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內蒙古 >赤峰 > 
目錄
·行政區劃 Hongshan Qu District·No. 2·概況
·行政區劃·地理位置·經濟發展
·旅遊資源·自然地理·英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更多結果...
行政區劃 Hongshan Qu District
  郵編:024020 代碼:150402 區號:0476
  拼音:Hóng Shān Qū,Hongshan Qu
  
  紅山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赤峰市南部,北緯42°13′、東經118°53′。全區東西長25千米,南北寬14千米,總面積169.63平方千米,總人口31萬人(2006年)。全區轄9個街道、2個鎮: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東城街道、南新街街道、站前街道、鐵南街道、長青街道、哈達街道、紅廟子鎮、文鐘鎮。區人民政府駐站前街道。
  年均降水量407毫米,年均溫7.6℃。葉(柏壽)赤(峰)鐵路在此與京通(遼)鐵路相交,為全市鐵路、公路客貨運樞紐。境內有紅山古人類居住遺址(約相當於中原新石器仰韶文化晚期和竜山文化早期),北部的蜘蛛山(現此山已無)有漢代居住遺址。城區內的清真寺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代設烏蘭哈達理事通判廳。“烏蘭哈達”係蒙古語,意為赤色山峰,以城東北一座褐紅色花崗岩山峰命名。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沿用赤峰市(縣級市)。後設通判廳(隸屬承德府),1778年改為赤峰縣,1903年改為赤峰直隸州。1940年改為翁牛特右旗,1945年分設赤峰市、赤峰縣。以後市、縣時分時合,1962年復分設赤峰市、赤峰縣。1969年至1979年曾劃歸遼寧省轄。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昭烏達盟公署,設立地級赤峰市,原縣級赤峰市改建置紅山區
  漢代為匈奴左地,唐代屬饒樂都督府,近代屬中京,元、明代為蒙古屬地。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建城,清政府在此設烏蘭哈達理事通判廳。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昭烏達盟公署,設立地級赤峰市,原縣級赤峰市改設紅山區
  
  1997年,紅山區面積169.6平方千米,人口25.9萬,有蒙、漢、滿、回、朝鮮、達斡爾等民族,其中蒙古族3.3萬,占12.7%。轄7街道2鎮1鄉:站前街道、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東城街道、鐵南街道、南新街街道、橋北鎮、紅廟子鎮、城郊鄉。區政府駐城區中心。
  2000年,紅山區轄9個街道、2個鎮、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18512人,其中: 西屯街道 21075 三中街街道 15715 永巨街道 23484 東城街道 28689 南新街街道 29732 站前街道 39263 鐵南街道 23190 長青街道 30333 哈達街道 26062 紅廟子鎮 16216 橋北鎮 15278 城郊鄉 49475 
  
  2002年,全區轄1個鄉、2個鎮、9個街道,18個行政村、98個居委會。全區總人口30.5萬人。
  2005年,根據《自治區民政廳關於同意赤峰市區劃調整的批復》,將赤峰市鬆山區文鐘鎮劃歸赤峰市紅山區管轄。
  
  2006年,紅山區將現有的4個鄉鎮調整為2個鎮。
  
  撤銷城郊鄉,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文鐘鎮。合併後文鐘鎮總面積為390. 7平方公裏,總人口88800人,轄20個村民委員會,2個居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文鐘鎮政府所在地文鐘。
  
  撤銷橋北鎮,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製並入紅廟子鎮。合併後紅廟子鎮總面積為94平方公裏,總人口34900人,轄7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地設在原紅廟子鎮政府所在地紅廟子。
  
  紅山區行政區劃調整後,轄文鐘鎮、紅廟子鎮和西屯、三中、永巨、站前、鐵南、長青、東城、哈達、南新街道辦事處。
No. 2
  赤峰市地圖紅山區是赤峰市的中心城區,是全市的工業中心、商貿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全區轄兩鎮九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506平方公裏,其中城市規劃面積202平方公裏,建成面積29平方公裏,有蒙、漢、回、滿、朝鮮等22個民族,總人口33.75萬人。
  紅山區有着獨特的區位優勢,她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比鄰東北、華北兩大經濟區。交通便利,是四條主要高速公路中心,距北京、天津、瀋陽均為400多公裏,機場就與市區相連,鐵路橫穿於市區內,可直達大連、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周邊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石油、金、銀、銅、鐵、硒、葉臘石、螢石等礦産資源。全區電力、水資源充足,臨近元寶山發電廠和平莊煤業集團,錫泊河從區內流過。區內有1所大學;3所職業學院,可每年為社會提供輸送中等專業以上人才1.5萬人。在區內並形成了細密的通訊網絡,有網通、移動、聯通赤峰分公司。可提IDD(國際長途)、DDD(國內長途)、ISDN(窄帶)、ADSL(寬帶)、Internet(互連網)、DDN(數據傳輸)專綫,業務可通達世界每個角落。
  紅山區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是“紅山文化”的發祥地,與黃同是中華民族歷史的搖籃。在紅山後遺址出土代表性文物“玉竜”已被被譽為“華夏第一竜”。並有絢麗多彩的契丹遼文化遺址,200餘年的遼王朝輝煌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明珠。目前,紅山區的生態旅遊也隨着歷史文化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緑化園林面積逐漸提高。長青公園、紅山公園、紅山國傢森林公園、赤峰植物園和帶狀公園五個公園,總占地面積4370公頃,作為城區南部緑色屏障德.3萬畝南山生態園區正按高標準城市園區設計要求加緊建設,以遼文化為主題的一大批人文景觀為南山生態園增添了新的亮點。
  紅山區的商貿市場繁榮活躍,市場建設體係完備,整個市場輻射半徑超過500公裏,既是連接東北、華北和內蒙古東西部的流通樞紐,就是面嚮全國和內蒙古腹地的商品集散地。全區共有各類市場52處,占地面積97萬平方米,年營業額超億元的就有9傢。新華商業步行街市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條步行街,被稱為“塞北第一街”,全長774延長米,。2004年被國傢8部委評為“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2006 年榮獲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先進單位,年營業額已突破10億元。城區物流産業已初具規模。目前,中昊物流中心、中傑物流、成大方圓醫藥有限公司藥品配送中心、11185郵政物流配送、內蒙郵政物流赤峰分公司等企業已形成規模經營。其中,中昊物流在全國運輸行業500強排行榜中位居第64位,被交通部、內蒙古交通廳定點為赤峰地區二級主樞紐,依托中昊物流網參與物流配貨的個體私營企業有797傢,輻射範圍包括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東北三省等周邊地區,物流專綫達20多條。西城市場已經成為東北和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果菜批發市場;赤峰千禧建築裝飾材料城、同興鋼材市場、天越農機汽車交易市場、火花路商品批發一條街等對周邊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商貿為主體的第三産業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城區居民就業、再就業的主渠道。
  紅山區的工業經濟基礎雄厚,全市大型工業骨幹企業集聚在這裏,使紅山區擁有了發展工業經濟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紅山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自建成以來,突出發展生化醫藥及相關産業,兼顧發展科技含量較高的精細化工工業。一批具有GMP認證的製藥企業雲集在這裏,形成了北方藥都。目前,開發區有8傢醫藥及相關企業,其中屬於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1傢,自治區級高新技術企業3傢。一批依托草原礦産和畜牧業資源的金屬冶煉和皮革、絨毛、肉類加工企業在這裏壯大。一批依托紅山文化和遼文化的企業也在蓬勃興起。
  紅山區的農牧業産業化進程穩步推進,主要農畜産品産量穩定增長。農業種植除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雜糧雜豆等特色農副産品外,還有甜菜、油葵、烤煙等經濟作物及豐富的野生草藥和山野菜資源。畜牧業資源更為豐富,畜禽飼養在自治區位居前列。羊毛、羊絨生産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紅山區是竜的故鄉,是舉世聞名紅山文化的發祥地,這裏不僅是旅遊的勝地,更是投資的熱土。今日的紅山以其豐厚的人文資源,優美的自然風光,開放的經濟環境,巨大的工業潛力吸引着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觀光旅遊。
概況
  紅山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赤峰市的中心城區。紅山文化歷史悠久,底藴流長,其代表性出土文物"玉竜"被譽為"華夏第一竜",形成了獨特的地域風情。這裏地處東經118°52′20″-119°10′30″, 北緯42°13′-42°21′之間, 全區地勢自西嚮東傾斜,處於海拔478米-522米之間, 丘陵最高峰海拔達816米, 地面平均比降為1.44‰。
行政區劃
  紅山區轄9個街道、3個鎮、1個鄉: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東城街道、南新街街道、站前街道、鐵南街道、長青街道、哈達街道、紅廟子鎮、橋北鎮、文鐘鎮、城郊鄉。
地理位置
  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接壤處,是東北與華北經濟區的結合部。全市總面積9萬平方公裏,轄3區、7旗、2縣,有蒙、漢、回、滿等30個民族,總人口近460萬。“赤峰”因城區東北角有一座赭紅色的山峰而得名。
  紅山區是赤峰的中心城區,地處東北、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屬環渤淮海經濟圈,與瀋陽、北京等歷史名城具有較深的淵源,自古就有“京畿門戶”、“旱碼頭”之稱。全區總面積506平方公裏,總人口30.5萬人。2005年全區國內生産總值達到51.54億元,財政收入達到6.1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22.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19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57元。與內地城市比較,我們屬經濟欠發達地區。
  紅山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距北京420公裏,距天津、瀋陽、大連500公裏左右,距錦州、秦皇島港不足300公裏,現錦州港年吞吐量為3000萬噸,赤錦綫鐵路可直通錦州港貨運碼頭。區內有京通鐵路幹綫穿過,可直達北京、大連、瀋陽、呼和浩特、齊齊哈爾等城市。有直達北京、瀋陽和呼和浩特的航班,赤峰機場擴建完工後可直飛大連等其它多個大中城市。開工建設的赤峰至大板、赤峰至通遼、赤峰至朝陽高速公路和赤峰至大板至白音華鐵路,到2007年將全面竣工,界時赤峰將全面進入東北和華北交通網,出區達海更為快捷。
經濟發展
  今天的紅山區,與時俱進,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面對中國加入WTO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和挑戰,紅山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商貿立區、工業強區、開放興區"的經濟發展戰略。一係列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客商,今天的紅山區必將為投資者提供無限商機。
旅遊資源
  紅山區的名字是來自於一座紅色的山---------紅山,
  紅山既是赤峰的象徵,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紅山文化把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當你漫步林間,觀賞着自然形成的靠山佛、彌勒佛、臥駝峰、將軍石、雙獅圖、猴石、一綫天、金蟾望月等山石景觀,你就會感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而6000年前紅山文化的先人刻繪的雙麯形紋"太陽神"像,則讓你體味先人圖騰崇拜的虔誠與神秘。
  登山紅山頂,不僅可以俯瞰赤峰城區的雄姿,而且還可隔河眺望紅山東北面逶迤的燕北長城遺址。1964年6月,朱德、董必武等同志視察這裏,朱老揮豪寫下了"炎炎夏日訪烏盟,楊柳新栽繞赤峰,黃沙萬裏今何在,一片青紗映碧空"。
自然地理
  紅山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赤峰市南部,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是舉世聞名的“紅山文化”發祥地,其代表性出土文物“玉竜”被譽為“華夏第一竜”。全區總面積169.6平方公裏,其中城市規劃面積27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20.4平方公裏。轄1鄉2鎮9個街道辦事處,18個行政村、98個居民委員會。全區總人口30萬。居住着蒙、漢、回、滿、朝鮮等22個民族。
  紅山區地處東北、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距北京、天津、瀋陽和渤海灣口岸城市均500公裏左右,鐵路直達北京、呼和浩特、承德、瀋陽、大連、海拉爾、錦州等大中城市,客運航班直達北京、呼和浩特,公路四通八達,是連接東北、華北和內蒙古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臨近全國著名的能源基地元寶山發電廠、平莊煤礦,電力煤炭供應充足。相鄰的各旗縣區還有石油、有色金屬等豐富的地下資源。城區內集中了上百傢中直、自治區直、市直大中型企業和一些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具有廣泛的科技和信息資源。
英文解釋
  1. n.:  Hongshan District
近義詞
紅山
相關詞
內蒙古赤峰鄉鎮行政中學學校環境學習靠自己更多結果...
包含詞
紅山區防保站紅山區衛生防疫站赤峰市紅山區醫院
赤峰市紅山區防保辦公室赤峰市紅山區中醫院赤峰市紅山區婦幼保健院
赤峰市紅山區城郊鄉醫院赤峰市紅山區蘭香齋飯店赤峰市紅山區民族飯店
赤峰市紅山區紫金大酒店赤峰市紅山區英金賓館赤峰市紅山區中醫院紅山區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