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郵編:341500 代碼:360723 區號:0797 拼音:Dà Yú Xiàn 英譯:Dayu County
大餘縣位於江西省西南端,贛州市西南部,章江上遊,庾嶺北麓,地理坐標東經114°-144°44′、北緯25°15′-25°37′。東北與南康市相連,東南與信豐縣接壤,西北與崇義縣毗鄰,南與廣東省南雄市襟連,西界廣東省仁化縣。全境呈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條形狀,東西長127.5千米,南北寬 25千米,總面積1367.63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29.2萬人(2006年末)。
全縣轄8個鎮、3個鄉:南安鎮、新城鎮、樟鬥鎮、池江鎮、青竜鎮、左拔鎮、黃竜鎮、吉村鎮、浮江鄉、河洞鄉、內良鄉。共有10個居委會、105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南安鎮建設路22號,距贛州市85千米,距南昌市512千米。
三面環山,地勢西高東低,以低山丘陵為主。全縣山地面積311.175平方千米,丘陵面積804.65平方千米,平原和崗地面積251.175平方千米。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峰26座,最高點在內良鄉的天華山,海拔1386.6米,最低點在新城鎮的白田埠,海拔124米。章江河自西嚮東貫境;建有躍進、油羅口、灘頭、峽口等水庫、電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溫度18.5℃,年降雨量1563毫米,日照時間1499.3小時,全年無霜期301 天。
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76.2%。有鎢、錫、鉛、銅、鉬、鉍、稀土等礦藏,其中鎢居全國之首,有西華山、蕩坪、漂塘、下壟等大鎢礦。323國道橫貫縣境。是宋代周程理學發源地。名勝古跡有唐宋所闢古驛道、梅關、南唐丫山靈岩寺、宋嘉佑寺塔、宋牡丹亭均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大餘縣位於江西省的西南邊緣,居章江上遊,大庾嶺北麓。地理位置東經114-144.44′,北緯25.15′-25.37′。東北與南康市相連,東南與信豐縣接壤,西北與崇義縣毗鄰,南與廣東省南雄襟連,西界廣東省仁化縣。全縣東西長約127.5公裏,南北寬約25公裏,呈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條形狀,國土面積1367平方公裏。323國道橫貫全境,縣城南安鎮距贛州市85公裏,距南昌市512公裏。縣境地處南嶺緯嚮構造帶東段與武夷山新華夏構造帶南段的復合部,受燕山旋回和海西旋回等地質運動的影響,境內北部、西部、南部地勢崛起,中部與東部凹陷,形成三面環山,朝東敞開的丘陵盆地,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西部和東南部層山疊嶂,中低山海拔在800米以上,中部丘陵山脈海拔一般在300~500米,東部章江兩岸的平原與崗地海拔在200米左右。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峰26座,最高點在內良鄉的天華山,海拔1386.6米,最低點在新城鎮的白田埠,海拔124米。池江盆地是縣內最大的平原水稻産區。全縣山地面積311.175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22.97%,多呈脈狀,逶迤起伏,𠔌壑交迭;丘陵面積804.65平方公裏,占58.86%,屬山地支脈的延伸,多呈樹枝狀和條帶相間分佈,以紫紅色岩係丘陵為主,地表呈波狀起伏,分割零亂;平原和崗地面積251.175平方公裏,占18.38%,以紅壤、黃壤和衝積土為主,土地鬆軟肥沃,富含鈣、鎂、鉀等礦物成份。
縣境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和,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春溫多變,夏澇秋旱,鼕寒期短,無霜期長。年最高氣溫38.4℃,最低氣溫零下7.2℃,年平均溫度18.53℃,年降雨量1563毫米,日照時間1499.3小時,光照率39%,全年無霜期長301天,夏鼕時長,春秋時短。
大餘河流密佈,縱橫交錯,以贛江支流-章水為主幹流的章江流域,在境內有支流530條,河流總長2084.54公裏,河流密度1.52公裏/平方公裏。章江發源於崇義縣聶都鄉的東山展腦和鯉魚山中,自西嚮東貫穿全境流入南康市。按流域面積劃分,有一級支流13條、二級支流27條、三級支流20條。水能資源豐沛,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為12.38萬千瓦,可利用水能5.26萬千瓦。
全縣森林資源豐富,有林業用地159餘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4.2%,其中有林地149.5萬畝,立木蓄積量412餘萬立方米;灌木林地6.6萬畝,散生立木蓄積量14餘萬立方米。在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中,有針葉林83.8萬畝,針闊混交林3萬畝,闊葉林43萬畝。全縣木竹資源按林種結構分,有防護林56.8萬畝,蓄積量144萬立方米;用材林65.6萬畝,蓄積量254萬立方米;薪炭林18萬畝,蓄積量113萬立方米;特種用途林1650畝,蓄積量6108立方米。
大餘植物資源有84科667種,分佈在縣境林區的國傢珍貴、國傢重點保護及省級重點保護的樹種有36種,其中國傢珍貴樹種有南方紅豆杉、福建柏、閩楠、花櫚木、鵝掌楸、楠木、厚樸、紅豆樹、觀光木9種、國傢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半楓荷、香樟、喜樹、傘花木、長苞鐵杉、竹柏6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榧樹、沉水樟、八角蓮、野茶樹、金毛狗蕨、五味子、草珊瑚、七葉一枝花、木蓮、天門鼕、猴歡喜、黃檀、省沾油、青鈎栲、大葉青岡、含笑花、巴戟、雲綿杜鵑、野核桃、多穗柯等21種。野生動物資源有16目37科116種,其中有鳥類11目27科65種、獸類5目10科19種、爬行類23種。分佈有雲豹、豹、黃腹角雉等國傢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穿山甲、河麂、虎紋蛙、白鷳、鴛鴦等國傢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省重點保護動物有赤麂、黃鼬、灰胸竹雞、鷹嘴龜等。
縣境西北部山脈受燕山期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形成全世界著名的鎢礦床,是享譽全球的“世界鎢都”。境內礦化面積約30平方公裏,大小礦脈有3000餘條。礦床礦物類較多、計有48種,金屬礦物以黑鎢礦為主,伴有錫石、輝鉬礦、輝鉍礦、緑柱石、白鎢礦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石英、鉀長石等。盛産鎢、錫、鉬、鉛、鋅、銅、鉍、鈹、銀等有色金屬,及鉭、鈮、石英石、石灰石、白雲白、瓷土等。 |
|
早在新石器時代,大餘境內就有人類居住與活動。夏商周時代屬古揚州域。春秋戰國時,先屬楚,後屬吳,越滅吳後屬越國,楚滅越後復屬楚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大餘屬九江郡,秦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縣,大餘屬之。
至西晉屬南野縣地。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將縣地由南康郡轉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陳頊太建十三年(581)歸始興郡分置安遠郡。隋開皇十年(590)改安遠郡為大庾縣,隸屬廣州總管府始興郡,此為大餘建縣之始。隋開皇十六年(596)廢始興郡,大庾縣亦由縣改為大庾鎮,復入虔州南康縣。唐神竜元年(705)復名大庾縣,隸屬江南西道虔州。此後,除領屬關係變化之外,大餘建縣歷史不變。
宋淳化元年(990)在大餘縣治地置南安軍,軍轄大庾、南康、上猶3縣,贛南開始形成南安與虔州(贛州)並列的兩個行政管理區域。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南安軍為南安路總管府,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改南安路為南安府,府治大庾,仍領3縣。明正德十二年(1517)南京右僉都御使王守仁任南贛巡撫,統領贛湘閩粵八府一州兵力,分十路鎮壓了以謝志山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之後析上猶縣的崇義、上堡、雁湖3裏,南康縣的隆平、尚德2裏及大庾縣的義安、聶都、鉛廠3裏建置崇義縣,歸南安府統轄。清沿明製,大庾縣屬南安府。
民國元年(1912)廢府存縣,大庾縣直屬江西省。1949年8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八軍一四二師四二六團與贛南支隊、北江二支隊、贛南支隊崇庾大隊凌浪中隊、內良起義軍解放大庾。8月26日成立大庾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贛州督察專員公署。9月11日成立中共大庾縣委員會。1957年5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大庾縣改稱為大餘縣,屬贛南行政公署。
1983年,撤銷新城鎮,改設新城鄉,將原新城公社分設南豐鄉、京州鄉、赤石鄉,設立新城區公所(贛府廳字87號)。1984年,撤銷西華鎮建製(贛府廳字274號)。
1993年9月25日,撤銷池江鄉、青竜鄉,設立池江鎮、青竜鎮(贛民字64號批復)。1993年10月5日,撤銷新城鄉,設立新城鎮(贛民字139號批復)。1993年11月17日,撤銷樟鬥鄉、下壟鎮,設立樟鬥鎮(贛民字166號批復);撤銷吉村鄉,設立吉村鎮(贛民字167號批復)。1997年l月14日,撤銷梅關鄉,設立梅關鎮(贛民字12號批復)。
1997,全縣面積1367.6平方千米,人口26.7萬。轄10鎮7鄉:南安鎮、樟鬥鎮、新城鎮、池江鎮、青竜鎮、黃竜鎮、吉村鎮、漂塘鎮、梅關鎮、蕩坪鎮、河洞鄉、浮江鄉、內良鄉、赤石鄉、南豐鄉、京州鄉、左拔鄉。縣政府駐南安鎮。
1999年7月撤銷贛州地區行署,成立地級贛州市,大餘縣屬之。
2000年5月8日,撤銷蕩坪鎮,將洪水寨行政村劃歸浮江鄉,將蕩坪居委會、蕩坪行政村劃歸梅關鎮;撤銷漂塘鎮、左拔鄉,合併組建左拔鎮(贛民字103號批復)。至此,全縣轄9個鎮、6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261611人;其中:南安鎮34631人、樟鬥鎮13170人、新城鎮21968人、池江鎮37350人、青竜鎮25409人、黃竜鎮16652人、梅關鎮31344人、吉村鎮15289人、左拔鎮9850人、赤石鄉8588人、南豐鄉11956人、京州鄉 9432人、浮江鄉15532人、河洞鄉3658人、內良鄉6782人。
2001年3月2日,撤銷京州鄉、赤石鄉、南豐鄉,劃歸新城鎮(贛民字98號批復)。2001年5月9日,撤銷梅關鎮,劃歸南安鎮(贛民字203號批復)。
2002年底,大餘縣轄8個鎮、3個鄉,9個居委會、144個行政村。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28.9萬人。2006年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29196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7492人。
2004年底,全縣轄8鎮3鄉。
南安鎮 轄:餘西街居委會、北門河街居委會、餘東街居委會、石橋下街居委會、東山街居委會、建桂街居委會、新民村、新安村、花園村、新珠村、新餘村、東山村、建設村、新華村、梅山村。
新城鎮 轄:新城居委會、新城村、合江村、水西村、東乾村、窯孜前村、白田埠村、周屋村、橋西村、京州村、王屋嶺村、灌湖村、分水坳村、巷口村、高竜村、竜王廟村、樟樹下村、蓮塘村、觀路村、水南村、魚仙村、店孜裏村、茶園村、南豐村。
樟鬥鎮 轄:樟鬥村、橫江村、下橫村、雙伏村、蕉坑村、下壟村。
池江鎮 轄:池江居委會、蘭溪村、九水村、板棚村、團结村、高林村、坳上村、莊下村、楊村村、池江村、長江村、新江村、楊梅村、同心村、盧屋村、楊柳村。
青竜鎮 轄:青竜村、平崗村、赤江村、雙聯村、河南村、二塘村、同盟村、聯閤村、元竜村、九竜村、長裏村。
左拔鎮 轄:左拔村、雲山村、大江村、漂塘村。
黃竜鎮 轄:黃竜村、靈潭村、頭塘村、新村村、豪塘村、旱田村、長勝村、葉敦村、大閤村、大竜村。
吉村鎮 轄:中村村、沙村村、滿埠村、右源村、解放村、遊仙村、民主村、上村村、吉村村。
浮江鄉 轄:浮江村、山南村、竹木村、車裏村、洪水寨村、雙田村。
河洞鄉 轄:河洞村、東江村、金坪村、長嶺村、長爐村。
內良鄉 轄:內良村、李洞村、南洲村、石溪村、白井村、五洞村、堯扶村。 |
|
大餘縣區民情風俗舊縣志載:“南安略同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魚稻,風俗淳樸,民情敦厚,嚮稱“儒雅之邦”。大餘為先賢過化之鄉,事簡民恬,勤於生業,儉於衣食。庾俗之最美者:
市無乞丐,貧不鬻子;其最不美者:“信巫鬼,如囂爭,溺女不育,鉗婢不嫁。”這就概括了以前的民情風俗。建國後,各方面習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點禾種:大餘舊時習慣在驚蟄前後“點禾子”。播種早禾,俗稱“點驚蟄”即農傢在清晨備好香燭、紙錢到田頭祭祀田蠃菩薩,乞求保佑豐收。
蒔田:昔時農傢蒔田時,要請蒔田能手“開秧盤”(即技術高明的師傅第一個下田開蒔,然後按技術高低依次排行。蒔完田後要做“蒔田酒”,俗稱:“蒔田殺鵝,草子變禾”,認為待人大方,收成必好。
嘗新:早稻開鐮收割後,吃新米飯叫嘗新,舊時傢傢戶戶嘗新日,買豬肉,殺鴨子,推磨做新米果,點蠟燭敬“米𠔌神”,以慶豐年。
洗禾鐮:秋收後舊時農傢要備辦酒席,請幫助收種的親友吃飯,俗稱“洗禾鐮”。大多東傢都煎糯米糍,釀好米酒。內良、河洞至今仍很興打麻糍、包芭蕉米果分送親友,意為全年農耕結束,傢傢分享豐收。
造紙:昔時小滿時節,紙棚中槽戶、包頭要殺狗崽或其他畜禽祭山,初一、十五日“打牙祭”。在山裏更不能犯禁,如一人犯禁大傢就得停工,犯禁者被罰買魚肉殺鵝請酒以消災。紙棚工忌用紙揩屁股。砍竹子,要將竹蔸上的節放通,倒竹時面要往下不能嚮上。
狩獵:昔日獵者進門,不論鼕夏都戴草帽,腰係刀鞘插腰刀。若獲得獵物,打頭銃者得雙份,凡在場者均可得一份。出獵前十分講究日子和走嚮,忌“破日”、“空亡日”。
打砂子:上山挖鎢砂俗稱打砂子或倒桶。昔時要選黃道吉日,在有砂子的附近搭棚。開工時,棚門前要插兩根短竹筒,點燃香燭,在地上擺好三牲(魚、豬、鴨),殺一隻黑狗取血以祭祀天神,初一、十五日不上工,也要打牙祭。上工時,走到窿子門口要先抽煙闢邪才能進入,忌在采找礦時吹口哨,打啊嗬(大聲呼喊)和吃夾生飯,以避兇趨吉。
訂婚:俗稱“下聘”或“下茶”。男女合八字後,由男方擇定日期,用五色扛盒送三牲和餅蛋等聘禮到女傢,是日女傢要請親戚前來吃下聘酒,並按親疏分享聘禮。待結婚時,親戚則加倍送女方陪嫁禮品。訂婚後不能更改,遇紅白大事可互相往來行傢禮。
嫁娶:即結婚,俗稱“過門”。事前男傢須揀日卜吉期,寫好大紅書帖,備禮通知女傢,稱“擔日子”,若女方無異議,婚期就算定了。“過門”之日,男方傢要在前一天下“五牲禮”送到女傢,女傢親友在成親日上午備好禮品合齊到女傢賀喜。中午,男傢要出轎(舊時或馬,現為小車)去接新娘隨同嫁奩,新娘在伴娘簇擁下上轎(馬或車)出嫁。接親時由一個男子掮兩根紮在一起的竹梢上係着大紅布的翠竹,伴隨着打鼓、吹喇叭、放爆竹,擁至男傢,男方主婚人在門前迎親,進門後舉行婚禮,拜天地,入洞房,宴請賓客。 |
|
大餘縣境西北部山脈受燕山期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形成全世界著名的鎢礦床,是享譽全球的“世界鎢都”。境內礦化面積約30平方公裏,大小礦脈有3000餘條。礦床礦物類較多、計有48種,金屬礦物以黑鎢礦為主,伴有錫石、輝鉬礦、輝鉍礦、緑柱石、白鎢礦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石英、鉀長石等。盛産鎢、錫、鉬、鉛、鋅、銅、鉍、鈹、銀等有色金屬,及鉭、鈮、石英石、石灰石、白雲白、瓷土等。
森林資源豐富,有林業用地159餘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6.2%,其中有林地149.5萬畝,立木蓄積量412餘萬立方米;灌木林地6.6萬畝,散生立木蓄積量14餘萬立方米。在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中,有針葉林83.8萬畝,針闊混交林3萬畝,闊葉林43萬畝。全縣木竹資源按林種結構分,有防護林56.8萬畝,蓄積量144萬立方米;用材林65.6萬畝,蓄積量254萬立方米;薪炭林18萬畝,蓄積量113萬立方米;特種用途林1650畝,蓄積量6108立方米。
植物資源有84科667種,分佈在縣境林區的國傢珍貴、國傢重點保護及省級重點保護的樹種有36種,其中國傢珍貴樹種有南方紅豆杉、福建柏、閩楠、花櫚木、鵝掌楸、楠木、厚樸、紅豆樹、觀光木9種、國傢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半楓荷、香樟、喜樹、傘花木、長苞鐵杉、竹柏6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榧樹、沉水樟、八角蓮、野茶樹、金毛狗蕨、五味子、草珊瑚、七葉一枝花、木蓮、天門鼕、猴歡喜、黃檀、省沾油、青鈎栲、大葉青岡、含笑花、巴戟、雲綿杜鵑、野核桃、多穗柯等21種。野生動物資源有16目37科116種,其中有鳥類11目27科65種、獸類5目10科19種、爬行類23種。分佈有雲豹、豹、黃腹角雉等國傢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穿山甲、河麂、虎紋蛙、白鷳、鴛鴦等國傢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省重點保護動物有赤麂、黃鼬、灰胸竹雞、鷹嘴龜等。 |
|
文化事業
一、專業藝術碩果纍纍,群衆文化豐富多彩。
縣文化局創作了一批體現紅土地文化、客傢文化和梅文化精神,並在國傢、省、市頻頻捧回大奬的藝術精品;群衆文化、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農村文化、家庭文化活動異彩繽紛。
1、縣採茶劇團山人行組合《蘇區幹部好作風》、《落雨吾要落介大》通過演唱形式的翻新,創作內容的變換和新音樂元素的加入,唱遍了江西、福建、廣東等地,以其獨特的客傢風格贏得了觀衆的贊許和同行們的高度評價。2005年10月份參加贛、粵、閩、湘四省“和諧創業”客傢歌手大賽榮獲一等奬,特邀參加贛、粵、閩、湘、桂五省紅色歌麯展演,並代表贛州市節目參加全省第二屆“四進社區”優秀節目展演活動。
2、2005年7月份,該縣組織精心創作的原生態演唱《走讀伢子七七磋》首次亮相贛州市首屆藝術節第二屆少兒藝術節調演,就將作詞、作麯、編導、表演等四個一等奬收入囊中;8月份參加全省第八屆少兒藝術節調演榮獲一等奬,還特邀參加全省民間藝術節優秀節目展演和贛州市家庭纔藝大賽表演;11月份,該節目又代表贛州市參加全國第四屆“四進社區”展演活動,並榮獲銅奬。
3、成功組織了慶元旦、五一、七一、八一、國慶、春節等文藝專題晚會,全年廣場文化活動達到了40多場,參加演出人員2000多人,觀衆人數達10萬人次。
4、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組成了大餘縣新農村建設文藝宣傳隊,巡回到各鄉鎮、村進行宣傳演出,創作的有地方特色的小品、快板、歌舞、小戲、表演唱等深受農民們的歡迎。
5、積極參與“建設和諧平安江西,共創富民興贛大業”主題教育活動,創造性地開展相關活動,成功地舉辦了首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傢和萬事興”家庭纔藝表演、“計劃生育進萬傢”文藝活動、“和諧平安大餘”文藝晚會、“和諧創業”係列文化活動、老年重陽聯歡會等大型活動。2005年11月,還組織一臺節目到企業進行專場演出。
二、文博圖書工作再上新臺階。
1、完成了梅關古驛道、嘉祐寺塔申報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工作,並通過了省級專傢評審,已上報國傢文物局評估。
2、落實文物安全責任製,與上級主管部門及文保單位責任人簽訂安全責任狀。嚮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報送了文物保護“十一•五”規劃,提交了梅關古驛道的維修報告。
3、開展了圖書服務宣傳周活動,在資金相當緊缺的情況下,擠出資金新購各類書籍700多册,全年讀者流通為36863人次,圖書外藉量為33459册次,還為縣福利院捐贈書刊320册。
三、文化市場管理規範有序。
四、文化中心建設緊鑼密鼓。
文化中心總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11月20日通過有關部門驗收,完成主體工程,目前已進入裝修工程階段。這項工程的建設將是該縣文化事業發展的標志。
學校
大餘中學 新城中學 梅關中學 南安中學 池江中學
吉村中學 黃竜中學 青竜中學 新城鎮中 樟鬥中學
左拔中學
東門小學 水城小學 南安中心小學 吉村中心小學 黃竜中心小學
青竜中心小學 池江中心小學 新城中心小學 樟鬥中心小學 左拔中心小學
水城幼兒園 東門幼兒園 年製學校 河洞九年製學校 浮江九年製學校 京州九年製學校 內良九製學校
旅遊
牡丹亭公園娛樂中心 梅關古驛道風景區 道源書院十二景古文化景點開發 三江口原始森林公園
河洞溫泉度假村 大餘縣遊仙度假村 贛南客傢民俗村 丫山靈岩古寺 |
|
全縣轄8個鎮、3個鄉:南安鎮、新城鎮、樟鬥鎮、池江鎮、青竜鎮、左拔鎮、黃竜鎮、吉村鎮、浮江鄉、河洞鄉、內良鄉。共有10個居委會、105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南安鎮。
南安鎮 面積:141.7k㎡ 人口:82849人 郵編:341500 代碼:360723100
轄石橋下、北門河、餘西街、餘東街、建桂街、東山街、總窿口、五裏山等8個居委會,新民、花園、新珠、新餘、新安、東山、建設、梅山、新華等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伯堅大道。
新城鎮 面積:158.8k㎡ 人口:58997人 郵編:341501 代碼:360723101
轄新城居委會,新城、茶園、東乾、王屋嶺、蓮塘、竜王廟、樟樹下、灌湖、水西、窯子前、分水坳、觀路、巷口、店子裏、高竜、京州、白田埠、周屋、水南、魚仙、南豐、橋西、合江等23個村委會。
樟鬥鎮 面積:89.2k㎡ 人口:14306人 郵編:341518 代碼:360723102
轄樟鬥、下橫、下壟、蕉坑、橫江、雙伏等6個村委會。
池江鎮 面積:120.8k㎡ 人口:42036人 郵編:341502 代碼:360723103
轄池江居委會,池江、同心、楊梅、高林、蘭溪、團结、盧屋、新江、九水畲族、坳上、長江、莊下、楊村、板棚、楊柳等15個村委會。
青竜鎮 面積:108.2k㎡ 人口:27420人 郵編:341503 代碼:360723104
轄青竜、雙聯、平崗、長裏、聯合、九竜、二塘、元竜畲族、同盟、赤江、河南等11個村委會。
左拔鎮 面積:99.8k㎡ 人口:11069人 郵編:341516 代碼:360723105
轄左拔、雲山、漂塘、大江等4個村委會。
黃竜鎮 面積:92k㎡ 人口:16720人 郵編:341504 代碼:360723106
轄黃竜、大竜、旱田、大合、新村、頭塘、葉敦、豪塘、靈潭、長勝等10個村委會。
吉村鎮 面積:218.2k㎡ 人口:15772人 郵編:341506 代碼:360723107
轄吉村、中村、滿埠、沙村、上村、右源、民主、遊仙、解放等9個村委會。
浮江鄉 面積:131.8k㎡ 人口:8202人 郵編:341512 代碼:360723200
轄浮江、洪水寨、山南、雙田、竹木、車裏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娘娘廟。
河洞鄉 面積:92.3k㎡ 人口:3832人 郵編:341508 代碼:360723201
轄河洞、長爐、長嶺、東江、金坪等5個村委會。
內良鄉 面積:114.8k㎡ 人口:7074人 郵編:341509 代碼:360723202
轄內良、堯扶、李洞畲族、五洞、白井、南洲、石溪等7個村委會。
2009年大餘縣行政區劃
南安鎮(駐地伯堅大道 郵編341500)
居委會8 :石橋下、北門河、餘西街、餘東街、建桂街、東山街、總窿口、五裏山
村委會9:新民、花園、新珠、新餘、新安、東山、建設、梅山、新華
新城鎮(郵編341501)
居委會 1:新城
村委會23:新城、茶園、東乾、王屋嶺、蓮塘、竜王廟、樟樹下、灌湖、水西、窯子前、分水坳、觀路、巷口、店子裏、高竜、京州、白田埠、周屋、水南、魚仙、南豐、橋西、合江
樟鬥鎮(郵編341518)
村委會6:樟鬥、下橫、下壟、蕉坑、橫江、雙伏
池江鎮(郵編341502)
居委會 1:池江
村委會15:池江、同心、楊梅、高林、蘭溪、團结、盧屋、新江、九水畲族、坳上、長江、莊下、楊村、板棚、楊柳
青竜鎮(郵編341503)
村委會11:青竜、雙聯、平崗、長裏、聯合、九竜、二塘、元竜畲族、同盟、赤江、河南
左拔鎮(郵編341516)
村委會4:左拔、雲山、漂塘、大江
黃竜鎮(郵編341504)
村委會10:黃竜、大竜、旱田、大合、新村、頭塘、葉敦、豪塘、靈潭、長勝
吉村鎮(郵編341506)
村委會9:吉村、中村、滿埠、沙村、上村、右源、民主、遊仙、解放
浮江鄉(駐地娘娘廟 郵編341512)
村委會6:浮江、洪水寨、山南、雙田、竹木、車裏
河洞鄉(郵編341508)
村委會5:河洞、長爐、長嶺、東江、金坪
內良鄉(郵編341509)
村委會7:內良、堯扶、李洞畲族、五洞、白井、南洲、石溪 |
|
大餘古稱南安。因有大庾嶺而得縣名。1957年,大庾縣改稱為大餘縣。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縣,大餘屬之。至西晉屬南野縣地。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年)將縣地由南康郡轉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陳太建十三年(581年)歸始興郡分置安遠郡。隋開皇十年(590年)改安遠郡為大庾縣,隸屬廣州總管府始興郡,此為大餘建縣之始。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廢始興郡,大庾縣亦由縣改為大庾鎮,復入虔州南康縣。
唐神竜元年(705年)復名大庾縣,隸屬江南西道虔州。宋淳化元年(990年)在大餘縣治地置南安軍,軍轄大庾、南康、上猶3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南安軍為南安路總管府,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改南安路為南安府,府治大庾,仍領3縣(明正德十二年置崇義縣,領4縣)。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存縣,大庾縣直屬江西省。1949年8月16日,大庾解放;8月26日成立大庾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贛州督察專員公署。
1957年2月9日,國務院批準大庾縣更名為大餘縣。1997年起,屬贛州市所轄。 |
|
郵編:341500 代碼:360723 區號:0797 拼音:Dà Yú Xiàn 英譯:Dayu County
大餘縣位於江西省西南端,贛州市西南部,章江上遊,庾嶺北麓,地輿坐標東經114°-144°44′、北緯25°15′-25°37′。東北與南康市相連,東南與信豐縣交壤,西北與崇義縣毗鄰,南與廣東省南雄市襟連,西界廣東省仁化縣。全境呈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條外形,東西長127.5千米,南北寬25千米,總面積1367.63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29.2萬人(2006年末)。
全縣轄8個鎮、3個鄉:南安鎮、新城鎮、樟鬥鎮、池江鎮、青竜鎮、左拔鎮、黃竜鎮、吉村鎮、浮江鄉、河洞鄉、內良鄉。共有10個居委會、105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南安鎮建設路22號,距贛州市85千米,距南昌市512千米。
三面環山,地勢西高東低,以低山丘陵為主。全縣山地面積311.175平方千米,丘陵面積804.65平方千米,平原和崗地面積251.175平方千米。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峰26座,最高點在內良鄉的天西嶽,海拔1386.6米,最低點在新城鎮的白田埠,海拔124米。章江河自西嚮東貫境;建有躍進、油羅口、灘頭、峽口等水庫、電站。屬中亞熱帶季風潮濕天氣區,年均勻溫度18.5℃,年降雨量1563毫米,日照時間1499.3小時,全年無霜期301天。
森林資源豐碩,森林籠蓋率76.2%。有鎢、錫、鉛、銅、鉬、鉍、稀土等礦藏,其中鎢居全國之首,有西西嶽、蕩坪、漂塘、下壟等大鎢礦。323國道橫貫縣境。是宋代周程理學起源地。名勝古跡有唐宋所闢古驛道、梅關、南唐丫山靈岩寺、宋嘉佑寺塔、宋牡丹亭均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然地理 大餘縣位於江西省的西南邊緣,居章江上遊,大庾嶺北麓。地理位置東經114-144.44′,北緯25.15′-25.37′。東北與南康市相連,東南與信豐縣接壤,西北與崇義縣毗鄰,南與廣東省南雄襟連,西界廣東省仁化縣。全縣東西長約127.5公裏,南北寬約25公裏,呈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條形狀,國土面積1367平方公裏。323國道橫貫全境,縣城南安鎮距贛州市85公裏,距南昌市512公裏。縣境地處南嶺緯嚮構造帶東段與武夷山新華夏構造帶南段的復合部,受燕山旋回和海西旋回等地質運動的影響,境內北部、西部、南部地勢崛起,中部與東部凹陷,形成三面環山,朝東敞開的丘陵盆地,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西部和東南部層山疊嶂,中低山海拔在800米以上,中部丘陵山脈海拔一般在300~500米,東部章江兩岸的平原與崗地海拔在200米左右。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峰26座,最高點在內良鄉的天華山,海拔1386.6米,最低點在新城鎮的白田埠,海拔124米。池江盆地是縣內最大的平原水稻産區。全縣山地面積311.175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22.97%,多呈脈狀,逶迤起伏,𠔌壑交迭;丘陵面積804.65平方公裏,占58.86%,屬山地支脈的延伸,多呈樹枝狀和條帶相間分佈,以紫紅色岩係丘陵為主,地表呈波狀起伏,分割零亂;平原和崗地面積251.175平方公裏,占18.38%,以紅壤、黃壤和衝積土為主,土地鬆軟肥沃,富含鈣、鎂、鉀等礦物成份。
縣境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和,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春溫多變,夏澇秋旱,鼕寒期短,無霜期長。年最高氣溫42.7℃,最低氣溫零下7.2℃,年平均溫度20.54℃,年降雨量1458毫米,日照時間1499.3小時,光照率39%,全年無霜期長301天,夏鼕時長,春秋時短。
大餘河流密佈,縱橫交錯,以贛江支流-章水為主幹流的章江流域,在境內有支流537條,河流總長2084.58公裏,河流密度1.52公裏/平方公裏。章江發源於崇義縣聶都鄉的東占腦和鯉魚山中,自西嚮東貫穿全境流入南康市。按流域面積劃分,有一級支流13條、二級支流27條、三級支流20條。水能資源豐沛,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為12.38萬千瓦,可利用水能5.26萬千瓦。
全縣森林資源豐富,有林業用地159餘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4.2%,其中有林地149.5萬畝,立木蓄積量412餘萬立方米;灌木林地6.6萬畝,散生立木蓄積量14餘萬立方米。在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中,有針葉林83.8萬畝,針闊混交林3萬畝,闊葉林43萬畝。全縣木竹資源按林種結構分,有防護林56.8萬畝,蓄積量144萬立方米;用材林65.6萬畝,蓄積量254萬立方米;薪炭林18萬畝,蓄積量113萬立方米;特種用途林1650畝,蓄積量6108立方米。
大餘植物資源有84科667種,分佈在縣境林區的國傢珍貴、國傢重點保護及省級重點保護的樹種有36種,其中國傢珍貴樹種有南方紅豆杉、福建柏、閩楠、花櫚木、鵝掌楸、楠木、厚樸、紅豆樹、觀光木9種、國傢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半楓荷、香樟、喜樹、傘花木、長苞鐵杉、竹柏6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榧樹、沉水樟、八角蓮、野茶樹、金毛狗蕨、五味子、草珊瑚、七葉一枝花、木蓮、天門鼕、猴歡喜、黃檀、省沾油、青鈎栲、大葉青岡、含笑花、巴戟、雲綿杜鵑、野核桃、多穗柯等21種。野生動物資源有16目37科116種,其中有鳥類11目27科65種、獸類5目10科19種、爬行類23種。分佈有雲豹、豹、黃腹角雉等國傢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穿山甲、河麂、虎紋蛙、白鷳、鴛鴦等國傢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省重點保護動物有赤麂、黃鼬、灰胸竹雞、鷹嘴龜等。
縣境西北部山脈受燕山期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形成全世界著名的鎢礦床,是享譽全球的“世界鎢都”。境內礦化面積約30平方公裏,大小礦脈有3000餘條。礦床礦物類較多、計有48種,金屬礦物以黑鎢礦為主,伴有錫石、輝鉬礦、輝鉍礦、緑柱石、白鎢礦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石英、鉀長石等。盛産鎢、錫、鉬、鉛、鋅、銅、鉍、鈹、銀等有色金屬,及鉭、鈮、石英石、石灰石、白雲白、瓷土等。 |
|
早在新石器時代,大餘境內就有人類居住與活動。夏商周時代屬古揚州域。春秋戰國時,先屬楚,後屬吳,越滅吳後屬越國,楚滅越後復屬楚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大餘屬九江郡,秦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縣,大餘屬之。
至西晉屬南野縣地。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將縣地由南康郡轉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陳頊太建十三年(581)歸始興郡分置安遠郡。隋開皇十年(590)改安遠郡為大庾縣,隸屬廣州總管府始興郡,此為大餘建縣之始。隋開皇十六年(596)廢始興郡,大庾縣亦由縣改為大庾鎮,復入虔州南康縣。唐神竜元年(705)復名大庾縣,隸屬江南西道虔州。此後,除領屬關係變化之外,大餘建縣歷史不變。
宋淳化元年(990)在大餘縣治地置南安軍,軍轄大庾、南康、上猶3縣,贛南開始形成南安與虔州(贛州)並列的兩個行政管理區域。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南安軍為南安路總管府,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改南安路為南安府,府治大庾,仍領3縣。明正德十二年(1517)南京右僉都御使王守仁任南贛巡撫,統領贛湘閩粵八府一州兵力,分十路鎮壓了以謝志山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之後析上猶縣的崇義、上堡、雁湖3裏,南康縣的隆平、尚德2裏及大庾縣的義安、聶都、鉛廠3裏建置崇義縣,歸南安府統轄。清沿明製,大庾縣屬南安府。
民國元年(1912)廢府存縣,大庾縣直屬江西省。1949年8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八軍一四二師四二六團與贛南支隊、北江二支隊、贛南支隊崇庾大隊凌浪中隊、內良起義軍解放大庾。8月26日成立大庾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贛州督察專員公署。9月11日成立中共大庾縣委員會。1957年5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大庾縣改稱為大餘縣,屬贛南行政公署。1999年7月撤銷贛州地區行署,成立地級贛州市,大餘縣屬之。 |
|
全縣轄8個鎮、3個鄉:南安鎮、新城鎮、樟鬥鎮、池江鎮、青竜鎮、左拔鎮、黃竜鎮、吉村鎮、浮江鄉、河洞鄉、內良鄉。共有10個居委會、105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南安鎮。
南安鎮 面積:141.7k㎡ 人口:83514人 郵編:341500 代碼:360723100
轄石橋下、北門河、餘西街、餘東街、建桂街、總窿口、五裏山等8個居委會,新民、花園、新珠、新餘、新安、東山、建設、梅山、新華等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伯堅大道。
新城鎮 面積:158.8k㎡ 人口:59154人 郵編:341501 代碼:360723101
轄新城居委會,新城、茶園、東乾、王屋嶺、蓮塘、竜王廟、樟樹下、灌湖、水西、窯子前、分水坳、觀路、巷口、店子裏、高竜、京州、白田埠、周屋、水南、魚仙、南豐、橋西、合江等23個村委會。
樟鬥鎮 面積:89.2k㎡ 人口:15324人 郵編:341518 代碼:360723102
轄樟鬥、下橫、下壟、蕉坑、橫江、雙伏等6個村委會。
池江鎮 面積:120.8k㎡ 人口:41254人 郵編:341502 代碼:360723103
轄池江居委會,池江、同心、楊梅、高林、蘭溪、團结、盧屋、新江、九水畲族、坳上、長江、莊下、楊村、板棚、楊柳等15個村委會。
青竜鎮 面積:108.2k㎡ 人口:28520人 郵編:341503 代碼:360723104
轄青竜、雙聯、平崗、長裏、聯合、九竜、二塘、元竜畲族、同盟、赤江、河南等11個村委會。
左拔鎮 面積:99.8k㎡ 人口:12015人 郵編:341516 代碼:360723105
轄左拔、雲山、漂塘、大江等4個村委會。
黃竜鎮 面積:92k㎡ 人口:16624人 郵編:341504 代碼:360723106
轄黃竜、大竜、旱田、大合、新村、頭塘、葉敦、豪塘、靈潭、長勝等10個村委會。
吉村鎮 面積:218.2k㎡ 人口:15324人 郵編:341506 代碼:360723107
轄吉村、中村、滿埠、沙村、上村、右源、民主、遊仙、解放等9個村委會。
浮江鄉 面積:131.8k㎡ 人口:8213人 郵編:341512 代碼:360723200
轄浮江、洪水寨、山南、雙田、竹木、車裏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娘娘廟。
河洞鄉 面積:92.3k㎡ 人口:3818人 郵編:341508 代碼:360723201
轄河洞、長爐、長嶺、東江、金坪等5個村委會。
內良鄉 面積:114.8k㎡ 人口:7094人 郵編:341509 代碼:360723202
轄內良、堯扶、李洞畲族、五洞、白井、南洲、石溪等7個村委會。 |
|
(1983年至今)
1983年,撤銷新城鎮,改設新城鄉,將原新城公社分設南豐鄉、京州鄉、赤石鄉,設立新城區公所(贛府廳字[1983]87號)。1984年,撤銷西華鎮建製(贛府廳字[1984]274號)。
1993年9月25日,撤銷池江鄉、青竜鄉,設立池江鎮、青竜鎮(贛民字[1993]64號批復)。1993年10月5日,撤銷新城鄉,設立新城鎮(贛民字[1993]139號批復)。1993年11月17日,撤銷樟鬥鄉、下壟鎮,設立樟鬥鎮(贛民字[1993]166號批復);撤銷吉村鄉,設立吉村鎮(贛民字[1993]167號批復)。
1997年l月14日,撤銷梅關鄉,設立梅關鎮(贛民字[1997]12號批復)。至此,全縣轄10鎮7鄉:南安鎮、樟鬥鎮、新城鎮、池江鎮、青竜鎮、黃竜鎮、吉村鎮、漂塘鎮、梅關鎮、蕩坪鎮、河洞鄉、浮江鄉、內良鄉、赤石鄉、南豐鄉、京州鄉、左拔鄉。
2000年5月8日,撤銷蕩坪鎮,將洪水寨村委會劃歸浮江鄉,將蕩坪居委會、蕩坪村委會劃歸梅關鎮;撤銷漂塘鎮、左拔鄉,合併組建左拔鎮(贛民字[2000]103號批復)。
2000年,全縣轄9個鎮、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61611人;其中: 南安鎮 34631 樟鬥鎮 13170 新城鎮 21968 池江鎮 37350 青竜鎮 25409 黃竜鎮 16652 梅關鎮 31344 吉村鎮 15289 左拔鎮 9850 赤石鄉 8588 南豐鄉 11956 京州鄉 9432 浮江鄉 15532 河洞鄉 3658 內良鄉 6782(人)
2001年3月2日,撤銷京州鄉、赤石鄉、南豐鄉,劃歸新城鎮(贛民字[2001]98號批復)。2001年5月9日,撤銷梅關鎮,劃歸南安鎮(贛民字[2001]203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28.9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8鎮3鄉。
南安鎮 2004年轄:餘西街居委會、北門河街居委會、餘東街居委會、石橋下街居委會、東山街居委會、建桂街居委會、新民村、新安村、花園村、新珠村、新餘村、東山村、建設村、新華村、梅山村。
新城鎮 2004年轄:新城居委會、新城村、合江村、水西村、東乾村、窯孜前村、白田埠村、周屋村、橋西村、京州村、王屋嶺村、灌湖村、分水坳村、巷口村、高竜村、竜王廟村、樟樹下村、蓮塘村、觀路村、水南村、魚仙村、店孜裏村、茶園村、南豐村。
樟鬥鎮 轄:樟鬥村、橫江村、下橫村、雙伏村、蕉坑村、下壟村。
池江鎮 轄:池江居委會、蘭溪村、九水村、板棚村、團结村、高林村、坳上村、莊下村、楊村村、池江村、長江村、新江村、楊梅村、同心村、盧屋村、楊柳村。
青竜鎮 轄:青竜村、平崗村、赤江村、雙聯村、河南村、二塘村、同盟村、聯閤村、元竜村、九竜村、長裏村。
左拔鎮 轄:左拔村、雲山村、大江村、漂塘村。
黃竜鎮 轄:黃竜村、靈潭村、頭塘村、新村村、豪塘村、旱田村、長勝村、葉敦村、大閤村、大竜村。
吉村鎮 轄:中村村、沙村村、滿埠村、右源村、解放村、遊仙村、民主村、上村村、吉村村。
浮江鄉 轄:浮江村、山南村、竹木村、車裏村、洪水寨村、雙田村。
河洞鄉 轄:河洞村、東江村、金坪村、長嶺村、長爐村。
內良鄉 轄:內良村、李洞村、南洲村、石溪村、白井村、五洞村、堯扶村、 |
|
南安板鴨:以色、香、味三大特色聞名於國內外,其特點是定形美觀,皮色潔白,皮薄肉嫩,尾油豐滿,骨脆可嚼,味香適口。具有外形美觀、皮酥、骨脆、肉嫩、鹹淡適中、瘦肉甘香、肥肉不膩等特點,風味獨特。1986年獲部優及國傢銀質奬,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奬。
大餘多味花生:有40餘年生産歷史,以酥香可口、五味俱全、風味獨特、回味無窮著稱,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本品選用優質花生米、面粉、白砂糖、植物油、天然香料精製而成,造型美觀、顆粒均勻、色澤金黃、入口香酥、五味俱全、口味獨特,具有解饑、潤肺之功能。為居傢旅遊、待客訪友、兒童食用之上乘小食品。
南酸棗膏:選用江西大餘山區特有的天然、野生南酸棗為原料,采用特殊的工藝製成。它含有原果固有的豐富維生素C,果膠、氨基酸、鈣、鐵、鋅、葡糖等營養成份。果味濃郁、嫩糯細膩。口感獨特。據《中國藥典》記載,南酸棗具有行氣活血、養心安神、消食、解毒、醒酒的作用。南酸棗糕采用先進特殊的工藝,保持了南酸棗糕采用先進特殊的工藝,保持了南酸棗的有效功能。南酸棗糕原料取自最佳生態環境,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劑,是純天然的營養保健食品,歷來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臍橙:大餘具有臍橙栽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臍橙果皮橙色,大而無核,色澤鮮雅,肉質脆嫩,甜酸適中,風味清香,營養豐富,堪稱果中佳品。大餘臍橙是一種無公害緑色食品,在市場上享有盛譽,供不應求。其果皮可做涼拌菜,味美,有消氣健胃之功效;果仁可清火、美容、抗癌、降脂、是防病保健、饋贈親友之佳品。
大餘甜柚:果實橙黃色,表面光潔,具濃香味,單果重1000~1500g,囊瓣數14,種籽75粒左右,果肉淡蜜黃色,細嫩多汁,化渣,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12.8%,每百毫升果汁含全糖9~10g、酸0.3g、維生素C85mg以上,糖酸比高達28以上。果實11月上旬成熟,耐貯藏,在自然狀態下可貯至翌年4月。具有清肝明目、滋心潤 肺、止咳化痰、降低膽固醇等保健功效。素有“天然罐頭”、“果中珍品”之美稱 。
湯皮:以大米加水磨成漿,置於簸箕內,搪成薄漿,入鍋內蒸熟即可食,可隨意加佐料或置漿內一起蒸熟。或伴熟搪皮吃,也可將熟搪皮切成小塊或絲條, 曬幹備用。絲條多用水煮,俗稱水搪皮或搪皮絲。城鄉均有搪皮攤、店,水搪皮以新城、池江為最。多佐以香料調製,價廉味鮮,聞名縣內外,切成塊的,有的用油炸,有的用沙炒,常為迎親送客佳品。
黃元米果:春節前加工製作,是本縣傳統風味小 食品,相傳明代曾被列為地方土貢。原用大禾米加工而成,黃氣香質軟,“黃元米果”,為特色食品。60年代後多用粳米精製,工序繁瑣。現各地均改 為機器製作,每年臘月均有黃元米果上市。製作黃元米果要先用黃元柴灰加開水過濾成灰 水,冷卻後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飯,再將飯拌灰水,攤開晾幹後又蒸熟置於大石臼內,用硬雜木棍搗爛成團,起碓後,用手揉搓均勻,切塊做成各種形狀的米果。由於做工繁瑣,往往要親鄰朋友相助纔會動工興做。機製黃元米果盛行後,民間仍有少數家庭在鼕季手製黃元米果。做好的黃元米果色黃味鮮,通常用灰水浸沒,藏於缸中,可留至第三年夏天。有的切碎曬幹,再用沙炒或袖炸,做成各種類型的果品。具有柔軟細嫩、熏香味鮮、爽口久藏的特點。
艾米果:用大米和艾草磨漿並炒熟製成各種形狀的果品,置蒸籠內蒸熟,吃起來,有一股獨特的藥草香味。分有餡的和無餡釣兩種。艾米果可隨意造型,可揉做牛、豬、狗、雞等12生肖式樣,也可以作成艾草糕食用。多於清明時農閑閤家蒸作。
香芋扣肉:屬地地道道的大餘特色菜。用五花肉切成約0.5公分厚,煮成八成爛後油炸。香芋頭也切同肉一樣厚度油炸成金黃色,與五花肉一塊塊相隔、相扣,放入調料,吃起來味香、不膩、爽口。肉皮金黃,香芋雪白,黃白相間,形成龜背,外觀好看,而肉食不 膩,芋嚼鮮美,香氣撲鼻,回味無窮。原料:豬肉、香芋。先取一層瘦、一層肥的五花肉一塊,煮爛後在肉皮面上 摸上紅糖,再放至油鍋中炸,炸至肉皮起皺呈金黃色。把香芋切成梳子狀,先用????拌好,讓????味進人香芋內。 然後將用油燒好後的五花肉切成梳子狀,一塊肉、一塊香芋間隔地肉皮朝下碼在碗裏,再放上醬油、料酒等各種佐料,上蒸籠蒸1小時,將肉及香芋蒸爛即可,上桌時,用一碗口對口地蓋在裝有香芋扣肉的碗上,反扣過來後,肉皮朝上即可上桌食用。
荷包肉:此菜是大餘傳統特色菜。它具有荷葉的清香、豬肉的濃香、糯米的幽香,還有幾味佐料的烈香,吃起來油而不膩,香能飽肚,飯菜合一。 做這道菜時先將新鮮荷葉摘好,衝洗曬幹備用,再用糯米和粳米適量搭配,將米炒至微黃、噴香為宜,然後將 炒好的米加上適量的小茴香、八角等香料磨面粉,並將五花豬肉(肥瘦相間豬肉)切成一寸左右見方,用????、醬 油、料酒腌製一小時,將豬肉骨頭熬成湯,將此湯把豬肉、米粉和濕均勻,幹濕要適度,然後用荷葉把和好的肉、粉包成圓錐形,根據荷包糌的數量多少上甑蒸數小時(以肉爛為準)即可食用。 |
|
- n.: Dayu County
|
|
大餘, 小餘, 大餘村 |
|
????業公司 | ????務局 | 地理 | 江西省 | 行政村 | 贛州市 | 博物館 | |
|
|
大餘縣博物館 | 大餘縣????務局 | 大餘縣皮防所 | 大餘縣中醫院 | 大餘縣人民醫院 | 大餘縣公療醫院 | 大餘縣教育文化局 | 大餘縣中國旅行社 | 大餘縣竹器工藝廠 | 大餘縣東宏錫製品有限公司 | 江西省大餘縣人民醫院 | 大餘縣百貨紡織品公司 | 江西省大餘縣衛生防疫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