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湖北 >黃岡 > 
目錄
·概況 Qichun County·蘄春概況 Qichun Overview·蘄春名人 Qichun Celebrity
·蘄春風光 Qichun scenery·蘄春視頻 Qichun Video·歷史沿革 History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英文解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概況 Qichun County
  郵編:435300 代碼:421126 區號:0713
  拼音:Qí Chūn Xiàn 英譯:Qichun County
  
  蘄春縣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遊北岸。東北鄰安徽省。面積2397.6平方千米。總人口98萬人(2007年末)。全縣轄13個鎮、1個鄉:漕河鎮、赤東鎮、蘄州鎮、管窯鎮、橫車鎮、彭思鎮、株林鎮、劉河鎮、獅子鎮、青石鎮、張塝鎮、檀林鎮、大同鎮、嚮橋鄉;八裏湖農場。縣政府駐漕河鎮,距黃岡市中心96千米,距武漢市157千米。
  
  境內山地、丘陵、平原兼有。地勢由東北嚮西南漸次傾斜。水係有蘄河、赤東湖、赤西湖等。年均降水量1360.7毫米,年均氣溫16.8℃。礦産資源有金、銅、錳、鉛、鐵等。蘄蛇、龜、竹、艾為縣四寶。
  
  京九鐵路、柳界二級公路橫貫東西,蘄漕、蘄太公路縱貫南北入皖,黃黃高速公路經過縣境西南部;有長江航道30千米。李時珍陵園、羅州城遺址分別列入國傢、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蘄春概況 Qichun Overview
  [人文景觀]
  “蘄春人物彬彬”,“英傑代興”。宋代有參與纂輯《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等巨型類書的文學巨擘吳淑;明代有偉大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著名戰將康茂纔;清代有著名文學家顧景星、陳詩,首創中國海運的陳鑾;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驅詹大悲、田桐,訓古學家、“章黃學派”創始人黃侃,“一二·九”運動組織者、華北抗日聯軍司令董毓華,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傢鬍風等。二十世紀以來,秉文衡、掌科苑、主講壇者遍及五洲,人數多達800多人,故有“教授縣”美譽。
  蘄春境內文物古跡、風景名勝、旅遊景點遍布,文物保護單位多達86處,其中達城毛傢咀遺址是我國西周古文化的代表。縣南蘄州古城的“蘄陽八景”和李時珍陵園、藥物館、紀念館均十分著名,年接待中外遊客10餘萬人次。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曾長期在蘄州荊王府任紀善職,並在蘄州寫出了中國四大古典小說 之一的《西遊記》,書中描述的孫悟空、玉華府、豹子山等人物風景以及故事情節等都可在蘄春的山水人物、神話傳說和風土人情中找到出處。
  [資源特産]
  土地資源:
  總面積23.98萬公頃(359.7萬畝),其中耕地5.6萬公頃(84.02萬畝),林地10.39公頃(155.8萬畝),水域3.11萬公頃(46.62萬畝)。
  礦産資源:
  已探明礦産資源39種。金屬礦産有:磁鐵、鈦磁鐵、釩鈦磁鐵、錳、鉻、銅、鉛、鉬、金、銀、鋯等15種。其中劉河鎮石鼓衝釩鈦磁鐵礦工業儲量95萬噸,石人寨金礦工業儲量500公斤。非金屬礦産有煤、白雲石、蛇紋石、石英石、石灰石、鉀長石、花崗石、大理石、滑石、瓷土等23種。其中石英石儲量過1億噸,含硅量達99.98%以上,品位居全國之冠;花崗石儲量30多億立方米,花色品種獨特,已進入大量開採和加工階段。此外,還有大量的優質礦泉水資源。
  水利資源:
  縣內5公裏以上河流75條,總長973.7公裏,流域面積2682.2平方公裏。境內主要湖泊有赤東湖、赤西湖和雨湖等。有各類水庫158座,總庫容5.7億立方米。全縣水力電能5.24萬千瓦,已開發利用1.95萬千瓦。
  物産特産:
  農作物有水稻、小麥、大麥、棉花、油菜、高粱、玉米、馬鈴薯、大豆、蠶豆、豌豆、緑豆、黃豆、花生、芋麻、甘蔗,桃、梨、李、杏、柿、柑桔、板慄、枇杷、西瓜、香瓜、甜瓜等;水産品有青魚、草魚、鯉魚、鯽魚、鰱魚、鱖魚、黃顙、蝦、蟹、龜、鱉、鱔,以及蓮、藕、菱、芡實、蒲草等;野生動物54科、105種,植物資源519種。其中蘄竹、蘄艾、蘄龜、蘄蛇歷稱“蘄春四寶”,“天下重之”;蘄春珍米為全國七大名米之一;油薑、山藥、緑茶、螃蟹均品質獨具,久負盛名。《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蘄春出産700餘種,其中不乏名貴品種。今天,金浪牌珍米、美華牌洗衣粉、李時珍牌補酒及係列保健品、聯盟牌奶粉、時珍牌紫蘇油、宙風牌軸瓦、李山茶葉等40多項産品獲“省優”“部優”。
  蘄春四寶:
  蘄艾、蘄蛇、蘄龜、蘄竹
  [地理氣候]
  蘄春地跨東經115°12′-115°56′,北緯29°59′-30°40′之間,地形狹長,形如船帆,地勢北高南低,地貌復雜。北部為山區,層巒疊嶂,峽𠔌幽深,風光峻美;中部為丘陵地帶,崗巒起伏,緑樹成蔭,風景旖旎;南部為平畈圍區,湖泊棋布,港汊縱橫,漁稻飄香。境內最高點為青石鎮境內的雲丹山主峰,海拔1244.1米;最低點為八裏湖農場境內的竜鳳寺閘,海拔12米。蘄春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歷年平均無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毫米,日照時數2025.8小時,氣溫16.8度。
  [區位交通]
  蘄春縣地處鄂東邊陲,大別山南麓,長江中下遊北岸,素有“吳頭楚尾”之稱,歷為水陸交通要衝,商品集散中心。今日蘄春南臨長江“黃金水道”,京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鄂皖等級公路均穿境而過,乘車兩小時可抵達武漢天河機場,交通區位優勢極其明顯。縣內交通發達,形成了“兩縱五橫五循環”的幹綫公路網絡,支綫公路實現村村通.
  京九鐵路穿境而過,在本縣設有三級客運站和貨運站各一個,客運站位於京九鐵路正中點,正處縣城中心,站前廣場(人民廣場)為埠九段最大的廣場。
蘄春名人 Qichun Celebrity
  [吳淑]
  吳淑,字正儀,原籍閆州丹陽(今屬江蘇省),937年(北宋天祚三年)隨父文正遷蘄定居。由於他博學多才,經州府舉薦,試學士院,授為大理評事,深得宋太宗賞識。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至真宗鹹平五年(公元997-1002年),參與編輯《太平御覽》(100捲)、《太平廣記》(500捲)、《文苑英華》(100捲)、《太宗實錄》(80捲)。個人著述繁多,體現了其卓越的才能。他多次嚮宋太宗獻書獻文,深得太宗嘉奬,並因其纔升遷為職方員外郎。除此外,吳淑還有許多著作,如《說文五義》(3捲)、《類事賦》(100篇)、《秘閣閑談》(5捲)、《江淮易人錄》(3捲)、《異僧記》(1捲)、《煉師傳》(1捲)、《集》(10捲)。吳淑還擅長水墨,對古籀書法研究精深,且喜歡考古,亦有建樹。
  [袁殊]
  袁殊,1911年出生於蘄春蘄州鎮東長街,又名學藝、軍光,化名曾達齋。1929年到日本留學,專攻新聞學,接觸了一些進步思想,回國後擔任“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常委,參加上海左翼文藝活動,創辦《文藝新聞》 。1931年10月,年僅20歲的袁殊經潘漢年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並參加了中共情報係統的工作。為了加強自身的保護色,開拓情報來源,1937年4月,袁殊加入了青洪幫,成為可以和杜月笙、黃金榮平起平坐的“通”字輩師兄弟。此後,袁殊成為和中統吳醒亞、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社會幫會都有一定聯繫,集多種身份於一身的情報人員,巧妙地利用這種多重身份廣開情報來源,上報給中共中央,為當時地處蘇區、消息相對比較閉塞的中共中央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情報。抗戰爆發後,由戴笠親自任命為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組少將組長,後根據組織安排充當“漢姦”,打入日本諜報機關,出面組織“興亞建國同盟”,並以此為招牌,秘密組建新的情報據點,將一份份重要的戰略情報從敵人的心髒發送到了延安。袁殊從“岩井機關”獲得的重要情報有:⑴1939年英法企圖犧牲中國對日妥協的遠東慕尼黑活動。⑵1941年6月13日德蘇戰爭一觸即發的報告,為此蘇共中央曾嚮中共中央表示感謝。⑶德蘇戰爭爆發後,日本動嚮是南進而非北進,以及日美談判的情報等。1945年10月7日,袁殊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秘密到蘇北解放區,並於1946年重新履行入黨手續,結束了長達14年的地下生活。1949年2月,又被李剋農調到中央情報部門工作。1955年4月,因潘漢年案株連而被捕入獄。1982年又因潘漢年平反而平反。1987年,袁殊因病逝世,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蘄州城人。生於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出自醫學世傢,其父李言聞為當時名醫。14歲中秀纔,以後三次鄉試不第,乃絶意功名,刻意從父學醫,同時師事顧問。他“上自墳典,下及子史百傢,無不博洽”,醫術日精,病人“千裏就藥於門”,皆“立活不取值”,不到30歲就成為一方名醫,名重一時。嘉靖中,蘄州屢遭大水,災後瘟疫流行,李時珍父子設診所於城東玄妙觀,研究出新的藥方,治好了不少染疫災民。約於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李時珍治愈楚王(建府武昌)朱厚熗兒子的怪疾,被聘為王府奉祠正;不久被推薦為太醫院院判。他利用在太醫院的機會,研讀了大量的皇傢珍藏的醫藥典籍和圖書,察看了許多珍稀藥物標本,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知識。
  李時珍在長期醫療實踐中,深感原有本草著作之不足,並存在許多錯訛之處。於是立志重著本草,以益後代;並藉用朱熹的《通鑒綱目》之名,定書名為《本草綱目》。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着手編寫,至1578年(明萬歷六年)三易其稿始成,前後歷時27年。其間,從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起,多次離傢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的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填補了不少醫藥知識空白。
  《本草綱目》凡16部、52捲,約190萬字。全書收納諸傢本草所收藥物1518種,增收藥物374種,1892種;共輯錄古代藥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藥物形態圖1100餘幅。該書係統地總結了我國16世紀以前的藥物學、醫療學之經驗,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稱之為“性理之精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臣民之重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之為《神農本草經》而下“集本草者無過於此”,在國外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本草綱目》於1596年首次在南京出版,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法、德、英、拉丁、俄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傳遍五大洲。
  1593年(萬歷二十一年),李時珍逝世,終年76歲。他去世後,即被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1951年,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學的長廊上。其墓地被國務院列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陵園兩次題詞,稱他為“醫中之聖”。
  李時珍的著作尚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傳世;還有《命門考》、《瀕湖醫案》、《五髒圖論》、《三焦客難》、《天傀論》、《白花蛇傳》等,皆佚。
  [顧景星]
  顧景星(1621-1687),字赤方,號黃公,別號玉山居士,蘄州城人,世代書香之傢,曾祖父顧闕,大曾祖父顧問皆為進士、著名理學家;祖父顧大訓為藏書傢兼著述傢;父親顧天錫,通經史、精醫道,所著詩書多入《四庫全書》。景星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被譽為“江夏神童”、“博通君子”,15歲試於黃州,名震全府,院試奇魁。康熙皇帝大悅,授翰林院檢修官。其間,他將自己編撰多年的字書《黃公說字》贈送給康熙皇帝。後來,康熙命翰林院整理《黃公說字》,自加題詞為《康熙字典》。顧景星對於義理、考據、辭章、經濟、小學等無所不能;對於琴、棋、書、畫、算、數等無所不曉。《四庫全書存目提要》介紹顧景星,說其:“記誦淵博,才氣尤縱橫不羈;詩文雄贍,亦為一時之霸纔。”顧景星生平著述宏豐,共有430捲之多。其中《來耕集》和《南渡集》75捲編入《四庫全書》;《黃公說字》100餘捲中有47捲編入《四庫全書》。《白茅堂詩文集》包括樂府民歌、詩賦、策論、志論、奏疏、史論、傳記、序文、銘誄、雜著等共46捲,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看到這部書稿,大加賞贊,當即捐資刻印,廣為流傳。
  [詹大悲]
  詹大悲(1887-1927),田橋詹傢山人。1909年曾任漢口《商務報》主筆,1910年12月任《大江白話報》主筆,1911年1月該報因違抗當局禁令被迫停刊,詹改該報為《大江報》並復刊,7月,《大江報》以“時評”刊黃侃《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一文,震撼江城。湖廣總督誣以“蕩亂政體,擾害治安”查封該報,並逮捕詹大悲。武昌首義爆發次日,詹出獄。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詹率先加入。1923年10月詹受孫中山之命參加起草《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1924年任廣州大本營宣傳員。後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長等多職。1927年7月,武漢國民黨中央實行“分共”,清洗捕殺共産黨和國民黨左派,12月17日,詹被兩湖清鄉督辦鬍宗鐸以“赤化分子陰謀暴動罪”逮捕殺害,時年僅40歲。
  [田桐]
  田桐(1879-1937),字梓琴,號玄玄居士、江介散人,漕河鎮田傢河人。1904年赴日留學,結識黃興、陳天華等,並與宋教仁、劉公、白逾桓等創辦《二十世紀支那》,宣傳革命思想。次年,迎孫中山於東京,參與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被舉為評議會議員、書記處書記,佐孫中山辦理文書。1912年1月,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後,先後任內務部參事、參議員。1927年任國民政府委員。後不滿蔣介石獨裁統治,與居正等人成立反蔣同盟。1930年7月2日,病卒於上海寓所,葬武漢洪山。其著作主要有《太平策》(17篇)、《五權憲法》、《革命閑話》、《扶桑詩話》、《詩文集》,另有《玄玄遺著》刊行。
  [黃侃]黃侃
  黃侃(1886-1935),字季剛,號量守居士,蘄春青石鎮大樟樹人。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中秀纔。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常與同學田桐、董用威(董必武)、宋教仁等議論時政,暢談革命。 1905年,他被湖廣總督張之洞以“故人子”,給予官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同年,他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秋,歸國組織反清活動。1911(清宣統三年)初,黃侃在武漢參加“共進會”與“文學社”的反清活動,寫時評《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江漢震動,革命士氣為之大震。民國建立,黃侃在上海主辦《民生日報》。1914年秋,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後,相繼執教於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武昌中華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大學、南京中央大學等校,講授詞章、訓詁及經史之學,前後凡22年。其間,他關心國傢大事,愛國之情,一如既往。1914年,袁世凱幽禁反對復闢帝製的章太炎於北京,他至禁室與章同住,以示抗議。其師劉師培藉研究學術之名,邀請學術界知名人士開會,動員擁袁稱帝,他憤然相斥而退會,與會者亦隨散。“九·一八”事變發生,他拍案作《勉國人歌》:“四百兆人寧鬥而死兮,不忍見華夏之為墟。”號召全國民衆奮起禦敵。黃侃治學勤奮,以愚自處,主張“為學務精”、“宏通嚴謹”。他重視師承,但不墨守師說,常以“刻苦為人,殷勤傳學”以自警。雖是名聲赫赫之學者,且身體虛弱,仍致力學術而不倦,“惟以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發願50歲後纔著書。所治文字、聲韻、訓詁之學,遠紹漢唐,近承乾嘉,多有創見,自成一傢。在音韻學方面對古音作出了切合當時言語實際的分類。晚年主要從事訓詁學之研究。黃侃著作甚豐,其重要著述有《音述》、《說文略說》、《爾雅略說》、《集韻聲類表》、《文心雕竜》、《日知錄校記》等。
  [董毓華]
  董毓華(1907-1939),字實存,獅子鎮董衝人。1924年8月考入省立第六中學,在董必武的影響下,接受馬列主義,成為武漢地區學生運動骨幹。1926年3月,由董必武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1933年,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係。日軍侵犯華北時,他積極組織學生抗日活動,被推選為“中國大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主席,和姚依林、黃敬、蔣南翔等一道參加並領導了震撼全國的“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此後,董毓華又赴天津發動“一二·一八”示威遊行,並幫助成立天津學聯。“七·七”事變後,董毓華奔赴抗日前綫,任華北抗日聯軍司令員。1936年6月,因積勞成疾,逝世於平西淶水縣蓬頭村。
  [鬍風]鬍風
  鬍風(1902-1985),本名張光人,筆名𠔌非、高荒、張果等。蘄州鎮下石潭村人,出身貧寒。1921年考入武昌啓黃中學,開始受“五·四”新思朝的影響。1925年9月,鬍風考入北京大學預科,次年入清華大學英文係。1929年,東渡日本,入慶應大學英文科學習。1931年,參加日本共産黨及反戰同盟,加入中國左冀作傢聯盟東京支部。1933年春被日本“驅逐”回上海,任“左聯”宣傳部長,不久繼茅盾任書記。抗日戰爭開始後,鬍風歷任“中華全國文藝抗敵協會”常委、研究主任及由郭沫若主持的軍委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專職委員等職。先後創辦大型文學刊物《七月》、《七月詩叢》、《七月文叢》、《希望》等,同時撰寫了大量文藝評論文章。《七月》和《希望》在當時後方影響很大,培養了一批新人,開創了新詩風。 1949年,鬍風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理事,並出席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參加開國大典。1954年7月,鬍風寫了《關於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約30萬字,並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久,暴發“鬍風反革命集團案”,被定為“首犯”,被判無期徒刑。 1980年,中央决定為鬍風平反,先後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委員,後任中國作傢協會顧問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1985年6 月8 日,在北京逝世。一代文學泰鬥,給後世留下了440萬字的《鬍風全集》。
  [高輝遠]高輝遠
  高輝遠(1922--2002),漕河鎮黃廠人。出自中醫世傢,幼承傢學。1954年參加國傢中醫研究院的籌建工作。1958年受業於中醫學家蒲輔周先生,長達17年之久。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高幹、外賓治療室副主任,長期任周恩來總理保健醫療主任,現任解放軍305醫院醫療研究室副主任和中醫科主任,兼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北京中醫學院名譽教授、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中醫老年醫學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常務理事、解放軍中醫學會副會長、國傢科學委員會中醫專業組委員、國傢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委員及《中醫雜志》、《中醫藥學報》、《中西醫結合雜志》編委或編委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中醫對兒科傳染病的辨證法》。
  [黃恆學 ]
  黃恆學,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經濟學係 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兼職教授。
  1957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蘄春縣。先後獲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自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企業管理、哲學、心理學、財政理論等。主持和承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 "我國企業現狀及其改革方向"、"中國管理體製改革的目標與財政對策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市場創新研究"、國傢體育總局專項科研基金以及其他多項省部委級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市場創新》、《中國事業管理體製改革研究》、《跨世紀的中國經濟與管理 -- 全國博士後首屆經濟學管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著作,其中,《組織行為學》一書,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青年優秀成果一等奬。
  王金雲
  王金雲(1978— ),男,筆名陽光下,蘄春人。廣東省作傢協會會員,“陽光下之傢”創辦人,深圳“陽光下義工隊”隊長,個人志願服務時間超過5000小時。深圳市陽光下之傢文化發展中心 主任,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新華社、《半月談》、《人民日報》、香港《成報》等海內外600多傢新聞媒體報道過其先進事跡,其中中央電視臺就做過他8期專訪節目。曾榮獲2005年度“全國十大法製新聞人物”、2006年“廣東省十大新聞人物”、第三屆“深圳十大最具愛心人物”、第三屆“深圳優秀外地來深建設者”、廣東省“五五”普法中期先進個人、第四屆“深圳十大最具愛心家庭”、2006年“中國十大愛情故事”,第十一屆“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第十屆“廣東省青年五四奬章”、第六屆“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提名奬等30多項榮譽,受到了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蔡東士,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副省長雷於藍,原中共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全國普法辦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中央綜治委副主任陳翼平,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等領導的接見。出版有個人散文集《十八歲的坦白》、詩集《一個情人的自白》、紀實小說《走出高墻》、長篇小說《陽光下》四部作品。其中《走出高墻》曾被新浪網評為“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還榮獲了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讀一本好書”徵文奬,並被共青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永久收存。
蘄春風光 Qichun scenery
  [古城蘄州]蘄春標志性建築古城
  蘄州位於蘄春南部,長江中下遊北岸,是鄂東最古老的城鎮,歷為郡、路、府、州、署、縣治,曾為鄂東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和長江中下遊商品集散地。蘄州文化底藴深厚,境內風景名勝繁多,是發展旅遊業的理想之地。
  蘄州古城 李時珍陵園 玄妙觀 李時珍紀念館 雨湖 金陵書院 四祖禪寺 昭化寺
  蘄州古城 : 築於南宋,全為石砌,依鳳凰、麒麟二山而起,臨長江而池,壯麗別緻,規模龐大。據嘉靖《蘄州志》載,“城周九裏三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東南北闊一十七丈八尺,兩側天塹彌漫,不可以丈尺計。有城門六,城垛二千一百六十五個,城上吊樓九百九十間”。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收藏有李時珍故裏蘄州明代古城屏風。現有城墻得到了較好的修繕和維護,並建有“醫聖閣”等仿古建築。
  [李時珍陵園]
  位於蘄州城東南面風景秀麗的雨湖之濱,占地80畝,由李時珍墓地、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醫史文獻館和藥物園四部分組成,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李時珍墓地坐落在蟹子地,與李時珍誕生地瓦硝壩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古時即列入“蘄陽八景”,李時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李時珍紀念館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為仿古(明代)建築群,氣勢恢弘,錯落有緻,工程獲“魯班奬”,館內陳列大量珍貴的醫學資 料、藥物標本和郭沫若、鄧穎超、方毅等同志的題詞。李時珍醫史文獻館由原中國書法傢協會主席舒同題寫館名,分醫中之聖、科學之光、功業長存、偉人永生四個部分介紹李時珍光輝的一生,館內珍藏中外《本草綱目》版本十餘種,以及古今中外介紹李時珍的醫藥書籍、文獻資料和報刊雜志等等。李時珍藥物園包括藥物碑廊和百草園兩部分,為我國第一傢中醫藥自然博物館。本草碑刻長廊鑲嵌128幅藥材石雕,刻工精細、栩栩如生;百草園種植各類藥材310多個品種。
  李時珍陵園自1981年4月對外開放以來,平均每年接待中外遊客40餘萬人次。
  [李時珍紀念館]
  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處,位於蘄州雨湖之濱,衹要打開沿湖一面窗戶,即可看到雨湖風光。李時珍避開鬧市,隱居草廬,致力編纂,在此著成《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所館詩集》等。
  [玄妙觀]
  李時珍當年為民治病的診所,原址在蘄州城內麒麟 山,修建於北宋真宗趙恆大中祥符年間,明英宗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荊靖王朱祈鎬遷建於蘄州城外,文革中被毀。今重建的玄妙觀規模宏大,風格獨特,王任重同志親筆題寫了“玄妙觀”三個大字。
  [雨湖]
  歷為遊覽勝地,水面二千多廟,無污染,春多桃李、夏盛芙蓉,歷史上曾有“有雨湖、不下西湖”之贊譽。湖邊有名人教授館、藥都賓館。雨湖盛産武昌魚、鯽魚等,雨湖鯽魚以肉質鮮嫩著名。
  [金陵書院]
  位於蘄州鎮,是黃岡僅存的古書院遺址之一。為清代旅蘄南京人集資興建。現存建築興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築面積210平方米,由“金陵書院”、“聚德堂”、“保嬰堂”三部分組成。院內有“鐘山遺秀”、“重修碑記”等碑刻5塊,大門首“金陵書院”幾個遒勁大字仍歷歷在目,現改為道觀。
  [四祖正覺禪寺]
  位於蘄州鳳凰山麓,又名“鳳山寺”,禪宗四祖道信於隋唐時創建。明洪武年間重建,正殿之外有轉輪藏閣、千仞亭、望江亭等建築,規模較為宏大,為“十方叢林之一”。清鹹豐三年(1853年)毀於戰火,同治與光緒年間又重修,為蘄春佛教中心。
  [昭化寺]
  位於蘄州城北缺齒山南麓。明憲宗成化初,孫悟空在此結草為庵;1471年,在蘄州建王府的荊王捐金,僧智明主持,就庵建寺,一進四重,規模宏大。整個建築占地五十餘畝,內供佛像百餘座,殿內石雕香案和石柱石梁上雕刻的竜、鳳、花、鳥,栩栩如生。寺廟佛像及所有梁柱均由石料製成,技藝精湛,無比壯觀。“文革”時,昭化寺毀壞嚴重,所幸正殿保存完好。1993年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對正殿進行了重修,先後建起了三聖殿、觀音殿、齋堂、住宿樓和大雄寶殿。現在,昭化寺終日香火繚繞,香客絡繹不絶,與鄰近的李時珍陵園、中藥材市場、博士街和玄妙觀聯成了一個旅遊景點群。
  [高山鋪戰役遺址]高山鋪戰役遺址
  1947年秋,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根據中央戰略决策,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 12.4萬餘人,轉戰千裏,長驅直入大別山,揭開大轉折歷史序幕。蔣介石急忙調兵追截,糾合22個旅的野戰部隊要予“聚殲”!劉鄧審時度勢,决定利用蘄春境內高山鋪一帶的有利地形,創造條件,誘敵深入,圍殲尾追之敵。 10月25、26日,劉鄧指揮我軍一縱十八旅、六縱第五十二團和中原獨立旅用“拖刀計”將敵整編四十師(相當於軍)及整編五十二師八十二旅,引入高山鋪狹𠔌地帶圍擊聚殲,共殲敵1.26萬人。這次戰役,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第一次重要戰役,極大地震懾了大別山的蔣軍各部,從而使大別山迅速變成我黨我軍逐鹿中原的前進基地,從此拉開了戰略大反攻的序幕。
  高山鋪戰役遺址於1992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主戰場位於漕河鎮高山鋪村,距縣城5公裏;總指揮部雲林宮位於劉河鎮鬍涼亭,距縣城26公裏。1987年,在縣城以東一公裏處的蘄漕大道東南側,修建高山鋪戰役烈士陵園,占地面積25346平方米。園內建有原國傢主席李先念題寫碑名的“高山鋪清水河戰役烈士紀念碑”一座,碑高27米,碑頂塑造巨型步槍刺刀一把,雄偉豪壯。由集體撰寫的603字碑文鑲嵌於碑名之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為此園親筆書寫了“壯懷激烈,英名永存”的題詞。
  [仙人臺風景區]
  在蘄北大同與英山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176米。《蘄州志》記 載:“仙人臺,在州北二百一十裏,以名魁山、旋蠃山,有九十九峰,高若列屏,橫亙州北,陡其巔,可極目千裏。”
  山頂南嚮有一長方形天然石臺,體積約十餘立方丈,臺面及其四周均如刀削,石臺西邊有一座巍巍石廟,相傳建於清乾隆年間,自四周墻壁至頂端,全用方形條石砌成,長8米,高6米;石廳內矗立着4根巨大的石柱,大廳周圍刻有數百個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小型浮雕佛像。廟門刻有對聯:“眼光俯視大千界,心地高懸第一峰。”相傳此地為著名禪師劉五、劉六修煉羽化登仙之所,故名仙人臺。此地盛産名茶,種茶歷史悠久,始於漢,盛於唐,有“唐滿頂,漢齊腰”之說。唐宋時所産之“蘄門”等名茶為鄂東重點名茗,為“淮南三茗”之一,被定為每年的皇傢貢品。現有國營仙人臺茶場,所産的“臺茶”為全省名茶。
  [橫崗山風景區]橫崗山
  在蘄春、武穴交界處。重巒疊嶂,宛如竜臥其巔,故名“橫崗”。唐朝開國功臣尉遲恭有遊山碑文尚存。寺廟景觀有真武殿、聖母殿、祖爺殿、玉皇殿、雲蓋寺。橫崗山寺廟始建於隋初,禪宗上祖道信幼年曾在此出傢,卓錫七年。當年修煉時在石壁上留下的指印以及石凳、石椅、石屋至今仍在。唐宋時佛道合一,山上佛寺道觀盛極一時,有“廟宇七座,殿廂塔室七十餘間”。1990年新落成之靈隱寺大雄寶殿,又使香火漸盛,現在每年來山上進香觀光者多達數十萬餘人。
  龜馱經書 竜頭石雕 捨身崖 太陽神廟 臥竜鬆 雲界寺
  龜馱經書: 橫崗山風景獨特,景點繁多,許多景觀都有美麗的傳說,並留下了佛教的印跡。“龜馱經書”石就恰似一隻神龜背馱一箱經書。相傳它從遙遠的西域送經而來,路上歷經磨難,到橫崗便涅磐成石。
  竜頭石雕:橫崗山一景,融自然形態和人工雕琢於一體。巨石位於山頂,狀於竜頭奮起 ,其陰陽兩面均有名人石刻。陰面為巨幅陽刻,“雲”字清晰異常,陽面為陰刻詩文,陰陽互補,渾如天成。
  捨身崖:地勢高峻,陡於刀削,身居其上遠山近水盡收眼底。相傳禪宗四祖道信在橫崗山卓錫期間,常在此參禪修煉,悟出捨身嚮佛之道。所以,後人稱之為“捨身崖”。
  太陽神廟:橫崗山寺廟繁多,尤其在唐宋時期由於佛道合一,寺廟道觀更是盛極一時,有“廟宇七座,殿廂塔室七十餘間”。
  竜鬆:臥橫崗山為國傢森林公園,植被豐富,林木茂密,形態各異,氣象萬千。臥竜鬆生於峭壁之上,形似臥竜出山,蔚為壯觀。
  雲界寺:因地處山頂,常為雲霧履蓋而得名。始建於隋朝初年,禪宗四祖道信幼年在此出傢,卓錫七年,原寺已毀,這是1990年重建的新寺,為蘄春縣開放寺廟之一,常年遊人不斷,香火鼎盛。
  [三角山風景區]三角山風景區
  三角山,又名筆架山,距蘄春縣城西北30公裏,橫跨蘄春、浠水兩縣,方園60平方公裏,大小山峰近30座,主峰海拔1200米,是鄂東地區名山之一,以其古、奇、特、麗名聞遐邇。山中的“筆架飛瀑”勝景,載入了《中國名勝辭典》。
  三角山、 達城廟、 竜門資教寺
  三角山高峻秀美,怪石嶙峋,佳林繁茂,一步一景。這裏歷來是兵傢必爭之地,又是攬勝觀光佳境。主要景點有一尖、二尖、三尖、老竜洞、三角寺、筆架飛瀑;還有捨身崖、竜船石、撥火棍等。山中崖壁上還保存有不少詩、詞、題刻,“三角山摩崖題刻”,已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裏是有名的“獵場”,珍禽異鳥,種類繁多,斷板龜、紅毛狗舉世罕見;這裏是天然的植物園,林果花草,季季紛芳,紅茶花樹、月內梭羅極其珍貴;這裏是有名的藥物庫,《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2種藥材,三角山就有400餘種。 這裏氣候宜人,鼕暖夏涼,既有山珍野味,又有美景佳境,是人們旅遊觀光、回歸自然的絶妙去處。
  千年茶花 三角寺旁的這株茶花樹,相傳為建寺之初僧人從南國引進種植的,樹與廟相依相伴已有千餘年歷史。據專傢考證,它是湖北省境內最“年長”的茶花樹。此樹一年開三次花,一次花紅如火,一次花黃如金,一次花白如雪,謂為奇觀。每年花季,賞花者絡繹不絶
  石門 三角山不僅是旅遊勝地,而且還是古代的兵傢必爭之地,山上古時城墻依稀可見。古城區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這是其中保存較好的南門。
  三角廟 三角山歷為宗教聖地,隋唐時期,山內有36寺廟,72庵觀,有“三千和尚八百道人”之說。現存寺廟有三座,即山上的三角寺,山腰的竜門資教寺和山下的達城廟,均香火旺盛。
  老竜仙洞 三角寺東北上側有洞,相傳有“竜”潛入而名“老竜洞”。洞內有泉井,子午有潮。洞頂石縫有千年古鬆一株,蒼翠挺拔。旁有“鬆竜結緣”、“唯天在上”、“有竜則靈”等摩崖古刻。
  碧仙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竜則靈。距老竜洞不遠有一洞曰“碧仙洞”,相傳有仙人居住。大革命時期,我遊擊隊曾在此建立根據地。
  望夫石 又稱捨身崖,位於三角山“二尖”之巔,極目遠眺,視野千裏。相傳早在秦始皇修長城時,三角山一帶不少男丁遠征北國。山裏有一位少婦思夫心切,天天登山遙望,歷時數十年,後來聽說丈夫客死他鄉,便跳崖殉情。
  達城廟位於三角山下,始建於北宋初期,清嘉慶十七年建成現在的四進四楹規模。廟裏主要供奉二令公尊神,祖籍河南洛陽、世有勳爵。達城廟雖歷盡劫波,而廟貌依然,金像亦保存完好。徐嚮前元帥曾率主力在達城廟及其附近全殲國民黨勁旅,恢復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當時的指揮中心就設在廟裏。因此達城廟是一個既具有歷史文化意義又具有革命意義的文物單位。
  竜門資教寺 位於三角山上,俗稱三角寺。據舊志載:“後梁高僧慈應創建,宋仁宗賜額‘竜門’,宋高宗加賜‘資教’。”開山祖師被賜封為“當山得道,慈應祖師”。明洪武元年(1368年),僧正梁重修。當時規模宏大,主殿之外,尚有“大士閣”等建築。主殿采用古代傳統“鬥榫”工藝,內呈正方形,面積1200平方米,殿頂由4根圓形立柱支撐36根大小不一的橫木組成傘形頂篷,內看四角下垂,外觀四角上翹如荷葉,故又稱“荷葉殿”。大士
  閣、竜雲閣均有楹聯,其中竜雲閣客堂聯為:“獨坐蒲團,細剪山雲縫舊衲;客來禪室,閑敲石火煮新茶。”據傳當年曾有“三千和尚八百道人”。1947年10月,劉伯承、鄧小平轉戰大別山時曾到此歇息,並囑咐寺僧保護文物,搞好生産。
  [太平森林公園及避暑山莊]
  太平森林公園坐落於蘄春縣青石鎮東部的雲丹山,最高峰海拔1244.1米,為蘄春之最。公園總面積1515.4公頃,其中有林地985公頃,水面30公頃。它地處北亞熱帶南部,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5°C;年降水量 1352毫米。春秋兩季氣候宜人,特別是夏季涼爽,盛夏最高氣溫28°C左右,且空氣濕度小,無蚊蠓。公園距縣城50公裏,有蘄(春)太(安徽省太湖縣)公路和三級公路相連。公園地形復雜,地貌神奇,地理條件優越,層巒疊嶂,深澗含幽,雲奇石異,險絶突兀,形成三十多處各具特色的景點。
  太平避暑山莊、雲丹山日出、爛泥灘、綫粉槽瀑布、太平水庫、雲丹山水庫、賽老寺廟、財神洞、涼亭洞、雙峰尖、烈士墓、火焰洞、蟠桃石、雷劈石、鐵索橋、觀音泉
   太平避暑山莊:太平森林公園風景秀美,氣候宜人,吸引了二十余家省內外單位環太平水庫建了風格各異的避暑山莊,占地面積34平方公裏,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公裏 ,一幢房屋就是一個景點。再加上各項配套娛樂設施如健身館、遊泳池,更令太平森林公園增添萬分秀麗,豐富諸多內容。
  雲丹山日出 雲丹山海拔1224.1米,大別山東南第一高峰,山頂有一古石碑刻“雲丹山”。站在峰頂,極目遠眺,雲蒸霞蔚,頗為壯觀。極頂觀日出,更是妙不可言,美不勝收。雲丹山(故又名太平山)清朝詩人顧昌曾留下詩言道:“拔地起崔嵬,崇巒萬仞開。嶂褰青靄合,崖護紫霽回。草色常煙雨,山光到酸醅。須知瓊絶處,步履接三臺。”
  爛 泥 灘 雲丹山頂北側,有一約500畝凹地,上有一泉,常年積水成沼,爛泥淤積,深則數丈,有耕牛掉進泥潭淹死的記載,充滿神秘色彩。傳說古代一貪官在爛泥灘築山為寨,將從百姓那裏搜括的金銀財寶挖掘大坑埋藏,以備招兵買馬和營建宮殿用,卻突然出現一神秘老叟,一陣山崩地裂,埋寶之地變成一灘爛泥,金銀財寶全部沉沒於爛泥至今……
  綫粉槽瀑布 高六十餘米,涓涓細流似霧似粉絲,故名“綫粉槽瀑布”,雄奇壯觀,秀麗迷人。瀑布底有一深潭,潭水深不可測,站在潭邊涼氣襲人,擡頭望瀑布頂端,令人頭暈目眩。
  太平水庫 修建於1966年,面積約20平方公裏,四面青山環繞,山莊亭閣環布,水上遊樂,涼風習習,水上垂釣,其樂無窮。
  雲丹山水庫 面積10平方公裏,位于云丹山以東,庫水清澈見底,無任何污染。現有水係引水渠5 公裏,供應太平山莊飲用水,餘水發電。
  賽老寺廟 古寺廟名聞四方,現在舊址重建賽老寺廟,因歷史久遠,遊人可瞻。
  財神洞:洞內有財神,傳說到洞內燒香求財,十分靈驗。
  涼亭洞:位於太平森林公園進出口,傳說是古代戰爭進出關口,又是行人歇腳的地方,夏天山下炎熱 ,上山一到此洞,立刻寒氣逼人,倍感舒涼。
  雙峰尖:位于云丹山主峰以東,一高一矮,如竹筍直插雲霄,酷似兄妹,攀登二峰,奮力先登奪冠。
  烈士墓: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六位戰士,英勇同敵周旋,最後因彈盡糧絶,不幸犧牲在黃竹園,表現出新四軍革命戰士的英雄氣概。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特修建了“烈士墓”,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地方。
  火焰洞:位於雙峰尖以南,洞內深邃昏暗,霧氣繚繞,傳說唐僧西去取經,路經此處,孫悟空在此洞內降得一妖。
  鐵索橋:太平山莊人工架設的鐵索橋,橫跨太平水庫東西,高50米,長60米,人行橋上,腳下碧水蔚藍,索橋懸空,令人心懸。遠處觀橋,彩虹飛架,天塹變通途;登橋步行,水上懸空,刺激特別。
  觀音泉:在太平水庫北側,兩塊巨石縫中,一股清泉涓涓而下。據說此泉水礦物質豐富,對人體生理機能有調節增強之功能,育齡婦女飲後有利懷孕易於得子,故又名“送子泉”。
  雷劈石:一塊高15米,寬20米的巨石,當中一分為二,象刀劈斧斬,傳說雷公為降妖將此石一劈為二,故為“雷劈石”。
蘄春視頻 Qichun Video
  宣傳片一:http://v.ku6.com/show/SFclKybJHmxJSxAW.html
  宣傳片二:http://v.ku6.com/show/9fERZi-UbvNrfwrj.html
歷史沿革 History
  蘄春以“水隈多蘄菜(水芹菜)”得名,歷史上另稱蘄陽、齊昌、蘄州。蘄春早在公元前201年(西 漢高祖六年)建縣,而其遠古文明則上溯到新石器時代 ,是鄂東最古老的縣之一。公元47年(東漢建武 二十三年),裁縣置侯國,傳三世,國除仍為縣。378年(東晉太元三年),更縣名為“蘄陽”;486年( 南齊永明四年),復更縣名為“齊昌”,598年(隋開皇十八年)復“蘄春”縣名。1367年(明洪武九年 )置“蘄州”,裁縣,以州領縣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裁州,復“蘄春縣”。漢季以來,蘄春以地 處“吳頭楚尾”,扼控長江,戰略地位顯要,歷為當權者所重視,先後設郡、州、府、路、行政督察區專 員公署於境內;明代尚設蘄州衛、下江防道於蘄州,並遷荊王府於蘄州治所。當時轄地包括今蘄春、浠水 、羅田、英山四縣及武穴市大部。歷史上,蘄春長期為郡(州、路、府、專區)和縣兩級政府機構所在地 ,歷為鄂東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蘄春恢復縣製,隸湖北省黃岡市(地 區)。
  。1949年後屬黃岡專區(地區)。1995年屬黃岡市。
    1997年,蘄春縣面積2398平方千米,人口92.1萬。轄14個鎮、11個鄉:漕河鎮、蘄州鎮、赤東鎮、管窯鎮、彭思鎮、茅山鎮、橫車鎮、株林鎮、劉河鎮、獅子鎮、青石鎮、張塝鎮、檀林鎮、大同鎮、清水河鄉、三渡鄉、黃土嶺鄉、馬畈鄉、達城鄉、大公鄉、花園鄉、桐梓鄉、嚮橋鄉、孫衝鄉、田橋鄉。境內有1個國營農場。縣府駐漕河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 949479人,其中:漕河鎮117971人,赤東鎮23468人,蘄州鎮68138人,管窯鎮29891人,茅山鎮21152人,彭思鎮26243人,橫車鎮59644人,株林鎮28339人,劉河鎮63317人,獅子鎮38241人,青石鎮36684人,張榜鎮41261人,檀林鎮33653人,大同鎮31014人,清水河鄉27913人,三渡鄉38711人,黃土嶺鄉25694人,馬畈鄉34595人,達城鄉23123人,大公鄉25989人,花園鄉28624人,桐梓鄉28120人,嚮橋鄉43610人,孫衝鄉18868人,田橋鄉16827人,八裏湖18389人。
    2004年底,蘄春縣總人口951391人。轄漕河、赤東、蘄州、管窯、橫車、彭思、株林、劉河、獅子、青石、張榜、檀林、大同13個鎮,嚮橋鄉,31個居委會、539個村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蘄春縣轄13個鎮、1個鄉。共有31個居委會、535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蘄春縣轄13個鎮、1個鄉。共有31個居委會、535個村委會。 蘄春地圖
  漕河鎮 鎮政府駐漕河,人口147013人,面積163.8平方千米。轄14個居委會、37個村委會:一居、二居、夏漕、豁口、付畈、十裏畈、南門畈、吳莊、新建、楓樹林、羅州城、李咀、大河口、芝麻山、長林崗、夏垸、團石頭、關河、甕門、劉榜、高新鋪、高德畈、六房垸、馮圍、楊樹畈、何大垸、八鬥地、菜園頭、槐樹山、飛躍、黃廠、梅畈、鐵山、上武鬆、泉水坳、大楓樹、田河、彭祖、馬衝、馬騎畈、三馬河、大路鋪、楊四嶺、清水河、洪祖二、高山鋪、上河橋、嚴壠、汪林、獨山、十裏鋪。
  赤東鎮 鎮政府駐走馬嶺,人口65134人,面積148.3平方千米。轄45個村委會:範鋪、鄧園、白河、王咀、張崗、板橋、北風頭、田圍、白池、金城、楊旦、龔大圍、酒鋪、野塘咀、楊墩、楊潭、伊漕、馬鋪、鄧信、三渡、蔡祖、甘垸、趙伯山、竹瓦、下朱雲、東山、上朱雲、竜頂寨、陳雲、張玉芳、朱四房、童畈、童新、黃通八、徐亮、蘇圩、西福、下陳、東福、張高、關沙、趙林、趙咀、五鬥地、王垸。
  蘄州鎮 鎮政府駐蘄州,人口91508人,面積143.6平方千米。轄12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一居、二居、三居、四居、雨湖、南門、城內、東門、一關、酈公園、紅石頭、上河口、橫壩、新塘、紮營港、韋莊、竜泉奄、銀山、竹林湖、席盤石、街口、打鼓臺、兩路口、楓樹嶺、西角湖、土臺、沙徑、王要、邵壠、恆豐、潘垸、赤東、施傢塘、黃土嶺、塘垸、紅門樓、老虎頭、尤樹堖、菩堤、金雞、雨臺、邱山、曹英、五裏墩、太常、下石潭。
  管窯鎮 鎮政府駐嵐頭磯,人口31589人,面積72.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嵐頭磯、管涼亭、江涼寧、三合鋪、南徵湖、付崗、寒婆嶺、土城崗、鬍崗、樓崗、紅旗崗、園峰山、荷林、學堂崗、西湖裏、竹林墩、小爛泥灘。
  橫車鎮 鎮政府駐橫車橋,人口94025人,面積192.8平方千米。轄48個村委會:九棵鬆、盤石橋、駙馬坳、新橋、白石山、付衝、張林衝、界嶺、江坳、付山、長石、蔣山、大柳樹、劉衝、汪井、翁塹、盧河、伍藥鋪、新街、馬華山、松樹崗、路口、三店、潘畈、黃崗、易河、西河驛、馬湖、火爐鋪、攏船頭、周橋、新州、蔡畈、鬍咀、許崗、黃土咀、涼亭崗、烏石橋、劉牌樓、李衝、烏石山、白鶴林、石頭口、馬橋、楓柏柳、崇岩、策山、鋪爾咀。
  彭思鎮 鎮政府駐彭思橋,人口49038人,面積110平方千米。轄29個村委會:伍鬆、彭思、蠃螄港、茅山、朗山、王牌樓、鳳凰、丁傢咀、劉塹、黃柏城、長塘、張灘、林山、鄭崗、葉垸、獨山、方港、白石嶺、伍嶽、丁港、夾河、餘涼、大窪廠、王鋪、雷祠堂、陳橋、康橋、清塘、碎石山、。
  株林鎮 鎮政府駐株林新街,人口51751人,面積165.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新華、株林、長塘、郭咀、豹子山、陳壩、黃泥塘、方衝、宋塘、礦山、街後、陳應壠、桂花垸、石板岩、黃城河、泡桐樹、夏典鋪、鋪頭坳、柏條鋪、葉傢咀、達城、榔木衝、湖塘角、許傢山、亭子學、慕義畈、華傢河、姚傢垸、下屋樓、唐店、華傢畈、黃泥坳、會竜池、三角山、大崎山。
  劉河鎮 鎮政府駐劉河,人口90577人,面積214.6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53個村委會:劉河、金鬱、蓮花、新鋪、張橋、曾衝、彭衝、花園嶺、楊河、青峰、大公、洪麯咀、橋上、鬍坪、年浪、蔡壽、高不潮、方鋪、鬍涼亭、楊林衝、祖儒、白茆、石鼓河、羅坳、石鼓衝、楊寨、鴨咀、湯畈、中路鋪、牌樓垸、坳上、馬路口、分路、果子畈、鬍壩、範湖、花園港、灣潭、黃坪、裏下衝、三門寨、石馬山、鬍海、董畈、張鋪、鬍志高、飛躍、劉河、龔坳、舒垸、新河、河西上、王橋、曹廟、黃金寨。
  獅子鎮 鎮政府駐獅子口,人口60638人,面積241平方千米。轄53個村委會:獅子、三迭石、花涼亭、塗鋪、園襟衝、畈上垸、牛皮寨、吳擋、餘畈、鬍襟衝、燈籠垸、白楊畈、石王寨、郝衝、郝上垸、貢畈、松樹橋、河口、董衝、楓樹榜、張山、吳檀榜、塗衝、萬章、何鋪、南渠、鬍衝、松樹林、蘇垸、柳樹坪、花園、望江寨、盤竜、康衝、郝子堡、東山衝、付溝、長嶺崗、芒槽、紅石、西坳、楊樹坳、蒼寨、鮎魚地、於衝、天寶寨、白果樹、趙畈、宋坳、黃泥、孫垸、鄧河、呂河。
  青石鎮 鎮政府駐望天畈,人口63652人,面積192.1平方千米。轄42個村委會:望天畈、蕉藤樹、青石嶺、白雞尖、水車河、草鋪、裴衝、合盤衝、芭茅街、張河咀、大樟樹、火竜、周畈、陳坳、文樓、葉鋪、界天、黃土堰、張畈、楊垸、鄭咀、大葉山、馬河、趙圍、桐梓、許衝、大屋、梅鋪、柳畈、閣老垸、芭橋、竜溪、高溪、界嶺、八鬥捨、溫泉、邊街、筆架山、花橋、白塘坳、太湖、鄭傢山、桔子林。
  張榜鎮 鎮政府駐張傢塝,人口61486人,面積207.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張塝、韓榜、橫路、竜潭衝、方咀、大同司、下馬溝、歇肩嶺、船型、田六、馬踏石、下車門、黃梅山、馬鞍山、六溪衝、瓢鋪、文畈、陳廣、範垸、魏河、雷山、魯圍、彭山、餘當、百葉、孫衝、七裏衝、土庫、大竹衝、九潭衝、鬍垸、塔林岩、宋當、舒垸、新路、塘抵坳、古木衝。
  檀林鎮 鎮政府駐檀林河,人口50552人,面積166.9平方千米。轄42個村委會:檀林、正衝、將軍、雷衝、響水、西衝、桐山、朱衝、樓花、河東、德元、河西、上界嶺、槐樹、橫山頭、枕頭、碾下、麒麟、劉全、石牛、裴圍、細舟河、曹衝、肖河、上河、陳英、陳旺、大王山、獨山港、田橋、四流山、烏沙畈、霧雲山、竜井河、牛頭衝、橋上、劉坊、白羊溝、詹山、青草坪、東山坪、朝陽洞。
  大同鎮 鎮政府駐大同,人口30721人,面積139.7平方千米。轄27個村委會:大同、兩河、湯壩、鮑山、謝圍、湖口畈、柳樹、小竹衝、操山、南衝、李山、上車門、葛山、大桴、柳林、石坪、金溝、三山坳、板溪、遊山、何鋪、連城、王街、方橋、慄木嶺、黃山、塘山。
  嚮橋鄉 鄉政府駐嚮橋,人口45411人,面積205.1平方千米。轄28個村委會:白水、嚮橋、宋樹、橋邊河、黃土墻、鬍山、斌衝、桐油畈、毛咀、劉寨、竜井岸、童咀、曹大山、藕塘、百籮丘、棠樹嶺、唐山、鄧橋、楊壠、橋上垸、孫山、王榜、楊畈、獅子堰、薑衝、柳堰、楓樹、大元。
  其他(八裏湖農場) 駐下土門,人口18296人,面積34.5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土門、餘賽、雙溝、白鶴堰、三見垸、陳賽、高山、半邊山、竜鳳山、外江、糧種、白堰果園場、高垸、原種場。
英文解釋
  1. n.:  Qichun County
近義詞
蘄春
相關詞
本草綱目李時珍蘄春蘄州鎮湖北黃岡鄉鎮嚮橋
森林公園黃岡風景名勝學校職業教育更多結果...
包含詞
蘄春縣博物館蘄春縣圖書館蘄春縣中醫院
蘄春縣孫衝中學蘄春縣大同中學蘄春縣城關高中
蘄春縣白河中學蘄春縣函授學校蘄春縣人民醫院
蘄春縣????務管理局蘄春縣李時珍中學蘄春縣李時珍衛校
蘄春縣婦幼保健院湖北省蘄春縣第一中學蘄春縣第四高級中學
送俞尚寺丞知蘄春縣蘄春縣第二人民醫院蘄春縣第三人民醫院
蘄春縣瀏河中心衛生院蘄春縣人民醫院鐵路分院蘄春縣獅子鎮衛生院
蘄春縣株林鎮中心衛生院湖北蘄春縣蘄州棉紡有限公司蘄春縣衛生防疫站市府中城區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