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郵編:636601 代碼:511902 區號:0827
拼音:Bā Zhōu Qū 英譯:Bazhou District
巴州區位於四川省東北部。總面積2566平方千米。總人口131萬人(2006年)。全區轄4個街道、23個鎮、25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回風街道、江北街道、巴州鎮、清江鎮、興文鎮、水寧寺鎮、恩陽鎮、曾口鎮、梁永鎮、漁溪鎮、三河場鎮、青木鎮、鼎山鎮、大羅鎮、玉山鎮、茶壩鎮、觀音井鎮、花叢鎮、柳林鎮、下八廟鎮、化成鎮、三匯鎮、上八廟鎮、三江鎮、棗林鎮、光輝鄉、花溪鄉、大和鄉、白廟鄉、關渡鄉、金碑鄉、羊鳳鄉、鳳溪鄉、竜背鄉、三星鄉、關公鄉、舞鳳鄉、雙勝鄉、群樂鄉、萬安鄉、尹家乡、九鎮鄉、興隆場鄉、石城鄉、平梁鄉、凌雲鄉、寺嶺鄉、梓橦廟鄉、玉井鄉、義興鄉。區政府駐巴州鎮。
地處四川盆地北緣,米倉山南麓,以低山為主,地勢北高南低。主要河流有巴河、恩陽河、南江及其支流。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年均降水量 1100毫米。唐(傢寺)巴(中)、達(川)巴(中)、巴(中)廣(元)省道公路橫貫市境。境內風景名勝有始於隋盛於唐的石窟藝術群,其中南龕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隋唐以來為佛教道教重地的陰靈山,山上的現代書法碑林為全國四大碑林之一,有鄧小平題寫館名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有紅四方面軍總部遺址,有全國唯一的將帥碑林,還有漢嚴顔將軍墓,唐章懷太子墳。 |
|
巴州區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巴中市的下轄區,是川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06°21′~107°7′,北緯31°31′~ 32° 4′,全市幅員面積為2566平方千米。總人口129萬人(2004年)。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636601。行政區劃代碼:511902。區號:0827。拼音:Bazhou Qu。 |
|
地形地貌
巴州區地形復雜,最高海拔1460米,最低海拔301米。大概可分為三個地貌區:(一)米倉山南坡中山區。包括南江大部,通江北部,米倉山由西嚮東南綿亙於本市北部邊緣,山脊起伏蜿蜒,海拔2000~2200米,相對高差可達1000米。西有光霧山海拔2507米,東有挂寶岩2088.6米,光霧山為本市最高峰。(二)北部低山。包括巴州區和平呂全部,通江大部,南江南部,這些地方經流水切割後形成臺狀、桌狀方山或低山,海拔600~1600米,相對高差200~1000米。(三)丘陵地帶。主要分佈於巴州、平呂的河岸地帶,深丘居多,間雜有成片的衝積平壩。
蓮花山:巴中蓮花山坐落巴中市西北12公裏的平梁鄉境,最高峰海拔1050米,總面積83平方公裏,上有五溝五梁,形如蓮花盛開,故而得名。遠看蓮花山,木榮山峻,景色旖旎,令人神往。
陰靈山:陰靈山在巴中市北棗林鄉境內,離巴州城僅10公裏。主峰高1420米,總面積64平方公裏。
氣候特點
巴州區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日照時數1462小時,降水量1119毫米,無霜期275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鼕暖、春旱、夏熱、秋涼。
水文狀況
巴州區水資源較豐富。在山區最利於建水電站,鬆林河。正直河等深切山𠔌,河𠔌幽深,灘多流急,極富水利開發價值。
巴州區河流主要屬渠江水係,呈樹枝狀分佈。主要有:(一)南江發源於鐵船山,縱貫南江縣中部接納神潭河,南至巴州區接納恩陽河後改稱巴河,折嚮東南再接駟馬河流入平昌縣。(二)通江,由大通江與小通江匯合後得名,上源有於傢河、肖口河等,在澌灘接澌灘河(上源為喜神河),至平昌註入巴河。
自然資源
全區森林面積7.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5.88%,境內已發現鳥類30多種,獸類20多種,魚類20餘種。坐落在城郊的南龕山,樹木蔥蘢,花草爭豔,已開闢成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距市區17公裏的棗林鄉陰靈山,占地面積5000餘畝,山勢崢嶸,頂峰三面懸岩,唯一通幽,古樹奇石遍布山間被譽為“川北勝秀”。由老土地、四方碑、天馬山、五馬槽四大景區組成的南陽森林公園,每個景點雄險秀麗,蒼鬆翠柏,千姿百態,荒美幽古,猶如仙境。擁有水面6000餘畝的化湖水上公園,四季湖水盈盈,碧波蕩漾,是難得的水上娛樂世界。“秀翠巴南”的頂山寨、奇峰突兀,古樹參天。人稱高峽出平湖的竜洞溝水庫,中外馳名,乘舟蕩遊,令人心曠神怡。優美的自然風光,構築了川東北旅遊綫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綫。 |
|
據歷史記載,古隸禹貢梁州之域,秦以前為巴國地,秦和西漢時為巴郡地,東漢時始置漢昌縣,北朝北魏置巴州,自此以後,政區設置改動較大,隋改巴州為清化郡。
唐、宋、元、明、清等時期,除宋曾將巴州改為巴州清化郡,明一度改巴州為巴縣外,其餘各朝基本上沿用了巴州的舊名,民國二年雖將巴州改為巴中,但1982年地名普查後,又恢復了巴州這個故名。
“巴”的由來,是外來旅遊者首先要詢問的一個問題。
據查,巴係古族名,相傳夏商時期曾活動於丹淅流域與漢水交匯一帶,周初隨武王剋殷後封為子國,稱“巴子國”。 |
|
公元91年(東漢和帝永元三年),分宕渠北境置漢昌縣;公元505年(北魏正始二年),於漢昌縣治置大𠔌郡;公元514年(延昌三年),於大𠔌郡北置巴州。其後州郡更迭,至公元1913年(民國二年)改州縣,多為二級行政中心。在今巴州鎮,置縣1895年,建州1233年,設郡125年。梁代後期轄地最寬時,巴州領歸化、哀戎、遂寧、義陽、木門、北水、伏虞、義安、隆城、梓潼、東宕渠、新興、景陽等13郡,梁廣、曾口、其章、始寧、平川、義陽、伏強、池川、難江、宣漢、安固、儀隴、大寅、相如、朗池、安漢、漢初、宕渠、綏安等19縣,其境域除擁有整個巴河流域外,還南接今南部縣,西南有今蓬安全部,並延伸至南充、武勝等,總面積22730平方公裏。
解放後,巴中劃歸達縣地區(今達川地區和巴中地區)。1993年7月5日,巴中成立巴中地區。2000年12月28日,經批準巴中撤地設市。始為巴中市。
民國初期,曾一度成為鴉片集中産區,吸引外省外縣不少客商,帶來百貨、布匹、日雜用品、金銀玉器,城內大小街巷,整日熙來攘往,白馬井碼頭“白日千人拱手(指推船者),夜晚萬盞明燈(指船上燈火)”。隨後,相繼開辦的有“復興和”、“慶豐泰”、“德榮祥”、“信義源”、“衡昌”、“宏大”等商號。1950年, 巴中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川陝革命蘇區城市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1997年,巴中市面積2562平方千米,人口118萬,轄21鎮47鄉:巴州鎮、清江鎮、水寧寺鎮、興文鎮、曾口鎮、梁永鎮、鼎山鎮、大羅鎮、玉山鎮、茶壩鎮、觀音井鎮、花叢鎮、柳林鎮、下八廟鎮、漁溪鎮、青木鎮、三河場鎮、恩陽鎮、化成鎮、三匯鎮、上八廟鎮、光輝鄉、花溪鄉、大和鄉、中興鄉、白廟鄉、關渡鄉、三江鄉、金碑鄉、店子鄉、甘泉鄉、白雲鄉、果敢鄉、獨柏鄉、羊鳳鄉、關公鄉、舞鳳鄉、雙勝鄉、群樂鄉、萬安鄉、樂豐鄉、來竜鄉、鎮廟鄉、尹家乡、磨子鄉、和平場鄉、九鎮鄉、石城鄉、興隆場鄉、明揚鄉、平梁鄉、東興場鄉、福星鄉、青山鄉、棗林鄉、凌雲鄉、寺嶺鄉、南陽鄉、柳崗鄉、梓童廟鄉、玉井鄉、義興鄉、鳳溪鄉、竜背鄉、雙鳳鄉、三星鄉、同樂鄉、天官鄉。市政府駐巴州鎮。
200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準:(1)撤銷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州區。(2)巴中市設立巴州區,以原縣級巴中市的行政區域為巴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巴州鎮。
2000年,巴州區轄21個鎮、55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18586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巴州鎮 146684,清江鎮 21620,興文鎮 21056,水寧寺鎮 21944,恩陽鎮 46282,曾口鎮 17471,梁永鎮 22772,漁溪鎮 15862,三河場鎮 15194,青木鎮 20452,鼎山鎮 16541,大羅鎮 16995,玉山鎮 15318,茶壩鎮 19483,觀音井鎮 11101,花叢鎮 20230,柳林鎮 18636,下八廟鎮 12719,化成鎮 17434,三匯鎮 15219,上八廟鎮 17429,玉堂鄉 11730,光輝鄉 14903,花溪鄉 12857,大和鄉 12074,中興鄉 11988,白廟鄉 9177,關渡鄉 9023,奇章鄉 11322,三江鄉 17979,白雲鄉 8840,金碑鄉 11429,店子鄉 11211,甘泉鄉 11186,蘆山鄉 8359,果敢鄉 12719,羊風鄉 11813,風溪鄉 17495,竜背鄉 9020,獨柏鄉 5855,三星鄉 12060,同樂鄉 9251,天官鄉 9930,關公鄉 13178,舞鳳鄉 7767,雙鳳鄉 11099,金山鄉 8013,雙勝鄉 18682,群樂鄉 14774,萬安鄉 13964,樂豐鄉 11702,來竜鄉 13620,鎮廟鄉 15262,尹家乡 12004,磨子鄉 8999,和平場鄉 10833,九鎮鄉 11920,酒店鄉 12765 ,明揚鄉 13373,興隆場鄉 16742,石城鄉 18358,司城鄉 13876,福星鄉 10532,青山鄉 11411,棗林鄉 15884 ,梁鄉 13686,東興場鄉 10846,凌雲鄉 10596,寺嶺鄉 6928,南陽鄉 4661,柳崗鄉 7552,石門鄉 8348,金光鄉 9524,梓桐廟鄉 7843,玉井鄉 10176,義興鄉 13131,江北管蠶會虛擬鎮 17150。
2004年,巴州區轄23個鎮(巴州、清江、曾口、漁溪、恩陽、化成、梁永、鼎山、大羅、玉山、茶壩、花叢、柳林、青木、三匯、興文、三江、棗林、水寧寺、觀音井、下八廟、三河場、上八廟)、53個鄉(石城、光輝、花溪、中興、白廟、關渡、金碑、店子、甘泉、果敢、羊鳳、三星、同樂、天官、鳳溪、竜背、關公、來竜、鎮廟、尹傢、雙勝、群樂、萬安、大和、福星、青山、凌雲、寺嶺、南陽、柳崗、玉井、獨柏、樂豐、九鎮、磨子、雙鳳、明揚、舞鳳、玉堂、奇章、蘆山、金山、酒店、司城、金光、石門、義興、平梁、白雲、興隆場、和平場、梓橦廟、東興場)。
2005年3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4號)批復:
一、原由巴中市巴州區批準設置的清江、曾口、鼎山、玉山、茶壩、花叢、漁溪、恩陽、平梁、化成、雪山11個片區工委辦事處及巴州鎮東城、西城、宕梁、江北、城守5個辦事處應予以撤銷。
二、巴州區撤銷玉堂、奇章、中興、白雲、甘泉、店子、蘆山、果敢、金山、獨柏、同樂、天官、雙鳳、樂豐、鎮廟、來竜、磨子、和平場、酒店、司城、明揚、青山、福星、東興場、金光、柳崗、石門、南陽28個鄉鎮。
三、巴州區擴大17個鄉鎮的行政區域。
將巴州鎮所轄的大東、鼓樓、北門、南龕、白馬井、草壩、回風、南壩、佛陽、竜泉、江北、北雲臺、紅岩河13個社區居委會和西華、大溪、大佛寺、西龕、竜蛇壩、插旗山、楊壩、中壩、北龕寺、後河10個村的行政區域劃出,成立4個街道辦事處,由巴中市人民政府按程序自行審批;巴州鎮所轄剩餘部分行政區域,並將原石門、白雲和玉堂3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鎮政府駐檬子河。
將原奇章、中興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清江鎮,鎮政府駐清江渡。
將原店子、蘆山、甘泉3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曾口鎮,鎮政府駐曾口場。
將原獨柏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梁永鎮,鎮政府駐梁永河。
將原果敢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鼎山鎮,鎮政府駐鼎山場。
將原同樂、金山、雙鳳3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玉山鎮,鎮政府駐玉山場。
將原天官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關公鄉,鄉政府駐關公場。
將原樂豐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觀音井鎮,鎮政府駐觀音井。
將原鎮廟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花叢鎮,鎮政府駐花叢場。
將原來竜鄉所屬的的行政區域並入柳林鎮,鎮政府駐柳林鋪。
將原磨子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下八廟鎮,鎮政府駐下八廟場。
將原和平場、酒店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漁溪鎮,鎮政府駐漁溪寺。
將原明揚、司城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恩陽鎮,鎮政府駐恩陽場。
將原青山、福星、東興場3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平梁鄉,鄉政府駐斷埡場。
將原金光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化成鎮,鎮政府駐化成場。
將南陽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寺嶺鄉,鄉政府駐寺嶺場。
將原柳崗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梓橦廟鄉,鄉政府駐梓橦廟。 |
|
水寧寺摩崖造像
水寧寺摩崖造像
水寧寺摩崖造像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唐代鑿刻。現僅有27完窟、300餘尊造像。目前保存完好的有11龕窟,其中第1、2、3、4、8號龕雕像最為精美,造型生動,技藝精湛,人物特徵鮮明、生動。
水寧寺石窟,地處巴中縣城東37公裏的清江、斯連、花溪三鄉交界處。水寧寺,古為始寧寺。《寰宇記》雲“廢始寧縣,在縣東南五十裏。梁普通六年(公元526年)於此置遂寧郡,又於郡理置始寧縣,因山為名”。隋開皇三年廢郡。北宋乾德四年廢縣,省入化成縣(今巴中縣)。水寧寺石窟就坐落在古遂寧郡、始寧縣故地水寧河兩岸的始寧山、竜骨山麓。
水寧寺石窟,現存造像27龕,近300軀,全係佛教造像藝術。主要內容有“釋迦說法像”、“藥師三尊變”、“釋迦多寶並坐說法像”、“五佛”、“釋迦真如捨利塔”、“觀音菩薩”等。這些造像多為盛唐作品,少數為晚唐雕刻。它雖出自佛經,是宣揚佛教思想的,是為剝削階級服務的封建主義文化。但,它又是石窟藝術古代匠師們在雕造和彩繪中發揮了卓越的才能,創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植物形象,達到了引人入勝的境界,堪稱我國唐代石窟藝術中高水平的作品之一。尤其是菩薩、伎樂天神的雕造和彩繪,“女性化”十分明顯,肌體細膩豐滿,體態婀娜多姿,容顔俊麗動人,衣飾富利堂皇。真謂之曰“菩薩似宮娃”。這不僅使“神”具有美的形象,而且有一定的世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氣息。第1號龕是“藥師三尊變”。主尊藥師如來,左脅侍為日光菩薩,右脅侍是月光菩薩。龕楣兩角各刻一飛天背嚮起飛。這些彩雕,均為世俗人物中典型的“美人”形象。第2號窟中的二供養人,男者秀麗,女似宮娃,純是漢民族中的美男子和窈窕少女形象。總之,在造像中的人物形像,各具有不同性格和神情。大體上,佛和菩薩像是溫靜慈和,天王、力士是威武勇猛,弟子和供養是人恭敬虔城,飛天是歡樂活潑。第2是“釋迦牟尼說法”窟。主尊釋迦佛,身披圓領袈裟,結跏跌坐於須彌座上,左手揚掌作“施無畏印”說法狀,情態溫和。迦葉立於佛左,雙眼深陷園睜前視而炯炯有神,刻劃出了一個年高望重的弟子形象。阿難於佛右,面相清秀、神姿虔誠。第8號窟,二脅侍菩薩,左文殊,右普賢,均體態豐肥嬌柔,面部表情溫善嫻靜。二天王,左者,齒咧眼鼓,神態兇惡。右側飛天,身長纔33釐米,而飄帶長達95釐米,幾乎為身長的三倍,飛動之形十分可愛。
水寧寺石窟藝術,小巧玲瓏,雕刻精細,造像多變,設計新穎,體態婀娜,多彩多姿。它同我國的莫高窟、竜門石窟等一樣,凝結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聰明才智。
南龕摩崖造像
巴中南龕古窟位於巴城南一公裏的南龕坡山,南龕古窟岩石壁立,高十餘丈,長數百尺,方正如削,列層分龕,鑲佛纍纍,南龕造像精巧玲瓏,姿態各異,氣質渾厚,端莊豐滿,神情瀟灑,典雅大方。巴中曾榮獲石窟之鄉美名,它有東龕、南龕、北龕、西龕,尤以南龕最勝,規模宏大,雕嵌玲瓏,櫛比相連,巴中南龕古窟是古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精品,是古代石窟藝術的優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歷史見證。
巴中南龕古窟造像,始創於南北朝,隨廟不斷增鎸,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龕,二千餘尊,有經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則,新建碑四則,嚴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題記五十條,詩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瓏,姿態各異,氣質渾厚,端莊豐滿,神情瀟灑,典雅大方。南龕造像以佛教為主的宗教藝術,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釋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彌陀佛”、“雙首佛”、“延生佛”、“雙背佛”、“觀音菩薩”、“地音菩薩”、“如意輪觀音”、“毗沙門天王”、“八部護法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後的作品,少數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巴中南龕古窟造像的特點是身軀健美,面容豐滿,衣飾富麗,如107龕的盧捨那佛像,身高4.45米,鐵紅加躍坐,頭戴華玉的花冠,身着襢右肩袈裟,面容飽滿,唇潤臥豐,身軀健美,表情莊嚴肅穆,充分表現出令人皈依的藝術魅力;第116號龕在高2.7米、寬4.2米的龕窟內雕刻了93尊佛像,龕中的天王像,腳穿草鞋,別具一格,很富有當時川北墳特色;第53號龕和76號龕的一佛二弟和八部護法神龕,佈局嚴謹,雕刻精巧微妙。
巴中南龕古窟造像在人物特點上是相當分明的。菩薩像,體態優美,和諧生動;力士像,威風雄健有力;飛天像,形象優美,生動活潑,雕刻精巧,質威較強。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紋和纓絡用流暢和明快的陰刻綫條,刀法純熟,洗練。不但表述了不同內容的佛傳式“經變”故事,而且還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美學標準,社會生活面貌。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充分體現了古代匠師的聰明才智,為我們研究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資料。
巴中南龕坡現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頂建有記載6550餘名紅四方面軍將士簡歷、照片及5000餘件手跡的川陝蘇區將帥碑林;山腰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由鄧小平親筆題寫館名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館藏文物2萬餘件和1800多萬字的史料,再現了紅四方面軍的豐功偉績,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恩陽古鎮
恩陽鎮古巴人聚居區,位於巴中市區西南17公裏處,面積8平方公裏,人口3.3萬。歷經近1500年的悠久歷史,不僅有燦爛的文化,還有古樸深厚的民居文化、巴人遺風;而且還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紅軍留下的大量文物遺址,裝點並提升了恩陽。厚重的紅軍文化是恩陽鎮一大亮點,現鎮內有保存完好的紅軍舊址八處,遺址五處,石刻標語數十條,均屬市、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恩陽鎮被命名為省歷史文化名鎮,2002年入選四川省十大古鎮。目前正在申報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據《巴中縣志》載,恩陽鎮在南北朝時代的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始置義陽郡,同置義陽縣,郡縣同治。隋開皇十八年 (598),改義陽縣為恩陽縣,隸屬清化郡 (今巴州)。1933年紅四方面軍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在這裏先後設儀閬縣,恩陽特別市,恩陽縣,1980年設鎮至今。
歷史上的恩陽,是川東北重要的水碼頭,水運相當發達,上通南江,下至重慶,常有幾百衹商船在恩陽河岸停靠,可見當時的市場繁茂景象。 據史載,明清時期,恩陽鎮內常住人口一萬人,並常有3000多商人往來於此,大小商號150多傢,????店19傢,飲食店60多傢,客棧、茶坊、酒傢50多傢,商號小販不下200傢,所以這裏又是川東北大巴山深處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
恩陽鎮仍保持着傳統的街市格局,記載着歷史的82株古榕樹點綴於古街巷間,錯落有緻、層疊彎麯的街市空間與自然起伏的地貌,體現出古鎮與自然完美的結合。高高低低的石階,整齊劃一的青石板路面,延伸出墻面的騎門櫃臺,低矮的房檐和長長的綉樓,有效地保護了古街道封閉的街式生活,限製了機動車等現代交通工具的侵蝕,也較完整地保留了恩陽河河埠,洗衣臺、釣魚石、拴馬石、通往河邊和後山的緑樹掩映中的青石小道。
恩陽老場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築,多為二進式或三進式小四合院木結構穿鬥、木柱檁梁、雙檁雙挂、青瓦屋面多為二層,墻身多用竹篾土夾墻,門面多為可拆卸的木板門,並嚮外伸出木質騎門櫃臺,便於經商售貨,建築口面較窄、進深大、內開天井,大戶人傢則有一進兩個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魚缸,後院花園、假山,書香門第則註重文化氛圍的營造。恩陽老街民居建築的窗欞皆為方窗,現存窗雕多數分格類,如意格,什錦嵌花,鳥獸花卉、形神各異、多為蝙蝠,寓意對生意興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還有一種就是對????的珍愛,因為蝙蝠吃????,又名“????老鼠”。多傢窗雕,不難看出是經能工巧匠精心設計,分件雕琢成型後,鑲嵌於固定位置,入槽合縫,構成精美浮雕,造型美觀,井然有序,堪稱川東北民間建築木雕藝術之精品。
從恩陽鎮的歷史沿革、地域環境、獨特的山、水、街市相融一體的風貌和保存完好的高低錯落、層疊彎麯的街市空間以及沿街而建的木柱檁梁、青瓦板壁、穿挑出檐的古樸統一的川東北巴人民居建築特色,青石板街面,高低不等的石梯,大小街巷,輔以東南西北的祠廟洞閣,以及與人氣生氣相映成趣的繞城河流,足以說明恩陽這座大巴山深處的巴人古鎮歷史遺存豐富、鄉態環境獨特,反映了川東北地區城鎮發展的脈絡和古巴人傳統遺風,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産,有很高的科研和建築藝術價值。 |
|
張思訓
張思訓,四川巴中市巴州區人,北宋時期的著名天文學家,曾是司天監學生。公元979年對渾天儀進行了重大的革新,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自動天象儀——太平渾儀,又稱水運渾象。此儀用水銀作動力,是世界上使用水銀於機械儀表的始祖。自落下閎創造渾天儀之後,最初用人力推動其運轉,後來改用水力。但是人們在實踐中發現,“運轉以水,至鼕中凝凍遲澀,遂為疏略,寒暑無準”。這樣對於報時、定節氣、造歷 的準確性關係極大,進而影響到人民的生産和生活。
面對渾天儀動力出現的新課題,張思訓進行了許多試驗和探索,最終找到用水銀代替水作動力。因為水銀的內聚力很強,特別是具有在空中保持穩定的性能,可保證渾天儀正常的運轉。在渾天儀上安裝計時器,是我國唐代天文學家一行、梁令瓚的發明。他們在水運渾天儀上安裝擒縱器,指揮兩個木人按時擊鼓、敲鐘,産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機械時鐘。張思訓對這個機械計時鐘也進行了較大改革。
由擒縱器指揮的自動報時和擊鐘鼓的木人成倍增加,並把報時和擊鐘鼓分離為兩個係統,即“七值神左搖鈴,右扣鐘,中擊鼓,以定刻數。每一晝夜,周而復始。又為十二神各值一時。至其時,則自執辰牌,循環而出,隨刻數以定晝夜短長”。《宋史·天文志》稱:“其製與舊儀不同,最為巧捷”。袁綱《楓窗小牘》贊:“新製成於自然,尤為精妙”。 |
|
“皮影戲”屬於“傀儡戲”,最早出現於周代偃師的“木人歌舞”和漢時陳平的“刻木為美人”。“皮影”稱“平面傀儡”,經漢代巫師的“弄影還魂術”發展成“弄影戲”。
據《巴中縣文化志》記載:“川北地區早在宋代就有皮影戲。”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巴中縣(今巴州區)共48個鄉場就有68個皮影劇團,清杠渡(今清江)就多達3個,而且全縣有13個皮影雕刻作坊,可謂中國皮影藝術之鄉。
巴中皮影,在今天仍是巴山人民,特別是農民請得起的民間小劇團。演出的燈調唱腔是巴山地區地地道道的民間音樂,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斬巴蛇》、《牡丹燈》和《四下河南》等巴中皮影皮雕工藝是研究巴山地區民間工藝美術的重要史料。巴中皮影的人物造型也有獨特之處,如“馬盔”的造型原於巴山民間門神的造型藝術,這在全國其它地區皮影中十分少見。它在雕刻製作上,由傳統的、無法更改的“皮格子”,改進為可按人物造型需要進行修飾的“紙格子”。其雕刻工藝的精細程度、色料的選擇、亮油的加工製作等專業技術,真正達到了雕鏤精巧,五色妝染,不被鼠咬,可保持200年不變色。 |
|
巴州區轄4個街道、23個鎮、25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回風街道、江北街道、巴州鎮、清江鎮、興文鎮、水寧寺鎮、恩陽鎮、曾口鎮、梁永鎮、漁溪鎮、三河場鎮、青木鎮、鼎山鎮、大羅鎮、玉山鎮、茶壩鎮、觀音井鎮、花叢鎮、柳林鎮、下八廟鎮、化成鎮、三匯鎮、上八廟鎮、三江鎮、棗林鎮、光輝鄉、花溪鄉、大和鄉、白廟鄉、關渡鄉、金碑鄉、羊鳳鄉、鳳溪鄉、竜背鄉、三星鄉、關公鄉、舞鳳鄉、雙勝鄉、群樂鄉、萬安鄉、尹家乡、九鎮鄉、興隆場鄉、石城鄉、平梁鄉、凌雲鄉、寺嶺鄉、梓橦廟鄉、玉井鄉、義興鄉。 |
|
巴州區被譽為鑲嵌在大巴山南麓的緑寶石,盛産水稻、小麥、玉米等10多種糧食作物和蠶絲、柑桔、煙葉、生薑等500種經濟作物以及桔梗、沙參等200多種名貴中藥材。農村經濟狠抓以“池園經濟”為特色、以農戶“五改三建”為內容的文明新村建設。全市糧食産量1998年突破60噸大關,年均為國傢提供商品糧15萬噸,成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糧食生産交售大縣;林業堅持經濟林建設與緑化達標相結合,調整優化林業結構,提高林業效益,全市活立木蓄積量169.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9%,被評為全省首批緑化達標單位,全國緑化百佳縣(市);畜牧業以豬、牛、羊和傢禽為主,先後被國傢確定為商品豬、商品牛、山羊板皮基地縣和四川省水禽基地縣,豬、牛、羊肉生産量成為全國百強縣(市),居第48位;水利建設在堅持發揮現有水利工程效益,適當興修骨幹水利工程的同時,采取戶建、戶有、戶受益的辦法,由政府投入少量資金,以資代補,依靠農民自身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大興微水工程,發展池園經濟,搞好立體開發和綜合利用,較好地發揮了水利工程的社會經濟效益。
巴州區已初步形成了食品業、紡織業、醫藥業等三大支柱産業和生豬、玉米、蘆筍、川明參、蠶絲、魚類等六大主導産品。有罐頭食品有限公司、絲綢廠、棉紡織廠、齒輪有限公司、製藥廠、輕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電力集團公司、恩陽皮革集團公司等近400多家乡以上工業企業,可生産1050多個産品,創部、省優質、優秀産品149個。巴中是川東北商品集散中心,全國各地商傢雲集巴城,活躍了城鄉市場。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
|
全區公路通車里程4560公裏。區內鋪裝油路、水泥路,實現了城鎮美化。境內的唐巴、廣巴高等級公路暢通無阻,以上各地均有到巴中的直達客車。巴州交通較為方便,與周邊各市均有道路順暢連通。
全區新增公路里程1458公裏,省道改建率達100%,縣道改建率達80%以上,油路鋪裝占改建公路的60%以上。通往12個片區的公路全部改建成二級或三級標美路,其中50%以上的鄉鎮通了油路。主要有唐巴綫、達廣綫、巴通路、巴平路、巴南路以及至南龕景區、陰靈山景區、南陽森林公園公路。
廣巴高速公路
廣(元)巴(中)高速公路於1996年規劃,1997年開始前期工作,交通部於2002年6月嚮國傢計委報送行業審查意見,國務院於2003年5月批復準予立項。2004年6月交通部同意在“十一五”安排專項資金7.92億元作為國傢投入該項工程的資本金。
廣巴高速實際上是成綿廣高速至巴中的延伸。根據設計,將從綿廣高速楊傢灣下綫,過嘉陵江至南陵村(塔山灣),經南山至萬源,過南河至大石快樂、前進、青岩、光榮,進入元壩區元壩鎮長壩村、元壩村、磚灰村、杏花村、柳橋鄉柳橋村、新勝村、分水村,進入旺蒼白水,過尚武、嘉川至旺蒼縣城東河鎮,經黃洋、普濟、木門進入南江正直至巴中穆傢壩,接擬建的巴中至達州高速公路。
據國傢發改委批復,全綫將在楊傢灣、廣元、元壩、白水、嘉川、旺蒼、普濟、木門、正直、巴中西、巴中東建11處互通式立交橋。
唐巴公路巴中段
唐巴公路巴中段是S101綫成都(唐傢寺)至巴中主幹綫。起於巴州鎮,止於儀隴縣雙石橋鎮,全長57km,為山重二級標美路。 |
|
巴州,被譽為鑲嵌在大巴山南麓的緑寶石,是一塊資源富集的寶地。盛産水稻、玉米、小麥等10多種糧食作物,年糧食總産達60萬噸以上,豬、牛、羊肉年産量10萬噸以上,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豬牛羊肉産量百強縣”之一;盛産柑桔、生薑、蘑菇、白蠟等500多種經濟産品和川明參、蘆筍等10多種特色産品;集醫療、食療於一體的古之貢品川明參年産量達2萬噸以上。特産銀杏、天麻、黃柏、杜仲等200多種名貴中藥材,年産量1萬噸以上,是秦巴山區主要的中藥材基地。食品、醫藥、紡織三大支柱産業和蘆筍、川明參、生豬、玉米、蠶絲、漁業六大主導産品已初具規模。工業門類齊全,有國有中型企業5傢和小型加工企業400多傢,工業産品1050個,創部、省名優産品150人,遠銷40多個國傢和地區。勞動力資源豐富。常年剩餘勞動力達30多萬個。
巴州,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景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構築起了一道在川東北旅遊綫上新的風景綫。
——名勝古跡遍布城鄉。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位於市區和城周的漢將嚴顔墓、南宋禦元的平梁城、唐代章懷太子墓,常有遊人探蹤抒懷;造型典雅、氣勢雄偉的魁星樓、凌雲塔,而今作為新的旅遊景區。唐太子李賢北望長安的“望王山”,是人們懷古論史、“談天說地”的休閑場所。據統計,分佈在全市城鄉的文化古跡、遺址100多處,已作為重要的旅遊資源開發利用。
——歷史文物異彩紛呈。城周東龕、南龕、西龕、北龕及水寧寺等處共有石窟283龕,佛像3900餘軀,始創於隋,繼盛於唐,雕刻玲瓏,規模宏大,皆為省級和國傢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城南2公裏處的南龕石刻造像和城東的水寧寺磨岩造像,蜚聲海外,近年來先後接待了來自國內從事美學、史學研究的專傢和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國考察研究的學者200餘人。
——將帥故裏新景亮麗。川陝革命根據地巴州是全國第二大蘇區。當年紅四方面軍在這裏進行了艱苦卓絶的革命鬥爭,留下了衆多的戰鬥遺址和珍貴的革命文物。近些年來,在灑滿紅軍鮮血的土地上,一處處昭示歷史、激勵後人的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已成為了富有時代精神的旅遊聖地。在巴中城南有鄧小平親筆題寫館名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用數百米的展綫和珍貴的文物再現了蘇區當年壯闊的歷史畫捲;在城北清江鎮當年川北地下黨培育革命幹部搖藍的“奇章樓”,保存完整,已成為培育農村新人的課堂;雄居南龕山頂的“將題碑林”,在大巴山竪起了一座新的時代豐碑;在巴城市區,川陝蘇區特別市、川陝蘇區紅軍四方面軍政治部舊址等遺址,已成為留給後人的永久性物質、精神財富。這些都將成為“重走長徵路,將帥故裏遊”旅遊綫上的明亮景觀。
——自然景觀醉留遊客。巴州山川秀麗,有着獨特的自然旅遊資源。距城僅十多公裏的陰靈山占地5000多畝。道教文化的傳入,使這座海拔1400多米,有着參天古木和奇趣奇石的山峰名揚四方。近年,該山又薈萃了海內外1300多名書法傢的手跡,建起了列為全國四大碑林的“靈山書法碑林”,使靈山名播海外;距城30多公裏,面積1.8萬畝的省級南陽森林公園,珍禽異獸遍地,四季景色獨特;距城10多公裏有着4500多畝水面的化湖,正以“水上世界”的優勢,嚮外界提供了一方理想的遊樂場地。
巴中蓮花山
巴中蓮花山坐落巴中市西北12公裏的平梁鄉境,最高峰海拔1050米,總面積83平方公裏,上有五溝五梁,形如蓮花盛開,故而得名。遠看蓮花山,木榮山峻,景色旖旎,令人神往。
巴中蓮花山森林公園一期開發投資380萬元,巴中蓮花山將完成“蓮花山莊”3000立方米的多功能服務設施,集會議廳、餐廳、娛樂廳、高中低檔客房等於一體。巴中蓮花山相繼二期開發將投資600萬元,完成“黃傢山莊”和“張傢山莊 ”的綜合服務設施,巴中蓮花山達到每年可接待10至15萬人進山遊覽。
巴中蓮花山陽春三月,遊者甚衆。時有專車直達山腰,遊客便攀蜿蜒山路而上。沿路山花爛漫,芳香入鼻;山澗細水淙淙流淌,風送泉韻,和着鳥兒們的吟唱,悅耳極了,清心透了。翻過一座山坳,山色越顯奇異,青鬆翠柏似巨大的緑色屏障,披陽迭翠,映得山峰耀眼生輝。灌木碧蔓,奇花異草,與伸雲鬆柏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更有那漫山遍野怒放的杜鵑花,滿枝花團錦簇,透着盎然春意,似篝火燃遍重山層林,使蓮花山達到至美境界,令人陶醉。越往山中行,越顯林靜山幽,緑蔭遮天蔽日。林中鳥飛獸走,蝶舞蟲鳴;地上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空氣清新舒適,使這座森林公園的大自然氛圍顯得越發濃重。人在郁郁葱葱的林中穿行,仿佛漫步在迷人的畫廊之中,真有超凡脫俗之感,不愧為旅遊的好去處。
盤山南行,幾番彎麯,方到蓮花山主峰下。這裏五梁匯合,地勢平緩,岩下一洞,名蓮花洞。洞深50米,寬40米,高6米,能容1000人左右。洞中鼕暖夏涼,幽靜平曠,內設神臺,供佛像百餘尊,香煙繚繞,鐘鼓聲不絶。洞前兩層古廟宇穹起,與洞口緊連,名蓮花寺。右側一泉,清涼甘甜,自高淙下,其聲潺潺然,猶一少女,撥弄琴弦,日夜彈奏着迎賓麯。洞頂有清代建造的石塔一座,四周有浮雕、題詠。州人彭大江詩云:“一狀宏圖震邇遐,文峰照耀燦蓮花。瑞溢寰中竜虎躍,光騰漢外鬥牛斜”。
從蓮花寺出發,有兩條西北、東南走嚮的寬15米的石板路,把點綴在茂林中的十亭、五寨十八門、三洞、一崖、一臺、一坪、五臺、兩庫二十八塘等景點連接起來。其中五石,謂之為動動石、笑和尚、豬兒石、加官老爺、鑽山竜,各具情態,相映成趣,真是神功鬼斧之所為,讓遊人産生無限的遐想!尤其是那兩庫二十八塘,靜若一面面大小銀鏡,鑲嵌在盛開的蓮花上。庫塘水皆清洌,日光輝金,藍天倒映,青山影布;風起水面,群魚遊動,蕩起漣漪。時有山雀掠過,長鳴兩三聲,回麯婉轉,使山野顯得格外幽邃而寧靜。遊客在此可划船嬉水,可臨淵釣魚,愜意極了。如身在世外桃源。
離開蓮花寺,順山而上,道路見陡。幾經險要,登上主峰。站在重巒茂林之巔,如臨仙境,頓覺天寬地闊,心胸驀然開朗。極目遠眺,數十裏間層峰疊嶂,逶迤莽莽。衆壑縱橫,四處清榮峻茂。時已日薄西山,餘光斜照,紫翠重迭,到處神奇莫測,引人着迷,仿佛置身於一個童話世界。又像置身於一幅文照畫圖中。蓮花山下,林木幽深,參差披拂,顯得格外嫵媚,巴河上下,濃翠成片,阡陌縱橫,別有一番詩意。此情此境,令人流連忘返……蓮花山是美麗的,誘人的!登蓮花山,如在畫中遊。
南陽森林公園
南陽森林公園位於巴中市巴州東北37千米的南陽鄉,處於通江、巴州的交界地段,幅員1218.9平方千米。199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南陽森林公園是以獨特的自然風光、古樸的原始風貌,奇民的珍禽異獸和衆多的旅遊景觀,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遊客。199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
近年來,它以獨特的自然風光,古樸的原始風貌,奇異的珍禽獸類和衆多的旅遊景點,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遊客。被譽為川東北旅遊綫上的一朵奇葩。
南陽森林公園由老土地、四方碑、天馬山、五馬槽四大景區組成。每個景點雄險秀麗,綿延數十公裏,形成“橫看成嶺,側看成峰”的奇特景觀。站在老土地嚮西南望長梁,天高懸一綫,峭壁險無雙,山勢陡峭,氣勢恢宏,遊人至此如履天梯;來到四方碑,地接三縣,徒步行走,越來越險,在分“界”的地盤上,山勢由低漸高,山澗與長梁垂直並列,林海茫茫,鬆濤呼嘯,頗有一番鬆風泉韻之感;天馬山,逶迤綿長,雄峰重疊,氣勢磅礴,林木蔥蘢。形同五馬槽的五峰巍峨屹立,如五匹駿馬,放蹄疾馳,奔槽飲水,更增添了南陽山傳奇中的韻味,覽物觀景,引發出無盡的遐想。
南陽森林公園景觀奇特,春夏秋鼕,或春風輕拂,或金陽似火,或云霧繚繞,或煙雨蒙蒙,景色各異,氣象萬千。雨過天晴之時,這裏積雲覆蓋,天山相連,登上山頂,俯視峰下,雲海翻滾,群山露巔;傍晚站在老土地、天馬山之巔,極目了望,落日豔麗,層林盡染;太陽初升,群山沐浴金輝,林中絢爛多彩。
南陽森林公園景觀主要以馬尾鬆、杉木、柏木林為主,在針葉林中混生着麻櫟、栓皮櫟、樺木、凌樹、楓香、野櫻桃等,還有銀杏、杜仲、楠竹和箭竹、杜鵑等灌木叢。可分為:“人工馬尾鬆純林景觀” 、“人工極木純林景觀”、“人工柏木純林景觀”、“人工華山鬆純林景觀”、“人工銀杏樹純林景觀”、“人工柏林馬尾鬆林景觀”和“針闊混交林景觀”走進茫茫林海,令人回歸自然。林中花開四季,草木為園區增添了芬芳和色彩。
陰靈山風景名勝區
陰靈山以其峻峭的山勢、秀美的林木、奇異的山石、精湛的碑林聞名於川東北地區。
陰靈山在巴中市北棗林鄉境內,離巴州城僅10公裏。主峰高1420米,總面積64平方公裏。它歷史悠久,自北魏以來就是道教、佛教聖地。陰靈山原名靈應山,相傳明嘉靖年間,四川總督甘肅人李肅,為治母眼疾,苦苦祈禱,觀音顯聖醫好了老夫人的眼疾,李總督為銘感觀音化身救母之恩,親赴巴州靈應山,新修廟宇13座,重塑菩薩金身,並遵觀音菩薩夢中之言將靈應山改名為陰靈山。自此,陰靈山名揚川陝,譽滿巴蜀。
陰靈山主峰峰俊,山頂為一巨石獨立,似掌擎天,頂為一平臺,約500平方米,建有觀音正殿,可容數百人,此殿除一條小徑可走外,其餘三面若刀劈斧削,懸岩百丈,望而生畏,俯瞰山下,群山盡收眼底,仰視高空滿雲近日。陰靈山,怪石多奇。主峰四周2000米範圍內,羅列着許多怪石,形狀各異,因形得名,蓮花觀後路旁有一巨石,形若人頭,頭戴軍帽,面嚮巴河, 凝神專註,故名“人頭石”。送子宮後崩裂的巨石上懸挂一石長五米,好象從山外飛來,故名“飛來石”。主峰後巨石下有一長6.5米的石通道,能容一人低頭蹲膝而過,故名“低頭石”,還有“曬經石”、“老君石”,留下了奇妙的傳說。
陰靈山,林木茂密,古樹尤多,有樹齡600年,人稱“樹王”的黃角樹,有陰靈山獨有、樹齡逾千年的“九地斧”。還有逍遙樹、彌勒樟、牛王柏、洞賓杉、處女鬆等各具奇異,有的生長在石縫裏,有的生長在懸岩上,有的高大挺拔,有的虯麯蜿蜓,遊人無不稱奇。據統計,陰靈山樹幹直徑在2.5米以上的古樹100株,2米以上的300株,1米以上的400餘株,陰靈山下,林海鬆濤,郁郁葱葱,十分壯觀。
陰靈山,山高千米,終年流水潺潺,真可是山高水高傳說,昔日山上缺水,萬人聚集山峰朝聖,由於缺水,無數人昏倒在路旁山腰,觀音聖母見此情景,大發慈悲,隨手將靜瓶灑下幾滴,頓時泉水涌出,倩柔味芳。從此陰靈山泉水潺潺。其中一處泉水流量大,水質清澈,甘甜芳香,當地人說,此水可治百病,尤其是腸阻塞、氣管炎、打𠔌黃等水到病出,人稱“神水”,此泉名為“觀音泉”。
陰靈山不僅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是清數勝地,北魏延光年(公元520年),峰頂建有小廟,幾經興廢,明嘉靖年間,始修觀音殿,從山腳到山頂,共建寺廟十二座,造神像千餘尊,有牛王廟、馬王廟、川方廟、關帝廟、老君廟、送子宮、玉皇廟、大佛宮、武聖殿。這些廟群,有的建在山頂,有的依山就勢,有的平地建基,風貌古樸典雅。一九三六年英國天主教曾在此山建“洋堂”傳教,現有部分遺址,迄今古廟,僧道雖不象昔日之盛,但遺址、石像、碑刻尚存,奇特的石、山、水等大自然美景依然如故,山中樹木蔥蔥,緑樹成蔭,百鳥爭鳴,百花爭豔的獨特風景吸引着遊人,目前公路已通山腰,遊山道,步行梯道重建一新,尤有新建碑林,宏偉壯觀,現立各地書法碑林1500塊,排列有序,構成陰靈山的又一景觀,它集當代中華書法之大成,為全國第四大碑林。 |
|
- n.: Bazhou District
|
|
巴州 |
|
????業公司 | ????政稽查所 | 四川 | 地理 | 地名 | 行政村 | 副區長 | 巴中市 | 局長 | 區長 | 公安分局 | 黨委書記 | |
|
|
巴州區????政稽查所 | 巴中市巴州區衛生防疫站 | 巴中市巴州區來竜鄉中心小學校 | 巴州區大學中專招生委員會辦公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