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 : 中國 >湖南 > 
目錄
·《楊永節 Yang Yongjie: 永州 yong Township》·旅遊 Travel·市名簡介 City Name Introduction
·地理位置 Location·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市情概況
·歷史沿革 History·風土人情 Customs·英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更多結果...
《永州 yong Township》
詩人: 楊永節 Yang Yongjie

  柳侯好倔奇,頗類元道州。
  遂令舂陵行,至今猶風流。
旅遊 Travel
  永州旅遊投訴電話:永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746-8368009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永州最佳旅遊時間:一年四季皆宜旅遊
  永州特別提醒:當地特産有:江永的香米、香柚、香芋,統稱“江永三香”,是最負盛名的江永特産。江華苦茶、獼猴桃、永州烤煙、厚樸、八寶被、黑糊酒、野産異竹、恩愛灰鵝。永州美食:永州烹飪取材廣泛,口味變化多樣,清鮮醇濃各味並重,善用麻辣,色香味型俱佳,工藝精湛,菜式繁多,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有人說“吃在永州”,掏不多的錢,便可在街頭巷尾的小吃店大飽口福,讓人百食不厭。如最有名的東安雞。
  東安雞因其烹調方法起源於東安而得名它歷史悠久,素享盛譽。據資料記載,早在唐玄宗開無年間東安人就開始製作“東安雞”,嗣後傳入南洋北美。東安雞是以子母雞為原料,配以多種佐料精製而成。特點是:造型美觀,黃緑紅白互相映襯,色彩樸素清新,雞肉鮮嫩異常,味道酸辣香甜,且富有營養。
  零陵蓮蓬肉歷史久遠,營養最佳,享有盛淮。這道菜以豬肉、小尼鰍、雞蛋為主要原料。選用的豬肉必須是活的,大小相似,先在盛器中投入小塊生薑,使之吐出污泥雜物,洗淨後不留水,再把生雞蛋攪爛倒入,使泥鰍飽食然後把肉垛子、泥鰍隨同適量的冷水放入鍋內蓋煮,隨着鍋內水溫的升高,泥鰍紛紛鑽入肉垛裏,再加大火煮後,放入醬油、生薑、鬍椒粉、辣椒粉、味精、紅糖、蔥花等佐料,盛到大碗裏即成。吃時,掀掉肉皮,即可見泥鰍的頭都伸在肉外,就像一個剛摘下來的大蓮蓮,香氣四溢。食之香甜爽口,辣而不澀,油而不膩。
  永州交通: 永州是湖南省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最近的城市,也是距華南重鎮廣州最近的城市之一,自古便是華中、華東地區通往廣東、廣西、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素有“南山通衢”之稱。境內湘江北可抵長江,南下經靈渠可達珠江水係;兩條國道、十條省道在境內縱橫交錯;湘桂鐵路橫貫永州市北部,是連接西南諸省和海南、粵西的橋梁。
  永州零陵機場已於2001年4月30日正式通航,目前開通了長沙—永州,長沙—永州—海口兩條航綫。具體航班班期和時刻如下:每周三航班為長沙—永州,長沙起飛時間7時50分,8時35分到達永州永州起飛時間9時正,9時45分到達長沙。每周一、周五航班為長沙—永州—海口,長沙起飛時間8時30分,9時15分到達永州,9時45分從永州起飛,11時15分到達海口;從海口起飛時間為12時10分,13時40分到達永州,14時10分從永州起飛,14時55分到達長沙。永州住宿:江永是永州的一個縣,但江永景色優美,吸引了不少的遊客。故介紹江永的住宿情況。
  江永物價較低,稍好酌住宿可定縣城北頭公路收費站附近的瑤傢飯店,標準兩人或三人間侃價約100元/天。縣城中招待所不少,宿費約10-20/人即可。
  黃村目前尚無住宿條件,但民風淳樸,可找村支書幫忙藉宿農傢。上甘棠的謝沐河邊,黃村上上村的戲臺林間,都是搭帳蓬過夜的好地方。永州娛樂:娛樂場所有:舜皇山賓館美容健身中心、好心情茶館、鳳凰園緑島休閑中心、琴島歌廳、紅唇美容健身中心、天姿麗美容健身中心、麗都夜總會、百萬莊歌舞廳、鳳凰園夜總會、九疑山莊、道州湘源溫泉、桂林樂滿地娛樂中心、南華歌舞廳等。
  位置:位於湖南南部,地處瀟水,湘江兩水匯合處,東接郴州,西南毗鄰“兩廣”,與桂林、清遠相連,北界衡陽、邵陽。
  面積:2.24萬平方公裏
  人口:560萬
  行政區劃:現轄芝山、冷水灘二區和祁陽、東安、雙牌、道縣、江水、江華、寧遠、新田、藍山九縣,以及鳳凰園經濟開發區、江永回竜圩管理區。
  
  永州,位於湖南南部,五嶺北麓,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永州古稱零陵,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疑山而得名。隋初設置永州總管府,永州、零陵從此一地二名。又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零陵地區,設立地級永州市。永州現轄九縣兩區。總面積2.24萬平方公裏,人口566.5萬人。
  永州被瀟湘二水融合貫穿,古稱“瀟湘”。永州山水,融“奇、絶、險、秀”與美麗傳說於一體,匯自然情趣與歷史文化於一身,贏得了古今文人墨刻的詠嘆。
  永州之野,有山水之美,也有溶岩之奇;有樓塔寺廟之壯觀,也有木雕碑刻之勝異。九嶷山之神奇,陽明山之險峻,舜皇山之秀美,千裏瑤山之古樸,構成了永州迷人的自然風光。又有舜帝古陵、浯溪摩崖、寧遠文廟、道州月岩、遠古石棚等名勝,形同碧玉珍珠,撒落在永州之野,熠熠生輝,令人留連忘返。碧緑瀟湘水,巍峨九嶷山,永州以它奇麗的容貌、獨特的風情和豐富的傳說而成為一塊筆墨寫不盡的土地。
  嶷山舜廟,為歷代帝王“朝祭”聖地,“堯天舜日”名貫天下,毛澤東“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壯麗詩篇,更使九嶷蜚聲中外。陽明山國傢森林公園,“大峰小峰連中峰,當天削去青芙蓉”,山奇、樹奇、泉奇、雲奇、佛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浯溪碑林,保存完好的摩岩石刻有505塊,其中“摩岩三絶”——《大唐中興頌》石刻,為天下三絶之首。寧遠文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最為完整僅次於麯阜文廟。道縣月岩,其岩形渾園,入洞仰視,自東看象“上弦月”,自西看象“下弦月”,從洞中看,藍天當頂,園如滿月,故名“月岩”。江永千傢峒,世界瑤族的發祥地,千百年來,無數遷居外地和僑居海外的瑤胞先不斷這裏尋根祭祖。江華千裏瑤山,山清水秀,風情獨特,住吊腳樓、飲瓜簞酒,為崇尚自然的旅遊佳境。
  歷史上,永州是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在永州謫居10年,寄情於永州山水,寫出了名揚千古的《永州八記》和《捕蛇者說》等名篇名著;宋代文豪歐陽修的“畫圖曾訓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和詩人陸遊的“揮豪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等不朽名句膾炙人口。還有唐代文學家元結、“草聖”懷素、書法傢顔真卿,宋代詩人黃庭堅、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明代地貌學家徐霞客,清代大詩人、書法傢何紹基,以及司馬遷、李商隱、寇準、米芾等歷代名人為永州留下了大量的詩、銘、書畫、崖刻,給永州增添了無窮神韻。
  永州是一本書,其歷史文化底藴非常深厚。道縣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遠古文化的出現,嚮傳統的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說及中華民族起源於黃河中原說提出了重大的挑戰。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農業之源、中國製陶工業之源、中華道德文明之源、大舜文化之鄉。
  舜文化、柳文化、瑤文化,周敦頤的理學,懷素、何紹基的書法藝術,以及古老的“女書”,是瀟湘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的重要源流。舜的開明治國、任人唯賢,周敦頤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懷素草書的狂放不羈,柳宗元深刻的惜民愛民思想和“女書”的神秘莫測無一不豐富中華文化的寶庫。
  ——舜文化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舜帝是我國第一部史書《尚書》開篇所記的核心人物,聯繫到舜帝一生耕、陶、漁的生産活動和玉蟾岩出土文物的稻穀、陶片和魚骨蠃殼等堆積物,可以肯定永州就是舜帝當年率領他的部族從事耕、陶、漁等生産活動的地方。永州遠古文明是舜帝文化的時代背景和依托空間,舜帝文化是永州遠古文化的突出環節和標志性部分,舜帝文化是炎帝農耕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蠻走嚮文明的歷史轉折時期的中華文化。以農耕文化為內涵的炎帝文化,以政體文化為內涵的黃帝文化,以道德文化為內涵的舜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嶷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在九嶷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舜帝衆多的為民服務的動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騷客仰遊九嶷山的幽怨、懷念和美好的贊譽。一代偉人毛澤東揮筆寫下了“九疑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壯麗詩篇,更使九嶷蜚聲中外。
  千百年來,舜文化孕育着永州這塊秀美的山川,潤澤着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九嶷山舜帝陵已成為跨越時空、凝聚民族情感、振奮民族精神的強大紐帶,成為華夏子孫心馳神往、謁陵祭祖的聖潔殿堂。
  ——古稻作文化 1995年11月18日,考古工作者在道縣玉蟾岩遺址發掘時,突然發現一塊不同尋常的鈣質膠結物。當中國農業大學水稻專傢張文結教授敲開膠結物時,發現裏面竟嵌有一粒黃澄澄的稻殼。大傢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情有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喜悅!因為這一敲,敲開了水稻歷史之門,敲開了遠古人艱辛生存的歷史!玉蟾岩先後發現的4粒稻穀殼,經測定的年代為公元前一萬年以前,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穀遺存。這一驚天大發現,將稻作農業起源和發展的探討時間,一下子從八千多年前推至一萬四千年前!
  玉蟾岩,俗稱蛤蟆洞、麻拐岩,位於道縣壽雁鎮白石寨村,距縣城16公裏。岩洞文化堆積保存狀況良好,藴含着大量由舊石器時代文化嚮新石器時代文化轉變的信息。1996年2月,道縣玉蟾岩遺址入選全國九五年度十大考古發現;2001年3月,玉蟾岩遺址又被列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2001年7月,被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蟾岩,正成為國內外科學界和史學界關註的焦點。
  玉蟾岩出土的古栽培稻殼、新舊石器、陶器等文物足以表明,永州在一萬二千年前就有了相對成熟的原始農業和原始製陶業,當時的遠古先民已在此有了輝煌的遠古文化。永州遠古文化的出現,嚮傳統的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說及中華民族起源於黃河中原說提出了重大的挑戰。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課題組公佈了最新研究成果:中華民族的歷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一萬年,甚至一萬多年;其源頭不在傳統所說的黃河和中原地帶,而是在湖南省永州地區。
  ——柳文化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九年(793年)進士。授校書郎,後調任藍田尉,升任監察御史裏行。唐順宗繼位(805),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集團,失敗後被貶為永洲司馬。十年後改任柳洲刺史。客死柳洲。
  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轉折。一千多年前,奇異的永州之野造就了柳宗元輝煌的文學成就和成熟的哲學思想,而千百年來柳宗元的永州奇文為永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已成為名揚千古的不朽篇章。柳宗元,不愧是永州歷史文化的開拓者!他以其獨樹一幟的政治理念、哲學思想、文學造詣,深深贏得了永州人民的愛戴。當您踏入永州,拜謁柳子廟,尋訪柳宗元蹤跡,領略永州奇異山水的時候,您將再次感受到這裏厚重的柳文化底藴。
  ——瑤文化 瑤族是永州一個古老的世居民族,永州這是一部色彩斑斕的瑤族百科全書。境內瑤族人口達四十餘萬,約占全國瑤族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其先民早在秦漢時期,以北方尤人進入黃河、長江流域的湖廣一帶。宋、元、明、清時期,大批瑤民自南嶺南麓等地不斷徙入江華。明清時期,永州地區的江華、永明、道縣、寧遠、藍山的許多山地成為瑤民的聚居地。
  瑤民“依山險而居”,登山惟恐不高,入林惟恐不深。“南嶺無山不有瑤”,在南中國最大的山地——南嶺腹地,有瑤族人口聚居最集中、地域最廣大的中國瑤族第一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有神秘的瑤族發源地——江永千傢峒,有千百年遺留下來的原始自然風光和瑤族風情……
  ——理學文化 周敦頤(1017-1073)原名敦實,世稱濂溪先生,道縣久佳鄉樓田村人。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創始人,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都是他的學生。周敦頤散文名篇《愛蓮說》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成了不少人士的勵志名言,由他開創的理學更是影響深遠。
  周敦頤的故鄉道州濂溪是瀟水的一條支流,其上遊有一座神奇瑰麗的岩洞——月岩。明代著明旅遊傢徐霞客由衷地發出贊漢:“永南諸岩誰最?道州月岩第一!”據說,濂溪先生曾在月岩讀書、靜養、悟道。“悟為月岩”,有人認為他是受月岩盈虧圓缺的啓發,而寫作《太極圖說》,構想出這個宇宙本體及形成發展的圖式的。
  如今,月岩已成為旅遊勝地。道州也成為遍布世界各地的周敦頤後裔尋根訪祖的熱點。
  ——碑文化 永州的碑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名人的詩文碑刻之多,價值之高為湖南之冠。如浯溪三絶堂內元結撰文、顔真卿書寫、以安史之亂為背景的《大唐中興頌》;柳子廟享堂後壁上唐代韓愈作文、蘇軾書丹、頌揚柳子德政的《荔子碑》,歷史上二者皆稱“三絶”,可以說是碑林中的曠世傑作,文物中的稀世瑰寶。
  碑文化是永州的特色,也是永州的驕傲。全省14個地州市列入湖南省文物志的歷代碑刻56塊,永州就獨占16塊。在永州21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中,單是摩崖石刻就有浯溪、朝陽岩、淡岩、月岩、陽華岩五處。尤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浯溪摩崖碑林中,唐以來的摩崖石刻就有五百零五方,涉及書傢三百餘人,覽括了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可以說進入浯溪,就如進入了一座古代書法藝術的殿堂,讓你一飽眼福,流連忘返。永州獨特的“碑文化”,成為古老瀟湘大地上一個永不熄滅的文化亮點。
  ——女書文化 “女書”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種獨特的女性文字符號體係。千百年來,衹流傳在湖南省江永縣及其近鄰一帶瑤族婦女中,它靠母傳女、老傳少,一代代傳下來。“女書”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獨特而神奇的文化現象,也是一個植根甚古、牽涉面頗廣、信息含量十分豐富的文化現象。
  1983年,江永發現“女書”的消息嚮全世界公佈後,引起轟動。海內外專傢學者紛紛深入江永考察、學習、發掘。近年來,永州積極實施搶救和保護女書文化工程,通過興建女書文化村,建立女書博物館,組織開發女書工藝品,發展女書文化産業,使女書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草書文化 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零陵郡(今永州市)人。懷素7歲時到零陵縣城河西20華裏之外的“書堂寺”為僧,後到東門外的“緑天庵”為僧。自幼對書法懷有濃厚興趣,經禪之餘,勤學書法。因無錢買紙練字,就在寺旁空地種下許多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因名其庵為“緑天庵”(在今永州芝山區高山寺後側)。經長期勤學精研,禿筆成堆,埋於山下,名曰“筆塚”。旁有小池,常洗硯水變黑,名為“墨池”。前人評其書法,繼承張旭筆法,而有所發展,所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他的草書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他的字若行雲流水,李白曾詩云:“草書天下稱獨步”。
  懷素圓寂後,有人在零陵為他建了塔。據清修《零陵縣志·古跡》記載,此塔在零陵縣城東門外,後人又將他的草書刻碑,置以小亭。現永州的緑天庵、浯溪碑林、高山寺都留有懷素的遺跡。永州現存懷素的作品有《幹字文碑》、《瑞石帖》、《秋興八首》等,屬中國書法珍品。
  永州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是湖南直達兩廣、兩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湘桂鐵路橫貫東西,322國道、207國道及九條省道在境內縱橫交錯。永州機場已開通長沙、海口航綫。衡昆高速公路、洛湛鐵路與湘桂鐵路在市區形成新的鐵路樞紐。正在規劃中的貴(陽)福(州)鐵路將橫貫永州中部。
  近年來,永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綫,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工業化、城市化,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27.81億元。永州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巨大成就,為海內外朋友來永州投資提供了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拓展了更為廣阔的合作領域。
  邁入新世紀,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發展生態環保效益型經濟的戰略構想。就是要把永州建設成為風景秀麗、生態優良、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的生態型現代化園林城市,真正成為國內外有影響的名副其實的“錦綉瀟湘”。“十五”期末,初步形成生態環保效益型經濟基本框架。新的戰略構想和發展思路,必將隨着我國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隨着永州獨特優勢的發揮,創造永州更加輝煌的明天。
市名簡介 City Name Introduction
  湖南省永州市(漢語拼音:Yongzhou Shì,英語:Yongzhou City )。原名 零陵地區,簡稱永州,雅稱“瀟湘”,別稱“竹城”。
地理位置 Location
永州 地理位置
永州 地理位置
永州 地理位置
  湖南省永州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經西嚮東穿越零祁盆地,瀟水由南至北縱貫全境。永州市東接郴州市,東南抵廣東省清遠市,西南達廣西區賀州市,西連廣西區桂林市,西北挨邵陽市,東北靠衡陽市。 地理坐標為東經111°06′-112°21′、北緯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長245千米,東西相間最寬144千米。 總面積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萬平方千米),總人口580萬人(2009年);其中永州市轄區面積3200平方千米,市轄區總人口110萬(2009年),市轄區城市人口40多萬。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永州 行政区划
  永州市現轄永州市區(零陵區、冷水灘區)及祁陽縣、東安縣、雙牌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藍山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 共九縣二區。
  永州市人民政府原位於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瀟水中路,現遷於永州市冷水灘區梅灣街道逸雲路1號。
  永州市零陵區 面積1986平方千米,人口60萬。郵政編碼425100。區人民政府駐南津中路。
  永州市冷水灘區 面積1222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425000。區人民政府駐梧桐路。
  祁陽縣 面積2519平方千米,人口102萬。郵政編碼426100。縣人民政府駐浯溪鎮。
  東安縣 面積2211平方千米,人口59萬。郵政編碼425900。縣人民政府駐白牙市鎮。
  道 縣 面積2441平方千米,人口67萬。郵政編碼425300。縣人民政府駐道江鎮。
  寧遠縣 面積2508平方千米,人口74萬。郵政編碼425600。縣人民政府駐舜陵鎮。
  江永縣 面積1633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425400。縣人民政府駐瀟浦鎮。
  藍山縣 面積1807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425800。縣人民政府駐塔峰鎮。
  新田縣 面積1004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425700。縣人民政府駐竜泉鎮。
  雙牌縣 面積1739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425200。縣人民政府駐瀧泊鎮。
  江華瑤族自治縣 面積3216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425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沱江鎮。
  ----------------------------------------------------------------------------------------------------------------------------------
  永州市區行政區劃簡慨:
  湖南省永州市區原名湖南省零陵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地區北部,東接祁陽縣,南靠雙牌縣,西抵廣西區全州縣及東安縣,北挨衡陽祁東縣. 永州市轄區總面積3200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50多平方千米;市轄區戶籍人口110萬(2009年),其中城區戶籍人口40多萬。 截至2009年9月9日,永州市區轄10個街道、19個鎮、6個鄉、2個開發園區;市區總共878個村(社區)。其中永州市零陵區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共545個村(社區)。永州市冷水灘區轄6個街道、11個鎮、2個鄉、2個開發園區;共333村(社區)。 分別是:徐傢井街道辦事處\朝陽街道辦事處\南津渡街道辦事處\七裏店街道辦事處\梅灣街道辦事處\菱角山街道辦事處\肖傢園街道辦事處\楊傢橋街道辦事處\梧桐街道辦事處\鳳凰街道辦事處\\郵亭圩鎮\接履橋鎮\菱角塘鎮\富傢橋鎮\黃田鋪鎮\珠山鎮\石岩頭鎮\水口山鎮\仁灣鎮\花橋街鎮\普利橋鎮\牛角壩鎮\高溪市鎮\黃陽司鎮\上嶺橋鎮\竹山橋鎮\伊塘鎮\嵐角山鎮\蔡市鎮\\大慶坪鄉\石山腳鄉\凼底鄉\梳子鋪鄉\珊瑚鄉\楊村甸鄉\\馬坪農業開發區\冷水灘工業園區.
市情概況
  永州市是湖南省下屬的地級市,為湘西南口岸城市,位於中國黃金綫中南段,東連郴州市,東南界廣東省清遠市,西南接廣西區賀州市,西挨廣西區桂林市,西北鄰邵陽市,東北達衡陽市,位於五嶺北麓,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永州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是湖南直達兩廣、兩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207國道、322國道,永藍高速公路即二廣高速公路永州段(由省道1830綫永連公路升級改造而成),衡昆高速公路,湘桂鐵路,洛湛鐵路都貫穿全境及九條省道在境內縱橫交錯。永州零陵機場已開通長沙、海口、廣州、深圳航綫。衡昆高速公路、二廣高速、洛湛鐵路與湘桂鐵路在永州市區(零冷城區)形成新的鐵路樞紐。正在規劃中的貴(陽)福(州)鐵路將橫貫永州地區中部。
  永州古稱零陵郡,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設置永州總管府。又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零陵地區,設立地級永州市。 永州自古便是華中、華東地區通往廣東、廣西、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素有“南山通衢”之稱。“距水陸之衝,當楚粵之要,遙控百蠻,橫連五嶺,梅庚綿亙於其前,衡嶽鎮臨於其後”,鎮東北可入中原腹地,控製西南扼廣西邊陲之咽喉,據東南握廣東海濱之通道,故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是湖南唯一與兩廣接壤的地區,永州市區(即零冷城區)到廣州僅500多公裏,南六縣距廣州僅400多公裏,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書,其歷史文化底藴非常深厚。據權威專傢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農業之源、中國陶瓷工業之源、中華文明道德之源。舜的開明治國、任人唯賢,柳宗元深刻的惜民愛民思想,周敦頤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女書”的神秘莫測和瑤文化的千姿百態,以及道縣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遠古文化的出現,無一不豐富中華文化的寶庫。永州山水,融“奇、絶、險、秀”與美麗傳說於一體,匯自然情趣與歷史文化於一身。柳子廟、永州文廟、浯溪碑林、九嶷山舜帝陵、祁陽文昌塔、三聖湖、陽明山、舜皇山、江華瑤城、湘源溫泉等已成為新的旅遊熱點。
歷史沿革 History
永州 历史沿革
  零陵、永州是兩個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稱零陵。隋朝以後,永州、零陵成為一地二名,泛指今天的地級永州市,特指今天永州市區(即零陵區和冷水灘區)。
  漢代 名零陵郡,泉陵侯國(東漢改名泉陵縣)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三國 名零陵郡,泉陵縣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晉代 名零陵郡,泉陵縣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隋文帝時期 名永州總管府,零陵縣為永州總管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隋煬帝時期 名零陵郡,零陵縣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唐代 名永州,零陵縣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五代十國時期 名永州,零陵縣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宋代 名永州,零陵縣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元代 名永州路,零陵縣為永州路路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明代 名永州府,零陵縣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清代 名永州府,零陵縣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民國 名湖南第九行政督察區、湖南第七行政督察區,零陵縣皆為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駐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共和國(1949年10月--1984年6月) 名永州專區、零陵專區、零陵地區,零陵縣皆為專區專員公署駐地和地區行政公署駐地,駐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共和國(1984年6月到1995年11月)名零陵地區,〈縣級〉永州市為零陵地區行政公署駐地,駐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共和國(1995年11月--2000年5月)名〈地級〉永州市,永州市芝山區為永州市人民政府駐地(1995年11月--2000年5月<實際為1997年8月>為市人民政府駐地),駐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共和國(2005年6月--至今)名〈地級〉永州市,永州市冷水灘區為永州市人民政府駐地(2000年5月<實際為1997年8月>至今),駐地在今永州市冷水灘區梅灣街道。
  (1)先秦時期
  原始社會末期,今永州地區屬三苗國的江南地。
  夏商至西周時期,今永州地區屬荊州之域。
  春秋戰國時期,今永州地區屬楚國南境。
  (2)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實行郡縣製,設長沙郡,置零陵縣.即長沙郡零陵縣.
  (3)漢代
  西漢漢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即公元前124年農歷六月二十六日,封長沙王劉發之子劉賢為泉陵侯,置縣級泉陵侯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長沙國置零陵郡。零陵郡轄7縣4侯國:7縣是:零陵縣(今廣西全州縣、興安縣、灌陽縣地)、營道縣(今寧遠縣南)、泠道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地)、始安縣(今廣西桂林市區、臨桂縣、陽朔縣、靈川縣、永福縣地)、營浦縣(今道縣及雙牌縣南部分地)、洮陽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地)、鐘武縣(今衡陽縣地);4侯國是:泉陵侯國(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及雙牌縣部分地,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都梁侯國(今洞口縣、武岡市、綏寧縣、城步縣一帶)、夫夷侯國(今邵陽縣、新寧縣一帶)、舂陵侯國(今寧遠縣北、新田縣、祁陽縣部分地)。郡治零陵縣(治所在今廣西全州縣西南部的鹹水鄉)。元封五年(前106年),郡上設州,零陵郡屬荊州。 西漢零陵郡,郡治零陵縣(今廣西全州縣、興安縣、灌陽縣地,治所在今廣西全州鹹水),即荊州零陵郡零陵縣。
  新莽王朝時,改泠道縣為泠陵縣,改營道縣為九疑亭。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轄地未變。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恢復泠道、營道縣名。復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國為泉陵縣,將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縣城.(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及雙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此時零陵郡轄區也有所擴大。除原來的7縣3侯國(西漢初元四年<前45年>,舂陵侯國並入泠道縣)外,還增加了湘鄉縣(今湘鄉市、雙峰縣等地)和昭陽侯國(今邵東縣地)、烝陽侯國(今邵東縣、衡陽縣地)2侯國,共計8縣5侯國。即: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及雙牌縣的一部分),零陵縣(今廣西全州縣、興安縣、灌陽縣地)、營道縣、泠道縣、始安縣、營浦縣、洮陽縣、湘鄉縣;重安侯國(原鐘武縣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改名重安侯國)、都梁侯國、夫夷侯國、昭陽侯國、烝陽侯國。 東漢零陵郡,郡治泉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即荊州零陵郡泉陵縣。 東漢末年,荊州牧 劉表 於建安三年(198年)攻占零陵,零陵郡屬劉表勢力範圍。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劉備代劉表領荊州牧,零陵郡屬劉備勢力範圍。
  (4)三國
  三國時,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故,零陵郡地入東吳。孫吳時期,零陵郡地域開始減小。甘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廣西桂林市轄區、臨桂縣、陽朔縣、興安縣、靈川縣、永福縣等縣地從零陵郡分出。吳寶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南部置營陽郡,郡治營浦縣(今道縣);分零陵郡北部都梁侯國、夫夷侯國、昭陽侯國置昭陵郡;同時將湘鄉縣、重安縣(原鐘武縣)、烝陽侯國 3個縣(侯國)劃入衡陽郡。 零陵郡轄6縣: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東安縣及雙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祁陽縣(今祁陽縣地)、永昌縣(今祁東縣地)、零陵縣(今廣西全州縣地)、洮陽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地)、觀陽縣(今廣西灌陽縣地)。 三國東吳零陵郡,郡治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東安縣及雙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即荊州零陵郡泉陵縣。 營陽郡轄營浦縣、營道縣、舂陽縣(吳鳳凰元年(272年),析泠道縣置舂陽縣)、泠道縣4個縣。 三國東吳營陽郡,郡治營浦縣(今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荊州營陽郡營浦縣。 所以三國孫吳時期零陵郡一分為五:零陵郡營陽郡始安郡昭陵郡衡陽郡.
  (5)晉代(西晉 南北朝、東晉 十六國)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廢營陽郡入零陵郡。永熙元年(290年)置應陽縣(今東安縣,治所在今東安縣蘆洪市鎮).永嘉元年(307年)置湘州,零陵郡屬湘州。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年),析零陵郡復置營陽郡。改舂陽縣為舂陵縣。義熙十二年(417年),零陵、營陽二郡屬荊州。南北朝時期,梁 天監十四年(515年),改營陽郡為永陽郡;陳 改永陽郡為營州永陽郡。 即荊州零陵郡泉陵縣(郡治泉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和荊州永陽郡<營州永陽郡>營浦縣(郡治營浦縣,治所在今道縣西北).
  (6)隋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零陵郡和永陽郡,置永州總管府,府治泉陵縣,同年將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及雙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永昌縣(今祁東縣地)、祁陽縣(今祁陽縣地)、應陽縣(今東安縣)4個縣地合併,更名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永州總管府區域較零陵、永陽2郡有所擴大,謝沐縣(今江永縣)、馮乘縣(今江華縣、廣西富川縣地)2縣從臨賀郡劃入。隋永州總管府,府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即永州總管府零陵縣。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又改永州總管府為零陵郡,郡治零陵縣. 應陽縣(今東安縣)並入零陵縣. 至此,零陵郡轄5縣: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地及雙牌縣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湘源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灌陽縣地)、永陽縣<並營浦、謝沐二縣為永陽縣>(今道縣、江永縣地)、營道縣<隋開皇九年(589年),舂陵縣、泠道縣並入營道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地及祁陽縣部分地)、馮乘縣(今江華縣、廣西富川縣地)。隋末大業十三年(617年),蕭銑改營道縣為梁興縣。 隋零陵郡,郡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北1千米處).即零陵郡零陵縣。
  (7)唐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零陵郡,分置永州、營州。以零陵郡之梁興縣(原營道縣,今寧遠、新田地及祁陽部分地)和永陽縣(原營浦、謝沐二縣地)二縣置營州. 改永陽縣為營道縣; 改梁興縣為唐興縣<長壽二年(693年)改為武盛縣,神竜元年(705年)復為唐興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唐興縣為延唐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地及祁陽縣部分地)>; 析馮乘縣置江華縣. 武德五年,改營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4年),改南營州為道州。貞觀十七年,撤道州並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復置道州。開寶元年(742年),改永州永州零陵郡,改道州為道州江華郡,改營道縣為宏道縣.乾元元年(758年),廢郡名,復稱永州、道州。廣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觀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屬之。到代宗大歷二年(767年),永州轄4縣: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東安縣和雙牌縣部分地)、祁陽縣(今祁陽縣、祁東縣地)、湘源縣(今廣西湘源縣地)、觀陽縣(析湘源縣置,今廣西灌陽縣地);唐永州,州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即湖南觀察使永州零陵縣。 道州轄5縣:宏道縣(原永陽縣地,今道縣地)、延唐縣(原唐興縣地,今寧遠縣大部、新田縣及祁陽縣部分地)、江華縣(今江華縣地,治所設在寒亭<今江華縣沱江鎮>)、永明縣(析永陽縣置,原謝沐縣地,今江永縣地)、大歷縣(大歷二年(767年)析延唐縣置大歷縣,今寧遠縣北部、新田縣地及祁陽部分地)。唐道州,州治宏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湖南觀察使道州宏道縣。
  (8)五代十國
  五代時期,後唐天成二年(927年)馬殷建立楚國,永、道二州屬馬氏楚國勢力範圍。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南唐滅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後周世宗時,授周仁逢為武平軍節度使兼侍中,“盡領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屬周仁逢領地。後周時,分永州的洮陽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地)、湘源縣(今廣西全州縣、資源縣、灌陽縣地)、灌陽縣3縣置全州。至此,永州僅轄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東安縣和雙牌縣部分地)、祁陽縣(今祁陽縣、祁東縣地)2縣。五代永州,州治仍然在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即永州零陵縣。道州仍轄5縣,即:宏道縣(今道縣地)、延熹縣(後晉天福七年(942年),改延唐縣為延熹縣,今寧遠縣大部、新田縣及祁陽縣部分地)、江華縣(今江華縣地)、永明縣(今江永縣地)、大歷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及祁陽縣部分地)。五代道州,州治還是在宏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道州宏道縣。 永、道二州的區域大體相當於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祁東縣、東安縣、雙牌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江華縣、江永縣等地。
  (9)宋代(北宋 遼 西夏、南宋 金 西夏)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分全國為13道,永、道二州屬江南西道。 淳化五年(994年),改屬荊湖路。至道三年(997年),改屬荊湖南路。兩州的轄地與縣名有所變動。建隆三年(962年),改宏道縣為營道縣.乾德元年(963年),改延熹縣改名寧遠縣。宋乾德三年(965年),撤銷大歷縣(今寧遠縣北部、新田縣地及祁陽部分地),並入寧遠縣(今寧遠縣、新田縣地及祁陽部分地)。雍熙元年(984年)升東安場(原應陽縣地)為東安縣。至此,永州轄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今祁陽縣和祁東縣地)、東安縣(今東安縣地)3個縣,宋永州,州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即荊湖南路永州零陵縣;道州轄營道縣(今道縣地)、寧遠縣(今寧遠縣地)、永明縣(今江永縣地)、江華縣(今江華縣地)4個縣。宋道州,州治營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荊湖南路道州營道縣。
  (10)元代
  元朝確立行省制度,省下設路(州)、縣。原永州、道州分別改稱永州路、道州路,隸屬湖廣行省湖南道。
  元永州路,路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即湖廣行省湖南道永州路; 元道州路,路治營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即湖廣行省湖南道道州路.
  (11)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別改稱永州府(府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和道州府(府治營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道江鎮),隸屬湖廣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將道州府降為道州<府治營道縣從此廢除省入>,隸屬永州府。同年,改湖廣行省為湖廣承宣佈政使司,永州府屬之。崇禎十二年(1639年),析寧遠縣的新田堡置新田縣。至此,永州府轄7縣1州。即:零陵縣、祁陽縣(今祁陽縣和祁東縣)、東安縣、寧遠縣、永明縣(今江永縣)、江華縣、新田縣、道州(今道縣和雙牌縣南部)。明永州府,府治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及雙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 ,即湖廣承宣佈政使司永州府零陵縣。
  (12)清代
  清順治元年(1644年),分湖廣承宣佈政使司為湖廣左承宣佈政使司和湖廣右承宣佈政使司,永州府屬湖廣右承宣佈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廣右承宣佈政使司為湖南省,永州府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永州府轄7縣1州: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及雙牌北部)、祁陽縣(今祁陽縣和祁東縣)、東安縣、寧遠縣、新田縣、江華縣、永明縣(今江永縣)及道州(今道縣和雙牌縣南部). 清永州府,府治零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永州市冷水灘區及雙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 ,即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零陵縣。
  (13)中華民國
  民國2年(1913年),改道州為道縣。民國3年,衡永郴桂道改為衡陽道,永州屬衡陽道。民國11年,湖南省撤銷道,僅存省、縣二級。民國16年,析零陵、寧遠、桂陽、祁陽、新田、常寧等縣地置陽明縣。
  民國20年,陽明縣撤銷。民國26年,湖南省劃分行政督察區,永州各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湖南省調整行政督察區,原第九行政督察區所屬各縣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轄:零陵縣(今永州市區和雙牌縣北部)、祁陽縣(今祁陽縣和祁東縣)、東安縣、道縣(今道縣和雙牌縣南部)、寧遠縣、永明縣(今江永縣)、江華縣、新田縣8個縣。
  (14)中華人民共和國<介紹1949年-2009年歷史>
  1949年10~11月,永州地區各縣先後解放,永州專區(1949年10月--1950年5月)於10月正式成立。永州專區專員公署駐零陵縣芝城鎮(1966年芝城鎮改名東風鎮,1979年東風鎮改名永州鎮)。轄:零陵縣(今永州市區和雙牌縣北部)、東安縣、祁陽縣(今祁陽縣和祁東縣)、新田縣、寧遠縣、江華縣、道縣(今道縣和雙牌縣南部)、永明縣(今江永縣),8個縣。
  1950年5月,永州專區改名零陵專區,專員公署駐地不變,即駐零陵縣芝城鎮.(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1952年由祁陽縣析置祁東縣,縣政府駐洪橋鎮。
  1952年11月,零陵、衡陽、郴州三個專區合併為湘南行政區。撤銷零陵專區,原零陵專區所屬零陵縣(今永州市區和雙牌縣北部)、東安縣、祁陽縣、新田縣、寧遠縣、江華縣、道縣(今道縣和雙牌縣南部)、永明縣(今江永縣)、祁東縣9個縣劃歸湘南行署領導。
  1954年7月,湘南行政區撤銷,原零陵專區所屬各縣,除新田縣劃歸郴縣專區外,其餘縣全部劃歸衡陽專區。
  1955年11月,江華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改稱江華瑤族自治縣。1956年3月,永明縣更名江永縣。1959年3月,新田縣並入桂陽縣。1961年7月,恢復新田縣。1960年6月,零陵縣冷水灘鎮升格為縣級冷水灘市。1962年10月,撤銷冷水灘市,改為冷水灘區,仍屬零陵縣管轄。
  (從1952年11月到1962年12月今永州地區都被並入今衡陽地區或者郴州地區)
  1962年12月底,恢復零陵專區,專署仍然設零陵縣芝城鎮.原屬衡陽專區的零陵縣(今永州市區和雙牌縣北部)、江永縣、道縣(今道縣和雙牌縣南部)、寧遠縣、東安縣5個縣及江華瑤族自治縣和郴州專區所屬藍山縣、新田縣2個縣劃入零陵專區。原零陵專區的祁陽縣、祁東縣2個縣劃歸衡陽專區。
  至此1962年12月底,零陵專區(1950年5月--1968年9月,其中1952年11月到1962年12月無零陵專區此區劃)轄7縣、1自治縣:零陵縣(今永州市區和雙牌縣北部)、東安縣、道縣(今道縣和雙牌縣南部)、寧遠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新田縣、藍山縣。 零陵專區,專員公署駐零陵縣芝城鎮(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
  1964年5月,劃零陵縣、道縣的12個公社和9個國營林場,設置瀟水林區管理局。1966年零陵縣駐地芝城鎮改名東風鎮。1968年9月,改零陵專區為零陵地區。1969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瀟水林區管理局,設立雙牌縣。1979年3月,零陵縣駐地東風鎮改名永州鎮,由地區直接領導。1982年1月,升永州鎮為縣級永州市。1983年2月,祁陽縣重新劃歸零陵地區管轄。1984年6月,撤銷零陵縣,恢復縣級冷水灘市。原零陵縣的郵亭圩區(白塘鄉除外)、菱角塘區、富傢橋區、水口山區、珠山區、黃田鋪區等6個區和楚江圩區的接履橋鄉,劃歸縣級永州市管轄;楚江圩區(接履橋鄉除外)、黃陽司區、普裏橋區、冷水灘區等4個區和郵亭圩區的白塘鄉,劃歸冷水灘市管轄。
  至此1968年9月,零陵地區(1968年9月--1995年11月)轄:永州市(今永州市零陵區)、冷水灘市(今永州市冷水灘區)2個市和祁陽縣、東安縣、雙牌縣、道縣、寧遠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新田縣、藍山縣9個縣。 零陵地區,行政公署駐永州市徐傢井街道瀟湘中路(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瀟水中路)
  1995年11月21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5]110號):(1)撤銷零陵地區和縣級永州市、冷水灘市,設立地級永州市,永州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芝山區(2005年更名為零陵區)。(2)永州市新設立芝山區、冷水灘區。以原永州市為芝山區的行政區域,芝山區人民政府駐徐傢井街道南津中路;以原冷水灘市為冷水灘區的行政區域,冷水灘區人民政府駐梅灣街道清橋路(現遷駐梧桐街道梧桐路)。(3)永州市轄原零陵地區的祁陽縣、新田縣、道縣、藍山縣、東安縣、雙牌縣、寧遠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芝山區(今零陵區)、冷水灘區。
  至此1995年11月,永州市(1995年11月--現在)轄:永州市區<芝山區(今零陵區)和冷水灘區>及祁陽縣<浯溪鎮>、東安縣<白牙市鎮>、雙牌縣<瀧泊鎮>、道縣<道江鎮>、寧遠縣<舜陵鎮>、新田縣<竜泉鎮>、藍山縣<塔峰鎮>、江永縣<瀟浦鎮>、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共九縣二區。永州市人民政府駐永州市芝山區徐傢井街道瀟湘中路(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傢井街道瀟水中路).
  2000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將永州市人民政府駐地由永州市芝山區瀟湘中路(今永州市零陵區瀟水中路)遷址永州市冷水灘區逸雲路 <實際上在1997年7~8月中共永州市委、永州市人民政府先後遷駐永州市冷水灘區>
  2005年6月15日,民政部《關於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區更名為零陵區的批復》(民函[2005]138號):經國務院批準,永州市芝山區更名為零陵區,行政區域不變,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8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永州市芝山區更名為零陵區的通知》(湘政函[2005]133號)。 零陵區和冷水灘區,隸屬永州市轄區,永州市區由零陵城區和冷水灘城區組成。
  至此2009年9月1日,永州市轄:永州市區<零陵區和冷水灘區>及祁陽縣<浯溪鎮>、東安縣<白牙市鎮>、雙牌縣<瀧泊鎮>、道縣<道江鎮>、寧遠縣<舜陵鎮>、新田縣<竜泉鎮>、藍山縣<塔峰鎮>、江永縣<瀟浦鎮>、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共九縣二區。永州市人民政府駐永州市冷水灘區梅灣街道逸雲路1號
風土人情 Customs
  永州地區共有29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7.5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36%,居全省第三位。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瑤族35.61萬人,壯族1.48萬人,其他少數民族4800多人。
  永州地區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萬,約占全市9%。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藝術産生過較大的影響。永州地區現有宗教活動場所達100多處。
  永州地區使用北京時間(中國標準時間)(UTC+8)行政區劃代碼為431100,郵政編碼為425000 ,電話長途區號為0746(+86746、0086746),汽車牌照為湘M
  永州市區方言為 零陵話(也叫永州話),因古零陵縣得名,今主要分佈於永州市區(零陵區和冷水灘區)及雙牌縣的北部,以零陵城區為中心,使用人口120萬左右,屬於漢語方言-北方語-西南官話-零陵話(永州話)。 另外永州地區漢語方言還有以白牙市鎮為中心的東安話,以浯溪鎮為中心的祁陽話,以道江鎮為中心的道州話,以舜陵鎮為中心的寧遠藍山新田話,以沱江鎮為中心的江華江永話.
  永州地區特産主要有五步蛇、眼鏡蛇、永州血鴨,東安雞、喝蠃,異蛇酒,油茶,醬板鴨,江永的香米、香柚、香芋,統稱“江永三香”,江華苦茶,道縣紅瓜子,道州灰鵝,藍山黑糊酒和金桔等。
  永州地區交通運輸:航空---永州零陵機場,建在永州市嵐角山鎮,機場距零陵城區最北端(虎嘯花壇)、冷水灘城區最南端(九嶷山職院)均為7.5公裏。現已開通至長沙、廣州、北京、西安、成都、海口、三亞等20個城市的航班。但大多數航班需要在長沙轉機。在永州市內乘車到永州零陵機場,可乘23路、26路、28路公共汽車及零冷快巴,分別在零陵機場入口下即可。鐵路---永州境內共有兩條鐵路綫洛湛鐵路(洛陽--湛江)和湘桂鐵路(衡陽--憑祥)穿過,分別連接永州南北和東西的交通,並在永州市交匯,形成樞紐位置。在市區設有永州火車站(也叫永州火車西站),永州火車南站(零陵火車站),永州火車東站(冷水灘老火車站).公路---G322(衡陽--憑祥)和G207(錫林浩特--徐聞)兩條國道在永州市相交,將永州市與東安縣、祁陽縣、雙牌縣、道縣、江華縣等地相連,永(州)藍(山)高速公路、永(州)連(州)公路將永州市與雙牌縣、寧遠縣、藍山縣、連州市等地相連,邵(陽)永(州)高速公路將永州市與邵陽縣、邵陽市相連,永(州)東(安)公路將永州市與東安縣相連,衡(陽)昆(明)高速公路將永州市與衡陽市、衡南縣、祁東縣、祁陽縣、全州縣、桂林市、文山縣、昆明市等地相連,從而形成放射狀公路交通網,也縮短了永州市到各地的路程。永州市主要有四個汽車站,分別是永州汽車北站(麯河汽車站)、永州汽車南站(零陵汽車站)、永州汽車西站(鳳凰園汽車站)、永州長途汽車總站(懷素公園汽車站)水運---永州還有便捷的航運條件,湘江連東西,瀟水流南北,通航里程達到了555公裏。
  永州地區戲麯:永州是戲麯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自明代起,境內就開始戲劇表演出現。此後,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大型地方劇種——祁劇。與此同時,在永州境內還有零陵花鼓戲、祁陽小調、木偶戲等地方戲麯。
  一、祁劇
  祁劇發祥於祁陽,舊稱“大戲”、“祁陽戲”、“祁陽班子”、“楚南戲”等。新中國成立後,始稱祁劇。
  明代中葉,江西“弋陽腔”目蓮戲傳入祁陽,與祁陽地方語言、音樂、祭祀、風俗、民情相結合,逐步演變為祁劇高腔。以後昆、彈腔相繼傳入,成為祁劇三大聲腔。明嘉靖年間,祁劇已初具規模。此後,逐步流傳到湘南、湘西、湘中、粵北、贛南、閩西、廣西、黔東一帶,有“祁陽弟子遍天下”之稱。在長期流傳過程中,造成劇目、唱腔、臉譜、服飾、應工、表演風格的差異,形成兩大流派:以祁陽縣、永州市為中心的湘南各地祁劇叫永河派,以邵陽市為中心的湘中、湘西各地祁劇叫寶河派。
  二、零陵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過去稱為花燈或調子,主要有祁陽花鼓燈和道縣調子戲兩大藝術派係。以後,兩派合流,成為零陵花鼓戲。
  花鼓戲傳入零陵的時間在清乾隆前後,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清乾隆、嘉慶年間(1796—1820),諸聯所著《明齋小識》載:“花鼓戲傳來三十年,而變者屢矣。始以男,繼以女;始以日,繼以夜; 始於鄉野,繼而城市;始盛於村俗農甿,繼沿於紈絝子弟。”文中概括了當時花鼓戲的發展演變情況。零陵花鼓戲的傳統劇目有150多個, 內容主要是表現勞動人民的生産勞動、婚姻愛情和其他社會生活;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語言通俗,形象生動,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念白、歌舞、聲腔、伴奏等,都富有地方特色,為流行地區群衆所喜聞樂見。
  三、祁陽小調
  祁陽小調是一種有詞有麯、詞麯結合,結構完整,旋律優美;有說有唱、說唱結合,以唱為主的一種地方色彩很濃的民間麯藝形式。祁陽小調流行於祁陽各地,尤以浯溪鎮、肖傢村鎮、文明鋪鎮、黎傢坪鎮、羊角塘鎮、潘市鎮、觀音灘鎮等地為盛。其麯牌極為豐富,約有300來個。流傳較廣的有《四季花開》、《十月花開》、《三杯酒》、《討學錢》、《摘菜苔》、《送金花》、《走場調》、《五更留郎》、《鬧五更》等。其唱詞屬民歌體,句子結構形式有:一種為正規句子,七字一句,四句一段,或五字一句,四句一段;另一種為非正規句子,由長短句組成,唱詞靈活自由,多用口頭語。但不管哪種結構,其節奏都很分明。麯調結構形式,多為一段體,由上下兩個樂句或四個樂句為一段構成。其中有衹唱不說的,也有唱與韻白結合的,有似自由體小快板式進行的,還有個別的由A、B兩段體構成。祁陽小調的演唱形式小型靈活,一般為一人唱一人伴奏,動作不大,主要靠面部表情;也有男女二人邊歌邊舞,風趣活躍。由於祁陽小調有其獨特風格,1982年的《中國百科全書》已將它列為全國的一個麯種。
  四、木偶戲
  木偶戲源於漢代,盛於唐宋。在祁陽一帶,元、明時期已有木偶戲演出。清嘉慶、道光年間,祁陽木偶戲已很盛行,遍布於文明鋪和潘傢埠一帶。到了鹹豐年間,有名木偶劇團首推祁陽文明鋪李陶兒傢的“仁和班”。民國時期,祁陽有半職業、職業木偶劇團108個,藝人500餘人。著名藝人有劉光奎、王連生、唐耀、劉玉生等人。新中國成立後,王連生等人被邀至北京傳授木偶藝術兩個多月。1954年,祁陽“仁和班”被邵陽文工團接走,成立邵陽木偶劇團。1956年,邵陽木偶劇團與長沙皮影劇團合併,成立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團,曾到蘇聯、蒙古等國傢訪問。1958年赴京演出,劉玉生飾《追魚記》中的鯉魚精,毛澤東觀看後,與演員合影。同年12月在漢口演出,受到陳毅副總理和柬埔寨西哈努剋親王稱贊,並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版廠拍成電影。1961年至“文化大革命”,祁陽縣創辦木偶劇團1個,接收民間藝人18人,青年學徒7人,“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7自然地理:
  永州市位於湖南省西南東三面環山、嚮東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的南緣。境內地貌復雜多樣,奇峰秀嶺逶迤蜿蜒,河川溪澗縱橫交錯,山崗盆地相間分佈。在全市3366.55萬畝土地總面積中,平原面積478.67萬畝,占14.29%;崗地面積596.87萬畝,占17.81%;丘陵面積486.3萬畝,占4.51%;山地面積1656.68萬畝,占49.45%。從總體上看,全市大體呈現“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格局。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三山圍夾兩盆地,呈嚮東北傾斜的山字形地貌輪廓 越城嶺—四明山係雄踞西北,萌渚嶺—九疑山係矗立東南,都龐嶺—陽明山係橫插中部,將永州分隔成南北兩大相對獨立的部分。在三大山係及其支脈的圍夾下,構成南北兩個半封閉型的山間盆地。位於北部的零祁盆地,面積達855.4萬畝,占境內盆地總面積的45.5%。盆地內地勢低平開闊,耕地連片延伸。盆地周圍由北面的四明山、西北的越城嶺、南面的紫金山、東南面的陽明山相環繞,東北嚮衡陽盆地敞口。南部道江盆地,面積1024.27萬畝,占境內盆地總面積的54.5%。盆地內丘崗起伏,耕地連片。盆地東面嚮郴州、永興盆地開口,西南成狹長𠔌地嚮江永、江華南部延伸,形成串通湖廣的交通走廊。盆地外周由北面的陽明山、西北的紫金山、西面的都龐嶺、南面的萌渚嶺—九疑山圍隔而成。
  西南高,東北及中部低,地表切割強烈 從全國地形看,永州位於由西嚮東傾降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交接地帶,是南嶺山地嚮洞庭湖平原過渡的初始階段。西北、西、西南三大山係,山體巍峨蜿蜒,山峰高達千米以上。都龐嶺的峰頂韮菜嶺,海拔2009.3米,是全市最高點。東北及中部,丘崗星羅棋布,𠔌盆相嵌,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湘江河𠔌祁陽唐傢嶺的九洲,海拔63米,是全市最低點。全市相對高差1946.3米,比降達2.7~20%,切割深一般為300~700米,最深達800~1000米。縱觀全市地勢,大體是西部和西南高,東北及中部低,以三大山係為脊綫,呈環帶狀、階梯式嚮兩大盆地中心傾降。
  地貌類型復雜,以丘崗山地為主 全市地貌類型發育,在歷次構造運動、岩漿侵入以及地表水的長期風化剝蝕下,形成了以山丘地為主體,丘、崗、平俱全的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全市有中山、中低山、低山總面積11044.53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49.5%。丘陵3242平方公裏,崗地3979平方公裏,平原3191平方公裏,水面880平方公裏,分別占總面積的14.5%、17.81%、14.29%和3.94%
  永州山地面積大。境內峰巒迭障,雄偉壯觀。主要山脈有越城嶺—四明山係、都龐嶺—陽明山係和萌渚嶺—九疑山係。
  越城嶺—四明山係:越城嶺自西南嚮東北,由廣西插入東安縣境。其餘脈舜皇山、牛頭寨山、四明山等折轉嚮東,橫跨東安縣、祁陽縣、永州市冷水灘區三縣(區)北部邊境,構成阻隔西北寒流入侵永州的天然屏障。越城嶺—四明山係高峻陡峭,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字嶺、紫雲山、高挂山、大界嶺、牛頭歧等21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5座。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4座。
  都龐嶺—陽明山係:都龐嶺大致成南北趨嚮,虎踞於湘桂邊陲。其支脈紫金山、陽明山折轉嚮東,橫貫永州中部,將永州分隔為南北兩大區域。都龐嶺—陽明山係蜿蜒200余公裏,構成境內 永州市零陵區、江永縣、道縣、雙牌縣、祁陽縣、寧遠縣等6縣(區)的主要山地。都龐嶺—陽明山係群峰起伏,到處崇山峻嶺。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韮菜嶺、陽明山、杉木頂等35座,海拔1000上的山峰有472座。
  萌渚嶺—九疑山係:萌渚嶺是湘粵桂三省區的自然界嶺,又是長江水係與珠江水係的分水嶺。山係南北、東北走嚮,屬南嶺山脈緯嚮構造帶。山係群峰高聳,蒼山如海。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大竜山、癩子山、姑婆山、黃竜山、團圓山、紫良界嶺等44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91座。
  陽明山
  巍峨的陽明山位於瀟水之東,與永州市零陵區、雙牌縣、祁陽縣、寧遠縣等縣(區)接壤。主峰海拔1625米。陽明山境內70%的山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群山連綿,山峰環立,主峰望佛臺海拔1624.6米,登峰遠眺,極目千裏,上可達九嶷,下可見衡嶽,零城冷區和蜿蜒瀟湘,無不歷歷在目。山高𠔌幽,石怪峰奇,,森林茂密,樹種繁多,鬆濤和鳴,秀竹滴翠,流泉飛瀑,雲山霧海,路轉峰回,鳥語蟲鳴,奇花異草,相互輝映。身臨其境,宛若進入“鳥鳴山更幽”的人間仙境。
  陽明山土質肥沃,資源豐富,列為省自然保護區。山中盛産竹木,有竹鄉林海之稱。國內名貴稀有的華東黃杉,這裏有成片的次生林;瀕臨絶種的白鷳,亦時在山裏行走翻飛。其他稀有藥材,珍禽走獸,種類繁多,難以勝記。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動植物寶庫。
  九嶷山
  九嶷山又名蒼梧山,位於寧遠、江華、藍山三縣交界處。縱橫100餘千米,有“天下萬山朝九嶷”之說。因9座山峰,峰峰相似,故名九嶷山。主峰畚箕窩海拔高達1959.2米。
  九嶷山奇特秀麗,溶洞衆多,曾得到世界地貌學鼻祖徐霞客的賞識。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珍貴的詩文。九嶷山不僅怪石嶙峋,洞石遍布,而且是森林王國,其面積約53平方千米。
  舜皇山
  舜皇山位於東安縣西部30千米處,為湘南第一峰。係國傢級森林公園(1992年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2年設立)。史籍載為舜帝南巡駐蹕之處,故名。主峰海拔1882.4米,總面積1454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1.8%,有原始次生林5300公頃。山中有高等植物1640種,野生脊椎動物118種,國傢一級保護植物7種,二級22種,國傢一級保護動物8種,二級22種。千米以上高峰12座,景觀多變;峽𠔌9條,層進漸險;30米落差以上瀑布22處,吐珠噴霧;大型溶洞13個,景緻精美;怪石、崖壁26處,似物像人,巧妙逼真;成景山泉7處,淙淙流淌。山、水、石、林巧合成景,岩、泉、樹、藤自然成趣,四時花開不斷,氣候宜人。更有山北之古廟,山麓之舜王廟及多處名人題詠碑刻等人文景觀。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徵,中央直屬機關的“紅章”縱隊和“紅星”縱隊於1934年11月17日從新寧縣老山界途經東安縣舜皇山大廟口鎮塘旁邊,翻越“雷群嶺”進入廣西桂林地區。
  都龐嶺
  都龐嶺位於湖南省道縣和江永縣境內,地處南嶺山脈中部,都龐嶺東側,境內峰高嶺峻,河𠔌深邃,切割強烈,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3米,千米以上山頭近百座。由於保護區位於中亞熱帶嚮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區內植物區係成分復雜,屬華中、華南、華東三大植物區係的交匯地帶,動物區係為東洋界華中區,並有華南區係成為滲透,華中區嚮華南區過渡特徵。本區森林植被保存良好,生物資源豐富,低海拔地區分佈有大面積結構完整的常緑闊葉林,為保護的主要對象,同時區內還分佈有大面積的福建柏群落和長苞鐵杉群落;已發現的維管束植物有214科861屬1949種,其中冷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香果樹、鵝掌楸等10餘種植物被列為國傢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區內不分佈有豐富的作物野生親緣種種質資源;已發現的陸棲脊椎動物有70科146屬202種,其中國傢重點保護動物有鰐蜥、雲豹、蟒、短尾猴、水鹿等25種。本區還是湖南省西南部的重要水源涵養林區,並為瑤文化的發源地,因而在森林生態、動植物遺傳和保護以及民族學的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價值。
  四明山
  四明山,因這四明山與東安縣、祁陽縣、邵陽縣、永州市冷水灘區等相鄰,“ 四望皆明 ” 而得名。山勢陡峻,切割強烈,四明山海拔 1000米以上的山峰3座,境內以楊村甸騰雲嶺為最高峰,海拔1044米;800米以上的6座。登臨山中,遠觀山翠如黛,嶺斷雲連;秋看楓紅似火,黃葉翻飛。山中現存有珍貴樹種有白玉蘭、銀杏、楠木、搖錢樹、青錢柳、紫穗槐等 10 多種。常年活動着香貓、聾豬、穿山甲、猴鷹、夜鴉等珍禽異獸數十種。據傳明代建北京故宮、太和殿一根主梁就取自這裏出産的珍貴楠木。
  永州是一個河流密佈、水係發育的地區。全市共有大小河流733條,總長10515公裏。按長度分,301公裏以上的2條,101~300公裏的2條,50~100公裏的14條,5~49公裏的590條。按流域面積分,5000平方公裏以上的2條,1001~5000平方公裏的7條,101~1000平方公裏的55條,11~100平方公裏的543條。全市河流受地形地貌及構造斷裂帶的控製,大都呈由南嚮北或自西嚮東的走嚮,並分為三個水係:一是湘江水係。包括全市主要河流,流域面積21464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96.09%。二是珠江水係。主要是江永桃川、江華河路口一帶及藍山的一部分小河。流域面積為77.8平方公裏。三是資江水係。衹有東安南橋、大盛部分地方的小河屬之,流域面積101.3平方公裏。
  永州境內的水係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一是河流縱橫,呈樹枝狀分佈。全市絶大多數河流從西北、中部、南部三大山係發源,穿山繞嶺,逐級匯流,形成樹枝狀流域網,匯集於瀟湘二水,最後從零祁盆地東北口流出,註入洞庭湖。二是河流水量大,易漲易涸。全市河流總水量占全省河流年均總水量的11.1%。其水源主要靠自然降水,因而年內各季的水位變化大。春末夏初的暴雨期,各河流會出現短期洪汛,水位差在5~18米,徑流量超過正常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而秋鼕枯旱時,河流就會涸淺,有的甚至會斷流。三是河床坡降大,𠔌深流急。南嶺山地相對高差大,地勢比降達2.7~20%。穿越這裏的河流下切,河道窄而切割深,水流湍急,落差集中。
  永州的主要河流有湘江、瀟水、寧遠河、白水、祁水、蘆洪江、石期河、永明河等。
  湘江
  發源於廣西興安縣海洋山(又名陽海山)。自東安縣淥埠頭入境,匯集紫水、石期河、瀟水、應水、白水等,流經永州市區最後由祁陽縣唐傢嶺的九洲流嚮常寧市。境內流程227.2公裏,自然落差55.3米。湘江水量豐富,入境流量283.55秒立米,出境流量774.5秒立米,是境內最重要的水路交通,也是全市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用水的源泉。
  瀟水
  古名深水,又名營水,東晉以後改名瀟水。瀟水是湘江上遊最大的支流。發源於藍山縣紫良鄉野狗山麓,流經江華、江永、道縣、雙牌,匯集永明河、寧遠河,於永州市零陵區萍島註入湘江。幹流長354公裏,流域面積12099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0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45秒立米,為全市生産生活供水的主要水係網絡。
  白水
  湘江上遊一級支流。發源於桂陽縣大土嶺,於常市蒲竹進入祁陽,在祁陽白水鎮匯入湘江。白水全長117公裏,流域面積1810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44.3秒立米,河床落差達653米。
  祁水
  湘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邵陽縣四明山東側的九塘坳,流經祁東縣黃泥橋,在窰頭鋪的石灣村進入祁陽,經黎傢坪、下馬渡,在縣城浯溪鎮東匯入湘江。全長114公裏,流域面積1685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23.9秒立米,多年平均徑流量7.55億立方米。祁水在祁陽境內河長67.2公裏,流域面積568.2平方公裏。
  蘆洪江
  又名應水。湘江上遊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東安縣與邵陽縣的分水嶺黃花山東麓,於永州市冷水灘區高溪市鎮匯入湘江。全長80多公裏,有大小支流15條,流域面積1070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總量6.3億立方米,平均流量19.89秒立米。
  紫水河
  又名大陽川水,為湘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東安紫雲陽合坪,於東安大江口匯入湘江,全長96公裏。落差1550.5米,流域面積983.69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23.94秒立米,年均徑流總量7.6億立方米。
  寧遠河
  湘江的二級支流,瀟水的一級支流,由舂水和泠水匯合而成。舂水與泠水在寧遠曹傢灘匯合後流入道縣油湘,再進入寧遠下白營,最後經道縣油湘流入瀟水。寧遠河全長90多公裏,流域面積約1000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6.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0.53秒立米。
  永明河
  瀟水一級支流,湘江二級支流。發源於江永縣涼傘界,流經古宅、江永縣城、上江圩,於道縣涔江渡匯入瀟水。全長82公裏,流域面積1216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42.6秒立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3.5億立方米。
  永州市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一年四季比較分明。全市年均氣溫為17.6~18.6℃,無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氣溫0℃以下的天數衹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數為3~7天,極端最低氣溫在-4.9~-8.4℃之間。日平均氣溫≥0℃的積溫達6450—6800℃,≥10℃的積溫為5530~5860℃。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00—1740小時,太陽總輻射量達101.5~113千卡∕平方釐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1900毫米,一般是山區多於平崗區,南部多於北部。
  氣候特徵
  由於受復雜地形和不同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永州氣候類型多樣。其主要特徵是:
  氣候資源豐富,溫光水基本同季 從熱量看,年均氣溫比湘北高1.5~2.0℃,年均積溫比湘北多200~400℃,日均≥10℃的作物持續生長期有286~311天,比湘北長10~20天,無霜期比湘北長25~30天。從光照看,除江華等山區外,為全省日照次多的地區。從降水量看,總的也比較豐富。同時區內溫光水基本同季,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氣候類型多樣,立體層次明顯 全市復雜的地形地貌,促進了溫光水的重新分配。即使在一個縣內,氣候的地域差異也十分明顯。全市從海拔300米以下的丘崗平原地帶,到10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帶,其氣候變化大體相當於嚮北推進了7~10個緯度。這種因高度不同的多層次氣候,形成了植被類型、種植制度、農業佈局的明顯差異。同時,由於地形影響,市內還有相當大的“暖區”和“暖帶”存在。“暖區”主要分佈在道縣—寧遠河𠔌盆地、新田河𠔌盆地、江華濤圩河𠔌走廊、江永桃川盆地等。“暖帶”主要出現在群山連綿、下有溪𠔌的山腰地帶。
  氣候的年際和季節變化大,低溫冷害明顯,旱澇比較頻繁 永州春暖夏熱,秋涼鼕冷,四季分明。同時,由於地形地貌影響,氣溫季節差異很大。極端最低氣溫可達–8.4℃,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0℃,極端溫差為48.4℃。同時,氣溫年際變化大,春季低溫和冰凍明顯。全市≥10℃初終日期,最早與最遲相差40天以上;日溫>10℃的持續日數,最長與最短可相差70多天。在積溫較少的年份,多發生低溫冷害天氣,如倒春寒、寒露風等,對農業生産不利。降水時空頒布也不均勻,旱澇比較頻繁。全市雨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其降水量占全年的三分之二。特別是4~6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45%以上,而秋鼕兩季僅占全年的30%左右。降水的年際變化也很大。如永州市零陵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11.9毫米,最多的1961年達1867.0毫米,最少的1963年衹有950.0毫米,兩者相差一半。
  災害性氣象
  永州是一個自然災害的多發地區。主要災害性氣象有旱澇災害、冰凍、大風冰雹災害等。
  旱澇災害 多雨年易澇,少雨年易旱,旱澇成為全市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據統計,各地有80~90%的年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旱災,洪澇發生機率有40~65%。從災害的持續時間、影響程度和面積來看,旱重於澇。1963年,永州發生百年未遇的特大幹旱,農作物受災面積270.9萬畝,成災面積236.8萬畝。很多地方山泉枯竭,溪水斷流,塘壩幹涸,田地龜裂,莊稼枯萎,飲水睏難,給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損失。
  冰凍 全市歷史上發生冰凍災害的年份也不少。一些強冰凍,往往給農業生産造成重大損失。解放後,永州曾發生過兩次強冰凍天氣。一次是1969年1~2月,出現解放以來最強的冰凍,極端最低溫度達–7.1℃,對交通、通訊和越鼕 農作物、耕牛及果木造成很大損失。另一次是1977年,出現長期低溫強冰凍。全市凍死耕牛6300多頭,柑橘和林木遭受嚴重損失。
  大風冰雹災害 每年2~5月份,冷暖氣團常在本市交會,加上地形的擡升作用,易於形成大風冰雹天氣,往往給農業生産造成很大損失。如1981年3月29日,寧遠、江永、道縣、藍山、新田及雙牌等縣,發生歷史上罕見的大風冰雹天氣,最大風力達十二級,造成59個公社、527個大隊、5149個生産隊受災,死亡93人,傷575人。
  此外,永州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地震。歷代編修的永州府志,都對此有所記載。最近一次關於永州發生地震的記載,是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7年),距今215年。
  土地資源
  全市有土地面積3364.25萬畝,占全省總面積的10.5%,位居全省第二。土地類型多樣、質量較好。有宜農耕地500萬畝,宜林地2100萬畝,連片宜牧地158萬畝。土地後備資源充足。全市待開發土地563萬畝,宜農荒地是全省數量多、質量好的地區之一。
  動物資源
  全市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1000餘種,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動物。現列為國傢保護的有31種:屬國傢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黃腹角雉;屬國傢二級瀕危保護動物五步蛇、獼猴、穿山甲、金錢豹、麝、紅腹角雉、毛冠鹿、水鹿、大鯢(娃娃魚)、紅石猴、灰腹角雉等10種;三級保護的有獐、青羊、蘇州羚、白鷳、金雞等19種。全市已知水産動物有186種,其中魚類有153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青、鰱、鱅、鯉等20餘種;稀有珍貴魚類有中華鱘、竹魚等;水産兩棲動物有大鯢(娃娃魚)等16種;水産爬行動物主要有鱉、團魚、烏龜等;珍貴水産獸類有華東水獺(俗名水貂)。
  植物資源
  永州市屬中亞熱帶常緑闊葉林區,係本省植物資源富集地區。全境共有維管束植物232科、1003屬、2712種,占全省的68%,為全國的10%;有喬木樹種127科、429屬、1542種。其中有栽培價值的58科、253種,有實用推廣價值的180種。屬國傢一級保護的6種:銀杉、水杉、珙桐、香杉、種萼木(伯樂樹)、蘇鐵;屬國傢二級保護的13種:楠木、銀杏、冷杉、中華珈、長柄雙花木、香樹、紅豆樹、白豆鬆等;屬國傢三級保護的有杜仲、鵝掌楸、福建柏、華南栲、青錢柳、檫木、黃杉等27種;屬省級保護的有斑竹、方竹、羅漢竹、絨毛皂莢、山羊角樹、黃連、黨參、天麻等29種。
  礦藏資源
  全市地處我國著名“南嶺多金屬成礦帶”,已探明的礦藏有55種,占全省礦種一半。已知礦床點632處,達到工業礦床80處,其中大型5處,中型15處,小型60處。錳、錫、稀土等礦藏儲量大,品位高。其中錳保有儲量約6800萬噸,占全省的34.7%,居全省第二位,産量居全省第一位。江華姑婆嶺稀土礦為大型礦藏,儲量全省第一。
  水力資源
  永州是個河流密佈、水係發達的地區,共有大小河流700餘條,總長1萬多公裏,河床𠔌深流急,水能資源藴藏豐裕,總量達238萬千瓦,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開發量達101萬千瓦,待開發利用的達60餘萬千瓦。
英文解釋
  1. :  yong Township
近義詞
永州
永州
永州
相關詞
湖南大學高校零陵北京南充昆明百科辭典
遼寧地理伊犁旅遊永州市零陵區廣東連州九嶷山
陽明山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道縣學校中學山脈旅行
人文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