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 : 中國 >河北 > 
目錄
·旅遊 Travel·概況 Overview·歷史上的廊坊 The history of Langfang
·廊坊大捷 Langfang Victory·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人口與民族 Population and Ethnic·東方大學城 Oriental University City·廊坊高校 Langfang University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廊坊市名稱的由來及歷史變遷 Langfang City, and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name change·歷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水文氣候 Hydrology and climate·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印刷之鄉 Printing town
·城市榮譽 City Honors·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英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更多結果...
旅遊 Travel
  廊坊旅遊投訴電話:廊坊市旅遊投訴電話:0316-2190161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廊坊美食:著名特産有:西域齋糕點、廊坊蕾娜工藝、澳力發糕點、廊坊熏肉、迎春酒廊坊交通:交通發達、通訊便捷、環境優美、市場繁榮,在以100公裏為半徑的範圍內,擁有3條高速公路、兩個國際機場、一個特大貨運港口
  區號:0316
  郵政編碼:065000
  位置:位於河北省中部,北臨京都,東與津門交界,南接滄州,西和古城保定毗連,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環渤海腹地
  面積: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裏。廊坊城區規劃面積60平方公裏(其中廊坊開發區15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裏(其中開發區10平方公裏)
  人口:375萬(其中農業人口311萬),常住人口40萬(其中開發區4萬)。
  現轄二市二區六縣(三河市、霸州市、安次區、廣陽區、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固安縣、永清縣、文安縣、大城縣),90個鄉鎮(其中建製鎮60個),3229個行政村
  
  廊坊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4000年前“黃帝製天下以立萬國始經安墟”,“安墟”即在現安次區常道村附近。現境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封疆,秦朝時分屬漁陽郡、廣陽郡、巨鹿郡管轄,漢朝、唐朝時屬幽州管轄。
  
  解放初期隸屬天津專署,1968年天津地區行政中心遷至廊坊,1974年改稱廊坊地區,1988年9月,國務院批準廊坊地區改為省轄地級廊坊市,實行市領導縣的行政新體製。
  
  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廊坊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發展基礎,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註,成為中外客商投資置業的理想場所。
概況 Overview
  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市區地理坐標:東經116°38′07″-44′06″,北緯39°28′42″-32′54″,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總面積6429平方千米。總人口408.3萬人(2008年末)。90個鄉鎮3222個行政村,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裏。市人民政府駐廣陽區。郵編:065000。代碼:131000。區號:0316。拼音:Langfang Shi。廊坊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種,創造和延續着人類的文明。
歷史上的廊坊 The history of Langfang
  十八世紀初廊坊還是一個偏僻小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鐵路建成通車,並在此設站,之後纔漸成集鎮。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軍首領西摩爾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奧八國聯軍沿京山鐵路北侵,義和團奮起迎擊,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城區面積0.4平方公裏,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東南西北四條主街及東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當時城區面積僅0.5平方公裏,人口近5000人。共8條街道(4條主街與4條背街),全部為土路,且較狹窄,全長不足3000米。城區僅有房屋3000餘間,建築面積約3.6萬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設鎮,隸屬安次縣。1950年安次縣政府遷駐廊坊。1958年全國農村以社代鄉,廊坊鎮遂並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復廊坊鎮建製。1969年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遷址廊坊
  1975年,將廊坊公社劃歸廊坊鎮。1982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廊坊鎮改為廊坊市(地轄),1983年安次縣並入廊坊市。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撤地建市,廊坊地區改稱廊坊市(省轄),原廊坊市改為安次區。
廊坊大捷 Langfang Victory
  發生在庚子年初夏的廊坊大捷,是中國近代史上撼人心魄的一次重大戰役,是整個義和團運動期間一件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大事。在這次戰鬥中,中國人民敢於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震驚了世界。近百年來,“廊坊大捷”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一直鼓舞着廊坊人民。
  義和團廊坊大捷遺址 1900年6月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奧八國拼湊2064名官兵組成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出發,原計劃當天下午到達北京,但是在廊坊一帶遇到了義和團的奮力阻擊。上述帝國主義列強,以“救援北京使館”為藉口,組織了一支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為司令、美國海軍上校麥卡加拉為副司令、俄國上校沃嗄剋任參謀長2千多人的聯軍。西摩爾和他的聯軍,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慣了,認為此趟北京之行,從天津到北京有鐵路之便利,對一支有槍炮武裝的外國軍隊來說,乃是朝發夕至、瞬息可成的事情。這支由現代化的槍支、火炮和裝甲列車組成的侵略軍遭到慘敗,不得不於6月18日退回楊村,在義和團的追擊下,再敗回天津西站。這支隊伍從天津老竜頭出發時以軍樂隊壯行,最後變成一支長長的擔架隊沮喪地敗回。義和團在廊坊抗擊八國聯軍這出色的一役,不僅阻止了洋兵更多地進入北京,而且也大大堅定了天津人民的抗戰决心。從而使得天津和北京沒能遽然陷入帝國主義列強手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這一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史實永傳佳話。
  廊坊大捷一役,從11日開始到18日結束,共打死八國聯軍62人,負傷332人。義和團1清軍1平民群衆死傷近幹人。西摩爾事後回憶說:“如果義和團所用武器是近代槍炮,那麽,我率領的聯軍必定會全軍覆滅”。
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
  航空
  廊坊市沒有機場,但是市區距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天津國際機場車程都在1小時左右,可乘坐機場巴士沿京津塘高速往返,十分方便。到北京(南苑)機場更加便利,打車前往即可。
  鐵路
  廊坊扼守着北京東南方向京山鐵路的咽喉,每天都有衆多客運列車通過這裏前往北京、天津、上海、濟南、南京、煙臺、唐山、包頭、寧波等地。廊坊火車站位於市區南面,乘坐1路環綫 2路 3路 4路 5路 6路 7路 8路 9路區間 9路 10路 11路 12路 12路快綫 13路環綫 14路 15路 16路 等綫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公路
  廊坊的公路交通十分發達,京津塘高速從西北至東南貫穿全市,是廊坊交通的骨幹,兩條正在建設中的京津高速也將經過廊坊,屆時廊坊的公路交通將更加便利。廊坊市長途汽車站位於市區南面的解放道上,每天都有大量開往北京六裏橋、木樨園車站,天津小樹林車站,以及前往承德、邯鄲、張傢口、唐山等地的客運班車。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廊坊 行政区划
  廊坊市面積6330平方千米,人口391萬人(2004年)。2005年,廊坊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即安次區、廣陽區、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河市、霸州市、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大廠回族自治縣。
  安次區:面積595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人民政府駐南門外大街。區轄2個街道、4個鎮、4個鄉:銀河南路街道、光明西道街道、落垡鎮、碼頭鎮、葛漁城鎮、東沽港鎮、楊稅務鄉、仇莊鄉、調河頭鄉、北史傢務鄉。共有27個居委會、284個行政村。
  廣陽區:面積313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郵政編碼065000。區人民政府駐北門外大街。區轄4個街道、3個鎮、1個鄉:銀河北路街道、愛民東道街道、解放道街道、新開路街道、新源道街道、南尖塔鎮、萬莊鎮、九州鎮、北旺鄉。
  霸州市:面積784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郵政編碼065700。市轄6個鎮、6個鄉:霸州鎮、南孟鎮、信安鎮、堂二裏鎮、煎茶鋪鎮、勝芳鎮、岔河集鄉、康仙莊鄉、東楊莊鄉、王莊子鄉、東段鄉、楊芬港鄉。
  三河市:面積643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郵政編碼065200。市轄10個鎮:洵陽鎮、李旗莊鎮、楊莊鎮、皇莊鎮、新集鎮、段甲嶺鎮、黃土莊鎮、高樓鎮、齊心莊鎮、燕郊鎮。
  固安縣:面積697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政編碼065500。縣人民政府駐固安鎮。縣轄5個鎮、4個鄉:固安鎮、宮村鎮、柳泉鎮、牛駝鎮、馬莊鎮、東灣鄉、彭村鄉、渠溝鄉、禮讓店鄉。
  永清縣:面積774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郵政編碼065600。縣人民政府駐永清鎮。縣轄5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永清鎮、韓村鎮、後奕鎮、別古莊鎮、裏瀾城鎮、管傢務回族鄉、曹傢務鄉、竜虎莊鄉、劉街鄉、三聖口鄉。
  香河縣:面積458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郵政編碼065400。縣人民政府駐淑陽鎮。縣轄7個鎮、2個鄉:淑陽鎮、蔣辛屯鎮、渠口鎮、安頭屯鎮、安平鎮、劉宋鎮、五百戶鎮、錢旺鄉、鉗屯鄉。
  大城縣:面積91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900。縣人民政府駐平舒鎮。縣轄7個鎮、3個鄉:平舒鎮、旺村鎮、大尚屯鎮、南趙扶鎮、留各莊鎮、權村鎮、裏坦鎮、北位鄉、大廣安鄉、臧屯鄉。
  文安縣:面積980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政編碼065800。縣人民政府駐文安鎮。縣轄12個鎮、1個民族鄉:文安鎮、新鎮鎮、蘇橋鎮、大柳河鎮、左各莊鎮、灘裏鎮、史各莊鎮、趙各莊鎮、興隆宮鎮、大留鎮鎮、孫氏鎮、德歸鎮、大圍河回族滿族鄉。
  大廠回族自治縣: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郵政編碼0653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大廠鎮。縣轄2個鎮、3個鄉:大廠鎮、夏墊鎮、祁各莊鄉、邵府鄉、陳府鄉。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補充:
  開發區:郵政編碼065001。有辛莊、化營村、大長亭、大官地、桐柏、上莊頭、下莊頭、小長亭等近30個居民村落;其中南營村為較大的回族居民區。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6月26日奠基,2009年被批準成為國傢級開發區,轄區面積69.5平方公裏,建成面積14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7萬多人,經過八年的建設,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城區已初具規模。
  目前,在開發區註册的公司有1530傢,投資方涉及美國、英國、韓國、日本、瑞典、法國、荷蘭、澳大利亞、丹麥、新加坡、香港、臺灣等23個國傢和地區,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如:瑞典的山特維剋公司、丹麥的威盧剋斯公司、日本日清公司、三菱公司、日本重機公司、日本漆公司、韓國東洋集團、英國盧卡斯公司、新加坡吳德南集團、楊協成集團、荷蘭的施托剋公司、臺灣全興集團、法國VASF公司、德國德伯特公司、魯爾礦業集團、美國貝迪等。
  廊坊開發區位於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心位置,廊坊出入口處,距首都北京40公裏,距中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60公裏,距首都國際機場60公裏,距天津國際機場70公裏,距中國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天津新港105公裏,距擬建中的首都第二國際機場30公裏,從廊坊開發區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到北京、天津、首都國際機場、天津國際機場、天津港都不超過一個小時,有“半小時進京下衛,一小時上天入海”之說。京秦、京滬、京山、京津、京九鐵路和京哈、京津、京福、京廣4條國傢級公路幹綫穿區而過。隨着2000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的建設,這一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將對廊坊開發區的發展起到更強勁的拉動作用。
人口與民族 Population and Ethnic
  據戶籍統計,2008年末總人口408.3萬人,比年初增加6.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7萬人,出生率為1.4%,死亡人口1.9萬人,死亡率0.46%,淨增人口3.9萬人,自然增長率0.95%,比上年提高0.59個千分點。
  全市共有32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9.6萬人,以回族、滿族為主體,分別有人口6.6萬人和2.2萬人,分別占少數民族總人口68.7%和22.9%。
  全市有一個民族自治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兩個民族鄉(文安縣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和永清縣管傢務回族鄉),84個民族村。
東方大學城 Oriental University City
  東方大學城是由北京市外企服務總公司投資興建的高校密集型教育基地。位於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緊靠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北京40公裏,天津60公裏。總占地近2萬畝,計劃投資120億元人民幣,10年內要完成包括教學樓、科研實驗樓、現代圖書館、運動中心、教師公寓以及幼教、小學、中學、醫療、商業餐飲、文化娛樂等一係列配套服務設施,建築面積達780萬平方米,最終形成一個可容納15萬名學生和5萬名員工的現代化教育園區。其一期工程占地近2千畝,於2000年9月交付使用。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等學校和北京市第25中學已入駐,近萬名學生和教職工已開始在這裏學習、生活和工作。2001年9月開始,二期工程部分交付使用。大學城提供辦學基礎設施,如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等。目前,與大學城投資方簽約合作辦學的高校有27所,近4萬學生學習生活在東方大學城(以下簡稱大學城)。
  東方大學城是由企業投資、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産業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東方大學城不僅是教育城,更是人才城、科學城、産業城、生態城、旅遊城。
廊坊高校 Langfang University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綜合性學校)
  廊坊師範學院(綜合性學校)
  河北工業大學廊坊校區(專接本)
  廊坊廣播電視大學(綜合性學校)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環京津經濟圈的中心,大北京規劃圈的腹地,位於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處,於1992 年6 月26 日正式開始建設。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有1000多傢企業進區,其中包括美國天河集團、德國魯爾集團、德國西門子、韓國LG集團、澳大利亞BHP等15傢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國涉及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瑞典、丹麥、荷蘭、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30個國傢和港澳臺地區,初步形成了機械電子、食品、新型建材、輕工紡織、生物製藥為主的五大主導産業。被原國務院特區辦列為嚮海外客商重點推薦和重點聯繫的九個開發區之一。
廊坊市名稱的由來及歷史變遷 Langfang City, and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name change
  從一所朱門高宅演變而來的地名
  “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揚。一南一北竜鳳河,寶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謠,傳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來。
  廊坊名字的由來,與出生在當地的一位歷史名人緊密相連。他的名字叫呂琦,曾任五代時期後晉兵部侍郎。呂琦在歷史上雖然名氣不大,但他的兒子卻是赫赫有名。“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中的呂端,就是呂琦的兒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
  呂琦在任時,在老傢也就是現在的廊坊市區蓋了一所大宅院。由於房屋高大,遠近聞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這一帶的標志性建築,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時間長了,“侍郎房”變成了村名。又經過長期的口傳筆寫,慢慢地,就演變成為郎房——— 廊房——— 廊坊
  滕中新老人曾在廊坊市黨史部門工作多年。老人告訴我們,廊坊在200多年前,還衹是一個小村落,那時的名字叫“郎房”。清乾隆十四年《東安縣志》(東安,現廊坊市安次區)記載:“郎房,離城(指東安縣城,現安次區光榮村)三十裏;方位,縣城東北路。”那時的廊坊,衹有十幾戶人傢。“郎房”演變成“廊房”,源於晚清光緒年間京奉鐵路(現京山鐵路)的修建。鐵路修通後,1897年在郎房村西設立火車站,站牌為“廊房”。滕中新說,這一變化,可能是由於當時修建鐵路的勘測人員很多來自北京,在北京前門一帶有廊房頭條、廊房二條等地名,因此這些早期的鐵路修建者將“郎房”寫成了“廊房”並被沿用下來。
  從“廊房”變成“廊坊”,則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滕中新分析,這可能是當時的人們為了書寫好看、方便或者圖省事,將“房”寫成“坊”。
  三角地上成長起現代小城
  在廊坊人的記憶中,廊坊的成長與鐵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晚清時期,京山鐵路修建並在廊坊設站。隨着鐵軌的延伸,在原來一片空曠的田野上,客商開始雲集,人口與日俱增。短短幾年,廊坊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小鎮,並隨着義和團“廊坊大捷”蜚聲國內。
  如今,穿行在廊坊市區筆直寬闊的馬路上,高樓林立、緑樹成蔭……看不到半點過去村莊的影子,曾是高宅大院的“侍郎房”更是早已無跡可尋。
  如今從橫跨京山鐵路的銀河大橋西行,便來到了廊坊的“原點”——— 當年的郎房村。老廊坊人將這裏稱為“三角地”。如果不是當地老人的指點,我們險些與廊坊最古老的元素擦肩而過。窄窄的街道,臨街的房屋有的出租作了美容美發店,有的開成了小飯館。雖然店鋪的招牌還不算陳舊,但灰暗、破損的墻體讓人一看便知這已是有年頭的老屋。緊靠京山鐵路的,是已經被廢棄了的廊房火車站。這座晚清時期的建築,歷經百年風雨更顯寂寞,偶有列車疾馳而過,巨大轟鳴聲驚起了在鐵皮屋頂上“踱步”的幾衹麻雀。
  隨着1989年廊坊新火車站的投入使用和城市的發展,這裏漸漸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如今,這裏的老居民絶大多數已經搬走。站在銀河大橋上嚮四周眺望,橋下被一片磚紅色填滿的三角地在遠處高樓大廈的映襯下,反而透出幾分滄桑與質樸。對於這片早已失去往日繁華的地方,廊坊人有着特殊的感情:開發一定要與保護並重。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裏將成為歷史與現代交融、放飛人們懷舊思緒的一個絶好去處。
  衝刺環渤海地區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廊坊建城區面積已達54平方公裏,人口超過了40萬人。
  廊坊人愛這座美麗的城市。他們為這座城市描繪着美好的未來:打造京津之間的新興城市、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把廊坊市區打造成為環渤海區域內“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且具有北方鮮明特色的代表性城市。到2010年,廊坊城市規劃區面積將達到115平方公裏,人口將達到60萬。
  這個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按照“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要求,圍繞組團式發展佈局,廊坊市加強市區主城區、萬莊新區、開發區“小三點”組團建設,一個具有緑色隔離空間的三角形組團式城市結構已具雛形。
  城市創新成績顯著,成功獲得“國傢環保模範城市”、“國傢園林城市”、“全國緑化模範城市”和“國傢節水型城市”榮譽稱號,兩次被評為“國傢雙擁模範城市”,2007年又在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榮獲跨國公司最佳投資中國城市奬。廊坊
歷史名人 Historical figures
廊坊 历史名人
  韓嬰,固安人,西漢今文詩學“韓詩學”開創者。漢文帝時任博士,掌古今史事侍問及書籍典守。武帝即位,招為賢良文學之士,傳授《詩經》。
  劉放(?~250),固安縣方城人,善寫檄文,魏齊三代帝王詔令多為其所作。齊王正始元年(240年)為左光祿大夫,六年轉驃騎大將軍。
  張華(232~300年),固安縣方城人。晉惠帝時,因輔佐朝廷有功,進封壯武郡公,數年後為司空領著作。著有《博物志》等作品。
  張弘策,固安縣沙垡人。隨梁武帝西徵,為輔國將軍,遷衛尉卿。盡忠奉上,重友情,惜人才。
  韓延徽(882~959年),廊坊市廣陽區人。加強君權,籌劃軍機,兼併室韋、党項諸部。世宗朝,遷南府宰相。
  呂端(935~1000)年,廊坊市廣陽區人。宋至道元年,繼呂蒙正為相,太宗贊他“大事不糊塗”。
  史天倪(1187~1225),永清縣張四營人。1214年,成吉思汗授他為馬步軍都統,管領二十四萬戶,後官至兵馬都元帥。
  史天澤(1202~1275),永清張四營人,史天倪之弟。天倪死,襲為都元帥,復真定,任中書右丞相。
  郝經(1223~1275),元初從山西遷往霸州信安鎮。忽必烈徵宋,他隨軍南下,進《東師議》,詳述滅宋方略。
  劉體乾,廊坊市安次區光榮村人。明隆慶初任戶都尚書,贈太子少保。民間留傳“千裏捎書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的美德佳話。
  王復,固安縣沙垡人。明景泰初,蒙古也先擁英宗入關,邀大臣迎駕。王復奮然請往。也先令左右持刀脅迫,王復力辯,威武不屈。事後升左通政。
  傅好禮(?~1613),固安縣馬慶人。明萬歷十四年入朝為監察御史。巡按山東時,彈劾不法官吏,朝野為之震動。
  於成竜(1638~1700),順治十年隨父遷至固安縣南房上村。康熙三十七年命以總督銜管直隸巡撫,奉詔主持渾河治理,京畿免受水患數十年,御賜河名“永定河”。
  蔣鴻遇(1884~1929),固安縣南房上人。“民元革命”後,參加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授參謀長之職
  劉凌滄(1907~1988),固安縣南趙各莊人,中國工筆重彩人物著名畫傢。所作《廣陵賞菊圖》、《文姬歸漢圖》、《楊妃出浴圖》等作品,可謂獨樹一幟。
  潘秉衡(1912~1970),固安縣西塘洋人,著名玉雕專傢。經多年潛心探求,其琢玉技術日臻成熟,被譽為北京玉器業“四大怪”之首。
  劉六、劉七 文安縣劉莊子(馬武營西北)人。明中葉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正德五年(1510年)率衆起義,曾三次進逼北京,轉戰河北、山東,破州縣無數。
  趙燧(?~1512年),明中葉起義軍謀士,號趙瘋子。霸州秀纔。正德六年為劉六、劉七起義軍所俘,遂為起義軍謀主。
  𠔌大用 文安縣人,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太監,受皇帝寵愛,擔任御用特務機關西廠頭目,與劉瑾等並稱“八虎”。
  高寀, 文安縣人,明神宗宦官,任御馬監丞。為使陽道復生,派爪牙購買大量兒童,碎顱刳腦以食,並整日與歌女房中“相逐為戲”,備極荒淫。
  董海川(1797-1882年),文安朱傢務人,清鹹豐年間太監,內傢八卦掌始祖。參與北方農民起義捻軍,受閹為太監,潛伏宮內,以策內應。
  李蓮英(1848~1911年),大城縣李賈村人。一生詭計多端,緊緊依附慈禧太後,效盡犬馬之勞,極盡阿諛謅媚之能事,終於成為清末一代權監。
  王敢群 文安縣賈各莊人,義和團首領。密謀攻擊文安縣城,因泄密失敗。
  張紹曾(?~1928年),大城縣人,近代資産階級政治傢。辛亥武昌起義時,密謀進兵豐臺,推翻清廷,因泄密逃往上海。1923年當選國務總理,旋被迫去職。
  張作霖(1875~1928年),北洋軍閥奉係首領,馬賊(土匪)出身。據大城縣馮莊《張氏傢族譜》,第九世張天達(張作霖父輩先人)外出闖關東。
  韓復榘(1890~1938年),霸州臺山人。中國近代史上風雲一時的大軍閥。一生充滿矛盾,富於傳奇,色彩斑讕,是舊中國上層社會的典型標本。
水文氣候 Hydrology and climate
  廊坊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鼕季寒冷乾燥,春季幹旱多風沙,秋季秋高氣爽,冷熱適宜。
  氣溫:廊坊市年平均氣溫(1971-2000)為11.9℃。一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為零下4.7℃;七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6.2℃。
  無霜期:全市早霜一般始於10月中、下旬,晚霜一般止於翌年4月中、下旬,年平均無霜期為183天左右。
  降水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971-2000)為554.9毫米。降水季節分佈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8三個月降水量一般可達全年總降水量的70-80%。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1971-2000年)在2660小時左右,每年5-6月日照時數最多。
  風力:本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鼕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年平均風速多在1.5-2.5米。
  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但同時氣象災害較多,幹熱風、雷雨冰雹大風、連陰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常給農業生産造成不利影響。
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廊坊自然資源豐富,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氣候,類型多樣的植被,藴藏豐富的礦産。良好的自然條件,為廊坊經濟提供了廣阔發展空間。
  土地資源
  廊坊土地資源比較豐富,除北部有76平方公裏的低山丘陵外,98%的土地為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地層深厚,土壤類型多樣,適宜種植多種作物。
  水資源
  廊坊處在海河流域中下遊,水係發達,流經本市的大小河流有20條,一般平均每年可攔蓄地表水3.33億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7.74億立方米。
  氣候資源
  廊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鼕季寒冷乾燥,春季幹旱多風沙,秋季秋高氣爽。年平均氣溫11.9度,年平均降水554.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8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660小時左右。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礦産資源
  廊坊位於燕山山脈的南側,有着較為豐富的礦産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熔劑白雲岩、水泥用灰岩、紫砂陶瓷用粘土、海泡石以及地下熱水、礦泉水等礦産資源。煤炭主要分佈於北部三河市和南部大城縣境內,根據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對大城縣地下煤田多年的勘查,大城縣地下藴藏着一個儲量高達190.1億噸的優質煤田,煤層幾乎遍布該縣全境,在這個西南一東北走嚮的煤區中,煤炭資源分佈在地下2000米以淺,含煤14層,厚度達27.6米,總含煤面積達1040平方公裏;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分佈在安次區、永清縣、固安縣、霸州市和文安縣,已探明石油儲量2億噸,天然氣儲量186億立方米;轄區內各區、市、縣均有地下熱水分佈,總面積達1007.9平方公裏,出口最高溫度達93攝氏度,極具開發價值。
  植物資源
  全市植物資源有127科,400餘屬,920種左右。栽培植物有糧食作物、豆類、薯類、油料、棉麻、煙草、藥材、蔬菜、瓜類、林果、牧草等11大類共100多種。
  被稱為
印刷之鄉 Printing town
  2005年10月26日,廊坊市200余家印刷及相關企業負責人歡聚一堂,慶祝廊坊市印刷協會成立,廊坊市副市長呂愛英到會祝賀並講話。此次加入廊坊市印刷協會的企業單位及個人共有207個。
  河北省廊坊市素有“印刷之鄉”之稱,廊坊的印刷業,起步於八十年代,發展於九十年代,進入新世紀後,逐步形成了上規模、上水平的趨勢,奠定了快速發展的基礎。到 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類印刷企業 1550傢。其中:出版物印刷企業108傢,包裝裝潢印刷企業261傢,出版物裝訂(含專項製版)企業339傢,其他印刷企業442傢,打字復印400 傢。印刷業擁有固定資産27億元,從業人員6萬人,産值25億元,與京津250多傢出版單位建立有穩固的業務關係,年生産能力用紙量 3000萬令;近年來,該市印刷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固定資産投資、産值、利稅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該市印刷業綜合實力在全省排位第一。市委、市政府將印刷業列入全市八大支柱産業之一。
  印刷協會成産後將擔負起組織各印刷企業生産經營,引導企業加強自我管理,推廣先進技 術、交流工作經驗,抵製非法出版、印刷、發行活動,規範印刷市場秩序,提高行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等職責。
城市榮譽 City Honors
  1998年國傢雙擁模範城市
  2003年全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
  2003年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2003年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03年5月18日,在全國中等城市中率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係認證”,成為“ISO14000國傢示範區”
  2004年科技強警示範城市
  2005年被新華社評為中國二十佳投資區
  2006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
  2006年全國緑化模範城市
  2006年國傢環保模範城
  2006年國傢園林城市
  2006年保護臭氧層示範城市
  2007年國傢節水型城市
  2007年首批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2007年中國人居環境奬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8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實現1051.5億元,增長11.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9.4億元,增長4.2%;第二産業增加值595.6億元,增長10.4%;第三産業增加值326.6億元,增長17.2%。全市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4.1:55.7:30.2調整為12.3:56.6:31.1。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達11.6%,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
  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522.4億元,增長11.9%,增速比上年回落3.4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35.9億元,增長15.9%。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926.0億元,增長35.0%,增速比上年回落14.1個百分點。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2億元,增長23.0%。
  全市實際利用外資42319萬美元,增長21.1%。
  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5.6億美元,增長50.9%。其中,外貿進口總額20.4億美元,增長85.5%。
  全市實現財政收入122.1億元,增長27.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7.9億元,增長27.5%。
  據戶籍統計,年末總人口408.3萬人,比年初增加6.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7萬人,出生率為14.11%,死亡人口1.9萬人,死亡率4.59%,淨增人口3.9萬人,自然增長率9.52%,比上年提高0.59個千分點。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2元,增長16.7%。農民人均純收入6155元,增長9.9%。
英文解釋
  1. n.:  Langfang City
近義詞
廊坊
相關詞
廊坊論壇廊坊大衆廊坊熱綫中防院河北地理北京教育
學校三河電視臺河北省旅遊歷史八國聯軍民族精神
中學文學社大學中醫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