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黑竜江 >牡丹江 > 
目錄
·Yangming Qu District·區域概況·行政區劃
·經濟發展·歷史沿革·英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更多結果...
Yangming Qu District
  陽明區總面積358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2004年)。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157013。代碼:231003。區號:0453。拼音:Yangming Qu。
區域概況
  黑竜江省牡丹江市陽明區位於牡丹江市區東部,西起東四條路,南至東牡丹街與東安區相鄰,北以圖佳綫鐵路為界與愛民區接壤,東至穆棱市磨刀石鎮,東北與林口縣、海林市交界。全區面積360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11.9平方公裏,城郊面積348.1平方公裏。
行政區劃
  轄鐵嶺、樺林兩鎮,陽明、前進、新興,樺橡四個街道辦事處,22個行政村,38個社區居委會。
經濟發展
  陽明區在註重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圍繞發展優勢農業、特色農業、緑色農業,強化産業化建設,“三農”工作開拓了新局面。確立了5個符合本區實際的産業化項目,建立了4個無公害食品基地和10個“一品村”。
  陽明區內設立有國傢級民營科技示範區。到2003年底,已纍计認定民營科技企業400戶,總資産達到6.5億元,形成了年産值15億元的生産能力,纍计實現技工貿總收入32億元,纍计實現利稅4.6億元。
  陽明區政府一直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示範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積極組織參加了全市赴浙閩招商引資活動和哈洽會,廣泛宣傳優惠的投資政策與良好的發展環境,進一步細化了區級領導和機關部門招商引資責任製,建立和完善了激勵機製,將招商引資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實行了嚴格的奬罰規定。2003年全區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5億元,引進各類項目200餘個,其中投資超過千萬元的項目2個,超過百萬元的項目31個。
  陽明區圍繞舊城區改造,強化房地産開發。投資5600萬元,新開發房地産面積10.2萬平方米。圍繞綜合治理工程,實現了光華街綜合整治,共有12個沿街單位參加了義務共建,改造舊平房22萬平方米,鋪裝彩磚756平方米,植草坪5500平方米,其中光華街與富江路交叉口緑地獲市精品緑化工程。新建柏油路6854平方米,大修柏油路13559平方米,新建排水1500延長米,植樹11874株,植草坪20500平方米,植緑籬6400米。全區城鄉環境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環衛工作在全市季度和年終總評中均獲第一名。
歷史沿革
  東北淪陷後,曾是牡丹江市掖河區的一部分,1942年改為漢陽特別分區。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始設陽明區,管轄兩個街道和兩個行政村。1948年5月,撤銷陽明區,將原屬街道和農村分別劃歸七星區和鐵嶺區管轄。1970年初,以東風區和愛民區各一部分區域成立前進人民公社,同年10月改為陽明區。19 80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準陽明區的建製。
  1992年,陽明區 牡丹江市管轄的市轄區。位於牡丹江市城區東北部,東臨牡丹江,南抵濱綏綫鐵路,西與東安區、愛民區接壤,北與郊區毗連。全境總面積17.3平方公裏,全區下設大慶、陽明、前進3個街道辦事處。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98.9%;朝鮮、滿、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6%。區政府駐地光華街中段路南。
  2000年,陽明區轄3個街道、2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6329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陽明街道 29216 前進街道 27811 新興街道 28959 鐵嶺鎮 45977 樺林鎮 31327
  2005年,陽明區轄4個街道、2個鎮:陽明街道、前進街道、新興街道、樺林橡膠廠街道、鐵嶺鎮、樺林鎮。
  2007年7月11日,《黑竜江省民政廳關於調整牡丹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黑民區77號):經省政府批準,同意將穆棱市所轄的磨刀石鎮整建製劃歸牡丹江市陽明區管轄。
    2007年12月19日,黑竜江省民政廳(黑民區143號):經省政府批準,同意將林口縣所轄的五林鎮整建製劃歸牡丹江市陽明區管轄。
英文解釋
  1. n.:  Yangming District
近義詞
陽明
相關詞
黑竜江地理行政村
包含詞
牡丹江市陽明區衛生防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