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 : 中国 >河南 > 
目录
·tà hé tà hé·旅游 Travel·基本概述 Basic Overview
·历史沿革 History·地理环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人口结构 Population structure·历届领导·经济建设 Economic development
·交通运输 Transportation·文化艺术 Culture and Arts·休闲娱乐 Entertainment
·漯河名人 Luohe Celebrity·科学教育 Science Education·城市荣誉 City Honors
·历届领导 Past Leadership·近义词·相关词
·更多结果...
tà hé tà hé
  市名。在河南省中部偏南、京广铁路线上,滨临沙、澧两河
旅游 Travel
  漯河旅游投诉电话:漯河旅游投诉电话:0395-3139819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漯河最佳旅游时间:属于温暖性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全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6℃,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49.2─845.2毫米,日照时数为2187─2359小时。漯河美食:漯河王记哥烩面馆位于人民中路,汽车站西,经营清真食品系列,主要有烩面、小菜等食品。地道的河南传统风味,味道独特,好吃且不腻,让你吃了还想吃。
  王记哥烩面,注重烩面的调料,火候,营养并有独特的配方。
  漯河交通:漯河市为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铁路向西与焦枝线相连,漯阜铁路向东与京沪线相接,三条铁路在漯境内总长度为249.99公里(含复线、专用线),并构成十字交叉,构通了漯河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漯河境内共设火车站6座,漯河火车站为全国一级枢纽编组大站,1998年铁路客运量为150.34万人,货运量为198万吨。
  漯河公路交通十分发达,107国道和正在建设的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有4条省级公路干线与4条县级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境内公路总里程(含乡级公路)达1596公里,共设汽车站4座。
  漯河住宿:银都大酒店★★★
  地址漯河市海河路中段电话(0395)3138888
  蓝天宾馆★★
  地址漯河市黄河路西段826号电话(0395)3134112
  舞阳县花园酒店★★
  地址漯河舞阳县人民中路24号电话(0395)7121207
  玉龙大厦
  地址漯河市公安街电话(0395)2121118
  沙河宾馆
  地址漯河市滨河路电话(0395)2124178
  漯河娱乐:漯河贾湖遗址出土的七音骨笛距今八千余年,至今仍能吹奏出动听的乐曲,在世界音乐史上属最早的实物发现,把世界音乐史向前推进三千年;漯河为豫剧四大流派之一的沙河调发祥地;明代舞蹈《闹伞》、《独杆轿》为河南传统文化之精品;民歌《船工号子》为豫中南地区民歌代表作。
  专业文艺团体生机勃勃。漯河杂技团1969年建团以来,以高超的技艺、清新的风格而深受观众好评,曾出访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地演出。1988年该团演出的《三人钻筒》在法国巴黎获"世界未来赛"杂技金奖,1997年该团演出的《大排椅》、《小晃板》获河南省首届少儿比赛金奖,1999年3月参加河南省人民政府艺术团赴澳门演出;漯河豫剧团不断推出新人新戏,该团演出的《盘丝洞》、《东方夫人》、《荣振商贾》在河南省戏剧比赛中屡屡获奖。
  文化市场健康繁荣。以演出、图书、歌舞、书画等为代表的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全市拥有各类演出场所120处,图书经营网点150余家,各类娱乐场所300余处,城乡文化市场比较活跃。
  农村文化健康发展。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图书室、活动室、黑板报、阅报栏,各乡镇均建有文化站,舞阳县1998年获"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市文化主管部门每年举办一次民间艺术大赛、多次举办社会文艺团体汇演,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区号:0395
  邮编:462000
  位置:地处中原腹地
  面积:2617平方公里
  人口:245万
  行政区划:辖郾城、临颍、舞阳三县和源汇区
  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辖郾城、临颍、舞阳三县和源汇区,面积2617平方公里,人口245万,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4万,是河南省内陆特区。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舞阳县贾湖址,发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和用猛禽骨管制作的七音骨笛。甲骨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称世界产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国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早一千多年;骨笛已具备七音节结构,可以吹奏旋律,在世界音乐史上属最早的实物发现。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6年率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联军伐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多国联合作战;东汉召陵人许慎,历时二十二年编撰了中国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它集文字、音韵、训诂学之大成,是研究先秦以前文字的阶梯和桥梁;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郾城决战”大破兀术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旋又在颖昌(河南临颍)击败金军十二万,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但南宋高宗先后发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现商桥镇有2道金牌接到处;抗金名将--岳家军先锋官杨再兴在宋金”商桥之战”中率先冲阵,以少胜多,临危不惧,最后马陷淤泥,被金军乱剑射死,尸体火化后留下箭镞二升。岳飞用兵刃刻“杨再兴坟墓”于石上,立于碑前。按将军遗愿,其陵园面北而建。
  漯河文物资源丰富,以贾湖遗址、彼岸寺经幢、小商桥、三绝碑及授禅台、许慎墓为代表的190余处文物古迹,处处博大精深。
  漯河现代建设成就喜人,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漯河是中原绿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市区街道绿荫如盖,繁花似锦;沙河天然浴场和滨河游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以生态、休闲为基调的开源森林公园,以科技、绿色、环保为特点的天翼公司种植基地已成为旅游热点。漯河人思想解放、实干创新,纳百川,容四海,产生了“汇集世界高科技,汇集世界新工艺”的双汇集团--双汇人靠经济实力,聚天下之英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产生了探索和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而闻名世界的南街村集团--南街村人以坚持学毛著,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学雷锋,弘扬“傻子”精神,大唱革命歌曲,坚持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坚持走集体共富裕的道路,以独特的发展模式,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来观光考察。目前,以城市风光、访古探幽、红色风情、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漯河旅游日趋成熟,以基本形成了“食、宿、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
  漯河市为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铁路向西与焦枝线相连,漯阜铁路向东与京沪线相接,三条铁路在漯境内总长度为249.99公里(含复线、专用线),并构成十字交叉,构通了漯河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漯河火车站为全国一级枢纽编组大站。
  漯河公路交通十分发达,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有4条省级公路干线与4条县级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境内公路总里程(含乡级公路)达1596公里,共设汽车站4座。漯河距离郑州国际机场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地处郑州与武汉之间,是良好的经济枢纽地带。
基本概述 Basic Overview
  漯河南街村红色广场漯河市(英语:LuoHe City;汉语拼音:Luò Hé Shì )
  经纬度
  北纬33°24′—33°59′,东经113°27′—114°16′,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河南省(Henan Province)
  辖区
  辖源汇、郾城、召陵3个市辖区,舞阳、临颍2个县。(漯河市,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舞阳县)
  政府
  漯河市政府驻郾城区。委书记:靳克文;市长:祁金立
  面积
  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
  人口
  256万人(2006年末)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
  462000
  电话区号
  0395(+86)
  汽车牌照
  豫L
  方言
  中原官话(漯项片)
  漯河(LuoHe)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沙澧”二字成为漯河的代名词。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历史沿革 History
  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宋书-州郡志》记载:“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师南伐,破许昌城,颍川郡治召陵,称南颍川郡。”颍川郡治,原在阳翟(今禹州),后迁许昌。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南朝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临颍三县,称南颍川郡。北朝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撰著《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写道:“汝水又东南,经奇雒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隐水出焉,世谓之大隐水。”在《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篇记载:“颍水又东南,汝水支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雒城三十里,世人谓之大隐水也。东南径召陵县故城南。”郦道元曾实地考察了这些水道,其注准确可信。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平淮蔡吴元济叛乱,曾运杨子院(今江苏义征县南)米,自淮阴溯淮入颍,自项城入殷,输于郾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三月,唐军与淮蔡军“夹殷水而军,诸军相顾望,无敢涉殷水者。”南宋时,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围修筑了寨墙,因隐、澧水在此交汇,寨取名源汇,镇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镇),与东边的下口(今周口)镇遥望相呼应。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郾城县记》记述:“沙澧二河在镇西北汇流,形似螺,因此名湾为螺,地以湾名。”《中国地名大辞典》曰:“螺湾河,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名螺湾渡。”《清一统志》曰:“澧河自县东南螺湾渡北流合沙河,今京汉铁路经之。”由于这里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故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进行物资交流。明永乐年间,郾城知县王季立,曾作《螺湾买棹》诗咏之曰:“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由此可见其繁华之一斑。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新华字典》、《辞源》、《辞海》等权威字书,也先后相继认可。《现代汉语词典》注:漯,漯河,市名,在河南。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现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止2007年底,漯河城区面积102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35.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25万人,市区人口34.7万人。
地理环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为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786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流径,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沙河自发源地——鲁山县伏牛山脉石人山下,东流经宝丰、平顶山,叶县至舞阳县章化乡河湾村入境,在漯河市区小宋庄村东澧河汇入,流至郾城县老窝乡大路李村出境,又东流经商水,周口,项城、沈丘,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全长106.6公里,流域面积19117平方公里。澧河发源于方城县四里店以北柳村沟。经叶县、至舞阳上澧河店入境,在市区于沙河交汇。境内长67公里。颍河从发源地登封县少室山、至临颍县,经郾城东流,境内长45公里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漯河市行政区划示意图截至2005年12月31日,漯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7个街道、27个镇、21个乡。
  漯河市 面积2617平方千米,人口257万(2003年)。
  源汇区 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邮政编码462000。区人民政府驻老街。
  郾城区 面积413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邮政编码462300。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
  召陵区 面积405平方千米,人口48万人。邮政编码462300。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
  舞阳县 面积776平方千米,人口61万人。邮政编码462400。县人民政府驻舞泉镇。
  临颍县 面积821平方千米,人口71万人。邮政编码462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人口结构 Population structure
  全辖区总面积为261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2.9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3.1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3.9%。辖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和高新区,共有5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281个村。根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来看,我市人口状况是总人口256.90万人,与2007年的255.69万人相比增1.21万人,常住人口248.05万人,出生率10.41‰,死亡率5.66‰,自增率4.75‰。人口总量和三率呈稳步提升趋势。
  全市有回族、维吾尔、满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壮族、土家族、拉祜族、彝族、朝鲜族、布依族、佤族等38个少数民族,共3645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2%。其中回族353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7.3%,蒙古族301人,满族114人,其它少数民族人口较少。
  少数民族分布情况:源汇区10335人,召陵区10536人,郾城区5403人,临颍县5012人,舞阳县3908人,高新区202人。
  每个乡(镇、办)都有少数民族,临颍县繁城回族镇是我市唯一的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乡镇12个,分别是:
  临颍县城关镇、繁城回族镇
  舞阳县侯集乡
  源汇区马路街办事处、老街办事处、顺河街办事处
  郾城区城关镇、龙城镇、新店镇、孙庄乡
  召陵区天桥街办事处、召陵镇
  少数民族聚居村27个,其中少数民族500 人以上的聚居村16个。分别是:
  临颍县城关镇东关村、陈庄乡黄连城村、繁城镇清街村、东街村、锅壅口村
  舞阳县城关镇西街村、北舞渡镇顺河街村、侯集乡河北街村、章化乡付庄村
  郾城区龙城镇回马村、新店镇斗王村
  召陵区召陵镇前油李村、后油李村、久寨徐村、常村、归村
历届领导
经济建设 Economic development
  漯河是改革创新、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漯河漯河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正在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评价漯河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第二届中博会在河南召开,并把食品分会放在漯河,说明漯河本身食品产业优势突出,配套完备。中博会前夕,《经济视点报》中博会特别报道组走进漯河,深入解读漯河现象,解析漯河经验,将一个开放、和谐、创新、发展的魅力漯河展现给中外宾朋。
  漯河:强势崛起的食品总部
  ●河南是中国的“大厨房”,漯河更是“大厨房”的核心。通过推动龙头企业产业化工程,漯河将自身的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培育出了一大批食品名牌、名企。
  ●食品工业,不仅成为漯河的支柱产业,更成为漯河甚至河南的一张名片。
  如果说河南是中国的“大厨房”,那么漯河便是“大厨房”的核心。
  近年来,漯河市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培育出了中国肉类第一品牌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分割出口大户汇通集团、绿色食品后起之秀龙云集团和北徐集团等,成为河南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基地市、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和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目前,漯河已成为外地农副产品大量调入、食品大量输出的地区,相继被确定为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试点市。
  市场上,每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在香港,漯河市出口的肉产品占全港总需求量的1/4;在北京,市民菜篮子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双汇肉制品和龙云无公害蔬菜;在距拉萨300多公里的小镇上,可以买到漯河生产的“澳的利”饮料……越来越多的漯河食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走上亿万居民的餐桌。
  漯河市聚集如此多的食品企业,使漯河获得了“中国食品名城”的称号。同时,食品工业也成为漯河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2006年,漯河实际利用外资9506万美元,居全省第6位。新上投资超亿元的项目18个。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漯河,美国杜邦公司、美国泰森集团、日本火腿株式会社、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金大地、新瑞、中旺、旺旺、康师傅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漯河市投资。
  2008年漯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1亿元
  在《河南省“十一五”食品工业规划重点项目》中,漯河市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汇通集团、北徐集团、龙云集团等11家企业的20个项目进入了规划,总投资107亿元,位居全省首位。
  食品工业,不仅成为漯河的支柱产业,更成为漯河,甚至河南的一张名片。
  产业集群
  目前,漯河市大力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形成了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格局。
  国内肉食加工龙头企业双汇集团,20余年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以高温火腿肠起家,并迅速成为市场霸主。
  在稳固其行业龙头地位之后,双汇集团又果断出击低温肉制品,并率先把国外先进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模式引进中国。双汇围绕生猪屠宰、肉类加工向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延伸,创造了“横向一体化,纵向一条龙”的新型肉类经营业态,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
  同样都是肉食加工企业,汇通集团的发展战略却和双汇不同。在学习、借鉴双汇发展经验的同时,汇通集团把发展的重点拓展到了港澳,成为国内重要的供港澳肉制品生产企业,曾连续两年成为“河南省民营企业出口状元”。
  在做大做强肉制品产业的同时,汇通集团也不断纵横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速冻、生鲜产业,在业界颇具知名度。目前,“汇通”品牌也跻身为“中国名牌”行列。
  在强势企业的示范作用之下,一家名为金运的私营企业,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市场空白点,从一开始就瞄准香港市场,专门从事中猪出口。金运品牌在香港已经极具知名度,年出口额也突破千万元。
  大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本地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龙云集团、北徐集团、豫汇、恒达、金龙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为食品加工的骨干企业。
  骨干企业的带动,使漯河形成了以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制造、蔬菜加工等行业为主导,以分割肉、肉制品、面粉、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饮料、奶制品、酿酒、调味品等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其中,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年,肉制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年,其中猪肉制品加工能力占全国25%;年产饮料酒3.1亿升,各类软饮料56.1万吨。
  截至目前,漯河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230亿元的企业1家,超20亿元的企业3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超亿元的企业98家。
  依托这些企业,漯河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食品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效应,引来名企扎堆。其中有6家世界500强企业,还有来自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知名企业。不仅如此,一批国内食品强势企业也相继落户漯河
  漯河已经发展成为食品工业企业的集群,拥有限额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64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4%,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食品工业产值的1/30,形成了粮食深加工、肉类精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体系。
交通运输 Transportation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京广、漯宝(丰)、漯阜(阳)3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南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文化艺术 Culture and Arts
  传统文化
  漯河地区以农历节气为名的地方物色较浓的民俗节日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赶庙会)、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蚂蚁生日)、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七月十五(鬼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十来一(十月初一)、腊月二十三(小年)等。
   元宵灯展暨焰火晚会
  元宵灯展是漯河市区节日文化的传统项目,为活跃节日气氛,丰富春节期间全市群众的文化活动,从1988年起,每年都有举行十五元宵节灯展,展出时间一般一周左右。参加单位是市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及驻漯单位,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制做大小不同的花灯。特别是前几届灯展,各单位参展的积极性都很高,平均每年参加展出大型花灯150盏。这些花灯一般高2—3米,长宽各3—4米,有些大型花灯高16米,宽12米,集灯、声、音、形、高科技于一体,从各方面表现漯河市区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强劲发展的情景,讴歌现在改革开改美满的幸福生活。这些花灯造型别致,制作精良。每年一百多盏花灯,制作工艺各种各样。不少精品花灯使观众看后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每年元宵之夜,漯河市区万人空巷,男女老少,涌向灯展展区,观看一年一度的节日灯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来漯观看灯展的群众多达十万人之多。自1988年到2005年,漯河市共举办灯展16届,制作参展大型花灯2853盏,观众180多万人,对漯河市的节日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2006年以来,漯河市委、市政府创新活动形式,把每年的元宵节灯展演变为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焰火晚会,至今已举办三届。每年焰火晚会由政府出资数十万元,从“世界花炮之乡”——湖南浏阳购进上万枚大型礼花弹,装点漯河的夜空,烘托节日氛围,已经成为我市人民群众每年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特别是2008年焰火晚会由600多个品种、近万发礼花弹组成烟花品种多、规模大、别具特色。整场晚会礼花弹燃放采用电脑编排程序、最新电子点火、遥控引爆等技术,高、中、低空次第燃放,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并且色彩斑斓,视觉冲击力强。整个焰火晚会分《魅力漯河 历史悠久底蕴深》、《活力漯河 改革开放成就新》、《欢乐漯河 欣逢盛世百姓喜》、《和谐漯河 团结奋斗大发展》四个篇章,最后以气势磅礴、绚烂璀璨、恢弘壮观的各色礼花在天空中竞相绽放,象征漯河市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业绩,预示着大发展的新漯河将以新的姿态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同时把人们带入了童话般的世界,也把全市人民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
  民间艺术
  漯河市民间艺术表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群众欢迎,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早在解放前,漯河就是水旱码头,经济繁荣,商贾云集,后还逐渐人口增多,相应地也带来了外市的民间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丰富了原有的民间艺术种类,在民间不断传播。在清末,市区一些民舞爱好者和商人组织起了民间艺术表演社,有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行走、唢呐吹奏、闹伞表演、推小车、摇旱船、肘阁等。由总社领导,分派各个表演队按指定时间、地点进行表演,其演出经费由各自表演队负担。演出活动一般是在春节进行,演出地点在都街道两旁,表演队每到一处,常常是观众如潮,争先恐后观看表演,店铺老板也都先后放鞭炮燃放以示欢迎。还无偿拿出烟酒、糕点给表演队员发放。这一传统习俗在源汇区沿袭至今。每到元宵节期间,四面八方各种城市和农村民间艺术表演队纷纷走上街头,尽兴表演、市内交警、城管等管理部门也都大开方便之门,欢迎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特别是2008年民间艺术大赛,以弘扬传统节庆文化,高扬团结、拼搏、实干、创新的漯河精神为主题,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展示我市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营造“喜庆、和谐、安康”的节日气氛。来自两县四区的30支代表队参与了比赛。参赛人员全部为乡镇农民兄弟,他们精彩的表演和纯熟的技巧让群众领略了漯河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秧歌、花鼓、肘歌、舞龙、舞狮等异彩纷呈,不仅把来自各民间演出团体的精彩节目集中起来,而且让广大农民朋友走上舞台,展示自我,展现他们的新形象、新风貌、新生活,让他们从以往对文化活动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参与,引导农民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互动。此举不仅激发了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更显示出漯河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最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我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 制作面向全国出版发行教学光盘一套。虽然在普及推广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对此优秀拳种的普及和发展状况仍不理想,存在着失传的危险,急须进一步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此项古老而优秀的拳种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发扬。
   双人旱船舞
  临颍县南街村的双人旱船舞是由单人旱船舞演变而来,是由两个坐船女、一个老梢公和一个撑船女,表演渔家在打鱼时,遇到的不同情景故事,具有河南地方戏剧形式的舞蹈。
  双人旱船舞起源于清末,师承五代,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此舞运用了大量的地方戏的调子、动作、又因舞姿活泼、衣着考究、道具美观、舞步不俗、动有意思、静有图样,使双人旱船舞既可地摊表演,又可登台演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民国二十七年,该舞在漯河市演出时,外国记者曾多次拍照,老艺人李水长,把照片存至1983年失传。片上印有民国二十七年字号。
  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路径临颍,为了欢迎大军,临颍军民专门在城北关大操场举行双人旱船舞的表演。1951年随军记者李季,著有《出击》一书,书中叙述了大军进入临颍县城时,临颍人民用双人旱船舞欢迎部队的景况。
  1957年该舞参加许昌地区民间舞蹈会演,获二等奖。并代表许昌地区,参加河南省第三届民间舞蹈会演,获一等奖。在郑州演出结束后,苏联专家和翻译同演员亲切握手,亲吻祝贺演出成功。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陈素真也慰问了表演双人旱船舞的所有成员。通过郑州会演确定参加全国民舞会演,因女演员突发病未能参加。当时的河南日报第一版正中,还刊登了双人旱船舞的表演剧照。
  由于历史的原因,双人旱船舞停演了好多年。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由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南街村民1987年又重新组织起了这一民间舞蹈,其阵容超过了任何历史时期,连续几年在漯河市民间艺术大赛中,获特等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胜誉。
   舞阳农民画
  舞阳县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滋生于古老文明的文化环境中,是从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剌绣、泥塑、壁画等古老传统中发展而来的。1987年,舞阳县组织召开了“舞阳现代民间绘画研讨会”。1987年9月,武天举等人创作的《东河湾·西河湾》、《柿乡》、《左邻右舍》、《瑞阳》、《五月人倍忙》、《六月六》六件作品入选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美术展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览》展出,受到许多专家的高度称赞。1988年2月,舞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同年9月,河南省第一所农民画院“舞阳农民画院”成立,武天举任农民画院院长。同时,选送100幅农民画作品参加1988年9月第一届河南艺术节画展。1990年8月,武天举的新创作品《场边》、《老夫老妻》获入选奖。同年10月,在河南省第二届艺术节中,《场边》、《老夫老妻》均获展览二等奖。1993年9月,舞阳农民画20幅作品参加上海宝山“全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交流展”。舞阳农民画不但参加国内重大美术展览活动获各种奖项,还漂洋过海赴香港至乌拉圭、新加坡、西德等国家地区参展,获得极大成功。1998年12月5日,中央电视台七套“农村文化巡礼”节目组专程对舞阳农民画院采访报道。舞阳县文化馆经常组织农民画作者举行作品分析研讨会,使队伍不断壮大,新作不断涌现。截至2007年舞阳农民画有30多位作者,600多幅作品分别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或被选送国外展出,其中《左邻右舍》、《东河湾·西河湾》、《果熟时节》被评为一、二、三等奖,并被国家、省、市收藏。
  铜器舞
  铜器舞又叫“八大扇”——因主奏乐乐器为四扇大铙、四扇大镲而得名。该舞流传在源汇区问十乡一带,印板王、问十、董庄、草河李等村,皆有铜器会。据印板王的老艺人黄海东讲,铜器舞源于清朝末叶太平天国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据印板王村领舞人李明德说:开始只打铜器不舞,但有“捂”、“亮”、“撂”、“托”等手势动作。后来,为了使表演更加热闹,增加了“跨”、“跳”、“蹉”、“跑”等步法及“穿插”、“剪子鼓”、“自转”、“急跳”、“走马灯”等调度。分段落段,段与段之间用音乐及领舞独舞衔接,就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另外,今天的“八大扇”是由原来的“四大扇”(两扇大铙、两扇大钹)变化来的,伴奏乐器原来只有一面小堂鼓、一面大锣,一对手钹、一面小锣,当时叫“四大件”。现在已增加到“九大件”。
  铜器舞的音乐共分七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名称及特色,第一段:一铙;第二段:小花镲;第三段:别子;第四段:剪子鼓;第五段:三五铙;第六段:走马灯;第七段:大花镲。主奏乐器是:大铙、大钹、伴奏乐器有大堂鼓、大锣、手钹、小锣等。领舞化丑脸,头上包黄扎巾(像太平军那样),上身穿蓝褂子、白内衣,下身穿黄彩裤,腰束浅青腰带,白布补袜,黑软底革靴。大铙演奏者化黑脸,大钹演奏者化红脸,头上都包黄扎巾,上身穿白褂子,下身穿黄彩裤,腰束浅青腰带,白布袜、黑软底靴。主要道具是一面竹节小鼓(班鼓),一根击鼓和指挥用的竹钢小棍,是领舞兼指挥的工具。
  按照问十村一带的民俗,铜器舞于冬闲在大街通衢及广场空地演出,重大节日在舞台上亦可表演,第一段,调度线较短,多用“亮”钹手势及“跨”、“换”步法,节奏稍平缓。第二段,突出“穿插”的调度形式和大钹花齐奏手法及“跳”、“蹉”等步法。第三段,突出“捂”、“撂”、“托”等击奏手法。第四段,突出走“剪子鼓”的调度形式,演员在走动中表演。第五段,突出大铙的不同击奏手法,调度线最短,表演气氛热烈。第六段,全曲一百七十二小节,其中一百一十九小节运用“走马灯”似的调度形式表演,突出“跳”的步法和领舞“自转”的调度形式。第七段,是全舞的高潮,动作幅度大,节奏稍快,气氛热烈,大钹加花击奏的手法,得到完美的体现。铜器舞的表演,有着特殊的风采和韵味:第一:动律一致,分段演出;第二:领舞指挥,风趣幽默;第三:相辅相成,珠联壁合。一九八五年四月,中国舞蹈家协会河南分会与河南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办公室,对该舞录了像。
   脑阁
  花社,民间艺术的瑰宝,承载着百姓的希望和理想。在舞阳县流传三百多年的“众社龙为首,龙社不挡脑阁道”的说法,印证了“脑阁”的鼎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脑阁”,又叫扶婴社,顾名思义,就是将婴儿置于肩上、头上,扶婴而舞,既有原始杂技的因素,又有民间舞蹈的成分。每付梃子为一个家庭单元,儿女在上玩耍,父亲在下扭舞,母亲在旁边伴舞,每次表演阵容为10至16付梃子。它起源于夏代的一种祭祀活动,到明朝末年,从祭祀活动中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花社活动。据记载,清朝舞阳县舞泉镇北街村著名艺人有周有得、赵世杰,后经本村周林、周亭、周保、周德伟等传人将此艺术形式发扬光大,成为方圆几百里群众喜爱的著名花社。
  北街“脑阁”,其旗帜为黑色,极为罕见,据考,黑色是夏代至唐宋时的正统色彩,北街“脑阁”黑色旗帜保留了原生态文化成分,每次表演前,必先到街中五道庙祭祀,以示对先民的尊崇。它对研究民间传统文化的渊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脑阁”最重要的道具有大人背缚之用的铁坎件和用来扶婴的梃子,梃子插在铁坎件上,梃子又分单头和双头,双头梃子上面可站2名婴儿表演,此外还有用来接送婴儿上下梃子及维持秩序的叉子和去梃子时用的铁锤,道具均为铁制红布包裹,配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北街“脑阁”表演时多达16副梃子,和着鼓、锣、桡、钗等打击乐的节拍,以八字步或剪子步翩翩起舞,婴儿多扮演为悟空、八戒、青蛇、白蛇、上八仙等,表扬节目有“二郎担山”、“天女散花”、“梁祝”、“桃园三结义”等,演者上下协调,惟妙惟肖,观者如痴如醉。
  北街“脑阁”因有婴儿表演,家家户户都积极参与,具有独特的传承性,从自娱自乐到凝聚一心,“脑阁”赋予了北街更多的文化内涵。
   龙舞
  郾城何庄青龙会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先是村里的知名人士何发明、何同顺等人积极倡导组织发起的龙灯会,在每年的春节闹元宵期间表演,还在各个庙会、名人祝寿、做生意人开业庆典等进行巡回演出,倍受人们的喜爱,期间的舞龙高手有何俊举、何俊芳等人。他们在农闲时一方面习武强身,一方面舞龙弄珠,因群众对这一象征吉祥的龙灯非常喜爱,又加上当时舞龙人的敬业,长时间的演练切磋,何庄村的龙灯会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当时漯河、郾城等周边地区经常巡回演出,逐渐形成影响。民国年间,又以何国钦、何本立、何宝德为首的第二代舞龙人。在原来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无论演员队伍、服饰、道具都较原来有了壮大和更新。
  1966年文革年后,曾因多种原因中断演出了二十年的时间。直到1996年又以时任何庄村村委书记何长勋为首,何宝德、何玉德、何玉坤等人为技术教练,并由原来的一条龙舞增加为现在的两条龙舞,表演套路以前光是在地上玩“龙翻身”、 “就地十八滚”等又增加了“龙走独木桥”、“龙翻山”、“高山决斗”等,现有套路表演不下十余种,何庄青龙会是郾城区民间舞蹈中的一支奇葩。
  青龙会的龙是青龙,舞龙者自身穿青彩衣,舞蛛蛛者身穿红彩衣,乐队着黄彩衣,现有70多人,本舞的锣鼓伴奏,有快、慢、轻、重的强烈区别,但不受节奏限制。玩蛛蛛者带领青龙开始恭贺跑场子,然后进行套路表演,如“就地十八滚”、“龙走独木桥”、“龙翻山”、“龙钻节”、“走八孔桥”“龙钻山洞”、“高山决斗”、“耍大夔(kui)等十余种套路。已成为何庄村周围数十里,漯河境内村民百姓最喜爱的一支民间表演队伍。
   狮舞
  郾城“东关狮子会”成立于1897年,是由吴聚才(1877年出生)从南阳拜师学艺归来组建,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东关狮子会”起初叫“东关故事会”,以“双狮舞”为主打节目,另外还配有“竹马”、“二鬼绊跌”(又叫二鬼摔跤)、“九节鞭”等节目,整场演出大约要三四个小时。其中“双狮舞”共分:“玩灯”(灯,又叫绣球,夜晚可亮),“耍棍”、“狮子吃碟子”等三部分组成;“狮子吃碟子”是整个舞蹈的精彩之处,罗汉宴请宾客,桌子上摆放十六个分别装有鲜美菜肴点心的碟子,狮子偷吃罗汉去护,整个舞蹈围绕着一偷一护展开表演,狮子每吃一盘点,就地翻滚,连续数次,直到桌子上的菜肴盘点全部吞完。罗汉大怒,手执神禅训斥狮子,狮子自觉惭愧,又将菜肴原封不动一一吐回。这一系列的舞蹈动作表演中,十六个盘点在狮子腹中不翻不烂,原样吐回,十分精采,表演中,狮子与罗汉撒娇、咬耳朵、啃脚,用屁股撅罗汉,罗汉则用神禅撬嘴,掐脖子、捶背、揉胸等一番嬉戏,妙趣横生,令观众捧腹大笑。特别是到了晚上玩耍时,双狮两眼发光,随着舞步,伴着鼓点,一明一暗,神吃妙吐之后,还能吐出带火的莲花灯,让人观后拍手叫绝。且演员技艺精湛,表演细腻,在当时方圆百里享有盛名。
  到了第二代传人杨大雷(1919年出生)领班时期,又增加了武术(单刀、双刀)、气功(油锤灌顶、胸口碎石、上刀山)等一些杂耍节目,又壮大了队伍,当时整个舞狮队高达八十人左右,有令旗(指挥)、打击乐队、竹马队、狮子队、武术队、二鬼绊跌等,综合演出,更为壮观。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所有服装道具被毁,演出因此中断。1979年,时任村支部书记李庆典又重新组织恢复了“东关狮子会”。服装、道具、乐器全部重新购置,同时恢复了部分的传统节目。
  唢呐
  临颍县以李望根、陈松龄、杨海军为主的唢呐吹奏班,不仅在许昌地区屡获一等奖,而且在漯河市区也多次获一等奖。1988年10月,他们代表漯河市赴郑参加河南省首届艺术节,全省唢呐吹奏强手如林,临颍唢呐吹奏时而婉转动听,时面高亢激越,吹悲乐如泣如诉,吹喜乐陶人心醉,其所吹奏的歌曲,戏曲无不折服前来围观的人群,使之驻足忘返。经过几天的角逐,在二十多个唢呐班中名列榜首荣获“状元杯”奖。另外,李望根、陈松龄、杨海军吹奏的唢呐,于1993年赴湖南长沙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首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分别荣获一等奖、贡献奖。
  剪纸
  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子、桌子、柜子....等,以表达自已的喜乐、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又称之为"剪画"或"窗花"。剪纸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儿童、动物等,既饶富情趣又装饰美观,故深受大家喜爱,在今天,剪纸不再局限于应用的范围,其俨然成为艺术形式的一种。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与中国造纸术同时出现的艺术,至今仍兴盛于中国的民间。南方的纤巧秀逸,北方的浑厚苍劲。中华大地,各地风格不同,每一位艺术家又独成一体,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我们将展示这一中华民间艺术。
  张保俊在不断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民间剪纸的精华,融合北方和南方两种不同的剪纸风格为一体,在河南豫中地区博大深厚的文化积淀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原地域特色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其作品以豪放夸张的艺术造型,古朴质朴的剪工线条,瑰丽奇特的艺术想象,浓郁醇厚的乡村气息和田园情趣,堪称中国民间剪纸的一绝,被誉为中华古老民间艺术新进绽放一枝奇葩,尤为独特的事,其自创的双手并用、左右开弓的剪法更是与世无双,精彩绝伦。
  其作品以豪放夸张的艺术造型,古朴质朴的剪工线条,瑰丽奇特的艺术想象,浓郁醇厚的乡村气息和田园情趣,堪称中国民间剪纸的一绝,被誉为中华古老民间艺术新近绽放的一枝奇葩,尤为独特的事,其自创的双手并用、左右开弓的剪法更是与世无双,精彩绝伦。主要作品《教子成材》、《孝敬老人》、《计划生育好》、《二龙戏珠》、《猪八戒娶亲》、《猛虎下山》、《松鹤延寿》等。
  体育
  一、群众体育保持全省先进行列
  在群众体育方面,市体育局以“科学锻炼,健康生活”为主题,以增强人民体质,扩大体育人口为目标,积极开展科学文明的健身活动。每年都要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周和规模较大、社会影响较好的群众体育活动3次以上,中小型比赛活动50次以上。定期举办全运会、市直机关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已形成制度。同时,注重指导全市各个单项体育协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目前,漯河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已达90多万人。在1982年、1986年、1990年、1994年,我市连续四次被原国家体委授予“全国田径之乡”称号;舞阳、临颍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自2001年起至2007年底止,市体育局已连续七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周优秀组织奖和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被省体育局授予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2005年,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竞技体育方面,落实奥运争光计划为重点,不断完善训练网络,进一步优化配置体育资源,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项目和有潜力的项目,从而不断提升我市竞技体育在全省的位次。我市运动员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性青少年比赛,共获金牌126块、银牌132块、铜牌91块;在参加河南省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107块、银牌951块、铜牌652块,其中41人次打破河南省青少年纪录;有5人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比赛,获2金4银1铜;1986年、1992年、1996年、2002年、2006年组团参加河南省第六、七、八、九、十届运动会,团体总分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分别为第10、7、8、10、6名。目前我市共开设14个运动项目,其中射箭、柔道、田径等10个项目位居全省前六名。我市培养和输送的长跑运动员董俊峰在厦门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获得国际组第四名、国内组亚军;在郑汴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获国际组第三名、国内组冠军;方磊获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冠军、全国拳击锦标赛冠军、亚洲青年拳击锦标赛第五名,为漯河增添了光彩。
  三、承办高水平体育比赛日益频繁
  区划以来,我市体育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2000年以来,先后建成可容纳3万名观众的体育场一座、可容纳4000名观众的体育馆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市游泳馆正在建设中。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285个,场地总面积174万余平方米,人均0.7平方米。
  在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经营中,加大体育产业开发力度,积极承接大型体育比赛和商业性文体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漯河对外开放的知名度。先后成功承办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预赛、全国乒乓球俱乐部甲A比赛、全国男排锦标赛等一系列大型比赛76次,其中国际级12次、国家级48次、省级16次。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授予“全国最佳赛区”称号。在承办各类比赛活动期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共播发图像和文字新闻稿件近3万次。目前,我市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率在全省各地市中位居前列。2007年,我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最佳赛区"称号。
  漯河媒体
   漯河新闻媒体为:漯河电视台,漯河有线台,漯河广播电台,漯河日报,漯河广播电视报。
休闲娱乐 Entertainment
  旅游资源
  许慎墓 位于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墓冢高约4米,底径约14米。许慎 (约58-约147),汝南召陵 (今召陵区) 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著《说文解字》。
  彼岸寺石幢 在郾城区中学内。建于北宋。高12.18米,幢基为石刻八角形海池。底层是六角形须弥座,每角有透雕二龙柱相支,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6个佛龛。再上为四角形四天王龛,有八棱形角柱。其上为幢身,高3米多,重9吨余,刻有小篆《彼岸寺碑铭》,上为庑殿式石作,有伎乐嫔伽、人首鸟足等图像。再上为六角千佛造像碑。造型优美,挺拔壮观。
  上尊号与受禅碑 在临颍县繁城镇。刻于三国魏黄初元年 (220年)。隶书,字体方正,近于熹平石经,传为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世称三绝。碑文记载东汉延康元年 (220年) 魏公卿将军劝进及献帝禅位于魏王的历史事件。
  杨再兴墓 在临颍县城南12公里的商桥村。墓冢高大,翠柏茂密。冢前刻有“宋统制杨再兴将军之墓”的石碑,相传为岳飞用枪头刻成。墓前有祠,祠内有明清石碑数通,记载其生平事迹。杨再兴 (1104-1140),为岳飞部下,抗金将领。金人屯兵12万于临颍,再兴以300骑遇敌于小商桥,骤与之战,杀2000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再兴战死,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
  北舞渡山陕会馆彩牌楼 在舞阳县城北25公里北舞渡镇。镇临汝水,西通汝洛;东下江淮,北转郑汴。江南商货由此吞吐中转。有“装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称。镇内山陕会馆为秦晋巨商筹金创建。彩牌楼居会馆拜殿前,清道光五年 (1825年) 山陕粮商同建,为三间六柱五楼。建筑精巧玲珑,雄伟壮观。
   许慎陵园 许慎墓位于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绪年间碑刻二通,墓后苍柏林立。当地文物部门征地12亩,建许慎陵园。光绪二十五年,东阿周世专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东北隅购地三亩,建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上悬“五经无双”匾额,现为郾城县许慎纪念馆。1986年许慎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商桥 小商桥位于临颍县黄帝庙乡小商桥南小商河(颍河故道)上。桥为敞肩单孔石拱桥,长20.87米,宽6.67米。大拱竞夸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为1/5,拱券面厚0.65米,小拱净跨2.13米,矢高1.2米,两岸小拱脚间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主孔每块拱石间均由咬铁连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马,狮子,莲花和几何图案,拱之上端置有兽,伸出桥身。桥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刚力士像,双肩扛拱,双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动,风格古朴。据方志记载,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现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小商桥是一座时代较早的古石桥,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做工精致,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资料。1986年小商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大修。
   陈星聚墓 陈星聚墓位于临颍县城南6公里,台陈镇台陈村西南陈氏祖坟内。占地1650平方米,南北长55米,东西宽30米。墓前原有华表、碑碣,墓两侧为石刻林。1958年和1965年,陈星聚墓两次遭到破坏,现仅存墓碑和墓冢。1982年,县政府拨款重修陈星聚墓碑,建砖瓦碑楼一座,高4.7米,宽1.7米,厚1米,墓地面积480平方米。2004年11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漯河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沙河天然浴场和滨河游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以生态、休闲为基调的开源森林公园,以科技、绿色、环保为特点的天翼公司种植基地已成为旅游热点。漯河有著名的“红色南街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社会主义好》等革命歌曲,激昂雄壮、催人奋进。南街村是一个美丽而带有传奇色彩的村庄,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数十万各界人士来观光考察。漯河的大门永远为海内外游客敞开。
   南街村 南街村景区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东南隅,紧靠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面积1.78平方公里,是一处特色人文旅游景区,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南省红色旅游景点和河南省南部精品线路的重要景点。
  南街村旅游以发展模式、教育理念、发展方针、分配办法、生活方式及创建共产主义小社区伟大实践为特色。全面展示南街村独特的红色人文景观,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南街村旅游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八大观光旅游景区:“工业园区、高新农业园区、村民住宅区、文化景区、文化教育游览区、广场文化展示区、热带珍奇植物游览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区”。
  广大游客在亲身感受“游乡村都市,品南街产品,观红色文化,感集体优越”;丰富内涵的同时,还会收到洗礼心灵、升华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使广大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漯河名人 Luohe Celebrity
  缪肜 (?-?)东汉汝南召陵(今郾城东)人。字豫公。安帝时官至中书令,因县近京师,权豪显贵多仗势为非作歹,他赴任,首斩为恶者及贪官污吏百余人,政绩遂显。
  许慎(约58-147)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曾任太尉南阁祭酒等职。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书。
  唐衡(?-164)颍川郾(今河南郾城)人。宦官。桓帝初为小黄门史。与单超等五人佐助桓帝定谋诛杀外戚梁冀兄弟,以功封汝阳侯,食邑一万三千户。是东汉专权朝政的主要宦官之一。
  掌禹锡(1007-1067)宋河南郾城人。字唐卿。试身言书,判大理寺丞。丁度荐为侍御史。历判司农,太常寺。任开封国学进士主考,命题奇奥,士子忌惮,呼为“难题掌公”。
  王拱璧(1886-1976)1886年9月17日出生于河南西华县孝武营村(今属漯河市召陵区青年乡青年村),1976年3月27日,在河南省图书馆病故。生前曾用公璧、白丁、大同、一庄、拱北、工碧、公辟等笔名发表论著和进行革命活动。
  吉合(1905-1983)郾城人。1925年赴苏联,先后毕业于基辅混成干部学校、莫斯科高级步后兵学校。1927年加入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西北特委军事部部长、绥远省委组织部部长。1935年入苏联殖民地民族问题研究院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新疆新兵营战术教员、中共驻新疆办事处代表陈谭秋助理、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东部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参谋长。建国后,历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荀嵩(262-328)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西北)人。羽林右监荀覠子。志操清纯,雅好文学,为当时名流王济等人所器重。泰始中,为司马允文学掾,累迁侍中、中护军。晋元帝即位,授尚书仆射,与刁协共定中兴礼仪。明帝时,平王敦有功,封爵,授光禄大夫、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成帝初,苏峻叛乱,与王导等人共同侍卫成帝。咸和三年死,谥敬。
  李兑 宋许州临颍人。第进士。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朝廷派宦官任守忠为副,兑上奏以为非计,遂罢守忠。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出知杭州,仁宗手书“安民”二字以示宠。徙知邓州。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后以工部尚书致仕,卒,谥庄。
  李先 兑从弟。举进士。为虔州观察推官,摄吉州永新令。历知信州、南安军、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等。先无貌而有才,治官如治家,楚民称其精明为“照天烛”。后以秘书监致仕,卒。
  张彀(?-1217)字伯英。金许州监颍(今临颍县)人。初任宁陵县主簿,改泰定军节度判官,同州观察判官。以武宁军节度副使伐宋。迁河东南路转运使、权行六部尚书、安抚使等职。
  陈星聚(1817~1885年),字耀堂,河南临颍县台陈乡陈村人,同治十年(1871)年曾任台湾淡水同知,五年后又调任漉港同知,光绪四年(1878)升任台北知府。清朝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人民抵御法国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
  方心芳(1907)工业微生物学家。临颖人。1931年毕业城上海劳动大学农化系。1936年毕业于比利时卢汶大学农学院酿造科。1953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微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工业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工作,选育了不少优良工业用菌种,并已得到使用。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五代时期前蜀皇帝(907年——918年在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
  王常(?-36)颍川舞阳人。新莽末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于云杜绿林,是下江起义军主要首领,曾大破荆州牧所领官军。又促成下江兵同新市兵、平林兵联合作战。更始帝时任廷尉,封邓王。归附刘秀后屡从征伐,封山桑侯。
  丁鸿(?-92)东汉学者,大臣。字孝公。颍川定陵(今舞阳县北)人。以荫袭封阳陵侯,大办学堂,受明帝赏识,召拜侍中兼射声校尉。章帝召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名儒在北宫白虎观论五经,鸿论述最精,世称“殿中无双”,擢为校书。有门徒数千人。和帝时官至司徒、太尉兼卫尉。窦太后临朝,其兄弟擅权,鸿参与诛除外戚窦宪集团势力,亲收窦宪将军印绶,逼窦氏兄弟自杀。
  韩棱(?-98)东汉大臣。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少孤,以孝悌著称。初为郡功曹,有政绩。累官至司空。和帝时,窦宪专权,屡上书弹劾,窦氏败,他主持审理其案,日理万机,数月不浴。
  杜根(?-?)东汉大臣。字伯坚。颍川定陵(今舞阳县北)人。初举孝廉,为郎中,邓太后临朝,根上书,力要安帝亲政,太后怒,令装入袋内杖杀,刑吏感其义而放逃。邓氏诛,安帝征根后代,根方出山。拜为御史。
  李亚敏(1954-)女射击运动员。临颖人。1981年被选入解放军射击队。在第三届全运会上,以591环的成绩超女子小口径手枪慢加速射世界纪录。
科学教育 Science Education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漯河职业技术学校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教发[1999]26号)正式批准建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专科院校。目前是由省教育厅、漯河市政府领导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7年,是省级文明单位。位于河南省内陆特区——漯河市,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沙澧河环绕。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漯河市委、市政府为落实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而设立的,主要为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和河南食品产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漯河高中
  漯河高中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前身为国民党教育部1948年7月建于信阳鸡公山的中原临时中学,著名教育家周祖训任校长。现有南北两个校区。
城市荣誉 City Honors
  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
  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
  全国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市
  全国中小企业创业服务重点支持城市
  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
  全国推进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市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食品名城
历届领导 Past Leadership
  2006-2007
  市委书记:靳克文
  市长:刘东辉
  2007-2008
  市委书记:靳克文
  市长:祁金立
近义词
漯河市
相关词
行政区划地理舞阳漯河市电视台通信公司中国移动
学院医学河南院校河南腐败领导官员城市
食品郾城区域划分文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漯河历史漯河名人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