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河北 >邢臺 > 
目錄
·行政區劃 Qinghe Xian County·概要·地理位置
·所轄範圍·歷史來源·地貌特徵
·歷史人物·文化景點·清河張氏
·發展改革·特色産業·清河大事記
·舊縣名·英文解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行政區劃 Qinghe Xian County
  郵編:054800 代碼:130534 區號:0319
  拼音:Qīng Hé Xiàn,Qinghe Xian
  
    清河縣位於河北省南部,東隔衛運河與山東省武城、夏津兩縣隔河相望,西與威縣交界,北與故城縣、南宮市為鄰,南與臨西縣毗連。總面積501平方千米。總人口36萬人(2006年)。全縣轄6個鎮:葛仙莊鎮、連莊鎮、油坊鎮、謝爐鎮、王官莊鎮、壩營鎮。縣政府駐葛仙莊鎮,距石傢莊市148.9千米。
  
    地處黑竜港流域,屬衝積平原,地勢平坦。年降水量500毫米,年均溫12.8℃。京九鐵路、308國道過境。古跡有漢代古墓——塚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置厝縣,屬巨鹿郡。漢設甘陵縣,晉代設清河縣。北齊設武城縣。隋復置清河縣。據《元和郡縣志》:“漢代又分巨鹿置清河郡,以郡臨清河水,故號清河。”1958年並入南宮縣,1961年復置清河縣
    1997年,清河縣面積496.9平方千米,人口34.4萬,轄6鎮:葛仙莊鎮、王官莊鎮、油坊鎮、謝爐鎮、壩營鎮、連莊鎮。縣政府駐仙莊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65073人,其中:葛仙莊鎮111120人,連莊鎮55566人,油坊鎮48919人,謝爐鎮50660人,王官莊鎮55189人,壩營鎮43619人。
  
  2002年底,清河縣面積496.9平方千米,人口34.99萬。轄6個鎮,320個行政村。縣政府駐葛仙莊鎮。
概要
  清河縣是歷史悠久的古鎮。舊名為甘陵,曾經為郡、為國。清河是世界張氏發源地。清河經濟發展迅速,其中羊絨産業、汽車配件、耐火材料、張氏文化産業發展尤為突出。是河北省前20強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口超過30萬。
地理位置
  清河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南運河西岸。東與山東省武城、夏津兩縣隔河相望,西與威縣交界,北與故城縣、南宮市為鄰,南與臨西縣毗連。面積502平方公裏。縣人民政府駐葛仙莊鎮,距省會石傢莊148.8公裏。清河縣交通便捷,京九鐵路、青銀高速、308國道等重要國傢幹綫匯交清河。清河方圓400公裏內有北京、天津、青島、濟南、石傢莊、太原等特大城市。
所轄範圍
  清河縣轄6個鎮:葛仙莊鎮、連莊鎮、油坊鎮、謝爐鎮、王官莊鎮、壩營鎮。
歷史來源
  清河之名始於漢代。據《嘉靖廣平府志》載,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清河郡(治在清陽縣,即今清河縣地),因境內有清河流經而得名(《水經註》記:“清河又逕清陽縣故城西”)。東漢時郡治徙於甘陵縣(今山東省臨清市和河北省臨西縣地),遂更名甘陵郡。三國、魏時,郡、縣(甘陵縣)均改名為清河,但其縣並非今清河縣境(治在今山東省臨清市)。北齊時,於今清河縣地設武城縣,並遷清河郡治此,於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改武城縣名清河縣,自此清河縣纔名副其實。
  今縣境,春秋時期為晉國地。戰國時為趙國轄域。秦代置厝縣(故城在今縣西北),屬鉅鹿郡。西漢時,除厝縣外還置有信城縣(故城在縣西北十二裏)、清陽縣(故城在縣東,今山東省地)和武城侯國(治在今縣城關,文帝十二年廢),均屬冀州清河郡(治在清河縣。此間時郡時國,幾經更復)。東漢時,厝縣改為甘陵縣,信城、清陽兩縣亦省入,同時清河國(建初七年封為國)治遷至甘陵。於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清河國改名甘陵國。三國、魏時,甘陵郡(東漢建安十一年改郡)和甘陵縣均復名清河,一直到晉代,今縣境即為清河縣轄域(此時之清河縣轄域較大,除今清河縣境外,還含有今山東省地),仍屬冀州清河國(於西晉鹹寧三年封為國)。北魏時,於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在今縣境置斌強縣,屬冀州長樂郡(太和十一年改隸廣宗郡,不久即廢,遂還屬長樂郡)。北齊時,斌強縣仍屬長樂郡,於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析清河縣西北境設武城縣(即今清河縣地,治在漢信城縣故城),後又將清河縣改置為貝丘縣,均屬司州清河郡。隋代,於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武城縣改名清河縣,貝丘縣改為清陽縣,仍為清河郡轄。斌強縣初屬長樂郡,開皇三年罷郡隸冀州,大業三年廢州改屬信都郡。唐代,於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省斌強縣入清河縣。清陽縣於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徙治於永濟渠東(永濟渠為今南運河),和清河縣同隸河北道貝州(治清河縣。天寶元年罷州為清河郡,至德二年復名貝州)。五代時,清河、清陽二縣仍隸貝州。宋代,清河縣於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徙治於永寧鎮,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又遷治今縣城關,和清陽縣同隸河北東路恩州(慶歷八年貝州改稱)。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省清陽縣並入清河縣。入金後,清河縣改隸大名府(後為路)。元代,清河縣屬中書省大名路(先為恩州,太宗七年改隸)。明代,清河縣隸京師廣平府(原為大名府,洪武六年改隸)。清代,清河縣為直隸省廣平府。
  民國時,清河縣初屬直隸省冀南道,三年(1913年)改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隸於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初劃屬河北省十四督察區。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9月創立了冀南區抗日根據地,清河縣為其轄地。1941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成立,轄冀南區,清河縣為冀南區十三專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5年11月清河縣改屬冀南區二專區。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晉冀魯豫邊區即行撤銷,清河縣隨冀南區二專區歸屬華北行政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縣劃歸河北省衡水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河縣人民政府由城關遷駐葛仙莊。於1952年11月7日撤銷了衡水專區,清河縣改隸邢臺專區。1958年4月 28日撤銷邢臺專區,清河縣歸屬邯鄲專區;同年12月20日,撤銷清河縣並入南宮縣。1960年5月3日又撤銷邯鄲專區,清河縣境隨南宮縣歸邯鄲市轄。1961年5月23日,復設邢臺專區,南宮縣還屬。同年7月9日,恢復清河縣建製,仍隸邢臺專區。1970年邢臺專區改為邢臺地區,繼轄清河縣。1993年7月,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改稱邢臺市管轄。
地貌特徵
  清河縣地處冀東南黑竜港流域,東靠京杭大運河與山東接界,面積502平方公裏,轄6鎮322個行政村,人口35.4萬。
歷史人物
  清河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夏商時期,先民已在這裏繁衍生息,千年的滄桑,哺育了西漢大儒張禹,東漢重臣白馬令李雲,十六國北魏大將張讜,南北朝天文歷數學家張恆、張子信;唐代巾幗學士《女論語》作者宋若莘以及近代著名學者顧隨等諸多名人志士。作為打虎英雄武鬆的故鄉,清河這片大地上積澱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藴。
文化景點
  ★武鬆公園
  1997年5月,武鬆公園落成於清河縣城,其鑒古照今的雄渾風格和空靈悠遠的景色意韻,構成了京九綫上一道嶄新的風景,使經濟繁榮的地域特色溶入了更加濃郁的文化氣息。
  武鬆公園占地166畝,規模龐大的仿古式群景建築、園林式風格佈局,滲透着大量的歷史知識,逼真地再現了一些文化古跡和傳說故事。武鬆,是清河的驕傲,是清河歷史和今天榮耀的象徵。建設一座武鬆公園,藉以弘揚武鬆精神,展示清河豐厚的文化底藴,體現當今武鬆故鄉人的時代風貌,是清河人民醖釀已久的一件大事。
  人文現象的進貨演變,使武鬆故鄉的魅力更加具有迷人的色彩。整個園區植花木10萬株,內有13畝水泊人工湖。總休佈局形同二竜抱珠,氣勢宏大,雅趣橫生。園內共有景點30餘處,亭、臺、樓、榭、橋、廊、林、苑均按高規格構築,每處皆示求最佳效果。園中山水環抱,瀑布斜飛;泉噴翠玉,花鬥奇豔;垂柳環湖,波光漣漪;佳木繁蔭,麯徑通幽,處處皆有鬼斧神工、人間仙境之感。其中武鬆打虎雕像、碑廊、三碗軒、醉仙橋及十二生肖院一律采用漢白玉和花崗岩。長30米、高10米的迎門影壁,按照日月同輝的創意,設置了27米的大型浮雕,正中間“雄風長嘯”四個鎦金大字由全國書協副主席劉藝題寫。形似竜虎,意韻奔騰,其蒼健遒勁的風格意韻是清河形象的寫照,是清河精神的渲染,是清河速度的象徵,是清河人嚮外面世界公開展示的清河風采。
  ★快活林公園
  清河縣快活林旅遊區位於清河縣城西部王什莊,邢清公路沿綫,占地九千餘畝,距京九鐵路清河城站三公裏,區內景點建設以《水滸》、《清河縣志》及民間有關本縣英雄武鬆的傳說為依據,集《威震景陽崗》、《怒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平憤除井霸》、《大鬧飛支浦》、《血濺鴛鴦樓》等故事,展示英雄形象,再現古林風貌。並以此為中心,計劃投資三千萬元,將縣城西部2.5平方公裏宜林區興建為集文化娛樂、休閑度假、健身習武、工商貿服務為一體的遊覽區,一期工程自一九九六年十月試營開放;二期工程林區面積擴至九千餘畝,再建景點若幹。整個工程於二OO六年全部竣工。
  崇興寺係市佛教協會在快活林興建,它占地20餘畝、設有主殿、寺院、淨壇等建 築。由五臺山道士妙簡和尚任方丈主持。它方園百餘裏善男信女募捐進手,日接縣內外遊客數百人。 
  張祜故居 張祜,字承吉,唐朝清河人,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著有《張承吉文集》十二捲,留世詩作468首。為經揚民族文化,特在桃花園內建張祜故居。張祜故居分三部分,展室:也是張祜著作、生平業跡陳列室;碑刻:張祜詩作碑刻,今後擬建成碑林;墨齋:展示當代書法傢,書寫張祜詩作的墨跡和出售文房四寶等旅遊紀念品。 
  財神殿
  本地原有財神廟一座,毀於四十年代。今鄉民重建於此,取名賜福宮。
  賜福宮
  賜福宮內主要建築,設有五路財神塑像。 蒙古包供遊人野外用餐或小憩,並配有蒙古馬數匹,供遊人騎乘留念,以展現蒙古草原風情。
  同根柳
  一柳八股同根,長勢茂盛,世人奇之,並有傳說。
  ★清河湖公園
  清河湖公園坐落在縣城西3公裏處,清河湖公園園中山水環抱,瀑布斜飛;泉噴翠玉,花鬥奇豔;垂柳環湖,波光漣漪;佳木繁蔭,麯徑通幽,處處皆有鬼斧神工、人間仙境之感。規格構築,每處皆示求最佳效果。 整個園區植花木10萬株,內有23畝水泊人工湖。
  總休佈局形同二竜抱珠,氣勢宏大,雅趣橫生。園內共有景點30餘處,亭、臺、樓、榭、橋、廊、林、苑均按高規格構築,每處皆示求最佳效果。湖中山水環抱,瀑布斜飛;泉噴翠玉,花鬥奇豔;垂柳環湖,波光漣漪;佳木繁蔭,麯徑通幽,處處皆有鬼斧神工、人間仙境之感。
  ★漢王古墓
  在辛集鄉塚子村西30米處有一座大圓形土丘,𠔌名塚子。塚子周圍原有8座小塚子,並稱清河九塚。8座小塚子已毀壞。
  現存塚子原高20米,底部直徑100多米。1942年日軍將其頂部平掉5米,在頂端平臺修碉堡1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縣人民政府曾建立文物保護標志,“文化大革命”期間損壞。現經普查丈量,塚子底部直徑為60米,高15米,方圓十裏之內,均可看見。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蝕,表百緑苔遍布,小樹、雜草叢生,溝坎甚多,狐鼠之穴不計其數,西南面已露出石壁。
  塚子的來歷傳說不一。一種說法是:東漢章帝之子清河孝王劉慶的生母宋貴人之墓。因宋貴人在宮中失寵,來清河(當時劉慶的封地)居住,死後葬於此。另一種說法是:姜子牙興周滅殷,殷朝的諸侯列公,死後葬開此。
  根據已被毀壞的8座小塚子的出土文物斷定,此塚子為漢代墓。198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植古墓
  武公名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係殷武丁後裔後人,搬清河縣孔宋莊(現名武傢那村)定居,公幼年喪父與母祖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中進士,官拜七品,與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數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侑葺墓室清淙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本墓建在武傢那村南方,縣城東3公裏處,路北方。
  ★老城墻
  在今清河縣政府西2.5公裏處,即古貝州城東南角內,建於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此城池東西長1000米,南北長750米,呈橢圓形。城墻的裏外兩面都是用七層砌,中間用土夯築,上百用1尺厚的灰渣封頂,高3丈,寬2丈,有東、西、南三門、無北門。城內舊衙、廟、城隍廟、戲樓等,金磚硫璃瓦,雕梁畫柱的古建築物,建築藝術較高。
  1938年9月,為開展抗日遊擊戰爭,把城磚扒掉,城內古建築物也相繼拆除。現在衹剩下土墻和部分灰頂。城東門基本完好,西門成缺口。西、南、二門周圍城磚尚存,土墻高低不一,基本完好。1982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今城關鄉政府駐地周圍。城為土墻夯築,南北長1.2公裏,東西長2公裏,城池呈長方形,現城墻斷續可見。北城角尚存500米,高處達6米,西北角尚存200米,高4米,西南城角尚存200米,高5米。據舊志載,係“宋元祜六年監宮趙薦之重修”,1982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河張氏
  清河縣是天下張姓的發源地,是世界張氏總會確定的2009年第四屆世界張氏懇親大會的舉辦地。
  張氏文化的研究
  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傢,而張姓又是中國三大姓之一,在全球人數逾一億。如此繁盛興旺的張氏宗族其得姓地就在今天的河北省清河縣
  歷代古藉對張氏起源清河有明確記載。明嘉靖年間會修的《張氏統宗世譜》中《得姓郡望》篇中記載:“揮,觀弧製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國之青陽,後改清河郡,此張氏得姓之由”。意思是說,軒轅黃帝第五子揮,觀弧星而生靈感,發明了弓箭,因功績卓著被封為弓長。並被賜姓張氏,領地就在清河郡。《太平寰宇記》記載:“清陽縣,漢縣,屬清河郡”,“古清河縣縣城在縣(指宋貝州清河縣城)東南三十五裏”。由此足可說明張姓得姓於清河的歷史事實。
  從地理沿革來看,清河正是漢之清陽縣。查閱《中國歷史地圖集》可知,兩漢清陽縣縣城應在今清河縣油坊鎮一帶。據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酈道元《水經註》記載,清河源起河南北部,流經今日河北威縣以下始稱清河,東北流經清河縣故城北,景縣南,至東光西,則略循今衛河、海河入海。清河縣正是因治所在清河之北面而得名。雖然這條古老的河流因黃河數次改道而堙沒了,但仍蹤跡可尋,清河即古之清陽縣也是不爭的事實。
  清河地處黃河下遊,黃河中下遊是中華民族發祥地。據上世紀80年代初在清河縣杜村出土的石鐮、石斧等文物證實,在距今5000至7000年之間,就有古人類在此生憩。而且,今清河西南處尚存鯀堤遺址。古籍記載:“鯀堤,在縣西三十裏,自宗城縣界來,是鯀治水時築”。鯀築堤阻水釀大禍,被舜殺死,其子禹治水,吸取其教訓,以疏導為主,終獲成功。這在古神話中也有明確記載。鯀在清河這一代的活動也佐證了清河是古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與揮在清河的活動相吻合。
  不僅古籍上有這樣的記載,許多姓氏譜牒上也明確記載“揮世居清陽”。南方九省圖書館的張氏譜牒,都以清河為其祖居地。而且這些譜牒大多寫有“清河堂”字樣。1997年9月,首次前來尋根問祖的馬來西亞張氏公會就稱是“沙巴州清河堂張氏公會”。臺灣屏東縣《清河百忍族譜》記載:張姓祖脈在清河,後生子衆多遷入徐州,逐漸南下,西漢末年王莽當權,時元始元年九月十三日,一祖帶領男女族人衆多,過揚子江,分往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贛州等處。一祖遷往建州(在今福建)、一祖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各成桑梓,四海散處。後世子孫皆是親生骨肉,不可棄也。海外張氏,皆從清河徙出,說明其祖居地正在清河。
  天下張氏源清河,還因清河在周代就有張氏祠堂及古墓。據明朝永樂年間《清河傢乘》記載:“儀仕秦為相........策魴公當時墳塋諸處,立廟清河。”說明張儀的兄弟張撰曾於周朝在清河立過宗祠,這是張氏根在清河的又一佐證。
  起源於清河的張氏族人世代繁衍生息,不斷擴展壯大,表現出異常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這也說明,清河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
  文化聯誼情況
  為了充分利用好張氏文化資源,縣委、縣政府先後成立了清河張氏文化研究會和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積極展開研究和聯誼工作。近年來,馬來西亞、印尼、香港、臺灣、深圳、北京等國內外張氏宗親來清尋根問祖的不斷增多,2006年9月16日,新加坡張氏總會會長、現任世張總會會長張允伏帶領東南亞三國兩地宗親來清考察祭祖,感慨至深,故土情濃。今年美國張氏總會會長張元明、澳門張氏公會張森林、歐洲張氏宗親及國內福建、廣西、廣東、安徽等地的張氏族人來信來函不下千餘封。今年4月26日至30日,應世界張氏總會邀請,縣委書記路洪昌率領該縣懇親代表團參加了新加坡世張第三屆懇親大會,此次會議規模宏大,共有來自30個國傢和地區的115個張氏宗親組織與會,以“展示民族自尊、尋求合作發展”為主題,開展了一係列經濟文化活動。大會宣佈了2009年世界張氏第四屆懇親大會在中國河北清河舉辦,縣委書記路洪昌從世張總會會長張允伏手中接過了會旗,並即席發表演說。大會主賓、新加坡國防部長張志賢親切會見了清河代表並合影留念。此次大會,還破例專門為清河安排了單獨的推介會,世張理事會的全體成員及絶大多數企業傢代表出席了會議。會上,香港張氏總會、山西張氏總會分別與清河簽訂了張氏工業園委托招商協議書。
  規劃建設情況
  為了迎接第四屆世界張氏懇親大會的召開,打造好平臺基礎,更好地展示清河形象,吸引海內外族人精英,藉助文化走嚮世界,我們請同濟大學規劃了“一殿兩園”建設藍圖。
  “一殿”,即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大殿(也叫華夏張氏祖庭),總體規劃構思源於原始的“明堂”意象,演繹上古祭祖建築的“品”字形古風,規劃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約90畝,加上外圍緊密區緑化、廣場、甬道等共計300畝,有大享堂、張氏紀功柱、門闕、望樓等建築,總造價2700萬元。祖庭的整體佈局氣勢恢宏、古樸莊重、秩序井然,將遠逝的歷史記憶與晚近的現代感完美結合,體現了“古韻新風”的寓意。
  “兩園”,即張氏文化生態園和世界張氏工業園。
  張氏文化生態園,環繞揮公大殿周圍,以現有1000多畝森林公園為基礎,以“弓形”湖水和“生態”之林為總體框架,輻射周邊近5000畝區域建設集生態、旅遊、文化、休閑為一體的高品位文化生態園林。
  世界張氏工業園,包括現在省級開發區羊絨園區西擴部分和張氏生態園在內,概念規劃約30平方公裏,計劃整體招商,成片開發,最終打造成以特色産業為依托,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引領,張氏志士能人集聚創業的國際國內知名園區。
發展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矢志不移,唯實而事,以“敢創偉業,事爭一流”的清河精神,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闖出了一條“千軍萬馬闖市場,千傢萬戶奔小康”獨具特色的富民強縣之路,培育壯大了稱雄全國的羊絨及製品、汽車配件、摩托車配件、硬質合金和耐火材料五大支柱産業。特別是近幾年來,審時度勢,緊緊圍繞建設河北強縣這一總體目標,以人為本,強力實施“開放興縣”、“科教興縣”戰略,抓升級,打造産業新優勢;抓環境,增強經濟吸納力;抓城建,塑造清河新亮點,特色産業優勢不斷增強,全縣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羊絨主市場地位日益鞏固,以紡紗和終端産品為主的深加工發展迅猛,羊絨産銷量已占全國的68%,汽摩鋼索産量占全國的50%,汽車密封件産量占全國的20%,清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及其它特種動物纖維加工銷售集散地和重要的羊絨紡紗及製品基地之一,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的佳話。而且還是全國重要的汽摩鋼索、汽車密封件生産基地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硬質合金基地。2005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産總值國民生産總值72.09億元, 財政收入4.1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906元。
  清河的區位環境和投資環境優越。先後被省、市確定為京九綫河北段四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和邢臺市東部經濟中心城市。城區功能設施日臻完善,交通便利,京九鐵路穿城而過,銀(川)青(島)高速橫貫全境,邢(臺)臨(西)高速公路引綫已於2008年初打通。特別是1999年以來,從聚集發展優勢,拉動産業升級出發,先後規劃建設了國際羊絨科技園區、金羊工貿區、汽摩産業園區三大特色産業園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拉動輻射作用日益顯現,特別是占地8平方公裏、佈局合理、特色鮮明、現代化氣息濃厚的國際羊絨科技園區已初具規模,並産生了巨大的聚集效應,吸引了意大利哥倫布公司、香港偉樂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園區,目前,獲準入駐企業已達128傢,總投資19億元,該園區已成為河北省十大民營科技園區之一,正在積極申報列入國傢級民營科技園區。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招大商、引巨資、引頂尖技術、聘頂尖人才,不斷加大政策激勵優惠力度,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強化激勵機製,加快經濟發展的暫行規定》、《關於加大激勵力度,奮戰三五年,跨入河北十強縣的暫行規定》等,在地價優惠、財政奬勵等方面實施最大限度的優惠,增強政策環境吸引力。成立了“清河縣軟環境建設督察投訴中心”,傾力服務客商,全力維護客商合法權益。自1994年至今,清河縣已成功舉辦了15屆國際羊絨及絨毛製品交易會和展銷會,吸引了衆多的海內外客商,擴大了清河在海內外的影響。
  第15屆交易會已於2008年9月26日至9月30日成功舉辦。
特色産業
  清河縣羊絨是清河的立縣産業,其産值、稅金分別占全縣的65%,産銷量占全國的60%,素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之說。近幾年,全縣羊絨深加工企業。
  汽車配件行業 開發生産了以膠質配件和機製配件為主的國産和進口汽車配件120多個品種,1100個型號,是我國汽車橡膠配件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産銷基地。
  摩托車配件行業 摩托車鋼索産銷量占全國的60%,摩托車座椅、工程塑料、燈具等産品在國內市場占有較大的份額。
  硬質合金行業 生産各種通用刀具、特異型刀具頂錘和合金軋輥四大係列2000多個品種型號,年産銷量2000多噸,位居全國第二,被稱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再生硬質合金生産基地,其中鑄造碳化鎢、碳化鎢粉沫等産品打入國際市場。
  耐火材料行業 産品達到12個係列1000多個型號,其中不定型耐火材料噴補料等填補國內空白,産品銷售國內400多傢大中型鋼鐵企業及4大洲20多個國傢。
清河大事記
  (公元前221年至清末)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年)全國劃為三十六郡,在清河之地設厝縣,屬巨鹿郡。
  ◆西 漢
  高祖四年(前203年)析巨鹿郡,置清河郡,轄14縣,厝縣、清陽縣屬之。
  景帝三年(前154年)三月,封景帝子劉乘為清河王。改郡為國。
  元鼎二年(前115年)劉義由代王徙清河為剛王。
  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河决清河郡靈縣嗚犢口,屯氏別河塞絶。
  成帝鴻嘉四年(前17年)秋,黃河决,渤海、清河郡縣受災。
  新莽始建國三年(11年)河决魏郡,清河郡縣受災。
  新莽地皇二年(21年)劉秀起兵反王莽,使蓋延等擊銅馬於清陽。
  更始二年(24年)劉秀起使耿弇、寇恂地薊殺死王郎居將趙閎,沿途又斬王郎大將九卿校尉以下3萬我,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間乖郡縣。
  ◆東 漢
  建武二年(26年)
  正月,檀鄉農民起義軍進攻魏郡、清河郡。
  延平元年(106年)
  八月,殤帝死。太後定策迎立清河之子劉祜嗣位,是為安帝。十二月,清河王劉慶死,葬於清河。
  永和四年(139年)
  清河郡縣蝗蟲為災。
  建和二年(148年)六月,改清河國為甘陵國,改厝縣為甘陵縣,信成、清陽二縣並入甘陵。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巨鹿(今平鄉縣)張角率衆起義,安平、甘陵民衆群起響應。
  中平四年,漁陽(今密雲西南)人張純與同鄉張舉聯盟,舉兵攻破清河、平原。
  建安九年(204年)十月,曹操圍鄴時,袁譚背操,遣軍攻甘陵。
  建安十一年,改甘陵國為清河郡,甘陵縣屬之。
  ◆三國
  青竜三年(235年)九月,遭水災。
  景初元年(237年)九月,遭水災。
  ◆西晉
  鹹寧三年(277年)於厝城西南3.5公裏置清河縣清河縣名之始。
  鹹寧四年,七月,大水,莊稼被淹,房屋倒塌,人有死亡。
  永嘉四年(310年)二月,石勒攻冀州之廣宗、清河等郡縣。
  ◆東晉
  永和九年(353年)十一月,前燕慕容恪擁兵割據於樂陵,平原、清河、陽平諸地趙幫將朱禿、杜能、丁嬈、孫元皆降前燕。
  太元十一年(386年)清河國改為清河郡,清河縣屬之。
  十月,後燕寺人吳深據清河(今清河東南)起義,燕王慕容垂遣兵鎮壓,攻之不剋。十二月再攻而破,吳深單騎出走。十二年五月,吳深殺後燕清河太守丁了,再次占據清河。十四年五月,義軍首領吳深被清河孔金殺害。
  ◆北 魏
  太和九年(485年)
  六月,清河大水。
  武定四年(546年)
  二月,大雪寒,人畜凍死,同年鼕大霧彌天,六晝夜不散。
  ◆北 齊
  天保七年(556年)
  改清河縣為武城縣,屬清河郡。
  天保八年
  蝗澇為害
  天保九年
  遭旱災。
  河清二年(563年)
  二月,大雪。
  河清三年
  山東大水,餓死者不可勝計。河北境內司州之東郡陽平、清河等水澇最重。
  天統三年(567年)
  大風,晝不見日,廢房拔樹。
  ◆隋
  開皇八年(588年)
  廢郡存州,武城縣改稱清河縣
  大業三年(607年)
  改貝州為清河郡,清河縣屬之。
  大業四年
  正月,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水濟渠。
  大業攻七年
  景縣人高士達聚衆於清河起義
  大業九年
  三月,張金稱等農民起義軍在河北地區活動,隊伍不斷壯大。
  十一月,隋煬帝派右衛將軍馮孝慈前往清河鎮壓,張金稱率起義軍與之激戰,義軍大勝,馮孝慈戰敗而死。
  大業十二年
  三月,張金稱率衆接連攻下平恩、武安、巨鹿、清河等縣。
  大業十四年
  清河縣趙德君起義,不久為李密部下。
  ◆唐
  至德元年(756年)
  十月,史思明陷河北清河、博平、信都、饒陽諸郡縣。
  至德三年
  安慶緒派蔡希德、安太清攻破清河。
  乾元元年(785年)
  清河郡改稱貝州,轄清河。
  興元元年(784年)
  李抱真、王武俊、大敗朱滔軍於貝州,斬萬餘人,滔遁歸幽州。
  光化二年(889年)
  劉仁恭屠貝州
  ◆五代
  天福四年(939年)
  七朔,河决博平,清河大水。
  天福八年
  大蝗害田,人食草木葉皆盡,百姓捕蝗一鬥,官府給粟一鬥,時蝗旱相繼,百姓流移,餓殍載道。
  天福九年
  正月,契丹占領貝州,所殺達萬人。
  ◆北宋
  建隆元年(960年)
  衛運河屢次决口,特立清河兵備二隊,專司河防。
  乾德二年(964年)
  清河(今清涼江)溢,淹民田。
  開寶四年(971年)
  清河溢,漂溺民捨數百間。
  慶歷七年(1047年)
  十一月,貝州宣毅卒王則據城起義,占兵庫,擒知州,自稱東平王,建國號安陽,改元得聖。八年一月,宋這軍攻貝州城不下,挖地道夜入,城破,王則被捕遇害。同年,改貝州為恩州。
  嘉祐三年(1058年)
  黃莘為清河令,與南宮令劉摯,信都令李衝皆以治行聞,時稱為河朔三令。
  熙寧元年(1068年)
  恩州河(黃河)决,清河遭水災。
  熙寧四年
  清陽縣劃入清河縣
  元豐五年(1082年)
  禦河(衛運河)决,清河遭水災。
  元祐六年(1091年)
  監官趙薦之監修恩州城(古貝州城)。
  元符三年(1100年)
  恩州地震。
  宣和元年
  六月,恩州河决清河堤。
  宣和三年
  六月,恩州河决,清河傷禾。
  ◆南 宋
  端平三年(1236年)
  割恩州屬大名路,清河屬之。
  ◆元
  至元十三年(1276年)
  大旱。
  至元十八
  淫雨,莊稼受害。
  至元十九年
  蝗蟲遮天蔽日,達7天之久,禾稼俱盡。
  至元二十八年
  八月,清河、南樂諸縣霖雨,莊稼受害。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平陰河(衛河)决,清河遭水災,民捨莊稼被淹。
  ◆明
  洪武元年(1368年)
  七月,明將徐達會兵於清河、臨清一帶,北逐元兵。
  洪武六年
  改大名路為廣平府,轄清河縣
  建文二年(1400年)
  正月,燕王起兵靖難,沿清河、臨清驛道展開拉鋸戰,三年燕兵攻占廣平府。
  永樂二年(1404年)
  九月,由山西移民,定居清河。
  永樂四年
  臨清至渡口驛衛運河7處决口。
  永樂十五年
  五月,山西平陽、大同、蔚州、廣靈等府州縣移民清河,撥田耕耘,免田租一年。
  成化八年(1472年)
  四月,衛運河水幹涸,為多年所僅見。
  成化十六年
  衛運河泛溢入清河,民房捨漂溺幾盡,死者甚衆。
  弘治四年(1491年)
  縣三老宗安等人,為排除縣南部積水上書朝廷開疏水渠一道,長20公裏。
  弘治六年
  蝗蟲遮天蔽日,莊稼被食。
  弘治十五年
  九月,地震有聲。
  正德六年(1511年)
  六月,楊虎起義軍經清河,攻破縣城。
  正德七年
  詔改建新城於舊城之東南隅,同知何宋伊,知縣張一鵬監修。
  正德八年
  詔賜慶陽伯夏儒清河縣慶田3300餘項。
  嘉靖九年(1530年)
  衛運河决自白廟口,泛清河,舟楫通於城門外,漂民廬捨,有係嬰兒於樹上者。
  嘉靖十年
  大饑,升粟至百七十錢。
  嘉靖二十四年
  大雪,深4尺。
  嘉靖二十九年
  知縣孟仲遴主持創修《清河縣志》五捲。
  嘉靖三十九年
  三月至八月不雨,遍地生蝗蟲,升粟至百八十錢,民采草木根葉而食,多餓死者。
  隆慶三年(1569年)
  六月,衛運河决,泛清河,毀禾苗廬捨。
  隆慶四年
  六月二十七日,衛運河决,泛清河,田園捨被淹。
  萬歷九年(1581年)
  知縣嚮日紅重修《清河縣志》十二捲(今存七至十二捲)。
  崇禎十三年(1640年)
  四月至七月不雨,衛運河幹涸,鼕大饑,民始采食樹葉、木皮、繼則人相食。
  崇禎十四年
  春,大疫,死屍枕藉。五月,飛蝗至,饑民取以代食。
  崇禎十七年
  二月,李自成農民起義軍進入清河占領縣城置縣衙。
  ◆清
  順治十年(1653年)
  衛運河决,洪河等村盡淹。十三年又决,淹沒更甚,陸地行舟。
  順治十五年
  三月,蝗蟲食禾苗。
  順治十七年
  四月,遭雹災。
  康熙三年(1664年)
  四月二十一日夜,風霜並作,禾苗凍死過半。
  康熙十六年
  春,風霾陰霧49餘天。
  康熙十七年
  知縣盧士傑、夏琮纂修《清河縣志》十八捲。
  康熙五十七年
  知縣錢啓文纂修《清河縣志》十八捲。
  康熙五十八年
  大水,平地行舟。
  雍正十年(1732年)
  秋,禾生蟲,形如蛆。
  雍正十一年
  二月,大雨莊稼被淹。
  雍正十三年
  大旱,禾苗枯死。
  乾隆二年(1737年)
  衛運河决尖莊,田禾淹沒。四年復决。
  乾隆八年
  夏旱,大饑。減免田租有差。
  乾隆十二年
  七月,大風拔樹。
  乾隆四十四年
  衛運河决,民宅行舟。
  嘉慶十八年(1813年)
  歲大饑。
  嘉慶二十四年
  大雪,深4尺。
  道光三年(1823年)
  河决,平地水深丈餘。
  道光十年
  四月(閏)二十二日地震有聲。
  鹹豐七年(1857年)
  蝗災,大饑。
  鹹豐十一年
  四月七日,白蓮教首張善繼攻破清河城,知縣陳大烈、典史趙維煥死。白蓮教於洛體,由山東夏津率萬人,進入油坊、謝爐,與官府團勇戰於黃金莊,兵敗南撤。
  同治元年(1862年)
  瘟病流行。是年,成立民團30餘團。
  同治三年
  正月,白蓮教楊蓬嶺之侄招聚教徒萬餘人,屢攻清河,均被團勇擊退。
  同治六年
  知縣熊存瀚莅任,成立民團三十三團。
  同治七年
  衛運河决口,莊稼被淹。
  同治十一年
  知縣王鏞續修《清河縣志》十八捲。
  光緒三年(1877年)
  歲大饑,人多有餓死者。
  光緒四年
  大旱。
  光緒八年
  地震。
  光緒九年
  知縣工黃汝香續修《清河縣志》四捲。
  光緒十八年
  衛運河决成災。二十年河决復甚,全縣盡成澤國。
  光緒二十四年
  山東交界各州,鄉民多習拳勇,名曰義和,繼改稱梅花拳,後沿用義和名目。直隸南宮、麯周、清河、威縣、滄州等地拳民日益增多。
  光緒二十五年
  河間、故城、吳橋、清河等縣的義和團以景州為中心開展活動。
  光緒二十六年
  酷旱,至七月始雨,大饑。
  光緒二十八年
  四月二十三日,景廷賓聯合義和團餘部趙三多等萬餘人,在巨鹿廈頭寺正式起義,清河農民義和團紛紛響應。
  光緒三十年
  縣設立高等學堂。
  光緒三十二年
  縣高,設立師範傳習所,同年改秒初級師範學堂。
舊縣名
  南宋鹹淳九年(1273年)置。治今江蘇淮陰西南。元時河决城毀,以後治所屢次遷移。清乾隆時始移治清江浦,即今淮陰市。1914年改名淮陰縣。
  清河縣地圖
  http://www。9tour.cn/Wiki-Map/City10/23652/2/
英文解釋
  1. n.:  Qinghe County
近義詞
清河, 清河區, 清河村
相關詞
南宮市地理河北省鄉鎮行政區劃
包含詞
清河縣苗苗清河縣樓作清河縣賓館
清河縣焦石佛清河縣中醫院清河縣第二醫院
清河縣骨科醫院清河縣賓館餐廳清河縣人民醫院
清河縣苗苗幼兒園清河縣衛生防疫站清河縣精神病醫院
清河縣武鬆與武大郎的傳說河北省清河縣曙光軟軸廠清河縣杜林鄉焦石佛
邢臺市清河縣杜林鄉焦石佛河北省清河縣中醫院河北省清河縣光榮院
河北省清河縣衛生防疫站河北省清河縣獸醫聯合會清河縣巨竜車輛配件有限公司
河北省清河縣華意機械附件有限公司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輓歌二首河北省清河縣新興皮毛製革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