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 : 中国 >河北 > 
目录
·旅游 Travel·概况 Overview·历史上的廊坊 The history of Langfang
·廊坊大捷 Langfang Victory·交通运输 Transportation·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人口与民族 Population and Ethnic·东方大学城 Oriental University City·廊坊高校 Langfang University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廊坊市名称的由来及历史变迁 Langfang City, and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name change·历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水文气候 Hydrology and climate·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印刷之乡 Printing town
·城市荣誉 City Honors·经济发展 Economic Development·英文解释
·近义词·相关词·更多结果...
旅游 Travel
  廊坊旅游投诉电话:廊坊市旅游投诉电话:0316-2190161
  河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311-8581423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廊坊美食:著名特产有:西域斋糕点、廊坊蕾娜工艺、澳力发糕点、廊坊熏肉、迎春酒廊坊交通:交通发达、通讯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在以1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拥有3条高速公路、两个国际机场、一个特大货运港口
  区号:0316
  邮政编码:065000
  位置:位于河北省中部,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
  面积: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廊坊城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廊坊开发区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10平方公里)
  人口:375万(其中农业人口311万),常住人口40万(其中开发区4万)。
  现辖二市二区六县(三河市、霸州市、安次区、广阳区、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固安县、永清县、文安县、大城县),90个乡镇(其中建制镇60个),3229个行政村
  
  廊坊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常道村附近。现境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封疆,秦朝时分属渔阳郡、广阳郡、巨鹿郡管辖,汉朝、唐朝时属幽州管辖。
  
  解放初期隶属天津专署,1968年天津地区行政中心迁至廊坊,1974年改称廊坊地区,1988年9月,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廊坊市,实行市领导县的行政新体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廊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基础,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置业的理想场所。
概况 Overview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市区地理坐标:东经116°38′07″-44′06″,北纬39°28′42″-32′54″,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总面积6429平方千米。总人口408.3万人(2008年末)。90个乡镇3222个行政村,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广阳区。邮编:065000。代码:131000。区号:0316。拼音:Langfang Shi。廊坊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种,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
历史上的廊坊 The history of Langfang
  十八世纪初廊坊还是一个偏僻小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之后才渐成集镇。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军首领西摩尔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奥八国联军沿京山铁路北侵,义和团奋起迎击,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
  1975年,将廊坊公社划归廊坊镇。1982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地辖),1983年安次县并入廊坊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省辖),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廊坊大捷 Langfang Victory
  发生在庚子年初夏的廊坊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撼人心魄的一次重大战役,是整个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件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在这次战斗中,中国人民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震惊了世界。近百年来,“廊坊大捷”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一直鼓舞着廊坊人民。
  义和团廊坊大捷遗址 1900年6月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拼凑2064名官兵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出发,原计划当天下午到达北京,但是在廊坊一带遇到了义和团的奋力阻击。上述帝国主义列强,以“救援北京使馆”为借口,组织了一支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司令、美国海军上校麦卡加拉为副司令、俄国上校沃嗄克任参谋长2千多人的联军。西摩尔和他的联军,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惯了,认为此趟北京之行,从天津到北京有铁路之便利,对一支有枪炮武装的外国军队来说,乃是朝发夕至、瞬息可成的事情。这支由现代化的枪支、火炮和装甲列车组成的侵略军遭到惨败,不得不于6月18日退回杨村,在义和团的追击下,再败回天津西站。这支队伍从天津老龙头出发时以军乐队壮行,最后变成一支长长的担架队沮丧地败回。义和团在廊坊抗击八国联军这出色的一役,不仅阻止了洋兵更多地进入北京,而且也大大坚定了天津人民的抗战决心。从而使得天津和北京没能遽然陷入帝国主义列强手中。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这一震惊中外的廊坊大捷史实永传佳话。
  廊坊大捷一役,从11日开始到18日结束,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负伤332人。义和团1清军1平民群众死伤近干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交通运输 Transportation
  航空
  廊坊市没有机场,但是市区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国际机场车程都在1小时左右,可乘坐机场巴士沿京津塘高速往返,十分方便。到北京(南苑)机场更加便利,打车前往即可。
  铁路
  廊坊扼守着北京东南方向京山铁路的咽喉,每天都有众多客运列车通过这里前往北京、天津、上海、济南、南京、烟台、唐山、包头、宁波等地。廊坊火车站位于市区南面,乘坐1路环线 2路 3路 4路 5路 6路 7路 8路 9路区间 9路 10路 11路 12路 12路快线 13路环线 14路 15路 16路 等线路公交车可以到达。
  公路
  廊坊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京津塘高速从西北至东南贯穿全市,是廊坊交通的骨干,两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津高速也将经过廊坊,届时廊坊的公路交通将更加便利。廊坊市长途汽车站位于市区南面的解放道上,每天都有大量开往北京六里桥、木樨园车站,天津小树林车站,以及前往承德、邯郸、张家口、唐山等地的客运班车。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廊坊 行政区划
  廊坊市面积6330平方千米,人口391万人(2004年)。2005年,廊坊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安次区、广阳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河市、霸州市、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文安县、大城县、大厂回族自治县。
  安次区:面积595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邮政编码065000。区人民政府驻南门外大街。区辖2个街道、4个镇、4个乡:银河南路街道、光明西道街道、落垡镇、码头镇、葛渔城镇、东沽港镇、杨税务乡、仇庄乡、调河头乡、北史家务乡。共有27个居委会、284个行政村。
  广阳区:面积313平方千米,人口41万人。邮政编码065000。区人民政府驻北门外大街。区辖4个街道、3个镇、1个乡:银河北路街道、爱民东道街道、解放道街道、新开路街道、新源道街道、南尖塔镇、万庄镇、九州镇、北旺乡。
  霸州市:面积784平方千米,人口57万人。邮政编码065700。市辖6个镇、6个乡:霸州镇、南孟镇、信安镇、堂二里镇、煎茶铺镇、胜芳镇、岔河集乡、康仙庄乡、东杨庄乡、王庄子乡、东段乡、杨芬港乡。
  三河市:面积643平方千米,人口48万人。邮政编码065200。市辖10个镇:洵阳镇、李旗庄镇、杨庄镇、皇庄镇、新集镇、段甲岭镇、黄土庄镇、高楼镇、齐心庄镇、燕郊镇。
  固安县:面积697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邮政编码065500。县人民政府驻固安镇。县辖5个镇、4个乡:固安镇、宫村镇、柳泉镇、牛驼镇、马庄镇、东湾乡、彭村乡、渠沟乡、礼让店乡。
  永清县:面积774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邮政编码065600。县人民政府驻永清镇。县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永清镇、韩村镇、后奕镇、别古庄镇、里澜城镇、管家务回族乡、曹家务乡、龙虎庄乡、刘街乡、三圣口乡。
  香河县:面积458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邮政编码065400。县人民政府驻淑阳镇。县辖7个镇、2个乡:淑阳镇、蒋辛屯镇、渠口镇、安头屯镇、安平镇、刘宋镇、五百户镇、钱旺乡、钳屯乡。
  大城县:面积910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邮政编码065900。县人民政府驻平舒镇。县辖7个镇、3个乡:平舒镇、旺村镇、大尚屯镇、南赵扶镇、留各庄镇、权村镇、里坦镇、北位乡、大广安乡、臧屯乡。
  文安县:面积980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邮政编码065800。县人民政府驻文安镇。县辖12个镇、1个民族乡:文安镇、新镇镇、苏桥镇、大柳河镇、左各庄镇、滩里镇、史各庄镇、赵各庄镇、兴隆宫镇、大留镇镇、孙氏镇、德归镇、大围河回族满族乡。
  大厂回族自治县: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邮政编码0653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大厂镇。县辖2个镇、3个乡:大厂镇、夏垫镇、祁各庄乡、邵府乡、陈府乡。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补充:
  开发区:邮政编码065001。有辛庄、化营村、大长亭、大官地、桐柏、上庄头、下庄头、小长亭等近30个居民村落;其中南营村为较大的回族居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6月26日奠基,2009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辖区面积69.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万多人,经过八年的建设,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城区已初具规模。
  目前,在开发区注册的公司有1530家,投资方涉及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瑞典、法国、荷兰、澳大利亚、丹麦、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瑞典的山特维克公司、丹麦的威卢克斯公司、日本日清公司、三菱公司、日本重机公司、日本漆公司、韩国东洋集团、英国卢卡斯公司、新加坡吴德南集团、杨协成集团、荷兰的施托克公司、台湾全兴集团、法国VASF公司、德国德伯特公司、鲁尔矿业集团、美国贝迪等。
  廊坊开发区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心位置,廊坊出入口处,距首都北京40公里,距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6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距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天津新港105公里,距拟建中的首都第二国际机场30公里,从廊坊开发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到北京、天津、首都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机场、天津港都不超过一个小时,有“半小时进京下卫,一小时上天入海”之说。京秦、京沪、京山、京津、京九铁路和京哈、京津、京福、京广4条国家级公路干线穿区而过。随着2000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的建设,这一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将对廊坊开发区的发展起到更强劲的拉动作用。
人口与民族 Population and Ethnic
  据户籍统计,2008年末总人口408.3万人,比年初增加6.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7万人,出生率为1.4%,死亡人口1.9万人,死亡率0.46%,净增人口3.9万人,自然增长率0.95%,比上年提高0.59个千分点。
  全市共有32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9.6万人,以回族、满族为主体,分别有人口6.6万人和2.2万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总人口68.7%和22.9%。
  全市有一个民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两个民族乡(文安县大围河回族满族乡和永清县管家务回族乡),84个民族村。
东方大学城 Oriental University City
  东方大学城是由北京市外企服务总公司投资兴建的高校密集型教育基地。位于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靠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公里。总占地近2万亩,计划投资120亿元人民币,10年内要完成包括教学楼、科研实验楼、现代图书馆、运动中心、教师公寓以及幼教、小学、中学、医疗、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780万平方米,最终形成一个可容纳15万名学生和5万名员工的现代化教育园区。其一期工程占地近2千亩,于2000年9月交付使用。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等学校和北京市第25中学已入驻,近万名学生和教职工已开始在这里学习、生活和工作。2001年9月开始,二期工程部分交付使用。大学城提供办学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等。目前,与大学城投资方签约合作办学的高校有27所,近4万学生学习生活在东方大学城(以下简称大学城)。
  东方大学城是由企业投资、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产业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东方大学城不仅是教育城,更是人才城、科学城、产业城、生态城、旅游城。
廊坊高校 Langfang University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综合性学校)
  廊坊师范学院(综合性学校)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校区(专接本)
  廊坊广播电视大学(综合性学校)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环京津经济圈的中心,大北京规划圈的腹地,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处,于1992 年6 月26 日正式开始建设。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进区,其中包括美国天河集团、德国鲁尔集团、德国西门子、韩国LG集团、澳大利亚BHP等1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国涉及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丹麦、荷兰、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新型建材、轻工纺织、生物制药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被原国务院特区办列为向海外客商重点推荐和重点联系的九个开发区之一。
廊坊市名称的由来及历史变迁 Langfang City, and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name change
  从一所朱门高宅演变而来的地名
  “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扬。一南一北龙凤河,宝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谣,传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来。
  廊坊名字的由来,与出生在当地的一位历史名人紧密相连。他的名字叫吕琦,曾任五代时期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历史上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儿子却是赫赫有名。“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就是吕琦的儿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
  吕琦在任时,在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廊坊市区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时间长了,“侍郎房”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地,就演变成为郎房——— 廊房——— 廊坊
  滕中新老人曾在廊坊市党史部门工作多年。老人告诉我们,廊坊在200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村落,那时的名字叫“郎房”。清乾隆十四年《东安县志》(东安,现廊坊市安次区)记载:“郎房,离城(指东安县城,现安次区光荣村)三十里;方位,县城东北路。”那时的廊坊,只有十几户人家。“郎房”演变成“廊房”,源于晚清光绪年间京奉铁路(现京山铁路)的修建。铁路修通后,1897年在郎房村西设立火车站,站牌为“廊房”。滕中新说,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当时修建铁路的勘测人员很多来自北京,在北京前门一带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等地名,因此这些早期的铁路修建者将“郎房”写成了“廊房”并被沿用下来。
  从“廊房”变成“廊坊”,则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滕中新分析,这可能是当时的人们为了书写好看、方便或者图省事,将“房”写成“坊”。
  三角地上成长起现代小城
  在廊坊人的记忆中,廊坊的成长与铁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晚清时期,京山铁路修建并在廊坊设站。随着铁轨的延伸,在原来一片空旷的田野上,客商开始云集,人口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并随着义和团“廊坊大捷”蜚声国内。
  如今,穿行在廊坊市区笔直宽阔的马路上,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看不到半点过去村庄的影子,曾是高宅大院的“侍郎房”更是早已无迹可寻。
  如今从横跨京山铁路的银河大桥西行,便来到了廊坊的“原点”——— 当年的郎房村。老廊坊人将这里称为“三角地”。如果不是当地老人的指点,我们险些与廊坊最古老的元素擦肩而过。窄窄的街道,临街的房屋有的出租作了美容美发店,有的开成了小饭馆。虽然店铺的招牌还不算陈旧,但灰暗、破损的墙体让人一看便知这已是有年头的老屋。紧靠京山铁路的,是已经被废弃了的廊房火车站。这座晚清时期的建筑,历经百年风雨更显寂寞,偶有列车疾驰而过,巨大轰鸣声惊起了在铁皮屋顶上“踱步”的几只麻雀。
  随着1989年廊坊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和城市的发展,这里渐渐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如今,这里的老居民绝大多数已经搬走。站在银河大桥上向四周眺望,桥下被一片砖红色填满的三角地在远处高楼大厦的映衬下,反而透出几分沧桑与质朴。对于这片早已失去往日繁华的地方,廊坊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开发一定要与保护并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放飞人们怀旧思绪的一个绝好去处。
  冲刺环渤海地区园林式生态型宜居名城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廊坊建城区面积已达5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40万人。
  廊坊人爱这座美丽的城市。他们为这座城市描绘着美好的未来:打造京津之间的新兴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园林式生态型宜居名城,把廊坊市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区域内“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且具有北方鲜明特色的代表性城市。到2010年,廊坊城市规划区面积将达到11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60万。
  这个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要求,围绕组团式发展布局,廊坊市加强市区主城区、万庄新区、开发区“小三点”组团建设,一个具有绿色隔离空间的三角形组团式城市结构已具雏形。
  城市创新成绩显著,成功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国家双拥模范城市”,2007年又在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中国城市奖。廊坊
历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廊坊 历史名人
  韩婴,固安人,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开创者。汉文帝时任博士,掌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守。武帝即位,招为贤良文学之士,传授《诗经》。
  刘放(?~250),固安县方城人,善写檄文,魏齐三代帝王诏令多为其所作。齐王正始元年(240年)为左光禄大夫,六年转骠骑大将军。
  张华(232~300年),固安县方城人。晋惠帝时,因辅佐朝廷有功,进封壮武郡公,数年后为司空领著作。著有《博物志》等作品。
  张弘策,固安县沙垡人。随梁武帝西征,为辅国将军,迁卫尉卿。尽忠奉上,重友情,惜人才。
  韩延徽(882~959年),廊坊市广阳区人。加强君权,筹划军机,兼并室韦、党项诸部。世宗朝,迁南府宰相。
  吕端(935~1000)年,廊坊市广阳区人。宋至道元年,继吕蒙正为相,太宗赞他“大事不糊涂”。
  史天倪(1187~1225),永清县张四营人。1214年,成吉思汗授他为马步军都统,管领二十四万户,后官至兵马都元帅。
  史天泽(1202~1275),永清张四营人,史天倪之弟。天倪死,袭为都元帅,复真定,任中书右丞相。
  郝经(1223~1275),元初从山西迁往霸州信安镇。忽必烈征宋,他随军南下,进《东师议》,详述灭宋方略。
  刘体乾,廊坊市安次区光荣村人。明隆庆初任户都尚书,赠太子少保。民间留传“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美德佳话。
  王复,固安县沙垡人。明景泰初,蒙古也先拥英宗入关,邀大臣迎驾。王复奋然请往。也先令左右持刀胁迫,王复力辩,威武不屈。事后升左通政。
  傅好礼(?~1613),固安县马庆人。明万历十四年入朝为监察御史。巡按山东时,弹劾不法官吏,朝野为之震动。
  于成龙(1638~1700),顺治十年随父迁至固安县南房上村。康熙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奉诏主持浑河治理,京畿免受水患数十年,御赐河名“永定河”。
  蒋鸿遇(1884~1929),固安县南房上人。“民元革命”后,参加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授参谋长之职
  刘凌沧(1907~1988),固安县南赵各庄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著名画家。所作《广陵赏菊图》、《文姬归汉图》、《杨妃出浴图》等作品,可谓独树一帜。
  潘秉衡(1912~1970),固安县西塘洋人,著名玉雕专家。经多年潜心探求,其琢玉技术日臻成熟,被誉为北京玉器业“四大怪”之首。
  刘六、刘七 文安县刘庄子(马武营西北)人。明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正德五年(1510年)率众起义,曾三次进逼北京,转战河北、山东,破州县无数。
  赵燧(?~1512年),明中叶起义军谋士,号赵疯子。霸州秀才。正德六年为刘六、刘七起义军所俘,遂为起义军谋主。
  谷大用 文安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太监,受皇帝宠爱,担任御用特务机关西厂头目,与刘瑾等并称“八虎”。
  高寀, 文安县人,明神宗宦官,任御马监丞。为使阳道复生,派爪牙购买大量儿童,碎颅刳脑以食,并整日与歌女房中“相逐为戏”,备极荒淫。
  董海川(1797-1882年),文安朱家务人,清咸丰年间太监,内家八卦掌始祖。参与北方农民起义捻军,受阉为太监,潜伏宫内,以策内应。
  李莲英(1848~1911年),大城县李贾村人。一生诡计多端,紧紧依附慈禧太后,效尽犬马之劳,极尽阿谀诌媚之能事,终于成为清末一代权监。
  王敢群 文安县贾各庄人,义和团首领。密谋攻击文安县城,因泄密失败。
  张绍曾(?~1928年),大城县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辛亥武昌起义时,密谋进兵丰台,推翻清廷,因泄密逃往上海。1923年当选国务总理,旋被迫去职。
  张作霖(1875~1928年),北洋军阀奉系首领,马贼(土匪)出身。据大城县冯庄《张氏家族谱》,第九世张天达(张作霖父辈先人)外出闯关东。
  韩复榘(1890~1938年),霸州台山人。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一时的大军阀。一生充满矛盾,富于传奇,色彩斑谰,是旧中国上层社会的典型标本。
水文气候 Hydrology and climate
  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冷热适宜。
  气温:廊坊市年平均气温(1971-2000)为11.9℃。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7℃;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2℃。
  无霜期:全市早霜一般始于10月中、下旬,晚霜一般止于翌年4月中、下旬,年平均无霜期为183天左右。
  降水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971-2000)为554.9毫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8三个月降水量一般可达全年总降水量的70-80%。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971-2000年)在2660小时左右,每年5-6月日照时数最多。
  风力:本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多在1.5-2.5米。
  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同时气象灾害较多,干热风、雷雨冰雹大风、连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廊坊自然资源丰富,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多样的植被,蕴藏丰富的矿产。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廊坊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土地资源
  廊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除北部有76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外,98%的土地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层深厚,土壤类型多样,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水资源
  廊坊处在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发达,流经本市的大小河流有20条,一般平均每年可拦蓄地表水3.33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7.74亿立方米。
  气候资源
  廊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年平均气温11.9度,年平均降水554.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8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60小时左右。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矿产资源
  廊坊位于燕山山脉的南侧,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熔剂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紫砂陶瓷用粘土、海泡石以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煤炭主要分布于北部三河市和南部大城县境内,根据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对大城县地下煤田多年的勘查,大城县地下蕴藏着一个储量高达190.1亿吨的优质煤田,煤层几乎遍布该县全境,在这个西南一东北走向的煤区中,煤炭资源分布在地下2000米以浅,含煤14层,厚度达27.6米,总含煤面积达1040平方公里;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安次区、永清县、固安县、霸州市和文安县,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天然气储量186亿立方米;辖区内各区、市、县均有地下热水分布,总面积达1007.9平方公里,出口最高温度达93摄氏度,极具开发价值。
  植物资源
  全市植物资源有127科,400余属,920种左右。栽培植物有粮食作物、豆类、薯类、油料、棉麻、烟草、药材、蔬菜、瓜类、林果、牧草等11大类共100多种。
  被称为
印刷之乡 Printing town
  2005年10月26日,廊坊市200余家印刷及相关企业负责人欢聚一堂,庆祝廊坊市印刷协会成立,廊坊市副市长吕爱英到会祝贺并讲话。此次加入廊坊市印刷协会的企业单位及个人共有207个。
  河北省廊坊市素有“印刷之乡”之称,廊坊的印刷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进入新世纪后,逐步形成了上规模、上水平的趋势,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到 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印刷企业 155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08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261家,出版物装订(含专项制版)企业339家,其他印刷企业442家,打字复印400 家。印刷业拥有固定资产27亿元,从业人员6万人,产值25亿元,与京津250多家出版单位建立有稳固的业务关系,年生产能力用纸量 3000万令;近年来,该市印刷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产值、利税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该市印刷业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第一。市委、市政府将印刷业列入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印刷协会成产后将担负起组织各印刷企业生产经营,引导企业加强自我管理,推广先进技 术、交流工作经验,抵制非法出版、印刷、发行活动,规范印刷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等职责。
城市荣誉 City Honors
  1998年国家双拥模范城市
  2003年全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
  2003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03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3年5月18日,在全国中等城市中率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2004年科技强警示范城市
  2005年被新华社评为中国二十佳投资区
  200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
  2006年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006年国家环保模范城
  2006年国家园林城市
  2006年保护臭氧层示范城市
  2007年国家节水型城市
  2007年首批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200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
经济发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51.5亿元,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95.6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326.6亿元,增长17.2%。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1:55.7:30.2调整为12.3:56.6:31.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1.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22.4亿元,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5.9亿元,增长15.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6.0亿元,增长35.0%,增速比上年回落14.1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2亿元,增长23.0%。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2319万美元,增长21.1%。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5.6亿美元,增长50.9%。其中,外贸进口总额20.4亿美元,增长85.5%。
  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22.1亿元,增长2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7.9亿元,增长27.5%。
  据户籍统计,年末总人口408.3万人,比年初增加6.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7万人,出生率为14.11%,死亡人口1.9万人,死亡率4.59%,净增人口3.9万人,自然增长率9.52%,比上年提高0.59个千分点。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2元,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6155元,增长9.9%。
英文解释
  1. n.:  Langfang City
近义词
廊坊市
相关词
廊坊论坛廊坊大众廊坊热线中防院河北地理北京教育
学校三河电视台河北省旅游历史八国联军民族精神
中学文学社大学中医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