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河北 >邢臺 > 
目錄
·行政區劃 Wei Xian County·簡介·行政區劃
·歷史·威縣亂彈·義和團旗手趙三多
·威縣特産“三白瓜”享譽四方·特殊地方·威縣地方方言
·英文解釋·相關詞·包含詞
·更多結果...
行政區劃 Wei Xian County
  郵編:054700 代碼:130533 區號:0319
  拼音:Wēi Xiàn,Wei Xian
  
    威縣位於河北省南部,距石傢莊138千米。總面積994平方千米。總人口54萬人(2004年)。轄5個鎮、11個鄉:洺州鎮、梨元屯鎮、章臺鎮、侯貫鎮、七級鎮、方傢營鄉、第什營鄉、棗園鄉、固獻鄉、賀釗鄉、賀營鄉、張營鄉、常屯鄉、常莊鄉、高公莊鄉、趙村鄉。縣政府駐洺州鎮。
  
    境內有西沙河、老沙河,屬海河流域黑竜港水係。年降水量598毫米,年均溫13℃。106國道和邢清、邢臨公路過境。古跡有鯀堤、漢廣宗王定陵、義和拳議事廳。
  
  《封域志》:“井陘者山之阨塞也,斥漳者河之津要也,屏蔽天邑,防禦暴客,此其所以用威也。”威縣因以為名。
    後漢時為廣宗縣、經縣地。隋唐設宗城縣。金天會七年(1129年)置威州。此時威州在今威縣西北之百餘裏的井陘縣威州村。威縣當時稱洺水縣。元定宗二年(1247年)以洺水遙屬威州,憲宗二年(1252年)威州始從井陘徙治於洺水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威州為威縣
    1958年改威鎮,1961年復置威縣
  
    1997年,面積994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5鎮11鄉:洺州鎮、七級鎮、章臺鎮、梨園屯鎮、侯貫鎮、方傢營鄉、第什營鄉、張營鄉、賀營鄉、棗園鄉、固獻鄉、常屯鄉、賀釗鄉、趙村鄉、高公莊鄉、常莊鄉。縣政府駐洺州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30259人,其中:名州鎮 59691 梨元屯鎮 30655 章臺鎮 34675 侯貫鎮 34557 七級鎮 33049 方傢營鄉 25540 第什營鄉 36099 棗園鄉 36818 固獻鄉 31218 賀釗鄉 33227 賀營鄉 29819 張營鄉 24780 常屯鄉 30310 常莊鄉 27432 高公莊鄉 29584 趙村鄉 32805
    2002年底,威縣面積994平方千米,人口52.50萬。轄5個鎮、11個鄉,522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洺州鎮。
簡介
  威縣地處華北平原南部,屬冀南低平原區,河北省東南部,北緯36度52分至37度18分,東經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間。南北長48.2千米,東西寬32千米,總面積994平方千米。臺地區東部的衝積平原上。東與清河縣接壤,西與廣宗縣交界,南與臨西、邱縣毗鄰,北與南宮縣相連。轄5鎮11鄉,522個行政村,總人口52萬。(威縣轄5個鎮、11個鄉:洺州鎮、梨元屯鎮、章臺鎮、侯貫鎮、七級鎮、方傢營鄉、第什營鄉、棗園鄉、固獻鄉、賀釗鄉、賀營鄉、張營鄉、常屯鄉、常莊鄉、高公莊鄉、趙村鄉)
  威縣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西北距河北省會石傢莊市 150公裏,北距北京市380 公裏,西至邢臺市70公裏,南距邯鄲市100公裏,東至山東省會濟南市180公裏,東北距天津港、黃驊港各300多公裏。西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廣鐵路70公裏, 東距京九鐵路40公裏。106國道縱穿南北,邢臨、邢清公路橫貫東西,與450公裏的鄉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
  威縣自然環境優越。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資源充裕,水質優良。氣候四季分明,為暖溫帶大陸性半幹旱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 集中在夏末秋初;無霜期198天;年平均溫度攝氏13度;全年日照2574.8小時。
  威縣通訊網絡發達,電力充足。通訊實現了傳輸數字化,交換程控化,中繼光纜化,電話全部國際國內直撥。移動電話實現全國自動漫遊。電力總裝機容量12萬千伏安。
  威縣是史學界公認的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現有義和拳議事廳遺址,可供考察、 旅遊、觀光。擁有批零交叉的大型綜合市場,商業繁榮。 “普九義務教育”通過省驗收,並有省、市、縣三級完全中學----威縣一中;有建於五十年代的趙莊省師(即現威縣師範),社會事業相對發達。
  威縣工業基礎良好,形成了機械、紡織、食品、釀酒、橡膠、木業加工等行業。總投資3000萬元的邢臺橡膠有限公司,已達到年加工 150萬條汽車內胎的生産能力;縣農藥廠生産的對硫磷、敵百蟲等農藥已打入國際市場;縣橡膠廠加入河北鯨魚集團,達到年産 100萬條汽車墊帶加工能力; 邢臺水酒業有限公司生産的新水係列酒,入口綿甜,回味悠長,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鄉鎮企業突飛猛進, 形成了皮毛皮革、毛氈、橡塑製品、汽摩配件、造紙、建築陶瓷等八大行業,年總産值30.4億元。農業經濟實力雄厚,是河北省糧、棉、油主要産區之一,棉花總産連續十五年居河北省第一,素有 “冀南棉海”之稱。 科教衛生事業發展較快,已被命名為“省級衛生城”。
行政區劃
  威縣轄5個鎮、11個鄉:洺州鎮、梨元屯鎮、章臺鎮、侯貫鎮、七級鎮、方傢營鄉、第什營鄉、棗園鄉、固獻鄉、賀釗鄉、賀營鄉、張營鄉、常屯鄉、常莊鄉、高公莊鄉、趙村鄉。
  洺州鎮 鎮政府駐洺州村。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3.86萬。轄50個村委會:洺州、西街、東街、南街、北街、黃街、辛莊、賈莊、王莊、李莊、馬莊、南關、東關、白伏、李寨、星光、十裏、趙霍寨、戚霍寨、張霍寨、邱霍寨、薑霍寨、莫爾寨、肖侯莊、香花營、前麻固、後麻固、霍冉莊、大高廟、小高廟、西河窪、東河窪、馬安陵、郭安陵、羅安陵、管安陵、鬍傢屯、張傢莊、皇神廟、渭上營、喬傢莊、北郭莊、東郭莊、西夏官、東夏官、八裏莊、時傢莊、五裏臺、桑傢莊。
  梨元屯鎮 鎮政府駐梨元屯村。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3.02萬。轄23個村委會:梨元屯、趙傢營、西河口、小裏固、東王麯、西王麯、南王麯、小王麯、杏園屯、紅桃園、王世公、南梁莊、東北街、西北街、祝傢屯、西小莊、東趙、孫街、朱街、東街、西街、翟莊、陳固。
  章臺鎮 鎮政府駐章臺村。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3.40萬。轄30個村委會:大章臺、北章臺、中章臺、南章臺、郝傢屯、三益莊、西小河、白小河、東柏悅、西柏悅、北鬍帳、中鬍帳、南鬍帳、北楊莊、南章華、西章華、東章華、章華堡、逯傢莊、朱莊、宋莊、南鎮、章劉、東裏、西裏、王撞、掌史、潘固、魚堤、翟莊。
  侯貫鎮 鎮政府駐侯貫村。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3.45萬。轄36個村委會:北候貫、西候貫、南候貫、北中候、南中候、宮傢莊、梁莊、南狼窩、北狼窩、前郭固、秦郭固、後郭固、東郭固、馬橋、大潘莊、中潘莊、西潘莊、小潘莊、前王、西王、後王、義和營、趙宋、楊宋、魏宋、李宋、孫傢莊、焦裏莊、大裏莊、崔裏莊、東董呂莊、西董呂莊、楊長屯、劉傢莊、北候伶仕、南候伶仕。
  七級鎮 鎮政府駐七級村。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3.15萬。轄31個村委會:東七級、中七級、前七級、西七級、七級堡、太平莊、北高莊、銀邊莊、北雙廟、三元井、後古城、前古城、中古城、西魏疃、後魏疃、前魏疃、小裏罕、大裏罕、韓傢莊、大劉莊、代傢莊、張莊寨、西現莊、西範莊、高亮、士通、馬軍、閻莊、飛烏、後尹、前尹。
  張傢營鄉 鄉政府駐張傢營村。面積50.5平方千米,人口2.44萬。轄25個村委會:張傢營、西平鎮、東平鎮、曹傢營、興隆寨、劉傢營、前花疃、後花疃、南裏莊、西王莊、前小辛、後小辛、北馬莊、勿堂、從容、窯窪、元寺、陸臺、軍寨、康寺固一、康寺固二、邵梁莊一、邵梁莊二、邵梁莊三。
  威縣方傢營鄉 鄉政府駐方傢營村。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2.56萬。轄26個村委會:南方傢營、西方傢營、東方傢營、北方傢營、東徐固寨、西徐固寨、孫傢寨、五馬坊、四馬坊、張傢陵、馬塘寨、薛高寨、張官寨、王高寨、王傢陵、孫傢陵、翟傢莊、第三口、龐蘇莊、宋莊、油坊、東堂、西堂、南裏、後裏、趙裏。
  常莊鄉 鄉政府駐常莊村。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2.64萬。轄22個村委會:常莊、田村、鴨窩、桑園、後店、何莊、孫莊、大河、團堤、孟村、前屯、後屯、南倉莊、北倉莊、豆坊屯、尚傢寨、牛傢寨、孟官莊、安上一、安上二、東小莊、東陳莊。
  第什營鄉 鄉政府駐第什營村。面積79.5平方千米,人口3.54萬。轄42個村委會:第什營、蘇留寨、南郭莊、牙水寨、成志莊、吳傢莊、戚傢莊、秦李莊、井王莊、北草廠、南草廠、吳王目、王王目、張王目、第四營、董傢莊、譚傢莊、頭百戶、管王街、東梨園、西梨園、西古城、東古城、佃尚營、九馬坊、楊傢莊、鬍楊街、南韓莊、司傢莊、聖佛堂、良善莊、南林莊、康傢窪、馬廠、蘇莊、蘆頭、高傢、北劉、東蓋、西蓋、麥子烏營。
  棗園鄉 鄉政府駐棗園村。面積53.5平方千米,人口3.66萬。轄36個村委會:棗園、牛寨、李店、劉窪、東莊、全禮、後窪、前窪、翁屯、羅莊、大蘆、官地、丁寨、寺前、於化、潘店、司莊、邵固、後辛莊、南辛莊、魏傢寨、西裏固、閻裏固、王裏固、董裏固、東張莊、雞澤屯、東臺吉、西臺吉、辛臺吉、劉傢屯、井湖寨、東孫莊、太陽廟、東李莊、王傢屯。
  高公莊鄉 鄉政府駐高公莊村。面積55.5平方千米,人口2.93萬。轄30個村委會:東高公莊、前高公莊、西高公莊、中高公莊、北孫傢莊、北蔣傢莊、大李莊、河裏莊、西魚臺、東魚臺、河岔股、東現莊、前蘇莊、東趙莊、吳宋莊、後蘇莊、李傢屯、大宋莊、小李莊、小張莊、前張莊、後張莊、小趙莊、宋安、郭傢、經鎮、大趙、東平、西平。
  賀營鄉 鄉政府駐賀營村。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99萬。轄32個村委會:賀營、魏村、陳莊、鬍莊、東徐、西徐、沙西、小營、泮村、陶莊、大寧、曹王營、許官營、東沙營、西沙營、曹西莊、項傢營、西草廠、紅竜集、趙傢莊、東中營、西中營、後高莊、前高莊、袁傢莊、薑七裏、範七裏、趙七裏、范家營、祁王莊、仁裏集、北臺吉。
  固獻鄉 鄉政府駐固獻村。面積68.5平方千米,人口3.10萬。轄36個村委會:固獻一、固獻二、固獻三、朱傢莊、後葛寨、富興莊、蔣傢莊、沙柳寨、陳傢莊、南趙莊、趙傢莊、中凌頭、後凌頭、前凌頭、前葛寨一、前葛寨二、白果園一、白果園二、白果園三、白果園四、孫河北寨、馬河北寨、劉河北寨、西孫傢莊、沙河辛莊、沙河王莊、馮莊、魏傢、侯傢、黑劉、蔡寨、張莊、杏園、韓莊、郭村、大寨。
  趙村鄉 鄉政府駐趙村。面積60.5平方千米,人口3.07萬。轄32個村委會:後趙、前趙、中趙、東趙、宏麯、田莊、前南寺莊、中南寺莊、後南寺莊、東范家莊、東徐傢莊、西徐傢莊、南徐傢莊、北徐傢莊、西張舟刀、中張舟刀、東張舟刀、大張山、郭田莊、西安仁、中安仁、東安仁、前安仁、前寺莊、東寺莊、西寺莊、北寺莊、東賢塔、西賢塔、北亭上、北辛莊、孫尹莊。
  常屯鄉 鄉政府駐常屯村。面積74.5平方千米,人口3.01萬。轄31個村委會:南常屯、北常屯、東王目、西王目、後柳疃、西柳疃、東柳疃、南大城、東正店、西正店、南辛店、西辛店、東辛店、東馬莊、東邴莊、西邴莊、北大城一、北大城二、北大城三、北大城四、安莊、高莊、蘇村、亭上、褚莊、魏寨、棗科、夏莊、橫河、史莊、楊莊。
  賀釗鄉 鄉政府駐賀釗村。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3.20萬。轄40個村委會:西賀釗、東賀釗、西大城、東大城、北大城、南大城、南小城、陶管營、餘官營、前李陳、後李陳、陳劉莊、北劉莊、馬傢莊、西鄭河、東鄭河、蘇傢林、集小河、張小河、北小河、王小河、小王莊、小劉莊、西雪塔、南雪塔、東雪塔、北雪塔、小陳固、天竺莊、北陳、張陳、楊陳、賀陳、孔陳、侍曾、黃臺、董村、郭牛、趙牛、張牛、莊傢。
歷史
  威縣本沿用威州之名。威州始置於金代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蓋因統治者企圖以武振威為名。此時威州並非在今威縣地,而在其西北三百餘裏之遙的今井陘縣威州村。今威縣當時為洺水縣,屬洺州,元代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縣遙屬威州,憲宗二年(公元1252年)威州始從井陘徙治於洺水縣,於是威州之名,始出現在今威縣地。元末省洺水縣入威州,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為縣,縣襲用州名,故名威縣,即為今縣名之由來。
  威縣境域,在春秋時先屬齊,後為晉之東陽地。戰國時屬趙。秦代屬鉅鹿郡。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於此地封廣宗國,故城在今縣東南二十裏。新莽時廢。東漢永元五年(公元93年)又封廣宗國,不久罷為廣宗縣,屬鉅鹿郡(見《大清一統志》)。三國魏時改屬安平郡。晉初屬安平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國名長樂國,廣宗縣仍屬之。北魏初,廣宗縣屬長樂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廣宗縣北部與南宮縣南部地置經縣,故城在今威縣城北約五十裏的經鎮,今威縣此時為廣宗、經縣兩縣地,十一年兩縣改屬廣宗郡,郡治經縣,不久即廢郡。兩縣復屬長樂郡,孝昌中(公元525—527年)復置廣宗郡,兩縣仍屬之。北齊廣宗、經縣復隸長樂郡,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經縣名武強縣。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廣宗、武強縣復屬廣宗郡,郡治武強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廣宗、武強兩縣改屬貝州,六年武強縣改名經城縣,十六年析經城縣置府城縣,故城在今縣東北,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因避皇太子楊廣名諱,改廣宗縣為宗城縣,大業初年(公元605年)省府城縣復入經城縣,三年罷貝州,宗城、經城兩縣更隸清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析經城縣置府城縣,同年於宗城縣置宗州,宗城、經城、府城三縣均屬之,九年復省府城縣入經城縣,宗城、經城兩縣更隸貝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州罷改為清河郡,兩縣仍屬之,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復為貝川,兩縣依舊屬,至天佑三年(906年)以避朱溫父名誠之諱,復改宗城名為廣宗縣,且更隸魏州,而經城仍屬貝州。五代初兩縣依舊屬,後唐又改廣宗縣為宗城縣,並與經城縣同屬貝州,後周宗城、經城兩縣改隸大名府。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宗城縣因避河患,徙治邵固鎮(即今威縣城東邵固),六年經城縣省入宗城縣為經鎮,宗城縣仍屬大名府。金代,析宗城縣北部的經城縣故地置洺水縣,屬洺州,故城在今縣北五十五裏的古城,宗城縣亦更隸洺州。元初,宗城縣省入洺水縣,遂徒洺水縣治於今威縣城,仍屬洺州,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縣遙隸威州,(其時威州治井陘縣),憲宗二年(公元1252年)始將威州自井陘縣徙至洺水縣,至正(公元1341—1368年)中洺水縣省入威州,州屬廣平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為威縣,屬廣平府。清代因之。
  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冀南道,次年更名大名道,縣仍屬之,十七年(1928年)威縣始直隸於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遂於次年八月建立威縣抗日民主政府,屬冀南區四專區。後因抗日鬥爭形勢需要,在威縣北部、東南部、南部還分別設有清江、宏毅、企之縣,到1941年11月四縣均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十三專區,其後便撤銷新設三縣,仍並入威縣。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威縣屬冀南區四專區。1948年9月屬華北人民政府冀南區四專區。直到1949年8月1日,威縣始劃歸河北省邢臺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威縣仍屬河北省邢臺專區。1958年4月28日,撤銷邢臺專區,將威縣劃歸邯鄲專區,同年12月20日,撤銷威縣並入南宮縣(當時也屬邯鄲專區)。1961年7月9日,析南宮縣復置威縣。仍屬同年復置之邢臺專區。1970年邢臺專區改稱邢臺地區,威縣依然屬邢臺地區管轄。1993年7月,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改稱邢臺市管轄。
威縣亂彈
  亂彈是地方戲麯之一,是深受群衆所喜愛的一種具有鄉土氣息的地方戲。它分東西兩路。在唱腔板式上,各有千秋。東路亂彈的活動範圍是邢臺、邯鄲以東,石德綫以南及魯西北一帶。西路的活動範圍是山西上黨以東及石傢莊地區東北一帶。
  亂彈的演出劇目大都取材於歷史演義及古代傳奇、雜劇等,以反映帝王將相、宮廷糾紛的戲為主。亂彈的唱腔高亢,樸實,鄉土氣息濃厚,為廣大群衆喜聞樂見。常用板式有慢板類,二板類,散板流水類,其中以《二鼓頭》、《一鼓頭》、《慢亂彈》、《流水板》為主。
  伴奏樂器在生、淨角的演唱中,以嗩吶為主;旦角的演唱則以笛子為主。配以笙、琵琶、二鬍、低音鬍等樂器,本劇種麯牌十分豐富。
  解放後,在政府大力扶植下,亂彈得到了很大發展。"四人幫"橫行時期,亂彈這個具有獨特風格的古老劇種被砍掉了。粉碎"四人幫"後,亂彈纔得到新生。在省、地、縣個級領導的重視關懷下,威縣亂彈劇團於一九七七年十月一日正式恢復成立。這是全國唯一的專業亂彈劇團。這個劇團先後排出了《楊金花奪印》、《王懷女》等十幾個劇目,受到群衆熱烈的歡迎。他們演出的《王懷女》曾被省電視臺錄象,先後在河北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播放。省電視臺、中國唱片社還灌製了唱片。
義和團旗手趙三多
  趙三多 趙三多(1841-1902) 義和團首領。直隸威縣(今河北省邢臺威縣)沙柳寨人。又名洛珠。字祝盛。人稱“趙老祝”。世代務農,少年時傢境貧寒,扛過活,青年時曾以販碗為生,早歲即習“梅花拳”。(後稱“義和拳”)為拳教師。在山東直隸兩省交界地區各村鎮廣設拳場,收徒先後達兩千餘人。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山東冠縣(位聊城市西)於;梨園屯發生外國教會勢力勾結官府,強拆“玉皇廟”改建為教堂事件,他被當地人民邀請率卒衆聲援。1896年(德宗光緒二十二年)4月,率徒弟至梨園屯比武“亮拳”三天。周圍拳衆聞訊前來參加者達三千餘人。迫使清軍不敢動手拆廟。次年冠縣署任曹倜出面談判,表示放棄拆廟另建教堂。他亦率衆撤離梨園屯。1898年清政府又推翻前議偏襢教會勢力,10月他再次受梨園屯人民的約請,在冠縣蔣傢莊(今南宮縣蔣莊)集聚三千餘人祭旗起義,攻打當地紅桃園等教堂武裝據點。起義軍樹“助清滅洋”旗幟,不久遭山東清軍五營圍攻,起義軍突圍走散。他帶領餘部到臨清(今冀魯邊界臨清市)隱藏多日,潛回老傢。1900年5月和7月,又在直隸阜城(位本省武強縣西南)和山東臨清等地多次帶領“義和團”攻打教堂。11月被山東巡撫袁世凱部包圍於威縣(位今臨清市西北)起義軍死傷慘重,他仍率殘部突圍,轉移到直隸廣宗(位威縣西北)。1901年,參加景廷賓起義。次年7月,起義失敗後被捕,後在南宮縣獄中絶食而死。
  1841年5月26日,趙三多出生於威縣沙柳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他拜梅花拳傳人張如純為師,學得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後來當了拳師,很受人擁戴,在各地設廠授徒,先後招收弟子二千多人,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拳首領。
  1897年春,趙三多與閻書勤等二千多人在梨園屯“亮拳”三天,藉此嚮教會勢力和官府示威,也是義和拳開始轉嚮武裝鬥爭的標志。此後,梨園屯教會勢力尋釁,趙三多則率領義和拳攻打梨園屯教堂,殺死教民2人,使義和拳的聲勢大振。趙三多加緊聯絡拳衆準備起義,各地拳衆紛紛嚮沙柳寨一帶集合,起義遂成一觸即發之勢。
  1898年10月25日趙三多與閻書勤、姚書起、朱九斌、劉化竜、項得勝等人集合義和拳衆3000餘人,在冠縣蔣莊馬場祭旗起義,竪起順清滅洋大旗。接着率領起義隊伍先後攻打本村及紅桃園、小裏固等村教堂,隊伍逐漸發展壯大。11月上旬,趙三多率部衆在威縣侯村、魏村一帶迎戰清軍,拳民隊伍嚴重受挫,趙三多怕造成更大損失,决定化整為零分散活動,以圖再舉。
  1899年5月17日,趙三多等人决定將義和拳改名為“神助義和團”,增強了迷信色彩。1900年5月2日趙三多、閻書勤等人在直隸棗強縣捲子鎮再度舉起義旗,宋赤子率領的神拳民衆也趕來參加,並開展均糧鬥爭,強令富戶將糧食分給農民。無以糊口的廣大饑民紛紛參加,隊伍迅速發展到萬餘人。趙三多帶領團民攻打景州朱傢河教堂,殺死了許多教民。
  1901年屈辱的《辛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將巨額的賠款負但轉稼到了廣大勞苦大衆身上。人民群衆掀起了抗捐鬥爭。廣宗縣景廷賓於1902年4月23日在巨鹿縣廈頭寺宣告起義,提出了“掃清滅洋”,“官逼民反”的口號。趙三多率義和團餘部加入起義隊伍,被推為主將,攻打威縣。袁世凱派段祺瑞率兵前來鎮壓,趙三多突出重圍至巨鹿縣姬傢屯遭武舉範炳綱出賣被俘,在南宮監牢絶食7天而死,終年62歲。由於趙三多最早舉起義旗,威縣便成為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
威縣特産“三白瓜”享譽四方
  始種於明朝,曾定為明清兩代貢品的河北省威縣傳統特産“三白瓜”,最近又以其高硒、低糖、富含氨基酸的獨特優勢而深受消費者青睞,北京、石傢莊等地客商紛紛簽訂合同前來購買。
  “三白瓜”即“三白西瓜”,以白皮、白瓤、白籽而得名,是威縣的傳統特産,種植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環境為三白西瓜提供了優異的生長環境,使其成為享譽四方的名瓜。“三白瓜”個頭大,水份多,瓤口硬,口感細,耐貯藏,最長可存到第二年清明時節。每年到陽歷12月份時,其瓜外表不變,其瓤則會成為湯糊狀,這時其味則更為淳濃,在其頂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着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會更甘涼沁脾。當地的群衆還將其糖漬醬腌,已成為百姓餐桌上獨具風味的佳餚。
  種植“三白瓜”時間最早的第什營鄉張王目村,具有較大的傳統種植技術優勢,他們抓住時機,大做規模文章,並以實行統一地塊、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措施來激發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今年一開春,400畝的西瓜地塊早早就規劃丈量好了,瓜農們在傳統種植技術優勢上,使用培育優選良種,嚴格按照縣農技人員介紹的技術要點,進行地膜覆蓋,根據不同的土質多蔓整枝,像呵護嬰兒一樣精心管理,並且嚴格做到不施農藥不用化肥,確保特色産品緑色無公害,目前全獲豐收,種植戶傢裏到處是大堆大堆小山樣的西瓜,平均畝産達5000斤,畝收入5000多元。他們還十分重視銷售,不僅僅滿足於當地市場,而把目標定在更大的城市,把目光放得更長遠。精明的村黨支部書記張廷梅在去北京跑銷路時,拿着樣品到國傢食品質量檢驗中心進行鑒定,結果發現此瓜不僅具有一般西瓜的清爽、多汁、體大、耐貯等品質,更為獨特的是此瓜含十八種元素,高硒、低糖、富含豐富的氨基酸,具有一般瓜類所沒有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之功能,專傢稱之為罕見的保健、藥用佳品。同時,還把“三白瓜”拿到第六屆北方農副産品暨農業技術名優産品交易會進行參展,榮獲優質産品奬。消息一傳開,一車車甜蜜的西瓜拉出去,換回一沓沓的鈔票,贏回村裏群衆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為進一步開發這一獨特産品,縣委、縣政府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遵循發揮優勢、註重特色的原則,以該村為試點,重點進行扶持。縣質監、農業等部門通過實地調查,完成了“三白瓜”地方標準起草工作,並順利通過省級審定。該縣將準備建立標準化示範區,按標準生産,提高三白瓜質量,而後輻射推廣,使其形成規模種植。
特殊地方
  河北威縣師範學校簡介
   河北威縣師範學校,1950年10月創建於威縣城北20華裏的趙莊,俗稱“趙莊省師”。1960年,曾被評為全國文教衛生戰綫先進單位,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文教衛戰綫群英會,榮獲鄧小平同志題寫的“先進單位”奬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的建設、改革和發展進入了新時期。1988年暑假,學校遷址到威縣縣城西關外,學校占地19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固定資産1800萬元,學校擁有音樂樓,語音室,微機室等先進教學設備,均達到省級標準。現有教職工198人,專職教師 100人,30個教學班,學生1563人。附屬小學一所,教職工18人,學生 400餘人。建校48年來,為社會培養了 14377名人才,為冀南地區尤其是邢臺市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振威市場簡介
   振威市場位於威縣縣城交通北大街西側,縣農業局北鄰。市場始建於一九九四年,一九九五年正式開業,一九九七年又進行了擴建,總投資額達2500萬元,占地面積96280平方米,有門店1213間,擁有攤位3000個,是一個大型綜合市場。市場主要經營工業品,以服裝、鞋帽、煙酒、日雜為主,日均客流量3萬人,97年市場成交額達3億元,市場內設施齊全,秩序規範,在周邊縣市有很高的知名度,歡迎有識之士前來經商,我們將為您提供方便並給以最大的優惠。
  威縣第一中學簡介
   威縣第一中學座落在威縣縣城北外大街北端左側,南鄰原威縣汽車站址,北以北外四路為界,占地面積87畝,是威縣唯一的省、市、縣三級重點完全中學。威縣一中始建於1951年,建校40多年來,共培養初高中畢業生13000餘人, 為各類院校輸送生員3000餘名,有的成為國傢部門重要領導人,專傢學者,如國傢海洋局局長張登義,醫學專傢宋步需等。
  目前,威縣一中設初高中兩部,計28個教學班,教職工 150餘人,其中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23名,中級教師40名。實驗樓、語言教學室、微機房、圖書館、閱覽室、電教室等教學設施齊全。校園內栽植了大量鬆柏、月季、鼕青等,緑化美化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環境優美,是廣大有志青年的學習、成長的最佳選擇,我們願為勤勉樸實、刻苦上進的莘莘學子們做鋪路石、登天梯。
  義和拳議事廳簡介
   河北省威縣是義和拳(團)運動的發源地,著名義和團首領是直隸威縣沙柳寨人。在沙柳寨現保存有“義和團議事廳”,這是趙三多等義和拳(團)首領計議軍機大事的場所。
  義和拳運動的導火索是晚清的梨元屯教案,由於趙三多領導的義和拳於1898年10月25日在蔣莊馬場首義,舉起了“助清滅洋”的旗幟,史學界公認義和拳運動是義和團運動的起源。義和拳起義來勢之猛,規模之大,超過了以前任何一次反洋教鬥爭,極大地震動了清朝統治者。
  趙三多自1898年秋起義至1902年犧牲,歷時五年,起義三次,堅持鬥爭時間最長,活動範圍最廣,影響最大,他是義和團運動史上唯一身歷運動始終的重要領袖。“義和拳議事廳”是義和拳運動的歷史見證,該廳為一傳統民居,院內有北房五間,屋內佈置有一套介紹趙三多和他領導的義和拳鬥爭的展覽,並陳列有部分義和團文物。在威縣,還有趙三多墓、義和拳演武場、蔣莊馬場起義遺址、梨元屯教案發生地等外景點,它們以歷史的真實、立體的感覺嚮人們展示着義和團反帝反封、不屈不撓的鬥爭歷史。
  威縣西紅柿大棚蔬菜基地
  起初的時候,主要以威縣高公莊村、東趙莊村大棚等 後逐步擴展到經鎮、七級、魚臺等周邊地區。西紅柿大棚的興起使更多的農民得到了實惠,種植技術不斷的提高,收入也不斷的增加。
威縣地方方言
  問侯語、常用語
  -----------------
  走啥《做啥》
  慢兒(語調上揚)《什麽》
  啥哎、啥個、啥也哎《什麽?怎麽?》
  走啥來《幹什麽呢》
  吃藍拜《吃了嗎》
  誰(四聲)也哎《誰呀》
  走慢兒(語調上揚)力;《做什麽呢》
  貓(mao)貓 《看看》
  曾麽結;增麽着《怎麽樣、不友好含意》
  固擁《動一動》
  喃漢《那裏》
  感受類
  ----------------
  歇得(dei)《很好》
  真得(dei)《正好》
  能(四聲)得(dei)《非常好》
  頂得(dei)《恰好》
  得(dei)勁兒《舒服》
  楚貪;區坦《舒服,寬暢》
  惡應《隔應,討厭,含讓人惡心意》
  形容詞
  ------------------
  挫惡(惡輕讀)《低》
  搓子《矮個子》
  漢們《爺們》
  撐僅嗯《有錢,擺譜》
  柴(四聲)《不正經,偏指於好色,區別於隆堯內邱一帶的柴指弱小、不漂亮之意》
  展瓜《漂亮,指活做的漂亮較多》
  瓜淨《同上,指勞動成果漂亮》
  長短....《無論怎樣》
  不淤群 《不合群》
  現眼《丟人現眼》
  眼子《事非不清,吃虧而不知的人》
  釀人(那樣人急讀)《貶義,形容人品很差》
  血淋乎辣(音:斜吝虎旯)《好多血,很可怕》
  邪呼(音:歇虎)《耐性差、不經痛疼,含意可推而廣之》
  迪留;踢六《嚮上提》
  出留;楚驢《往下滑》
  擺置;掰即(ji)《辦,解决》
  呲毛(音:此帽)《次、差勁》
  更麽《趕緊》
  得(dei)意兒得(dei)《故意地》
  老絲《老是,總是》
  牢西(xi)老實
  樣方 《好看 漂亮》
  名詞類
  -----------------
  條句《苕帚》
  掃句《掃帚》
  飲句《炊帚》
  洋茄子《汽球》
  它拉(音:塔旯)《拖鞋》
  營營兒、老陽兒《太陽;陽光》
  胳拉拜《膝蓋》
  顔臉蓋《額頭》
  胳拉窩《腋窩》
  瓢《舀子》
  胰子《香皂》
  鋪團子、鋪潭子《板凳,草製,較低》
  玉子《辱子》
  鋪地《辱子》
  蓋地《被子》
  二布攪《半薄半厚的(衣服或被子)》
  甕《水缸》
  燒《桶》
  且答子《自行車前梁上挂的袋子》
  窩單《大包袱》
  茅子《厠所》
  手把掌兒《手套》
  都地《地上、大地》
  排子車(qie)《手推車》
  荊笆《手推車上面為載貨而加高的攔板》
  三蠻(三馬)《三輪車》
  撞屋《東西屋配房》
  nia花《棉花》〔威縣東北地區〕
  傢北、傢南、傢西、傢東《自傢村子的北南西東之外,指方向》
  吐沫《唾液》
  哈拉拉《哈喇子、口水》
  鼻子桶《鼻涕、濕》
  鼻子疙渣《鼻屎、幹》
  赤嘛虎《眼屎》
  耳遂《耳屎》
  打涕粉《噴涕》
  棱子《冰雹》
  行為類
  --------------------
  拉臭臭、拉八八、解大手《拉屎》
  臭長興《臭美》
  羅羅、拉拉《商量、討論》
  拉管《講故事》
  遙達《到處》
  惡(e)整《蠻幹》
  一工勁《一直、一氣呵成》
  吃沒沒《吃奶》
  確確《折中》
  股丟下(蹲下)
  冷子(冰雹)
  食物類
  -------------------
  居(ju)《煮》
  糊(hu)《煮》
  騰(teng)《蒸》
  六(liu)《蒸》
  榨(zha)《煮,專指煮老陳腌鹹菜》
  捲子、饃饃、幹糧、幹滴《饅頭》
  黃菜《大白菜》〔東南部分村莊〕
  麻糖《油條》
  果子《油條,也指點心》
  細果子《點心》
  氣布袋、荷包《布袋狀油條裏放雞蛋》
  蘿北《蘿蔔》
  黑筍《海帶》
  粉欠《澱粉》
  棒子《玉米》
  茄夾《類似茄盒,茄與肉沫間隔蒸製而成》
  宮醬子、小拐磨、拐磨子《黃豆磨半碎狀和米、菜、粉條等煮製的地方食物》
  ....那夠《又稱苦力,青菜加面粉蒸製的食物,前面常冠以青菜名,有名傢考證來源於滿
  族,滿語,待定》
  老鹹菜、老陳鹹菜《籮卜等腌製後煮熟放置半幹狀的鹹菜》
  尿(sui)包《膀胱》
  薫菜、髓包肉《膀胱內放肉的一種地方熟食,類似火腿》
  時間類
  -----------------
  那會兒《片刻之前》
  過會兒、待會兒《片刻之後》
  夜呵《昨天》
  前夜呵、前事呵《前天》
  大前夜呵、大前事呵《大前天》
  今兒《今天》
  起五京(起五更)《清早》
  早起《早晨》
  氣老飯《上午九時許》
  晌戶《中午》
  過晌兒《下午》
  天西《下午》
  螞蚱眼《黃昏,天色將黑未黑》
  黑呀、黑傢《晚上》
  半黑呀、半黑傢《半夜裏》
  下二點《半夜二點左右》
  趕明兒《明天》
  過明兒《後天》
  大過明兒《大後天》
  夜呵黑傢《昨晚》
  前夜黑傢《前天晚上》
  大前夜黑傢《大前天晚上》
  年是《去年》
  前年《二年前》
  大前年《三年前》
  來年《明年》
  七功夫(吃功夫)《花費時間》
  動物類
  --------------
  米米蛾《蝴蝶》
  馬螂《蜻蜓》
  夜貓子《貓頭鷹》
  長虫《蛇》
  不個《鴿子》
  老鴰《烏鴉》
  花野巧、麻野巧《喜鵲》
  老照、老貓照《麻雀》
  鑿鑿木子《啄木鳥》
  乖子《青蛙、視環境也指螞蚱》
  米陽、米米陽《螞蟻》
  血裏虎、血虎子《璧虎》
  花花叫《飄蟲》
  刀螂、長脖子大螂《螳螂》
  老鴰蟲《黑色的飄蟲,不知學名》
  緑豆蠅、大屎蠅《蒼蠅》
  黑小子《天牛》
  第流《蟬》
  第流牛、第流猴、西流猴《蟬蛹,夏季美食油炸金蟬》
  淹白虎、壓白虎、燕巴虎《翩蝠》
  油淹《蜈蚣》
  黃蚰《黃鼠狼》
  光棍打鋤《布𠔌鳥》
英文解釋
  1. n.:  Wei County
相關詞
學校邢臺人物藝術河北行政區劃城鎮王東昌
鄉鎮行政區域七級高公莊威縣大棚蔬菜人物介紹小學南大城
教育局汽車配件軸承橡膠濾芯中醫
包含詞
青威縣國威縣康威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