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郵編:350600 代碼:350123 區號:0591
拼音:Luó Yuán Xiàn 英譯:Luoyuan Xian 別稱:羅
羅源縣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福州市東北部,東瀕東海,西與閩侯縣交界,南與連江縣相鄰,北與寧德市接壤。地理坐標為北緯26°23′-26°39′,東經119°07′-119°54′。總面積1081.2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2006年)。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全縣轄6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鳳山鎮、鬆山鎮、起步鎮、中房鎮、飛竹鎮、鑒江鎮、白塔鄉、洪洋鄉、西蘭鄉、霍口畲族鄉、碧裏鄉。縣政府駐鳳山鎮,距福州市78千米。
境內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地勢西高東低,東北的鑒江半島和連江縣黃岐半島相環抱,構成口小腹大的羅源灣。羅源灣是福建省六大深水港之一,其出海處的將軍帽港點退潮後水深達60餘米;頂部有鬆山圍墾工程,墾區內建有羅源灣開發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9℃,平均降水量1645毫米。瀋海高速公路、104國道過境,有淡水碼頭。特産有七境堂緑茶、下廩羊等。名勝古跡有:萬壽塔和陳太尉宮,蓮花山上的聖水寺,棲雲洞內輝緑岩石刻的十八羅漢和觀音像,西蘭的墓葬和白塔,走馬嶺的纔翁題字石,以及長壽橋、南陳橋等。 |
|
羅源縣位於福州市東北部,北緯26°23′-26°39′,東經119°07′-119°54′。東瀕羅源灣,西與閩侯交界,南與連江相鄰,北與寧德、古田接壤。面積1187平方千米,轄6個鎮、4個鄉和1個畲族鄉,設6個社區居委會、188個村居委會。人口25.4萬。縣人民政府駐鳳山鎮。
唐大中元年(847年)置羅源場,鹹通二年(861年)號永貞鎮,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鎮為縣,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名永昌縣,翌年定名羅源縣。以境內羅江(今羅源溪)流分三支,同出一源得名。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屬福安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屬福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福建行中書省福州府。清沿明製。1912年隸東路道(1914年改名閩海道)。1925年直隸於福建省。1933年11月“閩變”,隸閩海省。1934年隸第一行政督察區。1947年4月直轄福建省政府。1949年8月16日解放,屬第四行政督察區。1950屬閩侯專區,1956年改屬福安專區,1962年屬福州市,1963年復屬閩侯專區,1970年又屬福安專區(1971年改稱寧德地區),1983年劃歸福州市。
羅源縣地處鷲峰山脈東南延伸部分,地勢自西而東,高低起伏。全縣最高峰牛母山海拔1251米。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長無酷暑,鼕短無嚴寒,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9℃,年平均降水量1652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691.1小時。境內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海資源豐富,西北部山區有着豐富的“兩石”(花崗岩、葉蠟石)“一土”(高嶺土)和林茶竹果等資源;東部海灣魚蝦貝藻種類繁多,海鮮品享譽閩都。羅源歷史文化絢麗多彩,生態旅遊資源豐富:羅源灣萬頃碧波,縣內岱江如練、禾山似雕、碧岩險峻,宋代十八羅漢石刻、陳太尉宮風格獨特、建築精巧,岱江畲族風情漂、海上狩獵有驚無險,畲族風情古樸典雅,山珍海味為衆多美食者咂口稱奇。
東部羅源灣口小腹大水深,海域面積達240平方公裏,避風遏浪,不凍不淤,港口作業時間年平均360天,是我省六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其港口、土地、區位、交通優勢明顯:一是港口優勢。縣轄羅源灣北岸港區岸綫長25公裏,規劃可建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7個,約14公裏的岸綫水深在10米以上;現有1000~5000噸級碼頭4個、3萬噸級和5萬噸級碼頭各1個,年吞吐能力達800萬噸以上,在建的還有5萬噸級、15萬噸級碼頭各1個。二是土地優勢。擁有鬆山、白水兩大圍墾造地近5萬畝以及周邊可開發利用腹地,土地儲量近10萬畝,形成海峽西岸“人無我有,人有我多”的可供成片開發的港區工業建設用地。三是區位優勢。羅源灣與臺灣隔海相望,距馬祖島38海裏、基隆港146海裏、上海405海裏、香港435海裏,位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距離中心,北聯寧德、浙江,南接福州、廈門,是連接南北的重要節點。四是交通優勢。海陸空交通便捷,開闢了直抵香港、日本、新加坡等航綫,104國道、瀋海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長樂國際機場僅58公裏,福州市區65公裏,距寧德市僅25公裏、溫州200多公裏。溫福鐵路將於2009年建成,並在羅源灣開發區內設站,羅源灣港區鐵路專用綫從該站點連接貫穿港區三個作業區至將軍帽。此外,羅源灣還是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時一類通商口岸、臺輪停泊點、對臺貿易點和全國首個國土綜合開發整理示範區。
近年來,省、市高度重視羅源灣的開發建設,福建省把羅源灣列為“十一五”重點臨港重化工業基地和“建設全國主體功能區的重點開發區域”,作為全省區域新增長極進行培育。福州市把羅源灣開發建設擺上重要地位,提出優化産業規劃佈局、重點拓展南北“兩翼”、大力發展臨港工業的决策部署,這些都為羅源灣開發建設贏得了先機。目前已有100多傢內外資企業落戶羅源灣,其中總投資超億美元的項目有億鑫項目、德盛鎳業、宇星彩板、BOPP、華東船廠、田豐機械、恆逸化工等14個,初步構建起以冶金、建材、能源、船舶修造、輕工食品、機械製造為主導的臨港工業體係,形成以港口工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縣域經濟保持穩健、快速發展態勢,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社會安定穩定、人和業興,社會治安滿意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2007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下同);工業總産值94.9億元,比增2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62.7億元,比增33%;農業總産值23.6億元,比增5.2%;財政總收入3.31億元,比增33.4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3億元,比增29.31%;社會消費零售總額14.6億元,比增16.7%;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23.5億元,比增59.5%;實際利用外資2115萬美元,比增16.14%;自營外貿出口總值2473萬美元,比增10.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1元,比增17.1%;農民人均純收入5214元,比增12.03%;全社會用電量79720萬度,比增25.9%,工業用電量69827萬度,比增27.1%。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財政總收入、地方級財政收入、地區生産總值、農業總産值等多項指標增長率位居全市前列。 |
|
罗源县 社会经济罗源县 社会经济
2008全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58.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3%;工業總産值94.91億元,增長2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62.58億元,增長34.4%;農業總産值23.6億元,增長5.2%;財政總收入完成3.31億元,增長33.4%,其中地方級收入1.93億元,增長29.3%;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額23.5億元,增長59.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62億元,增長16.6%;實際利用外資211萬美元,增長16.14%;外貿自營出口總值2473萬美元,增長10.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1元,增長17.1%;農民人均純收入5214元,增長12.0%。
港口建設。碧裏作業區4#、5#兩個5萬噸級碼頭建設進展順利,4#泊位卸船機已安裝過半,基本具備靠泊條件;將軍帽作業區15萬噸級散貨碼頭動工建設。港區配套日益完善,在建成3萬噸級乘潮航道的基礎上,啓動疏竣5萬噸級全天候航道;臨時一類口岸開放獲得延續;口岸通關中心大樓完成主體工程。路網:開發區江濱北路完成拓寬,溫福鐵路羅源段已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和火車站填方;港區鐵路支綫已獲批,正抓緊前期工作。供電:動工建設碧裏220千伏、德盛110千伏變電站,擴建億鑫110千伏變電站。供水:已啓動建設南榜等水庫,日可新增供水5萬噸,基本滿足開發區、港區項目近期用水需求。
工業經濟。規模企業個數由上年122傢增至134傢,所占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由上年60.1%上升到67.2%。開發區工業繼續發揮主力軍作用,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産值30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47.8%。億鑫鋼鐵、時代包裝、源鑫水泥等3傢企業完成産值22.4億元,成為全縣工業經濟的亮點;石材業進一步整合提升,産銷兩旺,實現年産值26.5億元;德盛鎳業、三金高速綫材、宇星彩板、時代包裝二期、華東船廠、恆逸化工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16項省市重點項目完成建設投資18.19億元。招商引資共簽約外資項目25項、總投資2.8億美元,內資項目15項、總投資38.21億元,其中已動工項目占40%。
農業經濟。重點發展水産、畜牧、食用菌、林竹果茶蔬等農業特色産業。水産業形成了萬畝魚蝦塘生態立體養殖、4萬個海水魚類和鮑魚網箱養殖、萬畝淺海吊蠣養殖等5個水産養殖商品基地,實現水産品總産量14.16萬噸。畜牧業發展壯大了正宏牧業、賢德水禽、黨林特禽等50多傢規模養殖場,引進正大集團合作建立工廠化養雞示範10萬頭。食用菌形成了15萬袋以上規模場廠179傢,全縣年生産規模達1.4億袋,鮮菇總産4.6萬噸。林竹果茶蔬形成0.67萬公頃杉木豐産林、0.8萬公頃工業原料林、0.93萬公頃毛竹林、0.33萬公頃水果、0.27萬公頃茶葉、0.47萬公頃蔬菜生産規模。益升食品、海林食品、味中友肉鬆、緑豐竹筍等20傢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實現産值3.2億元,帶動農戶2.5萬戶。農戶小額貸款3.09億元,增長69.8%。
城鄉建設。房地産建設:鳳凰城二期、閩星佳園二期、萬豪城市廣場二期等一批住宅小區相繼建成,全年完成房地産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市政設施建設和管護:建成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完成104國道城區段路面改造和交通護欄建設以及104國道城區段及城區主幹道路燈改造;完成南門人行天橋維修和城區主次幹道路面、人行道及排水溝渠整修。城市環境衛生:城區全年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全縣集中式飲用水質達標率98%以上。農村:22個“雙百工程”試點村共組織實施村部建設、環境緑化、垃圾處理等項目88個;完成農村通達公路105千米;完成10個集鎮、40個行政村路燈改造,196戶912人造福搬遷,24個村居300口沼氣池和30個行政村衝水式公厠建設;2個鄉鎮48個行政村通過農村“傢園清潔行動”驗收;完成21個行政村人飲工程。
社會事業。教育雙高普九工作通過省級指導初評;消除農村中小學危房3240平方米;建成二中高中教學樓、宿舍樓和民中學生公寓樓並投入使用;完成72所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設備添置。新增圖書22萬册。為全縣農村4110名學生配備床上用品。中考9科合格率居福州市的八縣第一;高考本科上綫率達52.7%,超過全市平均10.2個百分點。衛生基礎建設繼續完善,縣醫院綜合大樓正抓緊主體施工;改擴建起步、洪洋衛生院;基本完成50個村衛生所規範化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實現全覆蓋,參合率達94.5%。城鄉低保對象共新增1641人,每人每月提高補助標準10元。着手啓動社會保障型住房建設,對60戶城市低保住房睏難家庭實施住房租賃補貼。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新完成35個行政村有綫電視網絡改造、27個行政村電視信號模擬改數字及15個自然村廣播電視信號覆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紮實推進,鞏固了省級計生一類先進縣和省級優質服務先進縣成果。“平安羅源”創建活動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治安滿意率繼續保持全市前列水平。
【羅源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位於福建閩江口北端的羅源灣畔,依山面海。羅源灣口小腹大水深,海域面積240平方公裏,避風遏浪,不凍不淤,港口作業時間年平均360天,海岸綫長129公裏,其中可建萬噸級以上碼頭的深水岸綫長達26公裏,是福建省6個可建5萬噸級以上碼頭的天然良港之一。該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開發區;1999年被國土資源部確定為全國首個土地綜合開發整理示範區和“全國科技興海”示範基地。現已規劃海域面積220平方公裏,陸地面積38平方公裏。
開發區所擁有的港口、土地、區位、交通優勢日益凸顯。港口:2004年10月交通部、福建省政府批準的“福州港區總體規劃”中明確,羅源灣北岸港區規劃岸綫13公裏,規劃可建2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36個,其中將軍帽一帶航道自然水深達25米以上,是建設20~30萬噸級碼頭泊位的優良岸綫,港口開發潛力巨大。土地:擁有鬆山、白水兩大圍墾造地近0.33萬公頃以及周邊可開發利用腹地,土地儲量面積總計0.67萬公頃。區位:地處東南沿海中部,與臺灣隔海相望,距馬祖島38海裏、基隆港146海裏;位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距離中心,北聯寧德、浙江,南接福州、廈門,是連南接北的重要節點。交通:1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長樂國際機場58公裏,福州市區65公裏,距溫州僅2小時路程;獅岐港區3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將於2005年上半年竣工投産,可湖至獅岐段疏港公路建成通車,溫福鐵路已動工興建,並在羅源灣開發區內設站,與港區連接,形成公路、鐵路、水運、空運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
2004年,羅源灣港口開發建設全面鋪開。獅岐3萬噸級多用途碼頭主體工程竣工,動工建設2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可湖至獅岐段7公裏疏港公路和2個3000噸級淡頭碼頭。一類口岸報批工作取得進展,航道疏瀎工程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港區鐵路專用綫工程已完成項目預可,正上報審批;建成白水、壽橋兩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聯合供水一期工程已竣工,日新增供水3萬噸,港區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全年又投入1億多元,基本完成白水墾區兩個鋼鐵項目和開發區南、北片工業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大大提高了承載項目能力。截止2004年底,已有100多傢內外資企業落戶羅源灣開發區,項目總投資達6.25億美元,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有10多個項目。 |
|
罗源县 历史沿革
唐大中元年(847年)置羅源場,鹹通二年(861年)升場為鎮,改名永貞,五代閩竜啓元年(933年)升為永貞縣,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永昌縣,乾興元年(1022年)定名羅源縣,以境內羅江(今羅源溪)流分三支,同出一源得名。歷屬長樂府、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
1949年8月16日解放。1950年屬閩侯專區,1956年改屬福安專區,1962年屬福州市,1963年復屬閩侯專區,1970年又屬福安專區(1971年福安專區改稱寧德地區),1983年劃歸福州市。
宋時分為崇德、常熟、同樂3鄉。元代仍沿其舊。明代仍為3鄉,但改縣郊為4隅,後並為2隅。清沿明製,改稱東隅、西隅、西路、北路、東路。民國25年(1936年)劃為3區,民國31年並為飛竹區,民國35年劃為鳳山、護林、鑒江、洪皇4鎮和鰲塔、荻巽、鬆山、壽竹、鳳石、碧廩、中滿、豐深、福峰9 鄉。民國38年劃為鳳山、鑒碧2鎮和洪林、鬆獲、鳳壽、河陽、福豐5鄉。
新中國成立後,劃為起步、中房、碧裏、霍口、洋柄、城關、鬆山、洋頭 8區。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劃為6個人民公社,後改為區,區下轄35個人民公社。1965年撤區並社,劃為11個人民公社。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2個鎮8個鄉和1個畲族鄉,後又陸續將4個鄉改鎮。
1997年,羅源縣面積為1026.8平方千米,人口24.3萬,轄6鎮5鄉,縣政府駐鳳山鎮。
2000年,羅源縣轄鳳山、中房、鑒江、起步、鬆山、飛竹6個鎮,洪洋、西蘭、白塔、碧裏4個鄉和霍口畲族鄉,設27個居委會、165個行政村。面積 1187平方千米,人口25.2萬人。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32351人,其中:鳳山鎮 55568人、鬆山鎮 33410人、起步鎮 26771人、中房鎮 19727人、飛竹鎮 13585人、鑒江鎮 12105人、白塔鄉 13323人、洪洋鄉 12068人、西蘭鄉 12825人、霍口畲族鄉 14779人、碧裏鄉 18190人。
2003年,羅源縣轄6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鳳山鎮、鑒江鎮、起步鎮、鬆山鎮、中房鎮、飛竹鎮、白塔鄉、洪洋鄉、西蘭鄉、碧裏鄉、霍口畲族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25.3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9萬人。
2004年,全縣轄6鎮5鄉、193個村(居),總人口25.5萬,其中畲族人口占8.1%。 |
|
- n.: Luoyuan County
|
|
羅源, 羅源村 |
|
|
|
羅源縣醫院 | 羅源縣賓館 | 羅源縣博物館 | 羅源縣圖書館 | 羅源縣檔案館 | 羅源縣中醫院 | 羅源縣實驗小學 | 羅源縣第三中學 | 羅源縣第一中學 | 羅源縣婦幼保健院 | 福建省羅源縣衛生防疫站 | 中外合資福建省羅源縣萬利來服裝有限公司 | 福建省廣播電視大學羅源縣工作站 | 羅源縣億源羽絨製品有限公司 | 福建省羅源縣洪洋竹器工藝製品廠 | 羅源縣福茂草編工藝品有限公司 | 羅源縣關懷經濟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 |
|