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江蘇 >南京 > 
目錄
·Pukou Qu District·No. 2·簡介 Introduction
·歷史沿革 History·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旅遊概覽 Travel Planner
·地理氣候 Geography and Climate·文化浦口 Culture Pukou·英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更多結果...
Pukou Qu District
  郵編:211800。代碼:320111。區號:025。拼音:Pǔ Kǒu Qū,Pukou Qu
  
    浦口區位於南京市西北部,揚子江北岸,東經118°21′-118°46′,北緯30°51′-32°15′。與南京市雨花臺區、江寧區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別與安徽省來安縣、滁州市、全椒縣、和縣毗鄰。全區總面積913.08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2004年)。
  
   浦口區轄7個街道、4個鎮:泰山街道、頂山街道、沿江街道、江浦街道、盤城街道、湯泉街道、橋林街道、永寧鎮、星甸鎮、石橋鎮、烏江鎮。區人民政府駐江浦街道。區境內有南京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老山林場、湯泉農場。
  
    境內集低山、丘陵、平原、崗地、大江、大河為一體;區域屬寧、鎮、揚丘陵山地西北邊緣地帶,地勢中部高,南北低。老山山脈由東嚮西橫亙中部,製高點大刺山海拔442.1米,平原標高7─5米,山地兩側為崗、衝相間,臨江、沿滁為低平的沙洲、河𠔌平原。
No. 2
  總計:7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8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73個村民委員會。面積 913.08平方公裏,人口49.65萬人。
簡介 Introduction
  浦口區地處南京市西北部,揚子江北岸,與南京市雨花臺區、江寧區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別與安徽省來安縣、滁州市、全椒縣、和縣毗鄰;界於東經118°21’─118°46’,北緯30°51’─32°15’,總面積902平方公裏,常駐人口48.05萬人。
  境內集低山、丘陵、平原、崗地、大江、大河為一體;區域屬寧、鎮、揚丘陵山地西北邊緣地帶,地勢中部高,南北低。老山山脈由東嚮西橫亙中部,製高點大刺山海拔442.1米,平原標高7─5米,山地兩側為崗、衝相間,臨江、沿滁為低平的沙洲、河𠔌平原。
  全區共設8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即珠江鎮、橋林鎮、湯泉鎮、星甸鎮、永寧鎮、石橋鎮、烏江鎮、盤城鎮和泰山街道、頂山街道、沿江街道。有村委會117個,居委會67個。
  浦口區新興的旅遊産業起步良好,建成珍珠泉野生動物生態園並對外開放。完成大吉旅遊度假村重點工程。年入境旅遊人數 160萬人次,旅遊業直接收入近億元。群衆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在市以上文化節目(作品)的評比或比賽中,多次獲得國傢級、省級和市級奬,其中民間舞蹈《獅虎雙雄》獲首屆中國江蘇民間藝術節“三民”大賽金奬,成功舉辦江蘇省定嚮錦標賽暨全國城市定嚮係列賽(南京站)。
歷史沿革 History
  春秋時期,今浦口區域先屬楚國棠邑,後入吳。戰國初,吳亡入越,越亡復歸於楚。
  秦至東漢末年,區境先後隸屬九江郡、臨淮郡、廣陵郡的棠邑縣(後改堂邑縣)。
  三國時,區境先屬魏,後屬吳。
  晉太康六年(285),於區境西南置烏江縣,治烏江鎮,隸揚州淮南郡,領今珠江以西地區。西晉永嘉元年(307),於今泰山鎮範圍內置宣化鎮。東晉隆安元年(397),改棠邑為尉氏縣,今珠江以東地區、宣化鎮隸屬秦郡尉氏縣。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分尉氏為堂邑、尉氏兩縣。區境屬尉氏縣。陳太建元年(569),地入北齊;五年,“江浦”作為地名載入《南史》。
  隋文帝以州統縣,開皇三年(583),宣化鎮改稱六合鎮。四年,廢尉氏、堂邑、方山三縣,置六合縣。區境分屬和州烏江縣、方州六合縣(原尉氏縣)、滁州新昌縣。十八年,新昌縣改為清流縣。
  唐初,區境分屬淮南道和州烏江縣、揚州六合縣、滁州清流縣。景竜三年(709),分清流縣置永陽縣。南唐?N元二年(938),改永陽縣為來安縣。
  北宋太宗至南宋紹興年間,區境分屬淮南西路和州烏江縣及淮南東路真州六合縣、滁州來安縣。
  元代,區境分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和州烏江縣及揚州路真州六合縣、滁州來安縣。
  明初,省烏江縣入和州,屬廬州府;省來安縣入滁州,屬鳳陽府;六合縣改屬揚州府。洪武九年(1376)六月,劃和州遵教、懷德、任豐、白馬4鄉及六合縣孝義鄉和滁州豐城鄉、和州一部分置江浦縣,隸屬南直隸應天府,縣治設在浦子口城內(今東門大街)。從此,區境分屬應天府的江浦縣、揚州府六合縣。洪武二十二年,六合縣亦改屬應天府。
  清順治二年(1645),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區境分屬江南省江寧府的江浦、六合2縣。鹹豐八年(1858)即天歷戊午八年,太平天國以江浦縣為省治,設天浦省。同治三年(1864),復屬江寧府的江浦、六合2縣。
  民國元年(1912),江蘇省行政公署成立,設省、縣二級製,江浦直屬於省。10月,袁世凱政府將浦口闢為商埠。民國3年,改省、道、縣三級製,區境屬金陵道。民國16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廢道,改行省、縣二級製,江浦復屬省,將浦口商埠區域由江浦縣劃屬南京市。民國22年,江浦改屬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浦口商埠區域改建為南京市第八區。民國24年,江浦屬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26年,原浦口區域復屬江浦、六合2縣。民國30年起,江浦改屬江蘇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35年後,原浦口區域恢復為南京市第八區建製。
  民國37年(1948)11月,中共江淮區黨委建立江全督導室;民國38年1月,改稱江全辦事處,隸屬江淮第五專員公署。2月,中共華東局撤銷江全辦事處,成立江浦縣政府。
  民國38年(1949)4月25日,浦口解放後,江浦縣所屬的浦鎮、東門鎮劃歸南京市,與原浦口並建為南京市兩浦區。6月2日,復稱南京市第八區。原江浦縣隸屬安徽省皖北行政公署滁縣專署。
  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重新劃區,第八區改為第七區。1953年1月,江浦由安徽省劃回江蘇省,屬揚州專區。1955年8月3日,第七區改名浦口區。1956年2月,江浦屬鎮江專區;1957年1月屬揚州專區;1958年7月,屬南京市;1962年6月,屬揚州專區;1966年3月,劃屬六合專區;1971年3月,六合專區撤銷,復屬南京市。
  200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南京市調整江北地區行政區劃,江浦縣、浦口區合併,成立新的浦口區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2006年,全區設7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即江浦街道、橋林鎮、烏江鎮、石橋鎮、星甸鎮、湯泉鎮、永寧鎮、盤城鎮和沿江街道、泰山街道、頂山街道。經區政府批準,新成立社區居民委員會2個,新增村委會、居委會合署的社區居委會5個。至年末,全區有社區居民委員會88個,村民委員會105個(其中,村居合署20個)。
  江浦街道:192平方千米,10萬餘人。湯泉街道:45平方千米,人口2.1萬。星甸街道:133平方千米,人口4.13萬。永寧街道:115.5平方千米,4.6萬人。
  橋林街道:120平方千米,總人口4.5萬。烏江鎮:57平方千米,人口2.3萬。石橋鎮:70平方千米,總人口3萬餘人。泰山街道:45平方千米,7萬人。沿江街道:30.9平方千米,總人口1.5萬。頂山街道:39.79平方千米,人口4.4萬。盤城街道:51.5平方千米,人口3.5萬。
旅遊概覽 Travel Planner
  浦口區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其貌多姿,錯落有緻,自然景色靜謐秀麗,中部百裏老山連綿起伏,十裏溫泉溢湯吐霧,莽莽林海掩映萬點白鷺,幽幽山𠔌回蕩古剎鐘聲,古樹名木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深為旅遊者所神往。老山南北,長江環繞其前,滁河逶迤其後,江滁平原坦蕩低平、阡陌縱橫、林網交織、河渠如練,一派水鄉風光。當代草聖林散之、唐代詩人張籍、宋代愛國詞人張孝祥等都出生於江浦,梁朝昭明太子曾在此讀書,明代朱元璋也曾沐浴於此,蘇東坡、王安石、秦少遊、陳獻章等也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詞名篇。“一代草聖、十裏溫泉、百裏老山、千年銀杏、萬衹白鷺、十萬畝國傢級森林公園”是對浦口旅遊特色的生動概括。主要景區、景點有求雨山文化園、惠濟寺公園、老鷹山觀光塔、獅嶺雄姿等30多處,其中“獅嶺雄姿”景區為“金陵四十景”之一。
地理氣候 Geography and Climate
  一、基本情況
  l、自然地理
  該區地處南京市長江北岸,位於北緯31°14′~ 32°17′,東經118°20′~119°13′,前臨長江,後有滁河,老山山脈橫亙中部,西部丘陵起伏。江河沿岸均有衝積洲地,按地形差異和地貌特點,自然形成沿江圩區、沿滁圩區、山地和近山丘陵、遠山丘陵四大片。全區總面積902平方公裏,其中丘陵山區面積632.7平方公裏,圩區總面積269.3平方公裏。
  2、水文氣象
  根據地理位置,該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在年際、季節之間差異較大,豐枯明顯,降雨量分佈不均。據多年的資料統計,全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 1102.2毫米,豐水年高達 1778.3毫米(1991年),枯水年僅有465毫米(1978年),汛期(5月~9月)平均降雨量為 712.l毫米,汛期最大降雨量 1324.5毫米(1991年),最小降雨量248.8毫米(1978年),最大日降雨量301.9毫米(2003年7月5日)。本地多年平均徑流量約2.62億立方。
  3、河流水係
  該區境內分屬長江與滁河2條水係,以老山山脈自然分隔,以南為長江水係,以北為滁河水係。
  長江在該區境內河道長約49公裏,區內註入長江的小流域河流有駟馬山河、周營河、石磧河、高旺河、城南河、七裏河、朱傢山河、石頭河、馬汊河等。
  滁河在該區境內河道長42.8公裏,滁河的主要支流清流河在該區境內河道長9公裏,其它註入滁河的小流域支流有萬壽河、陳橋河、永寧河。
  駟馬山河、朱傢山河、馬汊河為滁河的3條通江分洪道。
  二、水資源分佈
  1、水資源現狀
  該區境內地表水資源屬兩大水係,即長江浦口段和滁河浦口段;區內小流域河道有9條:周營河、石磧河、高旺河、城南河、七裏河、石頭河、萬壽河、陳橋河、永寧河,河道總長度85.7公裏;區內鄉級河道138條,總長度426.3公裏。此外,全區有小(一)型水庫7座,總庫容1786萬方,小(二)型水庫18座,總庫容1048萬方。現有蓄水塘壩12270座,總蓄水量 5098萬方,其中萬方以上塘壩889座,蓄水量2083萬方。根據多年降雨計算及統計資料分析:浦口區年均水資源總量4億方左右(不包括客水),地表水資源總量2.9億方,地下水資源總量1.1億方。
  2、水資源利用及水量平衡分析
  浦口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處長江、滁河流域,降雨量豐富,但是降雨時空分佈不均勻。汛期(5月~9月)為降雨集中期,降雨量占全年的 65%左右。過境客水量雖然豐富,長江年均9000億方,滁河年均10億方,但由於處於主汛期,利用率不高。
  該區的可利用水資源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河網(庫塘)調蓄、外區間調水等利用量。丘陵山區水庫、塘壩衆多,控製徑流面積可達60%左右,平水年份地表徑流被調蓄,基本能滿足農業生産用水需要,豐水年份纔有餘水,幹旱年份基本無徑流下泄,衹能靠河溝、庫塘蓄水提水甚至外區間江、河提水才能基本滿足農業用水需要,但用水成本較大,農民負擔較重。平圩地區,平水年通過河溝調蓄,能滿足用水需要,幹旱年份通過底涵引江河水基本能滿足。地下水雖較豐富但基本未開發利用(年均不到60萬方)。本地可利用地表水資源量2.04億方。據測算,04年全區總用水量2.4億方(按萬元GTP耗水300方計,04年GTP為80億元),工業用水量0.2億方,農業用水量1.7億方,居民生活用水0.3億方,公共事業和三産等用水0.2億方,缺水0.36億方,所缺水量主要由長江、滁河等外期間抽水調水解决。圩區正常年分用水能供需平衡,丘陵山區還需要通過新建、擴建塘壩增加蓄水量,解决局部山區灌溉用水矛盾。預測到2010年,全區GTP總産值200億元(按年遞增20%計算),按全市萬元GDP水耗降到250方的目標,全區總用水量將達到5.0億方,按現有的可利用水資源量,缺水2.96億方。
文化浦口 Culture Pukou
  書法
  浦口地區自古墨香濃郁,從南唐抵今,凡千餘年來書傢倍出而傳承不絶,留下諸多書壇佳話。
  南唐大書畫傢韓熙載曾為古惠濟寺“湯泉禪院”碑撰文,據說碑額“湯泉禪院之碑”六字,出自徐鍇、徐鉉兄弟之筆,徐氏後裔“徐兢與其兄徐林均以篆名傢,兼善山水人物,世共寶之。”南宋著名詞人張孝祥後裔張郯則“以能書聞天下,金人尤寶其墨”
  手舞獅
  舞獅活動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據考證,中國不産獅子,它是從西亞一帶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隨之而來的便是作為一種娛樂活動的獅子舞,在新年春節期間盛行我國各地。它寓意着勞動人民追求太平美好生活的願望:藉助雄健、勇敢的獅子,驅邪除禍,迎福納祥。但在表演形式上,通常流行的舞獅都是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身獅尾。兩人密切配合,協調動作。浦口手獅則不同,每衹長約 1.5米,重約2.5公斤,用竹編紮,以麻布和彩絲妝成獅子模樣,撐以木棒,單人舞於手中,可獨舞,可群嬉,以多為勝
英文解釋
  1. n.:  Pukou District
近義詞
浦口, 浦口村
相關詞
????業公司六合區????務局江北分局地理江蘇省南京市盤城鎮
永寧鎮政協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
包含詞
浦口區實驗小學南京市浦口區政協南京市浦口區醫院
已撤銷並入浦口區南京浦口區石橋小學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
南京浦口區實驗小學南京市浦口區消毒殺蟲隊中國共産黨南京市浦口區委員會黨校
南京市浦口區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市浦口區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