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河北 >滄州 > 
目錄
·行政區劃 Wuqiao Xian County·概述 Outline·地理位置 Location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地方綜閤門戶網站 Comprehensive local portal·吳橋縣境域變遷 Wuqiao County Domain Changes
·吳橋縣基本縣情 The basic situation Wuqiao County·吳橋縣歷史沿革 Wuqiao County History·經濟旅遊 Economy Tourism
·英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行政區劃 Wuqiao Xian County
  郵編:061800 代碼:130928 區號:0317
  拼音:Wú Qiáo Xiàn,Wuqiao Xian
  
    吳橋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南運河東岸。東鄰山東省寧津縣,南與山東省德州市毗連。總面積582.9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2004年)。轄5個鎮、5個鄉:桑園鎮、鐵城鎮、於集鎮、梁集鎮、安陵鎮、曹傢窪鄉、宋門鄉、楊傢寺鄉、溝店鋪鄉、何莊鄉。縣政府駐桑園鎮府前路。
  
    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地勢平坦,海拔17米。主要河流有宣惠河、沙河、竜王河等。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2.6℃,年降水量500毫米。京滬鐵路、京福公路、南運河過境。是中國著名的“雜技之鄉”。
  
  北宋置吳橋鎮。金大定二年(1162年)在吳橋鎮置縣,以治所得名吳橋縣。據《吳橋縣志》載;“吳橋名鎮,在邑人傳為古大姓吳氏所族居”,且“城外大河南岸舊有橋,傳為吳橋”。一說“燕吳王慕容垂嘗引兵經過橋,故名吳橋。”
    抗日戰爭時期,幾經分合,先後為冀魯邊區南吳縣、東吳縣、德吳縣。抗戰勝利後,復稱吳橋縣
  
    1997年,面積582.9平方千米,人口27.1萬,轄5鎮5鄉。縣政府駐桑園鎮。
    2000年,吳橋縣轄5個鎮、5個鄉:桑園鎮、鐵城鎮、於集鎮、梁集鎮、安陵鎮、何莊鄉、溝店鋪鄉、曹窪鄉、宋門鄉、楊傢寺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8693人,其中:桑園鎮 45389 鐵城鎮 37940 於集鎮 26833 梁集鎮 22119 安陵鎮 24895 曹傢窪鄉 21030 宋門鄉 25667 楊傢寺鄉 21591 溝店鋪鄉 27172 何莊鄉 26057
    2002年底,吳橋縣面積583平方千米,人口27.87萬。轄5個鎮、5個鄉,9個社區、47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桑園鎮府前路。
概述 Outline
  吳橋縣總面積600平方公裏,28萬人。
  郵編:061800
  代碼:130928
  電話區號:0317
  拼音:WuQiaoXian
  門戶網站: http://www.061800.com
地理位置 Location
  吳橋縣地處黑竜港流域中部,位於河北省東南邊緣,滄州地區南端。東與山東省寧津縣、陵縣毗連;南與山東省德州市為鄰;西隔南運河與景縣相望;北與東光縣接壤。總面積582.9平方公裏。
  全縣位於東經116°19′—116°24′,北緯37°29′—37°47′之間。縣城所在地桑園鎮。位於東經116°22′,北緯37°37′。縣境東西橫距22公裏,南北縱距34公裏。縣治桑園鎮,西距省會石傢莊市173公裏,北距首都北京市253公裏,東距寧津縣界17公裏,至寧津縣城37公裏,至陵縣縣城37公裏。西至景縣縣城13公裏,南至德州市界14公裏,至德州市21公裏。北至東光縣界12公裏,至東光縣城32公裏。
  吳橋地處冀魯交通咽喉,縣境位於京滬鐵路和京福公路的東側;桑(園)寧(津)公路橫穿縣境;南運河沿縣境西側縱貫南北,交通方便。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吳橋縣轄5個鎮、5個鄉:桑園鎮、鐵城鎮、於集鎮、梁集鎮、安陵鎮、曹傢窪鄉、宋門鄉、楊傢寺鄉、溝店鋪鄉、何莊鄉。
地方綜閤門戶網站 Comprehensive local portal
  http://061800.com《吳橋在綫》
吳橋縣境域變遷 Wuqiao County Domain Changes
  明以前,吳橋疆域無考。明清時代,據康熙版《吳橋縣志》載:“縣境東西寬40裏,南北長70裏。東至寧津縣界25裏,至縣治50裏。東南至山東陵縣界30裏,至縣治70裏。西南至山東德州界25裏,至州治50裏。西至景州界20裏,至州治40裏。北至東光縣界40裏,至縣治70裏。西北至河間府240裏,至省城保定府420裏,至京師640裏。
  當時,吳橋縣境東起劉朝士莊(今屬寧津縣西塘鄉),西至鄭莊(今屬景縣又廟鄉),南至閻王張莊(今屬山東省陵縣趙虎鄉),北至五裏楊莊(今屬縣內梁集鎮),總面積674.2平方公裏,為現在面積的1.16倍。
  1941年6月,日偽吳橋縣公署,將連鎮運河以西南園子、戈普莊、東三裏莊、西三裏莊、後三裏莊、五裏莊、前七裏莊、後七裏莊,東宗莊、西宗莊、陸莊、前雙廟、後雙廟、小周莊、小王莊、董莊、鄭莊、十王殿、李梅莊、施莊、十五裏口、馬莊、張傢圈、王傢淺等24個村,劃歸景縣。
  1946年2月,山東渤海行署一專署,恢復東光、吳橋、德縣原建置。將原德縣桑園鎮劃歸吳橋縣。原吳橋縣連鎮劃歸東光縣。
  1950年,吳橋縣劃歸德州專區。將德州市以北曹莊一帶劃歸吳橋縣
  1952年11月,吳橋縣劃歸河北省滄縣專區,桑園及其以南村莊仍屬德州市。
  1953年11月,桑園鎮、劉池、大興、羅辛、小第八、大第八等八個村劃歸吳橋縣
  1964年11月,河北、山東兩省,以漳衛新河為界,左岸為河北省,右岸為山東省。將原吳橋縣大趙、張螯、西塘三個公社的75個自然村劃歸寧津縣;趙虎、趙寨、趙芙蓉、劉漢4個公社75個自然村劃歸陵縣,將原寧津縣道口公社的32個自然村劃歸吳橋縣
吳橋縣基本縣情 The basic situation Wuqiao County
  吳橋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冀魯交界處,地處北京、天津、濟南、石傢莊四大城市、一大港口(黃驊港)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京滬鐵路、京滬高速公路、京福公路、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一小時可以“上天”(距濟南飛機場僅150公裏),一小時可以“下海”(距黃驊港135公裏),兩小時可以進京(距北京300公裏),是連接我國南北尤其是北京、上海的交通要道。全縣總面積603平方公裏,轄5鄉5鎮1 個城區辦事處、473個行政村、28萬人。
  吳橋是馳名中外的雜技之鄉。悠悠運河古道,孕育了千年雜技文化,吳橋以民間雜技最興盛、人才培養輸出最多、群衆基礎最廣泛、國內外影響最大,被公認為中國雜技藝術的發祥地、世界雜技文化的搖籃。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1958年,吳橋縣小馬廠村出土的南北朝東魏時期的古墓就有描寫雜技表演的壁畫。明朝萬歷年間,吳橋籍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範景文回鄉探親,寫下了《遊南園記》,真實記載了當時表演“百戲”的盛況。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有2000多名吳橋雜技藝人走出國門,走嚮世界,足跡遍布世界50多個國傢和地區,對世界雜技藝術的交流與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吳橋雜技經過久遠的歷史傳承,形成了在中國乃至世界雜技界絶無僅有的地域文化現象。基礎廣泛。素有“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之說。全縣473個行政村,村村都有雜技藝人,達到50戶以上的雜技專業村就有110個。茶餘飯後、勞動間隙處處可見一溜跟頭、一溜頂演練雜技的場面。發展迅速。1992年與香港國旅投資1億元合資興建的吳橋雜技大世界集千年雜技藝術於一苑,具有神奇、絶妙、新穎、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被確定為國傢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列入國際旅遊綫路和2008奧運旅遊綫路,每年接待中外遊客近百萬人次;雜技教育産業日益興起,到目前全縣己發展各類雜技學校42傢,在校學員1800餘人,其中,吳橋雜技學校被文化部批準為國際少兒雜技藝術培訓中心,己成功為6個國傢培訓了兩批留學生;雜技演出産業蓬勃壯大,全縣現有各類演出團體100余家,其中40人以上的76傢,從業人員上萬人,年演出收入5000萬元以上;以吳橋命名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已成功舉辦了9屆,成為與法國巴黎明日與未來雜技藝術節、摩納哥蒙特卡羅國際馬戲節齊名的三大賽場之一,被稱為世界東方國際大賽場。隨着雜技藝術的不斷升溫,帶動了雜技魔術道具開發、旅遊紀念品開發、餐飲、照相、休閑、娛樂等相關産業的發展,直接和間接帶動從業人員1萬餘人,年實現綜合收入上億元。
  吳橋是聞名全國的糧棉生産大縣。吳橋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境內棉山糧海,林茂果香,是著名的國傢商品糧基地縣和全國棉花百強縣。特別是棉花生産歷史悠久,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常年植棉30萬畝,單産皮棉70公斤以上,素有“銀吳橋”之稱;近年來,圍繞發展棉花産業化,延伸棉花産業鏈條,新上棉花加工企業134傢,年棉花加工能力超過15萬噸,棉花産業已形成從種植、皮棉加工、榨油到紡紗、織布、棉副産品加工鏈條比較完善的産業體係,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棉花生産加工集散地。
  吳橋是發展中的工業新縣。全縣現有工業企業417傢,主要涉及機械、化工、鑄造、五金工具、服裝、食品、抽紗、地毯、造紙、建材、油棉加工等11大類,靜電復印墨粉、海泡石電纜管、導熱油爐、抽紗製品、五金工具等一批名優産品暢銷國內外。吳橋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縣,建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東起京滬高速公路,西至京杭大運河,總體規劃面積15平方公裏,現已開發建成4.11平方公裏,今年新入區的企業達到13傢。
  圍繞打造雜技文化旅遊名城,大力實施了“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環境立縣”三大戰略,全力推進“一區(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兩鎮(桑園鎮、鐵城鎮)、三大産業(雜技旅遊、棉花、林果蔬菜)”建設,經濟和社會事業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吳橋大地處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吳橋縣歷史沿革 Wuqiao County History
  據清康熙版《吳橋縣志》載:“陶唐時治水分九州,邑當袞州之分”。在奴隸社會時期,黃河流域分九州,吳橋屬袞州。
  春秋戰國時,吳橋縣地屬齊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滅齊,置齊郡,今縣地屬齊郡。
  西漢初,在今縣地置安縣、重平縣。安縣故城在今水波鄉窯廠店,重平縣故成在今鐵城鎮南三十裏。安縣屬青州平原郡,重平縣屬幽州渤海郡。
  東漢時廢安縣,今縣地為 縣,屬州渤海郡;三國時為魏地,今縣地仍為 縣,屬幽州渤海郡。
  西晉泰始元年(265),在安縣故址置東安陵縣(因區分於扶風之安陵縣,故加“東”字),後,晉室東遷,縣地先後為後趙、前秦、後燕所屬。至北魏天賜五年(408),改東安陵縣為安陵縣,屬冀州渤海郡。
  隋開皇六年(586),析東光縣之東廊城置安陵縣。開皇十六年(596),析安德縣(故址在今山東省陵縣)置將陵縣(故址在今陵縣趙寨鎮)。時縣地分屬安陵縣與將陵縣。
  大業二年(606),析東光縣之宣府鎮得置安陵縣。時縣地分屬安陵縣與將陵縣。安陵縣屬觀州(今景縣);將陵縣屬德州。
  隋末,河北竇建德起義,占據此地,國號“夏”,後為唐滅。
  唐開德四年(621),析東光縣之宣府鎮復置安陵縣。時縣地分屬安陵縣與將陵縣。安陵縣屬觀州(今景縣),將陵縣屬德州。
  貞觀十七年(643)安陵縣劃屬德州;永徽二年(651),安陵縣治徙白社橋(故址今景縣安陵鎮)。
  宋景祜元年(1043),將陵縣析長河鎮,置長河縣(故址今山東陵縣境內),屬永靜軍(今景州)。景祜二年(1035),廢安陵縣,並入將陵縣,靖康二年,宋室南遷,縣地屬金。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徙將陵縣之吳橋鎮,置吳橋縣(址今鐵城鎮)屬河北路景州。
  元設行中書省,吳橋縣屬中書省燕南河北道河間路景州。
  明洪武元年(1386),吳橋縣隸屬京師河間府景州。
  清沿明製,吳橋縣屬直隸省河間府景州。
  民國元年(1912),吳橋縣屬直隸省河間府。1913年,撤銷府級建置,隸屬直隸省渤海道。1914年,屬屬津道道。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吳橋縣為河北省屬縣。
  1937年秋,抗日戰爭爆發。9月,日軍占據津浦鐵路沿綫,國民黨吳橋縣政府解體。1938年初,國民黨地方武裝二路軍在高傢集(今屬山東省寧津縣大趙鄉)設立吳橋縣政府。1940年末,二路軍被八路軍消滅,所屬吳橋縣政府亦隨之瓦解。
  1939年2月,日軍侵占吳橋縣城,組織吳橋縣公署,隸屬滄州渤海道道尹公署。
  1941年4月14日,中國共産黨在吳橋東光邊境地區,建立吳橋縣抗日政府,仍屬冀魯邊區第六督察專員公署。
  1944年4月,東吳縣抗日政府與東南縣抗日政府合併為東南吳縣抗日政府,隸屬渤海區一專署。
  1944年9月,東南吳抗日政府,復分劃為東吳縣抗日政府與東南縣抗日政府。
  1945年9月15日,吳橋縣城解放,東吳縣抗日政府進駐吳橋縣城。
  1946年2月,山東省政府决定按原疆域恢復東光、吳橋建製。吳橋縣政府駐今吳橋鎮,屬山東渤海行署一專署。
  1949年5月,吳橋縣屬山東省渤海行署滄南專區。
  1950年6月,改屬山東德州專區。
  1952年10月7日,吳橋縣劃歸河北省,屬滄縣專區。
  1958年11月,吳橋縣與故城、景縣合併,仍稱吳橋縣。縣駐地由城關鎮遷至桑園鎮,屬天津專區。是年12月20日,劃歸天津市轄。
  1961年7月,吳橋、景縣、故城三縣分治,恢復原建製。吳橋縣劃歸滄州專區,縣治桑園鎮。
  北宋置吳橋鎮。金大定二年(1162年)在吳橋鎮置縣,以治所得名吳橋縣。據《吳橋縣志》載;“吳橋名鎮,在邑人傳為古大姓吳氏所族居”,且“城外大河南岸舊有橋,傳為吳橋”。一說“燕吳王慕容垂嘗引兵經過橋,故名吳橋。”
  2000年,吳橋縣轄5個鎮、5個鄉:桑園鎮、鐵城鎮、於集鎮、梁集鎮、安陵鎮、何莊鄉、溝店鋪鄉、曹窪鄉、宋門鄉、楊傢寺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869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桑園鎮 45389 鐵城鎮 37940 於集鎮 26833 梁集鎮 22119 安陵鎮 24895 曹傢窪鄉 21030 宋門鄉 25667 楊傢寺鄉 21591 溝店鋪鄉 27172 何莊鄉 26057
  2002年底,吳橋縣面積583平方千米,人口27.87萬。轄5個鎮、5個鄉,9個社區居委會、473個村委會。縣政府駐桑園鎮府前路。
  桑園鎮 鎮政府駐桑園村。面積37.4平方千米,人口4.54萬。轄9個社區居委會、33個村委會:錢塘江新興路、太行道南新村、泰山道和平路、長江東路東、長江東路西、昆侖道南、昆侖道北、農貿市場、東橋;桑園東街、桑園南街、桑園西街、桑園北街、小第八屯、大第八屯、南小齊莊、扁擔劉莊、吳傢柳行、孫傢園子、大第九、小第九、宋傢院、西宋莊、大辛莊、小辛莊、前戚莊、後戚莊、第四屯、楊文正、王指揮、張端莊、張粗腿、西焦莊、馬司城、徐羊皮、雙廟盧、祁莊、鄧莊、杜辛、田莊、林莊、立新。
  鐵城鎮 鎮政府駐城關一街村。面積72.2平方千米,人口3.79萬。轄84個村委會:城關一街、城關二街、城關三街、城西梁東、城西梁中、城西梁西、城東郜莊、馬三崗、麻綫張莊、杏園高莊、雙井王莊、吳來儀莊、孫連粉莊、中沙王莊、彭傢寺一、彭傢寺二、彭傢寺三、老鴉莊一街、老鴉莊二街、老鴉莊三街、五子行孫莊、駙馬莊、小王張、黃範莊、南範莊、崔大郎、小王子、千佛閣、柏樹郭、張計魯、張萬莊、小周莊、大周莊、徐傢園、何傢堤、三裏陳、三裏辛、三裏井、鏡子郭、南牟莊、張仲莊、老王莊、東鬍莊、小崔莊、大崔莊、遷民屯、金字王、永豐莊、南閻莊、張富廣、前於莊、後於莊、前翟莊、後翟莊、季傢河、官道薑、八裏韓、孫佛莊、西鬍莊、窯王莊、東宋莊、劉漢城、堤上郭、蘇傢塚、雙劉店、楊校尉、東關、南關、西關、北關、倉上、金莊、花園、杜莊葉莊、官莊、張鬆、蘆莊、朱莊、薑莊、申莊、滿莊、靳莊、東周、寧莊。
  於集鎮 鎮政府駐於集村。面積57.8平方千米,人口2.68萬。轄40個村委會:於集東街、於集南街、於集西街、大劉傢坊、大劉傢坊、沙窩鄭莊、沙窩李莊、簸箕齊莊、北沙王莊、徐王楊莊、大馬傢庵、小馬傢庵、樹頭孫莊、道王莊、後梁塔、前梁塔、北丁莊、南彭莊、前曹頭、李百戶、東張莊、大陳莊、王小西、北閻莊、灣西王、李千秋、東焦莊、東邵莊、南徐莊、大萬莊、單傢店、王庫吏、北史莊、竇莊、袁莊。
  梁集鎮 鎮政府駐梁集村。面積55.5平方千米,人口2.21萬。轄37個村委會:梁集、顧莊、趙辛、馬莊、殷莊、孫莊、顔莊、夏莊、彭莊、柳窪、五裏楊莊、漏子王莊、丁傢門樓、油房王莊、油房李莊、劉金莊、牟傢庵、馬遷莊、王臺莊、後徐寧、二人莊、北徐王、鬍傢圈、大吳莊、西邵莊、卜家庵、馬傢廟、徐連九、大王莊、王辛莊、盧傢廟、劉譚莊、東史莊、西史莊、北董莊、雙廟莊、韓傢窪。
  安陵鎮 鎮政府駐安陵村。面積68.4平方千米,人口2.48萬。轄67個村委會:安陵、前橋、中橋、後橋、高莊、小窪、房莊、戈莊、佛劉一、佛劉二、佛劉三、水波一、水波二、水波三、水波四、南魏莊、北魏莊、朱傢寨、溫傢寨、北範莊、窯廠店、後紀莊、南董莊、口上王、孟傢窪、大寨子、姜家堂、馬傢圈、楊傢樓、張臯莊、祁傢寺、邢傢窪、三廟陳、西崔莊、呂傢寨、洪傢寨、西何莊、東何莊、西謝莊、姜家閣、於傢場、於傢窪、李臯茹、莫傢場、西張莊、蘇傢場、北蔡莊、張辛莊、西牛屯、中牛屯、東牛屯、王傢樓、徐傢口、三教堂、王傢場、端拱王、孟舉莊。
  楊傢寺鄉 鄉政府駐楊傢寺村。面積52.7平方千米,人口2.16萬。轄39個村委會:楊傢寺、小楊莊、陳葛莊、范家閣、大天罡、小天罡、劉葡萄、王型莊、王杠莊、南崔莊、霸王莊、南蔡莊、西潘莊、錁子楊、龐傢橋、小葛莊、東潘莊、賈玉王、張傢集、李自賢、於仲舉、馬鐵鍋、大封莊、張仙廟、王祥莊、南丁莊、金呂莊、????駝劉、大齊莊、前劉傢寺、後劉傢寺、裴莊、信莊、乜莊、張莊、辛集、白莊、時莊、肖莊。
  曹傢窪鄉 鄉政府駐曹傢窪村。面積50.4平方千米,人口2.10萬。轄41個村委會:曹傢窪一街、曹傢窪二街、曹傢窪三街、曹傢窪四街、張傢香坊、石佛寺西、石佛寺東、前張傢窪、後張傢窪、北崔莊、上村陳、上村盧、上村王、上村唐、上村馬、上村孫、後李莊、前李莊、小李莊、劉嶽莊、樓子鋪、楊傢橋、絲瓜張、前孫莊、後孫莊、馬庫吏、達觀李、前紀莊、趙偉莊、楊保莊、大張莊、李尚學、西馮莊、西丁莊、鄭莊、段莊、尹莊、郭莊、嶽莊、景莊。
  宋門鄉 鄉政府駐東宋門村。面積68.6平方千米,人口2.56萬。轄40個村委會:東宋門、西宋門、李茂什、王溫莊、軍王莊、羅屯一、羅屯二、羅屯三、羅屯四、中陳莊、前陳莊、後陳莊、老賈莊、劉池莊、羅辛莊、闖齊莊、埝高莊、大興莊、新鎮店、南尤莊、王亮莊、李思孟、小馬廠、李湛莊、第五屯、第六屯一、第六屯二、第六屯三、第六屯四、張邦駕莊、香坊王莊、簸箕劉莊、南沙王莊、孫筐頭、管莊、梨園、陶莊、小封、後劉、劉桐。
  何莊鄉 鄉政府駐何莊村。面積55.6平方千米,人口2.60萬。轄48個村委會:前街、後街、於川、梅莊、米莊、前林、東林、周莊、尚集、韓莊、陳莊、王莊、前尚、堤上王莊、堤下王東、堤下王西、東王傢坊、小李會試、大李會試、東劉傢閣、北牟莊、北侯莊、陳楊莊、北於莊、小魏莊、大魏莊、董傢庵、王園子、張金馬、小金莊、趙傢樓、東謝莊、西西莊、孫落雨、崔道口、李古臺、小高莊、小張莊、宿李莊、高田莊、北靳莊、堤上刁、堤下刁、北李莊、王馬店。
  溝店鋪鄉 鄉政府駐溝店鋪村。面積64.4平方千米,人口2.71萬。轄44個村委會:溝店鋪、張朝寺、周傢窯、楊密莊、前郭莊、後郭莊、北尤莊、東崔莊、孟傢窯、大王鋪、北郜莊、大悟寺、張傢圈、南史莊、玉泉莊、東徐莊、孫竜莊、東馮莊、和平李、大廟辛、朱傢寺、蔣傢哄、劉表莊、於皮襖、張衛莊、王士良、南侯莊、東邊莊、無名樹、東丁莊、付莊、範屯、邊東、龐莊、中心、姚莊、窪呂、窪吳、柴古梁莊、後都墨王、前都墨王、圈裏陳莊、五道李莊、葛帛司莊。
經濟旅遊 Economy Tourism
  吳橋物華天寶,沃野肥美。全縣耕地面積59萬畝。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氣候宜人,優越的自然環境使這裏的農業生態良好,棉山糧海,林茂果香,是著名的“國傢商品糧生産基地縣”和“國傢優質棉生産及出口基地縣”,常年植棉面積30萬畝,素有“銀吳橋”之稱。
  吳橋縣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對外開放縣,建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開放使吳橋工業充滿生機,已初步形成以機械、化工、輕工、食品、建材、紡織、造紙、工具等行業為主的生産體係、農副産品加工體係。五金工具、抽紗等50多個品種,2000多種規格拭 産品進入國際市場,銷往40多個國傢和地區。其中,臺資企業吳橋越雋紡織有限公司係市級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年産值上億元。
  吳橋是世界雜技文化析搖籃,是馳名中外的“雜技之鄉”。以吳橋命名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已成功舉辦了八屆,成為世界東方大賽場。吳橋雜技文化歷史悠久,底藴豐厚,全縣有50多個雜技團體常年活躍在國內外,從業人員達8000多人。占地1000畝的“AAAA”級雜技旅遊景區——雜技大世界,融千年雜技文化於一苑,具有神奇、絶妙、新穎、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被列入國際旅遊綫路,成為世界唯一的東方雜技文化旅遊勝地。
  吳橋縣委、縣政府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全局,以“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環境立縣”為指導思想,以“一區(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兩鎮(桑園鎮和鐵城鎮)、三大産業(雜技旅遊、棉花、林果蔬菜)“為工作重點,整合資源、培育特色、營造環境,努力把資源優勢變為産業優勢,産業優勢變為品牌優勢,品牌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積極引導企業嚮園區集中、養殖嚮小區集中、土地嚮大戶集中、人口嚮小城鎮集中,弘揚雜技精神,舉全縣之力打造雜技文化旅遊名城。
英文解釋
  1. n.:  Wuqiao County
近義詞
吳橋, 吳橋村
相關詞
藝術傳統文化雜技滄州人物演員河北梆子吳橋
社區論壇地方門戶學校雜技學校旅遊歷史景點
包含詞
吳橋縣醫院吳橋縣棉紡織廠吳橋縣第二醫院
吳橋縣婦幼保健站吳橋縣衛生防疫站吳橋縣商業局商業賓館
河北省吳橋縣棉紡織廠河北省吳橋縣梁集服裝廠吳橋縣外貿局特藝服裝廠
吳橋縣東方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吳橋縣物資總公司總投資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