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春旅遊投訴電話:伊春市旅遊投訴電話:0458-3964158
黑竜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451-8701005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伊春最佳旅遊時間:由於伊春地處山林深處,平均海拔有600多米,又屬亞寒帶氣候,是我國平均氣溫最低的城市之一。即使在盛夏,晝夜溫差也很大,去時要備足衣物。伊春城市地圖:伊春特別提醒:伊春是我國平均氣溫最低的城市之一。即使在盛夏,晝夜溫差也很大,去時要備足衣物。伊春美食:推薦:伊春親水傢園酒樓重慶蘇大姐老火鍋
伊春購物:伊春盛産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等300多種中草藥材及山葡萄、都柿、榛子等30多種野果和山野菜,遠到而來的你,一定要買些山珍野貨回去。伊春交通:外邊交通
鐵路:
南烏鐵路從哈佳鐵路南岔站分岔,串連起伊春的12個(林)區,直到小興安嶺最深處的烏伊嶺。
公路:
222國道從哈爾濱經綏化到伊春,全長358公裏,其中哈爾濱到綏化段已建成高速公路。伊春長途客運班次表
哈爾濱
5:40-20:00,半小時1班票價:64元
佳木斯7:00票價:39元
綏化
7:30、10:30票價:26元
鶴崗
6:30、8:00票價:21元
伊春住宿:鐵力市長城賓館
住宿、飲食服務
地址:站前街二委郵編:152500電話號碼:2385957
伊春市南岔區交通酒店
飯店,住宿,服務
地址:聯合街建林委郵編:153100電話號碼:3410428
伊春娛樂:伊春區升輝健身俱樂部
全民健身、健體、中勞年娛樂等
地址:紅升街道永紅社區電話號碼:3971955
伊春市伊春區超藝美食娛樂城
各種炒菜、幹洗按摩
地址:林城街電話號碼:3629999
伊春市南岔鐵路俱樂部
電影,路像,鐳射,歌舞,文化娛樂活動
地址:中經路電話號碼:53301
區號:0458
郵編:166200
區劃:轄伊春區、帶嶺區、南岔區、金山屯區、西林區、美溪區、烏馬河區、翠巒區、友好區、上甘嶺區、五營區、紅星區、新青區、湯旺河區、烏伊嶺區、鐵力市、嘉蔭縣。
伊春市地處中國黑竜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腹地,鬆花江、黑竜江兩大水係之間,素有“中國林都”、“紅鬆故鄉”、“恐竜傢園”之美譽。
伊春是東北主要森林生態旅遊區,森林、冰雪、河流等旅遊資源獨具特色。由於遠離喧囂的大都市,這裏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環境靜謐,是回歸大自然進行森林生態觀光和休閑度假旅遊的理想之地。伊春森林旅遊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82.2%,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鬆原始林。五營豐林自然保護區和帶嶺涼水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五營國傢森林公園已被評為國傢aaaa級旅遊區。在小興安嶺林海中,生物群落豐富多樣,分佈1000多種野生動植物,並在桃山林業局建有全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野生動物飼養狩獵場。伊春地文景觀奇特,小興安嶺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奇岩怪石,湯旺河林海奇石、朗鄉石林、嘉蔭茅蘭溝、南岔仙翁山是中國北方罕見的地質奇觀。在嘉蔭縣,挖掘出我國第一具恐竜化石──黑竜江滿洲竜,被稱為神洲第一竜,在其附近又新發現了隱藏量巨大的鴨嘴竜、霸王竜、虛骨竜等恐竜化石群。伊春水域風光秀麗,境內溝𠔌密佈,水係發達,共有大小河流702條,河水清澈見底,兩岸山秀樹奇,適宜開展各種漂流旅遊。伊春冰雪旅遊資源豐富,受小氣候影響,降雪量大,雪質好,雪期長,是黑竜江省重點開發的三大冰雪旅遊綫之一。伊春空氣清新,大森林每年可吐出大量氧氣,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和植物芳香氣,被譽為“天然氧吧”。伊春四季分明,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初春觀花、盛夏避暑、仲秋賞葉、深鼕玩雪的好地方。伊春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小興安嶺恐竜博物館、資源館、木雕園、石苑、恆山古墓群、抗聯遺址以及少數民族風情園等景點,享譽省內外。。 伊春市地處黑竜江省東北部,交通十分便利,鐵路和公路連接全省,縱貫全境。伊春距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350公裏,距佳木斯蒙古力機場150公裏。遊客可藉助這兩個機場非常方便到伊春旅遊。伊春,是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涼爽,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到了鼕季,銀裝素裹的世界定會讓您感到不虛此行。至於吃住,您就更不用擔心,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美味佳餚,一定會讓您大飽口福,星級賓館的豪華、家庭旅館的實惠、森林小木屋的溫馨,讓您回味長久。另外,到伊春旅遊,帶回一些山特産品和木製工藝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2000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
伊春火車站伊春位於黑竜江省東北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綫長2495公裏。小興安嶺縱貫全境,行政區劃面積3.3萬平方公裏。1948年開發建設,1958年建市,現在行政企合一管理體製,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業管理局合一,轄1市(縣級)、1縣、15個區、17個林業局,2008年末全市總人口1276309人。現任市委書記許兆君,市長王愛文。
伊春是座美麗的林業城市,是國傢的重要木材生産基地。這裏因盛産珍貴珍樹“紅鬆”,被譽為“紅鬆故鄉”、“祖國林都”。在伊春市的嘉蔭縣,曾挖掘出了我國第一具恐竜化石——被稱為“神洲第一竜”的黑竜江滿洲竜,在其附近又新發現紅鬆故鄉了隱藏量巨大的鴨嘴竜、霸王竜、虛骨竜和甲竜的化石群。因而伊春又被稱為“恐竜故鄉”。這裏山清水秀,林茂石美,四季風光如畫。初春,冰雪動融、杜鵑盛開;盛夏,千山盎然、百水爭秀;仲秋,層林盡染、奼紫嫣紅;深鼕,銀裝素裹、雪玉冰清。獨具特色的森林生態旅遊以其原始、自然、粗獷、神奇而聞名遐邇。2000年,伊春被國傢旅遊局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伊春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鬆原始林,號稱為“天然氧吧”。被譽為“祖國林都”、“紅鬆故鄉”。伊春市的市樹、市花和市鳥分別是紅鬆、興安杜鵑和啄木鳥。 |
|
伊春市伊春是一座緑色寶庫,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伊春境內溝𠔌密佈,水係發達,有大小河流702條,總蓄水量102億立方米,其中河流分屬黑竜江、鬆花江水係。湯旺河為伊春的主要河流,境內流長443公裏,註入鬆花江下遊。市內大部分城鎮沿河分佈,河水環繞山行,兩岸山秀樹奇,最適宜進行休閑及探險漂流。伊春有林城面積300多萬公頃,森林覆被率為82.2%,活立木總蓄積量2.2億立方米。伊春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鬆原始林,森林類型是以紅鬆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蓄積量較多的樹種有紅鬆、雲杉、冷杉、興安落葉鬆、樟子鬆、水麯柳、黃菠蘿等,藤條灌木遍布整個施業區,各種珍惜名貴的針闊葉樹種達110餘種。
伊春區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小興安嶺的森林中,棲息着東北虎、馬鹿、黑熊、犴、猞猁等6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260多種鳥類。小興安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孕育了種類繁多、分佈相對集中、療效顯著、質量好、經濟價值高和獨具特色的300多種野生藥材。總蓄積量200多萬噸,年允收量20萬噸,年有收量約為5000噸。伊春市藥材資源在黑竜江省所占比重為35%左右,其中鹿茸、熊膽、麝香、獾油、林蛙油、人參、刺五加等十分名貴。森林中有1390多種植物,是山野果、山野菜的豐産區。有鬆籽、榛子、山葡萄、獼猴桃、都柿等山野果20多種,蘑菇、木耳、刺嫩芽、猴腿、蕨菜等已被採集伊春特色 蕨菜利用的山野菜20多種。山野菜年允采量84萬噸,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金山鹿苑伊春礦産資源豐富,地貌景觀奇特。據初步勘探,有金、銀、鐵、鉛、鋅、鋁、銅等金屬礦藏20多種,已探明的金屬礦床、礦點達100多處,黃金儲備量居全省首位。非金屬礦産資源分佈更為廣泛。有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瑪瑙石、花崗岩、珍珠岩、紫砂陶土、褐煤等25種,礦點140多處。小興安嶺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奇岩怪石。湯旺河興安奇石、紅星火山地質公園、朗鄉石林、嘉蔭茅蘭溝、南岔仙翁山已成為中國北立罕見的地質奇觀。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伊春 行政区划
伊春市轄15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伊春市 面積39017平方千米,人口132萬(2003年)。
伊春區 面積 100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編153000。
南岔區 面積3088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郵編153100。
友好區 面積2366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郵編153031。
西林區 面積 457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5。
翠巒區 面積156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13。
新青區 面積1181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36。
美溪區 面積2259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1。
金山屯區 面積185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153026。
五營區 面積1040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3。
烏馬河區 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11。
湯旺河區 面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037。
帶嶺區 面積1041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153106。
烏伊嶺區 面積316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8。
紅星區 面積3042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153035。
上甘嶺區 面積1461平方千米,人口 2萬人。郵編153032。
鐵力市 面積6620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153500。市人民政府駐鐵力鎮。
嘉蔭縣 面積7273平方千米,人口 8萬人。郵編153200。縣人民政府駐朝陽鎮。 |
|
伊春 历史沿革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清代,先後隸屬齊齊哈爾副都統和呼蘭副都統管轄。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綫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綫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産發展的需要,鬆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鬆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力縣管轄。同年8月,鬆、黑兩省合併後,由黑竜江省直轄。由於森林工業的迅速發展,1955年底,全縣人口劇增到23萬人,且政權組織與黨的組織、經濟組織不相適應,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製,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鬆花江專區。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並入五營區。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撤銷伊春市,設置伊春特區,試行“政企合一”的體製,“實行雙層領導制度”,有關企業工作以林業部為主,有關地方工作以黑竜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為主。同年12月,設置烏敏河、上甘嶺、友好、東風、紅星5個區,全市共為15個區,基本上是1個林業局1個區,“政企合一”。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並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並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並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準,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1992年,伊春市位於黑竜江省北部,縱貫小興安嶺山脈。東鄰鶴崗市和湯原縣,南接依蘭縣,西南與鐵力市毗連,西與慶安、綏棱縣接壤,西北與遜剋縣分界,東北與嘉蔭縣相連。全市總面積19655平方公裏。全市共轄伊春、南岔、帶嶺、西林、金山屯、美溪、翠巒、烏馬河、友好、上甘嶺、五營、紅星、新青、湯旺河、烏伊嶺15個市轄區。1992年末全市(不含所轄縣市)總人口8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9萬人,占92.7%。市政府駐地伊春區。 |
|
伊春市地處黑竜江省東北部,鐵路和公路連接全省,縱貫全境,哈爾濱機場,佳木斯機場為遠程旅遊的人提供了方便條件。
航空:2009年10月,伊春林都機場正式通航。伊春距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350公裏,距佳木斯蒙古力機場150公裏。往返遠程遊客,可藉助這兩個機場通達國內外目的地。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是東北地區重要航空港,年客流量達200萬人次,目前共有50多條航綫通往國內外各大城市。佳木斯蒙古力機場,規模雖小,但是可以作為伊春重要中轉站。
鐵路:是伊春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哈佳綫上的南岔,帶嶺,朗鄉,桃山,鐵力等重要景區,與北京,天津,山東,遼寧和哈爾濱等省市有直通列車;湯林綫上的金山屯,美溪,伊春,五營,湯旺河,烏伊嶺等景區,可直通哈爾濱,境內每天有近30對列車,鐵路交通十分發達。
公路:大部分遊客通過公路進入伊春。目前,伊春市已建成伊春至鐵力的高等級公路,嚮外延伸可通過綏化高速公路到達哈爾濱,行程衹須3。5小時。伊春至鶴崗的高等級公路,途經美溪和金山屯旅遊區,極大地方便了伊春市與東部城市如鶴崗和佳木斯之間的交通運輸。伊春至嘉蔭的公路,對遊客進入五營國傢森林公園,湯旺河石林風景區和邊陲旅遊城鎮嘉蔭,提供了方便。 |
伊春四大支柱産業 Yichun four pillar industries |
伊春(一)特色旅遊: 伊春市旅遊以山川林海著稱,讓遊客在森林觀光、森林度假、森林探險、漂流、狩獵、滑雪等森林生態旅遊活動中留連忘返。
(二)北藥開發: 以北藥為品牌,以市場為導嚮,提倡技術創新,通過優化産業和産品結構,發展壯大北藥企業,為我市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三)木材精深加工:伊春市有豐富的林木資源,曾為祖國的發展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在國傢實施“天保工程”的今天,我們大力發展木材精深加工業,建設新型林區。
(四)緑色食品:依托我市得天獨厚的生態和資源優勢,加快緑色食品産業發展,不斷擴大緑色食品企業規模,形成整體效益,促進經濟發展。 |
國際榮譽 International Honours |
2007年 6月26日至29日,市長許兆君應聯合國第七屆全球論壇組委會的邀請,參加了在維也納舉行的2007聯合國全球論壇。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米基羅出席論壇並緻詞,來自世界一百多個國傢的代表參加了論壇。
會議期間,會議組委會、聯合國友好理事會,世界和諧基金會為“世界十佳和諧城市”頒發了奬牌和證書,由於伊春市在公共服務與管理上的創新思想,在嚴管資源、停伐紅鬆、保護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贏得了評選委員會專傢的認可,與巴黎、柏林等共同獲得了“世界十佳和諧城市”稱號,伊春市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
會上,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公共行政局長還為伊春市頒發了入選聯合國綱要示範城市證書,這也是第一個中國城市得到這一榮譽。
據瞭解,2006年8月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官員斯拉瓦,聯合國友好理事會主席努爾布朗,世界和諧基金會主席富蘭剋劉曾到伊春市,就生態保護、林權制度改革等情況進行了考察,對伊春市嚴管資源、停伐紅鬆、林權改革等一係列做法給予了肯定。
會議期間,市長許兆君受到了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米基羅的接見,並與他一起敲響了象徵和諧的“世界和諧鐘”。
許兆君在論壇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伊春的概況並接受了聯合國電臺、電視臺的專訪。
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獲得諸多的聯合國殊榮奬既是對伊春市近幾年工作的肯定,又是對我們今後工作的鼓勵,我們要以此為新的起點,為保護森林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作出新的貢獻。 |
|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
伊春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周朝,時為肅慎族的活動區域。戰國到南北朝時為貉、扶
餘、寇漫汗和豆莫婁屬地。隋唐時期,屬黑水靺鞨七部之一的黑水部和河北道黑水都督府。
遼宋時期屬東京道女真五國部屬地。金代,伊春為上京會寧府蒲與路所轄。元屬遼陽行省水
達達路。明朝為奴爾幹都司屯河衛轄區。清初,為寧古塔昂邦章京轄地。1662年(康熙元年
),寧古塔昂邦章京升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伊春地屬之。1683年,寧古塔將軍所轄西北
地區設置黑竜江將軍,伊春在其轄境內。1698年,黑竜江將軍之下設置齊齊哈爾副都統,伊
春為其轄境。
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綫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綫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産發展的需要,鬆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鬆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力縣管轄。同年8月,鬆、黑兩省合併後,由黑竜江省直轄。由於森林工業的迅速發展,1955年底,全縣人口劇增到23萬人,且政權組織與黨的組織、經濟組織不相適應,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製,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鬆花江專區。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並入五營區。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撤銷伊春市,設置伊春特區,試行“政企合一”的體製,“實行雙層領導制度”,有關企業工作以林業部為主,有關地方工作以黑竜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為主。同年12月,設置烏敏河、上甘嶺、友好、東風、紅星5個區,全市共為15個區,基本上是1個林業局1個區,“政企合一”。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並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並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並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準,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1992年,伊春市位於黑竜江省北部,縱貫小興安嶺山脈。東鄰鶴崗市和湯原縣,南接依蘭縣,西南與鐵力市毗連,西與慶安、綏棱縣接壤,西北與遜剋縣分界,東北與嘉蔭縣相連。全市總面積19655平方公裏。全市共轄伊春、南岔、帶嶺、西林、金山屯、美溪、翠巒、烏馬河、友好、上甘嶺、五營、紅星、新青、湯旺河、烏伊嶺15個市轄區。1992年末全市(不含所轄縣市)總人口8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9萬人,占92.7%。市政府駐地伊春區。 |
|
- n.: Yichun City
|
|
伊春市 伊春區 |
|
漿果 | 經濟 | 特産 | 食品 | 旅遊 | 回竜灣 | 黑竜江 | 電視臺 | 學校 | 農業 | 大學 | 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 | 運動 | 滑雪場 | 白色旅遊 | 大豐 | 鋼鐵 | 西林 | 森林 | 五營 | 林業局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