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郵編:350400 代碼:350128 區號:0591
拼音:Píng Tán Xiàn 英譯:Pingtan Xian 別稱:嵐
平潭縣位於福建省東部海域,福州市東南部海,東瀕臺灣海峽,西臨海壇海峽,南近南日島,北望白犬列島,由海壇島等126個島嶼和近千個岩礁組成,主島海壇島為全國第五大島。地理坐標為北緯25°16′-25°44′,東經119°32′-120°10′。陸地面積371.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2164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2006年)。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全縣轄7個鎮、8個鄉: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平原鎮、敖東鎮、白青鄉、嶼頭鄉、大練鄉、蘆洋鄉、中樓鄉、東庠鄉、嵐城鄉、南海鄉。共有200個居委會、行政村。縣政府駐潭城鎮。
境內地勢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積平原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麯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腳湖。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溫19.5℃。主要礦藏資源有花崗岩、石英砂。縣道經娘宮渡口和全省公路相連。牛山漁場為全省三大漁場之一。有大小碼頭35座,主要漁港有澳前、流水。名勝有國傢級海島森林公園、海壇風景名勝區。南壟村的殼丘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田美村的江繼蕓墓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平潭縣簡稱嵐,俗稱海壇,亦稱海山。郵編:350400;區號:0591;代碼:350128。
平潭縣素有“千礁島縣”之稱,是著名漁業基地。位於省境東部海上,由以海壇島為主的126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371.91平方公裏,海域面積6064平方公裏,戶籍人口39.2萬(2009年),縣政府駐潭城鎮,通行閩東方言福清話。其主島海壇島陸地面積267.13平方公裏,是福建省第一大島,我國第五大島,地扼臺灣海峽要衝,距臺灣僅68海裏,平潭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島縣,其形成屬於陸連島性質,地形以花崗岩丘陵為主。中南部有三十六腳湖,為福建省最大天然淡水湖。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平潭古稱“海壇”,南壟村 “殼丘頭文化遺址”是福建省最早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7000多年前祖先們就在海壇島棲息繁衍。秦漢時屬閩中郡、會稽郡、侯官都尉,晉時屬晉安郡原豐縣,隋時屬閩縣,唐時屬長樂縣、萬安縣,五代以後屬福清縣(州),清嘉慶三年(1798年)二月改設平潭廳,屬福州府。民國三年(1912年)10月14日,廢廳置縣,屬福州府。1949年9月16日,平潭全境解放。9月23日,平潭縣人民政府成立,先後隸屬閩侯專區、晉江專區、莆田專區。1983年4月劃歸福州市至今。
平潭竜鳳頭沙灘 |
|
平潭縣簡稱“嵐”,位於北緯25°15′—25°45′,東經119°32′—120°10′。東臨臺灣海峽,是福建省以及大陸與臺灣距離最近的島縣,西隔海壇海峽,與長樂、福清市、莆田縣為鄰,南近莆田縣的南島,北望白犬列島。全縣由126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371.91平方公裏,灘塗64.65平方公裏,海域面積6000多平方公裏,海岸綫長399.82公裏。海壇島是福建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陸地面積267.13平方公裏。全縣島嶼多,海岸綫蜿蜒麯折,其類型有基岩侵蝕海岸、紅土侵蝕海岸、沙質塘積海岸、沙泥質和混沙質塘積海岸。沿岸海域廣阔,其中0-10米等深綫的淺海面積240平方公裏,10-20米等深綫的沿岸水域面積1129平方公裏,10-20米等深綫的海域面積256.4平方公裏,40-80米等深綫的近海水域面積4630平方公裏。
平潭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鼕短,溫熱濕潤,夏涼鼕暖、霜雪罕見。春溫低於秋溫。多年平均氣溫19.6℃,最冷日平均氣溫10.2℃;最熱日平均氣溫27.9℃.全年≥10℃的活動積溫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時。雨熱同季,旱雨季節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發量1300毫米,為本省少雨區之一。季風明顯,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其餘季節多為東北風。風力年平均風速6.9米/秒,灣海地區全年大風(7級以上)日數為125天,是本省強風區之一。7-9月高溫幹旱,常受熱帶風暴影響,年平均6.3次。氣象災害主要是臺風、大風、暴雨、幹旱等。夏季大旱出現機率高達54%,為全省之冠。
平潭竜鳳頭沙灘第一節 地 層
平潭位於福建省武夷—戴雲隆褶帶東側沿海地帶,即閩東南沿海變質帶,西鄰閩東火山斷拗帶,東鄰濱海斷陷帶,屬中國東南沿海華夏古陸地質區域的一部分。
在中生代以前,閩東南沿海為一隆起區,自中生代侏羅紀後的燕山運動起,發生強烈的斷裂活動和大規模火山岩漿噴發及岩漿岩侵入。由於遭受到強烈的構造應力擠壓和左旋扭動作用,帶內岩石普遍産生韌性剪切變形或破碎帶,或破劈理帶,以及長樂—詔安斷裂帶等。經後期的岩脈活動和岩漿熱液作用,上述變質帶及其斷裂大多數被酸性、基性脈岩貫入或被硅質充填與硅化作用所固結而穩定。而臺灣西側的“濱海斷裂”,大致沿福建濱海50米等深綫而與之垂直或斜交的北西嚮及近東西嚮斷裂,是造成海岸麯折,港灣、半島、島嶼發育的重要因素。大規模的岩漿噴發和岩漿侵入伴隨着強烈的斷裂活動,至燕山運動晚期基本形成格局,確定平潭地質基礎、地貌輪廓和礦藏分佈。新生代第三紀的地殼運動(即喜馬拉雅運動,簡稱喜山運動),以及第四紀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響,又導致陸海一係列的升降運動。升降運動的基本特徵是:以繼承性的隆起回升為主,局部地段沉降或相對穩定;差異升降活動幅度大,速率快;以竹嶼口—縣城為隆起中心,與其他的隆起或沉降地段成波浪式起伏狀的構造形態;升降幅度和速率的差異反映斷層和斷塊構造的差異。至全新世早期,平潭島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惟蘆洋埔和七裏埔一帶同時受斷陷的影響,下降最烈,海積—風積層厚度達40餘米。從全新世中期開始,平潭海岸轉為上升為主,海岸綫繼續外移,島嶼面積不斷擴大,整個平潭島的雛形基本完成。這時期,三十六腳湖所在的古海灣在上升中因灣口為泥沙淤積而形成瀉湖。近2000年內,蘆洋埔在緩慢上升中形成為平原。由於地殼不斷擡升,平潭境內至今仍保留有六級海蝕階地和三級海積階地,前者在三十六腳湖一帶尤為明顯,後者則以海積平原為主。
平潭敖東將軍山第三節 構 造
平潭地質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屬華夏構造體係。
在區域構造上,平潭位於武夷—戴雲復式隆折帶東側的閩東南沿海變質帶,東與臺灣海峽沉降帶相鄰。通過衛星遙感信息處理,認為平潭地質構造背景,屬於平潭—東山逆衝—推覆構造帶,其基底由前泥盆紀變質岩和印支—燕山早期構造層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規模構造—岩漿活動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為主的火山構造和斷裂構造格局,成為比較完整的以花崗岩為主體的構造塊體。
根據福建省衛星影像地震構造顯示,平潭縣處於福建省最大的活動斷裂構造帶北北東—北東嚮的長樂—詔安帶的東北端。長樂—詔安斷裂帶的主斷裂形跡大致沿閩江口—長樂—福清、惠安、泉州、廈門至漳浦、詔安一綫出露,總長度大於350公裏,寬度約40公裏,總體走嚮為北北東嚮。該斷裂形成於燕山期,明顯控製燕山期花崗岩侵入和火山噴發活動。長樂—詔安帶的東側兩條活動斷裂穿過海壇島域內:第一條為平潭縣東南—東山縣兄弟嶼斷裂綫,位於離大陸30公裏,水深40~50米等深綫附近的海域,斷裂綫狀界面清晰。第二條為平潭縣平原鄉—東山縣澳角斷裂綫,切過海灣,是沿海丘陵島嶼鏈帶和平原臺地區的界域。平潭北部海域諸島,又受福建北西嚮活動的斷裂帶南平—福州斷裂控製,呈條帶狀排列。
平潭大練島 除上述的構造綫外,其中規模相對較大的區域性斷裂有平原—高山斷裂及平潭島東側的濱海斷裂。這些次級斷裂均發育在燕山期火山熔岩和花崗岩中,並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布。
平原—高山斷裂 該斷裂出露於平潭島北部平原,經過海壇海峽至福清高山一帶,斷裂成群出現,地表可見長度5~10公裏,總長達36公裏以上。在平原附近可見兩條呈北東40度走嚮斷層平行出露,中間被第四紀覆蓋,傾嚮北西,傾角60~80度。該斷裂自燕山晚期形成後,還多次發生活動,但在晚更新世時期基本停止活動而進入侵蝕風化作用時期。
平潭東側濱海斷裂 該斷裂大致沿福建濱海50米等深綫分佈,總體走嚮北北東嚮,傾嚮南東,傾角較陡,由數條呈雁列式排列的壓扭性斷裂組成,總長度大於400公裏,寬度約12公裏。斷裂形成於燕山晚期,在喜山期仍有明顯活動,至第四紀斷裂活動有所減弱。該斷裂中南地段,曾多次發生中強地震,說明該斷裂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地震斷裂。
通過對斷裂活動産物形成年代鑒定,平潭斷裂活動年代以第四紀中更新晚期為主,即大約在距今12~27萬年間有過明顯活動,至全新世(1.0萬年)趨於穩定。
平潭仙人井 |
|
平潭縣轄7個鎮8個鄉,203個行政村(居),總人口近40萬。資源豐富,擁有16億噸石英砂、8億立方米花崗岩、409公裏海岸綫、283 處天然港澳以及數10處天然深水港灣;8大景區被國務院評為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澳港為國傢一級漁港和臺輪停泊點。娘宮是進出島全天候滾裝輪渡碼頭,還有南中港臺輪停泊點、竹嶼港等較有名,發展港口經濟條件良好。
2004年,全縣生産總值39.66億元,比上年增長13.1%;財政總收入13599萬元,增長20.4%;地方財政收入10171 萬元,增長18.8%;農林牧付漁總産值23.44億元,增長10.9;工業總産值6.52億元,增長19%;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3億元,增長34.9%;糧食總産量2.42萬噸,增長17.7%;水産品總産量31.6萬噸,增長4.1%;出口總值505 萬美元,增長25.9%;固定資産投資9.11億元,增長2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2億元,增長7.4%;農民人均純收入3880元,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6.07%。
2004年,平潭縣工業集中區建設取得成效。船舶修造業異軍突起,已建成利亞、長泰、看澳、雄鷹等5傢,其中生産萬噸以上輪船的省級重點企業有2傢。2004年,風力發電開發方興未艾,長江澳首期6000千瓦風電場完成産值858萬元;投資8.6億元的二期風電場得到國傢發改委審核批復,即將動工建設。水産加工業取得突破,金富琳食品有限公司、建隆水産有限公司、芬尾冷凍廠、坤順水産實驗養殖有限公司分別被評為省、市級竜頭企業和山海協作重點骨幹項目單位,海源水産有限公司基本建成。國有資産經營收入343萬元,增長212%。
2004 年,僅海運業和房地産業的民營資本投入近20億元。2004年,新發展大型深水抗風浪網箱21組,為全省之最;工廠化鮑魚養殖新發展2傢,鮑魚育苗場發展到40傢,年育苗總量達6000萬粒;高優品種緑美大蔥種殖出口基地發展到200公頃;野鵝山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水仙花種植基地等項目取得新進展。當年,平原、白青、嵐城等鄉鎮實施4個土地治理整理項目,面積超過萬畝。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發展遠洋捕撈、新增遠洋漁船4艘,遠洋漁船總數達49艘。同時,完成沿海防護林更新改造274.33公頃;完成36個村通水工程。隧道工程業發展壯大,據統計,平潭籍隧道公司年承攬工程量占全國四分之三的份額,年創産值40億元。其中福建省隧道工程總公司已完成股份製改革,2004年實現産值15.7億元,比上年增長29.8%;海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實現産值3.96億元,增長21.9%。2004年,海運業發展迅猛,投資8億元,新增7艘55萬噸載重國際航綫船舶;投資8.75億元新增70艘35萬噸載重國內航綫船舶。全縣擁有各類運輸船800多艘,運力超過150萬噸,位列全省第一。城區面積由1998年的7平方公裏擴大到10.5 平方公裏。2004年,新建東大街竜山段、中湖支路和西康路,改造完成萬順路和洗布溪橋涵,縣職業中學綜合樓、縣圖書館建成投入使用,縣體育場、翠園全面改造完成並嚮公衆開放,污水處理廠、城關小型森林公園等一批項目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房地産業發展迅速,23傢房地産企業當年完成投資2.23億元,增長75%。幸福洋二期圍墾工程面積813.33公頃,建成全國之最的蛤苗良種培育基地,已完成投資6700萬元,年産值可達5000萬元;交戰公路二期建成通車。同時,縣醫院病房大樓及醫療急救體係、縣疾病控製中心大樓、縣法院審判大樓、澳前東區供水工程、敖東供水工程、嶼頭供水工程等項目已經建成或正抓緊建設。社會保障體係初步建成,有近2萬人享受城鄉低保,年發保障金926.7萬元。2004年,投入海峽大橋註册資本金500萬元,已上報國傢發改委審批立項。國傢發改委委托專傢組進行現場項目評估,基本同意平潭海峽大橋方案。當年投入2060萬元修建在建陸島交通碼頭8座;投入1.29 億元建設環島公路3條。同時,還完成水泥險路面建設106.13公裏,其中,農村路網43條99.6公裏,優質公路通車里程創歷史之最。
2004年,全島規劃港口建設,其中可建萬噸位級以上的港口有10多處。具備建設國際商港的條件,尤其是福建省啓動全省濱海公路和大港口、大碼頭計劃,平潭建港優勢更加凸顯。正在規劃建設東澳中心漁港和萬噸級以上的深水碼頭,形成以東部對臺經貿合作、工業加工區和保稅倉庫,西北部延伸與鬆下港、元洪港、長樂空港構成港口産業區。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相應改善,海島的環保質量也逐步優化。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福建省福州市轄縣,縣人民政府駐潭城鎮,全縣轄7個鎮、8個鄉: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平原鎮、敖東鎮、白青鄉、嶼頭鄉、大練鄉、蘆洋鄉、中樓鄉、東庠鄉、嵐城鄉、南海鄉。共有200個居委會、行政村。
潭城鎮
面積12平方千米 人口4.69萬人(2004年末) 代碼350128100
係縣政府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8個社區、4個行政村,87個街莊、56個村民小組:~001_轅門居委會、~002_右營居委會、~003_瑞竜居委會、~004_城東居委會、~005_紅山居委會、~006_寶湖居委會、~007_中埔居委會、~008_桂山居委會、~201_城北村、~202_城南村、~203_城中村、~204_北門村。
蘇澳鎮
面積17.3平方千米 人口4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101
位於平潭縣西北部。轄18個行政村,49個自然村:~201_蘇澳村、~202_鐘門村、~203_竜頭村、~204_紅旗村、~205_下蘇澳村、~206_鬥魁村、~207_梧峰村、~208_和平村、~209_友誼村、~210_五一村、~211_鬥門村、~212_紫霞村、~213_齊富村、~214_南海村、~215_民主村、~216_看澳村、~217_先進村、~218_西樓村。
流水鎮
陸域面積47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500平方千米 人口5萬多人(2004年) 代碼350128102
位於平潭縣東北部。轄26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201_流水村、~202_戶樓村、~203_砂美村、~204_磹水村、~205_君山村、~206_漁嶼村、~207_北港村、~208_山門村、~209_坑北村、~210_謝厝村、~211_五埕村、~212_模鏡村、~213_鬆厝村、~214_南鬆村、~215_新湖村、~216_大埕村、~217_大澳村、~218_西樓村、~219_山邊村、~220_裕藩村、~221_東美村、~222_下厝場村、~223_五星村、~224_港東村、~225_鬆南村、~226_後田村。
澳前鎮
面積28.3平方千米 人口4.28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103
位於平潭島東部,三面臨海。轄21個行政村:~201_澳前村、~202_東澳村、~203_嶺前村、~204_竜山村、~205_官薑村、~206_竜北村、~207_玉道村、~208_玉樓村、~209_井邊村、~210_光樓村、~211_光裕村、~212_紫蘭村、~213_上井村、~214_竜南村、~215_磹角底村、~216_前進村、~217_東星村、~218_中甲村、~219_磹報村、~220_東光村、~221_南賴村。
北厝鎮
陸域面積58.5平方千米 人口3.8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104
位於海壇島的中南部,其娘宮碼頭是平潭縣進出島的門戶。轄19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201_湖西村、~202_北洋村、~203_厝祥村、~204_澳尾村、~205_務裏村、~206_跨海村、~207_先建村、~208_紅山村、~209_紅湖村、~210_北厝村、~211_莊上村、~212_娘宮村、~213_蘆山村、~214_山利村、~215_天山村、~216_大厝基村、~217_美樓村、~218_湖南村、~219_吉釣村。
平原鎮
面積23.68平方千米 人口2.6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105
位於海壇島北部中心。轄14個行政村:~201_平原村、~202_劍湖村、~203_榕山村、~204_上攀村、~205_紅衛村、~206_鳳美村、~207_山顯美村、~208_梧鳳村、~209_燎原村、~210_江樓村、~211_梧鳳樓村、~212_當盛村、~213_半山村、~214_瓦窖村。
敖東鎮
面積23.7平方千米 人口3.14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106
位於平潭縣海壇島南端突出部。轄15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201_新壠村、~202_敖網村、~203_嚮陽村、~204_竜海村、~205_建民村、~206_仙霞村、~207_蒼海村、~208_東坑村、~209_華東村、~210_建星村、~211_橋錦頭村、~212_漁莊村、~213_青觀頂村、~214_錢便沃村、~215_大福村。
白青鄉
面積6.7平方千米 人口2.03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200
位於海壇島的西北部,三面臨海。轄10個行政村:~201_青峰村、~202_白勝村、~203_白沙村、~204_豐田村、~205_岱峰村、~206_玉堂村、~207_招康村、~208_國彩村、~209_南盤村、~210_東占村。
嶼頭鄉
面積12.5平方千米 人口1.6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201
位於海壇海峽西北部,地處長樂、福清、平潭3縣(市)海上交界處。由7個島嶼和40多個礁石組成,轄10個行政村,16個自然村:~201_東珠村、~202_樂嶼村、~203_嶼北村、~204_後黨村、~205_東貴村、~206_東京村、~207_田下村、~208_玉瑤村、~209_旺濱村、~210_嶼南村。
大練鄉
面積13平方千米 人口8962人(2004年) 代碼350128202
位於平潭縣西北部,由大練島和小練島組成。轄9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201_立新村、~202_西礁村、~203_秀礁村、~204_東礁村、~205_漁限村、~206_月舉村、~207_捨仁宮村、~208_瑞洋村、~209_圍東村。
蘆洋鄉
面積31.81平方千米 人口6800多人(2004年) 代碼350128203
位於海壇島腹部,屬鄉場合一建製。轄7個行政村:~201_洋中村、~202_蘆北村、~203_黃土墩村、~204_馬腿村、~205_西邊寮村、~206_鹿樓村、~207_大淵村。
中樓鄉
面積19.45平方千米 人口2.25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204
位於平潭縣北部中段。轄11個行政村,2個直屬村民小組:~201_中樓村、~202_冠山村、~203_湖山村、~204_昆湖村、~205_大坪村、~206_鳳樓村、~207_南樓村、~208_大中村、~209_韓厝村、~210_????田村、~211_蘆南村。
東庠鄉
面積4.46平方千米 人口1萬多人(2004年) 代碼350128205
位於平潭縣東北突出部,四面環海。轄8個行政村:~201_澳底村、~202_東風村、~203_澳星村、~204_東進村、~
205_鱟北村、~206_東霞村、~207_湖邊村、~208_南江村。
嵐城鄉
面積34.2平方千米 人口2.3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206
位於平潭縣中部,地處城郊。轄13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201_正旺村、~202_上樓村、~203_新橋村、~204_霞嶼村、~205_白山村、~206_流東村、~207_東嶼村、~208_新門村、~209_上洋村、~210_下洋村、~211_礬嶼村、~212_中湖村、~213_中南村。
南海鄉
面積10.2平方千米 人口1.01萬人(2004年) 代碼350128207
位於平潭縣最南端的漁業島鄉,主要由塘、草嶼等28個島嶼組成。轄7個行政村:~201_陳厝村、~202_蓮澳村、~203_西門村、~204_江尾村、~205_後坑村、~206_北樓村、~207_南中村。
集 鎮
一、潭城鎮
潭城鎮位於海壇島中部,東與澳前鎮接壤,西至洋潮嶼村,南至萬寶山,北與縣國營林場為鄰,面積10.2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115畝,林地面積1402畝。1995年,下轄6個居民委員會,4個村民委員會,8568戶(其中農業戶2134戶),人口4.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284人)。清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縣丞署設址於此地後,歷代縣政府機關均設址於此,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清雍正八年(1730年),其境屬候均區。民國15年(1926年)屬第一區;民國20年設潭城鎮,仍屬一區;民國31年8月撤銷區署,直屬縣政府;民國32年10月改設鄉鎮,潭東鄉並入潭城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潭城鎮直屬縣政府,1950年2月屬四區;1956年直屬縣政府;1958年8月,潭城與潭東合併為潭城分社。1961年7月潭東分出,設潭城人民公社。1970年6月潭城人民公社與紅心農場合併,改稱為紅心人民公社,1978年9月復稱潭城人民公社。1980年4月分為城關鎮和嵐城人民公社,1982年9月改稱潭城鎮人民政府。
民國時期,潭城鎮海上運輸業較為發達,重點發展商貿業,手工業有所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以農業為主,在沙埔地上開展植樹造林,開墾耕地,成為縣內重要的産糧區。1961年糧食總産量1390噸,占全縣總産量的11.7%。1978年總産量達4725噸,占全縣總産量的18.8%。1980年以後隨着縣城東移,大片耕地被占用,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嚮鄉鎮企業和商貿業,先後建立有機電、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和中外合資企業近40傢,鎮屬平潭機電廠生産的深水泵為自行研製的專利産品,暢銷全國各地。1990年以後隨着旅遊業的發展,第三産業迅速崛起,特別是以賓館旅社、酒傢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業,發展尤為迅速,共有100多傢。到1995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産值5204萬元,工農業總産值2013萬元(1990年不變價,下同),其中工業總産值1598萬元,商貿、餐飲業總産值1804萬元。
鎮境內擁有全縣最大的集市貿易和商品集散地。轄區內有平潭一中、城關中學、職業中學以及4所小學。建有縣文化館、廣播站、電視差轉臺、氣象臺、新華書店、影劇院、體育場、醫院等文化體育衛生設施。縣城東部的竜鳳頭海濱沙灘和森林公園,已成為平潭縣重要的旅遊休閑度假區,每年接待大批遊客。
二、蘇澳鎮
蘇澳鎮位於海壇島西北端,東與平原毗鄰,西與福清市隔海相望,南臨海壇海峽,北與大練島隔海對峙。總面積20.4平方公裏,耕地7501畝,林地5178畝,灘塗18450畝。1995年,下轄18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7748戶,3.49萬人。鎮址設在蘇澳村,距縣城18公裏。
民國元年,現蘇澳鎮轄區,除鐘門屬樸秀區外,其餘均屬鬥門區;民國15年屬三區;民國20年6月,屬三區轄下的三民鄉和新民鄉;民國26年屬三區轄下的土庫、蘇澳聯保;民國28年9月復屬三區的三民鄉和新民鄉;民國31年8月撤區署,三民鄉和新民鄉合併成立蘇澳鎮;民國32年10月,嶼頭鄉並入蘇澳。民國38年9月屬三區;1956年3月設蘇澳區;1958年4月設蘇澳鄉,8月改為蘇澳大隊,屬平潭縣人民公社平原分社;1961年7月設蘇澳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恢復蘇澳鎮。
蘇澳鎮海岸綫麯折蜿蜒,形成許多天然澳口,較大的有蘇澳、鐘門下澳、看澳等。蘇澳是天然避風港。宋嘉祐四年(1059年),設巡檢司,或駐於鐘門,或駐於蘇澳,管理海上過往船衹,出海巡防。紹興年間,蘇澳與鬆林、南日並稱三寨。現設有蘇澳航管站,為平潭至福清海口和長樂鬆下的客貨船起點站,又是縣內班車的一個終點站,也是全縣漁農業生産資料的重要轉運站。
蘇澳鎮以漁為主,海上運輸業發達。自古就是海上貿易集散地。據《方輿紀要》載,蘇澳、鐘門、連街自宋初就與外地通商,漸成集市,被稱為“船舶三都會”,“入口以柴米為大宗,出口以魚????為大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鎮內先後開辦造船廠、機械修配廠等小型企業。60年代後,外海捕撈和近海定置網、小拖繒作業興盛,産量和産值較高。1981年,全鎮擁有漁船326艘,舢板120條,共1795噸位。80年代開始,近海養殖和釣石斑魚作業發展迅速,水産品年産量達4500噸,總産值達21萬多元。90年代初,蟶、蛤、紫菜的養殖已具有一定的規模,鐘門村建成網箱養魚基地,水産品遠銷港澳及日本等地。1995年,水産品總産量達8100噸,總産值3508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占工農業總産值4113萬元的85.3%。
轄區內的看澳村海灘遍布海蝕風化岩,“半洋石帆”是全國罕見的花崗岩海蝕柱,是古時平潭十景之一,被明朝語言學家陳第稱為“天下奇觀”,吸引大批遊客前往觀光。
三、澳前鎮
澳前鎮地處海壇島東南突出部,東臨臺灣海峽,與臺灣島直綫距離68海裏,南靠壇南灣,西北與潭城鎮緊鄰,面積28.39平方公裏。耕地6876畝,林地6304畝,灘塗3300畝。1995年,下轄21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9306戶,4.09萬人。鎮址設在澳前村,距城關10公裏。
民國元年,屬高平區,共有45個自然村。民國20年,屬一區轄下的潭東鄉。民國26年屬一區轄下的東澳鄉。民國38年9月16日,屬一區轄下的潭東鄉。1961年設立潭東人民公社。1984年9月撤銷公社建製,成立潭東鄉人民政府,12月更名為澳前鎮人民政府。
澳前鎮東面有牛山漁場,盛産大黃魚、帶魚和梭子蟹等,是福建省最大的漁場。觀音澳依傍鎮西,是天然良港,也是平潭縣重要漁港,擁有發展水産業的優越條件,並建有500噸級深水碼頭。1979年1月,觀音澳被國務院批準為臺灣漁輪停泊點,成為海峽兩岸交往的重要窗口。
全鎮以漁業為主,捕撈、養殖及水産品加工是全鎮經濟的三大支柱。90年代後,大力發展砂石加工業和以竜鳳頭海濱浴場為依托的旅遊服務業。動工興建少雄山開發區。1995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8542萬元,其中漁業總産值6214萬元。
四、北厝鎮
北厝鎮位於海壇島中南部,南、北、東側分別與敖東鄉、嵐城鄉、澳前鎮接壤,西面隔海與福清市小山東相望。全鎮面積50.89平方公裏,其中耕地9705畝,山林20684畝,灘塗淺海13050畝。1995年,下轄18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7242戶,3.49萬人。鎮址設北厝村,距縣城7公裏。
民國元年,屬於敖網區、北海區、莊上區。民國20年,縣境內設5區轄15鄉,屬於五區轄下的復興鄉、潭南鄉。民國26年,屬二區轄下的湖南、北厝聯保。民國38年9月16日後,屬二區,區公所駐地北厝,1958年3月設立湖西鄉,8月並入敖東人民分社,1961年復設北厝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建立北厝鄉人民政府。1992年撤銷北厝鄉,設立北厝鎮。
北厝鎮西北部、東部地區有灘塗淺海,養殖業歷史悠久;西部、西南部盛産貝類。1961年後,竹嶼口海堤填築後,西北部逐步發展為綜合養殖區。1973年火燒港圍墾後,南部淺海建設成為????場。
北厝鎮水陸交通便捷。竹嶼港、娘宮港是平潭與內陸交往的主要港口。娘宮金井建有5000噸級散雜貨碼頭,已闢為二類口岸。由於灘塗寬闊,海水養殖發展迅速。竹嶼、娘宮、吉釣、小灣、南後澳等處已闢為養殖基地,養魚6000多網箱。有鎮辦化工廠、養鰻場、石板材廠各1傢,小????場3傢,運輸船30多艘,1000多噸位。1995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4148萬元。
鎮境內的南寨山,因象形山石衆多,被國務院定為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動工興修環山路。三十六腳湖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環境清幽,是縣域內重要的生態自然保護區。
五、流水鎮
流水鎮地處海壇島東北突出部,東北與東庠島隔海相望,東臨臺灣海峽,西與中樓鄉相鄰,南與嵐城鄉接壤,總面積33.05平方公裏,有耕地12262畝,灘塗5100畝。林地15460畝。1995年,下轄25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12229戶,4.88萬人。鎮址設流水村,距縣城9公裏。
民國元年,流水鎮大致為原坑北區行政區域範圍。民國20年設平沙鄉屬二區;民國26年1月轄下的北苑、君山設立聯保;民國28年9月復設平沙鄉;民國31年8月撤銷區署,平沙鄉並入中正鄉。民國38年9月分設流水、五湖、君山、裕藩等鄉,屬一區;1952年屬六區;1956年並入中樓區;1958年4月撤區並鄉,分設流水鄉、君山鄉;當年8月屬流水分社;1961年建立流水人民公社;1984年9月恢復流水鄉。1994年12月撤銷流水鄉,建立流水鎮。
清以前流水就是一個魚貨集散地。清康熙年間是一個汛地。流水鎮的西部是農業區,東部是縣重點漁區。50年代至60年代初,漁業生産以近海捕撈為主,海水養殖較少,漁業機械化程度不高,漁船595艘,3343噸位,多為非機動船。1963年糧食總産量2067噸,占全縣總産量的14.1%;漁業總産量7603噸,占全縣的23.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農業生産得到加強,抗旱排撈能力不斷提高。漁業的機械化程度逐步增強,漁業生産開始嚮外海發展,並拓展國內其他漁場。1978年農業總産值1417萬元,其中漁業産值908萬元。糧食總産量2953噸,漁業總産量1.10萬噸。80年代以後在發展漁農業生産的同時,其他經濟發展迅速。漁業生産貫徹養殖、捕撈、加工相結合的方針,大力發展外海捕撈和遠洋捕撈,灘塗養殖發展迅速,養殖蠣、蛤、海帶、紫菜、貽貝等。以水産品加工業為主的鎮、村辦企業迅速發展,産品打入國際市場,出口産品達10多種,成為平潭縣重要的出口基地。1995年,全鎮擁有漁船524艘,1.34萬噸,已形成3個千畝養殖片,海水養殖面積達2800畝,鎮、村辦企業101傢,産品出口的有40多傢。全鎮農村社會總産值3.19億元,工農業總産值1.46億元(1990年不變價),其中:漁業總産值5450萬元,工業總産值8237萬元。外貿出口收購總值占全縣出口額的80%。漁業總産量4.13萬噸,占全縣總産量的26.6%。
鎮境內的君山、王爺山和“仙人井”為遊覽勝地。 |
|
據平潭縣平原鄉南壟村殼丘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考證,平潭遠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據民國《平潭縣志》引《天下郡國利病書》、《福州府志》:唐為牧馬地,宋初置牧監,不久撤銷,允許島民耕作,並增兵駐守。宋嘉祐四年(1059)在鐘門(今屬蘇澳鎮)設巡檢司,掌管海上巡防。明洪武年間,為防備倭寇襲擾,強迫島民遷徙內地,致使島上百業荒廢,滿目瘡痍。此後,又因數度“禁海”、“遷界”。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禁令解除後,漁業生産與海上運輸開始復蘇。清鹹豐(1851~1861年)以後,平潭成為福建對臺貿易主要口岸之一。此後一段時間,社會相對安定,漁、農、????、商等業有所發展,文化教育漸興。然而,平潭長期未能獨立建製,歷代政府衹重屯兵固防、設卡取稅,對經濟、文化建設投入甚微,因而,始終未能改變平潭落後封閉的狀態。
民國元年(1912年)平潭獲準建縣後,時局動蕩,匪亂如毛,加上瘟疫蔓延,民衆難以安居樂業。特別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和偽軍多次竄犯平潭,搶掠劫殺,導致百業凋零,民不聊生。解放戰爭爆發後,平潭又陷入睏境,直至1949年9月16日全境解放。
語言文化評話
民國時,平潭評話藝人不多,進島說唱多是福州、福清等地藝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文化館組織評話藝人,走鄉串村,巡回說唱。1950年秋,縣召開第一次業餘文藝工作者代表會,評話藝人被邀請參加。1953年9月,第一區評話藝人為配合土改反霸,將評話藝術溶進幻燈放映進行宣傳,很受群衆歡迎。
“文化大革命”期間,評話藝術受到冷遇,因無書可說,多數評話員改從他業。1979年5月,縣文化局召開評話、講書、伬唱藝人座談會,交流創作、演出經驗。6月,成立平潭縣評話伬唱協會,會員36人,其中評話藝人12人。1980年10月,俞昌仁創作的歷史題材評話本《血濺鐘樓》,參加莆田地區舉行的評話會演,獲得劇本創作奬,王秀明獲演出奬。1983年11月,縣文化局邀請省著名評話藝術傢吳樂天、林木林、葉神童等到平潭演出,縣評話伬唱協會組織評話員觀摩學習。
90年代,評話藝術難以在藝術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經常從事說唱演出的評話員僅剩2~4人。1995年,全年演出不足10場,聽衆不足幾千人。 |
平潭沙雕節 Pingtan Sand Sculpture Festival |
03-05平潭順利主辦了3屆國際沙雕節.沙雕節邀請了美國、加拿大等近10個國傢和地區的沙雕手創作了秦始皇兵馬俑、萬裏長城烽火臺、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羅斯德島巨像以及孫中山、嶽飛、鄭成功.沙雕節期間還舉行了文藝晚會、沙雕啤酒狂歡節、沙雕人體彩繪秀、少數民族風情表演、大型風箏放飛、沙雕攝影大賽、南少林武術擂臺賽、福建省首屆精英男模選拔賽、福建省首屆沙灘小姐大賽、時裝秀等形式多樣、娛樂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的配套活動。吸引了大批海內外旅客。 |
|
竜王頭海濱浴場
三十六腳湖
崇臺觀日
海蝕拱門觀潮
片瓦仙蹤
指動石
南寨石林
琉球國駙馬墓
新石器時代遺址3處
石牌洋
仙人井
王爺山
君山
將軍山
海壇天神
... |
|
礦産有花崗岩、石英砂、明礬、黃鐵、銅、高嶺土礦等,花崗岩儲量約8億立方米,富有名貴的黑、墨緑、芝麻等品種;石英砂儲量10億噸,含硅量高達96%以上。 水生動物有魚、蝦、蟹等679種,其中海洋魚類242種,海水蝦、蟹類73種,海水軟體動物(貝類)有169種,漂遊生物266種。 土特産有白沙蝴蝶幹、平潭貝雕、平潭對蝦、塘嶼磹、紫菜等。 |
|
2008全年生産總值52.56億元,增長10.4%;農業總産值32.42億元,增長2.4%;財政總收入2.36億元,增長21.5%;地方財政收入1.75億元,增長25.7%;出口總值完成150萬美元,同比下降82.0%;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增長11.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5.79億元,增長127.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萬元,增長22.3%;農民人均純收入4871元,增長11.3%;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4.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8.0‰以內。
工業。工業總産值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達10.1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達6.33億元,增長34.8%。金山工業區平潭園規模以上企業達7傢,産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20.1%。規模以上船舶修造、風力發電、砂石加工、水産品加工等産業成為平潭縣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産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57.2%。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長江澳二期風電10千瓦項目,投産(兩個多月)發電量達8800萬千瓦時,實現産值4206萬元;遠大船廠開工建設;金壇康娛橡膠工程材料公司完成部分廠房建設,開始安裝設備。
農業。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35萬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0.57萬公頃、産量2.65萬噸,與上年持平。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紮實有效,全縣集中免疫率達100%。水産業繼續穩步發展,捕養結構進一步優化,水産品總産量30.86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産量16.2萬噸、增長6.6%,海洋捕撈産量18.3萬噸、下降3.0%,捕養結構比例調整為53∶47新增深水抗風浪網箱4組,總數達43組。高優養殖品種不斷發展,全縣鮑魚育苗場發展到70傢,全年養殖鮑魚7100萬粒。福建省壇紫菜原種場動工建設;水産品精加工企業發展到9傢,全縣水産品加工量達7.1萬噸。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成青峰二級漁港和澳前紫蘭、南海北樓2座三級漁港。實施國債沿海防護林更新改造333.33公頃。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機製,全縣森林緑化率達32.9%,投入巨資對三十六腳湖水源地進行治理,建成蘇澳、中樓2個自來水擴建工程,完成初級供水工程27處、受益3.2萬人。農村傢園清潔行動全面推進,農村衛生院提升改造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作有序鋪開。實施敖東、澳前、北厝、蘆洋4個鄉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投資近1000萬元、受益面積400公頃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程;派駐挂職幫扶76個行政村,篩選確定10個行政村作為重點幫扶的先行示範村。
第三産業。製定《“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規劃》和《物流發展規劃》,社區小型超市佈局逐步完善。房地産業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4.19萬平方米,增長25.7%。西航路建材一條街格局基本形成。旅遊景區綜合整治工作通過省建設廳驗收,並獲國傢建設部免檢資格;完成石牌洋景區7000平方米停車場的土石方工程和旅遊接綫水泥路建設;全年來平潭遊客超過20萬人次,旅遊業收入近1億元。
城鄉建設。長江港二期風電、縣污水處理廠、城區電網改造、城區主街道“亮燈”工程、上流綫和流大綫公路改造、蘇澳鐘門陸島交通碼頭、縣殯儀館、縣教師進修學校綜合樓等建成投産或投入使用;海峽大橋、遠大船廠、城南學校、縣中醫院門診樓、金壇康娛橡膠工程材料等項目開工建設;澳前沙塔澳風場開展海上風電前期調研論證工作。11萬伏輸變電Ⅱ回路項目完成前期籌備工作。投入2462萬元,建成34條、總長57.25千米的農村水泥路,全縣行政村居水泥路通達率為99.5%。鄉鎮通寬帶,村村通電話;城區規劃面積從18平方千米擴大至40平方千米,優先發展城區公交,開通3條城區公交綫路,投放26輛公交車和90輛出租車。理順城區環衛管理體製,大力治污,節能減排,主要汚染物總量減排項目完成比率為100%。
社會事業。推動科技創新,實施鮑魚和長竹蟶人工放流增殖項目試驗取得明顯成效。各級各類教育持續健康發展,農村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遠程教育建設項目通過省級驗收,教育工作順利通過省、市“對縣督導”評估,高考綜合評定在全市8縣(市)名列第2名,有5所中學受到表彰。公共衛生服務朝着有效、安全、價廉的方向轉變,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縣圖書館被評為省十佳圖書館;閩劇《九月無災》、《福州女人》分別獲得中國戲劇文學奬銀奬和銅奬。投資160多萬元的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平潭籍運動員在第十三屆省運會上奪得4枚金牌,縣第八屆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廣播電視事業不斷發展,完成19個“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65個行政村有綫電視網絡改造,以及全縣廣播電視地面衛星接收調星工程。計劃生育順利通過省人口計生委中期抽查和年終考核,全縣人口出生水平穩定在12‰,政策符合率達86.71%。完成平潭縣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及人口抽樣調查工作。
社會保障。城鄉睏難家庭醫療救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實,安排100多萬元救災救濟,幫助群衆解决生産生活上的睏難,幫扶近780戶低收入家庭脫貧。啓動實施7個村200戶600人的安居“造福工程”。全縣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1.82%以內,城鎮新增就業2030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200人,實現下崗失業再就業135人。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農民25.4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82.8%。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共免1040萬元,受益學生3.74萬人。資助貧睏殘疾人家庭子女進入大中專讀書29人,資助資金達4.3萬元。徵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58.75萬元。為農村殘疾人解决低保,完成白內障手術160例。使1608戶2536名特睏殘疾人基本生活達到溫飽水平,投入48萬元為26戶農村貧特睏殘疾人無房戶、危房戶改建新建房屋。規範經濟適用住房保障對象標準,啓動廉租住房制度。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等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紮實推進。保障糧食安全,完成3534噸庫存糧食輪換任務。投入500萬元,用於三十六腳湖生態建設。讓人民群衆喝上“放心水”。創建“平安平潭”取得成效。 |
|
平潭縣簡稱“嵐”,位於北緯25°15′—25°45′,東經119°32′—120°10′。東臨臺灣海峽,是福建省以及大陸與臺灣距離最近的島縣,西隔海壇海峽,與長樂、福清市、莆田縣為鄰,南近莆田縣的南島,北望白犬列島。全縣由126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371.91平方公裏,灘塗64.65平方公裏,海域面積6000多平方公裏,海岸綫長399.82公裏。海壇島是福建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陸地面積267.13平方公裏。全縣島嶼多,海岸綫蜿蜒麯折,其類型有基岩侵蝕海岸、紅土侵蝕海岸、沙質塘積海岸、沙泥質和混沙質塘積海岸。沿岸海域廣阔,其中0-10米等深綫的淺海面積240平方公裏,10-20米等深綫的沿岸水域面積1129平方公裏,10-20米等深綫的海域面積256.4平方公裏,40-80米等深綫的近海水域面積4630平方公裏。
平潭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鼕短,溫熱濕潤,夏涼鼕暖、霜雪罕見。春溫低於秋溫。多年平均氣溫19.6℃,最冷日平均氣溫10.2℃;最熱日平均氣溫27.9℃.全年≥10℃的活動積溫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時。雨熱同季,旱雨季節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發量1300毫米,為本省少雨區之一。季風明顯,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其餘季節多為東北風。風力年平均風速6.9米/秒,灣海地區全年大風(7級以上)日數為125天,是本省強風區之一。7-9月高溫幹旱,常受熱帶風暴影響,年平均6.3次。氣象災害主要是臺風、大風、暴雨、幹旱等。夏季大旱出現機率高達54%,為全省之冠。
平潭竜鳳頭沙灘第一節 地 層
平潭位於福建省武夷—戴雲隆褶帶東側沿海地帶,即閩東南沿海變質帶,西鄰閩東火山斷拗帶,東鄰濱海斷陷帶,屬中國東南沿海華夏古陸地質區域的一部分。
在中生代以前,閩東南沿海為一隆起區,自中生代侏羅紀後的燕山運動起,發生強烈的斷裂活動和大規模火山岩漿噴發及岩漿岩侵入。由於遭受到強烈的構造應力擠壓和左旋扭動作用,帶內岩石普遍産生韌性剪切變形或破碎帶,或破劈理帶,以及長樂—詔安斷裂帶等。經後期的岩脈活動和岩漿熱液作用,上述變質帶及其斷裂大多數被酸性、基性脈岩貫入或被硅質充填與硅化作用所固結而穩定。而臺灣西側的“濱海斷裂”,大致沿福建濱海50米等深綫而與之垂直或斜交的北西嚮及近東西嚮斷裂,是造成海岸麯折,港灣、半島、島嶼發育的重要因素。大規模的岩漿噴發和岩漿侵入伴隨着強烈的斷裂活動,至燕山運動晚期基本形成格局,確定平潭地質基礎、地貌輪廓和礦藏分佈。新生代第三紀的地殼運動(即喜馬拉雅運動,簡稱喜山運動),以及第四紀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響,又導致陸海一係列的升降運動。升降運動的基本特徵是:以繼承性的隆起回升為主,局部地段沉降或相對穩定;差異升降活動幅度大,速率快;以竹嶼口—縣城為隆起中心,與其他的隆起或沉降地段成波浪式起伏狀的構造形態;升降幅度和速率的差異反映斷層和斷塊構造的差異。至全新世早期,平潭島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惟蘆洋埔和七裏埔一帶同時受斷陷的影響,下降最烈,海積—風積層厚度達40餘米。從全新世中期開始,平潭海岸轉為上升為主,海岸綫繼續外移,島嶼面積不斷擴大,整個平潭島的雛形基本完成。這時期,三十六腳湖所在的古海灣在上升中因灣口為泥沙淤積而形成瀉湖。近2000年內,蘆洋埔在緩慢上升中形成為平原。由於地殼不斷擡升,平潭境內至今仍保留有六級海蝕階地和三級海積階地,前者在三十六腳湖一帶尤為明顯,後者則以海積平原為主。
平潭敖東將軍山第三節 構 造
平潭地質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屬華夏構造體係。
在區域構造上,平潭位於武夷—戴雲復式隆折帶東側的閩東南沿海變質帶,東與臺灣海峽沉降帶相鄰。通過衛星遙感信息處理,認為平潭地質構造背景,屬於平潭—東山逆衝—推覆構造帶,其基底由前泥盆紀變質岩和印支—燕山早期構造層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規模構造—岩漿活動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為主的火山構造和斷裂構造格局,成為比較完整的以花崗岩為主體的構造塊體。
根據福建省衛星影像地震構造顯示,平潭縣處於福建省最大的活動斷裂構造帶北北東—北東嚮的長樂—詔安帶的東北端。長樂—詔安斷裂帶的主斷裂形跡大致沿閩江口—長樂—福清、惠安、泉州、廈門至漳浦、詔安一綫出露,總長度大於350公裏,寬度約40公裏,總體走嚮為北北東嚮。該斷裂形成於燕山期,明顯控製燕山期花崗岩侵入和火山噴發活動。長樂—詔安帶的東側兩條活動斷裂穿過海壇島域內:第一條為平潭縣東南—東山縣兄弟嶼斷裂綫,位於離大陸30公裏,水深40~50米等深綫附近的海域,斷裂綫狀界面清晰。第二條為平潭縣平原鄉—東山縣澳角斷裂綫,切過海灣,是沿海丘陵島嶼鏈帶和平原臺地區的界域。平潭北部海域諸島,又受福建北西嚮活動的斷裂帶南平—福州斷裂控製,呈條帶狀排列。
平潭大練島 除上述的構造綫外,其中規模相對較大的區域性斷裂有平原—高山斷裂及平潭島東側的濱海斷裂。這些次級斷裂均發育在燕山期火山熔岩和花崗岩中,並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布。
平原—高山斷裂 該斷裂出露於平潭島北部平原,經過海壇海峽至福清高山一帶,斷裂成群出現,地表可見長度5~10公裏,總長達36公裏以上。在平原附近可見兩條呈北東40度走嚮斷層平行出露,中間被第四紀覆蓋,傾嚮北西,傾角60~80度。該斷裂自燕山晚期形成後,還多次發生活動,但在晚更新世時期基本停止活動而進入侵蝕風化作用時期。
平潭東側濱海斷裂 該斷裂大致沿福建濱海50米等深綫分佈,總體走嚮北北東嚮,傾嚮南東,傾角較陡,由數條呈雁列式排列的壓扭性斷裂組成,總長度大於400公裏,寬度約12公裏。斷裂形成於燕山晚期,在喜山期仍有明顯活動,至第四紀斷裂活動有所減弱。該斷裂中南地段,曾多次發生中強地震,說明該斷裂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地震斷裂。
通過對斷裂活動産物形成年代鑒定,平潭斷裂活動年代以第四紀中更新晚期為主,即大約在距今12~27萬年間有過明顯活動,至全新世(1.0萬年)趨於穩定。
第四節 礦 藏
一、石英砂
全縣砂地面積82.3309平方公裏。由於波浪、風力的自然分選,顆粒適中,石英晶粒潔白,含硅量96%,顆粒0.1~0.8毫米,成為電子工業和建築業的重要原料。全縣已探明石英砂儲量約16億噸。主要有兩種類型,即鹹水砂和淡水砂。鹹水砂分佈於潮間帶的濱海地區,面積21.1881平方公裏。淡水砂按成因分為海積砂和風積砂兩種,風積砂多覆蓋在海積砂上部。全縣砂礦分佈較集中,主要有北部的蘆洋埔、東部的流水—竜王頭和南部的七裏埔—洋中澳。這三大片砂礦占全縣砂礦分佈面積的93%以上。
蘆洋埔砂礦區 分佈於整個蘆洋埔平原,東北起於長江口,西南達於海壇海峽,面積30.23平方公裏,占全縣砂礦總面積的43.6%。砂礦分佈範圍廣、礦層深、儲量大,最深達30米以上。其厚度:竹嶼標準砂廠礦區在10米左右,中樓砂礦區達12米,長江澳內側達35米。據礦産部門測算,竹嶼—長江澳型砂儲量29928萬噸,竹嶼砂區原砂儲量957萬噸,中樓砂區原砂儲量9232萬噸。
流水—竜鳳頭砂礦區 分佈於流水半島至潭城鎮竜鳳頭一帶,面積22.3625平方公裏,占全縣砂區總面積27.16%。礦區由於延伸範圍廣,下伏地形及動力環境差別較大,因此厚度與粒度等差別也較大。流水半島北岸,位於北—北北東主風嚮上,動力條件強,西段山門前澳兩端岬角突出,灣澳較深,有一定的砂質沉積,加上風力作用,內側風積砂礦的厚度也較大;東段大澳,為侵蝕性紅土臺地岸,侵蝕明顯,沉積較少,砂礦分佈斷續且厚度小;竜鳳頭地區沙灘平緩寬闊,潮間帶長,砂礦粒徑較小,林帶前沿分佈着高度1~2米左右的砂堤。
七裏埔—洋中澳砂礦區 位於海壇島南部,面積10.4196平方公裏,占全縣砂礦總面積12.66%。由於潮灘沉積明顯,加上朝嚮東南,受東南風的作用,內側風積砂礦堆積較快,七裏埔淡水砂已延伸至三十六腳湖南岸。洋中澳南段為一連島砂壩,北段有高度2米以上的砂堤。
平潭仙人井 |
|
平潭縣別稱嵐。因主島海壇島適中有一平坦的巨石,俗稱“平潭”,古稱海壇,唐代為牧馬場。宋初設牧馬監,屬福清縣。清康熙十九年(1680)福清縣海口東城的援剿鎮改為海壇鎮,二十二年(1683)移鎮駐平潭(今潭城),雍正八年(1730)設縣丞,嘉慶三年(1798)置平潭海防廳,屬福州府。民國元年(1912)置平潭縣,後屬東路道、閩海道。
1949年5月5日平潭遊擊隊解放縣城並成立縣人民政府,7月撤離,9月16日配合解放軍收復平潭。1950年屬閩侯專區,1956年屬晉江專區,1959年屬閩侯專區(1971年閩侯專區改稱莆田地區)。1983年起劃歸福州市管轄。
民國25年(1936年)劃為3個區,民國33年區署撤銷,下設鄉,民國35年劃為潭城、蘇澳2鎮和中正、竜泉、中心、潭南、復興5鄉。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劃為12個人民公社,1983年劃為14個人民公社。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3個鎮12個鄉,後陸續將2個鄉改鎮,設5鎮10鄉。
1997年,平潭縣陸地面積321.4平方千米,其中有灘塗44.5平方千米,人口36.2萬,轄5鎮10鄉: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嶼頭鄉、大練鄉、白青鄉、平原鄉、蘆洋鄉、中樓鄉、嵐城鄉、敖東鄉、南海鄉、東庠鄉,縣政府駐潭城鎮。
2000年,撤銷平原鄉,設立平原鎮;撤銷敖東鄉,設立敖東鎮。2000年底,平潭縣轄7鎮8鄉:潭城鎮、蘇澳鎮、澳前鎮、北厝鎮、流水鎮、平原鎮、敖東鎮、嵐城鄉、中樓鄉、白青鄉、南海鄉、嶼頭鄉、大練鄉、東庠鄉、蘆洋鄉,8個居委會、192個行政村。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71922 人,其中:潭城鎮 65728人、蘇澳鎮 31053人、流水鎮 47231人、澳前鎮 39975人、北厝鎮 31026人、平原鎮 22257人、敖東鎮 29857人、白青鄉 16628人、嶼頭鄉 15130人、大練鄉 6043人、蘆洋鄉 5292人、中樓鄉 20587人、東庠鄉 9264人、嵐城鄉 22512人、南海鄉 9339人
2003年,平潭縣轄7個鎮、8個鄉:潭城鎮、蘇澳鎮、澳前鎮、北厝鎮、流水鎮、平原鎮、敖東鎮、嵐城鄉、中樓鄉、白青鄉、南海鄉、嶼頭鄉、大練鄉、東庠鄉、蘆洋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38.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2萬人。 |
|
- n.: Pingtan County
|
|
平潭 |
|
地名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鄉鎮 | 學校 | 地理 | 行政村 | 文化 | 幼兒園 | 文化館 | 平潭 | 平潭綜合實驗區 | |
|
|
平潭縣志 | 平潭縣醫院 | 平潭縣文化館 | 平潭縣中醫院 | 平潭縣實驗小學 | 平潭縣城東中學 | 平潭縣城關中學 | 平潭縣第三中學 | 平潭縣第一中學 | 平潭縣天東賓館 | 平潭縣東海飯店 | 平潭縣城關幼兒園 | 平潭縣海濱幼兒園 | 平潭縣風力田賓館 | 平潭縣貝雕工藝廠 | 平潭縣衛生防疫站 | 平潭縣恆融大飯店 | 平潭縣金山大酒店 | 平潭縣衛生防疫站第二診所 | 平潭縣化纖紡織配件廠 | 平潭縣陳道光中醫內科診所 | 平潭縣皮膚病性病防治院 | 福建省平潭縣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辦公室 | 福建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平潭縣分校 | 平潭縣科技開發與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