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浙江 >麗水 > 
目錄
·Liandu Qu District·區情概況·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文物古跡·歷史名人
·行政區劃·人口民族·經濟建設
·風景名勝·蓮都特産·英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更多結果...
Liandu Qu District
  郵編:323000 代碼:331102 區號:0578
  拼音:Lián Dōu Qū,Liandu Qu
  
    蓮都區位於浙江省南部。總面積1502.10平方千米,總人口37.38萬人(2005年底)。
  
    蓮都區轄6個街道、5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紫金街道、岩泉街道、萬象街道、白雲街道、水閣街道、富嶺街道、碧湖鎮、聯城鎮、大港頭鎮、老竹畲族鎮、雙溪鎮、太平鄉、仙渡鄉、峰源鄉、高溪鄉、麗新畲族鄉、雙黃鄉、黃村鄉。區人民政府駐解放街51號。
區情概況
  麗水市蓮都區位於浙江省南部,甌江中遊。1986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麗水縣,設立縣級麗水市。2000年7月18日撤銷縣級麗水市,設立市轄蓮都區。它依山傍水,在環山之中,形如蓮瓣,宋代以後別名蓮城,撤地建市設區後,定“蓮都”為市轄區區名。蓮都區是浙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502.10平方千米,是麗水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總人口40萬人(2009年)。區人民政府駐解放街51號,郵編:323000。行政區劃代碼:331102。區號:0578。拼音:Liandu Qu。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蓮都區主要平原有碧湖平原和城郊平原。丘陵面積857.1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57%。蓮都區境內山脈分屬括蒼山、洞宮山、仙霞嶺山係,地形屬浙南中山區,以丘陵山地為主,間有小塊河𠔌平原。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1座,其中八面湖為最高峰,海拔1389米,最低處為下風化村河漫灘,海拔40米。
  氣候特點
  蓮都區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2℃至18℃,年均降水量1474.1毫米,無霜期255天。日照年平均時數1783.2小時,年平均日照率40%。風嚮多為東南風或西北風。1980年以來最大風力(10分鐘)風速19.3米/秒,最大降水量(24小時)128.9毫米。主要自然災害有幹旱、洪澇、竜捲風和冰雹。
  水文狀況
  境內河流皆屬甌江水係,主要支流有好溪、小安溪、宣平溪、鬆陰溪4條。
  自然資源
  蓮都區境內野生動物屬國傢一類保護的有黑麂、豹、黿等,屬國傢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大靈貓、白鷳、大鯢(娃娃魚)等。野生植物屬國傢二級重點保護的有伯樂樹(鐘萼木)、香果樹、銀杏、鵝掌秋、華東黃杉、長葉榧等6種。主要礦産有螢石、石英石、花崗岩、紫砂、陶土等。
歷史沿革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分鬆陽東置括蒼縣,取括蒼山為名。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為避德宗李適(kuo)諱,改括蒼為麗水縣。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縣北有麗陽山,下環清溪,故名;另一說,《元和郡縣圖志》故,麗水本名惡溪(今名好溪),以其湍流阻險九十裏間五十六瀨,名為大惡。隋開皇年中改名為麗水,後以為縣名。麗水雅號蓮城。唐中和元年(公正881年)盧約起義軍占據處州,徙沿小括蒼山,踞山築城,因共“衆山環簇,狀如蓮花”,故名蓮城。
  1986年3月撤銷麗水縣,設立麗水市。2000年5月,改蓮都區
  2000年,蓮都區轄7個鎮、1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4824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181096 碧湖鎮 32921 水閣鎮 12732 聯城鎮 13286 大港頭鎮 11072 老竹畲族鎮 11685 雙溪鎮 5674 太平鄉 10992 西溪鄉 6942 仙渡鄉 7863 富嶺鄉 7761 聯合鄉 4262 峰源鄉 4185 鄭地鄉 2479 高溪鄉 7073 麗新畲族鄉 7240 巨溪鄉 4700 泄川鄉 2973 雙黃鄉 4848 黃村鄉 5417 嚴鳥鄉 3040 
  2001年8月10日,浙政函153號批復同意麗水市蓮都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聯合鄉建製,並入碧湖鎮。碧湖鎮轄59村、3居,駐環北路(原址)。撤銷城關鎮、水閣鎮建製,其行政區域由蓮都區政府政府直轄並調整設立若幹街道辦事處。
  2002年,蓮都區轄5個街道、5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22個社區、4個居民區、369個行政村:紫金街道、岩泉街道、萬象街道、白雲街道、水閣街道、碧湖鎮、大港頭鎮、雙溪鎮、老竹畲族鎮、聯城鎮、西溪鄉、仙渡鄉、太平鄉、黃村鄉、嚴鳥鄉、雙黃鄉、富嶺鄉、高溪鄉、泄川鄉、巨溪鄉、峰源鄉、鄭地鄉、 麗新畲族鄉。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蓮都區轄5個街道、5個鎮、13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紫金街道、白雲街道、岩泉街道、萬象街道、水閣街道;碧湖鎮、雙溪鎮、聯城鎮、大港頭鎮、老竹畲族鎮;太平鄉、西溪鄉、仙渡鄉、黃村鄉、嚴鳥鄉、雙黃鄉、富嶺鄉、高溪鄉、泄川鄉、巨溪鄉、峰源鄉、鄭地鄉、麗新畲族鄉。
  2006年8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90號)批復同意蓮都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一、撤銷鄭地鄉建製,與峰源鄉合併。調整後的峰源鄉轄2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不變(龐山村)。二、撤銷嚴鳥鄉建製,與黃村鄉合併。調整後的黃村鄉轄1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不變(黃村村)。三、撤銷巨溪鄉建製,與太平鄉合併。調整後的太平鄉轄3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不變(太平村)。四、撤銷西溪鄉、泄川鄉、雙溪鎮建製,合併設立雅溪鎮。雅溪鎮轄3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雙溪村(原雙溪鎮政府駐地)。五、撤銷富嶺鄉建製,其行政區域由蓮都區人民政府直轄。9月15日,麗水市政府(麗政函62號)批復同意:設立富嶺街道辦事處。富嶺街道辦事處轄11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齊村村。
文物古跡
  通濟堰
  通濟堰位於麗水市碧湖鎮堰頭村邊,建於南朝蕭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為省級文保單位。大壩拱形,長275米,寬25米,高2.5米,初為木條結構,南宋時改為石壩,是一個以引灌為主,蓄泄兼備的水利工程。
  通濟堰的堰史、堰規、築堰有功者,均刻碑立於世。整個水利工程,連同碑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貴資料。
  三岩寺
  三岩寺 ,在太平鄉境內,離麗水市西部44公裏,與著名景區東西岩為鄰。該山雄偉峻峭,海拔7238米,站在山巔,一覽衆山小,俯瞰四周錯落群山,碧緑滴翠;迎雲起霧涌,清涼襲人,心曠神怡。民國《宣平縣志》載:“三岩在縣東七十裏,符岩(天師樓)之左,壁立千仞,山腰有洞,深五丈餘,廣亦如之,居民立鬍公祀之。”鬍公洞又稱紅軍洞。進得洞中,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葉飛同志題寫的“三岩寺紅軍烈士紀念碑”赫然而立。1930年9月10日,中國工農紅軍十三軍浙西三縱隊指揮部紮營此洞。碑的背面,記載了當時紅軍的活動經過。
  三岩寺邊上有馬腰峰,爬上馬腰峰,竟倒吸了一口冷氣:馬腰的一側,竟是刀削般的百丈深淵,深淵的一角,有兩岩山夾一溝,既狹又深還長。而在溝一側竪立着的,竟是那面赭色的,高152米,寬400餘米的擎天大旗。這一刻,我感覺着那大旗正在獵獵飄動着,在引領着身後的千軍萬馬。另外還有天師樓、大旗擎天、神竜峰、連環洞、飯甑峰、赤湖沉碧、赤岩寺、箬帽峰等……遠看景區,峰巒相接,飄飄忽忽,霧嵐如飄帶般蕩來蕩去,仿佛仙女聚會,各顯身手,共同紡織起一張魅力無窮的網。
歷史名人
  葉元珪
  葉元珪(1897—1985),字志成,又名善昌,麗水碧湖鎮人。少時從父習書畫,中學畢業後專攻美術。1918年考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並與畫傢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等組織一八藝社切磋畫事。以西畫見長,亦精於國畫、雕塑、工藝美術,曾受托設計鈔票。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軍占領上海,舉傢遷回碧湖,受聘在省立高級商業學校、處州中學任教。後執教省立聯合師範學校藝術科,兼任省訓練團美術教官。1939年8月,英士大學在麗水開辦,應聘執教美術係。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因家庭故未隨校遷離,轉省立處州師範任教務主任,創設藝術師範科。1949年解放,杭州西湖藝專潘天壽曾邀請再度共事,因故仍執教處州師範。1956年選為麗水縣副縣長,1959年12月任麗水縣政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平反。1977年任省政協委員。198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85年病逝。
  著有《水彩畫技法》、《繪畫透視畫法》、《中學圖畫教材》、《小學工藝新教材》等傳世。
行政區劃
  蓮都區轄6個街道、5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紫金街道、岩泉街道、萬象街道、白雲街道、水閣街道、富嶺街道、碧湖鎮、聯城鎮、大港頭鎮、老竹畲族鎮、雙溪鎮、太平鄉、仙渡鄉、峰源鄉、高溪鄉、麗新畲族鄉、雙黃鄉、黃村鄉。
  萬象街道 辦事處駐高嶺弄8號,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5.77萬。郵編:323000。轄7個社區、4個行政村:麗陽門、府前、梅山、廈河門、左渠門、大水門、鳳凰;麗南、城南、水南、麗華。
  紫金街道 辦事處駐解放街288號,面積60.1平方千米,人口3.82萬。郵編:323000。轄7個社區、21個行政村:永暉、金苑、萬豐、大洋河、西銀苑、東銀苑、東升;海潮、大衆、新建、廈河、城東、古城、水東、金東、蘆埠、塔下、黃泥墩、何村、餘莊、祝村、楊梅崗、開潭、瀑泉、灣嶴、鳳化、雅坑、水嶺根。
  岩泉街道 辦事處駐麗陽街1089號,面積52.6平方千米,人口2.40萬。郵編:323000。轄3個社區、18個行政村:朝陽、天寧、麗陽;九裏、天寧寺、麗東、後鋪、岩泉、青林、長崗背、關下、社後、涼塘、秋塘、冷水、楓數灣、餘嶺、銀場、大嶺、吳山、陳寮。
  白雲街道 辦事處駐大洋路78號,面積37.7平方千米,人口3.75萬。郵編:323000。轄5個社區、4個行政村:北郭橋、白雲、後慶、燈塔、三岩寺;城西、城北、燈塔、麗光。
  水閣街道 辦事處駐張村村,面積71.6平方千米,人口1.70萬。郵編:323000。轄24個行政村:張村、大白岩、垟店、旭光、桐嶺、吳垵、葉土夭、水閣、餘莊前、七百秧、麗沙、竜石、岑山、上沙溪、裏坑、金山、章巷、潘田、陳店、山根、大源、下章、鬆坑圩、麗周。
  富嶺街道 辦事處駐張垵村地齊,面積37.3平方千米,人口1.76萬。郵編:323000。轄11個行政村:張垵、小木溪、中堂、葉村、富嶺、大坑口、下倉、下張、陶莊、前垟、大門樓。
  碧湖鎮 鎮政府駐環北路,面積133.6平方千米,人口4.60萬。郵編:323006。轄3個居民區、59個行政村:第一、第二、第三;河東、上趙、碧一、古井、行口、上街、下街、河口、采桑、沙岸、周巷、下梁、前林、箬溪口、魏村、大林、岩頭、三峰、概頭、保定、堰頭、堰後、麥垵、平一、平二、平三、下季、下葉、紅圩、裏河、大陳、章塘、上黃、資福、上閣、紅葉、白河、南周、下概頭、道士、石牛、白口、白橋、任村、趙村、新亭、郎奇、泉莊、蒲塘、下圳、鬆坑口、聯坪、下南山、上南山、大坑、聯濟、中坳、中溪、外斜。
  大港頭鎮 鎮政府駐大港頭村,面積94.2平方千米,人口1.66萬。郵編:323005。轄1個居民區、22個行政村:大港頭;大港頭、石侯、連河、河邊、河邊金、石玄頭嘴、玉溪、棟村、利山、小山、河村、上莊、西坑口、西黃、小井、北埠、石橋、張山、楊山、山回、均溪、黃田。
  老竹畲族鎮 鎮政府駐老竹村,面積83.9平方千米,人口1.22萬。郵編:323007。轄25個行政村:老竹、新屋、大片、黃挂、陶村、曳嶺腳、下橋、沙溪、仁宅、鄭坑、後坑、紅橋、周坦、西岸、梁村、高畔、赤坑、章記、東頭、丁公、小黃弄、淺田、徐莊、麻鋪、高峰。
  雅溪鎮 鎮政府駐雙溪村,面積156.6平方千米,人口1.44萬。郵編:323008。轄34個行政村:雙溪、章山、洪渡、上黃、江弄、雅莊、北鄭山、蓬房、五石弄、馬弄、周村、季嶺根、西溪、板染、金竹、小桃、上陳、裏東、雅裏、潘百、岩蒙、箬坑、供山、鴨班、底坑、庫頭、岱後、雙源、上金竹、泄下、麻捨、竜孔、八石坑、陶坑。
  聯城鎮 鎮政府駐武村村,面積108.7平方千米,人口1.02萬。郵編:323000。轄27個行政村:武村、白前、青崗、鳳鳴、林宅口、花街、金周、官橋、常宅、坑口、敏河、路灣、蘇埠、張村街、後弄、石玄峽、趙源、下瀋、下林、界牌、陳村、竹道、底金弄、下圩、金弄口、港口、瑤畈。
  太平鄉 鄉政府駐太平村,面積104.5平方千米,人口1.15萬。郵編:323000。轄33個行政村:太平、謝山頭、大畈、城頭、學坑、小安、長瀨、木後、吳山、竹舟、下土夭、吾古、楓柴、長樂、昌坑頭、吳弄、沙河、朱弄、上大坑、樣後、普愛、竜門坑、富山頭、溪上、湯山、留畈、高田、西畈、裏坑口、彰口塘、戴弄、下樟、橫崗。
  仙渡鄉 鄉政府駐葛畈村,面積64.9平方千米,人口0.84萬。郵編:323008。轄15個行政村:葛畈、鮑店、董弄、仙裏、蘆村、皂樹、何金富、南源、滴水岩、張山後、根竹園、半嶺、周坑、梅田、嶺頭。
  黃村鄉 鄉政府駐黃村村,面積99.2平方千米,人口2.07萬。郵編:323003。轄19個行政村:黃村、黃泥墩、戈札、磨石坑、嶺根、和垟、上鄭、下鄭、池嶺、天堂、嚴溪、皂坑、黃草鳥、下陸、李村、金鳥、劉西堂、黃坑、吳處。
  雙黃鄉 鄉政府駐黃畈村,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1.17萬。郵編:323000。轄8個行政村:黃畈、雨傘崗、瀋村、裏佳源、高山、賈坑、下後弄、琯頭。
  高溪鄉 鄉政府駐高溪村,面積86.6平方千米,人口0.69萬。郵編:323006。轄15個行政村:高溪、竹溪、鄭山、吳源、大吳、竜潭、後山根、岑峰寺、白岩、黃塘窯、缸窯、南坑口、蒼坑、岑口、嵐山頭。
  麗新畲族鄉 鄉政府駐畎岸村,面積83.3平方千米,人口0.94萬。郵編:323007。轄10個行政村:畎岸、吾赤口、黃弄、上塘畔、山村、鹹宜、馬村、白岸口、雙坑、黃嶺上。
  峰源鄉 鄉政府駐龐山村下園,面積180平方千米,人口2.16萬。郵編:323004。轄20個行政村:龐山、西坑、新村、葑垟、小嶺根、夏莊、橫坑、賽坑、庫坑、木寮、上垟、橫王後、鄭地、正嶴、尤源、毛山、孫畲、鄭張山、新碭、高源。
人口民族
  人口:2008年,全區總戶數150942戶,總人口382739人。全區非農業人口126461人,占總人口數33.04%;農業人口256278,占總人口數66.96%;未落實常住戶口人員1624人,占總人口數4.24%。全區人口自然增長率7.17‰
  民族:蓮都區是麗水市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縣(市、區),人口數在浙江省排第二位,是少數民族重點區(縣)。有漢族和 19個少數民族。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少數民族有畲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滿族、布依族、朝鮮族、壯族、侗族、白族、土傢族、哈尼族、傣族、黎族、拉祜族、仡佬族。少數民族人口2.32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6%,其中畲族2.1萬多人,占總人口的5.5%。少數民族人口1000人以上的鄉(鎮、街道)10個,分別是老竹、麗新、碧湖、高溪、大港頭、聯城、白雲、岩泉、水閣、富嶺。少數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44個,純少數民族村(包括自然村)195個。麗新、老竹為少數民族自治鄉、鎮。
經濟建設
  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這塊有着數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土地,已形成了日用化工、製筆、電機、羽絨服裝、水果等支柱産業,擁有了中國馳名商標和浙江省著名商標。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建城區面積從1996年的6.38平方公裏擴展至現在的16.45平方公裏。交通快捷便利,330國道復綫、金麗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和近在咫尺的溫州機場,把蓮都與世界緊密連接在一起;蓮都已完全融入了浙江省4小時經濟圈。電力、通訊等行業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2008年,市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33.02億元,同比增長10%;第一産業增加值10.82億元,增長4.3%;第二産業增加值55.94億元,增長9.3%;第三産業增加值66.82億元,增長11.6%。財政總收入7.5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12.38億元,同比增長2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9億元,同比增長20%;地方自營出口2702萬美元,增長7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8元,同比增長6.9%;農民人均純收入6402元,同比增長13.8%。
風景名勝
  綿綿括蒼峻嶺,盈盈甌江清波。蓮都是旅遊觀光勝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互相輝映,曾使秦觀、陸遊等歷代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山路雨添花,花動一城春色”等佳句。省級風景名勝區南明山上的摩崖石刻;陡絶驚險、雄奇壯觀的東西岩;被評為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濟堰,距今1480年,仍然造福於民.....這些都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旅遊者。看甌江帆影、乘竹筏漂流、聽漁舟唱晚,別有一番風味。
  白雲山森林公園
  白雲山自古就被喻為東括名山,歷為遊覽之所。自1990年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之後,不僅恢復了不少舊景觀,還開發了白雲竹徑、水簾藏寶、緑海萬象等新景點,變得更迷人了。
  從遠處眺望,白雲山森林公園猶如一塊聳立在藍天白雲下的碧玉屏風,有伸手可及之感,顯得非常濕潤,一旦走進,便置身於緑色的清涼世界,不知不覺地被自然的純真、廣博、濃厚所陶醉。走進白雲山森林公園,就像走進多彩的世界。在不同的季節,白雲山森林公署景色各異都富有不同的魅力。陽春三月,各色杜絹競相怒放,衆多的蝴蝶在花海中起舞,釀成春的爛漫。盛夏,緑蔭如蓋,涼風送爽,知了鳴唱,抒發生命的歡快。深秋時節,紅楓如火,霜葉如丹,展示歲月的多彩和熱烈。隆鼕之時,冰雪交融,晶瑩閃亮,雪後初晴,滿目青山如畫圖,濃縮時代的風采,生機勃勃,格外迷人。
  從公園的入口處兩側到溪𠔌兩岸,有翠林、白雲、紅光島、鳳凰、古林、翠竹、山路十八彎、獅子岩等數十處休閑山莊在等候着你。它們或依山而建,掩映在緑蔭深處,或靠湖而設,迎着粼粼波光,每一處都是休閑的好去處。人們在驅車盤旋而上或徒步登上一千多級石階到達山頂之後,更多的是喜歡到白雲寺休閑山莊走一走。因為它地處森林公園最高處,環境清幽,空氣清新,山峰孤峙,緑樹成蔭,天池可垂釣,竹海可探幽。你可在山莊內慢慢地品嚐香茗,讓生活中的煩惱煙消雲散,也可以放開歌喉唱上幾麯,抒發滿腔豪情。用餐這時還可以嘗嘗白雲山特有的山珍。這一切都會給你留下難忘的回憶。
  “挾策耽幽勝,群峰入望明。”走進白雲山森林公園,就是走進一個詩的世界。“春山行處盡,始覺白雲深”(皇甫 );“絶頂煙霞涌佛宮,腰輿百轉路纔通”(邊貢);“無人尋處梅全白,任歲寒來石更青”(劉遷璣)。詩滿白雲山,一點不假。在古人留下的衆多詩詞中,最令人難忘的當推孟淳的七絶和袁枚的《登白雲山望處州城》。前者曰:“萬疊嚵岩一徑開,中間空洞白雲堆,登臨忘世間。一州如鬥大,四面總山環。竹影春波緑,僧如野鳥閑。羨他張仲蔚,到此閉禪關。”這些美妙的詩名足夠人們細細地體味。時代變遷,如今的白雲山可吟的詩應更多了,你如果走近她,心中的詩情定會如泉水般涌出。
  萬象山公園
  萬象山公園位於麗水市區西南隅,倚江而立,秀氣逼人。宋、元、明、清以來,相繼建有萬象樓、崇福寺、一覽亭、煙雨樓、大觀亭、秦淮海祠,洞天樓等。山徑迂回,古木參天,亭閣錯落其間,素有“洞天煙雨”之稱。
  1979年闢為公園,先後建有烈士碑、大觀亭、望江亭、煙雨亭、得月樓、煙雨樓等。
  南明山
  位於浙江省麗山市蓮都區城南 1.5 公裏,傳為晉代葛洪修道之處。今山頂雲閣崖刻有“靈崇”兩大字,傳為葛洪所書。山上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跡隱現於丹崖,素有“廓蒼之勝”美譽。 山與城之間有碧波漣漪的甌江穿流而過。隔江相望,寺閣掩映在叢林,古跡隱現於丹崖。對於這樣一個淡雅清新之所,古人有詩寫照:“荷香僧院靜,泉響石梁幽。古洞誇仙跡,虛亭豁遠眸”。 山上的雲閣崖、高陽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晉以來歷朝名人、學者和書畫傢的珍貴題刻,其中以葛洪、瀋括和米芾的手跡最為著名。明人屠隆說“好藉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名流題詠,丘壑生輝,南明山摩崖石刻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南明山因摩崖石刻而增光生色,摩崖石刻又因葛洪、瀋括和米芾的真跡而價值倍增。現在,整個南明山風景區已以她綽約多姿的獨特風貌亭亭玉立於甌江之畔,為浙南地區增添了一處旅遊勝地。
蓮都特産
  蓮都氣候宜人、物産豐富。山水牌椪柑、西瓜、巨峰葡萄、九坑桃、有機茶葉多次在全國各類農展會上摘金奪銀,處州白蓮、香菇名聞遐邇,無公害蔬菜發展勢頭良好,是“中國椪柑之鄉”、“浙江省九坑桃之鄉”。蓮都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有銀、鉬、瑩石等20餘種礦産資源;境內溪流密佈、水資源非常豐富。
  麗水椪柑
  麗水椪柑果實扁圓形,單果重128剋,果皮光滑呈橙紅色,固形物含量14%,總糖12.5%,11月下成熟,貯藏性好,樹體生長旺盛,豐産性。麗水椪柑,曾多次在省及國傢級優質鑒評會上奪得金奬,麗水蓮都區為部優椪柑基地、“中國椪柑之鄉”。
  九坑桃
  九坑桃果形中大、色澤鮮豔、外觀優美、肉質鬆脆、味甜、富有香氣,是優質秋季硬質桃。九坑是蓮都區聯城鎮的一個小山村,九坑桃佈局從海拔200米到海拔1100多米,形成多層次立體開發佈局,該村因開發栽培桃而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全區現有桃園面積1.5萬多畝,産量8000噸,近年內預計産量將成倍增長。桃已成為蓮都區水果産業第二大主栽品種。
  目前,連片開發九坑桃面積在100畝以上的基地有35個,400畝以上的村有7個,1000畝以上的基地有3個,成為蓮都半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由於海拔高度的不同,桃成熟期也相應推遲,故九坑桃通過不同早、中、遲熟品種,高、中、低的不同海拔調節, 成熟期從7月一直延長到10月,鮮果供應期長達三個多月。加上秋季硬質桃較耐貯存、運輸,適應遠銷溫州、福州等大中城市,錯開旺季,調節淡季,經濟效益看好。
  梅峰有機茶
  蓮都梅峰有機茶産自海拔600米以上、四周無污染的大姆山有機茶基地,這裏山高雲霧大,特別適宜喜陰涼濕潤的茶葉的生長,加上基地采用完全模擬自然生態環境進行栽培管理,所産茶葉具有芳香濃郁、湯色嫩緑清澈、口味甘甜爽口、回味持久的特點,實屬純天然緑色産品。
  曾獲2000年第二屆國際名茶評比金奬,2001年中茶杯全國名茶評比一等奬,2002年中國精品名茶博覽會金奬等,於2001年通過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認證。現有生産基地5000畝,年産銷量2000萬元。
  麗水人上網交流的地方:http://lishuiz.com,頂麗水論壇
英文解釋
  1. n.:  Liandu District
近義詞
蓮都
相關詞
委員會民革麗水街道鄉鎮
包含詞
蓮都區人民法院民革蓮都區委員會九三學社蓮都區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