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掖旅遊投訴電話:張掖旅遊投訴電話:0936-8229595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張掖最佳旅遊時間:張掖屬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是乾燥少雨,年平均氣溫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熱。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遊季節。張掖民俗節慶活動:肅南馬蹄寺觀光旅遊節8月15日——8月18日
每年這一時期,在肅南馬蹄寺都會舉辦大型的觀光旅遊活動。活動期間,有精彩的馬術、歌舞表演,你還可以欣賞到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體育競技比賽。
最讓人難忘的莫過於在裕固族、藏族或蒙古族的帳篷裏大快朵頤了:吃着香噴噴的手抓肉,品着醇香味厚的酥油茶和清洌的青稞酒,你定會感到不虛此行。
張掖城市地圖:張掖特別提醒:張掖跨緯度很大,所以南北氣候有明顯差別。北地區夏天炎熱,鼕季嚴寒,日夜溫差大,
燥少雨,到這些地區旅遊除必備太陽鏡、帽子等防曬品外,最好再帶件厚實的外套,以抵禦早晚的寒氣。
甘南地區天然草場是重要旅遊資源,夏季遊甘南要備雨傘、雨鞋,這裏天氣多變,常有風雨。
張掖美食:張掖飲食以面食為主,兼吃大米、黃米、小米。僅以面食而論,即有拉條子、揪片子,炮仗子、雞腸子、搓魚子、槐耳子、香頭子、小飯、面蛋子、油餅子、燒殼子、喜饃饃、釀皮子、鱢面、糊博。粉皮面筋等十餘種。
張掖的傳統菜餚首推香飯,現叫西北大菜。張掖諺語雲:唱戲憑的腔,筵席看香飯。據說香飯是在清康熙年間宮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這道名菜,是用豬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蔥蒜未摻進去,拌勻,加調料、食????,並用面粉和成面團,再搓成圓條,用油炸熟,叫捲肝子。再將捲肝子切成圓片,拼碼在碗內,加調料蔥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湯蒸好後,扣於另一大盤內,加雞蛋索子,澆上汁子烹調而成。吃時相配各種精美主食,大肉滋味純厚鮮美。捲肝柔軟鮮嫩。這道菜色澤鮮潤,清爽可口,香而不膩,堪稱佳品。
在張掖的肉類食品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湯羊肉外,臘羊肉素負盛名。臘豐肉采用沿山一帶的羊肉。因那裏的羊吃羊鬍子(草名)、羊糍鬍花和沙蔥,其肉特別鮮美。入鼕後,將羊宰殺,煮熟,剔骨,加上高臺雪花????,茵香、生薑等佐料,烹製而成,嫣紅透明,肥而不膩。
張掖的酒,由來已久,素有;無酒不成禮之俗。主要有黃酒、南酒,燒酒三類,大多為作坊自釀。城內酒肆林立,盛黃酒的酒壺用錫特製,盛一斤者為;雙壺;,盛二斤者為四壺,盛五斤者為;十壺。買酒不帶壺,次日由酒坊派夥計將酒壺收回。茶,多為磚茶。看戲。聽書時,戲院、書樓供應茶點。農村客至,則煮雞蛋茶、燒麥茶、紅棗茶、揪樹葉子茶等。張掖購物:張掖地方土特産品很多,植物類主要有小河紅棗、甘瀎楸子、蘋果梨、張掖柰子、烏江大米、發菜等。主要中藥材有甘草、鎖陽、薑活、黃芪、大黃、麻黃、鹿茸、麝香等80餘種。主要的地方性食品有甘州挂面、張掖南酒、張掖黃酒、絲路春係列白酒等,其中絲路春酒連續5年獲甘肅省優質産品奬,行銷國內及臺灣、香港地區。主要手工藝品夜光杯,具有悠久的歷史,用質地優良、花紋美觀的祁連山玉石琢成,器質細膩,造型優美,歷來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張掖交通:張掖是古絲綢之路在河西走廊的交通中樞。新中國成立後,交通運輸業發展恨快。1956年正式通車的蘭新鐵路貫通全境,並於1994年改建為復綫鐵路,區內還建有9條鐵路專用綫。以國道312、227綫為骨幹,89條縣鄉村公路為補充的公路交通運輸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區村村通公路,其中近一半為油路路面,公路運輸車輛達5000多輛。張掖住宿:張掖本來就擁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今年隨着我國開發大西北的政策的實施,到張掖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張掖市內有很多專為遊客準備的不同檔次的賓館,服務對象從外國友人、華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到廣大國內遊客,服務熱情周到,價格也十分合理,保證遊客可以遊得開心,住得放心。
張掖娛樂:熱情好客的裕固民族用自已獨特的生活方式,醇香撲鼻的奶茶和優美深情的祝酒,手抓羊肉飄香的帳蓬,以及傳統的射箭、賽馬、狩獵、別具的服飾,隆重的婚禮,優美的民族歌舞,盛情款待八方來客,四海賓朋。
區號:0936
郵編:734000
面積:轄區總面積4.2萬平方公裏。
人口:126萬人。
位置: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南有祁連山,北有合黎山。
區劃:下轄張掖市、民樂縣、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張掖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竜首二山,黑河貫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緑洲景象。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糧豐、瓜果飄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國風韻,又具有塞上風情,所以留下了“不望祁連山上雪,錯將甘州當江南”這樣的佳句。
張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産豐饒,以烏江米為最,盛産小麥、玉米、水稻、油菜、鬍麻等農作物,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2個商品糧基地之一,。瓜菜種類多、品質好,洋蔥、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進的精細瓜菜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著名的西菜東運基地。紅棗、蘋果、蘋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優質雜果頗負盛名。同時還出産薑活、麻黃等80餘種中藥材。張掖市還具有豐富的礦産、土地、水利、光熱和勞動力資源。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資源有煤、石膏、粘土、磚石、銅、鐵、鋅、鎢等,纍计儲量居全省之首。
張掖市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為河西四郡之一,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為國傢級歷史文化名城,張騫、班超、法顯、唐玄奘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隋煬帝於609年在張掖曾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巨,召開了“萬國博覽會”。
1985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張掖市名勝古跡衆多,人文景觀奇特。既有大佛寺、西來寺、土塔、鎮遠樓、山西會館、明糧倉等古代建築,又有黑水國遺址、漢墓群、古城墻、長城烽燧等歷史足跡;既有甘泉公園、沙漠公園、黑河山莊、大野口自然風景區等融南國秀色與塞外風光為一體的絢麗的自然景觀,又有漢、回、蒙、藏、裕固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大佛寺臥佛身長35米,為全國寶內臥佛之最,市中心鎮遠樓造形雄偉、比例協調,可與西安鐘樓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層木塔,結構精巧、蔚偉壯觀,歷來被視為古城之象徵。這些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每年都吸引着衆多的中外遊客觀光攬勝。 |
|
張掖投訴電話 張掖旅遊投訴電話:0936-8229595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張掖古稱甘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也是河西四郡之一,馬可·波羅東遊中國時曾在此停留長達一年時間。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張掖有豐富的歷史遺跡,如月氏黑水國遺址、長城烽燧、隋代木塔、唐代五鬆園遺址、西夏大佛寺、明代鐘樓、臨鬆山馬蹄石窟等。 除了這些沉甸甸的歷史遺存之外,張掖還有許多風景宜人的所在,如當年的皇傢馬場——山丹軍馬場融觀景、娛樂與草原生活於一體,景色秀麗,野趣天成。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獨有的民族風情,更為這個物産豐饒的“金張掖”增色不少。 |
|
張掖位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面積42400平方公裏,人口126萬。漢族為主,另有回族、裕固、蒙古等25個少數民族。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張掖郡,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為甘州。隋恢復郡製。唐初設州。元置甘州路。明設甘州衛。清為甘州府。1927年置張掖縣,1985年撤縣設市,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
張掖是甘肅省商品糧基地,盛産小麥、玉米、水稻、豆類、油料、瓜果、蔬菜,工業有煤炭、機械、紡織、釀造等10餘個部門。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美譽。市內有大佛寺、木塔寺、鎮遠樓、黑水國遺址等名勝古跡。 |
|
張掖,別稱甘州,西漢時設置郡,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絲綢之路"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是中原通往西亞東歐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要衝。 張掖歷史悠久,張掖地圖文化燦爛,山川秀麗,民風淳樸,水草豐美,素有"塞上江南"、"金張掖"的美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據在市境內黑水國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等文物證明,早在上古時代,人類就在這裏過着狩獵、遊牧的生活。張掖在遠古屬雍州之地,夏商時為羌族所居。周時,戎、狄兩族在這裏居處,春秋戰國時期烏孫、月氏人在這裏繁衍生息。戰國時建立城邑,修築長城,今張掖一帶還留有秦長城遺址。
後烏孫被月氏趕走遷逃新疆的伊犁,張掖歸"控弦者可一二十萬"的月氏族所屬。月氏都城(今民樂永固城)與昭武城(今臨澤縣境內)當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兩岸的中心城市。
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擁有幾十萬強兵的匈奴冒頓單於擊敗了月氏人;張掖成為匈奴之中右賢王的領地。匈奴占據後,不斷進行掠奪,破壞了匈漢的友好往來,割斷了漢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關係。公元前121年由漢武帝派霍去病西徵戰勝匈奴後始設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張掖古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張掖,武威)之一,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張掖曾是北涼國的國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肅省省會和歷朝諸代設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鎖鑰"之稱。市內漢明長城、歷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羅棋布。大禹導弱水入合黎,老子騎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駿西巡會見西王母的傳說,張騫、班超、法顯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隋煬帝於609年在張掖曾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巨,召開了"萬國博覽會",唐玄奘經張掖去西天取經,馬可·波羅旅居張掖一年等歷史傳說和記載,使這塊土地更加神奇。創建於魏晉時期的馬蹄寺、金塔寺,保存着文物價值極高的雕塑、壁畫。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張掖市現轄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共有93個鄉鎮,904個行政村。總面積4.2萬平方公裏。居住着漢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個民族,126萬人。聚居在祁連山北麓肅南縣境內的裕固族,以畜牧業生産為主。其民族風情獨特,是我國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甘州區,郵政編碼:734000,電話區號:0936 。 |
|
張掖屬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是乾燥少雨,年平均氣溫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熱。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遊季節。 |
|
張掖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山、竜首山,黑河貫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緑洲景象。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糧豐、瓜果飄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國風韻,又具有塞上風情,所以有"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甘州當江南"這樣的佳句。 |
|
張掖市資源豐富,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位居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中上遊,河西走廊腹地,為新亞歐大陸橋溝通國內東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國傢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之一。全區有耕地400萬畝(含山丹軍馬場),有可墾荒地300多萬畝;有大小河流26條,年徑流量26.6億立方米,地下水的儲量十分豐富;有草原2600多萬畝;有森林58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2%;全年日照3000小時。
張掖市還具有豐富的礦産、土地、水利、光熱和勞動力資源,有30多種礦藏,其中煤、鐵、石灰石、芒銷等儲量過億噸。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資源有煤、石膏、粘土、磚石、銅、鐵、鋅、鎢等,纍计儲量居全省之首。
張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物産豐饒,以烏江米為最,盛産小麥、玉米、水稻、油菜、鬍麻等農作物,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2個商品糧基地之一。土特産品有圓蔥、蘋果梨、烏江米、紅棗、發菜、絲路春酒等。
瓜果,蔬菜種類多、品質好,年産60多萬噸,洋蔥、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進的精細瓜菜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著名的西菜東運基地。紅棗、蘋果、蘋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優質雜果頗負盛名。同時還出産薑活、麻黃等80餘種中藥材。
1998年,被甘肅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多年來農業生産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科學技術的應用推廣,使全市農業發展不斷跨上新的臺階,糧食、油料連年增産;分別達到100萬噸和7萬多噸。張掖市現已成為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十二大蔬菜瓜果基地之一 。 |
交通通訊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
區內交通通訊便利,蘭新鐵路及國道312、227綫貫通,縣(市)鄉公路四通八達;西--蘭--烏通訊光纜橫貫全境,數字移動電話與全國並網;縣市及鄉鎮實現了電話程控並與因特網相連。改建後便捷、高速化的國道227綫、312綫,蘭新復綫鐵路的電氣化,民航張掖機場支綫業務已開通,加快了張掖立體交通框架的形成;2009年11月4日開工建設的蘭新二綫橫穿全境與規劃建設的蘭州至張掖客運專綫將使張掖的交通樞紐位置更加凸現。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市場體係日漸完善。構建河西走廊中心城市的目標正在實現。張掖工業園區和4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呈現出明顯的規模優勢和聚合效應,成為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板塊。1992年8月和2000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先後兩次視察張掖,分別題詞"金張掖"和"再鑄金張掖輝煌"。這不僅為充滿生機的張掖大地賦予了新的含義,也為張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是對全市人民的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更是推進全區幹部群衆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動力! |
|
著名景點:馬蹄寺·大佛寺 ·張掖 ·木塔寺 ·山丹軍馬場 ·山丹新河驛 ·甘泉公園 ·河西學院·鎮遠樓 ·肅南康隆寺獵場·張掖市森林公園·東大山 ·竜首山 ·道巷廟 ·甘州古塔 ·諸葛樓 ·東山寺和西武當 ·黑水國遺址及漢墓群 ·許三灣城及墓群 ·牘侯堡 ·民勤會館。
張掖市名勝古跡衆多,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奇特,造型各異的古建築,構建精巧,絢麗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葦溪連片,古剎遍地"之美景。有大佛寺、西來寺、土塔、鎮遠樓、山西會館、明糧倉等古代建築,黑水國遺址、漢墓群、古城墻、長城烽燧等歷史足跡;還有甘泉公園、沙漠公園、黑河山莊、大野口自然風景區等融南國秀色與塞外風光為一體的絢麗的自然景觀。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鎮遠樓、黑水國遺址等古跡享譽中外,特別是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以其精湛的建築藝術和現存全國最大的室內臥佛名揚海內外,大佛寺臥佛身長35米,為全國室內臥佛之最,是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市博物館館藏《大明三藏聖教北藏》為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官版初刻初印佛經。其中600捲《大般若波羅密多經》,用泥金書寫繪製而成,歷史、藝術價值較高,有"張掖金經、國之魂寶"之美譽。市中心鎮遠樓造形雄偉、比例協調,可與西安鐘樓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層木塔,結構精巧、蔚偉壯觀,歷來被視為古城之象徵。
張掖主要旅遊景點:馬蹄寺·大佛寺 ·張掖 ·木塔寺 ·山丹軍馬場 ·山丹新河驛 ·甘泉公園 ·河西學院 ·鎮遠樓 ·肅南康隆寺獵場 ·張掖市森林公園 ·東大山 ·竜首山 ·道巷廟 ·甘州古塔 ·諸葛樓 ·東山寺和西武當 ·黑水國遺址及漢墓群 ·許三灣城及墓群 ·牘侯堡 ·民勤會館
著名的旅遊區:山丹軍馬場聞名遐邇,構畫出獨具西部特色的絢麗畫捲,它位於張掖地區山丹縣南55公裏處的祁連山區大馬營草場,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亞洲規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馬場。
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夏季緑草如茵,鼕季一片金黃,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早在三千多年前,這裏就已養馬。自西漢以來,這裏以當地蒙古馬為基礎,又引進了各種西域良馬,雜交培育出的山丹馬馳名天下,這裏遂成為歷代皇傢軍馬養殖基地,經久不衰。山丹馬體形勻稱,粗壯結實,雄健膘悍,耐粗飼,適應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優,是馱、乘用的良驥,目前共有一萬多匹馬,遊客到大馬營後,繼續東行50公裏到軍馬場一遊,可舉行騎馬旅遊、野營,參觀賽馬或馬術表演,並遊覽自然風景名勝。 |
|
張掖的小吃也比較有名,比如有搓魚兒,拉條子,鱢子面,釀皮子,炒炮,揪面片,炒撥拉, 魚兒粉本地小吃,還有諸如蘭州拉麵,新疆烤羊肉串,四川麻辣燙,陝西肉夾饃等等,在保持傳統口味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張掖特色,保證讓你吃得回味無窮。除此之外,張掖的豆腐腦,灰豆湯,醪糟,馬場酸奶等特色飲品也是張掖人民的最愛。在張掖,衹要是席宴,都會上一道特別的名為“西北大菜”的菜餚,香香的扣肉下是一個個象徵吉祥意義的肉丸子和豆腐丸子,旁邊點綴着嫩香的炒雞蛋和木耳以及翠緑的青菜,美味無比。還有張掖的鹵肉,鹵雞爪等各種鹵味,張掖的涼粉,魚兒粉等小吃,都會讓人在這個城市流連忘返。由於地處西北,光照充足,使得這裏的瓜果多而且甜,每年夏秋兩季整車的瓜果被運往外地,為張掖人增加了收入。張掖最有名的要數葡萄酒了,由於張掖的緯度和法國極為相似,具有和法國一樣的釀製葡萄酒的自然條件,而且張掖的葡萄酒歷史也是比較悠久的,著名的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說的就是古代的河西。如今有濱河集團國風葡萄酒公司的幹紅葡萄酒已經成為國宴用紅酒,甘肅祁連葡萄酒業的冰白葡萄酒也獲得世界級大奬,是我國冰白葡萄酒的旗幟! |
|
張掖
Zhangye
弓城,
位於
戶米,
題,南
卜米,
、回、
鼎六
西晉
西魏
後改
手。元
清設
成立
地帶
約60
要峰
〕O米
大山
}6 16
位於
縣大
卯侯。
鼕{溢,
流出
山丹
充人
季多
[iJ氣
Zhangye
張掖(zhangye)中國歷史文化石
河西走廊軍事重鎮,地區行署所在地。
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東南距武威236“
西北距酒泉227千米,;比鄰巴丹古林沙之
靠祁連山。轄8鎮、14鄉,面積3 023平方二
人口48.14萬(2000)。居民有漢、裕固、藏
蒙古等民族,其中漢族占人口總數98嘆
漢初為烏孫、月氏駐牧地。西漢元
年(公元前111),置張掖郡。三國時屬魏。
屬涼州。十六國時期,北涼曾建都於此。
改稱甘州。隋改張掖郡。唐初復置甘州,
張掖郡,其後又改置甘州。西夏設宣化萬
改置甘肅路,後改甘州路。明為甘州衛。
甘州府。民國初,屬甘涼道。1949年9月
張掖專區,1985年改縣為市(縣級)。
地處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交會
的坳陷平原,海拔1 474米。距市區以南
千米的祁連山脈,呈東南西北走嚮,主
嶺終年積雪,冰川廣布,平均海拔在43
以上。竜首山位於市區東北20千米與東
相連,呈東南一西北走嚮,海拔1 600一:
米,為市區北部天然屏障。祁連山梨園口
市區以西42千米。東南1 10千米處的日_!月-
黃山老軍寨川𠔌地段,扼走廊東部交通川
市南95千米處的民樂縣祁連山扁都}J感
扼張掖至西寧交通孔道。黑河經鷹落峽
祁連山,經過市區西鋇」北流,相繼匯人
河、梨園河等支流,下遊稱弱水,嚮北
居延海。屬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春
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二
7.6℃。1月平均氣溫一10.2℃,7月平
嫉
┌─┐
│鷺│
┌──┬┴─┤
│姍瞬│驪耐│
└──┴──┘
瓣的瀑蜘鰓
張掖市區
溫21.4℃。年平均降水量104一495毫洲
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鬍麻、葵花半
瓜子、甜菜及各種豆類。礦藏有鐵、錳
大理石、鉀????等。工業有電力、機械、側
建材、紡織、造紙、製糖、釀酒、食品加
部門。蘭州一烏魯木齊鐵路、公路橫
區,張掖一西寧公路縱穿祁連山。
歷史上張掖是南北交通的“竜城(
王庭)古道”與東西交通的“絲綢之路
交會點,也是河西走廊中段軍事重鎮。 |
|
張掖市 |
|
甘肅 | 行政區劃 | 地理 | 河西走廊 | 旅遊 | 石窟 | 景點 | 飲食 | 烹飪 | 面筋 | 美食 | 電視臺 | 甘肅省 | 建築 | 遺跡 | 塔寺 | 文化 | 科學家 | 政府官員 | 中科院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