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重慶 > 
目錄
·概況 Jiangjin District·概況·歷史沿革
·地理氣候·自然資源·經濟情況
·交通運輸·人文特點·旅遊名勝
·美食特産·江津抗戰遺址·對外交流
·英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概況 Jiangjin District
  郵編:402260 代碼:500116 區號:023
  拼音:Jiāng Jīn Qū 英譯:Jiangjin District
  
    江津區位於重慶市西南部,長江上遊,山峽庫區尾端,地處北緯28°28′-29°28′、東經105°49′-106°36′。東鄰巴南區、綦江縣,南靠貴州省習水縣,西依永川區、四川省合江縣,北接壁山縣。東西寬80千米,南北長100千米,總面積3218.93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147.67萬人(2007年末)。常住人口126.4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5.72萬人,城鎮化率為52%。(另一數據,截止2007年底總人口1508763人)
    全區轄3個街道、23個鎮以及1個風景名勝區:幾江街道、德感街道、支坪街道、雙福鎮、油溪鎮、吳灘鎮、石門鎮、朱楊鎮、石蟆鎮、永興鎮、塘河鎮、白沙鎮、竜華鎮、李市鎮、慈雲鎮、蔡傢鎮、中山鎮、嘉平鎮、柏林鎮、先鋒鎮、珞璜鎮、賈嗣鎮、夏壩鎮、西湖鎮、杜市鎮、廣興鎮;四面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共有189個行政村、77個社區。區政府駐幾江街道濱江大道中段60號,距重慶主城區42千米。
  
    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地跨盆東平行嶺𠔌、盆南丘陵、盆周山地三個地貌區。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勢南高北低,長江以北、以南地勢均嚮長江河𠔌地帶緩緩傾斜。南部四面山區係雲貴高原過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帶,北部華蓋山等係華鎣山支脈。最高點在四面山蜈蚣壩,海拔1709.4米,最低點是珞璜鎮中壩,海拔178.5米。壩有中壩、稿子壩、幾江壩、德感壩、柳林壩、苟洲壩等,坪有聖燈坪、鶴山坪、金紫坪、高傢坪、登雲坪、篆山坪等。長江流經北部橫貫東西,支流有綦江、塘河、津璧河、筍溪河、朱楊溪、驢子溪、清溪河、梅江河等。
    屬北半球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除南部山區外,全年平均氣溫18.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為1026.6毫米,全年水蒸發量小於降雨量,氣候濕潤。南部山區受地形影響,氣候的垂直變化明顯,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降水越多,鼕季有雨雪天氣。國傢商品糧、柑橘、瘦肉型豬生産基地。柑橘、花椒、白酒、米花糖是江津的四大特産。有天然氣、石灰石、沙金等礦産資源。
    境內水陸交通方便,長江橫貫全境127千米,有5個國傢級內河深水港口;成渝、渝黔鐵路交匯江津,縱橫境內135千米,設有15個火車站。渝黔高速公路、重慶外環高速公路(境內28.6千米)、渝滇高速公路(境內47千米)、210國道過境,江津長江公路大橋連接成渝高速公路。古跡有石門大佛寺、鳳場石坎村東漢崖墓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奎星閣等,名勝有四面山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清溪溝景區、駱來山風景區、黑石山等,有中山、塘河、石蟆等古鎮,紀念地有聶榮臻元帥陳列館、聶榮臻故居、陳獨秀故居等。
  
  註①:一類鎮街包括幾江街道、德感街道、支坪街道、白沙鎮、珞璜鎮、油溪鎮、雙福鎮;二類鎮包括石蟆鎮、李市鎮、先鋒鎮、石門鎮、竜華鎮、吳灘鎮、賈嗣鎮、杜市鎮、朱楊鎮、慈雲鎮、夏壩鎮、廣興鎮;三類鎮包括蔡傢鎮、柏林鎮、西湖鎮、永興鎮、中山鎮、嘉平鎮、塘河鎮、四面山管委會。
  註②:原縣級江津市代碼為500381
概況
  重慶市江津區,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以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江津位於重慶西南長江之濱,距渝中區公路里程50公裏;鐵路里程65公裏;水路里程72公裏。江津城區氣候特徵與重慶相近,但綜合氣象指標要優於重慶。江津區域地形南高北低,最低處珞璜十壩海拔178.5米;最高點四面山蜈蚣壩海拔l 709.4米,主城區平均海拔209.7米,50年一遇洪水位199.門米,全區面積3200.44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27.5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8.6萬人,城鎮化率53.8%;戶籍總人口148.6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2萬人,農業人口108.63萬人。
  大江西來,在江津城區受阻於鼎山轉而嚮北,復受阻於馬駿嶺東巡,再受阻於高傢坪南巡南回,最後轉嚮東北,環鼎山繞了一個幾字形的大彎,故江津又名幾江。
歷史沿革
  江津古屬於《禹貢》梁州,星臨由大朱雀鬼宿,周屬巴子國,秦屆巴郡,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早期文明在這裏繁衍。
  江津建縣已有1500多年歷史,過去曾名江州和江陽,公元487年(齊永明五年),江州自郡城(今重慶)移治棘溪口(今江口);公元557年<後周閔帝元年)於縣治設七門郡,改江州為江陽:公元583年(隋開皇二年)改江陽為江津: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移縣治於幾江。
  縣城在明末戰亂中萬戶蕭疏,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漸次恢復繁榮,逐步成為川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
  1951年,江津地區行署設治幾江,轄八縣;1960年行署遷永川,但仍保留江津地區行署名稱至1981年:1983年3月3日地、市合併,江津歸入重慶建製;1992年10月江津撒縣設市。2006年10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江津市,設立重慶市江津區。以原江津市的行政區域為江津區的行政區域,江津區人民政府駐幾江街道。
  古為巴國地,南齊永明五年(487年)置江州縣。西魏(553-557年)改江州縣為江陽縣,縣治在今江津順江。北周孝文帝元年(557年)縣治遷至今幾江,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因縣城地處長江之要津而改江陽縣為江津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江津縣西部置萬春縣(治今朱沱,後改為萬壽縣)。宋乾德五年(967年)裁萬壽縣入江津縣。元至元16年(1279年),屬四川省重慶路總督府自轄的錄事司。明清時期屬重慶府。民國時期先後屬四川省重慶撫府、川東觀察使、川東道、第三行政督查區。
    1949年12月,江津屬四川壁山專區;1950年,壁山專區劃歸川東行署。1951年1月,壁山專區由壁山縣遷往江津縣,改稱為江津專區,屬四川省。1960年,江津專區駐地遷往永川,仍稱江津專區。1968年改為江津地區。1981年改為永川地區。1983年2月撤銷永川地區並入重慶市,江津縣屬重慶市轄。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88號)批復同意:撤銷江津縣,設立江津市。為四川省轄縣級市,由重慶市代管。1997年,中央設立重慶直轄市,江津劃歸重慶直轄市管轄。
    2006年10月22日,國務院(國函110號)批準:撤銷江津市,設立重慶市江津區。以原江津市的行政區域為江津區的行政區域,江津區政府駐幾江街道。2007年2月13日,重慶市江津區正式挂牌成立。
  
    1997年,江津市面積3200.2平方千米,人口145萬。轄47鎮19鄉。市政府駐幾江鎮。
    2000年6月30日,夏壩鎮政府駐地由夏壩街遷至青江街(渝府137號)。江津市轄幾江、德感、白沙、四面山、珞璜、油溪、石門、吳灘、石蟆、永興、竜門灘、先鋒、李市、西湖、雙溪、碑槽、竜吟、嘉平、灘盤、羅壩、傅傢、羊石、稿子、塘河、東勝、廣興、長衝、金剛、慈雲、和平、高歇、津福、蔡傢、柏林、仁沱、賈嗣、杜市、朱楊、夏壩、享堂、夾灘、吳市、馬宗、中山、駱馬來山、臨峰、秦傢、鵝公、兩岔49個鎮;大橋、嘉樂、紫雲、月沱、刁傢、金泉、清溪溝、長林、麻柳、洞塘、沙埂、現竜、毗羅、鳳場14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1322890人,其中:幾江鎮118934人、德感鎮77113人、臨峰鎮6259人、享堂鎮15322人、津福鎮11692人、雙溪鎮14090人、油溪鎮28828人、長衝鎮 12034人、金剛鎮17788人、吳灘鎮26747人、吳市鎮13236人、碑槽鎮8798人、石門鎮27792人、秦傢鎮15136人、朱楊鎮 30802人、灘盤鎮14782人、石蟆鎮54227人、稿子鎮11622人、羊石鎮15054人、白沙鎮89694人、永興鎮28261人、塘河鎮 14141人、鵝公鎮13363人、竜門灘鎮26160人、羅壩鎮23161人、李市鎮33006人、慈雲鎮10260人、兩岔鎮9283人、蔡傢鎮 24920人、竜吟鎮16100人、中山鎮15943人、嘉平鎮13892人、柏林鎮14722人、傅傢鎮10880人、東勝鎮6069人、四面山鎮 11465人、先鋒鎮39447人、夾灘鎮15215人、仁沱鎮34217人、和平鎮14841人、馬宗鎮16162人、珞璜鎮51206人、賈嗣鎮 39979人、西湖鎮26304人、駱來山鎮13008人、夏壩鎮20195人、杜市鎮22218人、廣興鎮14551人、高歇鎮13782人、現竜鄉 7536人、毗羅鄉10443人、刁家乡12754人、洞塘鄉7684人、沙埂鄉5965人、大橋鄉7026人、月沱鄉8234人、嘉樂鄉6915人、清溪溝鄉6616人、紫雲鄉10889人、鳳場鄉7180人、麻柳鄉9009人、金泉鄉14178人、長林鄉5760人。
    2001年,江津市將63個鄉鎮街道調整為37個鄉鎮街道。
    2002年,江津市轄2個街道辦事處、35個鎮,82個居委會、380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146.1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6.08萬人。
    2006年,江津市(行政區劃代碼500381)轄3個街道、23個鎮:幾江街道、德感街道、支坪街道、雙福鎮、油溪鎮、吳灘鎮、石門鎮、朱楊鎮、石蟆鎮、永興鎮、塘河鎮、白沙鎮、竜華鎮、李市鎮、慈雲鎮、蔡傢鎮、中山鎮、嘉平鎮、柏林鎮、先鋒鎮、珞璜鎮、賈嗣鎮、夏壩鎮、西湖鎮、杜市鎮、廣興鎮;四面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地理氣候
  江津市位於長江中上遊,三峽庫區尾端。地處東經105°49′—106°38′,北緯28°28′—29°28′之間,東西寬80公裏,南北長100公裏。東鄰巴南、綦江,南靠貴州習水,西依永川、四川合江,北接壁山。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為主,分平階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南部四面山區係雲貴高原過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帶,北部華蓋山等係華瑩山支脈。海拔最高處四面山蜈蚣壩為1709.4米,最低處珞璜鎮中壩為178.5米,相對高差為1530.9米。
  江津氣候屬北半球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尚足,無霜期長。市區幾江鎮年平均氣溫18.4℃,鼕季平均氣溫7.7℃,夏季平均氣溫28.5℃。年日照時數1273.6小時,年降雨量1030.7毫米,無霜期341天,年濕度81%,太陽總輻射量86.5千卡/平方釐米。
自然資源
  江津資源豐富,是全國商品糧、柑桔、瘦肉型豬、速生豐産林和食品工業基地。全市有主要動植物1800多種,天然氣、石膏、石英砂、石英石、石灰石、礦泉水等10多種礦産儲量豐富。全市現有森林面積11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5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7.5%以上。水能資源200多萬千瓦。江津擁有聶榮臻元帥陳列館、聶榮臻元帥故居、陳獨秀舊居,風景宜人的黑石山、駱來山和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四面山等衆多的歷史文物和風景名勝區。江津物産豐富,特産衆多,江津柑桔、江津花生、油酥米花糖等名特産揚名海內外。
經濟情況
  江津在19世紀小期發展成為長江上遊著名商埠,中國創辦的第一批公司中就有江津枳殼公司(清.野史大觀),1911年,江津鹿蒿玻璃製品在巴拿馬萬國工藝品展覽競賽中奪得頭等奬。縣內的白沙鎮曾名列全川四大經濟重鎮之一[江油中壩鎮、江津白鎮、渠縣三匯鎮(或射洪太和鎮)、金堂趙傢渡鎮]。到20世紀中期,江津已成為經濟繁榮的“成渝三江地區”(成都、重慶和溫江,內江、江津)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津境 內擁有西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裝機容量達144萬千瓦的珞璜 電廠);重慶最大的水泥生産企業(年産180萬噸優質水泥的 江津水泥廠);江津城內目前擁有的數控加上設備和齒輪加工 設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江津生豬生産名列全國前茅:糧食生産進入全國百強:目前綜合經濟實力在重慶40個區市縣中排名中上。
  初步核算,200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19.24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38.1億元,增長7.4%;第二産業增加值111.8億元,增長26.8%;第三産業增加值69.34億元,增長9.9%。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4.1%,二季度增長18%,三季度增長16.9%,四季度增長20.4%。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1%、72.9%、20%。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分別由上年的18.5%、46.3%、35.2%調整為17.4%、51%、31.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17263元,增長17 %。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6.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5.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6.6%。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18.84億元,比上年增加5.97億元,增長46.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1.51億元,增長36.9%。
  全年全社會工業總産值302.22億元,比上年增長40.2%,工業增加值97.58億元,增長29.9%。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239.24億元,增長42%。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45.2億元,比上年增長35.3%。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75億元,比上年增長2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8.1%。
  全年招商引進項目290個,其中外資項目8個。實際利用區外資金64億元,增長56.5%,其中國外資金6393萬美元,增長41.7%。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508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37%。其中,貨物出口5393萬美元,增長33.1%;貨物進口19686萬美元,增長1067.5%。
  全年共接待遊客215.4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3億元,增長28.8%。
  年末銀行業各項存款餘額184.75億元,比年初增長17.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47.66億元,增長22.8%;企業存款25.62億元,增長15.1%;機關團體存款1.67億元,下降2%。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27.51萬人,比上年增加1.0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8.6萬人,增加2.88萬人,城鎮化率53.8%,比上年末提高1.8個百分點。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148.65萬人,比上年增加0.9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2萬人,農業人口108.63萬人。當年出生人口1.77萬人,其中男性0.91萬人,女性0.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1.9‰,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1:100(以女性為100)。當年死亡人口0.98萬人,其中男性0.6萬人,女性0.38萬人,死亡率為6.6‰。當年遷入人口1.55萬人,其中市內遷入1.1萬人,市外遷入0.45萬人。當年遷出人口1.45萬人,其中遷往市內1.14萬人,遷往市外0.31萬人。全區常住已婚育齡婦女18.98萬人,其中年內初婚女性0.72萬人;無孩婦女1.18萬人,一孩婦女14.56萬人,二孩婦女3.11萬人。當年常住人口合法生育率為88.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8‰。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8元,比上年增長14.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3%。農民人均純收入5411元,比上年增長19.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8%。
交通運輸
  江津地處重慶西南長江要津,地跨長江兩岸,東鄰綦江、巴南,西接永川,南連四川合江、貴州習水,北與璧山縣、九竜坡區相鄰,長江流經境內,成渝、川黔鐵路環繞市境,是川南、黔北通往重慶的必經之地,重慶西南方向的交通總口。
  江津地域藴含巨大的交通發展潛力,現有6條國傢級通道與江津結緣:長江過境127公裏,擁有5個國傢級深水港,境內大小溪河通航里程長達305公裏,水能藴藏量近300萬千瓦:成渝、渝黔鐵路過境15站135公裏:公路210國道過境53公裏;成渝、渝黔高速公路均為江津開有(或預留有)路門。小南海一珞璜長江鐵路大橋和江津長江公路大橋橫跨大江南北。斜貫市域的渝滇快速通道現已列入重慶市米字型八大快速通道規劃。
人文特點
  江津雄踞重慶長江上遊咽喉,扼滬渝、控涪合、接滇黔、通藏衛,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清末以來一直為主力師駐超過50名。江津同時也是巴渝地區近現代重要的軍火基地,重慶歷史上最大的鐵炮“三將軍”即為江津所鑄造。江津已兩次被命名為全國的雙擁模範城。
  江津文化昌明,人才輩出,20世紀初由蔡元培、吳玉章等倡導的留法勤工儉學,江津成名人數占全國百分之三以上。
  抗戰時,著名的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區曾一度與重慶沙(沙坪壩)磁(磁器口)文化區、成都金牛(金牛壩)文化區、北碚文化區並列為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
  江津是明代著名輔相江淵和宋代首築重慶九開八閉堅城以抗元兵的彭大雅的故鄉,是共和國元帥聶榮臻的誕生地,同時也是中國共産黨主要創始人之一陳獨秀的客死處,。
  江津還出了作者鐘耘舫,“白屋詩人”吳芳吉,著名電影評論傢鐘惦,中國女排前主教練鄧若曾等傑出人才。
  江津是現代科技人才的搖籃,在整個20世紀的重慶籍院士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江津人。此外,原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兩彈元勳鄧稼先、工程院士丁衡高等也曾就學於這片上地。
旅遊名勝
  江津堪稱風景名勝之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位於江津區域南端渝、川、黔結合部的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四面山,以森林為基調,以丹霞地貌為特色,以水景為亮點,綿亙百裏,四面飛瀑。四面山西南緊連四川合江佛寶國傢森林公園,貴州亦水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赤水國傢桫欏保護區、赤水竹海國傢森林公園、赤水國傢級生態示範區、四渡赤水國傢文物保擴區,貴州習水自然保護區等,組合成我國絶無僅有的首傢超大型生態公園,是地球同緯度碩果儀存的面積最大,保護最完好的亞熱帶常緑闊葉林和珍貴的物種基因庫。
  位於西南部的黑石山--滾子坪省(市)級風景名區橫跨三鎮兩鄉,面積125平方公裏,由黑石山、滾子坪、人圓洞、塘河水域和清源宮5個獨立景區單元組成,其中黑石山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入選美國出版的世界風景名勝辭典。
  江津東部有駱崍山市級風景名勝區,由駱崍99峰、竜登山、紫荊山和天台湖等景區組成,竜登山曾是明代建文皇帝避難之所,駱崍山上的豬嘴洞曾為田紀雲同志當年露宿之地。
  江津西北部有碑槽山市級風景名勝區,主要景觀有碑槽山溶洞群、石門大佛寺、聶帥舊居、石筍山、雲霧坪、利濟橋等,石門大佛為長江邊第一大佛、中國第九大佛和世界最大的觀音菩薩石刻造像。
  西南部有以湖、瀑景觀為主的清溪溝市級風景名勝區。
  古老的幾江城區,集中了聶帥母校、聶帥陳列館、陳獨秀故居、陳獨秀原某址、天下第—長聯、江公享堂、聖泉寺遺址、石佛寺、蓮花石以及鼎山、幾水等衆多高質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是“一日遊”選擇綫路的最佳日的地之一。
  江津文明歷史悠久,文化遺産豐富,目前已發現固定文物603處,其中古遺址11處,古墓葬265處,古建築67處,石窟及石刻93處,近現代史跡17處,近現代代表性建築3處,其他固定文物127處。在這些固定文化遺産中,屬於新石器時代的3處、漢代49處、宋代19處、明代79處、清代414處、近現代39處,其中有266處已被列入《中國文物地圖册》。
  旅遊路綫:
  四面山二日遊:重慶--江津--四面山竜潭湖--臥竜溝--望鄉臺--大洪海--渝黔界碑--中山古鎮--返程
  四面山三日遊:重慶(成都)--江津--四面山竜潭湖--臥竜溝--望鄉臺--大/小洪海--水口寺--中山古鎮--返程
  四面山四日遊:重慶(成都)--江津聶帥陳列館--萬裏長江第一路--望鄉臺--大/小洪海--珍珠灘--土地岩--水口寺十裏峽𠔌--朝源觀--竜飛廟--中山古鎮--返程
  四面山五日遊:重慶(成都)--江津聶帥陳列館--濱江路風光--天下第一長聯--四面山竜潭湖--望鄉臺--大/小洪海--珍珠灘--土地岩--水口寺十裏峽𠔌--朝源觀--飛竜廟--大窩鋪原始森林--中山古鎮--返程
  江津城區一日遊:天下第一長聯--萬裏長江第一聯--聶帥陳列館--陳獨透墓--艾坪山兵器演示場--陳獨秀舊居--返程
  津北旅遊綫二日遊:聶帥舊居--石門大佛--碑槽溶洞--臨峰山森林公園--返程
  駱崍山二日遊:天台湖--獅子頭--駱崍山--雞公嘴--豬嘴洞--返程
  黑石山--滾子坪三日遊:白沙鎮--黑石山--塘河古鎮--滾子坪九、竜溪--倒流水--石蟆清源官--大圓洞--返程
美食特産
  江津美食與江津風光一樣的迷人。江津廣柑以錦橙為代表,圓潤鮮澤,果味醇濃,酸甜適度,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名揚中外,最近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頭條新聞介紹了江津廣柑:江津白酒以“幾江”牌為代表,醇厚廿咧,年産數萬噸,暢銷全國,被譽為江津茅臺:江津花生果仁飽滿:酥脆香甜,著名的江津“天府花生”在東南業、北美、西歐和澳大利亞享有良好聲譽:江津米花糖源起太和齋,香脆化渣,以“玫瑰”牌和“荷花”牌為代表的江津米花糖日前已占領全國同類産品50%以上的市場份額,江津己成為全國最大的米花糖生産基地:江津“順發麻糖”與著名的湖北孝感麻糖齊名,合稱中國麻糖姐妹花:江津芝麻圓子香甜爽門,油而不膩,1981年獲重慶“名小吃”稱號;江津肉片色澤金黃,外酥內嫩,1974年入選《四川菜譜》:江津冰糖竽兒泥、江津冰糖藕丸、江津緑豆團、江津夜露霜等小吃清香甜嫩、爽口化渣,1981年分別入選《川東小吃》和《川味小吃菜譜》:江津燦香雞、江津地雷鴨子、江津酸菜魚(鄒魚)等菜品邑、香、味俱仕,享譽巴蜀,流傳全國;江津“四面碧芽”、“駱崍迎春”、“崍山雲霧”等富硒名茶清香鮮醇、湯色緑亮,深受遊客歡迎;江津先鋒花椒品質優良,暢銷全國,供不應求。江津四面山絞股藍、四面山臘肉、四面山豆花、四面山糯包𠔌以及四面山山珍係列等保健飲品和食品源出天然,絶無污染,最能滿足人們現代生活的需求……。
江津抗戰遺址
  5月29日,筆者從江津區獲悉,該區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發現抗戰遺址23處,該區的抗戰遺址總量由原來的7處上升為30處。
  抗戰遺址是與抗日戰爭期間有關的建築或場地。在這次文物普查中,該區文管所通過查閱歷年文物檔案、抗戰回憶文章、《江津縣志》等史志文獻,訪問了經歷抗戰時期的老人,取得了抗戰遺址的第一手綫索。
  文物專傢介紹,新發現的23處抗戰遺址對進一步研究我市的抗戰歷史和摸清我市的文化底藴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目前,該區文管所用文字敘述、測繪、攝影、衛星定位等方式,對新發現的抗戰遺址的位置、佈局、形態、保存現狀、歷史沿革、保護及利用價值等作了全面的記錄,建立了完善的抗戰遺址保護資料。
對外交流
  江津區
  都城市 日本 1999-11-18 0939-991118-渝-008
英文解釋
  1. n.:  Jiangjin District
近義詞
江津, 江津市
相關詞
橋梁重慶市區劃行政????業公司????務管理局
包含詞
江津區中醫院江津區????務管理局江津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重慶市江津區第二人民醫院重慶市江津區幾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