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
郵編:223600 代碼:321322 區號:0527
拼音:Shù Yáng Xiàn,Shuyang Xian
沭陽縣位於江蘇省北部,沭河南岸。總面積2297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175.88萬人。
全縣轄26個鎮、8個鄉:沭城鎮、隴集鎮、鬍集鎮、錢集鎮、塘溝鎮、馬廠鎮、沂濤鎮、廟頭鎮、韓山鎮、華衝鎮、桑墟鎮、悅來鎮、劉集鎮、李恆鎮、紮下鎮、顔集鎮、潼陽鎮、竜廟鎮、高墟鎮、耿圩鎮、湯澗鎮、新河鎮、賢官鎮、吳集鎮、湖東鎮、青伊湖鎮、北丁集鄉、周集鄉、東小店鄉、張圩鄉、茆圩鄉、西圩鄉、萬匹鄉、官墩鄉;青伊湖農場。縣人民政府駐沭城鎮。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懷文縣為沭陽縣,以縣治在沭水之陽,故名。 |
|
沭陽縣 沭阳概况
沭陽,因位於沭河之陽而得名。沭陽縣總面積2297平方千米。古有厚鎮、渠頭、劉莊口等鎮,惜毀於兵火。明清增至36個鎮。民國期間,裁鎮設9市1鄉,後改為10區162鄉鎮,大小集鎮星羅棋布。新中國成立後,區鄉屢有更動,至20世紀80年代相對穩定,計35個鄉鎮(場),另有10多個集市。現轄29個鎮、5個鄉,1個農場,472個行政村(居)委會,180萬人,是全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縣;郵編:223600,代碼:321322,區號:0527,拼音:ShuyangXian。
沭陽縣轄沭城鎮;十字街道;七雄街道;章集街道;紮下鎮;馬廠鎮;湯澗鎮;李恆鎮;沂濤鎮;塘溝鎮;鬍集鎮;錢集鎮;東小店鄉;周集鄉;張圩鄉;隴集鎮;悅來鎮;耿圩鎮;北丁集鄉;劉集鎮;華衝鎮;桑墟鎮;青伊湖鎮;竜廟鎮;萬匹鄉;青伊湖農場;韓山鎮;吳集鎮;西圩鄉;高墟鎮;湖東鎮;官墩鄉;廟頭鎮;潼陽鎮;新河鎮;顔集鎮;賢官鎮;茆圩鄉 |
|
沭陽地處江蘇北部,沂沭泗水下遊,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花海縣域介於北緯33°53′至34°25′,東經118°30′至119°10′之間,東西60公裏,南北55公裏。東與連雲港接壤,南與淮安市毗鄰,西倚宿遷,北接徐州,是徐、連、淮、宿四市結合部。全縣地形呈不規則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縣內最高峰韓山海拔70米,除潼陽、茆圩、劉集、悅來等鄉鎮有些崗嶺外,土地平衍,河網密佈,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條河流縱橫境內。
沭陽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3.8℃,年平均最高氣溫14.3℃,最低13.3℃。歷年最高氣溫一般在35℃~38℃之間,最低氣溫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363.7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風速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
|
沭陽資源十分豐富。沭陽是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縣、首批平原緑化先進縣、商品豬基地縣和科技先進縣。年産糧食100萬噸、油料6.23萬噸、棉花0.51萬噸,年出欄商品豬近200萬頭。
沭陽花木名揚天下,全縣花木總面積33萬畝,花卉苗木品種3000餘種,各類盆景83餘萬盆,是全國最大的花木基地,有“東方花都”之譽。縣內新河鎮2000年被省花木協會評為花木之鄉,顔集鎮2001年被中國花木協會評為“中國花卉之鄉”。2006年新河鎮周圈村入選“全國十大魅力鄉村”
沭陽是傳統的林業大縣,全縣楊樹成片林達61.56萬畝,林地總面積達4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40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6.5%。
沭陽水産資源優勢明顯,全縣水域面積62.2萬畝,可利用養殖水面12萬畝,盛産青魚、鯉魚、鰱魚等淡水魚類。
沭陽礦産資源豐富,藴藏非金屬礦9種,能源礦1種,其中藍晶石、水晶、磷、雲母礦以及黃砂、陶土等都具有較高開採價值。 |
|
1997年前,沭陽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現代化設施齊全】公路密度在全省最小,等級公路在全省最低,公路質量在全省最差,全縣黑色路面僅56公裏,人均占有量僅占當時全省平均水平的1/8,72%的行政村未通砂石路,22%的家庭沒有通上電,54%的村沒有通上電話,80%的村沒有自來水。近年來,沭陽舉全縣之力實施“基礎先行”戰略,加大基礎設施資金投入,有效地緩解了“瓶頸”製約。目前,全縣已經初步實現了市縣公路等級化、縣鄉公路灰黑化、鄉村道路砂石化、全縣公路網絡化,公路密度和等級在蘇北各縣(市)中位居前列。電力、通信、供水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早在1999年就實現了戶戶通電、村村通電話,農村改水實際受益人口近140萬人。
沭陽交通發達。京滬高速公路、新長鐵路、205國道、245、324、326省道在縣城交匯。東去連雲港白塔埠機場40分鐘,西到徐州觀音機場1個小時。沭陽縣水路暢通,新沂河橫貫東西,淮沭新河縱穿南北。江蘇省20大內河港口之一的沭陽港,年吞吐量在300萬噸以上,過淮沭河與長江聯接,經沭新河、薔薇河、古泊河達連雲港港口。 |
|
沭陽因改革創新而揚名全國,同時也因改革創新而受益無窮。近年來,沭陽以敢為天下先的非凡氣魄,以“一切服從於把事情辦成辦好”為原則,逐步把改革創新推進到所有可觸及的領域。“十五”期間,全縣上報省市參評或參展制度創新成果197項,占全市三分之二。創新幹部管理制度,首開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先河,率先實行幹部任前公示、領導幹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開問責評議等一係列幹部任用和監督制度,分別被中組部和國傢審計署在全國予以推廣。【改革硬漢——仇和】創新行政運行機製,先後成立招投標管理中心、會計核算中心、産權交易中心等“六大中心”和多個重點工作指揮部,新組建蔬菜、花卉、食用菌、畜禽等4大産業發展辦公室,對縣鄉領導幹部實行不交叉分工,優化了行政資源,提高了辦事效率。創新工作推進機製,建立健全一綫工作、工作會辦、立即就辦、無藉口工作、首問負責、服務承諾、超時默認和缺席默許、責任追究等一係列行之有效的工作落實制度。堅持抓發展機遇就是解决好一個個問題、做好一件件實事、辦好一個個項目,對目標任務進行定量分解,實行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建立健全抓早、抓小、抓苗頭、抓基層、抓基礎、抓主要對象、主要領導抓的“七抓”維穩工作機製,實現了由“救火式”、“被動式”化解社會矛盾嚮規範化、制度化、係統化、超前化處理問題轉變。成立縣“誠信服務監督局”,實行與公安110、經濟110、新聞110、安全110聯動運行,在重點窗口單位安裝服務質量評價器。實行項目幫辦製,組織專人或專門班子為重點項目幫辦建設、幫辦生産、幫辦招工、幫辦生活。改革讓沭陽春潮涌動,生機勃發;創新讓沭陽活力迸發,魅力四射。近年來,全國各地每年都有萬餘人前來考察沭陽改革工作,藉鑒沭陽創新的做法。 |
|
沭陽舊時多臨河建街,沿街闢巷。明正德七年(1512)始築土城,萬歷四十四年(1616)改建磚城。鄉村集鎮多始建於元代,明、清時期漸趨規模,定期集散。城鄉屋宇簡陋,道路晴塵雨濘。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改造舊城區。【美麗的東部新城區】1956年城區南擴,1981年嚮東西拓展。至1987年城區面積為6平方公裏,共建街道20條,人均居住面積為5.91平方米。近年來,沭陽瞄準建設江北最大、最美縣城,進一步加快現代化中等城市建設步伐,大力實施“東擴南延”戰略,迅速拉開城市建設框架,不斷昂起縣城這個統籌城鄉發展的竜頭。目前,沭陽城區已經形成了新城區、老城區、經濟開發區“三區一體”總體格局,基礎設施配套面積達51平方公裏,人口39萬,在全省乃至全國縣級城市中都位居前列。主幹道形成“六橫八縱兩環”格局,南京東路、廣州路、上海路等23條路段實施無桿化改造;緑化覆蓋率迅速達43%,人均擁有緑地面積超過10平方米。致力建“不拆遷的房子”,目前正在實施具有較高品位的70多棟12層以上樓房已有30多棟順利建成,其它38棟正在加快實施;宿遷市第一高樓----沭陽財富中心廣場即將建設。該樓44層,總高166米,集酒店、辦公、會展、公寓、休閑、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樓盤。該樓外觀設計新穎、壯觀,建成後將給沭陽的城市品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已於2007年12月28日隆重奠基! 該樓的建設將大大提升沭陽城市形象,成為沭陽新的地標。加之與其相連的沭河公園26層的高層住宅群,隔路相望的32層萬順酒店,22層與19層的中國。沭陽海寧皮革城組成沭陽新的CBD!城區一大批商貿竜頭相繼涌現,肯德基在蘇北縣級城市的第一傢連鎖店落戶沭陽,正在加快建設的大型商貿物流設施總投入40多億元、總建築面積350多萬平方米,縣城人氣進一步提升,商氣進一步彙聚。今天的沭陽,街道寬敞,樓房鱗次櫛比,緑地成片,繁花似錦,環境優美,管理有序,人氣旺盛,基本實現了硬化、緑化、美化、淨化、亮化目標,中等城市框架日益凸現,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 |
|
近年來,沭陽縣委、縣政府堅持從縣情出發,堅持求實務實落實,奮力創業創新創優,大力實施以項目推進為發展主體,以全員招商和全民創業為發展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狠抓産業大轉移、房地産大開發兩大機遇,全面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三化進程,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保持快速穩健勢頭。經濟運行在提速增效上再創新佳績,2007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46.3億元,同比增長16.3%,比2002年翻一翻,年均遞增15.6%;完成財政收入15億元、一般預算收入8億元。2008上半年財政收入突破12億元,達到12.0095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7%和55.6%。財政收入在蘇北24個縣(市)中僅次於銅山和東臺,首次躋身前三名。預計該縣今年全年可實現財政收入25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2億元。工業經濟在集中集聚集躍上登上新臺階,經濟開發區正式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已承載各類項目39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6個,上市公司投資項目10傢,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建成投産項目249個,從業人員4.08萬,一座以輕紡服裝、電子、能源、機械、金屬加工等重點項目支撐的“現代化新興工業基地”雛形已經呈現。招商引資在大項目引進上實現新突破,2006年,全縣共引進各類項目247個,協議投資127.51億元,其中超億元工業項目32個,上海(沭陽)輕紡工業園總投資達12億元,寶娜斯針織單體投資10億元。民營經濟在培植骨幹企業上贏得新進展,新增個體工商戶9080戶、私營企業800傢,民營企業發展呈現規模變大、體格增強勢頭,業事集團、鼎盛紡織等“創業明星”的示範效應不斷放大。
沭陽縣擁有耕地面積204萬畝,農業人口140萬,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綫,堅持“差別競爭,特色取勝”方針,以市場為導嚮,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依托,實行政府推動、示範帶動和市場拉動相結合,發揮自身優勢,放大特色亮點,不斷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主導産業,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經濟板塊。一是林業板塊。全縣現有成片林面積4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360萬立方米;木材加工企業達2286傢,固定資産投入在千萬元以上的12傢,從業人員8.4萬人,産品涵蓋多層板、刨花板、細木工板、貼面板、強化地板及木製工藝品等,中高密度板加工量居全省首位。二是花木板塊。現有花木種植面積33萬畝,全縣共有花木從業人員達14萬人,經紀人1.3萬人,擁有國傢二、三級園林緑化施工資質企業有50傢,公司資産在百萬元以上花木企業有32傢。沭陽的花木産品覆蓋全國各省,年銷售額近22億元。三是食用菌板塊。圍繞林地、莊臺和田間隙地大搞食用菌生産,積極發展具有出口創匯潛力的香菇、茶樹菇等優、特食用菌生産,全縣食用菌生産面積達1億平方尺,年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四是水禽板塊。淮沭新河、新沂河兩河沿綫13個鄉鎮共養殖生態鵝179.99萬衹,出欄92.36萬衹,鵝、鴨飼養量超過322.19萬衹,生豬飼養量達93萬頭,商品豬出欄58萬頭。五是瓜菜板塊。重點發展反季節蔬菜、應時蔬菜、出口創匯蔬菜、無公害蔬菜,建成10個特色瓜菜生産基地,復種面積達60萬畝,總産量160萬噸,年産值10億元。
沭陽縣工業在明清時期,境內以傳統的手工作坊為主,其中“惟釀酒造油稱大宗”。民國期間,沭陽工業生産能力低下。1949年,僅有一傢全民企業,年産值16萬元。50年代,縣級工業逐漸興起。改革開放以來,沭陽工業得以快速穩健發展。近年來,沭陽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堅持把加快工業化進程作為第一方略,深入實施“工業突破”戰略,集主要精力實現工業突破,真正做到圍繞工業、大幹工業、突出工業、突破工業。目前,沭陽的工業生産進入快速發展期,已形成以木材加工、輕紡服裝、化工醫藥、農用機械、農産品加工以及建材、釀酒、鍋爐製造等為竜頭的工業生産體係。骨幹項目支撐效應日益顯現,木製品加工業主導地位越發明顯,從業人員9萬多,中高密度板年加工能力60萬立方米,居全省首位;紡織、服裝、玩具、鞋帽類項目嚮集群態勢演變,從業人員超過5萬,現代輕紡工業城雛形已經呈現。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第三産業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不斷強化城鄉市場載體建設,拉動第三産業的迅速發展。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産業,教育、文化藝術和社會福利業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全縣已建成專業化市場128個,商業網點1萬餘個,農村鄉鎮全部形成“一鎮兩市”、“一鎮多市”格局。推進政府上網、企業上網和家庭上網,全縣因特網用戶已達2萬戶。2006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7億元,增長15.4%。新增私傢轎車1886輛,增長38%;新增移動電話5.95萬部,增長66.7%;新增電信寬帶網用戶2538戶,增長3.7%。金融機構新增各類存款13.58億元,增長39%;新增各類貸款9.94億元,超過前兩年的總和;發放擔保貸款3.43億元,同比增加1.58億元;消化不良貸款2.21億元,比上年下降8.86個百分點。 |
|
沭阳县 社会事业
解放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沭陽的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嚮,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産業化進程,使之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目前,全縣共有各類教育機構963所,其中國傢級示範高中和省級重點中學各1所。新建民辦教育機構326個,固定資産投入1.4億元,涌現了一批教學設施先進的民辦學校。城鄉醫院、衛生室配置合理,城區的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設備先進,技術雄厚。全縣鄉鎮衛生院全部完成民營化改製,興辦私立醫院10多傢,誕生了沭陽眼科醫院、仁慈醫院、五官科醫院、心血管醫院、平安醫院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民辦醫療機構。殯儀産業得到新的發展,擁有民間投資的天府園墓地和蘇北唯一的星級殯儀館萬福殯儀館。地方色彩鮮明的淮海戲、僮戲、淮海鼓鑼、琴書、花船、快板等文藝形式迅速發展,文學、戲劇、音樂、麯藝、繪畫、書法、攝影、雕刻以及廣播、電視等各種藝術門類空前繁榮,縣、鄉、村三級文化網絡逐步形成。 |
|
沭陽建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境內有魯成公九年(前582年)建的郯子國,在今日沭城西北20公裏處,仍可尋到留下的一片廢墟。前漢時東海郡的厚邱、建陵、陰平、下城、臨渣、懷文、服武等古城,皆在境內。後漢,建陵縣並入厚邱縣。至晉,陰平縣也並入厚邱縣。宋元嘉十二年,廢厚邱縣為襄賁縣,直到北周建清六年?56年)改懷文縣為沭陽縣,縣名沿用至今。
沭陽縣具有如此悠久的歷史,且是古城封邑所在,自是留有較多的歷史古跡和文化遺産。如新石器時代的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時的孟墩、殷墩,前漢時的厚邱、陰平方城遺址,宋朝大科學家瀋括留下的治水功業與虞姬誕生地有關的虞姬溝、虞姬廟、九竜口、霸王橋等;明代抗倭將領劉綎築的營壘,清代性靈派詩人袁枚留下的袁公藤和古典雅秀的逍遙廳。其中有的經過裝飾點綴,益發異采,有的被列入國傢保護文物。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常使沭陽人引為自豪。沭陽古為紛爭之地,近為革命老區之一。北宋時宋江義軍活動於海、沭一帶,南宋時韓世忠在此抗金。清順治年間,以榆園山為首的農民義軍,奮起反抗清庭統治。民主革命時期,老一輩革命傢劉少奇、陳毅、黃剋誠、張愛萍、李一氓等同志,皆在這裏領導過革命鬥爭。
在沭陽大地上涌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和文化名人(如著名作傢白夜、攝影大師吳印鹹、“活紅娘”宋長榮等)。 |
|
瀋括
瀋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杭州)人,北宋初期傑出政治傢、軍事傢和科學家。【瀋括】宋皇祐六年(1054),瀋括蔭任沭陽主薄,繼任東海、寧國(今安徽宣城)、宛丘(今河南淮陽)等地縣令。嘉祐八年(1063),瀋括中進士。曾參與王安石變法,出使遼國。晚年居潤州(今鎮江市)夢溪園,博學多聞,天文、地理、典製、音樂、醫藥,無所不通,所撰《夢溪筆談》,內容豐富,考辨精審,為後世保存了許多可貴歷史和自然科學資料。瀋括在沭期間,目睹沭河長期失修,埋塞成災,民生維艱,為此深感痛心疾首。後上司調走縣令,命其代理縣政。瀋括毅然廢除擾民禁令,組織縣民疏瀎沭河,修“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瀋括勤政愛民,深得人心,昔入縣志,今塑巨像於城內大街,永志不忘。
袁枚
袁枚(1716~1797),字子纔,小字瑞官,號簡齋,又號存齋,晚年號隨園老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袁枚幼有異纔,年12進縣學,賦《銅鼓》詩立就。23歲中舉,27歲折桂,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陽知縣。時沭陽水、旱、蝗、瘟疫四害橫行,袁枚下車伊始,目不忍睹沭地悲慘境況,【袁枚】憤怒斥責暴政害民罪行:“苛政猛於虎,蠹吏虐於蝗!”遂毅然開倉濟民,減免賦稅,以紓民睏。乾隆八年為消除水患,組織縣民修築北六塘河子堰,疏瀎前山河(即前沭河)並加築子堰。袁枚為政嚴明,理案敏捷,使姦吏悚息,豪民斂跡。袁枚重視教育,使沭陽文風為之一變。他獨具慧眼,舉薦邑人呂又祥,並親自指點文書。後辭官居江寧,仍不忘置呂於身邊。由於袁枚推薦,又祥躋身仕途,治水,名震一時。袁枚在沭任上,於衙前手植紫藤一株,繞槐而上。關於他在縣衙院內栽植紫藤,有一段傳說:一次,袁枚處理完公務,與隨員到沭陽西鄉的新挑河畔遊玩。這裏有翰林院編修鬍簡敬傢的祖傳花園和鬆林。花園內花草繁多,袁枚親臨鬍傢拜謁賞花,對植花插木也産生了興趣,便親自將紫藤與槐苗帶回,栽在縣衙院內,經過精心培護,逐漸長大,他看着很高興,也留下詩句:
誰言作令少公餘,
沭地真堪奉板輿。
四季種花官荷鍤,
六房如水吏鈔書。
而今紫藤蒼勁古拙,枝繁葉茂,邑人呼為袁公藤。袁枚卒於嘉慶二年(1797),終年81歲。著作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隨園食單》等。
虞姬
虞姬(?~前202),秦末漢初人,項羽愛姬,相傳出生於沭陽顔集鄉虞溪村,性剛烈,善歌舞,習武藝,隨夫徵戰四方。公元前202年,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見大勢已去,末路的悲哀油然而生。於是,夜飲帳中,藉酒澆愁,【虞姬像】賦《垓下歌》,反復詠唱,以歌當哭,淚流滿面。蒼涼悲壯的歌聲,繾綣悱惻的情思,如利刃攪得虞姬肝腸寸斷,她遂拔劍起舞,矯若遊竜,劍聲呼嘯,寒光閃爍,且和歌曰:“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收劍自刎,以斷項羽眷戀之情,激霸王英豪之氣,期與漢王再决雌雄。項羽悲憤泣別愛姬,率部出營,殺出重圍,終因寡不敵衆,至烏江口自刎而亡。時人為虞姬壯舉所感,將其葬於安徽靈壁,立碑題款,以慰忠魂。故裏鄉親緬懷英烈,歷久彌篤,以虞姬名溝,寄托哀思,並於明崇禎末年立廟塑像,佩劍倚馬,昂首遠望,英氣逼人,恍若欲再馳騁疆場。惜此廟已毀於侵華日軍炮火,而虞姬溝今日猶存,卻流不盡故鄉人的思念。
白夜
白夜(1919一1988),原名費啓,筆名白夜,沭陽馬廠鎮秦馬棚小費莊人。白夜幼年受到家庭良好教育,聰明好學。民國21年(1932),進清江浦私立淮北中學讀書,常在淮陰師範學校吳覺主編的《大華日報》上發表白話詩,並廣泛閱讀魯迅、郭沫若、茅盾、成仿吾、鬱達夫等名傢作品。民國29年,在東灌沭邊區從事教育工作。次年,任灌雲縣抗日民主青年救國會會長,積極投身抗日鬥爭。風行一時的《十裏好風光》,即為此期間作品。民國3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不久調《淮海報》社做記者。一次,到????河東王馬莊采訪,莊上瞎者頗多,得知眼珠皆為漢姦周法乾所挖,白夜義憤填膺,奮筆疾書《一盆眼睛珠》,鞭韃漢姦惡行。民國35年,蔣介石發動內戰,《淮海報》社北撤山東。次年1月,與《淮海報》社部分同行自山東郯城返回漣水,在敵後繼續出版報紙。民國38年春,調《蘇北日報》任副總編。渡江戰役開始,報社組織記者組隨軍采訪,白夜任組長。4月21日晚,從靖江上船,直駛對岸江陰。硝煙未散,即倚馬為文,連續發表《江上人》等5篇通訊,謳歌戰士和船工們的英勇事跡。1952年,調到《人民日報》社任編輯,在鄧拓指點下,開始寫評論。1957年春,根據毛澤東主席在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撰寫《教育者必須受教育》社論,鄧拓對此十分滿意,送中央領導審查。毛澤東主席審閱後稱贊“白夜能寫”。“文化大革命”中,白夜橫遭打擊,被迫擱筆。1978年到1988年,白夜重操舊業,先後訪問了60餘名中外名流,寫了不少熠熠生輝的訪問記。其中《韓素英的二十一次訪問》,獲優秀作品奬;《丁玲的微笑》,獲《芙蓉》文學奬。丁玲為此緻函白夜,贊其“是一個非常會寫文章的作傢”。1982年,白夜離休,潛心著書,佳作迭出。與妻子瀋穎合寫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楊傢將全傳》,歷時4年,增刪12次於1986年5月殺青。長篇小說《亂世紀》,以10年動亂為背景,寫一個記者親身所歷,充滿幽默與諷刺。惜未及修改定稿,便於1988年4月17日與世長辭,終年69歲。其著作有《十裏風光》、《黑牡丹》、《黃花集》、《剪影》、《背影》、《掠影》、《四季青》、《革命熱情和求實精神》、《楊傢將全傳》、《亂世紀》《天橋》等。
吳印鹹
吳印鹹,沭城鎮人,我國著名攝影藝術傢,全國攝影傢協會副主席。20年代登臨雲臺山拍攝風光藝術照片30餘幅,刊於其父吳鐵秋的《蒼梧片影》一書中。30年代在縣城舉辦影展,開沭陽影展之先河。之後,拍攝了《風雲兒女》、《都市風光》、《生死同心》、《馬路天使》等4部影片,並首次在上海青年會展出攝影作品56幅。抗日戰爭時期,吳印鹹在延安拍攝了《南泥灣》、《白求恩大夫》、《陝甘寧邊區二屆參議會》、《延安與八路軍》、黨的七大會議等新聞紀錄片,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白求恩拍下珍貴鏡頭,成為中國革命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50、60年代,吳印鹹的攝影代表作有《未來》、《嚮人民致敬》、《甌江帆影》、《玉屏夜色》、《劉三姐》、《紅旗譜》等。1971年,吳印鹹為國務院文化組成員,後任文化部電影局顧問。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拍攝了《山鄉果農》、《老紅軍鄒文楷》、《牧民的懷念》、《北海雪柳》、《作傢茅盾》等作品。80年代初,吳印鹹攝影作品被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日本、法國和香港的多傢報刊選用,美國紐約國際攝影中心、法國阿蘭藝術城、巴西聖保羅和裏約熱內盧等地均舉辦過吳印鹹影展。吳印鹹曾先後獲得新加坡影藝研究會授予的“榮譽高級會土”銜,美國紐約國際攝影藝術中心授予的“攝影功勳”證書,以及世界攝影理事會授予的名譽會員稱號。吳印鹹又是攝影理論傢,著作頗豐,先後出版了《攝影風光》、《攝影構圖》、《吳印鹹攝影集》、《人像攝影》、《攝影構圖一百二十例》、《動靜物攝影》、《彩色攝影》和《攝影回憶錄》等17部作品。
宋長榮
宋長榮,沭城鎮人。1950年下半年進“長”字科學藝。是年淮陰地區戲劇會演,他榮獲青年演員一等奬。1957年6月,在南京演出《玉堂春》、《勘玉馴》等劇目,連演3個月而不衰,被譽為戲劇“明珠”。次年,赴上海演出,受到京劇名傢周信芳等人稱贊。1960年,進淮陰地區京劇團,並被選為江蘇省劇協理事。次年初,荀慧生欣然收宋長榮為關門弟子。從此宋長榮專攻荀派戲,《紅娘》是他的代表劇目。“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打擊,被逼離開舞臺。1978年初,重返舞臺,先後到南京、常州、蘇州、上海等地演出,載譽江南。1980年10月,在北京連演《紅娘》40場,觀衆嘆為觀止,《人民日報》等首都報紙作了報道和評論。是年,中央新聞紀錄製片廠將宋長榮所演《紅娘》拍成舞臺紀錄片,在全國上映。文化部奬給劇團1萬元奬金,彭真、彭衝、姚依林等黨和國傢領導人接見了宋長榮等。1984年11月,宋長榮赴香港,共演8場,場場爆滿。香港16傢報紙發表文章115篇,劇照80餘幅,盛贊其演技。日本、美國、加拿大和臺灣京劇愛好者專程來香港,以目睹宋長榮演戲為人生一大樂事。1984年國慶35周年前夕,宋長榮當選為江蘇十佳人物。
吳海燕
吳海燕,沭陽顔集人,1954年生於上海。吳海燕本是京劇舞臺上一位文武全能的刀馬花旦,她從事電影工作,可以說是半路出傢,被時人稱為“上影一枝花”。代表作品:《海霞》(1974)、《緑海天涯>(1978)、《等到滿山紅葉時》(1978)、《白蓮花》(1979)、《檢查官》(1981)、《水鎮情絲》、《還鄉》、《特區姑娘》、《你好,太平洋》、《同齡女友》、《伴飛》、《加州來客》。 |
|
中國花木之鄉顔集鎮花木基地
顔集鎮位於沭陽縣偏西方向,距縣城20多公裏,是宿豫、新沂、沭陽三縣交界處。這裏因盛産花木,聞名全國。全鎮共有4.3萬畝耕地,花木面積竟達4萬畝;在14個行政村中,村村種花育苗,專業村占12個,共有8000多個種花大戶,花卉品種共2000餘種,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花卉種植基地。1999年堰下村被國傢農業部、全國緑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緑化千佳村”榮譽稱號;2000年5月,顔集鎮被國傢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首批“中國花木之鄉”。
顔集一帶生産花木,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古代,這裏就出過一些技藝精湛的花木名師和豔異奇特的名花名木。改革開放以來,這裏的花木生産,仿若雨後花蕾,迅猛綻放,飛嚮全國各地。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一些先富的花農,乘坐飛機到各地推銷花木。
顔集鎮為什麽在歷史上盛産花木呢?據研究,同這裏古老的文化歷史有關。據《東南文化》載:顔集境內古遺址甚多,如大墩子為新石器時代、春秋時代遺址;張寒墩為商、周時代遺址。還有點將臺、虞姬廟、霸王橋、項宅墩、段墩等,均為漢代至宋代遺址。對於這裏盛産花木,有一種更直接的見解認為:由於顔集是西楚霸王項羽愛姬虞姬的故鄉,人們世代悼念愛戴這位壯烈英傑美人的高潔靈魂,逐漸養成了愛美的品性,以致通過栽花植木,表達了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說來也奇怪,這兒許多關於虞姬的遺跡,都與花木緊緊聯繫在一起,而且也是生産花木最繁盛的地方。例如虞姬溝:此河發源於江蘇新沂市荻邱山(踢球山),從時集鄉東南部,流經沭陽縣顔集境內,接薔薇河人海,全長100多公裏。據《沭陽鄉土地理》記載:“虞溪村為虞姬故鄉。”虞姬溝正因虞姬故鄉而得名。附近有虞姬廟、霸王橋。現在,虞姬溝寬40米,兩岸農戶的花圃裏鮮花繁盛,到處生機盎然。堰下村的花卉盆景園有3000米長的白色花格圍墻,墻內是鋼筋製成的40多個各具特色的盆景園。各種花卉盆景千姿百態,爭芳鬥妍。離虞姬溝不遠的冠芹村有一座“花木新品種示範園”,它是顔集鎮人民政府投資50萬元建起來的,占地100餘畝,花卉新品種共有200多個,遠遠望去,蔚為壯觀,給虞姬溝畔的緑野上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綫。為了提高花木檔次,不斷更新品種,他們聘請南京鐘山植物園教授為常年指導,專門研究開發新品種,每年引進新品種50多個。現在的品種有五角楓、重陽木、黑鬆、黃菖莆、羅木石楠、美人梅、小葉石楠等。這些品種除供本地花農種植外,每年有大批外地客商和遊人沓至觀賞與購買。
根據歷史遺文乃至古跡和傳說考查,由於兩千多年來虞美人享負盛名,虞姬故鄉成為文人雅士憑吊和頌揚的勝地,這裏形成了濃烈的文化氛圍,這也是顔集鎮一帶盛産花木、美化生活乃至使花木成為商品的重要原因。這裏古有虞姬廟,以及許多文人重視虞姬的歷史事實,就生動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沭陽縣志》載:“虞姬廟在治西四十裏顔傢集,……明崇禎十七年建,乾隆三十六年邑人吳九齡重建中殿大殿,四十年重修後樓,光緒初宿遷葉祥麟重修。”公元前202年鼕,項羽兵睏垓下,自知大勢已去,虞姬自刎後,家乡人為紀念她,建造虞姬廟。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前往瞻仰憑吊。清代大詩人袁枚在沭陽任知縣期間,曾瞻仰過虞姬廟,離開沭陽後,到古稀之年,從南京又一次來沭,專程趕來憑吊虞姬廟,並作《題虞姬廟》詩:
為欠虞姬一首詩,
白頭重到古靈祠。
三軍已散佳人在,
六國空亡烈女誰?
死竟成神重桑梓,
魂猶舞草濕胭脂。
座旁合塑烏騅像,
好訪君王月下騎。
民國年間,虞姬廟被顔集小學藉用,抗日戰爭中毀於戰火,現存遺址。虞姬廟雖然不在了,但群衆按照習慣,在廟址周圍的土地上栽培了大量花卉苗木,形成了特有的景觀。
花堰村是全國最大的金葉女貞生産基地,栽種面積2000多畝,每年有大批量的女貞苗運送到祖國各地,裝點城市環境。踏上花堰村的大地,滿湖遍野是鮮嫩的女貞,金黃色的葉片在燦爛的陽光下顯得勃勃生機。每當初夏時節,一朵朵白色小花排成了圓錐花序,遠遠望去,如同遍野繁星,又似銀色的海洋,既壯觀又素雅,恰如進入幽香的世界。
蕩埃村是月季花生産基地,面積1000餘畝,數百個品種,除嚴鼕季節外,田野裏繁花似錦。每到春夏季節,一遍遍、一朵朵各種顔色的月季花灼灼耀眼,配以鮮豔的五色牡丹,使整個田野更顯得婀娜多姿,豔麗宜人。這裏的村前村後,蜂飛蝶舞,香氣襲人,花商和遊人絡繹不絶。
霸王橋,在今顔集鎮人民政府西首,虞姬廟南側,是當年留存的古橋,土紅色長石壘砌。在這座橋上,留傳着許多關於項羽和虞姬的傳說,清代詩人吳少槎曾來霸王橋觀賞並詠詩道:
楚歌四百起中霄,
蓋世重瞳慘不驕。
畢竟英風流不斷,
虞姬溝畔霸王橋。
如今,雖然古老的霸王橋僅存遺址,然而周圍大地上的花卉苗木卻把它擁簇在豔麗的錦團之中。諸如霸王橋東綫的沙灣村是千畝北京檜基地。成片的北京檜蔥蘢蘢、翠森森,猶如緑色圍墻,獨具風格。另外,有一個壯觀而秀美的蘆薈園,占地20畝,有大小蘆薈50萬株,其中有美國蘆薈庫拉富等衆多名貴品種。蘆薈園是中國蘆薈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李印棠經營的,他曾經到全國許多地方考察選址,最後選定環境優美、條件最佳的中國花木之鄉顔集作蘆薈培育基地。蘆薈不僅有美好的觀賞價值,而且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人們把它稱為“家庭良藥”,有治療瀉下、上火、小兒疳積、熱結便秘等功能。同時,蘆薈汁可搽臉,有美容功能,是天然化妝品和研製高級化妝品、洗發液的原料。這裏的蘆薈暢銷祖國各地,遊客也紛紛前往觀賞。
在顔集大街上,一尊虞姬塑像成為這裏的標志形象。以塑像為中心,南有點將臺,北有胭脂塘,另外還有項傢宅、紫竹林等古遺址。如今,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發新的生機,昔日的虞美人花引來了成於上萬品種的各類花木,形成了花的天地。近年來,顔集鎮人民政府先後投資150萬元與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聯合興建了全國首家乡鎮級花木組織培養實驗室,利用生物細胞剋隆技術進行花木實地組織培養,可根據需要繁育珍稀木本花卉幼苗,計劃培養110萬株。目前,已繁育高檔珍稀花卉成品在50萬株以上,如高檔蘭花、德國燕尾、日本柳杉、俄羅斯石竹等。組培室裏常年無四季之分,苗青翠,花鮮豔,馨香四溢。在顔集四萬畝花木叢中,大地中部竪起了高大的標志牌--“虞姬故裏四萬畝花木基地”形象牌,它與鎮政府東側的“中國花木之鄉--顔集鎮”標志牌遙相呼應,更顯花鄉的風采。江蘇省委書記回良玉同志上任第七天便來到虞姬故裏觀察花木生産情況,他高興地說:“蘇北一個鄉鎮能有這麽大的氣魄,真了不起!”
這裏,每年有數十批中外考察團來考察、觀光、訂購,2000年5月,德國作傢福爾諾先生等人慕名特地前來考察,拍下了大量的照片和記下了文字資料,用以研究虞姬故裏的古跡與現代文明。顔集鎮人民政府與南京農業大學合辦全省第一所花木學院--虞姬花木學院。同時,還組建了“江蘇虞姬花木集團”,註册的“虞姬牌”花卉商標有150多個品種,並在北京、天津、山東、河南等地興建花卉盆景專業批發市場,把花卉的産、供、銷聯為一體,把虞姬故裏的花卉銷往祖國各地。
沭陽虞姬生態園虞姬生態園鳥瞰圖
項目占地21萬平方米(312畝),位於迎賓大道南側,與政府行政中心連成一個整體。項目建設內容着重先解决虞姬生態園交通通暢和景區遊客的停車、餐飲、娛樂、休閑、商貿服務於一體的配套服務功能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分為旅遊服務區、假山風景區、大型廣場功能區、休閑度假區。具體開發設想為:
公園的設計是為沭陽的建造一個體現“虞姬故裏、花鄉沭陽”城市內涵的綜合性公園。
在設計上突出“以緑為骨,以水為媒,以人為本”的理念,景點佈置上要求“源於自然,高於自然”。設計模擬自然界中的州、嶼、堤、河、山、𠔌等現象,並形成了以植物造景為主的生態、園林景觀。在植物配置上,註重植物多樣性的應用,使苗木品種繁多,既有沭陽鄉土樹種,如杏樹、椿樹、榆樹、槐樹、茶樹等;又有沭陽可以生長的南方樹種,如香樟、櫸樹、深山含笑、山茶等品種;同時水生植物的運用也開闢了沭陽的水面無花的先河,設計了荷花、蓮藕、昌蒲、水蔥等水生花卉。
相關配套設施:
①道路。
景區內公路及土建30000平方米。
②園林小品及緑化。
按中國園林建設的構思,追求的是一種建築結合山水,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
③水係建設。“聽泉清心、撫鬆益壽”,觸景生情而構成無限優美和諧、舒適恬靜的生態園林環境。造園要素中,水是不可缺少的一面,古代詩人常將園中水係,比作經絡,所謂“山得水則活,水得山則媚”,因此在主區構圖中,必須利用人工解决塑造水源,以滿足緑化及人居環境的需求和空氣環境的調節作用。按照園林藝術手法,以動、靜態的方式處理水景,在休閑度假區,文化長廊區,建池、設潭、築溪,疊山理水,融以噴泉、瀑布點綴。
城內公交101路直達:
淮河頭 - 華夏電腦學校 - 一汽公司 - 城市公交 - 交通醫院 - 天安保險 - 五交化市場 - 三匹馬 - 五星電器 - 人民醫院 - 萬得福 - 黃金傢俱 - 蘇寧電器 - 浙江商城 - 新車站 - 東方明都 - 虞姬生態園 - 神通大廈 - 高架橋(共19站)
沭陽清真寺
沭陽縣,由於歷史上在商貿流通方面與國傢西部數省聯繫密切,自古便有一部分回民落戶定居。但在封建時代,回民不受重視,沭陽並無弘揚伊斯蘭教教義和回民族風俗的公共場所。清末民初,沭城一位張姓紳士,感於回民恪守清真教義的德行,主動獻出傢中部分房屋,並加以修整,成為清真寺,供伊斯蘭教徒和回民禮拜、齋戒之用。該寺位於沭陽縣城馬巷北首(現沭城馬巷43號),占地120平方米。古樹掩映,地處幽靜。坐西面東,院門北嚮,磚木結構,灰瓦蓋頂,明清式建築。匾額上書“清真寺”三個行書大字,清秀飄逸,觀之不俗。三間大殿,四間廊房,整個院落設計古樸典雅,具有東方古老民族庭院式樣之美。
首任阿訇馬振纔,後,其子馬文山繼任。1950年,泗陽籍回民沙雨亭,從青海伊斯蘭學校畢業,來沭主持清真寺,弘揚伊斯蘭教義。1952年,沙雨亭調回原籍。1956年以後,該寺曾被機關、居委會藉用,後被私人占為住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恢復了清真寺。從1974年以來,縣政府多次撥款,修復了寺內的大殿和附設房屋,1999年1月公佈為沭陽縣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沭陽縣成立了清真寺管理委員會。現在,回民每逢齋戒日或婚喪嫁娶,大都在清真寺舉行集會,或做禮拜,宣講教義,或進行沐浴等民族風俗活動,充分體現少數民族的尊嚴受到政府和全縣人民的尊重。
沭陽烈士陵園
古老的前沭河畔,沭陽城東南郊,有一處鬆柏蒼翠、花草茂盛、環境幽靜的勝地,這就是沭陽烈士陵園。
走近這處莊嚴的聖潔之地,一座坐北朝南的乳白色人字形大門,令人肅然起敬。大門上方的“沭陽烈士陵園”六個金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大門兩旁各鑲嵌一塊楹聯式黑色大理石,上面分別鎸刻着書法傢薑華手書的毛澤東詩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吟哦詩句,令人心潮澎湃,頓生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緬懷之情!
飲水思源,為了褒揚先烈的豐功偉績,教育後人繼承和發揚先烈的偉大革命精神,1958年,沭陽縣人民政府行文在此修建烈士陵園。陵園南北長250米,東西寬120米,占地40畝。始建時,園中僅有烈士墓三座。後經1963年、1975年和1985年三次擴建,現在,陵園內有紀念塔、紀念碑、紀念亭、烈士史跡陳列館等多組紀念性建築。
進入陵園大門,放眼望去,園內鬆柏森森,緑草如茵,空氣中彌漫着鬆柏特有的清香之氣。與陵園大門緊密相連的,是一個紀念廣場,中間筆直的水泥甬道,通嚮莊嚴雄偉的方柱形人民英雄紀念碑。碑高18米,建於1975年。兩層階臺式碑座呈正方形,碑冠采用我國古代傳統碑塔的造形,四面斜坡垂脊,古樸美觀。碑身下部約兩米高,用長方形花崗岩巨石砌成。四邊各鑲嵌8塊葵花裝飾雕,象徵革命先烈赤膽忠心永嚮黨的高貴品質;碑的正面,雕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陽文金色大字。碑的左面,用陰刻手法鎸刻着“為人類解放事業而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20個金色大字;右面,用同樣筆法鎸刻着”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而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27個金色大字。背面文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年月日“等字樣。紀念碑的四周生長着蒼鬆翠
沭陽烈士陵園自1972年對外開放以來,前來瞻仰、祭掃的各界群衆絡繹不絶。每年清明節期間,來陵園瞻仰烈士遺像、祭掃烈士墓的黨政機關、駐軍、中小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各界人士約10萬人次;一些單位的黨、團組織,還特地到這裏來為新黨員、新團員舉行入黨、入團宣誓儀式,把烈士陵園當成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
感先烈之功業,勵後人之壯舉。革命先烈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忘我奉獻的崇高精神,正在跨越時空,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沭陽花卉第一鄉新河鎮
出沭陽縣城西行10余公裏,有一塊面積48.6平方公裏的彩色的土地--江蘇沭陽新河鎮,全鎮3.4萬畝耕地上遍植2500多種各類花木,1998年,江蘇省農林廳命名該鎮為”花木之鄉“。
走進花木之鄉,猶如走進沒有圍墻的大花園,幽雅、超脫、清新怡人的環境,令人想起東晉陶潛的”桃花源“。然而,陶公的”桃花源“是世外渺茫的遐思,而新河鎮現代的”桃花源“,卻是現實的,是火熱的大幹世界的”名花名木之源“。
走進”沒有圍墻的大花園“後,接着就是數不清的”有圍墻“的景點,這些景點不需”另買門票“,無論是機關、學校、村民居委會,一個個都是萬紫千紅的”園中之園“。全鎮10個行政村,幾乎村村都有”花卉精品園“或花卉市場、花木公司等。在桐槐、周圈等幾個主要”盆景園“和花卉市場中,可以看到陶潛想像不到的奇花、異草,許許多多形象化的花木盆景如恐竜、奔馬、長頸鹿、駱駝、臥牛、雄獅、寶塔、山巒、烏雲……真令詩人、畫傢目睹而嘆為觀止。
據考,新河鎮的農民專註於花的歷史已有400餘年。祖籍新河鎮的明代抗葡英雄鬍璉(1469-1542)既是軍事傢、政治傢,又是業餘園藝愛好者。當年,他抗葡勝利、凱旋新河時,從海南一帶買回許多名花種植於傢中,平時除自己陶冶情操外,還手把手教會家乡的農民養花。目前,周圈花園中的9株約有300多年歷史的刺柏、地柏,其”種源“就在南方,有人說是鬍璉時代留下來的”二代種“。這9株古樸的鬆樁盆景,蒼勁中不失柔曼,堪稱”植物活化石“。據守園的老人講:周圈原有11株300多年歷史的鬆樁盆景,1960年灌雲縣人民政府在大伊山建烈士陵園,周圈大隊代表沭陽人民的心意贈送了兩株,除此以外,任何人出重金,周圈人都不會出售。唯有對烈土,他們二話不說,從此事可以看到新河人民對革命的赤熱之心、對花木的珍愛之情。
走進花木之鄉,除看到三、五百年前鬆柏和一、二百年來從未斷續的50多個花木傳統品種外,還可以看到近20年間新引進的形形色色的國內外珍稀品種上千個,如巴西木、比利時杜鵑、日本五針鬆與仙人球、越南和朝鮮的月季花、柬埔寨玫瑰以及臺灣的金塔竹等,一應俱有。南京植物園的專傢說:新河鎮堪稱世界花木展覽園。
沭陽虞姬公園
新中國建立前,如果從沭陽縣城北面眺望沭陽,在相距15華裏外,便可望見沭城西北部一座高高聳起的飛檐建築,那是沭城的城隍廟。再走近些,又可望見城隍廟東側另一座飛檐式建築,那就是沭陽虞姬公園的”逍遙廳“,它是當時公園內的主要建築物。如今,如果再從沭陽城的北面眺望虞姬公園,景象完全變了:整個公園處於四周高樓環抱之中,彩色的塔頂、琉璃瓦的建築,從”緑色海洋“的”水面“伸嚮天空,在陽光下晶瑩閃亮……
“古老的虞姬公園,脫胎新生了!”這是沭陽人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表明這個公園有一個由小到大的歷史。民國初年,“民氣”略開,民衆有建立公衆娛樂場所的願望。1929年,沭陽縣長董聖翰主持議建公園。首先是地點的選擇:沭陽城內偏北一塊地方,北部低窪,生長蘆葦、茭白之類;南部偏西處,有程氏、周氏、鮑氏、呂氏幾傢祠堂。此處土地空曠,又有幾傢祠堂和兩座“節孝坊”等古式建築可作點綴,被作為公園首選地址。
解放後,在沭陽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虞姬公園陸續增加建設。栽植樹木,整修荷塘,設置花房。特別是1986年,劉學東任中共沭陽縣委書記、鄭祥彩任縣長期間,在開鑿沭河航道的同時,調動幾個鄉的民工,開挖虞姬公園人工湖,並修築湖堤,使公園面積擴大一倍以上。而且大量增加設施和增植樹木、花草,使公園成為具有現代風貌的遊樂場所。
現在的虞姬公園,總面積達80市畝,可供數十艘微型船舶嬉遊的人工湖,水面寬闊迴旋。一座座雕琢寓趣的石欄橋,立在位置各需的水面上。兩水相夾的“東西湖堤”,地勢高聳,樹木密集。湖堤由於位置特殊,堤上清風習習。伫立堤上,觀水看景:湖面,荷香四溢,林中,鳥語清脆,使人有登臨仙境之感。湖水南面,有花木繁多的花圃與花木走廊,花木不下千種,諸如牡丹、梅花、白蘭、含笑、月中桂、紫荊、紫美人、紫玉蘭等等。有晚上開放,第二天早上即閉合的夜來香,有晚上合葉,早上舒展的合歡花,還有那在無風時,衹要一摸樹幹,樹葉便會動彈的怕癢樹紫薇。在常年花木叢中,價值最高的是一批“藝甲江淮”、歷經滄桑的鬆樁盆景。其中有二十多株刺鬆,樹齡最長的達二百年,均按“山林派”勢法剪紮培育,有的懸枝挂膀,有的穿插勾挂,虯枝勁節,宛如生竜活蛇,更象一幅幅古畫。
虞姬公園在花木培育和提供觀賞方面,最具權威的是季節花卉菊花。這裏的菊花經過多年改造與引進,品種多達500種以上。金秋九月的菊展,既吸引本地觀衆,也吸引外地遊客。布滿全公園的菊花,顔色多樣,形狀各異,千奇百怪。有片狀的、管狀的、半管半放的、細絲狀的、羽毛狀的;有的昂首挺立,有的半俯半仰,有的垂絲至根部,其怪異豔態,超出人的想像。還有一些品種,是全國少見的,如十丈珠簾、緑牡丹、玄玉、天下無敵、鶴舞雲霄、周鼎商彝、燈下五娘等。有一種菊花具有特種香味,嗅之如梨香,故名梨香菊,更是不可多得的妙品。
虞姬公園內,最早而有代表性的建築物為“逍遙廳”。此廳始建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期間。當時的革命知識界,在宣傳打土豪的同時,破除迷信,拆毀廟宇,在新建的公園內建一“逍遙廳”,以示新的文化內涵。“逍遙廳”為民族式建築,畫棟雕梁,鬥拱飛檐。門前橫匾上“逍遙廳”題字,原係邑人司志奇所書,為顔體書法,遒勁古樸,可惜毀於“文革”;2001年由薛伯愚重新題寫,柳體書法,大雅莊重。廳南的草坪上,竪立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吳苓生烈士半身塑像。遊人至此,不禁産生莊嚴肅穆之感。進入“逍遙廳”,則是幽靜與雅趣並存。特別是夏季,廳內開設茶社,設置休憩座位,供遊人品茗把盞,觀景談天。廳後荷香四溢,池中遊魚可數。秋後遊人漸稀,但依老例,喜養蟋蟀者,常在廳中設盆鬥趣,亦吸引一些觀衆。 |
|
投資環境
沭陽縣位於江蘇省北部,隸屬宿遷市,總面積2298平方公裏,轄26個鎮、8個鄉、1個農場,177萬人,是全省人口最多、陸域面積最大的縣份。
沭陽區位獨特。沭陽位於蘇、魯、皖三省和徐州、淮安、連雲港三市大小三角中心,處在徐連經濟帶、沿海經濟帶和沿運河經濟帶的中心地段,是徐、連、淮、宿四市結合部。縣城距南京衹有260公裏,距宿遷衹有55公裏,距臨沂衹有140公裏,沭陽交通發達,新長鐵路、京滬高速公路、205國道和324、326、245省道穿境而過。京滬高速公路嚮北6小時可直達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嚮南4小時可直達全國經濟中心、國際大都市上海。
沭陽資源豐富。沭陽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年産糧食100萬噸,蔬菜100萬噸、瓜類15萬噸、油料6.23萬噸、棉花0.51萬噸,年出欄生豬200萬頭以上,全縣活立木蓄積量380萬立方米,是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縣、首批平原緑化先進縣、商品豬基地縣。沭陽花木生産名揚天下,到2005年底,全縣花木總面積達33萬畝,花卉苗木及盆景3000餘種,産品遠銷包括臺灣省在內的全國各地,項羽隨徵夫人虞姬的故裏——顔集鎮被中國花卉協會評為全國首批“中國花木之鄉”。沭陽礦産資源較為豐富,石英礦年開採量5000噸左右,黃砂儲量6000萬立方米,藍晶石儲量約700萬噸,占全國儲量的四分之一,年可開採9萬噸左右。沭陽縣有豐富的人力資源,現有各類初、中、高級人才3萬多人,70多萬勞動力,富餘勞力20萬餘人。
沭陽環境宜人。連接周邊縣、市,縣、鄉、村路網配套完善。沭陽縣電力充足,建有220千伏變電所一座,110千伏變電所7座,年供電量達6.5億千瓦時;通訊發達,全縣農、市話交換機總容量已纍计達到36.4萬門,擁有固定電話用戶29.2萬門,實現村村通電話;到2005年底,全縣新建樓房面積419.6萬平方米,城區基礎設施配套面積擴大到51平方公裏,城區樓房林立,河清柳緑,碧草依依,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教育設施良好,師資條件優越,擁有一流的國傢級、省級重點中學,對外敞開招收學生;全縣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廣播電視發展迅速,全縣覆蓋面達100%。
沭陽市場繁榮。沭陽是蘇魯交界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京滬高速公路經濟帶江蘇省的北大門,全縣176萬人口本身就是一個較大的消費市場,全縣已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依托,以批發市場為骨幹,以中心集貿市場為基礎的多門類、多層次、多種經濟形式和運行方式的完善的市場體係。全縣共有服裝、鋼材、花卉、農貿、工業品等各類市場130多個,房地産市場、資金市場、勞務市場、人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發展迅速,依托京滬高速公路占地1500畝的京滬直銷市場已初具規模,由國際汽摩配城、浙江商城、花木大世界等組成的、計劃總投資40多億元、總建築面積400多萬平方米的“一心多點”大商貿、大物流格局初步形成。
沭陽政策優惠。創造性製定優惠政策,不墨守成規,不人為地設置框框,除國傢和省、市明令禁止從事的行業和經營的商品外,均允許個體私營企業依法註册經營。
縣委、縣政府鄭重承諾,國傢、省、市、縣各級、歷次製定的優惠政策,哪一級最優惠,就執行哪一級,政策的優惠程度决不低於周邊地區,費用的收取標準决不高於周邊地區。沭陽着力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軟環境,實行企業檢查準入制度,經濟處罰申報制度、企業繳費登記制度等,建立縣“經濟110”,隨時接受並監督查處企業的各類投訴,並嚮重點招商引資企業頒布《沭陽縣人民政府令》和《重點企業緑色通行卡》,實行挂牌保護,給予特殊待遇。
開發區概況
江蘇沭陽經濟開發區位於沭陽縣城東部新區,緊臨京滬調整公路和324省道,地理位置優越。
自2001年啓動建設以來,開發區纍计投入建設資金10億元,基礎設施配套面積擴大到24.5平方公裏,供電、供水、電信、廣電、排水、排污等配套設施已敷設到位,基本實現“七通一平”。20萬平方米智能標準化廠房、2×1.5萬KW熱電廠、日處理5萬噸污水處理廠即將投入使用。
開發區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審批、“一條竜”服務的全過程服務體係,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的濃烈氛圍,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
開發區以開放型經濟為主導,重點發展紡織、服裝、機電、新型材料等工業行業,其中超億元項目58個,境內外11傢上市公司在此落戶,已建成投産項目近300個,吸納從業人員5.8萬人,産業集聚、企業集群、項目集中效應更加明顯,園區經濟呈現出又快又好的發展勢頭。2006年4月,被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沭陽交通
1997年前,沭陽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公路密度在全省最小,等級公路在全省最低,公路質量在全省最差,全縣黑色路面僅56公裏,人均 占有量僅占當時全省平均水平的1/8,72%的行政村未通砂石路,22%的家庭沒有通上電,54%的村沒有通上電話,80%的村沒有自來水。近年來,沭陽舉全縣之力實施"基礎先行"戰略,加大基礎設施資金投入,有效地緩解了"瓶頸"製約。目前,全縣已經初步實現了市縣公路等級化、縣鄉公路灰黑化、鄉村道路砂石化、全縣公路網絡化,公路密度和等級在蘇北各縣(市)中位居前列。電力、通信、供水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早在1999年就實現了戶戶通電、村村通電話,農村改水實際受益人口近140萬人。
沭陽交通發達。京滬高速公路、新長鐵路、205國道、245、324、326省道在縣城交匯。東去連雲港白塔埠機場40分鐘,西到徐州觀音機場1個小時。 沭陽縣水路暢通,新沂河橫貫東西,淮沭新河縱穿南北。我省20大內河港口之一的沭陽港,年吞吐量在300萬噸以上,過淮沭河與長江聯接,經沭新河、薔薇河、古泊河達連雲港港口。
沭陽縣投資4000萬元的公交總站開工建設
沭陽縣公交總站是縣委、縣政府和縣交通局重點建設工程之一,公交總站規劃總面積30畝,建於沭城杭州路與永康路交匯處,總投資近4000萬元,一期投資1650萬元,一期建築面積8660平方米,集車站、辦公區、修理廠、加油站與一體的綜合性客運站。該項目由沭陽縣汽車運輸公司負責籌建,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前期準備,該站於10月18日正式開工奠基。
沭陽縣公交總站建成後,將結束該縣有公交無總站的歷史,對於促進和推動公交行業的發展;對於方便廣大群衆,服務民生;對於滿足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發展;對於規範運輸市場管理,杜絶無序競爭;對於沭陽整體形象建設和提升沭陽現代化中等城市品位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沭陽方言
沭陽方言屬北方方言中江淮次方言, 是過渡方言區,但受北方話影響,故縣內各地語言、語調有所差異,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戲麯,如淮海戲、僮戲等,還有琴書、快板、鼓鑼等麯藝品種。
“尖嘴”在沭陽方言中意為“厲害、刻薄”,如,“這個人尖嘴毛唇的”,在這裏充分表現出天氣的幹冷無情;“交”在沭陽方言中為“到”意,如“他交新年十八歲了”。“凍琉琉”指鼕天雨雪天在屋檐下結挂成的冰柱,在本地還常用來指透明的物體,如稱玻璃球為“琉琉球”。
磕廊堂=就是坑的意思
豆達一下=突然一下
歇麻央=小螞蟻
摑運=移動
更多方言
http://baike.baidu.com/view/1953006.htm |
|
?年,沭陽縣轄7個鎮、31個鄉:沭城鎮、塘溝鎮、廟頭鎮、馬廠鎮、華衝鎮、韓山鎮、隴集鎮、高墟鄉、錢集鄉、竜廟鄉、李恆鄉、七雄鄉、官墩鄉、湖東鄉、耿圩鄉、南關鄉、北丁集鄉、東小店鄉、鬍集鄉、悅來鄉、青伊湖鄉、章集鄉、新河鄉、萬匹鄉、陰平鄉、十字鄉、紮下鄉、西圩鄉、湯澗鄉、顔集鄉、沂濤鄉、賢官鄉、桑墟鄉、張圩鄉、茆圩鄉、周集鄉、劉集鄉、吳集鄉。
2000年,沭陽縣轄29個鎮、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705303人,其中: 沭城鎮 196939 隴集鎮 25142 鬍集鎮 51585 錢集鎮 33766 塘溝鎮 42700 馬廠鎮 69295 沂濤鎮 72045 廟頭鎮 47524 韓山鎮 40326 華衝鎮 48100 桑墟鎮 50030 悅來鎮 41881 劉集鎮 36972 十字鎮 59198 李恆鎮 42197 紮下鎮 54701 顔集鎮 52510 潼陽鎮 47647 竜廟鎮 48873 高墟鎮 37282 耿圩鎮 34899 七雄鎮 38606 湯澗鎮 36773 章集鎮 36619 新河鎮 39467 賢官鎮 48403 吳集鎮 42704 湖東鎮 39842 青伊湖鎮 45995 北丁集鄉 24851 周集鄉 28593 東小店鄉 32115 張圩鄉 25690 茆圩鄉 38804 西圩鄉 29496 萬匹鄉 34450 官墩鄉 29282
2004年,全縣轄29個鎮、8個鄉。總人口175.88萬人。
沭城鎮 面積90.20平方千米,人口206932人。 隴集鎮 面積46.88平方千米,人口 25590人。
鬍集鎮 面積68.68平方千米,人口 51428人。 錢集鎮 面積49.49平方千米,人口 31935人。
塘溝鎮 面積57.95平方千米,人口 41324人。 馬廠鎮 面積84.12平方千米,人口 64780人。
沂濤鎮 面積94.56平方千米,人口 73417人。 廟頭鎮 面積58.47平方千米,人口 41530人。
韓山鎮 面積65.57平方千米,人口 36990人。 華衝鎮 面積54.55平方千米,人口 44147人。
桑墟鎮 面積53.19平方千米,人口 48882人。 悅來鎮 面積88.03平方千米,人口 40519人。
劉集鎮 面積72.00平方千米,人口 38122人。 十字鎮 面積89.20平方千米,人口 60150人。
李恆鎮 面積66.88平方千米,人口 38675人。 紮下鎮 面積55.34平方千米,人口 53982人。
顔集鎮 面積69.21平方千米,人口 53842人。 潼陽鎮 面積99.68平方千米,人口 47532人。
竜廟鎮 面積48.60平方千米,人口 49786人。 高墟鎮 面積61.15平方千米,人口 34019人。
耿圩鎮 面積70.44平方千米,人口 36862人。 七雄鎮 面積55.90平方千米,人口 36543人。
湯澗鎮 面積55.00平方千米,人口 36118人。 章集鎮 面積46.95平方千米,人口 35843人。
新河鎮 面積48.60平方千米,人口 39489人。 賢官鎮 面積50.29平方千米,人口 50247人。
吳集鎮 面積73.05平方千米,人口 41798人。 湖東鎮 面積63.43平方千米,人口 39991人。
青伊湖鎮 面積50.00平方千米,人口 36294人。 北丁集鄉 面積38.80平方千米,人口 27097人。
周集鄉 面積43.87平方千米,人口 28389人。 東小店鄉 面積50.99平方千米,人口 31342人。
張圩鄉 面積39.02平方千米,人口 26282人。 茆圩鄉 面積72.23平方千米,人口 36253人。
西圩鄉 面積47.76平方千米,人口 28992人。 萬匹鄉 面積34.95平方千米,人口 32380人。
官墩鄉 面積56.03平方千米,人口 29499人。
2005年,沭陽縣的十字鎮、七雄鎮、章集鎮與沭城鎮合併設立沭城鎮,鎮政府駐沭城。
行政區劃調整後,沭城鎮行政區劃面積288平方千米,人口34.94萬,轄24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 |
|
- n.: Shuyang County
|
|
沭陽 |
|
行政區劃 | 江蘇省 | 鄉鎮 | 宿遷市 | 中國政區 | 東小店鄉 | 北丁集鄉 | 沭城鎮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地理 | 行政村 | 村莊 | |
|
|
沭陽縣元興村 | 沭陽縣中醫院 | 沭陽縣教育局 | 沭陽縣人民醫院 | 沭陽縣中心醫院 | 沭陽縣修遠中學 | 沭陽縣新華中學 | 沭陽縣職教中心 | 沭陽縣潼陽中學 | 沭陽縣懷文中學 | 沭陽縣珠寶公司 | 沭陽縣電信分公司 | 沭陽縣????務管理局 | 沭陽縣教育産業園 | 沭陽縣國土資源局 | 沭陽縣盛江棉紡廠 | 沭陽縣化纖織帶廠 | 沭陽縣奧淇園林緑化苗木場 | 沭陽縣花木生態旅遊區 | 沭陽縣清清苗木公司 | 沭陽縣誠信木業有限公司 | 沭陽縣花木有限公司 | 沭陽縣順風工貿有限公司 | 沭陽縣第一實驗小學 | 沭陽縣牡丹木業有限公司 | 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 | 沭陽縣廟頭鎮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西圩鄉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茆圩鄉防疫保健所 | 江蘇省沭陽縣棉紡廠 | 沭陽縣西圩興達服裝廠 | 沭陽縣曙光鞋業有限公司 | 沭陽縣皮膚病防治院 | 沭陽縣愛德康復中心 | 沭陽縣鞋業有限公司 | 沭陽縣傳染病防治院 | 沭陽縣顔集鎮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潼陽鎮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疾病控製監測中心 | 沭陽縣湖東鎮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東小店鄉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沂濤鎮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恆安花木有限責任公司 | 沭陽縣萬達脫水食品有限公司 | 沭陽縣紮下鎮丁廟木業有限公司 | 沭陽縣章集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高墟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塘溝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吳集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湯澗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李恆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韓山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隴集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桑墟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周集鄉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七雄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新河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竜廟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沭城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北丁集鄉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錢集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青伊湖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紮下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萬匹鄉衛生防疫保健站 | 沭陽縣張圩鄉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賢官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馬廠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耿圩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華衝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官墩鄉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劉集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鬍集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沭陽縣悅來鎮衛生防疫保健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