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 : 中國 >遼寧 > 
目錄
·西北部邊塞山名 North West Frontier Lookout·泛指險固的關隘 Risk refers to the pass-solid·旅遊 Travel
·市情概況 City Love Profile·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地名由來 Origin of names
·歷史沿革 History·文物古跡 Heritage·歷史事件 Historical events
·鐵嶺名人 Celebrity Tieling·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經濟概況 Economy
·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風景名勝 Scenic·鐵嶺特産 Tieling specialty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更多結果...
西北部邊塞山名 North West Frontier Lookout
  西北部邊塞山名。 唐 高適 《九麯詞》之三:“鐵騎橫行 鐵嶺 頭,西看 邏逤 取封侯。” 唐 盧綸 《代員將軍罷戰後歸舊裏贈朔北故人》詩:“連雲防 鐵嶺 ,同日破 漁陽 。”
泛指險固的關隘 Risk refers to the pass-solid
  泛指險固的關隘。 李兆麟 《露營之歌》:“鐵嶺絶岩,林木叢生,暴風狂雨,荒原水畔戰馬鳴。”
旅遊 Travel
  鐵嶺旅遊投訴電話:鐵嶺市旅遊投訴電話:0410-4194778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鐵嶺最佳旅遊時間:鐵嶺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2700小時左右,平均降雨量為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為6.3℃,無霜期127-162天。全年四季分明。鐵嶺城市地圖:鐵嶺美食:鐵嶺李記壇肉
  壇肉色澤金黃,味道醇香。肉肥而不膩,入口就化;肉瘦而不柴,酥爛味厚。
  李記壇肉選用豬的前槽和腰部,將肉切成六分見方塊先用急火爆炒,拉上糖色,待肉塊金黃透亮時,再放入各種調料,先用急火,後用慢火,再用葡萄火(微火)。
  熗拌幹豆腐絲
  鐵嶺購物:烤煙
  烤煙是西豐縣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有50多年的栽植歷史,以從美國引進的g28為主栽品種。煙葉光澤強、厚度適中、組織細緻、彈性高、膘性好,糖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含蛋白質和氨基酸較多。味道醇和,香氣濃郁,刺激性和雜味小。1985年,西豐烤煙質量被評為全省第一。平均單産實現100多公斤。目前已成為遼寧省重點烤煙生産基地。
  山葡萄
  山葡萄,是鐵嶺山區廣泛分佈的野生漿果之一,經濟價值很高,含糖、有機酸、多種氨基酸及礦物質,營養豐富。山葡萄酒在葡萄酒中獨樹一幟,不但深受國內市場歡迎,還遠銷國際市場。
  黑木耳
  黑木耳營養豐富,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是米、面、蔬菜類食品所不能比擬的。黑木耳中維生素b2含量是米、面、白菜的10倍,比豬、羊、牛肉高3╠5倍;灰分比米、面、白菜及肉類高4╠10倍。它的膠體具有巨大的吸附能力,能起洗肺和消化纖維素的作用。因此,它不僅是烹調高級菜餚必備的作料,也是紡織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木耳還有補血、強精、鎮靜、減低血液凝固、緩和冠狀動脈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又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藥用食品,享有“清涼溫補的名貴食品”之譽。黑木耳,不但是我國人民喜歡的食品,也是傳統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國內外市場都有良好的聲譽。
  猻猴桃
  猻猴桃,又稱軟棗子、狗棗子,是一種藤木果樹。猻猴桃果實鮮美,風味獨特,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果肉含多種維生素,堪稱水果之王;同時含有脂肪、蛋白、鈣、磷、鐵、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及果膠等營養成分;還含有獼猴桃鹼,對胃癌、食道癌、風濕、黃疸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可加工果醬、果汁、果脯等食品和飲料。猻猴桃種子含油,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有滋補強身、清熱利水、生津潤燥之功效。
  人參
  屬五加科植物,各貴中藥。歷代醫學家均視其為滋補強心的貴重補藥,素有“大補神草”之稱。可補五臟六腑,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益壽。被稱為東北“三寶”之一。
  先前的種植面小而産量少,而今在鐵嶺市已在尋常農傢開始了大面積培植。
  鐵嶺人參培植主要分佈於東部山區的西豐縣。這裏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發展人參生産的良好條件,所産人參不僅可製成高級滋補品,還具有醫治神經衰弱、幫助消化、促進血液循環的良效,近年來人參生産發展較快,涌現出一批人參生産專業村、專業戶。
  山楂
  山楂栽培歷史悠久。起於清朝康熙年間,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産於開原、西豐、鐵嶺等地。開原山楂味道甘美,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所含維生素c是蘋果的17倍。在水果中名列第3位。含果膠最高,耐儲性強。西豐山楂以其果實大、食肉率高、營養豐富、樹體大,結果多、連續結果能力強、經濟壽命長等特點而知名。
  黃花菜
  黃花菜,別名金針菜、金針花、萱草。黃花菜營養十分豐富,鮮品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鬍蘿蔔素,維生素、鈣、磷、鐵,是著名的鹼性食品。黃花菜的藥用價值很高,它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秋火鹼等藥用物質,具有去濕利水,涼血除熱、止咳消煩、開胸寬膈的功效。常食用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帶下、黃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痛、腰痛等癥。
  鐵嶺交通:鐵嶺市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長大綫、平齊綫、四梅綫、開豐綫、鐵法綫、5條國營鐵路縱橫交錯於境內,總長為450公裏,平均每平方公裏土地的鐵路貨物發送量為562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0倍,這些鐵路直接參於國際鐵路的聯合運輸。新建的鐵嶺火車站雄偉壯觀,各種服務設施配套齊全,每天有60對客車通過,車站隨時承辦鐵路同公路、航空、水路聯運及郵政業務。
  鐵嶺住宿:鐵嶺竜山賓館(一星級)
  地址:鐵嶺市銀州區柴河街
  電話:0410-2825311
  鐵嶺金都酒店(二星級)
  地址:鐵嶺市銀州區銀州路2號
  電話:0410-4834410
  鐵嶺會賓閣酒店(一星級)
  地址:鐵嶺市銀州區銀州路七號
  電話:0410-4838710
  鐵嶺雲鬆大酒店(三星級)
  地址:鐵嶺市清河區旅遊路2號
  電話:0410-2181155
  區號:
  郵政編碼:
  位置:地處中國遼寧北部
  面積:1.3萬平方公裏
  人口:294.1萬
  行政區劃:轄銀州區、清河區、開原市、鐵法市、鐵嶺縣、昌圖縣、西豐縣。市府設在銀州區。
  
  鐵嶺市地處中國遼寧北部,南與瀋陽、東與撫順、西與內蒙古自治區、北與吉林省接壤.轄銀州區、清河區、開原市、鐵法市、鐵嶺縣、昌圖縣、西豐縣。市府設在銀州區。
  鐵嶺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鐵嶺自然概貌大體是“四山一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東部山區屬長白山餘脈。冰砬山、城子山、雞冠山、竜首山層巒疊障,樹木參天,野生動植物繁多,是鐵嶺市的主要林業基地。以遼河流域為主的中西部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腴,盛産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是鐵嶺市主要産糧區。鐵嶺素有“遼北糧倉”之稱。
  
  鐵嶺資源豐富、礦産品原主要有煤炭,鐵法煤礦是全國八大煤炭生産基地之一,煤炭儲量達23.2萬噸,年産原煤1500萬噸,是全國煤炭特大型企業;清河發電廠、鐵嶺發電廠裝機容量250萬千瓦,年發電量160億千瓦時。非金屬礦有石灰石、大理石、珍珠岩、花崗岩、硅灰石、瑪瑙、菱鎂礦等;金屬礦有鋁、鋅、銅、金、銀等,境內有遼河、清河、柴河等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39條,水庫94座,清河、柴河、南城子、棒子嶺4大水庫蓄水量均在2億立方米以上,其中清河水庫蓄水量達9.7億立方米。
  鐵嶺市在植被區劃上位於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和溫帶針闊混交林區交匯處,森林植物種類比較豐富,約有1000餘種。樹木種類以闊葉,落葉樹為主。在闊葉樹種中柞樹為優勢樹種,另有楊,柳,樺,刺槐,榆,水麯柳,鬍桃秋,黃菠蘿等珍貴樹種。針葉樹多為人工營造林,以落葉鬆為最多,其次為油鬆,紅鬆,樟子鬆和雲冷杉。年可生産4萬多立方米木材。
  
  鐵嶺還是國傢山楂重點産區之一,開原為國傢山楂商品生産基地縣,西豐縣、鐵嶺縣為省山楂商品生産基地縣;飼養的畜禽主要有生豬、馬、肉食雞、鴨、豁鵝、梅花鹿、黃牛和小尾寒羊等,品種達70餘種。鐵嶺養牛業十分發達,先後引進利木贊、安格斯西門塔爾、夏洛來優質肉牛,西豐、昌圖被國傢列為稭稈養牛示範縣,全市黃牛飼養量已突破125萬頭;飼養年羊45萬衹、出欄16萬衹,昌圖縣下二臺鄉已發展成為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小尾寒羊繁育生産基地;豁鵝是世界上産蛋最高的鵝種之一,昌圖縣被國傢命名為“中國豁鵝之鄉”。
市情概況 City Love Profile
  鐵嶺市是遼寧省14個省轄地級城市之一,位於遼寧省北部,鬆遼平原中段。地處東經123°27' ~ 125°06',北緯41°59' ~ 43°29' 之間。南與瀋陽市、撫順市毗鄰,北與吉林省四平市相連,東與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吉林省遼源市接壤,西與瀋陽市法庫縣、康平縣及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後旗和通遼市為鄰。全市東西最長134公裏、南北端寬162公裏,總面積1.3萬平方公裏。總人口302萬人(2004年)。其中,市區面積638平方公裏。鐵嶺市有2個轄區:銀州區、清河區;2個縣級市:調兵山市、開原市; 3個縣:鐵嶺縣、西豐縣、昌圖縣;1個經濟開發區。區(市)縣下設街道辦事處13個,鎮51個,鄉38個。原市政府設在銀州區,現行政機關設在鐵嶺縣凡河新區。
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地形地貌
  地勢大體是東高中低、北高南低、西部稍高。山地和丘陵分列東西兩側,中部為由北嚮南緩瀉的遼河平原。 鐵嶺市西豐縣、開原市及鐵嶺縣的東部山區地處長白山支脈。
  氣候特點
  鐵嶺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為27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6.3℃,最低氣溫-31℃,最高氣溫35℃(2009年),封凍期150天左右,無霜期127-162天。全年四季分明,雨量適中,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水文狀況
  鐵嶺水資源豐富。以遼河為主包括87條大小支流在內的遼河水係,水資源總量31.41億立方米,可利用量21.15億立方米,不僅滿足了鐵嶺城鄉人民生活用水,而且為全市及其下遊工農業生産提供了必要條件。
  自然資源
  鐵嶺市地下藴藏着豐富的礦藏。現已探明各種有益礦産36種,産地300餘處。
  煤炭資源是鐵嶺市的一大優勢。境內探明總儲量23.2億噸。著名的鐵法煤田是全國八大煤炭生産基地之一,總面積618.64平方公裏,煤炭儲量達22.5億噸,煤田煤層平均埋深500米,服務年限可達80到100年,已經成為我省最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來又探明煤層氣儲量293億立方米。
  非金屬礦有13種。現已探明和開發利用的有 11處。石灰石儲量3億噸,白粘土244萬噸,陶瓷粘土1000萬噸,硅灰石300萬噸,遠景儲量在500萬噸以上,該礦石品質為亞洲最好的礦石之一。飾面花崗岩2500萬噸。飾面大理石2億立方米,菱鎂礦500萬噸。飾面大理石“鐵嶺紅”亦稱“東北紅”,是一種名貴的高級建築裝飾材料,橫斷面有橢圓形並同心的構造,岩石以特有的紫紅色和含有豐富多變的迭層花紋而著名。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此外,還有銅、鐵、鉛、鋅、金等金屬礦藏。
地名由來 Origin of names
  鐵嶺原為“鐵嶺衛”的簡稱,如同天津原為天津衛、瀋陽原為瀋陽衛一樣,原來都是明朝軍事組織的名稱。明朝的軍事建製比較特殊, 它沒有采用前朝如《水滸傳》中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所在的那種"禁軍"製,也沒有采用更早時候的“左、右軍”或“三軍”那種軍製形式。朱元璋創立了一種將屯田與防衛相兼的新軍事體製,史稱"衛所"製。
  鐵嶺原在朝鮮半島北部 “衛”和“所”都是軍事單位,其中“所”又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從人數上看,“衛”大約相當於現今的師,千戶所大約相當於團,百戶所大約相當連。按明初的編額定員,大致5600人為一衛,1120人為一千戶所,112人為一百戶所。通常,每衛轄五個千戶所,每千戶所下轄十個百戶所,百戶所下轄二總旗、十小旗;每總旗50人,每小旗10人。衛所設衛指揮、千戶、百戶等官。
  衛所的軍士全都別立戶籍,且分有土地,稱做軍戶。軍戶都是專職且世襲;一經簽派為兵,就不能隨意脫籍。平時,衛所以大部分軍戶種地,屯田自養,以少部分軍戶訓練並擔當防務。軍餉大部由屯田所得自補。
  衛所之上設都指揮使司,通稱都司;明初全國共設17個都司和3個行都司。中央設中、左、右、前、後五軍都府專門管理都司和衛所。在五軍都府之外有兵部,二者互為製衡。衛所中的指揮、千戶、百戶等官衹負責平時操練和巡防,遇有戰事,須聽由兵部派出的總兵官指揮。這樣,兵部、都府、總兵官、衛指揮等都不能獨專軍權。據《明史·兵志》載,洪武二十六年,全國設內外衛329個,單獨的千戶所65個;明建國之初,大約有軍隊180多萬,這些軍隊全部都編製在衛所之中,鐵嶺衛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收復東北的時間比關內晚。明朝建立於公元1368年,當時東北地區還在元朝遼陽行中書省平章劉益手中,洪武四年二月,劉益派人攜遼東地圖和錢、糧、馬簿册,嚮明請降。明朝遂在遼陽置遼東衛指揮使司,委劉益為指揮同知,仍駐遼陽。這是明朝接管遼寧與在遼東置衛的開始。
  不久,元朝舊部平章洪保保殺了劉益,後投元將納哈出;朱元璋得知後,一面派人招降納哈出,一面派馬雲、葉旺二人領兵從山東渡渤海進入遼陽,將遼東都衛改為定遼都衛。洪武八年,明在全國變更體製,設都指揮使司,定遼都衛遂改為遼東都指揮使司,統領東北各地衛所。當時遼東都指揮使司轄境“東至鴨緑江,西至山海關,南至旅順口,北至開原”。遼東都指揮使司的基本職能是“總轄遼東諸衛兵馬,修治城池,以鎮邊疆”。置鐵嶺衛就在這一時期。
  初置遼東都司時,遼東地區與朝鮮的邊界依習慣分於鴨緑江。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詔命遼東,依元朝時期疆界為大明與朝鮮的邊界,並任命指揮僉事劉顯到原元朝時期的邊界古鐵嶺建衛,名鐵嶺衛。古鐵嶺在今朝鮮江原道元山南,距平壤約150公裏;元初時曾為中朝邊界,後為高麗奪走,將邊界推至鴨緑江,古鐵嶺成為朝鮮腹地。因而,朱元璋依元朝舊疆置界的决定遭到朝鮮的頑強抵製,後經朝鮮人長時期交涉,明朝作了讓步,並於5年以後即洪武26年將鐵嶺衛遷到古銀州城,從此這裏便以鐵嶺這個名字名世。
歷史沿革 History
  鐵嶺歷史悠久,遠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生息活動。有文字記載歷史約4000年。
  夏、商、西周時期,鐵嶺地區境域屬青州。
  春秋戰國時期境域南部屬遼東郡,北部為東鬍轄地。
  秦、兩漢時期,境域大都屬遼東郡。
  東漢、三國、西晉時期境域南部屬玄菟郡,北部開原、昌圖屬扶餘。
  東晉時期境域屬玄菟郡。
  南北朝時期,境域處於契丹領地。
  隋朝時期,境域屬高句麗轄地。
  唐朝時期境域南部屬安東都護府,西北部屬枯漠都督府,昌圖曾歸渤海鴨緑府、扶餘府管轄,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即今鐵嶺城。
  917年,遼太祖在此地冶煉銀子,故將富州改為銀州,遼朝時期境域大部分屬東京道遼陽府。
  金朝時期,境域南部屬東京路鹹平府,西部屬北京路,東北部屬上京路會寧府。
  元朝時期,境域西部屬中書省會昌路,其餘屬開原路鹹平府。
  明朝時期,在銀州設鐵嶺衛,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徙鐵嶺衛於瀋陽、開原間古銀州之地,境域南部屬遼東都指揮使司鐵嶺衛,西部屬遼河套扶餘衛,北部屬三萬衛。
  清朝時期,清初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先後在東北設奉天、吉林、黑竜江將軍,於奉天設奉天府。康熙三年(1664)廢衛設縣,鐵嶺、開原縣屬奉天府轄地,時鐵嶺境域東北部(西豐)被封禁為大圍場,西部、北部為內蒙古科爾沁部。清朝的後期境域內建置比較多,光緒三年(1877)改昌圖廳為昌圖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廢奉天將軍,設置奉天巡府,改為行省,鐵嶺境域屬東三省總督。清朝末年,境域內鐵嶺、開原、昌圖、康平、西豐五縣屬奉天省。
  民國2年(1913)實行省縣製,境域南部屬奉天省遼瀋道,西部、北部為洮昌道。民國17年(1928),張學良舉行東北易幟,1929年2月5日改奉天省為遼寧省,鐵嶺境域屬遼寧省。民國21年(1932),偽滿洲國成立後,改遼寧省為奉天省,鐵嶺隸屬奉天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鐵嶺境域屬遼西省。1954年9月1日,遼東、遼西兩省合併為遼寧省,鐵嶺境域隸屬遼寧省。1956年2月8日遼寧省設鐵嶺專員公署,轄鐵嶺、開原、西豐、昌圖、康平、法庫、新賓、清原縣。1959年1月5日,鐵嶺專署撤銷,除新賓、清原縣劃歸撫順市外,其餘各縣劃歸瀋陽市領導。1964年2月12日,瀋陽專員公署成立,鐵嶺境域各縣為瀋陽專員公署所轄。1966年7月,瀋陽專員公署遷入鐵嶺縣銀州鎮。1968年12月26日,瀋陽專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鐵嶺專區革命委員會,轄鐵嶺、開原、昌圖、西豐、康平、法庫、新民、遼中、臺安、新賓、清原縣。1970年7月25日,鐵嶺專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鐵嶺地區革命委員會,轄鐵嶺、開原、西豐、昌圖、康平、法庫縣,新賓、清原縣劃歸撫順市,新民、遼中、臺安縣劃歸瀋陽市。1984年9月20日,省轄鐵嶺市成立,轄銀州、鐵法、清河區,鐵嶺、開原、昌圖、西豐、康平、法庫縣。1992年12月,康平、法庫縣劃歸瀋陽市。2002年末,鐵嶺市轄銀州、清河2區,調兵山、開原2市,鐵嶺、昌圖、西豐3縣和鐵嶺經濟開發區。
文物古跡 Heritage
  崇壽寺塔
  
  崇壽寺塔,又名崇壽禪寺塔。位於開原老城西南隅,磚質結構,高二十丈,十三級,實心八面體。每面塑有佛像,且各面佛像各不相同,由南、西南依次而順為:昆盧尊佛、無憂德佛、阿彌陀佛、須彌相佛、雲自在佛、莊嚴王佛、功德王佛、定幢光佛等八尊。兩旁有飛天浮雕,各角有木檐懸有銅鈴,稱為風鈴,微風一吹,叮鼕響。塔尖呈錐形,有銅質球型五個串其上。塔身各層挂有數百銅鏡,西面懸有銅鼓一面。每當日出之時,旭日與塔輝映,光芒四射,數裏之外可見塔光,古塔朝霞為開原勝景。
  該塔建造年代,歷史上先後有三說:
  明清時期,多言其為唐代年建。其所依為明代的二塊石碑,其一為明正統十二年黃瓚撰文的碑刻《明開原重修石塔寺碑記》,《碑記》載:此寺原有舊殘碑,雖文字不全,但崇壽禪寺四字昭然,“及載自唐乾元年有僧洪理大師始建之,遺址寬宏,大定三年入滅,因建石塔為大師龕”。其二碑為流放鐵嶺的大學士陳循於天順年所撰《開原重修石塔寺碑銘》,銘文開篇有:“堂堂古剎,肇唐乾元,在遼之左,雄峙開原”之句,後人皆以此塔為唐所建。
  鐵嶺白塔
  鐵嶺白塔,原名圓通寺塔,鐵嶺白塔為其俗稱。此塔位於鐵嶺市區內銀州貿易城東南側,古鐵嶺城西北隅,是遼北現存最早的古塔。一些刊文章言其為唐代所建,主要依據圓通寺石碑刻《重修圓通寺塔記》,該碑刻載該塔建於唐太和二年。但據考證,銀州歷史並非始於唐,內容詳見本書《古銀州考證》一文。另參照多種史料,鐵嶺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徵,該塔建築所用之磚考古稱為溝文磚,為遼代特徵磚,遼以前沒有這種磚,此有文物部門鑒定,唐代不可能用遼磚來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憑信。據日文版《滿洲寫真帖》記此塔為遼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為金大定年間年建,但無認論如何此塔不會早於遼代。
  該塔在明代即已破敗不堪,明萬歷十九年,遼東總兵李成梁夫人出資,予以修繕。此塔為八角十三級實心密檐式,塔身為青磚壘造,磚長2尺4寸,厚6寸。略成錐形。塔頂剎桿有銅盤和寶珠,塔座八面嵌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8個大字,八面各有浮雕佛像一尊,並飾寶蓋。第一級塔身南部是神佛像,塔檐下部有磚雕鬥拱,塔基和塔身有磚雕裝飾。每層塔檐都懸挂銅鏡和鈴鋒,塔身塗白,故稱白塔。古時此塔為城中最高建築,《志書》記為“二十裏外能望而見之”。每當雨後,塔高雲低,雲飄塔間,故有“白塔橫雲”之美稱。古人曾用“山雨過城頭,雨晴雲未散;忽見白塔尖,鑽入青天半”的詩句贊美白塔的秀麗景色。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波及鐵嶺,將白塔上面串葫塔尖震落,因剎桿有鐵鏈相係,故剎尖斜插入第三級塔身南側檐上。當年在鐵嶺拍《大年初一》電視劇,曾將此當作一景攝入劇中。
歷史事件 Historical events
  鐵嶺事件
  1929年的“鐵嶺事件”是由於日本憲兵在鐵嶺清樂茶園滋事尋釁而引起的。清樂茶園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位於鐵嶺縣城內廣裕大街西側,是當時鐵嶺最大的劇場之一。
  1929年9月23日,駐鐵嶺的日本憲兵隊六、七名憲兵酗酒後來到清樂茶園,故意尋釁鬧事。他們舉手就打,張口便駡,把個清樂茶園攪得一片混亂,營業被迫中斷。清樂茶園的老闆見狀不妙,急忙報告了鐵嶺縣公安大隊,請他們出面製止。鐵嶺縣公安大隊長盧振武,是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他立即派軍警數人前往出事地點,予以製止。驕橫跋扈的日本憲兵根本不把中國人看在眼裏,他們不但拒不服從中國軍警的勸阻,反而大打出手,拳打腳踢,中國軍警因而受傷。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國軍警給予了自衛還擊。幾個憲兵回到憲兵隊部,當即調來大隊人馬,在日軍第19旅團長汾陽少將的指揮下,將鐵嶺縣公安大隊部團團圍住,還封鎖了廣裕大街。日軍在“大街兩旁,滿布陣式,遮斷交通,一時城市行人斷絶。”(《東北年鑒》,第343頁。)面對荷槍實彈、殺氣騰騰的日本侵略軍,盧振武大隊長命人“將大門掩閉。不久,日兵將大門撬開闖入,將隊兵繳械,且將全隊帶走。並拘得附近商民百餘名,排跪平地,百般凌辱。復大事(肆)搜翻,臨行綁去官兵三十餘名,大槍五六十支;又將隊部文捲器具與附近居民楊雨奇、張仁政等數傢所有物件,多數搗毀,衣服亦被搜掠殆盡;又將城西門外分所大槍搶去四支,始將街市日兵撤回。”(引同上)鐵嶺縣公安大隊長盧振武衹身避於鐵嶺縣公署,幸免被捕獲。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蓄意製造的“鐵嶺事件”。
  “鐵嶺事件”的出事地點清樂茶園所在地廣裕大街,本是中國領土,並非日本“滿鐵”附屬地,也不是日本“租藉地”。中國軍警在這裏行使主權和治安管轄權是完全正當的。具有愛國意識的中國軍警直接出面維護治安,並且阻止了日本關東軍憲兵隊的不法行為,這在近代中日關係史上也是比較少見的。日本關東軍絶沒有想到,中國軍警竟然有如此膽量,敢於管轄它們的憲兵隊。他們認為這一事件觸犯了“大日本皇軍的尊嚴和利益”,豈肯善罷甘休? 尤其是日本關東軍一直在尋找機會,妄圖為發動侵華戰爭提供藉口。如今,它們怎能放過這—時機?
  於是,在“鐵嶺事件”發生後不久,駐瀋陽之日軍守備隊當即開來一部,以增援鐵嶺滋事之日軍。鐵嶺、開原、昌圖一帶的日軍亦蠢蠢欲動,加強戒備,大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
  9月25日,瀋陽遼寧交涉署和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分別嚮日本總領事館,日本駐華公使館交涉此案。第二天,鐵嶺交涉局奉令嚮鐵嶺日本領事提出嚴重交涉和立即釋放被綁走之中國軍警等條件。日方不但態度傲慢,迄不承認事實,而且還在9月26日“派官兵多名,到公安局恫嚇,種種行為,蠻橫已極。”(引自《東北年鑒》,第343頁。)9月27日,被虜之鐵嶺公安大隊官兵在日本憲兵隊俱受長跪毆打之辱。日軍不但大肆虐待和殘害中國軍警及附近平民百姓,而且捏造事實,反誣中國軍警挑釁,竟嚮鐵嶺縣公署索要公安大隊長盧振武,意欲加害於他。日方這一無理要求,遭到鐵嶺縣公署的拒絶。正在避難的盧振武,見屬下久未獲釋,心急如焚;自己欲挺身而出前去交涉,據理力爭,定會被拘押、受迫害,他“不堪凌辱”,遂憤而自殺。為此,遼寧交涉署交涉員嚮瀋陽日本總領事再次提出撤懲肇事日官兵等要求。日方見盧振武已死,衹好於9月28日將被拘捕之公安隊員及槍械釋還一部分。9月30日,日方又無理取鬧,反提出要中方賠償30萬元為4個被打的日本憲兵治傷,將出事地點廣裕大街劃為“滿鐵”附屬地等蠻橫無理的要求,遼寧交涉署予以嚴詞拒絶。從此,“鐵嶺事件”遂成懸案,直到1931年 “九·一八”事變,仍無結果。
  徐漸久事件
  1937年(偽滿康德四年),“七七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使東北徹底殖民地化,又玩弄新的花招,决定在偽滿洲國首都——新京,建立一個所謂的“建國神社”,供奉日本國神——“天照大神”。日本帝國主義者又讓偽滿皇帝溥儀於1940年(偽康德七年)第二次訪問日本,叫他把日本的“天照大神”(實際是一支劍和一面鏡子)捧回來,當做偽滿洲國的“建國神”,供奉在“建國神社”裏,表示偽滿洲國的建立,不是起源於清太祖而是和日本一樣,始於“天照大神”,說明偽滿洲國是在“天照大神”的神光保佑下建立起來。並在偽《治安法》中規定:“如對建國神社有不敬者,要判處一至七年的徒刑”。
  日本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民的統治和鎮壓,是言出法隨的。從徐漸久事件中,可以得到充分證實。
  徐漸久是偽滿洲國時鐵嶺市長。因是外縣人,不知其籍貫,亦不詳其身世。據說曾於日本某大學畢業,精通日語,當然與日本人有交往和聯繫,更一度博得日本人的信任。但他為什麽還有強烈的愛國心呢?因日本人所扶植的傀儡和培養的奴才,幾乎全屬私心太甚,奴性十足的傢夥,衹知自己而不知有人,更不知有國傢、民族;衹要主子假以辭色,給予“飼料”,則必搖尾乞憐,俯首貼耳,這是奴才們的自畫像。他們甘當奴隸,引以為榮。但也有一部分人,有正義感,有愛國心,毫無奴顔媚骨。越是和日本人有來往,越感到自己被歧視、受凌辱,因而就覺得日本人可憎,祖國更加可愛了。徐漸久就是這樣一個人。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日本帝國主義早已發動了所謂“大東亞聖戰”,占領了半個中國,野心膨脹,一直打到緬甸、南洋,氣焰之盛,不可一世。但日本國小、人少,戰綫拉得越長,就越對他不利。“勝利”就孕育着失敗。愛國者能看到這樣的形勢!也努力爭取這樣的形勢,他們時刻想着伸張正義,除暴救民,怎能緘口沉默!“徐漸久事件”便是在這種形勢下發生的。
  1942年(偽康德九年)8月,偽鐵嶺市公署召開署期教員講習會,會議的議程有市長訓話。至時,徐漸久市長出席了會議,他開始講話了,但不時掃視會場,看有沒有日本人。他小聲問在座的老師:“屋裏有日本人沒有?”答:“沒有”。他看沒有日本人,憋不住了,眉昂色動地講起心裏話來。“你們看,他們口口聲聲‘日滿一德一心’實際是叫咱們跟他們一德一心,他卻不跟咱們一德一心。如果真是一德一心,為什麽日本人吃大米是生活必需,中國人吃大米就是‘經濟犯’呢?”
  當他講到戰爭形勢時,他用教鞭指着地圖慷慨陳詞:“你們看,這不是—道紅綫嗎?(圖上用紅綫標着日本軍已到之處)這好像患療毒癥一樣,起紅綫就危險了。紅綫越伸越長,毒火歸心,就完蛋了。”
  當講到“天照大神”時,他義憤填膺地說:“叫我們供天照大神。老張傢的祖宗,硬叫老李傢供奉,行嗎?”最後又講了世界形勢,講了很多。結論是中國必勝,日本必敗。他講出了多少人要講而不敢講的話。教師們暗暗興奮,徐市長講得真好啊!
  可是,竟有漢姦告密,第二天,日本人逮捕了徐漸久。不僅免了職,而且按偽《治安法》規定,說他對建國神社不敬,判處了徒刑,實則是秘密處死了。這就是鐵嶺震動頗大的“徐漸久事件。”
  這一事件的發生,使鐵嶺人民對日本法西斯更加憎恨,對自己的祖國更加熱愛,對徐漸九寄以極大的同情。衹因在日本法西斯嚴酷的統治下,人們敢怒而不敢言,沒有人敢作文字宣傳。謹此追憶,流傳後世。
鐵嶺名人 Celebrity Tieling
  李成梁
  萬歷朝是明由治及亂的開端,後人論及明亡,曾有“明實亡於萬歷”之說。不過萬歷朝的邊事卻一度頗有成效,這一方面有賴萬歷最初十年張居正輔政打下的經濟基礎,也有賴於邊關的兩大名將: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梁。戚繼光的治軍之術和平倭功績雖更為後人稱道,但在當時,李成梁威名遠遠勝之。在明將吏貪懦,邊備廢馳的時代,李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前後鎮守遼東近三十年,屢破強豪,力壓各方北方遊牧部落,立頭功一萬五千次,拓疆近千裏。清人作《明史》,對其雖頗有貶低之詞,也不得不承認“然邊帥武功之盛,(明)兩百年來所未有”。
  “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鮮內附,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遂傢焉。”(《明史列傳126》,下同)有考證說李成梁祖籍為隴西,是唐後為避亂遷入朝鮮的。不過至今的李氏傢族大都已入籍朝鮮,並視李成梁為朝鮮人。
  儘管李成梁“英毅驍健,有大將纔”,真正被重用卻是四十歲以後的事。《明史列傳126》說:“傢貧,不能襲職,年四十猶為諸生。巡按御史器之,資入京,乃得襲。”傢貧不是真正的理由,因為當時的軍官地位並不高,且都是世襲。李成梁一傢作為朝鮮移民,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歧視和排擠,如果不是邊事不振,憂患多多,或許李成梁連這個世襲軍官的職位都得不到,也就從此默默無聞了。“當是時,俺答雖款塞,而插漢部長土蠻與從父黑石炭,弟委正、大委正,從弟暖兔、拱兔,子卜言臺周,從子黃臺吉勢方強。泰寧部長速把亥、炒花,朵顔部長董狐狸、長昂佐之。東則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楊吉砮之屬,亦時窺塞下。”是北方未曾斷絶的變患給了他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穆宗期間,李成梁主要和蒙古部落作戰,因為戰功赫赫,最終成為遼東總兵,“隆慶元年,士蠻大入永平。成梁赴援有功,進副總兵……三年四月,張擺失等屯塞下,成梁迎擊斬之……錄功,進秩一等。四年九月,辛愛大入遼東。總兵官王治道戰死,擢成梁署都督僉事代之。”僅僅比戚繼光晚一年而已。
  到萬歷年,李成梁“師出必捷,威振絶域”。遼東成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大大小小的遊牧部落或聯合出兵,或單獨挑釁均被挫敗,更拓疆七百裏,建寬甸六堡,並在開原、清河、撫順等地開辦貿易市場,與當地部落建立友好關係。《明史》為李成梁作傳,基本上就是一部令人眼花繚亂的戰功史。
  明時的北方變患多來自蒙古部落,當時土蠻部是最有威脅的遊牧勢力,經常糾集其他部落侵邊,且動輒數萬騎出動,萬歷九年更曾以十萬騎之衆圍攻廣寧,亦不能剋。萬歷十年三月,李成梁設伏斬殺了土蠻首領速把亥,“速把亥為遼左患二十年,至是死”,這一強敵被製服。另一強勢部落海西葉赫部,經分化瓦解之後,則在萬歷十七年被徵服,首領那林孛羅請降。
  滿清的前身是建州女真部。自清河以南抵達鴨緑江口地區,當時屬於建州衛,由女真部落控製。建州勢力逐漸壯大後,亦成為邊防的另一主要威脅。萬歷二年,李成梁率兵討伐建州,搗毀女真首領王杲寨,將其擒拿處决。萬歷八年,李成梁又將建州另一女真部落首領兀堂重挫並逐出塞北,其部從此衰落。萬歷十一年,李成梁再度發兵攻王杲之子阿臺,努爾哈赤父塔剋世為王杲孫女婿,死於此次戰亂,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被俘。《清史稿》載:“太祖及弟舒爾哈齊沒於兵間,成梁妻奇其貌,陰縱之歸。”也有野史稱努爾哈赤被收在李成梁帳下充當幼丁,數年後方纔逃離。《明史紀事本末》則說塔剋世雖屬王杲一係,但已歸附李成梁,因充當這次行動的前驅而戰死。所以李成梁將塔剋世所遺土地人馬派給努爾哈赤,並給都督敕書,令襲都督指揮銜。努爾哈赤後來羽翼豐滿,統一女真各部,建元後金之後,報父祖之仇是他討明的所謂“七大恨”之一。
  李成梁鎮邊的輝煌戰績令“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進封寧遠伯,又加太子少保,太傅,世廕錦衣指揮使等榮譽職務,“子如鬆、如柏、如楨、如樟、如梅皆為總兵官;如梓、如梓、如桂、如楠,亦官至參將。”一時功蓋當世,權頃遼東,成了地地道道的東北大帥。
  權力帶來的是腐敗,李成梁的顯赫讓“子弟盡列崇階,僕隸無不榮顯”,他個人則是“貴極而驕,奢侈無度”。明代的政風到萬歷年已經相當衰敗,士大夫們結黨營私,賄賂公行,凡事全靠講人情,攀關係,鑽營有方。李成梁雖位高權重,這方面也不含糊,他以金銀“灌輸權門,結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為之左右”,即便張居正,專權時也受過他的賄賂。《明史》責李成梁“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這話當然有些誇張,不過李成梁當時不僅掌控着遼東軍事,也控製着東北經濟,“軍貲、馬價、????課、市賞,歲幹沒不貲”,既是一方軍閥,傢資百萬當然不在話下。
  李成梁治軍與戚繼光不同,戚繼光靠制度帶兵,李成梁則依仗個人的威望和感召力,對有功將士奬賞很厚,靠允以榮華富貴激勵士氣。故而到了後來,“成梁諸戰功率藉健兒。其後健兒李平鬍、李寧、李興、秦得倚、孫守廉輩皆富貴,擁專城,暮氣難振。”早年的進取之心喪失,功業逐漸由盛而衰。先是有怯戰之事,而後又傳出掩敗為功,殺良冒功的行為,這些雖都是部下所為,但李成梁難辭其咎。萬歷十九年三月,“成梁……使副將李寧等出鎮夷堡潛襲板升……師還遇敵,死者數千人。成梁及總督蹇達不以聞。”這件事成了導火索,一些對其不滿的京官開始大做文章,紛紛譴責,李成梁見形勢不利,上書請辭。在鎮遼二十二年之後,李成梁被迫退居二綫。
  李成梁去職後,遼東並無可胜任之人,“十年之間更易八帥,邊備益弛”。李成梁長子李如鬆也是一代名將,萬歷中期援朝鮮,平哱拜的兩次大仗均為主將,且均以完勝告捷。萬歷二十五年,儘管非議很多,“言路復交章力爭,帝置不報”,最終還是讓李如鬆出任了遼東總兵。可惜李如鬆一年之後便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遼東不容樂觀的局勢,使得李成梁被迫再度出山,這時的李成梁已經八十歲了。
  此時的遼東,也已經不是彼時了,建州女真部在努爾哈赤領導下日益強大,已令四方各部畏服,難以撼動。李成梁衹得改變策略,轉攻為守,放棄寬甸一帶,將當地居民遷入內地,目的一為堅壁清野,二是闢出一片利於攻防的緩衝區,遏製女真的入侵。此舉在戰略上並無過失,但京城裏的言官們卻聞訊嘩然,紛紛指責李成梁放棄國土,喪權辱國,裏面還包括後來鎮守遼東時比李成梁更加保守的名臣熊廷弼。不過這一回皇帝到站在了李成梁這邊,對各方指責,“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
  李成梁復職後,以撫為主,倡導對北方各部的官方民間貿易往來,“諸部耽市賞利,爭就款。”此後的將近九年的時間,遼東安定無戰事。
  萬歷三十四年六月,李成梁去世,“上命以公祭喪”。一代名將最終埋骨於他戎馬一生的黑山白水之中,而厚葬了他的這個王朝,在半個世紀之後為內亂所摧毀,也同樣被埋葬在來自這片土地上的新興民族的鐵騎之下。
  耶律留哥
  耶律留哥(1165--1220),金代新興(古銀州)人,契丹族,原為金北邊千戶。金末,蒙古人鐵木真(成吉斯汗)興兵建蒙古國,金對境內遼代遺民契丹人心存疑慮、戒備,恐其與蒙古人呼應;故下令境內各地,凡有契丹人居住者,須以二戶女真夾一戶契丹。耶律留哥不能忍受金人這種歧視而逃走,壬申(1212)年在韓州(今昌圖八面城)、隆安(吉林農安)一帶扯旗聚集契丹人與金對抗。周圍契丹人群起響應,數月間即聚集十餘萬人。耶律留哥被推為都元帥。適逢蒙古軍起兵攻金,耶律留哥即以契丹軍名義投蒙,成吉斯汗準其仍駐留原地。
  次年,金派大將蒲鮮萬奴圍剿耶律留哥,耶律留哥與之大戰於歸仁縣(今昌圖四面城)一帶,擊潰金兵,耶律留哥乘勢盡取遼東州郡;進爾稱遼王,“遂都鹹平(今開原),號為中京”。其時有人勸耶律留哥自立為帝,留哥不肯,稱已臣蒙古,絶不自立。後來耶律留哥再破金東京(今遼陽),嗣後,奉金銀九十餘車謹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贊其“仗義效順”,仍封其為遼王,駐鹹平,賜金虎符。庚辰年(1220)耶律留哥卒,年56歲。其子襲爵,曾隨成吉思汗西徵,深得寵信,後移居廣寧(今遼寧省北寧市)。
  高其佩
  高其佩,1660年生,1734年逝世,鐵嶺(今屬遼寧)人。字韋之,號且園。隸籍漢軍,父天爵,以蔭敘宿州知州,宮至刑部侍郎,浙江????運使等。卒後謚恪勤。擅畫花鳥、走獸、人物、山水,其簡練蒼勁處,幾近明代吳偉。尤以指頭作畫著稱。侄孫高秉撰有《指頭畫說》一篇,記其畫法及軼事等。傳世畫跡有《高岡獨立圖》、《稻穗螳螂圖》、《鬆陰小琪圖》、《指畫人物》册(十頁)等。《出獵圖》,絹本,設色指頭畫。縱141釐米,橫77釐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此圖描繪野外出獵的情景。在構圖處理上,畫面的上部以“截取”法畫了兩棵古勁老樹,占據畫面三分之一。兩棵老樹皆截取了樹幹的一段,這種特寫景雖有限,但使人回味無窮。下部以三分之二的畫面描寫了獵人狩獵的情景。其狩獵者神情形貌,生動畢肖。獵犬緊跟馬後,驚覺地回頭盯着獵物,其探頭翹尾的姿態,亦十分傳神。此圖在表現技法上亦有特色,人物衣褶、犬、馬的輪廓等綫條,用指甲勾勒,工細勁挺,隨意飛動,既拙且活。從這幅中可看到作者運指施墨極為得心應手,而不留絲毫指跡墨痕,求奔放於規矩之中,恰好地發揮了指墨作畫的特長。
  畫春水池塘不見坡岸,水面鴛鴦暢遊於垂柳之間,柳枝隨風飄曳,群鳥上下飛鳴。指墨草草,濃淡烘托,使畫面産生動感左下自題“康熙壬辰初夏,鐵嶺高其佩指頭畫”,壬辰為康熙五十一年(1712),畫傢四十一歲時作。
  魏燮均
  魏燮均(1812—1889),鐵嶺人。初名昌泰,字子亨,又名伯陽、公隱,號耕石老人,又號芷庭、老農、山人,別號鐵民、九梅居士。因慕鄭板橋(鄭板橋名鄭燮),遂改名燮均。魏燮均少年讀書,平生好學。喜古文,善書法,更好寫詩。鹹豐年間為縣學貢生(秀纔),曾在司馬臺府上做五年書記,而後回鐵嶺在城南紅杏村(今鐵嶺縣李千戶鄉紅杏屯)置田數十畝,一邊躬耕農事,一邊寄情山水,寫詩作畫。歷時30餘年,成詩3000餘首,著有《九梅村詩集》、《香雪齋筆記》、《夢梅軒雜著》、《荒史紀聞》等。
  清同治三年(1864),已52歲的魏燮均躊躇滿志地赴京趕考,欲取功名,但未能如願。雖科考落第,但考官對其書法卻評價甚高。魏燮均書法以宋黃庭堅和明畫傢董其昌為宗,善楷書,精行草,筆勢流暢、筆力遒勁、筆意精到,俊逸超群。考官在他的捲上寫下“字震九州”批語。一時間,“字震九州魏燮均”成為與“文壓三江王爾烈”齊名之士,竟成為民間傳誦一時的楹聯。魏燮均一生攻詩,卻以書法廣聞於朝,在東北更是名聞遐邇。
  魏燮均老年隱居山村,不履城市,經常策杖於山間,日常以教書為樂,甘當窮秀纔,不爭名利,種花習字,直至光緒十五年(1889)77歲辭世,一直過隱士生活。他在《閑居遣興》詩中寫道:“獨掩蓬門作腐儒,免爭名利效奔趨。破籬重補添荊棘,老屋新苫用葦蘆。栽樹種花為活計,寫三頁字算功夫。閑居防有詩朋至,預辦床頭酒一壺。”
  任輔臣
  任輔臣(1884--1918),中國第一位布爾什維剋。參加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共産主義戰士;傑出的華工領袖;蘇俄紅軍“中國紅鷹團”團長。任輔臣出生於鐵嶺縣鎮西堡鄉河夾心村。少年時曾就讀於鐵嶺著名的銀岡書院,並先後在鐵嶺、瀋陽、哈爾濱生活、學習和做工。20世紀初的中國,內憂外患,苦難深重,已陷入極度的危機深淵之中。黑暗的現實深深激發了青年任輔臣救國救民的使命感。任輔臣17歲時曾到俄修築的中東鐵路做錄事(書記員),學會了俄語。1908年,24歲的任輔臣在哈爾濱俄軍官學堂做漢語教官時,結識了還處於秘密狀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青年軍官,開始接觸無産階級革命理論,並於這一年秘密加入了當時中國工人稱之為“窮黨”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根據協約國的規定,俄國在中國召一批華工赴俄伐木采礦。任輔臣受布爾什維剋黨的委托,以外交署員的身份,帶2000名華工奔赴俄國烏拉爾地區彼爾姆省的阿拉巴耶夫斯剋礦區,並在華工中開展革命活動。
  1917年偉大的十月革命爆發,任輔臣受命將在俄華工組建為“中國團”編入蘇俄紅軍,參加保衛新生蘇维埃政權的鬥爭。十月革命之後,蘇俄鬥爭異常激烈,戰鬥特別頻繁。“中國團”組建一年多,進行大小戰鬥上百次。由於“中國團”特別能戰鬥,常常被派到最關鍵、最艱苦的戰鬥中擔任主力,成為東部戰區最使敵人聞風喪膽的一支英雄部隊,因此被蘇维埃中央命名為“紅鷹團”。當時的《共産主義者》報和《烏拉爾工人》報稱“中國團是我們戰綫上最好的紅軍連隊之一”。 11月29日深夜,擔任烏拉爾地區維雅戰場總指揮的任輔臣在與高爾察剋白匪進行的激烈戰鬥中不幸犧牲,為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獻出了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
  任輔臣犧牲後,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接見了他的妻子和兒女,稱贊他是勇敢的戰士,出色的指揮員,優秀布爾什維剋。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談到任輔臣時說:任輔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時期就為無産階級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他是我們的先烈,他的革命業績是我們國傢的光榮。1989年11月2日,前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在北京舉行儀式,嚮中國國際主義英雄任輔臣追授紅旗勳章。蘇聯各大報刊,我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世界博覽》、以及英國《大百科全書》等都刊文介紹任輔臣的事跡。1993年11月28日,鐵嶺市人民政府在鐵嶺烈士陵園為任輔臣烈士塑像落成舉行隆重的揭幕儀式。市委、市政府領導在緻詞中說:任輔臣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是無産階級的英雄,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是遼北青年的先鋒,是遼北人民的驕傲!
  趙本山
  1957年10月2日生於鐵嶺開原市蓮花村石嘴溝,莊稼院長大的民間演藝奇才。趙本山的喜劇小品婦孺皆知、蜚聲海外,連續多年獲得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一等奬,被觀衆譽為“紅笑星”“小品王”“土神”“東方卓別林”“中國笑星”等美譽。藝德高尚,成功不忘家乡,先後為災區、為家乡希望工程修路捐款幾十萬元。《劉老根》、《劉老根Ⅱ》、《馬大帥》係列電視劇中擔任導演和主角,另外導演並參演《鄉村愛情》故事、《關東大先生》,把中國影視喜劇嚮前推進一大步。趙本山現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國傢一級演員、中國麯藝協會會員、遼寧省麯藝傢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形象大使。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鐵嶺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3個縣。
  鐵嶺市面積12966平方千米,人口302萬人(2004年)。
  銀州區面積203平方千米,人口 34萬。郵政編碼112000。區人民政府駐南馬路50號。
  清河區面積423平方千米,人口 10萬。郵政編碼112003。區人民政府駐清河路63號。
  調兵山市面積263平方千米,人口 24萬。郵政編碼112700。市人民政府駐調兵山街道育才路。
  開原市面積2825平方千米,人口 58萬。郵政編碼112300。市人民政府駐新城街道新華路28號。
  鐵嶺縣面積2231平方千米,人口 38萬。郵政編碼112000。縣人民政府駐鐵嶺市銀州區南馬路15號。
  西豐縣面積2699平方千米,人口 35萬。郵政編碼112400。縣人民政府駐西豐鎮紅旗路27號。
  昌圖縣面積4322平方千米,人口103萬。郵政編碼112500。縣人民政府駐昌圖鎮政府路16號。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經濟概況 Economy
  農業實力雄厚
  鐵嶺素有“遼北糧倉”之稱,擁有4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正常年景全市糧食總産量25億公斤以上,其中玉米20億公斤,出口量占全省三分之二。鐵嶺是遼寧省畜牧業生産基地,全市肉牛、生豬、鹿、羊和傢禽飼養量已分別達到126萬頭、328.5萬頭、2.5萬衹、55.2萬衹和8660萬衹。西豐縣、昌圖縣、鐵嶺縣、開原市為全國桔桿養牛示範縣,鐵嶺市是全國桔桿養牛示範區;昌圖縣、開原市、鐵嶺縣為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昌圖黑豬”是遼寧省地方優良品種;昌圖縣被國傢命名為“中國豁鵝之鄉”;西豐參茸藥材市場為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參茸集散地,2008年11月12日,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鹿鄉”稱號。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117萬畝,年産量270萬噸。其中保護地面積達26萬畝,年産各類鮮細蔬菜160萬噸。
  工業存量可觀
  現有機械、電子、冶金、煤炭、橡塑、食品、製革、醫藥、化工、紡織等35個行業,全市現有工業企業19700多傢,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7傢。擁有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大中型骨幹企業。鐵嶺閥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低壓大口徑閥門生産企業,遼寧國能集團鐵嶺精工機械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乾燥設備科研、實驗、生産基地,鐵嶺華晨橡塑製品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復合體橡膠密封條生産企業。主要産品有煤炭、鋼材、銅鋁材、閥門、起重設備、化工設備、乾燥設備、水泥、橡塑製品、平板玻璃、機製紙、針紡織品等1750多種。其中有200多種産品被評為國傢、部、省優質産品,有170多種産品打入到國際市場。
  水電資源充足
  全國七大江河之一的遼河,縱貫境內100多公裏,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39條,水庫94座。清河、柴河、南城子、棒子嶺4大水庫蓄水量均在2億立方米以上,其中清河水庫蓄水量為9.7億立方米,地下可利用的水資源存量12.9億立方米。鐵嶺不僅水源充足,而且水質好,在全省最優,達到國傢規定的2級以上飲用水標準,特別適宜水質要求高、耗水量大的工業用水需要。境內有鐵嶺、清河兩大發電廠,裝機容量達250萬千瓦,年發電量113億千瓦時,是東北電網的骨幹電廠。充足的水電資源為工農業的生産、城鄉建設及人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礦藏儲量豐富
  有煤炭、石灰石、白粘土、硅灰石、大理石、花崗岩、銅、鐵、鋅、金等各類礦産29種,已開發利用 2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22億噸,占遼寧省儲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國傢特大型煤炭企業鐵法煤業集團,是全國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年生産能力達1500萬噸。
  區域位置優越
  地處東北亞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是吉林、黑竜江兩省通往其它省市和出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在半徑百余公裏的範圍內,有遼吉兩省的瀋陽、鞍山、撫順、本溪、遼陽、四平、吉林、長春、遼源等10餘個大中城市,總人口近3000萬。這些大中城市均以重化工業為主,唯有鐵嶺在區域分工上是以農業、畜牧業為主。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為發展農業産業化及開發高附加值的農副産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
  鐵嶺市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長大綫、平齊綫、四梅綫、開豐綫、鐵法綫、5條國營鐵路縱橫交錯於境內,總長為450公裏,平均每平方公裏土地的鐵路貨物發送量為562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0倍,這些鐵路直接參於國際鐵路的聯合運輸。新建的鐵嶺火車站雄偉壯觀,各種服務設施配套齊全,每天有60對客車通過,車站隨時承辦鐵路同公路、航空、水路聯運及郵政業務。
  鐵嶺火車站在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郵政編碼112000。建於1900年。離北京站936公裏,離哈爾濱站476公裏,隸屬瀋陽鐵路局瀋陽鐵路分局管轄。現為二等站。
  鐵嶺市客運中心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四月,是遼北最大的面嚮社會對外開放的國傢一級公用型客運站。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停車場面積8500平方米,現有營運綫路125條,進站車輛377臺。日發班次777個,日均客流量1.29萬人次。
風景名勝 Scenic
  象牙山風景區
  象牙山為遼北唯一火山岩地質公園。金朝時稱此山為鬆山,亦名“嚮陽山”,後因音轉為象牙山。清朝時為開原著名古八景之一——鬆山象笏。象牙山於1996年嚮社會開放。
  象牙山風景區面積為99平方公裏,為長白山哈達嶺餘脈,主峰高615.2米。此山在古生代前屬海相沉積,到中生代侏羅紀末期在強烈的火山斷陷作用下褶皺成山,上升為陸地。距今約六千五百萬年到一億四千萬年,第四係沉積與前係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在剝蝕、斷層、斷陷活動的影響下,形成了怪石突兀狹窄如腸的奇特的地貌。象牙山天設地造許多奇觀異景,有怪石突兀的羊腸凳,石脊蜿蜒而上的長城棧道,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玉壺乾坤及對吻石,更有遼北唯一的夾扁石群。山上植被豐富,物種繁多。桑、柞、鬆、柳等古樹,榛、麻、梨、果應有盡有,享有人間花果山、世外桃源之美譽。
  景區內分東、西2條旅遊綫路。有天梯、天衣一縫、沉天縫、會仙棚、度仙棚、聚仙棚、飛來石、將軍床、猴石、蝴蝶泉、嬋娟湖等,不僅麯徑通幽,怪石嶙峋,又有豐富的歷史積澱,如清代風格特色的“清詩屏”,唐朝李世民為躲蓋蘇文追殺的藏君洞,見證歷史煙火的烽火臺,佛傢修建的萬象塔等,共計有景點40餘處。一年一度的象牙山梨花節成為遼北重要的節日,吸引着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清河省級旅遊度假區
  著名省級旅遊度假區——清河旅遊度假區位於遼寧首北部,鐵嶺市東北部,坐落在素有“水電之城”、“遼北明珠”美譽的清河區內,交通十分便利,通訊發達,環境優美,功能配套。旅遊度假區以水庫為依托,山清水秀,神韻超然,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清河旅遊度假區經過十幾年地開發建設,現已形成觀光、旅遊、休閑、度假、餐飲、娛樂、購物於一體的功能齊全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已建成和在建的旅遊度假項目達50多個,以長蟒鎖𠔌、青竜吐水為代表的自然景點雄偉壯觀;以東北第一臥佛、永安寺為代表的人文景觀聞名遐邇;以高空索道、滑雪場為代表的娛樂設施驚險刺激;以雲鬆大酒店、碧水山莊為代表的度假場所風情各異;以玉器、金鉑畫為代表的旅遊紀念品地方特色濃郁;以地下電廠旱洞、墨尼啤酒生産綫為代表的工業觀光旅遊和以葡萄生産、花卉栽培為代表的農業生態旅遊新穎奇特,現已構成兩日遊網絡,並與周邊地區(點)構成三日遊網絡。擁有三星級標準建造的酒店四傢,具有較高的接待能力和水平。一年四季每個季節來到這裏都會給您帶來不同的感覺,春天的金達來花紅遍山野,夏季又是您避署的好去處,秋季火紅的楓葉和滿山的果實會讓您感到收穫的喜悅,鼕季的冰雪項目又是北方一大特色。如果您到這裏來,會給您帶來不同的樂趣:森林探險遊、田園農傢遊、工業觀光遊、城市觀光遊、農業生態遊、休閑度假遊等,都會給您留下難忘的印象,一定會讓您留連忘返。
  凡河五角湖景區
  
  五角湖水庫又稱得勝臺水庫,位於鐵嶺縣凡河鄉的中部,是東遼河途徑鐵嶺縣境內在這裏衝積形成的濕地,北至遼河南岸的鴨子湖,嚮南相連的是五角湖、水笸籮、鴛鴦湖,嚮西相連的是駱駝湖,大大小小十幾個湖泊、水泡子連在一起,方圓面積十幾公裏。鐵嶺八景之一的“鴛鴦泛月”就發生在這裏。五角湖屬純天然水面,無人工雕鑿,這裏有數十畝的蒲葦,每年春天,五角湖就成了水鳥的天堂,數十種鳥類在這裏棲息繁衍。
  長蟒鎖𠔌
  長蟒鎖𠔌是清河省級旅遊度假區八大風景之一,該景點是由清河尚陽湖攔截大壩的建成而得名。大壩長1300餘米,高130米,始建於1956年,歷時2年於1958年建成。大壩由南至北,橫亙兩山之間,氣勢宏偉,宛如一條巨蟒臥於此處,大壩的建成結束了清河水災歷史,保障了此下遊清河、開原、鐵嶺、瀋陽等地的正常生産生活,故此得名。
鐵嶺特産 Tieling specialty
  鐵嶺的土特産種類繁多,待開發的潛力很大。目前發現的各種獸類、鼠類、蛇類、蛙類有68種,占全省種類59.6%。常見的有狼、狐狸、狍子、獾子、山貓、野兔、黃鼠狼、刺猥等;鳥類有220種, 占全省種數的60.3%。白鷺、啄木鳥、山雀、灰喜鵲、鬆鴉、百靈、戴勝、三寶雞等較為常見。野生植物約119科,1100多種,占全省1/2以上。其中被人們認識的且經濟價值較高的就有近百種,主要包括獼猴桃、山葡萄、紅果、山梨、蕨菜、蘑茹、木耳、山參、細辛、桔梗、防風、五味子、穿山竜等。調查結果表明,尚有相當數量的已知種類未被人們所利用,開發的前景十分可觀。
  鐵嶺這塊沃腴的土地,靠人工養(種)殖(植)的土特産品亦馳名中外。鐵嶺大蔥以獨棵、個大、辛辣芳香而著稱。單株重量一般在200-300剋,最大的株重500剋,最高畝産5000公斤。開原大蒜源於鬍蒜,種植歷史達300年以上,蒜頭橫徑4-5釐米,縱徑3.5-4.5 釐米,單頭重30-40剋,平均畝産在500公斤以上,最高達900公斤。 皮色紅紫,辛辣味濃,具有個大、瓣少、粘度大等特點。每100 剋鮮蒜頭中含水70剋,蛋白質4.4剋,脂肪0.2剋,糖類23剋,熱量111千卡,還有特殊的藥用價值,含硫化丙烯等成份,能消除積存人體血管中的脂肪,減少心髒病發作,降低膽固醇等。昌圖豁鵝體形較小,結構細緻緊湊,全身羽毛潔白,頭小脖細,成公鵝體重 4.5公斤,成母鵝體重3.6公斤。以産蛋量高、蛋重而著稱。平均年産蛋120枚以上,最高達180枚,蛋重一般在110-130剋,蛋質細膩可口,無腥味。經遼寧省畜牧科研所調查,昌圖豁鵝的産蛋量和蛋重均優於國內其它各種鵝,因而被確定為遼寧省地方良種鵝。在"首批百傢中國特産之鄉"的命名大會上,昌圖縣被中國農學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正式命名為“中國豁鵝之鄉”。
  鐵嶺山楂栽培已有300多年歷史,主要産於開原、西豐、鐵嶺縣。味道甘美,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所含維生素C是蘋果的17倍。開原山楂早在康熙十七年就被列為“宮廷貢品”,現已被確定為全國優質品種。開原榛子粒大、皮薄、含油率高,馬傢寨紅石村在光緒年間曾被劃為“禦榛園”。目前全市有集中連片的榛林7000多公頃,年産達250~300萬公斤。西豐的人參、鹿茸久負盛名,遠銷日本、韓國、歐美等許多國傢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享有較高的信譽。
  圈白蘑
  圈白蘑係長白山脈特産,生於草叢中,呈圓圈簇生,故稱圈白蘑。
  經中國菌物學會副事長黃年來專傢鑒定,學名為合生離褶傘,屬長白山脈稀有山珍。經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測試,含18種氨基酸、鈣、鐵、磷、鋅、粗蛋白、脂肪、多糖等種營養成份,尤其是多糖占3.10%。比韓國、日本靈芝高一倍。據專傢介紹可治多種疾病,如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等,還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抑製癌細胞的生長,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經濟價值保健價值,它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圈白蘑人工栽培被人們俗稱作“白蘑下山”。多年來,還沒有人把它請下山來。該縣食用菌農研會歷經2年努力,反復調配培養基103次,進行35次出茹試驗,終於在2001年5月8日研究成功,采收到潔白、味道鮮美、清香適口的圈白蘑,沒有農藥化肥污染的純緑色食品,填補了國傢食用菌領域的空白,是各類食用菌之冠,已獲得國傢專利局的發明專利。
  梅花鹿
  梅花鹿全身都是寶,各部位均可入藥服用,並具獨特的滋補與治療效果。
  鹿花盆:是鋸茸後骨化的次年春季自然脫落的殘角。鹿花盤具有強筋壯骨、益腎下乳、活血消腫之功效。能溫補脾腎之陽,散鬱止痛,消乳房之痞塊,治療乳腺之增生。
  鹿角膠與鹿角霜:鹿角膠是用雄鹿已骨化了的角熬製出的膠體。中醫臨床用於補腎壯陽。鹿角霜是經提製鹿角膠後剩餘的殘角。中醫用於補陽,可代替鹿角膠入藥,但功力略緩。《本草綱目》中載:'鹿角生用則散熱引血,消腫闢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煉霜熬膏則專於滋補矣。'
  鹿茸血:是鋸茸時存留鹿茸中的血液。其化學成分與幹鹿茸的化學成分相似,但激素含量高於鹿茸。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總機能功效。對神經衰弱、失眠及各種虛損癥的療效甚佳。
  鹿鞭:是雄性梅花鹿的生殖器。其中含有月桂酸、豆蓬酸、棕擱酸、棕櫚油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花生酸,共9種脂肪酸。其中棕櫚酸和油酸含量較高,而月桂酸是鹿茸中所不含的。主要用於補腎壯陽、益精活血、催乳等,還常用於治療身體勞損,腰膝酸痛、腎虛耳鳴、婦女宮冷不育等癥。
  花鹿胎:是雌性梅花鹿妊娠後剖腹取出的胎,是珍稀貴重藥材之一,也是中成藥'鹿胎膏' 的主要原料。花鹿胎由妊娠雌鹿的子宮、胎盤、羊水和胎鹿四部分組成。主要用於婦女身體虛虧等癥。
  鹿骨與鹿骨膠:鹿骨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有補虛強骨的功效。鹿骨膠是從鹿骨中熬製出的膠體物質。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以及蛋白質和無機????。鹿骨具有補虛、強筋、壯骨的功效,適用於久病體弱、精髓不足、貧血、風濕、四肢痛疼等癥。
  鹿肉與鹿筋:鹿肉、鹿筋是富有特殊營養的食品。鹿肉的營養值比牛、羊、豬肉都高,是低脂肪,高蛋白的瘦肉類。幹鹿肉中含有蛋白質94%。鹿肉中含有人體必需的精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色氨酸,共10種氨基酸。母鹿肉營養值高於公鹿肉。鹿肉的營養作用在我國古書《別錄》中已有記載:'鹿肉補中,強五髒、益氣力。'主治腎虛、四肢無力等癥,還可用於抗風濕。
  遼細辛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的泛稱。多年生草本,俗稱煙袋鍋花,有細長芳香的塊狀莖,花紫色,鐘形。我國約有25種。鐵嶺市西豐、開原、鐵嶺東部山區是北細辛或遼細辛重要産地。中醫以全草入藥,性溫、味辛,功能溫經散寒、化飲、祛風止痛,主治風寒頭痛、痰飲咳喘、風濕痹痛、齒痛、鼻淵等癥。
近義詞
鐵嶺, 鐵嶺
鐵嶺社區
鐵嶺
鐵嶺
相關詞
遼寧省市趙本山礦務局鐵法電視臺東北畫傢
人物烈士臺灣革命傢法庫全國政協委員地理葫蘆島
簡介領導市長行政區劃經濟開發區開發區經濟百科更多結果...
包含詞
鐵嶺縣鐵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