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安徽 >合肥 > 
目錄
·概況 Shushan District·區情簡介·科技蜀山
·文化蜀山·行政區劃·蜀山勝境
·英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概況 Shushan District
  郵編:230031 代碼:340104 區號:0551
  拼音:Shǔ Shān Qū 英譯:Shushan District
  
  蜀山區位於合肥市西南部,東以金寨路與包河區為界,北以環城西路和南淝河與廬陽區為鄰,西南兩面與肥西縣接壤。總面積246.83平方千米,總人口60萬人(2007年)。
  
  全區轄8個街道、2個鎮:稻香村街道、南七街道、三裏庵街道、琥珀街道、西園街道、五裏墩街道、荷葉地街道、筆架山街道、井崗鎮、南崗鎮。區政府駐稻香村街道。
  
  蜀山區是合肥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區,駐有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合肥分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國傢級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政務文化新區、中國(合肥)科學城,省、市科技館、市圖書館等。
  
  京九、合九、寧西鐵路,合寧、合安、合銅、合蕪、合徐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合寧、合武高速鐵路,合六、合淮阜高速公路均在轄區內交會。有長江西路、黃山路、潛山路、一環路、二環路等8條主幹道,東南緊鄰合肥駱崗機場。
  
  轄區東有環城公園、琥珀潭旅遊度假風景區、西山景區,南有徽園、明珠廣場和歐洲風情街,西有蜀山森林公園、野生動物園、天鵝湖,北有董鋪水庫、合肥植物園、江淮風情園;五裏飛虹、蜀山春曉、環城翡翠、琥珀流光,天鵝湖畔、蜀山攬勝、科學緑島分別入選“合肥十景”、“合肥新十景”。
區情簡介
  區人民政府駐梅山路107號,郵編:230061。代碼:340104。區號:0551。拼音:Shushan Qu
  蜀山區位於合肥市西南部,東以金寨路與包河區為界,北以環城西路和南淝河與廬陽區為鄰,西南兩面與肥西縣接壤。區屬8個街道、2個鎮、1個産業園區,總面積261.36平方公裏,常住人口54.45萬,其中農業人口4.22萬。區域內坐落着國傢級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政務文化新區和正在建設中的中國(合肥)科學城。是一個以科技文化教育為先導、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高效社會服務為引導,極具發展活力、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新興城區。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全國社區教育試驗區”、全國科普教育先進城區、“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區”、“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區”、“全國林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國老年工作先進區”、“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三連冠等17項國傢級桂冠。
  交通通訊便捷。蜀山區地處全國交通規劃的樞紐位置,鐵路、公路、航空、通訊基礎設施完備。國傢一級大型機場——合肥駱崗機場緊鄰東南;京九、合九、寧西鐵路,合寧、合安、合銅、合蕪、合徐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合寧、合武高速鐵路,合六、合淮阜高速公路均在此交會。市內的長江西路、黃山路、潛山路、一環路、二環路等8條主幹道縱橫蜀山區。華東第二電信樞紐、安徽移動通訊樞紐均坐落在區域中央,交通便利,通聯快捷。
  科教優勢突出。蜀山區坐落着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大學等27所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發達;有中科院合肥分院等56所科研院所,科研實力雄厚;還有合肥市第五十中學、合肥西園小學等一批一流名校,基礎教育紮實。安徽名人館、安徽科技館、合肥科技館、合肥圖書館等一批國內一流的科教文化設施分佈其間。精心規劃設計建設的合肥大學城已有17所高校陸續入駐。規劃占地約47平方公裏的中國(合肥)科學城正處在紅紅火火建設之中,首批1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逾20億元,內容涉及納米材料和納米器件的研發、新型醫藥産品和器械,軟件技術和循環經濟工程研究、低溫等離子技術、離子束生物工程,以及高科技創新孵化等。蜀山區人才濟濟,智力密集,科技人才占總人口的比例居全省之最,在全國領先。
  人居環境極佳。轄區東有環城公園、琥珀潭旅遊度假風景區、西山景區,南有徽園、明珠廣場和歐洲風情街,西有蜀山森林公園、野生動物園、天鵝湖,北有董鋪水庫、合肥植物園、江淮風情園,自然環境宜人,人文景觀衆多。合肥市1995年評選的“合肥十景”,蜀山區占有其四:五裏飛虹、蜀山春曉、環城翡翠和琥珀流光。2006年評選的“合肥新十景”,蜀山區境內有“天鵝湖畔、蜀山攬勝、科學緑島”三個完全景境,並擁有“翡翠環城、墨荷瓊林”兩個景點的部分景緻。目前轄區內的琥珀山莊、夢園小區、緑城桂花苑等一大批獲國傢級奬項的高品位住宅小區星羅棋布,是合肥人居最佳之地。
  服務設施完善。四星級以上賓館有明珠國際大酒店、安徽飯店、稻香樓國賓館、廬陽飯店、梅山迎賓館、豐樂國際大酒店、外商俱樂部等十余家。世界知名商業巨頭傢樂福、百安居、麥德竜均落戶區內,各類商業社區服務網點林立,金融、證券、保險機構齊全。
  經濟發展迅猛。區域産業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2007年初統計表明,一、二、三次産業比為0.4:45.1:54.5。全區以生物工程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和機械、化工等傳統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生物製藥、電力設備製造等科技含量高的工業經濟不斷攀升,中國(合肥)科學城蜀山園(蜀山新産業園)發展勢頭良好,初步形成了科技生態型的加工製造和電子信息兩大産業集群,園區工業總産值每年以50%左右速度發展;以大型綜合超市、住房、IT産業、汽貿、餐飲、建材市場為業態的商貿經濟初具規模,世界500強企業傢樂福、大潤發等相繼入駐;以設施、生態、休閑農業為主的城郊型農業格局初顯特色,現代農業示範園、豐樂種業成為具有代表型的現代化科技含量較高的農業竜頭企業。2002年區劃調整以來,地區生産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産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分別以年均18%、27%和36%的幅度遞增。其中,2006年全區地區生産總值,比上年同比增長19%,財政收入比上年同比增長30.7%,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87%,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穩居合肥市之首,同比增長1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2450元,同比增長14%。
  外來投資首選。區內有兩大國傢級開發區,産業鏈條匹配,科學城建設的啓動和位於該城核心區的蜀山新産業園,藴藏着高新技術産業的無限商機;政務文化區的建成將為外來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投資服務“高地”;便利的交通,高素質的人力資源,豐富的科教資源,不斷上揚的人氣等都為外來投資者營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投資回報的福地。2006年,蜀山區招商引資引進企業460傢,到位市外資金32億元,外資2400萬美元。
  目前,蜀山區人民正圍繞着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統籌發展、特色發展、加快發展為主綫,深入實施“科教興區、工業強區、三産富區、環境靚區”四大發展戰略,加快整合各種資源,加速優化各類環境,統籌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打響富裕蜀山、生態蜀山、活力蜀山、和諧蜀山“四大品牌”,為早日把蜀山區建設成經濟強區、科教名區、人居美區、文明新區而奮力拼搏。
科技蜀山
  科教資源與環境
  基本情況
  蜀山區是2002年合肥市區劃調整後新成立的以城區為主體,兼有少量農業人口的縣級區。位於合肥市西南部,總面積168平方公裏,轄1鎮6街1園區,常住人口43.0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39.54萬。與合肥市其他幾個區相比,蜀山區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
  科教資源最為豐富。蜀山區集中了合肥市80%的科教資源,匯集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安徽大學等39所大中專院校,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中國通用機械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8、43所等60余家科研院所,擁有合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高新産業園區。此外,安徽科技館、合肥科技館、合肥圖書館等一批現代化的科教文化設施,新建的合肥市政務文化區和中國“合肥科學城”建設項目起步和核心區均坐落區內。
  人居環境極佳。蜀山區依山傍水、緑樹成蔭、樓群掩映,東有環城公園、琥珀潭旅遊度假風景區、西山景區,南有徽園、明珠廣場和歐美風情街,西有蜀山森林公園、合肥野生動物園、合肥植物園、安徽名人館,北有董鋪水庫,自然環境宜人,人文景觀衆多。“五裏飛虹”、“蜀山春曉”、“環城翡翠”和“琥珀流光”等“合肥十景”中蜀山區占有其四。2006年評選的“合肥新十景”,蜀山區境內有“天鵝湖畔、蜀山攬勝、科學緑島”三個完全景境,並擁有“翡翠環城、墨荷瓊林”兩個景點的部分景緻。緑化人均占有率、覆蓋率均為全市之首。自然風光宜人,生態環境極佳。社區建設、普法教育、衛生服務、基礎教育及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健康協調發展。
  打造環境
  區委、區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高舉“創新、産業化”大旗,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充分發揮區域科教資源優勢,堅持以優化政策環境為先導,以做好服務為着眼點,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施科教興區、人才強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贏得了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科技工作成效顯著,有力地促進全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落實科技工作責任製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早在2002年就把實施“科教興區”、“環境靚區”等戰略作為推動全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了《中共蜀山區蜀山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進步的若幹意見》,明確了蜀山區促進科技進步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促進科技進步的政策措施。認真落實《合肥市縣(區)、市直有關部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考核實施辦法》的要求,把科技進步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綜合考核體係之中,製定了《蜀山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製考核管理辦法》、《鎮街工作目標考核辦法(試行)》等切實可行的目標責任考評辦法。成立了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製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將全區各部門各單位的科技工作情況作為評優評先和年終兌現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增強了各級黨政領導推動科技進步的責任感和緊迫感。2003—2004年,蜀山區在加強科技工作領導、落實科技投入、加強科普宣傳,促進科技興農和科技項目示範、推廣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受到了省、市有關部門的一致好評。
  堅持科學决策、民主决策。充分發揮區科教、人才資源優勢,註重决策的科學化和程序化,建立了决策咨詢制度和專傢聯繫制度,重大决策在聽取群衆意見的基礎上,重視徵求和吸納專傢的意見。2003年區領導多次會同專傢論證區《無公害奶牛基地建設項目》,多方徵求意見後,因項目基地瀕臨董鋪水庫,污染物影響水質,果斷决定停止項目建設。
  依靠科技促進産業發展 堅持産業化的方針,以高新技術産業園建設為重點,加強政策引導,加大支持服務力度,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有力地推進了區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了生物工程、電子信息、軟件開發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和汽車、機械、化工、電子等現代製造業,涌現了豐樂種業、隆平高科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2004年,高新區工業總産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實現GDP61.45 億元,按2002年統計口徑,提前一年實現了合肥市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高新區GDP“翻兩番”目標;引進境內外資金13.2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35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0個;高新區在53個國傢級高新區中,經濟發展綜合排名第16位,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等各項效益指標一直居合肥市首位。
  高新技術企業的規模和實力進一步增強,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勢頭強勁。2003年,僅高新技術開發區就有高新技術企業195傢,年産值超過億元的企業達11傢,比上年增加7傢,新引進企業154傢,共引進國內外資金21.59億元,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新醫藥、光機電一體化、現代農業、新材料五大特色鮮明的高科技産業群。皖通科技、四創電子、美亞光電、科大恆星、科大訊飛等9傢軟件企業進入2004年安徽省軟件十強企業。
  積極引導企業自主創新,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廣泛爭取科研項目,兩年來全區有184個項目被列入國傢、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獲資助經費5800萬元;其中,爭取國傢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8 個,資助經費1130萬元。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兩年來企業投入技術開發經費分別為11.34億元和15.98億元,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分別為64億元和77億元,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分別為59.2%和56.69%。
  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係 牢固樹立大區域觀念,打破行政隸屬關係,切實加強與區內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發揮區科技資源的優勢,搭建平臺,加強集成,有力地促進了政府、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協作,有力地支撐了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如安徽農業大學與合肥永好養殖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高效富硒酵母發酵技術的産業化研究、合肥學院同安徽新亞環衛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區市容局聯合開發的蜀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管理和處理項目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服務體係的建設,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積極爭取或自建合肥國傢大學科技園、合肥民營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安徽省軟件評測中心等11個科技創新服務機構。通過撥付科技三項經費、提供項目基金申報、信用擔保、財政貼息等有效手段,全力為中小科技企業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2004年全區纍计獲得國傢、省、市各類資助1.1億元,擔保公司利用反擔保等金融手段為20多傢企業實現融資6000多萬元,財政通過加強財稅政策,嚮企業提供直接財政支持3000多萬元。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主動幫助入園企業辦理企業登記、土地轉讓合同和基本建設手續,及時幫助處理企業在生産建設工程中發生的問題,積極為他們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涌現出安徽三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鄰傢婆婆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新興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區經濟增長的亮點。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孵化器的建設和發展。對孵化企業實行財政傾斜,提供政策支持,開展人才服務,凱立電子、巨森電子、南亞桑拿、吉宏電子等一批中小科技企業迅猛發展,年産值增速超過100%。組織召開“産學研供需接會”,搭建科技成果轉化互動平臺。註重知識産權的保護,積極開展專利申報工作。兩年來申請專利1521項,授權專利665項,申請發明專利444項,授權發明專利170項,獲省市科技進步奬62項,全區科技工作的綜合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推進科學普及工作 加強領導,健全機構,明確職責,建立了三級科技管理、科技推廣、科技普及的網絡體係。成立蜀山區科學技術協會,聘請了凌永順院士和合肥市原副市長姚建銘擔任區科協名譽主席。在鎮、街道、産業園和轄區主要單位建立科協(分會),社居(村)委成立科普輔導站,形成區、鎮(街)、社居(村)委三級網絡體係。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兩年來區財政下撥科普專項經費37.5萬元用於科普工作,並製定了相關政策,動員社會各界捐助科普事業,明確提出了“企業和個人嚮科協的公益性捐贈款凡未超過其該年度應交納所得稅額10%和30%的,稅務機關審核後允許所捐贈款額從中扣除。”
  堅持以人為本,以活動為抓手,以網絡體係建設為支撐,大力推進科普進社區工作,全區市民的科學素質進一步提高,形成了“領導重視科技、社會尊重科技、政策支持科技、投入保障科技、發展依靠科技”的良好氛圍。區委區政府緊密結合形勢發展的需要和市民的要求,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提高市民素質為目的,通過開展 “依靠科學,戰勝非典”,“科技活動周活動”,“‘6.29’全國科普日活動”、科技講座、科技文藝演出、科普宣傳、咨詢服務、知識競賽、主題班會、觀看電影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科普係列活動,促進了廣大市民的科技意識提高,夯實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協調經濟社會發展 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始終堅持依靠科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科技,抓好科技促發展的思路,實現了科技工作、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有力的促進了區小康社會的建設。兩年來,全區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教育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環境靚區”戰略初見成效。2003—2004年財政收入分別達到了10.43億元、13.46億元,人均財政增長率分別為10.09%和21.28%;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08.11億元、135.8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為8660元和9580元。蜀山區先後被授予“全國林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區”、“全國普法先進區”等榮譽稱號。
  落實措施
  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 堅持“一把手抓第一生産力”。2004年先後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為組長的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工作領導小組和以區長為組長的蜀山區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同時,蜀山區鎮、街、産業園也都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初步形成了“一把手抓第一生産力”的領導體係和運行機製。
  堅持將科技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區委、區政府規定每年都要召開4次以上專題會議,聽取科技工作專題匯報,研究解决科技進步工作中的重大問題。2003-2004年,區委、區政府先後召開11次專題會議研究解决科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創建問題,應用技術研發資金(科技三項經費)落實與使用原則問題等等,及時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先後多次帶隊考察經濟發達地區科技發展狀況,學習藉鑒他們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明確目標,理清思路。堅持深入一綫,調查研究,指導科技工作。先後多次深入到轄區內的科研單位、企業等開展調研工作,幫助他們解决實際問題,極大地激發了科技人員的工作熱情,促進了科技工作的蓬勃發展。
  激發科技投資主體的潛能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註重政策引導,註重環境的優化,轉變政府職能,着力在營造科技投資主體的良好發展空間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內科技優勢,積極為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姻牽綫搭橋,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企業或企業集團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合作建立中試基地、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等;積極創造條件,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係,完善科技工作網絡,為科技投資主體提供服務,做好工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先後有“傢樂福”等一批衆多國際知名企業落戶區內。
  通過財稅政策、金融支持、環境建設等手段,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激發科技投資主體的活力。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係,引導和促使企業主動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科技企業。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以市場運作為主的風險投資機製,幫助和引導中小企業自主發展,推動了“科學島—高新區—科大—經濟區”這一高新産業發展帶的形成,促進了該區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
  夯實科技工作的人才基礎 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進科技工作的核心內容來抓。先後製定了《關於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的意見》、《關於建立區領導與科技專傢、民營企業傢聯繫制度的意見》、《蜀山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管理辦法》、《蜀山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和議事制度》等一係列加強人才工作的具體政策和措施。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2004年首傢面嚮全省公開招聘了區委政研室副主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等8名副科級領導幹部,一批優秀管理人才充實到管理隊伍中來,改善了區直機關的智力結構。加快編製人才資源開發規劃和各類人才培養計劃,健全為優秀人才服務的配套保障機製,從各方面營造優良的環境,吸納各類優秀人才來我區創業,建立優秀人才的分配激勵機製,實行一流人才一流報酬,激發人才潛能。
  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聰明才智,努力做到纔盡其用。建立了區領導與我區中青年專傢、學術帶頭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有影響的民營企業傢、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帶頭人的聯繫制度,區四大領導班子帶頭深入到科技部門、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和轄區大專院校,主動與科技專傢結對子、交朋友,定期聽取他們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主動瞭解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切實解决他們存在的實際睏難,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關心照顧。
  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係 堅持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加大科技投入的比例,加大資金支持力度。2003—2004年,全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投入分別為99萬元和106.5萬元,分別占年財政决算支出的1.1%和1.27%。共資助應用技術研發資金項目18項。
  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采取企業投入、政府配套等措施,通過財政稅收等手段,積極引導企業自主創新,2003—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入技術開發經費分別為11.34億元和15.98億元企業已成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産業化的主體。
文化蜀山
  特色文化品牌
  蜀山區在開展群衆文化活動方面,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群衆滿意為準則,以人民群衆需要為出發點,以活躍人民群衆的文化精神生活為目標,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地方特色濃厚的文化活動。群衆業餘文藝演出隊伍不斷壯大,6個街道2個區屬鎮,設有文化站兩個,兼職文化站長6名,現有演出隊伍162個,室內活動場地480.8平方米,演出活動生機勃勃。
  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得到了群衆的廣泛參與,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我區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區)、全國群衆體育先進集體、安徽省全民健身宣傳周先進單位、安徽省中小學體育活動示範區、全國優秀少年軍校等省市先進稱號。
  主題文化豐富多彩
  隨着該區文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群衆業餘文藝隊伍的不斷壯大,群衆文化活動也逐步由室內嚮廣場轉移。充分利用廣場開展文化活動:2004年在區政府禮堂先後舉辦了“蜀山區反腐倡廉文藝演出”、“蜀山區企業退休人員文藝調演”並選拔了部分優秀節目參加合肥市舉辦的“合肥市首屆企業退休人員文藝調演”。按照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的部署,與工會、老幹局、社保局等部門聯合舉辦了各類群衆文化活動專場。2005年4月,在市政府廣場舉辦了“慶‘五一’幸福傢園廣場演出”、“合肥市徵兵文藝宣傳廣場演出”。2006年元月,在城皇廟廣場分別舉辦了“合肥市第十一屆春節文化廟會”、“合肥市第十一屆春節文化屆會正月十五鬧元宵文藝演出”、“合肥市中老年文化周廣場文藝演出”、“合肥市中老年文化周梨園風采戲麯演唱比賽”、“合肥市中老年文化周畫展”。為配合我區紀委、教育、計生等部門的宣傳工作,豐富群衆文化生活,在社區廣場也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蜀山區科技、文化、法律、衛生四進社區廣場文藝演出”、“蜀山區第一批先教活動啓動儀式文藝演出”、“蜀山區四五普法文藝演出”、“蜀山區安全生産文化進社區廣場文藝演出”、承辦省暨合肥市“科普宣傳日”廣場文藝演出。幾年來社區、街道開展文化演出300多場次,極大地豐富了群衆的業餘文化生活。
  廣場文化貼近群衆
  積極結合傳統節日和重大喜慶活動,開展節日文化活動,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在春節期間,蜀山區文化局組織街道業餘藝術團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琥珀廣場、安居苑廣場、西園小區廣場等都舉辦了多場演出活動。各社區室外活動場地成為了文化宣傳的主要陣地。送電影下街道也成了一項經常性的活動安排,井崗鎮電影放映隊在社區、鄉村定期作巡回放映。
  品牌文化特色明顯
  街道、社居委的文化活動場所,以及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許多文化和娛樂場所,為我區開展社區文化、軍營文化、校園文化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基礎資源,發揮區域優勢,創建區域品牌是我們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如琥珀街道新建的3000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動廣場,已成為市的樣板工程。我們對黃山藝術團、炮院藝術團、四方藝術團、合煙藝術團進行了有機整合,納入文化演出大網絡進行合理調配,聘請和下派輔導老師100多人次,提升了演出的藝術質量。
  文藝扶植成果豐碩
  近年來在提高群衆文化活動質量方面主要抓了培訓和創作兩個環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培訓方面,一方面堅持開辦青少年培訓班,堅持下基層輔導日活動,以利培養更多的優秀文藝骨幹,近年輔導文藝骨幹已達200人次。別一方面,鑒於市民群衆對廣場活動日益增長的需要,同時也是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的需要,我區還成立了業餘歌舞團、管弦樂團、民樂團,有6個團已初具規模,還得到了區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投入10萬元購買了一批音響器材,能夠適應廣場的演出需要。
  在創作方面,通過逐步完善精品創作激勵機製,涌現出了一批文化精品,如文化館創編的兒童歌麯“太陽下了山”,“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和“赤誠的愛”優秀歌麯,兩首獲中紀委優秀創作奬和省紀委創作一等奬,一首獲省紀委優秀創作奬。以上三首歌麯已刊登在省倡廉歌麯大傢唱歌本上。其中兩首歌麯被省定為“萬人同唱正氣歌”歌詠大會指定歌麯。在參賽方面,我區參加的合肥市書法大賽、“梨園風采”戲麯演唱比賽等活動中,獲一等奬5個,二等奬10個。
行政區劃
  蜀山區轄8個街道、2個鎮:稻香村街道、南七裏站街道、三裏庵街道、琥珀山莊街道、西園新村街道、五裏墩街道、荷葉地街道、筆架山街道、井崗鎮、南崗鎮。
蜀山勝境
  美麗蜀山
  蜀山區位於合肥市西南部,東以金寨路與包河區為界,北以環城西路和南淝河與廬陽區為鄰,西南兩面與肥西縣接壤。區屬8個街道、2個鎮、1個産業園區,總面積260平方公裏,常住人口46.57萬,其中農業人口5.3萬。區域內坐落着國傢級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政務文化新區和正在建設中的中國(合肥)科學城。是一個以科技文化教育為先導、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高效社會服務為引導,極具發展活力、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新興城區。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全國社區教育試驗區”、全國科普教育先進城區、“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區”、“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區”、“全國林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國老年工作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三連冠等16項國傢級桂冠。
  五裏飛虹
  五裏墩立交橋位於我區內,在長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會合處,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標準公路立交橋,成為合肥市一環路上的壯麗景觀。
  這座立交橋分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橋梁面積4萬平方米,占地8.9公頃。為雙“Y”定嚮式加環型匝道的四層互通式立交,分五個交叉道嚮四周輻射,解决了17個流嚮的交通。
  整座橋梁設計新穎高雅,造型美觀流暢,功能合理完善,氣勢雄偉壯觀。最高一層的高梁橋,距底層路面高達21米,長11OO多米。整個橋梁縱橫交接, 四通八達如十幾條巨竜翻江倒海,給人以美的動感。
  五裏場立交橋投資2億多元,如今它已成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增光添彩的“樹形象工程”,也是合肥市邁嚮現代化大城市的一個重要標志。
  琥珀流光
  琥珀山莊是一座環境舒適優美、建築風格獨特的住宅小區,位於合肥市區西側偏北,南接長江西路,東臨環城公園,宛如一塊天然琥珀,玲瓏剔透,流光溢彩。
  琥珀山莊規劃占地5O公頃,總建築面積5O萬平方米,由南村、北村、東村、西村、花園村五個部分組成。現已竣工的琥珀南村、北村、花園村,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分普及型、小康型、舒適型住宅等18個係列,采用因地製宜、隨坡就勢的方法並藉鑒皖南明清古建築“依山而建,傍水而營”的建築風格,將傳統性、地方性和現代性融為一體,具有新徽派建築特色,恰似玉宇瓊樓.琉璃世界。
  在3萬多棵郁郁葱葱樹木掩映下的琥珀山莊,還建有配套設施38項,不但有商店、郵政、銀行、車庫、小學、幼兒園中老年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生活服務設施,而且有污水處理廠、立交橋、中心湖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遊憩環境,被譽為全省第一個園林式住宅小區.1994年榮獲國傢建設部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試點綜合“金牌奬”和全國建築質量最高奬“魯班奬’以及規劃、設計、工程質量、科技進步四個單項一等奬。1995年竣工的琥珀花園村又以其環境幽雅、建築秀美,受到各界人士的贊譽。
  蜀山春曉
  蜀山風景區坐落在本區,海拔284米。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裏風光旖旎,四季景色優美。清代廬州府學正朱弦詠蜀山曰:“春山豔洽如笑,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淨如妝,鼕山光澹淡欲臥,惟其臥也,故雪霽神開,躍然有起色矣”。蜀山,以滿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蒼鬆翠柏、奇花異草引人入勝。
  尤其在周圍山麓先後新建了2萬餘畝水面的人工湖,占地400畝的烈士陵園,面積70公頃植物園和度假村。八十余公頃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合肥野生動物園。 長達370米的“安徽第一畫廊”——蜀山畫廊,及十二生肖園、匹特博彩彈射擊娛樂中心和以植物造景
  的櫻花園、月季園、楓樹林等。在這些園林、水泊的簇擁烘托下,蜀山顯得愈加嫵媚,分外妖嬈,春日的景色尤其迷人。登臨山巔,極目遠眺,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霧靄繚繞,漁帆隱約;漫步山麓林園,桃紅柳緑,蝶舞蜂喧,花團錦簇,竹影扶疏,令人心曠神怡。合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坐落於蜀山東側,一批現代化建築更使景區增添了時代的韻律。
  蜀山風景區已是人們憑吊先烈、遊覽觀賞、閑暇休憩的場所。
  歷史沿革
  蜀山區以原西市區為主。1949年為合肥市第三區,1951年11月改為西市區。
  2002年,西市區更名為蜀山區蜀山區蜀山區轄原西市區琥珀、三裏庵、五裏墩、西園新村、南七裏站、稻香村6個街道。將井崗鎮劃歸蜀山區。原西市區稻香村街道金寨路以西的區域由稻香村街道辦事處管轄,街道辦事處駐地暫駐稻香村街道辦事處原駐地。原西市區南七裏站街道金寨路以西區域與原郊區常青鎮金寨路以西區域合併,由南七裏站街道辦事處管轄,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原郊區杏花村鎮五裏崗、五裏墩2個村劃歸蜀山區井崗鎮管轄。調整後,蜀山區轄井崗鎮1個鎮,琥珀、三裏庵、五裏墩、西園新村、南七裏站、稻香村6個街道。面積85.55平方千米,人口35.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30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梅山路107號(原西市區人民政府駐地)。
  1998年,西市區轄五裏墩街道、西園街道、三裏庵街道、琥珀山莊街道、稻香村街道、南七街道、蕪湖路街道、包河街道、巢湖路街道。
  2000年,西市區轄9個街道。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87009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三裏庵街道 35901 巢湖路街道 21973 包河街道 52718 蕪湖路街道 48555 南七裏站街道 54181 稻香部街道 63514 琥珀山莊街道 18485 西園新村街道 35002 蜀山路街道 56680
  2002年,蜀山區政府籌備組批准將原五裏墩和五裏崗兩個村委會,分別更名為青陽路社區居委會和清溪路社區居委會。此外,南七街道朝陽村、光明村也進行村改居。
  2002年,蜀山區對區域內的行政區劃作相應的調整。蜀山區的新勘定的邊界綫沿金寨路、環城路嚮西南方向延伸。西面與肥西縣、高新區交界,南面與政務文化新區、高新區交界。將清溪路社居委管轄的合作化北路以東、霍山路以北區域內的墩郢、五東2個村民組劃入琥珀山莊街道;青陽路社居委管轄的合作化北路以東、霍山路以南區域內的東新莊、西新莊2個村民組劃入三裏庵街道;光明社居委整體劃入西園新村街道;朝陽社居委整體劃入稻香村街道;洪崗村、丁崗村、杜崗村民組劃入南七裏站街道管轄。從10月10日起,蜀山區將正式啓用新的行政版圖。
  2002年底,蜀山區轄:五裏墩街道、西園街道、三裏庵街道、琥珀山莊街道、稻香村街道、南七街道、井崗鎮。
  2004年底,蜀山區轄8個街道、1個鎮。
  2005年底,蜀山區轄稻香村、三裏庵、南七裏站、五裏墩、西園新村、琥珀山莊、荷葉地、筆架山8個街道和井崗1個鎮。
  2006年,將肥西縣南崗鎮劃歸合肥市蜀山區管轄。南崗鎮總面積92.05平方千米,下轄13個行政村和1個街,327個村民組,人口3.47萬人。鎮政府所在地位於南崗街,另有梁墩、城西橋2個集鎮。調整後的蜀山區轄稻香村、三裏庵、南七裏站、五裏墩、西園新村、琥珀山莊、荷葉地、筆架山8個街道和井崗、南崗2個鎮。
英文解釋
  1. n.:  Shushan District
近義詞
蜀山
相關詞
人物學者
包含詞
蜀山區自蜀山區區政府蜀山區金寨南路
蜀山區長江西路蜀山區人民政府已更名為蜀山區
蜀山區婦幼保健站合肥蜀山區長江西路合肥市蜀山區衛生防疫站
合肥市蜀山區推拿專科門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