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lí yuán dì zǐ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戏剧演员
解释: 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资料来源: 唐·王昌龄《殿前曲》:“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例子: 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
《梨园弟子 theatre descendant》 |
诗人: 白居易 Bai Juyi
白头垂泪话梨园,五十年前雨露恩。 莫问华清今日事,满山红叶锁宫门。 |
|
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 |
亦称"梨园子弟" Also known as "The Legendary children" |
亦称“ 梨园子弟 ”。
1. 唐玄宗 时 梨园 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 唐 王昌龄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头, 梨园 弟子和《凉州》。” 唐 孟迟 《过骊山》诗:“《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 梨园 弟子头。”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高力士 ,你快传旨排宴, 梨园 子弟奏乐,寡人消遣咱。”《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玄宗天子 移植於 沉香亭 前,与 杨贵妃娘娘 赏玩,詔 梨园 子弟奏乐。” |
唐以后泛指戏曲演员 Tang Dynasty refers to opera actor |
唐 以后泛指戏曲演员。 元 《月照庭·问花》套曲:“铅华满树添粧次,远胜梨园弟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 珍儿 者,尤姣媚。” |
|
词目 梨园弟子
发音 lí yuán dì zǐ
释义 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示例 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旧社会常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其实,这种称谓最早并不是指戏曲演员,而是指乐器演员。《新唐书·礼乐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三百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曲》,李隆基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皇帝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末明初高则成的著名戏曲《琵琶记》有一句开场白:“今日梨园弟子,唱演琵琶记,”可见已是指戏曲演员了。 |
|
梨园子弟 |
|
梨园弟子奏玄宗 | 梨园弟子调律吕 | 梨园弟子白发新 | 梨园弟子偷曲谱 | 梨园弟子请词来 | 梨园弟子和凉州 | 梨园弟子传法曲 | 梨园弟子承恩横 | 暗问梨园弟子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