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 : 中国 >吉林 >四平 > 
目录
·行政区划·区位·气候
·行政划分·人文历史·综合经济
·工业经济·农村经济·资源
·交通·环境·科学技术
·十二 、人口·就业·双辽市大事记
·近义词·相关词·包含词
·更多结果...
行政区划
  双辽市是吉林省四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1996年6月7日由双辽县改为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汇处,面积3121.2平方公里,人口40万。邮政编码136400。
  
  双辽农业资源优势明显,是松辽平原“黄金玉米带”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水稻、花生、大豆、糖料、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区。双辽境内草原地域广阔,水资源丰富。
  
  双辽地下蕴藏着 9亿多吨的天然硅砂,是世界四大硅砂矿之一,被确定为北方硅质原料基地。
  
  下辖8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6个街道:
  镇: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服先镇、王奔镇、玻璃山镇、兴隆镇、东明镇。
  乡:柳条乡、新立乡、向阳乡、永加乡。
  民族乡:那木斯蒙古族乡。
  街道:郑家屯街、辽东街、辽南街、辽西街、辽北街、红旗街。
区位
  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吉林省西部的东、西辽河汇流区,是吉林、内蒙古、辽宁三省的交界处,松辽平原与科尔泌草原接壤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位于东北123' 20''—124' 05''—44' 05''之间,南接辽宁省昌图县和吉林省梨树县,东邻吉林省公主岭市,北靠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西连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泌左翼中旗和后旗。东西最宽62公里,南北最长89公里,幅员面积3121.2平方公里。
气候
  双辽市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大区第二气候区,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全年热量充足,光照充沛,降水一偏少,四季气候分明,雨热同步,能够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具有发展种植业的基本条件。春季升温快,干燥少雨,多大风天气。夏季温度高、炎热、降水集中,雨量充沛。秋季降温快,霜来的早,多晴好天气。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为5.8℃,一年中最大年温差为70℃,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3118.6℃,无霜期145天,年日照2714.9小时,年降水量494.0毫米,干燥度1.23。
行政划分
  邮编:136400 
  双辽市地图 代码:220382
  区号:0434 
  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总面积3121.2平方千米。总人口41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辽河路1980号。全市辖6个街道、8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
  郑家屯街道、辽西街道、辽南街道、辽北街道、辽东街道、红旗街道、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服先镇、王奔镇、玻璃山镇、兴隆镇、东明镇、那木斯蒙古族乡、柳条乡、新立乡、永加乡。
  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
  郑家屯街道(Zhengjiatun Jiedao) 代码:220382001 邮编:136400
  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35341人。办事处驻迎春街。辖东华社区、南茂社区、东联社区、新兴社区、迎新社区、东英社区、工农社区、工商村,共7个社区、1个村。
  为保留古镇郑家屯的称颂而得名。1996年撤县设市后,于同年6月14日经批准撤销郑家屯镇,设立5个街道办事处。
  辽东街道(Liaodong Jiedao) 代码:220382002 邮编:136400
  面积59.4平方千米。人口11552人。办事处驻东郊。辖东郊社区、勃山村、金良村、丰巨村等,共1个社区、4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在双辽市区东部而得名。
  辽南街道(Liaonan Jiedao) 代码:220382003 邮编:136400
  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30060人。办事处驻新市街。辖新市社区、白市社区、团结社区、中兴社区、南康社区、南茂社区、工商村、城乡村、张家村,共6个社区、3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在双辽市区南部而得名。2002年7月30日,成立各社区居委会。
  辽西街道(Liaoxi Jiedao) 代码:220382004 邮编:136400
  面积39.1平方千米。人口23165人。办事处驻辽河路。辖电厂社区、税务社区、西勇社区、西环铁社区,吉兴村、巨丰村,共4个社区、2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地处双辽市区西部而得名。
  辽北街道(Liaobei Jiedao) 代码:220382005 邮编:136400
  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7231人。办事处驻辽河路。辖北宁社区、北康社区、西化社区、东春社区、东风村、城镇村,共4个社区、2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地处双辽市区北部而得名。
  红旗街道(Hongqi Jiedao) 邮编:
  原红旗镇(Hongqi Zhen) 代码:220382105 邮编:
  面积105.49平方千米。人口11803人。镇政府驻义顺屯。辖义顺村、敖卜村、白菜村、霍家村、官井村、桑树村。
  因境内辖有红旗村(现金良村)而得名。原系达尔罕王旗游牧处所。解放后,红旗设立村政府、农务会。1956年改设乡政府。1958年划归王奔人民公社红旗管理区。1961年……
  卧虎镇(Wohu Zhen) 代码:220382103 邮编:
  位于双辽市市区北30千米,东与红旗街、柳条乡、永加乡为邻,西部新开河贯通南北,南与双辽市北郊、建设乡隔西辽河相望,北与双辽种羊场、玻璃山镇接壤。南北长30千米,东西宽15千米,面积302.57平方千米。人口26710人。镇政府驻前卧虎屯。辖卧虎村、五星村、同乐村、东方红村、九家子村、六家子村、五家子村、前六家子、大富村、浩然村、协力村等。
  原为蒙古族达尔罕王旗所属。顺治十一年(1654年),额赫屯开始建屯落户。当时只有7户人家居住于此。到额赫屯(即五星村)设蒙古屯后,发展到37户。1900年汉人迁入,1911年……1927年,蒙古达尔汗王出卖东夹荒后,卧虎屯分别隶属于双山县、辽源县所辖。1940年卧虎屯属双辽县管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将原双辽县所辖的卧虎屯又划给双山县管辖。1945~1946年5月,卧虎屯第一次解放,双辽县在卧虎屯成立卧虎区民主政府,区政府驻地在协力村。1946年5月以后,国民党占领卧虎屯,并在此设村公所。1947年,卧虎屯第二次解放,为双辽县所辖,并成立了第九区民主政府。1956年3月,第九区撤销,划分为卧虎乡、佐岭乡、土山乡。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卧虎、佐岭、土山3乡合并为卧虎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卧虎人民公社为卧虎乡。1984年11月卧虎乡撤乡建镇。1995年底全镇总人口为30567人,其中农业人口21268人。
  服先镇(Fuxian Zhen) 代码:220382104 邮编:
  面积54.3平方千米。人口14994人。镇政府驻服先堡。辖五一村、服先村、双喜村、勤俭村、太和村、胜利村、安乐村、天兴村。
  本镇最初开发于光绪年间,原系蒙古族达尔罕王的游牧区。民国初年汉人始入垦荒立屯。1913年双山立县,归双山县所辖。1947年解放后,为双辽县第七区。1956年为服先乡政府,1958年……
  原 向阳乡(Xiangyang Xiang) 代码:220382208 邮编:
  面积59.84平方千米。人口10445人。乡政府驻向阳屯。辖向阳村、新甸村、姜家村、合作村、立新村、四合村、农科村。
  道光年间,于姓在此形成聚落,初由蒙古族人于此立屯,清后汉人不断迁入,并另立新屯,取名向阳。1947年解放后,属服先人民政府,1956年建合作乡政府,1967年由服先人民政府分出成立向阳乡人民政府……2005年,根据吉民行批[2005]7号文件精神,撤销向阳乡,并入服先镇。
  王奔镇(Wangben Zhen) 代码:220382106 邮编:
  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21842人。镇政府驻高家炉屯。辖王奔村、东岗村、高产村、长江村、团结村、三江村、八家子村、宏伟村、红星村、留久村、呈祥村、仕家村等。
  为纪念在1946年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高家炉区区长王奔同志。本镇原系达尔汗王旗游牧场所。1947年解放后,划双辽县第五区,1956年换区立乡,称王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称王奔人民公社……
  茂林镇(Maolin Zhen) 代码:220382107 邮编:
  辖4个居委会,31个居民组。1956年建立。
  面积295平方千米。人口43614人。辖东升村、宏光村、新发村、宏盛村、美丽村、日新村、三林村、孟益村、永兴村、丁家村、育林村、振兴村、二龙等。
  建于1912年,因此地树木生长繁盛茂密而得名。清初,此地为蒙古族人达尔汗王所辖游牧区。1940年设茂林村,1947年解放后,属双辽县称茂林区,1956年建镇划乡,划归长岭县称茂林镇……2000年6月29日茂林乡划归茂林镇,2000年8月20日经批准桂花乡划归茂林镇。
  兴隆镇(Xinglong Zhen) 代码:220382108 邮编:
  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13826人。镇政府驻大有屯。辖兴隆村、义勇村、庆丰村、连丰村、联珠村、大有村、耕耘村、乐利村、常熟村、连庆村。
  本镇原系达尔罕罕王旗游牧之所,清朝时有汉人不断迁入,因境内有兴隆屯,故名为兴隆乡。1947年解放后属双辽县第七区人民政府,1958年属服先人民公社。1967年为兴隆人民公社……
  东明镇(Dongming Zhen) 代码:220382109 邮编:
  面积48.5平方千米。人口18600人。辖庆祥村、吴家村、公安村、东明村、七棵村、盘山村、王家村、后太平村、前太平村、东胜村、铁洛村、德胜村等。
  本镇原为达尔罕王旗游牧地,清乾隆年间有人来此垦荒种田,形成一个群落,因境内有东明屯,后合并时更名为东……1956年撤区划乡,西部设太平乡,东部设公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两乡均属王奔人民公社。1961年……
  双山镇(Shuangshan Zhen) 代码:220382102 邮编:
  面积340平方千米。人口28605人。镇政府驻中心街。辖玉尺村、三合村、杜力村、长发村、余粮村、和新村、石头村、慈惠村、多稼村、五棵村、百禄村、乔木村、班达等。
  双山旧称采哈彩甸,满语为纳鲁窝集。宣统元年,双山设安垦局,隶属昌图府。民国2年,双山设县,因境内有大……1940年双山、辽源两县合并,属双辽县,双山设村,1947年解放后,称双山区,1956年设双山镇,……2000年8月20日经批准秀水乡划归双山镇。
  玻璃山镇(Bolishan Zhen) 代码:220382107 邮编:
  镇政府驻玻璃山屯。辖玻璃山村、聚宝村、永安村、合心村、长岭村。
  原系达尔汗王旗游牧场,民国初年逐渐形成聚落,屯西处有玻璃山,故名。1947年解放后,设玻璃山村政府,1956年改为玻璃山乡政府,1963年建立玻璃山人民公社,1984年……
  那木斯蒙古族乡(Namusi Mengguzu Xiang) 代码:220328201 邮编:
  面积58.85平方千米。人口17680人。乡政府驻后合力屯。辖那木斯村、井岗村、乌兰吉村、金宝村、建新村、双城村、跃进村、前进村、合力村、白市等。
  初为蒙古族人博王旗属地,王爷派人管理草原来此建房立屯,取名那木斯,含义为通道之意。1974年改村,属科左后旗金宝屯区,1950年划归双辽县第二区,1961年划归建设人民公社,1963年……
  柳条乡(Liutiao Xiang) 代码:220382203 邮编:
  面积12.76平方千米。人口17002人。乡政府驻红石屯。辖清沟村、万斤村、王河村、丰宝村、小陵村、汤头村、红石村、通德村、白牛村、农能阁村、柳条村、小白村等。
  原系达尔罕王旗游牧处所,后有人来此开荒,形成屯落,屯前有一片洼地,水平后,长满了柳树,故名。1947年解放后,属双辽县第四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双辽人民公社。1967年公社划小,属柳条人民公社……
  新立乡(Xinli Xiang) 代码:220382204 邮编:
  面积660.3平方千米。人口15655人。乡政府驻新立屯。辖荷花村、刘家村、新立村、新胜村、孙家村、马家村、长泡村、双龙村、丰产村、丰收村、山丁村、公平村。
  清朝咸丰年间有少数人于此垦荒,后在此建房立屯,故名新立。1947年成立新立区人民政府,1956年建新立乡,1961年成立新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新立乡。
  永加乡(Yongjia Xiang) 代码:220382206 邮编:
  面积41.34平方千米。人口10709人。乡政府驻后望杏屯。辖新凤村、集凤村、安仁村、荣光村、望杏村、永家村、忠信村、真固村、安边村、洪源村。
  此地原为达尔罕王游牧地,道光年间有人烟,清宣统末牛和民男初年汉人入境,形成聚落,逐渐形成屯。1947年解放后,设立区政府,1951年改设双辽县第六区政府,1956年设永加乡,1958年人民公社……
人文历史
  双辽市历史悠久,
  双辽市南有东辽河,西有西辽河,外乡人多以为双辽县是因两条辽河而得名。其实,“双辽”二字与水脉无关,而是经过漫长的政区演化逐步形成的。早在远古“禹平水土置九州”时,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双辽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汉代以后,双辽是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的祖居之地。辽中属韩州、信州管辖,一些出土文物证明,这里曾是古战场。
  嘉庆元年(1796年)有郑姓之人(另说其人名正月),在今双辽县城所在地郑家屯开店,供过往蒙古族人歇宿,从此郑家屯便开始形成。当时,这块土地系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部左翼中旗和硕达尔汗王、博多勒葛台亲王的放牧之所,由温都尔郡王所辖。咸丰年间,温都尔郡王开放了郑家屯西北10公里外的白市部落作为贸易市场的预定地,郑家屯的住户大有增加。同治元年(1862年)温都尔郡王族中的三喇嘛和八梅伦俩人因没钱使用,把郑家屯附近的郡王所有地零卖出去,因而从法库门、沈阳(旧称奉天)、锦州相继迁入许多汉人,来此开设商店、旅馆、牛马市,郑家屯才形成了街市的雏形。
  光绪初年,设康平、梨树两县后,郑家屯隶属于康平县。光绪六年(1880年)经奉天将军许可,达尔汗王和温都尔郡王赞助,派30名蒙古族兵维护,在郑家屯设立了分防主簿衙门,隶属于奉天省昌图府之康平县。此时街市贸易渐至兴盛,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郑家屯大小商业店铺超过300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郑家屯设辽源州,归昌图府直辖。
  1913年国体变更,辽源州改为辽源县。与此同时,东部的采合新甸又设立了双山县(因大、小哈拉巴山在其境内而得名),由长岭府管辖。1915~1929年,郑家屯还设立了洮昌道尹公署,辖辽源、双山等县。
  中华民国之初,郑家屯就已发展为政治、军事和商贸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1922年,奉系军阀要员吴俊升由洮辽镇守使升为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在郑家屯大兴土木,建起行辕,俗称大帅府(现郑家屯博物馆);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少年时曾在郑家屯读书,19岁时与张学良缔结良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整个东北成为沦陷区。同年9月22日日本侵略军侵占了辽源县及双山县。1932年3月1日分别建立伪政权。1940年按伪满洲国国务院勒令第五号命令,将双山县、辽源县合并,各取县名字首,史称双辽县,县公署设在郑家屯,直属四平省统辖。日本侵略者侵入辽源县和双山县后,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祖国光复。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解放了郑家屯,中共东北局西满分局以及中共辽北省委、辽吉省委、辽西省委、辽北省政府先后设立在郑家屯。李富春、陶铸、黄克诚、吕正操、阎宝航、邓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来到双辽革命老区参加战斗和工作。何光、王奔等一大批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双辽牺牲。1945年,中国共产党分别在双山和郑家屯成立中共双山县委和中共辽源县委。同年12月,郑家屯第一次设市称辽源市(亦称郑家屯市),1946年3月,随着中共东北局西满分局战略北撤,辽源市撤销。1947年5月24日,郑家屯第二次解放,在重建民主政权时,双山、辽源两县又合并为双辽县,1996年5月20日双辽撤县设市,始称双辽市,政区再无变更。902年设辽源州,1913年变更为辽源县,1940年与东部的双山县合并,始称双辽县。双辽县政府所在地郑家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21年奉系军阀吴俊升由洮辽镇守使升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在郑家屯设行辕,建有大帅府。少帅张学良与原配夫人于凤至在郑家屯缔结良缘。1945年后,中共西满分局以及辽北省委、辽西省委先后在郑家屯成立。李富春、陶铸、黄克诚、吕正操、阎宝航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双辽战斗和工作过。解放后,郑家屯成为沈阳军区16个重点设防城市之一,于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现辖6个街道、13个乡镇,总人口40万人。
综合经济
  地处八百里瀚海边缘,东、西辽河之滨的双辽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双辽市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形成了各项产业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全市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在吉林省各县(市)当中排名第9位.
  双辽市农业资源丰富,是一方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搞综合性大农业的富土,是吉林省粮食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市县之一。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和杂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也享有盛名。油料、糖料、蔬菜、黄烟、药材等种植业均形成一定规模,双辽各业的发展为致富双辽开辟了财源。
  双辽市工业顺利实现了与市场经济接轨,逐步形成了以电力、玻璃为主体,以建材、医药、化工、机械、轻纺、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撑的新的发展格局。
  截止2007年末,双辽市地区生产总值66702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93666万元,第二产业293078万元,第三产业180280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222元。
工业经济
  国电集团双辽电厂双辽市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后,工业顺利实现了与市场经济接轨,逐步形成了以电力、玻璃为主体,以建材、医药、化工、机械、轻纺、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撑的新的发展格局,工业经济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32户,固定资产总量达到60多亿元。从行业发展看,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25万KW,其中,火电120万KW,风电5万KW;浮法玻璃产能突破620万重量箱;硅砂加工能力近60万吨;轴承生产能力扩大到200万套,农机具和铸造产品加工量约5万吨;硫酸生产能力扩大到8万吨;中成药品种达到50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户,加工转化能力为玉米60万吨,大豆30万吨;规模较大畜禽加工企业2户,加工能力超过700万只。
  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攀升。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0039万元,超四平市平均增幅5.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206104万元,超四平市平均增幅7.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3197万元,超四平市平均增幅129.4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全省工业十强县(市)。
  产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全力扶持了电力、玻璃两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了机械、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前景看好的企业。同时在资源利用上,开发了硅砂系列产品和粉煤灰水泥、漂珠等产品,使全市工业在产业结构上越来越趋向合理。
  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双辽市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目前汽车级玻璃、灰玻、重卡汽车轴承、链轮、铸件、中成药、生物制剂、重选砂、糠醛、硫酸等产品,都是市场畅销产品,这些产品的产值已占地方工业产品产值的50%以上。
  企业体制机制转换顺利到位。至2007年,双辽市15户直属工业企业、3户粮办工业企业、2户商办工业企业、1户农办工业企业、12户二轻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转换,国有工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改制后新建企业,正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投入规范化运行,并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和招商引资,电力、玻璃两个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已占全市工业总量65%以上。
  在组织结构调整上,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除电厂和电厂实业公司以外,福耀集团双辽有限公司、双药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吉利轴承有限公司、博来德工贸等企业,都是个人控股的股份公司,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了与市场机制相对接。其中,博来德工贸、双药药业两户企业的上市工作正在取得积极进展,上市后企业规模将迅速壮大。
  体制和机制性弊端清除后,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出现了稳步发展和较快增长的可喜局面。
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双辽的农业迎来了“黄金时期”。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给双辽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等各方面都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农业生产。2008年双辽市耕地面积222.6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20万亩,水稻面积30万亩,花生面积54万亩,瓜菜面积12.6万亩,瓜菜面积中仅三樱椒面积就达1万亩,基本实现了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目标。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不断深入。从2007年11月开始,市里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组成讲师团进村入户,采取多种形式围绕花生、水稻、三樱椒等高效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进行培训。重点培训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花生大垄双行覆膜技术、旱作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农田统一灭鼠技术、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技术、水稻A级绿优米生产技术、稻鸭米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10项主推技术,全市共办班1007期,播放电视专题讲座15讲,赶科技大集5场,培训农民10.8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4.3万份。截至2008年7月16日全市平均降水量274mm,高于历年平均降水量17.5mm。粮食生产可谓丰收在望,产量有望达到16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5000元。
  畜牧业生产。截止2008年6月末,全市猪发展到110万头,其中存栏20万头,出栏13万头;羊发展到66万只,其中 存栏42万只,出栏24万只;禽发展到3100万只;其中鸡发展到1860万只,鸭400万只,鹅430万只;牧业经济强乡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建设茂林“一黄两白”,兴隆、卧虎养鹅,王奔养牛,新立养鸭,永加养羊,东明养猪,服先等8个养殖特色突出的牧业经济强乡。2008年双辽市提出建设10个奶站任务已全部落实,分别是永加忠信奶站、卧虎贺家奶站、卧虎佐岭奶站、茂林喜善奶站、茂林新兴奶站、茂林三好奶站、玻璃山长岭奶站、王奔留久奶站、辽东勃山奶站、向阳林场奶站。目前,牧业小区已达到138个,分布在各乡镇街。
  打井抗旱。2008年全市计划打抗旱大井1000眼,其中春季打500眼,秋季打500眼,现已完成500眼。在政策上给予资金扶持,即打一眼大井补助1000元,今年计划完成配套400眼,每眼补贴3000元。
  乡镇企业。2008年乡镇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博来德工贸有限公司、晶美鹅业、阳光牧业、光明牧业、永超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
  劳务经济。截止2008年6月末,全市共输出转移剩余劳动力81845人,其中输出62436人,转移19409人。
资源
  1、电力能源国电双辽发电厂是吉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时,一期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时,2000年投产发电,二期工程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时,计划总投资50亿元,目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有望近年开工建设。 2、硅砂资源双辽硅砂透明度好,砂质纯静,粒度均匀,结构密实,斟探储量9亿吨,被誉为世界四大富矿之一,经过浮选后二氧化硅含量可达98%以上,是生产优质玻璃、加气混凝土、精密铸造及电子工业的优质原料,已被国家列为硅质原料生产基地。福耀集团双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多元先后建设了600吨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在线镀膜生产线、28万吨精选砂生产线,并对双辽原40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线进行线上改造。工业经济势头强劲。突出了“工业立市”这一主线,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点,重点扶持电厂、玻璃厂两大支柱企业。2001年,双辽发电厂一期工程四台3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玻璃工业现已形成系列,双辽市玻璃厂吉林省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双辽市成为吉林省玻璃生产基地。2001年生产玻璃249万重量箱,其主要产品现已占领国内主要市场,并部分打入国际市场。
  3、农业资源双辽市耕地面积13.2万公顷,林地6.7万公顷,草原7.5万公顷。全市粮食产量年平均15亿元,花生年产1亿元,不仅是重要的玉米出口基地,大豆、高梁、谷子、水稻和杂豆在国内外市场也享有盛名,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截止2005年末,全市猪、牛、羊、禽发展数分别达到100万头、35.5万头、74万头、1300万只,其中,大鹅300万只,计划3年内突破1000万只。双辽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肉羊基地县、全国瘦肉猪基地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6%,被评为全国生态林业先进市. 双辽市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可利用总面积为3092.3平方公里,合309233公顷,平均每人占有土地0.88公顷。全县耕地总面积为13.2万公顷,耕垦指数为42.3%,双辽市土地面积较大,资源丰富,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是发展种植业的优越条件。但由于土质差、肥力低和风沙大等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种植业发展,只有大力发展造林事业,才能锁住风沙,保土保肥,更好地调节农牧业用地的小气候,促进农业增产,牧业增收。
  种植业结构实现新调整。双辽市沙坨地、轻碱地多,十年九旱,在产业布局上,他们分三块来规划:河套地区发展水田;沿公路和铁路地区发展蔬菜和瓜果等棚膜经济作物;沙坨地区除平洼地外,岗坨地的玉米要坚决退出,主要种植耐旱作物花生。2004年,双辽的花生种植为25万亩,虽然遭受旱灾影响,但总产量仍达4.4万吨,总收入预计1.32亿元,公顷纯收入比玉米增加2500—3000元。
  4、地下水资源双辽境内除东辽河、西辽河等5条河流逶迤流过,还有中小型水库8座。全市水资源总量达2.52亿立方米。 5、劳动力资源双辽市富余劳动力10万多人,全市现任专业技术人员8482人,仅熟练技术工种工人有3000余人,同时,双辽市劳动力成本较低,平均仅为南方发达地区工人工资的1/3。 6、存量资产全市现有闲置厂房22万平方米,闲置场地23万平方米,闲置大量机械设备,有待盘活的存量资产非常丰富,可为外来投资者投资兴业提供广阔空间。 7、土地资源全市幅员面积3121.2平方公里,人均占有耕地0.33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交通
  双辽市是吉林省西部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中心,境内有郑大线(郑家屯—大虎山)、平齐线(四平—齐齐哈尔)两条铁路通过,过境总长100余公里,设站13个。截止2004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1209公里,其中,有沈阳(沈阳—明水)、集锡(集安—锡林浩特)2条国家级公路,总长117公里;长双(长春—双辽)、郑太(郑家屯—太平川)2条省级公路,总长118.4公里;8条县级公路、20条乡级公路,总长330公里,村屯级公路总里程643公里,1997年达到了乡乡通油路。 交通事业成就显著。全市各级公路总里程已达577公里,并已成为吉林省第六个、四平市第一个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县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截止2001年末,全市电话用户已发展到4.9万户。通讯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此外,双辽市的小城镇建设近几年突飞猛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2008年大庆至广州(吉林境内 松原至双辽)、长春至深圳(吉林境内 长春至双辽)和集安至双辽三条高速公路开始修建2010年竣工,至时双辽市将成为吉林省西部高速公路中心点,会积极带动双辽市在三省交接的突出经济地位,成为松辽平原的一颗明珠。
环境
  双辽市区居住环境幽雅,主次干路全部实现硬面化,主要街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市内体育馆、游泳馆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绿洲大厦等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服务设施在方圆几百里较有名气。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治软力度,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项目监察专员制、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常委调度重点项目制、“三领”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双辽市城市规划区面积149.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2006年,双辽市内有各种道路148条,总长88548米,总面积84.5万平方米。其中:沥青油路22条,长26763米,面积34.5万平方米;人行步道方砖路面积9.7万平方米;红砖巷路16条,长4582米,面积2.8万平方米;砂石路30条,长17727米,面积13.5万平方米;土路80条,长39476米,面积24万平方米。道路配套建设的排水管线3.1万米。配套路灯586杆。2008年,全市人均占有道路面积达到4.97平方米。
  1996~2006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总量达3.5亿元, 2007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完成了投资1.36亿元。
  1996~2006年,10年大发展,城市建设平均用地1.9公顷。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城市居民住宅得到明显改善,住宅人均使用面积上升到了15.59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上升到了56.2%。
  2007年,基本建设工程全年新开工程项目15项41栋,19.37万平方米,总建设成本2.48亿元。新建商品楼销售630套,成交面积6.1万平方米,成交额5132万元。2008年上半年新开工程项目19项,29.8万平方米,土建工程总造价2.32亿元,总建设成本3.81亿元。
  同年,双辽市棚户区改造工程6个,拆迁12.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回迁楼34.4万平方米。年底,有3.9万平方米的回迁楼交付使用,有583户居民告别了破旧的平房喜迁入新楼。2008年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继续改造1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30万平方米。连续两年旧城改造拆迁平房22.8万平方米,建设楼房64.4万平方米,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后,全市住宅成套率可上升到67.2 %。为努力改造双辽城区落后的环境面貌,改善人居环境,2003年,双辽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启动,总投资8800万元,2004年11月试运行,2005年6月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日处理污水1.5万吨,运营经验在全省推广,接待6个地区22个县市来参观学习,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正常运行的县级污水处理企业。2007年,总投资6400万元的二水源建设工程开工,建成后日供水2万吨,可进一步缓解用水压力,可在目前68%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城区用水普及率。2008年计划投资9000万元的中水回用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获得国家正式批准。
  2007年,双辽完成了市区八条主要街路、辽河路场前区和迎春街绿岛、党校等四块街头绿地、两桥中间绿化带、滨河公园、城市东、西出口的绿化。同时,号召全市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单位大搞庭院绿化。全年绿化工作总计投入资金1600万元,共栽植乔木8240株,灌木4300组,完成公共绿地12.7万平方米,人均增加公共绿地0.85平方米;单位庭院栽植乔木6500株,增加单位附属绿地7万平方米。通过大力开展绿化工作,双辽城区绿地面积达到了71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5.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7平方米。2007年,双辽进行了西辽河城区段改造,建设了西辽河叠坝工程,建设人工湖100万平方米。2008年5月,投资400万元进行了西辽河城区段两岸绿化带建设,共栽植乔木10120棵,灌木9800株,绿化总面积21.7万平方米。
科学技术
  2007年,双辽市共实施科技项目28项,其中工业项目4项,农业项目21项,其它类项目3项。项目总投资8742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45亿元,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双辽市科技工作围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精品牧业草业、节水农业、精准农业等进行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重点抓了优质水稻品种推广”、“杂交水稻品种引进试验”、“玉米品系对比试验”、“大豆良种引进”、羊胚胎移植、“大鹅优良品种引进”、“碧香无核葡萄优良品种推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高功能抗旱保水剂应用”等项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农业产业化花生深加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30万元,其中国家、省科技投入255万元;截止2007年末,已完成投资928万元,其中国家到位资金119万元,双辽市财政投入16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双辽市天华花生食品有限公司自筹649万元。国家投资的119万元已全部用于项目建设中,“农业产业化花生深加工”项目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加快了花生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2007年,双辽市花生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项目区种植“双花1号”优良品种10万亩,“鲁花1号”品种25万亩,“亚美4号”品种15万亩,良种率达到了100%;推广应用花生先进栽培技术10项,先进技术使用率达到了100%;在14个主要花生种植乡镇(街)培养花生种植示范户80户,示范种植面积1200亩,成立花生种植技术协会160个。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双辽花生生产向深层次发展,而且辐射带动了双辽市周边地区100万亩花生生产,促进和加快了以双辽为中心的花生集散地的形成。项目承担单位双辽市天华花生食品有限公司是吉林省惟一一家省级花生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年产3万吨花生出口加工项目生产线已建成投产,花生蛋白饲料加工生产线已完成生产厂房建设,主要生产设备已购置到位。
  截止2007年末双辽市民办科研机构已经发展到32户,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007年双辽市完成四平市科技进步奖申报6项,均被评为二等奖,列各县(市)区之首。
  地震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省市地震部门的支持下,加强了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地震观测数据上报及时。制定了《双辽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加强对四平及双辽区域的地震监测工作,经市科技局积极争取,省地震局在双辽市双山镇投资15万元建设地震遥测传输平台,现已投入使用。
  专利工作完成专利申请6项,加强了专利保护的力度,保护了专利人的合法权益。
  科技信息工作加强了科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相关部门提供科技信息300条。
十二 、人口
  截止2007年末,双辽市总人口389461人。全市除汉族外,共有12个少数民族,即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土家族、达斡尔族、苗族、壮族、锡伯族、俄罗斯、鄂伦春、藏族,少数民族总人口15121人。
就业
  双辽市就业服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拼搏进取,大胆创新,超前运作,使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以来,全市共开发就业岗位34698个,新增就业21266人,其中“4050”人员39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劳动力输出转移22.8万人次;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863户,发放贷款2337.4万元;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8332人,农民工培训7820人。
  劳务输出工作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双辽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发展迅速,劳务总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 “千名保安进北京”项目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表扬。
  小额担保贷款在拉动就业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就业局积极和财政部门沟通信息,及早安排部署,下达贷款年度计划。银行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支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2005年贷款381万元,2006年贷款1119.4万元,2007年贷款837万元,完成四平市责任目标的223.9%,带动就业4300多人,走在了全省同级前列。
  双辽市的就业工作得到了省市的认可,先后被省政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授予 “吉林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万名吉林保安进北京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劳务输出基地”、“吉林人民满意的金牌形象使者”,被四平市委市政府誉为“四平市第九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模范单位”等称号。
双辽市大事记
  大事记(1796年~1994年)
  嘉庆元年(1796年)始建郑家屯
  同治五年(1866年)设昌图厅,郑家屯属昌图厅界内。
  光绪三年(1877年)昌图厅改设知府,郑家屯属昌图府所辖。
  光绪六年(1880年)郑家屯设分防主簿一缺,隶属于奉天省昌图府康平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郑家屯设辽源州,录属于昌图府管辖。同时,在郑家屯建成第一座寺庙关帝庙,亦称老爷庙。
  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辽源州在郑家屯设立劝学所,增办教育事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盛京(沈阳)将军赵尔巽令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张作霖进驻郑家屯,追剿被沙俄收买的蒙匪。同年,张作霖被派往洮南,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进驻郑家屯。
  宣统元年(1909年)3月21日,设奉天省洮昌道等处分巡点备道,道署驻辽源州府所在地郑家屯。
  宣统二年(1901年)营口至郑家屯水运通航。
  1912年
  四郑(四平—郑家屯)铁路通车。辽源境内所设学堂改为学校。成立万育和药店,为县内第一家药店。
  1916年
  7月16日(农历),奉天督军瘘省长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与“丰聚长”商号掌柜于文斗之妇女于凤至在郑家屯完婚,并度过蜜月。
  8月13日,发生郑家屯中日军事冲突事件。
  10月,日本侵略者侵驻郑家屯,并在郑家屯开设领事馆。
  11月10日,日本侵略者趁郑家屯事件交涉之际,强行在郑家屯增设警察派出所。
  1917年
  1月6日,开设商办“华兴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日本侵略者在郑家屯车站附近修建日本神社,内挂天照大神的神像。
  1920年
  加拿大传教士石俊升在郑家屯修建天主教堂一座。始建师范学校一所,即奉天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1921年
  奉系军阀吴俊升在郑家屯建成行辕官邸——大帅府。
  1922年
  郑家屯至通辽铁路通车。
  1923年
  郑家屯至洮南铁路建成通车。辽源县公署颁布布实施新学制,把劝学所改为教育公所。废除清朝“百家长”制度,实行区村制度,辽源县划6个区,31个村。郑家屯属一区。
  1924年
  由奉系军阀吴俊升及辽源县财阀集资建辽源发电厂,为郑家屯街内解决千余户民用照明问题。
  1928年
  8月5日,辽源县境内平齐(四平——齐齐哈尔)铁路西辽河段跨河大铁桥建成通车。
  1930年
  由辽源县乡绅石维岳筹资兴建的营业性戏园子——大新舞台,为第一座固定性剧场场址在郑家屯西街“永太享”商号后院。
  1931年
  7月26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派出日军二十委联防队侵占郑家屯,并在郑家屯成立地方维持会。
  1938年
  日本侵略者袭击郑家屯铁路员工宿舍。夜晚,郑家屯机关库30余名铁路员工召开抗日秘密会议,因走漏风声,日本守备队包围会场,用机枪从四周向会场扫射,除一名叫于德水的员工幸免逃离,其余员工全部遇难。
  1940年
  10月,按伪满洲国务院勒令第五号命令,辽源、双山两县合并成立双辽县。县公署设在郑家屯。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掠夺农村经济,在郑家屯建立伪兴农合作社。
  1945年
  8月19日,苏联红军进驻郑家屯,建立苏军司令部,负责接待过往苏军,守卫西辽河大桥和维持社会治安。同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驻郑家屯的日本军政人员撤走。
  10月初,中共中央东北局派李海涛、张昭带领干部团和一个连队到达郑家屯,经与驻郑家屯苏军怀念部洽商,正式接收辽源县地方行政权。建立辽源县民主政府和辽源县农工会,解放散了国民党辽源县党部。
  11月初,经中共辽北省委决定,中共辽北——地委(亦称辽源地委)、辽北——专署(亦称辽源专署)、辽北一军分区在郑家屯成立。
  11月上旬,组建由岳胜为书记的中共辽源县委,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郑家屯设立的第一个政权机构。
  11月中旬,苏联红军撤离郑家屯。
  12月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在郑家屯组建。李富春任西满分局书记兼西满军区政委,吕正操任西满军区司令员。
  12月下旬经中共西满分局决定,将辽源县城关区(郑家屯)划出,成立辽源市(亦称郑家屯市)。建立中共辽源市委和市政府,隶属于中共辽北省委一地委领导。
  1946年
  2月末,中共辽西省委、辽西区行政公署、辽西军共从法库迁到郑家屯。
  3月1日,中共辽西省委机关报《胜利报》报社由辽宁省法库县迁驻辽源县郑家屯。
  3月末,辽西书店总门市部在郑家屯西大街北侧“德隆号”正式开业。
  4月19日,国民党这队以美制飞机袭击中共辽西省委驻地——郑家屯。
  5月23日,国民党军队攻占郑家屯。
  1947年
  6月18日,辽北省政府主席阎宝航率辽北各界前线慰问团抵达郑家屯。
  19日,双辽县各界民众与机关团体在大新舞台召开盛大欢迎会。
  9月中旬,中共辽吉省委前方工作委员会在双辽县郑家屯成立。
  9月26日,辽北省第四中学在郑家屯成立。
  10月10日,郑家屯至白城铁路南段修复工程胜利完成。
  1948年
  2月25日,辽北省政府由白城子迁驻郑家屯。
  4月1日上午11时,国民党5架飞机突袭郑家屯,连续轰炸4小时,投掷大小炸弹200余枚。炸死群众79人,炸伤48人,毁房96间,其他物品损失严重。为牢记此次空难,将被炸的主要街道更名为“四一街”。
  8月17日,《胜利报》报社从折城子迁至郑家屯。
  1956年
  3月,全县撤区划乡,将一区改为郑家屯镇。
  1958年
  9月,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成立双辽县人民公社联合社管理委员会。撤销郑家屯镇,成立郑家屯人民公社。
  1966年1966年底到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运动迅速扩大到整个社会,郑家屯镇党政机关被造反派非法夺权。
  1968年
  9月,成立郑家屯镇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
  12月,全县正经秀知识青年3474人,其中男1950人,妇女1544人。
  1969年
  12月,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到农村插队落户,实行三带(户口、家属、粮食关系),进行劳动“锻炼”。
  1971年
  10月,召开全镇党员干部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1971]57号、61号、62号、64号、65号文件,对林彪叛党国的罪行进行了揭发批评。
  1974年
  4月,郑家屯镇革命委员会改建为郑家屯镇人民政府。
  1983年
  11月,郑家屯镇实行机构改革。
  1984年
  按照党中央改革领导班子结构,加快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郑家屯镇党委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委员会。经过改革,镇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7月,全县最大的乡镇企业一农工商总公司成立。
  1990年
  6月17日,首次县级“周日大集”开市,赶集人数超过4万人,国营、集体、个体600多个生产经营厂家、工商业户参加了贸易活动,辽宁、内蒙等地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纷纷前来赶集,上市商品达1449种,主要以轻工和土特产品为主。
  1992年
  郑家屯镇工农村创办了双辽县第一家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占地3.2万平方米,1993年正式投入营运。
  1994年
  9月28日,吉林省第一家县级博物馆郑家屯博物馆正式开馆。1995年郑家屯经济总收入突破1.5亿元,被四平市批准为省级标准的小康镇。
  大事记(1996年~2000年)
  1996年
  5月20日,双辽撤县设市,设市后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撤销郑家屯镇,在市区内设立五个街道办事处(包括原辽东经济开发区)。
  12月10日,郑家屯、辽东、辽南、辽西、辽北街道党委。办事处正式成立。
  1997年
  1月10日,郑家屯街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4月5日,郑家屯街道办事处搬迁到双辽市检察院院内二楼办公(暂借)。
  4月25日,四平市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在双辽召开,辽弱街北林委“观测点”做为三个典型之一在会上进行现场观察。
  5月,省计生委主任霍凤兰带领省计划生育工作检查组到辽北街检查指导,肯定了北林委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模式。
  5月10日,辽西街办公楼正式破土动工。
  6月2-4,召开全市第16届运动会,郑家也街道办事处在这次运动会中获得总成绩第三名和精神文明奖。辽北街道办事处获社会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6月10日,辽北街党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讲一次党课,救助一个孩子,扶持一位老兵”活动,副局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捐献100元钱,支助东风小学5名贫困学生。
  6月18日,郑家屯街召开创建“五好居民委”活动动员大会。市委副书记赵健英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续源到会并讲话,会议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秋主持,党委书记李会成讲话,副书记杨福宣读活动方案。
  6月21日,辽北街遭受了严重的春旱灾害。有50%的幼苗将被旱死,街道组织机关干部全力以赴投入抗旱保苗工作,经过20余天的奋战,使苗情有所好转,减轻了时灾损失。
  8月,辽北街与辽宁省大石桥客商冷学良联系,在辽北街投资140万元,建起了“兴达木材加工厂”。该厂生产的木工板和纸夹板远销北京、天津、大连、抚顺等地。
  10月10日,郑家屯街家属楼破土动工,1998年10月20日竣工。
  12月,辽西街“五秋”会战工作在全市获得二等奖。同月,辽北街道成立了蔬菜良种繁育场将东风村的四屯、五也划出,作为蔬菜良种繁育基地,为全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同年末,郑家屯街党委被双辽市团委授予先进团委。郑家屯街城管办被市政府评为双辽市卫生先进。郑家屯街党委被双辽市卫生先进单位。郑家屯街党委被双辽市委宣传部授予“五个一”精品工程先进单位。
  1998年
  2月24日,郑家屯召开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创“五好居民委”活动中的优秀居民表彰大会。
  3月,辽西街武装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双辽市武装部评为先进武装部。
  6月5日,辽西街残疾人服务社成立,由街残疾人联合会直接管理。
  7月1日,辽西街在双辽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学党章百题知识竞答活动”中荣获农村组二等奖。
  8月,由于连降瀑雨,上游水库泄洪,使西辽河水位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位116.58米,洪水以1380立方米/秒的速度入境双辽。
  8月21日,辽北街颜大坑险工告急,东风村的农田全部被淹没,农民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险段投入间接损失40多万元。8月22日,省委副书记陈玉杰、省人大副主任郭永德,到农工商总公司视察。
  1998年9月,辽西街综合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楼总面积4800平方米,总造价400万元。同月,在全市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郑家屯街党委被评为“先进集体”。9月9日,郑家屯街道办事处喜迁新居。(购买朱地税局办公楼)
  11月1日,辽南街综合楼竣工。
  12月16日,郑家屯街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参加会议代表50人,通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党委书记李会成,副书记张秋、杨福,委员张树发、张忠和,组织委员郑伟光,宣传委员张淑华,纪检书记杨福,纪检委员张海燕、靳桂珍、赵淑芹、郭锡江。
  12月17日,辽南街第一次党代会召开。
  12月18日,辽西街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党委书记李向玉在会上做了题为《为建设文明富裕强街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朱立做了《为实现创强街保驾护航》的工作报告。同月,辽北街在全市计划生育排行榜中排列第8位。
  12月20日,中共辽北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12月末,郑家屯街团委被双辽市团委授予先进团委。同年末,郑家屯街城管办被双辽市评为卫生先进单位。
  1999年
  3月10日,农工商总公司肉用犬研究培育的青龙肉用感谢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同月,辽西街武装部被以辽市武装部评为先进武装部。同时,辽西街党委被以辽市委评为党管武装先进党委。同月,辽北街道办事处综合大楼落成正式启用。
  7月1日,郑家屯街党委在全市“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被双辽市委评为先进党委。同月,郑家屯街党委被双辽市委宣传部授予“五个一”精品工程先进集体。同月,郑家屯街城管办被双辽市政府评为双辽市卫生先进单位。
  7月10日,辽南街农工商肉用犬获吉林省名牌产品。
  9月1日,郑家屯公园二期工程竣工。
  9月1日,农工商总公司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1998-1999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9月10日,辽南街工商村党支部书记陈忠林参加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9月18日,辽西街三年一次的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10月20日,辽南街建成年产3000吨粉丝加工生产线。
  同月,辽西街西环铁农贸市场正式投入使用。
  2000年
  3月1日,辽南街引进河南淀粉一号、二号地瓜
  5月18日,农工商总公司心脑血管治疗中心成立。
  8月,辽西街被国家评为体育先进社区,并奖励价值10万元的体育器材。
  8月18日,郑家屯街招商引资项目,双辽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综合楼破土动工。
近义词
双辽
相关词
教育高中双辽一中
包含词
双辽市医院双辽市宾馆双辽市防疫站
双辽市中医院双辽市辽河宾馆双辽市人民医院
双辽市铁路医院双辽市妇幼保健院双辽市第一人民医院
双辽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双辽市第一高级中学双辽市辽南街预防保健所
双辽市辽东街预防保健所双辽市卧虎镇防保所双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双辽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双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双辽市乡镇企业职工学校
双辽市辽西街防保所双辽市东明卫生院防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