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 : 中國 >湖北 > 
目錄
·jīng mén jīng mén·柴門 Chapman·山名 Yamana
·指荊州 That Jingzhou·旅遊 Travel·概況 Overview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歷史沿革 History·歷代名人 Masters history
·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歷史沿革 History·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社會事業 Social·文化教育 Culture and Education
·英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更多結果...
jīng mén jīng mén
  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面積353平方公裏,市區面積41平方公裏,人口11萬。焦枝鐵路穿過市區。是石油化工城市
柴門 Chapman
  柴門。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有人問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韓康伯 ?’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然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 殷 不及 韓 。’故 殷 作《誄》雲:‘荊門晝掩,閑庭晏然。’” 南朝 梁 陶弘景 《尋山志》:“荊門晝掩,蓬戶夜開,室迷夏草,徑惑春苔。”
山名 Yamana
  山名。在今 湖北省 宜都縣 西北, 長江 南岸,隔 江 和 虎牙山 相對。江水湍急,形勢險峻。古為 巴蜀 荊吳 之間要塞。《後漢書·公孫述傳》:“又遣 田戎 及大司徒 任滿 ……等拔 巫 及 夷陵 、 夷道 ,因據 荊門 。十一年,徵南大將軍 岑彭 攻之, 滿 等大敗, 述 將 王政 斬 滿 首降於 彭 。”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麯文》:“若使水而可恃,則 洞庭 無 三苗 之墟, 子陽 無 荊門 之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註·江水二》:“ 江 水又東歷 荊門 虎牙 之間。 荊門 在南,上合下開,闇徹山南,有門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紅,間有白文,類牙形,並以物像受石,此二山 楚 之西塞也。” 唐 李白 《渡荊門送別》詩:“渡遠 荊門 外,來從 楚國 遊。” 宋 陸遊 《入蜀記》捲六:“過 荊門 十二碚,皆高崖絶壁,嶄巖突兀,則峽中之險可知矣…… 荊門 者,當以險固得名。”
指荊州 That Jingzhou
  指 荊州 。 唐 王維 《寄荊州張丞相》詩:“所思竟何在?悵望深 荊門 。” 趙殿成 箋註:“ 唐 人多呼 荊州 為 荊門 。文人稱謂如此,不僅指 荊門 一山矣。”
旅遊 Travel
  荊門旅遊投訴電話:荊門市旅遊投訴電話:0724—2333472
  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荊門城市地圖:荊門美食:藜蒿,又名蔞蒿、蘆蒿、柳蒿、菊科蒿,屬野生草本植物。早在明朝朱元璋於南京稱帝時,人們每年在清明節作為“貢品”進貢到南京,從此以後人們逐漸形成採集野生藜蒿為食的習慣。
  荊門購物:商場名稱:東方百貨
  電話:6691126
  地址:中天街43號
  商場名稱:中商百貨
  電話:2349869
  地址:中天街66號
  商場名稱:金佳業
  電話:13872928588
  地址:中天街58號
  商場名稱:金城大廈
  電話:13308697448
  地址:北門路
  商場名稱:日出玉業
  電話:6685575
  地址:象山大道11號
  場名稱:永興茶莊
  電話:2354249
  地址:工商街
  荊門住宿:五三賓館
  地址:漢宜公路易傢嶺郵編:431821電話號碼:7414826
  荊門市華僑賓館有限公司
  地址:海慧路17號郵編:448000電話號碼:237888
  荊門娛樂:荊門國際大酒店是由荊門市地稅局和荊門市八方傢私股份有限公司按國傢三星級標準共同投資興建的現代化酒店。位於荊門市區繁華的金蝦路128號。八方國際演藝中心,擁有先進的音響、舞臺燈光、獨具特色的活動伸縮舞臺;經營面積4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00人娛樂。
  荊門東方明珠娛樂有限公司
  經營中西餐飲、歌舞廳、KTV、健身娛樂業務
  地址:金蝦巷44號郵編:448000電話號碼:2364008
  荊門市夢巴黎酒吧娛樂有限公司
  中西簡餐咖啡茶藝
  地址:北門路19號郵編:448000電話號碼:2367299
  郵編:434500
  區號:07267
  面積:1.24萬平方公裏
  總人口:300.6萬
  位置:荊門市地處湖北省腹地中心,位於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北部。
  荊門市地處湖北省腹地中心,位於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北部。素有“地接江漢,門鎖荊楚”之稱,自商周(約公元前16世紀)以來,歷代都在此設州置縣,屯兵積糧,為兵傢必爭之地。荊門市為省轄市,現轄京山、沙洋兩縣和鐘祥市、東寶區,掇刀區,屈傢嶺管理區,總人口近300萬,版圖面積1.24萬平方公裏。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漢江水域貫穿全境,焦枝鐵路縱貫南北,以207國道、荊潛路、漢宜路為主綫運輸網四通八達,荊門機場的空中客運直達北京,如今,荊門地域既有公路大骨架、水上黃金道、鐵路大動脈,又有管道運輸綫和航空運輸綫,已是天上地下空中相互交織、交相輝映。
  荊門市是楚文化最早的發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為歷史文化名城(所轄鐘祥市是國傢級歷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傢嶺文化遺址”;被譽為“楚文化地下寶庫”的楚漢墓群和全國最大的單體帝陵“明顯陵”;1998年發掘出土的“戰國女屍”,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國傢文物局鑒定為“稀世國寶”;城區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國名將關羽駐兵之地;城區還建有隋代的東山寶塔、建於清代的竜泉書院和“三臺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竜、順、惠四大名泉等。
  荊門市是一片雋秀的土地。境內山水宜人,風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麗如畫。全國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庫水質純清、碧波萬頃;此外,還有雄奇險峻、虎距竜蟠的京山空山洞、鐘祥黃仙洞;有雲蒸霞蔚、鐘靈毓秀的大洪山風景區和大口國傢森林公園等。
  市境內礦産資源種類衆多,儲量豐富,磷礦石、煤、石膏、大理石、纍托石、重晶石等遍布四鄉八壑,品位高、易開採,其中磷礦石開採量和纍托石儲量均為全國第一,石灰石、石膏儲量居湖北省之首,為發展建材、化工等行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概況 Overview
  【位置面積】 荊門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之濱。東經111°51′~113°29′,北緯30°32′~31°36′。東西最大橫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31千米。面積11884平方千米/12404平方千米/12045平方千米/12072平方千米(簡册)。
  【人口民族】 2008年末全市總人口(戶籍人口)300.11萬人,人口出生率7.51%。,人口死亡率3.93%。,人口自然增長率3.58%。
  【地形氣候】 處荊山嚮江漢平原過渡地帶。西北和中部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東部和南部為平原湖區,地面高程多在30~50米。河流東部為漢江及其支流;西北部屬漳河水係,均南入漳河水庫;南部屬長湖水係,均南入長湖。
  【駐地郵編】 市人民政府駐東寶區。郵編:448000。行政區劃代碼:420800。區號:0724。拼音:Jingmen Shi。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荆门 行政区划
  荊門市 面積12072平方千米,人口301萬(2003年)。
  東寶區 面積1592平方千米,人口 37萬。郵編448004。區人民政府駐金蝦路9號。
  掇刀區 面積 639平方千米,人口 36萬。郵編448124。區人民政府駐掇刀石街道竜井大道99號。
  鐘祥市 面積4488平方千米,人口103萬。郵編431900。市人民政府駐郢中街道。
  沙洋縣 面積2181平方千米,人口 60萬。郵編448200。縣人民政府駐沙洋鎮。
  京山縣 面積3172平方千米,人口 65萬。郵編431800。縣人民政府駐新市鎮。
  2005年,荊門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即東寶、掇刀2區和沙洋、京山2縣及鐘祥市。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荊門現轄京山縣、沙洋縣、鐘祥市、東寶區、掇刀區、屈傢嶺管理區6個縣、市、區,其中鎮50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5個,農業辦事處、農(牧)場、水庫單位等11個,省級經濟(高新)技術開發區4個。總人口300萬人。
  荊門中心城區城市定位為:鄂中區域中心城市,新興特色工業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宜居城市。規劃區面積718平方千米,目前建成區面積44.6平方公裏,城市人口38.1萬人(其中常住人口30.5萬人),基本形成了南北雙城、新老城區結合的城市格局。“十五”期間,荊門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5.3億元(不含電力、郵電通訊設施投資)。截至2005年底,城市道路121條312千米,道路面積514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6.53平方米),排水管道421千米;城市供電設施完善,電力供應充足;城市供水能力38.2萬立方米/日,供水管網300千米,供水普及率100%;氣化率100%,城市燃氣管道59千米;公交運營車輛332臺(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2.07標臺);城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500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5萬噸,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51.01%;人均公共緑地10.03平方米,建成區緑地率44.54%,緑化覆蓋率48.98%。荊門中心城區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建成區緑地率等多項指標處於全省領先水平。近年來,荊門城市建設在規劃管理、造林緑化、綜合環境整治等方面獲得多項國傢和省級榮譽稱號。
  【京山縣】京山縣地處湖北省經濟最活躍的武漢--襄樊--宜昌大三角中心地帶,位於大洪山南麓,江漢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緑寶石”的美譽。轄14個鄉鎮和1個開發區,國土面積3520平方公裏,總人口61.6萬人。榮獲全省經濟效益目標考核“十佳”縣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試點縣、省級文明縣城、全省最佳信用縣、全省技術創新示範單位等稱號。歷史悠久。秦漢以來,境內一直設縣置州(郡),隋大業三年(607年)設京山縣,宋乾德二年(964年)裁北部的富水縣歸京山縣,自此京山縣統領今域,沿襲至今。京山人傑地靈。在古代,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屈傢嶺文化,養育了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令尹子文和大夫申包胥、西漢時期的緑林起義首領“三王”(王匡、王鳳、王常)等著名歷史人物;在近代,涌現出了辛亥革命時期的武昌首義闖將“三劉”(劉英、劉鐵、劉傑)和當代文學大傢聶紺弩、毛澤東雙兒女親傢張文秋等時代英豪。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京山是豫鄂革命根據地,賀竜、李先念、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曾在這裏戰鬥、生活過。風光旖旎。境內有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屈傢嶺文化遺址,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西漢末年緑林起義策源地三王城遺址、漢唐古城口遺址、抗日戰爭時期豫鄂邊區黨委機關舊址、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部舊址、豫鄂邊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舊址等。主要風景名勝有國傢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核心緑林景區、虎爪山國傢森林公園,還有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療養勝地----溫泉山莊,鄂中第一漂----鴛鴦溪漂流。資源豐富。地處鄂中丘陵至江漢平原過渡地帶,低山、丘陵、崗地和平原四種地貌兼而有之,為“七山二水一分田”,農、林、牧、漁、礦産資源十分豐富。現有耕地82萬畝,水域面積28萬畝,林業用地248.8萬畝,其中經濟林基地35萬畝。森林覆蓋率44.8%。農副土特産主要有香菇、木耳、茶葉、橋米、板慄、銀杏、對節白臘、各種水果、中藥材等,素有“中國板慄之鄉”美稱。“京燕牌”花菇被評為部優産品和全國同類産品第一名;“國寶牌”橋米歷史上為宮廷貢米,是全省第一個獲國傢原産地域保護的農産品;以中華鱉、中華草龜、銀魚為主的特種水産養殖開發較早,是全國重要的生産基地之一;遍布山區的珍稀樹種對節白臘,是少有的森林“活化石”。境內水資源豐富,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50多座,大小河流500多條,庫塘滯洪能力12.6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能力8.35億立方米。非金屬礦産資源豐富,主要有硅石、石灰石、白雲石、重晶石、大理石、玄武石等六大類,儲量在1000萬噸至數億噸之間,品位高、質量好,具有較高的工業開採價值。基礎設施發達。境內交通便利,長荊鐵路橫貫東西,省道應隨、皂當、漢宜三條公路由東至西,安京、京天兩條公路由北至南貫穿全境,隨嶽、武荊兩條過境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城鄉電網密佈,鄉村通電率達100%。全縣通訊便捷,移動、固定電話和互聯網用戶達12萬戶,鄉村全部實現電話程控化。經濟繁榮。2005年,全縣完成生産總值56.61億元,增長11.8%;規模工業完成産值14.06億元,增長28.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8.75億元,增長13.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04億元,增長13.45%;地域財政收入達到2.94億元,可比增長26.0%。工業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形成了機械、化工、冶金、建材、紡織服裝、糧食加工六大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係,是全國最大的紙箱紙盒包裝機械、最優的結晶硅和鍋爐輔機生産基地。縣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8.3平方公裏,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貨幣工程量2.1億元,目前已有28傢企業落戶園區,其中15傢已建成投産,規劃到2008年産值達到34億元,利稅達到3億元,總人口達到5萬人。外嚮型經濟格局初步形成,外貿産品遠銷30多個國傢和地區,各項出口指標在全省縣市區中名列前茅。2005年完成出口創匯4702萬美元。京山是全國首批商品糧生産基地縣、全國生態農業建設示範縣,也是全省優質稻生産示範縣、全省緑色食品建設示範縣和全省重要的商品棉、油料、生豬、傢禽和水産品生産基地,種植業優質率達95%以上,有全國最大的中華草龜種苗養殖基地----盛昌龜業公司,有全省第一批認證的無公害水産品生産基地----永興中華鱉養殖基地,有年産200萬衹蛋雞的錢場蛋雞養殖小區。
  【沙洋縣】沙洋縣位於鄂中腹地,江漢平原北端,是湖北歷史上八大重鎮之一,素來享有“漢江明珠”、“小漢口”的美譽。現轄13個鎮,國土面積2044.45平方公裏,總人口58.21萬人。境內有沙洋監獄管理局、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武警三支隊等多傢省、市駐沙單位。沙洋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和中國最早的縣級政權??權縣所在地。境內楚漢墓群分佈連綿,堪稱“楚文化地下寶庫”,紀山楚墓群被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了被譽為“改寫中國思想史”的郭店楚簡和震驚世界的“中國第一古濕屍”等稀世國寶;有湖北省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期古城遺址----馬傢垸遺址;有紀山寺、嶽飛城遺址等多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沙洋曾是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外交部、財政部等中央國傢機關創辦的“五七幹校”所在地(最多時有26所),很多歷任和現任領導、重要人物、知名人士、高級將領曾在沙洋“五七幹校”學習鍛煉。物産資源豐富。沙洋農副産品豐富,主要有水稻、小麥、棉花、油菜、花生、蔬菜、花卉苗木、水産品、畜禽等。紀山竜米、馬良石頭魚曾被列為宮廷貢品,小李子藜蒿、長湖荸薺、紀山竜米、洪森精米、風池香米、蛟竜皮蛋獲國傢緑色食品證書。沙洋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全國“雙低”油生産示範縣,水産品産量位居全省前列。境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種有石膏、石灰岩、粘土、硅質水泥原料、紅土等,地下藴藏着豐富的????化礦物和石油等10多種資源。境內有流入長江的漢江、長湖兩大水係,其中漢江流經全境,有7座中型水庫,總庫容為12683萬立方米。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2005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達到46.12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為19.11億元、13.11億元、13.90億元,三次産業比例分別為41.4∶28.4∶30.2。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0.06億元。財政收入12002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011萬元。工業總産值16.64億元,工業增加值4.6億元。農業總産值32.20億元,主要農産品糧食、棉花、油料、蔬菜産量分別達到58.38萬噸、1.00萬噸、10.55萬噸、30.30萬噸。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2億元,各項存款餘額30.4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52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8元。産業特色明顯。形成了以華溢紡織、富泰革基布、廣銀棉花等棉紡加工企業及溫鑫服裝、僑夫服飾等服裝企業為骨幹的輕紡産業;以新興建材、明弘建材、荊玻鋁業、秦江水泥、秦江人造板等公司為骨幹的建材産業;以洪森實業、鳳池米業、巨星糧油、蛟竜蛋製品、仙羽禽業等企業為骨幹的食品産業;以大江鑄業、創升鑄業、江漢石油儀器儀表、沙洋電綫廠等企業為骨幹的機電産業。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48,億元企業達到5傢,有荊玻集團、華溢紡織公司、洪森實業公司和江漢石油儀器儀表公司等骨幹企業。全縣企業知名品牌衆多,“洪森”精米、“鳳池”香米、石鑰牌指重表獲湖北名牌稱號,“紀山”竜米、“尚香”風幹雞、“玉雅”生活用紙、“蛟竜”皮蛋等品牌在省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基礎設施完善。境內交通便利,路網縱橫交錯,207國道、(武)漢宜(昌)、荊(門)潛(江)等省道、襄(樊)荊(州)高速公路貫穿縣境,破土動工的武(漢)荊(門)高速與沙洋擦肩而過,半小時的高速公路入口有5個,平均每百平方公裏有公路70.6公裏。荊沙鐵路貫穿全境。有漢江和江漢(漢江--長江)航綫。全縣程控電話裝機7.20萬部,互聯網用戶達到5800戶,鄉村全部實現電話程控化。移動電話達到13.96萬部,城鄉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36.3部。全縣有35千伏及110千伏主變容量18.1兆伏安,年供電量3.6億千瓦時,用電可靠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沙洋220千伏輸變電站正在建設之中,2006年底可建成運營。新興濱江園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區建成區面積19.2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0萬人。城區沿湖景觀、休閑項目等園林設施日臻完善,緑化面積達到193.8公頃,占城市面積的25.3%。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超市連鎖店、賓館酒樓等商業設施遍布轄區。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人均住房35.2平方米。
  【鐘祥市】鐘祥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中遊,江漢平原北端,國土面積4488平方公裏,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7平方公裏,轄15個鎮,1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1個開發區,3個國營農、牧場,3個大型水庫,總人口103.76萬人。鐘祥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鐘祥為楚別邑,稱郊郢,係楚國陪都;後期曾為楚國國都。西漢初置縣,三國時屬吳,稱石城。自西晉至清末民初1600多年間,鐘祥一直為郡、州、府、縣治所。因明代嘉靖皇帝生養發跡於此,御賜縣名為“鐘祥”,取“祥瑞鐘聚”之意。明嘉靖十年(1531年),禦置承天府,是當時全國三大直轄府(順天府、應天府、承天府)之一,曾是江漢、湖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裏養育了楚辭文學家宋玉、楚歌舞藝術傢莫愁女、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等歷史名人,誕生《陽春白雪》、《下裏巴人》等傳世名麯。新中國成立後,縣名仍為鐘祥。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鐘祥資源富集。礦産資源:鐘祥現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6類27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1/6,占全省的1/4。主要有磷礦石、纍托石、礦泉水、硫鐵礦、石灰岩、耐火粘土、滑石、大理石、煤、重晶石、白雲石、金剛石、砂金等。其中磷礦石儲量達5.36億噸,居全國第二位,開採量居全國第一位,素有“中原磷都”之稱。土地資源:全市土地面積673萬畝,其中耕地121.3萬畝,可墾荒地50多萬畝,林地近200萬畝,水域74萬畝,草場190多萬畝。水資源:全市淡水資源總量510億立方米,漢水自北而南縱貫市境144公裏,沿漢江流域有8條水係,建有溫峽、石門、黃坡三座大型水庫,全市水能藴藏量大於15.7萬千瓦。旅遊資源:鐘祥是國傢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文化遺産----明顯陵所在地,是國傢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文物古跡星羅棋布,山川湖泊風光秀麗,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其中明顯陵是我國中南地區惟一的明代帝陵,也是全國最大的明代單體帝陵,與北京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齊名。現已形成郢中風景區、雲臺觀風景區、大洪山風景區、溫峽風景區等四大景區。農副産品資源:鐘祥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傢重要優質米、優質棉和瘦肉型豬生産基地。鐘祥是“中國長壽之鄉”。現有百歲老人68人;90歲及以上的老人近千人;人均預期壽命75.88歲,高於世界平均水平9.88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48歲。鐘祥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5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79.83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為24.55億元、27.65億元、27.63億元。三次産業結構之比為30.8∶34.6∶34.6。人均國內生産總值7690元。財政收入3.2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95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3.8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7.47億元。是國傢可持續發展示範區、生態建設示範區,全國科技、教育、文化先進縣(市),省級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市)。經過多年的建設,鐘祥形成了以磷化、紡織、食品、輕工、建材、汽車零部件6大行業為支柱,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係。全市現有工業企業384傢,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7傢。工業産品540餘種,有17種産品進入國際市場,40餘種産品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鐘祥是全國小康建設百強縣(市)和全國十個小康建設示範縣(市)之一。農村居民儲蓄總額、人均儲蓄額和農村拖拉機保有量、農機總動力均居全省縣(市)第一,先後被授予全國農村電氣化達標縣(市)、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市)、全國果品産業示範縣(市)等稱號。農業綜合實力較強,糧、棉、油、肉類總産量和農業增加值曾進入全國五十強和全省十強。現已形成糧食、棉花、油料、生豬、雞鴨、水果、蔬菜、食用菌等8大主導産業和中糧祥瑞油脂、新美香、康輝、金林、竜富等一批産業化竜頭企業。鐘祥市場繁榮,貿易活躍。全市擁有大型商場和各類賓館、酒店30多傢,其中四星級賓館1傢,三星級賓館1傢。建有較大規模的集貿市場、工業品市場和生産、生活資料市場30多個。200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1億元,接待遊客13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5億元。全市現有“三資”企業128傢,出口型企業12傢。鐘祥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功能齊全,形成了水、陸、空立體運輸網絡。全市公路通車里程4550公裏,等級公路3450公裏,焦枝鐵路、長荊鐵路、襄荊高速公路、武荊高速公路、207國道穿越市境。境內漢江航道常年通航,建有7個港口碼頭。2005年,全年貨物周轉量(不含鐵路)9.77億噸公裏,旅客周轉量(不含鐵路)6.58億人公裏。貨運量740萬噸,客運量1430萬人次。
  【東寶區】東寶得名於隋代所建的東山寶塔。國土面積1645平方公裏,轄6鎮1鄉2個街辦,總人口36.39萬人。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巍然聳立的東山寶塔,歷經1400多年的滄桑依然形態穩健,氣勢軒昂;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的竜泉書院古樸典雅,學風濃厚,培育出一代代英才,點綴其間的象山四泉(竜泉、蒙泉、惠泉、順泉)聞名遐邇;以捉馬洞、仙人岩為主的三國古戰場遺址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唐安古寺、洪山寺、千佛洞依山傍水,清新幽靜;老萊子山莊、聖境山、九竜𠔌、白雲樓等道教遺跡和名勝源遠流長;形成於中生代的天然溶洞----香竜洞內鐘乳石令人嘆為觀止;國傢水利風景名勝區、全國八大人工水庫之一的漳河水庫風光秀麗,景色怡人,被湖北省列為“着力建設的10個省級旅遊休閑度假區”之一。稟承“緑色東寶、天然氧吧、有機食品”發展理念的東寶已越來越成為理想的人居之地。物華天寶,資源富集。礦産資源多達24種,其中石灰石、石膏、方解石儲量分別達到46億噸、10億噸、1.8億噸,均居全省之最,極具開發潛力;原煤儲量達5000萬噸以上;水泥粘土儲量達3100萬噸;硫鐵礦、石英礦、陶土、鐵、銅、硅、礬土、大理石等資源均具有一定的開採價值;森林覆蓋率高達58%;柑桔、香菇、黑木耳、烏臼、核桃、板慄、銀杏等特産暢銷全國各地,香菇、黑木耳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10多個國傢和地區。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焦枝、荊沙、長荊鐵路與207國道、襄荊高速(襄樊至荊州)公路縱橫交錯,皂當(天門皂市至宜昌當陽)、荊潛(荊門至潛江)、荊南(荊門至南漳)等省級公路貫穿全境,已全綫動工的武荊高速(武漢至荊門)和荊宜高速(荊門至宜昌)將在東寶匯合,與滬蓉高速、京珠高速聯網,屆時在1個小時內到達宜昌(三峽),1個半小時內到達武漢。長江航道的沙市港及沙市機場、襄樊機場、三峽機場距東寶均衹有100公裏左右。優越的條件使一大批中央和省屬企業落戶東寶,全國特大型石化企業荊門石化總廠、華中電網主力之一荊門熱電廠、三峽工程水泥定點生産企業葛洲壩水泥廠以及航空工業總公司所屬的第六○五研究所等均在東寶境內。國傢三條微波通道、四條光纜穿境而過,使東寶與全國各地及世界150多個國傢和地區互聯互通。東寶電力設施完善、供應充足,城市和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部完成。投資環境良好,發展前景廣阔。全區按照“經營城郊,興工強區”、“唱響山歌,興山富民”、“服務城市,提升三産”的工作思路,突出環境建設、民營經濟發展、招商引資三大重點,奮力推進區域經濟發展。2007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3.8億元,同比增14%。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8.1億元,同比增38.3%;實現利稅6.4億元,同比增94.4%。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培育市場主體成效明顯。規模企業新增25傢,達到84傢;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企業達到12傢,億元企業達到7傢。石橋驛磷化工、子陵建材、牌樓輕紡等工業集群發展加快,國道工業走廊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城郊工業竜頭作用更加突出。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獲省級以上知名品牌7個,“洋豐”商標和“洋豐牌過磷酸鈣”分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産品”稱號。着力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狠抓專利實施,申請國傢專利105件,申報科技項目16個,其中8個項目被列為全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2個項目被列為全市重大專項。節能減排見到成效,先後關閉小煤礦7傢,小水泥廠1傢,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是全市唯一實現“雙減”目標的縣市區。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實現農業總産值15.9億元,同比增8.3%;農民人均純收入4674元,同比增加586元,增長14.3%。特色板塊經濟進一步發展。漳河柑桔板塊被納入全省跨區域優質柑桔板塊連接項目。農業産業化深入推進。竜頭企業發展加快,山緣香菇年出口創匯突破500萬美元。新登記專業合作社16傢,全區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達到35傢。新認證緑色食品和無公害産品5個,通過“三品”認證的農産品達到20個。第三産業發展提速。 “鄉村遊”發展勢頭強勁。聖境山等主要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農傢樂”星級服務進一步規範。現代物流業發展勢頭強勁。楊傢橋綜合型物流園區被納入全市物流園區總體規劃,園區內商貿物流企業發展到近百傢,形成了與全國100多個城市互通的物流網絡。着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發展農資農傢店、日用消費品農傢店36傢。社區服務、金融保險等行業進一步發展。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6.28億元,同比增50.1%,其中城鎮以上項目投資完成21.8億元,同比增61.3%。新、續建項目162個,其中投資過千萬元項目45個,實際完成投資9.7億元。招商引資有效支持投資增長。引進區外境內資金9.08億元,同比增29.4%;引進境外資金1215萬美元,同比增20%。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7億元,同比增19.3%。積極擴大外貿出口,完成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同比增100%。財政運行平穩。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4.06億元,同比增33.5%;完成區級一般預算收入9800萬元,同比增20%。強化財政發展職能,狠抓支出控管,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支出3.27億元,同比增33.8%。
  【掇刀區】掇刀區是2001年3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縣級行政區,下轄團林鋪鎮、麻城鎮、掇刀石街道辦事處和白廟街道辦事處,共有78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委會和3個場委會,有639個村民小組和105個居民小組。掇刀區地處荊山山脈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位於鄂中腹地、扼荊襄要道。全區總面積為614.7km2,其中:白廟街道辦事處25.76km2,掇刀石街道辦事處131km2,麻城鎮175.3km2,團林鋪鎮282.64km2。可供開發的丘陵崗地、水面較多,有着發展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的天然優勢;礦産資源較多,石膏儲量豐富,煤、白雲石等頗具開發價值;有千佛洞國傢森林公園、鳳凰風景遊樂區等較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和項目。
  【屈傢嶺管理區】屈傢嶺管理區原為五三農場,是湖北省最大的國有農場 ,由李先念在湖北工作期間親自破土奠基,1952年開始墾建,1953年正式命名,原屬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2001年11月屬地管理,成立荊門市屈傢嶺管理區。屈傢嶺管理區位於湖北省中心地帶、江漢平原與大洪山餘脈的交會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全區土地面積220平方公裏,人口6.4萬人,職工3萬人。下轄5個農業辦事處。有水旱耕地14.5萬畝,林地10萬畝,果園3萬畝,水面1.5萬畝。屈傢嶺管理區東距武漢市168公裏,西至宜昌220公裏,至荊州120公裏,西去30公裏經漢江沙洋港可入長江,西北去90公裏可抵荊門火車站,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屈傢嶺管理區是聞名世界的屈嶺文化遺址所在地。遺址大量出土文物中,以彩紋陶器和含有粳稻穀殼的紅燒土塊最有名,是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屈傢嶺現代農業規模種植和農業産業化優勢明顯,利用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開發旅遊前景廣阔。2005年,全區實現生産總值3849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1605萬元,增長7.9%,第二産業增加值10090萬元,增長28.8%,第三産業增加值16800萬元,增長14.3%。全區實現工農業總産值55046萬元,同比增長13%。其中農業25905萬元,增長7.9%;工業29141萬元,增長18%。固定資産投資額4610萬元,增長2.8%;財政收入2726萬元,同比增長20.2%。屈傢嶺農林牧漁各業俱全,並已初步形成農業産業化模式。年産糧食42500噸,棉花6000噸,油料4500噸,年出欄活豬10萬頭(年出口3萬頭),年産鮮牛奶2000噸,鹿茸300公斤,年産各類水果1000萬公斤,鮮魚1000萬公斤。管理區有湖北最大的活豬出口基地,所産“陳灣”優質瘦肉型活大豬在香港市場直接挂牌銷售,是全國六個最佳養殖企業之一。“湖北九州梅花鹿養殖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梅花鹿養殖場,現存欄梅花鹿1200頭,其引進先進技術研製開發的鹿係列産品先後獲“湖北省精品名牌展銷會銀奬”和“中國第七屆新技術新産品博覽會金奬”。管理區已形成種養加一條竜和農、工、貿一體化經營的顯著特色。利用農場新鮮的農、果、畜産品資源興辦的湖北金五三食品廠,是國傢二級企業和出口定點廠,年産肉類、禽類、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罐頭1萬多噸,90%供出口。金竜福藥業擁有8條現代化生産綫,生産中西成藥60多種,其專利生産的金竜舒膽顆粒榮獲“省工業精品名牌産品博覽會金奬”。江峰藥業是一傢以生産獸藥為主的科技型企業,現有六條生産流水綫(即水針劑、粉針劑、中藥散劑、消毒劑、水溶劑生産綫),該公司以市場為導嚮不斷推出新産品,銷售網絡遍布全國三十多個省市。五三棉業公司設備一流,産品質量享有較高聲譽。湖北五三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年産水泥8.8萬噸,五三奶粉暢銷全國各地。出口産品還有無鉛皮蛋、小磨香麻油等。
歷史沿革 History
  夏商時期(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十一世紀),天下為九州,荊門屬荊州之域。約公元前十二世紀,商王武丁後裔於漢江西岸今沙洋縣馬 良鎮西建立權國,為“古代第一縣”;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於長湖邊今沙洋縣拾回橋一帶建立冉阝國(或謂作“那”)。 春秋戰國時期,楚族勢力漸大,楚人南移,約楚熊鄂至若敖時期,滅冉阝(即“那”);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稱)時期,滅權,遷權於冉阝(即“那”)處;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紀南城),現荊門成為郢都近郊,鐘祥為郊郢,係楚國陪都;秦昭王時,秦將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於楚郢都設南郡,領縣十八,在今荊門南郊設當陽縣,屬南郡。
  西漢初期,在荊門北設編縣,景帝時期,在今荊門城區南郊置當陽縣,仍屬南郡;王莽篡漢,升編縣為南順郡。東漢初年復西漢舊製,縣址仍在原處;三國時期,當陽屬吳。
  西晉時期沿吳舊製。東晉時期於編縣置武寧郡。後又於編縣故城置長寧縣,屬武寧郡,於長寧縣置長寧郡,治長寧縣,不久又徙武寧郡至樂鄉縣,領長寧、樂鄉二縣;徙當陽縣址於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時期,宋齊沿晉製。泰始初改長寧郡為永寧郡。後梁廢編縣入長寧縣,於內方山(又為馬良山, 今沙洋縣境內)置基州,轄章山、上黃郡, 分長林縣置豐鄉、緑麻二縣,分屬章山、上黃郡;北周廢當陽置平州。
  隋文帝開皇七年,滅後梁,平州改玉州;九年,廢玉州復置當陽縣,廢永寧、武寧、章山、上黃四郡;十一年廢長林入長寧縣;十八年,復改長寧為長林縣,屬南郡。
  唐初,長林縣屬荊州,改當陽為基州,復置章山縣為屬縣。德宗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長林縣立荊門縣,廢當陽縣入荊門縣,屬南郡江陵府,荊門縣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荊門縣為長林縣。
  五代時期,荊門為荊南國所據。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設荊門軍,領長林縣。不久軍廢。後周廢樂鄉縣,南境入長林縣。
  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復置當陽縣,復置荊門軍,領當陽、長林二縣,屬荊湖北路。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廢軍,劃長林、當陽二縣屬江陵府;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復荊門軍,仍領縣長林、當陽。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荊門軍為荊門府,屬河南行省;天歷時期,降府為州,屬荊湖北道宣慰司,仍領長林、當陽二縣。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荊門州為荊門縣,屬荊州府,改長林縣入荊門縣;十年,拆當陽縣入荊門縣;十三年 ,升荊門縣為荊門州,復置當陽縣;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荊門州改屬承天府(今鐘祥),領當陽縣。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荊門軍為荊門府,屬河南行省;天歷時期,降府為州,屬荊湖北道宣慰司,仍領長林、當陽二縣。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荊門州為荊門縣,屬荊州府,改長林縣入荊門縣;十年,拆當陽縣入荊門縣;十三年 ,升荊門縣為荊門州,復置當陽縣;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荊門州改屬承天府(今鐘祥),領當陽縣。
  清代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荊門州仍領當陽縣,屬安陸府。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791年),升荊門州為直隸州,屬湖北布政使,領當陽、遠安二縣。
  1912年,降荊門直隸州為荊門縣,屬湖北省襄陽道;1927年廢道,荊門縣屬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荊門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荊門一直設縣,屬湖北省荊州行政區專員公署;1960年,設立沙洋市與荊門縣同屬荊州行政區專員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屬荊門縣;1979年11月將原荊門縣劃為荊門市和荊門縣,屬荊州地區行政公署.
  漢置當陽縣。唐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置荊門縣。宋建荊門軍,明復荊門縣,清為荊門直隸州,民國降州為縣。1949年屬荊州專區,1970年屬荊州地區。1979年析荊門縣城關鎮及近郊置荊門市,屬荊州地區。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準荊門市升為地級市。撤銷荊門縣,將荊門縣的行政區域並入荊門市。1985年,設立荊門市東寶區、沙洋區。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準(民行批[1992]48號)撤銷鐘祥縣,設立鐘祥市。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6]111號)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鐘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
  1998年12月9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荊門市沙洋區,設立沙洋縣。縣人民政府駐地為沙洋鎮。
  2001年3月17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1]25號)設立荊門市掇刀區。將荊門市東寶區的何場鄉、麻城鎮、團林鋪鎮、掇刀石街道和白廟街道劃歸掇刀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深圳大道。
  2001年3月,經省民政廳批準:京山縣撤銷楊鋒鎮劃歸永隆鎮管轄,撤銷馬店鎮劃歸羅店鎮管轄。沙洋縣撤銷草場鄉劃歸五裏鎮管轄,撤銷蛟尾鎮劃歸後港鎮管轄,撤銷蔡廟鄉劃歸曾集鎮管轄,煙垢鎮改名為高陽鎮。鐘祥市撤銷中山鎮劃歸洋梓鎮管轄,撤銷潞市鎮劃歸豐樂鎮管轄,撤銷賀集鄉劃歸石牌鎮管轄,撤銷羅集鎮劃歸舊口鎮管轄,撤銷磷礦街辦設立磷礦鎮,撤銷轉鬥鎮和鬍集街辦設立鬍集鎮。東寶區撤銷安團鄉,劃歸漳河鎮管轄,撤銷姚河鄉劃歸慄溪鎮管轄,撤銷何場鄉,將原從煙墩鎮劃入的9個村劃歸漳河鎮管轄,原從團林鋪鎮劃入的15個村劃歸團林鋪鎮管轄。 2001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掇刀區。省政府對我市行政區劃進行了相應調整,將原東寶區所屬掇刀街辦、白廟街辦、團林鋪鎮、麻城鎮劃歸掇刀區管轄。 截止2001年6月,全市轄4個街道、49個鎮、4個鄉,1536個村委會。其中,京山縣轄新市、永興、曹武、羅店、宋河、坪壩、三陽、緑林、孫橋、永隆、雁門口、錢場、石竜、楊集14個鎮;沙洋縣轄沙洋、五裏鋪、十裏鋪、紀山、拾回橋、後港、毛李、官當、李市、馬良、高陽、瀋集、曾集13個鎮;鐘祥市轄郢中、洋梓、長壽、豐樂、鬍集、雙河、磷礦、文集、冷水、石牌、舊口、柴湖、長灘、東橋、客店、張集16個鎮和九裏回族鄉;東寶區轄慄溪、馬河、子陵鋪、漳河4個鎮,仙居、石橋驛、牌樓3個鄉和竜泉、泉口2個街道辦事處;掇刀區轄團林鋪、麻城2個鎮,掇刀、白廟2個街道辦事處。全市有村民委員會1536個,村民小組10906個。全市國土面積12404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面積6.67%。其中,京山縣3284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26.48%;沙洋縣1999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16.12%;鐘祥市4488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36.18%;東寶區1528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12.32%;掇刀區643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5.18%;屈傢嶺管理區220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1.77%;沙洋監獄管理局242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1.95%。
  2004年底,全市轄5個街道、50個鎮、2個鄉,153個居委會、1501個村委會。面積12045平方千米,總人口2848410人。
  【管理鄉鎮】 竜泉街道 辦事處駐府前街,人口84898人,面積26平方千米。轄14個居委會:南門、南臺、塔影、竜山、團结、土門巷、西門、鳳臺、千佛洞、白竜、金蝦河、白雲樓、北門、宏圖。
  泉口街道 辦事處駐象山大道北端,人口78840人,面積16平方千米。轄11個居委會:大橋、瀏河、金竜泉、象山、青山、沿河、泉口、蘇畈橋、蘇臺、凱竜、葛洲壩水泥廠。
  牌樓鎮 鎮政府駐牌樓崗,人口19942人,面積11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航空路、泗水橋、楊衝、長興、長崗、牌樓、江灣、新生、城山、來竜、花竹、荊東、革集、荊鐘、榮星、馮廟。
  子陵鎮 鎮政府駐子陵鋪,人口44339人,面積277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子陵、子陵、美滿、建泉、新廟、華陽、八角、紅廟方傢坪、七橋、金榜、四坪、青山、柏坪、金塚、竜泉、蔡衝、南橋、曾坡、聯欣、何衝、十井、三當、幸福、團堡、曾廟、新橋、金泉、石蓮、棗店。
  漳河鎮 鎮政府駐漳河,人口43321人,面積363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38個村委會:烽火臺、勝利、安團、陳井、謝花橋、付集、同樂、蘇院、蘇集、劉院、邱灣、周集、八廟、蘇畈、界山、三化、新豐、雨淋、雄峰、新建、和平、關廟、崔院、迎接、安河、袁衝、團坊、京河、羅河、肖崗、香山、四井、雙堰、卻集、佘樓、泉窪、龜山、文昌、仙山、田當、夾園。
  石橋驛鎮 鎮政府駐石橋驛,人口33110人,面積17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池、楊橋、廖坪、彭灣、餘坪、象河、燈塔、河當、雷坪、上泉、花園、九裏崗、五桐、陶河、永盛、五架、馬店、嚮橋、普坪、英岩、新集、蘇衝、石橋驛、張坪、白馬、葉衝、紅岩。
  馬河鎮 鎮政府駐馬河,人口8837人,面積16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馬院、鐵坪、白泥、馬咀、易畈、三裏崗、關廟崗、錢河、雙河、院子河。
  慄溪鎮 鎮政府駐慄溪,人口22108人,面積374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姚河、百子堂、馬集、慄溪、鬍畈、趙灣、桑埡、澗溝、大泉、塘坪、裴山、插旗、慄樹灣、毛坪、折旗、花屋場、三元、姚河、文豐、金華、尖山、新華、南莊河、鵝項、竜虎、匡坡、柏果。
  仙居鄉 鄉政府駐仙居,人口28326人,面積15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仙居、天星、????井、何傢、新屋、新坪、黃聶、三泉、華新、發旺、小河、珍珠、復興、礦山、促聯、七井、銀井、黑峪、太平、跑馬、雙竜、趙坪、革新、付廟、柴黃、李坪、白洋、雙泉。
歷代名人 Masters history
  鐵石肝腸——邊居誼
  邊居誼(公元13世紀在世,卒於1274年) 湖北隨州人,南宋著名抗元將領。南宋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因屢立戰功,官至賬前都統。
  邊居誼為抗擊元軍,率領軍民構築沙洋堡、新城堡。十月,元軍從襄陽進兵,攻陷沙洋、新城(今沙洋縣李市鎮附近),新城守軍在邊居誼的帶領下,譜寫了一麯與新城共存亡的壯歌。元軍以高官厚祿引誘邊居誼投降,邊居誼不予理睬。新城被元軍攻陷,三千勇士皆殉國,最後邊居誼拔劍在手,仰望蒼天,高呼“邊居誼寧死不降。”說完,劍刃一橫,熱血飛濺,自殺末死,他又用最後一點力氣滾進熊熊烈焰。
  元末明初,江陵府學正孔剋學憑吊新城遺址時,曾寫七絶一首:“鐵石肝腸死末休,孤城高倚漢江秋。三千血戰皆忠義,不效襄陽事敵仇。”目前,李市鎮附近有新城遺址和居誼廟。
  大德州牧——舒成竜
   舒成竜(公元1700─1771年) 字禦天,清代河北任丘人。20歲在恭王府辦事。雍正九年(1731年)到戶部營田司供職,後為候補知州;先在兵部車駕司實習三年,期滿分發湖北任地方行政長官。先任𠔌城知縣,乾隆八年(1743年)升任荊門知州。
  舒成竜來到荊門,首先改革田賦政令,廢除原有的包攬徵收田糧的裏書製,印刷的應交納的《易知由單》,分發農産,既通俗易懂,又避免農産上當受騙和被勒索。設立正副鄉約和地保,褒揚好人好事,打擊鄉霸刁民,宣講鄉規民約,使社會風氣和習俗漸有好轉。
  在舒成竜到任前一年,漢江荊門段的鄭傢潭河堤被洪水衝垮,沙洋地段上上下下全部遭災,民不聊生。舒成竜一到任,便集全州之力,將沙洋官堤築高加固,另新增小江湖月堤一道,石磯十座和排水閘兩座。還將白鶴寺舊堤與青塚村的民堤統一加固合修,提高抗洪能力。鄭傢潭决口淹沒民田七十餘頃,舒成竜請求朝廷永遠免徵淹田稅賦每年白銀319兩,南漕米156擔,解除民睏。舒成竜上任伊始,發現荊門無一部完整州志,迅即組織人員修荊門州志,以供後世查閱。
  舒成竜治理荊門州,正值康、乾盛世,國傢太平,農業豐收,物資充裕,百姓安居樂業。他抓住有利時機,興辦公益事業。首先,興建竜泉書院,重建州署、荊門驛站、陸夫子祠、南門文運橋、西門來竜橋、後港聚仙橋等。還設立育嬰堂和養濟院,在沙洋碼頭置救生渡船;維修荊門城垣,修葺城隍廟,興築社稷壇、先農壇,重修孔廟學宮等,深得群衆擁護。舒成竜為此奔波忙碌,沒有一天空閑。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於舒成竜治理荊門州政績卓著,乾隆皇帝兩次召見,升任廣西平樂府同知。荊門民衆聯名稟呈,請求留任;加之《荊門州志》編纂未果,朝廷內閣同意舒成竜僅在吏部挂同知官銜,繼續留在荊門州治事。舒成竜還將治事重點放在啓迪民智方面。他認為官員效忠國傢,民衆孝順父母,是“天人之道”。為弘揚先賢,尊重賢能,培育人才,他帶頭斥資在荊門城西修建老萊山莊、孝隱亭,以紀念著名道教創始人之一、二十四孝之首老萊子;擴建陸文安公祠、講經臺,以紀念南宋理學家、教育傢、荊門知軍陸九淵;評選鄉賢,祀奉歷代名儒,如荊門“三孫”、“二朱”、楚國名相孫叔敖等。他先後在荊門州城、沙洋鎮、馬良山修建竜泉、漢上、內方三書院,選送優秀子弟課讀。在竜泉書院東側修築荊園和方塘,引竜泉、蒙泉、惠泉之水穿越九麯橋、書齋、講堂,註入文明湖,湖畔亭臺樓閣,美不勝收。
  乾隆二十年(1755年),吏部升任他為湖南衡州知府。離荊赴任時,荊門士民沿途擺設香案餞行,官轎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三天後纔在依依不合的人群中離開荊門地界。荊門民衆為紀念這位大德州牧,為其建立紀念祠堂。
  二十四孝之十七 戲彩娛親 周朝老萊子
  老萊子(約公元前599年一約公元前479年),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傢,“道傢”肇始人之一。楚國人,出生於康王時期,卒於惠王時期。著書立說,傳授門徒,宣揚道傢思想。遺著有《老萊子》16篇(一說15篇),漢魏時亡佚。有少數言論在《子書》、《戰國策》等書籍中有所收錄,從中可以管其生平和思想觀點。在荊門城西象山東北麓竹皮河畔,有一幽靜處--老萊山莊,傳說是春秋時期楚國名士老萊子隱居之處。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睏於陳、蔡,楚昭王迎孔子來楚國。孔子外出,遇其弟子。弟子返傢,告訴老萊子:“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示僂而後耳,視若營四海,不知誰氏之子。”老萊子說:“是丘也,召而來。”孔子見面,嚮老萊子請教怎樣輔助國君。老萊子訓導:“你對世人的痛苦感到哀傷,卻輕視你的作為給萬代子孫帶來的禍患,這究竟是貧乏無知還是無法達到目的呢?與其贊譽唐堯而非議夏桀,不如堯、桀而亡,收起那些褒貶,反乎自然必有損傷,不安不靜必生邪惡。對人作事從容隨物,故常成功。有什麽辦法,你自以為賢能啊!”要孔子改變那種志在經營四海,以賢能自負的態度。從中同時也流露出戒除驕矜,淡泊名利,亡卻好惡,順乎自然的思想主張。他還用“齒、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這些語言,多為各國名傢策士摘引。他的思想屬“言道傢之用”雖然謀求的不是治國之道,但仍有一定關註社會的內容。後來道傢莊子“群人南面之法”。則擴大發展了老萊子消積、無為的一面。
  老萊子不願“受人官祿、為人所製”,隱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公無前479年)發生“白公勝之亂”,繼而陳國南侵,為避亂世,從河南遷來湖北,隱居在荊門蒙山(現改名為象山)東北(後人稱老萊山莊,遺址在今荊門市自來水公司院內,有孝田、順井遺址),“葭墻蓬室,木床蓍席,衣藴食藪,墾山播護。”楚惠王自駕車前往,迎接老萊子到郢都出任官職,輔助國政。他謝絶說:“僕野山之人,不足守政。”為避免楚惠王再來聘求,他棄去茅捨,渡過長江,至江陵江南地區棲身,過着“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之,據其遺粒足以食也“的隱居生活。
  老萊子生活在社會發生激劇變革的春秋時代,因看不慣世間的名利角逐和諸侯兼併,隱居在荊門象山腳下,墾荒耕田,奉養雙親。老萊子不僅追求精神的愉悅,做一名散淡、逍遙的山村野夫,而且他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孝子。在我國民間流傳的《二十四孝圖》中有一幅“老萊娛親圖”,講的是老萊子70歲時,為解除年邁雙親的孤寂,穿戴孩童的彩衣花帽,手裏擺弄着小撥浪鼓,手舞足蹈地在父母面前嬉笑耍樂,他還玩弄小雞小鴨,做出小童天真無邪的活潑樣子。 後人以“老萊衣”比喻對老人的孝順。唐代詩人孟浩然曾作詩曰:“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多才作傢——聶紺弩
  聶紺弩(公元1903-1986年) 京山縣城關人,字幹如,曾用筆名耳耶、二鴉、簫今度等,是我國現代老一輩著名的多才作傢,新聞工作者,雜文傢,古典文學研究學者,詩人。
  聶紺弩早年曾在馬來西亞、緬甸,當過教員和報紙編輯。在三十年代初,他寫過許多小說、詩歌、劇本。在抗日戰爭時期尤其以寫雜文著稱。由於他的文學根底紮實,信筆寫來,旁徵博引,藉古諷今,揮灑自如,他的雜文風格酷似魯迅,為文壇所稱道。解放初,他為研究“三紅金水”等古典文學巨著作出了貢獻。有詩作《散宜生詩集》 和小說《天壤》和《紺弩小說集》。
  1923年在緬甸仰光《覺民日報》、《緬甸晨報》當編輯時,讀到“ 五四”時期在北京出版的《新青年》,深受影響。1924年考入廣州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2期,參加過國共合作的第一次東徵。20年代中期,曾去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1927年回國。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傢聯盟。30年代中期,先後編輯《中華日報》副刊《動嚮》和雜志《海燕》。這時,他以短小精悍、犀利潑辣的雜文,引起讀者註意。抗日戰爭時期,聶紺弩在桂林與夏衍、宋雲彬、 孟超、 秦似編輯雜文刊物《野草》。“ 皖南事變”後不久,他在《野草》上發表了《韓康的藥店》,從詼諧中體現譏刺,回擊了國民黨掀起的反共逆流,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雜文集《歷史的奧秘》、《蛇與塔》,都是作為《野草叢書》出版的。前者雜論社會現象,後者評說婦女問題。後來又以二者為基礎,編為《二鴉雜文》出版。解放戰爭時期,他的散文集《沉吟》和雜文集《血書》出版。《沉吟》通過人物記述表現了廣阔的社會生活;《血書》是對黑暗現實的針砭、撻伐,並熱情歌頌了中國共産黨中央公佈的土地改革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聶紺弩在香港辦報期間,仍以雜文為武器,批判各種怪現狀、怪議論,宣傳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聶紺弩在雜文寫作上,有意學習魯迅的筆法,但又形成自己的風格:行文恣肆,用筆酣暢,反復駁難,淋漓盡致,在雄辯中時時顯出俏皮。他的作品多已收錄於《聶紺弩雜文選》(1955)、《聶紺弩雜文集》(1981)、《聶紺弩散文》(1981)。
  聶紺弩歷任中國作傢協會理事,香港《文匯報》主筆,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等職。
  地方長官“躬行”的榜樣——陸九淵
  陸九淵(公元1139--1193年) 字子靜,自號象山,人稱象山先生,荊門老百姓稱之為陸夫子。南宋高宗紹興九年二月(公元1139年4月)生於江南西路撫州金溪縣(今江西省撫州地區金溪縣)延福鄉青田裏。光宗紹熙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卒於荊湖北路荊門軍(今湖北省荊門市)知軍事任內。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傢,與朱熹齊名,人稱“朱、陸”。
  陸夫子五歲發蒙,他從小就聰明好思。三、四歲時就嚮父親提出“天地何所之”,這樣深邃的哲學問題。七、八歲,“舉止異凡兒,見者敬之”。他讀古書,見“宇宙”兩字,別人解說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他頓然大悟說:“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二十四歲參加鄉試,高中第四名,是年鼕十月二十七日其父陸賀病逝。 三十三歲,再次鄉試,以易學中舉、得解。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三十四歲,春試南宮。夏五月,廷對,賜同進士出身。 光宗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五十三歲,得旨之荊門。秋七月四日啓行,九月三日至二泉(荊門軍)。
  陸九淵千裏迢迢從江西到荊門上任後,正值金兵南侵壓境,他便主持構築荊門城,並開挖了護城河渠。還大刀闊斧地改革荊門軍的稅收弊端和不合理體製以及官場的陳規陋習,重視整軍習武。廢除了荊門境內稅卡,減免捐稅,一時間荊門商賈雲集,稅收日增,民訟漸息,盜賊斂跡。
  陸九淵清正廉明,秉公執法。有人告狀,他不拘早晚,親自接見受理。斷案多以調解為主。如控訴的內容涉及隱私、違背人倫和有傷風化的,就勸說告狀人自動撤回上訴,以便維護社會道德風尚的淳厚。衹有罪行嚴重、情節惡劣和屢勸不改的纔依律懲治。所以民事訴訟越來越少,到上任第二年,來打官司的每月不過兩三起。
  陸九淵一生的輝煌在於創立學派,從事傳道授業活動,受到他教育的學生多達數千人。他以“心即理”為核心,創立“心學”,強調“自作主宰”,宣揚精神的動性作用。他的學說獨樹一幟,與當時以朱熹為代表的正宗理學相抗衡。1145年4月,他與朱熹在江西上饒的鵝湖寺會晤,研討治學方式和態度。朱熹持客觀唯心主義觀點,主張通過博覽群書和對外物的觀察來啓發內心的知識;陸九淵持主觀唯心主義觀點,認為應“先發明人之本心然後使之博覽”,所謂“心即是理”,毋須在讀書窮理方面過多地費功夫。雙方賦詩論辯。陸指責朱“支離”,朱譏諷陸“禪學”,兩派學術見解爭持不下。這就是史學家所說的“鵝湖之會”、“鵝湖大辯論”。陸九淵的思想經後人充實、發揮,成為明清以來的主要哲學思潮,一直影響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界。著名學者郭沫若、馬一浮都認為深受陸九淵思想的影響。陸九淵在象山東坡築亭,宣講理學,聽衆往往多達數百人。荊門原先閉塞的民風和鄙陋習俗顯著改變。各級主管部門交相列舉陸九淵在荊門的政績奏報朝廷。益國公、左丞相周必大曾強調,荊門軍治理成效突出,可作地方長官“躬行”的榜樣。
  1193年初,陸九淵在荊門病逝,棺殮時,官員百姓痛哭祭奠,滿街滿巷充塞着吊唁的人群。出殯時,送葬者多達數千人。他死後,謚為“文安”。
  為紀念陸九淵,後人將荊門蒙山改稱象山,在荊門城西象山東麓當年陸九淵講學的象山書院遺址興建陸文安公祠(俗稱陸夫子祠和陸公祠)。
  治楚三年而莊王以霸——孫叔敖
  孫叔敖(公元前約630年-公元前593年),蒍氏,名敖,字叔敖,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期思)人。當時的政治傢、軍事傢和水利傢。楚莊王時官令尹(相當於宰相)。據《荊門直隸州志》記載,孫叔敖居荊門白土裏(後改稱孫傢山,在荊門、荊州交界處)。
  孫叔敖拜令尹時,傾國吏民皆來朝賀。有位布衣老者姍姍來遲,嚴肅地對他說,地位越高越要體恤下情,官職越大越要謙虛謹慎,俸祿越厚越不能有貪心。你能謹守這三條,就足以把國傢治好。孫叔敖把老者的話當作座右銘牢記在心。他任國相後,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間和睦同心,風俗淳美;執政寬緩不苛卻有禁必止,官吏不做姦邪之事,民間也無盜賊發生。他不僅勤政廉儉,而且文武兼備、厲行變革,個人身世也極有傳奇色彩。正如清代詩人鄭機詩中所吟頌的:"惟楚有材舉亦殊,叔敖入相海之隅。虞邱薦牘輸巾幗,優孟陳情勝士夫。圍鄭回轅非畏事,城沂命日有深圖。功名豈盡埋蛇報,陰騭從來信不誣。"漢代大史學家司馬遷把孫叔敖的事跡列為《史記·循吏列傳》之首,記載:“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稱贊他是一位奉職守法、善施教化、仁厚愛民的好官吏。《繹史-列女傳-樊姬》記載孫叔敖:“王以為令尹,治楚三年而莊王以霸”。楚莊王能夠“一鳴驚人”而稱霸中原,是與孫叔敖的輔佐分不開的。東漢邯鄲淳根據《史記》記載,寫了《楚相孫叔敖碑》,贊揚他“受純靈之精,懷絶世之才,有大賢次聖之質”。荊門知州舒成竜在《荊門直隸州志-文苑》中收錄了這篇碑文,並加了按語,稱孫叔敖為“荊之鄉獻”。
  孫叔敖十分熱心水利事業,主張采取各種工程措施,“宣導川𠔌,陂障源泉,灌溉沃澤,堤防湖浦以為池沼,鐘天地之愛,收九澤之利,以殷潤國傢,傢富人喜。”他帶領人民大興水利,修堤築堰,開溝通渠,發展農業生産和航運事業,為楚國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和沮漳河下遊等地的水利工程,為千古傳頌。
  孫叔敖由於行政、治軍有功,楚莊王多次重額封賞,孫叔敖堅辭不受。他一生廉潔,毫無貪圖之心,為官多年,傢中卻沒有積蓄,臨終時連棺槨也沒有,因此受到後人的敬重。司馬遷《史記》中記為"循吏"第一。
  故事:
  戰國時,有個小孩叫孫叔敖。他的奶奶常常給他講兩頭蛇的故事,說誰如果不小心,遇到了兩頭蛇,必死無疑。
  一天,孫叔敖外出玩耍,不巧遇到了兩頭蛇,他急忙搬起石頭砸死了它。然後又挖了 個坑,把蛇埋了。之後,哭着回到了傢裏,撲到媽媽懷裏說:“媽媽,我活不長了,我今天遇到了兩頭蛇。”
  媽媽問它兩頭蛇在哪裏?他說:“我怕別人也遇到它,所以,我把它埋了。”
  媽媽笑着誇他是個為別人着想的好孩子。又告訴他,兩頭蛇其實是一種畸形的蛇,人遇到了是不會死的。
  後來孫叔敖成了楚國的宰相。他一心一意為老百姓着想,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
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荊門礦産資源豐富,全市探明礦種50多種,礦床(點)543處,探明儲量並開發利用的礦産達23種。尤其是非金屬礦具有礦種多、儲量大、品位高和開發利用前景廣阔等特點。其中,在石油鑽探和航天工業等領域有廣泛用途的纍托石儲量673萬噸,居全國之首;石膏、白雲岩和水泥用石灰岩儲量居湖北省第一位,分別為11.6億噸、12.5億噸和6億噸,磷塊石儲量3.6億噸,居省前列。
  全境大小河流600餘條,水域面積18.49萬公頃,地表水、地下水總量為40.1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可開發量達28萬千瓦。荊門平原土質深厚肥沃,丘陵崗地宜草宜木,土地自然生産力高。全市各類土地面積1219.26千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49.4千公頃,森林面積340千公頃,淡水養殖面積5.95千公頃,人平分別為1.2畝、1.7畝和0.3畝。森林覆蓋率35.7%,活立木蓄積量1120萬立方米,樹木136科251屬485種。
歷史沿革 History
  荊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漢江、長湖、漳河三大水係就有人類集居生息。夏商時期(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十一世紀),天下為九州,荊門屬荊州之域。約公元前十二世紀,商王武丁後裔於漢江西岸今沙洋縣馬 良鎮西建立權國,為“古代第一縣”;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於長湖邊今沙洋縣拾回橋一帶建立冉阝國(或謂作“那”)。 春秋戰國時期,楚族勢力漸大,楚人南移,約楚熊鄂至若敖時期,滅冉阝(即“那”);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稱)時期,滅權,遷權於冉阝(即“那”)處;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紀南城),現荊門成為郢都近郊,鐘祥為郊郢,係楚國陪都;秦昭王時,秦將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於楚郢都設南郡,領縣十八,在今荊門南郊設當陽縣,屬南郡。
  西漢初期,在荊門北設編縣,景帝時期,在今荊門城區南郊置當陽縣,仍屬南郡;王莽篡漢,升編縣為南順郡。東漢初年復西漢舊製,縣址仍在原處;三國時期,當陽屬吳。
  西晉時期沿吳舊製。東晉時期於編縣置武寧郡。後又於編縣故城置長寧縣,屬武寧郡,於長寧縣置長寧郡,治長寧縣,不久又徙武寧郡至樂鄉縣,領長寧、樂鄉二縣;徙當陽縣址於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時期,宋齊沿晉製。泰始初改長寧郡為永寧郡。後梁廢編縣入長寧縣,於內方山(又為馬良山, 今沙洋縣境內)置基州,轄章山、上黃郡, 分長林縣置豐鄉、緑麻二縣,分屬章山、上黃郡;北周廢當陽置平州。
  隋文帝開皇七年,滅後梁,平州改玉州;九年,廢玉州復置當陽縣,廢永寧、武寧、章山、上黃四郡;十一年廢長林入長寧縣;十八年,復改長寧為長林縣,屬南郡。
  唐初,長林縣屬荊州,改當陽為基州,復置章山縣為屬縣。德宗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長林縣立荊門縣,廢當陽縣入荊門縣,屬南郡江陵府,荊門縣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荊門縣為長林縣。
  五代時期,荊門為荊南國所據。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設荊門軍,領長林縣。不久軍廢。後周廢樂鄉縣,南境入長林縣。
  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復置當陽縣,復置荊門軍,領當陽、長林二縣,屬荊湖北路。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廢軍,劃長林、當陽二縣屬江陵府;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復荊門軍,仍領縣長林、當陽。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荊門軍為荊門府,屬河南行省;天歷時期,降府為州,屬荊湖北道宣慰司,仍領長林、當陽二縣。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荊門州為荊門縣,屬荊州府,改長林縣入荊門縣;十年,拆當陽縣入荊門縣;十三年 ,升荊門縣為荊門州,復置當陽縣;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荊門州改屬承天府(今鐘祥),領當陽縣。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荊門軍為荊門府,屬河南行省;天歷時期,降府為州,屬荊湖北道宣慰司,仍領長林、當陽二縣。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荊門州為荊門縣,屬荊州府,改長林縣入荊門縣;十年,拆當陽縣入荊門縣;十三年 ,升荊門縣為荊門州,復置當陽縣;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荊門州改屬承天府(今鐘祥),領當陽縣。
  清代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荊門州仍領當陽縣,屬安陸府。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791年),升荊門州為直隸州,屬湖北布政使,領當陽、遠安二縣。
  1912年,降荊門直隸州為荊門縣,屬湖北省襄陽道;1927年廢道,荊門縣屬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荊門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荊門一直設縣,屬湖北省荊州行政區專員公署;1960年,設立沙洋市與荊門縣同屬荊州行政區專員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屬荊門縣;1979年11月將原荊門縣劃為荊門市和荊門縣,屬荊州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準荊門市升為地級市。撤銷荊門縣,將荊門縣的行政區域並入荊門市。1985年,設立荊門市東寶區、沙洋區。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準(民行批48號)撤銷鐘祥縣,設立鐘祥市。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11號)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鐘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
  1998年12月9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荊門市沙洋區,設立沙洋縣。縣人民政府駐地為沙洋鎮。
  2001年3月17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5號)設立荊門市掇刀區。將荊門市東寶區的何場鄉、麻城鎮、團林鋪鎮、掇刀石街道和白廟街道劃歸掇刀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深圳大道。
  2001年3月,經省民政廳批準:京山縣撤銷楊鋒鎮劃歸永隆鎮管轄,撤銷馬店鎮劃歸羅店鎮管轄。沙洋縣撤銷草場鄉劃歸五裏鎮管轄,撤銷蛟尾鎮劃歸後港鎮管轄,撤銷蔡廟鄉劃歸曾集鎮管轄,煙垢鎮改名為高陽鎮。鐘祥市撤銷中山鎮劃歸洋梓鎮管轄,撤銷潞市鎮劃歸豐樂鎮管轄,撤銷賀集鄉劃歸石牌鎮管轄,撤銷羅集鎮劃歸舊口鎮管轄,撤銷磷礦街辦設立磷礦鎮,撤銷轉鬥鎮和鬍集街辦設立鬍集鎮。東寶區撤銷安團鄉,劃歸漳河鎮管轄,撤銷姚河鄉劃歸慄溪鎮管轄,撤銷何場鄉,將原從煙墩鎮劃入的9個村劃歸漳河鎮管轄,原從團林鋪鎮劃入的15個村劃歸團林鋪鎮管轄。 2001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掇刀區。省政府對我市行政區劃進行了相應調整,將原東寶區所屬掇刀街辦、白廟街辦、團林鋪鎮、麻城鎮劃歸掇刀區管轄。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荊門轄京山縣、沙洋縣、鐘祥市、東寶區、掇刀區、屈傢嶺管理區6個縣、市、區,其中鎮50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5個,農業辦事處、農(牧)場、水庫單位等11個,省級經濟(高新)技術開發區4個。總人口300萬人。
  【京山縣】京山縣地處湖北省經濟最活躍的武漢--襄樊--宜昌大三角中心地帶,位於大洪山南麓,江漢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緑寶石”的美譽。轄14個鄉鎮和1個開發區,國土面積3520平方公裏,總人口61.6萬人。榮獲全省經濟效益目標考核“十佳”縣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試點縣、省級文明縣城、全省最佳信用縣、全省技術創新示範單位等稱號。歷史悠久。秦漢以來,境內一直設縣置州(郡),隋大業三年(607年)設京山縣,宋乾德二年(964年)裁北部的富水縣歸京山縣,自此京山縣統領今域,沿襲至今。京山人傑地靈。在古代,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屈傢嶺文化,養育了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令尹子文和大夫申包胥、西漢時期的緑林起義首領“三王”(王匡、王鳳、王常)等著名歷史人物;在近代,涌現出了辛亥革命時期的武昌首義闖將“三劉”(劉英、劉鐵、劉傑)和當代文學大傢聶紺弩、毛澤東雙兒女親傢張文秋等時代英豪。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京山是豫鄂革命根據地,賀竜、李先念、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曾在這裏戰鬥、生活過。風光旖旎。境內有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屈傢嶺文化遺址,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西漢末年緑林起義策源地三王城遺址、漢唐古城口遺址、抗日戰爭時期豫鄂邊區黨委機關舊址、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部舊址、豫鄂邊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舊址等。主要風景名勝有國傢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核心緑林景區、虎爪山國傢森林公園,還有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療養勝地----溫泉山莊,鄂中第一漂----鴛鴦溪漂流。資源豐富。地處鄂中丘陵至江漢平原過渡地帶,低山、丘陵、崗地和平原四種地貌兼而有之,為“七山二水一分田”,農、林、牧、漁、礦産資源十分豐富。現有耕地82萬畝,水域面積28萬畝,林業用地248.8萬畝,其中經濟林基地35萬畝。森林覆蓋率44.8%。農副土特産主要有香菇、木耳、茶葉、橋米、板慄、銀杏、對節白臘、各種水果、中藥材等,素有“中國板慄之鄉”美稱。“京燕牌”花菇被評為部優産品和全國同類産品第一名;“國寶牌”橋米歷史上為宮廷貢米,是全省第一個獲國傢原産地域保護的農産品;以中華鱉、中華草龜、銀魚為主的特種水産養殖開發較早,是全國重要的生産基地之一;遍布山區的珍稀樹種對節白臘,是少有的森林“活化石”。境內水資源豐富,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50多座,大小河流500多條,庫塘滯洪能力12.6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能力8.35億立方米。非金屬礦産資源豐富,主要有硅石、石灰石、白雲石、重晶石、大理石、玄武石等六大類,儲量在1000萬噸至數億噸之間,品位高、質量好,具有較高的工業開採價值。基礎設施發達。境內交通便利,長荊鐵路橫貫東西,省道應隨、皂當、漢宜三條公路由東至西,安京、京天兩條公路由北至南貫穿全境,隨嶽、武荊兩條過境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城鄉電網密佈,鄉村通電率達100%。全縣通訊便捷,移動、固定電話和互聯網用戶達12萬戶,鄉村全部實現電話程控化。經濟繁榮。2005年,全縣完成生産總值56.61億元,增長11.8%;規模工業完成産值14.06億元,增長28.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8.75億元,增長13.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04億元,增長13.45%;地域財政收入達到2.94億元,可比增長26.0%。工業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形成了機械、化工、冶金、建材、紡織服裝、糧食加工六大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係,是全國最大的紙箱紙盒包裝機械、最優的結晶硅和鍋爐輔機生産基地。縣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8.3平方公裏,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貨幣工程量2.1億元,目前已有28傢企業落戶園區,其中15傢已建成投産,規劃到2008年産值達到34億元,利稅達到3億元,總人口達到5萬人。外嚮型經濟格局初步形成,外貿産品遠銷30多個國傢和地區,各項出口指標在全省縣市區中名列前茅。2005年完成出口創匯4702萬美元。京山是全國首批商品糧生産基地縣、全國生態農業建設示範縣,也是全省優質稻生産示範縣、全省緑色食品建設示範縣和全省重要的商品棉、油料、生豬、傢禽和水産品生産基地,種植業優質率達95%以上,有全國最大的中華草龜種苗養殖基地----盛昌龜業公司,有全省第一批認證的無公害水産品生産基地----永興中華鱉養殖基地,有年産200萬衹蛋雞的錢場蛋雞養殖小區。
  【沙洋縣】沙洋縣位於鄂中腹地,江漢平原北端,是湖北歷史上八大重鎮之一,素來享有“漢江明珠”、“小漢口”的美譽。現轄13個鎮,國土面積2044.45平方公裏,總人口58.21萬人。境內有沙洋監獄管理局、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武警三支隊等多傢省、市駐沙單位。沙洋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和中國最早的縣級政權??權縣所在地。境內楚漢墓群分佈連綿,堪稱“楚文化地下寶庫”,紀山楚墓群被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了被譽為“改寫中國思想史”的郭店楚簡和震驚世界的“中國第一古濕屍”等稀世國寶;有湖北省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期古城遺址----馬傢垸遺址;有紀山寺、嶽飛城遺址等多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沙洋曾是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外交部、財政部等中央國傢機關創辦的“五七幹校”所在地(最多時有26所),很多歷任和現任領導、重要人物、知名人士、高級將領曾在沙洋“五七幹校”學習鍛煉。物産資源豐富。沙洋農副産品豐富,主要有水稻、小麥、棉花、油菜、花生、蔬菜、花卉苗木、水産品、畜禽等。紀山竜米、馬良石頭魚曾被列為宮廷貢品,小李子藜蒿、長湖荸薺、紀山竜米、洪森精米、風池香米、蛟竜皮蛋獲國傢緑色食品證書。沙洋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全國“雙低”油生産示範縣,水産品産量位居全省前列。境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種有石膏、石灰岩、粘土、硅質水泥原料、紅土等,地下藴藏着豐富的????化礦物和石油等10多種資源。境內有流入長江的漢江、長湖兩大水係,其中漢江流經全境,有7座中型水庫,總庫容為12683萬立方米。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2005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達到46.12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為19.11億元、13.11億元、13.90億元,三次産業比例分別為41.4∶28.4∶30.2。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0.06億元。財政收入12002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011萬元。工業總産值16.64億元,工業增加值4.6億元。農業總産值32.20億元,主要農産品糧食、棉花、油料、蔬菜産量分別達到58.38萬噸、1.00萬噸、10.55萬噸、30.30萬噸。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2億元,各項存款餘額30.4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52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8元。産業特色明顯。形成了以華溢紡織、富泰革基布、廣銀棉花等棉紡加工企業及溫鑫服裝、僑夫服飾等服裝企業為骨幹的輕紡産業;以新興建材、明弘建材、荊玻鋁業、秦江水泥、秦江人造板等公司為骨幹的建材産業;以洪森實業、鳳池米業、巨星糧油、蛟竜蛋製品、仙羽禽業等企業為骨幹的食品産業;以大江鑄業、創升鑄業、江漢石油儀器儀表、沙洋電綫廠等企業為骨幹的機電産業。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48,億元企業達到5傢,有荊玻集團、華溢紡織公司、洪森實業公司和江漢石油儀器儀表公司等骨幹企業。全縣企業知名品牌衆多,“洪森”精米、“鳳池”香米、石鑰牌指重表獲湖北名牌稱號,“紀山”竜米、“尚香”風幹雞、“玉雅”生活用紙、“蛟竜”皮蛋等品牌在省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基礎設施完善。境內交通便利,路網縱橫交錯,207國道、(武)漢宜(昌)、荊(門)潛(江)等省道、襄(樊)荊(州)高速公路貫穿縣境,破土動工的武(漢)荊(門)高速與沙洋擦肩而過,半小時的高速公路入口有5個,平均每百平方公裏有公路70.6公裏。荊沙鐵路貫穿全境。有漢江和江漢(漢江--長江)航綫。全縣程控電話裝機7.20萬部,互聯網用戶達到5800戶,鄉村全部實現電話程控化。移動電話達到13.96萬部,城鄉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36.3部。全縣有35千伏及110千伏主變容量18.1兆伏安,年供電量3.6億千瓦時,用電可靠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沙洋220千伏輸變電站正在建設之中,2006年底可建成運營。新興濱江園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區建成區面積19.2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0萬人。城區沿湖景觀、休閑項目等園林設施日臻完善,緑化面積達到193.8公頃,占城市面積的25.3%。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超市連鎖店、賓館酒樓等商業設施遍布轄區。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人均住房35.2平方米。
  【鐘祥市】鐘祥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中遊,江漢平原北端,國土面積4488平方公裏,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7平方公裏,轄15個鎮,1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1個開發區,3個國營農、牧場,3個大型水庫,總人口103.76萬人。鐘祥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鐘祥為楚別邑,稱郊郢,係楚國陪都;後期曾為楚國國都。西漢初置縣,三國時屬吳,稱石城。自西晉至清末民初1600多年間,鐘祥一直為郡、州、府、縣治所。因明代嘉靖皇帝生養發跡於此,御賜縣名為“鐘祥”,取“祥瑞鐘聚”之意。明嘉靖十年(1531年),禦置承天府,是當時全國三大直轄府(順天府、應天府、承天府)之一,曾是江漢、湖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裏養育了楚辭文學家宋玉、楚歌舞藝術傢莫愁女、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等歷史名人,誕生《陽春白雪》、《下裏巴人》等傳世名麯。新中國成立後,縣名仍為鐘祥。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鐘祥資源富集。礦産資源:鐘祥現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6類27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1/6,占全省的1/4。主要有磷礦石、纍托石、礦泉水、硫鐵礦、石灰岩、耐火粘土、滑石、大理石、煤、重晶石、白雲石、金剛石、砂金等。其中磷礦石儲量達5.36億噸,居全國第二位,開採量居全國第一位,素有“中原磷都”之稱。土地資源:全市土地面積673萬畝,其中耕地121.3萬畝,可墾荒地50多萬畝,林地近200萬畝,水域74萬畝,草場190多萬畝。水資源:全市淡水資源總量510億立方米,漢水自北而南縱貫市境144公裏,沿漢江流域有8條水係,建有溫峽、石門、黃坡三座大型水庫,全市水能藴藏量大於15.7萬千瓦。旅遊資源:鐘祥是國傢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文化遺産----明顯陵所在地,是國傢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文物古跡星羅棋布,山川湖泊風光秀麗,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其中明顯陵是我國中南地區惟一的明代帝陵,也是全國最大的明代單體帝陵,與北京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齊名。現已形成郢中風景區、雲臺觀風景區、大洪山風景區、溫峽風景區等四大景區。農副産品資源:鐘祥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傢重要優質米、優質棉和瘦肉型豬生産基地。鐘祥是“中國長壽之鄉”。現有百歲老人68人;90歲及以上的老人近千人;人均預期壽命75.88歲,高於世界平均水平9.88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48歲。鐘祥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5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79.83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為24.55億元、27.65億元、27.63億元。三次産業結構之比為30.8∶34.6∶34.6。人均國內生産總值7690元。財政收入3.2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95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3.8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7.47億元。是國傢可持續發展示範區、生態建設示範區,全國科技、教育、文化先進縣(市),省級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市)。經過多年的建設,鐘祥形成了以磷化、紡織、食品、輕工、建材、汽車零部件6大行業為支柱,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係。全市現有工業企業384傢,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7傢。工業産品540餘種,有17種産品進入國際市場,40餘種産品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鐘祥是全國小康建設百強縣(市)和全國十個小康建設示範縣(市)之一。農村居民儲蓄總額、人均儲蓄額和農村拖拉機保有量、農機總動力均居全省縣(市)第一,先後被授予全國農村電氣化達標縣(市)、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市)、全國果品産業示範縣(市)等稱號。農業綜合實力較強,糧、棉、油、肉類總産量和農業增加值曾進入全國五十強和全省十強。現已形成糧食、棉花、油料、生豬、雞鴨、水果、蔬菜、食用菌等8大主導産業和中糧祥瑞油脂、新美香、康輝、金林、竜富等一批産業化竜頭企業。鐘祥市場繁榮,貿易活躍。全市擁有大型商場和各類賓館、酒店30多傢,其中四星級賓館1傢,三星級賓館1傢。建有較大規模的集貿市場、工業品市場和生産、生活資料市場30多個。200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1億元,接待遊客13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5億元。全市現有“三資”企業128傢,出口型企業12傢。鐘祥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功能齊全,形成了水、陸、空立體運輸網絡。全市公路通車里程4550公裏,等級公路3450公裏,焦枝鐵路、長荊鐵路、襄荊高速公路、武荊高速公路、207國道穿越市境。境內漢江航道常年通航,建有7個港口碼頭。2005年,全年貨物周轉量(不含鐵路)9.77億噸公裏,旅客周轉量(不含鐵路)6.58億人公裏。貨運量740萬噸,客運量1430萬人次。
  【東寶區】東寶得名於隋代所建的東山寶塔。國土面積1645平方公裏,轄6鎮1鄉2個街辦,總人口36.39萬人。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巍然聳立的東山寶塔,歷經1400多年的滄桑依然形態穩健,氣勢軒昂;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的竜泉書院古樸典雅,學風濃厚,培育出一代代英才,點綴其間的象山四泉(竜泉、蒙泉、惠泉、順泉)聞名遐邇;以捉馬洞、仙人岩為主的三國古戰場遺址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唐安古寺、洪山寺、千佛洞依山傍水,清新幽靜;老萊子山莊、聖境山、九竜𠔌、白雲樓等道教遺跡和名勝源遠流長;形成於中生代的天然溶洞----香竜洞內鐘乳石令人嘆為觀止;國傢水利風景名勝區、全國八大人工水庫之一的漳河水庫風光秀麗,景色怡人,被湖北省列為“着力建設的10個省級旅遊休閑度假區”之一。稟承“緑色東寶、天然氧吧、有機食品”發展理念的東寶已越來越成為理想的人居之地。物華天寶,資源富集。礦産資源多達24種,其中石灰石、石膏、方解石儲量分別達到46億噸、10億噸、1.8億噸,均居全省之最,極具開發潛力;原煤儲量達5000萬噸以上;水泥粘土儲量達3100萬噸;硫鐵礦、石英礦、陶土、鐵、銅、硅、礬土、大理石等資源均具有一定的開採價值;森林覆蓋率高達58%;柑桔、香菇、黑木耳、烏臼、核桃、板慄、銀杏等特産暢銷全國各地,香菇、黑木耳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10多個國傢和地區。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焦枝、荊沙、長荊鐵路與207國道、襄荊高速(襄樊至荊州)公路縱橫交錯,皂當(天門皂市至宜昌當陽)、荊潛(荊門至潛江)、荊南(荊門至南漳)等省級公路貫穿全境,已全綫動工的武荊高速(武漢至荊門)和荊宜高速(荊門至宜昌)將在東寶匯合,與滬蓉高速、京珠高速聯網,屆時在1個小時內到達宜昌(三峽),1個半小時內到達武漢。長江航道的沙市港及沙市機場、襄樊機場、三峽機場距東寶均衹有100公裏左右。優越的條件使一大批中央和省屬企業落戶東寶,全國特大型石化企業荊門石化總廠、華中電網主力之一荊門熱電廠、三峽工程水泥定點生産企業葛洲壩水泥廠以及航空工業總公司所屬的第六○五研究所等均在東寶境內。國傢三條微波通道、四條光纜穿境而過,使東寶與全國各地及世界150多個國傢和地區互聯互通。東寶電力設施完善、供應充足,城市和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部完成。投資環境良好,發展前景廣阔。全區按照“經營城郊,興工強區”、“唱響山歌,興山富民”、“服務城市,提升三産”的工作思路,突出環境建設、民營經濟發展、招商引資三大重點,奮力推進區域經濟發展。2007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3.8億元,同比增14%。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8.1億元,同比增38.3%;實現利稅6.4億元,同比增94.4%。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培育市場主體成效明顯。規模企業新增25傢,達到84傢;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企業達到12傢,億元企業達到7傢。石橋驛磷化工、子陵建材、牌樓輕紡等工業集群發展加快,國道工業走廊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城郊工業竜頭作用更加突出。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獲省級以上知名品牌7個,“洋豐”商標和“洋豐牌過磷酸鈣”分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産品”稱號。着力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狠抓專利實施,申請國傢專利105件,申報科技項目16個,其中8個項目被列為全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2個項目被列為全市重大專項。節能減排見到成效,先後關閉小煤礦7傢,小水泥廠1傢,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是全市唯一實現“雙減”目標的縣市區。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實現農業總産值15.9億元,同比增8.3%;農民人均純收入4674元,同比增加586元,增長14.3%。特色板塊經濟進一步發展。漳河柑桔板塊被納入全省跨區域優質柑桔板塊連接項目。農業産業化深入推進。竜頭企業發展加快,山緣香菇年出口創匯突破500萬美元。新登記專業合作社16傢,全區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達到35傢。新認證緑色食品和無公害産品5個,通過“三品”認證的農産品達到20個。第三産業發展提速。 “鄉村遊”發展勢頭強勁。聖境山等主要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農傢樂”星級服務進一步規範。現代物流業發展勢頭強勁。楊傢橋綜合型物流園區被納入全市物流園區總體規劃,園區內商貿物流企業發展到近百傢,形成了與全國100多個城市互通的物流網絡。着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發展農資農傢店、日用消費品農傢店36傢。社區服務、金融保險等行業進一步發展。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6.28億元,同比增50.1%,其中城鎮以上項目投資完成21.8億元,同比增61.3%。新、續建項目162個,其中投資過千萬元項目45個,實際完成投資9.7億元。招商引資有效支持投資增長。引進區外境內資金9.08億元,同比增29.4%;引進境外資金1215萬美元,同比增20%。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7億元,同比增19.3%。積極擴大外貿出口,完成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同比增100%。財政運行平穩。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4.06億元,同比增33.5%;完成區級一般預算收入9800萬元,同比增20%。強化財政發展職能,狠抓支出控管,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支出3.27億元,同比增33.8%。
  【掇刀區】掇刀區是2001年3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縣級行政區,下轄團林鋪鎮、麻城鎮、掇刀石街道辦事處和白廟街道辦事處,共有78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委會和3個場委會,有639個村民小組和105個居民小組。掇刀區地處荊山山脈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位於鄂中腹地、扼荊襄要道。全區總面積為614.7km2,其中:白廟街道辦事處25.76km2,掇刀石街道辦事處131km2,麻城鎮175.3km2,團林鋪鎮282.64km2。可供開發的丘陵崗地、水面較多,有着發展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的天然優勢;礦産資源較多,石膏儲量豐富,煤、白雲石等頗具開發價值;有千佛洞國傢森林公園、鳳凰風景遊樂區等較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和項目。
  【屈傢嶺管理區】屈傢嶺管理區原為五三農場,是湖北省最大的國有農場 ,由李先念在湖北工作期間親自破土奠基,1952年開始墾建,1953年正式命名,原屬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2001年11月屬地管理,成立荊門市屈傢嶺管理區。屈傢嶺管理區位於湖北省中心地帶、江漢平原與大洪山餘脈的交會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全區土地面積220平方公裏,人口6.4萬人,職工3萬人。下轄5個農業辦事處。有水旱耕地14.5萬畝,林地10萬畝,果園3萬畝,水面1.5萬畝。屈傢嶺管理區東距武漢市168公裏,西至宜昌220公裏,至荊州120公裏,西去30公裏經漢江沙洋港可入長江,西北去90公裏可抵荊門火車站,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屈傢嶺管理區是聞名世界的屈嶺文化遺址所在地。遺址大量出土文物中,以彩紋陶器和含有粳稻穀殼的紅燒土塊最有名,是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屈傢嶺現代農業規模種植和農業産業化優勢明顯,利用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開發旅遊前景廣阔。2005年,全區實現生産總值3849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1605萬元,增長7.9%,第二産業增加值10090萬元,增長28.8%,第三産業增加值16800萬元,增長14.3%。全區實現工農業總産值55046萬元,同比增長13%。其中農業25905萬元,增長7.9%;工業29141萬元,增長18%。固定資産投資額4610萬元,增長2.8%;財政收入2726萬元,同比增長20.2%。屈傢嶺農林牧漁各業俱全,並已初步形成農業産業化模式。年産糧食42500噸,棉花6000噸,油料4500噸,年出欄活豬10萬頭(年出口3萬頭),年産鮮牛奶2000噸,鹿茸300公斤,年産各類水果1000萬公斤,鮮魚1000萬公斤。管理區有湖北最大的活豬出口基地,所産“陳灣”優質瘦肉型活大豬在香港市場直接挂牌銷售,是全國六個最佳養殖企業之一。“湖北九州梅花鹿養殖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梅花鹿養殖場,現存欄梅花鹿1200頭,其引進先進技術研製開發的鹿係列産品先後獲“湖北省精品名牌展銷會銀奬”和“中國第七屆新技術新産品博覽會金奬”。管理區已形成種養加一條竜和農、工、貿一體化經營的顯著特色。利用農場新鮮的農、果、畜産品資源興辦的湖北金五三食品廠,是國傢二級企業和出口定點廠,年産肉類、禽類、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罐頭1萬多噸,90%供出口。金竜福藥業擁有8條現代化生産綫,生産中西成藥60多種,其專利生産的金竜舒膽顆粒榮獲“省工業精品名牌産品博覽會金奬”。江峰藥業是一傢以生産獸藥為主的科技型企業,現有六條生産流水綫(即水針劑、粉針劑、中藥散劑、消毒劑、水溶劑生産綫),該公司以市場為導嚮不斷推出新産品,銷售網絡遍布全國三十多個省市。五三棉業公司設備一流,産品質量享有較高聲譽。湖北五三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年産水泥8.8萬噸,五三奶粉暢銷全國各地。出口産品還有無鉛皮蛋、小磨香麻油等。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8年,荊門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建設了一批重點項目。全年施工項目1027個,增加11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9個,增加64個。天茂集團年産100萬噸二甲醚二期、衆和紡織20萬錠緊密紡一期、葛洲壩水泥廠子陵日産4800噸水泥熟料、鄂中化工年産20萬噸復合肥、洋豐中磷120萬噸采選礦、楚玉食品一期工程、福耀汽車玻璃等項目竣工投産,李寧(荊門)工業園、中集(宏圖)能源裝備生産基地、凱迪生物質能發電、匯源集團鐘祥果蔬飲料食品加工等項目開工建設。搶抓國傢擴大內需的機遇,全年爭取國傢和省專項資金5.7億元,儲備項目1200多個,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後勁。
  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紮實推進“百億工程”,着力打造“300億石化,100億磷化、建材、食品産業”,四大重點産業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516傢,資産總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全市規模工業總量的三分之二。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72億元,增長25%。加快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突破100億元。京山、鐘祥、沙洋經濟開發區發展勢頭強勁,工業重鎮建設方興未艾,207國道工業走廊成為全市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784傢,比上年末淨增170傢。東光集團、中天集團、荊襄集團改革不斷深化,國企改製遺留問題正在逐步解决,上市後備企業培育工作穩步推進。啓動國傢循環經濟試點市建設,試點方案順利通過國傢發改委評審,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取得新的進展。全年共實施44個重點循環經濟項目,完成投資25.3億元,其中26個項目獲國傢9100萬元的專項資金支持。
社會事業 Social
  全市有科研機構14所,從業人員2786人。實施科技計劃項目74項,專利授權量282項。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4個,各類藏書45萬册,博物館3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3個,廣播及電視人口覆蓋率96%以上。社會文化和專業藝術表演分別獲全國最高奬項。2007年,科技事業不斷發展,該市連續第三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荊門中心城區城市定位為:鄂中區域中心城市,新興特色工業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宜居城市。規劃區面積718平方千米,目前建成區面積44.6平方公裏,城市人口38.1萬人(其中常住人口30.5萬人),基本形成了南北雙城、新老城區結合的城市格局。“十五”期間,荊門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5.3億元(不含電力、郵電通訊設施投資)。截至2005年底,城市道路121條312千米,道路面積514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6.53平方米),排水管道421千米;城市供電設施完善,電力供應充足;城市供水能力38.2萬立方米/日,供水管網300千米,供水普及率100%;氣化率100%,城市燃氣管道59千米;公交運營車輛332臺(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2.07標臺);城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500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5萬噸,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51.01%;人均公共緑地10.03平方米,建成區緑地率44.54%,緑化覆蓋率48.98%。荊門中心城區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建成區緑地率等多項指標處於全省領先水平。近年來,荊門城市建設在規劃管理、造林緑化、綜合環境整治等方面獲得多項國傢和省級榮譽稱號。
文化教育 Culture and Education
  2008年,全部免除了該市城鄉25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按每生1500元標準資助2.1萬名貧睏中職學生入學,按每生3000元標準資助200名大學貧睏新生入學。荊門職教集團順利組建,兒童育教大樓如期建成。建成33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個文化中心戶、93個農民健身工程項目和503傢農傢書屋,《十二月等郎》應邀在國傢大劇院成功展演,並在上海等地進行了商演。以迎奧運為主題的群衆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荊門籍運動員在北京殘奧會上取得4金2銀2銅的優異成績。省十三運會籌備工作全面啓動。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城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達到8萬餘戶。
英文解釋
  1. n.:  Jingmen
近義詞
荊門
相關詞
湖北地區教育大學地理黃石政府官員
中學人物李先念五三農場革命烈士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