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積:3591平方千米
人口:27萬(2002年)
郵編:166300
行政區劃代碼:230623
區號:0459
林甸縣轄2個鎮、6個鄉,4個居委會、80個村委會。
林甸縣位於黑竜江省中西部,鬆嫩平原北部,隸屬於黑竜江省大慶市。東經124`18'至125`21',北緯46`44'至47`29'之間。南靠大慶市區,北臨齊齊哈爾市,西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接壤,東與明水,依安,富裕縣毗鄰.幅員面積374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74萬畝,距省城哈爾濱市275公裏,距大慶市政府65公裏,距鶴城齊齊哈爾市70公裏。
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陸性明顯,季節性強.春季幹旱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降溫急劇,鼕季嚴寒,四季溫差較大。全年晴天日數平均110天。年光照一般在2536小時,年平均氣溫4度左右,無霜期129天,年降雨總量300--400毫米。
林甸縣的工業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經過艱苦創業,特別是近幾年來堅持“以工聚財、以財支農、以農促工、以工富縣”的思路,到年底,縣屬工業企業固定資産淨值達到3.2億元,主要産品達50多種。全縣現有工業企業59戶,其中,國營預算內企業14戶,二輕集體企業8戶,其它企業37戶。初步形成了以糧、乳、酒為主的食品加工業;以塑料製品、磷肥、鈦白粉為主的塑化工業;以製鞋、紡織、服裝為主的輕紡工業;以汽車發電機、農機修造為主的機電工業;以製磚、軋鋼、水泥為主的建材工業。
林甸縣現有耕地178.8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4.2%,人均占有耕地7畝,土質肥沃,有機質和養分儲量較高,水分和熱量充足。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高粱、𠔌糜等糧食作物;甜菜、亞麻、蓖麻、葵花等經濟作物,土豆、大白菜、大蔥、蘿蔔等蔬菜作物。全縣可開發利用地有30萬畝,現已開發利用7.2萬畝。盛産鯉魚、鯽魚等魚類,有葦塘48萬畝,占全省生長蘆葦面積20%,是我省蘆葦重點産區之一,現有草原217萬畝,占總面積的42%。草原植被茂密,草質優良,畜物業條件比較優越,加上稭稞、載畜量可達60萬衹羊單位。年産羊草20萬噸。
幾年來,以科技為動力,大力發展效益型農業,走高産、高效、優質的路子,使農業獲得了大豐收。農業總産值達到4.7億元,農村總收入達到6.7億元,年均遞增9.9%和25.7%。鄉鎮企業發展到3576戶,五年增加2300戶;總産值、利潤分別達到8678萬元和904萬元。實現牧業産值1.4億元,年均遞增7.9%。年末省政府批準林甸縣為發展名優特蔬菜基地縣,主要是依托301國道,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産,初步形成了溫室帶大棚、大棚連陸地的三位一體的蔬菜生産格局。當年,全縣種植各類蔬菜1.1萬公頃,實現産值1.7億元,占種植業總收入的29%。農村經濟的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初步形成了糧食、畜産品等八大主導産業和10條貿工農一體化産業鏈雛形。
交通網絡四通八達。015國道穿縣而過,它猶如一條彩帶,把哈爾濱、大慶、林甸、齊齊哈爾串成一體,使林甸縣成為哈、大、齊經濟帶中一顆新星。綏滿、林肇、明海、林依四條省級公路貫通全境,縣內六鄉兩鎮全部通黑色柏油路面,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基礎設施完備。通訊實現了傳輸光纜化、交換程控化,用戶可隨時撥打國際、國內長途。境內有獨立電網,村屯全部通電,電力完全滿足工農業生産的需要。
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5年來,林甸縣纍计完成新産品開發、新技術推廣、科技攻關、星火計劃等科技項目150項,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奬10項,科技進步因素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達到40%。全縣共有中小學校196所,在校學生4.4萬人,教職工209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5%,纍计嚮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1080人。有專業劇團1個,各類放映單位11個,文化館站10個;公共圖書館1個,有綫電視入戶6500戶。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7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9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4.1‰以下。
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林甸縣已初步建成規劃嚴整、環境優美的城區,學校、商場、醫院、影劇院、體育場、溫泉療養院等生活服務和文化娛樂設施配套齊全,還開通了溫泉旅遊綫路,開闢了黑山狩獵場和亞勃海旅遊區,為人們度假休閑提供了理想的去處。
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烏裕爾河、雙陽河、引嫩灌渠流經縣境,有兩個容量分別為1.17億立方米和372萬立方米的水庫,為發展漁業、蘆葦和水稻生産創造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兩條河流從縣境東部流入縣域西北地區後,在三合鄉南崗村和勝利村及育葦場等地形成漫散區,構成32萬畝水面和315萬畝濕地,是世界八大濕地保護區之一。水面盛産蘆葦和鯽魚、鮎魚、草魚等多種淡水魚類。春夏之季,水面郁郁葱葱,碧波蕩漾,緑浪翻滾,百鳥戲水,魚翔淺底,漁舟唱晚。在濕地棲息着丹頂鶴、灰鶴、簑羽鶴、白鶴等13種鶴類和天鵝、大雁、鴛鴦、白鸛、中華秋鴨等181種珍禽異鳥。每到春夏,丹頂鶴成雙成對,引頸高歌,翩翩起舞;白天鵝潔白如雪,悠閑嬉水;鳳鴨結對相伴,鴛鴦恩愛有加。這裏藍天高遠,白雲如絮,葦草肥美,魚蝦豐盛,野花飄香,是我國罕見的天然珍禽公園。在縣境東部、南部和西北部有大面積的天然草原,盛産國內少有的優質羊草和藴藏量可觀的防風、甘草、黃芩、竜膽草、桔梗等野生藥材,特別是黃花、百合、蘭花等野花遍布草原,形成了一種野花飄香、爭奇鬥妍、百鳥爭鳴、千鳥共舞的自然和諧的景觀。
地熱資源豐富。經過中國東北石油學院地址勘研係的評估和原中國石油部副部長、地熱專傢閻敦實率領的20多名國內一流的地熱專傢團鑒定,確認林甸縣為中國特大型地熱田。具有5個明顯特徵:一是儲量大。全縣幅員3,746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均有地熱,是國內罕見的大規模地熱富集區,靜態儲量達到1,800億立方米。二是水源足。林甸縣位於鬆遼盆地的底部,鬆遼盆地北部的岩石成山體出露,匯集周邊河水形成三大動力補給區,源源不斷地嚮凹地滲入,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大地熱田。三是埋層淺。埋藏深度在900—2,400米之間,自溢能力強,便於施工開採。四是溫度高。地熱水出口溫度在40℃—90℃之間,適用於生産、生活的一切領域。五是水質好。水中含有偏硅酸、鍶、溴、磺、硼、鋰、鋅、硒、鈣、錳、鐵等20多種微量元素,是含碘品位較高的碳酸氫鈉型優質礦泉水,且該水對於治療皮膚病、風濕病、糖尿病、胃病及婦科病有明顯療效。
林甸地熱是黑竜江省繼煤、木、糧油之後發現的又一巨大資源,其開發利用已列入黑竜江省“十五”計劃,正在爭取列入國傢“十五”計劃。林甸縣“寒地地熱在保護農業産業中的應用”項目已列入國傢星火開發項目。
林甸縣依托經濟、清潔、無污染的地熱資源,確定了建設“中國北方緑色溫泉城”的目標,以緑色為統領,重點構建緑色能源、緑色食品、緑色保健、緑色旅遊、緑色生態、緑色工業、緑色餐飲等十九條緑色經濟、社會和人文鏈條,形成緑色溫泉城、緑色溫泉鄉鎮和緑色溫泉莊園的“緑色金字塔”體係,創造緑色文明。
丹頂鶴的故鄉是最美麗的地方,林甸,這一美麗、富饒的鶴鄉,將以熱情的雙手和真摯的情懷歡迎國內外各界投資和合作朋友的到來,並且將會以無可雄辯的事實來證明您的遠見卓識,以纍纍碩果來回報各界朋友的厚愛。 |
|
林甸縣面積3591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林甸鎮。郵編:166300。代碼:230623。區號:0459。拼音:Lindian Xian。
歷史沿革
林甸縣,因“大林傢店”得名。據民國時期《林甸縣志略》記載,城北30餘裏處有姓林者開店,稱“大林傢店”,四周多係草甸,清末擬設縣的建製時避俗就雅,定名林甸縣。清代為杜爾伯特旗遊牧地,屬齊齊哈爾副都統轄區。清末,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屬安達廳轄境。1908年8月5日(清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竜江巡撫周樹模奏準,擬在大林傢店設置林甸縣。後因“墾戶未集,地利未闢”,從緩設置。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10 月,於安達廳北境東集鎮(原稱“大戚傢店”,今林甸鎮)設置東集鎮稽墾局,辦理放荒招佃和督墾事宜。翌年,於大戚傢店東1裏處丈放街基築城(今林甸鎮)。1914年11月1日,將東集鎮稽墾局改設林甸設治局,隸屬竜江道。1917年7月13日,黑竜江省長令,將林甸設治局改為三等縣,並委官和頒發印信,代理縣知事於7月14日啓用印信,正式改為林甸縣。同年8 月21日,北京政府照準。1923年後,與依安、泰康、安達等鄰縣(設治局)進行過區劃調整。1929年2月,撤銷道的建製,改由黑竜江省直轄。東北淪陷後,初隸黑竜江省,1934年12月改隸竜江省。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嫩江省管轄。1947年2月至9月,曾隸屬黑竜江嫩江聯合省第三專區管轄。1949年5月,黑嫩兩省合併後,隸屬黑竜江省管轄。1954年 8月,劃歸新設之嫩江專區管轄。1956年將西南部的第八區劃歸杜爾伯特旗。1960年5月至19 61年10月,嫩江專區曾一度撤銷時,改由齊齊哈爾市領導。1985年1月,正式撤銷嫩江專區,復歸齊齊哈爾市領導。1992年8月21日,國務院批準,劃歸大慶市領導。省政府於9月26日下發通知,從12月1日起變更隸屬關係。
1992年,林甸縣位於黑竜江省西部,鬆嫩平原北部。北與富裕縣和依安縣接壤,東與明水、青岡縣和安達市毗連,南抵大慶市,西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和齊齊哈爾市為鄰。全縣總面積3495平方公裏。全縣共轄10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24.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萬人;滿、回、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縣政府駐地林甸鎮。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俗稱大林傢甸。林甸名稱的由來,相傳城北三十餘裏,過去有一個姓林.的開店,稱大林傢店,其店的周圍有許多草甸,設治時便取名為林甸。
此地遠在周秦時代屬肅慎地;漢時為穢地;後漢、三國魏時屬北扶餘;晉時屬扶餘奴隸製王國的屬境;後魏、北齊屬豆莫婁;暗時屬靺鞨黑水部;唐時屬黑水靺鞨;遼時屬烏隈於厥部;金時為肇州的屬境;元屬斡赤斤分地;明為杜爾伯特的屬地;清光緒之前仍屬杜爾伯特旗地。此地為蒙族和黑竜江省的交界地。清光緒末年設安達廳。將此地劃歸安達廳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設東集鎮稽墾局。自此墾民日增。浙臻繁盛。民國三年(1914年)十一月改稽墾局為林甸設治局。民國四年(1915年)改稱林甸縣,隸屬黑竜江省竜江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製。縣歸直接管轄,林甸縣直隸黑竜江省,為三等縣。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竜江省公署,林甸縣劃歸竜江省管轄。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井為九省。偽竜江省改為嫩江省,林甸縣又劃歸嫩江省所轄。全國解放後,劃東北為三省,林甸縣隸屬黑竜江省。
2000年,林甸縣轄2個鎮、8個鄉。總人口人;其中各鄉鎮(街道)人口為: 228630 林甸鎮 52378 紅旗鎮 22379 東興鄉 22197 三合鄉 25028 四合鄉 21606 花園鄉 30211 宏偉鄉 16290 隆山鄉 8352 黎明鄉 15002 東風鄉 12414 巨浪牧場虛擬鄉 2773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撤銷隆山鄉,並入黎明鄉;撤銷東風鄉,並入林甸鎮。將125個行政村調整為83個。2001年底,林甸縣轄2個鎮、6個鄉:林甸鎮、紅旗鎮,四合鄉、花園鄉、三合鄉、宏偉鄉、黎明鄉、東興鄉。面積3493平方千米。 |
|
林甸縣地熱田位於鬆遼盆地北部,面積3746平方千米,地熱靜態儲量達1810億立方米,是我國特大型中低溫地熱田。林甸地熱田是1960~1990年大慶石油管理局在林甸地區油氣勘探時發現的,1997年以前一直沒有進行專門研究和地質勘查。1997年由大慶市地熱課題組對林甸地熱資源進行研究評價,經過全體水文地質工作者的努力,掌握了林甸縣地熱田基本狀況。1998年在林甸縣城內地開鑿了第一眼地熱井,標志着林甸縣地熱勘查、開發工作正式開始。到2004年,全縣已有地熱井21眼,已應用於供暖供熱、洗浴療養、種植養殖、工業利用等領域,並由勘探開發初級階段嚮産業化經營轉變,由試驗示範階段嚮規模化經營轉變,促進了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目前,林甸縣正在按照“溫泉之鄉”命名標準,依托“溫泉之鄉”建設規劃,有條不紊地創建具有北方特色的“中國溫泉之鄉”。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林甸縣轄2個鎮、6個鄉:林甸鎮、紅旗鎮、東興鄉、宏偉鄉、三合鄉、花園鄉、四合鄉、黎明鄉。共有4個居委會、80個村委會。
林甸鎮 轄4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東南居委會、西南居委會、東北居委會、西北居委會、東發村、長青村、東風村、合鄉村、朝陽村、巨賢村、合平村)。
紅旗鎮 轄7個村委會(陽光村、永勝村、紅光村、黃花崗村、先進村、先鋒村、紅旗村)。
東興鄉 轄10個村委會(新勝村、勤儉村、旭日村、紅陽村、義和村、長發村、東興村、福興村、豐産村、創業村)。
宏偉鄉 轄9個村委會(太平山村、全勝村、吉祥村、核心村、永利村、宏偉村、黃河村、治安村、永豐村)。
三合鄉 轄12個村委會(南崗村、富饒村、三閤村、五星村、慶豐村、建國村、勝利村、東升村、建華村、建新村、建設村、紅星村)。
花園鄉 轄11個村委會(中心村、花園村、永遠村、齊心村、永久村、光明村、前進村、衛星村、豐收村、火箭村、發展村)。
四合鄉 轄11個村委會(聯閤村、豐田村、東勝村、福發村、合勝村、永樂村、學田村、永閤村、新風村、長勝村、新生村)。
黎明鄉 轄13個村委會(興隆村、隆山村、志閤村、新富村、新民村、愛民村、黎明村、宏豐村、大樹林村、同樂村、太平村、萬發村、東方紅村)。 |
|
1.自然地理概況
林甸縣位於黑竜江省中西部,鬆嫩平原北部,隸屬於黑竜江省大慶市。距省城哈爾濱市275千米,015國道貫穿全境,是通往滿洲裏、黑河、綏芬河及俄羅斯的交通要道。全縣幅員面積3746平方千米,轄2鎮6鄉,6個農林牧葦場,總人口25.8萬人。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耕地190萬畝,草原150萬畝,水域面積32萬畝,葦塘面積48萬畝,濕地315萬畝,林甸縣氣候屬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四季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2.4℃,年平均降水量412毫米,無霜期129天。另外,紮竜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也有部分地區位於林甸縣。
2.林甸縣地熱資源概況
林甸地區從地質結構上看,位於鬆遼盆地北部,大慶長垣喇嘛甸子構造以北,烏裕爾河凹陷之南。該區1960~1990年,大慶石油管理局經過30年的油氣勘探,區內共打油氣勘探井13眼,經測試除個別井有微量天然氣顯示外,其餘均以産水為主,而且水溫較高,能夠自噴。1997年由大慶市地熱辦組織科研部門對林甸縣地熱資源特徵進行了評價研究,並且經國內地熱專傢評審鑒定後一致認為:林甸地熱田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特大型中低溫地熱田。經詳細研究,證明了林甸地區聚集藴藏着豐富的地熱資源,靜態儲量1810億立方米。其特點:一是儲量大。林甸地熱田位於鬆遼盆地北部,自中生代以來,鬆遼盆地由於多次構造運動斷裂發育,形成廣厚砂岩分佈區,巨厚的砂層,良好的孔滲性,使林甸縣幅員面積內地下均有地熱,初步確定林甸縣地熱資源靜態儲量1810億立方米;二是中低溫。林甸縣地熱資源埋藏相對較淺,一般為900~2400米。從目前已開發的地熱井測試,井口溫度恆定在40~90℃之間;三是有補給。經研究認為,由於鬆遼盆地北部白堊係出露,屢受降水滲入,使林甸地熱田成為具有一定補給的地熱田;四是水質好。根據國傢有關部門對林甸縣已開鑿的地熱井水質化驗鑒定,水中含有硅、鍶、鎳、鋰、鋅、硒、碘、錳、鐵、銅、硼等20多種微量元素,並且是含碘品位較高的碳酸鈉型礦泉水,具有極高的醫療保健價值;五是壓力大。從已開鑿的地熱井證實,井口壓力為0.4~0.5兆帕,壓力大,可常年自噴,單井日自溢水量在1500立方米以上。 |
地熱資源管理 Management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
林甸縣地熱資源是黑竜江省繼煤、木、糧、油後發現的第五大資源。自1997年以來,始終把地熱作為發展經濟的支柱産業,圍繞創建“溫泉之鄉”,積極引進資金、項目、技術和人才,致力於地熱的勘探、開發和利用工作,使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帶動了全縣經濟發展。到2003年末,全縣已有地熱井21眼,其中新鑿地熱井8眼,油氣勘探井改造13眼。已開發利用的地熱井7眼(林4井、林深1井、林熱1井、林熱2井、林熱3井、林熱4井和李3井),應用於溫泉旅遊、地熱供暖、洗浴療養、礦泉水生産及種植養殖等領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林甸縣圍繞創建“溫泉之鄉”,促進了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和利用,並且已經構築起了地熱經濟産業雛形,愈來愈展示出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林甸縣旅遊業和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具備了“溫泉之鄉”命名條件。截止到2003年末,已完成了地熱普查、詳查、勘探等項工作;已進入産業化、規模化發展階段,實現地熱供暖30.5萬平方米,居民生活供熱水3610戶;開發溫泉旅遊度假村五處,其中:溫泉洗浴療養中心4處,室內溫泉遊泳館1處。年可接納遊客50萬人次;完成一處地熱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興建了年産10萬噸醫療保健型礦泉水廠。2003年全縣地熱開發項目實現總收入2.4億元。全年共接待遊客40萬人次,旅遊業實現總收入4,000萬元。與溫泉旅遊開發前1996年相比,分別增長了8倍和9.5倍。地熱資源的開發和溫泉旅遊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該縣第二三産業的發展,一批依托地熱資源開發的食品、飲料、醫藥飲品等項目相繼上馬投産,商、飲、服及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改善和擴大。據統計,2003年二三産業實現總收入4.2億元,占全縣總産值的20.2%,比1996年增長了33.3%。目前,地熱開發和溫泉旅遊在地方經濟中已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加快促進了林甸縣創建“溫泉之鄉”的步伐。
(一)創建“溫泉之鄉”,推動了地熱資源勘查進程
大慶市林甸地區是鬆遼盆地大規模勘探開發最早的地熱田。地熱田的發現始於1960年~1990年,經過大慶石油管理局三十年的油氣勘探,發現該區有地熱顯示。為了加快林甸地熱資源的勘查,改變勘查工作無人做“上遊”的局面,1997年,由政府牽頭,出資開始進行地熱勘查工作。經過八年的努力,已經完成了林甸地熱田的勘查工作。2002年,圍繞創建“溫泉之鄉”,進一步加快了地熱資源勘查進程。目前,林甸地區地熱資源的勘查已經歷了普查、詳查、勘探、邊界區域調查等4個階段,走出了一條科學的勘探開發發展之路。
1.普查階段(1997~1998)
1997年大慶市成立地熱課題研究組,開始對大慶市林甸縣地區地熱資源進行普查工作,收集整理了13眼油氣勘探井的鑽井、地質錄井、試井、實驗室化驗分析資料,採集了3眼井的水樣,對15項水質指標進行了化驗分析,開展了測溫調查,重力詳查和其他地球物理探測工作,經過詳細研究,在等溫綫圖上,圈出了林甸地區地熱異常區。1998年,在林甸縣城內開鑿了第一眼地熱勘探井——林熱1井,井深2718米。在1300—1680米井段,已揭露出水溫54℃,自溢水量1200立方米/日地熱水,在1700~2718米井段也發現賦存水溫60~70℃、水量700~800立方米/日的地熱水。完成了大慶市林甸地熱田地質普查階段,證實了林甸縣境內藴藏着豐富的地熱資源。
2.詳查階段(1999~2000)
地熱普查之後,在進一步開展地熱鑽探的同時,開展區域地質調查,加強了地球物理勘探。基本查明林甸地熱田地質構造,比較準確地劃定斷裂位置,圈定了地熱流體富集區;查明地熱田內地溫場空間變化,計算出熱儲溫度及地熱儲量;並對地熱流體的補給、運移條件作出了明確的解釋。在這個階段,共施工地熱勘探井2眼(林熱2井和林熱3井),總進尺4056米,根據對測井資料和測溫資料的分析研究,結合油氣勘探井分析資料,得出了林甸地熱田進入儲水砂層,地熱增溫率為3.5℃/100米,確定了林甸地熱田儲量、可采量,完成了林甸地熱田183平方千米的地熱詳查,2001年黑竜江省國土資源廳批準地熱詳查報告。
3.勘探階段(2001~2002)
勘探階段是地熱田確立階段。在加快地熱鑽探,獲取詳實地質資料的同時,依托詳查工作成果,加強地質研究,查明了熱流體成因,補給途徑,計算出地熱田使用年限。林甸地熱田勘探經歷了兩個時期,一是淺層勘探(井深2000米以下)。期間共鑽地熱井6眼,井深1800~2050米,完成了林甸地熱田淺層勘探;二是深部勘探(2000~3000米)。2002年1月為了探明林甸地區地熱深部資源狀況,在縣城南部完成了一眼深部地熱勘探井,井深3000米。至此,林甸地熱田勘探工作結束。結論:林甸地熱田面積3746平方千米,地熱田有較充足的水源補給,2000米以淺中低溫(40~54℃)地熱水水量充足、水質優,較適合開發利用;深部地熱資源,水溫高(井底溫度101℃/3000米),水量小,開發利用成本較高,不易於開發。
4.邊界區域調查階段(2002—2003年)
邊界區域調查是確定地熱田面積的依據,在詳查階段,已經完成了林甸縣南部李3井和魚13井、北部林深1井和4井、東部魚1井等5眼油氣勘探井的研究工作,確定了林甸地熱田南、北、東三嚮邊界區域位置。為了確定地熱田西部邊界,2002年在林甸縣西部邊界邊緣(紮竜自然保護區緩衝區)開鑿了一眼邊界區域調查井——林熱7井,井深1850米,水溫52℃,日自溢水量60立方米,確定了地熱田西部邊界,完成了林甸地熱田邊界區域調查工作。
(二)創建“溫泉之鄉”,推動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模
1.溫泉旅遊不斷發展和壯大
圍繞創建“溫泉之鄉”,結合林甸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地理位置優越,地熱資源豐富。為了實現資源條件和地理位置的合理搭配,更好發揮資源優勢,本着認真規劃,強化管理的原則,實現資源開發利用“三個”轉變,即:由政府開發嚮社會化開發轉變,由分散、小規模開發嚮規模化開發轉變,由粗放型開發嚮特色型開發轉變。目前,林甸縣溫泉旅遊業已由1986年建成的黑竜江省軍隊離退休幹部療養院,發展成為以溫泉療養、溫泉保健、溫泉度假、溫泉觀光、溫泉遊泳等為主的旅遊景區。先後建設了祥泉、陽光、郵政洗浴療養中心和天興溫泉遊泳館(大廈)5個大型溫泉旅遊度假項目,形成了各具規模、各顯特色、互促發展的溫泉旅遊格局,顯示出林甸溫泉旅遊的規模效應。2003年,共接待中外遊客40萬人次,2003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000萬元。溫泉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不但使林甸經濟取得了較好收益,而且通過開發旅遊,提高了城市品位,使外界更加瞭解和認識了林甸;遊客、商賈紛紛到林甸旅遊、觀光、興辦實業,促進了經濟繁榮。1996年以來,吸引了液態奶、幹菜、大豆蛋白三個依托地熱資源的工業項目;2003年第三産業實現總産值2.9億元,是1996年的2倍,其中:全縣建築業實現總産值1.5億元,是1996年的6.2倍。
(1)黑竜江省軍隊離退休幹部療養院:該療養院是最早利用林4井,由黑竜江省民政廳於1986年興建的軍隊離退休幹部療養院,已由初始的占地3萬平方米,投資1500萬元,年接納遊客不足5萬人的小規模療養院,擴大到目前占地15萬平方米,纍计投資8000萬元,年可接納遊客15萬人次的大型綜合性療養院。目前該療養院已建成了環境優美、功能齊全,集飲療、洗療、健身、娛樂、會議、住宿於一體的旅遊度假景區。2003年共接待遊客11萬人次,全年實現總收入1300萬元。
(2)溫泉療養洗浴中心項目:林熱1井地熱水水質具有醫療、保健、祛病之功效,對風濕、類風濕、痛風、神經衰弱、皮膚病有顯著療效。1999年,在縣城內興建了以洗浴、療養、餐飲、娛樂、住宿於一體的三個溫泉綜合服務項目——祥泉洗浴中心、陽光洗浴廣場和郵政職工培訓中心;項目中設有桑拿浴、衝浪浴、豪華浴、療養室及高中低檔客房和餐飲服務部。經營幾年來,規模和檔次逐步擴大,接待遊客能力已達5萬人以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3)天興大廈:林甸縣天興大廈是一傢集餐飲、溫泉洗浴、遊泳館、客房、會議、療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溫泉度假場所,是東北三省最大的室內溫泉遊泳館,大廈利用天然溫泉,開展旅遊特色服務。天興大廈一期工程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主體工程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主樓共六層。設有遊泳館,泳池長50米,寬25米,深水區2.7米,淺水區0.7米,面積為1250平方米,是東北三省最大的室內溫泉遊泳館。在一層和二層還分別設有豪華溫泉男女洗浴。設有桑拿、????浴、蒸汽和按摩等服務項目。並且設有面積為670平方米的休息大廳和演播大廳。大廈設有面積為320平方米的餐廳,內設豪華包房,可容納500人就餐。大廈客房部設有各式客房,可入住150人。大廈六層設有面積為240平方米可容納200人的會議室。溫泉旅遊的發展和壯大,有力地促進了“溫泉之鄉”的建設步伐。
2.新型能源利用規模逐步擴大
為了搞好林甸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圍繞“溫泉之鄉”建設,充分利用清潔能源,藉鑒外地經驗,結合林甸實際。1999年經過與天津大學和天津甘泉集團公司共同合作,利用林熱1井,由天津大學設計利用地熱,采用“鈦板間接換熱”技術,成功地進行了地熱采暖試驗,首批供暖面積4萬平方米,在室外溫度-28℃時,室內溫度能達到18~21℃。完全可滿足供暖標準,並且降低了大氣污染。2000年9月,在林熱1井采暖試驗的成功基礎上,依靠科技,應用低溫輻射供暖技術進行地熱供暖,繼續擴大地熱采暖面積,利用林熱1井、林熱3井和林熱4井進行城市集中供暖。到2003年末,全縣已實現地熱供暖30.5萬平方米,占林甸縣城市集中供暖的51%。每年可節約燃煤47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41噸,減少煙塵排放75噸,節約污染治理費220萬元。
3.生活用水普及千傢萬戶
林甸縣地熱水中含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適閤家庭生活用水。1999年利用林熱1井接通300戶居民生活用水,林甸縣地熱水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傢,老百姓隨時可用上祛病健身的溫泉水。普通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洗上溫泉浴,實現了傢傢擁有“華清池”的夢想。到目前,已接通居民生活用水3610多戶,年可實現收入150萬元。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同時也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
4.農業種植應用已獲成功
1999年,在東北農業大學的指導下,利用地熱資源,開發建設了84棟地熱日光溫室,每棟占地330平方米,在室外氣溫低於-27℃時,溫室內溫度可保持16℃,比普通溫室高10℃左右,保證了名優特菜的周年生産和亞熱帶植物品種的引進。目前已成功引進和種植了緑菜花,結球萵苣、美國西芹、食用仙人掌、蘆薈等名優特菜和食用菌、油桃、毛桃等反季節蔬果。結果:地熱日光溫室比普通溫室可提高産量3~4倍,同時,每棟年可節約燃煤4~6噸,生産安全期增加了3個月,既降低了成本,又消除了污染,保證了緑色食品的生産。地熱種植的成功,不但為地熱應用開闢了新領域,而且也為北方高寒地區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5.特種水産養殖紮根北國
1999年,在林深1井建成了6個地熱溫流水養殖試驗池,進行熱帶魚養殖試驗。經過一年的攻關,利用地熱養殖鬆蒲鯉、日本錦鯉、白昌魚、羅非魚、武昌魚、地圖魚獲得成功。據監測,6種魚平均日增分別為3.2剋、1.53剋、3.5剋、1.3剋、3.0剋、2.5,比普通水養魚日增重高10%~20%。通過對所養魚類的20多種營養成分以及鈣和其他礦物質含量的化驗分析,其各項指標均高於普通水養殖魚類。2001年,在李3井實施了國傢星火項目——寒地地熱在保護地農業産業中的應用。利用李3井地熱資源,開發建設了1000平方米地熱溫流水魚池,養殖的主要品種是埃及鬍子鯰魚,同時進行魚苗繁育試驗。經過兩年的養殖和試驗,目前,埃及鬍子鯰魚每年可養殖兩輪,實現了每立方米水體周年産量達到了100千克,並成功地完成了魚苗繁育。2003年實現收入220萬元。地熱養殖的成功,不僅實現了“南魚北養”,而且為林甸縣建成東北地區特種魚苗繁育基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6.地熱水溶氣得到了綜合開發利用
林甸縣靠近大慶油田的産油區,南部的地熱井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氣。水溶氣不但給地熱直接開發利用帶來了難度,而且還會在開發利用過程中造成大氣污染。針對這一情況,2002年委托大慶石油學院,對林甸縣地熱水溶氣形成機理及儲量進行了研究評價,結果表明,南部李3井和林熱6井含有大量可燃性水溶氣,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具備開發利用價值。同年6月,在李3井實施了地熱水溶氣分離項目,將分離的水溶氣用於地熱再加溫,可使地熱水增溫10~20℃,既消除了污染,又提高了地熱水的開發利用價值。
7.礦泉水開發名譽全國
根據林甸縣地熱水對人體具有一定保健作用,可用於生産醫療保健型礦泉水的特點。2000年投資4000萬元在林深1井興建了年産10萬噸聖福爾礦泉水項目。投産後,産品得到了中國礦業協會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認可和好評,被推薦為緑色飲品。現已在哈爾濱、大連、齊齊哈爾等市建立了30多處銷售網點。2003年實現産值2.1億元。目前,該項目擴建工程正在緊張進行,擬引進兩條意大利生産綫,年産量達到30萬~50萬噸。同時正在研究開發富氟礦泉水,準備打入國內外低氟地區。2002年,按照《國傢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經過與有關專傢研究,决定利用現有地熱井,尋找飲用天然礦泉水水層,開發天然飲用礦泉水。2003年7月在林熱2井實施了礦泉水勘查項目,9月份項目實施完畢,在600~800米層段找到了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水層,為下步大規模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8.替代産業方興未艾
黑竜江省是石油和煤炭生産大省,林甸縣隸屬於大慶市,目前在世界能源日趨緊張的今天,石油和煤炭作為夕陽産業,從事石油和煤炭開採和加工的企業都在積極尋找新的替代産業。地熱作為一種新型能源,經過林甸縣幾年來的開發和利用,不僅為林甸縣經濟發展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而且也為石油、煤炭生産和加工企業找到了一條新的替代産業,同時也為鬆遼盆地乃至三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的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起到示範作用。
(三)創建“溫泉之鄉”提高了地熱資源的管理水平
地熱資源是一種清潔的礦産資源,極其寶貴而有限。幾年來,為了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資源,堅持以資源為導嚮,以環境為優先,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以立法、規劃、科技和資金投入為突破口,註重資源的保護,加強管理,保證了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
1.結合實際,製定管理辦法
立法是保護和管理地熱資源的基礎和依據。結合林甸縣地熱資源開發溫泉旅遊發展的實際情況,為了確保地熱資源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實現地熱資源可持續利用,防止出現亂濫開採等浪費資源現象,使林甸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有法可依。根據《礦産資源法》和《礦産資源法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外地先進管理經驗,2000年製定出臺了《林甸縣地熱資源暫行管理辦法》,明確了勘探、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責任、義務、保護和處罰等相關條款,使林甸縣地熱資源管理工作走上了法製化軌道,從而促進了林甸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有序健康地進行。
2.依托規劃,科學利用地熱資源
規劃是科學管理的一項措施,也是實施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依據。林甸地熱田面積較大,為了確保林甸地熱田的科學勘探和開發。2001年在黑竜江省國土資源廳的支持,由黑竜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勘查院完成了《林甸地熱田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及地質環境保護總體規劃》,《規劃》一是本着地熱開發規劃與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相結合的原則,明確了林甸縣地熱田布井的井距、井位、井深、取水層段、單井開採量、地熱田的保護措施和地熱資源的梯級利用方式;二是堅持統一規劃、合理開發、註重實效、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逐步建立較為科學先進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體係。三是結合溫泉遊的擴大和發展,結合地熱資源、草葦風光及自然景觀,做好“中國溫泉之鄉”項目建設規劃。2002年由山東大正集團編製了林甸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一綫三園”規劃,《規劃》分為3個功能園區,即溫泉旅遊休閑園、溫泉生態農業園和地熱地質公園,構築了林甸縣溫泉旅遊的宏偉前景,開拓了溫泉旅遊的新思路,樹立了大産業、大旅遊、大市場觀念,為爭創“中國溫泉之鄉”,奠定了堅實基礎。
3.加強保護,實施地熱回灌
地熱回灌是確保地熱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的行之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保護地熱資源,防止地面沉降及地熱尾水污染環境的重要手段。林甸地熱田屬地壓型地熱田,自1998年以來,由於地熱開採不斷加大,地層壓力的釋放,地熱井水位略有下降趨勢,因此盡早開展地熱回灌是十分科學和必要的。2002年在縣城內開鑿一眼地熱回灌井,井深2000米。由於目前地層壓力(0.4~0.45兆帕)較大,沒有實施回灌,待地層壓力降低時,選擇合理地層,製定回灌措施適時進行回灌,以便確保地熱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實現可持續開發利用。
4.依托科技,實現信息化管理
林甸縣是黑竜江省開發利用地熱資源較為成功的縣份,也是依托地熱資源發展和壯大旅遊業的第一個縣。目前全縣已有地熱井21眼,開發利用的有7眼。隨着地熱開發項目的不斷增加,地熱開採量逐步加大,也為地熱開發管理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對地熱資源實施科學管理。及時準確掌握地熱井的水溫、流量、水位、壓力等動態參數,以便指導林甸縣地熱田進行科學管理、科學開發、合理利用,使地熱資源的采出與補給處在動態平衡中,更加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並保護好地質環境。2002年,由大慶市賽恩思電子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組建完成了林甸縣地熱資源信息管理係統——林甸地熱田群井動態監測係統。該係統具有監測內容多(同時可監測1~10項內容),網絡功能先進(可連續傳輸和間斷傳輸),監測面廣(可管理1~128個點),並且針對林甸縣地熱井分佈較遠的特點,采用了先進的無綫傳輸技術,對全縣地熱井進行全面監測。這套係統的啓用不僅為林甸地熱田建立了資源數據庫,實現科學管理,達到了一井一檔,為長期監測提供了技術手段,也為國內地熱管理實現科學化、數據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
“溫泉之鄉”規劃與設想 "Spa town" planning and vision |
林甸縣地處我國北方邊遠高寒地區,是一個半農半牧縣。春季幹旱多風,夏季炎熱少雨,秋季降溫急劇,鼕季漫長寒冷,農業生産環境極其惡劣,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近幾年來,隨着公路交通網絡的建成、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和溫泉旅遊業的發展。下步主要圍繞一個中心(創建“中國溫泉之鄉”),面嚮兩個市場(國內、國外),實施三個保障(政策、技術、資金),建設四個功能園區(旅遊休閑園、生態農業園、集中供熱區和工業綜合利用區),開發五大領域(溫泉旅遊、城市供暖、農業開發、醫療保健和工業綜合利用)。加快林甸縣地熱資源梯級開發利用步伐,完善地熱産業鏈條,促進溫泉旅遊業發展。在我國北方高緯度、高寒地區,建設一個以“緑”色為特徵的“中國溫泉之鄉”。
1.地熱旅遊
林甸縣隸屬於黑竜江省大慶市,交通網絡發達,西有世界著名的丹頂鶴之鄉——紮竜自然保護區,擁有大面積濕地和廣阔無垠的大草原,並且境內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獨特的資源和地緣優勢為溫泉旅遊業發展帶來了機遇。發揮地熱、濕地、草原等獨特資源優勢,搞好地熱旅遊規劃,以建設旅遊景點、開闢旅遊熱綫、開發旅遊紀念品等為重點,構築獨具特色的林甸地熱旅遊産業,以此促進第三産業發展。一是建設旅遊景點。建設地熱生態園、溫泉旅遊休閑園、地熱民族風情園和地熱地質公園等獨特的旅遊景點,重點是抓好臺灣瑞華集團在林深熱1井的溫泉農業生態園和林熱7井溫泉旅遊休閑園的建設;二是開發旅遊熱綫。以地熱與自然、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原則,開發地熱民族風情旅遊、地熱冰雪遊、溫泉療養保健遊等旅遊熱綫;三是開發旅遊紀念品。以民族風情、土特産品、民間工藝品為重點,開發具有林甸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四是將地熱旅遊放在全省冰雪旅遊的大背景下,彼此烘托,相映成趣,構築一條獨具特色的旅遊熱綫。
2.城市(鎮)集中供熱
林甸縣處北方高寒地區,采暖期長達6個月,將中低溫地熱資源與高新技術結合進行地熱采暖已有目共睹,並且已經收到了實效。依據創辦“中國溫泉之鄉”的條件,下步打算:一是不斷挖掘中低溫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價值。在現有地熱集中供暖的基礎上,利用地面低溫輻射技術繼續擴大地熱供暖面積。到2005年,縣城內完成地熱布井8眼,地熱供暖面積達到64萬平方米,全面解决縣城居民生活用熱水,使縣城首先變成無煙城;到2015年,在全縣8個鄉鎮,開鑿8眼地熱井,對居民居住集中的地區進行地熱集中供暖供熱,供暖面積達54萬平方米,建成8個無煙鄉鎮示範區,使“中國溫泉之鄉”也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環保之鄉”。二是研究探索新技術,提高地熱資源利用率。在目前應用“鈦板間接換熱”和“低溫輻射”技術的基礎上,研究熱泵技術的應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研究開發地熱空調,滿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充分利用地熱尾水的排放,從保護環境和熱能充分利用角度出發,結合市政建設,探索城市融雪和噴泉夜景。
3.農業開發
一是在地熱農業種植上,繼續擴大地熱日光溫室建設,搞好緑色食品的生産基地建設。到2005年,開發地熱日光溫室200棟(6.6萬平方米),開發礦泉水稻30公頃;二是在林深熱1井建設溫泉生態農業園。園內分為兩大園區,即生態農業區、旅遊文化區。總占地165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三是在水産養殖和繁育上,加快促進特種水産品養殖規模的擴大,盡早實現産、供、銷一條竜。同時加快魚苗繁育基地建設。在5年內,完成地熱工廠化養殖規模達到5萬平方米,水産品産量達到5000噸,建設一處年繁育種苗1.25億尾的水産品繁育基地;四是以科技創新和高科技為基礎,推廣應用無土栽培、轉基因、工廠化育苗等先進技術,同時註重開發和培育新品種,盡快在林甸縣建設一個以地熱種植和工廠化養殖為目標的緑色産品生産基地。
4.醫療保健
經過對地熱水質化驗分析,該水具有獨特的醫療保健功效。林甸縣位於東北地區,區位寒冷,人們對熱的需求量大,為發展醫療保健業提供了廣阔的市場空間。一是抓規劃,本着高起點、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針對不同區位、不同井位、不同水質、不同水溫,設計開發不同的溫泉療養項目;二是根據我縣資源和地緣及政策優勢,吸引國內外大客商、大集團、大係統來我縣建設療養(康復)中心或培訓基地;三是不斷完善醫療保健市場,為醫療部門在林甸縣建立專業院所提供便利的條件,提高醫療保健水平。
5.工業綜合利用
一是以緑色農産品基地生産的蘆薈、仙人掌、水稻、中草藥等為原料,到2010年,完成年産5000噸礦泉蘆薈酒、2000噸礦泉大米和10萬噸中藥礦泉保健飲品項目建設;二是圍繞地熱與農産品開發相結合的原則,研究開發礦泉乳製品、礦泉豆製品、礦泉中藥製品等功能性醫療保健品;三是根據林甸縣中低溫地熱水恆定在40~90℃的特點,研究利用地熱進行糧食烘幹,開發脫水蔬菜項目。
6.興建“水經濟”竜頭企業
根據林甸縣地熱水質,可用於開發功能保健型礦泉水和飲用天然礦泉水的特點,為將“水經濟”做大做強,一是要鞏固現在功能保健型礦泉水市場,繼續開發新産品,擴大生産規模;二是要利用已經取得的天然飲用礦泉水的勘查結果,以林甸縣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水源地為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與國內大型知名企業聯合,興建“水經濟”竜頭企業,使礦泉水開發進入大工業生産,提高“水經濟”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份額。 |
|
林甸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和溫泉旅遊業的發展壯大,標志着林甸縣爭創“溫泉之鄉”嚮前邁進一大步,堅定了全縣人民依托地熱資源,創辦“中國溫泉之鄉”的信心和决心。林甸縣已把建設“中國溫泉之鄉”作為奮鬥目標,堅持“旅遊熱縣”的原則,深層次挖掘溫泉旅遊的潛在內涵,進一步打造“林甸溫泉甲天下”的品牌效應,依托地熱,使林甸走嚮全國,走嚮世界,盡早享有“中國溫泉之鄉”的美譽。 |
|
- n.: Lindian County
|
|
林甸 |
|
林甸縣文體局 | 林甸縣保健站 | 林甸縣中醫院 | 林甸縣長青林場 | 林甸縣新興馬場 | 林甸縣第三中學 | 林甸縣第一中學 | 林甸縣人民醫院 | 林甸縣鶴鄉賓館 | 林甸縣實驗小學校 | 林甸縣鶴鄉村飯店 | 林甸縣林化大酒店 | 林甸縣鶴鄉大酒店 | 林甸縣衛生防疫站 | 林甸縣職工療養院 | 林甸縣紅旗皮革廠 | 林甸縣電大工作站 | 黑竜江省林甸縣國營葦場 | 林甸縣紅旗鎮亞麻廠 | 林甸縣宏偉亞麻原料廠 | 林甸縣竜江劇院院長 | 林甸縣竜江劇院演員 | 林甸縣竜江劇院副院長 | 林甸縣新世紀大酒店 | 林甸縣百樂門大酒店 | 大慶市林甸縣衛生防疫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