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內蒙古 >包頭 > 
目錄
·行政區劃 Guyang Xian County·政區沿革·自然災害
·社會經濟·交通運輸·郵政電信
·商業貿易·財政金融·文化藝術
·醫療衛生·廣播電視·社會保障
·環境保護·主要城鎮·歷史名人
·英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行政區劃 Guyang Xian County
  郵編:014200 代碼:150222 區號:0472
  拼音:Gù Yáng Xiàn,Guyang Xian
  
    固陽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包頭市正北。東與武川縣交界,南和土右旗及包頭市郊區毗連,西同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前旗接壤,北與達茂旗相連。總面積5021平方千米。 4970平方千米 總人口21萬人(2006年)。全縣轄6個鎮:金山鎮、西鬥鋪鎮、下濕壕鎮、銀號鎮、懷朔鎮、興順西鎮。縣人民政府駐金山鎮,距自治區首府210千米。
    縣境南高北低,東部高於西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4℃,年均降水量300毫米。有季節性河流7條,其中以黃河二級支流昆都侖河最大。礦藏有黃金、磁鐵、煤、珍珠岩、蛭石等。包白(雲鄂博)公路、包白(雲鄂博)鐵路過境。有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當召。
  
  歷史沿革
  
    縣名係取漢代稒陽縣為名。清朝時北屬茂明安旗,西南屬烏拉特東公旗。民國八年(1919年)設固陽設治局。民國十五年(1926年)改設固陽縣,隸屬綏遠省。1950年成立固陽縣人民政府。1958年,國務院批準撤銷固陽縣,設立包頭市固陽區。1961年,以1958年撤銷並入包頭市的原固陽縣轄區復設固陽縣(駐固陽城關鎮)。1963年,劃歸烏蘭察布盟。1971年,劃歸包頭市管轄。
  
    1997年,固陽縣面積5 554方千米,人口22.6萬。轄2鎮1蘇木14鄉:金山鎮、西鬥鋪鎮、吉忽倫圖蘇木、忽雞溝鄉、公益民鄉、大廟鄉、白靈淖鄉、銀號鄉、壩梁鄉、卜塔亥鄉、新建鄉、下濕壕鄉、紅泥井鄉、九分子鄉、東公此老鄉、東勝永鄉、興順西鄉。縣政府駐金山鎮。
    2000年,固陽縣轄2個鎮、1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70643人,其中: 金山鎮 33638 西鬥鋪鎮 8463 九分子鄉 14134 東勝永鄉 4997 公益民鄉 13984 忽雞溝鄉 3656 新建鄉 13313 下濕壕鄉 12794 大廟鄉 4677 銀號鄉 10599 東公此老鄉 5132 卜塔亥鄉 8058 百靈淖鄉 10226 興順西鄉 11979 紅泥井鄉 10479 壩梁鄉 4514
  
    ?年,固陽縣轄2個鎮、10個鄉:金山鎮、西鬥鋪鎮、九分子鄉、忽雞溝鄉、新建鄉、下濕壕鄉、大廟鄉、銀號鄉、卜塔亥鄉、白靈淖鄉、興順西鄉、紅泥井鄉。
政區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戰國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建稒陽城,西漢設稒陽縣,東漢廢。固陽縣名由古稒陽而得。秦為九原郡地,西漢為五原郡管轄,北魏時屬懷朔鎮,隋為突厥汗國所轄。唐時,先後設燕然都護府、安北都護府統轄此地。遼代歸西京道雲內州,金代屬西京路雲內州,元時為大同路雲內州轄地,明朝時為蒙古茂明安部據之,清初為蒙古遊牧地。乾隆以後,隨着大青山以北地區放墾,此地大部分商民、墾民屬薩拉齊廳管轄。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武川廳和五原廳建立,境內大部分商民、墾民屬武川廳管理,西南部為五原廳東鄉,東南部仍屬薩拉齊廳管轄。民國八年(1919年),為適應墾務需要,置固陽設治局。1926年,改為固陽縣,隸屬綏遠省。1937年11月初固陽被日偽軍侵占後,歸屬偽蒙疆政府巴彥塔拉盟管轄。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恢復舊製。1949年9月19日和平解放,於1950年3月成立固陽縣人民政府,曾一度劃歸包頭專員公署、綏中專員公署、薩縣專員公署、集寧專員公署及烏蘭察布盟、包頭市管轄。1958年廢縣改區,歸包頭市。1963年復歸烏蘭察布盟,1971年改隸包頭市,至今未變。
  政區劃分現狀
  轄6個鎮,104個村民委員會,11個居民委員會及986個村民小組。
  人口
  為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雜居區。截止2005年,全縣總人口205388人,常住人口176774人,非農業人口40732人,共由13個民族構成。
  面積
  東西最大距離約80公裏,南北最大距離約66公裏,總面積5021平方公裏,共有耕地285.4萬畝。
自然災害
  主要有幹旱、風沙、洪水、冰雹、霜凍、幹熱風、病蟲害等。其中尤以旱災為重。當地群衆說:十年就有九旱。1987年8月纔普降中雨,使糧食總産量降到2350萬公斤。其次,是洪水災害,年年都有發生,既衝毀沿河兩岸農田、又衝刷地表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流失面積達4670平方公裏,土壤侵蝕模數300~3000噸/平方公裏/年,多年平均輸沙量340萬噸,無霜期短,前山110天,後山95天,故春秋霜凍也常常造成危害。一般情況秋霜對作物的危害大於春霜凍。風沙危害年年發生,公益民每年受災面積在4000畝左右,冰雹在境內局部地區年年都有發生。農作物病害蟲發生過的有小麥銹病、黑穗病、蝗蟲、麥稈蠅、金針蟲、地老虎等。多種災害每年都使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1971、1974、1980年統計,平均每年受災面積達475572畝。
社會經濟
  工農業生産總值1950年僅0.10億元、1978年0.61億元、1990年達1.21億元,總量很小,經濟不發達,農業總産值占工農業生産總值四分之三以上。2000年國內生産總值10.3億元,2003年開始經濟發展加快,國內生産總值達14.7億元,2004年達20.6億元。2005年國內生産總值完成25.0億元,比2000年年均遞增19.2%;財政收入完成3.36億元,比2000年年均遞增55.9%;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8.7億元,比2000年年均遞增10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億元,比2000年年均遞增1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606元,比2002年年均遞增33.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完成3200元,比2000年年均遞增13.8%。
  農業
  農業總産值1950年為0.1億元,糧食産量0.42億公斤,牲畜存欄20多萬頭(衹);1978年農業總産值0.43億元,糧食産量0.55億公斤,牲畜存欄40多萬頭(衹);1984年農業總産值0.82億元,糧食總産量0.95億公斤,牲畜存欄40多萬頭(衹);1990年農業生産總值0.93億元,糧食總産量1億公斤,牲畜存欄64萬頭(衹);2000年農業生産總值4.3億元,糧食産量0.9億公斤,牲畜存欄64萬頭(衹)。2000年,農業總産值是1950年的43倍、糧食産量增加了1倍、牲畜存欄增加了2倍。截止2005年底,農業生産總值7.5億元,糧食總産0.255億公斤,牲畜存欄90萬頭(衹)。農業生産常年播種面積160.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96.5萬畝,經濟作物38.6萬畝、其它作物25.8萬畝。近年來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和大力推廣優良品種,提高糧食單産,在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糧食總産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內麥19號、永良4號、小紅皮)、玉米(冀承單15號、冀承單3號、承單22號、雜單7號)、馬鈴薯(大西洋、剋新1號、費烏瑞特、紫花白);主要經濟作物:油葵、花葵、油菜籽、鬍麻等;藥材作物有:黃芪、黨參、柴鬍等;優良牧草作物有:東凌白、樂食、草本樨、苜蓿、健寶牧草等。
  畜牧業
  農牧結合、以農促牧、以牧養農是固陽縣近年來調整産業結構新舉措,也是農牧民增收的新亮點。隨着畜牧業生産的加速發展,玉米等飼草料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在“十五”初期,玉米種植面積僅3萬畝左右,優良牧草種植面積不足5萬畝。2005年,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發展達35萬畝,飼草料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為發展養殖業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目前,飼養大畜3萬頭,其中:奶牛2.7萬頭,年産鮮奶8萬噸,小畜年末存欄80萬衹,肉羊出欄量150萬衹。肉食品總産量3.95萬噸,其中:大畜産肉量0.06萬噸,羊肉産量2.3萬噸,生豬存欄5萬口、産肉1萬噸,禽肉産量0.05萬噸,禽蛋産量0.08萬噸,絨毛産量0.1萬噸。
  農民人均純收入
  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前,農民收入是豐年增收,災年下降。到70年代末,每年人均純收入徘徊在50~80元之間。包産到戶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20%,到199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0元。“九五”期間為1500元左右,“十五”期間增長較快,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05元,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581元,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57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79元,占當年人均純收入的48%;畜牧業收入853元,占當年人均純收入的25%;二三産業收入258元,占當年人均純收入的8%;勞務輸出收入648元,占當年人均純收入的19%。2005年因受特大旱災影響,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00元。
  林地
  至2005年,全縣森林覆蓋面積為14318公頃,其中:有林地5227公頃、疏林地1934公頃、灌木林地56921公頃,未成林地5809公頃、苗圃107公頃、宜林地73182公頃,森林覆蓋率12.8%。樹種主要為:檸條、沙棘、榆樹、楊樹、松樹、柳樹、白樺、側柏、文冠果、椴樹、柞樹、山杏、山櫻桃、枸杞、黃刺梅、虎榛子等。2000年開始,相繼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國傢級重點生態建設工程。至2005年,共完成各項工程建設總任務92.5萬畝,其中完成人工造林67.5萬畝,封山育林25萬畝。生態建設成果顯著。
  工業
  固陽縣工業基礎差,起步晚。1949年從事手工業者僅53戶,從業人員125人,以鐵匠、木匠、皮匠、氈匠為多,年産值僅10.4萬元。1958年,全縣掀起大躍進運動,共辦廠礦171個,投産109個,但因盲目上馬,條件差,技術落後,産品質量差,大部分相繼下馬,人員下放。至1990年,主要工業有磁鐵選礦、金礦、水泥、機械加工、糧食加工、造紙、地毯、製磚、印刷、石棉、煤炭、蛭石等,1990年完成工業總産值2821萬元。2003年開始依托資源優勢,實施“工業立縣、資源轉換、開放帶動”戰略,打造“四大工業體係”,即采選、冶煉為主的礦業工業體係;以風電、電網建設為主的電力工業體係;以建材和機械加工為主的建材和加工工業體係;以煤化工為主的高科技産業工業體係。工業經濟迅速發展,2003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4.3億元,2004年達20.9億元。至2005年,全縣工業總産值完成30.0億元,其中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産值完成5.4億元。鐵礦采選企業發展到161個,設計生産規模1750萬噸,鐵精粉産量165萬噸;生鐵冶煉企業發展到27個,設計生産規模160萬噸,生鐵産量43.5萬噸。以邦誠集團50萬噸、包鋼固陽礦山公司50萬噸、匯全集團40萬噸、如阜礦業40萬噸等一批大型鐵精粉選礦業和豐昆煉鐵、海明爐料、宇盛煉鐵等冶煉業的建成投産,實現了資源優勢就地轉化增值。工業産業鏈進一步延伸,鐵礦采選、生鐵冶煉成為全縣工業的支柱産業。以水泥、機製磚、石材加工為主的建材業和以深層煤開採、油母頁岩原油開發的化工項目及硅鐵硅鈣冶煉、機構加工、燒結礦項目、腐植酸、碳素生産、膨潤土加工和馬鈴薯、油料、皮毛、製酒、小肥羊肉品加工等農畜産品加工項目也成為全縣工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力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帶動電力事業的發展。十五期間,投資1.95億元,完成了農網改造、城網改造、固北220千伏變電站、電報局110千伏輸變電建設、忽雞溝變電站擴容等電力工程。“十五”期間,纍计售電量6.7億千瓦時,是“九五”期間售電量的3.4倍,2005年全縣售電量3.5億千瓦時。此外,利用豐富的風能資源興建“5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交通運輸
  境內公路總長849公裏,其中省道兩條,分別是包頭至滿都拉和武川至海流圖,全長277公裏。縣道9條,主要有沙駝國至石拐30公裏,白雲至固陽44公裏,興順西至紅泥井16公裏,此老窩至圪臭腦包24公裏,下濕壕至大廟22公裏,卜塔亥至新建51公裏,二相公窯至長發城38公裏,卜塔亥至王如地60公裏,固陽至朝陽29公裏。年客運量410950人,貨運量383萬噸,貨運周轉量3038.6萬噸/公裏,固陽汽車站是包頭較大的客車始發中轉站。此外,還有通往巴盟、武川、達茂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的交通樞紐公路。至2005年,實現了全縣6個鎮全部通油路,並修通了春坤山、紅花腦包大草原兩條旅遊專用柏油公路。公路通達村118個,通達率85%。縱貫固陽西部的包白鐵路,年客運量12萬人次,貨運量5.17萬噸。
郵政電信
  下設郵電所14個,平均服務人口每處1.6萬人,通郵里程516公裏,年郵電業務總額234萬元。由移動、聯通、網通、鐵通、電信分公司組成的電信網,覆蓋了全境。其中移動分公司共有基站18個,遍布各鎮,營業額達1800萬元;聯通分公司現經營CDMA和GSM網絡,共有基站40個,用戶2萬戶,年營業額1500萬元;網通分公司設有分支機構代辦所14處,設備共15328綫,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7.04部,通話綫路里程472.6公裏,營業額達872萬元。
商業貿易
  1949年有商號20多傢,1996年達680傢,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662萬元,2005年商業網點1120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4億元。規模較大的有興源商貿大廈、百貨大樓、天和商城、農貿市場及供銷商場等。
  旅遊
  資源十分豐富,遍布全縣6個鎮。有一望無際的紅花腦包草原;有內蒙古西部最大的高山草甸草原春坤山;有野生動物繁多的原始森林馬鞍山、百彥溝林場;有世界八大奇觀之一的歷史文化遺産秦長城;有充滿傳奇色彩的大仙山;有北魏六鎮之首的懷朔鎮;有休閑舒適的度假村;有規模巨大的國防人防工程長條山和金山鎮防空洞等。
  2005年,全縣共接待遊客16.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3240萬元。
財政金融
  1951年,財政收入26萬元。60年代財政收入年均200萬元左右,其中農業稅占60%;70年代財政收入年均300萬元左右;1990年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076萬元。2000年達3000萬元。“九五”期間財政收入一直徘徊在0.2~0.3億元之間,財政支出1億元以上。二00一年財政收入0.22億元,財政支出1.28億元;二00二年財政收入0.31億元,財政支出1.56億元;二00三年財政收入0.8億元,財政支出2.28億元;二00四年財政收入1.82億元,財政支出2.78億元;二00五年財政收入3.36億元,財政支出3.97億元。
  全縣共有農行、工行、農發行、信用社、郵政儲蓄等金融機構5傢,營業網點37個,其中,農行4個,工行2個,農發行1個,信用社28個,郵政儲蓄2個。2005年底,各項存款74168萬元,其中個人存款47632萬元,各項貸款41534萬元。
文化藝術
  烏蘭牧騎成立於1972年,是唯一的一支專業文藝隊伍,現有隊員25名。軍民影劇院內設700個座位,每萬人擁有量僅有0.02個座位。流動電影放映隊一支,年均放映影片1500多場次。文化館占地2200平方米,有中老年活動中心、少兒舞蹈、聲樂、器樂、書畫培訓中心等,常年組織秧歌隊、合唱團、開展書畫培訓班。圖書館占地1580平方米,建有閱覽室、藉閱室、藏書室、電子閱覽室等,目前藏書量1.3萬册,有1000餘種圖書,年接待讀者3萬多人次。
  教育
  共有中小學108所,其中城鎮小學7所,農村鄉鎮中心小學15所,村完小18所,教學點58個,城鎮初級中學2所,農村初級中學6所,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各1所。在校中小學生18544人,教職工1858人。近幾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階段入學率99.82%,殘疾兒童、少年實際入學率100%,15周歲人口中沒有文盲,脫盲人員鞏固率為99.4%。逸夫基金會捐助興建二中實驗樓,逸揮基金會捐助興建銀號中心校校捨,南海艦隊、華僑陳庚華、施玉麟先生,包頭明天科技集團、激樊房地産開發公司、大宇集團、日本友人東州先生等捐資幫助興建(改建)卜塔亥中心校等校捨。固陽縣蒙校是唯一的民族學校,始建於1981年10月。2002年建起了綜合教學大樓,裝備了遠程接收係統,學校現有在校生765人(蒙生55人),教職工42人。
  科技
  1959年始建縣科學技術委員會。1979年組建縣科學技術協會。現有科技人員2399人。1969年以來,獲自治區科技奬的有:“稀土在梨鏵鐵中的應用研究”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奬、馬鈴薯豐産栽培獲自治區科技成果三等奬、春小麥千斤栽培獲自治區科技成果四等奬、科普創造“地震之前”獲自治區科普一等奬。蕎麥花葉稭稈綜合利用項目被國傢科技部列入星火項目,“口潔液”開發技術申請了專利。2004年縣職業高中被國傢科技部列為首批國傢星火計劃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個人獲奬的有:範興東1992年、1994年兩次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奬、許先英獲2000年自治區科技扶貧服務奬。
醫療衛生
  共有醫療機構165個,其中國有醫療機構11所,集體創辦的鄉鎮衛生院7所,村衛生室138所,個體診所9所。共有病床470張,醫務人員572人,每千人擁有病床2.2張、擁有衛生技術員2.2人、醫師1.4人。2005年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工作量統計,門診14萬人次,住院3000人次。業務收入950萬元,其它收入75萬元。
  縣人民醫院創建於1958年,屬二級乙等醫院,擁有大型醫療設備CT機1臺,中小型設備主要有彩色B超機1臺、X光機1臺,黑白B超機1臺、巡回醫療車1輛等,共有內、外、婦等9個臨床科室,醫技科室5個,是縣內規模最大的一所綜合性醫院。
  中蒙醫院創建於1985年,編製床位30張,擁有黑白B超機1臺、X光機1臺等中小型設備,共有10個臨床科室和4個醫技科室,主要從事中西醫、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還有主要從事疾病控製和衛生監督的固陽縣衛生防疫站和從事婦女兒童預防保健工作和健康教育的固陽縣婦幼保健所等。
廣播電視
  廣播電視綜合大樓集辦公、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演播、播出與發射於一體。擁有5座調頻廣播發射臺,總發射功率為0.55千瓦,廣播人口覆蓋率已經達到100%;電視的總發射功率約1.2千瓦,天綫塔高平均30米,電視交叉覆蓋率80%。有綫電視轉播中央電視臺、內蒙古電視臺、包頭電視臺以及其它省市地方臺節目共38套。自辦一套節目有《固陽新聞》、《固陽經濟》、《社會熱點》、《科技知識講座》、《電視劇》等欄目,播出時間每天16個小時以上,為固陽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宣傳窗口。
  體育
  體育場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有燈光球場、門球場,並安裝了全民健身器材。建成6個乒乓球俱樂部,共配備30多張乒乓球臺和2臺發球機。建有一所業餘體校,配備專兼職體育教師5名,開設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訓練課程。近年來,在自治區、全國重大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固陽籍運動員有3人。其中:1986年,寶爽英代表內蒙參加在柳州舉辦的全國職工馬拉鬆賽榮獲第一名。1988年,固陽縣老年門球隊在內蒙古西部地區舉辦的老年門球賽中獲第一名,縣老年門球隊1988年列全國第10名。
社會保障
  1985年7月成立保險公司。有中國人民財産保險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2傢機構。2005年人壽保險公司承保總額1071.3萬元,年收入63.8萬元,綜合賠付率49.8%。財産保險公司承保總額3億元,年保費收入400萬元,綜合賠付率56%。至2005年,全縣職工養老、醫療、失業等五大保險參保人數達23130人,十五期間纍计發放社會保障金2.03億元,4537名城鎮貧睏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低保標準每人每月138元。2005年,固陽縣還相繼啓動了農村低保工程和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全縣各鎮有敬老院10所,設床位302張,收養孤寡老人218人,資金采取鎮辦公助的方式,每人每年1200元,鎮敬老院共投入資金26.16萬元;縣城內成立了光榮院、福利院、敬老院三位一體的服務中心,共設床位57張,收養老復轉軍人17人,孤兒18人,孤寡老人6人,資金上級資助,平均每人每月156元,共投入資金76752元。
環境保護
  環保局於2002年4月正式成立,環保局下設監督管理科、污控科、監測站、監察大隊、機關事務科、辦公室,承擔着全縣的環境保護工作。共有工作人員24名。近年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招商力度的加大,企業不斷增多,縣轄區內各類工礦企業200多傢,其中冶煉企業20多傢。縣環保局強化管理、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在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發揮着重要的職能作用。
主要城鎮
  全縣共有金山鎮、西鬥鋪鎮、興順西鎮、懷朔鎮、銀號鎮、下濕壕鎮6個鎮。
  金山鎮 為固陽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海拔1200米左右。城鎮面積5.2平方公裏。2003年以來,城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2003年至2005年,共引進資金3.5億元,實施了阿勒塔大街、民主東街、光榮街、新建路等二十多條街道的改擴建工程;興建了音樂噴泉廣場、黨政中心廣場、富民廣場、金山景觀緑地廣場;開發了榮泰小區、澤宇小區、泌園小區等50多棟大型房地産住宅工程;治理100條小街巷。全鎮道路總長15.5公裏,其中阿勒塔大街長4.6公裏,雙嚮6車道,為文明示範街。共安裝路燈421基,亮燈率達98%,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25平方米。城鎮給排水管綫總長69公裏,其中供水管綫35公裏,排水管綫34公裏,城鎮緑化面積32萬平方米,緑化覆蓋率6.15%。三年投入城鎮建設資金總額相當於過去20年投入總和,鎮容鎮貌明顯改觀,城鎮品位明顯提升,投資環境極大改善。
歷史名人
  高歡(公元496~547年),字賀六渾,世居懷朔鎮。公元525年杜洛周在上𠔌起義,高歡參加了起義軍,公元532年,自封大丞相,公元534年,控製北魏,使北魏皇帝成為傀儡,公元547年,病逝,享年51歲。公元550年,高歡的小兒子高洋建立北齊王朝,謚高歡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白蘭文(1869年~1932年),祖籍廣東省,醫術高超,20歲時考中進士,入翰林院,任太醫院醫正、隨駕待詔禦醫。“戊戌變法”失敗,潛逃出京,流落到固陽境內的小號子村,隱姓埋名行醫,因醫好一位準備入殮的女病人,一針起死回生,人們稱“活神仙”。1932年5月13日,在東營盤梁病逝,因傢中無積蓄,由商會發起“捐助”,送殯者人山人海,官宦人傢也難以相比。
  白之炯(1913~1981),字旭初,出生於境內原東勝永鄉楊八渠子村,是白蘭文的長子。1950年,參加包頭市醫務工作者聯合會,1951年市政府選派到中央衛生部進修,後組織了包頭財神廟街聯合診所;1956年,投資16000元在昆區白雲路建立了中醫診療分所,並出版了《癌癥指南》、《傢傳秘方驗方》兩篇論著。先後任市衛生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市醫藥學會副理事長,市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主治醫師,包頭第一附屬醫院負責人兼中醫科主任等職。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熱心培養中醫後繼人才。1981年,病逝。
  張國林(1909年~1972年),字茂纔,出生於境內原白靈淖鄉土竜灣村,祖籍山西祁縣。1932年,考取了北平大學法學係,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41年後,先後任傅作義部、綏遠省騎第五師副師長、保安處少將處長、第三區公署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1949年積極協助董其武醖釀“九一九”起義事宜,參與起草綏遠省和平解放的草案。1948年,創辦了固陽縣第一所中學——知行中學(即現固陽第一中學前身),任名譽校長。綏遠和平解放後,任綏遠省人民政府委員、工商廳副廳長、商業廳副廳長、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等職。
  蘭瑞(1894年~1966年),出生於山西省崞縣,後遷居固陽縣原東公此老鄉東官莊子村。1937年之前,任包頭騎四團連長等職;1937年,任“綏遠民衆抗日自衛軍”第八路團長;1939年,任大青山抗日遊擊第五師師長,在大青山與日偽軍展開了長期的鬥爭;1945年日軍投降後,任警察大隊大隊長,“綏遠省獨立騎兵第十五團”上校團長;“9.19”和平起義,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五師第四團團長,330團團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66年病故。
  孟傢憲(1919年~1984年),男,漢族,農藝師,出生於吉林省榆樹縣。1945年畢業於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1963年調到固陽縣農業局,先後開展了小麥、莜麥、山藥、鬍麻等農作物優良品種引進、繁育、試驗、推廣、選出了適應固陽地區生長的小麥、莜麥、山藥、油料、豆類等10多個品係,增産效果顯著,為增産增收做出了較大貢獻,多次受到自治區、包頭市和固陽縣的表彰。
  陳汝誥(1921年~1979年),男,漢族,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遼中縣。1942年在日本帝國大學農學部畢業回國,先後在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北京合作農場、內蒙中灘農場任副研究員。1972年到固陽縣原九份子鄉興隆遠塔大隊蹲點搞農業科學試驗,直到1979年病逝。期間,推廣科學種田,總結出了小麥豐産的間、混、套種模式,提出了豐産栽培“四個革命”,即耕作革命、種子革命、肥料革命、種植革命;“四改一平”即改淺耕為深耕,改春施肥為秋施肥、改春匯地為鼕匯地、改當地品種為良種,平整土地,取得極大成功,小麥畝産達520公斤,全縣水澆地小麥首次突破千斤大關,為糧食生産特別是水澆地小麥、土豆豐産做出較大貢獻。
  (數據為固陽縣統計局提供,時間截止2005年12月底)
  固陽旅遊景點
  明磴山麓金界壕:坐落在距縣城東南方向7公裏處,山的北坡有一道界壕,距考證是金、夏雙方“天會議和”談判後,金世宗為防禦北方新起的韃靼的進攻,而修築的長城。固陽境內金界壕長60公裏,從達茂穿越武川二份子鄉到我縣春坤山和明磴山。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明磴山這段金界壕,長約10公裏。明磴山上有一座廟,相傳是楊六郎在此與金兵交戰,擊退金兵,人睏馬乏,饑渴難耐,楊六郎的戰馬用後踢刨出一個水坑,解了燃眉之急。後人為紀念楊六郎,就在山上建了此廟。離明磴山不遠處有一個小村莊,名葛捨溝,據專傢考證,村裏有元代古城遺址,遺址長寬各150米,曾出土雙耳緑釉小香爐、褐色粗釉瓷杯等文物。
英文解釋
  1. n.:  Guyang County
近義詞
固陽
相關詞
內蒙古地理行政村政府工作報告2010年
包含詞
固陽縣中蒙醫院固陽縣人民醫院固陽縣婦幼保健所
固陽縣衛生防疫站固陽縣城關防保站固陽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內蒙古固陽縣長城岩畫包頭市固陽縣中蒙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