《黨費》、《糧食的故事》、《支隊政委》等描寫了老革命根據地人民的鬥爭;《七根火柴》、《三人行》、《趕隊》等歌頌了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徵的英雄事跡;《普通勞動者》、《媽媽》、《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輩革命傢的形象。其它還有《早晨》、《徵途》和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等。近幾年的新作有《足跡》、《標準》、《草》、《歌》等短篇小說,其中《足跡》獲人民文學雜志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
王願堅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黨費》,《七根火柴》多次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影響深遠。
王願堅曾任中國作傢協會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係(作傢班)主任。 |
|
倫世儀
倫世儀 (1928-) 山東諸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發酵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著名發酵工程學家,國傢級發酵工程重點學科點奠基人之一。1934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發酵工學專業,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以及紡織輕工學科召集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工程學報》編委,《工業微生物》雜志編委等職。
王恩多
王恩多,女,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1944年11月生於重慶,祖籍山東諸城。她1965年畢業於麯阜師範學院化學係生於重慶。1969年和1981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1981年獲碩士學位。 長期從事酶學和酶與核酸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中關鍵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與tR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做出重要貢獻:從酶和tRNA的角度,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手段研究了原核和人氨基酰-tRNA合成酶在氨基酰化tRNA和編校誤氨基酰化tRNA中涉及到的氨基酸和核苷酸殘基,最先提出大腸桿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CP1結構域與編校誤氨基酰-tRNA有關,係統研究了超嗜熱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單獨的CP1結構域編校功能,提出古老的細菌帶有合成酶的進化遺跡,證明了氨基酰-tRNA合成酶/tRNA共進化的理論。為我國在該領域取得國際地位做出了突出貢獻 |
|
- n.: Zhucheng City
|
|
諸城, 諸城縣 |
|
鴨嘴竜科 | 恐竜 | 地理 | 山東省 | 行政村 | ????業公司 | ????業 | 國企 | ????務局 | 社區 | 義務教育 | 細則 | 學籍管理 | 更多結果... |
|
|
諸城市公路局 | 諸城市????務局 | 諸城市博物館 | 諸城市白竜山 | 諸城市中醫院 | 諸城市印染廠 | 諸城市立醫院 | 諸城市人民醫院 | 諸城市恐竜公園 | 諸城市實驗中學 | 諸城市實驗小學 | 諸城市竜城中學 | 諸城市仁愛醫院 | 諸城市商業醫院 | 諸城市棉紡織廠 | 諸城市絲綢公司 | 諸城市康復醫院 | 諸城市中糧賓館 | 諸城市華鑫賓館 | 諸城市商業賓館 | 諸城市諸城賓館 | 諸城市跆拳道協會 | 諸城市婦幼保健院 | 諸城市傷骨科醫院 | 諸城市美容製品廠 | 諸城市衛生防疫站 | 諸城市第二針織廠 | 諸城市竜城大酒店 | 諸城市福竜大酒店 | 諸城市建國大酒店 | 中共諸城市委黨校 | 諸城市紅伊服裝廠 | 諸城市第一服裝廠 | 諸城市安達針織廠 | 諸城市善人橋賓館 | 諸城市孟疃鎮賓館 | 諸城市瑞恆食品機械廠 | 諸城市農村社區建設 | 諸城市農村社區信息化 | 諸城市王盡美烈士紀念館 | 諸城市府前新藝學校 | 諸城市城北職工子弟學校 | 諸城市實驗中學初中部 | 諸城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 諸城市皮膚病防治站 | 諸城市照易玩具有限公司 | 諸城市精神衛生中心 | 諸城市第三人民醫院 | 諸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 山東省諸城市棉紡織廠 | 諸城市紡織集團總公司 | 諸城市紡織品經營公司 | 諸城市興創紡織有限公司 | 諸城市兆豐機械有限公司 | 諸城市皇華鎮味美思飯店 | 諸城市郭傢屯鎮教育飯店 | 諸城市職工業餘學校 | 諸城市供銷職工學校 | 諸城市臺聯工藝品有限公司 | 諸城市竜騰工藝製品公司 | 諸城市鑫豐工藝製品廠 | 諸城市洪亞工藝品有限公司 | 諸城市萬利鑽石工藝廠 | 諸城市多元工藝品有限公司 | 諸城市社會福利絲織廠 | 諸城市桃元鄉工藝品廠 | 諸城市義務教育段學校學籍管理細則 | 諸城市光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山東省諸城市恐竜博物館 | 諸城市廣場路巧燕柳編工藝品廠 | 諸城市林傢村鎮富源工藝品廠 | 諸城市新地皮革製品有限公司 | 諸城市皇華鎮教育服裝加工廠 | 諸城市針織製衣有限責任公司 | 山東省諸城市華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 | 諸城市芳莉服裝針織集團公司 | 山東諸城市華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 | 諸城市林茂紡織印染有限責任公司 | 諸城市華信工藝製品有限公司 | 諸城市金達針織製衣有限公司 | 諸城市賈悅鎮嚮陽紡織加工廠 | 諸城市服裝針織股份有限公司 | 諸城市竜翔針織製衣有限公司 | 諸城市商業大廈春和樓大酒店 | 諸城市建國汽車修理廠附設飯店 | 諸城市皇華鎮朱傢村九州飯店 | 諸城市亞飛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 諸城市通用汽車貿易有限公司 | 諸城市天一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省諸城市華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諸城市百貨批發總公司紡織品批發公司 | 諸城市毛紡織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 諸城市洋晨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 諸城市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