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 : 中國 >河南 > 
目錄
·tà hé tà hé·旅遊 Travel·基本概述 Basic Overview
·歷史沿革 History·地理環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人口結構 Population structure·歷屆領導·經濟建設 Economic development
·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文化藝術 Culture and Arts·休閑娛樂 Entertainment
·漯河名人 Luohe Celebrity·科學教育 Science Education·城市榮譽 City Honors
·歷屆領導 Past Leadership·近義詞·相關詞
·更多結果...
tà hé tà hé
  市名。在河南省中部偏南、京廣鐵路綫上,濱臨沙、澧兩河
旅遊 Travel
  漯河旅遊投訴電話:漯河旅遊投訴電話:0395-3139819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漯河最佳旅遊時間:屬於溫暖性季風氣候。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全市纍年平均氣溫為14.6℃,7月份最熱,纍年平均氣溫為27.5℃;1月份最冷,纍年平均氣溫為0.5℃。全年無霜期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為749.2─845.2毫米,日照時數為2187─2359小時。漯河美食:漯河王記哥燴面館位於人民中路,汽車站西,經營清真食品係列,主要有燴面、小菜等食品。地道的河南傳統風味,味道獨特,好吃且不膩,讓你吃了還想吃。
  王記哥燴面,註重燴面的調料,火候,營養並有獨特的配方。
  漯河交通:漯河市為豫中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京廣鐵路縱貫南北,漯寶鐵路嚮西與焦枝綫相連,漯阜鐵路嚮東與京滬綫相接,三條鐵路在漯境內總長度為249.99公裏(含復綫、專用綫),並構成十字交叉,構通了漯河與全國各地的聯繫。漯河境內共設火車站6座,漯河火車站為全國一級樞紐編組大站,1998年鐵路客運量為150.34萬人,貨運量為198萬噸。
  漯河公路交通十分發達,107國道和正在建設的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有4條省級公路幹綫與4條縣級公路縱橫交織,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境內公路總里程(含鄉級公路)達1596公裏,共設汽車站4座。
  漯河住宿:銀都大酒店★★★
  地址漯河市海河路中段電話(0395)3138888
  藍天賓館★★
  地址漯河市黃河路西段826號電話(0395)3134112
  舞陽縣花園酒店★★
  地址漯河舞陽縣人民中路24號電話(0395)7121207
  玉竜大廈
  地址漯河市公安街電話(0395)2121118
  沙河賓館
  地址漯河市濱河路電話(0395)2124178
  漯河娛樂:漯河賈湖遺址出土的七音骨笛距今八千餘年,至今仍能吹奏出動聽的樂麯,在世界音樂史上屬最早的實物發現,把世界音樂史嚮前推進三千年;漯河為豫劇四大流派之一的沙河調發祥地;明代舞蹈《鬧傘》、《獨桿轎》為河南傳統文化之精品;民歌《船工號子》為豫中南地區民歌代表作。
  專業文藝團體生機勃勃。漯河雜技團1969年建團以來,以高超的技藝、清新的風格而深受觀衆好評,曾出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地演出。1988年該團演出的《三人鑽筒》在法國巴黎獲"世界未來賽"雜技金奬,1997年該團演出的《大排椅》、《小晃板》獲河南省首屆少兒比賽金奬,1999年3月參加河南省人民政府藝術團赴澳門演出;漯河豫劇團不斷推出新人新戲,該團演出的《盤絲洞》、《東方夫人》、《榮振商賈》在河南省戲劇比賽中屢屢獲奬。
  文化市場健康繁榮。以演出、圖書、歌舞、書畫等為代表的文化市場不斷發展,全市擁有各類演出場所120處,圖書經營網點150余家,各類娛樂場所300餘處,城鄉文化市場比較活躍。
  農村文化健康發展。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圖書室、活動室、黑板報、閱報欄,各鄉鎮均建有文化站,舞陽縣1998年獲"全國文化建設先進縣"。市文化主管部門每年舉辦一次民間藝術大賽、多次舉辦社會文藝團體匯演,促進了農村文化的健康發展。
  區號:0395
  郵編:462000
  位置:地處中原腹地
  面積:2617平方公裏
  人口:245萬
  行政區劃:轄郾城、臨潁、舞陽三縣和源匯區
  漯河市地處中原腹地,轄郾城、臨潁、舞陽三縣和源匯區,面積2617平方公裏,人口245萬,城區面積28平方公裏,人口34萬,是河南省內陸特區。
  漯河歷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舞陽縣賈湖址,發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和用猛禽骨管製作的七音骨笛。甲骨契刻符號比安陽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稱世界産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國埃及的象形文字還早一千多年;骨笛已具備七音節結構,可以吹奏旋律,在世界音樂史上屬最早的實物發現。勤勞樸實的漯河人民,為這塊土地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古跡名勝。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於公元前656年率八國諸侯在召陵會盟聯軍伐楚,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多國聯合作戰;東漢召陵人許慎,歷時二十二年編撰了中國第一部漢語大字典《說文解字》,它集文字、音韻、訓詁學之大成,是研究先秦以前文字的階梯和橋梁;宋代民族英雄嶽飛“精忠報國”,“郾城决戰”大破兀術精銳“鐵浮圖”和“拐子馬”,旋又在穎昌(河南臨潁)擊敗金軍十二萬,收復中原指日可待,但南宋高宗先後發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現商橋鎮有2道金牌接到處;抗金名將--嶽傢軍先鋒官楊再興在宋金”商橋之戰”中率先衝陣,以少勝多,臨危不懼,最後馬陷淤泥,被金軍亂劍射死,屍體火化後留下箭鏃二升。嶽飛用兵刃刻“楊再興墳墓”於石上,立於碑前。按將軍遺願,其陵園面北而建。
  漯河文物資源豐富,以賈湖遺址、彼岸寺經幢、小商橋、三絶碑及授禪臺、許慎墓為代表的190餘處文物古跡,處處博大精深。
  漯河現代建設成就喜人,旅遊服務功能完善。漯河是中原緑城,城市緑化覆蓋率達42%,市區街道緑蔭如蓋,繁花似錦;沙河天然浴場和濱河遊園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以生態、休閑為基調的開源森林公園,以科技、緑色、環保為特點的天翼公司種植基地已成為旅遊熱點。漯河人思想解放、實幹創新,納百川,容四海,産生了“匯集世界高科技,匯集世界新工藝”的雙匯集團--雙匯人靠經濟實力,聚天下之英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産生了探索和建設共産主義小社區而聞名世界的南街村集團--南街村人以堅持學毛著,用毛澤東思想育人,學雷鋒,弘揚“傻子”精神,大唱革命歌麯,堅持外圓內方的治村方略,堅持走集體共富裕的道路,以獨特的發展模式,吸引着國內外遊客來觀光考察。目前,以城市風光、訪古探幽、紅色風情、休閑度假為主題的漯河旅遊日趨成熟,以基本形成了“食、宿、行、遊、購、娛”一條竜旅遊服務體係。
  漯河市為豫中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京廣鐵路縱貫南北,漯寶鐵路嚮西與焦枝綫相連,漯阜鐵路嚮東與京滬綫相接,三條鐵路在漯境內總長度為249.99公裏(含復綫、專用綫),並構成十字交叉,構通了漯河與全國各地的聯繫。漯河火車站為全國一級樞紐編組大站。
  漯河公路交通十分發達,107國道和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有4條省級公路幹綫與4條縣級公路縱橫交織,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境內公路總里程(含鄉級公路)達1596公裏,共設汽車站4座。漯河距離鄭州國際機場衹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地處鄭州與武漢之間,是良好的經濟樞紐地帶。
基本概述 Basic Overview
  漯河南街村紅色廣場漯河市(英語:LuoHe City;漢語拼音:Luò Hé Shì )
  經緯度
  北緯33°24′—33°59′,東經113°27′—114°16′,
  國傢
  中華人民共和國(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河南省(Henan Province)
  轄區
  轄源匯、郾城、召陵3個市轄區,舞陽、臨潁2個縣。(漯河市,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舞陽縣)
  政府
  漯河市政府駐郾城區。委書記:靳剋文;市長:祁金立
  面積
  總面積2617平方公裏
  人口
  256萬人(2006年末)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準時間)。UTC+8。
  郵政編碼
  462000
  電話區號
  0395(+86)
  汽車牌照
  豫L
  方言
  中原官話(漯項片)
  漯河(LuoHe)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東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錯帶,沙河與澧河在此交匯,“沙澧”二字成為漯河的代名詞。漯河是河南省下屬的一個地級市,是京廣鐵路上的重要城市,處於許昌和駐馬店之間。北距省會鄭州140公裏。西78公裏是平頂山市。南66公裏是駐馬店市,東55公裏是周口市。
歷史沿革 History
  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裏定居生息。賈湖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契刻符號、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將中國文字史嚮前推進了4000多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中國音樂文化史嚮前推進了3000多年,賈湖遺址的釀酒工藝、將中國造酒史嚮前推進了3000多年。
  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就逐漸形成,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屬召陵縣管轄。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宋書-州郡志》記載:“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師南伐,破許昌城,潁川郡治召陵,稱南潁川郡。”潁川郡治,原在陽翟(今禹州),後遷許昌。北朝魏軍攻占許昌城後,南朝宋所屬的潁川郡治便設在召陵縣的奇雒城,領召陵、麯陽、臨潁三縣,稱南潁川郡。北朝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撰著《水經註》捲二十一汝水篇中寫道:“汝水又東南,經奇雒城西北,今南潁川郡治也,隱水出焉,世謂之大隱水。”在《水經註》捲二十二潁水篇記載:“潁水又東南,汝水支津註之,水上承汝水別瀆於奇雒城三十裏,世人謂之大隱水也。東南徑召陵縣故城南。”酈道元曾實地考察了這些水道,其註準確可信。
  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誕生於漯河召陵,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譽為“文宗字祖”。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郡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並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資治通鑒》記載:“唐代平淮蔡吳元濟叛亂,曾運楊子院(今江蘇義徵縣南)米,自淮陰溯淮入潁,自項城入殷,輸於郾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三月,唐軍與淮蔡軍“夾殷水而軍,諸軍相顧望,無敢涉殷水者。”南宋時,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圍修築了寨墻,因隱、澧水在此交匯,寨取名源匯,鎮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鎮),與東邊的下口(今周口)鎮遙望相呼應。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蠃,將上口鎮更名為蠃灣河鎮。《郾城縣記》記述:“沙澧二河在鎮西北匯流,形似蠃,因此名灣為蠃,地以灣名。”《中國地名大辭典》曰:“蠃灣河,在河南省郾城縣東,名蠃灣渡。”《清一統志》曰:“澧河自縣東南蠃灣渡北流合沙河,今京漢鐵路經之。”由於這裏雙河匯流,舟楫便利,東通於海,西達於山,南北陸路暢達,故商旅群集,百貨薈萃。楚漢、冀魯、山陝商賈,雲集於此,進行物資交流。明永樂年間,郾城知縣王季立,曾作《蠃灣買棹》詩詠之曰:“沙河東流碧,蠃灣匯雙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來多。江淮百貨萃,此處星辰羅。木棉繭如雪,收入雲間梭。”由此可見其繁華之一斑。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蠃”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蠃”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裏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着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傢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新華字典》、《辭源》、《辭海》等權威字書,也先後相繼認可。《現代漢語詞典》註:漯,漯河,市名,在河南。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1960年6月郾城縣並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現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裏。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止2007年底,漯河城區面積1020平方公裏,市區建成面積35.4平方公裏;城區人口125萬人,市區人口34.7萬人。
地理環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漯河市屬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鼕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為14.7℃。日照時數為2181小時。年降水量為786毫米。境內有大小河流81條流徑,均屬淮河水係,主要有沙河、澧河、潁河等,沙河自發源地——魯山縣伏牛山脈石人山下,東流經寶豐、平頂山,葉縣至舞陽縣章化鄉河灣村入境,在漯河市區小宋莊村東澧河匯入,流至郾城縣老窩鄉大路李村出境,又東流經商水,周口,項城、瀋丘,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全長106.6公裏,流域面積19117平方公裏。澧河發源於方城縣四裏店以北柳村溝。經葉縣、至舞陽上澧河店入境,在市區於沙河交匯。境內長67公裏。潁河從發源地登封縣少室山、至臨潁縣,經郾城東流,境內長45公裏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漯河市行政區劃示意圖截至2005年12月31日,漯河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全市共有7個街道、27個鎮、21個鄉。
  漯河市 面積2617平方千米,人口257萬(2003年)。
  源匯區 面積202平方千米,人口30萬人。郵政編碼462000。區人民政府駐老街。
  郾城區 面積413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政編碼462300。區人民政府駐海河路。
  召陵區 面積405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郵政編碼462300。區人民政府駐人民東路。
  舞陽縣 面積776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郵政編碼462400。縣人民政府駐舞泉鎮。
  臨潁縣 面積821平方千米,人口71萬人。郵政編碼462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人口結構 Population structure
  全轄區總面積為2617平方公裏。城市建成區面積拓展到42.9平方公裏。人均公共緑地13.1平方米,城市緑地覆蓋率達到43.9%。轄臨潁縣、舞陽縣、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和高新區,共有51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281個村。根據2008年人口抽樣調查結果來看,我市人口狀況是總人口256.90萬人,與2007年的255.69萬人相比增1.21萬人,常住人口248.05萬人,出生率10.41‰,死亡率5.66‰,自增率4.75‰。人口總量和三率呈穩步提升趨勢。
  全市有回族、維吾爾、滿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壯族、土傢族、拉祜族、彝族、朝鮮族、布依族、佤族等38個少數民族,共3645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42%。其中回族3539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97.3%,蒙古族301人,滿族114人,其它少數民族人口較少。
  少數民族分佈情況:源匯區10335人,召陵區10536人,郾城區5403人,臨潁縣5012人,舞陽縣3908人,高新區202人。
  每個鄉(鎮、辦)都有少數民族,臨潁縣繁城回族鎮是我市唯一的民族鄉鎮。少數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鄉鎮12個,分別是:
  臨潁縣城關鎮、繁城回族鎮
  舞陽縣侯集鄉
  源匯區馬路街辦事處、老街辦事處、順河街辦事處
  郾城區城關鎮、竜城鎮、新店鎮、孫莊鄉
  召陵區天橋街辦事處、召陵鎮
  少數民族聚居村27個,其中少數民族500 人以上的聚居村16個。分別是:
  臨潁縣城關鎮東關村、陳莊鄉黃連城村、繁城鎮清街村、東街村、鍋壅口村
  舞陽縣城關鎮西街村、北舞渡鎮順河街村、侯集鄉河北街村、章化鄉付莊村
  郾城區竜城鎮回馬村、新店鎮鬥王村
  召陵區召陵鎮前油李村、後油李村、久寨徐村、常村、歸村
歷屆領導
經濟建設 Economic development
  漯河是改革創新、充滿活力的開放城市,現有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客商投資漯河漯河在成為全國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礎上,正在形成中部地區重要的造紙基地和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評價漯河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城市。第二屆中博會在河南召開,並把食品分會放在漯河,說明漯河本身食品産業優勢突出,配套完備。中博會前夕,《經濟視點報》中博會特別報道組走進漯河,深入解讀漯河現象,解析漯河經驗,將一個開放、和諧、創新、發展的魅力漯河展現給中外賓朋。
  漯河:強勢崛起的食品總部
  ●河南是中國的“大廚房”,漯河更是“大廚房”的核心。通過推動竜頭企業産業化工程,漯河將自身的農業優勢轉化為工業優勢,培育出了一大批食品名牌、名企。
  ●食品工業,不僅成為漯河的支柱産業,更成為漯河甚至河南的一張名片。
  如果說河南是中國的“大廚房”,那麽漯河便是“大廚房”的核心。
  近年來,漯河市依托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大力發展食品工業,培育出了中國肉類第一品牌雙匯集團、全國最大的方便麵生産企業之一南街村集團、全國第一傢葡萄糖生産企業澳的利集團、分割出口大戶匯通集團、緑色食品後起之秀竜雲集團和北徐集團等,成為河南省唯一的食品工業基地市、無公害食品基地示範市和首傢中國食品名城。
  目前,漯河已成為外地農副産品大量調入、食品大量輸出的地區,相繼被確定為河南省食品工業基地市、河南省無公害食品基地示範市、中國食品名城、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係和保證體係建設試點市。
  市場上,每10根火腿腸有5根出自雙匯;在香港,漯河市出口的肉産品占全港總需求量的1/4;在北京,市民菜籃子裏有很大一部分是雙匯肉製品和竜雲無公害蔬菜;在距拉薩300多公裏的小鎮上,可以買到漯河生産的“澳的利”飲料……越來越多的漯河食品正源源不斷地走出國門,走上億萬居民的餐桌。
  漯河市聚集如此多的食品企業,使漯河獲得了“中國食品名城”的稱號。同時,食品工業也成為漯河走嚮世界的一張名片。
  2006年,漯河實際利用外資9506萬美元,居全省第6位。新上投資超億元的項目18個。現有20多個國傢和地區投資漯河,美國杜邦公司、美國泰森集團、日本火腿株式會社、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日本豐田通商株式會社等6傢世界500強企業以及金大地、新瑞、中旺、旺旺、康師傅等一批知名企業在漯河市投資。
  2008年漯河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551億元
  在《河南省“十一五”食品工業規劃重點項目》中,漯河市雙匯集團、南街村集團、匯通集團、北徐集團、竜雲集團等11傢企業的20個項目進入了規劃,總投資107億元,位居全省首位。
  食品工業,不僅成為漯河的支柱産業,更成為漯河,甚至河南的一張名片。
  産業集群
  目前,漯河市大力發展以食品工業為主導産業的工業企業,形成了原料基地化、産品係列化、加工多元化、銷售網絡化、企業集團化的發展格局。
  國內肉食加工竜頭企業雙匯集團,20餘年快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圍繞農字做文章,圍繞肉類加工上項目”,以高溫火腿腸起傢,並迅速成為市場霸主。
  在穩固其行業竜頭地位之後,雙匯集團又果斷出擊低溫肉製品,並率先把國外先進的“冷鏈生産、冷鏈配送、冷鏈銷售、連鎖經營”的模式引進中國。雙匯圍繞生豬屠宰、肉類加工嚮上下遊産業的縱嚮延伸,創造了“橫嚮一體化,縱嚮一條竜”的新型肉類經營業態,開創了中國肉類品牌。
  同樣都是肉食加工企業,匯通集團的發展戰略卻和雙匯不同。在學習、藉鑒雙匯發展經驗的同時,匯通集團把發展的重點拓展到了港澳,成為國內重要的供港澳肉製品生産企業,曾連續兩年成為“河南省民營企業出口狀元”。
  在做大做強肉製品産業的同時,匯通集團也不斷縱橫延伸産業鏈條,大力發展速凍、生鮮産業,在業界頗具知名度。目前,“匯通”品牌也躋身為“中國名牌”行列。
  在強勢企業的示範作用之下,一傢名為金運的私營企業,用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市場空白點,從一開始就瞄準香港市場,專門從事中豬出口。金運品牌在香港已經極具知名度,年出口額也突破千萬元。
  大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本地一些中小企業的發展。竜雲集團、北徐集團、豫匯、恆達、金竜等一批食品加工企業迅速發展為食品加工的骨幹企業。
  骨幹企業的帶動,使漯河形成了以肉類加工、糧食加工、飲料製造、蔬菜加工等行業為主導,以分割肉、肉製品、面粉、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飲料、奶製品、釀酒、調味品等50多個係列、上千個品種的食品生産加工基地。其中,糧食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年,肉製品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年,其中豬肉製品加工能力占全國25%;年産飲料酒3.1億升,各類軟飲料56.1萬噸。
  截至目前,漯河培育出年銷售收入超230億元的企業1傢,超20億元的企業3傢,超10億元的企業6傢,超億元的企業98傢。
  依托這些企業,漯河市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食品産業發展呈現集聚效應,引來名企紮堆。其中有6傢世界500強企業,還有來自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傢或地區的國際知名企業。不僅如此,一批國內食品強勢企業也相繼落戶漯河
  漯河已經發展成為食品工業企業的集群,擁有限額以上食品工業企業164傢,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55.4%,食品工業産值占全國食品工業産值的1/30,形成了糧食深加工、肉類精加工、果蔬加工、飲料製造四大主導産業體係。
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
  漯河是一個區位優越、交通發達的樞紐城市。漯河是國傢二類交通樞紐城市,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不足一小時車程,京廣、漯寶()、漯阜(陽)3條鐵路和京港澳高速、南洛高速、107國道及5條省道貫穿全境,構成全省重要的鐵路和高速公路“雙十字”交通樞紐。
文化藝術 Culture and Arts
  傳統文化
  漯河地區以農歷節氣為名的地方物色較濃的民俗節日如:二月二(竜擡頭)、三月三(趕廟會)、五月五(端午節)、六月六(螞蟻生日)、七月七(牛郎會織女)、七月十五(鬼門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九(重陽節)、十來一(十月初一)、臘月二十三(小年)等。
   元宵燈展暨焰火晚會
  元宵燈展是漯河市區節日文化的傳統項目,為活躍節日氣氛,豐富春節期間全市群衆的文化活動,從1988年起,每年都有舉行十五元宵節燈展,展出時間一般一周左右。參加單位是市區所有機關、企事業及駐漯單位,根據各自的經濟實力,製做大小不同的花燈。特別是前幾屆燈展,各單位參展的積極性都很高,平均每年參加展出大型花燈150盞。這些花燈一般高2—3米,長寬各3—4米,有些大型花燈高16米,寬12米,集燈、聲、音、形、高科技於一體,從各方面表現漯河市區各行各業突飛猛進、強勁發展的情景,謳歌現在改革開改美滿的幸福生活。這些花燈造型別緻,製作精良。每年一百多盞花燈,製作工藝各種各樣。不少精品花燈使觀衆看後流連忘返,嘆為觀止。每年元宵之夜,漯河市區萬人空巷,男女老少,涌嚮燈展展區,觀看一年一度的節日燈展。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來漯觀看燈展的群衆多達十萬人之多。自1988年到2005年,漯河市共舉辦燈展16屆,製作參展大型花燈2853盞,觀衆180多萬人,對漯河市的節日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2006年以來,漯河市委、市政府創新活動形式,把每年的元宵節燈展演變為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焰火晚會,至今已舉辦三屆。每年焰火晚會由政府出資數十萬元,從“世界花炮之鄉”——湖南瀏陽購進上萬枚大型禮花彈,裝點漯河的夜空,烘托節日氛圍,已經成為我市人民群衆每年元宵節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特別是2008年焰火晚會由600多個品種、近萬發禮花彈組成煙花品種多、規模大、別具特色。整場晚會禮花彈燃放采用電腦編排程序、最新電子點火、遙控引爆等技術,高、中、低空次第燃放,層次分明,立體感強,並且色彩斑斕,視覺衝擊力強。整個焰火晚會分《魅力漯河 歷史悠久底藴深》、《活力漯河 改革開放成就新》、《歡樂漯河 欣逢盛世百姓喜》、《和諧漯河 團结奮鬥大發展》四個篇章,最後以氣勢磅礴、絢爛璀璨、恢弘壯觀的各色禮花在天空中競相綻放,象徵漯河市各行各業取得的輝煌業績,預示着大發展的新漯河將以新的姿態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同時把人們帶入了童話般的世界,也把全市人民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嚮了高潮。
  民間藝術
  漯河市民間藝術表演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深受群衆歡迎,有着很強的生命力。早在解放前,漯河就是水旱碼頭,經濟繁榮,商賈雲集,後還逐漸人口增多,相應地也帶來了外市的民間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豐富了原有的民間藝術種類,在民間不斷傳播。在清末,市區一些民舞愛好者和商人組織起了民間藝術表演社,有獅子舞、竹馬舞、高蹺行走、嗩吶吹奏、鬧傘表演、推小車、搖旱船、肘閣等。由總社領導,分派各個表演隊按指定時間、地點進行表演,其演出經費由各自表演隊負擔。演出活動一般是在春節進行,演出地點在都街道兩旁,表演隊每到一處,常常是觀衆如潮,爭先恐後觀看表演,店鋪老闆也都先後放鞭炮燃放以示歡迎。還無償拿出煙酒、糕點給表演隊員發放。這一傳統習俗在源匯區沿襲至今。每到元宵節期間,四面八方各種城市和農村民間藝術表演隊紛紛走上街頭,盡興表演、市內交警、城管等管理部門也都大開方便之門,歡迎這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
  特別是2008年民間藝術大賽,以弘揚傳統節慶文化,高揚團结、拼搏、實幹、創新的漯河精神為主題,挖掘民間藝術資源,展示我市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時代風貌,營造“喜慶、和諧、安康”的節日氣氛。來自兩縣四區的30支代表隊參與了比賽。參賽人員全部為鄉鎮農民兄弟,他們精彩的表演和純熟的技巧讓群衆領略了漯河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底藴。秧歌、花鼓、肘歌、舞竜、舞獅等異彩紛呈,不僅把來自各民間演出團體的精彩節目集中起來,而且讓廣大農民朋友走上舞臺,展示自我,展現他們的新形象、新風貌、新生活,讓他們從以往對文化活動被動觀看變為主動參與,引導農民群衆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互動。此舉不僅激發了民間藝人的創作熱情,更顯示出漯河民間藝術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國傳統的內傢拳之一,是中華武術的瑰寶。明末清初,河南洛陽馬學禮遇一隱士傳授此拳,其得藝弟子馬三元是漯河市臨穎縣繁城鎮人氏,數百年來此拳世代相傳。後來流傳國內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變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內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槍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個動作組成一個動作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種動物(竜、虎、猴、馬、雞、燕、鷂、蛇、熊、鷹)的真意內涵,一個動作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點是動作簡單,內涵豐富,集養生健身,技擊為一體,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習練受益,通過鍛煉使人體全身內外達到高度協調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練法有定式和動式兩種。定式是在靜止狀態下,規範動作,掌握要求,增強肌肉力量;動式是在定式的基礎上,做運動練習,在快速運動的情況下,仍能掌握要領要求,達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最後在千變萬化的動態情況下,仍能作到周身內外緊密配合,發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動作快而剛猛,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技擊性強,數百年來被拳傢視若珍寶。1991年,日本組團到河南學習此拳,省體委聘呂瑞芳老師負責傳授,日本代表團回國後,在日本雜志上刊登專輯,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國武術之核心”的字樣,可見此拳的重要價值。
  近年來,我市舉辦了三百年來的首次全國心意六合拳研討會和兩次影響很大的邀請賽,通過交流,打破了數百年的保閉局面,並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會”,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論、拳術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書,由“中華武術展現工程” 製作面嚮全國出版發行教學光盤一套。雖然在普及推廣上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但對此優秀拳種的普及和發展狀況仍不理想,存在着失傳的危險,急須進一步的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對此項古老而優秀的拳種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繼承發揚。
   雙人旱船舞
  臨潁縣南街村的雙人旱船舞是由單人旱船舞演變而來,是由兩個坐船女、一個老梢公和一個撐船女,表演漁傢在打魚時,遇到的不同情景故事,具有河南地方戲劇形式的舞蹈。
  雙人旱船舞起源於清末,師承五代,迄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由於此舞運用了大量的地方戲的調子、動作、又因舞姿活潑、衣着考究、道具美觀、舞步不俗、動有意思、靜有圖樣,使雙人旱船舞既可地攤表演,又可登臺演出。人民群衆喜聞樂見。民國二十七年,該舞在漯河市演出時,外國記者曾多次拍照,老藝人李水長,把照片存至1983年失傳。片上印有民國二十七年字號。
  1947年劉鄧大軍南下路徑臨潁,為了歡迎大軍,臨潁軍民專門在城北關大操場舉行雙人旱船舞的表演。1951年隨軍記者李季,著有《出擊》一書,書中敘述了大軍進入臨潁縣城時,臨潁人民用雙人旱船舞歡迎部隊的景況。
  1957年該舞參加許昌地區民間舞蹈會演,獲二等奬。並代表許昌地區,參加河南省第三屆民間舞蹈會演,獲一等奬。在鄭州演出結束後,蘇聯專傢和翻譯同演員親切握手,親吻祝賀演出成功。著名豫劇大師常香玉、陳素真也慰問了表演雙人旱船舞的所有成員。通過鄭州會演確定參加全國民舞會演,因女演員突發病未能參加。當時的河南日報第一版正中,還刊登了雙人旱船舞的表演劇照。
  由於歷史的原因,雙人旱船舞停演了好多年。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由於精神生活的需要,南街村民1987年又重新組織起了這一民間舞蹈,其陣容超過了任何歷史時期,連續幾年在漯河市民間藝術大賽中,獲特等奬,在廣大人民群衆中享有勝譽。
   舞陽農民畫
  舞陽縣繪畫藝術歷史悠久,它滋生於古老文明的文化環境中,是從民間美術包括民間繪畫、剪紙、剌綉、泥塑、壁畫等古老傳統中發展而來的。1987年,舞陽縣組織召開了“舞陽現代民間繪畫研討會”。1987年9月,武天舉等人創作的《東河灣·西河灣》、《柿鄉》、《左鄰右捨》、《瑞陽》、《五月人倍忙》、《六月六》六件作品入選第一屆中國藝術節美術展覽《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展覽》展出,受到許多專傢的高度稱贊。1988年2月,舞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同年9月,河南省第一所農民畫院“舞陽農民畫院”成立,武天舉任農民畫院院長。同時,選送100幅農民畫作品參加1988年9月第一屆河南藝術節畫展。1990年8月,武天舉的新創作品《場邊》、《老夫老妻》獲入選奬。同年10月,在河南省第二屆藝術節中,《場邊》、《老夫老妻》均獲展覽二等奬。1993年9月,舞陽農民畫20幅作品參加上海寶山“全國現代民間繪畫藝術交流展”。舞陽農民畫不但參加國內重大美術展覽活動獲各種奬項,還漂洋過海赴香港至烏拉圭、新加坡、西德等國傢地區參展,獲得極大成功。1998年12月5日,中央電視臺七套“農村文化巡禮”節目組專程對舞陽農民畫院采訪報道。舞陽縣文化館經常組織農民畫作者舉行作品分析研討會,使隊伍不斷壯大,新作不斷涌現。截至2007年舞陽農民畫有30多位作者,600多幅作品分別參加國傢級省級展覽或被選送國外展出,其中《左鄰右捨》、《東河灣·西河灣》、《果熟時節》被評為一、二、三等奬,並被國傢、省、市收藏。
  銅器舞
  銅器舞又叫“八大扇”——因主奏樂樂器為四扇大鐃、四扇大鑔而得名。該舞流傳在源匯區問十鄉一帶,印板王、問十、董莊、草河李等村,皆有銅器會。據印板王的老藝人黃海東講,銅器舞源於清朝末葉太平天國年間,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據印板王村領舞人李明德說:開始衹打銅器不舞,但有“捂”、“亮”、“撂”、“托”等手勢動作。後來,為了使表演更加熱鬧,增加了“跨”、“跳”、“蹉”、“跑”等步法及“穿插”、“剪子鼓”、“自轉”、“急跳”、“走馬燈”等調度。分段落段,段與段之間用音樂及領舞獨舞銜接,就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另外,今天的“八大扇”是由原來的“四大扇”(兩扇大鐃、兩扇大鈸)變化來的,伴奏樂器原來衹有一面小堂鼓、一面大鑼,一對手鈸、一面小鑼,當時叫“四大件”。現在已增加到“九大件”。
  銅器舞的音樂共分七個段落,每個段落都有自己的名稱及特色,第一段:一鐃;第二段:小花鑔;第三段:別子;第四段:剪子鼓;第五段:三五鐃;第六段:走馬燈;第七段:大花鑔。主奏樂器是:大鐃、大鈸、伴奏樂器有大堂鼓、大鑼、手鈸、小鑼等。領舞化醜臉,頭上包黃紮巾(像太平軍那樣),上身穿藍褂子、白內衣,下身穿黃彩褲,腰束淺青腰帶,白布補襪,黑軟底革靴。大鐃演奏者化黑臉,大鈸演奏者化紅臉,頭上都包黃紮巾,上身穿白褂子,下身穿黃彩褲,腰束淺青腰帶,白布襪、黑軟底靴。主要道具是一面竹節小鼓(班鼓),一根擊鼓和指揮用的竹鋼小棍,是領舞兼指揮的工具。
  按照問十村一帶的民俗,銅器舞於鼕閑在大街通衢及廣場空地演出,重大節日在舞臺上亦可表演,第一段,調度綫較短,多用“亮”鈸手勢及“跨”、“換”步法,節奏稍平緩。第二段,突出“穿插”的調度形式和大鈸花齊奏手法及“跳”、“蹉”等步法。第三段,突出“捂”、“撂”、“托”等擊奏手法。第四段,突出走“剪子鼓”的調度形式,演員在走動中表演。第五段,突出大鐃的不同擊奏手法,調度綫最短,表演氣氛熱烈。第六段,全麯一百七十二小節,其中一百一十九小節運用“走馬燈”似的調度形式表演,突出“跳”的步法和領舞“自轉”的調度形式。第七段,是全舞的高潮,動作幅度大,節奏稍快,氣氛熱烈,大鈸加花擊奏的手法,得到完美的體現。銅器舞的表演,有着特殊的風采和韻味:第一:動律一致,分段演出;第二:領舞指揮,風趣幽默;第三:相輔相成,珠聯壁合。一九八五年四月,中國舞蹈傢協會河南分會與河南省民族民間舞蹈集成辦公室,對該舞錄了像。
   腦閣
  花社,民間藝術的瑰寶,承載着百姓的希望和理想。在舞陽縣流傳三百多年的“衆社竜為首,竜社不擋腦閣道”的說法,印證了“腦閣”的鼎盛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腦閣”,又叫扶嬰社,顧名思義,就是將嬰兒置於肩上、頭上,扶嬰而舞,既有原始雜技的因素,又有民間舞蹈的成分。每付梃子為一個家庭單元,兒女在上玩耍,父親在下扭舞,母親在旁邊伴舞,每次表演陣容為10至16付梃子。它起源於夏代的一種祭祀活動,到明朝末年,從祭祀活動中逐漸分離出來,形成了獨特的花社活動。據記載,清朝舞陽縣舞泉鎮北街村著名藝人有周有得、趙世傑,後經本村周林、周亭、周保、周德偉等傳人將此藝術形式發揚光大,成為方圓幾百裏群衆喜愛的著名花社。
  北街“腦閣”,其旗幟為黑色,極為罕見,據考,黑色是夏代至唐宋時的正統色彩,北街“腦閣”黑色旗幟保留了原生態文化成分,每次表演前,必先到街中五道廟祭祀,以示對先民的尊崇。它對研究民間傳統文化的淵源有着重要的歷史價值。
  “腦閣”最重要的道具有大人背縛之用的鐵坎件和用來扶嬰的梃子,梃子插在鐵坎件上,梃子又分單頭和雙頭,雙頭梃子上面可站2名嬰兒表演,此外還有用來接送嬰兒上下梃子及維持秩序的叉子和去梃子時用的鐵錘,道具均為鐵製紅布包裹,配合天衣無縫,相得益彰。
  北街“腦閣”表演時多達16副梃子,和着鼓、鑼、橈、釵等打擊樂的節拍,以八字步或剪子步翩翩起舞,嬰兒多扮演為悟空、八戒、青蛇、白蛇、上八仙等,表揚節目有“二郎擔山”、“天女散花”、“梁祝”、“桃園三結義”等,演者上下協調,惟妙惟肖,觀者如癡如醉。
  北街“腦閣”因有嬰兒表演,傢傢戶戶都積極參與,具有獨特的傳承性,從自娛自樂到凝聚一心,“腦閣”賦予了北街更多的文化內涵。
   竜舞
  郾城何莊青竜會起源於清光緒年間,先是村裏的知名人士何發明、何同順等人積極倡導組織發起的竜燈會,在每年的春節鬧元宵期間表演,還在各個廟會、名人祝壽、做生意人開業慶典等進行巡回演出,倍受人們的喜愛,期間的舞竜高手有何俊舉、何俊芳等人。他們在農閑時一方面習武強身,一方面舞竜弄珠,因群衆對這一象徵吉祥的竜燈非常喜愛,又加上當時舞竜人的敬業,長時間的演練切磋,何莊村的竜燈會逐漸發展起來,並在當時漯河、郾城等周邊地區經常巡回演出,逐漸形成影響。民國年間,又以何國欽、何本立、何寶德為首的第二代舞竜人。在原來基礎上又進一步的發揚光大,無論演員隊伍、服飾、道具都較原來有了壯大和更新。
  1966年文革年後,曾因多種原因中斷演出了二十年的時間。直到1996年又以時任何莊村村委書記何長勳為首,何寶德、何玉德、何玉坤等人為技術教練,並由原來的一條竜舞增加為現在的兩條竜舞,表演套路以前光是在地上玩“竜翻身”、 “就地十八滾”等又增加了“竜走獨木橋”、“竜翻山”、“高山决鬥”等,現有套路表演不下十餘種,何莊青竜會是郾城區民間舞蹈中的一支奇葩。
  青竜會的竜是青竜,舞竜者自身穿青彩衣,舞蛛蛛者身穿紅彩衣,樂隊着黃彩衣,現有70多人,本舞的鑼鼓伴奏,有快、慢、輕、重的強烈區別,但不受節奏限製。玩蛛蛛者帶領青竜開始恭賀跑場子,然後進行套路表演,如“就地十八滾”、“竜走獨木橋”、“竜翻山”、“竜鑽節”、“走八孔橋”“竜鑽山洞”、“高山决鬥”、“耍大夔(kui)等十餘種套路。已成為何莊村周圍數十裏,漯河境內村民百姓最喜愛的一支民間表演隊伍。
   獅舞
  郾城“東關獅子會”成立於1897年,是由吳聚纔(1877年出生)從南陽拜師學藝歸來組建,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東關獅子會”起初叫“東關故事會”,以“雙獅舞”為主打節目,另外還配有“竹馬”、“二鬼絆跌”(又叫二鬼摔跤)、“九節鞭”等節目,整場演出大約要三四個小時。其中“雙獅舞”共分:“玩燈”(燈,又叫綉球,夜晚可亮),“耍棍”、“獅子吃碟子”等三部分組成;“獅子吃碟子”是整個舞蹈的精彩之處,羅漢宴請賓客,桌子上擺放十六個分別裝有鮮美菜餚點心的碟子,獅子偷吃羅漢去護,整個舞蹈圍繞着一偷一護展開表演,獅子每吃一盤點,就地翻滾,連續數次,直到桌子上的菜餚盤點全部吞完。羅漢大怒,手執神禪訓斥獅子,獅子自覺慚愧,又將菜餚原封不動一一吐回。這一係列的舞蹈動作表演中,十六個盤點在獅子腹中不翻不爛,原樣吐回,十分精采,表演中,獅子與羅漢撒嬌、咬耳朵、啃腳,用屁股撅羅漢,羅漢則用神禪撬嘴,掐脖子、捶背、揉胸等一番嬉戲,妙趣橫生,令觀衆捧腹大笑。特別是到了晚上玩耍時,雙獅兩眼發光,隨着舞步,伴着鼓點,一明一暗,神吃妙吐之後,還能吐出帶火的蓮花燈,讓人觀後拍手叫絶。且演員技藝精湛,表演細膩,在當時方圓百裏享有盛名。
  到了第二代傳人楊大雷(1919年出生)領班時期,又增加了武術(單刀、雙刀)、氣功(油錘灌頂、胸口碎石、上刀山)等一些雜耍節目,又壯大了隊伍,當時整個舞獅隊高達八十人左右,有令旗(指揮)、打擊樂隊、竹馬隊、獅子隊、武術隊、二鬼絆跌等,綜合演出,更為壯觀。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所有服裝道具被毀,演出因此中斷。1979年,時任村支部書記李慶典又重新組織恢復了“東關獅子會”。服裝、道具、樂器全部重新購置,同時恢復了部分的傳統節目。
  嗩吶
  臨潁縣以李望根、陳鬆齡、楊海軍為主的嗩吶吹奏班,不僅在許昌地區屢獲一等奬,而且在漯河市區也多次獲一等奬。1988年10月,他們代表漯河市赴鄭參加河南省首屆藝術節,全省嗩吶吹奏強手如林,臨潁嗩吶吹奏時而婉轉動聽,時面高亢激越,吹悲樂如泣如訴,吹喜樂陶人心醉,其所吹奏的歌麯,戲麯無不折服前來圍觀的人群,使之駐足忘返。經過幾天的角逐,在二十多個嗩吶班中名列榜首榮獲“狀元杯”奬。另外,李望根、陳鬆齡、楊海軍吹奏的嗩吶,於1993年赴湖南長沙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全國首屆“映山紅”民間戲劇節,分別榮獲一等奬、貢獻奬。
  剪紙
  剪紙是一種在紙上剪出來的畫,人們將剪好的圖案貼在門楣、窗子、桌子、櫃子....等,以表達自已的喜樂、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們又稱之為"剪畫"或"窗花"。剪紙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多取材自喜慶節令、五穀豐收、民間戲麯故事、兒童、動物等,既饒富情趣又裝飾美觀,故深受大傢喜愛,在今天,剪紙不再局限於應用的範圍,其儼然成為藝術形式的一種。
  剪紙藝術作為一種與中國造紙術同時出現的藝術,至今仍興盛於中國的民間。南方的纖巧秀逸,北方的渾厚蒼勁。中華大地,各地風格不同,每一位藝術傢又獨成一體,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我們將展示這一中華民間藝術。
  張保俊在不斷學習和創作過程中,不斷汲取中國民間剪紙的精華,融合北方和南方兩種不同的剪紙風格為一體,在河南豫中地區博大深厚的文化積澱基礎上,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原地域特色的民間剪紙藝術風格。其作品以豪放誇張的藝術造型,古樸質樸的剪工綫條,瑰麗奇特的藝術想象,濃郁醇厚的鄉村氣息和田園情趣,堪稱中國民間剪紙的一絶,被譽為中華古老民間藝術新進綻放一枝奇葩,尤為獨特的事,其自創的雙手並用、左右開弓的剪法更是與世無雙,精彩絶倫。
  其作品以豪放誇張的藝術造型,古樸質樸的剪工綫條,瑰麗奇特的藝術想象,濃郁醇厚的鄉村氣息和田園情趣,堪稱中國民間剪紙的一絶,被譽為中華古老民間藝術新近綻放的一枝奇葩,尤為獨特的事,其自創的雙手並用、左右開弓的剪法更是與世無雙,精彩絶倫。主要作品《教子成材》、《孝敬老人》、《計劃生育好》、《二竜戲珠》、《豬八戒娶親》、《猛虎下山》、《鬆鶴延壽》等。
  體育
  一、群衆體育保持全省先進行列
  在群衆體育方面,市體育局以“科學鍛煉,健康生活”為主題,以增強人民體質,擴大體育人口為目標,積極開展科學文明的健身活動。每年都要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周和規模較大、社會影響較好的群衆體育活動3次以上,中小型比賽活動50次以上。定期舉辦全運會、市直機關運動會、老年人運動會、殘疾人運動會、職工運動會、中小學生運動會,已形成制度。同時,註重指導全市各個單項體育協會,因時因地因人製宜地開展小型多樣的體育活動。目前,漯河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群衆已達90多萬人。在1982年、1986年、1990年、1994年,我市連續四次被原國傢體委授予“全國田徑之鄉”稱號;舞陽、臨潁分別於1992年和1998年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自2001年起至2007年底止,市體育局已連續七年被國傢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周優秀組織奬和先進單位”,連續七年被省體育局授予全民健身優秀組織奬;2005年,市體育局被國傢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衆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二、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
  競技體育方面,落實奧運爭光計劃為重點,不斷完善訓練網絡,進一步優化配置體育資源,集中力量發展優勢項目和有潛力的項目,從而不斷提升我市競技體育在全省的位次。我市運動員代表河南省參加全國性青少年比賽,共獲金牌126塊、銀牌132塊、銅牌91塊;在參加河南省各項比賽中共獲得金牌1107塊、銀牌951塊、銅牌652塊,其中41人次打破河南省青少年紀錄;有5人代表國傢參加國際性比賽,2金4銀1銅;1986年、1992年、1996年、2002年、2006年組團參加河南省第六、七、八、九、十屆運動會,團體總分在全省18個省轄市中分別為第10、7、8、10、6名。目前我市共開設14個運動項目,其中射箭、柔道、田徑等10個項目位居全省前六名。我市培養和輸送的長跑運動員董俊峰在廈門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獲得國際組第四名、國內組亞軍;在鄭汴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獲國際組第三名、國內組冠軍;方磊獲全國青年拳擊錦標賽冠軍、全國拳擊錦標賽冠軍、亞洲青年拳擊錦標賽第五名,為漯河增添了光彩。
  三、承辦高水平體育比賽日益頻繁
  區劃以來,我市體育設施建設有了較大發展。2000年以來,先後建成可容納3萬名觀衆的體育場一座、可容納4000名觀衆的體育館一座,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市遊泳館正在建設中。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體育場地1285個,場地總面積174萬餘平方米,人均0.7平方米。
  在體育設施的管理和經營中,加大體育産業開發力度,積極承接大型體育比賽和商業性文體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漯河對外開放的知名度。先後成功承辦亞洲青年足球錦標賽預賽、全國乒乓球俱樂部甲A比賽、全國男排錦標賽等一係列大型比賽76次,其中國際級12次、國傢級48次、省級16次。多次被國傢體育總局和中國足協授予“全國最佳賽區”稱號。在承辦各類比賽活動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河南電視臺等幾十傢新聞媒體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報道,共播發圖像和文字新聞稿件近3萬次。目前,我市體育場館設施的使用率在全省各地市中位居前列。2007年,我市被國傢體育總局授予"全國最佳賽區"稱號。
  漯河媒體
   漯河新聞媒體為:漯河電視臺,漯河有綫臺,漯河廣播電臺,漯河日報,漯河廣播電視報。
休閑娛樂 Entertainment
  旅遊資源
  許慎墓 位於召陵區姬石鄉許莊村東。墓塚高約4米,底徑約14米。許慎 (約58-約147),汝南召陵 (今召陵區) 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著《說文解字》。
  彼岸寺石幢 在郾城區中學內。建於北宋。高12.18米,幢基為石刻八角形海池。底層是六角形須彌座,每角有透雕二竜柱相支,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6個佛龕。再上為四角形四天王龕,有八棱形角柱。其上為幢身,高3米多,重9噸餘,刻有小篆《彼岸寺碑銘》,上為廡殿式石作,有伎樂嬪伽、人首鳥足等圖像。再上為六角千佛造像碑。造型優美,挺拔壯觀。
  上尊號與受禪碑 在臨潁縣繁城鎮。刻於三國魏黃初元年 (220年)。隸書,字體方正,近於熹平石經,傳為王朗文,梁鵠書,鐘繇鎸字,世稱三絶。碑文記載東漢延康元年 (220年) 魏公卿將軍勸進及獻帝禪位於魏王的歷史事件。
  楊再興墓 在臨潁縣城南12公裏的商橋村。墓塚高大,翠柏茂密。塚前刻有“宋統製楊再興將軍之墓”的石碑,相傳為嶽飛用槍頭刻成。墓前有祠,祠內有明清石碑數通,記載其生平事跡。楊再興 (1104-1140),為嶽飛部下,抗金將領。金人屯兵12萬於臨潁,再興以300騎遇敵於小商橋,驟與之戰,殺2000餘人,及萬戶撒八。孛堇、千戶百人,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
  北舞渡山陝會館彩牌樓 在舞陽縣城北25公裏北舞渡鎮。鎮臨汝水,西通汝洛;東下江淮,北轉鄭汴。江南商貨由此吞吐中轉。有“裝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鎮內山陝會館為秦晉巨商籌金創建。彩牌樓居會館拜殿前,清道光五年 (1825年) 山陝糧商同建,為三間六柱五樓。建築精巧玲瓏,雄偉壯觀。
   許慎陵園 許慎墓位於召陵區姬石鄉許莊村東。墓塚高5米,底徑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緒年間碑刻二通,墓後蒼柏林立。當地文物部門徵地12畝,建許慎陵園。光緒二十五年,東阿周世專程至墓地祭墓,並在城東北隅購地三畝,建許南閣祠,內設“太尉南閣祭酒諱許慎字叔重之位”,上懸“五經無雙”匾額,現為郾城縣許慎紀念館。1986年許慎墓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小商橋 小商橋位於臨潁縣黃帝廟鄉小商橋南小商河(潁河故道)上。橋為敞肩單孔石拱橋,長20.87米,寬6.67米。大拱競誇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為1/5,拱券面厚0.65米,小拱淨跨2.13米,矢高1.2米,兩岸小拱腳間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並列砌築而成,主孔每塊拱石間均由咬鐵連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馬,獅子,蓮花和幾何圖案,拱之上端置有獸,伸出橋身。橋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剛力士像,雙肩扛拱,雙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動,風格古樸。據方志記載,小商橋始建於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現橋主體結構屬北宋建築風格,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築是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1307年)小商橋是一座時代較早的古石橋,造型優美,結構嚴謹,做工精緻,是研究建築和交通史的重要資料。1986年小商橋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國傢文物局撥專款進行了大修。
   陳星聚墓 陳星聚墓位於臨潁縣城南6公裏,臺陳鎮臺陳村西南陳氏祖墳內。占地1650平方米,南北長55米,東西寬30米。墓前原有華表、碑碣,墓兩側為石刻林。1958年和1965年,陳星聚墓兩次遭到破壞,現僅存墓碑和墓塚。1982年,縣政府撥款重修陳星聚墓碑,建磚瓦碑樓一座,高4.7米,寬1.7米,厚1米,墓地面積480平方米。2004年11月被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漯河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沙河天然浴場和濱河遊園,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以生態、休閑為基調的開源森林公園,以科技、緑色、環保為特點的天翼公司種植基地已成為旅遊熱點。漯河有著名的“紅色南街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社會主義好》等革命歌麯,激昂雄壯、催人奮進。南街村是一個美麗而帶有傳奇色彩的村莊,每年都吸引着國內外數十萬各界人士來觀光考察。漯河的大門永遠為海內外遊客敞開。
   南街村 南街村景區位於河南省臨潁縣城東南隅,緊靠107國道、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面積1.78平方公裏,是一處特色人文旅遊景區,現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河南省紅色旅遊景點和河南省南部精品綫路的重要景點。
  南街村旅遊以發展模式、教育理念、發展方針、分配辦法、生活方式及創建共産主義小社區偉大實踐為特色。全面展示南街村獨特的紅色人文景觀,通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完善,南街村旅遊已初具規模,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八大觀光旅遊景區:“工業園區、高新農業園區、村民住宅區、文化景區、文化教育遊覽區、廣場文化展示區、熱帶珍奇植物遊覽區和革命傳統教育區”。
  廣大遊客在親身感受“遊鄉村都市,品南街産品,觀紅色文化,感集體優越”;豐富內涵的同時,還會收到洗禮心靈、升華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使廣大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漯河名人 Luohe Celebrity
  繆肜 (?-?)東漢汝南召陵(今郾城東)人。字豫公。安帝時官至中書令,因縣近京師,權豪顯貴多仗勢為非作歹,他赴任,首斬為惡者及貪官污吏百餘人,政績遂顯。
  許慎(約58-147)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學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曾任太尉南閣祭酒等職。他所著的《說文解字》一書,是我國第一部係統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書。
  唐衡(?-164)潁川郾(今河南郾城)人。宦官。桓帝初為小黃門史。與單超等五人佐助桓帝定謀誅殺外戚梁冀兄弟,以功封汝陽侯,食邑一萬三千戶。是東漢專權朝政的主要宦官之一。
  掌禹錫(1007-1067)宋河南郾城人。字唐卿。試身言書,判大理寺丞。丁度薦為侍御史。歷判司農,太常寺。任開封國學進士主考,命題奇奧,士子忌憚,呼為“難題掌公”。
  王拱璧(1886-1976)1886年9月17日出生於河南西華縣孝武營村(今屬漯河市召陵區青年鄉青年村),1976年3月27日,在河南省圖書館病故。生前曾用公璧、白丁、大同、一莊、拱北、工碧、公闢等筆名發表論著和進行革命活動。
  吉合(1905-1983)郾城人。1925年赴蘇聯,先後畢業於基輔混成幹部學校、莫斯科高級步後兵學校。1927年加入蘇聯列寧共産主義青年團。 1931年回國。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央西北特委軍事部部長、綏遠省委組織部部長。1935年入蘇聯殖民地民族問題研究院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新疆新兵營戰術教員、中共駐新疆辦事處代表陳譚秋助理、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東部副司令員、內蒙古軍參謀長。建國後,歷任駐蘇聯大使館武官,解放軍訓練總監部軍事科學和條令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荀嵩(262-328)潁川臨潁(今河南臨潁西北)人。羽林右監荀覠子。志操清純,雅好文學,為當時名流王濟等人所器重。泰始中,為司馬允文學掾,纍遷侍中、中護軍。晉元帝即位,授尚書僕射,與刁協共定中興禮儀。明帝時,平王敦有功,封爵,授光祿大夫、錄尚書事,加散騎常侍。成帝初,蘇峻叛亂,與王導等人共同侍衛成帝。鹹和三年死,謚敬。
  李兌 宋許州臨潁人。第進士。由屯田員外郎為殿中侍御史,改同知諫院。狄青宣撫廣西,朝廷派宦官任守忠為副,兌上奏以為非計,遂罷守忠。擢天章閣待製、知諫院,出知杭州,仁宗手書“安民”二字以示寵。徙知鄧州。歷守名郡,為政簡嚴,老益精明,後以工部尚書致仕,卒,謚莊。
  李先 兌從弟。舉進士。為虔州觀察推官,攝吉州永新令。歷知信州、南安軍、利、梓、江東、淮南轉運使等。先無貌而有纔,治官如治傢,楚民稱其精明為“照天燭”。後以秘書監致仕,卒。
  張彀(?-1217)字伯英。金許州監潁(今臨潁縣)人。初任寧陵縣主簿,改泰定軍節度判官,同州觀察判官。以武寧軍節度副使伐宋。遷河東南路轉運使、權行六部尚書、安撫使等職。
  陳星聚(1817~1885年),字耀堂,河南臨潁縣臺陳鄉陳村人,同治十年(1871)年曾任臺灣淡水同知,五年後又調任漉港同知,光緒四年(1878)升任臺北知府。清朝光緒年間率領臺灣人民抵禦法國侵略者,取得了臺北保衛戰的勝利。
  方心芳(1907)工業微生物學家。臨穎人。1931年畢業城上海勞動大學農化係。1936年畢業於比利時盧汶大學農學院釀造科。1953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微物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科院生物學部委員。長期從事工業微生物的分類、鑒定工作,選育了不少優良工業用菌種,並已得到使用。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圖,五代時期前蜀皇帝(907年——918年在位),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
  王常(?-36)潁川舞陽人。新莽末與王鳳、王匡等起兵于云杜緑林,是下江起義軍主要首領,曾大破荊州牧所領官軍。又促成下江兵同新市兵、平林兵聯合作戰。更始帝時任廷尉,封鄧王。歸附劉秀後屢從徵伐,封山桑侯。
  丁鴻(?-92)東漢學者,大臣。字孝公。潁川定陵(今舞陽縣北)人。以蔭襲封陽陵侯,大辦學堂,受明帝賞識,召拜侍中兼射聲校尉。章帝召樓望、成封、桓鬱、賈逵等名儒在北宮白虎觀論五經,鴻論述最精,世稱“殿中無雙”,擢為校書。有門徒數千人。和帝時官至司徒、太尉兼衛尉。竇太後臨朝,其兄弟擅權,鴻參與誅除外戚竇憲集團勢力,親收竇憲將軍印綬,逼竇氏兄弟自殺。
  韓棱(?-98)東漢大臣。字伯師。潁川舞陽人。少孤,以孝悌著稱。初為郡功曹,有政績。纍官至司空。和帝時,竇憲專權,屢上書彈劾,竇氏敗,他主持審理其案,日理萬機,數月不浴。
  杜根(?-?)東漢大臣。字伯堅。潁川定陵(今舞陽縣北)人。初舉孝廉,為郎中,鄧太後臨朝,根上書,力要安帝親政,太後怒,令裝入袋內杖殺,刑吏感其義而放逃。鄧氏誅,安帝徵根後代,根方出山。拜為御史。
  李亞敏(1954-)女射擊運動員。臨穎人。1981年被選入解放軍射擊隊。在第三屆全運會上,以591環的成績超女子小口徑手槍慢加速射世界紀錄。
科學教育 Science Education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漯河職業技術學校1999年3月經國傢教育部(教發[1999]26號)正式批準建立的一所綜合性普通高等專科院校。目前是由省教育廳、漯河市政府領導管理,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管理體製。...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製公辦普通高等專科院校,學校始建於1957年,是省級文明單位。位於河南省內陸特區——漯河市,校園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沙澧河環繞。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國傢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全日製普通高等職業學院,是漯河市委、市政府為落實省委書記徐光春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而設立的,主要為漯河中國食品名城和河南食品産業培養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漯河高中
  漯河高中是河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學校前身為國民黨教育部1948年7月建於信陽雞公山的中原臨時中學,著名教育傢周祖訓任校長。現有南北兩個校區。
城市榮譽 City Honors
  全國綜合體製改革試點市
  全國開拓農村市場試點市
  全國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産業化試點市
  全國中小企業創業服務重點支持城市
  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係建設試點市
  全國推進食品安全保證體係建設試點城市
  全國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市
  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全國衛生先進城市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國傢園林城市
  全國緑化模範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奬
  中國食品名城
歷屆領導 Past Leadership
  2006-2007
  市委書記:靳剋文
  市長:劉東輝
  2007-2008
  市委書記:靳剋文
  市長:祁金立
近義詞
漯河
相關詞
行政區劃地理舞陽漯河電視臺通信公司中國移動
學院醫學河南院校河南腐敗領導官員城市
食品郾城區域劃分文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漯河歷史漯河名人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