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濮陽旅遊投訴電話:濮陽旅遊投訴電話:0393-6666070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濮陽最佳旅遊時間:濮陽市位於中緯地帶,常年受東南季風環流的控製和影響,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幹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長,鼕季幹旱少雨雪。光輻射值高,能充分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的需要。年平均氣溫為13.3℃,年極端最高氣溫達43.1℃,年極端最低氣溫為一21℃。無霜期一般為20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02.3毫米~6013毫米。濮陽購物:有特産:“雙脊”、小尾寒羊、鼕棗、小尖椒、徐鎮精米、桐蛋、孔集鹵雞
濮陽交通:1997年12月27日,濮臺鐵路全綫貫通,與京九鐵路勝利接軌,成為西接京廣綫,東連京九綫的一條重要聯絡綫。濮陽住宿:濮陽酒店、濮陽度假村、濮陽青年公寓、濮陽招待所、濮陽農傢樂、濮陽療養院 |
|
濮陽位於中國河南省的東北部,黃河下遊北岸,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東北部與山東省的聊城毗鄰,東、南部與山東省濟寧、菏澤隔河相望,西南部與河南省的新鄉市相倚,西部與河南省的安陽市,北部與河北省的邯鄲市相連。地處北緯35°20′0″--36°12′23″,東經114°52′0″--116°5′4″之間,東西長125千米,南北寬100千米。全市土地面積4188平方千米,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2.57%。其中耕地面積24.88萬公頃。它猶如一顆鑲嵌在豫東北平原上的明珠,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資源、獨特的發展優勢、良好的投資條件,受到世人的矚目。 |
|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986年,境內出土的石磨盤、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崗文化典型器物證明,七、八千年前這裏已有人類活動。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蚌砌竜、虎圖墓葬。據測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殼竜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竜”。專傢據此遺址推斷,6000年前濮陽地區已率先進入父係氏族社會,並成為中華民族竜文化的發源聖地。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竜鄉”。
上古時期 濮陽一帶地跨兗、冀二州,是黃帝為首的華夏集團與少昊為首的東夷集團活動的交接地帶。黃帝與蚩尤的大戰就發生在這裏,據說蚩尤之首就埋在臺前縣。黃帝長子玄囂青陽氏邑於頓丘(今清豐縣南),次子昌意在南樂縣築昌意城;黃帝史官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梁村鄉吳村有造書遺址及倉頡陵、倉頡廟。中原地區繼黃帝之後由顓頊統一治理,都帝丘(今濮陽西南,史稱“顓頊之墟”)。顓頊時,其氏族集團實力強大,打敗了以共工為首的集團,活動範圍大為擴展,萬邦來朝。顓頊之後,帝嚳繼位,初都帝丘,後遷都伊洛平原。帝嚳賜顓頊玄孫陸終長子樊為己姓,封邑昆吾(今濮陽東南)。帝嚳之後,堯繼位成為祁姓集團首領,以冀州為活動中心,死後葬於城陽(範縣東)𠔌林。濮州(今屬範縣)有堯母慶都廟,範縣辛莊鄉北有堯子丹朱墓。舜生於姚墟(今範縣城西南),住南河。他在黃河之濱燒製陶器,到雷澤(古澤名,在今範縣東南)漁獵,去歷山耕作,還販於頓丘(今清豐)。舜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後代堯而立,成為姚姓聯盟的首領。堯舜之時,太行山區雨水豐沛,水患頻仍。以秦(今範縣)為活動中心的東夷首領伯益協助舜的水官大禹治水,兩大集團在聯合抗洪鬥爭中進一步增進了民族融合。
夏王朝時期 濮陽地區建有己姓聯邦集團的昆吾(它是夏後氏酋邦王國最親近的成員)、斟灌、顧等宗族邦國。夏啓時於昆吾鑄九鼎,並視為國寶。夏帝仲康的兒子相為羿所逐,奔依同姓邦國斟灌氏。後相即位,都帝丘,至帝杼時遷都於原。其間歷百年,濮陽一直是夏文化中心地帶,不僅農業發達,製陶和冶銅技術也處於領先地位。
殷商時期 以契為始祖的子姓集團至相土時遷至商丘,即帝丘(今濮陽),活動於今豫北、冀南和豫東一帶,勢力發展至東海之濱。湯時徵服了昆吾、韋(在今滑縣東南)、顧等邦國,後滅夏建商,以帝丘為其陪都。
西周時期 以姬發為首的姬姓聯邦集團聯合其他邦國滅商後成為新的聯邦王國的宗主國,帝丘一帶稱東國,為管叔封地。周成王四年,周公旦東徵,平定武庚及三監叛亂,封康叔於河、淇之間,建立衛國,帝丘一帶受其節制。西周時,帝丘一帶的經濟、文化都得到迅速發展,實力較強。厲王時,衛武公曾帶兵入朝平定叛亂,穩定政局。
春秋時期 濮陽一帶仍屬衛國,為當時較先進的地區之一。公元前660年,散居於齊、衛北部的狄人入侵衛國,占領衛都朝歌。公元前629年,衛成公遷都帝丘(今濮陽),帝丘成為衛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602年,黃河大改道流經濮陽,給這裏帶來水利之便。這一時期人們用桔橰提水灌田,農業生産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紡織、皮革、竹木、冶鑄等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業興旺,涌現出一批城鎮。如臨黃河的戚邑,水陸交通便利,經濟十分繁榮。僅公元前626年至前479年140多年間,春秋經傳中關於戚的記載即28處,諸侯來衛國的14次會盟中,就有半數在戚舉行。其他如鹹(位於今濮陽市東南25公裏)、鐵丘(位於華竜區)、頓丘(今清豐縣西南)、五鹿(今清豐縣南)、澶淵(位於華竜區內),清丘(位於市中心東南30公裏)等城邑商旅不絶,相當繁華。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促進了思想的活躍,精神的解放,文化的發展,勞動人民於“桑間濮上”創造的詩歌“衛鄭新聲”,風靡華夏。先進的衛文化既培育了中國第一個傑出的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也激勵工奴於公元前478年掀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業奴隸的革命鬥爭——百工起義。同時,帝丘位居黃河要津、中原腹地,嚮為兵傢必爭之地,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鐵丘之戰等都發生在濮陽一帶。
戰國時期 鐵農具和牛耕普遍推廣,農業生産有了較大發展,各諸侯國為壯大實力、爭奪霸權競相改革,大批優秀人才應運而生,僅濮陽人就有政治傢和軍事傢吳起、儒商子貢、改革傢商鞅、政治傢呂不韋、外交傢張儀等,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呂不韋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記載了天文、地理、物理、醫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戰國後期,大國爭霸,帝丘一帶戰爭頻繁,原為西周第一大國的衛國,春秋時已降為中等諸侯國,到戰國時更加衰微,最後僅剩濮陽城(濮陽縣西南)一彈丸之地。前242年,秦置東郡,次年秦取濮陽等地,衛君角被遷到野王(今河南沁陽),衛此時名存實亡。前240年,東郡治濮陽。至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亡。
秦漢時期 秦統一中國後,為束黃河之水,曾修金堤(即原黃河大堤,頂寬20丈,兼作禦道。謂其堅固無比,故名金堤)。秦末,濮陽人民助項羽大敗章邯,加速秦朝滅亡。漢時,濮陽仍為東郡治所。西漢武帝曾於元封二年(前109年),親率官吏、將士數萬人到濮陽堵塞瓠子河决;西漢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秋,河决東郡,朝廷遣官發衆來堵,並增築金堤;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在著名水利專傢王景主持下,濮陽人民修渠築堤千餘裏,固河道於濮陽城南,黃河安瀾700餘年。期間,濮陽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口大增,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濮陽人口已達3787萬人。成為中國當時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今戚城遺址豐富的漢代灰層出土的大量陶器、漢銅鏃、銅釜、犁、鐵鑊、石器及水井等文物,都表明當時這裏十分繁華。漢初戚地曾是將軍李泌的侯國。漢時濮陽經濟文化發達,人才薈萃,名臣汲黯、經學家索盧放、京房等濮陽人均為一代俊傑。
兩漢之間短暫的新朝,曾把東郡改名治亭。
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370年間,魏、後趙、冉魏、前燕、後燕、前秦、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等割據者曾先後在濮陽地區稱王道孤。這裏的行政建置朝立夕廢,變化頻仍,幾個轄縣分別隸屬過濮陽郡、東郡、魏郡、頓丘郡、昌樂郡、武陽郡等。西晉時還曾建濮陽國。南北朝時,濮陽更是兵連禍結,幹戈紛然,大量居民被迫遷徙,邊塞遊牧民族陸續入居濮陽,與漢族融合,同時把大片耕地改為牧場,農業生産受到破壞。至北魏時,孝文帝實行均田製,農業纔有所恢復。綜觀此期,亂多於治、毀多於創,濮陽地區經濟蕭條,文化衰退。曹魏、前秦、北魏時,曾有過短期的穩定,濮陽經濟有所恢復,也産生了一些有貢獻的人物,如書法傢竇遵、文學家董微、名臣李彪、李諧、李崇、王觀、吳隱之等。
隋唐時期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分濮陽縣一部置昆吾縣,析臨河、內黃、頓丘各一部置澶淵縣,省昌樂入繁水縣,並復置範縣。隋文帝實行節儉政治、輕徭薄賦,大開漕運,使經濟得到了較快恢復。大業四年(608年),永濟渠過濮陽後,便利了交通,濮陽日趨繁榮。不久,隋煬帝的暴政迫使濮陽人民紛紛參加東郡法曹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反隋,這支起義軍在推翻隋的統治中起了骨幹作用。唐初,為避唐高祖李淵之諱,改澶淵縣為澶水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澶州,轄澶水、頓丘、觀城等縣,今南樂縣屬魏州,範縣屬濮州,臺前縣境屬鄆州。唐大歷七年(772年),割頓丘、昌樂4鄉於清豐店置清豐縣,屬澶州。初唐時,濮陽一帶地曠人稀,均田製實行程度較高,水利興修,農業生産恢復較快。唐朝中期,黃河安瀾,濮陽的農業、手工業等得到長足發展。絲絹業聞名全國,絲織貢品列為上三等。唐代濮陽文化發達,人才輩出,傑出的天文學家僧一行(張遂),第一個測量子午綫長度,最先發現了恆星運動。還産生了勤政廉潔的杜暹、拒重賄名留青史的李義琰、唐輔臣杜鴻漸、音樂傢張文收、禮學家張戩,抗擊安史叛亂的名將南霽雲、詩人張九齡、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等名人。唐末至五代,濮陽一帶又成了戰場,僅後梁、後唐就在濮陽徵戰200餘場。長期兵燹戰亂,使唐代前期100多年的建設遭到嚴重破壞。
宋元時期 濮陽改稱開德府,一度成為北輔,即保衛京師和河朔安全的屏障,稱“北門鎖鑰”。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臨澶州,濮陽軍民奮起抵抗,在寇準力諫下,真宗御驾親徵至澶。宋以少勝多,大敗遼兵。遼軍戰敗求和,雙方簽訂了有名的“澶淵之盟”。此後百餘年,兩國相安,宋時濮陽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得到較大發展。到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澶州一帶已相當富饒,人口回升。崇寧元年(1102年),這裏人口已發展到817萬。紡織業發展更快,成為宋代“衣被天下”的地方。這一時期,濮陽名人輩出,著述傢晁迥、晁宗愨、晁永之,名將趙延進,清官王贊、張田,治黃專傢高超等彪炳史册。北宋後期,朝廷腐敗,濮陽不少人被逼上梁山,參加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1128年秋,金兵占領澶州。金皇統四年(1144年)改澶州為開州,轄今濮陽、清豐。此時,今南樂縣屬大名府、範縣屬濮州、臺前縣境屬東平府。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第五次大改道而南遷,經延津、封丘、壽張(其轄區部分為今臺前縣境)入梁山。1222年,成吉思汗派兵占領開州。金元統治時期,雖註意生産,但因破壞太重,加之黃河屢决,經濟難以恢復。終元之世,濮陽雖一直為開州的中心城市,但經濟文化都未達到北宋鼎盛時期的水平。唯戲麯藝術有所創新,濮陽人宮天挺的元麯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其本人成為元代雜劇大傢之一。
明朝時期 濮陽仍稱開州,轄濮陽、清豐、南樂,屬大名府,範縣屬東昌府,臺前(壽張一部分)境屬兗州府。因受戰爭破壞,這裏景象極為荒涼,“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絶”。明初,開州“土著衹餘七姓,丁不滿千”,朱元璋下詔鼓勵無田農民闢荒造田,並從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起,數次將山西黎民徙居濮陽一帶置屯墾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老鴰窩”移民。朝廷為增加收入,號召農民廣植桑、棉,發展經濟作物。同時還加強水利建設,於洪武十八年(1385年)修築了黃河、衛河等堤岸。至明中葉,農村經濟得到恢復且有較大發展。英宗天順元年至四年間(1457年—1460年),僅開州3縣即墾荒6萬公頃,植棉007萬公頃,栽桑133公頃,上交租糧4萬餘擔,比明初增加近兩倍。濮陽已有17100戶,886萬人,成為“天雄之上遊,河朔之名區”。但明英宗之後,宦官幹政,政治日趨腐敗,土地兼併嚴重,水利嚴重失修,災害不斷,民不聊生。嘉靖五年(1526年)至崇禎十五年(1642年)的百餘年間,濮陽發生水、旱、蝗、風、地震等較大災害逾百次,大災年徭役負擔卻有增無減,農民被逼起而抗爭。崇禎十三年(1640年),濮陽人民以範縣榆樹園為根據地發動起義。榆樹園農民起義軍後來在範縣人梁敏等領導下轉為抗清鬥爭,他們聯結豫東、魯南農民軍,連破濮、曹二州及梁山、東明等縣,繼而西進開封,北伐大名,南下海州,給封建統治者以沉重打擊。
清朝時期 濮陽稱開州,與清豐、南樂隸屬於大名府。範縣屬濮州隸曹州府,臺前境(壽張一部分)隸兗州府。清代前期社會較為穩定,生産得到恢復,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這裏荒地開墾率達80%,人口增至50多萬人。然因此時的封建帝製已處於沒落階段,成為生産力發展的障礙,加之清朝統治以後,黃河水患時發,濮陽災情不斷。特別是鹹豐五年(1855年)河决,將濮陽大半變為澤國。這次大改道後,黃河經濮陽、範縣及今臺前境奔東北入海,在境內橫流泛濫,為害29年。濮陽一帶農業生産每況愈下,文化也日趨衰落,魏山原、葉挺秀、王連中等人雖有著述問世,但均未造成大的影響。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日趨腐朽。濮陽因閉於內地,經濟文化更為落後,直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纔有了第一條電話綫路;宣統三年始建郵局;光緒二十年(1894年)纔開辦了官營鐵廠、機織廠、針織廠、石印廠、草帽廠之類。文化名人寥寥,留有著述者也不過李建勳、魯世英、藍雲祥、高惠民等數人而已。清政府對外賣國、對內鎮壓的政策激起反帝反封建浪潮的不斷高漲,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濮陽人民奮起參加捻軍反帝反清。鹹豐三年(1853年),其隊伍發展到八九千人,嚮開州、範縣、清豐、內黃、瀎縣、滑縣、延津等地的官府進攻,打擊清軍。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豐縣義和團首領韓大申、韓順江高舉清邑義和團大旗,聚衆數萬,劫富濟貧,燒教堂,廢洋教,把濮陽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推嚮高潮。
民國時期 民國2年(1913年),曾改開州為開縣,但因與四川、貴州兩省的開縣重名,1914年1月復稱濮陽縣。濮陽縣、南樂縣、清豐縣歸河北省大名府管轄,範縣屬山東省東昌府,臺前縣係壽張縣一部分屬山東省東臨道。1926年,範縣改屬曹濮道。1912年~1949年,轄區各縣建置及隸屬改易較頻繁。
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闢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震醒了濮陽人民,這裏開始成為革命運動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1924年,在北京俄文法專讀書的濮陽人王亦華加入中國共産黨,後回鄉宣傳革命。濮陽在大革命時期就有了共産黨的組織。1927年4月,南樂縣佛善村建立了濮陽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此後,黨的組織逐步發展壯大。1927年10月建立了中共濮陽縣委,1931年5月改為中共濮陽中心縣委;1929年春建立了中共清豐縣委;1929年秋建立了中共南樂縣委;1934年秋建立了中共濮縣縣委;1936年6月建立了中共範縣縣委。在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濮陽地區群衆運動蓬勃發展。1929年的濮陽“二·一五”農民革命鬥爭(即“溫邢固事件”),1932年的濮陽????民鬥爭和濮陽、清豐縣小學教師增資運動,1933年的濮陽姚傢暴動,1935年發動濮縣農民鬥爭,1935年的平原遊擊戰爭和濮內滑農民革命鬥爭等,都先後取得了勝利。除此之外,還建立了農民協會和商民協會等組織。1936年國民政府設河北省第十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濮陽。1939年改稱第十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濮陽、東明、長垣、南樂、清豐5縣。1936年濮縣、範縣屬山東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聊城),1938年濮縣改屬第十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菏澤)。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國難當頭,共産黨人挺身而出,奔走救亡,先後在濮陽地區建立“冀南文化界救國會”和“抗日救國十人團”。到1938年底,濮陽各縣、區、鄉、村普遍建立了“抗日救國會”、“青年抗日先鋒隊”、“婦女聯合救國會”等抗日群衆組織,形成了群衆抗日救亡高潮。1938年2月,日軍進攻濮陽。國民政府濮陽縣縣長丁樹本棄城而逃,縣城淪陷。日軍在濮陽燒殺搶掠,用飛機轟炸濮陽城,使許多村莊變為廢墟,許多居民喪生火海。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與日軍展開了遊擊戰。1939年初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進駐濮陽,開闢抗日根據地。1940年1月至4月,濮陽地區先後建立了清豐、南樂、濮陽、濮縣、範縣各縣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4月18日,冀魯豫區黨委在清豐縣王什正式成立,下轄4個地委,濮陽地區所屬各縣分屬一、二、三地委。此後,濮陽一帶一直是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中心。1940年,八路軍一二九師和冀中、冀南、冀魯豫軍區部隊,在中共地方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群衆的大力支持下,嚮盤踞在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國民黨頑固勢力石友三、孫良誠等發動討逆戰役,在半年多的討逆反頑作戰中,共殲滅頑軍22萬多人,扭轉了被動局面,鞏固了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從1940年6月至1942年夏,日軍對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中心區進行了多次大“掃蕩”,其中著名的有“五五”大掃蕩,“四一二”大掃蕩、“九二七”大掃蕩、敵人共出動兵力4萬多人,冀魯豫軍區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多次粉碎了敵人的掃蕩,共殲滅日偽軍2000多人。冀魯豫軍區、分區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從1943年12月至1945年初,先後對敵偽發動了八公橋戰役、清豐戰役、南樂戰役,在三次戰役中,共殲滅敵偽軍8500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10月,冀魯豫區黨委、行署、軍區進駐濮陽縣城。中共冀魯豫區黨委决定設立濮陽市,機關駐濮陽城內,直屬區黨委領導。1946年6月8日,冀魯豫行署决定,將所屬的抗日政府一律改為民主政府。1946年11月,冀魯豫區劃再次調整,撤銷濮陽市建置,並將7個地委劃分為8個地委。二地委下轄中共壽張、範縣、鄆城、巨野等9個縣委。四地委轄濮陽、滑縣、瀎縣、長垣等11個縣委。八地委(又稱直南地委)成立後,機關駐清豐,轄南樂、清豐、內黃、濮縣等7個縣委,臺前境屬壽張縣南5區。為了廢除封建土地所有製,濮陽地區各縣根據中共中央和冀魯豫行署的部署,從1946年6月陸續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至1947年5月,濮陽地區各縣基本摧毀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經濟基礎,實現平分土地的目標。1946年12月,濮陽地區所屬各縣黨組織按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緊密聯繫群衆,與群衆同呼吸、共命運,勝利粉碎了國民黨新五軍的進攻,鞏固瞭解放區的勝利果實。
解放戰爭開始後,濮陽地區掀起一次又一次參軍熱潮,從1945年11月至1949年2月,濮陽地區參軍人數共達58萬人;共出動擔架37萬多副,民兵民工37萬多人,車364萬輛,牲口4989萬頭,提供糧食58687萬斤,草料12933萬斤,木柴33031萬斤,食油15萬斤,食????6萬斤;從1947年至1949年濮陽地區共抽調幹部4760人,戰勤人員2027人南下支援新解放區建設。1949年5月,豫北全部解放。1949年8月20日,冀魯豫邊區撤銷,建立平原省,並成立了平原省濮陽專署(駐濮陽縣城)。濮陽專署轄濮陽、滑縣、長垣、封丘、內黃、清豐、南樂、濮縣、範縣、觀城、朝城、昆吾、尚和、衛南、高陵、漳南、衛河等17個縣和濮陽城區、道口區兩個區。同年9月,昆吾、尚和與濮陽縣,衛南與滑縣,高陵、漳南(一部)與內黃縣,衛河與清豐縣分別合併後稱濮陽縣、滑縣、內黃縣、清豐縣,此時濮陽專署轄11縣2區。
在民主革命時期,濮陽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同偽頑勢力、日本侵略者、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艱苦卓絶的鬥爭,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濮陽專員公署轄濮陽、滑縣、長垣、封丘、內黃、清豐、南樂、濮縣、範縣、觀城、朝城10個縣和濮陽城關區、道口區2個區。1952年11月24日,濮陽專員公署所轄的濮縣、範縣、觀城、朝城4個縣劃歸山東省聊城地區。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銷,濮陽專區劃歸河南省領導。1954年6月,濮陽專區所轄的濮陽城關區、道口區分別劃歸濮陽縣、滑縣。9月25日,濮陽專區與安陽專區合併為安陽地區。濮陽、清豐、南樂隸屬於安陽地區,1958年3月30日,安陽地區與新鄉地區合併為新鄉地區。1961年12月18日,安陽地區與新鄉地區分設,濮陽、清豐、南樂隸屬於安陽地區。1964年4月1日,為便於黃河治理,經國務院批準,壽張縣撤銷,一部分劃歸範縣。範縣由山東聊城地區劃歸河南省安陽地區。1973年12月16日,範縣東部的9個公社劃出成立了範縣臺前辦事處,係縣級機構,直屬安陽地區。1975年3月14日,範縣臺前辦事處改稱臺前辦事處。1978年12月,臺前辦事處改稱臺前縣。1987年4月2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濮陽市郊區,設立濮陽縣,駐城關鎮。
2002年12月25日,民政部批準(民函[2002]222號):濮陽市市區更名為華竜區。
至2003年底,濮陽市轄五縣一區,即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範縣、臺前和華竜區,下轄64個鄉,14個鎮,11個辦事處,共有2946個村民委員會,33個自然村,81個居民委員會。 |
|
地質 濮陽的大地構造屬華北地臺,其轄區位於東濮凹陷之上。東濮凹陷夾在魯西隆起區、太行山隆起帶、秦嶺隆起帶大構造體係之間。東有蘭聊斷裂,南接蘭考凸起,北界馬陵斷層,西連內黃隆起。東濮凹陷是一個以結晶變質岩係及其上地臺構造層為基底,在新生代地殼水平拉張應力作用下逐漸裂解斷陷而成的雙斷式凹陷,走嚮北窄南寬,呈琵琶狀。該凹陷形成過程中,在古生界基岩上,沉積了一套巨厚以下第三係為主的中、新生界陸相沙泥岩地層,是油氣生成與儲存的極有利地區。該地區地質特徵比較明顯:(1)下第三係沉積沉降速度快,生油層厚度大,成熟度高。(2)????湖沉積多旋回、多物源、多含油層係。(3)油氣藏類型多。(4)東濮凹陷位於生油兩次凹陷之間,油源條件好,長期發育的中央隆起帶北部,整帶連片含油,油氣聚集方便。(5)有油成氣、煤成氣兩種氣源,天然氣藴藏量豐富。
地貌 係中國第三級階梯的中後部,屬於黃河衝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勢較為平坦,自西南嚮東北略有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為1/4000~1/6000,東西為l/6000~l/9000。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間。濮陽縣西南灘區局部高達61.8米,清豐縣鞏營鄉裏直集西南僅44.2米。由於歷史上黃河水註海和黃河沉積、淤塞、决口、改道等變故作用,造就了濮陽平地、崗窪、沙丘、溝河相間的地貌特徵。境內有臨黃堤、金堤,還有一些故道殘堤。平地約占全市面積的70%,窪地約占20%,沙丘約占7%,水域約占3%。
土地土壤 濮陽市土地面積418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占57.09%,人均0.071公頃(107畝)。其基本特徵是:地勢平坦,土層深厚,便於開發利用;墾殖率較高,但人均占有量少,後備資源匱乏。濮陽市土地開發利用歷史悠久。絶大部分已開闢為農田,土地墾殖率77.5%。除生産建設和生活用地外,宜農而尚未開墾的荒地已所剩無幾。
濮陽市的土壤類型有潮土、風砂土和鹼土3個土類,9個亞類,15個土屬,62個土種。潮土為主要土壤,占全市土地面積的97.2%,分佈在除西北部黃河故道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潮土表層呈灰黃色,土層深厚,熟化程度較高,土體疏鬆,沙黏適中,耕性良好,保水保肥,酸鹼適度,肥力較高,適合栽種多種作物,是農業生産的理想土壤。風砂土有半固定風砂土和固定風砂土兩個亞類,共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6%,主要分佈在西北部黃河故道,華竜區、清豐縣和南樂縣的西部。風砂土養分含量少,理化性狀差,漏水漏肥,不利耕作,但適宜植樹造林,發展園藝業。鹼土衹有草甸鹼土一個亞類,占全市土地面積的0.2%,主要分佈在黃河背河窪地。鹼土因鹼性太強,一般農作物難以生長,改良後可種植水稻
礦藏 濮陽地質因湖相沉積發育廣泛,第三係沉積很厚,對油氣生成及儲存極為有利。已知的主要礦藏是石油、天然氣、煤炭,另外還有????、鐵、鋁等。石油、天然氣儲量較為豐富,且油氣質量好,經濟價值高。地質資料表明,本區最大儲油厚度為1900米,平均厚度l100米,生油岩體積為3892立方千米。據其生油岩成熟狀況、排烴及儲蓋條件,經多種測算方法估算,本區石油遠景總資源量達十幾億噸,天然氣遠景資源量2000億立方米~3000億立方米。本區石炭至二疊係煤係地層分佈面積為5018.3平方公裏,煤儲量800多億噸,鐵、鋁土礦因埋藏較深,其藏量尚未探明。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1983年9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安陽地區,建立濮陽市,並將原安陽地區所轄滑縣、長垣、濮陽、內黃、清豐、南樂、範縣、臺前8個縣劃歸濮陽市。1984年2月,撤銷濮陽縣成立濮陽市郊區。1986年3月22日,濮陽市所轄滑縣、內黃縣劃歸安陽市,長垣縣劃歸新鄉市。5月28日,劃濮陽市郊區鬍村鄉、孟軻鄉、王助鄉、城關鎮、嶽村鄉及清河頭鄉一部分置濮陽市市區。1987年6月12日,撤銷市郊區恢復濮陽縣建置,並將市區城關鎮劃歸濮陽縣,同時把城關鎮的馬呼屯、辛莊、辛廟、賈莊、申莊5個村劃歸市區孟軻鄉。2003年2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市區更名為華竜區。至2004年底,濮陽市轄五縣一區,即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範縣、臺前和華竜區,下轄61個鄉,17個鎮,7個辦事處,共有2946個村民委員會,84個居民委員會。中共濮陽市委、市人民政府駐華竜區人民路51號。
隨着中原油田的勘探、開發和濮陽市的成立。濮陽市的政治、經濟地位日趨重要,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工業、農業、交通、郵電、科教文衛等事業在改革開放中迅速發展。濮陽市於1995年被命名為“國傢衛生城市”。1999年被命名為“國傢園林城市”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2000年12月28日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1年12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奬。2002年獲“國際花園城市銅牌奬”。2003年獲“國際花園城市金奬”。2004年10月1日,我市被國務院正式公佈為國傢歷史文化名城。 |
|
建國之初,濮陽人口151.08萬人。1983年建市之初,人口262.29萬人。2005年我市人口出生率為9.66‰,死亡率為5.2‰,自然增長率為4.22‰。據此推算,全市年末總人口為357.93萬人,比2004年增加了1.51萬人,其中,5縣總人口為304.72萬人,二區總人口為53.21萬人。2005年末,全市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02:100,較2004年末的104:100更趨於平衡;2005年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06:100,比2004年的118:100明顯下降。
2000年普查,濮陽市共有42個民族,占全國已識別民族的75%,比1990年普查時的31個民族增加11個民族。在全市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447910人,占99.7%,比1990年比重99.79%下降0.09%;各少數民族(含未識別民族人口10人)為10422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30%,比1990年比重0.21%上升0.09%。在市區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45818人,占市區人口的99.4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472人,占市區人口的0.55%。5縣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002092人,占5縣人口的99.74%;少數民族人口為7950人,占五縣人口的0.26%。2000年,35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比重情況是:回族5468人,占0.16%;蒙古族1401人,占0.04%;滿族774人,占0.02%;土傢族537人,占0.02%;彝族366人,占0.01%;壯族387人,占0.01%。350人以下的民族有:藏族180人,維吾爾族170人,布依族168人,朝鮮族276人,侗族106人,瑤族22人,白族21人,哈尼族3人,哈薩剋族2人,傣族3人,黎族9人,傈傈族9人,佤族10人,畲族9人,高山族2人,拉祜族1人,水族2人,納西族1人,土族23人,達翰爾族18人,羌族3人,布朗族1人,撒拉族1人,毛南族1人,仡仡族1人,錫伯族3人,普米族2人,塔吉剋族10人,俄羅斯族1人,鄂溫剋族3人,京族5人,獨竜族2人,鄂倫春族4人,赫哲族6人,其他未識別民族10人。
1990年~2000年的10年間,濮陽市主要少數民族人口都有不同程度增長,特別是蒙古族和彝族發展迅猛。濮陽市少數民族人口呈增長趨勢,主要原因是黨實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在發展經濟與文化等方面給予少數民族大力支援,在安置就業上給予照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在生育上適當放寬。 |
|
———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效益同步提高。初步統計,2005年全市生産總值達到398億元,按可比價格增長14.5%,高於計劃3.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7.5%、17.4%和11.5%。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217.5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77.5億元,增長19.5%。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17%,比上年提高57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比上年增長34.5%;實現利稅71億元,增長73.2%;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46.3億元,增長94.5%。年初確定的116個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78.2億元,占計劃的117%。
———糧食生産獲得豐收,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全市糧食總産達到202.4萬噸,比上年增長3%。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完成16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40萬畝優質水稻、90萬畝優質玉米。經濟作物面積達到213.7萬畝,建成了尖椒、鼕棗、食用菌、鮮切花等一批名優特新農産品基地。畜牧養殖業健康發展,全市肉類總産達到22.5萬噸、禽蛋總産達到28.2萬噸、奶類總産達到2.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3.4%、8.3%和47.9%。農業産業化經營發展迅速,全市各類産業化竜頭企業達到376傢,帶動農戶38萬戶。
———重點項目建設實現突破,經濟發展後勁增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45億元,比上年增長23.3%,高於計劃5.3個百分點。其中市地方固定資産投資纍计完成110億元,增長44%。全市15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2.5億元,有106個項目竣工投産。林紙一體化10.8萬噸製漿工程、中原大化3萬噸三聚氰胺等92個項目建成投産,國電2×20萬千瓦熱電機組、中原大化50萬噸甲醇、濮陽同力實業有限公司100萬噸水泥粉磨站等14個在建項目進展順利,中原乙烯擴能改造、2×35萬千瓦燃氣發電、市甲醇廠20萬噸甲醇技改等9個前期工作項目正在積極運作。30萬畝沙區速生豐産林基地、1.5萬棚食用菌基地等3個項目已竣工,範縣陸集移民建鎮、金堤河二期治理等2個項目進展順利。京開大道北入市口(中原路-濮臺公路)、地下水源給水工程等4個項目竣工投用,南樂縣城污水處理廠、濮上園續建等3個項目正在積極建設。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項目已全部完工,市文化中心續建項目正在實施。s101鄭吳綫葛口至後方、臺前至吳壩及s209卞張綫河套灣至張寨集等2個項目建成通車,大(慶)廣(州)高速公路濮陽段、s101鄭吳綫城區段等7個項目建設順利,濮範高速公路完成勘測定界、清點丈量工作,具備開工條件。金橋商業城、經貿區商貿園一期、範縣新區商貿城等3個項目竣工投用,地豪置業溫州商貿城、昆濮時代廣場一期等2個項目正在建設。
———改革開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市117傢國有企業改製面達到96%,盤活資産1.1億元,安置職工6014人;農村信用社體製改革成效顯著,共獲得7.5億元央行票據支持;糧食流通體製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市99傢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整合為29傢,糧食購銷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鄉鎮機構改革圓滿完成任務;交通、公用事業、文化等領域的改革穩步推進。外嚮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參加了豫港投資洽談會,成功組織了世界張氏總會第二屆懇親大會和赴浙江、山東招商活動。擴大了對外交流與合作。內外貿易迅速發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7億美元,增長32%,其中外貿出口完成1.6億美元增長57%。全年實際到位市外資金27.4億元人民幣,其中實際利用外資368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5.8%。纍计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勞務合同額3.3億美元,外派人數達4310人。外經工作在全省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非公有製經濟迅速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市非公有製經濟實體達到9.2萬傢,從業人員55.2萬人。完成增加值180億元,比上年增長28.5%;實現營業收入593.6億元,增長19.6%;交納稅金7.3億元,增長9.6%。非公有製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45%。 |
|
濮阳 历史人物
三國
濮陽興字子元,陳留人也。父逸,漢末避亂江東,官至長沙太守。興少有士名,孫權時除上虞令,稍遷至尚書左曹,以五官中郎將使蜀,還為會稽太守。時琅邪王休居會稽,興深與相結。及休即位,徵興為太常衛將軍、平軍國事,封外黃侯。
永安三年,都尉嚴密建丹楊湖田,作浦裏塘。詔百官會議,鹹以為用功多而田不保成,唯興以為可成。遂會諸兵民就作,功傭之費不可勝數,士卒死亡,或自賊殺,百姓大怨之。興遷為丞相,與休寵臣左將軍張共布相表裏,邦內失望。七年七月,休薨。左典軍萬彧素與烏程侯孫皓善,乃勸興、布,於是興、布廢休適子而迎立皓。皓既踐阼,加興侍中,領青州牧。俄彧譖興、布追悔前事。十一年朔入朝,皓因收興、布,徙廣州,道追殺之,夷三族。
八、交通狀況
近幾來,濮陽市交通係統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打破交通瓶頸、創造區位優勢”的戰略目標,以加快發展高速公路為竜頭,積極推進幹綫公路、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完善農村客運網絡,強化出租汽車管理,深化交通改革,取得了交通事業的綜合協調發展。
“十五”期間,全市共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3億元,為“九五”的6.6倍,其中高速公路完成25.6億元,幹綫公路完成12.5億元,農村公路完成4.6億元,場站建設完成0.4億元。截止2006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5518.7公裏(含村道),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裏131.8公裏;75個鄉(鎮)政府所在地,已有70個通了二級公路;截止2007年11月,全市2963個行政村已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截止2005年,全市擁有營運客車3071部(含出租車1665部),營運貨車6601部;客運班綫273條,客運班車通達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個大中城市;截止2006年底,擁有客運汽車站90個,其中,鄉級客運站74個,設立招呼站牌1376個,實現了村村通班車。
濮陽市交通局連續兩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2001年被省愛委會授予“省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2002年被省交通廳授予“全省交通係統先進集體”,2003年,被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授予“全省道德規范進萬傢活動先進單位”,2004年,被省糾風辦、省交通廳、省公安廳授予“全省整治企業經營環境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被省交通廳、省公安廳、省林業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室授予“全省治理公路‘三亂’先進單位”,2005年,被省交通廳評為“農村公路建設和交通三項改革先進單位”、“農村公路養護先進單位”、“政風行風建設先進單位”,並先後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機關效能建設先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治安模範單位、法製工作先進單位、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等。
“十一五”濮陽市交通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0年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的製約狀況得到全面改善,基本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所有公路總里程達到4190公裏(不含村道),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63公裏,境內國道106和省道101改建成一級公路;加快二級公路建設力度,二級以上公路里程達到1200公裏;改善農村交通條件,所有行政村達到通四級以上油路,基本建立市到縣、縣到鄉的快速客貨運輸網絡;加快黃河航道建設,改造渡口渡船,讓農民乘上放心渡。到“十一五”末,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爭取縣縣通一級公路,鄉鄉通二級路、鄉鄉有客運站,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班車。實現上述目標,全市要完成交通投資122.26億元,為“十五”的2.84倍;在全市固定資産投資比重中由“十五”的8%提高到12.2%。
——高速公路發展目標:完成高速公路建設總投資57.9億元,全市高速公路建設里程達到163公裏。建成大廣高速公路濮陽段、濮範高速公路、安陽至南樂高速公路、德商高速範縣段,打通豫東北地區與沿海地區相連接的通道。
——農村公路發展目標:提高農村公路網的通達深度,建設規模為5000公裏,其中縣鄉道路2637公裏、村道及聯網公路2644公裏,總投資達到32億元。完成黃河灘區道路建設和公路渡口改橋工作,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柏油路(水泥路)。
——幹綫公路發展目標:以提高技術等級和通行能力為主,完善公路網佈局,形成與高速公路互補、為農村公路作支撐的幹綫路網。新建、改建項目14個,建設里程342公裏,總投資28.4億元,爭取將我市境內國道和重要省道改造為一級公路。
——道路運輸發展目標:按照客運快速化、物流現代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做到路綫與站點同步規劃、同步審批、同步建設,實現運輸站場、物流、服務設施建設與公路建設同步。新建中型客貨運場站20個,農村客運站30個,總投資3.56億元。建成市客運西站和東站,每縣建成一個貨運站,實現所有鄉鎮和旅遊景點均有等級客運站。同時,建設濮陽市高速公路港、範縣高速公路港和南樂高速公路港,形成功能完善的道路運輸體係。
——內河航運發展目標:以確保黃河水上安全渡運為目標,加快渡口渡船更新改造步伐,改建22個渡口和境內3座浮橋。新建毛樓、濮上園、臺前、濮陽縣四個水上監督站,水上監管手段進一步加強,總投資4020萬元。
——支持保障係統發展目標:交通安全監管、科教、法製、信息化等支持係統不斷加強,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加強交通建設和運輸生産領域科技攻關,提高交通科技含量;完善《出租汽車管理辦法》、《農村客運站管理辦法》、《農村客運市場管理辦法》和《農村公路管理辦法》,把交通行業建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製型行業;加強交通信息化建設,健全幹部培訓制度,建立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交通人才隊伍。
——行業文明發展目標:進一步提高交通文明行業程度,把文明創建與行業管理有機結合起來,把依法行政與文明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把業務和服務工作中的“難點”作為深化文明行業創建的切入點,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載體創新,努力構建和諧交通。 |
|
濮陽市在河南省的位置濮陽市位於中國河南省的東北部,黃河下遊北岸,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4°52′0〞-116°5′4〞,北緯35°20′0〞-36°12′23〞。東北部與山東省的聊城毗鄰,東、南部與山東省濟寧、菏澤隔河相望,西南部與河南省的新鄉市相倚,西部與河南省的安陽市,北部與河北省的邯鄲市相連。東西長125千米,南北寬100千米。總面積4266平方千米。全市總人口387萬人(2008年末),其中城鎮人口96.93萬人。
郵編:457000 代碼:410900 區號:0393 拼音:Puyang Shi
地貌係中國第三級階梯的中後部,屬於黃河衝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勢較為平坦,自西南嚮東北略有傾斜,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間。濮陽縣西南灘區局部高達61.8米,清豐縣鞏營鄉裏直集西南僅44.2米。平地約占全市面積的70%,窪地約占20%,沙丘約占7%,水域約占3%。濮陽境內有河流97條,多為中小河流,分屬於黃河、海河兩大水係。過境河主要有黃河、金堤河和衛河。另外,較大的河流還有天然文岩渠、馬頰河、瀦竜河、徒駭河等。 |
氣候環境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
濮陽市位於中緯地帶,常年受東南季風環流的控製和影響,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四季分明,春季幹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長,鼕季幹旱少雨雪。年平均氣溫為13℃左右,曾出現過的極端最高氣溫達43.1℃,極端最低氣溫有-21℃。無霜期一般有20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00~600毫米。 |
|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中華第一竜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986年,境內出土的石磨盤、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崗文化典型器物證明,七、八千年前這裏已有人類活動。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蚌砌竜、虎圖墓葬。據測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殼竜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竜”。專傢據此遺址推斷,6000年前濮陽地區已率先進入父係氏族社會,並成為中華民族竜文化的發源聖地。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竜鄉”。
上古時期 濮陽一帶地跨兗、冀二州,是黃帝為首的華夏集團與少昊為首的東夷集團活動的交接地帶。黃帝與蚩尤的大戰就發生在這裏,據說蚩尤之首就埋在臺前縣。黃帝長子玄囂青陽氏邑於頓丘(今清豐縣南),次子昌意在今南樂縣築昌意城;黃帝史官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梁村鄉吳村有造書遺址及倉頡陵、倉頡廟。中原地區繼黃帝之後由顓頊統一治理,都帝丘(今濮陽西南,史稱“顓頊之墟”)。顓頊時,其氏族集團實力強大,打敗了以共工為首的集團,活動範圍大為擴展,萬邦來朝。顓頊之後,帝嚳繼位,初都帝丘,後遷都伊洛平原。帝嚳賜顓頊玄孫陸終長子樊為己姓,封邑昆吾(今濮陽東南)。帝嚳之後,堯繼位成為祁姓集團首領,以冀州為活動中心,死後葬於城陽(範縣東)𠔌林。濮州(今屬範縣)有堯母慶都廟,範縣辛莊鄉北有堯子丹朱墓。舜生於姚墟(今範縣城西南),住南河。他在黃河之濱燒製陶器,到雷澤(古澤名,在今範縣東南)漁獵,去歷山耕作,還販於頓丘(今清豐)。舜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後代堯而立,成為姚姓聯盟的首領。堯舜之時,太行山區雨水豐沛,水患頻仍。以秦(今範縣)為活動中心的東夷首領伯益協助舜的水官大禹治水,兩大集團在聯合抗洪鬥爭中進一步增進了民族融合。
夏王朝時期 濮陽地區建有己姓聯邦集團的昆吾(它是夏後氏酋邦王國最親近的成員)、斟灌、顧等宗族邦國。夏啓時於昆吾鑄九鼎,並視為國寶。夏帝仲康的兒子相為羿所逐,奔依同姓邦國斟灌氏。後相即位,都帝丘,至帝杼時遷都於原。其間歷百年,濮陽一直是夏文化中心地帶,不僅農業發達,製陶和冶銅技術也處於領先地位。
殷商時期 以契為始祖的子姓集團至相土時遷至商丘,即帝丘(今濮陽),活動於今豫北、冀南和豫東一帶,勢力發展至東海之濱。湯時徵服了昆吾、韋(在今滑縣東南)、顧等邦國,後滅夏建商,以帝丘為其陪都。
西周時期 以姬發為首的姬姓聯邦集團聯合其他邦國滅商後成為新的聯邦王國的宗主國,帝丘一帶稱東國,為管叔封地。周成王四年,周公旦東徵,平定武庚及三監叛亂,封康叔於河、淇之間,建立衛國,帝丘一帶受其節制。西周時,帝丘一帶的經濟、文化都得到迅速發展,實力較強。厲王時,衛武公曾帶兵入朝平定叛亂,穩定政局。
春秋時期 濮陽一帶仍屬衛國,為當時較先進的地區之一。公元前660年,散居於齊、衛北部的狄人入侵衛國,占領衛都朝歌。公元前629年,衛成公遷都帝丘(今濮陽),帝丘成為衛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602年,黃河大改道流經濮陽,給這裏帶來水利之便。這一時期人們用桔橰提水灌田,農業生産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紡織、皮革、竹木、冶鑄等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業興旺,涌現出一批城鎮。如臨黃河的戚邑,水陸交通便利,經濟十分繁榮。僅公元前626年至公元前479年140多年間,春秋經傳中關於戚的記載即28處,諸侯來衛國的14次會盟中,就有半數在戚舉行。其他如鹹(位於今濮陽市東南25公裏)、鐵丘(位於華竜區)、頓丘(今清豐縣西南)、五鹿(今清豐縣南)、澶淵(位於華竜區內),清丘(位於市中心東南30公裏)等城邑商旅不絶,相當繁華。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促進了思想的活躍,精神的解放,文化的發展,勞動人民於“桑間濮上”創造的詩歌“衛鄭新聲”,風靡華夏。先進的衛文化既培育了中國第一個傑出的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也激勵工奴於公元前478年掀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業奴隸的革命鬥爭——百工起義。同時,帝丘位居黃河要津、中原腹地,嚮為兵傢必爭之地,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鐵丘之戰等都發生在濮陽一帶。
戰國時期 鐵農具和牛耕普遍推廣,農業生産有了較大發展,各諸侯國為壯大實力、爭奪霸權競相改革,大批優秀人才應運而生,僅濮陽人就有政治傢和軍事傢吳起、儒商子貢、改革傢商鞅、政治傢呂不韋、外交傢張儀等,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呂不韋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記載了天文、地理、物理、醫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戰國後期,大國爭霸,帝丘一帶戰爭頻繁,原為西周第一大國的衛國,春秋時已降為中等諸侯國,到戰國時更加衰微,最後僅剩濮陽城(濮陽縣西南)一彈丸之地。前242年,秦置東郡,次年秦取濮陽等地,衛君角被遷到野王(今河南沁陽),衛此時名存實亡。公元前240年,東郡治濮陽。至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亡。
秦漢時期 秦統一中國後,為束黃河之水,曾修金堤(即原黃河大堤,頂寬20丈,兼作禦道。謂其堅固無比,故名金堤)。秦末,濮陽人民助項羽大敗章邯,加速秦朝滅亡。漢時,濮陽仍為東郡治所。西漢武帝曾於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親率官吏、將士數萬人到濮陽堵塞瓠子河决;西漢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秋,河决東郡,朝廷遣官發衆來堵,並增築金堤;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在著名水利專傢王景主持下,濮陽人民修渠築堤千餘裏,固河道於濮陽城南,黃河安瀾700餘年。期間,濮陽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口大增,西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濮陽人口已達3787萬人。成為中國當時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今戚城遺址豐富的漢代灰層出土的大量陶器、漢銅鏃、銅釜、犁、鐵鑊、石器及水井等文物,都表明當時這裏十分繁華。漢初戚地曾是將軍李泌的侯國。漢時濮陽經濟文化發達,人才薈萃,名臣汲黯、經學家索盧放、京房等濮陽人均為一代俊傑。
兩漢之間短暫的新朝,曾把東郡改名治亭。
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370年間,魏、後趙、冉魏、前燕、後燕、前秦、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等割據者曾先後在濮陽地區稱王道孤。這裏的行政建置朝立夕廢,變化頻仍,幾個轄縣分別隸屬過濮陽郡、東郡、魏郡、頓丘郡、昌樂郡、武陽郡等。西晉時還曾建濮陽國。南北朝時,濮陽更是兵連禍結,幹戈紛然,大量居民被迫遷徙,邊塞遊牧民族陸續入居濮陽,與漢族融合,同時把大片耕地改為牧場,農業生産受到破壞。至北魏時,孝文帝實行均田製,農業纔有所恢復。綜觀此期,亂多於治、毀多於創,濮陽地區經濟蕭條,文化衰退。曹魏、前秦、北魏時,曾有過短期的穩定,濮陽經濟有所恢復,也産生了一些有貢獻的人物,如書法傢竇遵、文學家董微、名臣李彪、李諧、李崇、王觀、吳隱之等。
隋唐時期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分濮陽縣一部置昆吾縣,析臨河、內黃、頓丘各一部置澶淵縣,省昌樂入繁水縣,並復置範縣。隋文帝實行節儉政治、輕徭薄賦,大開漕運,使經濟得到了較快恢復。大業四年(608年),永濟渠過濮陽後,便利了交通,濮陽日趨繁榮。不久,隋煬帝的暴政迫使濮陽人民紛紛參加東郡法曹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反隋,這支起義軍在推翻隋的統治中起了骨幹作用。唐初,為避唐高祖李淵之諱,改澶淵縣為澶水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澶州,轄澶水、頓丘、觀城等縣,今南樂縣屬魏州,範縣屬濮州,臺前縣境屬鄆州。唐大歷七年(772年),割頓丘、昌樂4鄉於清豐店置清豐縣,屬澶州。初唐時,濮陽一帶地曠人稀,均田製實行程度較高,水利興修,農業生産恢復較快。唐朝中期,黃河安瀾,濮陽的農業、手工業等得到長足發展。絲絹業聞名全國,絲織貢品列為上三等。唐代濮陽文化發達,人才輩出,傑出的天文學家僧一行(張遂,今南樂縣人),第一個測量子午綫長度,最先發現了恆星運動。還産生了勤政廉潔的杜暹、拒重賄名留青史的李義琰、唐輔臣杜鴻漸、音樂傢張文收、禮學家張戩,抗擊安史叛亂的名將南霽雲、詩人張九齡、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等名人。唐末至五代,濮陽一帶又成了戰場,僅後梁、後唐就在濮陽徵戰200餘場。長期兵燹戰亂,使唐代前期100多年的建設遭到嚴重破壞。
宋元時期 濮陽改稱開德府,一度成為北輔,即保衛京師和河朔安全的屏障,稱“北門鎖鑰”。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臨澶州,濮陽軍民奮起抵抗,在寇準力諫下,真宗御驾親徵至澶。宋以少勝多,大敗遼兵。遼軍戰敗求和,雙方簽訂了有名的“澶淵之盟”。此後百餘年,兩國相安,宋時濮陽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得到較大發展。到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澶州一帶已相當富饒,人口回升。崇寧元年(1102年),這裏人口已發展到817萬。紡織業發展更快,成為宋代“衣被天下”的地方。這一時期,濮陽名人輩出,著述傢晁迥、晁宗愨、晁永之,名將趙延進,清官王贊、張田,治黃專傢高超等彪炳史册。北宋後期,朝廷腐敗,濮陽不少人被逼上梁山,參加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1128年秋,金兵占領澶州。金皇統四年(1144年)改澶州為開州,轄今濮陽、清豐。此時,今南樂縣屬大名府、範縣屬濮州、臺前縣境屬東平府。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第五次大改道而南遷,經延津、封丘、壽張(其轄區部分為今臺前縣境)入梁山。1222年,成吉思汗派兵占領開州。金元統治時期,雖註意生産,但因破壞太重,加之黃河屢决,經濟難以恢復。終元之世,濮陽雖一直為開州的中心城市,但經濟文化都未達到北宋鼎盛時期的水平。唯戲麯藝術有所創新,濮陽人宮天挺的元麯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其本人成為元代雜劇大傢之一。
明朝時期 濮陽仍稱開州,轄濮陽、清豐、南樂,屬大名府,範縣屬東昌府,臺前(壽張一部分)境屬兗州府。因受戰爭破壞,這裏景象極為荒涼,“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絶”。明初,開州“土著衹餘七姓,丁不滿千”,朱元璋下詔鼓勵無田農民闢荒造田,並從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起,數次將山西黎民徙居濮陽一帶置屯墾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老鴰窩”移民。朝廷為增加收入,號召農民廣植桑、棉,發展經濟作物。同時還加強水利建設,於洪武十八年(1385年)修築了黃河、衛河等堤岸。至明中葉,農村經濟得到恢復且有較大發展。英宗天順元年至四年間(1457年—1460年),僅開州3縣即墾荒6萬公頃,植棉0.07萬公頃,栽桑133公頃,上交租糧4萬餘擔,比明初增加近兩倍。濮陽已有17100戶,886萬人,成為“天雄之上遊,河朔之名區”。但明英宗之後,宦官幹政,政治日趨腐敗,土地兼併嚴重,水利嚴重失修,災害不斷,民不聊生。嘉靖五年(1526年)至崇禎十五年(1642年)的百餘年間,濮陽發生水、旱、蝗、風、地震等較大災害逾百次,大災年徭役負擔卻有增無減,農民被逼起而抗爭。崇禎十三年(1640年),濮陽人民以範縣榆樹園為根據地發動起義。榆樹園農民起義軍後來在範縣人梁敏等領導下轉為抗清鬥爭,他們聯結豫東、魯南農民軍,連破濮、曹二州及梁山、東明等縣,繼而西進開封,北伐大名,南下海州,給封建統治者以沉重打擊。
清朝時期 濮陽稱開州,與清豐、南樂隸屬於大名府。範縣屬濮州隸曹州府,臺前境(壽張一部分)隸兗州府。清代前期社會較為穩定,生産得到恢復,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這裏荒地開墾率達80%,人口增至50多萬人。然因此時的封建帝製已處於沒落階段,成為生産力發展的障礙,加之清朝統治以後,黃河水患時發,濮陽災情不斷。特別是鹹豐五年(1855年)河决,將濮陽大半變為澤國。這次大改道後,黃河經濮陽、範縣及今臺前境奔東北入海,在境內橫流泛濫,為害29年。濮陽一帶農業生産每況愈下,文化也日趨衰落,魏山原、葉挺秀、王連中等人雖有著述問世,但均未造成大的影響。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日趨腐朽。濮陽因閉於內地,經濟文化更為落後,直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纔有了第一條電話綫路;宣統三年始建郵局;光緒二十年(1894年)纔開辦了官營鐵廠、機織廠、針織廠、石印廠、草帽廠之類。文化名人寥寥,留有著述者也不過李建勳、魯世英、藍雲祥、高惠民等數人而已。清政府對外賣國、對內鎮壓的政策激起反帝反封建浪潮的不斷高漲,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濮陽人民奮起參加捻軍反帝反清。鹹豐三年(1853年),其隊伍發展到八九千人,嚮開州、範縣、清豐、內黃、瀎縣、滑縣、延津等地的官府進攻,打擊清軍。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豐縣義和團首領韓大申、韓順江高舉清邑義和團大旗,聚衆數萬,劫富濟貧,燒教堂,廢洋教,把濮陽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推嚮高潮。
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曾改開州為開縣,但因與四川、貴州兩省的開縣重名,1914年1月復稱濮陽縣。濮陽縣、南樂縣、清豐縣歸河北省大名府管轄,範縣屬山東省東昌府,臺前縣係壽張縣一部分屬山東省東臨道。1926年,範縣改屬曹濮道。1912年~1949年,轄區各縣建置及隸屬改易較頻繁。
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闢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震醒了濮陽人民,這裏開始成為革命運動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1924年,在北京俄文法專讀書的濮陽人王亦華加入中國共産黨,後回鄉宣傳革命。濮陽在大革命時期就有了共産黨的組織。1927年4月,南樂縣佛善村建立了濮陽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此後,黨的組織逐步發展壯大。1927年10月建立了中共濮陽縣委,1931年5月改為中共濮陽中心縣委;1929年春建立了中共清豐縣委;1929年秋建立了中共南樂縣委;1934年秋建立了中共濮縣縣委;1936年6月建立了中共範縣縣委。在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濮陽地區群衆運動蓬勃發展。1929年的濮陽“二·一五”農民革命鬥爭(即“溫邢固事件”),1932年的濮陽????民鬥爭和濮陽、清豐縣小學教師增資運動,1933年的濮陽姚傢暴動,1935年發動濮縣農民鬥爭,1935年的平原遊擊戰爭和濮內滑農民革命鬥爭等,都先後取得了勝利。除此之外,還建立了農民協會和商民協會等組織。1936年國民政府設河北省第十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濮陽。1939年改稱第十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濮陽、東明、長垣、南樂、清豐5縣。1936年濮縣、範縣屬山東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聊城),1938年濮縣改屬第十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菏澤)。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國難當頭,共産黨人挺身而出,奔走救亡,先後在濮陽地區建立“冀南文化界救國會”和“抗日救國十人團”。到1938年底,濮陽各縣、區、鄉、村普遍建立了“抗日救國會”、“青年抗日先鋒隊”、“婦女聯合救國會”等抗日群衆組織,形成了群衆抗日救亡高潮。1938年2月,日軍進攻濮陽。國民政府濮陽縣縣長丁樹本棄城而逃,縣城淪陷。日軍在濮陽燒殺搶掠,用飛機轟炸濮陽城,使許多村莊變為廢墟,許多居民喪生火海。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與日軍展開了遊擊戰。1939年初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進駐濮陽,開闢抗日根據地。1940年1月至4月,濮陽地區先後建立了清豐、南樂、濮陽、濮縣、範縣各縣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4月18日,冀魯豫區黨委在清豐縣王什正式成立,下轄4個地委,濮陽地區所屬各縣分屬一、二、三地委。此後,濮陽一帶一直是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中心。1940年,八路軍一二九師和冀中、冀南、冀魯豫軍區部隊,在中共地方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群衆的大力支持下,嚮盤踞在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國民黨頑固勢力石友三、孫良誠等發動討逆戰役,在半年多的討逆反頑作戰中,共殲滅頑軍22萬多人,扭轉了被動局面,鞏固了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從1940年6月至1942年夏,日軍對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中心區進行了多次大“掃蕩”,其中著名的有“五五”大掃蕩,“四一二”大掃蕩、“九二七”大掃蕩、敵人共出動兵力4萬多人,冀魯豫軍區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多次粉碎了敵人的掃蕩,共殲滅日偽軍2000多人。冀魯豫軍區、分區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從1943年12月至1945年初,先後對敵偽發動了八公橋戰役、清豐戰役、南樂戰役,在三次戰役中,共殲滅敵偽軍8500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10月,冀魯豫區黨委、行署、軍區進駐濮陽縣城。中共冀魯豫區黨委决定設立濮陽市,機關駐濮陽城內,直屬區黨委領導。1946年6月8日,冀魯豫行署决定,將所屬的抗日政府一律改為民主政府。1946年11月,冀魯豫區劃再次調整,撤銷濮陽市建置,並將7個地委劃分為8個地委。二地委下轄中共壽張、範縣、鄆城、巨野等9個縣委。四地委轄濮陽、滑縣、瀎縣、長垣等11個縣委。八地委(又稱直南地委)成立後,機關駐清豐,轄南樂、清豐、內黃、濮縣等7個縣委,臺前境屬壽張縣南5區。為了廢除封建土地所有製,濮陽地區各縣根據中共中央和冀魯豫行署的部署,從1946年6月陸續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至1947年5月,濮陽地區各縣基本摧毀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經濟基礎,實現平分土地的目標。1946年12月,濮陽地區所屬各縣黨組織按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緊密聯繫群衆,與群衆同呼吸、共命運,勝利粉碎了國民黨新五軍的進攻,鞏固瞭解放區的勝利果實。
解放戰爭開始後,濮陽地區掀起一次又一次參軍熱潮,從1945年11月至1949年2月,濮陽地區參軍人數共達58萬人;共出動擔架37萬多副,民兵民工37萬多人,車364萬輛,牲口4989萬頭,提供糧食58687萬斤,草料12933萬斤,木柴33031萬斤,食油15萬斤,食????6萬斤;從1947年至1949年濮陽地區共抽調幹部4760人,戰勤人員2027人南下支援新解放區建設。1949年5月,豫北全部解放。1949年8月20日,冀魯豫邊區撤銷,建立平原省,並成立了平原省濮陽專署(駐濮陽縣城)。濮陽專署轄濮陽、滑縣、長垣、封丘、內黃、清豐、南樂、濮縣、範縣、觀城、朝城、昆吾、尚和、衛南、高陵、漳南、衛河等17個縣和濮陽城區、道口區兩個區。同年9月,昆吾、尚和與濮陽縣,衛南與滑縣,高陵、漳南(一部)與內黃縣,衛河與清豐縣分別合併後稱濮陽縣、滑縣、內黃縣、清豐縣,此時濮陽專署轄11縣2區。
在民主革命時期,濮陽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同偽頑勢力、日本侵略者、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艱苦卓絶的鬥爭,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濮陽專員公署轄濮陽、滑縣、長垣、封丘、內黃、清豐、南樂、濮縣、範縣、觀城、朝城10個縣和濮陽城關區、道口區2個區。1952年11月24日,濮陽專員公署所轄的濮縣、範縣、觀城、朝城4個縣劃歸山東省聊城地區。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銷,濮陽專區劃歸河南省領導。1954年6月,濮陽專區所轄的濮陽城關區、道口區分別劃歸濮陽縣、滑縣。9月25日,濮陽專區與安陽專區合併為安陽地區。濮陽、清豐、南樂隸屬於安陽地區,1958年3月30日,安陽地區與新鄉地區合併為新鄉地區。1961年12月18日,安陽地區與新鄉地區分設,濮陽、清豐、南樂隸屬於安陽地區。1964年4月1日,為便於黃河治理,經國務院批準,壽張縣撤銷,一部分劃歸範縣。範縣由山東聊城地區劃歸河南省安陽地區。1973年12月16日,範縣東部的9個公社劃出成立了範縣臺前辦事處,係縣級機構,直屬安陽地區。1975年3月14日,範縣臺前辦事處改稱臺前辦事處。1978年12月,臺前辦事處改稱臺前縣。1987年4月2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濮陽市郊區,設立濮陽縣,駐城關鎮。
2002年12月25日,民政部批準(民函[2002]222號):濮陽市市區更名為華竜區。
至2003年底,濮陽市轄五縣一區,即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範縣、臺前和華竜區,下轄64個鄉,14個鎮,11個辦事處,共有2946個村民委員會,33個自然村,81個居民委員會。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1983年9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安陽地區,建立濮陽市,並將原安陽地區所轄滑縣、長垣、濮陽、內黃、清豐、南樂、範縣、臺前8個縣劃歸濮陽市。1984年2月,撤銷濮陽縣成立濮陽市郊區。1986年3月22日,濮陽市所轄滑縣、內黃縣劃歸安陽市,長垣縣劃歸新鄉市。5月28日,劃濮陽市郊區鬍村鄉、孟軻鄉、王助鄉、城關鎮、嶽村鄉及清河頭鄉一部分置濮陽市市區。1987年6月12日,撤銷市郊區恢復濮陽縣建置,並將市區城關鎮劃歸濮陽縣,同時把城關鎮的馬呼屯、辛莊、辛廟、濮陽市行政區劃圖賈莊、申莊5個村劃歸市區孟軻鄉。2003年2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市區更名為華竜區。至2004年底,濮陽市轄五縣一區,即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範縣、臺前和華竜區,下轄61個鄉,17個鎮,7個辦事處,共有2946個村民委員會,84個居民委員會。中共濮陽市委、市人民政府駐華竜區人民路51號。
濮陽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即華竜區、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範縣、臺前縣。市人民政府駐華竜區人民路51號。
濮陽市 面積4266平方千米,人口387萬(2008年)。
華竜區 面積 255平方千米,人口 52萬人。郵政編碼457001。
清豐縣 面積 869平方千米,人口 68萬人。郵政編碼457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南樂縣 面積 623平方千米,人口 52萬人。郵政編碼457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範 縣 面積 610平方千米,人口 51萬人。郵政編碼457500。縣人民政府駐櫻桃園。
臺前縣 面積 454平方千米,人口 35萬人。郵政編碼457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濮陽縣 面積1455平方千米,人口109萬人。郵政編碼457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8)》,人口截止2008年底。 * |
|
呂不韋春秋、戰國
呂不韋(約前292年~約前235年),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纍起千金的傢産。呂不韋戰國末年秦相。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原為傢纍千金的陽翟大賈。呂不韋在趙都邯鄲見入質於趙的秦公子子楚(即異人),認為“奇貨可居”,遂予重金資助,並遊說秦太子安國君寵姬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嫡嗣。後子楚與呂不韋逃歸秦國。安國君繼立為孝文王,子楚遂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莊襄王),任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10萬戶。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傢僮萬人。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傢”。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國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其舉傢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
三國
濮陽興字子元,陳留人也。父逸,漢末避亂江東,官至長沙太守。興少有士名,孫權時除上虞令,稍遷至尚書左曹,以五官中郎將使蜀,還為會稽太守。時琅邪王休居會稽,興深與相結。及休即位,徵興為太常衛將軍、平軍國事,封外黃侯。
永安三年(260年),都尉嚴密建丹楊湖田,作浦裏塘。詔百官會議,鹹以為用功多而田不保成,唯興以為可成。遂會諸兵民就作,功傭之費不可勝數,士卒死亡,或自賊殺,百姓大怨之。興遷為丞相,與休寵臣左將軍張共布相表裏,邦內失望。七年七月,休薨。左典軍萬彧素與烏程侯孫皓善,乃勸興、布,於是興、布廢休適子而迎立皓。皓既踐阼,加興侍中,領青州牧。俄彧譖興、布追悔前事。十一年朔入朝,皓因收興、布,徙廣州,道追殺之,夷三族。 |
|
近幾來,濮陽市交通係統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打破交通瓶頸、創造區位優勢”的戰略目標,以加快發展高速公路為竜頭,積極推進幹綫公路、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完善農村客運網絡,強化出租汽車管理,深化交通改革,取得了交通事業的綜合協調發展。
“十五”期間,全市共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3億元,為“九五”的6.6倍,其中高速公路完成25.6億元,幹綫公路完成12.5億元,農村公路完成4.6億元,場站建設完成0.4億元。截止2006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5518.7公裏(含村道),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裏131.8公裏;75個鄉(鎮)政府所在地,已有70個通了二級公路;截止2007年11月,全市2963個行政村已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截止2005年,全市擁有營運客車3071部(含出租車1665部),營運貨車6601部;客運班綫273條,客運班車通達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個大中城市;截止2006年底,擁有客運汽車站90個,其中,鄉級客運站74個,設立招呼站牌1376個,實現了村村通班車。
濮陽市交通局連續兩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2001年被省愛委會授予“省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2002年被省交通廳授予“全省交通係統先進集體”,2003年,被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授予“全省道德規范進萬傢活動先進單位”,2004年,被省糾風辦、省交通廳、省公安廳授予“全省整治企業經營環境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被省交通廳、省公安廳、省林業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室授予“全省治理公路‘三亂’先進單位”,2005年,被省交通廳評為“農村公路建設和交通三項改革先進單位”、“農村公路養護先進單位”、“政風行風建設先進單位”,並先後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機關效能建設先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治安模範單位、法製工作先進單位、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等。
“十一五”濮陽市交通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0年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的製約狀況得到全面改善,基本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所有公路總里程達到4190公裏(不含村道),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63公裏,境內國道106和省道101改建成一級公路;加快二級公路建設力度,二級以上公路里程達到1200公裏;改善農村交通條件,所有行政村達到通四級以上油路,基本建立市到縣、縣到鄉的快速客貨運輸網絡;加快黃河航道建設,改造渡口渡船,讓農民乘上放心渡。到“十一五”末,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爭取縣縣通一級公路,鄉鄉通二級路、鄉鄉有客運站,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班車。實現上述目標,全市要完成交通投資122.26億元,為“十五”的2.84倍;在全市固定資産投資比重中由“十五”的8%提高到12.2%。
——高速公路發展目標:完成高速公路建設總投資57.9億元,全市高速公路建設里程達到163公裏。建成大廣高速公路濮陽段、濮範高速公路、安陽至南樂高速公路、德商高速範縣段,打通豫東北地區與沿海地區相連接的通道。
——農村公路發展目標:提高農村公路網的通達深度,建設規模為5000公裏,其中縣鄉道路2637公裏、村道及聯網公路2644公裏,總投資達到32億元。完成黃河灘區道路建設和公路渡口改橋工作,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柏油路(水泥路)。
——幹綫公路發展目標:以提高技術等級和通行能力為主,完善公路網佈局,形成與高速公路互補、為農村公路作支撐的幹綫路網。新建、改建項目14個,建設里程342公裏,總投資28.4億元,爭取將該市境內國道和重要省道改造為一級公路。
——道路運輸發展目標:按照客運快速化、物流現代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做到路綫與站點同步規劃、同步審批、同步建設,實現運輸站場、物流、服務設施建設與公路建設同步。新建中型客貨運場站20個,農村客運站30個,總投資3.56億元。建成市客運西站和東站,每縣建成一個貨運站,實現所有鄉鎮和旅遊景點均有等級客運站。同時,建設濮陽市高速公路港、範縣高速公路港和南樂高速公路港,形成功能完善的道路運輸體係。
——內河航運發展目標:以確保黃河水上安全渡運為目標,加快渡口渡船更新改造步伐,改建22個渡口和境內3座浮橋。新建毛樓、濮上園、臺前、濮陽縣四個水上監督站,水上監管手段進一步加強,總投資4020萬元。
——支持保障係統發展目標:交通安全監管、科教、法製、信息化等支持係統不斷加強,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加強交通建設和運輸生産領域科技攻關,提高交通科技含量;完善《出租汽車管理辦法》、《農村客運站管理辦法》、《農村客運市場管理辦法》和《農村公路管理辦法》,把交通行業建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製型行業;加強交通信息化建設,健全幹部培訓制度,建立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交通人才隊伍。
——行業文明發展目標:進一步提高交通文明行業程度,把文明創建與行業管理有機結合起來,把依法行政與文明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把業務和服務工作中的“難點”作為深化文明行業創建的切入點,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載體創新,努力構建和諧交通! |
|
濮陽居中原要衝,悠久的歷史、激烈的爭逐、燦爛的文化給這塊大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産和名勝古跡。如“造字聖人” 倉頡陵和倉頡廟,孔子講學遺址“學堂崗聖廟”,被江澤民總書記稱之為春秋時期的“聯合國”-- 戚城遺址,濮陽歷史地位的象徵 中心閣四牌樓,古代重型建築的傑作濮陽八都坊,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紀念碑。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發掘的“ 中華第一竜”,把中國竜的圖騰嚮前推移了千餘年。還有 子路墓祠、 回鑾碑、 普照寺大雄寶殿、 文廟大成殿、二帝陵、 蚩尤塚、長樂亭、宣房宮、 南樂牌坊、竜虎福壽碑等。隨着國傢衛生城、國傢園林城的創建成功,這裏白雲藍天,緑樹成蔭,芳草遍地,空氣清新,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城市正在中州大地迅速崛起。
濮陽市中原緑色莊園中原緑色莊園是一處集生態保護、科技示範、觀光旅遊、度假諸功能於一體的大型自然生態公園。規劃面積72.46公頃。中原緑色莊園主題風格上采用以緑為主,師法自然,追求天趣的造園手法、致力於營造自然、清新、質樸、野趣的田園風光,使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有機融合,草地、湖泊、瀑布、小溪與建築園林小品相映成趣。形成了鬆風聽濤、竹溪觀魚、霜林賞秋、森林休閑、森林遊樂、萬梅鬧春、百果園、百花園等功能景區。設有動物園、垂釣園、騎士樂園、兒童樂園、雜技表演、水上遊樂等觀賞娛樂項目。使自然景觀和人工景點巧妙融合,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中原文化底藴豐厚的主題風格。 |
|
1.老城壯饃。
地點:老城中心閣
2 一機廠涼皮
地點:一機廠
3 桃園健民 牛肉耗辣椒
各大超市
4濮陽蟠桃酒
目前屬於內供酒,外市買不到
5志坤食品 豆沫 鬍辣湯
各大商超 |
|
1、姓氏源流
濮陽(Pú yáng 濮陽)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顓頊的後代以地名為氏。古代有一條河叫濮水,濮水南岸一塊豐饒的地方叫濮陽,那地方,就在現今的河南濮陽市。遠古時,這地方也叫帝丘,黃帝的孫子顓頊做部落首領時,曾在這兒建都;春秋時衛成公也曾在此定都,是一處文化寶地。顓頊的後代中有人居住在濮水南岸,後來就取地名為姓,世代姓濮陽。
2、遷徙分佈
(缺)濮陽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傢姓前一百位。濮陽原為地名,當地有一條河流名濮水,此河的南岸按習慣就稱之為濮陽(古代河之南岸為陽),即今河南省濮陽縣。最現是古部落首領顓頊(傳說他是黃帝的子孫)的後人於此居住過,當地人就以地名為姓,流傳下來。春秋時,衛國鄭大夫居於濮水之北,也有說其封地於濮水之南,後人就以濮陽為姓。從《姓氏考略》上考證,濮陽的先祖居於澶州,後以地為氏,望出廣平。同樣《通志·氏族略》上亦有“濮陽氏,其地在澶州,後漢外黃令牛述,以濮陽潛為主簿。”的記載。古代的澶州,在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方。“濮陽”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地名,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便已出名,這個地方位於今河南省東北隅,黃河的西北。相傳上古的顓頊帝陵仍為我國的著名古跡之一)。顓頊帝的後世子孫有居住於此地的,因而以地為氏,稱濮陽氏。望族居博陵郡(今河南的濮陽市,古稱澶州);平陵郡(今山西文水縣東一帶)。
3、歷史名人
濮陽興:三國時吳國的文官。字子元,少有士名,孫權時使蜀,做過會稽太守。吳國君主孫權的第六兒子,名叫孫休。濮陽興和孫休是好友。後來孫休繼位,稱景帝,就任用濮陽興做丞相,封外黃侯。永安中休卒,萬或勸興迎立程侯皓,加侍郎,領青州,俄為或所譖,徙廣州,道追殺之,夷三族。
濮陽成:明朝武將,沉毅有遠志,纍立戰功,朝廷封他世襲金山衛百戶,為武德將軍。
濮陽瑾:明朝文士,因科舉成績優良而被任為地方官,在山東寧陽縣任縣丞,政尚寬平,賑饑有功,遠近賴以全活。
濮陽來:明嘉靖年間出任南昌府通判,以操履清白而見稱。
4、郡望堂號
(1)郡望
博陵郡:東漢博陵在今河北蠡縣南,又置博陵郡,即治此縣。建安末度博陵郡,曹魏改博陵縣為博陸縣。西晉置博陵國,治安平(今屬河北省)。北魏為博陵郡。隋唐有定州博陵郡,並非晉博陵舊地(舊地在瀛州、深州境)。
平陵郡:漢代設置,今山西文水縣東一帶。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分置廣平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省雞澤東南)。
(2)堂號(缺)
5、濮陽姓宗祠通用對聯
〖濮陽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姓啓濮水;
望出博陵。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濮陽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東吳丞相;
武德將軍。
——李文鄭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陳留人濮陽興,字子元,出身士族,年輕時就名聞江東,孫權時,曾任縣令、太守等職。任會稽太守時,對住在那裏的琅邪王孫休很好,孫休即位為帝,任他為太常、衛將軍,官至丞相,封外黃侯。孫休病死後,他和張布廢掉太子,另立孫皓為帝,因為孫皓既殘暴又腐朽,他又感到後悔,被人告發,為孫皓派人所殺,下聯典指明初廣德人濮陽成,字子義,沉勇而有大志,膂力過人。曾跟從太祖到宣州大閱兵,任靈璧侯湯和手下的百戶。後屢立戰功,封武德將軍。
上虞賢宰;
東吳將軍。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濮陽潛,為上虞縣宰,有賢名。下聯典指三國濮陽興,仕吳為衛將軍,平軍國事。
平章軍國;
懷保隴西。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聯釋同上。
〖濮陽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英才毓陳留秀氣;
潛德遍隴西黎民。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漢代名人濮陽潛。下聯典指三國時吳國丞相濮陽興,字子元,陳留人。少有士名,孫權時使蜀,還會稽太守,有聲名。
〖濮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濮水悠悠,流長源遠;
陽光煦煦,景妍氣和。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濮陽復姓“濮陽”二字的嵌字聯。
|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
【濮陽】 (人名)又作樸楊。是非未詳。名知周,著唯識演秘,紀傳未詳。 |
|
- : Poo-yang
|
|
濮陽市 |
|
學校 | 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 旅遊 | 河南 | 景點 | 莊園 | 河南旅遊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墓祠 | 歷史 | 地理 | 通信 | 公司 | 中國移動 | 建築 | 教育 | 高中 | 中學 | 濮陽市 | 特産 | 食品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