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遊、環渤海灣的中心,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距首都北京120公裏,是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2006年7月,國務院進一步明確天津的城市定位,將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包括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個行政區和開發區、保稅區、天津港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裏,海岸綫153公裏,截至2008年底,濱海新區常住人口達到202.88萬人。
這裏擁有世界吞吐量第六的天津港,通達全球400多個港灣,服務華北、西北、東北12個省區市;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連接國內外30多個世界名城;
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和信息通訊網絡,在第一時間與世界相連。
這裏聚集了國傢級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和中國面積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海????和1214平方公裏可供開發的土地,濱海新區藴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了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戰略决策。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十六屆六中全會、十七大和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都對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國務院2006年20號文件對濱海新區開放開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堅持改革開放帶動、科技創新引領、高端産業支撐、服務能力提升、發展環境保障,濱海新區將努力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服務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成為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地理位置】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華北平原北部,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遊、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豐南縣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驊市為界,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8°40′至39°00′,東經117°20′至118°00′。
【周邊環境】
緊緊依托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擁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以新區為中心,方圓500公裏範圍內還分佈着11座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對外,濱海新區雄踞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位置,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直接面嚮東北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置身於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濱海新區自然資源豐富,這裏有大量開發成本低廉的荒地和灘塗,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原????、地勢、海洋資源等,同時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國內外公認的發展現代化工業的理想區域。
【面積】
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綫153公裏,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裏,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裏。在1993年建成區110.85平方公裏的基礎上,重點規劃建設面積350平方公裏,2007年底建成區面積已達221.95平方公裏。
【規劃面積】
重點規劃建設的350平方公裏,包括:
三個功能區: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全部;
三個行政區: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城區部分;
海河下遊冶金工業區:東麗區6個街鎮、津南區葛沽鎮。
2009年撤銷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區,正式成立濱海新區行政機構。
【人口】
1993年戶籍人口99.2萬人,常住人口103萬人。
2002年戶籍人口106萬人,常住人口126萬人。
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
2007年戶籍人口114.41萬人,常住人口172.09萬。
2008年常住人口202萬人。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總體佈局】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總體佈局
一軸、一帶、三個城區、八個功能區+中新生態城
一軸: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遊建設“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軸”
一帶:沿海岸綫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
三個城區:在軸和帶的T型結構中,建設以塘沽城區為中心、大港城區和漢沽城區為兩翼的宜居海濱新城
八個功能區:先進製造業産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産業園區、濱海化工區、濱海中心商務商業區、海港物流區、臨空産業區、海濱休閑旅遊區、臨港産業區(規劃)
【“十一五”的發展】
在“十一五”規劃中,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傢總體發展戰略佈局。2006年4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天津濱海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十一五”時期,天津濱海新區將隨長江三角洲的上海浦東新區、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區之後,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的第三個發展極。
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優勢
區位優勢:濱海新區地處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活躍的東北亞地區的中心地帶和歐亞大陸橋的東起點,是中國與蒙古共和國簽約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薩剋斯坦等內陸國傢可利用的出海口,擁有“三北”遼闊的輻射空間。
交通優勢:濱海新區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發達,是連接海內外、輻射“三北”的重要樞紐。同時擁有躋身世界20強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濱海國際機場是我國重要的幹綫機場和北方航空貨運中心。
資源優勢:在濱海地區有1199平方公裏可供開發建設的荒地、灘塗和少量低産農田。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98億噸,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2億噸、天然氣近2000億立方米。
工業基礎優勢:濱海新區是我國重要的石油開採與加工基地。電子信息業名列全國前茅。海洋化工歷史悠久,生産規模和産品質量世界知名、全國領先。石油套管産量躋身世界四強。
體製創新優勢:濱海新區擁有國傢級開發區、保稅區、海洋高新區、出口加工區等一批功能經濟區,已經建立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政府管理體製和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市場經濟運行機製,在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方面積纍了豐富經驗,培養了一批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和通曉現代管理的外嚮型人才。
發展潛力巨大:濱海新區有1214平方公裏可供開發的????鹼荒地,油氣和地熱資源豐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資源儲量98億噸,天然氣1937億立方米,年可開採地熱2000萬立方米。
【註釋】
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遊、環渤海灣的中心,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距首都北京120公裏,是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2006年7月,國務院進一步明確天津的城市定位,將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包括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個行政區和開發區、保稅區、天津港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裏,海岸綫153公裏,人口152萬。
這裏擁有世界吞吐量第六的天津港,通達全球400多個港灣,服務華北、西北、東北12個省區市;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連接國內外30多個世界名城;
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和信息通訊網絡,在第一時間與世界相連。
這裏聚集了國傢級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和中國面積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海????和1214平方公裏可供開發的土地,濱海新區藴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了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戰略决策。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十六屆六中全會、十七大和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都對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國務院2006年20號文件對濱海新區開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堅持改革開放帶動、科技創新引領、高端産業支撐、服務能力提升、發展環境保障,濱海新區將努力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服務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成為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新區。項目集中園區,産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
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遊建設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軸,沿海岸綫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在軸和帶的T型結構中,建設塘沽、漢沽、大港三個生態城區和八個産業功能區。
先進製造業産業區、濱海高新區、臨空産業區、濱海化工區、臨港産業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和高新技術産業,着力打造特色突出的現代製造業集群和我國自主創新的領航區。
中心商務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以金融、物流、商貿、旅遊等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彙聚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着力構築發展的新優勢。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繼蘇州工業園之後,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又一個重大合作項目,將創造21世紀人類居住的新模式。
這是一方改革開放的熱土。不斷優化的投資環境和完備的配套設施,造就了投資的良好條件;一流的政府服務和完善的法製環境,成為各國投資者創業的理想之地;高效率、低成本為各國企業提供了通往成功的捷徑;科技、金融、體製等10個方面的配套改革為企業插上了起飛的的翅膀。
摩托羅拉、豐田汽車、三星電子、空中客車等120多傢世界500強企業在此彙聚,15000多傢外資企業生根。
花旗、渣打、匯豐、瑞穗等一批外資銀行紛至沓來,租賃公司、私募基金、産業基金競相進入,濱海新區成為跨國公司的競技場。
這是一個激情創新的舞臺。環抱濱海新區的北京、天津科技圈是中國知識最富集的區域,所擁有的科技人員,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國傢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民航科技産業化基地、工業生物技術研發中心等12個國傢級科技創新平臺,人工細胞、電動汽車、微納技術等20個省部級工程中心,冶金、化工、醫藥等10個行業技術研發中心,50多個重大自主創新項目,正在建設之中。30多傢國際工程中心、150多傢中外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已建成運營。
每年有數百傢高成長型企業脫穎而出,三千多項專利在這裏誕生。空客A320大飛機、新一代運載火箭、百萬噸乙烯、300萬噸造船等引擎項目構築起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産業結構。濱海新區將成為先進技術的承接地和擴散地、高新技術的原創地和産業化基地。
這是一座和諧生態的魅力之城。600多平方公裏濕地,150多平方公裏的水庫,構建了獨特的基礎條件。
一片片人工森林,一塊塊緑地草坪,一條條緑色長廊,五條婉延的河流,繪製了濱海新區優美的生態韻律。
百鳥遷徙,群鷗飛翔,織就了濱海新區人與自然和諧的動感畫捲。
足球場、圖書館、博物館等大型文體設施相繼建設,社區文化中心、體育健身場所、醫療保健網絡遍及城鄉,中小學校、職業教育、高等院校科學佈局。
世界各地的美食佳餚,一流的購物環境,安全的生活保障,吸引着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聚集在這裏,盡享舒適與愜意。
節能減排、清潔生産、循環經濟,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站在高起點,搶占製高點,達到高水平。濱海新區這個中國最有潛力、最具活力、最富魅力的現代化經濟新區,將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嚮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
|
濱海新區,是浙江省嘉興市委、市政府準確把握興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審時度勢,為實現經濟跨越和城市持續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决策。濱海新區位於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長三角的南翼,是嘉興市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之一,是嘉興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濱海新區開發建設範圍:東起平湖金絲娘橋,西至海????西塘橋鎮與武原鎮交界處,北至杭浦高速公路,區域面積217平方公裏。共涉及平湖市、海????縣、嘉興港區的黃姑、新倉、林埭、當湖、曹橋、全塘、乍浦、西塘橋等8個鎮、街道,63個社區、村委會,總人口19.4萬。轄區內有國傢級嘉興出口加工區、省級乍浦經濟開發區、海????經濟開發區(杭州灣大橋新區)、市級獨山港區、國傢級九竜山森林公園、省級九竜山旅遊度假區。 |
|
錦州濱海新區規劃面積為146.76平方公裏,包括西海工業區33.76平方公裏、錦州港10平方公裏、娘娘宮臨港産業區103平方公裏。 西海工業區、錦州港、娘娘宮臨港産業區享受的相應政策不變,為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建設現代濱海新城增添了強大後勁。 錦州濱海新區目前已初步形成石油化工、農産品加工、光伏、汽車零部件製造、醫藥、建材、物流和裝備製造等臨港工業體係。未來的錦州濱海新區將建成臨港工業發達、城市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和諧宜居城區。 |
|
目前,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天津市報送的《關於調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新的濱海新區人民政府駐新港街道新港二號路。
國務院要求,上述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綫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製和經費由天津市自行解决。國務院還要求天津市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傢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佈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標志着濱海新區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全面啓動,是實施國傢發展戰略、推動濱海新區管理體製改革的重大部署,對於進一步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重要意義。
綜合有關媒體報道,濱海新區管理體製改革的主要內容有:
一、建立統一的行政架構。撤銷濱海新區工委、管委會,撤銷塘沽、漢沽、大港區現行建製,建立濱海新區行政區,轄區包括原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全境。東麗、津南兩區的部分區域將不劃入濱海新區行政區範圍,但仍為濱海新區産業規劃區域;
二、構建精簡高效的管理機構。建立濱海新區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同級機構比原有三個行政區大幅度精簡;
三、組建兩類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一類是城區管理機構,成立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工委和管委會,主要行使社會管理職能,保留經濟管理職能。一類是功能區管理機構,成立九個功能區黨組和管委會,主要行使經濟發展職能;
四、形成新區的事在新區辦的運行機製。賦予新區更大的自主發展權、自主改革權、自主創新權。
從今年10月下旬開始至明年1月底,濱海新區管理體製改革分為五個階段有序推進。從11月中旬到明年1月上旬,陸續選舉産生第一屆區委、區紀委機構,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區政府區長、副區長,區法院院長、區檢察院檢察長。 |
|
塘沽 | 百科大全 | 南開大學 | 天津市 | 學院 | 南開體係 | 天津 | 開發區 | 中國開發區 | TIANJIN | 廈門大學 | 簡歷 | 領導 | 官員 | 嘉興 | 長三角 | 杭州灣 |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 天津市塘沽區 | 社區購物 | 區域電子商務 | 旅遊 | 公園 | 鋼鐵企業 | 中國企業500強 | 商業 | 寫字樓 | 泰達 | 更多結果... |
|
|
天津濱海新區 | 嘉興濱海新區 | 塘沽濱海新區 | 濱海新區概念 | 參股券商濱海新區 | 濱海新區清潔能源 | 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 | 濱海新區中央大道海河隧道 | 天津濱海新區與北京産業對接的研究 | 迅騰國際濱海新區軟件人才培養基地 | 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天津濱海新區政府管理模式探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