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青海 >海南藏族自治州 >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區域概況·人口面積
·自然資源·經濟建設·旅遊觀光
·歷史沿革·鄉鎮簡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行政區劃代碼
  632523
區域概況
  貴德縣位於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黃河途經貴德境內的清清河水近年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遊客。
  貴德縣地處東經100°58’8”─101°47’50”,北緯35°29’45”─36°23'35”。東西寬63.4公裏,南北長90.6公裏。處於黃河上遊竜羊峽與李傢峽之間。縣城駐河陰鎮,距省會西寧114公裏,海南州府恰卜恰158公裏。郵政編碼:811700,電話區號:0974 。
  貴德縣位於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黃河自西嚮東橫貫縣境中北部,流程76.8公裏。全境溝壑縱橫,山川相間,呈現多級河流階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形成四山環抱的河𠔌盆地。海拔最低的鬆巴峽口2710米,最高的阿尼直海山5011米,縣城海拔2200米。貴德深居內陸,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春季幹旱多風,夏季短促涼爽,秋季陰濕多雨,鼕季漫長乾燥,氣溫日差較大。年平均氣溫7.2℃,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4℃,極端顯低氣溫-23.8℃。年平均降水量251-559毫米, 全年無霜期258天,作物生長期223天,年日照時數為2928小時。
  貴德縣轄4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河陰鎮、河西鎮、拉西瓦鎮、常牧鎮、河東鄉、新街回族鄉、尕讓鄉。
人口面積
  貴德縣總面積3703平方公裏, 有漢、藏、回、土等15個民族,2007年末總戶數27483戶,總人口100609人,其中農牧業人口85364人。總人口中漢族49665人,占49.36%,藏族35855人,占35.64% 。回族13024人,占12.95%,土族1609人,占1.6%。
自然資源
  貴德水電資源豐富, 2007年發電67630萬度,同比增長13.6%。境內有三座大中型黃河梯級電站可供開發,正在建設的拉西瓦電站可裝機容量372萬千瓦, 已建成發電的尼那電站可裝機容量16萬千瓦。1996年8 月尼那電站由水電四局開工興建。在建的魚山電站是該縣目前私營企業投資興建規模最大的項目,總裝機容量1750千瓦。縣內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銅、鐵、鉛、鋅、鎳、沙金、砷、石英石、螢石、石灰石等11種礦種。珍貴野生動植物資源主要有:早獺、香獐、雉雞、蘭馬雞、雪雞、石雞。中藥材主要有大黃、秦艽、羌活、柴鬍、雪蓮、茵陳、甘草、鼕蟲夏草、野枸杞等,儲量約1.7萬噸。其它還有發菜、柳花菜、蕨麻, 被譽為“高原山珍”。
經濟建設
  2007年全縣完成國民生産總值85802萬元(2005價),比上年增長18.1%,其中第一産業10692萬元,比上年增長2.1%,第二産業53320萬元;比上年增
  長19.6%,第三産業21790萬元,比上年增長23.9%。農業(農林牧副漁)總産值達到24163萬元。全縣牲畜總增率為43.8%,出欄率為46.52%,商品率為40.7%,年末牲畜存欄為36.42萬頭(),經濟建設取得了較快發展。
旅遊觀光
  貴德地處黃河𠔌地,上有竜羊峽鎖關,下有鬆巴峽守戶,四面環山,平川開闊,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稱。貴德明清古建築群的發現和錢其琛副總理題詞“天下黃河貴德清”,使貴德縣的旅遊業開始紅火起來。據貴德縣旅遊局梁海珍局長介紹,每年來自全省各地和海內外近百萬遊客到貴德縣賞清清黃河的參觀玉皇閣。
  貴德縣文廟和玉皇閣是貴德縣現存明清古建築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這處古建築群位於貴德縣河陰鎮,史料記載,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為鞏固統治,教化民風,保佑“皇圖永固,時歲享昌”,乃“恭擇城中場地,創修玉皇聖閣”,歷時四年竣工。至清道光十七(1837)年,玉皇閣重建、擴建工程告峻。清同治六年,回民起義,玉皇閣毀於戰火,現存古建築群是光緒年間依次重建。該建築群占地面積61畝,建築面積4915平方米,是一處廟觀相互毗鄰,集儒、道、佛為一體,掮棄門戶之見,並存相依,佈局獨特的古建築精品。整體建築采用中國傳統的中軸綫左右對稱的形式,單體建築以甘肅、青海兩地做法為主,富麗堂皇,佈局國內罕見,極具歷史文物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
  文廟包括欞星門、泮池、鄉賢名宦祠、七十二賢祠、大成殿等十二個單體建築。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華民族偉大先哲孔子之神位,歷來為文人祭祀孔子和集會的場所。
  除玉皇閣和文廟外,貴德明清古建築群還包括供奉着關羽、嶽飛和馬祖三尊神的關嶽廟、漢式建築,藏傳佛教寺院大佛寺、仍留有清光緒時期壁畫20平方米的城隍廟等。
歷史沿革
  古為羌地,漢設河關縣,東晉置灞澆河郡,南北朝屬吐𠔌渾政權,隋設廓州,唐屬吐蕃王朝,宋屬廝政權,元設貴德州,清沿襲明製,屬陝西行都司河州衛管轄,後隸臨洮府,西寧府等,後置貴德廳、貴德縣,隸甘肅省西寧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貴德縣隸青海省。1949年貴德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隸省直轄,1953年隸海南州。總面積3622平方千米。
  2000年,貴德縣轄1鎮、7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9155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河陰鎮 17908 河東鄉 12219 河西鄉 21048 東溝鄉 7804 新街鄉 5324 尕讓鄉 13339 羅漢堂鄉 6417 常牧鄉 7493
  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6號文批復:撤銷河西鄉,設立河西鎮。2001年底,貴德縣轄2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4個居委會、113個村(牧)委會。
  河陰鎮:駐南大街,轄4個居委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11個村(牧)委會(城東、城西、城北、城關、郭拉、鄧傢、童傢、西傢嘴、大史傢、張傢溝、紅柳灘)。
  河西鎮:駐格爾加,轄26個村(牧)委會(上劉屯、下劉屯、下馬傢、格爾加、瓦傢、多勒倉、加洛蘇合、拉芨蓋、纔塘、紅岩、下排、溫泉、貢拜、大戶、多哇、山坪、北房、木幹、本科、加莫河灘、加莫臺、賀爾加、江倉麻、西山灣、山坪園藝場、甘傢)。
  河東鄉:駐馬傢西,轄13個村(牧)委會(太平、王屯、下羅傢、周傢、麻巴、楊傢、保寧、哇裏、貢巴、查達、仁若阿什貢、馬傢血、邊都)。
  東溝鄉:駐周屯,轄15個村(牧)委會(高紅崖、新建坪、斜馬浪、加卜查、卻加、上蘭角、下蘭角、色爾加、捲木、梅加、浪查、周屯、苟後紮、豆後漏、蘭角新村)。
  尕讓鄉:駐尕讓,轄22個村(牧)委會(阿什貢、阿言麥、查麯囊、亦石雜、鬆巴、紮力毛、業隆、關加、大灘、尕讓、洛乙海、東果堂、席芨灘、三角浪、亦雜石、大磨、者麻囊、千戶、俄加、二連、黃河灘、希望臺)。
  羅漢堂鄉:駐羅漢堂,轄10個村(牧)委會(尼那、昨那、多拉、麯卜藏、羅漢堂、豆後浪、葉後浪、麯乃海、仍果、尼那新村)。
  常牧鄉:駐千果羊,轄7個村(牧)委會(上崗查、下崗查、都秀、拉德、切紮、吾隆、幹果羊)。
  新街回族鄉:駐新街,轄9個村(牧)委會( 藏蓋、魚山、陸切、麻吾、上卡力崗、下卡力崗、老虎口、尕麻堂、新街)。
  2005年5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貴德縣撤銷羅漢堂鄉,建立拉西瓦鎮,鎮政府駐地整體搬遷至麯卜藏村拉果口地區,鎮區行政區劃範圍不變,實行鎮管村體製。6月29日,正式撤鄉建鎮。
  2005年,貴德縣轄3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河陰鎮、河西鎮、拉西瓦鎮、河東鄉、東溝鄉、新街回族鄉、尕讓鄉、常牧鄉。
  2006年8月,經青海省政府批準,海南州將原有的40個鄉鎮調整為36個鄉鎮,其中:撤銷貴德縣常牧、東溝兩鄉,合併設立常牧鎮,鎮政府設在原東溝鄉政府駐地周屯,實行鎮管村體製。
鄉鎮簡介
  【河陰鎮[He Yin Zhen)】 縣府駐地。位於縣境中部,黃河南岸。人口21651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等少數民族。面積41.2平方千米。轄城東、城西、城北、城關、郭拉、鄧傢、童傢、西傢嘴、大史傢、張傢溝、紅柳灘11個村委會和城東、城關、城西、城南 4個居委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大南鄉,1938年設河陰鎮。1949年設河陰市,1953年改為河陰鎮,1958年為貴德公社河陰管理區,1959年分設河陰公社,1984年改為河陰鎮。
  【河西鎮(He Xi Zhen)】 位於縣境中西部,距縣府駐地3千米。人口22485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民族。面積433平方千米。轄格爾加、下馬傢、下排、下劉屯、上劉屯、北房、紅岩、大戶、貢拜、江倉麻、加莫臺、加莫河灘、纔日堂、加洛蘇河、木幹、本科、瓦傢、溫泉、多哇、賀爾加、拉及蓋、多勒倉山坪、西山灣、山坪園藝場25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劉屯鄉,1949年並入當東鄉,後改上當東鄉,1956年與下當東鄉、溫泉鄉合併為當東鄉,1958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分設河西公社,1984年改為河西鄉,2004年改為河西鎮。
  【河東鄉(He Dong Xiang)】 位於縣境中西部,距縣府駐地2千米。人口113500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民族。面積251平方千米。轄保寧、太平、馬傢西、周傢、楊傢、貢巴、王屯、哇裏、邊都、仁若阿什貢、查達、麻巴、下羅傢13個村委會。民國時為東山鄉,後並入河陰鎮,1949年改設第一區河東鄉,1956年並入貢巴鄉,1958年並入貴德公社,1959年改為河陰公社,1961年從河陰公社分設河東公社,1984年改為河東鄉。
  【新街回族鄉(Xin Jie Hui Zu Xiang)】 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40千米。人口6069人,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48.1%。面積134平方千米。轄新街、藏蓋、魚山、上卡力崗、下卡力崗、老虎口、尕麻塘、陸切、麻吾9個村委會。民國時屬當東鄉,1949年為第二區野裏哇鄉,1951年更名為莫麯溝鄉,1956年更名為新街鄉,1958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屬河西公社,1961年由河西公社析置新街公社,1984年改為新街回族鄉。
  【拉西瓦鎮(la xi wa zhen)】 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24千米。人口6080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等少數民族。面積924平方千米。轄羅漢堂、昨那、尼那、仍果、多拉、葉後浪、豆後浪、麯乃亥、麯卜藏、甘加、尼那新村11個村委會。民國時屬共和縣中郭密鄉,1958年劃歸貴德縣設竜羊鄉,同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改為羅漢堂公社,1963年改為羅漢堂鄉,1972年又改為羅漢堂公社,1984年改為羅漢堂鄉,2004年改為拉西瓦鎮。
  【尕讓鄉(Ga Rang Xiang)】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43千米。人口14171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等少數民族。面積574平方千米。轄尕讓、阿什貢、大磨、紮力毛、千戶、大灘、查麯昴、俄加、席芨灘、亦雜石、三角浪、亦紮、關加、業隆、東果堂、洛乙海、者麻囊、鬆巴、阿燕麥、二連20個村委會。民國時置尕讓鄉,解放初設尕讓鄉,1958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分設尕讓公社,1984年改為尕讓鄉。
  【常牧鎮(Chang Mu Zhen)】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20千米。人口16653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7%,還有漢、回等民族。面積1265.2平方千米。轄上查崗、下查崗、都秀、拉德、切紮、吾隆、幹果羊、周屯、上蘭角、下蘭角、色爾加、浪查、苟後紮、豆後漏、捲木、梅加、加卜查、卻加、斜馬浪、新建坪、蘭角新村、高紅崖22個村委會。民國時、解放初屬貴南牧區,1958年劃歸貴德縣設常牧鄉,後歸貴德公社,1959年分設常牧公社,1963年改為常牧鄉,1972年改為常牧公社,1984年改為常牧鄉,2006年和東溝鄉合併改為常牧鎮。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貴德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傢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近義詞
貴德
相關詞
地理青海省行政村
包含詞
貴德縣醫院貴德縣藏醫院貴德縣人民醫院
貴德縣衛生防疫站青海省貴德縣衛生防疫站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衛生防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